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住石头再过河
——浅谈熟语的学习
这里化用“摸着石头过河”这句俗语,意在强调,面对新事物、新问题,我们摸索着前进的时候,切不可盲目蛮干,要积极探究其规律,并步步为营,循序稳步而行,题中的“石头”就是这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对于高考来说,熟语(其中的成语除外)就是一条新的河流。那么,面对这一新的河流,中学生应首先摸住哪些“石头”才能安全渡河呢?
首先要摸住高考的动向。2004年,熟语正式进入高考语文测试范围以来,这两年的高考题中出现了以下相关题型——(1)字形题。将熟语与其它词语放在一起辨析错别字。2004年的全国甲卷就是代表——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都出现了熟语,分别是“有志者事竟成”、“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05年的湖北卷在同一题目下则给出了两倍于上题的熟语,计有“放空炮、唱双簧、跑龙套、碰钉子、无心插柳柳成荫、有缘千里来相会、壶里没酒难留客、有一利必有一弊”。(2)填空题。给出语境,要求填写相应的熟语。如2004年全国丁卷——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写出两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歇后语、俗语或成语均可)。这个相关的语境是这样的:庄山林说完了,转过身去喝水。可王杏花偏偏有个 的习惯,就又追问了一句:“这个消息究竟是从哪里来的?”(3)正误选择题。这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题型,或将熟语放在词语中要求选出“词语使用恰当” 的一句,如2005年的广东卷、浙江卷,或直接要求选出“熟语运用恰当”的项,如2005年的辽宁卷。(4)替换题。给出语境,要求用“意义相当的成语”替换。这是1992年“三南”卷用过的老题型,这里仅列一句为例:“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
再就是要摸住各路专家的动向。2004年高考指挥棒轻轻一转,转眼间,相关的辅导材料已铺天盖地了。综合来看,这些材料不外四类,一是从与成语的比较出发,介绍熟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二是仿照04、05两年的高考题型并加以扩展设计一些练习,三是就知识要点和基本题型归纳一些解题要点和方法,四是收集一些熟语供学生积累。这些对于即将应考的学生都有雪中送炭之功,大家只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较好的本子进行强化练习就可立竿见影。
那么,有关熟语的学习是否可以满足于此呢,或者说,达到了上述要求是否就可以坦然面对高考中的熟语呢?显然不够。对于高考来说,熟语考察是个“新问题”,考察范围、考试内容和形式、题型的制作、难易程度的把握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远未达到定型的水平,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还很多,因此,正确的态度是,在做好上述功课的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进一步摸住如下“石头”。
概括说是“一要、二不、三多”。一要,要深刻认识学习熟语的意义。汉语中的熟语源远流长,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强化对熟语的学习正是中学语文实践“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承诺的重要步骤,是我们全面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我们要认清形势,塌实学习,切不可犹豫观望。
二不,一是不要在概念和范畴上纠缠不休。关于熟语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的需要,就连最基本的种类目前尚无权威的定论。比如,有些学者认为熟语应当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而不少学者则把俗语和格言也纳入其中一并考察,而这些概念间的界限和关系更是缺乏统一的厘定。这些是专家学者的功课,作为中学生,只要能分清成语、歇后语、格言与其它熟语即可。二是不要轻视大量的来自民间的带有泥土气息的熟语。大家习惯了古奥典雅的成语和格言,往往容易忽视通俗易懂的民间俗语,这种偏见会成为我们走向民间智慧的障碍,更会使我们在一些貌似浅显的熟语题面前摔跟头。
三多,一是要多积累。目前,各类辅导材料往往附有“常用熟语”,数量从100个到数百个不等,这容易给人造成掌握这几百个熟语就万事大吉的错觉,其实,凝结着我们祖先智慧的熟语何止千万!二是要多研究寓意。许多熟语,尤其是来自民间的,往往含义丰富,并且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生活在象牙之塔、视野局限较大的中学生应努力创造条件,在鲜活的语境中走近熟语。三是要多归纳特点。熟语一般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特色,有的庄严,如“置之死地而后生”;有的正大,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的朴实,如“童叟无欺,货真价实”;有的温婉,如“买卖不成仁义在”;有的诙谐,如“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有的辛辣,如“捧着金碗要饭吃”。我们应当以语言特色为核心,以具体语境为参照物,多做比较研究,力求使熟语通过高考的训练场进入自己的语言仓库,成为我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活水。
[练习]
1、解释下列熟语的一般意义。
(1)唱对台戏 (2)唱高调 (3)唱空城计 (4)唱主角 (5)炒鱿鱼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离不开语境,常常需要结合上下文或一定的情境加以判断,有时甚至需要反复比较,才能作出最佳选择。这里面不仅有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更好的问题,这就与修辞有着密切的联系。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各句中的俗语的使用情况。
(1)在校庆科学报告会上,一年级的大学生作古文字的学术报告,这在复旦大学还是破天荒第一次。
(2)作为律师,我郑重告诉你,要他负责法律责任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时他已经是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了。
(3)他钻了法律的空子,将这片荒山的经营权据为己有,引起了广大村民的强烈不满。
(4)刚刚过去的奥运会,有太多的风云人物让我们铭记。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复制这让众神癫狂的欢笑和眼泪。
[参考答案]
1、(1)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或有意搞垮对方
(2)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好听而不去行动。
(3)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不在;形容肚子饿。
(4)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
(5)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撤职。
2、(1)正确。“破天荒”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现,形象的强调了“第一次”。
(2)不恰当。“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属于幽默用语,用在“郑重”的语境中不和谐。
(3)正确。“钻了法律的空子”意为利用了法律法规的空白,能准确、生动的表达文意。
(4)错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有贬义,用在“奥运风云人物”身上不合适。
推荐站内搜索:山东二级建造师准考证打印、周记、江西公务员考试时间、山东自考成绩查询、愚公移山读后感、洛阳理工学院分数线、英语4级准考证山东自考报名时间、2021成人高考数学答案、成人高考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