周长计算(通用13篇)周长计算(通用13篇)周长计算(通用13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周长计算(通用13篇)

周长计算(通用13篇)

周长计算 篇1

  教学内容:教材69——7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办法。

  教具、学具准备:方格图  长方形和正方形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探究新知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你们去图形王国,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同学们早就认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出示方格图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让学生观察,知道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厘米)1、不用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计算)2、交流个性化的算法。重点使学生了解长方形的长边有6个格,它的长是6厘米等。

  二、          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呈现教材中的两个图形,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计算,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算法有:长方形的周长5*2+3*2    (5+3)*2   5+5+3+3

  正方形的周长 3+3+3+3     3*4     4*3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算法,使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3、先讨论一下自己喜欢哪种办法,再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          练 一练

  1、            小鸟回家

  首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然后,根据公式进行列式计算。

  2、第2题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必要时可以画一画剪一剪。首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然后,根据公式进行列式计算。

  3、            问题讨论(先让学生自己思考之后进行交流)

  这是一道具有一定难度的题,在做第1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想一想32能不能整除4,因为正方形的边长是相等的。在做第2题的时候一定让学生明确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周长计算 篇2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数学》第七册145——149页。

  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办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背景材料

  在我上这块内容之前,前面是按教材编排特点,通过3课时的教学让学生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并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面就是三个课时的练习,教学目标都是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并解答有关的应用题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虚拟主机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所以我重新处理了教材,希望通过有益的数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能灵活的运用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更希望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的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周长和面积,并灵活运用。

  2、发展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倾听及评价意识。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使学生积极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体验。

  场景一 累——并快乐着

  “铃铃铃——”,上课了,我拿者一叠纸走进了教室,微笑着问学生:“面积公式会背了吗?”学生异口同声的说“会”!“和周长混起来会求吗?”学生还是很响亮的说了一个“会”字。“那好,老师考考大家。”我故意大声的说道,学生没有被吓倒,一个个倒挺起胸膛举起了手,深怕叫不到他呢。我摇摇头说:“老师不考这个。”眼尖的学生已经叫起来了,“哇!考试啊。”我还是摇了摇头,“那怎么考呢?”有几个学生比较猴急!

  我把拿在手上的练习纸发给他们,一边问:“谁能告诉老师要你干啥吗?”

  “叫我们填表。”

  “是估算吗?”我肯定的回答:“当然不是!”

  “那不是要走到外面去量了?”一个学生小心翼翼的问我。

  “对啊,否则怎么量的出来啊。”话没说完,教室里已经热的一锅粥了。我示意他们静下来,“很开心啊?”学生们不好意思的笑笑,我马上问到“能完成吗?”“能!”声音倒震耳欲聋的!“好,要用心,有耐心,仔细想想,用啥办法能解决,我们比比谁填的也对也快。开始吧!”有几个学生跃跃欲试,但很多人没有动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数学课真的可以自由活动。我也提高音量说了一句:“开始呀!”这次,学生一窝蜂似的散开了。

  “老师,是不是随自己先量啥都可以的啊?”

  “老师,这样量眼睛很吃力的,一脚一脚走也很累的。”

  “老师,可不可以我们两个人一起合作的啊?”

  “老师,这样量好象很难的。”

  ……

  学生随时来向我汇报着各种情况,有信心十足的,有愁眉不展的,看着学生活蹦乱跳而也忙碌的身影,我笑了!

  附练习:

  实物 数学书 课桌 凳子 黑板 门 教室 篮球场 内操场 外操场教学楼

  长 宽 周长 面积 用具

  场景二 让我一次说个够

  “铃铃铃——”,铃声也响了,当我空着手走进教室的时候,觉得教室里有一种特别的气氛,大家都似笑非笑的看着我,似乎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首长检阅一样。

  确实不一样,特静!难道暴风雨要来了?照常规,先抽问了几位同学有关的概念和公式,大家都胸有成竹,一个个回答的都特响亮、很自信。

  我知道他们在等待,等待我询问昨天的活动情况。果然不出所料,我只轻轻的问了一声:“昨天大家做了一个特别的作业,完成了吗?”很高涨的情绪:“完成了!”真是激情洋溢。“怎样?难吗?累吗?开心吗?……”我还没问完,学生已经打开了话匣子,一个个争着吵着要告诉我他们各自的感受。

  我用微笑等待他们的“发泄”完毕,然后对他们说:“看来大家想说的话很多很多,一个人说一分钟我们一节课也说不过来,这样,我们分成四人小组讨论,选出一名组长和一名讨论记录员,等下再小组里推荐一名同学上来汇报各自的情况!”学生很快转移了目标,开始了热烈的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我不想去约束他们的想法,所以先让他们用五分钟时间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五分钟后,我拍手示意他们先静下来:“讨论好了吗?”“没有没有!”“没有关系,老师想请大家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再根据老师小黑板上出示的四个问题再整理补充说一下。”学生读了读题目,马上回归原位,继续进行热烈的讨论。

  【附题目:1、检查一下作业完成情况;2、向小组朋友简介一下自己曾用的办法;3、说说在实践过程中有没有啥状况或困难发生,解决了吗?用啥好办法?4、针对此次活动谈谈各自的看法,有啥好的建议和意见吗?】

  我一个组一个组的巡视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让大家停下来,请各组推荐的代表积极上来汇报讨论的结果。

  第四小组严晓珍的汇报:“我们这组差不多都完成了此次的作业,我们办法都是用脚步和尺子量。我们的困难是:有些地方选的不是很好,环境不够好,外操场太大,我们没有卷尺,只能用脚一步步的走,就光光完成一个外操场,就相当于整整跑了五圈,感觉挺累的,不过我们觉得这样可以训练我们的耐心和锻炼我们的意志,我们一致觉得这次活动非常好,能看出同学们的信心和耐力,张锦航和张乔乔齐说再进行一次这样的活动,我和陈阳说再进行多次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第三小组的骆姚姚的汇报:“我们这组张冠超一般都是估算的,虽然这对估算有好作用,可是也要自己再实际去测量一下,看看估算的对不对,否则就是对作业的不认真、不负责,这样,对他自己的学习会很有影响的。蒋涛是用脚步和卷尺完成的,我觉得卷尺比较标准,而脚步准确率不是很高,而且他比较偷懒,是用一大步一大步量的,我觉得这样会很不准确的,要一脚一脚的走,蒋涛说这么多题目,太烦了,我认为他是太懒了,后来,在大家的讨论中,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说要‘自我批评’一下,我很激动,因为我学了一个新名词,还有王霞还没有完成,我们小组相信她会抽空去补做好的。还有我是和楼聪聪合作的,感觉很不错。”

  第二小组蒋晔的汇报:“……我们觉得象数学书、课桌、凳子等应该用尺子量准确,而操场还是用脚步实用,这次活动让我们知道解决一个问题是有很多种办法的,而且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办法……”

  第一小组陶少安的汇报“……我们小组意见上有分歧,蒋建英说这次作业对于她而言太难了,最好就简单点的,我觉得还是难的也要,这样对自己才有挑战,才能有更大的进步,而且只要肯攀登,没有解决不了的事。不过我们大家一致认为最好多举行几次这样的数学活动……”

  第八小组蒋冰倩的汇报“……我们的困难就是外操场,坑坑洼洼的很难量,有几个同学是干脆到量好的同学那里去抄的,我觉得应该自己动脑筋去解决问题,因为脑子是越用越灵的,我这里有一个好办法简介给大家……”

  第七小组蒋颖花的汇报:“……就是在量面积大的场地的时候,要很认真,否则的话就会把前面量的东西都忘记,也要重新量,大家有很好的记忆办法吗?……”

  第五小组楼聪聪的汇报:“……我们也是和第七小组有同样的问题,有一些同学量的差不多了,却把前面量的全部忘的一干二净,感觉很失望,我们小组有一个稍微好的办法,就是……最好带笔和本子随时进行记录。……”

  第六小组蒋向星的汇报:“……我们小组遇到困难以后,都是自己想办法解决的,最好是两个人合作,这样省力也快!……”

  利用最后的十分钟,我亲自出马,拿着米尺和卷尺带领同学们进行真实数据的采撷。我觉得自己真的是一群猴子的“王”,看!他们多少自豪啊,好象我们在做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在别的班的同学羡慕的眼中,他们那种快乐的情绪一表无疑。当我所报出的数据和他们用自己的办法量的一样时,多么开心的欢呼声!

  下课铃响了,我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下看法。并依学生的要求和思路布置了家庭作业:在家选择十样东西,进行测量,还有啥意见和建议可以写到语文作业的日记里,老师会去看一看的。学生很雀跃,因为这样作业对于他们而言是绝无仅有的。我突然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但愿自己能多出几个点子,有益学习,也能联系生活实际。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要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一起想办法。

  场景三:化数学为生活

  第三天,我一进教室,学生就围到我身边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我仔细地听了他们各自的感受,认真的读了他们的想法:

  陈超楠:“有点难,不过这种活动,来个100次都没关系。” 陶少安:“被子不是很平整,不过我还是很耐心的把它量出来

  了,我要好好庆祝一下,奖励一下自己。”

  楼阳阳:“我是我父亲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

  ……

  现实生活的积累,使学生对公式熟记在心,但我觉得仍然要结合数学课本的练习,所以我在第三节课里,设计了一个相互联系、层次分明的练习系统,采用题组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拾级而上。虽然题目是一题难于一题,学生的热情却一阵高于一阵,他们对自己很满意,每次我说下面是更加难的题目了,他们看了后,竟嗤之以鼻:“这么简单!”然后高兴的去做了,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感觉,其中最后一题是:

  小明家的房子,其中两间卧室都是长5米、宽3米的长方形,书房是边长为3米的正方形,厨房是边长为2米的正方形,卫生间是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客厅是长6米、宽4米的长方形。请你算一算小明家的住房面积。

  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其实是很清晰的,主要是烦琐,学生容易混淆或漏算几个地方,但很多同学还是快速也准确的算出了答案。在分析完本道题后,我激灵一闪,脱口而出:“今天的家庭作业,就是编一道应用题,叫《我家的占地面积》,就按照刚才这道题的形式编,要求必须是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并进行解答。……”看他们,恨不得马上跑到家里量出来、编好,交给我看。

  【案例反思】

  我觉得这几个课时的联系实践学习完全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场景一”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学生已学的知识基础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了十道直观形象的填表题目,让学生走下座位、走出教室,进行实际勘察和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了数学知识,还学到了几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真实的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二)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场景二”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具体操作后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我再进行适当的提醒和指导,正确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意见,引导他们开展讨论,寻求出问题的结症所在,有利于更好的解决。

  (三)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场景三”的教学中,我利用学生讨论的结论,再一次用行动来证实这些结论的对错性。引导学生对正确的办法有个更明确的印象,最后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通过“量家里的家具等物品”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虚拟主机,再运用编“我家的占地面积”应用题来综合锻炼学生的能力,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我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培养学生会更加乐观活泼、更勇于实践,更富有个性,真正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周长计算 篇3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

  练习内容:

  教材第44页练习十

  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办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习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办法。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啥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啥?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啥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啥?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教学反思:

  估 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例4例5,46页练习

  教学要求:

  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办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

  3.不用尺子,在本子上是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样,有啥感想?

  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二、新授

  1.教学例5

  ⑴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啥形状的?

  ⑵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

  ⑶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

  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并讨论:怎么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

  ⑸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么样?有啥感受?有啥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2.巩固练习。

  ⑴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

  ⑵46页做一做第二题

  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图)。

  教学反思:

周长计算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办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虚拟主机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鼓励发扬创新精神。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制作奖状边框的情境,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性,培养了集体主义荣誉感。

  二、创设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这样的数学活动,首先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其次,有利于学生在探索中借助直观的材料,通过自己的操作,在理解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思维,交流学习的体会,得出科学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先让学生借助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到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策略;用自己的办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计算办法,等等。

  三、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例如,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办法,暗示性地让学生注意策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办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后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前不久,我们学校刚举行了秋天运动会,同学们发扬了拼搏精神,赛出了很高的水平。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同学们在运动场上的精彩表现吧。(课件出示)

  经过拼搏,x同学为我们班夺得了60米赛跑的第一名,这可是我们集体的荣誉,为了把这幅奖状长久的保存起来,我们可以想到啥办法呢?那如果老师想要事先了解到制作镜框大约需要多少厘米长的材料的话,先要知道啥呢?对,今天我们就是来学习有关周长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新课展开

  同学们的桌上也有这样的奖状和边框,请你先自己摆一摆,然后计算一下制作这样的镜框大约需要多长的材料。算完以后,把自己的办法在4人小组里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多。

  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5+50+45=19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5+45=190(米)先算上两个长,再加两个宽。

  (3)50×2=100(米),45×2=90(米),100+90=190(米)。

  (4)50+45=95(米)95×2=190(米)。

  在学生表述后两种办法的时候,教师利用小棒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先计算两根长的和,在黑板上贴上两根长;再计算两根宽的和,再贴上两根宽。或者是先计算一根长和一根宽的和,再计算它们的两倍),学生说办法的同时教师询问:为啥50×2,45×2,你是根据啥这样计算的?为啥可以先计算一根长和一根宽的和,再×2?你也是怎么思考的?

  学生交流完计算的办法以后,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几种办法,比较一下这几种办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这几种办法算式不一样,但都是在计算啥?

  2、前两个算式它们都是怎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第3个和第4个算式分别是怎么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为啥可以这样来计算?(这样计算的依据是啥?)

  3、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办法,如果要你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你会比较喜欢哪种办法呢?为啥?

  教师小结:经过同学们的探索和发现,不管我们用哪种办法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我们都是先要知道啥?而且,我们观察到,有的时候利用后两个办法计算的时候会比较的方便呢。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怎么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了,接下来请将书本打开到第64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你会计算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了吗?先自己计算,请学生来说说看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几条边,为啥这么量?)

  为了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运动环境,体育老师对一些体育设施进行了检查和维护。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正在干啥呢?(出示情景图)为了了解用量,体育老师需要知道啥呢?篮球场的周长是哪部分,你能上来指一下吗?计算这块篮球场的周长就是计算啥图形的周长?要计算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我们先需要知道啥条件呢?

  1、课前,老师组织同学们去实地测量了一下篮球场的长和宽,下面请来给我们汇报一下。

  2、知道了需要的条件以后,现在你能解决体育老师的问题了吗?

  3、看来,同学们真的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办法了,还学的很不错呢。下面我们继续回到篮球场。画完白线以后,体育老师有点累了,细心的小红马上递上了手帕。老师不急着擦汗,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你们想不想看一下?

  4、出示试一试,要求手帕的周长,就是求啥图形的周长?要求正方形的周长我们先要知道啥呢?(出示正方形手帕的边长)先自己思考解决,再和同桌互相交流,指名说说办法,为啥这么做,哪种办法比较简便?

  学会了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后,请同学们看书本64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用自己的办法计算出这两个正方形的周长。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在生活中,只要掌握了科学的办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顺利地解决,聪明的你只要平时多注意观察和思考,一定可以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到更多解决难题的好办法。

  下面我们来给脑筋充充电,比比谁的反应快,好吗?

  1、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请你口算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并抢答。

  2.为了美化校园环境,总务处老师在校园里开垦了一块正方形土地做花圃。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你知道四周的栏杆长多少米吗?你是怎么计算的?

  3.刚才,同学们计算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事先存在的,现在,你们想自己创造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吗?出示第6题。你能用四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吗?拼成的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展台展示)它的周长你会计算吗?口答计算。

  说的真好,刚才同学们利用4个小正方形拼成了大正方形,现在,老师想增加两个小正方形,请同桌合作用6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们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拼完后想想看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学生展台展示,说说想法。)

  四、总结全课

  今天你学到了啥知识。(完成课题)你学到了啥好的办法,要交流一下吗?

  为了响应学校美化环境的号召,3(1)班的同学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在操场边靠墙的地方也开垦了一片长方形花圃,并在四周围上了栏杆,(课件出示图),你知道花圃周围的栏杆长多少米吗?

周长计算 篇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p63~6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办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  长方形的周长为啥不相等。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大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纸片每小组20张。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啥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啥。)

  2.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从形象感知逐渐深入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同时也使用权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举例以及指一指知道了周长的意思,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 .“理清题意。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6米,哪条边是14米?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指一指、想一想使学生认识到求篮球场的周长实际上就是求篮球场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3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么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办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办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办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学生的办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 26+14+26+14=80(米)

  (2) 26+26+14+14=80(米)

  (3) 26*2=52(米)

  14*2=28(米)

  52+24=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师:大家已经总结了四种办法,用这四种办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篮场的周长都必须这个长方形的啥?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办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办法?并说说这种办法的意思。

  (这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话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注意调控课堂。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欢的办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讨论四种办法时可能对第1种办法和第2种办法不屑一顾,进而有些不耐烦,教师要及时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并重复,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进而渗透体现新课标“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办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怎样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办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差的可稍作指点。集体订正后可粗略统计正确情况。)

  5“试一试”。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怎样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

  [这里由学生自己作主,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致力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更进一步说明老师心目中有学生,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        

  (学生练习,静等几分钟。)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么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那一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办法?

  (讨论后请一组派个代表汇报,其它组如有不同意见可补充。)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险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能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办法来解答,集体订正时注意了解全班的正确率。)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要求学生先默看题目,然后说说对题目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第4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的周长。第5题实际上就是求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里可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有针对性地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讨论,教师可参与其中一组。)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由此可见,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为啥都是有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长方形,周长却不同呢?你认为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啥有关?

  (这里让学生稍作讨论,努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因为拼出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同,所以周长也就不同,进而使学生认识到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短有关。)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啥?(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啥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也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习办法,提高学习效率。]

周长计算 篇6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的着眼点不仅仅关注学生有没有理解圆周长的意义,更是怎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进而发现求周长的的一些规律和办法。

  在引进周长的概念时,正对小学数学枯燥乏味,我就带学生走出班级,到学校的水池旁边。我提问“你知道这个水池一圈有多长吗?你知道怎么测量吗”

  水池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这个问题一提出,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马上就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了。

  等学生知道了绕物体一圈的边线就是周长时,我再引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上就轻而易举了。有的学生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时候,就采用上面的办法,把4条边全部测量一遍,再相加,他们自己也觉得很麻烦。在这时,我就要学生想想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促使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然问题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有的学生总结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是两条长加两条宽,也有学生总结是长加宽的和再乘2,在这里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答案。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开放型的思维方式,还激发了学生去动动手的愿望。

周长计算 篇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动手测量、探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不同计算办法,认识比较简便的算法,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啥?(出示一张任意图形)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啥吗?

  生畅所欲言。(围图形一周的长度称之为周长)

  2,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单位:分米)

  5

  3 3 4 4

  3 3

  7

  4 5

  学生计算,师检查。

  3,刚才,我们已学会求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所研究的内容。(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通过提问来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找到准知识的生长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探究:

  1,师:同学们,你们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呢?(学生在教室找长方形物体的面)并指出它的周长。请一位同学找一找课本封面的周长,接着问:你们能求出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吗?(学生学习的材料是自己在寻找的结果中任选的,而不是书本给定的材料,它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这样的学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的状态。)

  师: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要想知道数学书封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啥样的条件呢?(学生大胆猜测)出示一张和封面一样大小的长方形.

  生: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

  师:为啥?

  生:大胆回答.

  师:你们也怎样得知它的长和宽呢?

  生:可以通过测量的办法.

  学生动手操作量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

  师:你们在量的时候量了几条边?

  生:量两条边

  师:为啥只量两条边呢?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只要量它的长和宽就好了。

  小结:要想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2,学生自主探究用多种办法求长方形的周长.

  师:你们会自己求吗?(小组活动)看谁的办法多。

  3,汇报成果: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第一种办法:24+17+24+17=82(厘米) 长+宽+长+宽

  第二种办法:24+24+17+17=82(厘米) 长+长+宽+宽

  第三种办法:24×2=48(厘米)

  17×2=34(厘米) 长×2+宽×2

  48+34=82(厘米)

  ★第四种办法:(24+17)×2=82(厘米) (长+宽)×2

  师点评:我们小孩子真聪明,把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办法都归纳出来了。你们来看一看这几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啥?

  学生自由回答 。

  师小结: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办法,不过我喜欢(长+宽)×2这种办法,因为它来得更简便些,你们同意吗?(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4,巩固练习

  师:这里有这样一条题目,你们会计算吗?

  求长方形的周长:

  8厘米

  14厘米

  学生板演。(师评讲)

  (本环节教师让学生大胆猜测——再实验验证的办法,引领着学生积极的学习。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的平台,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也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通过板书学生的汇报结果把解题的思路和办法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既帮助学生了解怎样解题的办法,也培养了学生用多种办法解题的策略。)

  (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探究:

  师:你们看这是啥?(一张正方形图片)

  生:这是一个正方形。

  师:怎样求它的周长?

  生:要先量出正方形的边长。

  师:好, 你们来试着求一求好吗?

  生:好

  师:现在两人一组来讨论怎样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并把过程记录下来。

  生自主练习师巡视。

  师请两位办法不同的学生到黑板板演。

  25+25+25+25=100(厘米) 25 ×4=100(厘米)

  请两位学生说说自己的解法。

  生1:正方形的周长是四条边长的和所以我把四条边长相加就得到了它的周长。

  生2:因为正方形有四条边而且每条边都相等所以我用边长乘4就得到它的周长。

  师小结:同学们他们刚才的话你们听明白了吗?你们会求正方形的周长吗?

  生:会了。

  请学生小结: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两种办法:1,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巩固练习:好,你们能用刚才的记录来计算这道题目吗?

  作业:小白兔的有一块正方形手帕边长是2分米,手帕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板演师点评。

  (这一环节教师在以上的基础上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

  三 ,质疑反思,深化所学。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干兴趣的是啥?

  2,你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还有啥疑问吗?

  3,课后拓展;请同学们回家量一量,算一算家中的电视,冰箱,八仙桌等物体面的周长。

  (让学生总结所学,并谈总结最感兴趣的收获,这个过程既假声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收获不仅是知识,还包括能力办法,情感等,学生体验了学习的乐趣,也会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周长计算 篇8

  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4米,宽3米,在它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2、一个正方形的水池,边长是4米,沿着这个水池的四周走一圈,一共要走多少米?

  3、有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周长是24厘米,把这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把一个周长是24厘米的正方形对折,折出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5、用一根长32厘米的铅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6、一个长方形长12米,宽比长短2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7、一块长方形的草地,长18米,是宽的2倍,绕这个草地走一圈,走了多少米?

  8、将一个边长18厘米的正方形剪成4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几厘米?

  11、把三个长8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下面哪种拼法的周长长一些,长多少? (2)

  (1)

  12、爷爷准备在靠墙的一块空地上用篱笆围出一个长11米,宽5米的长方形菜地,至少需要篱笆多少米?

  13、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的纸板周长相等,长长方形的长是16厘米,宽是长的一半,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周长计算 篇9

  第四课时:

  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运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已知一个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过程,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 能熟练运用圆周长的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已知一个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圆形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提问

  1.啥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啥?

  2.把圆规两脚尖分开4厘米画一个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直径呢?周长呢?

  指名回答,明确计算办法。

  3.口答,求下列各圆的面积。

  (l)r=2cm r=3cm r=5cm

  (2)d=2cm d=3cm d=5cm

  4.引入:知道圆的直径和半径,我们能很快算出圆的周长。如果只知道圆的周长,我们能算出它的直径和半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圆周长的知识。(板书: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运用)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6。

  (1)出示例6的情境图,指名读题,并找出条件和问题。

  (2)讨论:怎样准确地测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

  (3)交流后,明确:先测量出这个花坛的周长,再利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计算

  花坛的直径。

  (4)出示测量结果: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

  (5)学生独立完成。

  (6)集体订正,教师板书

  办法一:列方程解答。

  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

  3. 14x=251.2

  x=251. 2÷3. 14

  x=80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办法二:算术办法解答。

  251. 2÷3. 14 =80(米)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7)师:两种办法有啥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喜欢啥办法?

  2.小结。

  (l)提问:已知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半径或直径?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①列方程解答。

  ②d=C÷ r=C÷ ÷2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1)借助圆柱形教具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啥是“树干横截面,,。

  (2)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3)集体交流。

  3.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1)理解“拱门的高度”的含义。

  (2)学生独立计算。

  (3)集体订正。

  4.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集体交流,明确:可以通过计算来比较,也可以根据周长的计算公式来直接比较。

  5.作业:练习十四第6、7、10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啥收获?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运用

  办法一:列方程解答。

  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

  3. 14x=251.2

  x=251. 2÷3. 14

  x=80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办法二:算术办法解答。

  251. 2÷3. 14 =80(米)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d=C÷ r=C÷ ÷2

周长计算 篇10

  教学内容:苏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五册第63-6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计算办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虚拟主机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

  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办法。

  教学准备:课件、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6个。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动物王国里,有一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小兔(显示)和小狗(显示)。今天他们俩要沿着草坪进行跑步比赛呢。看,比赛已经开始拉。可是刚跑完,它们却吵了起来。

  (小兔:不算不算,你跑的路程比我少。小狗:不对不对,因为我跑得比你快。)

  引导:看来,如果没人来帮帮忙,它们可能会无休止地吵下去了。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它们走的路程是不是一样长的呢?(指名说)你觉得它们跑步的线路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示课题)

  二、新课展开

  1、提问:刚才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意见,谁能想出一个科学的办法来验证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样好让大家心服口服。

  预设:(1)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

  (2)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

  (3)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小组讨论一下,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绕一圈太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小狗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45米(显示),宽是35米(显示)。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师巡视)

  3、引导:从你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4、指名说一说,并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45+35+45+35=16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45+45+35+35=16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45×2=90(米),35×2=70(米),90+70=160(米)。

  (4)45+35=80(米)80×2=160(米)。

  5、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办法,请你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么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提问:数学中简单明了的东西喜欢的人总是多一些。你比较喜欢哪种办法,说说你的想法。(算法优化一)

  7、解决了小狗的问题,我们该帮小兔了,她量得正方形边长是40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别忘了算完后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算法。

  学生汇报。出示两种算法:

  (1) 40+40+40+40=160(米)

  (2) 40×4=160(米)

  8、提问:原来两人跑得一样多。知道了结果,小兔也对周长产生了兴趣。看,它来到了篮球场(出示书上的图)。

  你们愿意跟小兔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在草稿笨上。

  指名说说是用啥办法计算的?你觉得用你刚才的办法计算简便吗?(算法优化二)

  提问:小兔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兔子女士马上递上手帕,它并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

  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么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办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办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做在练习纸上。

  (2) 指名回答

  (3) 反馈。

  2、出示第1、2题:四个没有显示长度的图形。(让学生提出疑问)

  师:要想计算图形的周长我们必须知道每条边的长度,现在请你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完成在练习纸上)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周长。这不,到了星期天,我们的史诺比也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完成)

  提问:如果花圃的一面借用这堵墙壁,栏杆需多长呢?(电脑出示图片)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4、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

  刚才我们根据给定的图形求出了它们的周长,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动手拼一个你喜欢的图形,然后再算出它的周长,好吗?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6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在桌上摆一摆。

  (2)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所摆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四、总结全课

  谈话:今天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能把你今天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回家后请选择你喜欢的物体,测量并计算出它的面的周长。

周长计算 篇11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 人教版新课标教案

  练习内容:

  教材第44页练习十

  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办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习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办法。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啥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啥?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啥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啥?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

  头围  厘米

  胸围  厘米

  腰围  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周长计算 篇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办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虚拟主机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线路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积极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先说怎么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借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策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办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己的办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计算办法,等等。

  三、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例如,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办法,暗示性地让学生注意策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办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围着这个市民广场走一圈(动画演示),凯蒂则围着这片宁静的湖面走一圈(动画演示)。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啥呢,我们一块来听听。(播放:甲:我每天走的路多。乙:我走得多。甲:是我走得多,不然我怎么会这么苗条。乙:不对,不对,我走多,要不我怎么回这么健壮。)

  引导:看来,如果没人来帮帮忙,它们可会无休止地吵下去了。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

  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办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线路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出示)

  [评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性。]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啥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小组讨论一下,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订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加菲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50米(显示),宽是45米(显示),请你猜一猜,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

  3.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5.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5+50+45=19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5+45=19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50×2=100(米),45×2=90(米),100+90=190(米)。

  (4)50+45=95(米)95×2=190(米)。

  7.提问:用这些办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啥?你比较喜欢哪种办法,说说你的想法。

  8.提问:数学中简单明了的东西喜欢的人总是多一些。这种同学们比较喜欢的办法还能列成综合算式愿意来说说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该注意啥?给大家提个醒,好吗?

  9.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办法,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么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评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办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0.解决了加菲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凯蒂了,她量得正方形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开始吧。别忘了算它后可以跟你好朋友交流交流算法。

  学生汇报。

  出示两种算法,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今后你们说明后了。

  [评析:长方形周长计算办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习办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办法就由学生积极去探索,这样的设计比较合理,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1.提问:原来,两人走得一样多,知道了结果,加菲也对周长产生了兴趣。它来到篮场(出示书上的图)。你们愿意跟加菲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

  把书翻到67页,看看你的办法跟书上的哪一种办法是一样的。

  提问:加菲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兔子女士马上递上手帕,猫先生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么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办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办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答。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这儿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出示第1.2题)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不猫先生也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学生抢答,说出算法。

  4.星期天,我们的加菲也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面借用这堵墙壁,栏杆需多长呢?(电脑出示图片)

  5.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

  [评析: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练习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全课(略)

周长计算 篇13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五册,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办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办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办法。

  “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办法,也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立足于学生的“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能正确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条理地表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办法的探索过程。

  2、能力训练目标

  能正确测量和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及其他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能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灵活选择自己欣赏的办法,通过自主探索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4、个性品质目标

  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有兴趣和热情,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会根据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获得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尽量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办法。

  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为啥不相等。

  关键: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

  四、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积极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怎样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提出求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接着,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啥。

  2、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3、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具动感、易交流的优势,更好地突破

  教学重、难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舞台。

  最后,我再来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啥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啥。)

  2.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3.导入新课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 、理清题意。

  让学生指一指、想一想,认清求周长的意思。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6米,哪条边是14米?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3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答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再逐一展示学生的解答思路,生答时老师板书学生的解答办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么样解答?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办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办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的办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 26+14+26+14=80(米)

  (2) 26+26+14+14=80(米)

  (3) 26×2=52(米)

  14×2=28(米)

  52+28=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比较解答办法,自主选择,鼓励算法多样化。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办法?并说说这种办法的意思。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办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怎样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办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适当地安排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1题。

  5、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尝试求正方形的周长

  做“试一试”,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怎样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险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能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把学习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么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那一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办法?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有针对性地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由此可见,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为啥都是有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长方形,周长却不同呢?你认为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啥有关?

  (三)、课堂小结时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啥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也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习办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1) 26+14+26+14=80(米)(2) 26+26+14+14=80(米)

  (3)26×2=52(米) (4) 26+14=40(米)

  14×2=28(米) 40×2=80(米)

  52+28=80(米)

  五、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也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进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推荐站内搜索:消防知识题库、路口作文、2013年山东专升本分数线、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演讲稿、低分捡漏的公办二本院校、村官考试时间、三级网络技术上机题库读后感600字、公务员考试常识题库、会计电算化实习日志、

周长计算(通用13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周长计算(通用13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92352.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