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基本性质》导学案《比的基本性质》导学案《比的基本性质》导学案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比的基本性质》导学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教学准备: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1)你是怎么想的?(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二、新知探究(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预设:比的基本性质。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设计意图】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2)小组讨论学习。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3.全班验证。;; 16:20=(16○□):(20○□)。4.完善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上题中○内可以怎样填?□内可以填任意数吗?为什么?(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教师完善板书。(2)学生打开书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5.质疑辨析,深化认识。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做出准确判断:(1)                     (       )(2)                       (       )(3)                      (       )(4)比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除以3。       (       )【设计意图】基于猜想的学习必定需要来自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验证,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交流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时也真正内化了来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三、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用途吗?什么是最简分数?今天我们发现的比的基本性质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可以化简比,进而得到一个最简整数比。(一)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1.引导学生自学最简整数比的相关知识。预设:前项、后项互质的整数比称为最简整数比。2.从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简整数比,并简述理由。3:4;   18:12;   19:10;   ;   0.75:2。 (二)初步应用。    1.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    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    (1)15:10=(15÷5):(10÷5)=3:2;    (2)180:120=(180÷□):(120÷□)=(    ):(    )。    预设:除以最大公因数和逐步除以公因数两种方法,但重点强调除以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课件出示)     师:对于前项、后项是整数的比,我们只要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了,但是像 : 和0.75:2, 这两个比不是最简整数比,你们能自己找到化简的方法吗?四人小组讨论研究,找到化简的方法。     学生研究写出具体过程,总结方法,并选代表展示汇报。教师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预设:含有分数和小数的比都要先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有分数的先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有小数的先把小数化成整数之后,再进行化简。    3.归纳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了将各类比化为最简整数比的方法。化简时,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可以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遇到小数时先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化简;遇到分数时,可以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4.方法补充,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简比?(求比值)    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预设: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    5.尝试练习。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出示教材第51页“做一做”)。32:16;   48:40;   0.15:0.3;;   ;   。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学、独立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找到化简比的方法。四、巩固练习(一)基础练习1.教材第53页第4题。把下列各比化成后项是100的比。(1)学校种植树苗,成活的棵数与种植总棵数的比是49:50。(2)要配制一种药水,药剂的质量与药水总质量的比是0.12:1。(3)某企业去年实际产值与计划产值的比是275万:250万。2.教材第53页第6题。(二)拓展练习(ppt课件出示)学生口答完成。1.2:3这个比中,前项增加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增加(    )。2.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倍,男生、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同时练习的编排应体现从易到难的层次性。第1题是针对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练习,同时也为后续百分数的学习埋下伏笔。第2题训练单位不同的两个数量的比的化简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拓展练习不仅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很好地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同时这类题型也是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的基础训练,也为以后分数应用题和比例应用题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课后反思:《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4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在实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学习,在观察、研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解决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5:7”,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一条简单的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例探究    (一)自主探索    1.出示:六(2)班一共有48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求出什么?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呢?你会算吗?    2.学生独立尝试。    3.同桌交流。    师: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    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    预设(1):48÷(5+7)=4(人);    女生:4×5=20(人);    男生:4×7=28(人)。    师: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是什么意思?这种方法是先求什么?再算什么?    师: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    预设(2):女生: (人);    男生: (人)。    师:这种方法中, 是什么意思? 呢?     5.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再一起来看看(配合课件演示)。    方法一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求出一份的数量,再算几份的数量;方法二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男生、女生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两种方法都不失为好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没有直接用书本上的例题,而是用了班级男生、女生人数比这一实际情况。因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所以学生很乐意去探索、交流、实践。这样的设计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揭示课题    师:像上题这样,把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分配。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按比分配。(板书课题:按比分配)    (三)实践尝试(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    出示例2:这是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按照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1.阅读与理解。    浓缩液和稀释液指的是什么?(浓缩液是纯清洁剂,稀释液是加水之后的清洁剂。)    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吗?(学生独立解题,交流汇报。)    2.分析与解答。    预设(1):每份是500÷5=100(ml),浓缩液有100×1=100(ml),水有100×4=400(ml)。    师:这里的5表示什么?(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    预设(2):浓缩液有 (ml),水有 (ml)。师: 表示什么?(浓缩液占总体积的 ;)呢?(水占总体积的 。)     3.回顾与反思。    师: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    预设:看浓缩液与水的比是不是等于1:4。    小结:体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看清楚1:4到底是哪两个量之间的比。     【设计意图】把书上的例2作为尝试题,让学生独立尝试、交流,最后进行小结。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审题、分析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让学生初尝成功的乐趣。    三、实践应用    (一)基本练习    1.师:打开教材第55页,看第一题。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2)交流:说说你的方法。    2.出示: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种黄瓜和茄子。    师:请你来设计一下,可以怎么分配?    预设一:1:1。    师:如果按1:1分配,那么种黄瓜和茄子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计算)    师:通过计算,发现按1:1分配其实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是的,平均分就是按1:1分配,是按比分配中的特例。对于其余各种分配方法,都让学生快速算一算再交流。    (二)发展提高    1.师:增加点难度行不行?我把这一题变一下。    出示教材第56页第7题: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用 种西红柿,剩下的按2:1的面积比种黄瓜和茄子。三种蔬菜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1)比较:这一题和前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2)分析:这一题是把哪个数量进行分配,按怎样的比来分配?这个数量直接告诉我们了吗?所以我们应该先算什么?那你会算吗?    (3)学生尝试。    (4)交流算法。    师: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学生作业)还有同学用其他方法做吗?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    师: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出示: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个班各应栽多少棵树?    (1)比较分析:    师:这一题又有什么不一样?没有直接给出“比”,不能直接按比分配了,那怎么办?    师:我们可以先求出比,再按比进行分配。    (2)学生独立尝试,交流算法。    (三)小结    师: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解答,你觉得在解答按比分配的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师:说得对,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要认真审题,看清楚是对哪个数量进行分配,是按什么比分配的;如果题目没有直接给出比,我们要先根据题目信息求出比,再按比分配。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从基本练习到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再到没有直接给出比的题目,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探索中验证、品尝自己的学习成果,再次感受成功带来的乐趣。    四、课堂总结     1.师:学到这里,谁能告诉我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和感受。(指名回答)    2.课外延伸。    师:比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你课后搜集生活中的实例,编一道按比分配的题目,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交流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抓住“收获”、“感受”来进行课堂总结,可以再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培养评价、反思的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课后反思:

推荐站内搜索:安徽成人高考招生网、考研准考证打印入口、英语4级准考证、职称英语报名时间、干净短句暖心8字、眼神作文、90000000亿字作文、中秋伤感日志广西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比的基本性质》导学案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比的基本性质》导学案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00882.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