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光合作用第1节 光合作用第1节 光合作用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第1节 光合作用

第1节 光合作用一、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电能,进而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2.了解nadph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转换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过程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对课件的分析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认真探索知识的严谨科学态度,并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及热情能力目标    1.理解和获取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科学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3.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1.光能转换成电能  2.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教学难点】光能转换成电能【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演示法相结合【教  具】 多媒体课件。【课时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   (课件展示)从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危 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影响以及我国耕地减少与人口数量大引发的粮食需求的突出矛盾;从提高粮食产量的紧迫性和巨大潜力,引出进一步对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从而导入本节的研究内容——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教学过程   概括复习必修课《光合作用》一节的内容在高二学习中已知的能量转换过程,与本节第一段结合,引导学生推导出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三个步骤的发生部位及反应阶段(课件展示),并进入下面的三个研究主题。    一、光能转换成电能   观察、回忆叶绿体结构,特别是与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有关的色素的种类、功能。从色素的功能方面对各种色素进行分类总结。   “光能是如何转换成电能的”?课件展示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动画示意图,要求学生反复观察,引导学生通过对示意图的观察、分析、讨论,依次解决以下问题: 1.a、b表示色素,它们分别代表什么色素以及各自的作用?2.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3.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是怎么失去电子的?4.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是什么性质? 5.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从哪里夺取电子?试写出水分子光解的反应式?6.脱离叶绿素a的电子去哪里了? 7.最终的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分别是?在光的照射下,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连续不断地丢失电子和获得电子,从而形成电子流,使光能转换成电能。二、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   提出水的光解中电子的传递和氢离子的去路的问题,以此进入第二个研究主题,即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展示课件)光合作用中形成nadph和atp的动画示意图和对教材中资料的阅读,引导学生分析:    1.水的光解产生的电子和氢离子最终传递给什么物质,并生成了什么物质?反应需何条件?尝试写出物质变化的反应式。    2.在电子传递过程中还形成了什么物质?写出其反应式。3.在物质形成过程中,能量形式发生的变化情况?     4.电能转换成的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什么物质中?5.能量转换的场所?    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判断、推理、讨论后得出结论。    三、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   回忆必修课中暗反应的知识,比较本节与必修的关系回答:    1.atp和nadph参与暗反应阶段的什么过程的反应?2.在此过程中能量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场所在哪? 1.一个被还原的物质再氧化时是吸收能量还是释放能量?    2.atp和nadph在不同阶段自身不断氧化还原的变化情况以及在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联系中所起的作用。    小结: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内容中,要点集中为能量转换中的光能转换成电能,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这两个能量转换步骤及相应的物质变化。(课件展示全过程及列表比较各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反应阶段 能量变化 物质变化光反应 光能转换成电能 水在光下分解 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 nadph和atp的形成暗反应  co2的固定 活跃化学能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 co2的还原及糖类等有机物的形成课堂练习(见课件)

二 、c3植物和c4植物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通过观察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的永久横切片,使学生识记c3植物和c4植物在叶片结构上的区别,并以此了解c4植物光合作用的特点(识记)。    (2)c4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明显提高的原因(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    通过对c3植物暗反应发现过程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以此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3.能力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对生命现象及背景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c3植物和c4植物在叶片结构上的区别及c3植物光合作用的特点。难点:c4植物光合作用的特点。教学模式:实验观察——材料分析——概括归纳。教学手段:实验观察、材料分析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设计思路    提供原始材料,使学生了解美国化学家卡尔文对c3植物的暗反应的研究成果,引出c3植物的发现过程。通过用显微镜观察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结构,了解c3植物和c4植物的叶片结构的不同从而进行c3途径和c4途径的教学。教学过程:一、引言    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内进行的一个复杂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过程,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由于光合作用如此重要,它很早就吸引了许多科学家的兴趣。一个世纪以来,为了探寻光合作用的具体化学反应过程,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诞生出众多的科学巨人,如在必修教材中涉及到的海尔豪特、普利斯特利、萨克斯、恩吉尔曼、鲁宾和卡门等,其中美国化学家卡尔文因揭示了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的机理而获得了196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二、新课    【教师活动】提供材料:《卡尔文与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卡尔文(me1vin ca1vin 1911~1997)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 1931年获得密欧根采矿技术学院的化学学士学位, 1935年获明尼苏达州大学的博士学位, 1944年到1945年在曼哈顿计划中从事铀的研究。    1940年,鲁宾(s.ruben)和卡门(m.kanmen)发现了碳的长寿命同位素14c,使卡尔文有了一种理想的工具来追踪二氧化碳是如何在暗反应中一步步变成碳水化合物的。在卡尔文的研究过程中,14c成了主要工具,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卡尔文在一个装置中放入进行光合作用的小球藻悬浮液,注入普通的二氧化碳,然后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长度向装置中注入14c标记的二氧化碳,在每个时间长度结束时,杀死小球藻,使酶反应终止,提取产物进行分析。他通过色谱分析法发现当把光照时间缩短为几分之一秒时,磷酸甘油酸(c3)占全部放射性的90%,这就证明了磷酸甘油酸(c3)是光合作用中由二氧化碳转化的第一个产物。在5秒钟的光合作用后,卡尔文找到了含有放射性的c3、c5和c6。    在实验中,卡尔文发现在光照下c3和c5很快达到饱和并保持稳定。但当把灯关掉后,c3的浓度急速升高,同时c5的浓度急速降低。如果在光照下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则c5就积累起来,c3就消失。    【学生活动】分析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1.在文中,卡尔文运用了哪些研究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色谱分析法)2.被标记的碳元素首先出现在哪一种化合物中?(磷酸甘油酸c3)3.文中的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 问题?(c5是二氧化碳的受体,c3是二氧化碳固定后的产物)    【教师活动】复习总结c3植物暗反应特点。介绍c4植物的发现过程。    澳大利亚科学家m.d.hatch和c.r.slack在研究玉米、甘蔗等原产热带地区的绿色植物发现,当向这些绿色植物提供14c时,光合作用开始后的1秒内, 90%以上的14c出现在含有四个碳原子的有机酸(c4)中。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c4中的14c逐渐减少,而c3中的14c逐渐增多。    【学生活动】分析上述材料。     结论:说明在这类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co2中的c原子首先转移到c4中,然后才转移到c3中。    【教师活动】介绍c3和c4的概念和常见的种类。【学生活动】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和玉米叶的永久横切片。    课堂讨论:c3植物和c4植物的叶片结构有哪些不同?    【师生互动】结合教材图2-3和图2-4及多媒体课件分析c3和c4植物叶片结构的区别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于下表。    【教师补充说明】通过研究发现,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含有没有基粒的叶绿体,这种叶绿体不仅数量多,而且体积大。c3植物和c4植物之所以具有不同的固定co2的途径与二者的结构有密切关系。    【学生活动】以学习研究小组为单位分析选修教材图2-5c4植物光合作用特点示意图和必修教材图3-8并填写下表: 【教师总结】c4植物固定co2的pep羧化酶与co2的亲和力比c3途径中c5羧化酶与co2的亲和力高60倍。因此,c4植物能够把大气中含量很低的co2以c4的形式固定下来,并运输到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供c3途径利用。因此,在热带的高温地区及在夏季炎热的中午,叶片气孔关闭,c4植物能够利用叶片内细胞间隙中含量很低的co2进行光合作用。c4植物比c3植物更适于生活在温度较高的热带地区,c4植物比c3植物在进化上更高等。    要点提示    1.卡尔文的研究成果在教材中未涉及到 ,但是在1991年全国高考和1996年的上海高考题中引用了卡尔文的研究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给予学生科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使学生在了解c4植物的发现过程中不仅掌握科学研究的结果,还学习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2.c4植物和c3植物的叶片结构特点的教学应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先获得感性认识,再讨论归纳总结,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教师要尽量将图片、图表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这样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的讨论中心,有益于学生知识的建构。三、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光合作用效率的概念以及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主要措施和原理(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对学生进行sts(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中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主要措施及原理。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难,关键是要将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整体上建立起知识的联系。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要从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原料两方面考虑,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生产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sts思想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模式:设疑激趣——师生互动——建构知识。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设计思路:以问题引导学生,以历史文献吸引学生,以生产实践带动学生,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教学过程    一、引言    民以食为天。然而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个要素——粮食却面临着日益短缺的严重局面,如何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光合作用效率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与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的比值。    二、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复习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得出光合作用总反应式:  (略)    从化学反应式的角度分析光合作用总反应式,若要提高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生成量,我们可采取哪些积极有效的措施?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从光合作用的条件看:    1.增加光照,可以:(1)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复种指数;(2)增加光照面积,进行合理密植;(3)控制光照强弱。     2.增加矿质元素的供应,提高叶肉细胞的叶绿素含量。3.控制温度,大棚作物白天可适当降低温度,夜晚适当提高温度。    从光合作用的原料看:    1.增加作物周围二氧化碳浓度。2.合理灌溉,增加植物体内的水分来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    【教师活动】肯定学生的结论,确定本节课的中心:说古论今谈如何增加光合作用效率。    阳光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阳光被绿色植物吸收利用,使千姿百态的植物界得以郁郁葱葱,植物为人类及所有动物制造有机物,使其得以繁衍和生存。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十分重视阳光与作物生长的关系,对于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早有记载。例如:《周礼》中记载:“阳木生山南者,阴木生山北者。”《诗经》中说:“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学生活动】翻译以上两句古汉语,并分析其中的含义。    “阳木生山南者,阴木生山北者”意为树木有的喜阳光,适宜种在阳光充足的山南,有的喜阴暗,适宜种在光线较弱的山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意为梧桐生长在那朝阳的地方。    【教师活动】以上两句古汉语反映了古人对多种植物的阴生和 阳生之性已有了明确的认识。有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强的光照才能生长发育良好,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这类植物属于阳生植物。有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大强的光照不利于其生长发育,也就不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这类植物属于阴生植物。    【学生活动】就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哪些植物是阳生植物,哪些植物是阴生植物。    【教师总结】我们应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性因地制宜地种植植物。例如,古书中记载:梧桐“阳木也”,“桐之性皆恶阴、寒,喜明、暖,阴寒则难长,明暖则易大。”又如古书中对荔枝、龙眼的阴阳特性也有记载:“荔枝属火,宜使向阳;龙眼属水,宜向阴”“当日荔枝,背日龙眼。”可见掌握植物阴阳之性,因地制宜地种植是栽培成功。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如何增加二氧化碳的供应呢?   得出结论:绿色植物周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直接影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般占空气体积的0.03%,当植物旺盛生长时,所需的二氧化碳就更多,若只靠空气中二氧化碳本身的浓度差所造成的扩散作用满足不了植物对二氧化碳的需求。那么,如何提高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呢?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教师要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讨论的中心)。    得出结论:作物需要良好的通风,使大量空气通过叶面,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    【教师活动】肯定学生的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    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根系吸收的水分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把植物种成一定规格的行列,相互保持一定的距离,使植物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使流动的空气送进农田的四面八方,是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有效手段。《齐民要术》中提到种植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就是这个道理,我国古书中还记载:“种植桃、李、梨、柿三丈一树,八尺为行,果类相从,纵横得当。”“通风见日,实大而美。”即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作物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使作物增产。     另外,不同的光质对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也有影响。例如,在蓝紫光下光合产物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较多;在红光的照射下,光合产物中的糖类含量较多。   【学生活动】分析在作物壮秧的时候,塑料大棚用什么颜色的塑料薄膜较好。结论:蓝色。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日光温室种植果蔬已成为我国优质高效农业的一枝奇秀,日光温室中如何提高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呢?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1.施用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2.使用农家肥,可以使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增多,活动增强,分解有机物,放出二氧化碳。    3.植物的秸秆通过深耕埋于地下,也可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4.使用nh4hco3肥料,既可以为植物提供铵盐,又可以为植物提供二氧化碳。    5.温室作物也要合理密植和通风透光。    6.日光温室可与养殖场的鸡舍和猪圈相连,动物通过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用于动物的细胞呼吸。    【教师补充】温室中还可以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二氧化碳发生器的原理是利用硫酸和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提出问题:当全球范围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无限制地提高时,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学生活动】讨论并分析回答。    结论:会促成温室效应的出现,使地球变暖、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气候异常。(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给予充分的肯定。)    【教师讲解】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多种必需的矿质元素,如n、p、k、mg等,这些元素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都有哪些作用?    【学生活动】讨论氮元素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结论:1.氮元素是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而蛋白质是细胞结构和酶的重要组成成分。    2.氮元素是atp中腺苷的组成元素。3.光反应的电子受体nadp+含有氮元素。    4.核酸中有含氮的碱基。5.吲哚乙酸中含有氮元素。    【教师补充说明】叶绿素中也含有氮元素。由此可见,氮元素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故氮元素有生命元素之称。当氮元素供应充足时,叶片大而鲜绿,光合作用旺盛,产量高,因此种植叶菜类的蔬菜,应多施氮肥。但是氮肥施用过多,会造成叶片徒长,机械组织不发达,易倒伏。如果植物缺氮,则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绿素含量少,叶子变黄,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学生活动】讨论磷元素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结论:1.生物膜结构的组成成分磷脂中含有磷元素。2.磷元素是dna和rna的组成成分。3.磷元素是atp和nadph的组成元素。    【教师补充说明】磷元素还直接参与糖类的合成和分解,例如,光合作用暗反应产物中的c3和c5都含有磷元素。在有氧呼吸中,葡萄糖首先转化为葡萄糖-6-磷酸。植物缺磷时,生长缓慢,叶片呈暗绿色,某些植物的叶片还呈红色和紫色,且在老叶最先表现出来。     镁元素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植物缺镁时,叶绿素不能合成,在老叶上表现为缺绿,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    钾元素能促进糖类物质运输到储藏器官,并促进储藏器官合成多糖,例如,种植马铃薯、水稻、小麦等以收获淀粉为主的作物要多施钾肥。植物缺钾时,蛋白质分解,叶绿素破坏,叶色变黄卷曲,茎杆易倒伏,抗旱抗寒能力降低。    提出问题:如何进行合理施肥?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生物的新陈代谢与植物的矿质营养”一节讨论如何进行合理施肥。    结论:1.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和需肥规律施肥。2.可以进行根外施肥。    3.与豆科植物进行间种和轮作,提高土壤的肥力,使植物获得更多的氮肥。    4.发展生态农业,动物的粪便、沼气池的沼渣、养鱼塘的塘泥、河水表面的藻类(因为含有能固氮的蓝藻,因此含有大量的氮肥)等均可作为肥料。    5.将植物秸秆尤其是豆科植物的秸秆进行深耕翻压,也是增加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    【教师总结】我国古代农业注重并大量施用有机农家肥料的历史源远流长,《齐民要术》中指出豆类植物是作物最好的前茬,如“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并总结了20多种轮作的方法,充分肯定了豆类植物轮作的地位,使我国的传统农业走上了种地养地的道路。我国有“庄稼要长好,底粪要上饱”,“庄稼上底粪,粮食打满囤”,“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的农谚,足以说明矿质元素对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重要作用。但是过多地使用化学肥料会使土壤板结,使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生态农业。    另外,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杂交品种也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有效措施。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研究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技术已经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推广和应用,大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这个内容我们将在下一章进行介绍。    要点提示1.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要从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和叶绿体中的色素与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等方面考虑。2.提高作物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及增加施用矿质元素一定要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3.在讲矿质元素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时,要注意将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并向学生渗透生态农业的思想。

推荐站内搜索:我爱我家作文800字、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时间、中华魂演讲稿、福建成人高考、教师资格证笔试成绩查询时间、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晋中人事考试网、家务日记、钱学森观后感、宁夏自考成绩查询

第1节 光合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第1节 光合作用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47767.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