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少年》课堂实录(通用15篇)《顶碗少年》课堂实录(通用15篇)《顶碗少年》课堂实录(通用15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顶碗少年》课堂实录(通用15篇)

《顶碗少年》课堂实录(通用15篇)

《顶碗少年》课堂实录 篇1

  时间:2009年4月2日下午    地点:洛阳市工人俱乐部

  会议名称:洛阳市小学语文s版教材教学观摩研讨会

  整理: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   刘津萍    高文草

  生:起立!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请大家打开书,今天咱们学习《顶碗少年》,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师指课文左下角引导看)——

  生:赵丽宏。

  师:好。这节课咱们做三次练习。

  师:一课三练。好~先读一下字词。

  (课件出示字句积累字词)

  师:喝彩——读起来!

  生:喝彩,歉疚,肩胛,颓丧。

  师:还读两遍。

  生:喝彩、歉疚、肩胛、颓丧。喝彩、歉疚、肩胛、颓丧。

  师:好!继续来,四字短语。

  座无虚席——

  生:座无虚席,目不转睛,不知所措,惊心动魄,

  不约而同,山穷水尽,柳暗花明,冰天雪地。

  师:好!默默地记一下。

  (学生默记片刻)

  师:我们来看,今天是啥样的一课三练。

  请你勾画,请你评说,请你分析。

  啥是请你勾画呢?勾画,是这样的:我建议大家用复述的办法来读课文。那么复述呢,就要把课文读的很简单,于是就要勾画出里面的关键字词,然后把这个故事完整而简洁地表述出来。

  我们来看怎么操作。请在课文中,用横线勾画,组成非常简洁的一段文字表述定完少年的表演过程。看例子,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话先读一次。一位英俊的少年,读——

  生: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中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的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

  师:好!再把老师打横线的句子读下去。读——

  生:一位少年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瓷碗,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师:是不是简化了?

  生:是——

  师:对。看上面的三次顶碗的过程,按照这样的办法简单地画一下然后你就画出了这个故事的全部内容了。开始吧!

  (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

  师:好的。我还要给大家重复一下,我说的是,找出来的那个文字是表述顶碗少年的表演过程。那么你的第一段是不是就不要画了呀。对,开始再检查一下。

  (学生动手画中,教师巡视)

  师:好的,停笔。轻声的把自己画出来的文字读一下,各自读各自的。

  (学生默读)

  师: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找一位同学把顶碗少年第一次的表演经过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述出来。哪个来?好,谢。请你来。

  生2:一位少年出场了,头上顶着瓷碗,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个演员身上,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他头顶上的碗晃得厉害,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

  师:多好呀!你看这么长的一段文字,经过我们的浓缩,简洁而也明了。但是呢你的朗读,情感风味还没出来,再试一下。

  生2:一位少年出场了,头上顶着瓷碗,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个演员身上,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一刹那间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

  师: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你看,这是震动我们的心弦呀。好,第二次顶碗的经过哪一个同学来讲述?啊来,谢谢。

  生2:最后关头,两个人叠在一起,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厉害地摇晃起来,那一叠碗仿佛故意捣乱,挑起摇摆舞来。少年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也掉了下来。

  师:好!你看,多惋惜,多让人遗憾呀。碗,也掉了下来。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画出来的句子大声的自由的朗读出来。大声地读!

  (生读书)

  师:好!第三次顶碗会怎样呢?大家来说吧。哪一个来?你刚才说过了吗?说过了那就让给大家说。请你来。

  生3:当那叠碗也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掌声不约而同地从每个座位上爆发出来。

  师:非常好!我非常喜欢你把“掌声不约而同地从每个座位上爆发出来”这句写进去。为啥?

  生3:因为这是对少年那种不放弃精神的赞扬。

  师:哎他终于成功了。谢谢。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原来是这样的,经过我们的努力,一个很长的故事一下子就变得醒目了。朗读:一位少年顶着高高的……读!、

  生:一个少年顶着高高的一叠瓷碗,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叠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碗也稳稳的停在了少年头上,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碗也掉了下来。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少年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想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师:是不是,浓缩之文了吧。再让我们来复述课文是不是很简单了。

  生:是。

  师:刚才咱们学习的其实是一种办法。通过勾画文字,然后把它连接起来就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了。好,谢谢大家,我们再来一次练习。请你评说——

  (课件出示内容)

  阅读活动二:请你评说。请你自选角度,用一个成语评说顶碗少年的故事。为啥要用这个成语,要说明理由。)

  老师读。

  师:再看老师的例子。(课件出示内容)

  例:一波三折    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少年头上掉了下来,这是一折;接着也掉了下来一次,此为二折;但少年恢复了镇定,开始第三次表演,终于成功。所以说是“一波三折”。

  师:读起来。“例——读!”

  生齐读。

  师:懂了我的意思吗?

  生:懂了。

  师:大家各用一个成语来评价一下少年顶碗的故事,好,开始思考。

  学生思考,师巡视。

  师:下面,请把你的想法讲给同桌听。

  学生交流,师巡视。

  师:很喜欢看你们认真的样子,请把你的见解讲给大家听。

  师指定举手学生汇报发言:好,先从你开始,谢谢你。

  生1:我觉得应该是“勇于拼搏”,是因为顶碗少年再一次次失败后也一次次重新,终于成功不勇于拼搏就不会有成功。

  师:说得好。勇于拼搏可能不是一个成语,可能是一个四字短语,但我觉得你得概括还是很好的。谢谢。好,请你来。

  生4:我觉得应该是坚持不懈。因为少年前两次都没有成功,如果不是他的坚持不懈的话,也就不会有第三次,如果没有第三次也就不会有他的成功。

  师:对!用意志来坚持。请你来。

  生5:在这个少年演出的时候,我也发现了一波三折,第一折是“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第二折是“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然后也捧出了一大叠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十二只,一只不少”,第三次是“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

  师:好哇!她抓住了“金边红花白瓷碗”这样一个关键的地方来表述少年的坚持不懈。好,谢谢你。请你来。

  生6:我认为是惊心动魄。

  师:惊心动魄。哇!说。

  生6:因为他经过三次的表演,终于成功。表演中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掌捂住了眼睛,说明这是惊心动魄。

  师:对。课文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这真是一场——

  师与生6:惊心动魄的拼搏。

  师:谢谢你。请你来。哦一样的,谢谢你。请你再来一次。

  生2:我用的是柳暗花明。因为他前两次都遇到困难而且失败,但最后一次却“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把碗稳住了”。所以我觉得用这个比较合适。

  师:似乎山穷水尽的时候再拼搏一下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多好的回答。好,这一边的同学。请你来说。

  生7:我选的是各种姿态。虽然塔不是一个词,但我还是选了它。

  师:嗯,可以。

  生7:“顶碗少年歉疚地微微一笑,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这是他的一种姿态。第二种姿态是“顶碗少年呆呆的站在台上,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第三个姿态是“顶碗少年轻轻地摆动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师:哎三种姿态表现了顶碗少年在顶碗过程中的一种坚持再坚持。好谢谢。

  生8:我用得也是坚持不懈。因为它第一次是说“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微一笑,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二次是“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也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所以我选择用坚持不懈。

  师:对。而且这样一种坚持不懈需要有极强的毅力。好谢谢。嗯这边还有,好你来。

  生9:我用的词是永不放弃。因为少年三次顶碗,前两次都把碗摔了下来,但是呢少年都坚持了下来,他没有放弃,最后得到了成功。

  师:对。他在长者的鼓励下,在自己内心对自己的鼓励下,终于取得了成功,尽管有人喝倒彩。啊谢谢你。刚才哪个举手了?你举手了吗?啊一样的,这边还有一位同学。你来。

  生10:我用得是不屈不挠。虽然顶碗少年两次都失败了,但最后一次他还是成功了。

  师:嗯,你看这个词用得很准确。好!困难压不倒。顶碗少年的肩膀,它支撑下来了,他挺住了。我们来看有多少个成语来评说这个故事呢?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一波三折;这是故事本身在表演的时候给观众的那种心里感触,因为他一次也一次的失败了,然后取得成功。作为顶碗少年来说,他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力挽狂澜。力挽狂澜是啥意思呢?就是一个很大的波浪掀过来的时候,他给它挡回去了,这是一个比喻,就是他用自己的毅力自己的技术,把快要失败的局面给挽回了,叫力挽狂澜。再看,老者和顶碗少年的表现来看,他们是处变不惊呀,他在一种很难堪的,很紧张的气氛下,你研究了没有,处之泰然,镇静自若。还可以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顶碗少年的失败是出人意料的,他的成功也是出人意料的,这就告诉我们,技术呀要精益求精呀,只有技术敬意求精才能出类拔萃呀。你看这个成语都可以灵活运用,我们可以再读一下,惊心动魄——读!

  生: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一波三折,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处变不惊,处之泰然,镇静自若。出人意料,精益求精,出类拔萃。

  师:把力挽狂澜这个成语旁批在第三个故事旁边。

  师:还来一次练习吧。

  生:好。

  师:这个练习很有意思。请你分析,你觉得整篇课文,哪个地方的表达是处理的最好的。或者换个说法,那个地方写法是最好的。老师提示一下:开头好吗?结尾好吗?文章的结构好吗?正米的描写?侧面的烘托?修辞的手法?详略的处理?你都可以说,总之是要说你认为课文里哪一段写得好。啊你的手这么快就举起来了,但是呢,老师还是建议你们好好的想一想。有时候急于表达看法也许不太深刻。

  (生默读中)

  师:好吧。我们开始交流。先从中间这一组开始,好请你来。

  生11:我觉得结尾写得好。

  师:继续。

  生11:结尾写了少年给作者的启迪。

  师:因此——它就深化了这个故事的教育意义。对我而言而且对大家而言,是吧。

  生11:是。

  师:你看我这个说话是不是比你说的说一点呢?啊,谢谢。好,请你来。

  生12:我觉得就是第六段的最后一句话“掌声不约而同的从每一个座位上爆发出来”。这个“不约而同”还有“爆发”,就说这个“爆发”体现了若果不是用发的话好像这个声音不是很大没有怎么激励他,如果是“爆发”的话好像这个声音使人震耳欲聋。

  师:想到这暴风雨般的出自内心的掌声,都是为你少年在喝彩,你终于顶住了。好,这句写得太好了!

  生13:我觉着就第二段的他骑在另一个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站起一会躺下,一会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体,我觉得他用排比句说明少年做的动作很多,我觉着这句很好。

  师:嗯。我跟你补充一点,少年做的动作很多,还有很复杂,还有很难,你看这就烘托了他一次也一次失败,但是呢这么大困难他还是稳住了。好谢谢!

  师:你再来说一句?

  生14:嗯我也是喜欢课文的结尾,特别是这一句话,“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就会迎来温暖的春风”,这句话不仅是赞扬那位顶碗少年而且对人们的启发也很大。

  师:对!而且这个句子,它是用比喻来说话的;而且这个句子,它是对称的;而且这个句子,它读起来很能够感染我们。是不是?你看,我说话也比较深刻一点。好谢谢你!

  师:好请你来。

  生15:我觉得这句话:“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这里把那一叠碗拟人化了,说这叠碗能跳舞。

  师:就是啊,捣蛋了,结果害得他顶了两次碗,是吧,是不是。说得好。

  师:嗯你来说。

  生16:嗯我觉得课文详略处理的非常得当,课文详细的描写了少年三次顶碗取得成功的故事,简略的写了开头和结尾。

  师:你看,她抓住了老师的提示语,详略的处理非常好。下面我还要提一个更有意思的问题让你思考,你可以不回答。写故事的时候,写三次顶碗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很高妙的详略处理呢?好思考。好哪一位再来?来啊,你来吧?

  生17:我也是认为这篇课文结尾结的比较好。因为这个结尾让我知道人的一生有很多困难,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师:对在困难的时候要咬牙坚持,鼓励自己。好。请你来。

  生18:我觉得侧面的烘托作者写得很好,因为就是他把这些例如像老者对少年的那一句话还有其他观众说的捣乱的或者是害怕的一些动作,都描写的很细致。

  师:对这种烘托,这种气氛的烘托非常好。老者的话我们虽然没有听见,但我们可以想到,他会说别紧张,坚持,对不对,简单的两个字就可以。然后还有很多人,打口哨、呼叫,那几种不文明的表现,但少年也没有慌张。好你发现了一个很——

  生18:这几句话更能体现出少年的镇定自若。

  师:哎对了! 你看侧面的烘托,也是写得很好的。好!请你来!

  生19:这句话写得很好,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这句话把顶碗少年此时的沮丧、尴尬刻画得入木三分。

  师:对!而且这正是写出了一个少年的表现,而不是一个大人的表现。少年他的心理的承受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这个少年他有点不知所措了,然后也恢复。好。请你来讲。

  生20:我感觉就是第五自然段“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掌捂住了眼睛……”从这句话我知道这一场表演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师:对!而且,这一段话你找得非常好。“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大家是不是都很紧张呀。而且“索性用手掌捂住了眼睛”, 多让人紧张呀!你看,这句话气氛的烘托说得非常好。好,谢谢。请你来!

  生21:我喜欢这篇课文的结尾。因为它告诉我们在困难的时候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缩。

  师:嗯。结尾的教育意义很大。啊,请你来一下。

  生22:我也很喜欢第一自然段那个“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 这个“座无虚席”可以让我感到就是看节目的人非常多,而且本地人和外地的游客非常欣赏上海东方杂技。

  师:对,越是这样的场面越大,越隆重,给少年的压力越大呀。啊,这也是一个技巧。

  好吧,我发现你们的话真是说得好,而且还要说。我来说了吧。还有一些地方是你们看不出来的地方,老师讲一下。好,我觉得除了大家所讲的都很好之外,还有两三个地方我们需要来细细地品析一下。

  (课件出示:第一,好在气氛的渲染。)

  师:好在气氛的渲染。这篇课文中的很多声音的描写,音乐声、掌声、呼叫声、喝彩声、喝倒彩声以及很安静的,没有声音,都是气氛的烘托。如果说写杂技表演不写气氛,那一点味道都没有。所以说,气氛的烘托在这篇文章的表述里面是做得很细腻的,而且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几乎每一次声音的描写都有它的作用。这是一个地方,我们要注意的。第二个地方(课件出示:第二,好在略写第三次顶碗。)就是我刚才让这位同学思考的。详略从全文来看她分析到了,然后我们来看三次顶碗。第一次顶碗用很大的一个段落写他的失败,第二次顶碗有用了很大的段落写他的失败,然后第三次就没有重复前面的写法,只写了“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也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掌声不约而同地从每个座位上爆发出来”,告诉大家,如果第一次用了很长的篇幅写失败,第二次用很长的篇幅写失败,第二次用很长的篇幅写成功,这篇文章就不好看了。必须有详有略才能是平均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巧妙的地方。正是成功的一次写得很略呀,让我们去想象,这是最妙的一个地方。好,还有,(课件出示:第三,好在结尾的抒情和议论。)正如大家说的那样,结尾的抒情和议论都说到我们心里去了。还有一个好的(课件出示:第四,好在最后一段精致的句式。)就是最后一段句子的表达是个很精美的句式。这一点我们已经谈到了,“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你看,这个对称的句子反复地表达我们需要拼搏,这个句式太漂亮了。我建议大家把这一句话背下来:“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好不好?

  生:好。

  师:好,先自己背。

  生自己背书。师巡视。

  师:师检查集体背书,“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背!”

  生一起背书。师也背书。

  师生再一次一起背书。

  师:好。我们把这一课小结一下。我们这节课,大家在一起做了三件事:(课件出示小结)第一件事是概括内容,第二件事是理解文章的意思,第三件事是欣赏作者的写作手法。同学们活动的非常好,我相信你们会有更长足的进步。谢谢大家,下课!

  生:起立!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顶碗少年》课堂实录 篇2

  【说教材】

  本篇课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情节简单而也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办法,并作语言的积累。文章语句优美,适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说学情】

  学生在生活中有过一定的失败体验,课前也做过相关调查,掌握了有关资料,很可能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容易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情。

  【说理念】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激qing。

  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积累。

  【说预设】

  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6、7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说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怎样?观众反映怎么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积极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办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3.集体交流

  [小组合作进行汇报,要注意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成为“一言堂”。发言的人要能够代表本小组的不同意见,要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本领,并要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

  (1)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啥?

  (2)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啥?

  4.有选择的朗读: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啥?说啥?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2.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1)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3)背诵第6、7自然段。

  a.朗读第6、7自然段,想主要写了啥?

  第6自然段有两个意思:

  (1)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称职的杂技艺术家。

  (2)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7自然段用文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b.选择自己喜爱的办法背诵。

  c.同学互背。

  d.看谁背得也多也对。

  四、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2.选做:写一写读后的感想。

《顶碗少年》课堂实录 篇3

  【教材简析】

  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也掉下来了,少年也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也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本文教学要点,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重点难点】

  1、重点:结合“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拚搏”这句话,从描写少年三次表演“失败-失败-成功”的三大意象(少年神态、碗、观众反应)来品读了解。

  2、难点:从少年的表演过程体会文章的主旨。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语文课堂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平时课堂讨论发言热烈,但是呢在公开课场合却

  噤若寒蝉,需要花大力气引导,激其兴趣。二是喜欢朗读课文的人比较多,但是呢朗读水平不高。

  教学过程简说:

  一、课前读书汇报:

  请一名学生进行课前读书汇报,以预设的“林肯不畏失败”的故事引入本文教学。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心理铺垫,为突破文章的难点做准备。】

  二、检查预习: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顶碗少年》这篇课文,所以首先进行预习检查。

  【PPT出示两个预习检查题,一是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二是部分关键词语的认读。】

  【目的:唤醒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以便迅速地披文入义;词语的认读也是下一步朗读课文的需要,尤其是“惊心动魄”一词,是把握全文核心的关键和切入点,需要由此引入。】

  将“惊心动魄”一词放在文中“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个中心句去理解。

  教学步骤:初步理解“惊心动魄”是啥意思、它在文中的位置,请学生读这句话,并就这个句子质疑,然后带着提出的疑问浏览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找到句子的答案后,再一次品读这句话。

  【目的:从“惊心动魄”这个词引发对全文重点内容的思考。】

  三、组织学生仔细读一读描写这三次表演的段落,尤其要将少年的动作、神态、碗的状况和观众的反应的句子划出来。 【PPT表格出示】

  教学步骤:先组织研读每一次表演的经过,然后再整体地读第二至六自然段。读完每一次表演的部分,以及全部段落读完后,要引导学生回读“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从一次次的分析中,读出不同的味儿。

  【目的: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主要要通过学生的反复阅读,特别是研读少年的动作、神态、碗的状态和观众的反应的句子,来感悟表演的高难度和表演现场的紧张气氛。而这些环节,就是为了体现少年的顽强拼搏的精神。】

  四、引导学生讨论:少年连续两次失误,他内心已经没有多少信心,非常灰心了,这个时侯,是谁给了他鼓励和信心呢?

  1、学生指读第四段有关白发老人的段落。

  2、这位白发老人究竟低声说了句啥话,使之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使得少年“镇静下来”?

  思考:

  【PPT出示: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也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目的:引导学生进行深一层次的领悟,体会到另一层意思:在人生中,宽容和鼓励也很重要。】

  五、追问:少年终于表演成功,难道仅仅是因为老人的一句话吗?还有啥促使他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开始第三次表演?组织学生讨论:点出主旨,这个环节可以众说纷纭了。

  【目的:这是很关键的部分,少年的成功和信心,不仅来自老者的鼓励,其实更要紧的是内因:他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六、引导探究,这次表演对作者产生了啥样的影响?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将首位两段连起来读一读。

  【PPT出示首位两段。重点放在“激动”、“碎裂声”】

  【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突破中心,少年的成功只是个案,作者等人得到启迪才是一个普遍化的道理。】

  七、拓展:少年的表演能否真正算得上成功?(讨论,辩论)

  【目的:考虑到到此为止,还有部分学生并不很明白少年的精神,所以,故意进一步将矛盾激化,让学生在“成功”与“不成功”的辩论中进一步明白道理。】

  八、结课:以林肯的故事和顶碗少年的启示结尾。

  【PPT出示: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季!】

  教后反思:

  在设计本文教学时,最初有两条思路,一是上述的思路,二是在开篇即抛出“表演是不是成功、精彩”的问题,然后趁着激化的矛盾,围绕“成功”、“不成功”两大矛盾读文寻句进行分析。

  按理说,第二个思路会比较精彩,容易产生*。但是呢本班学生在有老师听课的时侯,不太愿意表现自己,所以我担心这一预想的矛盾如果激化不起来,就容易出现问题。故而从“稳妥”的角度考虑,选择了第一个思路,仅把第二个思路的矛盾讨论作为补充拓展。

  从上课来看,做的比较好的是:

  第一,从林肯的故事切入,抓住了“多次失败”、“最终成功”的对比,通过这种对比,让学生形成了基本的情感态度。

  第二,从复习词语入手,抓住“惊心动魄”以及相应的“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句话进入课文,应该说抓住了主要问题披文入义,基本达到了由点到面,点面结合,而且思路比较清晰的目的。

  第三,设身处地,让学生进入情境。教学中不只一次让学生换位,换成少年本身、观众和老人,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当时的情境,有利于加深对主题的感悟。从以上三点来看,基本上体现了此次教研活动“高效”的目的。

  欠缺的是:

  第一,中间对少年三次表演的有关句子的品读落实不够,对学生预想不够,有些匆促。

  第二,重点和难点突破不够。

《顶碗少年》课堂实录 篇4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用指定的词语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准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和对课文的理解,讲解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准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在上课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谁愿意上前面来演示一下,把硬币放在水面上保持5秒钟不掉下去就表示你成功了。(请学生上前演示,有不成功的就多给几次机会最终一定要成功)大家都看到了,无论你是经过几次最终我们都成功了,这个实验也就告诉了我们啥道理呢?(只要你敢于不断地去尝试、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

  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1——5 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 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一部分

  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么样了?

  (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学习: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也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内容,结合课文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扎实训练

  1、自由读第一部分

  找一找:“一叠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啥感受?

  (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

  2、自由读第二部分

  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小组讨论学习)

  3、理解句子的含义(出示投影)

  “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

  (在小组内结合课文理解、讨论)

  4、指导用词语造句

  座无虚席  不知所措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造句)

  二、指导朗读、背诵

  三、谈一谈: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情况来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抄写词语背诵6、7自然段

  板书设计:

  1、顶碗少年

  失误——努力  失误——努力 ====成功

《顶碗少年》课堂实录 篇5

  读《顶碗少年》有感

  山东省兖州市新驿中心小学六年级⑵班 胡忠耀

  今天,我读了《顶碗少年》这篇文章,说是一位表演杂技的少年,在一次座无虚席的表演──最难的顶碗节目中,不慎失手,十只碗全被打碎,但是呢少年却从容不迫,毅然地第二次顶碗,在眼看要成功的瞬间,未曾想也失败了,他也第三次顶起了碗,最终成功。

  在别人看来,有时候认为该放弃的事情,由于自己的执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却成功了。在生活中往往很多这样的情况,我们要面对许多失败,不思进取,放任自流,不找原因,永远也成功不了;相反的是,不放弃,克服困难,坚持不懈,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就如一位名人说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觉得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我一次考试考得不好,就心灰意冷,没有信心的话,那么就永远也不会考好的。如果失败了心里想着一句话:“失败乃成功之母”,我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读《顶碗少年》有感

  江苏省张家港市泗港小学六年级⑶班 陈 李

  生活中,有些偶然的小事可能会给你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时时萦绕于心。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探索,启示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飞到你的心田。

  今天,我读了这样一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作者在露天剧场观看杂技表演,一个小男孩表演顶碗,刚开始简单的表演进行得非常顺利,最后紧张时刻到了,一组大难度动作――他骑到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人一会儿共同站起,一会儿共同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越来越厉害。终于在一次转身中,“啪”的一声,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顶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结果,使观众大失所望,也一次的试验,失败了!观众的喧哗声此起彼伏,但是呢,少年没有在喧哗声中气馁,继续努力表演着,终于,在最后一次表演时成功了!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是的,人生就是一场拼搏。敢于拼搏的人,才是命运的主人。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拼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里,再拼搏一下,就会迎来温暖的春风――这就是那顶碗少年给我的启示。那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只要一想起那顶碗少年,我就会擦干眼泪,站起来继续拼搏;每当我觉得前途无望,只要一想起那位顶碗少年,我就会打起精神说“我不怕!”

  读《顶碗少年》有感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心学校六年级⑷班 周方军

  顶在少年头上那醒目的十二只金边红花白瓷碗,在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终于稳住了,掌声、欢呼声像火山爆发在上海大世界露天剧场上空久久回荡着……

  顶碗少年在二次失利的情况下,面对台下的观众的一片喧哗,他沉着镇定,最后成功地征服了观众。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这是对自己意志的挑战,这是战胜自我的表现,这种惊心动魄的拼搏精神深深地感动我。

  是呀,每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有些人在挫折面前退缩了,甚至走上了绝路,但更多的认是像顶碗少年那样在困难面前自己做自己的鼓手,敲出自信,敲出勇气,敲出自己成功之路。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大发明家爱迪生曾为一项发明做了将近8000次实验,都失败了。但他没有沮丧。他说:“我为啥要沮丧呢?这8000次失败至少使我明白了这8000种办法是行不通的。”正是这种不畏艰险,不怕失败,敢于开拓的精神才铸就了一条通向发明王国之路;保尔与病魔抗争,写就一部《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名垂文学史;海迪姐姐高位瘫痪,但她克服了种种困难自学成才……我在学习中也有同样的体会。

  就拿学奥数来说吧!多少人向往进入奥数班,因为它是通向奥林匹克数学大门的天桥,可是进入这个班并不难,难的是你能否坚持下去:平时中午和傍晚的辅导课加上节假日的辅导课占去了大量的课余时间;题目难度大,上课时,我时时提醒自己专心听讲,但听懂了未必道道题目都能做,有时为了解开一道道难题,化了几个小时还一无所获,累了,困了,我总想放弃,但也转念一想,半途而废总不是办法,于是咬咬牙也坚持,随着知识不断地加深,我真的有些力不从心,“放弃”、 “放弃”、这两个词不断地在脑海中闪烁……

  很幸运,今天顶碗少年为我树立了榜样。第一次失利了,不慌乱,不失风度,第二次失利虽然有些不知所措,但依然保持镇静,第三次在紧张的气氛中他走向成功!这可是高难度的杂技表演,表演者只是一个未成年的少年,如果没有失败时坚信“我能行”的自信与顽强,他或许与成功失之交臂了。是呀,我在学习中碰到小小的困难算得了啥呢?正像作者所说,人生是一场搏斗,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是命运的主人。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我相信自己再拼搏一下,一定能闯过奥数难关。

  在迷茫、消沉的时候,做自己的鼓手,定能敲出成功的乐曲。感谢顶碗少年你带给我的启迪!

《顶碗少年》课堂实录 篇6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录像(09年春晚杂技表演《抖杠》)。

  2、说说你在观看时的感受。

  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二十多年过去了仍记忆犹新。我想,读过课文后这位少年会同样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学生根据 要求自学(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A、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件啥事。

  B、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2、检查自学情况(词语,及自学要求中的问题)。

  三、深入课文,品读词句,体会情感。

  1、你们真了不起,初读课文就能理解这么深。那么究竟是哪些语句让你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细细地品读课文,找到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划下来,圈圈重点词,写写自己的感受。

  2、重点句子交流:

  (1)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为啥你对这个句子感受深刻?从哪里看出来?结合 “微笑、不失风度、鞠了一躬” 这些词语理解体会。

  此时,少年的心里会怎么想?

  有感情朗读。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价朗读。

  理解“不知所措”,结合“呆呆地、不知所措”这两个词语谈感受。

  有感情朗读。

  (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也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学生谈感受。

  3、是谁?是啥力量使少年重新镇静下来表演?引出老者。

  读描写老者的这段话,猜测这老者是谁?

  从哪里看出是老者给了少年重新镇静的力量?(老者的神情、动作、语言)

  想像老者会对少年说些啥呢?

  4、正是有了老者的鼓励,少年也一次重振信心,开始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也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师引:少年不仅仅稳住了碗,还稳住了__?(学生交流。)

  当学生说到观众时,引导学生找出前两次少年表演时描写观众的神情的句子,品读感悟。

  少年稳住了一切,他成功了!全场沸腾了,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听着这掌声,少年__?(笑了),老者__?(笑了),观众__?(笑了),他们为何而笑呢?

  写话练习: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少年笑了,因为________

  老者笑了,因为________

  观众笑了,因为________

  学生动笔写,写好进行交流。

  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会说啥?

  四、小结全文:

  读到这儿,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顶碗少年那颗锲而不舍、勇敢顽强的心。真心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颗这样的心,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不怕困难,永不退缩。

  五、回归文本:

  回顾课文写了一件啥事,并以这件事让学生分3段,明确这种写作办法,通过一件事来阐述一个道理,可以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

  六、板书:

  顶碗 失败 失败 成功

  少年 不放弃 拼搏 强者

《顶碗少年》课堂实录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4、学习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办法。

  教学重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办法。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作者赵丽宏。给学生推荐赵丽宏的作品《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杂技)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你看了吗?还记得其中的杂技表演节目《抖杠》吗?让我们再来回顾那精彩的一幕。

  你想说啥?

  是啊,杂技表演已经作为一项艺术搬上了春晚的大舞台,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场少年顶碗的杂技表演。 (上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出示):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同学们课后可以去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作者说他看过的一次演出,二十年来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那到底是一次怎么样的演出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翻到第11页。

  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啥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板书:一次——失败   二次——失败  三次——成功

  同桌之间说一说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读了课文,能用一个词说一说:作者看了一场(       )的杂技表演。(出示)

  2、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那么作者是怎么样描写这三次表演的呢?默读第3-7自然段,边读边用铅笔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3、全班交流:

  我们先来看第一次表演(出示),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惊心动魄。

  “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也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观众都惊呆了。”“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小结:小结:同学们,对其他人或事物的描写,可以间接衬托出想要描写的人或事物,这样的描写办法叫侧面描写。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作者既写了少年精彩的表演,也写了观众的反应和碗,这就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描写办法。我们在自己的写作中也可以用到。接下来我们用刚才的学习办法读第二、三次的表演,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惊心动魄!

  第二次顶碗时:“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也是两个人叠在一起,也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也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也掉了下来。”“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第三次顶碗时: “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也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当那摞碗也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欣赏视频)你有啥想说的?

  四、拓展延伸,领悟道理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所以每每想起,作者内心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他想到了啥?请你联系自己实际写下来。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呢,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呢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们的启迪。

  板书设计:

  4、顶碗少年

  少年      正面

  惊心动魄     观众    

  侧面

  碗

  失败乃成功之母

《顶碗少年》课堂实录 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少年在表演过程中的心理、情感变化。

  2、通过学文,使学生感受并学习少年这种直面失败,勇于拼搏,走向成功的精神。

  3、学习作者注重人物动作神态描写把事情写具体的写作办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少年在表演过程中的变化,学习少年这种直面失败,勇于拼搏,走向成功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文,导入新课

  1、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刻苦学习的范仲淹,坚持不懈的涅利,机智勇敢的纳塔莉,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少年­­­——顶碗少年。

  2、回顾学习办法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学生根据 要求自学(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件啥事。

  (2)、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2、全班交流。

  三、深入课文,品读词句,体会情感。

  1、为啥说顶碗少年是强者,是勇于拼搏的人呢?(在两次表演失败的情况下,能勇于面对失败,继续拼搏,并最终取得成功。)

  2、他是怎么样失败的,失败后表现怎么样,也是怎么样取得成功的?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把课文2—6自然段读一读,拿出笔,画出相关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完成之后和同桌或前后桌互相交流。

  3、学生交流

  4、全班交流

  ①第一次是怎么样失败的?

  ②第一次失败后,他表现怎么样?(出示:台上并没有慌乱……鞠了一躬)

  学生谈感受、体会

  指导朗读

  ③第二次是怎么样失败的?他的表现怎么样?

  (出示:台上……不知所措)

  学生谈感受

  体会当时少年的心情

  指导朗读

  ④第三次他是怎么样取得成功的?

  ⑤是谁?是啥力量使少年重新镇静下来表演,并取得成功? 引出老者。

  读描写老者的这段话,猜测这老者是谁?

  从哪里看出是老者给了少年重新镇静的力量?(老者的神情、动作、语言)

  想像老者会对少年说些啥呢?

  ⑥正是有了老者的鼓励,少年也一次重振信心,开始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也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师引:少年不仅仅稳住了碗,还稳住了__?(学生交流。)

  当学生说到观众时,引导学生找出前两次少年表演时描写观众的神情的句子,品读感悟。

  少年稳住了一切,他成功了!全场沸腾了,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听着这掌声,少年__?(笑了),老者__?(笑了),观众__?(笑了),他们为何而笑呢?

  写话练习: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少年笑了,因为________

  老者笑了,因为________

  观众笑了,因为________

  学生动笔写,写好进行交流。

  ⑦这样的一场表演,这样的一位少年给作者怎么样的启迪?请同学们把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一读,画出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⑧学生交流

  ⑨小结: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不放弃,再拼搏一下,成功就在下一刻等着我们。

  四、总结全文。

  五、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把事情写具体的写作办法。

  六、作业:同学们,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也曾遇到过失败,在失败面前,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下课后与同学相互交流一下,把它写在日记里。

  板书:

  顶碗         失败         失败             成功

  少年        不放弃        拼搏             强者

《顶碗少年》课堂实录 篇9

  一、读“连接语”,明确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么样来学习课文?

  (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么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啥?)

  二、默读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么样的杂技表演?

  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

  (1)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少年表演的过程的?(3—7自然段)

  (2)自由朗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想一想:为啥说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很大,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从少年两次表演的失败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确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3、4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体现老者的宽容和关爱的杂技表演。这可以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从少年前后表现的变化两个角度感受到。

  (1)“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啥。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也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老者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2)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失败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可见他第二次失败后已经非常紧张,但当老者安慰他之后,他镇定下来了,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可见老者对他的关爱和鼓励多么重要。

  (3)引导想象: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啥?体会到虽然我们不知道老者到底说了啥,但我们可以肯定,正是有了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

  (4)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描写老者的片段。

  3.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略)

  4.作者看到的是一场让自己难以忘怀的杂技表演。(略)

  三、感悟写话,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啥?

  1.引导写话。请同学们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啥?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写话交流,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3.小结: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的感受。看来这也是一场让我们获得人生启示的杂技表演!

  四、摘录词语

  1.词语积累。课文中有很多值得积累的词语。请同学们把你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抄写下来。

  2.词语推荐。推荐一个词语和大家分享。

  3.结束语。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些词语记在脑海里,运用在我们的习作中。

《顶碗少年》课堂实录 篇10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给学生推荐赵丽宏的作品《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2、搜集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学习第三课《桃花心木》,我们知道林清玄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的成长的道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赵丽宏,1951出生,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4、指生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啥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3、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喜欢的句子,谈感受。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问激趣:老师在备课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可是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你们想知道老师思考的是一个啥问题吗?请同学们猜一猜。(学生猜问,教师及时引导)

  2、教师根据学生猜问题的情况,提出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吗?

  3、教师引导学生分成两方:一方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一方则认为则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

  4、分组学习:同组内观点不一致的同学先进行辩论,同组内观点一致的同学互相交流,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

  5.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推波助澜,激化矛盾,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

  (1)具体观点归纳如下: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的:

  ①精彩之一:第一次顶碗时:“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也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②精彩之二:第二次顶碗时:“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也是两个人叠在一起,也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

  ③精彩之三:第三次顶碗时:”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也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④成功――尽管顶碗少年前两次的表演失败了,可是他没有被失败吓倒,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也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成功的。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的:

  ①少年前两次的顶碗表演时,由于没有把握好平衡,头顶上的碗两次掉下来摔碎了――“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也掉了下来。”

  ②从观众的反应看出:“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观众对少年表演中出现的两次失误不满意。真正精彩、成功的表演,应该是一次就成功,而不应该是第三次。

  ③从少年表演失误后的表现看出来:第一次:“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二次:“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也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2)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是赞成哪方观点,陈述时都要做到有理有据,“理”,即自己的观点,“据”,即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句子证实自己的观点。

  (3)教师要在学生充分交流、辩论的基础上,适时引导:

  ①从表演的过程来看,顶碗少年的表演出现了两次失误,没有一次成功,的确并不精彩;

  ②从顶碗少年在表演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怕失败,面对两次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来看,他的表演是十分精彩、成功的。正是有这样的拼搏精神,他的第三次表演才取得了成功。

  ③如果,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就获得了成功,观众欣赏到的就只是一次“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已。正因为顶碗少年的表演是在出现了两次失误后的第三次成功的,观众才不仅看到了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且从这位顶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远比看到一场没有失误的杂技表演更有意义。每一位观看过表演的观众,都可能“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启示,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面对困难和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四、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1、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少年两次失误后的心理活动。

  2、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动。

  拓展延伸,想象说话(请学生任选一、两个话题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1、“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学生找到这句后,教师要及时引导体会为啥一次杂技表演成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少年在与谁搏斗?这场搏斗何以惊心动魄?

  2、如果顶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仍然没有成功,你觉得他该怎么办?是放弃了,不再表演,还是继续表演第四次?如果你就是顶碗少年,你会怎么做?

  3、表演结束后,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会怎么样采访这位顶碗少年?向他提些啥问题呢?

  4、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啥启示?

《顶碗少年》课堂实录 篇11

  【教材分析】

  课文以第一人称写成,写的是“我”多年前观看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一个少年表演顶碗,第一次表演失败了,第二次,碗也掉了下来,在老者的鼓励下,少年也镇定下来;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掌声不约而同地从每个座位上爆发出来。这件事情给“我”一个启迪: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也不要退却,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

  【学生分析】

  这个故事通俗易懂,读起来不难理解,但是呢学生很难体会出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山穷水尽的绝境”“冰天雪地的严寒”对这样词语的理解,学生不能很好的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体会。

  【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拟定学习方案。(建议学习方案:默读课文,思考:顶碗少年为啥最终能够获得成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也可以写写批注。自拟学习方案:为啥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提示:可以从对碗的描写,以及少年、观众的表现,画一画有关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写写批注。)将两个学习方案相融来学习课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屏”)及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拟定进一步学习的方案。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注意“屏(bǐng)住气”“肩胛(jiǎ)”“颓(tuí)丧”“渺(miǎo)茫”

  2、听写:

  惊羡、鞠躬、启迪、座无虚席、惊心动魄、艰难曲折、不知所措。

  3、提出并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文中指顶碗少年的表演使作者受到很大震动,留下深刻感受。

  陶醉:形容很得意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文中形容观众沉浸在优美的杂技表演之中。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

  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啥?有啥不明白的或是想知道的?在书上做个标记。

  2、汇报:

  ⑴ 说说你读懂了啥?(略)

  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许多年前“我”看过一场杂技演出,一个少年在表演顶碗时连续两次都失败了。当台下一片混乱时,剧团的一位老者及时鼓励了顶碗少年,使他的第三次表演获得成功。这件事给“我”一个重要的启迪:“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⑵ 提出不懂的问题:

  存疑置后处理的问题预计有:

  顶碗少年为啥能获得成功?

  为啥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四、明确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1、拟定进一步学习的方案:

  学生自拟后师生交流,形成建议性学习方案和自拟学习方案。

  学案一:默读课文,思考:顶碗少年为啥最终能够获得成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也可以写写批注。

  学案二:为啥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提示:可以从对碗的描写,以及少年、观众的表现,画一画有关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写写批注。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顶碗少年为啥最终能够获得成功?

  2、能结合课文内容或者生活实际,体会“我”所受到的启迪。

  3、能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4、懂得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不要退却,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啥?

  2、顶碗少年为啥最终获得了成功?是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的,也是同学们想探究的问题。我们一起拟定了学习方案:

  建议学习方案:默读课文,思考:顶碗少年为啥最终能够获得成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也可以写写批注。

  还有同学根据自己的疑问自拟了学习方案:为啥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提示:可以从对碗的描写,以及少年、观众的表现,画一画有关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写写批注。

  请同学们按照自己拟定或选择的学习方案自主探究。

  二、自主探究、因需合作

  三、共议交流

  我们用建议学习方案作为大家共议交流的主思路,用自拟学习方案学习的同学也要注意随时参与进来。

  少年成功的原因:

  1、坚韧不拔,不怕失败的精神:

  ⑴ 相机出示:

  台上却没有慌乱。顶碗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也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

  ① 抓住“歉疚”体会他对观众的歉意和内疚,抓住“不失风度”“不慌不忙”体会少年对自己的表演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进而体会出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

  ② 师引导:

  第一次表演的时候,少年是在哪个环节失误的?说说你的感受结合观众的表现体会少年的不怕挫折。

  ⑵ 少年满怀信心地开始了第二次顶碗表演:也到了最后关头,碗也厉害地摇晃起来,此时此刻,你希望……

  ① 指导学生谈感受。

  ② 读一读“碗,也在他头顶上厉害地摇晃……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可是……碗,也掉了下来……”(相融自拟学案)

  ③ 相机出示:

  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也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将“呆呆地”“全是汗珠”“不知所措”变色,体会少年此时的沮丧、勇气锐减。

  抓住“镇静”感受少年经受起了失败的考验,经历了两次失败,少年并没有被吓倒,正准备开始第三次顶碗表演。

  2、老者的鼓励与指点:

  少年前后为啥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撼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啥。

  ⑴ 将“微笑”“抚摸”“轻轻摇撼”变色,说说老者的这些神态、动作给少年带去了啥?体会老者的宽容、鼓励和关爱是多么重要。

  ⑵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优雅的乐曲不再显得那么轻松,我们更不想听到白瓷碗再次打碎的声音,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⑶ 读一读“当……剧烈地晃动起来……终于把碗稳住了……”(相融自拟学案。)

  3、良好的技术功底和心理素质(前两点已体现)。

  给我的启迪:二十多年过去了,少年的表演“我”仍然记忆犹新。尤其是……

  ⑴ 相机出示:

  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便会突然在我耳畔响起。 

  ① 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让“我”想到了……(找到“他不会在艰难曲折的人生和艺术之路上退却或者颓丧。他是一个强者。”说说他强在哪?)。

  ② 将“金边红花白瓷碗”变色,找一找,文中共出现了几次?(了解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特定词语反复的出现,不仅没有让人感到重复,反而使人加深了印象。)

  ⑵ 相机出示:

  是的,人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① 将“山穷水尽的绝境”“冰天雪地的严寒”“柳暗花明”“温暖的春风”变色,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各表示啥意思?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说说。

  ② 根据提示试背诵。

  4、小结:

  在今后的岁月里,我相信大家一定会记得这位顶碗少年带给我们的启迪。更相信大家再遇到困难或迷惘的时候,都会振作起精神,勇敢的去拼搏!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独立完成一项对于自己有挑战性的任务,记下克服困难的经历。

  【板书设计】

  顶碗少年

  顶碗──失败──失败──成功

  少年──不放弃──勇于拼搏──强者

《顶碗少年》课堂实录 篇12

  一、     读音。

  萦绕  露天  喝彩  惊羡  卧倒  跃起   晃动  转身 刹那间    慌乱   碎瓷片  沉着  陶醉  屏住气  捣蛋  喧哗  附和  责怪 肩胛  索性  歉疚

  二、     重点字。

  偶然   难以忘怀   座无虚席  优雅  摇晃  身躯  一叠 鞠躬

  目不转睛  抚摩  摇撼   镇静  惊心动魄  激动

  三、  重点词语解释。

  四、  重点句子。

  l  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从中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l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l  我相信他不会再艰难曲折的人生和艺术之路上退却。我确信,他是一个强者。

  l  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

  l  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也掉了下来……

  l  当那叠碗也剧烈地摇晃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l  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也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

  l  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撼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啥。

  五、课文理解。

  l  作者对这件发生在二十多年前的事,为何念念不忘?

  因为他从这件事上得到了启示,悟出了人生哲理:在人生和艺术艰难曲折的道路上,应该无所畏惧,奋勇前进,坚持不懈。

  l  文中使用了啥描写办法来表现顶碗少年表演过程的?

  1)    正面描写:以动作和神态描写,细致描写了少年顶碗的步骤和过程以及神情的变化。

  2)    侧面描写:通过观众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侧面烘托顶碗少年表演的曲折,给读者以强烈的现场感和丰富的审美体验。

  l  顶碗少年表演了几次?每次观众有啥反应?少年有啥反应?体现了少年怎么样的心情?

  少年反应

  观众反应

  少年心情

  第一次

  沉着、歉疚微笑、礼貌鞠躬

  惊呆

  沮丧,失落,但仍有信心

  第二次

  呆呆站着、满脸汗珠、不知所措

  镇静下来,深深鞠躬

  多数人反对表演;小姑娘扫走碎瓷片;老者鼓励

  失望、茫然、紧张

  稍微轻松

  第三次

  热泪盈眶

  暴风雨般的掌声

  如释重负,高兴,感激

  l  老者究竟说了啥?请你想象一下。

  1)    小孩,你要相信自己,你是有实力的!

  2)    小孩,你的演艺水平很高,只要你定下心来,我相信你会成功的!

  3)    小孩你前面演得那么好,难道你真想放弃这次吗?

  4)    小孩,放下心中负担,按照平时训练的那样,再来一次吧!

  5)    小孩,最后关头的时候,别慌,轻轻扶住碗,将碗稳住就没问题了!

  l  你认为顶碗少年是一位强者吗?为啥?

  1)    是强者:顶碗少年第三次成功了,更重要地是,从他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

  2)    不是强者:真正成功的表演,应该是一次就成功,而不应该是第三次。

《顶碗少年》课堂实录 篇13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理解课文的内容。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办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简介作者:赵丽宏。

  3.指生自读阅读提示,指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提出问题,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读书,独立思考。

  2、学生找到“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句后,教师引导体会为啥一次杂技表演成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少年在与谁搏斗?这场搏斗何以惊心动魄?

  3、分组学习:学生进行自学后同学互相交流,教师及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4、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辩论的基础上,适时引导。

  四、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1.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少年两次失误后的心理活动。

  2.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动。

  3.拓展延伸。

  (1)、表演结束后,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会怎么样采访这位顶碗少年?向他提些啥问题呢?

  (2)、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啥启示?

  板书:

  人生感悟:偶遇之事终生难忘

  杂技表演 (1)失败——不失风度重新开始 失败

  (惊心动魄) (2)失败——不知所措 镇静再来 ︱

  (3)成功——努力拼搏惊心动魄 成功

  抒发感叹:每每想起总有微微激动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顶碗少年》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课前我布置了学生进行了预习,通过自己动手,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学习生字,了解生词的意思,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教学时我从课文前的“连接语”引入新课,让学生从“作者看了一场杂技表演所受到的启迪”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发现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引发学习的兴趣。检查了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后,让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读课文,通过自读理解、学生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师生互相交流等形式,解决相关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及写作特点,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但在教学时时间安排较紧,学生还未有时间来交流学习的收获。

《顶碗少年》课堂实录 篇14

  【教材简析】

  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也掉下来了,少年也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也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本文教学要点,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l【重点难点】

  1、重点:结合“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拚搏”这句话,从描写少年三次表演“失败-失败-成功”的三大意象(少年神态、碗、观众反应)来品读了解。

  2、难点:从少年的表演过程体会文章的主旨。

  l【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语文课堂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平时课堂讨论发言热烈,但是呢在公开课场合却噤若寒蝉,需要花大力气引导,激其兴趣。二是喜欢朗读课文的人比较多,但是呢朗读水平不高。

  l教学过程简说:

  一、课前读书汇报:

  请一名学生进行课前读书汇报,以预设的“林肯不畏失败”的故事引入本文教学。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心理铺垫,为突破文章的难点做准备。】

  二、检查预习: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顶碗少年》这篇课文,所以首先进行预习检查。

  【ppt出示两个预习检查题,一是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二是部分关键词语的认读。】

  【目的:唤醒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以便迅速地披文入义;词语的认读也是下一步朗读课文的需要,尤其是“惊心动魄”一词,是把握全文核心的关键和切入点,需要由此引入。】

  二、将“惊心动魄”一词放在文中“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个中心句去理解。

  教学步骤:初步理解“惊心动魄”是啥意思、它在文中的位置,请学生读这句话,并就这个句子质疑,然后带着提出的疑问浏览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找到句子的答案后,再一次品读这句话。

  【目的:从“惊心动魄”这个词引发对全文重点内容的思考。】

  三、组织学生仔细读一读描写这三次表演的段落,尤其要将少年的动作、神态、碗的状况和观众的反应的句子划出来。  【ppt表格出示】

  教学步骤:先组织研读每一次表演的经过,然后再整体地读第二至六自然段。读完每一次表演的部分,

  以及全部段落读完后,要引导学生回读“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从一次次的分析中,读出不同的味儿。

  【目的: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主要要通过学生的反复阅读,特别是研读少年的动作、神态、碗的状

  态和观众的反应的句子,来感悟表演的高难度和表演现场的紧张气氛。而这些环节,就是为了体现少年的顽强拼搏的精神。】

  四、引导学生讨论:少年连续两次失误,他内心已经没有多少信心,非常灰心了,这个时侯,是谁给了他鼓励和信心呢?

  1、学生指读第四段有关白发老人的段落。

  2、这位白发老人究竟低声说了句啥话,使之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使得少年“镇静下来”?情景思考:

  【ppt出示: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也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目的:引导学生进行深一层次的领悟,体会到另一层意思:在人生中,宽容和鼓励也很重要。】

  五、追问:少年终于表演成功,难道仅仅是因为老人的一句话吗?还有啥促使他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开始第三次表演?组织学生讨论:点出主旨,这个环节可以众说纷纭了。

  【目的:这是很关键的部分,少年的成功和信心,不仅来自老者的鼓励,其实更要紧的是内因:他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六、引导探究,这次表演对作者产生了啥样的影响?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将首位两段连起来读一读。

  【ppt出示首位两段。重点放在“激动”、“碎裂声”】

  【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突破中心,少年的成功只是个案,作者等人得到启迪才是一个普遍化的道理。】

  七、拓展:少年的表演能否真正算得上成功?(讨论,辩论)

  【目的:考虑到到此为止,还有部分学生并不很明白少年的精神,所以,故意进一步将矛盾激化,让学生在“成功”与“不成功”的辩论中进一步明白道理。】

  八、结课:以林肯的故事和顶碗少年的启示结尾。

  【ppt出示: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季!】

  l教后反思:

  在设计本文教学时,最初有两条思路,一是上述的思路,二是在开篇即抛出“表演是不是成功、精彩”的问题,然后趁着激化的矛盾,围绕“成功”、“不成功”两大矛盾读文寻句进行分析。

  按理说,第二个思路会比较精彩,容易产生高潮。但是呢本班学生在有老师听课的时侯,不太愿意表现自己,所以我担心这一预想的矛盾如果激化不起来,就容易出现问题。故而从“稳妥”的角度考虑,选择了第一个思路,仅把第二个思路的矛盾讨论作为补充拓展。

  从上课来看,做的比较好的是:

  第一,从林肯的故事切入,抓住了“多次失败”、“最终成功”的对比,通过这种对比,让学生形成了基本的情感态度。

  第二,从复习词语入手,抓住“惊心动魄”以及相应的“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句话进入课文,应该说抓住了主要问题披文入义,基本达到了由点到面,点面结合,而且思路比较清晰的目的。

  第三,设身处地,让学生进入情境。教学中不只一次让学生换位,换成少年本身、观众和老人,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当时的情境,有利于加深对主题的感悟。

  从以上三点来看,基本上体现了此次教研活动“高效”的目的。

  欠缺的是:

  第一,中间对少年三次表演的有关句子的品读落实不够,对学生预想不够,有些匆促。

  第二,重点和难点突破不够。

  《顶碗少年》评课稿

  刘爱民

  今天,聆听了陈老师执教的《顶碗少年》,受益匪浅。这堂语文阅读课,陈老师的整个教学思路是“以读代悟,以悟促读,读悟结合”,在读读悟悟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强调了师生对话的互动,积极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了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重视了学生的感悟、体验、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了学生在学语文,在用语文。现结合本文内容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1、整体把握,抓主线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高难度;(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3)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因此,陈老师的教学首先是抓住了文章的主线,以此来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教学环节中老师设计的导言、问题、引读等都不能偏离文章的主线。文章的主线很清晰、明朗。陈老师沿主线引、沿主线导、学生很自然地沿主线学,沿主线思,沿主线悟。达到学有目标,学有重点。如导言中教师让一位学生讲述林肯的生平,以此来引导学生明白课文中要讲的道理也和课前的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一样。然后从生字词的认读、理解中导出文章的重点句也是文章的主线“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老师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自由读文,解决问题。学生汇报时,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理解和感悟都围绕“为啥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一中心进行。这样设计,既找准了切入点,也适当地进行了变序教学,有利于突破重难点。进而让学生理解了“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既是作者看了表演发出的感叹,也是文章的题眼所在。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赞叹。

  2、抓好字眼,重感悟

  在这个环节上,教师设计了一个表格,这个表格抓住了文中的重要字眼“少年”“碗”“观众”,学生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少年不放弃希望,不怕失败、敢于挑战的精神。同时,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老师不失时机的进行朗读指导,加以点拨。实实在在让学生在“读中思、思中悟”,最后出示一到扩展填空,进一步让学生在填空时理解少年为啥能取得成功。

  总之,从教学设计和教学细节上看出陈教师的教风朴实,不设花架子,语文功底扎实,潜心研究文本。正像崔峦老师说的“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实”,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小小建议:1、可否以小组为单位,把表格印发下来,让学生边讨论表填写重点的词语,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写法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对文章的重点字眼的理解更加到位。而且我个人认为对这几次表演的描写的分析要有轻重、详略之分。重点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少年的成功离不开两点因素:自身的努力和功底;老者适时地鼓励。进而使学生对课文最后一节的理解有所突破;2、进一步指导朗读,学生读书的拖腔比较严重;3、能否变说体会为写体会呢?4、缺少了一点板书。)

《顶碗少年》课堂实录 篇15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情节简单而也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办法,并作语言的积累。文章语句优美,适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有过一定的失败体验,课前也做过相关调查,掌握了有关资料,很可能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容易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情。

  教学理念: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激情。

  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积累。

  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6、7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怎样?观众反映怎么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积极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办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3、集体交流

  [小组合作进行汇报,要注意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成为“一言堂”。发言的人要能够代表本小组的不同意见,要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本领,并要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

  (1)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啥?

  (2)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啥?

  4、有选择的朗读: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啥?说啥?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2、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1)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3)背诵第6、7自然段。

  A、朗读第6、7自然段,想主要写了啥?

  第6自然段有两个意思:

  (1)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称职的杂技艺术家。

  (2)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7自然段用文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B、选择自己喜爱的办法背诵。

  C.同学互背。

  D、看谁背得也多也对。

  四、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2、选做:写一写读后的感想。

推荐站内搜索:专升本报名入口官网2023报名时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成绩查询、南大专升本成人高考、开国大典读后感、ntce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官网、2013年成人高考考试时间、会计专升本考试科目、日记150字、1~6年级一等奖手抄报、

《顶碗少年》课堂实录(通用15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顶碗少年》课堂实录(通用15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93165.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