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救母》教学案例(精选12篇)
《沉香救母》教学案例 篇1
细节
今天教《沉香救母》一课,我刚说出课题,还没来得及继续谈话、让小孩们打开书,就听见下面“叽叽喳喳”,有的小孩已经自己将书打开,有的小孩在兴奋地议论。在平时,这是不守纪律的表现,我可能会觉得小孩们太随便,可能会批评他们,甚至要求他们合上书、待他们安静后再继续上课。相信很多老师也都追求肃静的课堂气氛。但今天,我想,小孩们这样兴奋,一定是有原因的,还是先不要轻举妄动。对了,一定是他们很喜欢这篇课文、很喜欢这个故事所以才这样激动。
我决定因势利导。于是,我放弃原先的新课导入词,笑着说道:“好像你们很喜欢这篇课文嘛!”果然,小孩们大声说道:“喜欢!”我接着问:“那么,能说说这个故事么?”果然,小孩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起了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矛盾冲突等等,讲得那样津津有味,气氛热烈,很快,课文的故事背景、主要线索就从小孩的口中说出来了。
在得知了很多学生是从课外书上知道这个故事之后,我也趁机说道:“看,读课外书多好呀,不用老师简介,不用家长讲,你们就已经知道这个故事了,读书真好!”接下来,我们愉悦地上完了这节课。
评价(心得)
平时上课,我们往往会很注重课堂纪律性,讲究课堂上学生动作要整齐划一,我们都会要求学生在老师口令下翻书、举手发言,对于随便讲话以及坐姿不端正等现象,通常会加以批评。
而这节课,我认为兴奋恰恰是学生高学习积极性的表现。因势利导,顺着学生的情绪、思路问他们是否喜欢这个故事,请他们谈谈关于这个故事的所有话题,这就顺乎了学生的心意、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他们正有想说、说不完的话,而我给他们表达、表现的机会,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新课的导入也显得更自然。事实上,我不但没有费事反而省事了,课文的故事大意、故事冲突的前因后果、人物关系等等,全部是学生自己说出来的,这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伊索寓言《北风和太阳》告诉我们,凡事压服不如说服。我想,课堂上同样如此。对突发情况,应尽量顺着学生的情绪加以引导,而不能单纯地从纪律上压制学生服从,充分信任学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潜能。
另外,在进行了一番谈话后,我也引导学生说说是从啥地方、啥方式获取的关于《宝莲灯》的信息,果然,学生提到了课外书,于是,我也趁机进行了养成读课外书习惯的教育。
这样,一次课堂“意外”就被我成功地“化险为夷”了!
《沉香救母》教学案例 篇2
《沉香救母》是一个广为流传的美丽神话故事。因为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小孩们对课文的故事情节很熟悉。所以,学习这篇课文,我认为不是简单地要让学生明白故事告诉了我们啥,而是应该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沉香内心的情感,走进人物的心灵。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永恒的话题。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教材把《沉香救母》分为(一)(二)两个故事。第一篇主要讲沉香立志救母,拜师学艺。第二篇主要讲沉香不畏艰险,劈山救母。两篇课文联系密切,前后贯通。“救母心切”是贯穿在这两篇课文之间的情感线索。不管是沉香在救母之前“习武练功”所受的劳苦还是在寻母途中尝遍的“千辛万苦”,“ 救母心切”这一情感始终是他前进的最大动力。在教学(一)时,我们可以抓住沉香刻苦练功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沉香为了解救母亲,是怎样刻苦练功的。例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腰酸背疼”、“很想……但……一……就……”、“几年”、“终于”、“高强的武艺”等词句,进而感悟沉香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对妈妈的一片孝心。在课文(一)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父亲。父亲与沉香的对话以及两人的神情也是值得细细体味的。教学时,我们也可以抓住关键的词语,如“再三追问”、“含着眼泪”、“也难过也气愤”、“恨不得”、“马上”、“默默地攥紧了拳头”等体会爸爸内心十分痛苦却也无可奈何,小沉香“也难过也气愤”的心情。爸爸和沉香的对话,还可以创设一个情境,进行表演朗读,加深学生对人物的情感体验,以便带领学生更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沉香救母》(二)中,要让学生体会到沉香为了解救妈妈,一路上吃尽了千辛万苦以及他和妈妈相见时无比激动的心情。从两篇课文内容联系上看,“习武练功”是“救母”的准备过程,“劈山”是故事的延续和结果。教学一、二自然段,抓住“救母心切”、“奔去”、“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饿了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捧几口泉水喝喝”、“一个个血泡”、“一道道血痕”、“一点也不在乎”等词句,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沉香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精神。教学三、四自然段,在联系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沉香的“孝心”以及和“日思夜想”的母亲见面时“无比激动”的心情。这里可创设沉香和母亲相见时的情境,想想他们会说些啥?在“说”的基础上,可让学生演一演,想象母子团聚时的感人情景,体会母子团聚的欣喜和不易。
感情是教学艺术生命中流动的血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课文的重点词句,抓住情感线,努力将学生引入课文中的情感范围,进而让他们轻松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
“望、闻、问、切”指导朗读——我教《沉香救母》
作者:柳州市银山小学 杨隆灿
《沉香救母》是苏教版第四册第4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借助一个感人的神话故事,赞扬了沉香不畏千难万险,刻苦练功,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课文情节生动,字里行间充满沉香对妈妈的挚爱之情,同时,图文对照,生动形象,怎样通过朗读指导,使学生深切体会父爱子、子念母的人间真情呢?我想到了中医常用的“四诊”法——望、闻、问、切。
一、望
望即观察。在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按顺序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从沉香紧锁的眉头,愤怒的双眼和握紧的拳头,想象沉香不怕“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苦学武功,立志救母的艰辛。从母子俩拥抱在一起,喜逐颜开的画面,想象母子团聚时百感交集的感人语言,然后依图品读,读出急切和欣喜。这样,一个不怕困难,刻苦习武,一心救母的孝子形象便矗立在小孩们心中。
二、闻
闻即听。文章本身的神话色彩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但课文中的不少长句也影响了学生的品读。如“原来,沉香的母亲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母亲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这时,教师需要范读,范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断句,而且也能渲染一种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感人气氛,为学生的感情朗读抛砖引玉。当然,听的方式也可多种多样,可听老师范读,也可同桌互听互读,或欣赏优秀生的朗读,学生边听边赏,自然如身临其境。
三、问
课改提倡生生、师生间的双向互动,给学生“思”与“评”的虚拟主机,在品读赏析中,让他们说说为啥这样读,其他同学评评这样读好不好,为啥?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读课文进行有意识地思考和处理的好习惯,同时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学会读书,自主发展。
四、切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说,想做,借以抒发感情。这就是切。精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当学生品读到“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母亲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时,个个都不由自主地做起举斧劈山的动作,我于是顺势引导,让学生想沉香所想(扮演沉香),做沉香所做(劈山动作),说沉香所说(沉香心里的话),借说,悟文中的情,借做,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最后通过感情朗读,把学生的情推至高潮。
皮亚杰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会成功。在课堂上一定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各种读书的机会和表现机会,教师力求精讲。这样才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积极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沉香救母》教学案例 篇3
沉香救母(二)教学案例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二、三、四节,明白沉香在救母过程中吃了许多苦,感悟沉香对妈妈的挚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沉香所受的许多苦,及对妈妈的挚爱之情。
教学准备:
黑板上简笔画崇山峻岭、小黑板、挂图
教学流程:
一、课前热身,导入新课
我们把勇敢的沉香请出来,一起读第一小节。
二、合作探究,感悟学习
(一)过渡:沉香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现在,就让我们也跟着沉香一起走上他的救母之路吧。
1.自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啥?
2.小组讨论,张开想象的翅膀。
3.集体讨论,我仿佛看到了啥?
(饿了的沉香……;渴了的沉香……)
板书:饿了……
渴了…….
4.师:那累了……摔倒了……呢?还可能吃啥苦呢?板书:苦
5.沉香为救妈妈,一路历经了千辛万苦,我们能不能把“多少座”、“多少道”换成“几座”、“几道”?把“一个个”、“一道道”换成“一个”、“一道”呢?为啥不能?(师总结:小小的沉香承受的苦实在太多了!)板书:太
6.为了救妈妈沉香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看着这位勇士,你们想对他说些啥?
7.谁能怀着对沉香的敬佩之情读好这一段呢?(指名)
8.师生评价。
(二)1.大声朗读第三小节,想想沉香为啥能得到仙人的帮助?
(勇敢、孝心、对母亲的爱感动了仙人)板书:爱
2.师引读。
(三)1.和同桌读第四小节
2.那么多年没见母亲了,见到了母亲,沉香一头扑进母亲的怀抱,哪组能边读边演这个场景?
3.生读,师评。
4.想象一下,他们见到了会说些啥呢?给这个动人的画面配配对话吧!
(四人小组讨论)
5.汇报,交流,评价。
6.老师也被这画面感染了,我想通过朗读来表达我此时的激动,行吗?(师范读第四小节。)
7.生齐读。
三、总结提升
沉香救母的故事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那这个故事留给各位小孩子一些啥呢?
四、课外作业:
1.链接生活: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实践探索:收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
五、板书设计:
饿了……
渴了……
(太) 苦 累了…… 爱
摔倒了……
……
三段连读 感悟孝顺
师:我们刚刚读了第二段,体会到了沉香的勇敢无畏,那么是啥力量使沉香不畏艰险的呢?读读其它的自然段,再找一找相关的语句说一说。
生:读文。
生:因为沉香有孝心,我是从第三段里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仙人,仙人送给他一把神斧这句话知道的。
生:我从第一段里“救母心切”这个词知道沉香是个孝顺的小孩。
生:从第四段里“日思夜想”和“受苦多年”两个词语也能看出沉香对妈妈的孝顺。
师:你读一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请仔细观察第一幅图,要注意小沉香的动作和神态。
师:谁能说一说小沉香是怎么样拜别师傅的,老师很愿意与你合作。
生:(一揖扫地)师傅,我要离开你了?
师:为啥?
生:我要去救我的妈妈。
师:我们离华山太远了,你怎么去啊?
生:师傅,这些困难都算不了啥,我要赶紧救出我的妈妈。
生:我的妈妈还压在华山脚下受苦呢?
生:我的妈妈被压在华山下面已经15年了,我真的想要马上见到她。
师:徒儿,路上你要小心啊!
生:谢谢师傅,师傅再见!
师:小沉香刻苦习武,就是为了早一天见到自己的妈妈,他无时不刻不在思念自己的妈妈,现在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华山脚下,他能不激动万分吗?我们现在男女生赛读,再现当时的场面吧!
教后反思:
本课彰显的是沉香的孝顺。在学生对沉香经历的艰险有了深入的领悟之后,三段连读,继续抓住重点词语,寻找他战胜艰险的动力之源。并对“拜别师傅”的场面做了情境创设,自然地理解了“救母心切”,为第四段的赛读和“母子相见”的对话奠定了基础。
★ 主备人表格式教案:
授课:语文 年级:二年 设计人:王德卿
章节名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沉香救母》(二)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这一篇课文叙写了沉香不畏艰险,奔向华山,他一心救母的诚意感动了仙人,获得了赠斧之助,打败了二郎神,劈开大山,救出妈妈。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按照救母经过展开故事情节:拜别师傅,奔向华山;历经艰险,一往直前;感动仙人,得到帮助;劈开大山,救出妈妈。故事环环相生,衔接紧凑。
学习者分析
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回忆《妈妈的恩情》、《陈毅探母》等课文引出课题。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然后要求大家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读通顺。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名逐段读课文,及时正音,通过朗读回答提出的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偏旁“刀”。学会用“帮助”造句。
2. 学习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过程与办法:
想象沉香扑进母亲怀抱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妈妈的挚爱之情。解决措施:预习与课堂引导相结合,自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难点:体会沉香对妈妈的挚爱之情。
解决措施: 创设情境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沉香刻苦学武艺的故事
2、沉香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后,是怎么样解救妈妈的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学生回答问题。
2、学生读题
5
复习导入,联系上篇文章引出下面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生字词,标小节号。
3、出示词语:救母 血痕 在乎 诚心 打败 凶恶 激动
浑身 巨响 怀抱 师傅 跨转身
(1)自读这些生字词
(2)哪些字音值得注意?
“诚 ”读翘舌音 /“奔 痕”读前鼻音 /“捧 诚”读后鼻音 /“转”是个多音字,你能用它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带读 ,指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在读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6、指名比赛读书
7、课文主要讲了啥?
1.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完后把生字画出来。
.2、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定的方式(分段读,分角色读等。)
.3、师生评议
20
让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在朗读中初步理解课文,读准字音,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三、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略)
2、指导写字
救:左边的求写得稍微紧凑些,末笔是点。右边的反文旁写得舒展些
激:中间上面的“白”,下面的“方”写得紧些,左中右依次放开宽度。
3、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正确美观地临写生字一遍
1、扩词练习:比一比,谁给生字找的朋友最多。
2、尝试在书上描红。
3、交流:说说你用啥好办法记住这三个字?
10
自主学习生字,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默写词语。打败 凶恶 诚心 激动
2、把默写的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啥故事? 。”
1、组词
2、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6
二、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1、教学第1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啥?
(2)啥叫“救母心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3)指导读
2、教学第2自然段
(1)从该段,你有读懂了啥?
(3)出示:1、他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2、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座深涧。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 这两句话的不同,你能体会出来吗? 有感情地读读
(4)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路途遥远沉香历经千辛万苦?(一个个 一道道)
3、教学第3自然段
是啊,诚心感动了仙人。
4、教学第4自然段
(1)(出示图)华山怎样?此时沉香心情怎么样?(2)还有哪里体现出沉香心里无比激动?
(3)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你想说些啥?
5、齐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
2、说说词意
3、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
4、自读
5、体会这两句话的意思有感情地读读
6、说出类似的量词。
7、齐读第2自然段
从沉香这些做法,我们感受到了啥?
指名读第4自然段
(1)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你想说些啥?
(2)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
17
.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激励下,学生自己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复述
1、自己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记下故事的情节。
2、看挂图,想情节,说说这个故事
3、同座位互相复述,指名复述这个故事。 4、把两部分故事一起合起来说。
三、指导造句
1、读读练习4中的三个句子
2、你能仿照句子,也来用“帮助”造句吗?
3、你能用“帮助”造句时,把“帮助”放在句中不同的位置吗?
默读课文,记故事
看图说故事
同座练习复述
练习说话。
学生说,师生共同纠正
12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使课文思想情感进一步升华。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沉香救母(二)
奔向华山 不畏艰险
孝心感动仙人
仙人送斧 劈山救母
清晰 明了
教学反思
见博客“回复”部分。
《沉香救母》教学案例 篇4
一 导入
1这节课我们再次请出勇敢的沉香(出示沉香练功图)谁来和勇敢的沉香打个招呼?(结合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 新授
(一)师:是啊,沉香现在一心想的就是救出压在山底的母亲。请小孩子默读第一小节,思考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沉香“救母心切”(提醒默读要求)
1 出示: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重点读好:心切(急切,迫切,迫不及待、焦急万分)
奔 (速度快,健步如飞)
(1)指名读,评议(评价语如:仿佛看到了沉香 的身影,感受到了 的心情)
(2)齐读
(二)过渡:沉香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让我们和沉香一起踏上救母之路吧。
1 默读第2小节,思考:沉香吃了哪些苦
2 出示
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1)比较 :沉香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意思同不同?你能否用朗读表现出来)
(2)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不由地想起了以前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
(大禹治水)你们知道是哪个句子吗?
(3)老师还想到了前个单元学到的成语(跋山涉水)
(4)我们可以把读书时想到的词句,写在句子旁边,这就叫批注
(5)指名朗读,评议
过渡:沉香为了去华山救母,也可以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他还吃了哪些苦?(指名回答)
出示
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脚上磨出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1)一个个,一道道,你还能说这样的量词吗?指名读,评议
(评价语:沉香承受的苦真是太多太多了)
(2)读到这里,老师也想了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青蛙看海)回忆
(累了就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就喝几口山泉水)
(3)青蛙在松鼠的引导下坚持不懈、顽强地登上了山顶,而这句话是写沉香啥呢?
(4)想象一下,还会遇到哪些困难?(猛兽、天气,摔倒了。。)
师:是啊,这么多的困难,沉香怕不怕?(一点儿也不在乎)为啥会一点儿也不在乎?
(可联系上篇中 一。。。。就。。。。。。句型回答)
(5)指名读
(6)读到这,你想对沉香说啥?(一往无前、勇往直前、敬佩,学习)
(7)齐读
过渡:沉香的这番孝心不仅感动了我们,而且还感动了仙人。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孝”字,小孩子发现没有孝下面是个“子”字,子女对父母的爱就是孝。让我们举起右手,一起写这个“孝”字(书空练习,师板书)
是孝心让沉香苦练武艺,是孝心让沉香不怕千辛万苦,是孝心让沉香勇往直前,沉香的孝心不仅感动了我们,还感动了仙人。于是(引读)
(三)过渡:沉香究竟有没有救出母亲呢,请小孩子默读第四小节
(1)出示:日思夜想 思考:沉香想些啥呢
(2)填空:母亲压在了华山脚下,不知受了( )苦,也不知流了( )泪,她在那儿不知度过了( )个白天,也不知度过了( )个黑夜,心中( )呼喊着儿子。(最后 一个空,自由发挥)
(3)365天,沉香是日思夜想,今天他就要见到母亲了,心情无比激动。
出示
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大山被劈成了两半,受苦多年的母亲重见了天日。沉香一头扑进了母亲的怀抱。
①指名读
②加动作读,让我们一起学学沉香,做劈的动作
③母子终于团圆,此时此刻,该有多少话儿要说,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啥呢?(表演)
④ 师: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温馨的团聚啊。母子情深,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让我们再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读一读。(音乐《想你的365天》
师:是沉香的孝心写下了这动人的故事。我相信不仅是沉香,我们每个小孩子都在用孝心书写着同样的故事。(周记、档案卡等等)
《沉香救母》教学案例 篇5
今天的语文课上的内容是《沉香救母(一)》在读过第一小节后学生提出问题:“为啥沉香一直跟着父亲过日子,却从来没有见过母亲?”,于是引出第二小节的学习。
师:是啊,这到底是啥原因呢?自己读一读第二小节找找有关句子把它划下来。
生:(自读后找句子,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找到的句子再读一读,读出你的理解。
生:(朗读句子。)
师:谁来说说,为啥沉香没有见过他的母亲?
生:他的母亲是一位善良美丽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底下。(朗读没有感情)
师: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体会到他母亲的善良与美丽?
生:(仅前半句读出了感情。)
师:没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嘛?谁再来?
师:你喜欢二郎神吗?为啥?那该怎么读?
师:读得真棒,把你对课文的理解都读出来了,真了不起啊!
师:听了父亲的话,沉香心情怎么样?他难过啥?他也气愤啥?
……
师:说得真好。所以,他——
生:(接读)狠不得马上就去解救母亲。
师:怎么一点都不着急啊!所以他——
生:(再次接读。)
师:有点着急了。所以他——
师:沉香是怎么问他父亲的呢?谁愿意和我演一演?
表演前,告诉学生他们是导演,要给我们提意见,给建议,帮助我们把它演好。表演时,教师不时地设置一些障碍请学生自己来解决,例如说,在表演的学生开口问:“父亲,我怎么没有母亲呢?”教师便故作迷茫:“我该怎么回答?”学生马上给出建议:“你不用回答,只要叹口气就好了,因为书上说‘父亲叹了口气没有回答。’”在“小沉香”也一次发问的时候,设问:“我要回答他吗?”学生反映很快:“不要,因为书上说‘沉香再三追问’,意思就是说反复问了好多遍,问到父亲没办法了才回答的。”在小沉香反复追问了好几次后,有学生给我建议“顾老师,你可以回答了。”“哦,谢谢你的提醒,但我该怎么回答呢?”
在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是一位导演的时候,他们很乐意去深入了解课文,解读文本,把自己读懂的,用于指导表演者的表演,而此时的老师也起到了一个引领的作用。通过表演学生对文本是理解了,内容是明白了,兴趣是高涨的,但文本中所蕴涵的父爱子,子念母的人间真情,却因为这一热热闹闹的表演而遗失迨尽。由此,不由得我们不反思:我们所提倡的表演,到底适合怎么样的课文?怎么样的表演才能让学生在理解与感悟两方面“双赢”?
《沉香救母》教学案例 篇6
“演”出“救母心切”
“他救母心切,便拜别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师:你们觉得“救母心切”是啥意思呢?
生:就是心里想着要去救妈妈。
生:就是马上就要去救妈妈。
生:就是心里很着急,有点等不及了。
生:就是啥都不顾了,谁也拦不住……
师:小孩子说得真好。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
(老师扮演师傅,学生扮演沉香。)
生:师傅呀!徒儿要去华山救妈妈,特来向您告别。(学生单膝跪倒,双手作抱拳状。)
师:(扶起学生)徒儿呀,此去华山路途遥远,你一个人不怕吗?
生:徒儿不怕!
师:路上很可能遇上猛兽、山贼……为师不放心呀!
生:(面露难色,答不上来。)
师:谁来帮帮他?(马上有学生站了起来)
生:师傅,徒儿跟您练了一身本领,我不怕猛兽、山贼。
生:师傅,不管遇到啥困难,我都要去救我的妈妈。
师:徒儿呀,你年纪还小,而那二郎神本领高强,为师怕你不但救不了你妈妈,甚至连你自己也落入他的手中。你还是再等几年吧!
生:不!师傅,想到妈妈还压在华山底下,我不能等。
师:一刻也不能等?
生:对,一刻也不能等!
[评析]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模拟的近似真实的情境中表演。在表演中,体会沉香的语言、神态、心情,进而,真正理解了啥叫“救母心切”。
“读”出“孝心”
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仙人,仙人送给他一把神斧。
师:“孝心”是啥意思呢?
生:就是对父母好。
生:就是很孝顺。
师:沉香是个有孝心的小孩,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读)“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生:(读)“饿了就才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山泉水喝喝。”
生:(读)“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师:听你们读这些句子,我好象看到了沉香吃了很多苦。同时想到了一个词语——千辛万苦,我感觉到沉香吃尽了千辛万苦。你们也想到了啥了呢?
生:老师,我想到了“万水千山”,沉香为救妈妈走过了万水千山。
生:我想到了“跋山涉水”。
生:我想到了“翻山越岭”……
生:老师,我从沉香救母心切中也读出沉香有孝心。
[评析]
读中发现,读中感悟,得到了凸现。老师适时引导,“千辛万苦”“万水千山” “跋山涉水” “翻山越岭”
等词语和句子的激活,与“孝心”进行了碰撞、整合,使词语的理解、积累、运用得到了落实。
“画”出“高耸入云”
“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
师:这句话你读出啥来了?
生:华山很高。
师:哪个词能说明华山很高呢?
生:高耸入云。
师:高耸入云是啥意思呢?
生:就是华山很高,都超过白云了。
生:就是华山高到白云里去了。
师:能画一画,画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吗?
(生画)
师:我们曾经学过一首描写华山的诗,还记得吗?
生:《咏华山》
师:谁能背下来?
生:(齐)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评析]
画一画,这是绝大多数小孩喜爱的活动。从小孩们的画中,我们可以真实地体会到小孩们理解这个词,再引导学生背诵《咏华山》,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激活,“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与“高耸入云”相似模块的整合,学生在画一画、背一背中学得有滋有味。
沉香救母》词语教学三法“演”出“救母心切”(教学反思)
“他救母心切,便拜别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师:你们觉得“救母心切”是啥意思呢?
生:就是心里想着要去救妈妈。
生:就是马上就要去救妈妈。
生:就是心里很着急,有点等不及
生:就是啥都不顾了,谁也拦不住……
师:小孩子说得真好。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
(老师扮演师傅,学生扮演沉香。)
生:师傅呀!徒儿要去华山救妈妈,特来向您告别。(学生单膝跪倒,双手作抱拳状。)
师:(扶起学生)徒儿呀,此去华山路途遥远,你一个人不怕
生:徒儿不怕!
师:路上很可能遇上猛兽、山贼……为师不放心呀!
生:(面露难色,答不上来。)
师:谁来帮帮他?(马上有学生站了起来)
生:师傅,徒儿跟您练了一身本领,我不怕猛兽、山贼。
生:师傅,不管遇到啥困难,我都要去救我的妈妈。
师:徒儿呀,你年纪还小,而那二郎神本领高强,为师怕你不但救不了你妈妈,甚至连你自己也落入他的手中。你还是再等几年吧!
生:不!师傅,想到妈妈还压在华山底下,我不能等。
师:一刻也不能等?
生:对,一刻也不能等!
[反思]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模拟的近似真实的情境中表演。在表演中,体会沉香的语言、神态、心情,进而,真正理解了啥叫“救母心切”。
《沉香救母》教学案例 篇7
授课:语文 年级:二年 设计人:王德卿
章节名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沉香救母》(一)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民间神话故事。课文续写了沉香不畏艰险,奔向华山,它一心救母的诚意感动了仙人,获得了赠斧之助,打败了二郎神,劈开大山,救出妈妈。
学习者分析
《沉香救母》的故事学生并不陌生,但课文的描写比较简单,如果只是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描述上,学生的体会就不会很深刻。所以,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创设了情境,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小沉香,再三追问爸爸“我怎么没有母亲呢?”进而体会出爸爸久藏心中的苦痛和小沉香也难过也气愤懂得心情,然后再来指导学生重点读好这部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0个字知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认识“一…….就……”的句式。
过程与办法:
通过反复的朗读,能揣摩不同角色的动作、语言、神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沉香为了了解救妈妈而不怕困难,刻苦习武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揣摩不同角色的动作、语言、神情。
解决措施: 预习与课堂引导相结合,自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难点:了解救妈妈而不怕困难,刻苦习武的精神。
解决措施: 创设情境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一、师生交流,揭示课题
1.小孩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你们看,他来了!(出示沉香图片)认识他吗?(板书:沉香)跟他打个招呼吧!
2.关于沉香,你知道些啥?
沉香是怎么样救出自己的妈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补充课题。)
3.指导读准课题。师解说:这个故事比较长,要分两课来学。先学第一部分。
学生交流沉香的故事。
学生读题
6
对于学生来说,“沉香”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介熟知的人物,在揭示课题的同时,借机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
①朗读读课文。
②.评议,相机检查、巩固生词的读音:
美丽善良 心狠手辣 腰酸背疼 盛夏酷暑
叹了口气 含着眼泪 增添力量 习武练功
对付得了 恨不得 寒冬腊月 起早贪黑
(提醒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注意多音字“了”的读音。)
1.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完后把生字画出来。
2、读题
.3、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定的方式(分段读,分角色读等。)
.4、师生评议
20
让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在朗读中初步理解课文,读准字音,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叹、含、泪
2、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3、交流:教师及时肯定学生合理的记忆办法:偏旁加熟字;熟字换偏旁等。
4、课堂作业:描红、临写生字。
1、扩词练习:比一比,谁给生字找的朋友最多。
2、尝试在书上描红。
3、交流:说说你用啥好办法记住这三个字?
9
在识字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字形的教学,还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丰富词汇,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并正确地使用生字。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出示小黑板。)比一比,再组词。
也( ) 今( ) 目( )
叹( ) 含( ) 泪( )
通过比较,你发现了啥?
2.出示填空: 叹了一口气,含着眼泪说:“ 。”
1、组词
2、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6
二、读演结合,体验情感
学习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⑵.知道母亲被三郎神压在华山脚下,心里十分难过和气愤。
2.以演促读。
⑴.学生分别扮演父亲和沉香,把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演一演,教师巡视指导。
⑵.请学生上台表演。评一评:你觉得他们演得怎样?
相机出示句子。
(3)沉香为啥也难过也气愤?“难过也气愤”时会是怎么样的神情?他表演得好吗?你会怎样表演?
(4).“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小孩,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
(5)还有哪位同学也想来试试?
3.教师小结:8岁的沉香那么急切地想去救自己的妈妈,可是怎么斗得过心狠手辣而也神通广大的二郎神呢?他会怎么做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1.小孩子,你们知道沉香为啥要去解救母亲吗?
讨论理解: .沉香从来没有见过母亲,便再三追问父亲。
2、.同桌两位同学分别扮演父亲和沉香,把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演一演。
3、请学生上台表演,针对某些环节展开讨论。
读父亲的话,这里父亲的心情怎样?(尝试练读,个别读。)
师生评议:看了他们俩的表演你想说啥?
17
.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采用“以演助读”的办法,可以依靠形象化的形体动作来组织儿童的思维,这样,不但能保持他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还能激发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促使他们深入体验角色的情趣变化。
三、精读课文。
1.轻读第四自然段。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①.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
在你印象中,“寒冬腊月”和“盛夏酷暑”分别是怎样的?你是怎样度过这两个季节的?
沉香是怎样度过的呢?
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有时累得腰酸背疼,很想松一口气,但一想到要去解救母亲,浑身就充满了力量。
读词“浑身”。换词理解,就是“全身”。
沉香累得腰酸背疼了,也怎么会全身增添了力量呢?(点出“一……就……”。)
师提供句例:父亲一看到电视上有足球赛,就来了劲。
出示填空,练习说话:
我一看到动画片,
(出示投影)你们看,沉香只要一想到母亲,浑身就增添了力量,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倒他,瞧,他练得多认真!此时,你想对沉香说啥? 4.小结: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努力,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1、边读边想:沉香是怎样刻苦练功的? 哪些词句特别让你感动?请做上记号。
2、讨论交流:说说哪些词句特别让你感动,并说说你的想法。
3、想象练说
4、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你们遇到了自己喜欢或憎恨的事物,会怎么做呢?
5、练习说话。
6、齐读第四自然段。
12
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文中的句子,帮助学生认识“一……就……”的句式,通过情景提示,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句式。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激励下,学生自己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板书设计
10 沉 香 救 母(一)
拜师 学艺
清晰 明了
《沉香救母》教学案例 篇8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师:我们学习了《沉香救母》(一),能用上几个词语概括一下你了解到的沉香吗?
生:孝顺
生:武艺高强
生:勇敢
师:现在来读一读沉香救母(二),想一想还可以补充上哪些词语来概括沉香。
生:坚强
生:不怕艰险
生:救母心切
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再来读一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生:读书勾画。
师:能来汇报一下吗?
生:我觉得课文第二段都是写沉香坚强、不怕艰险的。
师:投影第二段。如果读出沉香的不畏艰险,我们应该注意强调哪些词语呢?
生:多少座、多少道、一个个、一道道……
师:同学们找的是表示数量多的词,有没有具体写动作的词呢?
生:翻、跨、采、捧、磨、划
师: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和表示数量的词之间有关系吗?我们读读看,现在我们师生合作,你们读前两句,老师读第三句。
师:(读时做了改动)脚上磨出了一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生:老师,你读错了,应该是一个个、一道道,你读成了一个、一道了。
师:这样改动一下,不是更简炼了吗?你们自己读读看。
生:这样改动不行,一道血痕,太少了。我们有时玩的时候,也划破过一道血痕,我们都没有哭,沉香只划了一道血痕,不能看出坚强。
生:从我们刚才找到的表示动作的词语,也说明那不是一道血痕。
生:第一句话说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跨过了多少道深涧。“多少座、多少道”说明沉香经过的高山和深涧特别多,那自然不是一个血泡和一道血痕。
师:从一个个、一道道你们到底知道了啥?
生:沉香救母时经历的苦难多。
师:这样一说,这些词真的不能改动了,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该怎么办呢?现在我们再来试一试。
教后反思:
这是第二课时开始的教学片断,打破了原来了预设,因为小孩们从课文的内容入手,对沉香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险感兴趣,所以因势利导,利用教师误读调动了学生对重点词语内涵的挖掘,体会到了重点词语表达的效果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并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领会了词语的理解要上下文联系,要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办法。
《沉香救母》教学案例 篇9
《沉香救母》课本剧
场景:深蓝的星空下,小小的沉香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听母亲讲天上的故事。
(音乐《听母亲的的话》)
旁白:这是一对幸福的母子,母亲是天上的仙女,怀里的小孩叫沉香,是她和一位凡人伟大爱情的
结晶,故事从这里开始。
沉香:母亲,那最亮的两颗星星叫啥名字啊?
沉香妈:在哪儿啊?
沉香:靠在一起的那两颗。
沉香妈:那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沉香:啥是牛郎星和织女星呢?
(换音乐)
沉香妈: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名叫织女的仙女,爱上了人间的一个放牛郎,他们不顾仙庭的反
对,生活在了一起。后来,王母娘娘大怒,就把他们抓到了天上,一颗就成了牛郎星,另一颗….
沉香:我知道,另一颗就是织女星。可是,母亲,王母娘娘为啥要抓他们呢?
沉香妈:我也不明白啊!可能…唉,沉香,如果有一天母亲不见了,你一定要坚强的生活。
沉香:不,我要和母亲永远在一起,永远都幸福。就算你不见了,我也要找你回来。
(音乐转)
二郎神:哈哈哈!找不回来了。三圣母,你违反天条,私自下凡,带走神器宝莲灯,并与凡人结合
,放着好好的神不做,偏要做人。王母娘娘特命我捉你回去受罚。(黑社会斧头帮舞)
沉香妈(被带走):沉香,记住母亲的话,如果母亲有一天母亲不见了,你一定要坚强的活下去,
坚强的活下去,沉香……
沉香(被拦住):不准带走我母亲,不,母亲,我要母亲…
沉香孤独坐在地上(音乐):他们为啥要带走母亲,母亲,我要母亲…(昏然欲睡)
宝莲上:沉香。
沉香:你是谁?
宝莲:我叫宝莲,是宝莲灯的灯芯。有一次,王母娘娘要点宝莲灯,是你母亲救了我。你母亲是一
位好人。
沉香:你知道我母亲被关到哪儿了吗?
宝莲:二郎神说你母亲犯了天条,定被关在了华山。
沉香:那我就去华山救她。
宝莲:怎么救?你懂文理吗?(沉香摇头)你会武功吗?(沉香低头)在短短的时间内,学习文理
武功,可能会很辛苦,你坚持吗?
沉香:为了母亲,无论啥苦我都受得了。
音乐(李汶)沉香学习
旁白:为了救被关押在华山的妈妈,沉香不分昼夜的学习文理、武功,尽管有神灯宝莲的帮助,但
这对一个小孩而言,也是多么沉重的压力和责任,但每当遇到挫折,沉香的眼前都会浮现母亲的音形容
貌,每次想到母亲失去自由,失去自己的痛苦,沉香都会泪流满面,进而更加的懂得了坚持和坚强。(
插音乐发如雪)寒暑易节,冬去春来,一晃之间,数年过去了,曾经的小男孩如今已长成了坚强的男子
汉,现在他再也无法等待,决定上华山救妈妈。
沉香:这几日我夜夜思念妈妈,我想现在该是救她的时刻了。
宝莲:是的,我现在已经没啥可以教你的,一切要靠你自己了。
加油,沉香。
地点:华山。
沉香母被绑在木桩上,有两人看守。
沉香:母亲!
沉香妈:沉香,我的小孩。
看守:何人在此喧哗?速速离去。
沉香:离去可以,但必须带走我的妈妈!
与看守比武。歌曲霍元甲
二郎神:沉香,你违抗天庭,罪孽深重,我决不能饶了你。
沉香:二郎神,你害了我母亲,我今天来就是和你决一死战的。
二郎神:哈哈,来吧。让我见识你的本事。
与二郎神比武,不敌躺在地上。
二郎神:你本事再大,也打不过一个神。
沉香:二郎神,人和神都是平等的,你就放了我母亲,今后不要伤害任何人,大家一起和平的生活
不好吗?
二郎神:少罗嗦,你和你母亲一样触犯了天规,是难逃上天的惩罚的。
沉香:天规,啥是天规,破坏别人的幸福,让人母子分离,这便是天规吗?
二郎神:上天定下的规矩,肯定有它的道理。
沉香:道理,这天规不就是维护你们,所谓神的“地位”而已。
沉香母:沉香,别说了。他们都是没有心肠,没有人性的冷血动物,人世间的真情他们是不会懂的
。
二郎神:你错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也是有妈妈的。只不过我…算了,沉香,你去劈断三圣
母身上的铁链,就当我没见过你。
沉香:可是王母娘娘哪里?
二郎神:大不了,我也去做人。
沉香(劈山):母亲。音乐爱就一个字
沉香母:沉香。拥抱。
谢幕
《沉香救母》教学案例 篇10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
《沉香救母》是一个民间神话传说,本文是故事的第一部分,记述的是沉香从爸爸口中得知妈妈被心狠手辣的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他立志救出妈妈,于是上山拜师学艺,刻苦练功,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第二部分记叙的是沉香武艺学成后历尽千辛万苦赶去华山解救母亲。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一些办法。
一、激发兴趣,重视训练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是比较多的,对字词的巩固、积累是相当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有效地进行字词训练,这就能减少课外机械地识记,抄写,提高识字的效率。而这篇课文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长的,怎么让学生感兴趣地来学习了。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决定把《沉香救母》之一、二作为一个整体和学生一起学习。想到孙双金老师的话,小孩是喜欢听故事的。于是一上课,我就把这2
篇课文当成一个故事讲给了学生听。显然,不管是看过、听过还是事先不了解的学生都被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因此,在第一课时中当我提出这个学习要求的时候,学生兴致高涨。于是我出示了课文中的一些难读的字词,先指导学生读正确,再读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好课文中的长句。一节课时间,大部分学生就能把《沉香救母》之一、二读通读准了。
二、创设情境、以演助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
学生通过细细品读文本的第二自然段,感受到他一心救母的急切心情,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沉香都毫不在乎。那该是一种多么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在支撑着他呀!接下来,创设情境,想象说话:
“沉香一头扑进了妈怀抱,他会对母亲说些啥呢”。
先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沉香见到妈动作与神情,借助当时的动作神情想象可能说出的话。其次教师善于对学生的发言中进行提炼,引导学生再在原有的基础加以提升。这样做,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我觉得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内化语言文字。这对学生自己独立读书是有益的,也是现在的语文教学所追求的。
吴秀君 发表
《沉香救母》教学案例 篇11
教材分析:
本文是民间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记叙的是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妈妈。全文共分4个自然段。按照救母的经过展开故事情节:奔向华山;历经艰险;仙人帮助;劈山救母。故事衔接紧凑,情节生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品格顽强、不畏艰险、战胜邪恶的少年形象,表现了真挚动人的人间真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2、学习默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设想:
1、重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妈妈的挚爱之情。
2、课型:新授
3、基本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教学设计重视读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4、基本教学思路:在教学中,通过图片展示、多媒体动画、语言描绘、播放录音等办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幻画出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虚拟主机,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对比、Lenovo,使课文描写的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扩展,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欣赏动画歌曲《烛光里的母亲》,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自己想知道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建议:字字读准、句句读通;用序号标出自然段;画出不懂的词句。
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纠正。
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默读课文1、2自然段,并用记号标出表现沉香“有孝心”的词语或句子。
2、 集体交流:
(1)师相机出示句子: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a 从“救母心切”、“奔去”可以看出沉香急切的心情。(板书:奔向华山)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 2)相机出示句子: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a看图理解:深涧
b(看图回答)“多少座高山”、“多少道深涧”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千山万水.)
c练习朗读这句话。
(3)沉香走遍了千山万水,一定也吃尽了千辛万苦,他都吃了哪些苦?再次读文后,指名回答。
(4)一路上,沉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想象)
3、吃了这么多的苦,受了这么多的累,他为啥一点也不在乎呢?此时此刻,你想对沉香说些啥?(板书:不畏艰险)
4、指导朗读第二段,指名读,评议,齐读。
5、联系上下文,说说对文中“孝心”的理解。引读第三段。(板书:仙人送斧)
示图片)看图回答。(板书:劈山救母)
(1)边读边表演: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
(2)沉香终于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母亲,此时,他们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你认为他们会说些啥?(看图练习说话)
(3)看到这对母子的团聚,你的心情怎么样?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一段。
四、积累语言,内化吸收。
1、小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2、对照图:说说自己是不是一个有孝心的小孩呢?
3、播放全文的配乐朗读及有关画面,学生一边静听默看,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4、(出示词语)同桌合作,练习讲故事。
五、拓展练习,课外延伸。
(1)做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
(2)与上文联系起来,把“沉香救母”的故事完整的讲给父母听。
《沉香救母》教学案例 篇12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8
“望、闻、问、切”指导朗读——我教《沉香救母》
《沉香救母》是苏教版第四册第4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借助一个感人的神话故事,赞扬了沉香不畏千难万险,刻苦练功,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课文情节生动,字里行间充满沉香对妈妈的挚爱之情,同时,图文对照,生动形象,怎样通过朗读指导,使学生深切体会父爱子、子念母的人间真情呢?我想到了中医常用的“四诊”法——望、闻、问、切。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定制ifanwen.com】
一、望
望即观察。在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按顺序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从沉香紧锁的眉头,愤怒的双眼和握紧的拳头,想象沉香不怕“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苦学武功,立志救母的艰辛。从母子俩拥抱在一起,喜逐颜开的画面,想象母子团聚时百感交集的感人语言,然后依图品读,读出急切和欣喜。这样,一个不怕困难,刻苦习武,一心救母的孝子形象便矗立在小孩们心中。
二、闻
闻即听。文章本身的神话色彩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但课文中的不少长句也影响了学生的品读。如“原来,沉香的母亲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母亲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这时,教师需要范读,范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断句,而且也能渲染一种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感人气氛,为学生的感情朗读抛砖引玉。当然,听的方式也可多种多样,可听老师范读,也可同桌互听互读,或欣赏优秀生的朗读,学生边听边赏,自然如身临其境。
三、问
课改提倡生生、师生间的双向互动,给学生“思”与“评”的虚拟主机,在品读赏析中,让他们说说为啥这样读,其他同学评评这样读好不好,为啥?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读课文进行有意识地思考和处理的好习惯,同时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学会读书,自主发展。
四、切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说,想做,借以抒发感情。这就是切。精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当学生品读到“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母亲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时,个个都不由自主地做起举斧劈山的动作,我于是顺势引导,让学生想沉香所想(扮演沉香),做沉香所做(劈山动作),说沉香所说(沉香心里的话),借说,悟文中的情,借做,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最后通过感情朗读,把学生的情推至高潮。
皮亚杰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会成功。在课堂上一定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各种读书的机会和表现机会,教师力求精讲。这样才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积极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推荐站内搜索:小学生演讲稿大全、国庆节周记、山东省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竞聘演讲稿、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捉蚊趣事作文400字、司法考试时间2020报名入口、贵州人力资源考试官网、北京成人高考网上报名、聊城大学专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