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语文课上的内容是《沉香救母(一)》在读过第一小节后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沉香一直跟着爸爸过日子,却从来没有见过妈妈?”,于是引出第二小节的学习。师:是啊,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自己读一读第二小节找找有关句子把它划下来。 生:(自读后找句子,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把找到的句子再读一读,读出你的理解。生:(朗读句子。)师:谁来说说,为什么沉香没有见过他的妈妈?生:他的妈妈是一位善良美丽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底下。(朗读没有感情)师: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体会到他妈妈的善良与美丽?生:(仅前半句读出了感情。)师:没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嘛?谁再来?师:你喜欢二郎神吗?为什么?那该怎么读?师:读得真棒,把你对课文的理解都读出来了,真了不起啊!师:听了爸爸的话,沉香心情怎样?他难过什么?他又气愤什么?……师:说得真好。所以,他——生:(接读)狠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师:怎么一点都不着急啊!所以他——生:(再次接读。)师:有点着急了。所以他——师:沉香是怎么问他爸爸的呢?谁愿意和我演一演? 表演前,告诉学生他们是导演,要给我们提意见,给建议,帮助我们把它演好。表演时,教师不时地设置一些障碍请学生自己来解决,比如说,在表演的学生开口问:“爸爸,我怎么没有妈妈呢?”教师便故作迷茫:“我该怎么回答?”学生马上给出建议:“你不用回答,只要叹口气就好了,因为书上说‘爸爸叹了口气没有回答。’”在“小沉香”又一次发问的时候,设问:“我要回答他吗?”学生反映很快:“不要,因为书上说‘沉香再三追问’,意思就是说反复问了好多遍,问到爸爸没办法了才回答的。”在小沉香反复追问了好几次后,有学生给我建议“顾老师,你可以回答了。”“哦,谢谢你的提醒,但我该怎么回答呢?” 在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是一位导演的时候,他们很乐意去深入了解课文,解读文本,把自己读懂的,用于指导表演者的表演,而此时的老师也起到了一个引领的作用。通过表演学生对文本是理解了,内容是明白了,兴趣是(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高涨的,但文本中所蕴涵的父爱子,子念母的人间真情,却因为这一热热闹闹的表演而遗失迨尽。由此,不由得我们不反思:我们所提倡的表演,到底适合怎样的课文?怎样的表演才能让学生在理解与感悟两方面“双赢”?
推荐站内搜索:自考报名查询、少先队建队日演讲稿、高中周记600字、考研网2013年分数线、作风建设年心得体会、高自考成绩查询、国家公务员局、安徽自考网上报名结果查询、考试信息、100字日记大全、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沉香救母》教后谈
文章链接:
https://678999.cn/98042.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