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第39—40页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从上课一开始就产生好奇心,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例题时,让学生说说图意,例出算式,按时相加时不需进位到需要进位的顺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口算出结果 让学生在探索和交流中解决实际问题,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练习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同时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开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练习进一步帮助和引导学生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口算,增强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在学生练习估算后,强调估算对准确计算所起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引起对估算的重视,体现了“加强估算”的教学理念。通过课后与小伙伴和爸爸妈妈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再次巩固所学的知识的方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 周六的下午,小明、小红一起来到商店,他们要买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媒体出示主题图课件)。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1、引言:小明和小红来到了玩具柜台,这个玩具店的玩具真多,原来他们要买小汽车啊!你们喜欢玩具小汽车吗?如果是你们买二辆小车,你想买哪二种?(学生自由回答他们喜欢的车)那我们来看看小明和小红他们各买什么玩具?他们怎么付款?各付多少钱呢?你们也帮他们算算吗?2、提问:师:看了这幅图,图上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能帮他们列出算式吗?3、学生口头列式,教师同时板书算式:1贝贝应付钱;44+25= ( )2玛丽应付钱:44+38= ( ) 4、师:这两道题的笔算方法我们已经学习过,用竖式来计算每位同学都不成问题,但是在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口算的机会是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出示课题)你们能用口算帮他们算出得数吗?想一想,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跟同学们说一说。5、反馈:通过交流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算法:(1)44+25= ( )1先算44+20=64,再算64+5=69;2先算44+5=49, 再算49+20=69;3先算40+20=60,再算4+5=9,最后算60+9=69;4先算4+5=9,再算40+20=60,最后算60+9=69。(2)44+38= ( ) 1先算44+30=74,再算74+8=82;2先算44+8=52,再算52+30=82;3先算40+30=70,再算4+8=12,最后算70+12=82;4先算4+8=12,再算40+30=70,最后算70+12=82;6、再次交流,确认和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7、比较两道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8、通过讨论得出:第一道算式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时需要进位。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算一算、比一比。(“想想做做”第1、2题)师:刚才同学们学的都那么好,现在我们小组间来个比赛,看哪个小组算的又快又好。 1多媒体出示第1、2题,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结果直接写在书上。2集体订正,并且比较每组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第1题让学生体会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第2题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2、想一想、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填写。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3、比一比,算一算。(“想想做做”第4题)1 让学生通过比较,扩大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的范围。引导学生先口算每组题的第1小题,再算第2小题。2交流算法,并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口算发现了什么?4、估一估,算一算。(“想想做做”第5题)1选其中一组题让学生先估算再口算,并请学生说说这样估算的理由。2其余每组题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订正。5、解决实际问题。(“想想做做”第6、7题)(1) 多媒出示第6题。1仔细看图,根据提出的从熊猫馆到老虎馆有哪几条路?你打算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2引导学生先估算,在估计以后,让学生在组内交流是怎么样想的,再算一算估计得对不对。(2) 多媒出示第7题。1让学生弄清题中的条件和问题。2学生独立在书上列式计算。3小组交流,把自己分析思考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相互补充、相互评价。四、评价鼓励,全课小结 小结: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可以说给你的家人和好朋友听听,和大家一起分享。
板
书设
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44+25= ( )
44+38= ( )教学后记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内容:第41-4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教学重点: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难点:了解多种算法,选择最喜欢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答题纸、小棒等。教学过程: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修改意见由于选择的学习素材与两位数加两位数完全一样,学生容易理解价格差的问题。在让学生探究口算方法时,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思维习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在交流中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选择比较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 在确定基本口算方法后,可以引导学生对退位减与不退位减进行比较,在区分异同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第1、2题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练习机会,同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每组题目的联系,更好地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第4题由一百几十减几十的退位减口算带出一千几百减几百的退位减口算。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联系,调动已有的计算经验独立进行口算,掌握算法。第3题引导学生利用口算填写统计表,体会口算的应用。第6、7题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第6题不仅要估计,还要交流是怎样估计的;第7题要引导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并用自己的话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例题情境图,谈话:欢迎小朋友们再次光临玩具柜。上一次我们在这里解决了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让我们来作进一步的研究,谁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些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出示以下三个问题:1.玩具汽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2.玩具火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3.玩具汽车比玩具火车便宜多少元?学生根据问题口头列出算式,教师板书:38-25=44-25=44-38=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1.探索不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要求学生先独立口算“38-25= ”,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2)组织全班交流。方法一:先算38-20=18,再算18-5=13。方法二:先算38-5=33,再算33-20=13。方法三:先算30-20=10,再算8-5=3,最后算10+3=13。......(3)讨论:自己的算法和其他小朋友的算法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算法?2.探索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小组合作,共同完成“44-25= ”。(2)小组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不同的口算方法。方法一:先算44-20=24,再算24-5=19。方法二:先算44-5=39,再算39-20=19。方法三:先算14-5=9,再算30-20=10,最后算10+9=19。......(3)用你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44-25= ”的口算过程。3.对比小结。组织讨论:“38-25= ”和“44-25= ”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4.试一试。尝试完成“44-38= ”,完成后同桌交流,再指名说说不同的口算方法。5.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小朋友们通过合作得出了好几种不同的算法,也通过比较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老师祝贺你们!三、巩固深化,运用拓展1.巩固口算,安排估算。(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口算,校正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并说说同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求按竖行做。做完后进行交流,说说每组题的联系。(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比一比每组题的联系后独立进行计算,订正时说说算法。(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先估算得数是几十多,交流时说说估算方法,最后独立计算并订正。 讲述: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可以预计准确的计算结果所在的范围,减少计算的错误,所以建议大家今后在做这类题目时,不管提没提估算的要求,都可以先估算再计算,也可以在计算后再估算。2.解决实际问题。(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引导学生看懂统计表后独立算一算,然后集体订正。(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指导学生从情境图上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先估计一下哪种球最贵,交流时说说是怎么估计的,最后算一算,看看结果和估计的是否一致。(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订正时说说结题过程。四、评价鼓励,全课小结谈话:今天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开动了脑筋,通过和其他小朋友的合作,又掌握了一样新本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谁愿意把你的收获谈一谈,和大家一起分享。教学后记
板
书
设
计
加和减(三)一、 教学内容: p43-44二、 教学目标:1、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计算的基础上,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习惯。三、 教学难点:掌握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列出两步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四、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回顾旧知,为新知学习作准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自主探究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参与,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难点。组织多样的交流活动,传递学生们个性的理解、感悟,共享成功的快乐。总结归纳,巩固新知。(一)旧知识复习。出示下列算式,指名口答。85—63= 50—37= 49+26= 60—42=150—90= 34+12= 74+28= 44—25=(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谈话:同学们,我们现在是在一间服装店里面,售货员阿姨告诉我们裤子的价格是28元,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3倍,那么上衣是多少钱呢?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得出初步结论。28×3=84(元)(2)老师适当引导:如果老师用一条线段来表示裤子的价格,那么上衣的价格用怎样的线段才能表示出来呢?小组继续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相应的数量关系。 (3)那我们如果要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呢?学生总结归纳,得出计算方法,点名汇报。板书:28×3=84(元) 84+28=112(元)(三)巩固新知做“试一试”的习题。放手让学生尝试,巩固刚学会的利用画线段图来理解数量关系,帮助自己列式解决实际问题。(四)团结协作,体验应用。1.做想想做做的第1、2题 仔细观察线段的长度,理解线段所表示的数量关系,正确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答案,说说算法。2.想想做做的第3题看清题意,小组活动:“你能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吗?”3、想想做做的第4题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获得“鸭有18只”“鸡是鸭的2倍”的信息。学生画线段图、列算式计算:“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五)总结全堂。提出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教师出示课题“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全班集体归纳总结所学内容。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选择题:36÷( )>11,在()中最大能填几?a、2 b、3 c、46000最接近下面哪个数字?a、100 b、1000 c、100003个千、8个百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a、3082 b、3802 c、3820
加和减(四)
一、 教学内容: p44-45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思考过程及步骤,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画出现段图,学会解决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三、 教学难点:掌握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列出两步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为新知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做准备。
一、课前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
47+32 52—45 80—26 700+500
72—28 66+24 38+19 1400—800
55+37 65—35 75—68 1200—500
(2)再考考你们的理解能力
列式:
1、 a比b贵多少? a--b
2、 a比b便宜多少? b--a
3、 已知a,b是a的三倍,求b。 3 x a
4、 已知a、b,求a是b的几倍。 a / b
二、讲解新课。
1、 讲解第6题
第一步:看题目,找出题目告诉我们什么。
第二步:找出问题既解决问题所需的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
第三步:根据所求问题列式
2、 讲解解题步骤
第一部审题,第二不找数量关系,画线段图;第三步列式解答。
3、做第7、8、9题
学生自主练习,老师巡堂指导。
4拓展知识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你们爸爸妈妈的年龄吗?现在方方向知道妈妈的年龄你们能帮她算吗?你们也能从中知道方方的年龄吗?
提示:可以用线段图帮助思考。
三、课堂小结
谈话:小朋友,通过这节课你能感受到什么?应用题对于你们来说还是这么困难吗?
教学后记:
练习五
教学内容:第46页练习五第1、2、3、4、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
2.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以及退位的整百数减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掌握比较合理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建议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想起口算的方法。
在口算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
让学生对每道算式估计出它的得数范围后立即与50作比较,使学生学会预测口算的结果。
对口算题先分类再算,有助学生总结计算的方法。
一、谈话
同学们,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你能口算出得数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口算好吗?
二、巩固深化练习。
1、先口算,再比一比。(做练习五第一题)
⑴电脑课件出示
55+32 55-32 55+35
55+38 55-38 90-35
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结果直接写在书上。
⑵比较每组题的异同。
2、先口算出上下两个数的和,再算出这两个数的差。(做练习五第2题)
[1]课件出示能拖动的数字滚动条:
老师操作:每点击上下其中的一个数字,会相应出现上下两个数的和以及上下两个数的差的计算栏:
□+□=□
□+□=□
同桌合作练习,进行列式和口算
[2]老师继续拖动数字条,点击不同的数字,不断出现新算式,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
3、对算式进行估计和比较(练习五第3题)
谈话:我们进行估算时,可以先估算等于几十多,如果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数的大小。估算时注意进位于不进位,退位于不退位。
出示:
25+23 32+19 87-35 90-34
25+32 23+19 78-35 90-43
问:你能估计出哪几题的得数比50小,哪几题的得数比
50大吗?
让学生估计每组题的得数范围,再和50进行比较,最后要求学生写出比较的结果:
25+23〇50 32+19〇50
25+32〇50 23+19〇50
87-35〇50 90-34〇50
78-35〇50 90-43〇50
4、看谁都能口算对(练习五第4题)
[1]电脑课件出示第4题
[2]引导学生先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式,再口算整百数的加减。
[3]口算结束后让学生交流算法。
[4]电脑验证
5、想一想,提问题(练习五第5题)
电脑课件展示3年级的同学在操场上踢毽子的情景
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出问题并解答。
提出问题,同学之间进行互评。
教学后记
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7页的6、7、8、9题内容。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综合法思路,学会正确分析和解答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比较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用综合法分析应用题的能力。教具准备: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同学们,园博会即将在我们深圳拉开帷幕,很多小朋友都争当爱心大使。你瞧,我们校园了的两位小朋友已经开始行动啦。他们争先给校园里的树浇水呢?让我们也一起来参与吧!一、1、多媒体播放第47页第8题,先出示第一问(1) 从刚才小军和小红的对话中,你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互相说说)(2) 要求两种树共有几棵?应该怎样求?先求什么后求什么?(小组讨论) (3) 请几名学生说说,全班独立解答,集体对答案。2、多媒体出示第2问,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学生板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二、校园内的小朋友是如此的热心,走到校外看看,那里的小朋友是怎样迎接圆博会?你瞧!东湖公园的草地上,两位小朋友正在热心帮助园丁伯伯修剪草地。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的?多媒体播放第47页第7题1、独立思考,寻找解题策略。师:只用一步计算能求出“两人一共割草多少棵”吗? 既然用一步计算不能解决问题,那就至少需要两步计算。你打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再列式计算。2、学生独立完成后,学生板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集体讲评。三、你瞧!湖边可热闹啦!小朋友正在高兴的观看天鹅玩耍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有几只天鹅?多媒体第47页第9题1、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2、让我们把小帮手“线段图”请出来?请你们在本子上用线段图来表示一下题中的信息。师:“我们可以用一根线段表示黑天鹅的只数,那么白天鹅应该怎样表示呢?3、请学生板演线段图,并说出各部分表示的意思。4、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指名说,教师板书)四、补充合适的条件;(46页第6题) 养牛场里有黄牛25头,——————————,奶牛和黄牛一共有多少头?(1) 补上一个条件,使他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计算。(2) 补上一个条件,使他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问题,列式计算。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集体订正。五、课后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深圳正在迎接园博会的召开,并且我们还和小朋友们一起解决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两步完成,当信息特别多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请好朋友“线段图”来帮忙。
教
学
后
记
板
书
设
计
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课1
推荐站内搜索:一建考试时间2021考试时间、小学数学题库、证券预约考试报名入口、28岁到34岁不建议考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表2022、这就是我 初中作文500字、重庆三峡学院录取分数线、暑期培训心得体会、四川高考答案、申论真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