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基础知识练习(精选14篇)
《我有一个梦想》基础知识练习 篇1
基础知识题1.给下列词中加点的字注音。兑( )现 履( )行 戳( )子 侈( )谈拯( )救 匿( )迹 祈( )祷2.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骇人听闻——义愤填膺——安之若素——心急如焚——无济于事——不言而喻——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经没有足够的_________。(2)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___________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3)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_________,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4)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_____________的。他们不能单独行动。a.储备 萎靡 安之若素 休戚相关b.储蓄 萎靡 心安理得 息息相关c.储备 萎缩 安之若素 息息相关d.储蓄 萎缩 心安理得 休戚相关4.填写下面这个文段中句与句间的关系。①现在黑人社会充满着了不起的新的战斗精神,②但是呢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③因为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④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⑤他们今天参加游行集合就是明证;⑥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1) ①②与③④⑤⑥构成________关系。(2) ①与②构成_________关系。(3) ④与⑤与⑥构成_______关系。5.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使用修辞办法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2)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富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3)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小孩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6.填空(1)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这“梦想的一天”强调了实现种族的 理想。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这“梦想的一天”强调了实现种族的 理想。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小孩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这“梦想的一天”强调了实现种族的 理想。(2)《我有一个梦想》选自《 》。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_________运动的领袖,毕生投入反对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斗争。《我有一个梦想》是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_____________纪念馆前的讲演。 参考答案:1.duì lǚ chuō chǐ zhěng nì qí 2.惊吓胸 平常 烧 对(对于) 明白3.c4.(1)因果 (2)转折 (3)并列5.比喻 借喻 反复 排比6.(1)平等 自由 平等 (2)世界演讲名篇鉴赏辞典 民权 林肯
《我有一个梦想》基础知识练习 篇2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探究,从思想情感及语言表达两方面领会文章激动人心的力量。
(板书课题)
一、导入(5分)
1.学生齐声轻读演讲背景
(ppt)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开始掳掠非洲黑人,把他们贩卖到美洲为奴,这种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持续了大约四百余年;1783年,美国的建国者决定废除奴隶贸易,但黑人的地位依然非常低下;南北战争之后,林肯总统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奴隶终于在法律上获得自由。
但一百多年后,20世纪50到6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压迫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美国黑人仍然是下等公民,生活贫困,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进入各级各类高层机构,不能参加投票和选举,不能像白人一样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动自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黑人发起了浩大的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就是其中最杰出的领袖。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特区一次25万人的集会上,他发表了这次举世闻名的演讲。
2.教师朗读1-3段
设置自读情境:
(映出画面)面对广场上25万和自己有一样肤色的同胞,面对这由不幸和苦难汇集而成的黑色的海洋,他看到了他们迷惘、疲惫的神情,也看到他们满怀憧憬和热情的眼神,马丁•路德•金知道他们正是为了心中美好的梦想而不远千里、风尘仆仆地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的,马丁•路德•金感慨万千,满怀深情,他那坚毅而有感染力的声音,像隆隆的春雷激荡在广场上空。他说……
3.自读1-3段
二、探究演讲激动人心的力量(35分)
(一)探究2-3段(8分)
教师: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激起了广场上25万黑人潮水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提问:大家认为,就第2、3段而言,马丁•路德•金用啥深深地打动了黑人的心?
学生回答,师生探讨。
如果学生没有提及语言,教师就可用变换语言的办法来提示:如果把2-3段换成了两句话会怎样——“一百年前,林肯总统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但它至今还没有得到实现”?(就没有感染力量,不能激动人心)
明确:
对黑人苦难的感同身受和深切同情,深深抓住了听众的心;
比喻中生动的形象,对比中激昂的义愤,排比中磅礴的气势,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
齐读一次。(如果学生领会得不好,可以把它放在探讨之前)
(二)探究其他段落(25分)
1.教师过渡引入
当然,这只是演讲的开始,激情的铺垫。请同学们浏览全文,寻找你认为具有“激动人心力量”的语段,用心读两次,读出其情感和气势。——“激动人心力量”的语段不仅只在“一个梦想”那里。
2.学生自由朗读语段(5分)
3.叫学生起来朗读,然后师生问答、探讨
教师评价学生的读(主要从朗读的语气、气势、情感把握来评说),问学生为啥选择这一处,哪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呢?教师纠偏、点拨、明确,慢慢形成板书。
教师自备内容:
①备受鼓舞——坚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铿锵有力,坚强坚决)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季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我们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躯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找到住宿之所,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是从少数民族聚居的小贫民区转移到大贫民区,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个黑人不能参加选举,只要纽约有一个黑人认为他投票无济于事,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不!我们现在并不满足,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让我们回到密西西比去,回到亚拉巴马去,回到南卡罗来纳去,回到佐治亚去,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回到我们北方城市中的贫民区和少数民族居住区去,要心中有数,这种状况是能够也必将改变的。我们不要在绝望的深谷中流泪。
②深受感动——爱国的深情和胸怀的广博(深情,赞美)
他用崇敬的语气叙说:“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带来了希望……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在起草《宪法》和《独立宣言》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
他对斗争对象有着清醒的认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相信所有白人……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
他满怀深情地说道:“将会有这样的一天。这样的一天,神的儿女将会带着新含义歌唱:‘我的祖国,一片自由温馨的土壤,我要为您歌唱……’”
因为他明白而且愿意相信“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他广博的胸怀容纳的不仅是美国,还有人类,他说:“所有神的儿女,黑人白人,犹太人外邦人,基督徒天主教徒,都将携手同唱……”
博爱者都具有悲悯情怀和自我牺牲精神,正如他的其他名言:
“无论那些白人对我们怎么样,我们要爱他们,如同兄弟。”
“要争取自由,必须付出流血的代价,而流的血必须是我们的鲜血……无辜受苦是有救赎力量的,它可以取代欺压者与受压者双方苦毒怨恨的悲剧结局。”
“要争取正义和和解,而不是争取胜利。”
——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爱国深情和博爱胸怀不仅属于美国,也属于人类。
——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演讲不仅感动了黑人,还感动了其他美国人,还感动了其他任何听过读过他的演讲的人们!
③满怀憧憬——家园的渴望和自由的梦想(深情,憧憬,激昂,响亮)
“我有一个梦想,从前奴隶的后嗣和奴隶主的后嗣,有一天,可以在佐治亚州红色的山峦上,平起平坐,兄弟相称。”
“我有一个梦想……
“当我们让自由响彻千村万户、每州每城……”
在“我有一个梦想”这部分,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演讲者即兴发挥的“痕迹”,——它或者并不完全符合逻辑,但完全合乎情感的抒发,——是的,“梦想”无疑首先深深地打动了他自己!
在这部分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提到最多的实际上是“平等”,奴隶的身份已不存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才是实现自由的最大阻碍。
世上没有啥比家园更牵动人心,更让人渴望拥有,世界上有多少战争、有多少诗歌就是因它而发生!世上没有啥比自由更加美好,比对自由的梦想更让人心生向往,世上有多少奋斗、有多少苦难就是因它而产生!
——就是这里的渴望和梦想,让这篇政治演讲稿闪现出美丽的人情光辉,变得温柔而抒情,进而有了慷慨激昂所不能替代的情感力量!
诗意的语言、激情的表达,就穿插在朗读、讲评中完成。
(可选择适当的语段齐读、教师再读)
三、结束(5分)
1.阐释板书
教师:顽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使演讲有了强烈的鼓舞力量,这是刚性的理性的力量;对家园的渴望和对自由的梦想,则极大地激励了人们去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前行!这是柔性的情感的力量。这二者的核心则是深沉的爱国情感和博爱的胸怀,正是它使演讲具有了崇高的道德感召力量。它们在诗意的语言和激昂的表达中焕发出了惊人的激动人心的伟大力量。成就了不朽的演讲名篇!
2.播放视频
1968年,金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斯人已逝,激动人心的声音却仍在热爱自由的人们心头回荡。
放视频。
3.结语
学生齐读:1964年,马丁•路德•金获诺贝尔和平奖,他在获奖感言中深情地说:总有一天,地球上所有的人都会看到,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宇宙间的哀号将会变成友爱的诗篇。
教师:——50年过去了,他的梦想在世界上实现了吗?他的梦想会实现吗?他的梦想啥时候能实现呢?
——所以,(指课题)我有一个梦想;所以,(指我们)我们有一个梦想;所以,人类有一个梦想!
最后板书
斗志
诗意
博爱 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激情
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基础知识练习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安之若素”“义愤填膺”等词语。 
    2.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 
    1.揣縻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 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1.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2.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2.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办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重点句段,从更好地理解全文。 
   2.问答与拓展。在设疑的前提下,点拨、解答难题;同时提供有关的图片、文字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马丁·路德·金遗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提纲 
    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 
    2..结合演讲词的特点,整体把握文章要点。 
    3.初步揣摩关键词语,尝试完成练习一,列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及背景简介;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 
一、导语 设计 
同学们,如果我们在这儿提到一个国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不过在没有讲出这个国家的名字之前,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比尔·盖茨、麦克尔·乔丹、麦 克尔·杰佛逊、林肯……另外,还有“9.11”。无疑这个国家的名字是“The United States” 
(美国)。看来同学们对美国是十分熟悉的。 可是, 我在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我们也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现状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现状作一个初步步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极其优美的演讲词____《我有一个梦想》。 
  二、作者与背景简介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每人一份,资料内容如下: 
1.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国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曾获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进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29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他是一位基教牧师的儿子。小时候他喜欢打篮球网球,特别喜欢踢足球。他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为了赚点钱,他还送报纸。他喜欢广交朋友,而不喜欢任何形式的打斗。15岁时他获得入学成绩优秀奖而进入壮方某州的一所大学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自由地生活。学习班和工作。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当时在南部各州.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虽然美国在1865年学结束了奴隶制,然而南部各州.通过了它们自已的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饭店。医院。公共汽车和火车里都有为黑人设置的隔离区。黑人儿童在单独为黑人开设的学校上学。花在黑人儿童身上的教育经费只及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没有选举权,如果他们想要参加选举,就得通过一项阅读测验。 
1948年到1951年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他毕业生相信,如呆人们得不到民权,那么要求社会变革则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他认为,可以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而不通过战争和杀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到的权利。 
 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刀)献给了自由运动。1964年通过了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这法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选举.权。 
由于马丁`路德`金从事黑人解放运动的工作,所以树敌众多.有一次,一枚炸弹爆炸,毁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_____一个永远值得被所有人记住的日子,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城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 
(多媒体显示马丁·路德·金遗像) 
2背景简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在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继续斗争。他的房子被子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公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也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路德·金被子关进了监狱。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了三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有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有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三、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或指定学生有感受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生大声读课文,教师根据演讲词的特点,结合演讲的内容。场合。对象,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进而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 
(1) 这一次演讲是针对啥人的?(2) 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啥?(3) 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4) 这次演讲想达到啥目的? 
2.学生分组讨论,指定学生发言。 
明确:(1)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月28日;地点是在华盛顿广场;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3)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 
(4)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五.学生精读课文,分组计论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 
1. 学生讨论,各组组长组织学生发言,组长做好记录。 
2. 选交流较好的小组  面向全体同学发言,其佘各组点评。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回顾。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揭示黑人生活的状,抨击美国社会黑暗的一面,得出自已正当的要求。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到结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胜利一定能够到来。第二部分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揭露事实”“讽刺许诺”“提出要求”“提醒当局”“讲究策略”“表明决心”。 
教师出示全文结构图,要求学生填写空缺内容。 
多媒体显示: 
一、回顾;肯定《宣言》的重要意义揭露黑人受歧视的现状讽刺           ①         许诺提出           ②         要求二、 提醒当局不兑现许诺的后果讲究           ③         策略表明            ④        决心三、展望:斗争必胜 
    
学生明确:(1)当局空头许诺 
(2)得出自由。平等要求 
(3)讲究斗争策略 
(4)表明斗争决心 
六.布置作业  
1, 仔细读课文,揣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优美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2, 回忆所学过的演讲词,看看它们有啥共同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在文段落和语境中揣麾重蹼词语与修辞办法的运用,体会文中奔涌的激情,掌握演讲词特点。 
[教学过程 ] 
一、 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讨论的形式探讨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及本段的内容要点 
1. 多媒体显示: 
(1)“伟大的美国人”指谁?(2)啥是《解放黑奴宣》?(3)本段落的意义和作用是啥? 
2. 学生讨论,互肋合共同探究。教师给必要的提示。教师出示有关林肯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3. 林肯(Abraham Lincoln. 1862 ~~1865),美国总统(1861~~1865).共和党人.曾任律师,1848~1849年当选为众议员.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度,当选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内战爆发。战争的初期,曾谒力设法与南方诸州妥协,遭拒绝;在群众运动高涨和军事失利的情况下,1862年开始采取革命措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斗争,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内战结束时,即被南方奴隶主指使的暴徒刺杀。 
《解放黑奴宣言》,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宣言,它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但没有明确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规定给黑人以土地。宣言当时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支持,并使战争形势转向有利于北方。1856年的宪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条例废除了奴隶制,但战争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视。 
关于第三个问题,学生明确:此次的游行集会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这个主题早在一个世纪前就被当时的一位伟人写在了《解放黑奴宣方》理,而时至今日,黑人的权利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历史,一方面表示对政府的不满,另一方面昭示明众:我们利并非无理取闹;我们必须奋斗,也许前边的路还很长。 
二、 读课文的第二.三部分,有意识地指导同学们诵读本部分中的重点段落,并注意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而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1. 诵读课文热爱.2.3.5.7.8.10.11.12.13.14.18.19.20.21.22.23.24.25.自然段,注意情感的分配.语调的缓急.语音的轻重. 
2. 请同学们试读课文的确.2.3自然段. 
(1) 明确: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现今生活的,同时也是演讲的开始,因此读时既要充满激情,也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边有三个相连的“今天”,这三个“今天”在读时既要一气呵成,也需要每一次的语调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有“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已”“故土家园”。第三自然段,在读时整体语调可略和缓一点,但重点词语依然要注意,如;“每一个美国 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权利” 
(2)学生再读以上两段,同学之间互评。 
3.学生试读第5、7、8段。 
(1)明确:经过期。3、4两自然段的平缓之后,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式“现在是……时候”,一方面这是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强化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现实为自由。平等而战的重要性,至于7、8自然段,因其内容讲的是斗争的策略,所以它的语调是平和的。是理智的,是语重心长的。 
(2)学生再读以上段落,大家互评。 
4.同学再读10到14自然段。 
(1) 教师提示:10~14自然段可以说是一段答言。针对“热心人”的质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衅,“你们啥时候才能满足?”(这里边有潜台词:贪得无厌 ;你们就不该 提这样的要求等等)。面对黑人的现状,面对此公的质问,作者定会义愤膺,怒不可遏 ,一串条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意;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满意。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 
         这一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无疑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以不失理智,这一点我们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纵,决不是不限制的。因为作者在讲述的过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顺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权利。好演讲一定要煽情,但怎样把握好一个度,这是一门艺术。 
(2) 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5.朗读第18段到第25段. 
(1) 明确:本段快要接近演讲的尾部,从内容上讲是对末来的展望与描绘,和前边一段相比,应舒缓一些。是鱼跃大海,鹰击长空;是星垂平野,月涌大江。作者驰骋想像,放纵而也不失中心;舒缓而也富于感召.设喻精巧,令人向往;亲情贯注,给人光明.不限的憧憬,美好的末来,无不在作者的演讲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想黑人之所想,说黑人之所说.但这还不够,他想黑人之所末想,说黑人之末说,这正是他作为黑人政治领袖的杰出之处,也是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原因。他就是这样一次次把演讲推向高潮,也一次次恰到好处地调动着听众的情绪,他设喻非凡,他语势如虹;晚安他用心在讲演,他用生命在呼唤。他是黑人的偶像,享有”黑人之音”的美誉。他的光芒如日中天;他的感召胜似万马千军。他受到民众的爱戴,而遭受敌人的仇恨,他死了,因为敌人怕他,然而亿是不可战胜的,他是民心,他是正义,他是一种精神,时至今日,在美国,黑人所要求的依然没有完全得到,他们的夜正长,路也正长。 
(2) 学生声情并茂朗读第18~25段。 
6.教师总结。通过我们刚才的读.悟.品,想必同学们对本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 
三、 总结归纳演讲词的特点 
同学们,演讲词这种文体,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在初中学过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和上一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外,想必大家也一定在报刊杂志上看到过一些别的演讲词.现在,我们对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已经在了更深的理解。那么,学请同学龄前们来做一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尝试:总结与归纳一般演讲词的基本特点和实质。 
1.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2. 明确;通过我们对演讲词的横向比较,回顾.体悟,我们可以这样说,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用整句.如本文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要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由此可见,演讲词是颇讲究艺术性的。 
除了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内容方面的特点,我们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演讲需要真情,演讲无需作秀。谁顺应时代,谁代表大从的心声,谁就是讲坛上的主宰者。危急关头,想民所想,讲民所不敢讲,乃是演讲的第一要义,是演讲的生命之源。舍此则为缘木求鱼。悟到这一点很重要,愿同学们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四、 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联系上下文,研读以下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人开了一张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翟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呢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这里的“空头支票”指啥?这样表达有啥效果?)(2)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季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醋暑学不会过去。(这里的“秋季”与“醋暑”分别指啥?)(3)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身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这个信念”具体指啥?“交响曲”有啥特点?用在这里有啥深刻含义?)2. 用了排比的手法,选取择一处自已喜欢的,对它进行简评,,并仿照此处的排比格式写一段话。3. 课文第26段到课文结尾,谈一谈自已在朗读时,是怎样处理的? 
学生分组讨论,明确: 
   
1)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继承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吸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2)本句同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人为自由。平等而奋斗所到来的那一天,比作秋季,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听人使听众,明白他们奋斗所得到的结果是啥,进而促使他们更自觉地去战斗。和“秋季”形成对比的则为“醒暑”,一个“醒暑”生动而简洁地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表现出了黑人为“秋季”的到公平而战的追赶切性和必要性。      
3)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然有管乐,也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也优美的画面。 
第2、3小题由学生自主回答,教师以鼓励为主。 
五、课堂小结 
本文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计喻巧妙,感召力强。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末来而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愿同学们也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的17段到结尾.。 
2.阅读下课文,作出简单评价。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好一生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即使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nbs
[1] [2] 下一页
《我有一个梦想》基础知识练习 篇4
主备人:
教学目标 :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3、体会全文激情飞扬,及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学习并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2、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办法:诵读——讨论——质疑——点拨
教学过程 :
一、三分钟演讲《我期待着那一天》
主要内容:由一个黑人小孩为了黑人的利益放弃了自己足球梦想的故事,扩展到全世界的和平问题,反映了美国仍存在种族歧视问题,以及仍然有些国家和地区不断有武装冲突。让我们期待那真正和平、民主、自由的一天。
二、导入 : 的确,在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仍然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即使在富裕的美国也有一部分人——黑人在生活条件及差的环境里生活。让我们共同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其实这个期待早在40年前就提出来了,这个人就是马丁•路德•金,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有一个梦想》。(1分钟)
三、复习 :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领悟了文章的主旨,那么主旨是啥呢?
明确:通过这次演讲唤醒黑人,给黑人以信心,去为争取自由和平等作出不懈努力。(2分钟)
四、学生读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默记30秒。(2分钟)
五、品味精彩语言(独立思考3分钟,讨论3分钟)
1、联系上下文,研读下列句子,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美国没有屡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呢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这里的“空头支票” 指啥?这样表达有啥效果?)
明确:空头支票指“虚假的承诺,不能兑现的空话”
表达效果:形象地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地警觉地投入战斗。
②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季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这里的“秋季”与“酷暑” 分别指啥?)
明确:秋季指黑人为自由、平等而奋斗所到来的那一天。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使听众明白所得到的结果是啥 ,进而促使他们更自觉地去战斗。酷暑:生动而简洁地揭示了备受催残的生活现状,表现了黑人为“秋季”的到来而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③朗读18—25段 思考:这几段使用了啥修辞办法?作用是啥?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啥思想?
明确:排比 增强气势 表达了作者对民主、自由、平等的渴望与追求。
2、这篇演说词言词恳切,韵律和谐、文笔优美,在上节课的朗读中,我们已充分感受到作者的非凡魅力。再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请大家找出自己做喜欢的段落或语句推荐给其他同学,并简要说明理由。(提示:欣赏角度 ①修辞及表达效果②句式特点) ( 5分钟)
五、归纳演讲词语言的基本特点(提示:①修辞 ②句式特点)
1、学生思考,分组讨论(4分钟)
整句
2、交流(4分钟) 明确: 三多 短句
修辞
六、课堂练习
1、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修辞,写一个话题一致的句子。(5分钟写,2分钟交流)
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例句: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玫瑰的芬芳,给千百万在花香鸟语的快乐中受冷落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2、学生齐读18——21段并仿照写一组排比句,要求反复出现“我梦想有一天……”。(1分钟读,6分钟写,3分钟交流)
例句:我梦想有一天,让所有的沙漠都变成绿洲,再也没有铺天盖地的沙尘暴遮挡住人们的双眼。
我梦想有一天,让所有的河流都清澈见底,不在泛起肮脏的白沫,让每一条鱼快乐得嬉戏。
我梦想有一天,让所有的天空都碧蓝如洗,不在涂抹滚滚的浓烟,每一只鸟自由翱翔。
我梦想有一天,让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积如山,让每一个小孩再绿树下草地上健康成长。
七、学生质疑(3分钟)
六、回顾与反思(①你学到啥知识 ②有啥感捂)(3分钟)
七、布置作业
1、仿写: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
2、讨论:在马丁逝世的今天,你认为在美国,马丁的梦想实现了吗?
八、板书设计
我 有 一 个 梦 想
马丁•路德•金
演讲词语言特点
长句
三多 短句
修辞
[1]
《我有一个梦想》基础知识练习 篇5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文意,理清全文思路。演讲词的特点。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情。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对美国是十分熟悉的。可是, 我在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我们也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现状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现状作一个初步步的认识。 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一位30多岁的黑人汉子被众多黑人簇拥着,站在高高的石阶上演讲:“今天,我高兴地同大家一起,参加这次将成为我国历史上为了争取自由而举行的最伟大的示威集会…….”这次演讲就是举世闻名的《我有一个梦想》,这个黑人就是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演讲需要真情,演讲无需作秀。谁顺应时代,谁代表大从的心声,谁就是讲坛上的主宰者。危急关头,想民所想,讲民所不敢讲,乃是演讲的第一要义,是演讲的生命之源。舍此则为缘木求鱼。
马丁•路德•金在1968年4月组织“贫民进军”的途中,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权运动领袖,将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日”。
下列陈述,不是演讲者需要注意的一项是( )
a.要掌握听众的心理,注意听众的思维特点,消除障碍与干扰。 b.要有应变能力,如果环境发生意外变化,应及时调整听众的位置。 c.演讲应该字正腔圆,感情充沛,注意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d.演讲者应注意服饰仪态,穿着应该庄重、整齐,适合演讲的环境。
答:b(演讲者不需要调整听众的位置) 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进而整体把握文意
1.思考:
(1) 这一次演讲是针对啥人的?
(2) 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啥?
(3) 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
(4) 这次演讲想达到啥目的?
(5) 路德•金梦想中的种族主义灭绝是啥样子?(6)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中的完全平等自由的新境界是啥样子? 2.学生分组讨论,指定学生发言。 明确:
(1)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月28日;地点是在华盛顿广场;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3)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
(4)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5)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会有所改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滔滔不绝地说啥要对联邦法令提出异议和拒绝执行——在那里,黑人儿童能够和白人儿童兄弟姐妹般地携手并进。
(6)我梦想有一天,深谷弥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曲径成通衢,上帝的光华再现,普天下生灵共谒。
3.怎么样划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思路? 答:整个演讲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段,指出这次游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
第二部分(7-16)段,陈述为实现其要求所使用的斗争策略。
第三部分(17-32)段,表达作者心中执著追求的理想以及为了实现理想所具有的决心与信念。
第一部分是这次游行活动的原因,也是演讲的基础;第二部分是这次活动的策略与目标,也是演讲的发展;第三部分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也是演讲的高潮与结局。
4.《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特征是啥?
答:为了追求理想,可以付出千百次的努力。信念不移,决心不改的执著精神,构成了演讲词《我有一下梦想》的灵魂。充沛的情感是这篇演讲词的主线。演讲者从“结束种族奴役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到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是“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放者”的失望,到兑现诺言的义正辞严,到“我梦想着”的灿烂前景;把梦幻、新曲、圣歌综合起来,寄托了演讲者悲愤与热切的情感。这种情感也在与听众的心理中回荡,明确的斗争原则,切身利益的呈现,美好未来的展望,都使听众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
5.《我有一个梦想》是怎么样运用排比句演讲的?运用这样的排比句演讲有啥效果?
答:第2段:“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表达的是一百年来黑人的悲惨境遇。采用排比句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强化了黑人境遇的悲惨,地位之低下,生活之贫困,给听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第5段:“现在是从……现在是把……现在是为……”,作者要表达的是:现在是美国政府“兑现诺言”的最佳时刻。使用排比句式,则把这次示威游行的目的神圣化,是从“荒凉”走向“阳光普照”;是把“流沙”改为“坚石”,增加了这次游行的正义的分量。第20段连用五个“一起”在分句之间排比,表达了黑人团结协作,将民权运动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念。通过排比句的使用,则使这个信念坚定、执著、充满了义无反顾与视死如归的悲壮,唤起了所有读者与听众的共鸣。排比语句的使用,能使作者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深刻,语气更强化烈,感情更加充沛。能产生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进而增强演讲的表达效果。
《我有一个梦想》基础知识练习 篇6
教学目标
1. 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句段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 反复诵读,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并学习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4.体悟马丁•路德•金的崇高献身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教学难点:
1.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对非暴力抵抗主义的认识。
2.演讲词的特点及运用。
教学办法:
1.诵读法。感悟体会重点句段,更好地理解全文。
2.问答、讨论与拓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公开课)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投影:一次使全世界永难忘怀的大游行,一场令全世界刻骨铭心的演说。
导入语:
在XX年8月酷热的一天,数千人汇聚在美国华盛顿林肯纪念碑前,纪念缅怀一位伟人。人们也记起了那一次使全世界永难忘怀的大游行,那一场令全世界刻骨铭心的演说。四十年前的8月28日,约25万人的游行队伍汇聚在此,聆听马丁•路德•金博士的演说。金博士慷慨陈词,演说感人至深。其中“我有一个梦想”的名句更是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就来赏析这篇激情洋溢的演说词——《我有一个梦想》。
二、简介作者与背景:(补充一些图片,加深印象。如林肯纪念堂前的纪念活动、被刺的情景、墓地、故居等图片)
三、原音重现:金博士为何会有如此魅力?他的演讲究竟有啥迷人之处?我们先欣赏原音重现,对照课后练习英文片段听演讲录音,体会演讲的语调、激情。(播放录音)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领会感情,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2、分组读有关段落,并思考讨论问题:
①“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具体指啥?试概括。(即消除种族歧视,争取政治、文化、经济上的民主、平等、自由)
②
作者说“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你怎么样理解这句话?(美国的梦想就是民主、平等、自由)
③马丁•路德•金一贯主张非暴力主义,提倡非暴力抵抗原则,文中一些语句体现了他的主张,试找出并体会。
小结:
《我有一个梦想》,这是20 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我们仍能感受到其中的大悲悯和大悲痛。但即使在这一场波涛汹涌、黑人的不满情绪一触即发的集会上,金博士仍然以他惯有的理性和基督之爱向人群宣讲。(7段)这就是一个“非暴力”提倡者的理念之花。在他看来,“手段代表了在形成之中的理想和进行之中的目的,人们无法通过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美好的目的。因为手段是种子,目的是树。”
3、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归纳
演讲词的特点:
板书:说服力、感染力
内容:针对性、思想性、鼓动性
结构;议论文,逻辑性
语言:口语化、得体
艺术:修辞(排比、比喻、呼告、反复)
五、重点句段赏析:(结合课后练习)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但是呢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运用比喻,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季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运用比喻,把黑人也享有自由平等、摆脱贫困、享受教育的那一天比作爽朗的秋季,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与此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酷暑”一是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二是指黑人胸中的怒火。
(3)有了这个信念……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有管乐,也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也优美的画面。
(4)10—14自然段:面对黑人的现状,针对“热心人”的质问,作者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条件式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意;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满意。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只要‘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
这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也不失理智。
六、学生即兴演讲:
现在,民主、平等、自由已不是马丁•路德•金一个人的梦想,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人类从幼儿时期成长到现在,有过无穷无尽的梦想,有的已美梦成真,有的正在努力实现,有的似乎还很遥远,但梦想的美好让我们执著追求。
请以“梦想”为话题,联系实际,即兴演讲,注意体现演讲词的特点,时间一分钟。
补充:
1、 国风的诗《我有一个梦想》;
2、袁隆平作的一则电视公益广告:“我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长得像帚帕一样长,米粒长得像花生米一样大,几个朋友坐在水稻下乘凉……”
七、结束语:听了大家慷慨激昂的演说,我们的心灵也经受了一次洗礼,我们人生的目标也清晰了几分。愿大家珍惜时光,努力拼搏,为心中的梦想而奋斗!愿全人类的美梦成真!让我们一起祈祷吧!(在《祈祷》歌声中结束)
《我有一个梦想》基础知识练习 篇7
教学目标 1、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理解马丁·路德·金为之献身的事业的崇高意义,体悟马丁·路德·金崇高而伟大的奋斗精神。 2、结合演说词的特点,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感受文章深层含义和激情昂扬、极富感召力的感情色彩。说明: 《我有一个梦想》,这是20 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至今仍然震撼我们的心灵。从19世纪后期起,美国黑人的平等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替全美黑人争取人权,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率领一支庞大的游行队伍向首都华盛顿进军,并在林肯纪念堂前充满激情地向二十五万民众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为消除种族歧视、实现民族平等发出激越、磅礴的呼声。马丁·路德·金概述了黑人忍受精神歧视、生活贫穷、地位低下的不平等现象;以充满正义感的激情向美国政府发出警告;同时他也表达了广大黑人决心和意志;他的伟大更在于反对一切以暴力手段来获取民权与和平的形式,这本身就是对人类和平与尊严的维护,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的呼声义正辞严。 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喻巧妙,大量的排比、反复的运用,增强了演讲的感召力。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末来而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就演说而言,演讲需要真情,文章中要求自由、公正、平等心声代表了大众的声音,顺应了时代,所以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效果都很好。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领会演讲者的深厚感情、政治主(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张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充分品味演讲中和内容的有机结合的精彩的语言艺术,做到讲读结合。 2、难点:要尽力使学生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由于文化、历史、经济、政治制度等差异,学生不熟悉西方的宗教生活,不了解美国的社会制度,对美国的种族歧视、隔离政策无具体感受,难以理解文章所指出的严酷事实,而这些是理解他演讲的基础,否则就难以体会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和深远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引起关注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们知道有华盛顿、林肯、富兰克林、爱迪生、卓别林、海明威、比尔•盖茨,也知道鲍威尔、乔丹、迈克•杰克逊等人,请同学简介自己所了解的这个国家的人和事。向同学简介马丁·路德·金的的演讲学生自由发言,说熟知的事,会活跃气氛,调动学习的关注程度。由此而自然引出课文和马丁·路德·金,引发学习兴趣。从熟悉的话题引入到陌生的范畴,从宽泛内容到针对性的深入思考,为后面的安排的学习做铺垫。快读课文了解预习初读课文:1思考“梦想”的内容,抓住关键段落概述马丁·路德·金的具体的梦想。2马丁·路德·金为啥会有这样的梦想? 泛读从大的块面粗知课文1人人生而平等;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这种权利是依*举止得体、纪律严明的非暴力斗争取得的。2 ①结合课文中开头有关美国黑人长期忍受精神歧视、生活贫穷、地位低下的概述回答;②请学生简介自己在网上,图书馆里查找到的资料;③教师自己补充。 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演讲的历史背景,进而能理性地认识演讲的深刻内涵,引发阅读共鸣。细读课文品味意义读前6段。1演讲的前6段多处提到“一百年后的今天”, “一百年后”“今天”和“梦想”有啥关系?2多处提到美国时说“我们共和国”、“故土家园”,这样的表述有啥深刻意义?3还有哪些演讲语言给自己深刻影响的?4通过朗读努力体会马丁·路德·金此时此地的感情。前6段指出这次游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1“一百年后的今天”,从时间强调了这是百年来美国社会的“诺言”,是“神圣的义务”,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仍然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显示出社会的不公正性。2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而共和国是我们每个美国人的,这样的说法不仅宣示了“梦想”的正义感,更揭示了“民主社会”虚伪性3引导同学关注文章语言的特点:逻辑关系及其力量,比喻及其作用,排比、反复及其要求的紧迫性……如“现在是从……现在是把……现在是为……”,作者要表达的是:现在是美国政府“兑现诺言”的最佳时刻。如使用排比句式,则把这次示威游行的目的神圣化,是从“荒凉”走向“阳光普照”; 如把“流沙”改为“坚石”,增加了这次游行的正义的分量。4朗读感受文章深层含义和强烈的感情色彩。分层次分析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分阶段实行。 “梦想”不是乞求,而是真理,是充满社会正义感的,马丁·路德·金义正辞严,可以从思想内容上感受语言的力量,从语言表达上感受内容的崇高,两者相互得彰。以读促思以点带面读第7段到16段第7段“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1这些话是怎么样的话?2为啥“必须说的”?3怎么样读好这些“必须说的”话?这部分内容是为实现其要求所使用的斗争策略与目标。1马丁·路德·金坚持在法制基础上,以和平、合作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罕见地保持了自己的高尚和宽容,告诫他的黑人战友不选择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不走向暴力与偏执之路。“不应导致我们对所有白人的不信任。”2追求自由是人类崇高的愿望,与所有的命运相通,休戚相关。宽容和用灵魂力量进行斗争是人类博大而雄健心灵的精神象征。3大量的排比、反复句,由于内容的不同而应该在朗读中有变化。反对暴力斗争的第7段可以充满希望的语气;信任白人兄弟的第8段可用热忱的语气;第10、11……段可用肯定坚毅等语气。排比段整齐的形式,是使语言更有效果的常用形式,但必须和内容结合,作具体分析,诵读的语气也并非一味急迫与快速。 反复诵读升华感情 拓展训练学以至用读17段到最后1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最后展示了具体梦想,这些梦想的共同特点是啥?2请同学为他的演讲补入一个想象中的梦想,寄托自己的美好祝愿,并诵读出来。 这部分表达作者心中执著追求的理想以及为了实现理想所具有的决心与信念。1实现了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的“人人生而平等”,拥有了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2形象化的语言,表述出对演讲内容的理解;通过诵读表现对美好理想充满向往。把握感情基调,真挚、深情、向往与坚定、执著相结合。 这部分是演讲的高潮与结局。思考、写作与诵读结合,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融入自己的感受。老师可以把其余段落补充读给学生。总结特点深化旨意1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篇是选入《世界散文经典》中的,人们至今在纪念他,原因何在?2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成功是偶然的吗?有些啥必要条件? 1①多少年来,美国民众一直以各种方式纪念马丁·路德·金,2003年8月23日数千美国民众再一次聚集到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纪念《我有一个梦想》演说四十周年。美国主流社会的非暴力呼声仍然高涨,可见他的民权意识已深入人心。②客观的说社会是在进步,但仍然存在不公正的土壤,美国目前仍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自由、民主、平等仍然是美国社会的顽疾,同样在整个世界也还是需要人类的努力奋斗,这有其现实意义。2演讲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并旗帜鲜明,要抓文章主旨;其次演讲以说服听众为目的,要有逻辑性;演讲讲究内容的鼓动性,要以自己的情感之火点燃听众的情绪,要以生动的语言和多样的修辞手法,将鼓动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在一起。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成功正符合以上的条件。1可以联系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作一个分析,指出其现实意义。2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成功是在内容和形式符合以上的条件。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优美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2请以“梦想”为话题,联系实际,即兴演讲,注意体现演讲词的特点。
3理解句子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但是呢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季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好文章值得反复诵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朗读水平。 2学以至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写演讲词,切实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初步学会演讲。3(1)运用比喻,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2)运用比喻,把黑人也享有自由平等、摆脱贫困、享受教育的那一天比作爽朗的秋季,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与此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酷暑”一是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二是指黑人胸中的怒火。 思路点拨也可以从整体理清全文思路、整体把握感知文意、整体品味语言特色、感情展开教学。说明这次游行活动的演讲很有特征:信念不移,决心不改的执著精神,构成了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的灵魂。充沛的情感是这篇演讲词的主线:演讲者从期待、失望、兑现诺言的义正辞严,到梦想灿烂前景综合起来,寄托了演讲者悲愤与热切的情感。这种情感也在与听众的心理中回荡,明确的斗争原则,切身利益的呈现,美好未来的展望,都使听众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所以整体阅读很有效果。演讲语言的比喻、排比、反复的使用,则使演讲体现了信念坚定、执著、充满了义无反顾与视死如归的悲壮,能使作者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深刻,语气更强化烈,感情更加充沛。能产生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进而增强演讲的表达效果,唤起了所有读者与听众的共鸣。
练习举隅可以设计思考题如下
(1) 这一次演讲是针对啥人的?
(2) 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啥?
(3) 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
(4) 这次演讲想达到啥目的?
(5) 想象并表述马丁•路德•金演讲中的种族主义社会是啥样子?(6) 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中的完全平等自由的新境界是啥样子? (7) 你在诵读中怎样处理好演讲中众多的形象性比喻排比和语言。
《我有一个梦想》基础知识练习 篇8
施永忠
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安之若素”“义愤填膺”等词语。
2.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
1.揣縻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1.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2.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
1.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2.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办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重点句段,从更好地理解全文。
2.问答与拓展。在设疑的前提下,点拨、解答难题;同时提供有关的图片、文字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马丁·路德·金遗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
预习提纲
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
2.结合演讲词的特点,整体把握文章要点。
3.初步揣摩关键词语,尝试完成练习一,列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及背景简介;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
一、导语 设计
同学们,如果我们在这儿提到一个国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不过在没有讲出这个国家的名字之前,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比尔·盖茨、麦克尔·乔丹、麦 克尔·杰佛逊、林肯……另外,还有“9.11”。无疑这个国家的名字是“美国”。看来同学们对美国是十分熟悉的。 可是, 我在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我们也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现状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现状作一个初步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极其优美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
二、作者与背景简介
教师展示或分发文字资料,每人一份,资料内容如下:
1、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国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曾获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进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29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他是一位基教牧师的儿子。小时候他喜欢打篮球网球,特别喜欢踢足球。他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为了赚点钱,他还送报纸。他喜欢广交朋友,而不喜欢任何形式的打斗。15岁时他获得入学成绩优秀奖而进入北方某州的一所大学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自由地生活、学习和工作。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当时在南部各州.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虽然美国在1865年学结束了奴隶制,然而南部各州.通过了它们自已的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饭店。医院。公共汽车和火车里都有为黑人设置的隔离区。黑人儿童在单独为黑人开设的学校上学。花在黑人儿童身上的教育经费只及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没有选举权,如果他们想要参加选举,就得通过一项阅读测验。
1948年到1951年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他毕业后相信,如果人们得不到民权,那么要求社会变革则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他认为,可以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而不通过战争和杀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到的权利。
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刀)献给了自由运动。1964年通过了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这法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举权。
由于马丁`路德`金从事黑人解放运动的工作,所以树敌众多.有一次,一枚炸弹爆炸,毁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一个永远值得被所有人记住的日子,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城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
(多媒体显示马丁·路德·金遗像)
2、背景简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要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继续斗争。他的房子被子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公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也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路德·金被子关进了监狱。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了三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三、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或指定学生有感受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生大声读课文,教师根据演讲词的特点,结合演讲的内容。场合。对象,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进而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
(1) 这一次演讲是针对啥人的?(2) 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啥?(3) 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4) 这次演讲想达到啥目的?
2.学生分组讨论,指定学生发言。
明确:(1)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月28日;地点是在华盛顿广场;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3)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
(4)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五.学生精读课文,分组计论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
1.学生讨论,各组组长组织学生发言,组长做好记录。
2.选交流较好的小组 面向全体同学发言,其佘各组点评。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回顾。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揭示黑人生活的状,抨击美国社会黑暗的一面,得出自已正当的要求。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到结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胜利一定能够到来。第二部分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揭露事实”“讽刺许诺”“提出要求”“提醒当局”“讲究策略”“表明决心”。
教师出示全文结构图,要求学生填写空缺内容。
多媒体显示:
一、回顾;肯定《宣言》的重要意义揭露黑人受歧视的现状讽刺 ① 许诺提出 ② 要求二、 提醒当局不兑现许诺的后果讲究 ③ 策略表明 ④ 决心三、展望:斗争必胜
学生明确:(1)当局空头许诺
(2)得出自由。平等要求
(3)讲究斗争策略
(4)表明斗争决心
六.布置作业
1,仔细读课文,揣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优美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2,回忆所学过的演讲词,看看它们有啥共同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在文段落和语境中揣麾重蹼词语与修辞办法的运用,体会文中奔涌的激情,掌握演讲词特点。
[教学过程 ]
一、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讨论的形式探讨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及本段的内容要点
1.多媒体显示:
(1)“伟大的美国人”指谁?(2)啥是《解放黑奴宣》?(3)本段落的意义和作用是啥?
2.学生讨论,互肋合共同探究。教师给必要的提示。教师出示有关林肯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3.林肯(Abraham Lincoln. 1862 ~~1865),美国总统(1861~~1865),共和党人,曾任律师,1848~1849年当选为众议员.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度,当选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内战爆发。战争的初期,曾谒力设法与南方诸州妥协,遭拒绝;在群众运动高涨和军事失利的情况下,1862年开始采取革命措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斗争,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内战结束时,即被南方奴隶主指使的暴徒刺杀。
《解放黑奴宣言》,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宣言,它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但没有明确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规定给黑人以土地。宣言当时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支持,并使战争形势转向有利于北方。1856年的宪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条例废除了奴隶制,但战争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视。
关于第三个问题,学生明确:此次的游行集会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这个主题早在一个世纪前就被当时的一位伟人写在了《解放黑奴宣方》理,而时至今日,黑人的权利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历史,一方面表示对政府的不满,另一方面昭示明众:我们利并非无理取闹;我们必须奋斗,也许前边的路还很长。
二、读课文的第二.三部分,有意识地指导同学们诵读本部分中的重点段落,并注意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而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1.诵读课文热爱.2.3.5.7.8.10.11.12.13.14.18.19.20.21.22.23.24.25.自然段,注意情感的分配.语调的缓急.语音的轻重.
2.请同学们试读课文的2、3自然段.
(1)明确: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现今生活的,同时也是演讲的开始,因此读时既要充满激情,也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边有三个相连的“今天”,这三个“今天”在读时既要一气呵成,也需要每一次的语调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有“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已”、“故土家园”。第三自然段,在读时整体语调可略和缓一点,但重点词语依然要注意,如;“每一个美国 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权利”。
(2)学生再读以上两段,同学之间互评。
3.学生试读第5、7、8段。
(1)明确:经过3、4两自然段的平缓之后,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式“现在是……时候”,一方面这是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强化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现实为自由。平等而战的重要性,至于7、8自然段,因其内容讲的是斗争的策略,所以它的语调是平和的。是理智的,是语重心长的。
(2)学生再读以上段落,大家互评。
4.同学再读10到14自然段。
(1)教师提示:10~14自然段可以说是一段答言。针对“热心人”的质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衅,“你们啥时候才能满足?”(这里边有潜台词:贪得无厌 ;你们就不该提这样的要求等等)。面对黑人的现状,面对此公的质问,作者定会义愤膺,怒不可遏 ,一串条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意;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满意。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
这一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无疑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以不失理智,这一点我们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纵,决不是不限制的。因为作者在讲述的过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顺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权利。好演讲一定要煽情,但怎样把握好一个度,这是一门艺术。
(2)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5.朗读第18段到第25段.
(1)明确:本段快要接近演讲的尾部,从内容上讲是对末来的展望与描绘,和前边一段相比,应舒缓一些。是鱼跃大海,鹰击长空;是星垂平野,月涌大江。作者驰骋想像。放纵而也不失中心;舒缓而也富于感召,设喻精巧,令人向往;亲情贯注,给人光明,不限的憧憬,美好的末来,无不在作者的演讲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想黑人之所想,说黑人之所说,但这还不够,他想黑人之所末想,说黑人之末说,这正是他作为黑人政治领袖的杰出之处,也是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原因。他就是这样一次次把演讲推向高潮,也一次次恰到好处地调动着听众的情绪,他设喻非凡,他语势如虹;他用心在讲演,他用生命在呼唤。他是黑人的偶像,享有”黑人之音”的美誉。他的光芒如日中天;他的感召胜似万马千军。他受到民众的爱戴,而遭受敌人的仇恨,他死了,因为敌人怕他,然而他是不可战胜的,他是民心,他是正义,他是一种精神,时至今日,在美国,黑人所要求的依然没有完全得到,他们的夜正长,路也正长。
(2)学生声情并茂朗读第18~25段。
6.教师总结。通过我们刚才的读、悟、品,想必同学们对本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
三、总结归纳演讲词的特点
同学们,演讲词这种文体,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在初中学过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和上一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外,想必大家也一定在报刊杂志上看到过一些别的演讲词。现在,我们对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已经有了更深的理解。那么,先请同学们来做一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尝试:总结与归纳一般演讲词的基本特点和实质。
1、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2、明确:通过我们对演讲词的横向比较、回顾、体悟,我们可以这样说,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多用整句。如本文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由此可见,演讲词是颇讲究艺术性的。除了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内容方面的特点,我们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演讲需要真情,演讲无需作秀。谁顺应时代,谁代表大从的心声,谁就是讲坛上的主宰者。危急关头,想民所想,讲民所不敢讲,乃是演讲的第一要义,是演讲的生命之源。舍此则为缘木求鱼。悟到这一点很重要,愿同学们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四、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联系上下文,研读以下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人开了一张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呢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这里的“空头支票”指啥?这样表达有啥效果?)(2)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季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这里的“秋季”与“酷暑”分别指啥?)(3)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身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这个信念”具体指啥?“交响曲”有啥特点?用在这里有啥深刻含义?)
2.书中用了排比的手法,选择一处自已喜欢的,对它进行简评,,并仿照此处的排比格式写一段话。
3.课文第26段到课文结尾,谈一谈自已在朗读时,是怎样处理的?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
1)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继承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吸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2)本句同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人为自由、平等而奋斗所到来的那一天,比作秋季,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听人使听众,明白他们奋斗所得到的结果是啥,进而促使他们更自觉地去战斗。和“秋季”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一个“酷暑”生动而简洁地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表现出了黑人为“秋季”
的公平到来而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3)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然有管乐,也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也优美的画面。
第2、3小题由学生自主回答,教师以鼓励为主。
五、课堂小结
本文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计喻巧妙,感召力强。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末来而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愿同学们也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的17段到结尾.。
2.阅读下课文,作出简单评价。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好一生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即使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____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已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已满留下任何佘地。由于社会的严醒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____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风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貌岸然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_____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_____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末来。
提示:这一篇悼词,作者没有把重点放在简介居里夫人学术上的卓著成就,而是着重简介她的伟大品格,评述这些品格对推动时代和历史前进的巨大作用.第二段简介居里夫人的伟大品格:性格坚强,意志纯洁,严于律已,客观公正,谦虚谨慎以及为实现理想坚持到底的精神。第3段分析居里夫人科学功绩的取得正源于她的伟大品格。结尾一段,热情讴歌居里夫人品德的力量推动了时代和历史的发展,号召欧洲的知识分子向居里夫人学习。
3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已对演讲词的认识。
回顾:肯定《宣》的重大意义
(斗争的蓝本)
揭露 现状
我 讽刺 当局 正义的呐喊 有 提醒 政府 时代的呼唤 一 现实 :讲究策略 表明决心 (斗争的必要)
个
梦
想 未来: 斗争必胜 末来光明 (斗争的展望)
《我有一个梦想》基础知识练习 篇9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3、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2、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办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重点句段。
2、问答与拓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作者及背景简介;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
教学过程 :
一、导语 设计
同学们,如果我们在这儿提到一个国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不过在没有讲出这个国家的名字之前,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比尔·盖茨、麦克尔·乔丹、麦克尔·杰佛逊、林肯……另外,还有“9.11”。无疑这个国家的名字是“The United States”(美国)。看来同学们对美国是十分熟悉的。可是, 我在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我们也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现状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现状作一个初步步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极其优美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
二、作者与背景简介
1、马丁·路德·金(1929—1968年),美国黑人律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深受圣雄甘地不抵抗,非暴力运动的影响。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进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1968年3月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从1986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美国第一夫人劳拉称金“毕生致力于和平和改革事业”。她说:“我们难以想象没有金的美国历史,他代表真理,他遵照上帝的旨意让美国变得更公平。”
2、背景简介(六十年代民权运动)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要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传单:“你去上班时,请乘出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继续斗争。他的房子被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分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也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路德·金被关进监狱。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了三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有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有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三、朗读课文
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那么,如果是你,你将从哪些角度来写梦想?
梦想的内容?怎么样实现梦想?为啥要实现梦想?
给每一段标上序号,然后勾画出含有“梦想”字样的句子?
四、教师根据演讲词的特点,结合演讲的内容、场合、对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进而整体把握文意。
(1)这一次演讲是针对啥人的?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啥?
(3)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
(4)这次演讲想达到啥目的?
明确:(1)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8月28日;地点是在华盛顿广场林肯的雕像前;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3)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
(4)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五、学生精读课文,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啥要实现梦想呢?1——6集会的原因和目的。
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乱。
(注意第二节中的排比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一句:综述现状悲惨;二、三句:物质上贫困,精神上遭受歧视,生活在自己家园却如流亡者一般。第四句:想把现状公诸于众。其中的比喻——穷困的孤岛:黑人穷困而孤立无援;故国家园:美国;流亡者:没有归宿感)
第二部分:怎么样实现梦想?段落是7——16段
斗争的方式和手段:采用非暴力手段;团结白人,长期坚持以彻底达到目的;
斗争的最终目标:人身安全、平等居住权、平等选举权;
斗争的态度:坚定信心、毫不退缩、坚决彻底。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到结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胜利一定能够到来。
17—25自然段,具体叙述自己的政治理想。
26—27自然段,展望美好的斗争前景。
28—32自然段,号召美国人民不分肤色、民族、宗教信仰,共同为实现种族平等而斗争。
六、布置作业
1、仔细读课文,揣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优美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2、回忆所学过的演讲词,看看它们有啥共同点。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
体会文中奔涌的激情;掌握演讲词特点。
教学过程
一、重点段落赏析:
(一)赏读第1自然段,讨论(1)“伟大的美国人”指谁?(2)啥是《解放黑奴宣言》?(3)本段落的意义和作用是啥?
明确:伟大的美国人——林肯,美国总统(1861—1865),共和党人。曾任律师,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度,当选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内战爆发。战争的初期,曾竭力设法与南方诸州妥协,遭拒绝;在群众运动高涨和军事失利的情况下,1862年开始采取革命措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斗争,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内战结束时,即被南方奴隶主指使的暴徒刺杀。
《解放黑奴宣言》,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宣言,它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但没有明确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规定给黑人以土地。宣言当时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支持,并使战争形势转向有利于北方。1856年的宪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条例废除了奴隶制,但战争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视。
此次的游行集会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这个主题早在一个世纪前就被当时的一位伟人写在了《解放黑奴宣言》里,而时至今日,黑人的权利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历史,一方面表示对政府的不满,另一方面昭示听众:我们并非无理取闹;我们必须奋斗,也许前边的路还很长。
(二)赏读课文的第5段、10—14段、18—25段。
A、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者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式“现在是……时候”,一方面这是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强化了内容的表达,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了。
B、10—14自然段可以说是一段答言。针对“热心人”的质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衅,“你们啥时候才能满足?”(这里边有潜台词:贪得无厌 ;你们就不该提这样的要求等等)。面对黑人的现状,面对此公的质问,作者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条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意;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满意。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只要‘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
这一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无疑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也不失理智。这一点我们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纵,决不是不限制的。因为作者在讲述的过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顺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权利。好演讲一定要煽情,但怎样把握好一个度,这是一门艺术。
C、第18—25段,作者具体叙述自己的政治理想。
从内容上讲是对末来的展望与描绘,是鱼跃大海,鹰击长空;是星垂平野,月涌大江流。作者驰骋想像,放纵而也不失中心;舒缓而也富于感召。设喻精巧,令人向往;亲情贯注,给人光明。不限的憧憬,美好的末来,无不在作者的演讲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想黑人之所想,说黑人之所说。但这还不够,他想黑人之所未想,说黑人之未说,这正是他作为黑人政治领袖的杰出之处,也是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原因。他是黑人的偶像,享有“黑人之音”的美誉。他的光芒如日中天;他的感召胜似万马千军。他是民心,他是正义,他是一种精神,激励美国黑人不断斗争,不断去争取民主、自由、平等。
学生朗读以上段落,进一步体会内容和情感。特别要注意排比句式在演讲中的重要作用。
二、重点赏析句子(结合课后练习三讲解)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呢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这里的“空头支票”指啥?这样表达有啥效果?)
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季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这里的“爽朗的秋季”与“酷暑”分别指啥?)
本句同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人也享有自由平等、摆脱贫困、享受教育的那一天比作爽朗的秋季,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和“爽朗的秋季”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酷暑”一是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二是指黑人胸中的怒火。
(3)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这个信念”具体指啥?“交响曲”有啥特点?用在这里有啥深刻含义?)
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有管乐,也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也优美的画面。
三、总结归纳演讲词的特点
初中学过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上一篇课文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今天也学习了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由感性认识,我们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一下演讲词的基本特点。
明确: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
用整句。如本文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
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煽情性。
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要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由此可见,演讲词是颇讲究艺术性的。
除了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内容方面的特点,我们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演讲需要真情,演讲无需作秀。谁顺应时代,谁代表大众的心声,谁就是讲坛上的主宰者。危急关头,想民所想,讲民所不敢讲,乃是演讲的第一要义,是演讲的生命之源。舍此则为缘木求鱼。
四、课堂小结
本文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计喻巧妙,感召力强。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末来而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愿同学们也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五、布置作业 。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仿照课文中的排比格式写一段话。
《我有一个梦想》基础知识练习 篇10
【同步达纲练习】
一、为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一隅( ) 骇( )人听闻 兑( )现 宪( )法
侈( )谈 ( )起 拯( )救 磐( )石
义愤填膺( ) 飓( )风 心急如焚( ) 蜕( )变
赎( )罪 贫民窟( ) 匿( )迹 祈( )祷
二、辨别下列形近字,并注音组词
三、填空
马丁·路德·金是________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于196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63年他在________领导了25万人参加的示威游行集会,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抨击________政策。
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一)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站在他的灵魂安息处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备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旧在美国社会的一隅受苦受难,并发现自己竟然是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便退了回来。但是呢我们决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决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储存机遇的巨大金库里竟然没有足够的储备。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兑现支票,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摧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束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歧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枷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一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骇人听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缔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啥说“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发现自己竟然是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亡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段用了一系列比喻:空头支票比喻_________,银行比喻__________,巨大金库比喻________,支票最后兑现的是______________。
(二)
人们常会天真地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你看,有那么些人,带着全副装备,历尽千难万险,爬到千年积雪的顶峰,把手中的小旗往脚下一插,就豪迈地宣布:我们已经征服了高山。
有句话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如果高山有情,面对这些“征服者”,也会笑得前仰后合。一只蚂蚁,有幸艰难地爬上了大象的背,于是它宣布:我已征服了这只大象。这是不是太滑稽了?意大利有位女探险家,不远万里来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她要挑战自然,徒步穿越大沙漠,创造奇迹。可是当她走出沙漠时,却跪倒在沙漠边上。记者问她有啥感想。她说她不承认征服了沙漠,而是感谢沙漠能让她通过。
我们曾那么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口口声声说要创造自然。大片大片地开山垦荒、围湖造田,大肆砍伐森林,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几百年才长成的林木,人类可以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让它们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将它们变成光秃秃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而成的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使它们绝迹。人类还有啥不能办到的?大家说人类的力量真是伟大。可是,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大自然就反过来惩罚人类了。水土流失使江河床位上升,水灾频发,生灵涂炭;沙尘暴肆虐,大气污染,局部地区的空气质量已不适合人类居住。这到底是谁征服谁?
究竟啥才是人类的力量?
当我们想砍伐参天大树时,果断地放下了屠刀;当我们想品尝珍禽野味时,毅然地收起了猎枪;面对一片静谧的湖水,我们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面对一座巍峨的高山,我们欣赏它的神秘和雄伟……这才叫人类的力量──理性的力量。
1.文中“蚂蚁征服大象”的例子论证了啥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第二自然段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女探险家认为成功穿越大沙漠,是因为大自然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b.女探险家以谦虚谨慎的态度看待自己成功穿越大沙漠。
c.女探险家成功穿越大沙漠后,感受到大自然无与伦比的威力。
d.女探险家成功穿越大沙漠后,认识到不应把大自然作为征服的对象。
3.文中第三自然段加粗的词语形成时间上的强烈对照,这对于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起啥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意,概括指出“人类的力量──理性的力量”是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yú hài duì xiàn chǐ jué zhěng pán yīng jù
fén tuì shú kū nì qí
二、1.dì真谛 dì缔造 2.pàn判断 pàn叛徒 3.lǚ履行 fù覆盖 4.yú一隅 ǒu偶然 5.chóng崇拜 suì鬼鬼祟祟 6.fù束缚 bó博士 bó搏斗
三、美 华盛顿 种族歧视
四、(一)1.①使(政治、经济、文化、身体、精神等)蒙受严重损失。 ②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 ③不平等地看待。 ④枷和锁是古时两种刑具,比喻所受的压迫和束缚。 ⑤一个角落。 ⑥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⑦凭票据向银行换取现款。比喻诺言的实现。 ⑧创立;建立。 2.林肯 3.因为黑人们根本享受不到解放黑奴宣言所宣称的作为国家公民应有的权利、平等和自由。 4.解放黑奴宣言 正义 国家 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二)1.人类征服自然的说法是可笑的 2.b 3.深刻揭示人类砍伐森林、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表达了作者对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的痛恨和惋惜。 4.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我有一个梦想》基础知识练习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安之若素”“义愤填膺”等词语。
2.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
1.揣縻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 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1.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2.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2.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办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重点句段,从更好地理解全文。
2.问答与拓展。在设疑的前提下,点拨、解答难题;同时提供有关的图片、文字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马丁·路德·金遗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提纲
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
2..结合演讲词的特点,整体把握文章要点。
3.初步揣摩关键词语,尝试完成练习一,列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及背景简介;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
一、导语 设计
同学们,如果我们在这儿提到一个国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不过在没有讲出这个国家的名字之前,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比尔·盖茨、麦克尔·乔丹、麦 克尔·杰佛逊、林肯……另外,还有“9.11”。无疑这个国家的名字是“The United States”
(美国)。看来同学们对美国是十分熟悉的。 可是, 我在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我们也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现状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现状作一个初步步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极其优美的演讲词____《我有一个梦想》。
二、作者与背景简介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每人一份,资料内容如下:
1.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国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曾获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进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29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他是一位基教牧师的儿子。小时候他喜欢打篮球网球,特别喜欢踢足球。他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为了赚点钱,他还送报纸。他喜欢广交朋友,而不喜欢任何形式的打斗。15岁时他获得入学成绩优秀奖而进入壮方某州的一所大学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自由地生活。学习班和工作。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当时在南部各州.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虽然美国在1865年学结束了奴隶制,然而南部各州.通过了它们自已的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饭店。医院。公共汽车和火车里都有为黑人设置的隔离区。黑人儿童在单独为黑人开设的学校上学。花在黑人儿童身上的教育经费只及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没有选举权,如果他们想要参加选举,就得通过一项阅读测验。
1948年到1951年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他毕业生相信,如呆人们得不到民权,那么要求社会变革则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他认为,可以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而不通过战争和杀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到的权利。
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刀)献给了自由运动。1964年通过了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这法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选举.权。
由于马丁`路德`金从事黑人解放运动的工作,所以树敌众多.有一次,一枚炸弹爆炸,毁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_____一个永远值得被所有人记住的日子,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城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
(多媒体显示马丁·路德·金遗像)
2背景简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在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继续斗争。他的房子被子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公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也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路德·金被子关进了监狱。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了三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有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有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三、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或指定学生有感受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生大声读课文,教师根据演讲词的特点,结合演讲的内容。场合。对象,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进而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
(1) 这一次演讲是针对啥人的?(2) 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啥?(3) 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4) 这次演讲想达到啥目的?
2.学生分组讨论,指定学生发言。
明确:(1)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月28日;地点是在华盛顿广场;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3)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
(4)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五.学生精读课文,分组计论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
1. 学生讨论,各组组长组织学生发言,组长做好记录。
2. 选交流较好的小组 面向全体同学发言,其佘各组点评。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回顾。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揭示黑人生活的状,抨击美国社会黑暗的一面,得出自已正当的要求。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到结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胜利一定能够到来。第二部分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揭露事实”“讽刺许诺”“提出要求”“提醒当局”“讲究策略”“表明决心”。
教师出示全文结构图,要求学生填写空缺内容。
多媒体显示:
一、回顾;肯定《宣言》的重要意义揭露黑人受歧视的现状讽刺 ① 许诺提出 ② 要求二、 提醒当局不兑现许诺的后果讲究 ③ 策略表明 ④ 决心三、展望:斗争必胜
学生明确:(1)当局空头许诺
(2)得出自由。平等要求
(3)讲究斗争策略
(4)表明斗争决心
六.布置作业
1, 仔细读课文,揣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优美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2, 回忆所学过的演讲词,看看它们有啥共同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在文段落和语境中揣麾重蹼词语与修辞办法的运用,体会文中奔涌的激情,掌握演讲词特点。
[教学过程 ]
一、 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讨论的形式探讨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及本段的内容要点
1. 多媒体显示:
(1)“伟大的美国人”指谁?(2)啥是《解放黑奴宣》?(3)本段落的意义和作用是啥?
2. 学生讨论,互肋合共同探究。教师给必要的提示。教师出示有关林肯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3. 林肯(Abraham Lincoln. 1862 ~~1865),美国总统(1861~~1865).共和党人.曾任律师,1848~1849年当选为众议员.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度,当选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内战爆发。战争的初期,曾谒力设法与南方诸州妥协,遭拒绝;在群众运动高涨和军事失利的情况下,1862年开始采取革命措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斗争,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内战结束时,即被南方奴隶主指使的暴徒刺杀。
《解放黑奴宣言》,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宣言,它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但没有明确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规定给黑人以土地。宣言当时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支持,并使战争形势转向有利于北方。1856年的宪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条例废除了奴隶制,但战争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视。
关于第三个问题,学生明确:此次的游行集会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这个主题早在一个世纪前就被当时的一位伟人写在了《解放黑奴宣方》理,而时至今日,黑人的权利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历史,一方面表示对政府的不满,另一方面昭示明众:我们利并非无理取闹;我们必须奋斗,也许前边的路还很长。
二、 读课文的第二.三部分,有意识地指导同学们诵读本部分中的重点段落,并注意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而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1. 诵读课文热爱.2.3.5.7.8.10.11.12.13.14.18.19.20.21.22.23.24.25.自然段,注意情感的分配.语调的缓急.语音的轻重.
2. 请同学们试读课文的确.2.3自然段.
(1) 明确: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现今生活的,同时也是演讲的开始,因此读时既要充满激情,也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边有三个相连的“今天”,这三个“今天”在读时既要一气呵成,也需要每一次的语调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有“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已”“故土家园”。第三自然段,在读时整体语调可略和缓一点,但重点词语依然要注意,如;“每一个美国 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权利”
(2)学生再读以上两段,同学之间互评。
3.学生试读第5、7、8段。
(1)明确:经过期。3、4两自然段的平缓之后,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式“现在是……时候”,一方面这是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强化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现实为自由。平等而战的重要性,至于7、8自然段,因其内容讲的是斗争的策略,所以它的语调是平和的。是理智的,是语重心长的。
(2)学生再读以上段落,大家互评。
4.同学再读10到14自然段。
(1) 教师提示:10~14自然段可以说是一段答言。针对“热心人”的质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衅,“你们啥时候才能满足?”(这里边有潜台词:贪得无厌 ;你们就不该 提这样的要求等等)。面对黑人的现状,面对此公的质问,作者定会义愤膺,怒不可遏 ,一串条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意;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满意。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
这一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无疑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以不失理智,这一点我们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纵,决不是不限制的。因为作者在讲述的过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顺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权利。好演讲一定要煽情,但怎样把握好一个度,这是一门艺术。
(2) 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5.朗读第18段到第25段.
(1) 明确:本段快要接近演讲的尾部,从内容上讲是对末来的展望与描绘,和前边一段相比,应舒缓一些。是鱼跃大海,鹰击长空;是星垂平野,月涌大江。作者驰骋想像,放纵而也不失中心;舒缓而也富于感召.设喻精巧,令人向往;亲情贯注,给人光明.不限的憧憬,美好的末来,无不在作者的演讲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想黑人之所想,说黑人之所说.但这还不够,他想黑人之所末想,说黑人之末说,这正是他作为黑人政治领袖的杰出之处,也是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原因。他就是这样一次次把演讲推向高潮,也一次次恰到好处地调动着听众的情绪,他设喻非凡,他语势如虹;晚安他用心在讲演,他用生命在呼唤。他是黑人的偶像,享有”黑人之音”的美誉。他的光芒如日中天;他的感召胜似万马千军。他受到民众的爱戴,而遭受敌人的仇恨,他死了,因为敌人怕他,然而亿是不可战胜的,他是民心,他是正义,他是一种精神,时至今日,在美国,黑人所要求的依然没有完全得到,他们的夜正长,路也正长。
(2) 学生声情并茂朗读第18~25段。
6.教师总结。通过我们刚才的读.悟.品,想必同学们对本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
三、 总结归纳演讲词的特点
同学们,演讲词这种文体,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在初中学过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和上一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外,想必大家也一定在报刊杂志上看到过一些别的演讲词.现在,我们对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已经在了更深的理解。那么,学请同学龄前们来做一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尝试:总结与归纳一般演讲词的基本特点和实质。
1.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2. 明确;通过我们对演讲词的横向比较,回顾.体悟,我们可以这样说,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用整句.如本文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要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由此可见,演讲词是颇讲究艺术性的。
除了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内容方面的特点,我们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演讲需要真情,演讲无需作秀。谁顺应时代,谁代表大从的心声,谁就是讲坛上的主宰者。危急关头,想民所想,讲民所不敢讲,乃是演讲的第一要义,是演讲的生命之源。舍此则为缘木求鱼。悟到这一点很重要,愿同学们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四、 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联系上下文,研读以下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人开了一张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翟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呢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这里的“空头支票”指啥?这样表达有啥效果?)(2)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季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醋暑学不会过去。(这里的“秋季”与“醋暑”分别指啥?)(3)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身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这个信念”具体指啥?“交响曲”有啥特点?用在这里有啥深刻含义?)2. 用了排比的手法,选取择一处自已喜欢的,对它进行简评,,并仿照此处的排比格式写一段话。3. 课文第26段到课文结尾,谈一谈自已在朗读时,是怎样处理的?
学生分组讨论,明确:
1)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继承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吸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2)本句同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人为自由。平等而奋斗所到来的那一天,比作秋季,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听人使听众,明白他们奋斗所得到的结果是啥,进而促使他们更自觉地去战斗。和“秋季”形成对比的则为“醒暑”,一个“醒暑”生动而简洁地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表现出了黑人为“秋季”的到公平而战的追赶切性和必要性。
3)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然有管乐,也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也优美的画面。
第2、3小题由学生自主回答,教师以鼓励为主。
五、课堂小结
本文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计喻巧妙,感召力强。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末来而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愿同学们也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的17段到结尾.。
2.阅读下课文,作出简单评价。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好一生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即使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____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已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已满留下任何佘地。由于社会的严醒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____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风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貌岸然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_____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_____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末来。
提示:这一篇悼词,作者没有把重点放在简介居里夫人学术上的卓著成就,而是着重简介她的伟大品格,评述这些品格对推动时代和历史前进的巨大作用.第二段简介居里夫人的伟大品格:性格坚强,意志纯洁,严于律已,客观公正,谦虚谨慎以及为实现理想坚持到底的精神。第3段分析居里夫人科学功绩的取得正源于她的伟大品格。结尾一段,热情讴歌居里夫人品德的力量推动了时代和历史的发展,号召欧洲的知识分子向居里夫人学习。
3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已对演讲词的认识。
板书设计 回顾::肯定《宣》的重大意义 (斗争的蓝本) 揭露 现状 我 讽刺 当局 正义的呐喊 有 提醒 政府 时代的呼唤 一 现实 : 讲究 策略 个 (斗争的必要) 表明 决心 梦 想 末来: 斗争必胜 末来光明 (斗争的展望)
《我有一个梦想》基础知识练习 篇12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一下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本文激情澎湃、文质兼美的特点,在读与讲的过程中,领会演讲的特点。
三、注意体会和揣摩本文成功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采斐然的特点。
教学建议
一、教学之前,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一下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本文激情澎湃,文质兼美,应提倡多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在读与讲的过程中,领会演讲的特点。
三、本文成功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采斐然,学习要注意体会和揣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年纪稍大的中国人应还记得,1968年春,“文革”还正如火如荼之际,毛泽东发表了一篇“五二o声明”,全国各地为此举行了由上级组织的大规模游行。很多人应还记得,事情同马丁·路德·金被刺杀有关,而这位马丁·路德·金,乃是著名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事过多年之后,我却发现,不少人居然把这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同四百多年前那位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相混淆,而对他的主要主张“非暴力抵抗”,更是懵然无知!1956年,在26岁的马丁·路德·金第一次领导黑人市民,抵制蒙哥马利市公共汽车公司的种族隔离制度时,他就举起了“非暴力抵抗”的旗帜。他号召久被歧视的黑人群众说:“我们要抵抗,因为自由从来不*恩赐获得。有权有势的欺压者从不会自动把自由奉献给受压者。……权利和机会,必须通过一些人的牺牲和受难才能得到。”但是呢,“仇恨产生仇恨,暴力产生暴力……我们要用爱的力量,去对付恨的势力。我们的目标,绝不是击败或羞辱白人,正相反,我们要赢得他们的友谊和理解。”
本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说词《我有一个梦想》。
二、课文分析
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开始掳掠非洲黑人,把他们贩卖到美洲为奴,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这种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持续了大约四百余年。直到1783年,美国的建国者决定废除奴隶贸易,但黑人的地位依然非常低下。南北战争之后,当时的总统林肯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奴隶终于在法律上获得自由。
但一百多年后,20世纪50到6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美国黑人仍然是下等公民,挣扎在社会的底层,生活贫困,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进入各级各类高层机构,不能参加投票和选举,不能像白人一样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动自由。在南方的许多州,黑人不能在白人开的餐馆就餐,许多公共场所挂着“仅供白人使用”的牌子,甚至在公共汽车上黑人也只能坐在后车厢,车的中部虽然允许黑人坐,但有白人上车,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黑人发起了浩大的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就是其中最杰出的领袖。他曾在南方21个城市组织集会,发动黑人争取公民权利。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特区一次25万人的集会上,他发表了这次举世闻名的演讲。
这篇演讲词的逻辑非常严密。文章一开始,马丁·路德·金就以形象生动的语言阐述了这次游行的起因和目的。他从一百年前林肯签署解放黑奴宣言讲起,自然而然地引到目前黑人生活的现状:黑人仍然生活在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镣铐和枷锁下,不仅物质上极度贫困,而且精神上备受屈辱,虽然生活在自己的家园,却像流亡者一样缺少归宿和安全感。正因为如此,民权组织组织了这次盛大的游行,要求“兑现诺言”,争取民权和自由。这是宪法所赋予黑人的正当权利,是正义的,是合理合法的。
紧接着,作者提醒美国政府,现在正是“兑现诺言”的最佳时机,改善黑人的生存现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如果忽视了时间的迫切性,低估黑人争取正当权利的决心,将会给美国带来致命伤,“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但另一方面,作者也反过来提醒黑人同胞,一定要注意斗争的方式和策略。马丁·路德·金深受印度圣雄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影响,主张用和平的方式争取正当的权利,反对“以暴易暴”。主张“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而应当用包容、忍耐和博爱的精神来对抗仇恨。在不同的场合,他反复谈到,黑人的斗争决不可出现暴力,“我们将以法律和秩序为最高准则指导我们的行动”,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应成为行动的指南,“尽管我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对我们的白人兄弟决不可怀恨在心,而应停止憎恨。”可以说正是马丁·路德·金的这种思想,为后来黑人民权运动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因为是面对黑人同胞演讲,马丁·路德·金在这一场合必须鼓舞同胞士气,帮助他们树立信念和理想,团结他们共同前进。接下来的几段,马丁·路德·金用一系列气势磅礴的排比句,表达了黑人民权运动的目标,以及对黑人同胞的深切希望。那就是斗争一定要彻底,每一个人都要有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韧劲,无论在怎么样艰难的环境和痛苦的遭遇中都要坚持下去。他充满激情地呼吁大家回到那些最冥顽不化的地方,坚持战斗,不要绝望,胜利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最后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作者连用六个“我梦想有一天”,以诗一样的语言和酣畅淋漓的排比句式,正面表达了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抒发了他作为一个黑人内心最热烈的梦想。他呼吁种族平等,人格尊严和兄弟般的情谊能早日到来!他呼吁自由与平等在美国的各个角落都能得到实现!这几段文字情感充沛,文采斐然,犹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不可阻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这篇演讲词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它饱含激情。作者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到对一百年之后黑人现状的失望,到要求政府兑现“支票”的义正词严,再到“我有一个梦想”的热烈憧憬,其间无不充满着作者悲愤而热烈的情感。正因为作者饱含深情,而且在演讲中把梦幻、心曲和圣歌联系起来,使演讲如交响乐一般在听众中回荡,使听众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产生了极强的号召力。而这正是演讲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形艺术特色
这篇演讲词也是中外演讲史上文采斐然的篇章之一。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几乎每一段都有大量形象的比喻,如用“灯塔”和“黎明”来比喻林肯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和“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等来比喻黑人的处境,生动地描绘出美国黑人的生存现状和他们内心的渴望。“空头支票”等则形象地表现出了政府许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文中华丽的词句,典雅的语言,为演讲锦上添花。文中还大量运用了排比、呼告和反复等修辞手法,使作者的思想表达得更充分,更鲜明,有着排山倒海的气势,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
布置作业
一、完成课后“练习”一、三。
二、以你对现实中最感兴趣的话题,写一篇有积极意义、声请并茂的演说词。
【背景资料】
一、关于马丁·路德·金
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洛林汽车旅店被枪杀身亡,终年39岁。金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浸礼会教堂牧师,非暴力主义者。1929年1月25日出生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一黑人家庭,爸爸和祖父都是浸礼会的传教士。早年就读于亚特兰大的莫尔豪斯学院社会学系,19岁毕业后加入浸礼教会。1951年和1954年也先后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切斯特市的克罗泽神学院和波士顿大学。1954年在蒙哥马利城的德克斯特大道浸礼会教堂任职。1955年获得博土学位。此后他积极参加和领导美国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一生三次被捕,三次被判刑。1956年他领导蒙哥马利改进协会,组织黑人进行抵制公共汽车歧视黑人的斗争。全城5万黑人拒乘公共汽车385天,迫使最高法院宣布在交通工具上实施种族隔离为非法。1957年帮助建立黑人牧师组织一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并任该会首任主席。1963年8月率领25万黑人向华盛顿林肯纪念堂“自由进军”,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极具演说才能,并著有《阔步走向自由》《我们为何不能再等待》等著作。其思想对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遇害时,他正准备帮助孟菲斯黑人清洁工人组织罢工。当时他在旅馆阳台上与同伴们谈话,被刺客詹姆斯·厄尔·雷用枪击中。刺客得手后窜逃出境,6月8日在伦敦机场被捕,后被判处99年徒刑。金的遇刺触发了黑人抗暴斗争的巨大风暴。4月4日到6日,全美一百多个城市爆发骚乱。
美国政府确定从1986年起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金的诞辰为1月15日)为全国纪念日。从1987年起金的诞辰亦为联合国的纪念日之一。
(选自《20世纪世界各国大事全书》,北京出版社1993年版)
二、有关美国黑人的背景资料
1774年,美国的建国者们把奴隶纳入不予进口的商品之列,并直到1783年才废除了奴隶贸易。除两个州外奴隶制被完全废除——南卡罗来纳州和佐治亚州——他们因惧怕经济受损而坚决反对。所有北方各州都已早早地废除了奴隶制——最晚一个是1804年的新泽西州。然而南方坚持1845年后加入联盟的新州可以保持奴隶制。
从1830年后,在北方就有一个坚定,但却不那么有效的声音在要求全面废除奴隶制。随后,1861年,11个南方州成立南部邦联,脱离主张废奴的美利坚合众国。南方和北方间的南北战争随之爆发。经过四年的斗争和超过50万人的死亡后,北方获得胜利。《解放宣言》通过了,奴隶终于获得了自由。
但那只是就理论而言。战争已过了一百多年,南方诸州仍抵制为争取给予黑人平等机会而进行的全国性的努力。南方的白人指责黑人导致了战争、失败和贫穷。他们的领袖试图保持其古老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遗产”。而黑人则没有土地,受不到教育,没有丝毫改善的可能。
1865年4月林肯总统的不幸遇刺意味着失去了以新模式重建南方的机会。旧的南方领导人没有被排除在公职之外,“黑人法案”除最基本的民权和自由外否定黑人的一切。为了对付这种压迫,1866年生效的宪法第十四修正案规定了黑人作为美国公民的权利,使其得到在法律之下平等的保护。随后的1870年第十五修正案给予所有美国公民以选举权,无论他们的“种族、肤色或是否曾是奴隶”。
然而,北方或多或少在放任南方按他们自己的意愿对待黑人。其结果是,到1895年,实际上所有的黑人都没有得到选举权。在1890年三k党重建之后,情况糟到了极点;在1889年到1919年之间,有近三千黑人男子和妇女受到了私刑。
在20世纪50年代,当马丁;路德·金接掌黑人民权运动的领导权时,大多数黑人仍处于贫穷和低教育状态。每一次进展都受到阻碍。比如,虽然依据法律,黑人可以选举,但在南方诸州却设置了许多障碍——从繁文缛节一直到私刑,结果只有5%的黑人能够登记。
在金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今天,金死了20年后,种族隔离尤其在南方的乡村地区事实上仍存在着。法律声称现在已平等,但存有偏见的白人仍与法律背道而驰。饭店过去只对白人开放。所以当法律判定这样做违法时,饭店干脆关门大吉。在许多南方小镇上现在都没了酒吧、理发店或饭店。那些废除种族隔离的政府学校里只有黑人学生。所有的白人小孩都被带走,进了私立学校。
在某些领域确实取得了进步。在选举法案(1965年)颁布前,在美国只有不到二百名1黑人担任公职;到1970年是1469名;1980年4912名,1986年超过了6500人。这仅占美国49万名被推选官员的1.3%。现有289名黑人市长,28名妇女管理着超过五万人的城市。
贫困的黑人家庭从1959年的55%下降到1987年的约31%;然而在1986年领取食物救济券(以此可以到商店换取食物)的人中,黑人占 37%,有45%的年轻黑人要去救济所。1985年,黑人家庭的平均收入仅为白人家庭的55%,所有黑人家庭中有近45%要依*妇女。1987年,“美国黑人状况”称在北方各州黑人的失业情况:“在诸如底特律、布法罗、芝加哥及克里弗兰等城市,在劳动市场上,黑人,尤其是黑人男性——同白人相比其收入差距可能超过了南方种族歧视最为严重的城市里的最高记录。”
而在另一方面是不容置疑的成功例子——比尔·科斯比在1987年是全世界娱乐业收入最高的人,吸引了8300万观众看他的电视系列节目,赚了近一亿美刀。杰西·杰克逊是另一个成功例子——他是民主党竞选1988年美国总统的重要竞选者。流行歌星如麦克尔·杰克逊和蒂娜·特娜的摇滚音乐会遍及全球。其他像管理人员克里弗德·r·华伦,前纽约州立大学校长,成为美国最大的养老金基金主席及一名企业家,赫尔曼·e·瓦伦丁,是美洲系统管理委员会的主席和总裁。
最终,成千上万的普通黑人进入了中产阶级,获得了医生、律师、银行家、经理和其他职位。据估计到2000年,每三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是非白人——这包括亚洲人、西班牙裔人和黑人——凭着毅力、教育和更大的推动,马丁·路德·金的伟大梦想或许会在下一个20年中变为现实。
成就:散文家 文学评论家 翻译家
作品:《雅舍小品》(续集) 《浪漫的与古典的》 《文学的纪律》 《秋室杂文》 《莎士比亚全集》 《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 朴实隽永
3、七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查字典解决不确定的字词读音,并思考:
a 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
b 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么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齐读生字词
戊(wù)戌(xū) 叱咤(zhà) 莅(lì)临 迥(jiǒng)异
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kōng)篌(hóu) 酣(hān)畅
蓟(jì)北
(2)回答思考问题
a 明确:音容笑貌 学者风度
b 明确:深刻印象 从课文中找原句
①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呢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③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④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⑤ 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4、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啥印象,为啥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啥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讨论结束后,每组派多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布讨论结果。发布内容包括特点及旁批。需要注意的是,每组每位代表限说最多两个特点。最后特点+代表人数最多的一组为胜。胜出者可要求任何一位同学或老师朗诵课文。
5、朗诵课文
6、补充《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内容
八、课后作业:
找出文中细节及侧面描写的地方,想一想这样写有啥好处,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九、板书设计:
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 沉着有力,洪亮也激亢(沉稳 睿智)
内容: 丰富有趣(博闻强识 学识丰富)
表情: 成为表演 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步履稳健
气质风神潇洒 (潇洒自信)
眼神光芒四射
神态: 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 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 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第二课时
1、导入: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梁启超在演讲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也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总结了这些特点,这节课我们就要看看作者是怎么样在行文中展现这些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
2、首先,我们来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总结一下梁的形象。
明确:撇开政坛上的梁不说,在文坛上,梁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也谦逊的学者形象。
3、梁的形象怎样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举例:课文原句)
4、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也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么样抒发的?
①直接表达
a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不限的景仰
b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c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②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a 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b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c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③完全含蓄的表达
a 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b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c 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
《我有一个梦想》基础知识练习 篇13
一、基础部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偌大(nuò) 骇人(gāi) 情谊(yí) 尽情(jìn)
b.急迫(pǎi) 苦难(nàn) 决心(jué) 改变(biàn)
c.欢愉(yú) 虹霓(ní) 诺言(nuò) 流亡(liú)
d.扎根(zhā) 沙漠(mò) 优劣(liē) 绿洲(zōu)
2.下列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芜杂 诽谤 豁然开郎 轻轻抹去
b.纷繁 敷浅 卓有成效 尊敬爱载
c.藏蜇 楔子 夜啼达旦 隐居修道
d.擂同 春暮 悦耳动听 鹃而啼瘦
3.在文中空缺处填上适当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
不,我们现在并不满足,我们__________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__________,犹如海之波涛,__________,滚滚而来。
a.将来 自由 巨浪高扬 b.将来 平等 汹涌澎湃
c.将来 公平 巨浪高扬 d.将来 公正 汹涌澎湃
4.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大诗人白乐天,偿有“杜鹃花落杜鹃啼”之句。
b.关于杜鹃的一切,这里说得很明白。
c.我虽然不知道它的词儿,料想它定然是一片欢愉之声,悦耳动听。
d.死了之后,忽然化为杜鹃,到了春季,总要悲啼起来,使人听了心酸。
5.依次填入下面四句话中横线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兄弟我再糊涂,也__________好话歹话都听不出来。
②我们先看录像,__________也唱起了歌。
③问题__________点破,大家便会明白真相。
④这真是一件__________妙的艺术品。
a.不至于 继而 一经 绝 b.不至于 既而 已经 决
c.不致于 既而 已经 决 d.不致于 继而 一经 绝
6.文中空缺处应填的最恰当的是( )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①__________。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②__________。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③__________。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小孩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①a人人生而平等 ①b为自由而战
②a共叙兄弟情谊 ②b情同手足
③a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③b沙漠不复存在
a.①a②a③b b.①b②a③a c.①a②a③a d.①a②b③a
二、阅读部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但是呢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现在黑人社会充满着了不起的新的战斗精神,但是呢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因为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今天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不能单独行动。
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保证向前进。我们不能倒退。现在有人问热心民权运动的人:“你们啥时候才能满足?”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我们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躯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找到住宿之所,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是从少数民族聚居的小贫民区转移到大贫民区,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个黑人不能参加选举,只要纽约有一个黑人认为他投票无济于事,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7.文中提到心急如焚的人们指谁?
8.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错误的做法指啥?
9.文中提到两种境界的斗争,你怎么理解?
10.文中提到的我们绝不会满足的原因是啥?
11.对这场种族的斗争,谁是你支持的一方,申述理由。
参考答案
一、1.c 2.b 3.d 4.a
5.a(不至于:是不会达到某种程度。不致于是不会导致某种后果。继而是侧重表示前后两件事的发生紧紧相接。既而是侧重前后两件事的发生时间相隔不久。已经是达到某程度。一经是连词用于条件复句。决是强调肯定,坚决。绝是最、极)
6.c
二、7.为自由而战的黑人。
8.使合理正义的斗争成为暴力行动。
9.略
10.选文未存在的几种不平等现象。可展开说。
11.略
《我有一个梦想》基础知识练习 篇14
一、基础知识评价1.下列加粗字注音及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义愤填膺(yīng) 安之若素(平常) 致(使……丧失)命b.诺(luò)言 公诸(之于)于众 手足(喻兄弟)之情c.磐(pán)石 不可理喻(明的) 承诺(诺言)d.无济(帮助)于事 不言而喻(明白) 履(nǚ)行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义愤填膺 坚如磐石 安之若素 对现诺言b.公诸于众 如丧考* 携手前进 不言而喻c.坎坷曲折 巍巍峰巅 无济于事 汹涌澎湃d.种族歧视 心急如焚 资金不足 息息相关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电视剧《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播出后,在广大青年中引起________。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在________。③太阳黑子也进入集中爆发期,我国天文学家从去年8月就开始密切________太阳的活动。( )a.反应 蜕化 观测 b.反响 退化 观测c.反应 蜕化 监测 d.反响 退化 监测4.选出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 )a.按照中国医学的传统理论,在正常情况下,风是自然界“六气”之一(风、寒、暑、湿、燥、火)。在异常情况下,风也是一种致病的因素。b.不论是我们的《辞海》也好,外国的啥《牛津大字典》也好,你去翻翻它,都可以发现,许多词儿从古到今,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c.我不知道他们到底称赞我啥?是文章写得好,还是勇气可嘉?抑或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d.当竞赛裁判组负责人宣布:今天的演讲比赛蓝队获得优胜奖时,比赛大厅里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日元不断贬值,其势如破竹的下跌势头,使已经遭受金融危机重重打击的亚洲经济雪上加霜。b.给中小学生“减负”让人如此牵肠挂肚,是因为它既关乎千家万户的小孩,也关乎祖国的命运和民族的明天。c.堂堂七尺大汉,就这么醍醐灌顶般地被折磨了一番,磨得形销骨立,瘦得只剩一张皮了。d.青龙镇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牲畜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的报道,令人叹为观止。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雷阵雨过后,乌云渐渐消失,空气清新湿润,夕阳斜照,西边天空现出弯弯的彩虹,把人间装点得如同仙境一般美丽迷人。b.这一带河滩种满了向日葵,在深秋太阳的光照下,金黄的花盘结满籽粒,低垂着头。从河对岸望去,真像开满天涯的秋菊花。c.浓云四合,弥漫了山谷,遮住了低矮的山头,抹掉了山下的村落,只有几座高峰的峰顶浮在云上,仿佛海上的几座小岛。d.这里没有人烟,山坡沟谷的草丛中,有一群群五颜六色的野鸟,偶有游人走近,它们便飞起来,像乌云一样遮住天空。二、拓展阅读评价(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倍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正是非常急迫的时刻。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候。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但是呢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7.请说明首句中所提到的时间、人物、事件。时间:________年;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___8.“一百年后的今天”,美国黑人生活的“骇人听闻的情况”是怎么样的?请用几个词语或短语概括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就某种意义而言”,这次集会的目的是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第四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一句中“错误的做法”是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罗曼·罗兰悼辞(节选)郭沫若罗曼·罗兰先生,你是一位人生的成功者,你现在虽然休息了,可你是永远存在着的。你不仅是法兰西民族的夸耀,欧罗巴的夸耀,而且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夸耀。你的一生,在精神生产上的多方面的努力,对于人类的贡献非常的宏大,人类是会永远纪念着你的。你将和历史上各个民族各个时代的伟大的灵魂们,像太空中的星群一样,永远在我们人类的头上照耀。罗曼·罗兰先生,在二十年前你的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初次简介到中国来的时候,你曾经向我们中国作家说过这样的话:“我不认识欧洲和亚洲,我只知道世界上有两种民族——一种是上升,一种是下降。上升的民族是忍耐、热烈、恒久而勇敢地趋向光明的人们——趋向一切的光明:学问、美、人类爱、公众进步;而另一方面的下降的民族是压迫的势力,是黑暗、愚昧、懒惰、迷信和野蛮。”你说,只有上升的民族是你的朋友,你的同志,你的弟兄。你说,你的祖国是自由的人类。这些话对于我们中国的文艺工作是给予了多么正确的指示,多么有力的鼓励呀!罗曼·罗兰先生,伟大的人类爱的使徒,你请安息吧。上升的要不断地自求上升,下降的要不断地使它下降,我们要以一切为了人类解放而英勇地战斗着的民族为模范,我们要不避任何的艰险,尽力趋向一切的光明。不避任何的艰险,尽力和黑暗、愚昧、残忍、凶暴的压迫势力、法西斯、现世界的魔鬼,搏斗!我们中国是绝对不会灭亡的,人类是必然要得到解放的,法西斯魔鬼们是必然要消灭的!罗曼·罗兰先生,你请安息吧。我们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们,更一定要以你为模范。要像你一样,把“背后的桥梁”完全斩断,不断地前进,决不回头;要像你一样,始终走着民主的大道,把自己的根须深深插进黑土里面去,从人民大众吸收充分的营养,再从黑土里面生长出来。我们一定要依照你的宝贵指示:“每天早上,我们都得把新的工作担当起来,把前一天开始的斗争继续下去。……对于错误,对于不公正,对于死,我们必须不断地力争,为着胜利。”12.请用一句话概括出全文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13.作者是怎样颂扬罗曼·罗兰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怎样理解“你现在虽然休息了,可你是永远存在着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我不认识欧洲和亚洲,我只知道世界上有两种民族——一种是上升,一种是下降”一句体现了罗曼·罗兰先生怎么样的精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文章最后一段有一个比喻句,请找出来,并阐释其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作运用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常识告诉我们,西瓜总是圆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看到一只方形的西瓜会是何种反应?怀疑西瓜是真的,还是怀疑自己的眼睛?其实不必怀疑,它的确是一只真的西瓜——据报道,日本农民早在上个世纪就种出了方形西瓜。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会碰到类似情形,存在会不断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请以“生活中的方西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1.a(b诺nuò;c诺,应允;d履lǚ)2.a(是“兑现”而不是“对现”)3.d(反应:事物所引起的意见、态度和行动。反响:回响,反应,一般用于引起众人热烈议论、普遍称赞、强烈意见等情形,意思比“反应”重。蜕化: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退化: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观测:观察测量。监测:注意监视和测量)4.b5.b(a.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锐不可当。比喻不当,可改为“江河日下”之类。c.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醒悟,后用于比喻清凉舒适。贬褒不当,可改为“横七竖八”之类。d.叹为观止:赞叹所见事物好到了极点。褒词贬用,应改为“触目惊心”之类)6.c7.1861,林肯,签署《解放黑人奴隶宣言》8.没有得到自由。备受压榨;穷困;流亡。9.要求(政府)兑现“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的诺言。简言之,要求兑现诺言。10.排比,由一组6个“现在”构成。比喻(或暗喻):“镇静剂”喻“渐进主义”;“荒凉阴暗的深谷”喻“种族隔离”;“光明大道”喻“种族平等”;“流沙”喻“种族不平等”;“磬石”喻“兄弟情谊”。11.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12.热情歌颂了罗曼·罗兰的伟大功绩,表达了继承罗曼·罗兰反法西斯的民主精神与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的愿望。13.从罗曼·罗兰对“两种民族”的态度方面歌颂他。14.用含蓄的语言高度赞扬了罗曼·罗兰对人类民主革命斗争的伟大贡献。15.体现了罗曼·罗兰反法西斯的民主精神。16.“要像你一样……再从黑土地里面长出来。”比喻继承罗曼·罗兰的精神,并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的强烈愿望。
推荐站内搜索:学雷锋的心得体会、2021年英语四六级报名入口官网、教资报名2021报名时间、58同城招聘网最新招聘、高考录取分数、浙江自考报名时间曲阜师范大学专升本、红山区人事考试信息网、河北师大自考、周记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