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精选5篇)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精选5篇)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精选5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精选5篇)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精选5篇)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篇1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单元中第一课时,内容是第71-72例一及练习十四的1-4题.本单元教学转化的策略。转化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办法,能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把新颖的问题变成已经解决的问题。转化的手段和具体办法是多样而灵活的,既与实际问题的内容和特点有关,也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思维的发展。通过例1的教学让学生联系实际感悟转化的含义,体会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转化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本单元的教学不以学生能够解决教材里的各个问题为目的,而在于学生对转化策略的体验与积极应用。具有初步的转化意识和能力,对以后学习与解决问题将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设计理念:

  本节课突出“四性”:即现实性、趣味性、思考性、开放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也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理念而设计的一堂课。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创新而奠定基础。

  设计思路:

  分析本节课,纵观全程,既把平移,旋转运用到图形等积变化的问题中,也蕴涵探索图形面积公式的转化,还有计算小数乘法的和分数除法时的转化,还有数量关系之间的转化等。通过回忆和交流,意识到转化是经常使用的策略,进而积极应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基于此,于是采用以下步骤解决。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三、拓展运用,提升策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72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教材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想到转化,并应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知识进行图形的等积,等周长的变形。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转化的含义和应用的手段,感受转化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价值。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转化"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每人一张例1的格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1.谈话导入。

  师:过年的时候,一些地方有个风俗,就是把窗花贴在窗上,非常漂亮。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非常美丽的窗花,请你在欣赏的时候,仔细观察,它们分别是通过怎么样的变化得到的?

  (课件分别演示蝴蝶平移的过程,第二幅图顺时针和逆时针分别旋转一次,第三幅图从左往右顺时针平移一周的过程)

  提问:(1)蝴蝶是按怎么样的顺序变化而来的?

  (2)花环两次变化也是怎么样形成的?

  (3)最后一幅也是怎么样变化的呢?

  学生回答,师依次板书:平移,旋转,顺时针,逆时针。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非常好。平移,旋转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我们再来利用身边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1.出示例1。

  提问:这两种平面图形,我们以前学过吗?(没有)你觉得它们象啥呢?(生发挥想象力回答,但要说明的是平面图形。)

  2.引导交流。

  提问:你能从图上准确地数出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吗?(不能)面积会相等吗?请同学们4人一小组讨论,并可以在刚发下的作业纸上涂涂画画,验证你的结论。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并指导。

  3.指导验证。

  师:你们组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你在观察这两幅图的时候有啥发现吗?

  学生说想的过程,并投影出示学生的作业纸。

  (生可能回答上半圆平移下来就是下半圆,他们的面积吻合;“花瓶”突出来的半圆就是瓶口凹下去的半圆,只要分别把他们旋转180度就可以了)

  教师及时评价并用课件演示刚才学生说的过程。

  提问:这两幅图经过旋转和平移后都变成了啥图形?(生:长方形。)

  提问:变成长方形后它们的面积相等吗?为啥?(生:相等,长和宽一样,所以面积一样。)

  教师再次演示变化过程,提问:在两幅图变化的过程中,啥不变?(面积)都把它变成了谁的面积?(生:长方形。)

  小结:因为我们无法一下子看出这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但分别把它们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后,我们就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样的策略——转化。(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三、应用策略,归纳办法

  1.谈话:刚才,我们运用转化的策略把不规则的图形变成规则图形来比较大小。在有关平面图形的计算中经常会用到“转化”的策略。请同学们试着来解决以下问题。

  (1)练习十四第2题的左边两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教师相机演示课件。

  (2)“练一练”右边的图形和练习十四第3题的第一幅图。

  提问:你能用比较简便的办法快速地求出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

  个别学生简介自己的办法,教师相机演示课件。

  小结: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用到了怎么样的策略?(转化)我们要把复杂的图形转化未为简单的图形,具体地说也是用到了以前学习的哪些知识呢?(平移和旋转)

  四、回顾知识,体验转化

  1.谈话:其实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很多都运用了转化的策略,哪位同学来说说看。

  指名回答,生可能会说:1.推导三角形公式时,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2.推导梯形时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3.推导圆面积时,把圆面积转化成长方形。4.计算小数乘法时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5.计算分数除法时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等等。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请学生说说推导的过程,并相应演示推导过程。

  小结:看来,“转化”的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题策略,在刚才的交流和演示的过程中,你觉得这种策略有啥优点?(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板书:化复杂为简单,化未知为已知,化不规则为规则------)

  五、拓展运用,提升策略

  1.出示试一试:计算1/2+1/4+1/8+1/16

  提问:(1)这些分数分别表示啥意思?生根据分数的意义回答,并强调单位“1”相同。(2)相邻的分数是啥关系?(后一个是前一个的1/2)

  师:我们一起来画图表示看看。师根据题目依次画图。

  师:这题我们也可以怎么样转化呢?学生看图解答。

  指名回答。1-1/16=15/16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师提示:求阴影部分,空白部分也是多少呢?)

  提问:如果给这道题目再添上一个加数1/32,和是多少?再加上1/64呢?如果一直这样加下去,加到1/1024呢?

  小结:在解决这个分数加法的计算题时,我们借助图形来分析问题,把复杂的算式变成了简单的算式。这也是运用了“转化”的策略——数形结合。(板书)

  2.谈话:在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时,有时我们也可以用“转化”的策略思考问题将复杂问题变得简单些。请同学们看这一题:

  出示练习十四第1题。

  (1)学生读题理解单场淘汰制的比赛规则并看懂图的意思。

  (2)提问:啥是单场淘汰制?你能结合示意图来说说淘汰赛的过程吗?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列式计算后进行解释。)

  (3)提问:如果不画图,有更简便的计算办法吗?(提示:不管第几轮,每场比赛都要淘汰几支球队?到决出冠军为止,一共要淘汰多少支球队?那么一共要比赛多少场?这样看来求比赛了多少场就转化成了啥问题?)

  (4)如果有64支球队,产生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3.出示练习十四第2题的第3幅图。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评价并演示。

  4.出示练习十四第3题的第2幅图。

  要求图形中红色部分的周长是多少,你有啥好办法?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思路:转化成2个圆的周长),集体校对。

  小结:谁来说说我们是怎么样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啥?“转化”随时随地都在我们身边,你认为在啥时候采用“转化”的策略能较好地解决问题?生回答。

  七、机动练习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平移   转化成体积相等的长方形        

  旋转(顺时针,逆时针)                 不规则——规则

  s三角形——s平行四边形                复杂——简单

  s梯形——s平行四边形                  未知——已知

  s圆  —— s长方形                     不熟悉——熟悉

  ------

  小数乘法——整数乘法

  分数除法——分数乘法

  ------

  重视“转化”数学思想的渗透——《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课后反思

  上周周三下午第二节课时,我在六(2)班上了一节数学课——《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同年级组的高教导在前几天也上过这一课,我们六年级的三位数学老师将这一课作为“同题研讨”,轮流上这一课,进行集体研讨。

  记得去年六月份时曾经听我校陈敏娟老师上过这一课,当时的感觉就是这一课时内容不好上,因为它与其他教学内容不同,并不像其他课那样,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学到一个具体的知识。这一课没有教给学生啥新的知识,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数学思想,即“转化”,教材借助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来向学生传达这一数学思想。听课时的我当时只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在想“不好上”,现在轮到自己也要执教这一课了,就还需要思考很多问题。在初步构思这一课的教学预案的那几天里,经常萦绕脑海的一个问题便是“啥是‘转化’?”。我想如果教师自己都不是十分清楚的话,怎样给学生上这一课呢?

  转化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办法,能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把新颖的问题变成已经解决的问题。转化的手段和具体办法是多样而灵活的,既与实际问题的内容和特点有关,也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思维的发展。

  我想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不是以学生能够解决教材里的各个问题为目的,而在于学生对转化策略的体验与积极应用。一旦学生们具有初步的转化意识和能力后,对以后的学习与解决问题就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分析本节课,纵观全程,既把平移,旋转运用到图形等积变化的问题中,也蕴涵探索图形面积公式的转化,还有计算小数乘法的和分数除法时的转化,还有数量关系之间的转化等。通过回忆和交流,意识到转化是经常使用的策略,进而积极应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基于此,于是采用以下步骤解决。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三、拓展运用,提升策略。

  应该说整节课的设计都是围绕让学生去感知、探索、体验“转化”的策略,但上完这一课后,我自我感觉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主要问题是学生对“转化”策略的体验不够,课堂上我没有很好地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为啥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需要用到转化的策略?在运用转化策略的过程中也有哪些具体的办法?------很多时候都是作为教师的我在“唱独角戏”,一个人在那儿说着“转化”的优点,我的每一次的小结只有化为每个学生的真切体验才是有效的教学。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一、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转化的过程。

  转化的策略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在过去解决问题中学生有过运用转化的策略的经历,只是虽然应用并未提升到策略这一高度,学生对“转化”策略的应用应该说是处于无意识状态。因而,学习这一策略先必须对这一策略的应用过程重新也一个清晰的感知。借助例题1的学习,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探索并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运用转化策略的关键步骤。第一步,放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困惑。如例题1中的两个平面图形是不规则图形,无法直接计算出它们的面积。第二步,怎样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一困惑,即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第三步,思考为啥可以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即让学生体验当问题较复杂时可以运用转化的策略使问题变得简单。在随后的练习过程中,教师仍应该不时地组织学生来体验转化的过程,思考每次通过转化将啥问题转化成了啥问题,为啥需要运用转化的策略,对转化的策略你也啥新的认识------

  二、在复杂变式的应用中领会转化的办法

  在明白并领悟转化的实质是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之后,对于具体怎样运用转化策略而言,关键是针对每一个具体的问题究竟怎样寻找到转化的突破口,怎样去实现转化。教材安排的练习中有些问题涉及到较为特殊的转化办法,如例题1后的“试一试”及练习十四中的第2题的第3小题等。教学中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较大的探索虚拟主机,让学生充分思考,去积极探究怎样转化,还需要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反思运用转化的策略后解决问题时有啥优势,使学生充分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

  总而言之,转化的策略不同于假设、枚举等这些运用于特定问题情境的策略,也不同于画图、列表这些一般策略,作为一种广泛运用的策略,它蕴含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因而,教学这一策略时,教师不能着眼于学生会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应努力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学思想的魅力。

  课前思考:

  看了这份教学设计,颇有感触,在对照自己不足的同时也略有所思,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每册教材上都会安排的内容,我只知道这是老教材变为新教材的一个特点,可是每一种策略都是要学生掌握的,而安排的课时数却是很有限的,所以教师还得另外安排课时帮助学生巩固相应的知识点。

  正如孙老师所说的,转化的策略确实不单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更是蕴涵了一种数学思想。如果自己平时上的话,我会按照教材上所编排的内容按步就搬的上下来,却没有把练习进行整合,对照这个教学设计,感觉收获很大,思路很清晰,我想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让学生掌握转化的关键以及为啥要进行转化,在转化的这一过程中,有可能要用到平移、旋转等,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解决一些看似不易解决其实很容易解决的问题。

  课后反思:

  每次解决问题的策略上下来,都感觉学生学得云里雾里的,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似懂非懂。由于事先让学生预习了相关的内容,所以一部分学生都知道是利用平移和旋转把不规则的两副图转化成长方形的。

  在让学生交流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哪些地方用了转化的策略时?基本上举手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说的都是那么几个,所以这一任务也就交给了教师,半引半导的让学生知道我们以前学习的很多知识都用到了转化的策略。

  练习十四中第2题中的第3小题,学生错的比较多,很多学生都写了9/16,在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办法时,基本上都是把它拼凑出来的,但如果先算空白部分占了这个正方形几格,学生相对而言错误率就降低了。计算第3题右边图形的周长时,教师需要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篇2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单元中第一课时,内容是第71-72例一及练习十四的1-4题.本单元教学转化的策略。转化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办法,能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把新颖的问题变成已经解决的问题。转化的手段和具体办法是多样而灵活的,既与实际问题的内容和特点有关,也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思维的发展。通过例1的教学让学生联系实际感悟转化的含义,体会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转化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本单元的教学不以学生能够解决教材里的各个问题为目的,而在于学生对转化策略的体验与积极应用。具有初步的转化意识和能力,对以后的学习与解决问题将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教材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想到转化,并应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知识进行图形的等积,等周长的变形.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转化的含义和应用的手段,感受转化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价值。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转化"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本节课突出“四性”:即现实性、趣味性、思考性、开放性、交互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也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理念而设计的一堂课。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创新而奠定基础。

  设计思路:

  分析本节课,纵观全程,既把平移,旋转运用到图形等积变化的问题中,也蕴涵探索图形面积公式的转化,还有计算小数乘法的和分数除法时的转化,还有数量关系之间的转化等。通过回忆和交流,意识到转化是经常使用的策略,进而积极应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基于此,于是采用以下步骤解决。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三.拓展运用,提升策略。

  教师准备:数码白板课件、白板互动平台

  教学过程预设:

  一、观察交流,明确转化的策略

  分别出示两组图片

  1、出示第一组:你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吗?生:第2个图形面积大。师:为啥:生:这两个图形的高和宽是相同的,但第一个图形比第二个图形少了下面半个圆的面积。

  2、出示第二组:那这两个图形呢?(让学生猜测。)你是怎么比较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汇报。汇报时,可能有:

  (1)数方格的办法,

  问:你觉得这种办法有怎样?(麻烦、不准确)

  (2)变成长方形进行比较。

  怎么样把它们变成长方形的?

  第一个图形:上面半圆向下平移5格。

  第二个图形:下半部分凸出的两个半圆分割出来,以直径的上面端点为中心,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想象会发生困难,充分利用数码白板的功能能化解难点,突出了感受“转化”策略这一重点,提高效益。〉

  教师在数码白板上将图形平移、旋转、拼合,图形的变化过程迅速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清晰直观地感受到了,进而化解了理解上的障碍。

  师:图形变化的过程中,它们的面积变了吗?现在可以准确判断面积大小吗?

  师:你知道你刚才比较时运用了啥策略吗?是用的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师板书转化,将课题补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3、小结:你为啥要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呢?(原来图形复杂,难以比较,转化后图形简单了便于比较。)看来,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转化是一种很巧妙的策略。

  二、回顾转化实例,感受转化的价值

  师引导: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曾经就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一些问题,回忆一下。同桌交流 。

  学生充分列举,教师媒体配合演示并板书。

  预设一: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预设二: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把圆转化成长方形。

  预设三: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预设四:计算小数乘法时转化成整数乘法

  预设五: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

  〈设计意图:图形面积公式探索过程中,转化前后的各种对应关系,是难点也是关键处。交互式数码白板提供了多种性能的书写笔,教师不需要使用键盘而在白板上可以直接书画和操作,方便了教学。师生一起边找边画边批注,再加上一些简单的书写,既回忆了这些知识本身的难点,也示范了怎样进行探索图形面积公式的转化,更凸现了会用“转化”的策略这一本课重点。另外回忆计算法则的转化时,让学生直接在白板上举例,学生获得了一个实践参与的机会,而且有利于教师清晰明了地了解了学生的思维和所存在的不足,更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了交互、参与的新课程理念。〉

  师:这些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啥共同点?(把新问题转化成熟悉的或者已经解决过的问题。)

  转化是一种常用的、也是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我们以往的学习中,早就运用这一策略分析并解决问题了。以后再遇到一个陌生问题时我们就可以把新问题转化成熟悉或已经解决的问题。

  三、分层练习,运用转化的策略

  师:下面我们就用转化的策略解决一些题目。

  第一次:虚拟主机与图形的领域

  1、练一练1(课本练习十四第二题)  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个图形让学生感受到原来的图形的涂色部分无法直接用某一个分数,而通过白板将图形换色、移动、旋转,发现图中的特殊关系进行转化,可以发现涂色部分是整个圆的二分之一;第二个图形进行巩固刚才的转化意识。第三个图形中的涂色部分是难点,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误认为可以旋转得到9/16,教师要把此作为促使学生反思的好材料,利用白板进行即时分割、平移、转化,特别是刷新和局部放大、以及保存痕迹的独特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思考、辨析错在何处,在错误辨析中加深对转化策略运用时要保证“变中不变”的本质的理解。 〉

  2、练一练2 (课本练一练)先出示后,让学生计算左边长方形的周长,右边这个图形的周长怎么样计算呢?指名指周长

  发现边较多,转化成啥图形可以使计算简便?怎么样转化?指名操作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数码白板即时变色,突出周长的概念;同时在保留平移前的痕迹的同时演示平移的过程,这样避免了由于过程发生变化,原先的图形脑子里不储存,缺乏对比说服力不强的弊端〉

  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啥?(复杂——简单)

  3、练一练3  (练习十四 第三题 )

  〈设计意图在第2张图形中,教师利用数码白板即时变色后再移动,突出周长的概念;第3张图形中,让学生在数码白版上实际操作图形,并利用白板回溯和重现操作过程和细节的功能,师生一起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动态和细节在屏幕上评讲、纠正,一目了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和交互的积极性;第四张图形的难点是拼合后的周长概念,教师利用数码白板即时变色,可以方便地解决。〉

  第二次  数与代数的领域

  4、试一试:1/2+1/4+1/8+1/16

  这道题我们以前都是通分然后按顺序求和的。

  还有不同的转化吗?(可以化小数求和)

  你对这种转化有啥看法?(化小数反而麻烦)

  看右边正方形图。观察图可以把这一算式转化成啥算式来计算?图中那一部分表示这几个数的和?空白部分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能不能根据空白部分求出涂色部分?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数转化为图形来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是史无前例的,因此即使算式和图形静态放在一起,学生也是无从下手的,针对这一难点,利用白板软件中复制副本、层等的特点将图形和数字组合在一起拖动,巧妙地暗示了其中的联系,学生在轻松自然学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小结:要求阴影部分的和可以从空白部分着想,看来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也可以从反面入手。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分析问题,换个角度思考,你就会有全新的收获。

  5、练一练4 (课本练习十四 1)

  每一排的点分别表示每一轮参加比赛的球队,把两个点合成一个点的过程表示进行了一场比赛。淘汰制是指每场比赛都要淘汰1支球队。

  〈设计意图:运用白板软件中的拉幕功能,让学生根据示意图的逐步提示,领会淘汰制的含义,通过图示找到被淘汰的队伍有15个。)

  如果64个球队呢?100个呢?有更简单的计算办法吗?(师板书:产生冠军,就是要淘汰多少支队伍?)为啥16-1就是求的比赛的场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这题的解题办法转化为求被淘汰的队伍的个数,只要去掉一个冠军就是要打的场数。〉

  四、故事启迪,领悟转化的技巧

  1、 数学家爱迪生求灯泡的容积的故事(幻灯片)有一次,爱迪生把一只灯泡交给他的助手阿普顿,让他计算一下这只灯泡的容积是多少。阿普顿是普林顿大学数学系高材生,也在德国深造了一年,数学素养相当不错。他拿着这只梨形的灯泡,打量了好半天,也特地找来皮尺,上下量了尺寸,画出了各种示意图,还列出了一道也一道的算式。一个钟头过去了。爱迪生着急了,跑来问他算出来了没有。“正算到一半。”阿普顿慌忙回答,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角上滚了下来。“才算到一半?”爱迪生十分诧异,走近一看,哎呀,在阿普顿的面前,好几张白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算式。“何必这么复杂呢?”爱迪生微笑着说,“你把这只灯泡装满水,再把水倒在量杯里,量杯量出来的水的体积,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容积。”

  “哦!”阿普顿恍然大悟。他飞快地跑进实验室,不到1分钟,没有经过任何运算,就把灯泡的容积准确地求出来了。

  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啥道理?

  〈设计意图:利用音频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内容变得更为生动有趣〉

  2、总结:多位数学家说过:“啥叫解题?解题就是把题目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善于运用转化,用好转化策略,才能正确解题。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篇3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用简便的办法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增强策略意识,培养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办法,增强策略意识。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具体办法。

  教学过程:

  一、看谁的Lenovo最多?

  出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    看到含有分率的句子,你能想到些啥?

  学生可能说:

  (1)把女生人数看作“1”                                  ——找单位“1”

  (2)男生人数有这样的2份,女生人数有这样的3份。

  (3)一共有这样的5份

  (4)女生比男生多1份                                           ——份数

  (5)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5        

  (6)女生是男生的3/2                                            ——分数

  小结:看到含有分率的信息,我们可以找单位“1”的量,也可从分数、份数等方面来考虑。

  二、新授

  1、完整例题2:在这个信息前加上条件“六3班一共有50人”和问题“六3班女生有多少人?”

  2、说明:这是一道分数问题,解决分数问题的常规思路是怎么样的?请你用常规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交流解题思路。

  5、提问:除了常规思路,这题还可以怎么样解决?你是怎么样想的?

  6、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学生可能想到:

  (一)将关键句转化成份数来理解“女生有3份,男生有2份,一共是5份”

  50÷(3+2)=10(人)   10×3=30(人)

  (二)将关键句转化成分数来理解“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5”

  50×3/5=30(人)

  7、结合学生回答追问:为啥要将关键句转化成“一共有5份”、“女生是总人数的3、5”?而不转化成别的?体会不管转化成份数理解还是分数来理解,都要转化成和已知条件有关的信息。

  8、小结:我们原来解题时,是把女生人数看做单位“1”,所以只能用方程(或除法)解答。今天我们学习了转化策略,就可以把单位“1”转化成题目中的已知量,这样就变成了一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可以用乘法计算。(美术组人数是已知的,要求的是女生人数,找到女生人数和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了)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学校美术组有35人,是合唱组人数的 5/8  。学校合唱组有多少人?

  (1)你打算怎么样转化?(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分之几?可以怎么样列式解答?)

  (2)反思:为啥把美术组人数是合唱组的 5/8转化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8/5。

  (3)小结:在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只要把题目中的问题转化成已知条件的几分之几,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使解题的办法变得简单。

  板书:问题转化成已知条件的几分之几。

  2、练习十四5:

  (1)看图填空。

  绿彩带

  红彩带

  绿彩带比红彩带短  2/7 ,红彩带比绿彩带长    / 。

  (2)一杯果汁,已经喝了 2/5   ,

  喝掉的是剩下的  /  ,剩下的是喝掉的  /  。                          

  3、练习十四6

  (1)白兔和黑兔共有40只,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 3/5   。黑兔有多少只?

  黑兔只数占白兔、黑兔总只数的  /     。

  (2) 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   3/7  ,还有48页没有看。 小明已经看了多少页?

  已经看的页数是没有看的页数的    /    。

  4、只列式,不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样转化的)

  (1)修一条长30千米的路,已经修的占剩下的  2/3  ,已经修了多少千米?

  (2)山羊有120只,比绵羊少  1/6  ,绵羊有多少只?

  (3)甲数是乙数的2/3,乙数是丙数的3/4,甲、乙、丙三数的和是180,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5、有3堆围棋子,每堆60枚。第一堆的黑子和第二堆的白子同样多,第三堆有 1/3是白子。这三堆棋子一共有白子多少枚?

  6、思考题:

  有两枝蜡烛。当第一枝燃去4/5   ,第二枝燃去 2/3  时,他们剩下的部分一样长。这两枝蜡烛原来的长度比是(    ):(    )。

  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啥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用转化思路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繁             简

  用方程解答:        用乘法解答:

  解:设女生有x人。           

  x+2/3 x=35             

  5/3x=35         35×3/5=21(人)

  x=21                                         

  答:女生有21人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篇4

  教学内容:补充练习

  教学过程:

  一、填空题

  1、少年宫文艺兴趣班有56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5,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写成分数形式)

  2、某小学进行数学竞赛,共180人参加,其中获奖人数占未获奖人数的2/7,有(   )人获奖,(    )人未获奖。

  3、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4、六(1)班男生人数比女生多1/7,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     )。

  5、兄弟四人合作修一条路,结果老大修了另外三人总数的一半,老二修了另外三人总数的1/3,老三修了另外三人总数的1/4,老四修了91米,这条路长(    )米。

  6、桃树棵数的2/5等于梨树棵树的3/4。梨树和桃树棵数的比是 (     )。

  7、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一部分后,已读的页数是剩下页数的1/4。第二天也读了一部分后,已读的是剩下的2/5。

  (1)第一天读了一部分后,已读的占总页数的(    )/(    );

  (2)第二天也读了一部分后,已读的占总页数的(    )/(    );

  (3)第二天读的页数占总页数的(     )/(     )。

  8、杨树:8段

  松树:5段(图片传不上)

  杨树棵树与松树棵树的比是(     ),杨树棵树是松树棵树的(   )/(    ),松树棵树是杨树棵树的(   )/(    ),杨树棵树比松数棵树多(   )/(    ),松树棵树比杨树棵树少(   )/(    )。

  二、计算

  1、简便计算

  (1)1/2+1/4+1/8+1/16+1/32         (2)1/2+1/6+1/12+1/20+1/30

  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三、解决问题

  1、某小学共有640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7/9,男生有多少人?

  想: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   )/(    )。

  2、一本硬面本子的价格是一本软面本子的3倍,小健买了10本硬面本子和5本软面本子,一共用去42元。两种本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3、学校运动队甲、乙两个组人数的比是5:3,如果从甲组调4人到乙组,这时甲乙两组人数的比是3:2。学校运动队共有多少人?

  4、甲、乙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加工完毕时,甲加工了这批零件的60%多30个,正好是乙的3倍,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拓展练习:

  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是2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2:1,宽与高的比是3:2,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相关内容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篇5

  上周周三下午第二节课时,我在六(2)班上了一节数学课——《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同年级组的高教导在前几天也上过这一课,我们六年级的三位数学老师将这一课作为“同题研讨”,轮流上这一课,进行集体研讨。

  记得去年六月份时曾经听我校陈敏娟老师上过这一课,当时的感觉就是这一课时内容不好上,因为它与其他教学内容不同,并不像其他课那样,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学到一个具体的知识。这一课没有教给学生啥新的知识,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数学思想,即“转化”,教材借助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来向学生传达这一数学思想。听课时的我当时只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在想“不好上”,现在轮到自己也要执教这一课了,就还需要思考很多问题。在初步构思这一课的教学预案的那几天里,经常萦绕脑海的一个问题便是“啥是‘转化’?”。我想如果教师自己都不是十分清楚的话,怎样给学生上这一课呢?

  转化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办法,能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把新颖的问题变成已经解决的问题。转化的手段和具体办法是多样而灵活的,既与实际问题的内容和特点有关,也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思维的发展。

  我想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不是以学生能够解决教材里的各个问题为目的,而在于学生对转化策略的体验与积极应用。一旦学生们具有初步的转化意识和能力后,对以后的学习与解决问题就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分析本节课,纵观全程,既把平移,旋转运用到图形等积变化的问题中,也蕴涵探索图形面积公式的转化,还有计算小数乘法的和分数除法时的转化,还有数量关系之间的转化等。通过回忆和交流,意识到转化是经常使用的策略,进而积极应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基于此,于是采用以下步骤解决。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三、拓展运用,提升策略。

  应该说整节课的设计都是围绕让学生去感知、探索、体验“转化”的策略,但上完这一课后,我自我感觉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主要问题是学生对“转化”策略的体验不够,课堂上我没有很好地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为啥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需要用到转化的策略?在运用转化策略的过程中也有哪些具体的办法?------很多时候都是作为教师的我在“唱独角戏”,一个人在那儿说着“转化”的优点,我的每一次的小结只有化为每个学生的真切体验才是有效的教学。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一、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转化的过程。

  转化的策略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在过去解决问题中学生有过运用转化的策略的经历,只是虽然应用并未提升到策略这一高度,学生对“转化”策略的应用应该说是处于无意识状态。因而,学习这一策略先必须对这一策略的应用过程重新也一个清晰的感知。借助例题1的学习,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探索并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运用转化策略的关键步骤。第一步,放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困惑。如例题1中的两个平面图形是不规则图形,无法直接计算出它们的面积。第二步,怎样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一困惑,即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第三步,思考为啥可以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即让学生体验当问题较复杂时可以运用转化的策略使问题变得简单。在随后的练习过程中,教师仍应该不时地组织学生来体验转化的过程,思考每次通过转化将啥问题转化成了啥问题,为啥需要运用转化的策略,对转化的策略你也啥新的认识------

  二、在复杂变式的应用中领会转化的办法

  在明白并领悟转化的实质是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之后,对于具体怎样运用转化策略而言,关键是针对每一个具体的问题究竟怎样寻找到转化的突破口,怎样去实现转化。教材安排的练习中有些问题涉及到较为特殊的转化办法,如例题1后的“试一试”及练习十四中的第2题的第3小题等。教学中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较大的探索虚拟主机,让学生充分思考,去积极探究怎样转化,还需要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反思运用转化的策略后解决问题时有啥优势,使学生充分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

  总而言之,转化的策略不同于假设、枚举等这些运用于特定问题情境的策略,也不同于画图、列表这些一般策略,作为一种广泛运用的策略,它蕴含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因而,教学这一策略时,教师不能着眼于学生会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应努力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学思想的魅力。

推荐站内搜索:云南省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山东专升本考试信息网、观察日记大全、日志 心情、国考报名学科成绩怎么填、甘肃省自学考试网上报名系统、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时间2013、祝福语大全、军训日志、成人专升本考试、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精选5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精选5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45612.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