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找规律》(通用16篇)五上《找规律》(通用16篇)五上《找规律》(通用16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五上《找规律》(通用16篇)

五上《找规律》(通用16篇)

五上《找规律》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积极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这类排列问题。

  教学难点: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么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

  一、故事激趣,引发规律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师:好!听我开始讲了: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讲啥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讲啥呢?从前有座山,……

  师:谁能接着往下讲吗?

  师:哦?是哪几句话在重复?(生答略)像这样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是一种有规律的现象,这样的排列现象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师:请同学们看。(在黑板上画□○)猜猜看,下一个图形我会画啥?

  (一幅笑脸图出现在□○后面变三角形)接着我也会画啥呢?

  师:(接着画一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猜猜第七个图形会是啥?

  2.(出示例1情境图)从这幅图中,你能找到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吗?     学生回答,教师相应板书:

  盆花:每组2盆:蓝、红

  彩灯:每组3盏:红、紫、绿

  彩旗:每组4面:红、红、黄、黄)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1、出示场景图,谈话:国庆节的时候,大街上彩旗招展,花团锦簇,一排五颜六色的灯笼更为节日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出示彩旗图)

  提问:观察一下这些物体的排列顺序,你能发现它们的排列的规律吗?

  (2)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让学生上台指着图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盆花每组2盆,是按照蓝花、红花的顺序排列的。…………)

  师板书: 盆花:每组2盆:蓝、红

  彩灯:每组3盏:红、紫、绿

  彩旗:每组4面:红、红、黄、黄

  2、谈话:我们来看盆花,现在只能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啥颜色的?猜猜看。

  提问:你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注意每一小组交流的情况,发现学生采取的不同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交流验证办法。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

  (1)画图的策略:

  表示蓝花,    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2)列举的策略:

  用单双数的办法,单数是蓝花,双数是红花,15是单数,所以第15盆是蓝花。

  (3)计算的策略: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5÷2=7(组)……1(盆)

  结合算式提问:为啥用15除以2呢?算式中每个数各是啥意思?根据余数1为啥可以确定第15盆花是蓝花?

  (可让学生结合屏幕上的盆花图解释,也可以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

  再次提问:余下的1盆是哪一盆?所以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多指名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余数呢?最后一盆应该是啥颜色?

  让学生明晰怎样根据余数来判断这盆花的颜色

  就题小结:我们可以把2盆花看作一组,正好有这样的7组,还余1盆。根据余数判断出这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第1盆花的颜色相同。

  4、解决彩灯问题

  (1)谈话:刚才同学们用画图、列举、计算三种办法解决了盆花的问题,(出示彩灯图)照那样排下去,从左边起第17个彩灯是啥颜色的?用你喜欢的办法做一做。

  (2)学生尝试解答。有了前面列式计算的基础,大部分同学都是列式计算解决这一问题。但由于彩灯个数较少,所以少数同学还是通过画图解决问题。

  (3)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

  交流不同的办法。

  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办法思考:每几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余数说明啥?第17个彩灯是啥颜色的?

  (4)结合图小结:我们可以把3个彩灯看作一组,有这样的5组还余2个。余下的2个正好是下一组的第2个,它的颜色和每组中第2个彩灯的颜色相同。

  (5)逐步优化解题策略。

  提问:第76个彩灯是啥颜色的?

  让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注意辅导差生。这时学生都自觉采用列式计算来解决这一问题。

  提问:你们是采用啥办法解决的?为啥不画图了?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晰:当数目比较大时,我们可以列式计算来解决这类问题。然后看余数。余数是1,它的颜色和每组中第1个彩灯的颜色相同。余数是2,它的颜色和每组中第2个彩灯的颜色相同。

  3、解决彩旗问题

  (1)自主出题解答。让学生仿照前面盆花、彩灯的问法,自主出题让其他同学解答

  (2)老师出题:余数是几是红旗?余数是几是黄旗?再次强调根据余数的情况来准确判断。

  (3)谈话:刚才我们用计算的办法解决了彩旗的问题。你觉得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些啥?

  (4)概括注意点:看清规律后再列式计算。然后看余数。余数是几,这个物体的颜色就和每组中的第几个颜色相同。没有余数,这个物体的颜色就和每组中最后一个的颜色相同。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解题办法的理解。

  过渡:谈话:少年宫在国庆期间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1、智力厅围了不少学生,(出示练一练第一题)你能知道第21枚摆的是白子还是黑子吗?

  学生解答,并指名说出自己的想法。

  2、瞧,手工坊里也吸引了不少同学,一位女同学正在跟着阿姨学编手链呢。(出示练一练第二题)

  她正在按绿、黄、蓝、红的顺序穿一串珠。你能帮她算一算第18颗珠子是啥颜色吗?第24颗呢?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

  集体校对。指名说说解法。

  3、画苑里也有同学在画画呢!(出示练一练第三题)

  你能按照规律在括号里画出每组的第32个图形吗?

  提问:同样求的都是第32个图形,为啥不一样呢?(每组个数不同,每组内几个图形的排列顺序也不同。)

  4、谈话:少年宫里设立了一个十二生肖馆也吸引了许多学生。

  四、深入体验,感受规律

  被除数 

  除数

  商

  12 0.5 130.33333333333314

  0.2515 0.216

  0.166666666666

  17

  0.142857142857

  问题难度系数

  问   题

  ★

  小数点后面第15位是几?

  ★★

  小数点后面前100位中有几个1?

  ★★★

  小数点后面,前100个数字的和是多少?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师:今天这节课你有啥收获? ……

  2. 拓展延伸。十二生肖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的纪年办法。用十二种动物(也就是十二生肖)来表示人们不同的出生年份。(出示题目:你今年几岁?属啥?今年多少岁的人与你是同样的属相?)

  师:你今年几岁?属啥?

  师:今年多少岁的人与他属相相同呢?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想法。指名说说各自的想法。

  3概括办法:每过12年,就有一个属相和你一样。因此只要把你的岁数+12或者减12

  4拓展练习:

五上《找规律》 篇2

  一、 对号入座。(30分)

  1、 ……照这样排下去,第26图形是( )。

  2、有一列数按“654321654321……”排列着,则第34个数字应是( )。

  3、王兵在家练习硬笔书法时,写“我们爱科学我们爱科学……”依次写下去,那么第23个字应是( )。

  4、北京奥运北京奥运北京奥运……,根据排列规律,第43个字是( ),第84个字是( ),第105个字是( ),第122个字是( )。

  5、一组图形按这样的规律排列: ι……

  如果共有26个图形,其中有( )个,( )个;

  如果共有28个图形,其中有( )个,( )个;

  如果共有33个图形,其中有( )个,( )个;

  如果共有45个图形,其中有( )个,( )个;

  6、上体育课,男生排成一排,按照一至二报数。这排男生共有25人,第10位同学报( ),最后一位同学报( )。其中共有( )名同学报“一”,共有( )名同学报“二”。

  7、2006年3月1日是星期三,那么3月份上了( )天课,休息了( )天。

  8、每两朵红花之间有3多黄花,那么从左往右数第41朵花是( )花,其中红花有( )朵,黄花有( )朵。

  9、河堤的一边栽了45棵树。这些树按1棵柳树、3棵桃树的规律栽种。河堤的一边共栽了( )棵柳树,( )棵桃树。

  10、3×3=9,3×3×3=27,27的个位数字是7,3×3×3×3=81,81的个位数字是1,3×3×3×3的个位数字是( );把12个3连乘,那么这个积的个位数字是( );把21个3连乘,那么这个积的个位数字是( );把2007个3连乘,那么这个积的个位数字是( )。

  二、 解决问题。(20分)

  1、 元旦要到了,教室里要按红、黄、蓝、绿的规律挂彩灯,一共要挂三十四盏灯。四种颜色的彩灯各需多少盏?

  2、 今天是星期四,母亲过49天要去喝喜酒,你知道那天是星期几,母亲周六、周日休息,到那天,她要请假吗?

  3、 有同样大小的红、白、黑珠子共90个。如果按3个红珠,2个白珠,1个黑珠的顺序进行排列。黑色的珠子共有几个?第68个珠子是啥颜色?

  4、1998年2月1日是星期日,2006年的2月1日是星期几?2008年2月1日呢?

  5、6个小孩子围成一圈在做游戏。从小刚开始,按顺时针的方向,每人依次说出1个字,共同念儿歌《大老虎》: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打只小松鼠;松鼠有几只?一二三四五。谁说到最后一个字“五”,就要被淘汰。然后剩下的人再按照这个规则进行,直到剩下最后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胜利者。谁将会第一个被淘汰?最后的胜利者会是谁?

五上《找规律》 篇3

  《找规律》一课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本的新增内容,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这节课分为三大板块: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第三部分欣赏大自然和生活中有趣的规律现象。

  在第一部分,开门见山,直接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现实素材引入新课。学习材料所具有的吸引力是激发探索热情的重要因素,也是课堂成功的基础。在一图三题的教学中,教师用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问题悉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关注探索过程,鼓励办法多样,突出过程中的数学思考,重视体会符号感和建立模型。

  在第二部分,注重情境呈现,在简单中生动,在快乐中积极。教师把猜一猜、画一画、议一议、算一算、玩一玩等学习方式巧妙的贯穿其中,并不漏痕迹的把例二的内容融入其中,这样便于学生更完整地审视周期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办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对数学文化的理解融入到欣赏环节。这里我沿着“发现—学习—应用”的重新选编欣赏片断,使欣赏有了更加深广的内涵。在优美的旋律中,回忆着日出日落、月圆月缺的昼夜交替、寒来暑往、春夏秋冬的季节更迭,也看到生活中我们曾熟视无睹的有规律的现象。体验数学之美、规律之美。

  整个课堂动静结合,收放自如,气氛和谐,活动扎实,教无痕而学有序。

五上《找规律》 篇4

  教材第48页例题、“试一试”、“想一想”、第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⒈ 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⒉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生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      

  ⒈ 通过自主研究、与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之密切联系。

  ⒉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程序

  一、引入

  师:以前,我拉曾经学过哪此找规律的问题? 指名回答,指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探讨有关找规律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

  ⒈引导观察、了解图意。 出示课本第48页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指名说说从图中看到了啥?

  ⒉提出问题 提出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再观察图中相关内容,并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问题。

  ⒊全班交流,发现规律 指名汇报结果。师将问题排列: 小兔子晒了9块手帕,用了10个夹子。 有7个蘑菇,有8只小兔子。 有12块篱笆,13根木桩。 提出:你了现了啥规律,先让学生能过比较,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组织全班交流。

  ⒋教学试一试: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试一试。 先让学生理解操作的步骤和办法,让学生操作,并思考问题中提问题的问题。组织全班交流。

  ⒌想一想, 你还能找出哪些有这样规律的事情。

  三、想想做做 学生独立发现,小组交流,最后组织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

五上《找规律》 篇5

  教学内容:

  书第90-9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 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寻找并发现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图形,学生寻找规律。

  ⑴摆出下一组图形。(练习十六第3题)

  ⑵说说是按照啥规律排列的。

  ☆☆☆☆△☆☆☆☆△☆☆☆☆△☆☆☆☆

  ※※〓◎◎※※〓◎◎※※〓◎◎※※〓◎◎※※〓◎◎

  2、出示小棒拼摆图形。(学生跟着摆)

  □△□△□△

  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如果不从他们的排列图形来寻找规律的话,还能寻找出啥有趣的规律来?(引导学生从小棒的根数来寻找规律。)

  3、揭示课题:简单的数字排列规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6

  ⑴学生根据摆的小棒图写出 4、3、4、3„„这样的数字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寻找出这些数字的变化规律。

  ⑵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摆图形■ □□ ■ □□ ■ □□ ■ □□

  你能根据所摆的图形寻找出这道题目的数字规律吗?

  ⑶学生独立做例6第三小题。

  集体反馈。

  说说你是怎么样排这些数字的?是根据啥规律排列的?

  ⑷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 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教学例7摆一摆,算一算。

  ⑴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数字拼摆正方形。1、2、3、4、5、6

  说说这些数字是根据啥规律排列的?

  数字与数字之间有啥的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⑵教师直接出示数字2、4、6、8、10、 、

  你知道接着要写啥数字吗?为啥?这一组数字是根据啥规律排列的?

  ⑶直接说出1、3、5、7、9这一组数字的排列规律。

  3、教学例8找规律,填数。

  ⑴出示数字 5、10、15、20、25四人小组探讨,寻找这一组数字的排列规律。

  集体交流。

  ⑵出示数字 3、6、9、12、15 学生独立解决。

  集体交流。说说这一组数字的排列规律。

  三、巩固练习。

  1、 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集体订正。

  2、练习十六 第4题、找规律填数。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反馈,你是怎么样填的?为啥?

  3、摆一摆,算一算。

  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得愉悦吗?你的收获是啥?你想给老师提啥要求?

  教学反思:

  这单元知识点学生容易掌握,不过还是存在某些问题,例如,按规律填数,学生必须准确分析每两个数字间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几次的变化存在啥规律,才能正确填写后面的数,有个别较差劲的学生找不着规律,怎样能正确填数呢,还得耐心交给他们分析办法。 把两节课调到一起用来测试最后三单元知识掌握情况

五上《找规律》 篇6

  五上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

  本课《找规律》是国标本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找规律主要研究的是周期现象,周期现象是有规律的现象,规律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这种确定的结构是周期现象。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像不限。发现周期,体会它的确定性是认识周期现象的关键。

  本课我能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进而提出问题:你在图上看到啥?它们是怎么摆放的?你是从哪边看起的?你发现了啥等等,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较好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愿望。在教学例1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大部分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解决问题之后,再组织小组交流。这样,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机会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有利于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我为学生提供了比较、交流的虚拟主机,帮助学生体会每一种办法的优劣,促使学生自觉实现办法的优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能重视引导学生体会观察、思考、归纳的办法,并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积极参与研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在本课的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一个摆棋子的活动,这样能把巩固练习巧妙地融入游戏之中。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愉悦地学习,不仅再次体验了周期现象的规律,实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还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了,而且课堂气氛变得越来越活跃。同时我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简单周期现象,使学生更充分地体验周期现象的规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现象中常常蕴含着有趣的数学问题,进而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当然,本节课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学生在发言回答问题的时候,举手回答的习惯有个别学生始终没有做到,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上有点前松后紧,在新授这一环节中放的还不是太开,要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

  《找规律》(五上)教学反思

  笔者注:3月参加了一个交互式数码白板的课例竞赛。课后有关于白板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的一些想法,我姑且称之为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根据交互式数码白板的特性(交互性,生成性,直观性等),通过生机交互、师机交互、师生交互等手段逐步引导学生从“感知规律->找规律->应用规律->体验规律”,在导入部分我不局限于媒体,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纸牌游戏入手,主要设计了一个猜纸牌的游戏,紧扣教学目标,抓住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引领导学生初步感知了周期规律在生活中存在,顺利开始了新课的教学。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周期规律的感知,在引入部分利用白板可即时点击的特点,也设计了两个可感知周期规律的猜想游戏:“△○△○……”和“△△○□△△○□……”。而主题图的出示主要是为了让“找规律”,重点是突出一个“找”字。这个环节更能体现交互式数码白板的优越性,在对物体分组时,在白板上能直接圈圈画画,能及时对学生的汇报交流在媒体上作适时的提示与补充。在“应用规律”的两个环节中,也主要是利用白板的交互性,突出在应用规律前的“找”。其中在总结办法、优化办法这个教学环节中,借助白板的生成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操作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索,进而顺利完成该环节的教学任务。在巩固练习这个环节中,我为了让学生能与白板“亲密接触”,设计了一个“摆一摆”的活动。解放了全体学生的手、口、脑,给学生提供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强化体验,丰富感性认识,玩得尽兴,学得轻松。通过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了:“要让第24颗子是黑子,只要让每组中的第4颗是黑子就可以了”。可以这节课尽量利用白板在教学中有优越性,合理的展现了白板在教学中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突破难点。当然我也不迷信数码白板,为了更能科学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还适当的引入了前面的纸牌和最后的ppt课件。

  通过应用数码白板,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突破和解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学第2个环节“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探究简单的周期规律”中,教师的预设,通过白板的展示及学生在体验、感知、思考形成了“几个一组、重复出现”的教学主题,同时也对每组物体中每个位置上的物体也强化了感知。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重要的铺垫。在“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这个环节中,白板的交互性也为学生探究多样的解题策略提供了启示与帮助,对学生 “画图、列举、计算”等策略的形成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突出了本课的一个“找”字,而在随后的“优化环节”中也使学生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办法。最后那个“摆棋子”的活动,通过生机交互,学生的参与、体验、思考,对学生解决本课的关键问题——周期规律中每组中每个位置上的物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找规律重在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形成对规律的自主认识和体验。

  反思本课,在导入设计上,有层次、有对比。先由猜牌的游戏,让学生来猜后续的牌,这样做既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也使教学难点得以淡化,在不知不觉中接触规律。在新授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再通过讨论,逐步优化办法,最终得到结论:用计算法解决类似问题,比较实用、简便。接下来在处理“试一试”时,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正是这样一个学生自己尝试、自己思考、自己获得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学习不是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在后续的练习环节,笔者也精心设计了涵盖图形、计算、生活现象等题型,让学生加深理解,培养了应用意识及能力。

  此外,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有一个思考的过程,我改进了以往所用的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同桌或小组交流的形式,并在学生研究时,留给足够的思考与实践的时间,通过自学与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对规律有着更深的认识与把握。在教学中,结合交互式数码白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实际提供丰富的研究材料,让学生充分开展“找”规律的活动;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激发并维持了学习热情;利用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研究、发现周期规律的过程,实现了预设的目标。

  在教学中,交互式数码白板的优越性确非其它教学媒体所能比拟的,它在许多方面冲击着我们的教学理念与思想,它的出现对我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改革的内需。但也能囿于白板,毕竟白板是一个工具,是一个载体,是一个媒介,解决教学内容的关键还是应该以“师生”之间的合作最为重要,而这里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应该是课堂的主角。白板在教学中的介入我以为还是应以“有机、辅助、科学、发展”为主要思想,因为它代替不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

五上《找规律》 篇7

  一、激趣引入

  教师组织学生玩记忆力比赛游戏。男女两名学生各拿一张写有一个多位数的卡片,男生记的内容是162536496481,女生记的内容是123412341234。结果女生获胜。

  生:不公平,女生记的数字有规律,只要记住1234,然后重复3次。

  师:你们也这样认为吗?其实,这是一次不公平的比赛,女生之所以获胜,是因为她们记的内容有规律,记起来非常容易。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评析:通过“记卡片”的游戏,唤起学生对“规律”的有意注意,形成良好的期待心理。比赛的形式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做到“课伊始,趣亦生”。】  

  二、探究规律

  1.感知规律

  教师出示张灯结彩、花团锦簇的图片(盆花、彩灯、彩旗有规律地排列着),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发现的规律,并用课前准备好的圆片把发现的规律摆出来。

  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要做到既简单,也清楚!

  学生展示得到:

  盆花:○●  ○●……

  彩灯:●●○  ●●○……

  彩旗:●●○○  ●●○○……

  【评析:“找规律”这一内容的教学关键在于“找”。此环节十分重视规律的发现、揭示的过程,让学生在适度的动态和开放的场景中自由地观察、概括和交流,进行着多形式的有效学习。】

  2.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个规律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如果像这样排下去,第1行的第20个是啥颜色的圆片?

  生2:第2行的第100个是啥颜色的圆片?

  生3:第3行的第36个圆片是啥颜色?

  师:同学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可以吗?(电脑出示:如果照这样排下去,它们的第15个分别是啥颜色呢?)老师这个问题其实是几个问题?

  生:三个。

  师:哪三个?

  生:第一行的第15个是啥颜色,第二行的第15个是啥颜色,第三行的第15个是啥颜色?

  【评析:改变课本例题编写中盆花、彩旗、灯笼逐一呈现、分别提问的方式,而以“如果照这样排下去,它们的第15个分别是啥颜色呢?”的提问加以统整,不但便于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也给学生预留了较大的思维虚拟主机,提高了思维含量。】

  三、练习与应用

  1.观察:动态中的规律问题

  (课件出示俄罗斯方块:

  (图略)

  师:这个画面大家熟悉吗?如果按下这个向上键一次,方块会按顺时针旋转90°成形状a,再按就再转90°成形状b。如果这样按10次?画面上的图将会是哪个?

  生:是第2个。

  师:怎么想的?

  生:用10除以4余2就是第2个。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那咱们就验证一下。(师按键验证,然后图形变成原来的形状)下面请大家把眼睛闭起来。我再来把它转动一下。(师将它变成第三幅图样)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猜猜看,老师可能按了多少次?怎么想的?

  生:可能按了3次,

  生:也可能按了7次,11次。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因为按3次可以变成这样,经过4次他还会变成这样。所以老师可能按了7次,也可能是11次。

  师: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2.听辨:声音中的规律问题

  师:刚才我们是用眼睛看规律,下面我们用耳朵来听规律,好吗?(电脑拟音:咚笃笃仓,咚笃笃仓,咚笃笃仓……)有规律吗?能用你喜欢的办法把它表示出来吗?

  (课件显示活动要求:1.用你喜欢的办法把这个规律表示出来,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其中的规律,2.在你表示的办法中,第23个是啥?)

  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我是用abbc、abbc、abbc……来表示的,第23个是b。

  生:我是用○△△□、○△△□、○△△□……来表示的,第23个是△。

  ……

  3.游戏:活动中的规律问题(略)

  【评析: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活动场、一个思维场、一个情感场!学生在这个场域中游历,可以尽情地享受思维的快乐,并逐渐地内化新知、增长智慧、提升能力。】

  四、总结升华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的找规律,感觉怎样?

  生:我感觉很好!

  生:我感到很多的地方都有规律。

  师:是啊,其实有规律的现象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一定能发现许多规律,解决许多问题。还记得课前的那场比赛吗?……其实呀!男同学记的那个数也是有规律的,只是要换个角度去思考。瞧!两位两位地看,16、25、36……大家发现规律了吗?

  【评析:另一种规律的呈现,出乎情,入乎理:是啊,意料之外的环节,给人以视觉冲击的同时,更使人惊叹于教者设计的匠心所在;细细品来,正如教者课初的导言,我们本身就生活在一个有规律、有规则的世界里,今天的所学、所得,只是数学知识的冰山一角,更多的未知世界等待着我们,需要一路前行,一路求索。】

五上《找规律》 篇8

  编者说明:本教学设计是由广西岑溪市实验小学刘小华主任提供.刘小华老师是岑溪市优秀小学骨干教师,从教多年,业绩累累,获奖多多.但愿此文对同样是小学教师的你,有一定帮助.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岑溪市实验小学  刘小华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第七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办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每小组若干小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认识一一间隔

  1、利用乒乓球串,初步认识“--间隔排列”。(教师准备了一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一侧开孔,里面装着一串黄白一一间隔排列的乒乓球。)

  竞猜游戏: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神秘的礼物,是啥呢?(拿出礼品盒)你们猜猜看,里面装的是啥呢?    (生:猜测)

  师:(拉出1个黄球)啥东西?啥颜色?(再拉1个白球)现在呢?(也拉出一个黄球)再看,(再拉出一个白球)再看看。那你们猜,下一个会是啥颜色的球?为啥?

  师小结:其实老师这份神秘的礼物就是一串球,(手指着球)而且是一个黄球一个白球、一个黄球一个白球依次排列着,像这样,一个隔着一个排列的,我们称它为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2、在主题图1中认识“一一间隔排列”

  师:大家一起仔细看看,在这个画面当中,有没有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呢?小兔乐园中哪两种物体的排列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你能够找出几组来?(学生边说,教师边贴物体名称)

  3、举例判断

  ⑴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排列是一一间隔?

  师: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还能找到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排列是一一间隔的?

  ⑵课件出示如下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

  ①□○□○□○□;

  ②一排桌子、一排椅子(各4排);

  ③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珠子串成的项链;

  ⑶男女生现场演示一一间隔排列。

  二、创设情境,寻找规律

  师:看到这么多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你想到了啥?它们在数量上有啥联系呢?

  1、感知规律——观察主题图找数量,在找数量的同时,初步对比两种物体的数量。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数一数每组中的两种物体的数量各是多少?再想一想它们之间在数量上存在有怎么样的关系?(板书: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物体数量多1)

  2、探究规律——创设问题情境(珠串图)

  师:图中有很多的蓝珠和紫珠,它们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你能判断出蓝珠多还是紫珠多?你怎么知道的?

  出示答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1)   蓝珠和紫珠也是一一间隔排列,为啥不是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物体

  数量多1呢?啥情况下才是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物体数量多1?

  (2)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有怎么样的关系?

  3、交流、归纳总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时,有啥规律?

  引导学生依据具体物体,总结出: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师: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排在两端的物体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1个。反过来怎么说?(排在中间的物体比排在两端的物体少1)

  三、自主选择,验证规律

  1、引导用“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方式验证规律。

  (1)质疑

  师:“是不是两种物体只要间隔排列,都具备这样规律呢?(生:……)

  师:“想不想证明一下”(生:……)

  (2)动手操作。

  师:(课件出示要求)“同学们可以用小棒和圆片,在桌子上摆一摆;也可以

  选两种图形在纸上画一画,使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然后数一数两种物体的个

  数,看看它们在数量上有啥关系。”

  同桌合作,一个摆(或画)另一个记录     

  (3)交流。要求展示摆法或画法,说说规律。

  2、判断珠串图中两种颜色的珠子谁多?

  3、初步应用:下列各行的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请比较出哪一种多?多几?

  ① √×√×√×……√×√×√

  ② 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

  ③ ①②①②①②……①②①②

  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观察“江南水乡”中一一间隔的两种物体的数量,并对比。

  2、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3、⑴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4段)

  ⑵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如果要锯成50段呢?怎么列式?

  4、在一条公路的两边各栽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两边一共栽桃树多少棵?

  5、手链上两种颜色的珠子是一一间隔排列的,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为啥?

  6、字母a和b一一间隔排列,已知有a有5个,b有(  )个。

  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游戏活动

  1)请5位女生站成一排,在每两个女生中间站一个男生,应该请几位男生呢?谁来排?

  2)再请5位女生,还是男女生一一间隔排列,要求男生比女生多1人。谁来排?

  3)男女生都是6人,还要求一一间隔排列,怎么排?

  4)比较两种排法,你发现了啥?

五上《找规律》 篇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15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的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小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在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聪聪和明明两位小孩子就用规律的知识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看!这就是聪聪布置的房间。(电脑出示:聪聪的房间)

  提问:谁发现了房间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有规律?

  集体汇报,让学生各抒己见。

  师:小孩子们观察得真仔细,明明看到聪聪把房间布置地这么漂亮,他也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电脑出示),你看!这就是明明布置的墙面和地面,但这里有啥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找一找。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师:小孩子们可以选择墙面或地面中的一种进行研究,研究的时候请思考,每行都有哪些图形?图形的排列顺序也是怎么样的?你还可以拖动下面的图形进行研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啥?打开电脑开始研究吧!

  (学生进行活动)

  师:哪位小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说一说,如果你需要操作的可以上来!

  学生汇报:

  生1:我研究的是墙面,我发现墙面这里从星星开始斜过来都是星星,从三角形开始都是三角形,菱形开始就斜过来都是菱形的。

  生2:我研究的也是墙面,我的发现是第一竖和第一排是一样的,第二竖和第二排是一样的,第三竖和第三排的一样,第四竖和第四排一样的。

  师:谁已经听清楚他说的了?听清楚的再来说一说?

  生再说。

  生3:我发现的是地面,我发现了每行里面都有4种颜色,一种是绿色,一种是蓝色,一种是红色、一种是黄色,下面的这一排也是绿色、蓝色、红色、黄色,把绿色拖到最后面去就变成了第二排,把蓝色拖到最后面去就变成了第三排,把红色拖到最后面去就变成了第四排。

  生4:我研究的是墙面,这样地斜过来也有规律。

  生5:我发现了把圆放到最后面就是第二行,把菱形放到最后面就是第三行,把三角形放到最后面那就是第四行。

  师:真不错,小孩子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那金老师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假如我想继续摆下去,你猜一猜该怎么摆?你们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先试着摆一下,该怎么摆?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用啥办法摆出来的。

  学生活动,并汇报。

  师小结并揭题:几个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地变换自己的位置,这样的规律我们就把它叫循环排列规律。

  师:那你们想想看,如果我们继续摆,第6行第1个会是啥图形?

  再来猜一猜第7行的第3个会是啥图形?(请生汇报并说说想法)

  三、运用规律。

  师:明明看我们找出了墙面和地面的规律,非常开心,他还为你们准备了非常多的水果呢!(出示3组水果)可是他只摆了3组,第4组水果他想请大家自己摆,你们会吗?那就摆摆看吧!

  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

  学生进行汇报,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有的是看哪一行少了哪个水果就摆啥,有的是斜过来看的,还有的是按照循环的办法摆的,等等)

  四、联系生活,创造规律。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些规律,也用规律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那么小孩子们能不能自己创造出这样的规律呢?

  师:你们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给你的素材进行设计(出示素材:四件衣服和四种家具),也可以自己在这里创造规律(点击练习四)或者可以打开word,自己用文字、数字,图形等进行创造规律。

  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创造规律,教师巡视。

  师:创造好了,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也可以出问题考考同桌。

  学生上台把自己创造的规律展示给大家看,并能提出相关的问题考同学。

  五、全课总结。

  师:小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啥?在生活中你们见过这样的规律吗?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你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就能把我们的生活打扮得更加美丽!

  (说明:学生每人都有一台手提电脑)

五上《找规律》 篇10

  背景:

  这是一堂在新教育实验第七届研讨会上,在一天半前由与会教师临场电脑点课而定题的供研究探讨而上的“家常课”。

  当时年会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新教育研究中心提倡听课模式的双关注:既关注教师更关注学生。关注教师所定目标的准确性、实施策略及达成度,关注教学环节的干净,关注课堂节奏的疏密,关注教师的教学机智;您更应该关注某一个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学习清单、参与度、练习的质、量,情绪及思维的变化。[参见大会手册157-160页]

  席争光老师简介: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白坡小学教导主任。河南省小学数学名师,先后被评为省骨干教师,洛阳市名师,洛阳市业务标兵,吉利区明星教师,区拔尖人才。多次参加省、市小学数学教学大赛,均获得第一名。2005年10月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第7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所做《圆的周长》一课获大赛一等奖第三名。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各种级别奖励并发表。

  教材简介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 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周期现象是有规律的现象,规律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这种确定的结构是现象的周期。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像不限。

  发现周期,并体会它的确定性是认识周期现象的关键,是第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 在例1的画面里,由近到远依次是盆花、彩灯、彩旗,它们摆放顺序的规律都表现在颜色上,十分醒目、容易发现。教学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通过问题“从左边起,盆花是按啥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明确了研究对象、教学次序、观察内容。学生看出各类物体的摆放顺序并不难,但说不到位。要提高交流的质量,通过说摆放的顺序进一步体会规律。如盆花,学生一般说成“一盆蓝花和一盆红花间隔着摆的”。要引导他们理解“每2盆为一组”,“每组都是先1盆蓝花,再1盆红花”。再如彩灯是“每3盏一组”,“每组都是1盏红色、1盏紫色、1盏蓝色”。彩旗是“每4面为一组”,“每组都是先2面红色,再2面黄色”。能看出一组的数量和一组里的次序,就发现了周期,对规律的理解就准确了。例题教学的第二步是回答“左起第15盆花是啥颜色”的问题以及紧接着的“试一试”。让学生根据看到的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测,进而对规律的确定性有更深的体会。所问的盆花、彩灯、彩旗都没有画出来,它们的颜色不能直接看到,只能依据规律进行推理。教材里的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都是学生再现周期规律进行的推理活动。各种办法都有特点,也有其局限。对各种办法的评价和采纳,要让学生体会并逐步选择。学生对第一种办法“画一画”,会感觉比较麻烦,如果花的盆数再多些,画的也更多,对第二种办法“单数盆是蓝花、双数盆是红花”会最感兴趣。对第三种办法“用除法计算”会感到比较难,不愿接受。这些体会都是暂时的,到了“试一试”里,他们也会感到前两种办法都不太好,转向用除法算了。用除法算的难点是怎么样根据余数作出正确判断,要给学生两点指导:一是想一想,“余数”在第几组物体里。二是画出一组,余数是几就圈第几个,答案就清楚了。如15÷2=7(组)……1(盆),第15盆花是第8组里的第1盆,表示第15盆是蓝花。也如17÷3=5(组)……2(盏),第17盏灯是第6组里的第2盏,表示第17盏是紫色灯。再如23÷4=5(组)……3(面),第23面旗是第6组里的第3面,表示第23面是黄旗。

  “练一练”对其他活动、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预计,重点仍然是发现和表达各次活动、各个现象里的顺序规律。前两道题的周期载体仍是物体的颜色,第3题变为形状;第1、3题的顺序规律仍表现在画面里,第2题则用语言文字告诉学生。这些变化能提高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

  练习十第1、2题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周期现象。第1题12种生肖(12年)是一个周期。教学第1题时,可以先在自己的生肖下写出年龄,再写相邻生肖、其他生肖下的年龄,然后想“接下去的年龄该写在哪里?”体会12年是一组。

  席争光课堂简案《找规律》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的情境,使学生发现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规律。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优化,理解和掌握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重难点: 1、对周期现象中的规律进行语言描述。 2、对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办法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发现规律,语言描述。 1、老师画气球,学生发现规律。 2、学生用语言描述规律。 二、自主探索,多种办法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照这样画下去,第十五个气球是啥颜色? 2、学生自主探索。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5、学生评议办法。 三、拓展研究,优化办法。 1、出示一列灯笼(每三个一组,按照红紫蓝排列)和一列彩旗(每四个彩旗一组,按两面红色两面黄色排列)。 2、发现规律,语言描述。 3、出示问题,自主解决。 4、优化办法,完成建构。 四、课堂巩固。 1、做60页 “练一练”第一题。 2、做60页“练一练”第二题。 3、课堂游戏。 五、课堂总结。

五上《找规律》 篇11

  根据《新纲要》中,积极活动教育提出:“婴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婴儿共同创设适应婴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婴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轻松愉悦的心理气氛中,积极积极,有趣地去观察、实践、创造、体验,促进婴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由此,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找规律》,目的就是让婴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中积极创设活动、参与活动,积极投身实践,这样婴儿身心才能获得较大、较快的发展,使婴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中班婴儿正处于思维活跃期,好动、好问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此次活动,我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婴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整合,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为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活动,婴儿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的间隔排列;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办法尝试有规律排列;并培养

  婴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婴儿创造力。活动的重点:能在各种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规律。活动的难点:在有规律的排列中会表现2——3种规律。

  整个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观察法、操作法、尝试法等几种办法,动静交替,使婴儿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等活动中,边玩边学。还为婴儿创设了一个能够使其自由探索、发现、生动活泼的环境,让婴儿在快乐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活动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婴儿自由探索,活动一开始以游戏引入,让婴儿寻找卡片,观察卡片上有啥,找找卡片上不同的变化,说说各种事物的不同排列,以发展婴儿的观察力。游戏是婴儿最喜欢的活动,运用游戏法能使婴儿参与活动的欲望大大的提高。第二部分是通过观察,引导婴儿思考,发现、感知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办法,这是活动中的重点。活动中让婴儿动手操作,找出物体的规律,并将规律补完整,以加深巩固有规律的间隔排列的办法,培养婴儿初步的推理能力。由于每一个婴儿都不在同一发展的起跑线上,所以在补规律的操作活动中准备教学具时,按

  婴儿的能力来分,能力强的有2——3种规律,能力弱的有一种规律,再根据婴儿自身特点和发展进行个别指导,使每一个婴儿都成为积极活动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第三部分是让婴儿尝试自由排列的活动。这是活动中的难点,让婴儿尝试在有规律的排列中表现出2——3种规律,鼓励婴儿大胆尝试,培养婴儿的创造能力。

五上《找规律》 篇12

  提醒学生要有规律地排列。)

  生2:○□○□○□......

  生3:□○□○□○......

  生4:○○□□○○□□......

  生5:○□□○○□□○......

  师:能说说你是按照啥规律摆的吗?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摆法,也能简单地表述其中的规律。学生发言非常勇跃,一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这时我及时给予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新课:

  1.观察发现规律。

  师:小东家的厨房装修得可漂亮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指导看书)

  小东家的墙面和地面在设计上,隐藏着规律,比一比,看谁最快找出来。

  [留给学生观察思考的虚拟主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学生观察思考后,汇报:说说你找到的规律。

  生1(上讲台指着图):"墙面"中间的斜线上有4个☆,向上一斜线有3个△,向下一斜线有3个○,再向下有2个□,这边也有2个□,最右边的下方是△,最左边的上方是○。

  生2:“地面”这一图中每一斜线是的颜色真是一样的。

  生3:“地面”第一行的第一格是绿色,第二行的第一格是蓝色,第三行的第一格是红色,第四行的第一格是黄色……。

  师进一步引导:第一行和第二行有啥关系,第二行与第三行有啥关系,……每相邻两行有啥关系?小孩子再想想,然后在小组里合作交流。

  [教学这一过程时,学生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发现了不少“规律”,但仍没发现主要的“规律”。因此,这时我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最后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合作交流,小组汇报。

  生4:第一行的○向后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二行的图形;第二行的□向后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三行的图形;……

  生5:竖着看,第一列的第一格○向下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二列的图形;第二列的第一格□向下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三列的图形;......

  生6:……

  [学生边说,老师边移动教具,共同验证规律,最后引导学生归纳规律的特点是:每一行都是前一行的第一个图形往后挪形成的。]

  2.按规律,画一画。

  指导看书115页例1:他们之间有啥规律?先仔细观察,再讨论。

  师:按这样的规律排下去,下一组是啥图形呢?

  请一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填写在书本上。

  3.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老师家也想象小东家那样,用四种瓷砖(红、白、黑、黄)设计出既美观,也有规律的墙面,你能开动脑筋,帮我设计吗?

  [学生纷纷动手操作起来,大部分学生能分组合作摆出各种方案。]

  小组展示、汇报:说说你设计的图形有啥规律。

  生1:红、白、黑、黄   生2:红、白、黑、黄

  白、黑、黄、红        黄、红、白、黑

  黑、黄、红、白        黑、黄、红、白

  黄、红、白、黑        白、黑、黄、红

  生3:红、白、黑、黄   生4:黑、黄、红、白

  黑、黄、红、白        黄、红、白、黑

  红、白、黑、黄        红、白、黑、黄

  黑、黄、红、白        白、黑、黄、红

  [第二、第三个学生的办法比较新颖,师:这里也有啥规律?让学生详细说一说。]

  (三)练习反馈

  完成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他们之间的啥规律。

  [老师巡视时发现:有些学生没注意观察,仍以为是第一题的规律,出现作图错误,有些学生还不会应用“移动”的办法。] 

五上《找规律》 篇13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9~60页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

  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积极经历探索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

  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探索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找规律),并能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这类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会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纸附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别看我只是一只羊》。会的学生跟着哼唱。轻松课前的气氛。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刚刚的歌曲熟悉吗?谁来说说看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一个卡通形象?(让学生说)老师最喜欢喜羊羊,因为它聪明也乖巧(课件出示喜羊羊图片)那请你猜一猜,下一个会出现谁?第三个呢?接着猜。第四呢?第五个呢?第六个呢?你是怎么猜出来的?你真聪明,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现象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找规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节课从一开始就创设了一个轻松的气氛,从最近受学生欢迎的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一个愉悦的气氛中进入了课堂,并开始初步探索他们感兴趣的卡通形象的排列规律,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探究简单的周期规律

  师:请你先闭上眼睛,老师带你去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课件出示图片),看,这地方你们认识吗?对了,我们来到了喜羊羊他们生活的地方——青青草原。来到了这个地方,你有啥感受呢?

  生:青青草原被装扮的好漂亮啊!

  师:恩,的确,草原上盆花似锦,彩灯高挂,彩旗招展,好美呀。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些美丽的图片上其实也蕴含着数学的许多奥妙。老师截取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大,请大家仔细观察。

  1.(出示教材例1主题图)师:我们一起看这一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了哪些物体?

  生:盆花、彩灯、彩旗;

  师:恩,你观察的真仔细。

  师:那这些物体的摆放有规律吗?谁来说一下盆花的摆放有啥规律?

  生:一盆蓝花,一盆红花。师:恩,你真聪明。也就是说几盆为一组呢?

  生:两盆花为一组。

  师:恩,你讲的真棒!那我们可以在图中这样表示出来。(教师电脑演示)

  师:那彩灯、彩旗的摆放也有啥规律呢?你能照着样子在练习纸上圈一圈吗?(学生自己圈一下,体会每组有几盏彩灯?每组有几面彩旗?)

  3、汇报结果。

  师:那谁来说说看彩灯的摆放有啥规律?应该是几盏为一组?每组的几盏灯分别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呢?

  生:3盏灯为一组,每组的三盏灯分别是按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那彩旗呢?谁来说?

  生:每四面为一组,分别是红色、红色、黄色、黄色。

  师;恩。说的非常棒。

  师:其实啊,像这里的盆花、彩灯、彩旗它们都是每几个为一组,一组一组依次重复排列的。(板书:依次重复排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选择了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简单周期现象作为学生探索规律的素材,把生活中按规律摆放的盆花、彩灯、彩旗等场景与喜羊羊与灰太狼生活的草原结合起来,把学生能够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不同物体排列规律的观察上来。其实要让学生说出各类物体的摆放顺序并不难,但关键是怎样让学生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达清楚。在设计此环节时,我注意了这么一点:特别是在交流时,应该在学生自由汇报的基础上,老师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规律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清楚的表达出来。为下面的计算法解题策略作一个铺垫。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刚才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非常好,找到了他们排列的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那首先我们来看盆花。(点击出示盆花小图)初步提问:在图中,我们能

  看到几盆花?

  提问: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啥颜色?谁来猜一猜。(请几个

  学生猜一猜)那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先把你的解决过程在练习纸上表示出来,然后同桌之间交流一下,比一比,你们的办法有啥不同?开始。

  3.全班交流。

  引导:谁愿意把你办法简介给全班同学?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适时板书:画图、推想、计算)

  生1:画图的策略:o ● o ● o ● o ● o ● o ● o ● o(o表示蓝花,

  ●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15个,正好是蓝花。)

  生2:推想的策略:左起,第l、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学生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像这种办法我们数学上把它叫做推想的办法。

  生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学生说,师板书:15÷2=7(组)……1(盆)答:第15盆是蓝花。针对算式,教师提问:能说说2是从哪里来的? (每2盆花为一组)。7表示啥意思呢?(一共有这样的7组)。注意7的单位是“组”,而不是“盆”,余下的1盆指得是哪一盆?(是指接下来一组的第一盆,与每组的第一盆颜色相同)。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研究观察物体排列规律以及自主的探索解决此类实际问题的策略。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个体,他们有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对每一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我在设计时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种办法,并没有急于的进行优化策略。让学生在接下来的解决问题中发现问题,自己优化、选择合适的策略。

  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办法。

  1.出示“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1)师:我们再来看看彩灯,用你喜欢的办法思考:“从左边起第17盏彩灯是啥颜色的?”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办法质疑思考:为啥除以3?(每3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余数2呢?表示啥意思呢?(接下来一组的第二盏是紫色的灯。)

  师:那根据第17盏灯是啥颜色很快的说出18盏灯是啥颜色?

  生:绿色。

  师:恩!真棒!你是怎么想的呢?那你们会用计算的办法来验证一下吗?试试看。

  学生汇报计算过程。表扬学生。

  除数为啥是3?(每三盏灯为一组)那这里没有余数怎么办呢?也就是说这个物体和每组中的第几个相同呢?

  如果没有余数呢?(强调:有余数,余数是几,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第几个物体相同;如果没有余数,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最后一个物体相同)

  (3)重点比较:通过两题的解答,你认为用哪种办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更简便?(计算的办法最简便。)

  师:是的,用计算的办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既快也准确。

  2.出示“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用计算的办法解答。

  (1)师:这里还有彩旗,请大家用计算的办法,求求看。

  (2)总结提炼:这些题为啥都要除以4?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

  设计意图:在提倡运用多种策略解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各种办法进行分析、比较,并逐步理解各种办法的优缺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觉实现策略优化,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多样练习,加深对解题办法的理解

  1.看活动图片:练一练第1题。

  (1)引语:跨过草原,让我们一起进入羊村,来到羊羊学校,看看小羊们都在干些啥吧!

  (2)出示喜羊羊,瞧,喜羊羊正在勤奋刻苦,研究黑白棋子呢!看,他摆的棋子有规律吗?请你在练习纸上圈一圈发现的规律。指名说说规律。(每三颗为一组,两颗白子,一颗黑子)

  提出问题:如果继续摆下去,猜一猜,第21枚摆的是白子还是黑子?(口头汇报,并说说怎么样想的)

  (3)第100枚呢?(学生动手做一做,指名交流)

  2.练一练第2题。

  (1)引语:美羊羊的手工制作多棒呀,她正在按绿、黄、蓝、红的顺序穿一条彩色手链呢,瞧,多漂亮呀!如果按照这个顺序串下去,第18颗珠子是啥颜色?第24颗呢?

  (2)学生口答。

  3.画图形:

  练一练第3题。

  师:出示戴着眼镜的慢羊羊结合想想做做3,同学们,聪明的你能出色的完成慢羊羊村长交给你的这个任务吗?

  (1)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看来啊同学们还学得真棒,慢羊羊难不倒我们。准备奖励我们一下。可是懒羊羊不服气了,这有啥难的,我还会自己设计按规律摆放的图形了!出示思考题,学生思考。你觉得懒羊羊摆放的图形有规律吗?如果按照这样摆下去,第17个图形是啥图形?

  ……

  (2)学生讨论,反馈自己的想法。教师适当指导。小结:所以我们在找规律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看清是从哪一个图形开始找起的。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主要是基础性练习,同时也有开放性、拓展性练习,关注课堂中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最后一题拓展,更强化调了有时物体摆放的规律并不一定要从第一个找起,有时是从第二个,甚至第三个开始才有规律的。所以找规律一定要仔细、认真。

  六、全课小结,回顾与反思学习过程

  1.同学们,今天学习了啥内容?在那么多解决找规律问题的办法中你觉得哪种办法比较好?

  2.我们今天找到了许多规律,也用规律解决了许多问题。其实大自然中也蕴藏着很多的有规律的现象……

  欣赏大自然的规律。(草原上春夏秋冬,月圆月缺的变化……)

  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红绿灯的交替变化)

  同学们,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内容的回顾和小结,有效落实三维目标,通过对自然规律、生活中规律的欣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后老师给你们留了个作业:

  自己设计一组有规律的图形,并把规律圈出来。然后求出第28个是啥图形。发送邮箱:。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五上《找规律》 篇14

  《找规律》单元教学反思

  有部分学生觉得学习《找规律》这一单元,头绪不是很清楚;还有部分同学觉得这一单元题型丰富,难于把握。造成以上两种问题的原因是没有掌握规律、缺少一定的想像能力。怎样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本人觉得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理解规律,把握整体

  周期现象是有规律的现象,规律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重复循环出现的结构,这种确定的结构就是周期现象。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像不限。比如有一列数共30个,按后面规律排列:4、3、8、4、4、3、8、4、……问:第30个数是几?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这组数列是按“4、3、8、4”这样的顺序循环不断地出现,每一组数字排列顺序也是一样的,按4、3、8、4这样的顺序排列。让学生能看出一组的数量和一组里的次序,就发现了周期,对规律的理解就准确了。还要让学生根据看到的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测,进而对规律的确定性有更深的体会。后面的数字没有全部写出来,所问的第30个数也没有写出来。即后面的数不能直接看到,只能依据规律进行推理。“用除法计算”要让学生真正理解,30÷4=7(组)……2(个),学生要能理解除法算式中的“30”、“4”、“7”、“2”分别表示啥,想一想,“余数”在第几组数里,第30个数是第几组里的第几个数。

  找出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本单元,应站在一定的高度把握本单元的知识,既然是《找规律》,一定要先找出规律,找规律即找出第一组数。只有把规律找出来,解题才能得心应手。下面以几题为例,尤其是一些变式题,说明找出规律的重要性。

  例1:2008年11月1日是星期六,这个月有多少天上学?先写出第一个周期:“星期六、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为一个周期。30÷7=4(周)……2(天),要让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余数2,即最后2天,分别是星期六、星期日。所以上学天数为5×4=20(天)。

  例2:下列数按如下规律排列,求第400个奇数排在第几列?

  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第四列

  第五列

  1

  3

  5

  7

  15

  13

  11

  9

  17

  19

  21

  23

  31

  29

  27

  25

  …

  …

  …

  …

  同样先要找出规律,注意,一组是八个奇数,而不是四个奇数。求第400个奇数是多少,400÷8=50(组),即500组的最后一个,与第一组的最后一个列数相同为第二列。

  例3:20个7相乘,积的个位是几?若干个7连乘,积的个位按这样规律出现:7、9、3、1、7、9、3、1……注意:第一个积的个位应是7(即只有1个7),不能看成9。求20个7连乘积的个位是几,只要用20÷4=5(组),即积的个位应是1。

  掌握规律,运用灵活

  有些题目运用规律前要将题目适当调整,做到灵活运用周期变化的规律。比如有这样一道题:我国民间用12种动物表示不同的年份: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已知公元1年是鸡年,问公元2005年是啥年?解决这一题有两种办法:一是调整属相的排列顺序,根据公元1年是鸡年,将属相以鸡年开头,即、鸡、狗、猪、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为第一组,后面都按这样的顺序排列。求公元2005年的属相,2005÷12=167(组)……1(年),得出2005年为鸡年。

  二是根据属相调整公元年,将公元4年作为一个周期的开始,从公元4年到公元2005年共有2002年,2002÷12=166(组)……10(年),同样得到是鸡年。

五上《找规律》 篇15

  五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共有两课时。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物体的排列规律。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例1,引导学生根据周期现象中的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例2,引导学生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的总个数。练习十第1题配合例1的教学,第2~4题配合例2的教学。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例一,引导学生根据周期现象中的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学生学习这课是有一定的基础的,首先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找规律,对于找规律的办法不陌生。其次周期性的规律学生在以前的拓展性练习中也已接触过,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这课是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的。我为这课设定的目标是,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2.使学生积极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办法逐步优化的过程。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是根据物体的排列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啥图形。难点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用除法计算的办法解决问题。从我这节课的效果看,学生都能达到第一个目标,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第二目标多数学生是达到的,基本上能将办法逐步优化。对于第三个目标,不是显性的,不能准确判断那些学生达到了,那些学生没达到。学生成功的体验一定是有的,至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能我的设计上的不足,学生体验不够。

  我上这节课的目的不是展示,只是一节平常课,所以没有在备课上花太多的心思,下面说我对本节课的每个环节的设计和课的思考:

  一、课的引入。

  课的引入我以庆祝国庆学校插了彩旗挂了灯笼和摆了盆花为例,真接引出例1的图。我当时主要是以教材为主直接引入例1,这样节省时间。其实这课我也听过很多次,引入的办法也各不一样。有的是给一组电话号码让学生比赛记,一个有周期性规律一个没有,如13813813813和13845628965。让学生发现第一个是有规律的,进而引入课题。也有的是用一组学生感兴趣的卡通形象有规律的排列,让学生猜下一个是啥来引入课题。我认为这样的一些引入的办法学生是感兴趣的,也为本课的教学做了铺垫。

  二、例题的教学。

  在例题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对规律的发现过程的教学,我先是让学生观察盆花的排列的规律,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等学生有了想法以后再在小组中交流,统一了想法在大班汇报,这样的效果比较好。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简要的板书出:盆花每组2盆,按蓝红的顺序排列的。这样彩旗和灯笼学生就模仿着找规律,效果还是不差的。对于“第15盆花是啥颜色的?”这个问题我也是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然后用笔记下思考的过程,再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在充分的思考过后,想出了画图、列举、计算等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是能充分自主的探究规律的,我认为教学目的达到了。在试一试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没有余数怎么确定是哪个物体,另一个是一个周期中出现多个相同的物体,哪些余数表示的是相同的物体。这两题我主要还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想法。

  在这一个环节的教学中,我认为主要不足是算式所表示的具体含义让学生理解得不够充分,使部分学生只会模仿练习,换个情境就不会了,不能达到去掉情境真正掌握办法。还有就是学生的表达不够充分,相应要让学生在主要问题上充分表达,教师适时引导。

  三、练习的设计。

  这节课的练习设计我是把想想做做的第一题放在最后,主要考虑到学生摆棋子操作花时较多,只解决一个问题效率不高,我就充分利用棋子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用棋子设计一个周期性规律,让同桌通过计算找到第23个棋子是黑还是白。这样的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可惜时间不够,没能处理。

  在练习设计上,本节课还可以在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上去思考。周期性的规律在日常的生活生产中,在大自然中有很多。如潮涨潮落、一年四季等。教师可以将这些做成课件给学生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这节课中也暴露出我上课的两大不足,一是课堂中放手让学生表现的时间少,教师重复啰嗦的语言多。第二个是我上课相对严谨,不够活泼,使课堂的气氛不轻松,学生的学习兴趣度不高。下面我会在平时上课中特别注意这两点。

  五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教学反思

  我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在第八周上一节汇报课,选了《找规律》这一内容上,先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然后提前一个周时间,认真设计教案和课件,做了充分的准备。应该说,这堂课上下来总的感觉是不借的,下面我就把上这节课的教学细节说一下:

  一、了解教学目标

  主要是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二是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办法逐步优化的过程;三是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二、完成教学过程

  1、我先用记忆电话号码的快慢引入课题(有些号码有规律,有些号码没有规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所隐藏的数学因素,感知“规律”。

  2、出现例1的场景图,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充裕的虚拟主机。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这幅图画的是啥,按怎么样的顺序摆放的。在解决盆花问题时,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在练习本上将自己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使学生在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的同时拓宽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在解决彩灯问题时,我则让学生同组说说自己的想法,再用自己认为比较简单的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归纳用计算办法解决问题,比较简单。接着引导学生小结,余数1是每个组里的第一个物体或图形;余数2是每个组里的第二个物体或图形;余数3是每个组里的第三个物体或图形;……如果没有余数就是每个组里的最后一个物体或图形。经历了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这时,我将彩旗问题放手交给学生处理,由学生自己解决,我则用“余数是几,是红旗?余数是几,是黄旗?”这一问题将这堂课的关键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总结,提高认识。

  3、巩固练习,主要是让学生认真观察,独立完成,并说出解决的过程。

  4、全课小结,使学习理解,并掌握解决的多种策略,会用简单办法的优化性。

  5、提高练习,通过老师引导,让学生做到自主探索、掌握办法、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再提问题,其他学生解决问题,使课堂活跃起来,达到预期目标。

  总之,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课中,有些地方我还比较急噪,给予学生探究的时间还不够,没有为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供广泛的可能等。有遗憾,就意味着反省,意味着认识的升华,意味着进步与提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不求最好,只为更好。

五上《找规律》 篇16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规律

  师:小孩子们,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就是因为有了规律而变得更加美丽。

  师:数学王国里的聪聪和明明,他们应用了规律的知识分别装饰了厨房,想请小孩子们去参观一下,大家愿意去吗?

  (课件出示聪聪设计的厨房)

  师:谁发现了聪聪设计的厨房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复习以前所学的规律)

  生反馈

  师:小孩子们观察的真仔细。明明看到聪聪把厨房设计的那么漂亮,他也迫不及待想要展示他的作品了。看!这就是明明设计的厨房的壁砖和地砖。(课件出示)

  我们来听听聪聪是怎么样评价的呢?(你怎么设计的乱七八糟的)

  师:小孩子们,你们认为明明设计的厨房有规律吗?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帮助聪聪找规律。(揭示课题并板书:找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数学王国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邀请小孩子们去参观他们设计的厨房来引入新课的,这样让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当学生在参观欣赏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了观察、发现的阶段,体现了数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既形象也具体,。聪聪设计的厨房是按照小孩子们以前所学的规律来设计的,属于复习旧知:然后当出示明明设计的厨房时,通过聪聪对他的评价,说怎么设计的乱七八糟的,一点也没有规律,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兴趣,直奔今天的教学主题找新的规律。)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师:我们先来研究壁砖。这个壁砖的排列究竟有啥规律呢?(4)

  师:请小孩子小组合作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自己发现的规律:大概3种:斜着看,每一斜排的图形相等,颜色相同;每一行的图形一样多;每一列的图形也相同。)

  当学生提到每一行的图形一样时,(如果学生没有提到,老师这样引导:刚才都是斜着看,我们还可以怎么看啊?)

  师:对,每一行都有圆形、菱形、三角形、五角星这4种图形,但是呢这4个图形的啥不一样呢?

  师:那他们的位置变化有啥规律呢?我们先来观察第一行。

  师:排在第一的是啥?(学生说一个,我依次贴在黑板上)

  师:那从第一行到第二行图形位置是怎么变化的呢?(请学生到黑板上摆)

  当学生摆完后,课件出示,问:这样就好了吗?(还要往前移一格)

  师:我们来看看电脑老师是怎么演示的呢?

  师:第三行的图形也是怎么变化得来的呢?(请学生来移一移) 

推荐站内搜索:简短祝福语、海底两万里读后感600字、我的心愿作文600字、内蒙古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四川高考招生信息网、天津高考成绩查询时间2021、会计试题库、四年级作文网、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400

五上《找规律》(通用16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五上《找规律》(通用16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97632.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