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耕地类型
熟制(一年几熟)
主要农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旱田
一年一熟 小麦、玉米、大豆、甜菜
旱田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棉花、小麦、玉米、花生、温带水果
秦岭—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 同时,还要让学生适当地分析一下造成差异的原因。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将这部分知识与前面所学的中国的气候、河流、资源、地形等知识紧密结合,以加强学生对前后知识的联系。3.这部分的知识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讲比较生疏,尤其是农作物的分类、熟制等,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提前对父母或家里的其他长辈进行调查,问问当地的熟制,以及几种主要作物的种植、收获时间,以便于理解所学习的内容。4.关于第101页活动2。安排这个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第一是复习前面的知识,即气温、降水随着海拔的升高是如何改变的;第二是加强对气候与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的关系的理解;第三是了解一下在山区应当如何开展农业生产,并熟悉我国西南地区山区的常见农作物。同时,学生还会通过做这个练习注意到,山区的植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呈带状分布的,这样就为今后高中学习垂直自然带打下了基础。【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1.这部分内容可以根据图4.16,安排学生做这样一个活动:给他们几个地方选择,决定适合开展哪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可选择的地方包括太行山区、华北平原、内蒙古草原、洞庭湖沿岸,可选择的农业生产部门包括林业、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当然,学生在选择时可能不会出什么差错,但重要的是让学生说出这样安排的原因。只有真正说出原因,才算是真正理解了“因地制宜”的含义。在学生说明之后,可以简单归纳,看看学生在安排农业部门生产时都考虑了哪些因素。同时启发学生思考:“上面的选择只是从自然条件方面考虑应该发展哪个大的农业部门,当我们进行具体的生产时,又会考虑到哪些因素呢?”从而引出下面的学习。2.关于图4.17与第104页活动3的结合。我们可以将活动3安排在前面,让学生选择一种农业生产活动,在图4.18的b、c两点进行。当学生叙述完自己的选择理由时,我们自然就会得到图4.17的内容。另外,还可引发学生继续思考:在气候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如果种果树,应该安排在什么地方?山区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活动?3.第103页的活动1和活动2可以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从报纸、杂志或互联网上查找一些关于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的实例,并分析其成功之处和失误的地方,如果是反例,还应提出一些建议。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讨论,但教师在讨论的最后要落到一点上,即:人类既可以对不利的环境进行改造,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合理的行为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环境变得不利。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可能持续地发展下去。【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之前,可以安排学生课下进行一个小调查,看看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小的时候都吃什么,供给量怎么样?然后和自己现在的状况作一下对比。并且思考:这说明了什么?从而引出新课。2.也可以这样来引入:找一些我国农业产量的相关数据,再找一些我国耕地状况、水土流失状况以及污染状况的数据,结合第106页活动1的数据,请学生分析:我们国家的农业现状如何?原因是什么?同时结合一些实例,让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还可以补充一些实例,例如在长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在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鄱阳湖地区退耕还湖等等。3.对图4.19的分析。在学生读出几个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之后,请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这些地区成为主要商品粮基地的原因是什么?(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2)为什么华北平原没有成为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当地人口稠密,消耗量较大)4.如果可能的话,教师可以结合所讲内容带领学生到附近的生态农业村进行参观,包括现代化养殖场、无土栽培实验区等。5.在安排学生将数据转化为统计图时,教师先不要给任何提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画出能够说明问题的统计图,然后全班可以进行交流评比,看看哪种统计图最能说明我国在农业方面的成就。6.关于第107页活动2。首先应当让学生看图说话,描述桑基鱼塘的整个生产过程,并最好能够画出一幅流程图。接着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农村利用秸秆、牲畜粪便生产沼气,并将剩下的渣子作肥料的例子,同时也请学生画出流程图,并将两幅图进行对比,思考:他们存在着哪些一致的地方?(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废物,都对环境没有损害)两幅流程图大致如下:
-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相关内容:
- 邯郸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初探
-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教案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第一课: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二课时
- 《农业与生活》导学案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一课时
- 农业孕育着文明
-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 农业 教案
-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 5.3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三课时
- 第1课农业的分布
- 查看更多>>
八年级地理教案
探究目标:知识目标:巩固、深化、 “什么是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怎样转变发展方式”的知识;进一步明确转变发展方式与全面小康目标、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的认识;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概要中国以农业立国,中国农业文明最早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形成;随着生产工具、水利灌溉以及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耕经...
一、说教材教材地位 从教材体系看,第三课讲“企业和经营者”,从微观的层次描述了国民经济的细胞,第四课讲“产业和劳动者”,则要从宏观的层次上剖析国民经济的“经脉”,而本框又是第四课的开篇之作,起到很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过程(1)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已有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 最初,人类仅仅简单地模仿自然界植物生长的过程,进行播种和收获。...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 4.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教学目标1.产业的划分2.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3.农业的含义、地位、作用以及我国农业的现状4.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主要措施 二、预习导读1.三大产业的划分:我国根据人类社会生...
第2课时 农业的地区分布设计思想农业的地区分布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突破重点是--的关键。地图是反映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的重要信息载体,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1、知道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2、了解农业发展的历史及生产工具的进步。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
第1课时 农业与我们设计思想我国人口多,农村人口比重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业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我们应该了解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地理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及农业建设的方向。...
教学目标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教学准备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教学目标一、情感 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描述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线索,明 确农耕 、畜牧、定居 是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2、能够从岩画、器物等反映人类早期文化成就的实物资料中观察先民的精神世界。...
农业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 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第二课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1、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原始农业和畜牧...
一、教学目的1.知道水稻生长所需的自然条件及水稻分布;理解水稻与人口的关系;理解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2.知道发展大牧场放牧业所需的自然条件;理解阿根廷发展牧牛业所做的工作。...
第3课时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设计思想“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主要介绍了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地位和分类2、知道种植业的分布和主要的农作物。3、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分布和主要牲畜。4、知道我刚渔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7.关于第107页活动3。在组织学生讨论我国不同地区农业建设方向的原因之后,教师可以找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来分析,例如长江中上游的植被破坏对长江水文状况的影响(包括含沙量剧增、易发生洪水等等)。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国家农业发展政策的全面理解。
-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相关内容:
- 邯郸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初探
-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教案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第一课: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二课时
- 《农业与生活》导学案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一课时
- 农业孕育着文明
-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 农业 教案
-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 5.3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三课时
- 第1课农业的分布
- 查看更多>>
八年级地理教案
探究目标:知识目标:巩固、深化、 “什么是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怎样转变发展方式”的知识;进一步明确转变发展方式与全面小康目标、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的认识;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概要中国以农业立国,中国农业文明最早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形成;随着生产工具、水利灌溉以及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耕经...
一、说教材教材地位 从教材体系看,第三课讲“企业和经营者”,从微观的层次描述了国民经济的细胞,第四课讲“产业和劳动者”,则要从宏观的层次上剖析国民经济的“经脉”,而本框又是第四课的开篇之作,起到很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过程(1)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已有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 最初,人类仅仅简单地模仿自然界植物生长的过程,进行播种和收获。...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 4.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教学目标1.产业的划分2.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3.农业的含义、地位、作用以及我国农业的现状4.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主要措施 二、预习导读1.三大产业的划分:我国根据人类社会生...
第2课时 农业的地区分布设计思想农业的地区分布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突破重点是--的关键。地图是反映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的重要信息载体,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1、知道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2、了解农业发展的历史及生产工具的进步。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
第1课时 农业与我们设计思想我国人口多,农村人口比重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业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我们应该了解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地理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及农业建设的方向。...
教学目标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教学准备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教学目标一、情感 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描述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线索,明 确农耕 、畜牧、定居 是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2、能够从岩画、器物等反映人类早期文化成就的实物资料中观察先民的精神世界。...
农业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 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第二课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1、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原始农业和畜牧...
一、教学目的1.知道水稻生长所需的自然条件及水稻分布;理解水稻与人口的关系;理解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2.知道发展大牧场放牧业所需的自然条件;理解阿根廷发展牧牛业所做的工作。...
第3课时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设计思想“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主要介绍了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地位和分类2、知道种植业的分布和主要的农作物。3、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分布和主要牲畜。4、知道我刚渔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推荐站内搜索:2013年1月自考成绩查询、骆驼祥子读后感500、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捉蚊趣事作文400字、江西省自学考试成绩查询、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新年日志、广东省学位英语成绩查询、山东高考时间2021具体时间表、日记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