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书简(精选6篇)
狱中书简 篇1
5 狱中书简
一、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描写景物的特点,把握描述的顺序。
2.学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办法,理解文章的主题,体会描述之中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3.体会女革命者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办法,体会描述之中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2.体会女革命者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办法,理解文章的主题。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步骤:
课前预习方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信笺( ) 飒飒( ) 仲夏( ) 奄奄一息( ) 战栗( )
鸫鸟( ) 哑然失笑( ) 踱来踱去( ) 绽裂( )
晦暗( ) 阴霾( ) 均匀( ) 如痴如醉( ) 蓦然( )
令人目眩( ) 万籁俱寂(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语:
隐约( ) 茂盛( ) 沉醉( ) 嘹亮( ) 神奇( )
散播( ) 晦暗( ) 烘托( )
3.解释下列词语:
奄奄一息:
哑然失笑:
绽裂:
目眩:
万籁俱寂:
阴霾:
蓦然:
如痴如醉:
4.本文的文体是一封信,是 (人物)写给 (人物)的信。猜一猜他们之间是 关系。
5.阅读全文后,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啥?为啥?
参考答案:
1.jiān;sā;zhòng;yǎn;lì;dōng;yǎ;duó;zhàn;xuàn;lài;huì;mái;yún;mò;chī
2.隐约(模糊) 茂盛(旺盛) 沉醉(沉迷) 嘹亮(响亮) 神奇(奇妙)散播(播撒) 晦暗(昏暗) 烘托(衬托)
3.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哑然失笑:形容笑声
绽裂:裂开
目眩:眼睛昏花
万籁俱寂:形容各种自然界的声音都消失了。
阴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
蓦然:突然。
如痴如醉:形容情景迷人,使人陶醉。
4.本文的文体是一封信,是罗莎(人物)写给宋儒莎(人物)的信。他们是好朋友。
5.学生可能会说景物描写很好,或作者很有爱心,或暴风雨写得很形象,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作为课堂教学的关注点。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中国古代的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汉代的史学家司马迁也说:人贵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南宋文天祥更是挥笔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也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它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匈牙利一个进步作家裴多菲也用诗歌表达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你看许许多多革命者前仆后继,为了坚定的革命信仰,为实践他们革命的诺言,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义无返顾。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这一群可歌可泣的人。首先,我们学习第一课。
(二)简介作者:
罗莎•卢森堡(1871-1919),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之一,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生于波兰犹太资产阶级家庭,1893年参加创立波兰社会民主党。后移居德国,参加德国工人运动。俄国一九0五年革命爆发后,回波兰参加反沙俄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创立德国右派社会民主党人革命组织——斯巴达克联盟,在群众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宣传,揭露德帝国主义的掠夺政策。曾多次被捕,在狱中以“尤尼乌斯”的笔名,写出小册子《社会民主党的危机》。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后出狱,旋即投身战斗,并从事建立德国共产党的工作。1919年1月15日,与卡尔•李卜克内西等同被杀害。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1.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标示段号。遇到“预习方案”中所列出的生字词教师强调学生要在其下方加上着重号,使学生在朗读和阅读的时候能够强化印象,巩固积累。
2.在4人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阅读的发现和体会,进一步落实“预习方案”第5题的要求。
(三)课堂研讨
1.教师引导小组讨论。
(1)你们看一篇文章,除了看内容之外,有没有注意文章的题目?这个文章的题目告诉了我们啥?
明确:“书简”是书信的意思,说明这是一封信。“狱中”说明作者是个囚犯,是在监狱中写的信。
(2)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是在“狱中”?
明确:第三段第一句话:“六点钟我也跟平常一样给关进去了。”
2.小组讨论。
(1)这是一封信。明确:是罗莎•卢森堡写给宋儒莎的。
(2)你知道他们是啥关系吗?
明确:他们是好朋友。作者在狱中给好朋友写信,告诉好朋友她在狱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3.小组交流:这封信写了哪些内容?
全班交流,相互补充。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概括。归纳明确,如下:
明确:先写作者在狱中花园里写信;然后回忆昨天发生的事情:拯救大孔雀蝶;白杨花絮飘荡奇妙景象;大雷雨后难忘的景色。
4.小组讨论:从全文看,文章按啥顺序来写?
明确:从全文看,是按照倒叙的写法。从记叙昨天发生的三件事情上说,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
5.教师引导学生把表示倒叙的方式和时间顺序的标志(句子或词语)找出来。
明确:
表示“倒叙的方式”的标志:第一段中“我昨天是怎么样过的呀!”
表示“时间顺序”的标志:上午……下午……六点钟(但是呢一会儿天暗了或傍晚)……
(四)课堂作业
学生思考与写作:你看作者把一天发生的事情说得多么有条理,也各有侧重。仿照这种写法,把你昨天所看到或听到的事情写出来,先列出提纲。
(五)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写的这封信的内容,说实在的,这是一封很特别很特别的信。你们第一次阅读时感觉是啥?学生交流。老师在此基础上谈自己的体会:第一次看这封信的时候,一点也不相信作者是个囚犯,是在狱中写的信。
二、课文整体研讨:
(一)教师引导小组讨论:你们认为这封信特别在哪里呢?原因也是啥?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特别之处。
学生谈发现,谈体会。
教师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狱中花园的环境描写、拯救蝴蝶行动和情感、飘飞的白杨花絮和雷雨之后难忘的景色
三、具体学习:
(一)狱中花园的环境描写:
1.文中哪个地方?请学生找出来。
明确:从文章开头至“在这种日子里人们很容易想起这种情调来”
2.这是个啥样的地方?
是监狱,但是呢在作者看来是:花园。
3.作者围绕花园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是啥?
明确:花园里面有:绿森森的灌木丛;黄醋栗树;女贞;枫树;小栗树;白杨;还有木管风琴声;树木的飒飒声;小鸟的合唱声;杜鹃的啼声;
景物的特点:作者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个角度来写景,写得有形、有声、有色;突出了景物的生机勃勃、美丽可爱。
4.作者的感受怎样?从文章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心理感受的词语。
词语:花园、丁香般芬芳、亭亭玉立、肃穆而慈祥、非常愉悦、多美、多么幸福、沉醉等。
作者的感受:愉悦、幸福、沉醉。从中突出了女革命者细腻的情感和热爱生活的情怀。
5.学生自读第一段:从文章开头至“在这种日子里人们很容易想起这种情调来”。要求学生仔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读好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借物抒情的手法。
卢森堡的情语至少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她的情感相当独特。在一般人笔下,失去自由,免不了产生沮丧、愤懑,把这样的情感投射到周围的树木花草上去,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呢在卢森堡的笔下,周围的植物,不但没有一点沮丧感,更反倒生气勃勃,充满了生命的安详感:
你知道我现在在哪儿,我在哪儿给你写这封信吗?在花园里!我把一张小桌子搬到外边来,很隐蔽地坐在绿森森的灌木中。我的右边是丁香般芬芳的黄醋栗树,左边是一簇矮矮的女贞,在我顶上,一棵尖叶的枫树和一棵亭亭玉立的小栗树彼此交搭着它们宽大的绿油油的手掌,在我前面是一棵枝叶扶疏的肃穆而慈祥的白杨,它徐缓地摆动着它那白色的叶子,沙沙作响。
这哪里像在坐监牢?沉溺于监牢的严峻感,就不可能对大自然有这样专注,这样珍惜。这说明在她内心深处,并不把坐监狱当作啥了不得的事,她相当安详地专注着上下左右的花草树木,一切都很美,很有诗意。她所凭借的不仅仅是语言的华彩,而且还直接写到她的感觉:
淡淡的叶影和一圈圈闪闪的阳光在我正写字的信笺上舞动,从雨水润湿的树叶上时而有水珠滴在我的脸上和手上。
(二)拯救蝴蝶行动和情感:
1.文中哪个地方?学生找出来。
明确:文中第一段从“上午我在浴室的窗子上发现一只大孔蝴蝶”到第一段结束。
2.“我”是怎么救助的?你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吗?啥样的感情?
明确:从发现它奄奄一息到焦急地战栗小心翼翼地放在手里到拿盛开的鲜花喂食到与它说话等,这些无不体现女革命者对生命的珍惜和细心的呵护
3.学生自读课文从“上午我在浴室的窗子上发现一只大孔蝴蝶”到第一段结束。
(三)飘飞的白杨花絮:
1.作者抓住啥特征来描写他所见的景象?
明确:作者抓住奇妙和神奇的特征来描写,比如:到处飞舞、飞满、铺满和散播、传播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杨花漫天飞舞神奇景象,
2.“在墙缝里,石缝间,到处都有它的幼芽在抽芽。” 字里行间有啥含义?
明确:作者赞叹自然界生物的顽强的生命力和传宗接代的神奇力量,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信念。
3.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
(四) 雷雨之后难忘的景色:
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作者描写灰云、雨点、闪电、雷声还有夜莺等景物
2.在描写中运用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和象征。
3.“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像一道灿烂的银光”用了啥修辞手法?为啥这样描写?
前者为拟人;在于表现人的感觉,表现革命者蔑视黑暗的高贵精神、压倒黑暗的自豪气概、自由必胜的坚定信念。后者为比喻和通感;在昏暗背景下,转化为视觉,对比更鲜明,更表现出清脆亮丽的莺啼,更突出所寄寓的革命者精神气概的灿烂夺目。(见练习三第2小题及第1小题解答。)
4.景象的气氛怎样?给人阴郁的感觉?联系全文四处的描写,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文中有四处写到阴郁气氛,但全文并未给人阴郁之感。一是随后很快被愉悦基调淹没。二是正由此反衬、突出了生命激情、鲜活亮丽的生命力对这阴郁的战胜、压倒;特别是最后一段,荡漾着作者蔑视、压倒、搏击黑暗的自豪无畏壮丽的情感,是理想的光华,是全文的高潮。(详见练习三第1小题解答,参见第2小题解答。)
5.作者在文中多次写到鸟的叫声和鸟的形象?从文章中找出来,体会它的表达意义。
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抒情的最起码的办法就是用自己的感情去同化景物。课文前面已经写到四次鸟的叫声或鸟的形象,第一次是不知名的“小鸟”,第二次是“杜鹃”,第三次是“小鸫鸟”,第四次是“燕子”。这里描写的是燕子穿飞的形象和夜莺在闪电和雷声中的叫声,突出他们与环境的关系,进而揭示燕子和夜莺和环境的象征意义。使其成为一个革命者面对恶劣的环境英勇无畏坚强不屈仍具有坚定的信念这样的象征意义。
6.学生自读文章最后一段。要求学生体会景物描写和象征意义。
三、小结
作者这样一个革命者虽然身陷囹圄,却不悲观失望,以其细致的观察、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情感,以一个革命者博大的胸怀和女性的爱去感受生命的可贵,并寄托了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这些无不是革命乐观主义的体现。
(四)课堂练习
当堂完成课后阅读练习•探究三背诵和仿照句子。
板书设计:
狱中书简
罗莎•卢森堡 狱中花园的环境描写
时间顺序
好友 信 昨天上午:拯救蝴蝶行动和情感 倒叙手法
昨天下午:飘飞的白杨花絮 细腻的情感
昨天傍晚:雷雨之后难忘的景色 生动的语言
宋儒莎
狱中书简 篇2
说课材料
一、教材分析
《狱中书简(节选)》出自罗莎.卢森堡之手。作者选取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角度,这封书信以清丽精致的笔触,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和“生命沉醉”的美好感觉,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乐观积极的高尚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1、本节课生难字词比较多,需识记,作者需要详细的了解。
2、让学生掌握描绘的四方面内容以及侧重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应引导学生掌握本文的三种写作手法:“对比”、 “烘托”、“借景抒情”.
4、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通过教材的学习,培养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质疑的能力,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乐观积极的高尚情感。
三、说教材的重难点以及突破重难点的办法
依据教材的特点,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用“美丽的生命去诠释生命的美丽”。 学习革命烈士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的高尚情操。 难点确立为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啥不写自己在狱中生活的艰苦、自己的斗志,而是满怀喜悦的描述自然美景呢?突破难点应采用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并组织小组合作填表的方式。难点应结合课后练习,小组合作探究文章写法等环节,得以突破。
四、学法指导
办法:自主、合作、实践、探究
让学生通过填表,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另外,也指导学生合作讨论、共同解疑以突破重点、难点。
五、教法
三单元阅读教学法
认知阅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概括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
理解阅读:深入学习课文;合作探究,品位语言和构思,深入研讨课文内容。
拓展阅读:让学生畅谈读了这篇课文以后的感想?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乐观积极的高尚情感。
六、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
在认知阅读环节中主要训练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归纳能力,并整体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理清文章的结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做适当评价。
在理解阅读环节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通过学生对文章的语言、构思、写作办法等方面的赏析,促使课文内容的研讨更加深入。
拓展阅读环节中,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注意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积累的结合,并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乐观积极的高尚情感。
七、多媒体课件
课件的制作突出了精美与实效的特点,处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指引。
八、教学特色
本课的教学实施了我校“三单元阅读教学法”,教师由讲师变为导师,学生由被动学变为积极学,用合作、讨论、研究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学习疑难,使课堂变成了开放型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并使之整合提高。
狱中书简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罗莎.卢森堡的知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结合时代背景,读懂课文,明确其主旨。
3、学习革命烈士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的高尚情操,培育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用“美丽的生命去诠释生命的美丽”。
2、学习革命烈士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的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啥不写自己在狱中生活的艰苦、自己的斗志,而是满怀喜悦的描述自然美景呢?
[教学办法]讲解讨论法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革命故事激趣引题:
二、作者简介:罗莎?卢森堡(1871年——1919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着名政治活动家和理论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
三、教师领读、学生朗读课文,掌握下列字词:
亭亭玉立 信笺( ) 飒飒( ) 奄奄一息
小心翼翼 鸫( )鸟 踱步( ) 头晕目眩
万籁俱寂 阴霾( ) 鸣啭( ) 不可思议
四、讨论下列问题:
(1)课文描述的花、鸟、虫、木的生命现象,尤其是夜莺啼唱一段,寄寓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课文有无写到失去自由的阴郁气氛?全文是否给人阴郁的感觉?为啥?
(3)“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像一道灿烂的银光”用了啥修辞手法?为啥这样描写?
(4)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件事情?
(5)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何感想?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掌握字词。
第二教时
一、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二、思考讨论,质疑解难。
1、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件事情?作者为啥要这样安排?
讲述拯救孔雀蝶的故事。
描述白杨花絮飘飞的景象。
回忆暴风雨中夜莺歌唱的画面。
写对大自然、对动物的爱,实际上写出了对生活、对共同战斗的朋友、对人类和世界的爱。
2、课文有无写到失去自由的阴郁气氛?全文是否给人阴郁的感觉?为啥?
作者应用反衬的手法,突出了作者蔑视、压倒、搏击黑暗的自豪无畏壮丽的情感,是理想的升华,是全文的高潮。
3、“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像一道灿烂的银光”用了啥修辞手法?为啥这样描写?
前者为拟人,后者为比喻和通感。
4、作者为啥不写自己在狱中生活的艰苦、自己的斗志,而是满怀喜悦的描述自然美景呢?
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二要结合作者的个人素养去理解。
三、总结全文,把握主题:
1、探讨主题:
要点:美丽的生命去诠释生命的美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高尚情感。
2、写作特色:
(1)语言清丽精致。
(2)善用修辞手法。
四、课堂探究,开阔视野。
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何感想?
五、布置作业:
1、积累罗莎?卢森堡的名言。
2、完成课后练习。
狱中书简 篇4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罗莎•卢森堡的知识,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
2、学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办法。
3、理解文章的主题,体会生动细致描述之中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技能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诵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学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办法
3、引导学生赏析蕴涵深意的句子
情感目标:
1、品味本文展现的革命女性的心理的优美,体会女革命者的高尚情怀。
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无论怎么样艰难的处境都要勇敢乐观地去面对。
3、学习革命者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
1、品味开头环境描写展现的革命女性的心理的优美,高尚的情怀。
2、体会作者清丽精致的语言。
3、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及作用。
三、知识链接:
本文是八年级下册《红色经典》单元里的第一篇,是通过女革命家罗莎。卢森堡写给朋友的一封信来展示革命者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习本文首先要连接以前学过中外革命英雄,并为学习本单元其他革命英雄做铺垫。
四、学法指导:
1、导入新课,走进作者(提问练习一)
2、用“小组互测法”强化生字词(练习二)
3、启发学生理清学生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理解开头优美的环境描写及三件事的含义(练习三)
4、用“小组讨论法”研讨探究解决文章的重点难点(练习四、五)
6、“小组交流式”完成本节写作训练题。(练习六)
六、学习反思:归纳小结:
《狱中书简》习题
一、填空:本文作者是 ,( )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国际工人运动卓越的活动家,共产主义运动著名政治活动家和理论家,曾主编机关刊物《工人事业》杂志,创办了《国际》杂志。 称她为“世界无产阶级国际的优秀人物”,“国际社会主义革命的永垂不朽的领袖”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解释划线词语。
醋栗 ( ) 信笺( ) 鸫鸟 ( ) 踱步( )
阴霾 ( ) 鸣啭( ) 柔荑花( ) 蓦然( )
亭亭玉立: 万籁俱寂 :
哑然失笑 : 不可思议 :
三、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狱中“花园”优美的环境,第二部分回忆了昨天的三件事情:
1、 2、 ,3、
四、开头的环境描写有啥特点?作者的感受怎样?
五、作者为啥不写自己在狱中生活的艰苦、自己的斗志,而是满怀喜悦的描述自然美景呢?
六、“我”是怎么救助孔雀蝶的的?你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吗?啥样的感情?
七、作者抓住啥特征来描写杨树花絮飘飞的景象的?蕴含了作者啥情感?
八、暴风雨夜里夜莺在歌唱有啥象征含义?“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像一道灿烂的银光”用了啥修辞手法?
九、.请你以罗莎•卢森堡的友人的身份给她写一个综合评价。
狱中书简 篇5
读朋霍费尔《狱中书简》
通常情形下,朵儿是不在网络上说到宗教问题的。但这先贤朋霍费尔,至少在朵儿心里不简单是一位很有意味的牧师;更深层的,他也是(在更多的意义上也是)一个借助了磨难而被荡涤去了污浊的魂灵!
一个人,在这世界上,能够停留的时日,或者可以多一些,或者会是少一些。为了各种各样的缘故,为了各种各样的缘由,我们总是会在这世界去找自己的一条路的。这条路,也许坎坷,也许平坦;前些时,朵儿有朋友给朵儿说,生活因为太多了顺畅而变得无所适从。这便使朵儿想到了半个多世纪前被送上绞刑架的这位思想者——狄特里希·朋霍费尔(dietrich bonhoeffer,1906-1945)。
说朋霍费尔的神学观念,似乎近乎专业了一些;相关的简介,在内地也有相当多的了。而我们这里倒不妨向这魂灵的深底处望过去,看这魂灵怎样的到了最后的心的世界的清澈。大战爆发在即的时候,这朋霍费尔是在美国游学讲课著的。有了许多朋友、同时劝戒这先生不要返回希特勒治下的德国。先生说了一句话:如不回去,便没了清算那罪的权利。于是回去了,于是被关进了集中营,再于是就是被“环颈处死”!但是呢,这魂灵终于得到了清澈的机会,这魂灵终于可以和这世界上的所有的良善之心一道,在摆脱那罪的道路上永远同行。一九四三年,当圣诞节平安夜的钟声即将敲响时,朋霍费尔开始了他在这世界上的最为重要的一次平安夜晚祷。就在这之后不久的时间,另外的一些德国人,那些曾经也跻身在这晚祷行列里的一些叫做纳粹的人,他们宣布了这朋霍费尔被送上绞刑架的最后的归宿。这个平安夜,在朋霍费尔的心中,真切的是一个确实可见的心灵与魂魄世界的平安夜。在这个平安夜的晚祷之时,他写下了这样的话,他把这些永远的晚祷之言留给了这世界:“我们对那记忆感觉得越是亲切,越是丰富,我们便越会对我们的别离感觉到艰难。然而,感念的情怀这时也会有变化,这时也会把记忆的痛楚变化成宁静中的一种愉悦。我们经历著往日那美好的记忆,却没有感到是那肉中刺,因为它已经成为一份珍贵的礼物。我们也不会沉湎于我们的回忆中,跟从它前行;这就好像,我们不会总是盯在我们珍贵的礼物上面,我们只是偶尔地将那记忆取出,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却会把它珍藏,因为我们知道,它已经成为我们的宝藏。”
是的,是这样的。
我们曾经也经历过这种选择的,相信我的朋友能够知道朵儿指的是啥。那时候,我们曾经地也用一种以为的“真诚”去那迷途上踟蹰蹒跚。那时候,当我们以为的宏伟的“真诚”成为我们的心灵底蕴的全部内涵的时候,我们是否还记得我们自己是怎么样的?这时节,记忆的闸门被封闭了,我们便去找寻一种我们似乎能见得真真的“mirage”——这个词,用比较浅俗的中文说,就是“海市蜃楼”,只是很不准确。当著这mirage离去之后,我们在静下心来细细地想一想,这是我们看到了,原本的清澈,魂灵心底里原本应当有著的清澈,竟已经让我们付出了那样那样痛楚的代价。于是,便有了劫后的哭天抢地的那么多控诉、哭诉。这种控诉,这种哭诉,在原本好像是一种自然的渲泄,在内心里却是一种自我的摆脱。想一想,当那朋霍费尔踏上回归德国游船的时候,那哭诉、那控诉的其实就已经不复存在了。他并没有置身在事情之外,完整的灵魂是不会把自己置身在事情之外的。他走进了那浑浑噩噩之中,却依然葆有著自己的魂灵。这时候,“我们经历著往日那美好的记忆,却没有感到是那肉中刺,因为它已经成为一份珍贵的礼物。”是的,这时候,他便可能用这记忆,用这生命去思想。反观我们身边的一些事情,朵儿不很愿意再多说啥的。去年的一个时候,朵儿曾说到过一个现在学者的一本书。当时,朵儿的朋友 geshu 曾对朵儿说,那学者已经算得上比较清醒的了。其实,卅多年前的那场劫难,以及二十多年来的控诉与哭诉,哪有在我们自己心底的地方找寻的缘由时候呢?!似乎总是这世界出了啥啥问题,似乎我们自己心底里总是没有任何问题。这事情,如果不涉及自己,总还能够清醒一些,一旦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就变得浑浑噩噩了。大家都在控诉,都在哭泣;唯独忘记了的是,那问题原来是可以出在自己心底里的!更多的,在没有征战的时代里,我们总是会在一种怀恋的心境下感触这世界怎就这样子的“人心不古”。可是,那朋霍费尔在他的最后的日子里,在写给父母的最后的书简中,他告诉了爸爸和妈妈,也同时告诉了这个世界,他不会去“哭天抢地地控诉的”,因为“这最后两年经理告诉了我,我所经历的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每个日日夜夜,千万人都在失去他们的所有。于是,我们在这之中也就知道了,我们已经没有任何的权利要求任何的东西属于我”!朋霍费尔没有没有控诉,朋霍费尔是带着那最深的、最广博的爱来到这世界的,也使用他得手,用他的心捧著这爱留在了这世界上,尽管他已被“环颈处死”!
对这朋霍费尔的说法,有一种说法,认定了他的“良知代表”意义。应当说,这说法也是对的。只是,更需要说一句的是,这代表著良知、为了这良知蒙受了磨难、甚至付出了肉身的思想者,却全然不是那种法力赛人的品格。这清澈的魂灵,其实就在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心中!
这或许也就是这《狱中书简》留给我们以及我们身前身后的这个世界的最大财富!
狱中书简 篇6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
品味文中富有感情的句子和段落,加深对语言的分析和理解。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对“生命的沉醉”的美好感觉。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一、赏析导入
二、大意再现
三、自主赏析
1、默读全文,找出作者是在一个啥样的地点给朋友写信,这一系列的环境描写,充分描写出了作者深陷囹圄的感受,进而你体会到了啥?
2、“拯救了这条生命我多么高兴啊!”从这里你感受到了啥?
3、勾画出杨絮飘飞的景象。想象杨絮飘飞是怎么样的幅场景。思考此美景表现出了啥?
4、夜莺是在啥环境下歌唱的,它歌唱得怎么样?
四、研析感悟
1、作者对生命沉醉的美好感觉和赞美生命力的现象跟人有啥关系。
2、深陷囹圄却没有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生活的不幸,描写残遭的迫害……而描写了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从这里,你能感悟到啥?
五、拓展延伸
六、作业巩固
小记与反思
推荐站内搜索:推荐一个好地方游乐园作文、造价员报名时间、cet准考证打印入口、江西省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春节习俗、关于毕业的日志、400字周记、会计电算化考试题库、2016年考研成绩公布时间、江西公务员准考证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