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高质量
教育体系”,为开启新时代教育强国新征程擘画了新的蓝图。(三个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我国教育的发展变化举世瞩目。党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一直在路上。从国家维度看,从“跟跑”到“并跑”,再到某些领域的“领跑”,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从社会维度看,从“上学难”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日益增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使得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进一步提上国家重大议程。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新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新发展理念基于党对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应对人类发展困境的“中国方案”。意味着传统发展方式不再适应新的要求,创新驱动、协调平衡、环境友好、开放共赢、包容共享的发展才是好的发展;意味着发展不是经济“单兵突进”,而是经济、社会、教育、科技、文化“协同联动”。我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进入结构性调整、质的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正是新发展理念在国家教育政策上的集中体现。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国际竞争实质上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与教育的竞争。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核心和关键是创新驱动发展、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意味着高质量发展更加依靠科技创新,更加迫切需要知识和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科技自立自强和更大力度的开放,需要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支撑。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人民对于高质量教育的热切期待。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反映了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渴望与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规律使然,是我国义务教育实现普九、高中开启普及化、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的必然趋势。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新一轮科技创新,面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紧迫需求,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顺理成章,意义深远。
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深层含义(四层含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済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树人作为“十四五”时期和未来更长一段时期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再次凸显出立德树人的极端重要性,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发展规律和人培养规律的认(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识达到了新高度,对做好教育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性。
立德树人是教育本质属性的本质规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要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教育具有明显的政治属性,是为政治服务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教育,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规定性,须臾不能偏离。
立德树人是党的教育方针的一贯内容。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都在教育方针里对“德育”和“培养什么样的人"作出明确规定。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中,都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为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系统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这极大丰富了我们党的教育方针的内涵,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根本遵循。
立德树人是永续党的事业的重要保障。要守住我们党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最根本的是靠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就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代青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亲身见证者、全程参与者和重要推动者。但也要看到,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拨尖孕穗”期,这ー时期塑造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对青年未来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西方国家与我争夺青年、争夺人心的企图从未停止,一些错误思潮也极易给青年造成负面影响。这些都决定了必须以更高远的政治站位、更宽广的历史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教育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信心,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
立德树人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立德的“德”,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大德,是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大德,是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投身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事业征程中,追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公德,是社会公德,是涵养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在社会上做好公民;私德是个人品德,是厚植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的德行品性,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树人的“人”,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中“德”是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智”是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体”是身体健康、体魄强壮,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美”是提升审美和人文素养,是志向高远、敢于担当、不懈奋斗。“劳”是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三、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核心内涵和本质特征。(内涵特征)
“十三五”规划的教育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十四五”规划的表述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一重大变化反映了教育理念的深化和教育发展更高的目标。准确把握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核心内涵和本质特征,至关重要。可概括为十个方面,其中包括两个理念、八个特征。
高质量教育体系体现了内涵发展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讲得非常精辟,“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加强调质量水平,而不是数量规模;更加强调内涵发展,而不是外延扩张。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服务国家社会能力进一步提升。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我们坚持质量第一,转变教育观念,变革发展方式。高质量教育不是为了达成简单的指标,也不是为了达成单维、平面的发展,更不是片面地提高分数或升学率,而是面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主战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硬件建设、时间投入、强化考试技能,转向更具生长性和可持续性的内涵发展轨道,深化育人方式变革、建设高质量队伍。
高质量教育体系体现了系统治理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从治理的高度,教育体系是一个整体、一个开放系统,不能画地为牢、各自为政、自我封闭;教育改革需要顶层设计,总体规划、一体化推进,分阶段实施,上下游相互支持。这意味着教育系统各阶段、分学段、各方面、各环节需要统筹协调、系统集成。探求高深学问与服务国家战略有机统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辅相成、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学科建设与问题导向有机统一、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相得益彰,形成一个深度关联、有机衔接的整体。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从外部推动转向内生发展,从单方面的行政指导转变为上下互动协同驱动创新的新局面,调动基础教育阶段地方政府和学校的办学活力。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以思想引领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遵循教育规律,加强学科、教学、教材、管理体系的统筹规划和设计,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融为一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坚守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质量与公平相统一;坚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质量普及高中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推进高等教育分类建设,多层次发展。支持发展民办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公平和个性化是高质量教育的主要特征)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系统工程。立德树人是全社会的责任。学校责无旁贷,但不能孤军作战。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干扰教育的种种乱象指出,这些问题都属于社会性问题,不是教育部门单独可以解决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研究解决。全社会尊师重教,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高素质教师队伍支撑的教育体系。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育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素质。全社会尊崇教师,拥有一流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显著特征。“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首先要加大教育自身的人力资本投入。牢牢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立教之本”。鼓励优秀人才从教。构建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完善教师发展机制。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素质。(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是高质量教育的关键)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服务国家发展的创新体系。创新型人才和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 要适应知识生产方式变革和国家战略需求,优化布局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强化传统优势学科,发展国家战略急需学科,拓展新兴交叉融合学科。发挥高校学科、人才优势和跨学科综合的“天然优势”,培养创新人才,释放科技创新潜力,支持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信息化支撑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教与学的变革,发挥在线教育优势,打破时空界限,共享优质学习资源。“‘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形成全新教育形态,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型社会。(信息化为高质量教育创造条件)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高度开放的教育体系。面对全球化逆潮,我国要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全球化时代人才、资源的国际性流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扎根中国大地,借鉴他山之石。吸引全球优才,增强核心竞争力,服务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具有良法善治的教育体系。政府、社会与学校边界清晰,政府依法治教、学校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学校形成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位,政府服务监管到位、社会广泛参与、广大教职员创造性充分发挥、办学治校高效运行。
总之,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主要标志,应当凸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时代特征。应当体现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在教育的基本条件、各级各类学校整体质量水平主要可比指标达到世界中上水平;体现在教育供给与社会需要契合性好、教育服务新发展格局的贡献率高,人民群众满意度高;最终体现在人才质量、全民素质不断提升,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毋庸置疑,没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不是高质量教育体系;没有好的治理结构,不是高质量教育体系;没有协同创新机制,不是高质量教育体系;没有协同育人社会机制,不是高质量教育体系;没有信息化支撑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不是高质量教育体系;不能培养创新人才优秀人才,不是高质量教育体系;没有显著的科研创新贡献,也不是高质量教育体系。
推荐站内搜索: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500字、假如我是一坨屎作文、2013成人高考报名时间、考研 现场确认、昆虫记读后感600、云南公务员报名入口、成考成绩查询网站、愉快的一天作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时间2020年、护师考试准考证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