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通用16篇)
诺曼底号遇难记 篇1
本文是一篇小说,写“诺曼底”号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感人至深,读罢令人感到强烈的震撼。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注意形似字、多音字的辨析。
2.学习文中惊心动魄、悲壮感人的场面描写和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3.学习“画龙点睛”――于叙述性文字中作精辟议论的写法
4.学习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急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二、学习要点
1.字词
幽灵:人死后的灵魂(迷信的说法)。
湍(tuān):急:水势急。
搡(sǎng):猛推。
猝(cù)然:突然;出乎意外。
肇(zhào)祸:闯祸。
窟窿(kūlong):洞。
刹(chà)那:极短的时间;瞬间。
势不可当(dāng):来势迅猛,不可抵挡。一般写为“势不可挡”。
开交:结束,解决(多用于否定)。例,忙得不可开交。
酣(hān)睡:熟睡。酣,泛指尽兴,畅快。
蓦(mò)地:出乎意料地,突然。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有序的样子。井,形容整齐。
巍然:形容山或建筑物雄伟的样子。文中用以形容哈尔威船长高大伟岸的形象。
屹(yì)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见习:初到工作岗位的人在现场实习。
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须臾(yú):极短的时间,片刻。
辨字形: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弥,遍,满。
┗迷漫:漫天遍野,茫茫一片,看不分明。
┏辨:辨别、辨认、辨析 ┏殴:斗殴
┗辩:辩护、辩论、辩证法 ┗欧:欧洲
多音字:
┏zǎi记载、刊载、一年半载
载┫
┗zài载客、载重、怨声载道、载歌载舞
2.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5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3.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小说,内容较长,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部分。
“诺曼底”号遇难记
雨 果 (一)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这条航线。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
“诺曼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了。它装货容量600吨,船体长220尺,宽25尺。海员们都说它很“年轻”,因为它才7岁,是1863年造的。
雾愈来愈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相距埃居伊山脉估计有15海里。轮船缓缓行驶着。这时大约凌晨4点钟。
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像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啥可怕的。
(二)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也仿佛一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大轮船,它从敖德萨启航,船上载着500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载也特别大。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眼看就要撞船,已经没有任何办法避开它了。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人们还没来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到临头,葬身鱼腹了。
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
由于这一猛撞,“玛丽”号自己也受了伤,终于停了下来。
“诺曼底”号上有25名船员,1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其中12名是妇女。
(三)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孩子,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呢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样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么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
“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
“到!”
船长问道:
“还有多少分钟?”
“20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一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赶来搭救由于它肇祸而遇险的人员。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啥争执或殴斗。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四)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一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过了一会儿,他喊道:
“把克莱芒救出去!”
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小孩。
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
“快干!”船长也叫道。
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人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也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第一部分写“诺曼底”号雾海夜航。首先交代时间和航线。
“照例”二字有何作用?
明确:说明该航线已多次走过,甚为熟悉。
描写海上环境有何作用?
明确:为海难埋下伏笔。
文中写到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地”谨慎驾驶;“轮船缓缓行驶”;而“诺曼底”号轮船本身还很“年轻”,并无故障。这些描写可以省略吗?
明确:这些描写和交代并非可有可无的笔墨,因为它预先抹去了可能涂抹在“诺曼底”号轮船和哈尔威船长身上的污点。
第二部分写海难发生。
“突然”二字有何作用?
表明按照过去情况,此时此刻该航线不会出现其他船只。
这次海难事故的责任在何方?为啥?
明确:“玛丽”号。“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行驶速度非常快”--表明“玛丽”号不懂雾海夜航必须减速行驶的规矩;“船上载着500吨小麦”,“负载也特别大”,--预示“玛丽”号如果撞上其他船,破坏力很大,“诺曼底”号虽然“装货容量600吨”,似乎比“玛丽”号还多,但文章并未写装啥,可能是空载,因而重量就不及“玛丽”号;“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近距离已无法避开,海难无疑将要发生。从这一部分所写来看,海难责任非常分明,“诺曼底”号无辜受撞,“玛丽”号罪责难逃。
第三部分写哈尔威船长舍己救人。
首先对海难发生时的混乱场面的描写和救生设备的短缺的交代,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突出了海难出现的突然、“猝不及防”、和乘客的可怕心理,情况十分危急。这就把哈尔威船长推上无比重要而也无比艰难的地位。
临危关头哈尔威船长是怎么样沉着应对的?
他首先确定并宣布救人至上的意念:“必须把60人救出去”。但仅仅“把救生艇放下去”,让“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还是不够的,面对受伤的船体和“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人群,哈尔威船长必须确保没有其他险情,并树立绝对权威,严肃纪律。于是,他要了解炉火是否熄灭,机器是否停转,在确认不可能发生爆炸等险情之后,既进一步申明救人决心:“让每一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也严肃纪律:“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于是,一切高度紧张而也(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井然有序,“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大概是乘客都上了救生艇了,轮到船员了,哈尔威船长也决定先“把克莱芒救出去”,因为“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小孩”,哈尔威船长就是这样把船长的救人责任和关心弱者的人道精神,确保未来的社会责任有机地统一起来。当“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之时。哈尔威船长也叫道:“快干!”那当然是要把每一个船员都救出去。“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头和船尾都“浸没”了,人们有理由相信,不但是呢船上的乘客,就是船员。都全部得救了,沉船上除了船长,不会有第二个人了。
第四部分赞英雄船长。
首先对船长是一个浮雕式的特写镜头:“屹立在舰桥上……犹如铁铸,纹丝不动”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明确:突现了船长的敬业、尽责精神。坚定、刚强的意志,以及宁死不渝的对轮船和大海的执着的爱。
“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明确:这“凝视”之中也许并没有痛苦。只有无比的崇敬和强烈的震撼。相信在人们的视觉中,一方面,一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另一方面,一尊光灿灿的金身升上天际。
三、深入探究
1.高明的作者在小说或叙述性文章中的关键地方,经常会恰如其分发表一点议论,而就是这点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文章顿时“活”了起来,人们称之为“点睛之笔”。本文就有些句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找出来,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1).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呢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吗?这有两种可能,—是危急关头,救人至上,心中只有营救他人的念头,而把自己忘了;二是已抱定与船共存亡的决心,只要能把他人全部救出,自己就甘心与心爱的轮船一起葬身大海。意念清楚明确.并未忘掉自己。两种理解,都无损于船长的英雄形象。如果一定只能有一种理解的话,那就是船长并未忘掉自己,而是有意不包括自己。如果忘掉的话。即随时可以想起。别人也不会不叫他跳下救生艇。沉船时,他那样坚定,那样自若,那样庄严,表明他从一开始就做出了清醒、明确、坚定的抉择。
(2).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这是在哈尔威船长严肃宣布了一条生死攸关的纪律——“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以后,人们形成的一种感觉。这项宣布,显示了钢铁般的意志和无尚的权威,体现了首先保护弱小的社会应有的运作秩序,表明了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一方(当然,男女本应是平等的)必须首先承担起某种责任的理念。确实,此时此刻的船长已成了一个伟大灵魂的化身,巍然屹立于上空。
(3).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可卑的利己主义”,指的是一事当头,只替自己考虑,不顾他人利益;危急时刻,更是放弃责任,违背天良,只求自己活命,不顾他人死活。“悲壮的舍己救人”,则是指宁可放弃个人的生存希望,以拯救他人性命为重,以个人的死换来大家的生。人中总是有崇高,有卑劣,生死存亡关头,有人自私本性大暴露,有人则会激发起正义、责任和天良,所以说“事情总是这样”。在这里作者对人间正义的行为做了衷心的赞美,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
(4).他把每件事和每一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周密考虑,镇定指挥,处变不惊,快节奏运作,高效率救人,一切都似乎谨严有序,灾难也因之却步,死神也悄然遁逃,“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这是一种非常真实自然的感受。作者深信:正义的力量会战胜一切。
(5).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也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以高度凝练之笔,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哈尔威船长的高贵品质。忠于职守,这里的主要表现就是全力救人,“必须把60人救出去”,一个也不能少;“做人之道”,这里的主要表现就是在救人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生理念,如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对妇幼这些社会弱势群体的优先保护,彻底的忘我,与事业共存亡的精神等等。“忠于职守”,从属于“做人之道”,“履行做人之道”,是最大范围的社会准则。“面对死亡,他也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除了前面所说的,在死亡面前,他自觉地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放射出英雄的光彩,还含有一个意思,即在死亡面前,最能展现一个人的本色,谁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造就英雄业绩,谱就英雄乐章;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
2.本文有在写作特色上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首先:这篇小说场面描写真切悲壮,惊心动魄。如“诺曼底”号被撞后,“震荡可怕极了”的场面,刚解开救生艇绳索后人们一窝蜂拥上去的场面,都显得紧张、恐怖;而船长随船沉没,人们透过阴惨惨薄雾凝视的场面,则显得肃穆、悲壮,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其次: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有浮雕感。对于海难之际的乘客、船员、船长,作者无暇作细部的细腻描写,而是抓住形体动作的显豁特征作粗线条的勾勒和涂抹,人物的语言也极为简洁、干净,铿锵作声,“黑暗中人们听到”的“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小说最后,随船沉没的船长形象显然是一尊“黑色的雕像”。
第三: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如被“小心翼翼地驾驶”而“缓缓行驶”的“诺曼底”号,与翘起“阴森森的”船头,“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的“玛丽”号是一种对比;“失魂落魄”的乘客与“镇定自若”的船长也是一种对比;海难开始时候的“一片混乱”与其后救援工作的“井然有序”,“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同样是一种对比……运用对比手法,有助于说明情况,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中 考 解 析 1.下列词语红色字的读音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试卷 卷宗 开卷有益 b、间接 间谍 亲密无间
c、强大 强调 强词夺理 d、处分 处理 设身处地
【考点】:多音多义字的读音
【分析】:答案为c项。“卷”字读音有“juǎn”和“juàn”,在a项中,根据语境,应当全读“juàn”;“间”也可读“jiān”和“jiàn”,读“jiān”时可组词为“时间”、“房间”等,而b项中三个“间”字分别为“不连接”、“隔阂”等义,都应读“jiàn”;c项的三个“强”字前两个意思分别为“力量大”和“特别着重”,应读“qiáng”,后一个“强”是“勉强”之意,读为“qiǎng”。此项是应选的答案;d项三个“处”字的意思分别为“处罚”、“处置”和“居”。读音都为“chǔ”。这类题提示我们平时要认真区别多音字的读音,做到结合语境,多查字典,避免误读,以影响对词义的理解。 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声名狼藉 焕然一新 狐死首丘 心旷神怡
b.风雨如晦 浅尝辄止 梦寐以求 挑拨离间
c.漫不经心 坚韧不拔 央央大国 大事宣染
d.风掣红旗 谈笑风生 举一反三 脱颖而出
【考点】:字形
【分析】:答案为c项。辨识错别字,要将字形与字义结合起来。 “央央大国”应该写为“泱泱大国”,“泱泱”是形容气魄宏大;“大事宣染”应该写为“大事渲染”,“渲染”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在词语中是比喻夸大的形容。 3.对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破折号,表示行文中的解释、说明)
b.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引号,表示行文中着重指的部分)
c.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破折号,表示行文中话题的转折)
d.苏轼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使游客对庐山云雾产生了神秘感。(引号,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句子)
【考点】:对引号、破折号作用的分析
【分析】:答案为b项。做好这道题,需要结合特定语境来了解破折号和引号的作用。从b项中“还是少一点好”来看,此句前面的“聪明人”含有讽刺或否定的意思,故此处的引号非“表示行文中着重指出的部分”,而是“表示讽刺或否定”,其他三项皆正确。 4.下列各句中红色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伪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b.70多岁的竺可桢,仍然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研究。
c.齐先生虽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对有一门化学齐先生也许一窍不通。
d.虽然他是残疾人,但我们不能对他刮目相看。
【考点】:成语的正确使用
【分析】:答案为d项。“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与 d句的语义不符合,按句义可以改为“另眼相看”。 5.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a、这里产的蜜橘,每个只有四五十克重。
b、站在离浮雕十二三米的地方,就能将上面的人物看得清清楚楚。
①a句中的“四五十克”是说蜜橘重,还是说蜜橘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句中的“十二三米”是说距离远,还是说距离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将原句红色的部分各改动一个字,使其中数字所表示的轻重、远近与原句意思相反。
a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对词义、句义的理解
【分析】:本题题型灵活,角度新,虽然难度不大,但如果不认真比较,思考,还不易一下子答对。做第①题a句时抓住“只有”一词,可明确是“仅仅有”之意,是指蜜橘分量轻;答b句时可抓住副词“就”,明确因浮雕上的人物非常清晰,以致“站在离浮雕十二三米的地方”就能看到。但是呢题目并不要求对浮雕是否清晰进行说明,而是问距离浮雕的距离远还是近。联系上面对“就”字的分析、再作思考,方能明确应答“远”。第②题的回答必须是在做对①题的基础之上,既然a指蜜橘轻,说它重应当将“只”改为“竟”;b句原为距离远,表示近应当将“就”改为“才”。
课 外 拓 展 1、作者简介 雨果(1802一1885),法国作家。生于军官家庭。早期所写《短歌集》将中世纪理想化,歌颂波旁王朝复辟。后受进步思想启发,逐步摆脱保皇党观点。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观点,成为积极浪漫主义的宣言。接着写出《欧那尼》《国王寻乐》等剧本,表达人民对暴政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但认为可以用爱情、善良和仁慈改造社会。路易·波拿巴政变后,被迫离开法国,先后发表反对路易·波拿巴的作品《小拿破仑》和诗集《惩罚集》。1861—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海岛人民在同大自然斗争中所表现的坚强意志和智慧;《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1870年回到法国。普法战争爆发,普鲁士军队侵入法国围困巴黎,雨果报名参加国民自卫军,并捐款铸造大炮.其中一尊就以“雨果”命名。巴黎公社失败后,雨果挺身而出,保护被迫害的公社社员。1874年完成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其他重要作品有诗作《历代传说集》,歌颂历史上人民反对罪恶统治者的斗争。还有许多政论和演说稿。1885年5月22日雨果逝世于巴黎,法兰西举国为他志哀。 2、雨果诗歌欣赏 (一)六月之夜
雨果
当夏日的白昼退尽,繁花似锦的平原
向四面八方飘洒着令人陶醉的香气;
耳边响起渐近渐远的喧声,闭上双眼,
依稀入睡,进入透明见底的梦境里。 繁星越发皎洁,一派娇美的夜色,
幽幽苍穹披上了朦朦胧胧的色彩;
柔和苍白的曙光期待着登台的时刻,
仿佛整夜都在遥远的天际里徘徊。
白英瑞 译
(二)莎士比亚
雨果 迎着耻辱和嘲讽,莎士比亚
跃出,头带风暴,冲破云层,
幽晦的诗人写了一部作品,
那样艰涩,那样壮丽、恢宏
光彩夺目,满是深渊,眩晕, 光焰射向山顶,
在未闻的幽境,那么阴沉、丰富,
三百年来,思想家迷蒙,
凝视他,惊愕,那是一切的归宿,
那是人类心灵深处的一座山峰。
杜青钢 译
诺曼底号遇难记 篇2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船上会发生啥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
板书:9*
二、整体感知
1.看诵读动画,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说说还读懂了啥?有哪些问题?
三、深入学习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船长为啥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1)船长开始是怎么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么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么样?
(3)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么样?
看图,理解“这尊黑色的雕像”:
(l)“这尊黑色的雕像”指啥?
(2)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3)船长是一个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4)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激趣导入 ,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么样做的?船长为啥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学生活动设计丰富:读书、感悟;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探究活动
在世界地图上找一找英国和法国,再在英国的南部沿海找一找南安普敦。
诺曼底号遇难记 篇3
教学目标 :
1、 了解雨果在法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及其作品的价值。
2、 认识生命的意义、面对灾难时生命的价值体现以及对待职责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对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1、收集有关“雨果”及其代表作的资料,确定向学生简介的内容。
2、反复阅读课文,能很好地读出课文第十六段后“简短有力的对话”的语调、语气。
3、 准备好投影仪,写好投影片。
4、 准备好课堂研究的话题。
学生:1、借助工具书,熟悉课文中的字词,编好字词练习,朗读课文。
2、借助图书室、网络等查阅“雨果”的相关资料,摘抄在本子上,课上交流。
3、根据教师提供的研究话题,自行选择,并学会与同学共同研究。
教学过程 :
一、 了解作者,导入 新课
教师投影作者“雨果”,根据学生准备的资料,有选择的投影出来,进行交流。学生可以补充。此时,教师要通过询问获得资料的办法,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办法”的掌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作适当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雨果”及其作品的地位,进而导入 课文的学习,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
二、 学生默读课文(时间3分钟),了解全文情节,准备复述。
三、 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可以采取“接龙”的形式(即有人说得不够清楚,可以由会说的接替),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达到全面感知。
四、 分小组,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动的语段读给同组的同学听,并交流感悟。(时间10分钟)
五、 小组推荐同学来朗读,要读出语调、语气,并分析处理的理由。教师根据同学的分析,引导学生从“生命的意义”这一角度来思考阅读的感悟,特别是重点阅读第十六段后的“简短有力的对话”和文章结束对船长的描写,结合“探究·练习一”,引导学生讨论“对船长以身殉职行为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面对灾难时生命的价值体现”以及“对待职责的态度”。
六、 研究性学习:
(1) 蚂蚁在遇到火灾和水灾等时,总是抱成团,以个体的牺牲来保全群体的生存,怎么理解?
(2) 去年的高考题,面对危难时,首先丢掉的是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
(3) [探究·练习三]。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课前对这三个话题进行选择,确定自己的研究内容,提出自己的研究见解,与同学合作交流,课堂上由每个专题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余同学可以提问、质疑。
通过研究学习,从中认识到对生命的珍惜,对生命价值的真正理解,对职责的态度。
七、 自主学习:请学生投影课前准备的关于字词的练习,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字词的掌握情况。教师对从中发现的掌握较差的学生要强化指导。
八、 布置作业 :写一段对“生命·职责”的感悟的话,要求真实,字数不限。
教学建议: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通过对作家“雨果”的学习指导,教会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办法;在对课文的理解中,着重在运用各种阅读办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对生命、对职责的态度,充分感受到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为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作基础;研究学习的话题讨论则是对课文中心的拓展。字词练习,体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资料搜索: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和领袖。他出生于贝尚松城的一个军人家庭,一生几乎经历了整个19世纪,在诗歌、小说、戏剧、政论创作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1826年出版了第一个诗集《歌颂集》,同时期开始写作小说和戏剧。1830年创作了浪漫主义剧本《欧那尼》,第二年也出版了第一部重要小说《巴黎圣母院》。19年流亡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雨果是一位高龄多产作家,在长达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79卷文学作品和4000多幅绘画作品,是法国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今年是雨果诞生80周年,为此法国与世界各地人民一道以各种形式来隆重纪念这位“十九世纪无可争议的君主” ,在“雨果年”里,让我们一起走近雨果。
早在雨果诞生80周年之时,人们就为他举行了国庆般的盛大活动。法兰西史无前例地为在世的作家举行了如此盛况空前的庆典,因为雨果在人民心中已经成了思想领域里的文学太阳。
1885年5月22日,83岁的雨果老人与世长辞了,法兰西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诺曼底号遇难记 篇4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教学过程 :
-、激趣导入
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船上会发生啥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
板书:9*
二、整体感知
1.看诵读动画,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说说还读懂了啥?有哪些问题?
三、深入学习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船长为啥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1)船长开始是怎么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么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么样?
(3)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么样?
看图,理解“这尊黑色的雕像”:
(l)“这尊黑色的雕像”指啥?
(2)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3)船长是一个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4)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激趣导入 ,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么样做的?船长为啥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学生活动设计丰富:读书、感悟;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探究活动
在世界地图上找一找英国和法国,再在英国的南部沿海找一找南安普敦。
诺曼底号遇难记 篇5
学生视角
文章题目使人想起那部家喻户晓的电影《泰坦尼克号》。那雄伟壮观的场景,凄美动人的音乐,惊惶失措的人群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那么“诺曼底”号也是怎么样遇难的?学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阅读。
难点
大部分学生未经历过海上航行,对文中所述知之甚少,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教师思考
本文以极具震撼力的文字叙述了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以准确、简短的对话、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了一个令人扼腕的硬汉形象。教学时,可从学生情感视角出发,以他们初读后对哈尔威船长壮烈的死所怀有的惊叹、敬佩之情为突破口,进行思想教育与语言训练,达到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重点
1.学习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2.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及写作技巧的渗透。
设计特色
合作学习,讨论明理。
信息资料
师生搜集体现舍己为人精神的故事。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精神。
2.学习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直奔中心人新课
师交待课题并读雨果原著的最后一段。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也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引导学生说出对最后一句话的想法,再想想课文会写些啥?
(雨果原文的最后一段正是文章中心所在。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提前延伸课文内容,减轻学生理解的难度,并以中心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学习目的更加明确。)
二、在合作学习中质疑、解疑、明理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
(1)以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等办法解决不懂的字词。
(2)想想读懂了啥,有哪些感受,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3)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成员轮流读文,正音。
(2)谈谈哈尔威船长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3)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同学讨论。
3.全班合作学习。
(1)指名读文,全班正音。
(2)把在小组中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讨论,教师点拨。
(3)再谈对哈尔威船长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不同范围的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接纳、理解,同时注意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以多种形式诠释文章的中心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之情。
1.绘制电影《“诺曼底”号》的宣传画(含文字)。
2.设计哈尔威船长的碑文。
3.写哈尔威船长葬礼上的悼词。
4.以见习水手克莱芒的口吻写一篇纪念哈尔威船长的文章。
5.说一说哈尔威船长的表现使你想起了谁,并以《哈尔威船长与X X X》为题写写对比后的感受。
(不同形式的语言实践为学生提供了释放情感、表现自我、展示才华的天空;并使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得到了艺术的升华。)
四、课堂练习 .
写出表示恐惧的五个词语。
——————————————————————————————————————————————
五、实践活动
找雨果的其他作品阅读,并在读书汇报会上交流。
板书
人们 哈尔威船长
惊恐万状 忘我救援
你推我搡 果断命令 坚强的意志
惊惶失措 镇定自若 伟大的灵魂
默默凝视 徐徐下沉
诺曼底号遇难记 篇6
教学设计思想
现代教学论确认一切以学生为本如今的所有教育理念都是围绕着学生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学生的一切,这三句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课堂上,教师就更应该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学生为本,教师的角色是一个辅导者,一个引路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能讲得太多束缚学生的思维,但放手也不能放任自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对学生的适当指导应该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辨证的统一,而教师的指导的办法与程度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一些片段就体现我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学生的办法的一些思考。
教学目标
教学当中主要利用学生注意力迁移的原则。利用《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段,与本文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对比学文,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文章感情。
版本: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一篇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词;
2、通过学文,感受并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船长的伟大人格。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1、 播放《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段
看了这个片段之后,你们印象最深的是啥?你知道这艘漂亮的船的名字吗?(板书:泰坦尼克号)了解关于它的故事吗?
2、 《泰坦尼克号》主要描述了泰坦尼克号遇难的全过程,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文章所描述的事故就与泰坦尼克号的事故相近,是啥文章啊?(板书:9*“诺曼底”号遇难记)齐读课题。
那么,今天我们就拿泰坦尼克号遭遇与诺曼底号的遭遇比较看看。
二、 对比学文
1、 出示幻灯片:(关于泰坦尼克号的大小等一些基本资料)
请同学们与课文对照一下,看这两艘船有啥相同和不同之处吗?
学生自由读出了第一、二两段的相关语句,并做出比较。
2、 很好,我们继续看录像(泰坦尼克撞冰山片段)
好,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对照刚看的录像比较一下电影中与课文中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自由说。
相同在:周围一片漆黑,都撞到了侧舷……
不同在:一个是撞冰山,一个是撞“玛莉”号……
许多都能引读文中语句。(板书:两船相撞、冰山相撞、遇难)
3、 我们再来看,播放影片(撞船后混乱的场面)
这是泰坦尼克号上的场面,那么不知道“诺曼底”号上的情况怎么样呢?
指名学生读相关语句,相机指导朗读。
4、 继续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船长及其手下的指挥调度)(板书:船长指挥)
这时候,哈尔威船长和他的手下们也是怎么样做的呢?你从哪里知道的?(三人的对话中)。这三个人当时是怎么说话的呢?你能表现出来吗?
四人小组表演读对话后班上表演读(男女生读、自愿读)
说说他们的对话能让所有人安静下来吗?(评读、相机指导朗读)
5、 从对话当中你感受到一些啥?你看出船长啥呢?
我们先做一个游戏吧! (出示课件)游戏规则:每个学生拿出自制的带线小球分四人小组放进一矿泉水瓶内,把小球当作自己,当老师叫预备开始时学生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小组成员全部逃生。
哪组最先全部逃生?你们为啥这么快呢?其他小组碰到了啥问题吗?(生自由说。总结出一起拥挤出来的话都出不来。)
6、 现在明白哈尔威船长当时的做法了吗?从他和他助手们的对话当中你还体会到了些啥呢?(生总结:的沉着、冷静和他伟大的人格)
那这段船长与他助手们的对话应该带着啥样的感情读呢?(生自由说、试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7、再次播放录像(泰坦尼克号船长的自杀),泰坦尼克船长是这样做的我们来看它产生的结果(出示泰坦尼克号的遇难人数的幻灯片,板书:自杀)。那么,哈尔威船长做法产生的结果是啥呢?你怎么看这两种做法呢?(生自由发表见解)当然,泰坦尼克号遇难人数多也因为船上的救生艇数量不够,所以它的船长也是不得已的。(板书:全部获救、死伤无数)
8、 那么,哈尔威船长的命运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找找有哪些词语是赞扬船长的?(板书:钢铁、雕像)你怎么理解这些词语呢?(生自由读后发表见解,师适时点拨。)
9、 对这么一位船长的离我们而去,你是怎么样的心情?那么,这最后两段你怎么读呢?(配《泰坦尼克号》音乐以及课文最后一段文字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 扩展
1、(出示课件资源)刘欢的《你是这样的人》歌词与歌曲,学生听歌、自读歌词后把你想对船长说的话写在书上。
2、对于《泰坦尼克号》的遇难过程,你有啥想说的吗?
3、(出示课件:诗歌《啊,船长!我的船长!》)看完诗歌后对照这篇课文你有啥的想法、感觉,把它写下来吧!另外,搜集这篇课文让你感动的词句。
教学反思
在教学对比学文过程1-3环节时,我很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以录像片段为资料,学生对比自主学文。学生对直观的视频录像有着浓厚的兴趣,加上富有冲击力的画面,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学生喜欢对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录像中的"泰坦尼克号"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时候,我提出问题,要同学们拿" 诺曼底号"与"泰坦尼克号"相对比,这实际上利用注意力转移的原则,不需要教师要求学生怎样认真读书,学生会因为这种兴趣的转移自主的以高度的注意力投入到《"诺曼底号"遇难记》文章当中去,,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会自觉自主地读书,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大法,是学习语文的最重要最有效的办法。通过学生自主对比读文后,学生对"诺曼底号"的情况有了自己较为深刻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如对比学文环节1,学生观看了豪华壮观的"泰坦尼克号"后兴致很高,这时引导学生对比读文,学生很快就能自主读出文中相关语句:“‘诺曼底号’没有‘泰坦尼克号’大”、“‘诺曼底号’容量600吨,船体长220尺,宽25尺”。而且学生不仅对“诺曼底号”有着表面的认识,学生还把表面的认识很快能上升成理性的认识:“‘诺曼底号’比‘泰坦尼克号’年纪大,‘诺曼底号’那时是7岁,1863年造的”、“它们都是从英国出发的船”、“它们都是一艘漂亮的大轮船”、“‘诺曼底号’上只有61人”“……”。可见学生利用兴趣自主学文比,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诺曼底号”有多大,哪年建造的等等效果要好得多。教学对比学文环节二、三时也是如此。
在对比学文4-7中,教师的指导同样值得反思。哈尔威船长与他手下们在混乱中的一段对话正体现了船长的沉着冷静和他的伟大人格,所以,通过学生的朗读体会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片段对比学文环节4中,我同样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来体会船长的崇高品质与伟大人格。我让学生自由试一试后,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完后学生评读完再指名读。最后师总结读得怎么样并集体读对话。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读文理解为主。但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并不能很好理解体会对话的内涵,所以读得没有体现出感情来,把握得不够到位。所以,这个教学过程有所欠缺,原因在于教师放手放得太彻底了,没有进行适当的指导,一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但学生也不能很好的把握住感情。对比学文环节5的游戏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船长要求用枪威胁乘客们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秩序,也体现了他伟大的人格。如果把环节5放在环节4中,在学生评读对话时做这个游戏帮助学生体会船长的品质及伟大人格,做完游戏学生对船长有较深刻的认识,能理解船长的做法后再来读对话的话,学生就可能更好的运用感情,把对话读得更好,进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个过程是教学中的失败之处。这个失败也正是因为教师的适当指导少了,或者说是指导的时间不对了,效果也就不好了。
所以说这篇文章的教学,成功之处在教师在环节1-3中的适时、适当、适度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所欠缺的对比学文环节4、5也是因为缺少了教师适时、适当、适度的引导。因此,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能做到适时、适当、适度的话,就是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我们今后所还要继续研究并将长期研究总结的也是怎样能让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引导做到适时、适当、适度。
板书:
9*“诺曼底”号遇难记
“诺曼底”号 两船相撞 遇难 一片混乱 船长指挥 全部获救
自己遇难 钢铁 雕像
“泰坦尼克”号 1500来人遇难 自杀
诺曼底号遇难记 篇7
教学目标 :
1、 了解雨果在法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及其作品的价值。
2、 认识生命的意义、面对灾难时生命的价值体现以及对待职责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对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1、收集有关“雨果”及其代表作的资料,确定向学生简介的内容。
2、反复阅读课文,能很好地读出课文第十六段后“简短有力的对话”的语调、语气。
3、 准备好投影仪,写好投影片。
4、 准备好课堂研究的话题。
学生:1、借助工具书,熟悉课文中的字词,编好字词练习,朗读课文。
2、借助图书室、网络等查阅“雨果”的相关资料,摘抄在本子上,课上交流。
3、根据教师提供的研究话题,自行选择,并学会与同学共同研究。
教学过程 :
一、 了解作者,导入 新课
教师投影作者“雨果”,根据学生准备的资料,有选择的投影出来,进行交流。学生可以补充。此时,教师要通过询问获得资料的办法,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办法”的掌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作适当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雨果”及其作品的地位,进而导入 课文的学习,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
二、 学生默读课文(时间3分钟),了解全文情节,准备复述。
三、 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可以采取“接龙”的形式(即有人说得不够清楚,可以由会说的接替),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达到全面感知。
四、 分小组,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动的语段读给同组的同学听,并交流感悟。(时间10分钟)
五、 小组推荐同学来朗读,要读出语调、语气,并分析处理的理由。教师根据同学的分析,引导学生从“生命的意义”这一角度来思考阅读的感悟,特别是重点阅读第十六段后的“简短有力的对话”和文章结束对船长的描写,结合“探究·练习一”,引导学生讨论“对船长以身殉职行为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面对灾难时生命的价值体现”以及“对待职责的态度”。
六、 研究性学习:
(1) 蚂蚁在遇到火灾和水灾等时,总是抱成团,以个体的牺牲来保全群体的生存,怎么理解?
(2) 去年的高考题,面对危难时,首先丢掉的是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
(3) [探究·练习三]。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课前对这三个话题进行选择,确定自己的研究内容,提出自己的研究见解,与同学合作交流,课堂上由每个专题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余同学可以提问、质疑。
通过研究学习,从中认识到对生命的珍惜,对生命价值的真正理解,对职责的态度。
七、 自主学习:请学生投影课前准备的关于字词的练习,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字词的掌握情况。教师对从中发现的掌握较差的学生要强化指导。
八、 布置作业 :写一段对“生命·职责”的感悟的话,要求真实,字数不限。
教学建议: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通过对作家“雨果”的学习指导,教会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办法;在对课文的理解中,着重在运用各种阅读办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对生命、对职责的态度,充分感受到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为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作基础;研究学习的话题讨论则是对课文中心的拓展。字词练习,体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资料搜索: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和领袖。他出生于贝尚松城的一个军人家庭,一生几乎经历了整个19世纪,在诗歌、小说、戏剧、政论创作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1826年出版了第一个诗集《歌颂集》,同时期开始写作小说和戏剧。1830年创作了浪漫主义剧本《欧那尼》,第二年也出版了第一部重要小说《巴黎圣母院》。19年流亡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雨果是一位高龄多产作家,在长达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79卷文学作品和4000多幅绘画作品,是法国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今年是雨果诞生80周年,为此法国与世界各地人民一道以各种形式来隆重纪念这位“十九世纪无可争议的君主” ,在“雨果年”里,让我们一起走近雨果。
早在雨果诞生80周年之时,人们就为他举行了国庆般的盛大活动。法兰西史无前例地为在世的作家举行了如此盛况空前的庆典,因为雨果在人民心中已经成了思想领域里的文学太阳。
1885年5月22日,83岁的雨果老人与世长辞了,法兰西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诺曼底号遇难记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人物言行语句的办法,感受小说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2.能对文中意义含蓄,难以理解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出自己的理解。
3.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感受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点:
重点分析船长的形象
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2.搜查一些海难的故事,能向同学们简要简介。
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一个关于海难的故事。
2)教师讲述:在灾难发生时,总有一些人露出自私可悲的嘴脸,也总有一些人抒写出凄美动人、慷慨悲壮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另一篇有关海难的文章——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学习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的方式比较新奇,采取模拟“事故调查组”和“追悼会”的形式展开本课的学习。学习的质量高低取决于“事故调查组”成员的一丝不苟的态度,取决于参加“追悼会”成员的诚挚的追念之情。所以,今天务必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只有在充分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才能做好“事故调查”,才能开好“追悼会”。(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学习,同时对另种方式做好评点准备。)
方式一: 海事局事故调查组(事故分析报告书)
“分析报告书”必须涉及以下内容:
这次海难的客观原因、人为因素、事故损失、责任判定、事故教训。
要求:“分析报告书”分析必须有理有据,叙述条理清晰;做出客观公正报告的同时,能很好地做出安全警示,让人们吸取教训。
方式二: 哈尔威船长追悼会(悼词)
请你以下面的其中一个身份来参加追悼会,宣读悼词。
身份选择:获救儿童、“玛丽”号船长、奥克勒福大副、见习水手克莱芒、哈尔威船长家乡的镇长。
悼词要求:内容重点倾向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要结合文章内容);情感真挚自然,要符合身份;能激起人们对哈尔威船长不限的崇敬之情。
活动经过:确定学习方式,自读课文,根据学习方式边读边做好阅读批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事故分析报告书”或“悼词”——全班交流(先听事故报告再开追悼会),做好互评交流工作——教师小结(对同学们的学习效果的肯定;海难原因的总结;哈尔威船长形象的总结)
三、拓展迁移
请你以文章中目睹海难全过程的一个人物或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大家说些啥?
四、作业布置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要求:分析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能有一定自己的理解。
引文来源 “诺曼底”号遇难记·示范教案
诺曼底号遇难记 篇9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形象的能力。
2、 通过角色假想,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教育。
3、 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塑造人物形象的办法。
教学重点:品味哈尔威的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办法。
教学办法:诵读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导入新课:
播放《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由此导入新课。有时候,我们看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后,都有一种想讲给人听的冲动。今天,我们读到的这篇课文,就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我们就来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的阅读,学习一下给别人讲故事的技巧。
(突出本文的体裁“小说”)
二、检查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及其作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和领袖。他出生于贝尚松城的一个军人家庭,一生几乎经历了整个19世纪,在诗歌、小说、戏剧、政论创作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1826 年出版了第一个诗集《歌颂集》,同时期开始写作小说和戏剧。1830年创作了浪漫主义剧本《欧那尼》,第二年也出版了第一部重要小说《巴黎圣母院》。19年流亡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雨果是一位高龄多产作家,在长达 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79卷文学作品和4000多幅绘画作品,是法国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今年是雨果诞生80周年,为此法国与世界各地人民一道以各种形式来隆重纪念这位“十九世纪无可争议的君主” ,在“雨果年”里,让我们一起走近雨果。
早在雨果诞生80周年之时,人们就为他举行了国庆般的盛大活动。法兰西史无前例地为在世的作家举行了如此盛况空前的庆典,因为雨果在人民心中已经成了思想领域里的文学太阳。
1885年5月22日,83岁的雨果老人与世长辞了,法兰西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突出名——雨果、时——十九世纪、地——法国、评——浪漫主义作家、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2、写作背景:1870年3月17日,两艘英国轮船相撞, “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在能逃生的情况下以身殉职。
3.词语提示
音
lǚ qiǎng tuān mò
履行 勉强 湍急 蓦地
形
湍急——踹开——瑞雪 履行——覆盖
义
见习:初到工作岗位的人在现场实习。
三、整体感知:
感人的故事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它往往描述了一定的感人的情节或者塑造了一个或多个感人的艺术形象。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本文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形象 ——哈尔威船长,一个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的崇高的灵魂。那么,小说是怎样塑造这个形象的呢?请同学们找出小说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简单说说它让你感动的理由。
1、 默读课文,弄清以下问题:
(1)“诺曼底”号是在啥时间、啥情况下出发航行的?
(2)“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啥?
(3)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啥样的紧急情况?
(4)在紧急情况下,船长哈尔威是怎样果断地指挥救人的?
(5)这场海难的结局是啥?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情节。
(雾海夜航——发生海难——舍己救人——船长牺牲)
2、中心意思:
本文写“诺曼底”号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感人至深,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3、全文结构:小说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像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啥可怕的”。
第二部分——从“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至“由于这一猛撞,‘玛丽’号自己也受了伤,终于停了下来”。
第三部分——从“‘诺曼底’号上有25名船员”至“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第四部分——从“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至最后。
四、整体评价小说的主人公——哈尔威船长。
分解成三个问题:
(1)、哪些地方直接以典型的情节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格?
(2)、哪些地方以精彩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格?
(3)、哪些地方以典型的形象描写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格?
(和前问相比,前文重在明确“哪些”,后问重在“怎样”。而且后问的设置重在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谈对人物的鉴赏。)
第二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局部赏析:
片段一(16—35):分角色朗诵,通过短促的对话,引导学生对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急关头所表现出的勇于决断、沉着指挥的英雄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这段对话极为简短,有的句子仅用一个词表示;分行写人物语言,醒目突出;对话中的叙述交代也极为简洁,大多地方只有人物语言,这样描写,与当时环境相称,符合客观实际,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哈尔威首先了解情况,在确认不可能发生爆炸等险情之后,既进一步申明救人决心,也严肃纪律,一切高度紧张而井然有序,可见其作为船长的沉着老练、敬业尽责,勇于决断的绝对权威形象。)
电影院里,一场火灾不幸降临,观众乱成一片。如果你是电影院工作人员,你必须在五分钟内指挥观众有序退场。请把你要和观众说的话写下来。(不超过60字)
片段二(39—41):启发学生对哈尔威船长的关心弱者、爱护年轻一代的博爱精神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短短一句话,把船长的救人责任和关心弱者的人道主义精神确保未来的社会责任有机统一起来,一个极富人情味的英雄船长形象跃然纸上。)
片段三(47):欣赏这一段落,可借助音乐的感染力,通过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自己从中体验感悟出英雄形象的壮美。
(这是一个浮雕式的特写镜头,人物的刻画生动传神。船长的敬业、尽责精神,坚定、刚强的意志,以及宁死不渝的对轮船和大海的执着的爱浓缩为铁铸的雕像定格在读者的心里。可谓瞬间的举动,永恒的形象。伟大灵魂的化身,巍然屹立与上空。)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呢他把自己给忘了。
如果一定只能有一种理解的话,那就是船长并未忘掉自己,而是有意不包括自己。沉船时,他那样坚定,那样自若,那样庄严,表明他从一开始就作出了清醒、明确、坚定的抉择。
②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这是在哈尔威船长严肃宣布了一条生死攸关的纪律——“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以后,人们形成的一种感觉。这项宣布,显示了钢铁般的意志和无尚的权威,体现了首先保护弱小的社会应有的运作秩序,表明了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一方(当然,男女本应是平等的)必须首先承担起某种责任的理念。确实,此时此刻的船长已成了一个伟大灵魂的化身,巍然屹立于上空。
③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
人中总是有卑劣,有崇高,生死存亡关头,有人自私本性大暴露,有人则会激发起正义、责任和天良,所以说“事情总是这样”。
④他把每件事和每一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周密考虑,镇定指挥,处变不惊,快节奏运作,高效率救人,一切都似乎谨严有序,灾难也因之却步,死神也悄然遁逃,“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这是一种非常真实自然的感受。
⑤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也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忠于职守,这里的主要表现就是全力救人;“做人之道”,这里的主要表现就是在救人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生理念。 “面对死亡,他也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除了前面所说的,在死亡面前,他自觉地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放射出英雄的光彩,还含有一个意思,即在死亡面前,最能展现一个人的本色,谁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造就英雄业绩,谱就英雄乐章;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
三、“人们透过阴惨惨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当时“人们”在想些啥呢?请用一句话来表达。
四、如果你是船长,你会与你的轮船一起沉入深渊吗?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不超过60字)
五、深入体验:
在学生为英雄精神所深深震撼感染的同时,教师及时抛出问题:假使你就是“诺曼底”号轮船上的一员(船长、乘客、工作人员),在这生死存亡的瞬间,你将会怎么样想,怎么样做?(逃生,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和船共存亡?为啥?)启发学生对作品中的形象作情感体验并明确:人一生难免会遇到各种灾难,在危急关头,只有沉着冷静、顾全大局、井然有序、听从指挥才有逃生获救的希望,有时灾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倒是人自私自利的丑恶的灵魂。一个文明人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六、探究质疑:
1、 哈尔威船长一定要死吗?他不死可以吗?
2、蚂蚁在遇到火灾和水灾等时,总是抱成团,以个体的牺牲来保全群体的生存,怎么理解?
诺曼底号遇难记 篇10
一、导入师:大海是美丽的,大海是雄伟的,但大海也是无情的,有关大海中的故事说不完也道不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了这个和大海有关的故事——“诺曼底”号遇难记。
出示“诺曼底”号图片及简介:
师:同学们,这就是“诺曼底”号,这是一艘怎么样的邮轮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简介。
生:这是漂亮的邮轮。
生:这是豪华、设施先进的邮轮。
生:这是安全的邮轮。
师:是啊,这是一艘安全、可靠、先进的邮轮,但是呢1870年3月17日,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伴随这一声巨大的声响,诺曼底号遇难了,
二、 接参考书第一部分。
三、边读边悟,感受“诺曼底”号遇难时的情景
1、反复悟读,理解“诺曼底”遇难时的不可开交。 (9、13自然段)
t:再快度地读一读着几个自然段,感受一下这场灾难。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
学生读课文
s: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t:是啊,这场灾难来得毫无预兆,人们没有一点准备。
s:这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s: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灾难。……
t:同学们,这是一场可怕的灾难,你们想看一下录像资料吗?
s:想!
t:刚才,有个同学说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所以不可能有录像资料。不过,有一个导演将另一艘游轮的失事经过记录下来了,这就是——
s:泰坦尼克号
欣赏录像
t:可怕吗?
s:可怕
t:请你再读一读9、13自然段,找出几句最能表现这是一场可怕的灾难的话反复诵读,比一比,谁能用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学生练读,指读
t:可以交流了吗?谁先来?
s: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孩子,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t:你觉得她最能表现的,读得最好的,最能让人感受到可怕的是啥地方?
s: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这里她越读越快,让我感受到了可怕。
t:(引读)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孩子,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
t:(范读)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孩子,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学生仿读
t:场面非常混乱,可怕极了。你还想读哪一句?
s: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
t:他找得非常准,你能抓住一个字来突出这场灾难的可怕吗?
s:灌
t:“流”和“灌”哪个更能代表水流的湍急?
s:灌
t:请你用朗读来表现场面的可怕!
s:指读这句话,齐读这句话。
t:请同学们拿起笔,在“灌”下面加上△,还有吗?
t:还有哪句?
s: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
t:如果能把后面一句也连上去,虞老师觉得会更好。
(引读)大家失魂落魄,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
s: 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t:(范读)大家失魂落魄,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人群因为死的威胁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读
s:学生齐读
t:人如果疯了,那会多可怕?读
s:学生齐读
t:当时的场面真是乱得——
s:不可开交 板书(不可开交)
2、继续研读,品味哈尔威船长的人格品质
t:同学们,一般往往遇到这样的灾难,会导致怎么样的后果?
s:损失惨重
s:乘客们都会死的
t:用课文中的一个词
s:,死到临头,葬身鱼腹
t:但是呢结果真的是这样吗?
s:哈尔威和他的船沉入海底。
t:乘客和船员都获救了,乱得不可开交的局面居然会变得
s:井然有序
t:是谁在这混乱的场面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s:哈尔威船长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从那些段落知道的,在旁边作上标注。
s:哈尔威船长站在船头指挥。
s:哈尔威船长跟机械师和大副的对话。
s:哈尔威船长和他的船沉入海底的画面。
t:让我们走进这三幅画面中,
出示哈尔威船长站在船头指挥的自然段
t: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s: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s:舍己为人
t:从哪儿独处?
s:60个人获救
t:你从60人中读出了啥?
出示第三自然段
t:仔细观察这些数字,发现了啥?
s:船上一共61人,可要救出的是60人。
t:我们来加oneplus,船员29人,加上1个服务员等于30人,乘客31人,一共61人。让我们在这里认认真真、毕恭毕敬地写上“船上有61人”,他……
s:他唯独把自己给忘了。
s:他还有绅士风度
t:你从哪儿看出来?
s:让妇女先走。
t:在危难时,妇女先走,这就是
s:绅士风度
t:此时此刻,人们惊恐万状,场面混乱,可是船长却站在指挥台上
s:镇定自若
t:你为啥读得那么大声?
s:人们听不到。
t:为啥读得那么快?
s:太慢的话,大家都会死的。
t:范读
s:齐读
出示第十5自然段
t:你问机械师还有多少分钟是啥意思?
请问船长,20分钟够了。啥够了?
s:把所有人救出去的时间够了。
t:谁能修正?
s:把所有的人救出去但是呢除了船长自己的时间够了。
师生配合,加上嘈杂的声音,分角色朗读。
再读: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四、质疑升华,引起学生对“评价”的思考
t:正是因为哈尔威船长的舍己为人、镇定自若,海员和乘客都脱险了。
画面出现暴风雨后的点点夕阳,教师配乐范读第十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教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哈尔威船长挽救了60人的生命,自己确抱定了誓与轮船共存亡的信念。他的这一壮举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了一种来自心灵的震撼。
教师: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舍己救人用它的生命造就英雄业绩,谱写英雄乐章,铸就了伟大的灵魂。让我们深情地呼唤英雄的名字——哈尔威。
诺曼底号遇难记 篇11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船上会发生啥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
板书:9*
二、整体感知
1.看诵读动画,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说说还读懂了啥?有哪些问题?
三、深入学习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船长为啥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1)船长开始是怎么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么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么样?
(3)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么样?
看图,理解“这尊黑色的雕像”:
(l)“这尊黑色的雕像”指啥?
(2)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3)船长是一个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4)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激趣导入 ,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么样做的?船长为啥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学生活动设计丰富:读书、感悟;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探究活动
在世界地图上找一找英国和法国,再在英国的南部沿海找一找南安普敦。
诺曼底号遇难记 篇12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兴隆镇中心小学校 唐丹丽设计理念围绕“质疑、解难;讨论、交流;读书、感悟”开展教学;通过激情导入 、图片展示让学生“乐中求知”;相机点拨、随机评价、有感情诵读,教给学生学习办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1. 认识本课6个生字。2. 理解课文内容。能力训练点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德育渗透点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美育渗透点通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让显示感受到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学法指导教师教法:启发谈话,相机点拨,充满激情的描述、诵读。学生学法:自渎感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难点:理解“诺曼底”号遇难后哈尔威船长是怎么样做的?进而认识他崇高的品质。解决办法: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学习,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的引导、点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课文范读录音带、录音机、“诺曼底”号挂图、哈尔威船长挂图。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5分钟)(同学们:在这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心情好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心情来努力学习吧!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看看,教室里和往常有啥不同?) 1、出示帆船图 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啥? 2、揭题,板书课题 (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的主人公哈尔威船长会给你答案的。3、引导学生认识阅读课文符号﹡(﹡同学们认识吗?它的出现意味着啥?)(今天,我们进行比赛学习,老师先宣布比赛规则:把全班分成“鹏程”组、“万里”组,哪一组同学表现好,就获取一颗星,最后,哪一组荣获的五角星最多,哪组就获胜,领取我们最后的大奖——五星红旗。同学们,那就让我们一起携手起飞,鹏程万里吧!)二、整体感知(5分钟)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知故事内容。相机学习生字,理解词语。惊恐万状 汹涌湍急 不可开交 井然有序 惊慌失措 镇定自如 你推我搡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继续感悟。3、初步印象交流。你懂了啥?还有啥不懂得?谁留给你的印象最深?三、深入探究(15分钟)1、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用小黑板出示讨论题目:(1)船长为啥用枪威胁逃生的人?引导学生分三步进行:A. 船长开始是怎么样指挥救援工作的?B. 船长在怎么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么样? C. 议一议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么样?(2)船长给你流下了啥印象?2、汇报学习结果。3、教师小结:“诺曼底”号油船不幸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指挥船员,使船上所有的人获救,而自己,却被海水吞没。哈尔威船长危难时刻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人们心中!4、把结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四、诵读课文(10分钟)(同学们读得真精彩,想不想把这些“精彩”送给我们可敬可爱的哈尔威船长,那就让我们用朗朗的读书声来表达对船长的崇敬之情吧!)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连线,明白各部分该用怎么样的语气来读。简介“诺曼底”号油船 紧张危急及混乱惊慌的语气撞船部分 船长镇定威严的语气最后一段 不限感激、崇敬和无比沉痛的心情开头部分 轻快平和及赞美的语气2、把你喜欢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给大家听听。五、总结拓展(5分钟)1、假如哈尔威船长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想对他说啥?让学生开“新闻发布会”。2、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仔细研读完这篇课文后有啥收获吗?我把它整理成了一首小诗:人生,犹如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帆船。谁也不能预想:前方的景色怎么样?或风平浪静,或惊涛骇浪,你都得,扬起风帆驶向远方。遇到惊涛,或是骇浪, 你不必惊讶,不必胆怯;不必畏缩,不必退却。你要冷静,临危不惧,你要沉着,机智勇敢。只有这样,你才是真正的舵手。才能掌握好自己的行驶方向,到达成功的彼岸!3、同学们可以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学后所获。〔板书设计 〕9﹡《“诺曼底”号遇难记》指挥救人:镇定自若船长 临危不惧 舍己救人壮烈殉职:纹丝不动
诺曼底号遇难记 篇13
教学目标 :
1、 了解雨果在法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及其作品的价值。
2、 认识生命的意义、面对灾难时生命的价值体现以及对待职责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对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1、收集有关“雨果”及其代表作的资料,确定向学生简介的内容。
2、反复阅读课文,能很好地读出课文第十六段后“简短有力的对话”的语调、语气。
3、 准备好投影仪,写好投影片。
4、 准备好课堂研究的话题。
学生:1、借助工具书,熟悉课文中的字词,编好字词练习,朗读课文。
2、借助图书室、网络等查阅“雨果”的相关资料,摘抄在本子上,课上交流。
3、根据教师提供的研究话题,自行选择,并学会与同学共同研究。
教学过程 :
一、 了解作者,导入 新课
教师投影作者“雨果”,根据学生准备的资料,有选择的投影出来,进行交流。学生可以补充。此时,教师要通过询问获得资料的办法,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办法”的掌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作适当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雨果”及其作品的地位,进而导入 课文的学习,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
二、 学生默读课文(时间3分钟),了解全文情节,准备复述。
三、 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可以采取“接龙”的形式(即有人说得不够清楚,可以由会说的接替),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达到全面感知。
四、 分小组,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动的语段读给同组的同学听,并交流感悟。(时间10分钟)
五、 小组推荐同学来朗读,要读出语调、语气,并分析处理的理由。教师根据同学的分析,引导学生从“生命的意义”这一角度来思考阅读的感悟,特别是重点阅读第十六段后的“简短有力的对话”和文章结束对船长的描写,结合“探究·练习一”,引导学生讨论“对船长以身殉职行为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面对灾难时生命的价值体现”以及“对待职责的态度”。
六、 研究性学习:
(1) 蚂蚁在遇到火灾和水灾等时,总是抱成团,以个体的牺牲来保全群体的生存,怎么理解?
(2) 去年的高考题,面对危难时,首先丢掉的是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
(3) [探究·练习三]。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课前对这三个话题进行选择,确定自己的研究内容,提出自己的研究见解,与同学合作交流,课堂上由每个专题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余同学可以提问、质疑。
通过研究学习,从中认识到对生命的珍惜,对生命价值的真正理解,对职责的态度。
七、 自主学习:请学生投影课前准备的关于字词的练习,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字词的掌握情况。教师对从中发现的掌握较差的学生要强化指导。
八、 布置作业 :写一段对“生命·职责”的感悟的话,要求真实,字数不限。
教学建议: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通过对作家“雨果”的学习指导,教会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办法;在对课文的理解中,着重在运用各种阅读办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对生命、对职责的态度,充分感受到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为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作基础;研究学习的话题讨论则是对课文中心的拓展。字词练习,体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资料搜索: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和领袖。他出生于贝尚松城的一个军人家庭,一生几乎经历了整个19世纪,在诗歌、小说、戏剧、政论创作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1826年出版了第一个诗集《歌颂集》,同时期开始写作小说和戏剧。1830年创作了浪漫主义剧本《欧那尼》,第二年也出版了第一部重要小说《巴黎圣母院》。19年流亡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雨果是一位高龄多产作家,在长达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79卷文学作品和4000多幅绘画作品,是法国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今年是雨果诞生80周年,为此法国与世界各地人民一道以各种形式来隆重纪念这位“十九世纪无可争议的君主” ,在“雨果年”里,让我们一起走近雨果。
早在雨果诞生80周年之时,人们就为他举行了国庆般的盛大活动。法兰西史无前例地为在世的作家举行了如此盛况空前的庆典,因为雨果在人民心中已经成了思想领域里的文学太阳。
1885年5月22日,83岁的雨果老人与世长辞了,法兰西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诺曼底号遇难记 篇14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水库小学 张艳莉
昨天讲了《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文章记叙了1870年3月17日夜晚,在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的航线上,“诺曼底”号与“玛丽”号相撞,在一片惊恐慌乱中,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使船长所有的人都得救,但自己却随船一起沉入了大海的故事。我细细总结了我的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文章,是展示作者的思想,展示作者的存在的舞台。因为有了阅读,才可以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心灵。透过阅读,进而来阅读人生,阅读生活,阅读快乐。对于类似于《“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种文字美、精神更美的“文学精品”,我想,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所以,我确定了研读这篇课文的重点是:感受哈尔威船长这个形象,我猜想,编者的意图也不过如此。 “要让学生充 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充分地读书是一个培养语言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读的重要性 毋庸多说,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读,才能读出情,读出趣,读出乐,读出思,而不至于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呢?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读的情境,如:“船长大声吼道”(自由读),为啥读的那么大声?读的那么快?再试试,学生读时兴趣盎然。但由于时间短没能很到位的让学生放开去读。
我们都知道,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容易产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热血男儿,而现在的和平年代同样有生与死的考验,同样可以产生光照日月的英雄。但是呢,说容易,做却真的很难。试想,当我们面临生死抉择时,也有多少人真的能像哈尔威船长一样镇定自若地指挥他人脱险而置自己生死于度外呢?我不敢肯定自己能,所以,我也没理由通过四十分钟的这一堂语文课,就硬逼着小孩们全部将思想化为行动。我定位的教学目标中“情感渗透点和德育渗透点是:感受船长人性的美,为他的人性美而感动。本来,拓展环节,我还想把学生的视角引到“和平年代”的抢险救灾(如非典时期的白衣战士;汶川5.12地震中的舍己救人的战士,等)还有勇斗邪恶等。让小孩们在感受英雄群像的同时,震撼心灵,引起自己的思想二因子:“高尚”与“渺小”在震撼后进行对话……但时间没来得及。我不知道我定位的目标对不对。
二、读与思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在“读”字上苦下功夫,语文教学出现了勃勃的生机,与此同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语文课仅仅靠读行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可见,语文教学中,读与思应齐头并进,二者不可偏废。在教学中我常常告诉学生:聪明的小孩提问题。由此我想,教师只有善待每个学生的提问,学生才能提问。这里的“能”包含着爱提问、敢提问和会提问。爱提问是会提问的前提。一个学生如果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太简单、太没有价值而遭到老师、同学的嘲笑就会不敢问,也就谈不上爱问,更谈不上会问了。学生由于敢问、爱问,问得多了就会发展到会问。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才敢问、爱 问;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才会问。本节课,我的存疑“大副会真开枪吗”“船长为啥不留下,而选择”激起千层浪。我想:教师只有善待每个小孩的提问,才能使不同提问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问”会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这不正是当今教育之所需吗?善待每个小孩的问题,课堂中让每个小孩都有感受、体验的机会掌握质疑的艺术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师生之间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让不同质疑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曾记得张艳春老师说过一句话: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作为语文教师,我感受更深。目前灵气不足的我是因为缺乏一种底气,底气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还须大力增加底蕴,用啥来充实?只有靠平时的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了。庆幸的是,在学习气氛浓厚的水库小学,我不会让自己倦怠。高年级的小语教学,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描绘画面的想象能力。所以,尽管我花了几天的时间,从《铁达尼号》上剪辑了适合课文内容的画面影片,但学校多媒体无法用,怎么办?面对困难还是决定透过文字想像让学生去感受,我想:这是用心灵的感受,不是仅凭借视觉的感受。视觉是人类重要的感觉器官,但视觉刺激太多,将使我们其他的感官能力降低。但是呢语文文字的魅力将更加打动人的心灵。我是一个爱读小说不爱看电视的人,所以,在独断地认为:能通过想象体验的场面决不直接用画面刺激,这是扼杀小孩想象的行为,也剥夺了小孩用心感受的时空。在让学生用心灵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再引出直观画面,我想效果会更佳!)还记得,几年前与朋友一起看《泰坦尼克号》(略谈情节),当影片结束时,我已经热泪盈眶了,我至今也忘不了,女主人公深埋在皱纹里的那双含泪的眼睛和她那段饱含哀怨的诉说:铁达尼号沉没时,有1500人落海,附近有20艘救生艇,只有一艘回头,6人获救,1500人才活了6个,后来,救生艇上的700个人只有等待,等死,等着活命,等着宽恕,可是永远也等不到…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诺曼底号遇难记》经过我的精心备课,认真准备,终于结束了,对这一课的教学,我进行了课后的反思。下面我就这节课的一点体会谈一谈:
这一课通过描写哈尔威船长在轮船遇到海难时,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指挥抢险,将船上60人安全救出的故事,赞扬了哈尔威船长尽忠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在这节课中,我用激qing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灾难现场,让学生也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场面,进而受到哈尔威船长尽忠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的感染,树立对哈尔威船长的崇敬之情。课堂教师连接语的设计,我动了一番脑筋,每一个环节都设计了精彩的连接语,比如: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哈尔威船长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亡留给了自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为一船之长,他的职责就是保证船上所有人的安全,船长在危难之时,想到要把船上所有人救出去,这是一位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船长;为了救船上的人,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是具有忘我精神的船长等等。这些连接语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理解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很有帮助。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就有一个困惑,如果设计成两部分:教师从灾难入手,先让学生了解海难的可怕,渲染气氛后再学习描写哈尔威船长的三个画面,学习海难的部分会不会冲淡课堂效果,会不会挤占课文重点部分学习的时间……但是呢,由于种种原因,我还是想尝试这样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我对这样设计教学感到课前的顾虑在课堂上表现出来了。学习灾难不仅挤占了学习重点的时间,而且纵观课堂整体效果,感到主线不够鲜明。另外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诺曼底号遇难记 篇15
一、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1870年3月17日,堪称英伦海峡上最漂亮的豪华油轮诺曼底号出发了。夜色茫茫,海面上大雾弥漫,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诺曼底号,乘客都进入了梦乡。轮船缓缓地行使着,突然沉沉的夜雾中冒出一个黑点,那就是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它笔直的向诺曼底号撞过来,海难无法避免,玛丽号把诺曼底号的侧舷撞出一个大窟窿。这就是诺曼底号遇难记。
板书课题: 诺曼底号遇难记
齐读课题
二、感知灾难的可怕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场怎么样的灾难?找到描写灾难的段落打上ⅴ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这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这是惊心动魄的灾难)
2、你是从那句话里得知的?指名读句子。
出示句子:“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
解释“势不可挡”
教师:这场灾难来得如此突然,海水势不可挡,轮船无能为力,转眼间轮船就会沉没,人们就会葬身大海,情况万分危急。求生是人类的本能。越是在这个时候,死亡越让人们可怕。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要读出紧张,惊恐,形势的危急。
指名读课文第十一自然段
3、教师:来不及叮嘱儿女不要悲哀,来不及孝敬父母让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来不及与朋友告别,就这样要离开人世。人们急切地寻求生存之路,求生的本能使人们乱得——(不可开交)谁来读读这段话
出示句子:大家一窝蜂用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个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致的变故简直都想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而且,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4、课件演示 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当时的混乱场面
5、教师:有时灾难本身可怕,人类的自私自利更可怕。这样乱下去,只能是(船毁人亡)
但是呢结果是怎么样?都死了吗?——全脱险
6、是的,船上的乘客都存活了下来,乱的不可开交的场面,竟然会变的 你
能课文的一个与之相反的成语。竟然会变的——井然有序(板书)
7、这样的转变当中,谁起了关键作用?——哈尔威(板书)
让我们再次呼唤英雄的名字
8、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从那些段落知道的,在旁边作上标注。
9汇报
①感悟哈尔威船长的舍己为人,高度的责任感,忘我精神
课件出示: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救出去!”
课件出示:哈尔威船长命令必须把60人救出去!其实船上一共有( ) ,但是呢( )
教师: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哈尔威船长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亡留给了自己。这真是一位舍己救人的船长。还有谁也在这一段中读出了船长的精神?
教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为一船之长,他的职责就是保证船上所有人的安全,船长在危难之时,想到要把船上所有人救出去,这是一位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船长。
教师:为了救船上的人,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是具有忘我精神的船长。
船长看到人们惊慌失措,乱作一团,想到要救人们于危难,下了这第一道命令,应该怎么样读
指名读文
还有那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感悟船长的机智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到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么样?”
船长喊了一声:
“奥克勒福大副!”
大幅回答:
“到”
船长问道:
“我们还有多少分钟?”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一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教师:你是一个会读书的小孩。
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小孩
你真会学习
教师:有这样一个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关心弱小的船长在你身边,如果你就是船舱中拼命逃命的女人,听了这段对话你会怎么想?
教师:女人,小孩在危难之时有了安全感,遵守秩序及时登上了小艇,脱离了险境。
教师:轮船慢慢地下沉,如果你就是船舱中拼命逃命的男人,听了这段话你会怎么想?
教师:在女人小孩面前坚强的男人排在后面,陆续上了小艇,顺利脱险。
你认为船长真地会让大幅开枪吗?
教师:这是多么巧妙的办法。此时你认为这也是一个怎么样的船长?
(机智,沉着)
教师:船长威严的指挥,简短的对话,稳住了局势,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
教师:最后,船长不忘克莱芒巴克莱芒也就了出去。周密考虑,镇定指挥,处变不惊,快节奏运作,高效率救人,一切都似乎谨严有序,灾难也因之却步,死神也悄然遁逃
课件出示: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连见习水手都考虑到了,难道他真地把自己忘了吗?他有没有逃生的机会呢?
教师:诺曼底号遇难二十分钟时间里,61人,60人全部获救,哈尔威船长英雄的壮举,创造了海难史上的一座丰碑。哈尔威船长在危难关头,作出了自己英雄的抉择,哈尔威船长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那伟大的灵魂永留在人们的心中。让我们带着对船长的深深的敬意齐读这段话。
教师揭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哈尔威船长挽救了60人的生命,自己确抱定了誓与轮船共存亡的信念。他的这一壮举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了一种来自心灵的震撼。二十分钟过去了,轮船沉没了。我们可敬的哈尔威船长——
出示泰坦尼克号的遭遇
教师:就在诺曼底号遇难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泰坦尼克号,在世界航海史上曾被骄傲地称为“永不沉没的巨轮”,它载着2207名旅客和船员作处女航也发生了海难。
1912年4月14日,铁达尼号载着2207名旅客和船员高速航行在大西洋上。深夜11时40分,铁达尼号突然撞上游离的冰山,发也悲惨的撞击声。铁达尼号充满了恐怖与惊慌。走廊上、甲板上和楼梯口处,拥挤着逃生的乘客,刹那间,船上一片混乱。
凌晨0点15分,铁达尼号发出第一声sos求救信号,
0点45分,信号弹发出之后,救生艇开始放入水中。
凌晨1点35分,海水浸入了锅炉室。
2点10分,一直坚守岗位的菲利普斯发出最后一封呼救电报。
2点13分,船上29台大型锅炉纷纷离开底座,互相冲撞着砸破一道一道的水密墙,在船头部位砸开大洞落入海水中。
2点17分,海水涌入中央电力控制室,引发短路,全船灯光熄灭。
2点18分,伴随一阵巨大的断裂声,泰坦尼克号船身从三、四号烟囱中间的地方断为两截。
2点20分,船头部分沉入海中,后半截砸回海面,在一分钟之内就紧跟着泰坦尼克号前半部分一道沉入了3000米深水中。1503名乘客和船员随它而去。获救的695人,不过是全部人数的1/3。
教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舍己救人用它的生命造就英雄业绩,谱就英雄乐章,铸就了伟大的灵魂。让我们深情地呼唤英雄的名字——哈尔威。最后一首市结束这节课。
人生,犹如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帆船。
谁也不能预想:前方的景色怎么样?
或风平浪静,
或惊涛骇浪,
你都得,扬起风帆驶向远方。
遇到惊涛,或是骇浪,
你不必惊讶,不必胆怯;不必畏缩,不必退却。
你要冷静,临危不惧,
你要沉着,机智勇敢。
只有这样,你才是真正的舵手。
才能掌握好自己的行驶方向,
到达成功的彼岸!
诺曼底号遇难记 篇16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在课堂小结时,再突出地让学生回想与正确的人生观有关的名句联系起来,会更好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
可以让学生学学《实话实说》栏目的结尾,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并进行引导。
生1、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生2、与其浑浑噩噩的活着,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去。
生3、有的人虽死犹生,有的人虽生犹死。
生4、哈尔威船长,你力挽狂澜,挽大厦于将倾。在危急时刻,你体现了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你维护了首先保护弱小的社会应有的运作秩序,你是一个尽责的英雄。想起你与船共亡的一幕,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痛。我只想说,船长,走好——
师:我们敬爱的哈尔威船长用自己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伟大人格魅力为我们树起了一座雄伟的丰碑。老师真心地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像哈尔威船长那样用自己的正直与善良,用自己的无私与真诚,在人生的历程中,也筑起一座高高耸立的丰碑,真正成为太阳底下大写的人!
推荐站内搜索:国家公务员考试准考证下载2013年成人高考、重庆三峡学院录取分数线、八个字激励短句、医学考试网准考证打印、成人高考录取查询、寒假周记大全、28岁到34岁不建议考公务员、河北北方学院录取分数线、教师资格考试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