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通用15篇)
《元宵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篇1
一、目的及意义。
1 结合学习第一课《元宵节》,使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完成识字任务。
2 着眼点:过程与办法。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组织活动,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来,体现“学生是学习和活动的主体”这个理念。培养他们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参与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让学体会到自己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积极、积极求知的愿望,
3 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使他们感到学校和学习都是生机盎然的,充满趣味的。
二、基本情况
1 时间:二月21日晚上6:00——8:00
2 地点:本班教室内外
3 人员:本年级全体学生及自愿参加的家长、教师。
4 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带一个灯笼,(最好有自制的)查阅资料,或自制灯谜若干,写在纸条上。要符合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并自备奖品,准备奖励给猜出自己制作的灯谜的同学。可以请求家长协助(例如写灯谜),但不能完全代替。
5 活动名称《再过一次元宵节》
三、活动基本思路。
1 动员,集思广益。在开学报到完后,召开班会,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讨论怎样办好这次活动。归纳总结活动办法,鼓励大家积极筹备,简单分工。(例如哪些同学重点搜集跟“羊”有关系的词语,哪些同学重点搜集喜庆的词语,或是跟元宵节有关的知识等。)指导学生通过四五天时间搜集资料,制作灯谜、灯笼。
2 教师,做好领路人。重点指导学生准备活动,在筹备过程中,锻炼能力。为了落实活动中的知识能力目标,教师一方面做好引导,一方面也要参与到活动中去、可以设计制作一些灯谜,有意识地包含第一单元的生字词以及一些估计学生不好完成的目标。
3 家长,好帮手。充分调动家长这支好帮手队伍。请几个比较有组织能力的家长来协助管理,以便更有秩序的搞好活动,同时也让家长从中体会新课程的理念。
《元宵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篇2
活动背景:
为了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民族的传统节日,进而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这次的元宵节活动,来树民族文化之根,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2.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3.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4.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能力;
5.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协作精神;
6.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活动内容:
1.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
2.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活动建议及进程安排:
利用寒假由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这次探究活动,并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各阶段的探究实践活动。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学生方面: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寒假,借助电脑,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社区的爷爷奶奶们。
教师方面: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有关春联知识、灯谜知识和元宵灯制作办法的专题辅导讲座,可以让学生到电脑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大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进而培养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阶段:
1.学生就元宵节活动,以及掌握的元宵节知识,动手设计一份手抄报。
2.元宵节前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以备开学后进行评比
学生方面: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春联或者灯谜;
开学后举办猜灯谜活动;
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任课教师协助)准备好灯谜(也可使用学生准备好的灯谜),并到总务处领小奖品,让学生猜谜底,猜对者发给小奖品。
3.活动结束后,每班交5篇有关过元宵节的小作文,进行评比。
元宵节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元宵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的大好时机。我校在元宵节来临前夕(寒假前),精心布置,让学生在元宵节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等,深入推进学校节日文化特色建设。通过这次的元宵节活动,树立了民族文化之根,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我们年级元宵节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的。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学生方面:提前布置学生,借助寒假利用电脑,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社区的爷爷奶奶们。
教师方面: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有关春联知识、灯谜知识和元宵灯制作办法的专题辅导讲座,学校可以让学生到电脑房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大家对所查阅的资(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料进行整理、归类。进而培养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阶段:
1.学生就元宵节活动,围绕元宵节,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联系学习搜集资料,如:元宵节的来历,关于元宵节的传说、神话故事,诗词歌赋,元宵节的民俗,过元宵节的传统等等,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所搜集的资料,最后制作设计一份手抄报。春节开学第二周后三——六年级每班交了五份,学校进行了评比。学校评选出了吴凌云、刘宇遥等20个优秀制作者。
2.元宵节学生动手自己制作了灯谜、元宵灯作品,开学后举办了猜灯谜活动;利用元宵佳节这个契机,我们开展了“元宵灯谜会”、“七彩元宵节”系列活动,营造节日气氛,丰富传统佳节的内涵,拓宽学习途径,培养走进生活学习的意识。教师讲授字谜的创作办法、原则,为元宵灯谜会做准备。
元宵灯谜会开始之前,学生广泛搜集了上百条灯谜,经过筛选确定比赛试题,以班级的形式展开猜谜竞赛,学生热情高涨,在快乐中体会到汉字的魅力,灯谜会还特设了学生自创灯谜竞猜环节,学以致用,最后评选“自创灯谜奖”,获奖同学兴奋不已,也增进了大家学习语言文字的热情和兴趣。
这次活动充分让小孩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对也元宵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有助于小孩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元宵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篇3
一、活动背景
根据县文明办文件精神,为了深入贯彻党的xx大精神,充分挖掘民族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引导广大青少年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欢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并在传统节日中了解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传承中华美德,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民族的传统节日,进而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这次的元宵节活动,来树民俗文化之根,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2.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3.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4.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能力。
5.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协作精神,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三、活动内容
(一)找一找、做一做:1月17日——2月8日(寒假期间)
1.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从“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的诗歌”3个方面了解元宵节的来历、演变过程以及相关习俗(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踩高跷、舞狮子等),收集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新学期开学时制作手抄报。
2.用在学校《风俗纸文化》自主拓展课程中学到的纸艺技能技巧,与父母、长辈一起动手制作元宵灯。
(二)诵一诵、说一说:2月17日(元宵节)
1.召开主题班会,由七10班、八10班、九11班制作ppt,各班级组织主题班会让学生交流元宵节的来历,讲讲关于元宵节的故事,朗诵一些关于元宵节的诗词。
2.学生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学生用连贯的语言简介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制作办法及特别之处等;评选出最能代表班级水平的花灯参加学校元宵花灯“纸艺小能手”评选。
(三)猜一猜、玩一玩:2月18日(周五)
下午第1节课学校组织开展“赏花灯、猜灯谜”活动。(每个年级选出30个花灯和灯谜参加活动,周五上午布置在操场上。)
(四)尝一尝、写一写:
1.2月17日(周四,元宵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起做元宵、品尝汤圆,观赏电视元宵庆祝晚会,让学生感受一下渐渐淡去的年味,体验元宵节的快乐,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地融入到民俗文化中来。
2.2月19、20日(双休日)以“我的元宵节”为主题,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来记录难忘的元宵节,抒发自己的感受。
四、活动评价
1.学生评价
学生参加此次活动后,教师就指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填写《成长记录册》,认真进行自评和他评,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自己活动的成果进行反思(可在日记中体现)。
2.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应以激励为主,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气氛。
3.学校评价
活动结束时,结合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评奖和表彰。
《元宵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抄写6个单韵母。
2.学习填写《偏旁表》。
3.鼓励学生了解有关元宵节的知识和习俗。
〖教学过程〗
一、抄一抄
1.上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汉语拼音朋友,这几个单韵母你一定很熟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每个小孩子都有自己的座位,汉语拼音朋友也有自己的家,(出示四线格)这就是他们的家,仔细观察它有啥特点?
3.看书第3页,抄一抄,认真观察单韵母在四线格的位置。(认识中格)
4.照样子,抄一抄。
二、学习填写《偏旁表》
1.以“方框儿”为例,指导学生看明白三竖行表示哪三项。
2.师生共同完成第二行“火字旁”的填写。
3.学生独立填写第三行,教师给予指导。
三、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外收集到的与“元宵节”相关的知识
可以是有关元宵节的传说,对联的由来,相关的诗句、文章或对联等。
〖教学过程〗
一、了解灯谜、自读课文《元宵节》,试编谜语
1.学过了元宵节这一单元的两首儿歌,能说一说你对元宵节的了解吗?
2.元宵节还有一个有趣的活动就是猜灯谜,灯谜就写在各种五彩的花灯上,它可以供人们观赏、猜测,可有趣了。看花灯时,你发现这些灯谜了吗?请大家猜一猜。
3.老师这里就有几条谜语,(课件出示花灯,上面有灯谜)聪明的小孩子,准能猜中。
小鱼花灯:一群孩子排成队,手拉手儿臂挽臂。碰上火星就散开,噼噼啪啪叫声脆。(谜底:鞭炮)
山羊花灯:一群小白鹅,纷纷跳下河。个个能浮水,全都上餐桌。(谜底:水饺)
[教师放慢读谜语的速度,可示意学生会读的地方和老师一起读,这也是一个识字的过程,以猜灯谜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体验语文就在生活中。]
4.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也喜欢猜谜语,你想知道丁丁猜的谜语是啥吗?借助拼音自己来读读课文《猜灯谜》。
5.和小组内同学合作读文章,订正读音。并找到丁丁猜的谜语,想想为啥是元宵。
6.(课件再出示一个花灯,上面写着课文中的谜语。)请知道的学生或教师讲讲元宵的制作过程。
7.齐读谜语,争取记住它,回家说给小伙伴或父亲母亲听。
[课文中谜语语句优美、形象。以多读、多记的方式鼓励学生积累。从学期初随学随记,形成积累,形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8.像丁丁那样也编个谜语。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二、仿造句子说一说
1.元宵节的晚上,丁丁的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猜灯谜。你能像他这样也来说一说吗?(课件同时出示例句:元宵节的晚上,全家人一起看电视。)
1.元宵节的晚上,______在一起______。
2.换个时间,再来说一说。______,______在一起_____。
三、口语交际
1.过年时,家人在一起多快乐。口当、口当、口当,门敲响了,客人来了。猜猜他会是谁呢?
2.你要怎么样招待他呢?(学生各抒己见)
3.和小组内同学演一演。
4.全班汇报。其他同学做小评委评一评,请扮演小客人的同学来谈谈感受。
评出最热情的小主人,最有礼貌的小客人。
四、作业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关于它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课后同学们可以多收集一些资料,讲给大家听。
《元宵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篇5
主 题: 《元宵节》
——以民族节日为主题的网络整合式中班教育活动
单位:邹城市机关婴儿园
班级:中班
设计者:黄静
时间:2004年1月24日
目 录
一、 主题的来源
二、 主题教育目标的预设
三、 主题思考网络的预设
四、 主题活动网络的预设
五、 主题探究计划的预设
六、 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七、 主题探究活动展开与生成
八、 主题预设网与生成网
九、主题探究活动评价与反思
十、 主题探究活动资料超市
研究方向: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研究
主 题 :民 族 节 日 《 元 宵 节 》
--以民族节日为主题的网络整合式中班教育活动
一、 主题的来源
元宵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节日,每逢元宵节,全国各地的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来欢庆这一共同的节日,进而体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本主题设计旨在以横向、纵向;多学科多种形式,多种内容。通过唱歌、舞蹈、儿歌、灯谜、传说故事、折纸、绘画、体育游戏等一系列的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让婴儿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认识,感知元宵节的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了解元宵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培养婴儿愉悦的情趣,发展婴儿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进而激发婴儿的民族自豪感几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主题教育目标的预设
1、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婴儿体验元宵节的快乐,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2、态度目标:鼓励婴儿积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为集体做好事,关心集体的品质。
3、能力目标:通过折叠“移动的花灯”、学习花灯儿歌、组织观灯猜谜等活动,使婴儿丰富知识经验,体验民间习俗和节日欢乐,感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知识目标: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以及这个传统节日的来历、有关的趣事。
5、技能目标:婴儿在学、说、跳、唱中充分感受到过年的喜悦心情,使婴儿萌发科技发展意识,培养婴儿对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情感,进一步促进婴儿对各种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主题思考网络的预设
吃面叶
踩 高 跷
四、主题活动网络的预设
五、 主题探究计划的预设
1、整体计划:主题探究进程的预设
谈话活动:元 宵节的来历
收集有关元宵
节的的资料。
参观灯展
2、周计划预设
第一 周 教育活动计划
本周要点 以元宵节为主题组织活动,使婴儿使婴儿丰富知识经验,体验民间习俗和节日欢乐,感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家长工作 请家长带小孩逛逛灯具店;领小孩参观元宵灯会,并给予指导。
生活活动
察观个别婴儿的情绪。引导每个婴儿积极投入活动。1、指导婴儿观察婴儿园和家中的各种各样的灯具。 2、教 育婴儿注意午休。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晨间活动 跑步 自选活动 跳绳 欣赏故事 欣赏音乐
学习活动 儿歌
闹元宵 语言活动
儿歌:
元宵节 认知活动:
观 灯 会
民俗文化——赏花灯、猜灯谜 数学区:
有趣的图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学习活动 语言:
元宵节的故事
民间音乐
卖汤圆 谈话:
元宵节趣事
体育活动
传花灯
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 语言区:猜谜 建构区:玩积木
美工区: 添画:花灯
益智区:玩橡皮泥 做元宵
美工区:折纸 移动的花灯
学习活动 音乐活动
挂红灯
民间食品制做——元宵 数学区:
复习7的守恒
区域活动 谈话
元宵节趣事
户外活动 玩大
型玩具
跳绳
扔沙包
玩沙 玩大
型玩具
学习活动
自选区域 音乐活动
律动
敲敲打打
智力游戏
赏灯猜谜 健康活动:
长长和圆圆
自选区域
离园活动 形体训练,收拾衣物离园。
本周要点 以元宵节为主题组织活动,使婴儿使婴儿丰富知识经验,体验民间习俗和节日欢乐,感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家长工作 请家长给小孩讲讲有关元宵节的故事,带小孩逛逛灯具店;领小孩参观元宵灯会,并给予指导。
生活活动
1、察观个别婴儿的情绪。引导每个婴儿积极投入活动。
2、指导婴儿观察婴儿园和家中的各种各样的灯具。
3、教 育婴儿注意午休。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晨间活动 跑步 区域活动 跳绳 欣赏故事 欣赏音乐
学习活动 民间儿歌卖汤圆 数学区:
有趣的图形 比较7、8两数的关系 民俗活动——舞龙 语言:
观灯会
学习活动
自选区域 学习8的形成与数数
区域活动 认知
香椿与垂柳
自选区域
区域活动 益智区:赏灯猜谜
美工区: 添画:花灯
益智区:玩橡皮泥 做元宵
美工区:折纸 灯笼
学习活动 儿歌
元宵节数花灯 民间文学——儿歌 《闹元宵》
民间美术 折纸 《 灯笼》
区域活动
故事
狼和小羊
户外活动 玩大
型玩具
跳绳
扔沙包
玩沙 玩大
型玩具
学习活动 欣赏民歌:
正月十五 那一天
区域活动 民间歌曲:
闹元宵
区域活动 绘画
灯笼
离园活动 形体训练,收拾衣物离园。
第 二 周 教育活动计划
六、 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1、环境创设
室内: 主墙——为了给婴儿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活动气氛,充分调动婴儿的积极性,我们为婴儿选取了各式灯笼、烟花、鞭炮等道具。
活动区——语言区:收集有关元宵节的照片、画报、简报、谜语等。表演区:投放一些鼓、锣、灯笼等供婴儿表演。美工区:投放一些橡皮泥供婴儿操作。
2、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加这一活动中来,向老师、婴儿简介元宵节的不同风俗习惯。
3、社区与社区资源的利用——组织婴儿到铁山公园参观元宵节灯展。
七、 主题探究活动展开与生成
活动一:民间文学——儿歌 《闹元宵》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二:认知活动 观灯会 活动形式:小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活动三:民间故事——《 十五闹正月元宵 》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四:民间故事——《灯谜的故事》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五:民间文学——儿歌 《元宵数花灯》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六:民间歌曲 《闹元宵》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七:民间歌曲 《卖元宵》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八:民间美术 折纸 《 灯笼》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九:民间美术 《移动的花灯》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十:民间食品制做——元宵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十一:民俗活动——舞龙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十二:民俗文化——赏花灯、猜灯谜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一
民间文学——儿歌 《闹元宵》
活动形式:小组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元宵节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踩高跷等民间风俗习惯。
2、学习儿歌《闹元宵》,了解其内容。
3、丰富词汇:元宵、花灯、高跷。
二、活动准备:
录象片:元宵节的热闹情景。
三、活动过程
1、 引导婴儿观看录象片,。
2、 教师示范朗。
3、 领婴儿朗诵。
让婴儿你一句我一句的连接背诵。
活动二:
观 灯 会
活动形式:集体
一、活动目标
1、让婴儿了解我国元宵节的意义及民俗习惯。
2、引导婴儿成分体验传统节日的欢乐气氛。
3、培养婴儿尊老爱幼的社会性品质。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带婴儿看灯会,给婴儿讲灯,丰富他们对花灯的认识;请家长为婴儿准备一盏花灯,带到婴儿园在教室或室外一角布置灯会。
2、请五六位婴儿分别化装成老人和小孩。
3、元宵、花灯挂图各一幅。
三、活动过程
1、忆元宵
出示元宵和花灯的图片,引起婴儿对元宵节的回忆和谈元宵节的兴趣。
(1)看了这幅图想起啥事情。
(2)元宵是用啥做的?吃起来啥味?
(3)元宵表示啥意思?
2、观灯会
(1)教师向婴儿提出观灯要求:要仔细观看灯的颜色、形状几特点。
(2)婴儿自由结伴观花灯,可与同伴相互简介自己的花灯特点,然后请同伴到灯会中找出它。
(3)插入情景:“老人”带“小孩”观灯,其中一个小孩吵着看不到,老人无奈。观察婴儿怎么样处理,必要时给予指导,是婴儿懂得相互关心和照顾。
3、总结性谈话。
活动三:
民间故事——《 十五闹正月元宵 》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通过故事学习,让婴儿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风俗,发展婴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 教师讲述故事。提问:故事的名字叫啥?
2、 边看挂图边听故事。
3、 教师讲解故事,帮助婴儿理解故事内容。
4、 分组游戏。
活动延伸
请家长带领婴儿参观十五灯展。
活动四:>民间故事——《灯谜的故事》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通过看图讲述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感受民间文学作品,了解猜谜的来历。
活动准备
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 教师讲述故事。提问:故事的名字叫啥?
2、 边看挂图边听故事。
3、 教师讲解故事,帮助婴儿理解故事内容。
4、 分组游戏。
活动五:
民间文学——儿歌 《元宵数花灯》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知道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元宵节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踩高跷等民间风俗习惯。
2、学习儿歌《元宵数花灯》,了解其内容。
3、丰富词汇:元宵、花灯、高跷。
活动准备
1、 事先让婴儿观看灯展,了解一些灯的知识。
2、 各种花灯及图片。
活动过程
4、 引导婴儿观看花灯。
5、 教师示范朗诵。
6、 领婴儿朗诵。
7、 让婴儿你一句我一句的连接背诵。
活动六:
民间歌曲 《闹元宵》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 让婴儿了解正月十五闹花灯,舞狮子、扭秧歌等民间习俗。
2、 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学会听前奏、间奏。培养婴儿的乐感和节奏感。
《元宵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识10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书写8个生字。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5、进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过春节时,你觉得最快乐的事。
2、出示元宵,这是啥?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啥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啥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节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全民族的大团结。)
4、你们还记得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师大声读课文,你们坐好指读姿势,会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读。
3、同桌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助。
(二)、学习生字
1、元宵节虽然过去了,但是呢老师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元宵”,请大家品尝。
我带来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请你们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学会了,才能品尝到元宵的味道。(同学们认识的读读就行,把较难的字贴在黑板上。)
2、在课文中读一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件)
3、请同学们用自己办法记忆这些教难的生字。
4、小老师教学生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办法?
5、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三)、观察田字格,看一看这些字是怎么样占格的。
1、自己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三、游戏
摘灯笼的游戏。
办法:能正确读出并能组词的同学可摘到小灯笼。
第二课时(主要任务:学写生字)
一、词语接龙游戏。
如:团——团圆——圆球——皮球------
二、说说自己了解到的节日及其含义。
三、认读生字,主要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强化复习。
四、指导学生写生字。
五、作业:收集灯谜、对联,小组合作,办一份手抄报。
《元宵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篇7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我班学生拼音、拼读掌握较好,能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儿歌中有的生字学生已经认识。引导学生用多种办法识字。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为“元宵节”,主要结合正月十五这一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安排。在寒假,小孩子们刚刚度过了欢乐、热闹的新年。虽然已经开学了,大部分小孩还沉浸在过年祥和、高兴的气氛中。这一单元就是要小孩子们能够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到来之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既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也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感受到生活与学习的联系,增加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元宵节》是富有节日气息的诗歌,主要是结合正月十五正好在开学的第二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便于学生体会到生活与学习的联系,更加乐学、爱学。通过朗读,感悟人民的幸福生活与喜悦的心情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偏旁“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读课文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分析
认识生字,有感情地读、背儿歌。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请学生谈谈前一天晚上参加灯展活动的收获。
长见识,看到了啥?懂得了啥?适当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这一天,全家人齐聚一堂,一起赏月、吃汤圆。还有元宵灯会,猜灯谜等传统游艺活动。
元宵节还叫“灯节、上元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读课文,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课文的,里面不认识的字是怎么学会的。
二、学习生字。
1、 交流学习办法。认识新偏旁:方框儿。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2、 把自己认得不熟的字挑出来,记一记,再请同桌帮忙考一考,熟练识记。
3、 小组长当小老师,考考本组同学,抢答,抗税认得熟练。
4、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快速认读,然后练习组词。
5、 多音字分辨。读一读这些话,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1)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2)他正在吃早饭。
三、总结识字成就,激励学生读好儿歌,背诵儿歌。
师:大家这么快就认了这么多字,还能组那么多词,真了不起。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能把课文读得特别好听,有感情。
1、 自己试着读一读。再指名读,说说为啥要这样读?读的时候心情怎么样?想到了啥?(说一说元宵节全家团圆的情景)(教给学生边读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读得绘声绘色)
2 、同桌互相听对方朗读,评价,说说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学习用心倾听别人的朗诵、正确评价别人。)
3 、试着背诵儿歌,同样要有感情。分小组、男女生背诵。
四、质疑:学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些啥?你想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些国家的人过元宵节吗?你还知道那些节日?回家在日历上找一找,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主要任务:学写生字)
一、词语接龙游戏。
如:团——团圆——圆球——皮球------
二、说说自己了解到的节日及其含义。
三、认读生字,主要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强化复习。
四、指导学生写生字。
五、作业:收集灯谜、对联,小组合作,办一份手抄报。
8.课堂练习
(1)完成拼音田字格
(2)形近字辨析组词
( 团 ( ) ( 宵 )( )
( 圆 )( ) ( 消 )( )
9.作业安排
田字格生字会写、会组词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 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 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 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也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11.自我问答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有啥收获?
答: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体会其中的乐趣,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元宵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篇8
之一
作者:官桥中心小学 王建土
教学目标 :
1、认识10个生字,写字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3、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4、了解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元宵节的快乐及过节时的融融亲情。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
一、放飞想像,体验幸福
1、请生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去年的元宵节,你是怎么样度过的?(指名作答)a.元宵节要吃。。生:汤圆。板书汤圆,齐读。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出示课题),齐读二遍
你是怎么记住这几个字的?(提示:“圆”的部首是“方框儿”,全包围结构)红笔标出部首。
3、小组合作识字。(会的帮不会的)
4、全班认读生字。
5、指名口头扩词练习:宵汤圆
二、初识课文,随文识字
1、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
2、请会读的学生来试读一下?你是怎么学会的(表扬预习的)
3、小组认字比赛:(随机指)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4、这些生字中哪个字最难记?你是怎么记住的?
5、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出示挂图
图上画了啥?两个小孩子急着回家干啥?他们和家人是怎么过元宵节的?
小结:多快乐的元宵节呀,也许他们在过节时还一起朗读《元宵节》这首诗呢?你们愿意再读一读吗?齐读课文。
2、指名读。(表扬大胆的学生,请生点评)
3、小组比赛读课文。(评出最佳朗读小组)
4、全班拍节奏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我为小组争光:你从课文中知道了哪些元宵节的知识?你还知道过元宵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写对联、猜灯谜、闹花灯)
五、作业
背诵课文,写生字,收集对联以开展“我的展区”)
>
《元宵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进行“宵、节、窗、圆、吃、汤、正、户、庆、团”的渗透性识字。学习生字“节、欢、吃、正、五、户、庆、团”的书写。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元宵节》。
5.进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和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1.布置预习,让学生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2.相关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1.说说:过春节时你感到最快乐的经历,让大家感受到你的快乐。①先随意对身边的伙伴说,再鼓励自愿说给大家听。②大声说出自己的心情:“春节真快乐!”
2.背一首以前的儿歌,要求有节奏、好听。(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训练口语表达,为背诵作一定的准备。)
二、教学活动。
1. 汇报资料收集成果。①学习小组进行资源共享,感受课前准备活动:收集资料的快乐。②汇总资料,由代表发言:我了解到的“元宵节”。③了解概念:“农历”、 “正月”、“传统习俗”、“团圆”、“灯谜”。④适当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全家人齐聚一堂,一起赏月、吃汤圆。还有元宵灯会,猜灯谜等传统游艺活动。元宵节还叫“灯节”。⑤提问:中国赏月、家人团圆的节日还有哪个?在传统习俗上有些啥不同? 答: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2.阅读大比拼。①自读课文。要求:注意坐姿正确;眼睛和书本保持一定的距离;把不会的字圈出来。
②互帮互助小组学习。要求:虚心请教、学习识字;当当小老师,积极帮助同学学习;读通读顺课文。
③拼音识字大比武。要求:出示标注拼音的生字“宵、节、窗、圆、吃、汤、正、户、庆、团”,拼读准确,速度快。 奖励:“一级棒”奖章。
④朗读争冠。要求能读出儿歌的节奏来。 奖励:“顶呱呱”奖章。
(通过教学活动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完成儿歌学习任务。)
3.拍手朗读,感受节日的快乐。窗外/月儿/圆也圆,全家/欢聚/吃汤圆。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团圆。(强化朗读练习)
三、愉悦学习新知识。
1.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认识偏旁表。
2.掌握多音字“正”,让学生分别用常用读音四声和本课读音一声组词。 奖励:“小机灵”奖章。
3.学写新字。①认真观察生字书写“节、欢、吃、正、五、户、庆、团”。
② 作重点指导:a提醒学生注意“欢”字第四笔是横钩,不是横折。b示范“吃”字书写,用红笔标出第五笔,第六笔。请学生说说这两笔为啥用红笔标出来?使学生知道第五笔是横。和“欢”写的横钩不一样,第六笔的横折弯钩起笔应写在田字格的正中。c请学生说说“团”字是啥结构?啥偏旁?怎么写好看?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团“字是方框作偏旁的全包围结构的字,写方框时应注意距田字格上、下、左、右的距离要相等。 (掌握本课基础知识点)
四、教学延伸。
1.学习了这课后想不想过“元宵节”?查一下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你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吗?
2.收集灯谜,做做花灯。
3.练习正确书写生字。(教学巩固,为下一课学习作铺垫。)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爱游戏。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感受与人相处、共同成长的快乐。在教学活动中享受语文学习、知识增长的乐趣。学生反馈、教学效果较好。同时,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元宵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篇10
一、谈话。请学生谈谈前一天晚上参加灯展活动的收获。
长见识,看到了啥?懂得了啥?适当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全家人齐聚一堂,一起赏月、吃汤圆。还有元宵灯会,猜灯谜等传统游艺活动。元宵节还叫“灯节、上元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读课文,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课文的,里面不认识的字是怎么学会的。
二、学习生字。
1交流学习办法。认识新偏旁:方框儿。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2把自己认得不熟的字挑出来,记一记,再请同桌帮忙考一考,熟练识记。
3小组长当小老师,考考本组同学,抢答,抗税认得熟练。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快速认读,然后练习组词。
5多音字分辨。读一读这些话,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1)正月十五是元宵节。2)他正在吃早饭。
三、总结识字成就,激励学生读好儿歌,背诵儿歌。
师:大家这么快就认了这么多字,还能组那么多词,真了不起。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能把课文读得特别好听,有感情。
1自己试着读一读。再指名读,说说为啥要这样读?读的时候心情怎么样?想到了啥?(说一说元宵节全家团圆的情景)(教给学生边读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读得绘声绘色)
2同桌互相听对方朗读,评价,说说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学习用心倾听别人的朗诵、正确评价别人。)
3试着背诵儿歌,同样要有感情。分小组、男女生背诵。
四、质疑:学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些啥?你想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些国家的人过元宵节吗?你还知道那些节日?回家在日历上找一找,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主要任务:学写生字)
一、词语接龙游戏。
如:团——团圆——圆球——皮球------
二、说说自己了解到的节日及其含义。
三、认读生字,主要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强化复习。
四、指导学生写生字。
五、作业:收集灯谜、对联,小组合作,办一份手抄报。
《元宵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和新词,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了解正月十五的传统习俗,渗透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材分析〗
元宵节这首儿歌,描写了农历正月十五全家人欢聚一堂一起赏月和吃汤圆的中国传统习俗。全诗共四句。多次出现“圆”字。诗句节奏明快、语言朴素、琅琅上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新的学期也开始了,一来到学校,老师就看到同学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课件出示,一张可爱的笑脸图,淡黄色、顽皮、有趣,很受学生喜欢。)我想,假期当中你们一定有许多开心的事情,愿意和大家说一说吗?
生:假期的时候我和父亲、母亲去旅行,我们去了海南,看到许多好玩的东西和美丽的景色。
过春节的时候,我最高兴了,我放了许多鞭炮,噼噼啪啪很热闹。
我最高兴的是下雪时我和哥哥、姐姐堆了一个大雪人,我们用胡萝卜做他的鼻子,用水桶做他的帽子。我们还一起玩打雪仗……
师:每一个人都有高兴的事呀!我知道了这张笑脸是××的,是×××的……它是我们大家的。它还会是谁的呢?快看!(在笑脸的后面出现蓝天、星星的背景,笑脸旋转变小些飞向屏幕右上角。)它飞上了天空,变成了月亮姐姐圆圆的笑脸。
师:月亮有啥高兴的事情,请她来告诉我们吧!(屏幕出现课题“元宵节”三字。)
师:这几个字是――元宵节。
师:元宵节那天月亮最高兴,因为她把美好的祝福送进了千家万户,你知道今年的元宵节是哪一天呢?我们翻开日历看一看。(课件出示翻开的日历,上面有农历日期:正月十五;公历日期:2月5日;元宵节等红色字样。借助日历帮助学生认识农历(阴历)、公历(阳历),使学生知道元宵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在每年阴历正月十五,今年的公历是2月5日。)
师: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一首儿歌《元宵节》。
[以“圆”――“团圆”的思路揭示课题、贯穿全文。用淡黄色、圆圆的月亮营造欢快、团圆的气氛,激发学习热情。]
师:注意看老师写课题(板书前面两个字;在田字格内写“节”,边写边讲解)“节”这个字希望同学们也会写,它的上面是一个扁扁的草字头,下边写“横折钩”、“竖”,用你的小手在同桌的手心上也来写一个!(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展示图画,设置情景
师:(在月亮下出现书中插图,插图中多加了能够体现东北特色的雪,白皑皑的雪覆盖着大地、房屋;院门旁有一个胖墩墩的小雪人儿,他的手中拿着一串冰糖葫芦,不知谁还为他围上了一条红围巾。在红色纱灯的映衬下十分可爱。)你们看,这户人家就正在过元宵节,你都看到了啥?
生:-我看到,有两个小孩子,穿着厚厚的棉衣,手里拿着小灯笼高兴地在雪地上跑。
-大门上还挂着两个大大的红灯笼。门前有一个胖墩墩的小雪人儿,他的手中拿着一串冰糖葫芦。
-我还看到门上贴着对联。
师:你能读读这幅对联吗?(学生读对联上的字有困难。)
师:想一想,上学期我们学过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怎么样呢?
生:可以问一问,拼一拼或查一查。
师:想办法来读一读吧。(提示学生“语文天地”中有对联的拼音。)
师:读对联时先读右边的上联,再读下联,最后读上面的横批。我们一起读一遍。(鼓励学生用高兴的语调读对联。)
[结合这是本学期第一课的特点,以认对联上的字的形式复习上学期的识字办法,为自读课文做准备。]
生:-我还知道大门上贴着两个福字。
-福字贴倒了。
师:福“倒”了,用这样的谐音表示福来到了。(学生和教师齐说。)
三、初读课文
师:让我们推开这扇门,走进这户人家,读读课文,你就会知道他们在做啥了。遇到不认识的字别忘了想办法和它们成为好朋友。(学生练读课文、认字。)
师:这一遍读给同桌听,听听同桌给你的评价。(两人练读,注意倾听,互相纠正错误。)
师:谁能勇敢地读给大家听?其余学生做小评委,纠正读音,注意“正月”的“正”的读法。
四、识字
1.师:如果生字单独出现,你能认出它吗?拿出生字卡片,先来考考自己。
2.请两名学生做小考官,来考大家。(小考官大声读出一个字。其余学生听到后举起相应的字卡,比一比谁找得也准也快。) 老师随机提问:能用“圆”字组词吗?(团圆、圆月、圆满……)
3.师:你最喜欢哪一个字,你有啥好办法记住它。(有的学生说,用记笔画的办法,如:吃、正;有的用编谜语的办法,如:也打了一个哈欠(欢)、广场上来了一只大老虎(庆);有的用变“字形小魔术”的办法,如:“国”字里面换成“才”就是“团”。提示学生“口”表示围起来。)
五、写字
1.师:我们一起来写 “团”字。把书翻到第1页,自己观察“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练习在田字格内描一描、写一写“团”。拿给同桌看看,听听同学的建议。
3.选自己最喜欢的字来练习写一写。
4.教师拿出写有“吃”字的本,在视屏演示台上展示,并请同学评一评。
5.教师示范写“吃”,注意讲解“乙”的写法。
6.学习在田字格内练习写一个“吃”字。
六、再读课文,深化感悟
师:刚才我们写了字、读了课文,月亮姐姐美好的祝福你知道吗?它就隐藏在这首儿歌中,那是她最喜欢的一个字!请你再读读课文,并边读边想。(学生自由读课文,在思考过程中,有些学生发现了儿歌中出现最多的字“圆”。)
师:对!它是“圆”。元宵节是家人团圆的日子,每到这时,人们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家和家人欢聚,一起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思念的话说也说不完。窗外也许是雪花飘飘,可是屋子里却是暖意融融、喜气洋洋。在全世界每一个有华人的地方都充满了笑声、祝福声,这声音就像小鸟一样飞出了窗外,飞向了天空。它好像在呼唤远方的游子――快回家吧!(同时播放有体现家人团聚、幸福团圆的画面,mtv《常回家看看》中有一部分。另有一些学生的全家福。)
[以教师语言的渲染、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增强学生对节日气氛的感知,理解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意义,体会亲情、友情,达到情感的升华。]
师:你能让这美好的祝福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觉到吗!(指名读,学生有的读得欢快喜悦,有的读得充满深情,有的加上动作。) 教师相机范读,并说:你知道我为啥读得这样好吗?因为我的心里想着元宵节、装着全家人,像这样心中有情,会读得更好。 教师相机对读得有特色的学生提问:你的眼中仿佛看到了啥样的图画,心中想到了些啥?
生:-我看到了元宵节那天,我们全家人一起去中街看花灯,我还买了一个糖葫芦吃。人特别多非常热闹,还有舞狮子的。
-我想到了我和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一起看电视、吃元宵、吃饺子,还讲笑话呢!
-我想到了在国外的姑姑,我希望她能回来和我们一起来过元宵节和家人团圆。
师:过下一个元宵节时,你想为家人做些啥?快告诉月亮姐姐,她一定会帮你实现愿望的。
生:-我想为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送上祝福。祝他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我想给国外的姑姑打个电话,也祝她节日快乐。
-我想亲手包几个饺子,让家里人尝尝。
-我想给全家人照一张“全家福”。
师:你们的想法真好,我们还可以在下一个元宵节的时候,把这首儿歌说给全家人听,他们听了会更高兴的。我想天上的月亮姐姐到那时一定也能听到。就让我们再一次带着对亲人的祝福来朗诵这首儿歌吧!
七、作业
课后同学们也来收集几幅对联,以后读给大家听。
点评: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以“圆――团圆”为主线进行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经验入手,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再通过教师语言的渲染、音乐的熏陶、富有亲情的课件的播放及生生间地相互交流,使学生感受到家人美好的感情,并将它们融入了课文的朗读中。
《元宵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篇12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2、寒假作业评选。
活动过程:
一、解释“元宵”的含义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啥日子吗?
2、有谁知道“元宵”一词的含义呢?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也称为上元节。
二、了解元宵节的由来
那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一起分享两个小故事
1、点彩灯的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怎样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2、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也风趣。有一年冬季,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一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三、知晓元宵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好吃的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也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也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也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四、畅谈元宵节的意义
1、同学们,你们将怎样度过这次元宵节呢?
2、学生畅谈
五、寒假特色作业评选
寒假是我们少先队员放松身心、体验实践,充实自我的时机。希望队员们都能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寒假,为此,大队部给大家布置了寒假特色作业。
1、过中国年做文明娃
做一个知礼仪、懂礼貌、重礼节的少先队员。
(1)、培养好习惯,把自己所学到的或发生在身边的良好“礼仪、礼貌、礼节”,以不同形式影响家人、影响社区。
(2)、围绕“过中国年做文明娃”的主题创作一幅儿童画。作品规格:A3
(3)、谈谈你是怎么样做的?作品展示
2、心灵洒满阳光健康相伴成长
做一个阳光、诚实、勇敢、坚毅、善良的少先队员。
(1)、阅读美德故事书籍,写一篇读后感。
(2)、绘制四格漫画或一组摄影作品。作品规格:A3
(3)、谈谈你是怎么样做的?作品展示
3、献上我的爱心与祝福
做一个心中有爱,懂得感恩的少先队员。
(1)、积极给长辈、邻居、老师、同学打电话或发短信拜年,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和祝福。
(2)、用自己的力量关心帮助身边或小区里的老人、残疾人、贫困小伙伴。送上你新年的祝福。
(3)、你是怎么样做的?
六、班会总结
同学们,愉悦的寒假已经结束了,春节、元宵节也过了,请大家赶快调整好状态,迎接新学期的校园生活。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元宵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篇13
之三
北京市海淀区二里沟中心理工附小 苑 伟
教学设想:
《元宵节》是小学语文第二册(北师大版)第一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根据教材及学生年龄特点,我在教学本课时,做了如下设想:
一、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之所以把《元宵节》这一主题安排在第一单元,一是从时间上看,刚刚过完春节、元宵节时间相隔不远,可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进而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二是从国情上看,元宵节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而且相关活动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有朗朗上口且生动有趣的诗歌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目——元宵节的习俗,同时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我在设计导入 新课这一环节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的开始,我先请同学们说说在过春节时,你感到最快乐的事情,让大家共同感受一下你的快乐。由于学生们有这样的亲身体验,积极性很容易就被调动起来,当有学生谈到元宵节或有关团圆等内容时,就请学生们延续这一话题,请大家讲一讲关于元宵节的知识(这是课前,同学们已收集好的资料,这时讲给同学听)。在了解了元宵节的知识后,请大家回忆今年的元宵节在公历的几月几日,由此导入 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儿歌《元宵节》。在学习这首儿歌时,学生们会带着“元宵节”的这种情感体验进行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利用教材训练学生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元宵节》是一首儿歌,全诗4句28言,其中1、2、4句押韵,韵脚全都押在“圆”字上,诗句节奏明快,语言朴素,琅琅上口,小孩们读起来倍感轻松欢快,是朗读训练的好教材。在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来,我采用拍手朗读的办法,让学生在明快的节拍中感受节日的欢乐。
三、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都具有激励功能。它能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愉悦,认识自我的价值,促进他们积极积极地学习。课堂评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刚刚跨入校门,对于老师、同学的肯定是非常重视的。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大多注了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间的评价。其时,学生之间的那种评价才是最真实的,有啥就会说啥,用儿童的语言去评价儿童,这样学生间更容易交流、合作。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帮助,互敬互爱。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进行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可能有些难度,那么在开始评价时,教给学生一些评价的办法。多挖掘同学身上的优点,找到自身的差距,对存在的问题,要以建议的形式提出。如: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xx同学读的特别有语气,我喜欢你,我要向你学习。”“xx同学,我想帮你补充一点。”“xx同学,刚才你第三个字读错了,我来帮帮你。”
教学目标 :
1、识10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书写8个生字。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5、进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新课
1、说说过春节时,你觉得最快乐的事。
2、出示元宵,这是啥?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啥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啥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节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全民族的大团结。)
4、你们还记得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师大声读课文,你们坐好指读姿势,会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读。
3、同桌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助。
(二)、学习生字
1、元宵节虽然过去了,但是呢老师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元宵”,请大家品尝。
我带来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请你们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学会了,才能品尝到元宵的味道。(同学们认识的读读就行,把较难的字贴在黑板上。)
2、在课文中读一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件)
3、请同学们用自己办法记忆这些教难的生字。
4、小老师教学生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办法?
5、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三)、观察田字格,看一看这些字是怎么样占格的。
1、自己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三、游戏
摘灯笼的游戏。
办法:能正确读出并能组词的同学可摘到小灯笼。
>
《元宵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篇14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喜欢过节吗?这是啥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放元宵节动画)
2.那天,你们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和谁在一起?(指名说)谁能照样子再说说!(屏显:元宵节的晚上,______在一起______。)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再来过一次元宵节好吗?(板书课题:元宵节)
[点评:通过看动画激发兴趣;激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观察;联系生活实际,适时安排“语文天地”中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老师这儿有一首儿歌,能把元宵节的欢庆场面都表现出来,现在就读给大家听!(范读)
2.大家想读吗?自己试一试!并注意哪个音节出现的次数最多。(指名答,板书:yuán)
3.找一找,yuán都藏在哪些词里?(指名说)用笔把它们圈起来!然后四人一组,互相帮助,试读这些词。
4.指名读,大家一起试一试!(屏显:元宵节 汤圆 团圆 圆也圆)
5.给“圆”字开花,了解“圆”的意思,渗透“团圆”含义。
6.反复认读,强化识字。自由带拼音读→师指字(屏显)学生读→同桌互相检查、正音→去掉拼音自由读课文→随机指字读
7.四人一个小组,把你识字的办法、诀窍说一说。
8.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识字情况,并进行扩词、说话练习。
9.渗透“元宵节”的来历,创设意境,“送生字宝贝回家”。(屏显:学生喊出生字宝贝的名字,认对后生字宝贝归位)
10.游戏:“摘灯笼”。(想一想,本课生字都会认了,再举手“摘灯笼”。)
11.“开火车”读词卡,为朗读儿歌做准备。
[点评:先让学生感知yuán,是因为本课生字有许多都跟它有关系,这样教学提高了效率,还让学生感到轻松而乐于接受,并能很自然地把“语文天地”中 “圆”的扩词穿插进去; 再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认读, 扎实地完成识字任务;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感受合作的气氛,同时有效地使学生掌握了识字的办法。]
三、指导朗读
1.自由读儿歌。
2.学生读,学生互评。
3.师范读,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读。
4.同桌互读。
5.今年的元宵节过得怎么样?你能用一个词来表达吗?(学生自由发言)让我们把这种心情带入课文再读一读!
6.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你想到了啥?(引导学生边想边读)
7.请读得最有感情的同学上台表演。(创造性地朗读)
8.还有哪些有趣的活动也在今天举行?(拓展学生思路)
9.让我们把美好、团圆、幸福、有趣的元宵节读出来吧!(想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能背的同学就背)
[点评: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进而达到最佳效果。]
四、创新拓展
1.我们中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你能用这样的句式给大家说一说吗?(屏显:______, _______在一起______ 。)
2.有一个节日,和元宵节很像,月儿也是圆圆的,你能猜出是哪个节日吗?
3.如果我们把《元宵节》改成《中秋节》,你觉得行吗?试一试!
[点评:既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尝试创作童谣,也进行了创新实践。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元宵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篇15
第一单元
元宵节
单元教学内容:
“元宵节”为主题,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片自读课文,安排了识字、写字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设计了笔顺指导、扩词、造句、积累偏旁及口语交际等语文活动。
单元教学目标:
1.认字25个,写字16个。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方框、火字旁、目字旁。学填常用偏旁表。
3.用“圆、灯、年”组词。用“觉得”造句。续编灯谜。
4.背诵《元宵节》,初步认识对联。
5.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地习俗,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
单元教学重点:
强化朗读训练,初步建立生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单元教学难点:
了解农历正月十五的中国的传统习俗,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单元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等
单元教学时间:
6—7课时
元宵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认识10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
德育渗透点:
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的习俗,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办法:
听读法。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正月十五是啥节日吗?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都干些啥?吃些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歌《元宵节》。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课文,听清字音。
2.学生练读课文。(1)自己读。
(2)同座互读。
(3)指名读。
窗外/月儿/圆也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3.学习生字。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1) 以小组为单位在识字小先生的带领下认字。
(2) 师指导认识方框儿。
(3) 谁愿做小老师。
(4) 生字组词接力游戏。
三、 背诵课文。
1.自己背。
2.开火车背。
四、总结:这节课同学们能认真读课文,读的有感情,并能背诵。基本上都能掌握认识的字。
板书设计:
元宵节
窗外/月儿/圆也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学习偏旁“方框”
教具: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儿歌《元宵节》,谁能把这首儿歌读给同学们听,也可以试着背一背。
2.检查生字的读音并组词
用多种形式读字音:指名读、开火车、集体读、学生a读字音,学生b组词
二、识字、写字:
1.分小组自学,然后汇报:
学生a:按结构进行分类学习。“节”是上下结构的,“欢”“吃”是左右结构的,“庆”是半包围结构的,“围”是全包围结构的……
学生b:“节”的偏旁是“草字头”……
学生c:正的笔顺是: ……
学生d:我会给节组词:“节日”……
2.重点直到“欢、吃、团”三个字,请学生当小老师
欢 “也”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第四笔是横钩,书写时左宽右窄
吃 “口”字旁要写的小,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注意区别“ ”
团 写方框时注意距离天字格上下、左右距离要相等
3.课件显示生字结构笔画
三、范写生字、个别指导
四、课堂作业:
1.完成拼音田字格
2.写出带下列偏旁的字并组词
( )( ) ( )( )
( )( ) ( )( )
( )( )
五、教学延伸:
学了这课后想不想过元宵节?查一下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你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六、总结:
本课掌握较好,“团”字书写还要强化练习。强化说话练习。
七、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元宵节
欢吃
团
教学反思:
看花灯
教学要求:
1. 思想教育要求: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知道“元宵节”也叫“灯节”
2. 知识要求: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并能正确规范书写
3.能力要求: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想象花灯的样子。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识字和写字是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在了解课文基础上,想象或说一说自己看过的花灯
德育渗透点:
知道元宵节也是灯节,想象花灯的样子,表达美好的愿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花灯样子
3.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谁还记得他还叫啥节?
2.元宵节的时候,家家户户大街小巷挂起各种各样的花灯,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花灯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请同学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
2.自由读课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边读,边画出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以多种形式巩固生字读音
⑴.齐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⑵.小组长抽查用生字卡片进行学习
⑶.猜字游戏
三、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看到了啥样的花灯?请你简介给同学
2.指导朗读
当你看到这么多花灯时,你想说啥?
⑴.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欢腾。
⑵.各种彩邓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
⑶.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一种花灯?能画出他的样子吗?
⑷.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明年我也做花灯”,要做啥样子的?
⑸.我们也动手做花灯,元宵节的时候把他挂在家中,挂在大街小巷,你能说一说你的心情吗?
请你带着这种心情再读一遍儿歌
朗读儿歌的时候要读出节奏来。
四、试背儿歌:
五、板书设计:
看 花 灯
“金鱼” 吐 “奥运”灯
“猴子” 眨
看——做 “字母”灯
“小猫” 追
“蜻蜓” 立 “山羊”灯
六、课堂作业:
1. 读词语:
2. 先读课文,在填空
3. 画一盏花灯
4. 猜、编灯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学习偏旁“火字旁”“目字旁”
教具: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一盏花灯笼)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盏啥灯笼?你能给他起个名字吗?
这节课,我们就和这些汉字朋友交朋友。
二、识字、写字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表。
2.检查汇报,给汉字找家
3.巩固生字读音,建立音形联系
4.小组自学
⑴.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记住这个字的
⑵.说一说你帮助了谁,谁帮助了你
5.重点指导“灯”、“金”“真”三个字书写。
灯 “火”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书写是注意做高右低,左窄右宽
金 “金”字是上下结构的字最后一笔长
真 三横,而且距离要相等
6.范写生字,独立书写
7.个别指导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拼音田字格
2.看一看,填一填
四、总结:
本课掌握较好,注意“八”字头与“人”字头的区别。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看花灯
花(huā) 灯(dēnɡ) 金(jīn) 吐(tǔ) 立(lì) 各(ɡè) 真(zhēn) 年(nián)
年:
第五课时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准确抄写单韵母,能用“圆、灯、年”扩词,能用“觉得”造句。初步认识对联。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听写:节日 立正 家家户户欢庆 花灯 金鱼 真好 一年
二.抄写a o i u ü 6个单韵母,抄写时主义者几个字母都站中格。
三.组词,看谁组得多。
圆:( ) ( ) ( ) ( )
灯:( ) ( ) ( ) ( )
年:( ) ( ) ( ) ( )
四、 仿照例子说一说。
这个彩灯,我觉得很奇妙。
这个 ,我觉得很好吃。
,我觉得 。
五、 认识对联
出示两幅对联
明月照九州 明月皎皎千门雪
花灯映万家 华灯盏盏万户春
1.学生借助拼音读对联。
2.观察对联有啥特点。
3.你还看到那里有对联。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发言积极,你们学得真棒!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组词,看谁组得多。
圆:
灯:
年:
第六课时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学看日历,了解“华人”的含义。口语交际:节日待客。
教具准备:日历、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1。背诵《元宵节》。
2.用“圆、灯、年”扩词。
3.用“觉得”造句。
二.学习看日历。
1.拿出准备的日历讨论:阳历、阴历。
2.“元宵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在阴历的啥时间?
3.讨论:你知道世界上那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讨论后汇报。华人遍布世界各地,虽然他们离开祖国很久,但他们还是按照华人的习俗过华人的节日,例如元宵节、春节。
三.口语交际:学习招待客人。
1.看图说一说:元宵节那些人道家里来了?你欢迎他们来吗?为啥?
2.以小组为单位表演。
3.全班表演。
4.评比。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也了解了那些知识?你学得高兴吗?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农历 正月十五 元宵节
阳历 二月九日
第七课时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学习“口、火、目”字旁。猜谜语,集体续编灯谜。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学习偏旁
偏旁
表示的意思
例字
口
围起来
围、圆
火
目
1.组内讨论。
2.填表。
3.小结。
二.续编谜语
1.自学《猜灯谜》
(1) 字读课文,用学过的办法识字。
(2) 说一说:啥是灯谜?灯谜跟普通谜语有啥不同?
(3) 师小结。
2.续编灯谜。
每小组商量编一个谜语。
汇报。
三.课堂总结: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偏旁
表示的意思
例字
口
围起来
围、圆
火
目
单元小结:
推荐站内搜索:生日祝福语简短、河北自考报名系统、四川高考查分系统、党校考试题库天津大学考研成绩查询、证券考试准考证打印、护士资格考试时间、周记500字初中生10篇、陕西公务员考试答案、山东成人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