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通用10篇)
助人为乐 篇1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是高尚的品德。
2、懂得是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提倡的道德风尚。
情感
1、对别人的困难或不幸加以关心和同情,并为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而感到高兴。
2、愿意做一个的人。
行为
1、积极关心和热情帮助周围的人。
2、为别人排忧解难不图表扬和报答。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第一单元第三框而设置。基本要求中提出:要使学生“知道是一种高尚品德。结合实例说明提倡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本课是使学生在低中年级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提倡“,一人有难大家帮”的道理。使学生懂得应当积极帮助周围的人,积极参与社会上的公益活动。一个人应当有同情心,把能为别人解除困难当作自己的快乐。
教法建议:
1、通过本课教学,要讲清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样是帮助人,但不同的人,助人的动机不尽相同。只有真正出于对他人的同情、关心,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满腔热情地去帮助解决,并从中感受到快乐,才是。这种“乐”是无私的,是与他人的“乐”融为一体的,因而也是高尚的。
2、教学中要结合具体实际,讲清:在社会上提倡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的意义。可以结合劳动模范李素丽的事迹,突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的关系。
3、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树立榜样,既要有学生身边的榜样,还要有象雷锋这样真正具有崇高品质的典型。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是高尚的品德。
2、懂得是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提倡的道德风尚。
情感
1、对别人的困难或不幸加以关心和同情,并为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而感到高兴。
2、愿意做一个的人。
行为
1、积极关心和热情帮助周围的人。
2、为别人排忧解难不图表扬和报答。
教学过程:
一、 结合实际、 导入 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小学生活已经六年了,在这六年中你参加过那些捐资济困的活动?你对此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认识处在困难中的人是十分需要别人帮助的,看到别人在你的帮助下,解除困窘,自然心里十分高兴。)
2、说一说,你自己遇到过困难吗?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让学生体会处在困难中人的心情。)
小结: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帮助过别人,同时也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像这种,在帮助了别人以后,心情愉悦,不图表扬与报答,就是的表现。
板书课题 五
二、 结合事例、启发明理
1、出示雷锋的画像,简介雷锋。
雷锋(1940-1962)湖南长沙人,7岁失去父母成为孤儿。湖南解放后,他分得了土地,被政府送进学校读书。1956年高小毕业后,在乡政府和中共望城县委当通信员和公务员,被评为工作模范。1957年加入共青团。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1961年升任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年仅23岁的雷锋,在他短暂的一生中,艰苦朴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同年3月,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总理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雷锋的故事吗?
2、录音故事《雷锋雨夜送大嫂》,同时出示雷锋帮助大嫂的图片。
提问:大嫂遇到了哪些困难,大嫂这时心里会想些啥?
(引导学生体会艰难处境中的人,是十分想得到别人的帮助的。)
2、雷锋看到此情此景,心中是怎么样想的?为啥不认识大嫂,雷锋心中却那么不安?
(引导学生体会,的人能够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发自内心地愿意帮助别人。)
小结:雷锋虽然并不认识大嫂,但是呢,当他看到别人有困难,就想自己遇到困难一样。他把别人的困难、不幸,当作自己的困难、不幸,发自内心地想帮助别人。
板书: 同情、关心有困难的人
2、 雷锋是怎么样做的?
(引导学生从雷锋的做法中体会,雷锋一心为别人解决困难)
小结:雷锋与大嫂素不相识,看到她有困难毅然帮助解决。同时雷锋帮助别人排忧解难,不图表扬与报答,不要求得到任何报酬。这就是的表现。
板书: 不图表扬与报答
4、雷锋做好事,既不图表扬,也不图报答,那么他是怎么样想的呢?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小节,理解雷锋帮助别人时的思想境界。)
小结:雷锋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认为自己是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当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帮他人之所需。满腔热情地帮助有困难的人,把为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看成是自己最大的快乐。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
板书:帮助别人 感到欣慰与快乐
三、联系实际 深化认识
1、 其实在我们今天生活中,像雷锋这样的人是很多的。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在课外收集的资料,谈一谈自己知道的,的故事。
(学生讲述自己收集的李素丽、徐虎、朱伯儒等人的故事。进而懂得,的人在生活中,处处受到人们的尊重。)
2、 你知道,我们班上也有不少的好人好事。谁能讲一讲。
(意在通过学生身边好人好事,使学生懂得,只有那种积极做好事,并不图表扬和报答的人,才是的人。)
小结:雷锋已经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了,但是呢他的一言一行,仍然在鼓舞着我们,他那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一定要把雷锋的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
四、运用观点、辨析练习
3、 想一想,下面这些同学,谁做到了。
投影出示:课后评议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那种真正处于对他人的同情、关心,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满腔热情地帮助去解决,并从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当中感受到自己的快乐与欣慰的人,才是的人。)
(答案:主要从行为动机上加以指导。在评议时,应该肯定这些同学能帮助人是好的,但助人的认识水平是有层次差异的。宋辉、张民、李东三个同学的想法虽然不算大错,但他们助人的目的或者是为了表扬,或者是出于互利的考虑,或者迫于舆论的压力,不是真正出于对同学的关心,因此没有做到。陈峰是出于对同学的关心而助人,他所以感到高兴不是因为受到表扬或从对方得到了啥好处,而是由于自己给同学解决了困难。这是。
4、 请班上的人,讲一自己在做好事时的想法。
(学生运用观点,评析自己的做法,找到自己所作所为,与的差距。进而提高思想认识,向更高的思想境界攀升。)
5、 谈一谈,你自己是怎么样为他人做好事的。自己当时想些啥。对照观点,谈谈认识。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行为,从的高度,去认识自己,进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小结:我们少年儿童,从小要学习雷锋,处处为别人做好事,并要不图表扬,不图报酬,培养自己的好思想,好品质。
板书:从小时,从小事,培养的精神
五、读名言、结束全课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辛苦点,多帮别人做点好事,这就是我的最大幸福和快乐。
-- 雷锋
一个高尚的人,应该把能为别人解除痛苦作为自己的幸福,能为别人创造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 朱伯儒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做一做
1、注意发现身边的人,他们有那些困难需要我们帮助。积极帮助他们,并做到。
2、根据本班好人好事,自动编写各种文艺节目,召开一次《雷锋在我们身边》的主题班会。
3、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了解更多的关于雷锋的事迹。
4、办一期《雷锋事迹专刊》,简介学习雷锋的好人好事。
5、与本小队少先队员商量一下,利用少先队活动时间,为他人与社会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6、摘抄雷锋日记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配上画。
助人为乐 篇2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是高尚的品德。
2、懂得是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提倡的道德风尚。
情感
1、对别人的困难或不幸加以关心和同情,并为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而感到高兴。
2、愿意做一个的人。
行为
1、积极关心和热情帮助周围的人。
2、为别人排忧解难不图表扬和报答。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第一单元第三框而设置。基本要求中提出:要使学生“知道是一种高尚品德。结合实例说明提倡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本课是使学生在低中年级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提倡“,一人有难大家帮”的道理。使学生懂得应当积极帮助周围的人,积极参与社会上的公益活动。一个人应当有同情心,把能为别人解除困难当作自己的快乐。
教法建议:
1、通过本课教学,要讲清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样是帮助人,但不同的人,助人的动机不尽相同。只有真正出于对他人的同情、关心,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满腔热情地去帮助解决,并从中感受到快乐,才是。这种“乐”是无私的,是与他人的“乐”融为一体的,因而也是高尚的。
2、教学中要结合具体实际,讲清:在社会上提倡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的意义。可以结合劳动模范李素丽的事迹,突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的关系。
3、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树立榜样,既要有学生身边的榜样,还要有象雷锋这样真正具有崇高品质的典型。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是高尚的品德。
2、懂得是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提倡的道德风尚。
情感
1、对别人的困难或不幸加以关心和同情,并为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而感到高兴。
2、愿意做一个的人。
行为
1、积极关心和热情帮助周围的人。
2、为别人排忧解难不图表扬和报答。
教学过程:
一、 结合实际、 导入 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小学生活已经六年了,在这六年中你参加过那些捐资济困的活动?你对此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认识处在困难中的人是十分需要别人帮助的,看到别人在你的帮助下,解除困窘,自然心里十分高兴。)
2、说一说,你自己遇到过困难吗?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让学生体会处在困难中人的心情。)
小结: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帮助过别人,同时也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像这种,在帮助了别人以后,心情愉悦,不图表扬与报答,就是的表现。
板书课题 五
二、 结合事例、启发明理
1、出示雷锋的画像,简介雷锋。
雷锋(1940-1962)湖南长沙人,7岁失去父母成为孤儿。湖南解放后,他分得了土地,被政府送进学校读书。1956年高小毕业后,在乡政府和中共望城县委当通信员和公务员,被评为工作模范。1957年加入共青团。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1961年升任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年仅23岁的雷锋,在他短暂的一生中,艰苦朴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同年3月,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总理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雷锋的故事吗?
2、录音故事《雷锋雨夜送大嫂》,同时出示雷锋帮助大嫂的图片。
提问:大嫂遇到了哪些困难,大嫂这时心里会想些啥?
(引导学生体会艰难处境中的人,是十分想得到别人的帮助的。)
2、雷锋看到此情此景,心中是怎么样想的?为啥不认识大嫂,雷锋心中却那么不安?
(引导学生体会,的人能够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发自内心地愿意帮助别人。)
小结:雷锋虽然并不认识大嫂,但是呢,当他看到别人有困难,就想自己遇到困难一样。他把别人的困难、不幸,当作自己的困难、不幸,发自内心地想帮助别人。
板书: 同情、关心有困难的人
2、 雷锋是怎么样做的?
(引导学生从雷锋的做法中体会,雷锋一心为别人解决困难)
小结:雷锋与大嫂素不相识,看到她有困难毅然帮助解决。同时雷锋帮助别人排忧解难,不图表扬与报答,不要求得到任何报酬。这就是的表现。
板书: 不图表扬与报答
4、雷锋做好事,既不图表扬,也不图报答,那么他是怎么样想的呢?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小节,理解雷锋帮助别人时的思想境界。)
小结:雷锋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认为自己是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当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帮他人之所需。满腔热情地帮助有困难的人,把为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看成是自己最大的快乐。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
板书:帮助别人 感到欣慰与快乐
三、联系实际 深化认识
1、 其实在我们今天生活中,像雷锋这样的人是很多的。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在课外收集的资料,谈一谈自己知道的,的故事。
(学生讲述自己收集的李素丽、徐虎、朱伯儒等人的故事。进而懂得,的人在生活中,处处受到人们的尊重。)
2、 你知道,我们班上也有不少的好人好事。谁能讲一讲。
(意在通过学生身边好人好事,使学生懂得,只有那种积极做好事,并不图表扬和报答的人,才是的人。)
小结:雷锋已经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了,但是呢他的一言一行,仍然在鼓舞着我们,他那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一定要把雷锋的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
四、运用观点、辨析练习
3、 想一想,下面这些同学,谁做到了。
投影出示:课后评议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那种真正处于对他人的同情、关心,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满腔热情地帮助去解决,并从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当中感受到自己的快乐与欣慰的人,才是的人。)
(答案:主要从行为动机上加以指导。在评议时,应该肯定这些同学能帮助人是好的,但助人的认识水平是有层次差异的。宋辉、张民、李东三个同学的想法虽然不算大错,但他们助人的目的或者是为了表扬,或者是出于互利的考虑,或者迫于舆论的压力,不是真正出于对同学的关心,因此没有做到。陈峰是出于对同学的关心而助人,他所以感到高兴不是因为受到表扬或从对方得到了啥好处,而是由于自己给同学解决了困难。这是。
4、 请班上的人,讲一自己在做好事时的想法。
(学生运用观点,评析自己的做法,找到自己所作所为,与的差距。进而提高思想认识,向更高的思想境界攀升。)
5、 谈一谈,你自己是怎么样为他人做好事的。自己当时想些啥。对照观点,谈谈认识。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行为,从的高度,去认识自己,进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小结:我们少年儿童,从小要学习雷锋,处处为别人做好事,并要不图表扬,不图报酬,培养自己的好思想,好品质。
板书:从小时,从小事,培养的精神
五、读名言、结束全课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辛苦点,多帮别人做点好事,这就是我的最大幸福和快乐。
-- 雷锋
一个高尚的人,应该把能为别人解除痛苦作为自己的幸福,能为别人创造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 朱伯儒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做一做
1、注意发现身边的人,他们有那些困难需要我们帮助。积极帮助他们,并做到。
2、根据本班好人好事,自动编写各种文艺节目,召开一次《雷锋在我们身边》的主题班会。
3、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了解更多的关于雷锋的事迹。
4、办一期《雷锋事迹专刊》,简介学习雷锋的好人好事。
5、与本小队少先队员商量一下,利用少先队活动时间,为他人与社会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6、摘抄雷锋日记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配上画。
助人为乐 篇3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是高尚的品德。
2、懂得是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提倡的道德风尚。
情感
1、对别人的困难或不幸加以关心和同情,并为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而感到高兴。
2、愿意做一个的人。
行为
1、积极关心和热情帮助周围的人。
2、为别人排忧解难不图表扬和报答。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第一单元第三框而设置。基本要求中提出:要使学生“知道是一种高尚品德。结合实例说明提倡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本课是使学生在低中年级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提倡“,一人有难大家帮”的道理。使学生懂得应当积极帮助周围的人,积极参与社会上的公益活动。一个人应当有同情心,把能为别人解除困难当作自己的快乐。
教法建议:
1、通过本课教学,要讲清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样是帮助人,但不同的人,助人的动机不尽相同。只有真正出于对他人的同情、关心,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满腔热情地去帮助解决,并从中感受到快乐,才是。这种“乐”是无私的,是与他人的“乐”融为一体的,因而也是高尚的。
2、教学中要结合具体实际,讲清:在社会上提倡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的意义。可以结合劳动模范李素丽的事迹,突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的关系。
3、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树立榜样,既要有学生身边的榜样,还要有象雷锋这样真正具有崇高品质的典型。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
认知
1、知道是高尚的品德。
2、懂得是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提倡的道德风尚。
情感
1、对别人的困难或不幸加以关心和同情,并为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而感到高兴。
2、愿意做一个的人。
行为
1、积极关心和热情帮助周围的人。
2、为别人排忧解难不图表扬和报答。
教学过程 :
一、 结合实际、 导入 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小学生活已经六年了,在这六年中你参加过那些捐资济困的活动?你对此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认识处在困难中的人是十分需要别人帮助的,看到别人在你的帮助下,解除困窘,自然心里十分高兴。)
2、说一说,你自己遇到过困难吗?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让学生体会处在困难中人的心情。)
小结: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帮助过别人,同时也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像这种,在帮助了别人以后,心情愉悦,不图表扬与报答,就是的表现。
板书课题 五
二、 结合事例、启发明理
1、出示雷锋的画像,简介雷锋。
雷锋(1940-1962)湖南长沙人,7岁失去父母成为孤儿。湖南解放后,他分得了土地,被政府送进学校读书。1956年高小毕业后,在乡政府和中共望城县委当通信员和公务员,被评为工作模范。1957年加入共青团。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1961年升任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年仅23岁的雷锋,在他短暂的一生中,艰苦朴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同年3月,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总理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雷锋的故事吗?
2、录音故事《雷锋雨夜送大嫂》,同时出示雷锋帮助大嫂的图片。
提问:大嫂遇到了哪些困难,大嫂这时心里会想些啥?
(引导学生体会艰难处境中的人,是十分想得到别人的帮助的。)
2、雷锋看到此情此景,心中是怎么样想的?为啥不认识大嫂,雷锋心中却那么不安?
(引导学生体会,的人能够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发自内心地愿意帮助别人。)
小结:雷锋虽然并不认识大嫂,但是呢,当他看到别人有困难,就想自己遇到困难一样。他把别人的困难、不幸,当作自己的困难、不幸,发自内心地想帮助别人。
板书: 同情、关心有困难的人
2、 雷锋是怎么样做的?
(引导学生从雷锋的做法中体会,雷锋一心为别人解决困难)
小结:雷锋与大嫂素不相识,看到她有困难毅然帮助解决。同时雷锋帮助别人排忧解难,不图表扬与报答,不要求得到任何报酬。这就是的表现。
板书: 不图表扬与报答
4、雷锋做好事,既不图表扬,也不图报答,那么他是怎么样想的呢?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小节,理解雷锋帮助别人时的思想境界。)
小结:雷锋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认为自己是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当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帮他人之所需。满腔热情地帮助有困难的人,把为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看成是自己最大的快乐。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
板书:帮助别人 感到欣慰与快乐
三、联系实际 深化认识
1、 其实在我们今天生活中,像雷锋这样的人是很多的。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在课外收集的资料,谈一谈自己知道的,的故事。
(学生讲述自己收集的李素丽、徐虎、朱伯儒等人的故事。进而懂得,的人在生活中,处处受到人们的尊重。)
2、 你知道,我们班上也有不少的好人好事。谁能讲一讲。
(意在通过学生身边好人好事,使学生懂得,只有那种积极做好事,并不图表扬和报答的人,才是的人。)
小结:雷锋已经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了,但是呢他的一言一行,仍然在鼓舞着我们,他那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一定要把雷锋的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
四、运用观点、辨析练习
3、 想一想,下面这些同学,谁做到了。
投影出示:课后评议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那种真正处于对他人的同情、关心,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满腔热情地帮助去解决,并从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当中感受到自己的快乐与欣慰的人,才是的人。)
(答案:主要从行为动机上加以指导。在评议时,应该肯定这些同学能帮助人是好的,但助人的认识水平是有层次差异的。宋辉、张民、李东三个同学的想法虽然不算大错,但他们助人的目的或者是为了表扬,或者是出于互利的考虑,或者迫于舆论的压力,不是真正出于对同学的关心,因此没有做到。陈峰是出于对同学的关心而助人,他所以感到高兴不是因为受到表扬或从对方得到了啥好处,而是由于自己给同学解决了困难。这是。
4、 请班上的人,讲一自己在做好事时的想法。
(学生运用观点,评析自己的做法,找到自己所作所为,与的差距。进而提高思想认识,向更高的思想境界攀升。)
5、 谈一谈,你自己是怎么样为他人做好事的。自己当时想些啥。对照观点,谈谈认识。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行为,从的高度,去认识自己,进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小结:我们少年儿童,从小要学习雷锋,处处为别人做好事,并要不图表扬,不图报酬,培养自己的好思想,好品质。
板书:从小时,从小事,培养的精神
五、读名言、结束全课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辛苦点,多帮别人做点好事,这就是我的最大幸福和快乐。
-- 雷锋
一个高尚的人,应该把能为别人解除痛苦作为自己的幸福,能为别人创造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 朱伯儒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做一做
1、注意发现身边的人,他们有那些困难需要我们帮助。积极帮助他们,并做到。
2、根据本班好人好事,自动编写各种文艺节目,召开一次《雷锋在我们身边》的主题班会。
3、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了解更多的关于雷锋的事迹。
4、办一期《雷锋事迹专刊》,简介学习雷锋的好人好事。
5、与本小队少先队员商量一下,利用少先队活动时间,为他人与社会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6、摘抄雷锋日记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配上画。
助人为乐 篇4
班会题目:助人为乐大家谈
班会时间:4月4日
地点:本班教室
活动形式:以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言
活动内容:主要围绕当前一些有争议的话题展开讨论,以形成共识。
1、“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对不对?
2、“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退”应以啥为限度?
3、“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否就是“助人为乐”?
活动目的:
当代青年有思想开放,可塑性强,接受事物快,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特点。但是呢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理论学习不够,因而对许多社会现象和观点缺乏正确的认识。引导学生明辩是非,对一些社会现象有正确的认识,应该是班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这次班人同学们在认识上有一些提高,因而确定了这次班会的主题。活动总结:公共场合本身应有其特殊的气氛,而应变能力更是平时难以培养的。全休现学积极投入,热情参与,相互取长补短,某些非智力因素得到调控,学生的压抑心理得到缓解,有利于发展智力,全面发展。而有些话题,反复推敲,海阔天高。如对议题(3)的争论就十分有趣。有的学生说,有时候做了好事反而受气,叫我怎样乐起来,所以助人未必能乐。也有的学生说,帮助别人,不思回报,心里平衡中以为乐-----一石激起千层浪,就是这样一些简单的问题,却引发了全班同学的热列探讨,既有做人准则的勇于挑战,也有逻辑推理的振振有词,还有不同认识的激烈交锋。一般说来会的高潮是真、善、美的胜利;只有且人才能常乐!
助人为乐 篇5
雷锋,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作为老师、家长,我们把雷锋作为榜样,把雷锋的故事讲给小孩们听,教育小孩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家庭中的大小事情往往以小孩为轴心,忙得不亦乐乎,小孩缺乏关心他人的意识,只知“自我”,这对小孩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我们在日常活动中,通过故事、情景表演、家园共育等方式,把关爱他人、帮助他人这种思想美德灌输到小孩思想和行动中去。
星期一早上,小孩们陆陆续续来了,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桌面玩具开始玩起来。只见思思小孩子嘴抿着笑来到我身边。我问她:“啥事啊,这么高兴?”她不好意思的说:“我刚才和母亲帮助了一位老奶奶,呵呵!”原来,在我们婴儿园附近有个大转盘,平时车不是很多,今天有点雾,一位卖菜的老奶奶骑着三轮车与一辆小车撞了,小车跑了,老奶奶与车一起被撞倒在地,车上的菜掉得满地都是,老奶奶腰闪了,坐在地上。刚好思思母亲开车从那经过,赶紧把车停在路边,和思思一起下车,帮老奶奶捡起菜来。很快附近送小孩子入园的人也加入了进来,有的扶起老奶奶还打电话报警了,有的帮忙捡菜,捡完之后再来婴儿园的。我表扬了她,还对其他小孩子说“你们要向思思小孩子学习,她在老奶奶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了她。”刚说完,圆圆来了,也走到我身边说:“老师,我刚才看到一位老奶奶摔倒了,还看到思思在帮老奶奶捡菜呢!”我说:“那你有没有帮老奶奶捡菜呢?”她顿时红了脸,说:“我本来要去的,但是呢我姥姥说不要去帮忙,不然老奶奶会说是我们把她给撞到的。”我听完后一片茫然,无言以对。小孩,我不知道该说你姥姥的想法是对还是错。
《婴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培养婴儿乐于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故乡、爱祖国”的良好情感。我觉得还是应该让小孩明白,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习惯的培养,不然长期以往会对父母、对身边的伙伴、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情感冷漠,那么长大以后就很难做到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我对圆圆说:“圆圆,姥姥是爱你的,可能她还不清楚老奶奶是怎么摔倒的,那你下次遇到这种事情,你会帮老奶奶吗?”她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我趁热打铁:“你可以先帮她捡菜,再请大人帮忙打电话报警,相信老奶奶会很感谢你对她的帮助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婴儿关爱他人、善于同情体贴别人、处处为别人着想、热情的帮助别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奠定良好人格的重要方面。
社会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多面体,社会中不健康的一面也确实让家长不知怎么样对婴儿进行教育,但不应该成为小孩积极健康人生观教育的绊脚石。我们在教育小孩的过程中,父母的经验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但更应该让小孩学会去思考,去体验。圆圆在这件事上已经开始自己去思考,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们可以从正确的角度去引导小孩,帮助小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小孩在助人为乐中享受到生活的快乐。
助人为乐 篇6
班会名称:
接纳他人
班会主题:
理解别人的难处,学会帮助和接纳别人
主题班会预期目标:
1、让学生明白理解和帮助别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
2、使学生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的道理,学会 理解别人的难处,学会帮助和接纳别人。
主题班会意义:
使每一个人都可以相互理解,培养更具博大胸怀魅力的青职人
授课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他人的重要性,在互动环节突出理解、帮助、接纳的重要性
难点:怎样学会理解、接纳别人的技巧
主题班会课设计
一、主题班会开场
1、让同学们合唱歌曲《朋友》
2、简介国际宽容日的时间、来历
3、托尔斯泰说:“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高尔基说:“如果人们不会互相理解,那么他们怎么能学会默默地互相尊重呢?”同样的,面对别人,面对理解这个话题同学们也能说出啥呢?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的话题-理解接纳他人,请同学们结合自身情况,讨论一下啥是理解?也就是帮助接纳他人。
二、小组互动
将本班同学分为5个小组,针对一下问题同学们会怎样回答?自己将答案写在事前发的纸上。写好后相互交换,相互看过彼此的答案后将自己的感受再写在纸上,不再交换。
1、在公共汽车上,别人无意踩了我的脚,我会
2、喜欢的新文具盒被同桌不小心碰到地上摔坏了,我会
3、在饭桌前,奶奶不小心把菜汤溅到我喜爱的裙子上,我会
4、邻居家忙着装修,堆在门口的施工材料影响了人们的出入,我会
5、当我辛辛苦苦地做完一件事却得不到认可和赏识时,我会
6、如果我的同桌是位争强好事的人,我会
7、如果我遇到总喜欢对别人百般挑剔而不顾他人情绪的搭档时,我会
8、课时,老师为照顾基础较差的学生而把讲课的速度放慢,我会
三、小组间进行分享
通过刚才相互传阅彼此的答案,请静静思考后表述你为啥要这么做,你怎么看待别人的做法,看完别人的答案后,你是否会更改自己的答案?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你怎么看待理解别人的难处,学会帮助和接纳别人这个话题,并从中学到了啥?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我们对他人的过失的宽容,决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对他的理解、尊重,给予反思的支持和改过的机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如这世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完全一样的人.一个人身上总有些长处和短处的,关键在于你怎样对待它们,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分析来认识他人.千万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去对照别人的短处,这样容易导致自我膨胀和拒人千里之外的毛病。
自己对别人的认识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本身就带有一种情感和态度,即对他人是好感还是反感,是满意还是不满意.心理健康要求对别人保持一种接纳的态度,而且是一种愉悦而满意地接纳别人的态度,也就是说,对别人不但要有一颗宽容心,更要愉悦地接受,要把别人看成是有价值的,值得尊敬的人.要有喜欢别人,欣赏别人的情感,哪怕别人有明显的缺点,作为你都不能流露出厌恶的情绪,这就是一种接纳别人的表现.
古人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每个同学都应怀着相互理解,接纳他人的心去帮助别人,使我们受益,也使更多的人受益。
助人为乐 篇7
中班社会助人为乐活动:雷锋的故事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2、能积极参与讨论,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3、了解人物特点,学习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活动准备:雷锋图片、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统计表。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教师:歌里唱的是谁?
你们知道他是谁,听过他的故事吗?
出示雷锋图片,引出雷锋的故事。
2、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请婴儿欣赏。
3、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雷锋在从抚顺开往沈阳的火车上,都做了哪些好事?
雷锋在车站是怎么样帮助阿姨的?
阿姨问他姓名时,他是怎么样回答的?
雷锋为啥不告诉阿姨他的名字呢?
小结:雷锋做好事不求回报,所以他没有告诉阿姨他的名字。
(2)教师:故事中的老奶奶遇到了啥困难?
雷锋是怎么样帮助他的?
4、讨论:雷锋是怎么样的人?
教师:雷锋是一个乐于助人的解放军战士,他不管走到哪里,只要看到有人遇到困难,就会积极去帮助,他的一生都在做好事。为了纪念雷锋、学习雷锋,人们把3月5日定为雷锋日。
5、交流分享。
(1)教师:有人帮助过你吗?
请个别婴儿讲述自己被帮助的经历和感受。
(2)教师:我们应该怎么样像雷锋叔叔那样去帮助别人?
请婴儿讨论怎么样帮助别人。
6、延伸活动:学做小雷锋。
结合雷锋日,开展学做小雷锋的活动,启发婴儿帮助弟弟妹妹和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并根据活动情况随时填写“我是小雷锋”的好人好事记录表。
助人为乐 篇8
一、活动目标
(1)这学期,由于一些同学不能正确处理现象,这直接影响了班级建设。为培养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召开此次班会。
(2)通过班会,使同学们同学之间遇事互相关心,培养同学们关爱别人的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会形式:欣赏歌曲、竞赛、讨论等形式。
二、活动准备
(1)召开班干部会议,确立班会主题、商讨班会环节、确立班会主持并培训;
(2)全班学唱《爱的奉献》以及布置竞赛;
(3)布置会场(在课室前面黑板书写主题,准备音乐磁带,布置教室座位。)
班会主持:
三、活动过程:
1.男女主持人发言
男:老师!
女:同学们!
男女:大家好!
女: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亲临指导的领导、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掌声)
男女:“关爱别人——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掌声)
女:首先,我们两位主持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希望全体同学合唱一首《爱的奉献》,为这次主题班会拉开序幕。全体起立!
(班级全体同学合唱《爱的奉献》,指挥:周旭瑶同学)
女:同学们请坐。
男:我们都是同学,在班里应该互相帮助。
女:嗯,一点也不错,我们每一个人都献出一点爱 ,我们的集体将会是个团结的集体。
男:好,下面进行我们班会课的第一个环节——“我说谁帮过我”。在这一环节中,我们主要是让同学们用心去发现我们班的关爱别人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发扬这些优良传统,促使我们的集体更团结。(学生自由发言)
女:“我说谁帮过我”环节就到此为止,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知道,我们初一(9)班的能关爱别人的同学还真不不少呢。下面,请欣赏一个我们班的同学自编自演的小品——《上课时》。请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思考,小品中人物的做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2.通过演小品。
(小品表演 表演者:学生黄平、蔡远达)
小品内容:上课时,因为一件衣服,两人打起来,课也没上好
引入:
女:小品已经表演完了,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这么多位“演员”的表演,谢谢!
男:非常感谢这些同学为我们表演了一个那么精彩的小品。同学们,下面请大家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评评小品中哪些人物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应该哪样做就避免这次冲突了。
3.分组讨论
(全体同学以四人为一小组展开激烈讨论。后自由发言,谈各自看法,批评遇事不冷静,鼓励大家遇事下课找老师,课上要先冷静上课。)
女:同学们刚才的发言都很好。我们班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这来自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面,我们进行班会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要对你这样说”、主要是让同学们谈一谈以前的啥是我做的不对,以后我再遇到这样事会怎么样处理。(学生自由发言。)
男:同学们,我们的发言先到此为止。男女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发言,希望全体同学听了之后,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女:这次班会的三个环节都结束了 。
男:同学们,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班会,大家能遇事互相关爱,共同进步,把我们班建设成为一个更加团结的班集体。好!班会到此结束!下面请班主任总结发言。
四、请班主任作总结性发言。
(班主任总结发言)
同学们,今天召开的班会非常成功,你们在班会上这样成功的表现,我非常高兴,在高兴之余,我也想希望同学们不要把这次班会当成游戏,而是要把它当成自己成长中的台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互相关爱,用到以后的实际生活中,这样下去你们会最终成为一个关爱别人的人。
五、宣布主题班会顺利结束。
助人为乐 篇9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助人为乐是高尚的品德。
2、懂得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提倡的道德风尚。
情感
1、对别人的困难或不幸加以关心和同情,并为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而感到高兴。
2、愿意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行为
1、积极关心和热情帮助周围的人。
2、为别人排忧解难不图表扬和报答。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第一单元第三框“助人为乐”而设置。基本要求中提出:要使学生“知道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品德。结合实例说明提倡助人为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本课是使学生在低中年级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提倡“助人为乐,一人有难大家帮”的道理。使学生懂得应当积极帮助周围的人,积极参与社会上助人为乐的公益活动。一个人应当有同情心,把能为别人解除困难当作自己的快乐。
教法建议:
1、通过本课教学,要讲清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样是帮助人,但不同的人,助人的动机不尽相同。只有真正出于对他人的同情、关心,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满腔热情地去帮助解决,并从中感受到快乐,才是助人为乐。这种“乐”是无私的,是与他人的“乐”融为一体的,因而也是高尚的。
2、教学中要结合具体实际,讲清:在社会上提倡发扬社会主义助人为乐的道德风尚的意义。可以结合劳动模范李素丽的事迹,突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的关系。
3、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树立榜样,既要有学生身边的榜样,还要有象雷锋这样真正具有助人为乐崇高品质的典型。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
认知
1、知道助人为乐是高尚的品德。
2、懂得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提倡的道德风尚。
情感
1、对别人的困难或不幸加以关心和同情,并为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而感到高兴。
2、愿意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行为
1、积极关心和热情帮助周围的人。
2、为别人排忧解难不图表扬和报答。
教学过程 :
一、 结合实际、 导入 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小学生活已经六年了,在这六年中你参加过那些捐资济困的活动?你对此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认识处在困难中的人是十分需要别人帮助的,看到别人在你的帮助下,解除困窘,自然心里十分高兴。)
2、说一说,你自己遇到过困难吗?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让学生体会处在困难中人的心情。)
小结: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帮助过别人,同时也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像这种,在帮助了别人以后,心情愉悦,不图表扬与报答,就是助人为乐的表现。
板书课题 五 助人为乐
二、 结合事例、启发明理
1、出示雷锋的画像,简介雷锋。
雷锋(1940-1962)湖南长沙人,7岁失去父母成为孤儿。湖南解放后,他分得了土地,被政府送进学校读书。1956年高小毕业后,在乡政府和中共望城县委当通信员和公务员,被评为工作模范。1957年加入共青团。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1961年升任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年仅23岁的雷锋,在他短暂的一生中,艰苦朴素,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同年3月,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总理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雷锋的故事吗?
2、录音故事《雷锋雨夜送大嫂》,同时出示雷锋帮助大嫂的图片。
提问:大嫂遇到了哪些困难,大嫂这时心里会想些啥?
(引导学生体会艰难处境中的人,是十分想得到别人的帮助的。)
2、雷锋看到此情此景,心中是怎么样想的?为啥不认识大嫂,雷锋心中却那么不安?
(引导学生体会,助人为乐的人能够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发自内心地愿意帮助别人。)
小结:雷锋虽然并不认识大嫂,但是呢,当他看到别人有困难,就想自己遇到困难一样。他把别人的困难、不幸,当作自己的困难、不幸,发自内心地想帮助别人。
板书: 同情、关心有困难的人
2、 雷锋是怎么样做的?
(引导学生从雷锋的做法中体会,雷锋一心为别人解决困难)
小结:雷锋与大嫂素不相识,看到她有困难毅然帮助解决。同时雷锋帮助别人排忧解难,不图表扬与报答,不要求得到任何报酬。这就是助人为乐的表现。
板书: 不图表扬与报答
4、雷锋做好事,既不图表扬,也不图报答,那么他是怎么样想的呢?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小节,理解雷锋帮助别人时的思想境界。)
小结:雷锋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认为自己是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当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帮他人之所需。满腔热情地帮助有困难的人,把为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看成是自己最大的快乐。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助人为乐。
板书:帮助别人 感到欣慰与快乐
三、联系实际 深化认识
1、 其实在我们今天生活中,像雷锋这样助人为乐的人是很多的。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在课外收集的资料,谈一谈自己知道的,助人为乐的故事。
(学生讲述自己收集的李素丽、徐虎、朱伯儒等人的故事。进而懂得,助人为乐的人在生活中,处处受到人们的尊重。)
2、 你知道,我们班上也有不少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谁能讲一讲。
(意在通过学生身边好人好事,使学生懂得,只有那种积极做好事,并不图表扬和报答的人,才是助人为乐的人。)
小结:雷锋已经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了,但是呢他的一言一行,仍然在鼓舞着我们,他那助人为乐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一定要把雷锋的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
四、运用观点、辨析练习
3、 想一想,下面这些同学,谁做到了助人为乐。
投影出示:课后评议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那种真正处于对他人的同情、关心,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满腔热情地帮助去解决,并从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当中感受到自己的快乐与欣慰的人,才是助人为乐的人。)
(答案:主要从行为动机上加以指导。在评议时,应该肯定这些同学能帮助人是好的,但助人的认识水平是有层次差异的。宋辉、张民、李东三个同学的想法虽然不算大错,但他们助人的目的或者是为了表扬,或者是出于互利的考虑,或者迫于舆论的压力,不是真正出于对同学的关心,因此没有做到助人为乐。陈峰是出于对同学的关心而助人,他所以感到高兴不是因为受到表扬或从对方得到了啥好处,而是由于自己给同学解决了困难。这是助人为乐。
4、 请班上助人为乐的人,讲一自己在做好事时的想法。
(学生运用观点,评析自己的做法,找到自己所作所为,与助人为乐的差距。进而提高思想认识,向更高的思想境界攀升。)
5、 谈一谈,你自己是怎么样为他人做好事的。自己当时想些啥。对照观点,谈谈认识。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行为,从助人为乐的高度,去认识自己,进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小结:我们少年儿童,从小要学习雷锋,处处为别人做好事,并要不图表扬,不图报酬,培养自己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质。
板书:从小时,从小事,培养助人为乐的精神
五、读名言、结束全课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辛苦点,多帮别人做点好事,这就是我的最大幸福和快乐。
-- 雷锋
一个高尚的人,应该把能为别人解除痛苦作为自己的幸福,能为别人创造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 朱伯儒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做一做
1、注意发现身边的人,他们有那些困难需要我们帮助。积极帮助他们,并做到助人为乐。
2、根据本班好人好事,自动编写各种文艺节目,召开一次《雷锋在我们身边》的主题班会。
3、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了解更多的关于雷锋的事迹。
4、办一期《雷锋事迹专刊》,简介学习雷锋的好人好事。
5、与本小队少先队员商量一下,利用少先队活动时间,为他人与社会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6、摘抄雷锋日记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配上画。
助人为乐 篇10
一、班会背景
针对本班本学期德育阵地的主题“争做好人好事”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争做助人为乐的好学生。
二、班会目的
1、让学生了解啥是助人为乐。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3、使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三、准备过程
1.给参加活动的三个组取名分别为:阳光组.奋进组.快乐组。
2.每个组都收集助人为乐的真实事迹。
3.学生准备助人为乐的小品两个。
4.教师准备每个组的好人好事名单及一份关于助人为乐的分析材料。
会场布置:
1.撤去桌子,围绕主题“助人为乐”出好板报。
2.教师在前板出好主题,其余由学生装饰。
四、活动过程
主持人:班主任
1.宣布活动开始,简介参加活动的组合及这次活动的目的。
2.宣布近期每个组的好人好事名单,并对每个组中为集体做好事的同学进行表扬。
3.小品表演《爱护幼小》让学生交流感受,再在班上汇报。
4.在自己遇到困难时,有啥感受?具体谈谈自己遇到的困难及当时的感受。
5.当别人帮助你解决了困难,你心里也有啥想法?
6.你帮助过别人解决过啥困难?当时心里有啥感受,怎么想的?(引出助人为乐)
7.材料分析,思考材料中谁真正作到了助人为乐,为啥?
8.学生交流助人为乐的真人真事,并教育学生向这些人学习。
9.通过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今后打算怎么样做?
10.教师小结。
五、总结
要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就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必须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我们成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好公民,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丽。大家都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缺乏公德的例子,也讲了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好人好事。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所有这些做法,看似简单,但体现了道德建设的真谛,就是从行为养成入手,公德本身并不是空泛的,而是具体的,这些具体的事情,似乎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展现着一个班、一个学校的学生的总体素质,展现着一个城市市民的总体素质,展现着一个地方公民的道德水平。
推荐站内搜索:教师资格证准考证打印入口、简短的个人工作总结、专升本网上报名系统、挂职锻炼心得体会、西游记读后感200字、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小学四年级作文大全、我学会了包饺子作文400字、2013成考成绩查询、教资面试报名2021报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