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小松树和大松树》--听涛看雪(精选12篇)
听《小松树和大松树》--听涛看雪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8
听《小松树和大松树》
一、
字词得到落实。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教学之前,老师运用多中办法落实了学生对字词的学习效果。其中的方式也是多样话的,有指名朗读,有小组齐读,有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小孩们在增加了情趣的同时,增强了巩固的效果。
二、
朗读得到重视。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有童趣。教师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其间,化了许多时间与精力进行强化,达到了要求,实现了教学的目标。由此,老师也比较重视朗读形式在其间的作用里,使小孩们的朗读具有兴趣盎然的精神状态。具有一定的效果。
三、
初步接触体验。童话类的文本内容,其一大办法就是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性感悟,对此,老师在具体的过程中也能有所体现。如,小松树的开始的没有礼貌,后来的知错就改等等,不光在文字上进行理解,而且,通过动化的让小孩表演,实现了文字理解与实践操作的结合。
四、 几点想法:
1、
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急。是对文本的独到理解后的演绎,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使之抑扬顿挫,那是教学语言的最高追求。
2、
评价鼓励的恰到好处。评价是对学生的肯定或指向,其间的针对性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后是激励性,使之行为上表现为努力,心理上产生愉悦,进而使之产生学习的新动力。
听《小松树和大松树》--听涛看雪 篇2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了我们班,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出示小松树图片)
小松树作自我简介:小孩子们好!我叫小松树,今年7岁了,很高兴来到一、(2)班,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愿意)可是交朋友不能盲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小松树,学习一个和小松树有关的寓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2、简介寓言故事。
3、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课题。(要求读时突出小松树的小与大松树的大)
4、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啥呢?
【教师通过色彩鲜明的小松树图片、生动的语言赋于小松树以生命,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仔细地听一位叔叔给我们讲这个故事。
2、想不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轻轻地打开语文书第8课,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明确的要求,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效果,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看,字宝贝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还能认识他们吗?自己读读,想办法记住他!
出示注音词语:一棵空 回答空 松树空 惭愧空 低头
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摸着空 小孩空 伯伯空 爷爷空 拖起来
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多空空 喂空空 呢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1) 自由认读词语。
(2) 指名认读词语。(读准第二组词语中的轻声,并能区分伯伯与爷爷的辈分)
(3) 去掉拼音你还能认识字些字吗?(利用开火车、齐读等方式认读不带拼音词语。)
(4) 选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语造一个句子。
【初读环节学生肯定会遇到难度不同的障碍,通过多种认读方式,使学生扫清生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并把课文读通顺达到流利。】
过渡:刚才字宝贝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现在他们也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并标出自然段。(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座高山。)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习第一小节:(投影出示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师在黑板上画一座高山)
说一说你读懂了啥?(弄清小松树与大松树的位置)
(2)出示小松树与大松树的图片:它们长在哪儿呢?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空 (请一学生到台前,把小松树贴在山顶上,大松树贴在山脚下。)
(3)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一小节。
过渡:
(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大家看,小松树站在山顶上,每天看着太阳公公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地散步,还看到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
如果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怎么想?(自由交流)
【充分挖掘课文潜在资源,让学生在积极积极的思维活动中,为体会小松树因为站得高看得远而得意的心情做铺垫。】
师:是呀,小松树每天都能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色,心想:我就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回头一看,看到了山脚下有一棵大松树。小松树会对大松树说些啥了,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二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
(2)谁来读第二小节。(指名读)
出示句子: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师:老师觉得“喂”这个字读得还不是很有味道!老师用“喂”来说一句话,你就会明白“喂”应该怎么样读?
师对着学生说: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用!你愿意借铅笔给我用吗?(不愿意)
师:这是为啥?(没有礼貌)
【这一环节,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联系实际,进而更好地体会小松树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神态,为感情朗读奠定基础。】
师:那小松树这样对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小松树对大松树没有礼貌。)
那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很远”这个词学生读得不够到位)
师:小松树看得还不够远,你能让小松树看得再远些吗?
学生读完了这个小节。
(3)面对没有礼貌的小松树,大松树为啥没有回答?(自由说)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大松树没生气?(在图上看到的)
师:真了不起,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4)学到这儿,你还愿意和小松树交朋友吗?(不愿意)
(5)齐读第二小节。
【本环节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给小孩们一个自由的虚拟主机,让学生自主感悟。】
过渡: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也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3、学习第三小节:
(1)谁来读第三小节。
(2)理解:摸着。在生活中谁摸过你的头?(母亲)
母亲摸着你的头是啥感觉?(舒服)
空空 请你舒舒服服地读这句话。
(3)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过渡:风伯伯的话,小松树听懂了吗?
4、学习第四小节:
(1)齐读第四小节。
(2)谁来表演一个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的动作?
(3)此时的小松树心里在想些啥呢?
师:如果我现在就是大松树你想对我说啥?
师:小松树为啥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
听《小松树和大松树》--听涛看雪 篇3
教学理念: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进而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儿?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学生上台贴图。
师:这儿有“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谁能把他们送回家。(指生上台贴图)
(2)教师引读: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4)询问过渡:
①哪些同学爬过山?当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能看到啥?
②在山上看到的楼房和在平地上看到的楼房有啥不同?
③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优美的景色,这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评析:这里我摒弃了以前那种追求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的“告之”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例举谈论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诉,也不是外塑,小孩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成的。
2、导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山上的小松树和你们的心情一样——很高兴,高兴地得意起来,他是怎么说的呢?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4)指导看图:看哪,这棵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么样的?
(5)学生自由学着样子准备表演。
(6)指名上台表演。
(7)询问过渡:“小松树”这么骄傲,“大松树”听了有啥表现?
师:其实,“大松树”的心里非常明白,小孩子都很聪明,一定能猜出“大松树”想的是啥!
①四人一小组讨论。
②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生1:他想,为啥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生2: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生3: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
(请生上台演示图片,把山上的小松树拿下来,与山下的大松树作比较,看到底谁长得高。)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积极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这是我施教的首要重点目标。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气氛;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 ;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当然,这“读”也不是枯燥、刻板、一味地“念书唱山歌”,而是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这里我选准课文的空白点,以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把学习的积极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都参与学习,人人奉献思维结果。为读好下文打好语意和情感上的底色。
3、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你们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块儿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
(2)指读(出示风伯伯说的话)。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
(4)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师:请你扮演“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句话:
(出示句式)
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5)原来,小松树被大山爷爷托起来才能看得远,开始他还很骄傲呢!再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学生齐读小松树的话)我们读书要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多读多想,这样会把书读得更好。再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
(6)角色朗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评析:为了渗透阅读的办法和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欣赏,在此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地再现课文,完成朗读积累的任务。
4、导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表现怎么样?
(2)指读。
(3)理解词语:惭愧。
“惭愧”是啥意思?
(4)齐读,读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5)扩展: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啥?他会对大树树说些啥?
(生1:他想我错了。)小松树知错就改,我们向他学习。
(生2:他对大松树说:“大松树哥哥,对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该说这些话,真是对不起。)小松树变得谦虚、有礼貌了,我们向他学习。
……
三、以演代读,自然内化。
小孩子说得非常好,那么,你想把课文表演出来吗?(想)请小孩子四人一组,自由组合,想和谁表演就和谁组合。
1、教师指导四人一组表演怎样分配角色。
2、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
3、推选一组上台表演,教师现场加以指导。
4、这一组配上音乐,再完整表演。
为了激发学生表演积极性,师当主持人报幕:
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课本剧表演现在开始,我先来简介简介“演员”(简介表演者),等表演结束,还要评选最佳演员,请观众朋友们认真欣赏!
评选最佳演员,奖励合作的小红旗。
5、配上音乐,集体表演。
评析:内化语言是一个能动的自我构建过程。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的初步阶段,光积累不行,还要学转化、学表达。为此,我竭力运用多种途径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通过自读欣赏、听读欣赏、用眼观察、身心一体地多感官参与,语言、语意、图像、情感、观念等要素融合,帮助学生感受、积累语言,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表现语言,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诵读积累的任务。
总评: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 到导读课文,到表演内化、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贴图、充满激情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说、演,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积极、愉悦地参与学习。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 之一,也是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习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好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促读的办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表演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听《小松树和大松树》--听涛看雪 篇4
课本剧《小松树和大松树》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郑尧
人物表: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爷爷
第一幕
时间:一个阳光很好的早晨
地点:一座山的山坡。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在山坡下有一棵大松树。要画出小
松树骄傲的神情。学生戴上可爱的“小松树、大松树”头饰。矮个的小孩子站在板凳上扮演小松树,个
高的小孩子站在地面上扮演大松树。
小松树:喂,小孩子,
大松树: (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山下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多高”、“很远很远”要读出感情)
大松树: (显得平静,仍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你呢?
(小松树此时非常得意。小松树说话的语气和神态要能显示出它非常骄傲)
大松树: (仍显得非常平静,仍看着小松树)
第二幕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和风伯伯。学生戴上的“小松树、风
伯伯”头饰。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
风伯伯:小孩,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用和蔼、慈祥的语气)
小松树: (小松树看着风伯伯,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风伯伯:你能看的很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小松树: (小松树看着风伯伯,惭愧地低下了头)
第三幕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在山坡下有一棵大松树。要画出小
松树谦虚的神情。学生戴上可爱的“小松树、大松树”头饰。
小松树:大哥哥,刚才都是我的错。
大松树: (以一种友好的神情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我是长在高处,我才能看到很远地方。
(小松树鼓起勇气。“高”、“很远”要读出小松树认错感情)
大松树:我们应做一个懂礼貌、谦虚好学、知错就改的小孩。
(大松树、小松树都非常开心。)
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退下,全剧终
听《小松树和大松树》--听涛看雪 篇5
在教苏教版第二册《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童话故事时,我以小松树想和大家做朋友为教学情境,结合新课改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学会阅读、享受阅读、学会思维、体会小松树的盲目自大、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为教学目标。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单纯、理性思维还不够完善,对事物的分辨能力还不是很强等特点,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课堂中小孩天真、可爱,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童趣、享受到了小孩们口中散发的缕缕芳香。
片段一:愿不愿意和他做朋友
师:我是小松树,今年7岁了,今天我来到你们班,想和大家交个朋友,你们愿意吗?
(设计意图:抓住小孩都喜欢和别人交朋友,单纯而也善良的心理,激发小孩的兴趣,引导小孩快速的进入情境)
生齐声:愿意!
师:交朋友啊首先要认识这个人,了解这个人,才知道他是不是能做你的朋友。我们先来读读第一小节,看看对小松树有哪些了解?你知道了啥?
(设计意图:告诉小孩怎么样去交朋友,给小孩在生活中交朋友有个正确的引导,同时也为下面小孩思考后的回答埋下了伏笔,也很自然的过渡到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可谓一箭三雕。)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生:山上的是小松树。
生:小松树在山上。
师:小松树站在山顶上,看到了太阳从东方生起,白云在空中自由自在的散步,还看到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小松树,看到这些,你心里会有啥感受呢?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小孩充分的展开想象,引领小孩在文字之旅中徜徉,在精神之旅中陶冶。)
生:我会感觉很舒服,很高兴。
生:假如我是小松树我就感觉自己好高好高啊,太开心了!
生:我会感到很骄傲。
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感受,下面看看我们文中的小松树它说了些啥呢?
指名读
师:老师觉得“喂”这个字还不是很有味道!老师用“喂”说一句话,“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听了老师的话,你愿意借给老师吗?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喂”这种不礼貌的语气。把教学情境还原于生活情境,学生才能沉浸在真心真意中,如鱼得水,浑然不觉。)
可是善良的小孩们却——
生1:愿意!(大声的)
我一听,急了,是我语气的不够强烈吗?我也用“喂”不礼貌的说了一遍,对着全班说,如果是老师向这样借东西,你们愿意借给老师吗?
生齐声:愿意!
我尴尬极了,后面坐着那么多老师听我的公开课,都问两遍了,语气也到位了,为啥学生还说愿意呢?突然灵机一动,师:同学们对老师都非常的热爱呀!如果是你的同学以这种口气向你借东西,你愿意吗?
生摇着头说:不愿意!
感想: [ 这时我感觉到小孩们真是天真、可爱。老师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是神圣的,即使老师不礼貌,他们仍然爱戴老师。这是我备课时完全没有预设到的,却让我深深感动着,还让我懂得课堂需要灵活的变通、教师需具备课堂生成机智。]
师:为啥呢?
生:因为他太不礼貌了。
生:朋友是应该相互友爱的,借别人东西应该要有礼貌,别人才会借给你。借完还要说谢谢。
师:看来我们班都是懂礼貌的好小孩,我们再来读读下面一句话,想想小松树说这段话时会是一个啥样的表情呢?
生:很得意,很骄傲。
师:请你来扮演一下小松树读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表演是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让学生表演课文中的角色,是一种更为深入的体验。会使学生更有积极性,也会更加的投入,体现了新课标中朗读教学中的采用多种形式的读。)
生带着骄傲得意的神情,眉飞色舞的表演着,接着全班都沉浸在小松树那得意的神情和话语中。
师:听了小松树的话,你还愿意和他交朋友吗?
(设计意图: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生:我感觉到小松树这个朋友太骄傲了,我不愿意和他交朋友了!
生:我也不愿意,他自己感觉自己很了不起。
生:我也不愿意和这样不礼貌的人交朋友。
感想: [学生从刚开始不假思索的说愿意和小松树做朋友,到愿意把铅笔借给不礼貌的老师却不愿意借给同样不礼貌的同学,以及在深入课文,深入了解小松树之后,也坚决的不愿意和小松树交朋友,体现了小孩的童真、纯真。同时也给了小孩自己思考和体验,有了自己真实的感悟,使学生的思维在恰当的等待和引导中,得到了深刻的发展。]
片段二:你会用 比 说一句话吗?
师:听了小松树的话,你还愿意和它交朋友吗?
大松树生气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采用比较法,让学生回归文本,体会大松树的心眼大)
生:没有,课文中说大松树没有回答。
师:大松树心眼真大,不和小松树计较,可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它是怎么说的?生自读第三节。
师: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多媒体演示)
( 设计意图:采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容易体会风伯伯的话。)
“摸着头”说明了啥?
自读,指名读,范读,练读,齐读。
师:出示句子,“小孩,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练习用“比”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练习说话,积累语言,体现新课标中的理念。)
生1:小草比虫子高。
生2:西瓜比草莓肥。
生3:黑板比门长。
生4:大象比蚂蚁高。
感想:[小孩的回答五花八门,没有语法和规则可言,也不符合平时的表述,但从中可以感受到小孩对生活的热爱,充满了童真、童趣,甚至是诗情画意。给人无穷的想象虚拟主机,甚至有种童话般的感觉。和小孩们比起来,我们老师历经岁月磨练所形成的“优点”,比如考虑成熟、理解深刻、以及深谙世俗等等,有时真是自寻烦恼的根源,让我们不再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可我们教师不正是拿这些所谓的“优点 ”来教育塑造小孩的吗?我们可曾想过,小孩们的生活态度,是人类的至诚本性和天赋灵机啊!]
教学反思:
“教育不是有知者带动无知者,而是人对人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的相契合,是“我”与“你”的对话与敞亮。这堂课的精彩之处正是这两个片段中洋溢的童真、童趣,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环境为学生搭建一个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的平台,使思想教育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小孩们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过程和对生活的体验。如创设了小孩与小松树交朋友的情景,小孩与大山爷爷对话的场景。
建构主义认为,小孩总是带着一定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参与阅读。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对文本的解读。因此,阅读教学中,小孩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对“喂”字的解读——小松树说的话中有这么一句“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一个“喂”传神的刻画了小松树骄傲自大的嘴脸。紧扣“喂”字,激活了学生经验,加深体验,进而提高感情朗读的指导效率。并能够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积累语言,练习说话,展开想象。
整堂课很好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点拨者和引导者这一新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能以人为本,能注重情趣的激发,充分以教材为例子,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进行思想价值观的教育。成功地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
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变通,善于捕捉小孩的闪光点,善于利用课堂生成机制。在这堂课中我享受到了童趣、体验到了快乐,让我想起了泰戈尔的一首小诗——《玩具》:
无论找到啥,你总能创造出使你快乐的游戏,而我却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消磨在我永远无法得到的东西上。
在我单薄的独木舟里,我挣扎着要驶过欲望之海,竟忘却了原来自己也在其中游戏。
我们做老师的在与学生学习和游戏时,也应和小孩具有一样的心境,不要以为我们是在纯粹的引导他们,我们也可从小孩身上感受童真,汲取营养,进而拥有快乐的人生。
听《小松树和大松树》--听涛看雪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为课文的动画片配音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现在老师就来弹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老师的琴一起唱,好吗?(教师数码琴弹奏歌曲〈小松树〉)刚才我们唱的歌的名字是啥
?对,是〈小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就与小松树有关系,课题就是〈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
2、检查学生自由朗读情况。指名读——指名评价
3、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
三、品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配乐默读课文。要求:看看文中共有几个角色。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随机将“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3、“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他们的位置分别在哪儿?(指导学生读课文的第一段话)
4、学生再大声朗读课文,看看自己喜欢这三个角色中的哪一个。
5、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喜欢小松树的同学读小松树的话,喜欢风伯伯的同学读风伯伯的话,全体同学和老师都读旁白的话)
6、在集体分角色的过程中,教师随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感情,并做到声情并茂。同时师生共同解决“惭愧”一词的含义。(在朗读第三段话的时候,指导学生表演这段话)
四、配音朗读、再次激趣
1、全体通读课文。
2、让学生观看〈小松树和大松树〉动画片,仔细观察,然后给动画片配音。
五、发散思维、升华情感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为啥会惭愧的低下了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会对大松树说些啥?大松树也会对小松树说些啥呢?
2、教师送给学生一句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教育学生在今后的学生和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听《小松树和大松树》--听涛看雪 篇7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8
在上完公开课《小松树和大松树》之后,我深入学生中间检查了几位成绩一般的小孩子的读书情况:
生1:山上有……(不会读)
生2: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读成w i)朋友,你看你看(重复)我长的多高哇(读成ya)!……
生3: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轻声读不准)。
我实在是没有心情检查下去。
反思
究其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关照到每一个学生独有的个性需求,而只是为了追求课堂的花哨热闹以及听课者的好评,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和需求,最终的结果是在教师划定的这条五彩斑斓的“成功”之路上,只有少数几个小学生能够会读书,大部分学生不知怎么读书。
课程改革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作为一门独特的语言学科,我们的小学第一范文究竟应该以啥面目呈现给小孩们,怎样让每个学生都会读书?在之后不断的思考探索中,我逐渐悟出,语文教学的成功之道实际上很简单,多给学生读书的机会,多给学生信心,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成功,亲自去探寻只属于他自己的快乐。
改进
生:山上有一棵……
师:别紧张,接着读好吗?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师:有进步了,能再读一遍吗?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师:也进步了,能把这些字音读准了,我相信你能把这句话读得正确流利。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果然如此,这位学生脸上露出了丝丝笑容,别的小孩子也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听《小松树和大松树》--听涛看雪 篇8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孩子,你们看,这是啥?(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学生很兴奋)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山上的一棵小松树和山下的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教师贴出二棵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师揭题,指名生读题,齐读课题)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所以我在导入课时,就努力去创设一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简笔画来吸引学生,加之导入语也带着点儿神秘的语气,上课伊始就把学生的阅读兴趣给激发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师:现在,我们就来听一位叔叔给我们讲这个故事,要认真看书、仔细听哟!
(播放课文录音。)
(评析:一年级学生有的不会听课文录音,往往只是听,不看书,这样就起不到范读作用。所以,我在这里提出认真看书、仔细听很有必要。)
师:你觉得这位叔叔读得怎样?生评。
师:你要向叔叔学习啥?生自由谈。
师:想像叔叔这样读吗?请大家自己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生字词,读通顺每个句子,遇到难读的生字词或句子时你准备怎么办?
生:我可以读几遍,也可以向同桌的小孩子请教请教。
生:我也可以请教老师。
(学生读课文)
(教师出示生字词)
师:你们看,生字从课文中跑出来啦!这些生字中,哪些字在没学过之前,你就已经认识了。
生:我原来已经认识“棵、松”。
生:我上婴儿园时,就已经认识了“爷、伯、孩”。
生:我早就认识“回”了。
师:小孩子们认识的字真多!还有哪些字现在你通过听读或别的办法也学会了?
生:我看电视时认识了“答”。
生:我在走路时看广告牌认识了“托”。
生:学数学时,学到了比多比少,我认识“多”了。
生:我看童话故事书时认识了“低、摸、呢”。
(师即时对他们的识字办法、途径给以恰当的评价。)
师请生齐读一下认识的字。
师:(划出“摸、惭愧”)这些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评析:识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了这样几点:先自学后教,先了解学生已认识的字,并评价、激励学生多途径的巧妙识字法,在此基础上来教学那些不认识的字。以学定教。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这样安排既符合识字规律,也充分了解学生,学生学得轻松愉悦。)
三、自主朗读,感悟体验。
师:看,生字娃娃现在也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同桌间也可以互相讨论讨论。(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啥?
学生自由发言。
师:看来同学们读懂了这一段。原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它俩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啥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
(评价:教师通过板画、形象的语言,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
(学生读课文)
师:你们觉得小松树怎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它太骄傲了!觉得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大松树却看不到。
师:你不仅谈了自己的看法,还能结合小松树说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一位读书小博士。
生:小松树太得意了!说到“你呢”时说不定都不用眼睛好好看大松树,只瞟了一下大松树!
师:你真会读书,还加入了自己的想象。
生:它太没礼貌了!跟大松树说话时喊“喂”。(边说边做动作)
师:你加上了动作,真形象。
生:小松树太认为自己了不起了。
师:嗯,我也有这样的体会。那我们读课文时就要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自己试着读读。
(学生读课文。指生读。)
生:我觉得他没读出小松树没礼貌的样子,我来读一读。(学生读得有感情,其他同学表示赞同。)
师:嗯,真是一棵不讲礼貌、傲气的小松树。我也想来读一读,请大家看老师脸上的表情,仔细听老师读的声音,觉得我读得好的就给我掌声,读得不好的地方请提出来。
(师惟妙惟肖地朗读)学生给以热烈的掌声
师:为啥给我掌声?
生:你读得很正确、很流利,做到了不添字、不漏字。
生:你不仅读得有感情,还加上了表情、动作。
生:你读出了小松树那种骄傲、得意洋洋的样子。
生(读得很有感情的同学):你读得比我还好。
师:谢谢你小孩子,让我们一起进步。想知道我为啥读得这么好吗?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在读的时候把自己当成了一棵小松树,“我”站在高高的大山上,觉得自己可高大、可威风了,朝脚下看去,高楼大厦、我的那群树兄弟们矮小得跟一只小蚂蚁一样;我向远处望去能看到千里之外,可我的树兄弟们说不定只能看到一尺之外!小孩子你说我的心里该多高兴、多自豪啊!
师:小孩子,现在你们就是这棵大山上的小松树了,对着脚下的大松树来说一说。
(学生兴致勃勃地自由练读小松树的话。)
听《小松树和大松树》--听涛看雪 篇9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和谁?
2、这两棵松树,一棵大,一棵小,谁来读读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读后教师做相应的评价。再齐读课题。
3、课题读得很不错,那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出示词语)
学生自读,再指名读--一行一行地来读。
一棵松树 回答 惭愧
风伯伯 大山爷爷 小孩
摸着 低下了头 托起来
(1)谁来读第一行?(注意平翘舌音)
(2)谁来读第二行?(注意轻声音节)
(3)谁来读读第三行?——读了这一行你发现了啥?(前面一个字是表示动作的动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指导朗读。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大家看,大松树和小松树都长在哪里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小松树写在上面,写小点;大松树写在下面,写大点)
小松树
大松树
(2)书上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文字: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a 谁能通过朗读来告诉老师呢?(指名读)
b我们大家一起学刚才小孩子的样子来读。——齐读。
(3)小孩子看看图上的山,你觉得这座山怎样?
(4)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啥?(5)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到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这样一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啥样的感受?(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过渡:小孩子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当它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这时他会有啥样的表现呢?请小孩子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想一想:这是一棵啥样的小松树?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后交流:你觉得这是一棵啥样的小松树呢?(骄傲、得意、神气……)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3)看,这就是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小孩子先自己读读,读完想一想,这两句话里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小松树非常骄傲、非常得意?——学生回答: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小孩子一起读读小松树的话。假如你就是这一棵小松树,你再来读读,可以加上动作。
(5)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怎样?(没有回答)
过渡:尽管大松树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会说些啥呢?
听《小松树和大松树》--听涛看雪 篇10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23
【和谐教育案例】第二册《小松树和大松树》
常熟市报慈小学 陈丹
师:从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中,你能感觉到小松树是个怎么样的小孩?
生:他是个不讲礼貌的小孩。
生:他是个自高自大、瞧不起别人的小孩。
师:是啊,面对长辈,小松树如此无礼真是太不应该了!你还能感觉到小松树是用啥姿态来说这两句话的?
生:小松树是插着腰说这两句话的。
生:小松树是昂着头、居高临下地说这两句话的。
生:小松树是斜着眼睛说这两话的,说完这两句话,他扭过头去不再理会大松树,显出一副得意的样子。
师:小孩子们的想象可真丰富,那谁愿意来当回小松树,给大伙表演表演?(学生抢着要上台表演)
师:这样吧,请坐在左边的小孩子一齐起立当“小松树”,另一半同学当大松树。(站着的小孩子齐读小松树的话)
师:小孩子,小松树虽然把头扭过去不再理会大松树,可他心里还在想啥呢?
生:他会想“你呢,也老也矮,和我比起来,差远了!”
生:他会想“你呢?长在山下,也矮也丑,啥美丽的景色都看不见,真是太没意思了!”
师:(低头问坐着的“大松树”)大松树啊大松树,小松树这般嘲笑你,你心里怎么样啊?
生:我觉得很气愤,我明明比他高,他却这样瞧不起我,真是的。
生:(愤怒得声音提高了八度,脸都涨红了)我太生气了,我受不了了,我要好好跟他评评理。(学生笑)
师:(手指图上的大松树)我们来看图上的大松树,他不但不生气,还 (生接“还笑眯眯的”)这是为啥啊?
生:他觉得小松树还小,还不懂事,所以不跟他计较。
师:你们瞧,大松树是多么宽容,他的心胸是多么宽广啊。
【评析】
在本段的教学中,我利用夸张的手法,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小松树的内心心理,想象小松树说话时的体态,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小松树无礼和无知,而大松树的反映也是出乎意料的,小松树的无礼和无知更衬托出大松树的宽容和大度。这为下文理解风伯伯的话,使学生最终明白“自己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应该大胆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大胆地向对方道歉”作好了铺垫。同时,通过以上环节的训练,课堂气氛是相当和谐活跃的,学生处在一种难以自抑的状态中,这时进行整体性表演最能表达学生的情感。
转载晨曦的博客
【您正在浏览本站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本站)网址是www.定制ifanwen.com】
听《小松树和大松树》--听涛看雪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为课文的动画片配音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啥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啥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啥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啥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办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简介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小孩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啥意思?
3.问:小松树为啥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啥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一、看板画,揭示课题,学习第一节
1.看板画:说说图上画了啥?相机引导:一棵树在哪儿,另一棵树在哪儿?
观察得真仔细。站在山上的是一棵小松树,板书:小松树(注意松字右边的八字头)
站在山下是一棵大松树。板书:大松树
2.出示句子: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指导朗读通过朗读知道他们的位置。
3. 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和 读题 谁和谁的故事?
二、讲读2-4自然段
1.自己读读整体感知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表扬读书认真的小孩子 ,
2.听录音:听听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啥呢?你听到了啥?培养学生的听的好习惯
3.出示句子比较: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呀!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朋友,你看我长的高,我能看得很远。你呢?
4.学生自渎,上面一句比下面一句多了啥?这些字能少吗?说说你的理由。
5.朗读理解:长得多高哇!
很远很远 (联系学生实际理解很远很远)询问学生爬上高山后的感觉,然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爬上高山后的感觉。黄老师也爬过高山,当我站在山顶,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房子呀,树木呀,更远处的田野呀,都尽收眼底,视野变得很开阔。再读词语。帮助理解爬得高,看得远
喂:可以稍加点拨,说明小松树没有礼貌
6.完整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这是一棵怎么样的小松树?用你的朗读把小松树的骄傲,得意的样子表现出来。指导加上动作读
7.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没有回答。那大松树回想啥呢?同桌讨论一下。
8.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是怎么做的,也是怎么说的?请自渎第三小节,看看谁能读明白。指读,其余生评价,相机指导:摸者(动作演示)读出风伯伯关心、疼爱小松树的样子。填空: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
大松树看不远,那是因为( )
9.小松树也明白了这个道理,他惭愧地低下了头。他会想些啥呢?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对大松树说啥?师生表演,
三、故事表演,其余生做评委,指出不够好的地方。分小组表演
四、布置作业,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远
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听《小松树和大松树》--听涛看雪 篇12
课本剧《小松树和大松树》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郑尧
人物表: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爷爷
第一幕
时间:一个阳光很好的早晨
地点:一座山的山坡。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在山坡下有一棵大松树。要画出小松树骄傲的神情。学生戴上可爱的“小松树、大松树”头饰。矮个的小孩子站在板凳上扮演小松树,个高的小孩子站在地面上扮演大松树。
小松树:喂,小孩子,
大松树: (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山下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多高”、“很远很远”要读出感情)
大松树: (显得平静,仍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你呢?
(小松树此时非常得意。小松树说话的语气和神态要能显示出它非常骄傲)
大松树: (仍显得非常平静,仍看着小松树)
第二幕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和风伯伯。学生戴上的“小松树、风伯伯”头饰。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
风伯伯:小孩,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用和蔼、慈祥的语气)
小松树: (小松树看着风伯伯,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风伯伯:你能看的很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小松树: (小松树看着风伯伯,惭愧地低下了头)
第三幕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在山坡下有一棵大松树。要画出小松树谦虚的神情。学生戴上可爱的“小松树、大松树”头饰。
小松树:大哥哥,刚才都是我的错。
大松树: (以一种友好的神情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我是长在高处,我才能看到很远地方。
(小松树鼓起勇气。“高”、“很远”要读出小松树认错感情)
大松树:我们应做一个懂礼貌、谦虚好学、知错就改的小孩。
(大松树、小松树都非常开心。)
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退下,全剧终
推荐站内搜索:包头人事考试信息网黑龙江省自考成绩查询、学雷锋演讲稿、村官报名入口、教资报名2021报名入口、阅兵式的观后感、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分数线、教师证考试时间、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官网、天津高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