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命》作业反馈(精选12篇)《谈生命》作业反馈(精选12篇)《谈生命》作业反馈(精选12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谈生命》作业反馈(精选12篇)

《谈生命》作业反馈(精选12篇)

《谈生命》作业反馈 篇1

  作业要求:

  参照冰心《谈生命》一文中,重点语段仿写一段话:

  原文: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到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也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

  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也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

  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也多么黑暗!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不有悲哀!

  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地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

  以“生命像……。  有时候(也许)……,  有时候(也许)……,  有时候(也许)……。”的形式仿写语段。

  例一:

  生命像一只迁徙的鸟。它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何方,但却不知道要怎样度过这段漫长的旅程,一切都要自己探询,探索,有时候它会在途中看到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或奔涌的江河,那里是一片生机勃勃、诗情画意,但它却从不会因此而停留,因为它知道,它坚信,在一个更遥远的地方,有着比眼前更加美好的生活,那里才是它真正的归宿。有时,它坚定地飞向前方,伴随着微风的爱抚与阳光的温暖,但有时,它也会饱受暴风雨的鞭打,在电闪雷鸣中艰难地寻找方向。不过再强大的暴风雨也永远是暂时的,经过风雨的洗礼,视野反而更加开阔,而天空也会多一分澄净。它就这样不知疲倦地飞翔着,寻找着,羽毛一根一根地飘落在风里,最终,它的身影显得越来越小,越来越飘渺,直至最后渐渐与天空融为一体。(胡昱辰)

  例二:

  生命像一只在汪洋中前进的小船,他从金黄色的沙滩出发,驶向那无边无际的海洋。他鼓起船帆,劈波斩浪,他穿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经历着一次次四季轮回,他激起了层层浪花,在阳光下跳跃着,翻腾着。他勇敢而有力,期待着前方的一切。

  有时候他遇到骤雨,猛烈地砸向他瘦小的船身,他挺起胸膛,接受着风雨的洗礼。他高高地昂起头,努力地向前走,直至雷电向俯首称臣,风雨灰头土脸地躲到云的后面,他才收起逼人的气势,继续前进。

  有时候他被金色的阳光笼罩着,被海鸥轻啄着,看到了调皮的海豚,眺望到远方美丽的海市蜃楼,他激动而紧张,却不动声色地前进,静静地接受清风的抚摩,驶过这一段浪漫的旅程。

  有时候他遇到龙卷风,遇到阴森麻木的冰山,遇到狂傲的巨浪,阻挡了他前进的路。他心急如焚,惊恐不已,龙卷风使他翩翩欲飞,却重重地跌落到水中。他咬紧牙关,努力地同危险斗争,熬过一个个漫漫长夜,直到星光安静地闪耀,新月冲他微笑。有时候他看到有些残破的帆,看到两旁依稀可见的海港,他累了,他想休息了,而大海的波浪,却始终推着他向前走,向前走。(李明倩)

  例三:

  生命像彩虹。他时刻在云层中积蓄着力量,在太阳的照耀下默默等待,等待着希望,等待着洗礼。艳阳高照时,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而当他终于看到胜利的曙光时,也预兆着灾难的来临。天好象变了脸,笼罩着看不到边际的阴影。顿时,雷鸣电闪,瓢泼大雨淹没了一切,天空在怒吼,它发泄着自己黑暗的力量。彩虹不见了踪影,他似乎在呻吟,在挣扎,苦苦地挨着风雨的击打。

  渐渐地,天空好像发泄够了,他一点点收起那怒吼。乌云一层层地散去,天的黑色一点点褪去。隐约地,你会发现有一弯长虹架在天边。越来越清晰。他伸开蜷缩的身体,尝试着站稳。终于,那夺目的七色横跨天空,没有一丝阴霾。彩虹尽情地放出光芒,骄傲地俯视着大地。然而,日光也越来越强,空气恢复了以往的清爽,彩虹的色彩愈发模糊……最后只剩下了一片蓝天。

  彩虹去哪了?它死了吗?不!它只是消失了,变回了往日的模样。他依旧会默默等待——等待希望,等待暴风雨的来临,等待放出更美的光彩,进入下一个轮回。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白斯特)

  例四:

  生命像一道阳光,他从太阳处发源,核能是它的前身。他和许多朋友一道出发,向外冲击。他们中有的去了别的星球,但他和一些朋友挟卷着可见光与不可见光,急速地向前冲,冲向地球。有时他遇到了臭氧层,自己的许多紫外线便成了买路财,直冲到对流层里,各种天气的变化,美丽的景色才渐渐清晰起来,然而这难以改变他的步速,只是越来越多的同伴被灰尘反射来反射去。有时候他撞上一些东西,改变了自己的轨迹,失去了一些能量。他终于发现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未来,只在这世间无尽地反弹,他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他不想再走了,可他不得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望见了黑暗,啊!他已经到了行程的终结,这黑暗,使他休眠,她多么宽容,多么广大!多么温暖,也多么寒冷!黑暗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冲入她的怀里。他停息了,转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化石燃料的熊熊火焰里跳出,飞向四面八方,再形成一束光芒,再带着可见光与不可见光,再在世间弹来弹去。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张羽弛)

  反馈:

  片段仿写练习有助于培养同学们作文中重点语段的写作能力,写出精彩的片段是写好一篇完整作文的前提。在冰心的《谈生命》一文中,把生命的历程比作向东流的一江春水,而春水奔流过程中的种种际遇,经过了四个“有时候”,正如人一生中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顺境或逆境,乃至致命的打击,最后终于奔入了大海,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告诉我们实现理想后,要继续努力,争取下一次更加辉煌的成功。要求:尝试按照原文的思路,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快乐而痛苦的人生过程。我们仿写这样一个具有思辨色彩的片段,对锻炼我们的思维,培养语感,都很有帮助。

  在这里,我们选取了同学作业中比较优秀的四篇仿写,作为范例,无论是把生命比作飞鸟,还是汪洋中的小船,或者是自然界的彩虹、阳光,共同的特点是,他们都能恰如其分地把生命的历程通过比喻诗意地再现。

  上一篇:最苦与最乐 资源汇集

  下一篇:《谈生命》教学实录

《谈生命》作业反馈 篇2

  《谈生命》课堂教学设计

  梧州市旺甫初级中学 莫秀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3 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能力目标

  1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 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

  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

  1 激发学生的Lenovo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 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是朗读,检查预习、分析结构;第二课时朗读探究、赏析。

  课前准备

  学生  预习课文,掌握生字,扫除阅读障碍。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文字、图片;并准备一首有关生命的诗词或者歌曲。

  教师  小河、小树生长发展过程展示;简介作家作品知识、背景知识、文体知识等,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边让学生看小河、小树生长发展过程幻灯片,老师边引入课题

  生命是啥,我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慨叹。挚爱文学的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只有流入大海才会获得新生的力量;生命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只有历经风雨才能庄严灿烂。江流入海,落叶归根,只有用心感受生命中的每一点快乐与痛苦,我们的生命才能更加完美,才会拥有更灿烂的人生。

  板书课题:谈生命——冰心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家作品

  ①学生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记忆,主要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

  ②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记忆,而是让学生作一般性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

  冰心(1900.10.5—1999.2.28),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 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检查生字词情况

  通过幻灯片展示题目和答案。①②题让学生笔答,③题让学生口答。设计此环节的目的,让学生进行字词积累,同时使形式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①给横线的字注音。

  惊骇(    )   枭鸟 (    )   羞怯(    )   绯红(    )   怡(    )悦

  荫庇(    )   芳馨(    )    休憩(    )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án岩(   )  云yì(   )  休qì(   )  骄shē(   )  穿枝fú叶(   )

  ③解释句中加横线的含义。

  a、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b、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

  c、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三、整体感悟

  1、初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虽然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很容易看出行文的层次来。让学生讨论文章的结构后,老师归纳,通过幻灯片展示。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的书面概括能力。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第一层(开头),提示话题。

  第二层(“生命像向东流……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和 “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层(最后的部分),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揭示生命的本质,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

  2、再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本文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绝唱。

  你认为下面这些说法对不对?为啥?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进行小组交流。

  a、作者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描绘出奔流入海的壮观画面,豪放中也不失浪漫。

  b、生命的历程应当有欢乐和痛苦,这样才能使人走向成熟。

  c、作品结尾暗示人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和痛苦,它为编织美丽的人生创设了机遇。

  d、我们个人的生命是渺小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丽的。

  e、生命的意义在于努力拼搏。

  如果以上说法没有说出你心中的感受,请你尽管提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教师适时适当参与学生的交流,并给予指导。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和甄别能力,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四、研读探究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己质疑,合作、互动解疑,基本程序是:甲学生提出问题(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后面的学生不再重复)——乙丙等学生帮助解决——教师帮助解决难题或总结归纳。

  说明:这个环节我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多,几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内容也非常不确定,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用时也最长。这是教学本课的最主要的环节。过程略。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善思善问的习惯和互动合作学习的意识。

  2、教师引导探究

  本环节基本程序与上一个环节相同。问题与答案皆通过幻灯片展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补充学生没有想到的问题,二是突出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①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a、作者为啥说“我不敢说生命是啥,我只能说生命像啥”呢?请根据文意或语境写出你的理解。

  提示:“是啥”是下定义;“像啥”是文学性的表述,决定了全文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

  b、在文中作者分别将生命比成“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加以充分展开,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提示:“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Lenovo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a、对“不是每条一条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你是怎么样理解的?

  提示:这句话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或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或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b、“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中包含这啥哲理?

  提示:这是一个比喻句,意思是说: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

  五、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一)、鉴赏哲理美

  1.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多媒体显示: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也多么黑暗!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4)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学生自由选句评析,集体交流。

  明确:(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也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5)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6)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7)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8)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2.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么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

  3.教师总结: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二)、鉴赏语言美

  1.摘句交流

  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归纳:

  美在灵动、蕴藉。集中表现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层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复。“生命像……”“生命也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也给人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庄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对死亡的畏惧、痛苦。语言看似平常,实则蕴含邈远的情思,意味深长。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否定生命“轮回”说,理性地对待生命,表现了作者高远的人生情怀。

  美在诗意。“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不限感慨也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老人诚挚地祝愿,希望我们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3.仿句练习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两个句子。

  学生自由发言。

  示例: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

  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三)欣赏形象美

  (1)话说“一江春水”

  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雪山、峭壁、嶝岩、平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来,奔流激荡。

  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结合画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①清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闲自己的话描述—下这个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苦。

  ②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

  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也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2)话说“一棵小树”

  多媒体播放动漫flash,显示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长出嫩叶、开出繁花、蜂蝶飘翔、小鸟欢唱、浓阴如盖、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

  学生齐读“生命也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

  ①请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话描述上小树的生命历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时序(早春、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体现特有的平静和温柔。

  ②品味相关词句,感受一棵小树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

  (四)欣赏情感美

  教师提示:

  在形象的描摹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动人的情思。

  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季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说来感情基凋是积极乐观的。

  学生大声读课文,悉心体味作者的情感。

  3.教师总结: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生动的图画,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深情。让我们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时,领悟、认识生命的本质。

  六、拓展延伸

  本环节问题通过幻灯片展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堂引向社会人生,进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二是训练学生的仿写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1、把自己课前所准备好的生命诗词或者生命歌曲,朗读或者唱给同学听,让我们师生共享。

  2、作者说;“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也何尝不美丽?”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生命的认识。

  3、对于生命,冰心老人用形象的比喻作了阐释:“生命也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请你试着用生动的语言,仿写这个句子。

  七、课堂小结

  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给我们至美的艺术享受。

  八、布置作业

  1、将本课所有的生字词进行分类整理。

  2、书面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教学反思

  1、在设计本教案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我让学生在课前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文字、图片资料,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这个环节,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且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因而在达到自主、合作的目的之外,也让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生再次获得学习的自信。

  2、设计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个环节。这也是教学本课的最主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多,几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内容也非常不确定,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问题,然后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帮助解决,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分层次教学”中“怎样分层”这个难题,因而效果也就特别好。

  3、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学习,我让学生准备生命诗词歌曲,每个学生很积极很热情,培养语文兴趣。体现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广阔天地。

  4、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得以实现,教师的“平等中的首席”地位得以落实。

  板书设计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谈生命    哲理美、情感美(生命——生长,流动;感谢——快乐、痛苦)

  语言美(灵动、蕴藉、反复、诗意)

《谈生命》作业反馈 篇3

  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例,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本文虽然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很容易看出行文的层次来。

  第一层(头两句话),提示话题。文章题目是“谈生命”,开篇即生波澜:作者也不说“生命是啥”,而说“生命像啥”。“是啥”是下定义;“像啥”是文学性的表述,具有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

  第二层(“生命像向东流……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这里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但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而是显示“一江春水”亦即人的生命里程的丰富多彩。“他聚集起许多细流……一泻千里”,这些句子非常连贯顺畅,有气势,有力度。有几个重要的词语,“快乐勇敢”“享乐”“喷激”“怒吼”等,都是表示情绪色彩的,对刻画“春水”形象和表达作者的心意很有帮助。

  第三层(“生命也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与前一层所不同的是,从“破壳出来”,到“长到最茂盛的中年”,再到“他消融了,归化了”,这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但在情调、寓意上与上一层是一致的,如开头几句话,“生命也像……在烈日下挺立抬头!”细读之下可以感受到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其中“聚集”“破壳”“伸出”“挣脱”等词语对表达这种意义起着重要作用;另外,“快乐”“吟唱”“跳舞”“宁静和怡悦”等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上一层也是一致的。

  第四层(最后的部分),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揭示生命的本质(卑微、渺小,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开头几句气势非凡,“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大生命中之一滴”,语调高亢有力,表露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怀。“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这两句是作者积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写成的精警之句,是最有思想分量的句子,也是全文点题之句。全文高亢、激昂、达观,这种情调在结尾部分更加显著。作者在这里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并表明自己的人生观、生活态度,以及对社会、对宇宙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也就是说,在感性化描写之后,作了理性化的归纳总结。

  本文虽然有理性化的归纳总结,但通篇还是以感性化的描写为主。“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这是本文作为文学作品的显著特点。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也很有特点,都是纯白话,但明朗、灵动、蕴藉,有韵味,上文提示的许多词语就是例证。文中还有反复的语句,如二、三层开头“生命像……”“生命也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也有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大海(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种反复的语句,庄重而精警,生动也富含思想。其中“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是一种特殊的感受,也许在常人的感觉和想像中,死亡是痛苦和悲哀的,但作者却超越了这些,达到了常人难以达到的思想高度。

  在线测试

  1、对“不是每条一条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

  b、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

  c、 成了死湖和空壳,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不必遗憾。

  d、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2、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描绘出奔流入海的壮观画面,豪放中也不失浪漫。

  b、 生命的历程应当有欢乐和痛苦,这样才能使人走向成熟。

  c、 作品结尾暗示人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和痛苦,它为编织美丽的人生创设了机遇。

  d、我们个人的生命是渺小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丽的。

  3、下列红色的字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清吟 yín    枭鸟 xiāo

  b、荫庇 yìn    芳馨 xīn

  c、怡悦 yí     杜鹃啼血 tí

  d、惊骇 hái    休憩 qì

  课外拓展

  冰心传略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福州长乐。爸爸谢葆璋是海军军官,曾参加甲午中日海战,具有爱国思想。 冰心的童年是在山东烟台海边度过的。大海以它奇幻多彩的晨昏朝夕,孕育了她丰富的想像,陶冶了她诗人的气质。在海边孤寂的童年生活中, 冰心7岁就开始阅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水浒传》和林纾①译《说部丛书》。辛亥革命起,随家南回,才进福州女师上学。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1914年入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因志愿学医,于1918年进协和女子大学理科预科。五四运动爆发时,她是预科一年级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青年爱国运动,在学生自治会任文书,也是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中的一员。为了扩大宣传效果,她开始在北京《晨报》发表《21日听审的感想》等鼓吹爱国学生运动的时评,署名谢婉莹。在奔腾澎湃的五四运动的启迪下,她看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的一些社会问题。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②,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引起了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所以冰心说,是五四这道电光,这声惊雷“把我‘震’上了写作的道路!”由于白天上街宣传、募捐,晚上笔不停挥地写“问题小说”,理科的功课脱下一大截。1921年,在理预科毕业后,就考入文本科。因文科成绩优异,还跳了一级。

  冰心的“问题小说”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抒写对封建社会和封建家庭的不满,二是揭露军阀混战造成陷民水火的惨痛生活,三是从人道主义立场表现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921年,冰心由许地山、翟世英推荐,列名于文学研究会。她的“问题小说”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现象、讨论人生问题的宗旨是一致的。这时,冰心着重反映刚从封建思想束缚中挣脱出来而也找不到出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彷徨与苦恼,她敏锐地感到了这部分青年的危机:“不能升天,不甘入地”,他们被“悬在天上人间的中段”。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但那时冰心已不满足于只在小说中提出问题,她在探索人生道路上希望寻求答案。当时她既不可能与工农结合,也缺乏先进思想的武装,只能以自己“美满”的家庭中的“亲子之爱”作为灵药,推荐给当时患有时代病的青年,以母爱的深沉,自然的神妙,童心的纯真来慰藉他们烦闷的灵魂。这就是冰心的“爱的哲学”的起因。她的小说和散文的文采既融化了古典文学的神韵,也融合了欧美文学的乳汁,赢得许多青年的共鸣,被人称为“冰心体”。

  从1920年开始,冰心也以诗歌体裁抒唱对人生的感受。由于受泰戈尔①《飞鸟集》的影响,她写出了为文坛瞩目的短诗集《繁星》和《春水》,摹仿者不乏其人,造成了所谓“小诗的流行的时代”,当时有人将此类短诗称为“春水体”。冰心的诗歌风格含蓄、温婉、隽美。她的“诗的女神”“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也停留”。冰心早期的文学观是,文学要能“表现自己”才是有创造性的、有个性的“真的文学”。而她的短诗则是最能“表现自己”对人生的探索,对自然的赞颂,乃至心灵深处的矛盾、烦闷的“真的文学”最典型的例证。

  1923年,冰心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同年她毕业于燕京大学(协和女大已与燕大合并),以最优的成绩获得金钥匙的荣誉,并得到燕大的姊妹学校美国威尔斯利大学的奖学金,于1923年8月赴美留学。不久因病住在美国青山沙穰②疗养院7个月。在疗养院她过着“完全与‘自然’相对”的生活,病友间的相互忆念似乎也实现了“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都是好朋友”的幻想,加上客旅中的乡愁使她倍加思念妈妈,这样 就在作品中更热衷于以宣扬母爱、自然、童心为内容的“爱的哲学”,代表作有《悟》《寄小读者》等。冰心从1923年开始在《晨报》副刊《儿童世界》栏内发表《寄小读者》,1926年结集出版。《寄小读者》中虽着力咏唱“万全的爱”,但在这本旅美通讯集中从不渲染资本主义制度的所谓“物质文明”,而是热恋着祖国的乡土和亲人。从1926年至1935年,该集即发行21次,平均不到半年目即重印一版。冰心是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当时她以平等、诱导的教育办法启发儿童,这对封建的填鸭注入式的教育办法是一种否定。1926年冰心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返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女子文理学院。其时,北伐战争的革命风暴使她感到超阶级的“爱的哲学”的虚幻;日寇入侵的炮火将她那个能“融化消灭”世间烦愁的“家”也拆散了。冰心的思想有所变化,写出了《分》《冬儿姑娘》等作品,对劳动者的苦难生活寄予深切的同情。《分》侧面描述一位劳动妇女为生活所迫而做奶娘,无法哺育新生亲子,说明了母爱也不是人人能平等享受的。茅盾在1934年所写的《冰心论》,对她早期的创作道路论述颇详,对《分》的评价也较高。

  (选自《冰心研究资料》,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上一篇:《谈生命》学习要点

  下一篇:《谈生命》同步练习(1)

《谈生命》作业反馈 篇4

  9  谈生命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Lenovo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Lenovo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 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预习课文,掌握生字,扫除阅读障碍。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文字、图片皆可。

  教师  简介作家作品知识、背景知识、文体知识等,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生命是啥,我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慨叹。挚爱文学的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只有流入大海才会获得新生的力量;生命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只有历经风雨才能庄严灿烂。江流入海,落叶归根,只有用心感受生命中的每一点快乐与痛苦,我们的生命才能更加完美,才会拥有更灿烂的人生。

  板书课题:谈生命——冰心。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家作品

  ①学生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记忆,主要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

  ②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记忆,而是让学生作一般性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

  A、图片数组。略。

  B、作者简介一则:

  冰心(1900.10.5—1999.2.28),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

  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检查生字词情况

  通过幻灯片展示题目和答案。①②题让学生笔答,③题让学生口答。设计此环节的目的,让学生进行字词积累,同时使形式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惊骇(    )   枭鸟 (    )   羞怯(    )   绯红(    )   怡(    )悦

  荫庇(    )   芳馨(    )    休憩(    )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án岩(   )  云yì(   )  休qì(   )  骄shē(   )  穿枝fú叶(   )

  ③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A、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B、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

  C、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三、整体感悟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虽然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很容易看出行文的层次来。以下内容在学生书面概括的基础上,通过幻灯片展示。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的书面概括能力。

  第一层(头两句话),提示话题。

  第二层(“生命像向东流……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显示“一江春水”亦即人的生命里程的丰富多彩。

  第三层(“生命也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显示“一棵小树”亦即人的生命里程的丰富多彩。

  第四层(最后的部分),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揭示生命的本质,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本文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绝唱。

  你认为下面这些说法对不对?为啥?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进行小组交流。

  A、作者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描绘出奔流入海的壮观画面,豪放中也不失浪漫。

  B、生命的历程应当有欢乐和痛苦,这样才能使人走向成熟。

  C、作品结尾暗示人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和痛苦,它为编织美丽的人生创设了机遇。

  D、我们个人的生命是渺小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丽的。

  如果以上说法没有说出你心中的感受,请你尽管提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教师适时适当参与学生的交流,并给予指导。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和甄别能力,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四、研读探究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求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基本程序是:甲学生提出问题(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后面的学生不再重复)——乙丙等学生帮助解决——教师帮助解决难题或总结归纳。某些问题如果与下一个环节相同,则在这个环节处理。

  说明:这个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多,几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内容也非常不确定,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用时也最长。这是教学本课的最主要的环节。过程略。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善思善问的习惯和大合作学习的意识。

  2、教师引导探究

  本环节基本程序与上一个环节相同。问题与答案皆通过幻灯片展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补充学生没有想到的问题,二是突出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①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A、作者为啥说“我不敢说生命是啥,我只能说生命像啥”呢?请根据文意或语境写出你的理解。

  提示:“是啥”是下定义;“像啥”是文学性的表述,决定了全文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

  B、在文中作者分别将生命比成“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加以充分展开,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提示:“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Lenovo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A、对“不是每条一条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你是怎么样理解的?

  提示:这句话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或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或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B、“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中包含这啥哲理?

  提示:这是一个比喻句,意思是说: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

  五、拓展延伸

  本环节问题通过幻灯片展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堂引向社会人生,进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二是训练学生的仿写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1、作者说;“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也何尝不美丽?”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生命的认识。

  2、对于生命,冰心老人用形象的比喻作了阐释:“生命也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请你试着用生动的语言,仿写这个句子。

  六、布置作业 

  1、将本课所有的生字词进行分类整理。

  2、书面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在设计本教案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我让学生在课前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文字、图片资料,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这个环节,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且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因而在达到上述目的之外,也让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生再次获得学习的自信。

  为了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我也设计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个环节(本教案第四部分“研读探究”的第一个环节)。这也是教学本课的最主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多,几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内容也非常不确定,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问题,然后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帮助解决,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分层次教学”中“怎样分层”这个难题,因而效果也就特别好。

《谈生命》作业反馈 篇5

  一、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认读基本的字词。

  2.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3.体会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激发学生的Lenovo和想像,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的哲理性思考,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提炼概括的能力。

  4.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b.[过程与办法]

  本文以典范优美的现代白话写成,充盈了情感,写出了气势,很适合朗读。此外,结合朗读和揣摩文意来学习语言。本文语言既有形象的描写,也有哲理的陈述,句式变化多样,可以让学生熟读和背诵一些精彩句段。在朗读和背诵的同时,对文中一些语句进行仿写。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强化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课文描述了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鉴这种人生态度,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二、课堂实录

  题目切入、激发Lenovo

  师:(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谈生命”这一课题)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景物以及我们熟悉的作品? 

  生1:我想到的是死亡,正因为有了生命,才会有死亡,正像有了开始,才会有结束一样。 

  生2:我想到的是春季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也生”,它们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生3:我想到的是一个关于藏北的藏羚羊的故事,就在猎人的枪口对准它时,那只肥胖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企求的眼神望着猎人,然后冲着猎人前行两步,两条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长泪从它的眼里流了出来……这只藏羚羊是为了保护它腹中的胎儿,让人感慨生命的伟大。 

  生4: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讲述的是患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轻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地搏斗着。她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坚强。

  生5:我想到的是置身荒岛,与孤独和灾害顽强抗争的鲁滨逊。

  生6:我还想到了病魔缠身而却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保尔。

  师:是的,生命是一个司空见惯但也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历代文人墨客都已谈到生命这个话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世纪老人冰心的《谈生命》,看看她对这个概念作了怎么样的诠释。现在请大家朗读课文,大声地读起来。如果遇到不懂的生字、词,请你画下来,稍后我们一同解决。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读完课文后,先来解决生字、词)

  理清思路、读出层次。

  师: 《谈生命》全文只有一段,但行文思路清晰,结构层次分明。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划分层次结构,将全文的一个段落变换成几个自然段来读,并想想这样划分的理由。

  (学生进入自由朗读状态,或举笔勾勒,或托腮沉思,或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师:谁来谈谈划分办法?

  (生1回答,多数同学点头表示同意)

  师:那好,下面让我们按着划分出的层次朗读课文,把冰心先生对生命的感悟也读出层次性来,

  老师来读第一层,男生读第二层,女生读第三层,咱们再齐读第四层,好吗?

  (师生同读,渐入佳境)

  美文美赏、读出情感

  师:在作者笔下,生命既像“一江春水”也像"一棵小树”,这两大比喻就像是两段短小隽永的散文诗,你能把两个比喻的主干挑出来读一读吗?你认为这两个比喻有道理吗?你更赞同那一个说法,说说自己的认识。

  (学生自主读书,挑出主要句式,圈点勾画)

  生1:我找到的句式是:

  ①“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②“生命也像一棵小树……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师:找的不错,谁能说说自己更赞同哪一种说法?

  生1:我觉得“一江春水”好,四个“有时候”,体现了流程的丰富多彩。春水奔向海洋的过程曲曲折折正好像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

  生2:我觉得“一棵小树”更好一些,小树成长壮大的过程历经风风雨雨,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正像生命的过程就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生3:我认为两个都好,难分高下,“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谁能把这种感悟融入自己的朗读中,试着把这两个比喻句有感情的读出来。

  (部分学生举手,教师指名一名男生朗读,)

  师:谁来点评一下

  生1:我觉得他读的挺平淡,“他聚集起许多细流…一泻千里”,这些句子都非常连贯顺畅,应该读得有气势,有力度,另外,有几个重要的词语,“快乐勇敢”“享乐”“愤激”“怒吼”等,都是表示情绪色彩的,也应该重读。

  师:那你愿意依据你的理解读一下吗?

  (生读,其他同学鼓掌)

  师:谁还能选取你最喜欢的句子,熟读成诵

  生1:我最喜欢“不是每条一条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因为这句话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

  生2:我也最喜欢这句话,我理解的含义是: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或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师:你说的真好,相信你一定会努力使你的人生富有活力

  生1:我最喜欢“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因为它包含了丰富的哲理.意思是说: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

  师:这篇文章所以如此震撼我们,是因为文章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也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以第二段为例,请寻找课文中用得非常好的词语,用圆圈标出来,想一想为啥用得好? 

  (生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回答。)

  师:请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找出来品析。

  生1:我认为: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生2:我认为: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也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生3:“冲破”“不屈”体现生命的顽强。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正是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句使文章显得更为生动,那么我们应怎么样朗读才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呢?

  生1:我们学过要注意把握语速、语调、停顿、重音。

  师: 说得不错,谁还有补充?

  生2:还要理解内容,有表情地加以朗读。

  师:下面同学们就依据这些方面自由朗读课文,着重体会朗读时对重音的把握;

  (此时学习气氛活跃,朗读形式多样,学生在此情景气氛中,体会了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获得了美好的享受)

  师:接下来让我们全班分工合作,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男生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所遭遇的一切”,女生接读“生命也像一棵小树……在烈日下挺立抬头”;

  然后男生每读一句“有时候”,女生顺次跟读一句“四季句”;

  然后老师单声朗读“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然后男、女生依次分读“也许有一天……”的句子;

  最后老师满怀深情的读“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师生共读)

  品味感悟、读出主旨

  师:下面, 我们先把表达作者对生命感悟的主旨句读出来,文章最后一段文字语句精警,妙言迭出,具有诗歌的意韵。请同学们将文句转换成现代诗行的形式,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两句可只选用带引号的警句)

  (教师示范改写并朗读)

  (配乐)不是每条一条江流都能入海,

  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

  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

  也不是永远痛苦,

  快乐和痛苦相生相成。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

  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

  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在班级进行演读。)

  师:作者用一江春水东流入海、一棵小树长大叶落归根来比喻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并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进行了形象的解说。请同学们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快乐而痛苦的人生过程。

  师:(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1: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2: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生3: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生4: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拓展延伸、自拟睿语

  师:同学们,无论怎么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小的自然现象悟出大道理是很能启发人的,你能用“生命像……”或“生命像……愿你的生命……”的句式说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吗?

  生1:生命像小说,不在于长而在于精。 

  生2:生命像品茶,品味时,有时有淡淡的苦味, 有时有淡淡的清香。 

  生3:生命像大海,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 

  生4:生命像道路,有时平坦,有时崎岖。 

  (其他学生发言略)

  教师总结、提出期望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步入课文为我们呈现的画面,体味冰心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请看多媒体播放的视频(伴舒缓乐曲)

  [视频内容说明:

  高山之巅,冰雪渐渐消融,汇集成涓涓细流,于山间低凹处聚成小溪,途经山谷、森林、田野,进入江河湖泊,最终流入浩瀚的大海;一棵小树从土地里生长出来,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随即它承受了暴风雨的洗礼,狂风撕扯着它,暴雨浇着它,雷电击打着它,霜雪欺凌着它……但它终于以挺拔伟岸的身躯矗立于蓝天之下,与白云为伴,接受小鸟的礼赞。]

  (教师结束语)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应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珍惜生活,感谢生命,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自信。

  板书设计

《谈生命》作业反馈 篇6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3 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能力目标    1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 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德育目标    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教学重点    1 激发学生的Lenovo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 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朗读,检查预习、分析结构;第二课时朗读探究、赏析。课前准备学生  预习课文,掌握生字,扫除阅读障碍。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文字、图片;并准备一首有关生命的诗词或者歌曲。教师  小河、小树生长发展过程展示;简介作家作品知识、背景知识、文体知识等,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边让学生看小河、小树生长发展过程幻灯片,老师边引入课题生命是啥,我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慨叹。挚爱文学的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只有流入大海才会获得新生的力量;生命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只有历经风雨才能庄严灿烂。江流入海,落叶归根,只有用心感受生命中的每一点快乐与痛苦,我们的生命才能更加完美,才会拥有更灿烂的人生。板书课题:谈生命——冰心二、检查预习情况1、简介作家作品①学生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记忆,主要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②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记忆,而是让学生作一般性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冰心(1900.10.5—1999.2.28),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 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检查生字词情况通过幻灯片展示题目和答案。①②题让学生笔答,③题让学生口答。设计此环节的目的,让学生进行字词积累,同时使形式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①给横线的字注音。惊骇(    )   枭鸟 (    )   羞怯(    )   绯红(    )   怡(    )悦荫庇(    )   芳馨(    )    休憩(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chán岩(   )  云yì(   )  休qì(   )  骄shē(   )  穿枝fú叶(   ) ③解释句中加横线的含义。a、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b、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c、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三、整体感悟1、初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虽然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很容易看出行文的层次来。让学生讨论文章的结构后,老师归纳,通过幻灯片展示。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的书面概括能力。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层(开头),提示话题。第二层(“生命像向东流……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和 “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层(最后的部分),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揭示生命的本质,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2、再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本文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绝唱。你认为下面这些说法对不对?为啥?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进行小组交流。 a、作者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描绘出奔流入海的壮观画面,豪放中也不失浪漫。b、生命的历程应当有欢乐和痛苦,这样才能使人走向成熟。c、作品结尾暗示人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和痛苦,它为编织美丽的人生创设了机遇。d、我们个人的生命是渺小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丽的。e、生命的意义在于努力拼搏。如果以上说法没有说出你心中的感受,请你尽管提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教师适时适当参与学生的交流,并给予指导。此环节的设计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和甄别能力,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四、研读探究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己质疑,合作、互动解疑,基本程序是:甲学生提出问题(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后面的学生不再重复)——乙丙等学生帮助解决——教师帮助解决难题或总结归纳。说明:这个环节我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多,几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内容也非常不确定,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用时也最长。这是教学本课的最主要的环节。过程略。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善思善问的习惯和互动合作学习的意识。2、教师引导探究本环节基本程序与上一个环节相同。问题与答案皆通过幻灯片展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补充学生没有想到的问题,二是突出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①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a、作者为啥说“我不敢说生命是啥,我只能说生命像啥”呢?请根据文意或语境写出你的理解。提示:“是啥”是下定义;“像啥”是文学性的表述,决定了全文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b、在文中作者分别将生命比成“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加以充分展开,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提示:“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Lenovo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a、对“不是每条一条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你是怎么样理解的?提示:这句话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或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或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b、“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中包含这啥哲理?提示:这是一个比喻句,意思是说: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五、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一)、鉴赏哲理美

  1.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多媒体显示: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也多么黑暗!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4)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学生自由选句评析,集体交流。

  明确:(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也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5)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6)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7)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8)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2.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么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

  3.教师总结: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二)、鉴赏语言美

  1.摘句交流

  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归纳:

  美在灵动、蕴藉。集中表现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层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复。“生命像……”“生命也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也给人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庄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对死亡的畏惧、痛苦。语言看似平常,实则蕴含邈远的情思,意味深长。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否定生命“轮回”说,理性地对待生命,表现了作者高远的人生情怀。

  美在诗意。“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不限感慨也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老人诚挚地祝愿,希望我们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3.仿句练习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两个句子。

  学生自由发言。

  示例: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

  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三)欣赏形象美

  (1)话说“一江春水”

  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雪山、峭壁、嶝岩、平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来,奔流激荡。

  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结合画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①清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闲自己的话描述—下这个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苦。

  ②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

  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也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2)话说“一棵小树”

  多媒体播放动漫flash,显示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长出嫩叶、开出繁花、蜂蝶飘翔、小鸟欢唱、浓阴如盖、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

  学生齐读“生命也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

  ①请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话描述上小树的生命历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时序(早春、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体现特有的平静和温柔。

  ②品味相关词句,感受一棵小树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四)欣赏情感美

  教师提示:

  在形象的描摹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动人的情思。

  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季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说来感情基凋是积极乐观的。

  学生大声读课文,悉心体味作者的情感。

  3.教师总结: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生动的图画,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深情。让我们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时,领悟、认识生命的本质。

  六、拓展延伸本环节问题通过幻灯片展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堂引向社会人生,进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二是训练学生的仿写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1、把自己课前所准备好的生命诗词或者生命歌曲,朗读或者唱给同学听,让我们师生共享。2、作者说;“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也何尝不美丽?”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生命的认识。3、对于生命,冰心老人用形象的比喻作了阐释:“生命也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请你试着用生动的语言,仿写这个句子。七、课堂小结

  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给我们至美的艺术享受。

  八、布置作业1、将本课所有的生字词进行分类整理。2、书面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教学反思1、在设计本教案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我让学生在课前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文字、图片资料,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这个环节,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且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因而在达到自主、合作的目的之外,也让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生再次获得学习的自信。2、设计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个环节。这也是教学本课的最主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多,几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内容也非常不确定,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问题,然后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帮助解决,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分层次教学”中“怎样分层”这个难题,因而效果也就特别好。3、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学习,我让学生准备生命诗词歌曲,每个学生很积极很热情,培养语文兴趣。体现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广阔天地。4、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得以实现,教师的“平等中的首席”地位得以落实。 板书设计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谈生命    哲理美、情感美(生命——生长,流动;感谢——快乐、痛苦)

  语言美(灵动、蕴藉、反复、诗意)

  上一篇:《谈生命》教学设计2

  下一篇:《谈生命》教案4

《谈生命》作业反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命的本质,培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2、 品析、探究含蓄深沉的语言

  一.导入课文

  生命,作为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之一,中外文学史中,许多大师都曾为探索它的真谛历尽艰辛。为捕捉生命的踪迹,屈原发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悲壮誓言;为实现生命的价值,李清照唱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浩歌;为了描摹生命的姿容,泰戈尔勾勒了一幅“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旷世佳境。而挚爱文学的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生命是啥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谈生命》。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本文围绕生命谈了些啥内容?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阅读后的认识与体会,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这篇文章用“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形象地描述了生命的历程,揭示了生命的本质,表达了珍爱生命思想感情和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研读探究

  1.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分别经历了怎么样的历程?这个历程有啥特点?

  提示 一江春水的东流历程

  聚集力量 —— 快乐勇敢地流走—— 愤怒地奔腾和怒吼——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 —— 一声不响地流入、消融、归化

  特点:向前、曲折、复杂、多变

  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

  勇敢快乐地破壳—— 雨中吟唱风中跳舞—— 挣脱、挺立——宁静和怡悦——消融、归化、无乐无哀

  特点:发荣、滋长、繁盛、凋零

  小结: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他们都经历了渺小微弱到强健壮大再到消亡的过程,其间顺利与曲折,快乐与痛苦相伴相随。

  2.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的历程暗示了啥样的人生历程呢?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就是奋斗不息的过程;生命存在欲生长之中,生命的过程就是蓬勃生长的过程;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到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既然如此,我们应怎么样对待我们的生命呢?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集体朗读文章第四小节

  3.讨论:既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为啥也把它比做一棵小树?是不是简单的重复?

  四.品味语言

  优美的语言犹如一颗颗绚丽的珍珠,它使文章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

  1.示范:我最欣赏的是这句话 “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这段文字运用了一系列准确而也生动的词语:聚集、奔注、穿过、冲倒、挟卷、快乐、勇敢、享受,形象地描绘了一江春水的历程,有力地突出了一江春水历程的复杂,曲折,多变.

  2.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在书上做批注

  3.全班交流

  五.小结

  冰心用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语言,将生命过程比喻为一江春水的奔流历程、一棵小树的生长经历,用春水、小树来象征生命。你能不能模仿她的写法,结合自己十几年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

《谈生命》作业反馈 篇8

  9  谈生命

  从容说课

  《谈生命》是世纪老人冰心在仙逝前不久发表的一篇带有比喻、象征,带有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宏阔形象,鲜明生动,而且文字精练、老到,像一篇精美的散文诗。全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开篇引出话题,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一棵绿树”的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说出了作者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生命“体验”。文章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在理清行文思路的前提下。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欣赏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和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Lenovo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教学办法

  1.朗读法

  2.品读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品读课文,美点寻踪,鉴赏文章的美。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设计(一)

  生命是啥?这是一个既简单也复杂的问题。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听听中国文坛老祖母冰心的答案吧。

  设计(二)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多媒体显示:

  挟卷(xié)    芳馨(xīn)    怡悦(yí)    云翳(yì)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

  1.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清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啥,我只能说生命像啥”。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也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

  (1)“生命是啥”与“生命像啥”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啥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发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啥作用?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1)“生命是啥”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啥”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也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3)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1.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生1: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

  生2: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生3: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生4: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得的美文。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

  2.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美在形象”赏析:

  (1)话说“一江春水”

  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雪山、峭壁、嶝岩、平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来,奔流激荡。

  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结合画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①清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闲自己的话描述—下这个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苦。

  ②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

  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也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2)话说“一棵小树”

  多媒体播放动漫flash,显示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长出嫩叶、开出繁花、蜂蝶飘翔、小鸟欢唱、浓阴如盖、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

  学生齐读“生命也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

  ①请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话描述上小树的生命历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时序(早春、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体现特有的平静和温柔。

  ②品味相关词句,感受一棵小树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

  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

  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

  “美在情感”阐释:

  教师提示:

  在形象的描摹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动人的情思。

  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季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说来感情基凋是积极乐观的。

  学生大声读课文,悉心体味作者的情感。

  3.教师总结: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生动的图画,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深情。让我们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时,领悟、认识生命的本质。

  五、布置作业 

  1.描绘“一江春水”时,“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切”指啥?请根据文意回答。

  2.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欣赏文章的哲理美、语言美;联系自我,对照反思,总结升华;延伸拓展,类文荐读,开阔视野。

  [教学步骤 ]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鉴赏哲理美

  1.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多媒体显示: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也多么黑暗!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4)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学生自由选句评析,集体交流。

  明确:(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也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5)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6)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7)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8)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2.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么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

  3.教师总结: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

  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三、鉴赏语言

  1.摘句交流

  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归纳:

  美在灵动、蕴藉。集中表现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层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复。“生命像……”“生命也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也给人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庄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对死亡的畏惧、痛苦。语言看似平常,实则蕴含邈远的情思,意味深长。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否定生命“轮回”说,理性地对待生命,表现了作者高远的人生情怀。

  美在诗意。“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不限感慨也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老人诚挚地祝愿,希望我们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3.仿句练习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两个句子。

  学生自由发言。

  示例: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

  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四、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教师创设讨论气氛: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请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

  学生由于阅历所限,恐怕会为生活中的诸多烦恼所困,教师应相机诱导,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他们从容应对生活,感谢幸福、感谢痛苦。

  五、延伸拓展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阅读赵丽宏的《生命》,看看作者对生命有怎么样的认识。

  生  命

  赵丽宏

  一

  假如生命是花。花开时是美好的,花落时也是美好的,我要把生命的花瓣,一瓣一瓣撒在人生的旅途上……

  二

  假如生命是草。决不因此自卑!要联合起所有的同类,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属于自己的一星浅绿。大地将因此而充满青春的活力。

  三

  假如生命是树。要一心一意把根扎向大地深处。哪怕脚下是一片坚硬的岩石,也要锲而不舍地将根须钻进石缝,汲取生活的源泉。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参天大树当然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那就更为光荣。

  四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我将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

  五

  假如生命是水。要成为一股奔腾的活水呵!哪怕是一眼清泉,哪怕是一条小溪,也要日夜不停地、顽强地流,去冲开拦路的高山,去投奔江河……

  六

  假如生命是云。决不在天空里炫耀自己的姿色,也不只作放浪的飘游。要化成雨,无声地洒向大地。

  七

  假如生命是一段原木。做一座朴实无华的桥吧,让那些被流水和深壑阻隔的道路重新畅通!

  八

  假如生命只是一根枯枝。那就不必做绿色的美梦了,变成一支火炬吧,在黑夜中劈里啪啦从头燃到脚……

  学生思考。明确:真实的生命是平凡的。平凡的外表之下跳动着一颗勇敢地面对挫折、充满自信、扎根现实,激流勇进、谦虚朴实、随时奉献自己的火热的心,那么平凡也就透出几许高贵了。

  六、课堂小结

  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给我们至美的艺术享受。

  七、布置作业 

  1.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2.阅读冰心的散文《霞》(见课本P71),比较《霞》与《谈生命》,说说它们的异同。

  提示:《霞》写于1985年.《谈生命》写于20世纪40年代。两文写作时间相距近四十年,其间我们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也由中年人变为老年人。两文主题有相似之处,情调略有不同,课文的情调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

  (《霞》鉴赏文章见备课资料部分)

  板书设计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谈生命  哲理美(生命——生长,流动;感谢——快乐、痛苦)

  吾言美(灵动、蕴藉、反复、诗意)

《谈生命》作业反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1、 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激发学生的Lenovo和想像,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的哲理性思考,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提炼概括的能力。

  3、注重朗读和背诵。本文以典范优美的现代白话写成,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很适合朗读。此外,结合朗读和揣摩文意来学习语言。本文语言既有形象的描写,也有哲理的陈述,句式变化多样,可以让学生熟读和背诵一些精彩句段。在朗读和背诵的同时,对文中一些语句进行仿写、扩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强化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课文描述了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鉴这种人生态度,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文中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领会文章主旨。

  2、 2、 把握文章层次划分,正确理解文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和办法

  一、导入:

  地球养育着无数生命,但置身于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中,你常常感觉不到他的不平凡,更感觉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式下面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哲理。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世纪老人冰心是怎么样以散文的形式揭示这一人生哲理的。

  二、解题:作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福州长乐。童年是在山东烟台海边度过的。大海以它奇幻多彩的晨昏朝夕,孕育了她丰富的想像,陶冶了她诗人的气质。在海边孤寂的童年生活中, 冰心7岁就开始阅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水浒传》和林纾翻译的《说部丛书》。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五四运动爆发时,她是预科一年级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青年爱国运动。为了扩大宣传效果,她开始在北京《晨报》发表《21日听审的感想》等鼓吹爱国学生运动的时评,署名谢婉莹。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引起了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1921年,在理预科毕业后,就考入文本科,写出了为文坛瞩目的短诗集《繁星》和《春水》,造成了所谓“小诗的流行的时代”,当时有人将此类短诗称为“春水体”。冰心的诗歌风格含蓄、温婉、隽美。1923年,冰心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同年她毕业于燕京大学,于1923年8月赴美留学。这时期的作品中更热衷于以宣扬母爱、自然、童心为内容的“爱的哲学”,代表作有《悟》《寄小读者》等。1926年冰心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返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女子文理学院。其时,北伐战争的革命风暴使她感到超阶级的“爱的哲学”的虚幻;日寇入侵的炮火将她那个能“融化消灭”世间烦愁的“家”也拆散了。冰心的思想有所变化,写出了《分》《冬儿姑娘》等作品,对劳动者的苦难生活寄予深切的同情。

  三、课文解析:

  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例,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本文虽然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很容易看出行文的层次来。

《谈生命》作业反馈 篇10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能力目标1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2 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德育目标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教学重点1 激发学生的Lenovo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2 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教学难点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教学办法1 朗读法2 品读法3 延伸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生命是啥?这是一个既简单也复杂的问题。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听听中国文坛老祖母冰心的答案吧。设计(二)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多媒体显示:挟卷(xié)    芳馨(xīn)     怡悦(yí)      云翳(yí)2 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3 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4 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1 理清行文思路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请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啥,我只能说生命像啥”。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第三层:从“生命也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2 精读课文,把握文意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多媒体显示:(1)“生命是啥”与“生命像啥”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啥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呢?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分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啥作用?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明确:(1)“生命是啥”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啥”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2)“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有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3)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的结论。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1 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生1: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副副生命的图画。生2: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生3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生4: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得的美文。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2 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美在形象”赏析:(1) 话说“一江春水”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雪山、峭壁、巉岩、平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来,奔流激荡。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结合画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a 请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过程。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苦。b 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秒年时微度的形象。学生自主品评。成果展示: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也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2) 话说“一棵小树”多媒体播放动漫flash,显示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长出嫩叶、开出繁花、凤蝶飘翔、小鸟欢唱、浓阴如盖、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学生齐读“生命也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a 请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小树的生命历程。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时序(早春、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体现特有的平静和温柔。b 品味相关词句,感受一棵小树鲜活的形象。学生自主品评。成果展示: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美在情感”阐释:教师提示:在形象的描摹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动人的情思。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季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说来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的。学生大声读课文,悉心体味作者的情感。3 教师总结: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绘出一副副优美、生动的图画,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深情。让我们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时,领悟、认识生命的本质。五、布置作业1 描绘“一江春水”时,“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切”指啥?请根据文意回答。2 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六 课堂小结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给我们至美的艺术享受。七 布置作业1,3,51 背诵你喜欢的语句。2 阅读冰心的散文《霞》(见课本),比较《霞》与《谈生命》,说说它们的异同。1,3,5提示:《霞》写于1985年,《谈生命》写于20世纪40年代。两文写作时间相距近四十年,其间我们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也由中年人变为老年人。两文主题有相似之处,情调略有不同,课文的情调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板书设计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谈生命    哲理美(生命——生长、流动;感谢——快乐、痛苦)                     语言美(灵动、蕴藉、反复、诗意)

《谈生命》作业反馈 篇11

  9  谈生命

  从容说课

  《谈生命》是世纪老人冰心在仙逝前不久发表的一篇带有比喻、象征,带有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宏阔形象,鲜明生动,而且文字精练、老到,像一篇精美的散文诗。全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开篇引出话题,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一棵绿树”的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说出了作者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生命“体验”。文章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在理清行文思路的前提下。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欣赏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和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Lenovo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教学办法

  1.朗读法

  2.品读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品读课文,美点寻踪,鉴赏文章的美。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设计(一)

  生命是啥?这是一个既简单也复杂的问题。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听听中国文坛老祖母冰心的答案吧。

  设计(二)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多媒体显示:

  挟卷(xié)    芳馨(xīn)    怡悦(yí)    云翳(yì)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

  1.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清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啥,我只能说生命像啥”。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也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

  (1)“生命是啥”与“生命像啥”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啥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发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啥作用?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1)“生命是啥”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啥”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也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3)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1.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生1: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

  生2: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生3: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生4: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得的美文。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

  2.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美在形象”赏析:

  (1)话说“一江春水”

  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雪山、峭壁、嶝岩、平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来,奔流激荡。

  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结合画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①清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闲自己的话描述—下这个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苦。

  ②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

  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也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2)话说“一棵小树”

  多媒体播放动漫flash,显示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长出嫩叶、开出繁花、蜂蝶飘翔、小鸟欢唱、浓阴如盖、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

  学生齐读“生命也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

  ①请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话描述上小树的生命历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时序(早春、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体现特有的平静和温柔。

  ②品味相关词句,感受一棵小树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

  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

  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

  “美在情感”阐释:

  教师提示:

  在形象的描摹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动人的情思。

  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季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说来感情基凋是积极乐观的。

  学生大声读课文,悉心体味作者的情感。

  3.教师总结: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生动的图画,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深情。让我们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时,领悟、认识生命的本质。

  五、布置作业 

  1.描绘“一江春水”时,“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切”指啥?请根据文意回答。

  2.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欣赏文章的哲理美、语言美;联系自我,对照反思,总结升华;延伸拓展,类文荐读,开阔视野。

  [教学步骤 ]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鉴赏哲理美

  1.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多媒体显示: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也多么黑暗!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4)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学生自由选句评析,集体交流。

  明确:(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也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5)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6)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7)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8)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2.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么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

  3.教师总结: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

  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三、鉴赏语言

  1.摘句交流

  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归纳:

  美在灵动、蕴藉。集中表现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层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复。“生命像……”“生命也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也给人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庄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对死亡的畏惧、痛苦。语言看似平常,实则蕴含邈远的情思,意味深长。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否定生命“轮回”说,理性地对待生命,表现了作者高远的人生情怀。

  美在诗意。“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不限感慨也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老人诚挚地祝愿,希望我们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3.仿句练习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两个句子。

  学生自由发言。

  示例: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

  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四、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教师创设讨论气氛: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请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

  学生由于阅历所限,恐怕会为生活中的诸多烦恼所困,教师应相机诱导,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他们从容应对生活,感谢幸福、感谢痛苦。

  五、延伸拓展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阅读赵丽宏的《生命》,看看作者对生命有怎么样的认识。

  生  命

  赵丽宏

  一

  假如生命是花。花开时是美好的,花落时也是美好的,我要把生命的花瓣,一瓣一瓣撒在人生的旅途上……

  二

  假如生命是草。决不因此自卑!要联合起所有的同类,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属于自己的一星浅绿。大地将因此而充满青春的活力。

  三

  假如生命是树。要一心一意把根扎向大地深处。哪怕脚下是一片坚硬的岩石,也要锲而不舍地将根须钻进石缝,汲取生活的源泉。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参天大树当然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那就更为光荣。

  四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我将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

  五

  假如生命是水。要成为一股奔腾的活水呵!哪怕是一眼清泉,哪怕是一条小溪,也要日夜不停地、顽强地流,去冲开拦路的高山,去投奔江河……

  六

  假如生命是云。决不在天空里炫耀自己的姿色,也不只作放浪的飘游。要化成雨,无声地洒向大地。

  七

  假如生命是一段原木。做一座朴实无华的桥吧,让那些被流水和深壑阻隔的道路重新畅通!

  八

  假如生命只是一根枯枝。那就不必做绿色的美梦了,变成一支火炬吧,在黑夜中劈里啪啦从头燃到脚……

  学生思考。明确:真实的生命是平凡的。平凡的外表之下跳动着一颗勇敢地面对挫折、充满自信、扎根现实,激流勇进、谦虚朴实、随时奉献自己的火热的心,那么平凡也就透出几许高贵了。

  六、课堂小结

  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给我们至美的艺术享受。

  七、布置作业 

  1.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2.阅读冰心的散文《霞》(见课本P71),比较《霞》与《谈生命》,说说它们的异同。

  提示:《霞》写于1985年.《谈生命》写于20世纪40年代。两文写作时间相距近四十年,其间我们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也由中年人变为老年人。两文主题有相似之处,情调略有不同,课文的情调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

  (《霞》鉴赏文章见备课资料部分)

  板书设计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谈生命  哲理美(生命——生长,流动;感谢——快乐、痛苦)

  吾言美(灵动、蕴藉、反复、诗意)

《谈生命》作业反馈 篇12

  山东威海市国际中学 执教 王瑞芹

  师:(在黑板上写下“生命”二字)同学们看到生命二字,你会想到那些词语、景物或者句子?

  生:我想到的是死亡,正因为有了生命,才会有死亡,正像是有了开始,才会有结束一样。

  生:我想到的是春季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也生”,它们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生:我想到的是一个关于西北的藏羚羊的故事,就在猎人的枪口对准它时,那只肥胖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企求的眼神望着猎人,然后冲着猎人前行两步,两条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长泪从它的眼里流了出来……这只藏羚羊只是为了保护它腹中的胎儿,让人感慨生命的伟大。 

  生: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轻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的搏斗着。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坚强。

  〔这是极具匠心的开始,给人非常新鲜的感觉。迅速地入题,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似乎每一秒钟都用在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上面。〕

  师:是的,生命是一个司空见惯但也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历代文人墨客都谈到生命这个话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世纪老人冰心的《谈生命》。现在请大家朗读课文,大声地读起来。

  要求咬准字音,例如下面这些字:巉岩 骄奢 荫庇 芳馨 怡悦 丛莽 清吟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师:作者是怎么样谈生命的,作者把生命比作啥?请根据内容说话,说一说生命像啥?用这样的句式说“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冰雪是它的前身……” 

  (学生杂然地读课文,说“话”。) 

  师:下面准备课堂发言,开始自由发言。 

  (学生按句式要求各说一句话。) 

  生1: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

  师:生命在积攒着力量。 

  生2: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有时他遇到巉岩前阻,有时他经过细细的平沙,有时他遇到暴风雨,有时他遇到新月和晚霞。

  师:这就像我们的人生,有阳光也有风雨。 

  生3:生命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下聚集生力,在冰雪下欠伸。 

  师:对,有春季就有生命 

  生4:生命像一棵小树,在早春湿润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 

  师:嗯,很快乐开始自己的新生命。 

  生5:生命像一棵小树,春季,他开出满树的繁花,夏季,他长出浓密的枝叶,秋季,他结出累累的硕果,冬季,他无力地投入大地的怀抱。 

  师:你的语言真美(生鼓掌) 

  师:在作者的眼中,生命像一江春水,从雪山发源,最终流入大海,生命像一棵小树,历经四时,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好,现在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生命像啥…”

  生1:生命像一轮月亮,有时圆有时缺,圆圆缺缺构成了他的一生。 

  师:是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很形象。 

  生2:生命像大海,有时波涛汹涌,有时风平浪静,潮起潮落正如人生。 

  师:人生也有高潮和低谷。 

  生3:生命像一颗流星,宇宙是它的妈妈,他勇敢地划破长空,绽放光彩,结束自己的生命。 

  师:这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呢辉煌。 

  生4:生命像一件皮衣,(其余学生笑),时间越长久,皮子就越柔软。 

  师:噢,不过,一件质量不高的皮衣也不是时间越久越柔软吧!这也像人生,要做一个有质量的人,你的内涵才会丰富起来。 

  师:生命本来很抽象,可是经过我们大家一说,就很形象了,同学们都有很多话要说。

  〔这是第一个教学板块。教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教学,用“读”与“说”的方式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生命象啥……”的说话方式让学生的视线进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它是一条线索,串起了课文内容,也串起了同学们丰富的说读活动。学生畅快的发言与教师精粹的评点语交融在一起,形成动人心弦的课堂交流。〕 

  师:下面我们再来读课文。读啥呢?读你自己喜欢的内容,然后告诉老师你记住了啥,你获得了啥。选取你最喜欢的内容,然后说一句“积累”的话。看自己喜欢哪些句段,记住了句段。 

  (学生自主活动,背读课文内容。老师强调说,要边读边说,口中要念念有词;同时不能浅尝辄止,要深人地记背。) 

  师:现在准备说话。说啥?说“积累”的话。就是我记住了哪些词语,记住了哪些句子,如果能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就更好了;向大家汇报一下。 

  生1:我喜欢这样两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啥,我只能说生命像啥”。因为“生命是啥”是一种下定义的办法,而“生命像啥”则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很难下定义,而用比喻却很生动。

  师:很生动,很形象,这个同学为我们开了个好头,我们继续。 

  生2:我喜欢这么一句话:“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多么黑暗” 。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排比手法, 排比的修辞很有气势。 

  生3:我喜欢“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我喜欢它的理由是这些句子写得很有哲理,就像我自己最近有些不愉悦(学生窃笑),但在这困难的时候,我要像江水一样,战胜这困难。

  师:这句话里,有些词语用得很生动,例如“愤激”、“怒吼”、“回旋”等,写出了江水在前进的过程中的勇气,老师也希望你战胜自己的困难,早日冲倒危崖。

  (生鼓掌)

  生4:我喜欢这样一句话:“大海(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因为这两句在文章出现了两次,都写出了江水和小树在最终结束自己的生命的那种坦然和无怨无悔。 

  师:只要努力过,就不会有遗憾。 

  生5:我喜欢“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 

  师:嗯,比喻生动。 

  生6:我喜欢“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几句写出了人生要奋斗。 

  师:好,这也是作者阐释自己的生命观的最直接的表达,让我们集体放声朗读这一段,感受作者这种激昂、达观的人生态度。

  (师生齐声背诵这一段)

  师:好,这一步我们也做完了。 

  〔这是第二个教学板块。教师注意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这儿强调、突出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让学生自由地畅谈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内容。没有运用提问的手段,但课中的发言却同样话语纷纭,这既表现出教师的教学技艺,也表现出教师教学的理念。〕 

  师:下一步的学习更艰苦、更有趣味,而且更能表现我们语文学习的水平。那就是“品读”。品啥?品读课文中你认为用得非常好的字词,或者你有疑惑的地方,说一说“发现”的话。例如刚才同学们说的那句“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一句中,“愤激”、“怒吼”等词语用得很生动。下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寻找、品味,每人都要用大大的圆圈划出自己认为用得好或有质疑的的字词或句子,再想想理由。

  (同学们活动。) 

  师:有同学已经准备发言了,现在请前后两个座位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然后开始发言。 

  生1:我提问与课文内容无关,与作者有关。可以吗? 

  师:当然可以。 

  生1:老师在刚才的时候说是冰心先生,而冰心不是我们的奶奶吗?女士也可以称呼为先生吗?

  师:哪位同学替他回答?

  生2:对一些有成就的女士、很尊重的女士也可以成为先生。

  师:是的,例如我们以前学过一篇散文《我的老师》,里面说我的老师蔡芸芝先生,也是为了表达对老师的赞美之情。 

  生3:这里写得好“生命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身,在早春湿润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而出”。就修辞来看,是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就词语的表现力来看,“聚集”、“欠身”等形象地写出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师:你体会得很好。 

  生4:“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生即使有啥挫折,有啥失败,也不要紧,我们还可以重新再来。 

  师:对,“心若在,梦就在,不过是从头再来”。 

  生5:“……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这里的“宁静”和“怡悦”写出了树的灿烂之后的平淡。 

  师:用词很准确。 

  生6:“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这句话,写出了我们生命在整个自然界的地位,希望读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我这里有个疑问,我认为语序应该调整,因为前面说是先说的江流,后说的是叶子,但后面的语序却不对应。 

  师:看样能够我们也可以挑战名家了。 

  生7:“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长变的四时”中语言很简洁,特别是用“不同的两岸“和”“长变的四时”比喻人的一生,我认为很形象。 

  师:你的发现能力非常强。 

  ……

  〔这是第三个教学板块。课文在这儿得到了有力的突破,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深谙课文的阅读教学不是老师的分析能够代替的,进而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徜徉,让学生在“品析语言”“欣赏语言”这样高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习得语感,提高阅读水平。从学生发言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是异彩纷呈,令人赞叹。〕 

  师:下面继续进行我们的创造性学习。我们先把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的地方读出来,这一次读,要读出感情来。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读起。 

  (生齐读) 

  师:这一段也就是本文的中心,正如作者说的“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也要感谢生命”现在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好不好?

  生:好

  师:在你十几年的生命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啥?

  生1:生命中最重要的是真诚,真诚地对待自己,对待别人。 

  生2: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付出,只要你付出,就会见到彩虹。 

  生3: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感恩,感谢父母,感谢生活。 

  生4: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宽容,宽容别人是一种美德。 

  生5: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乐观,微笑着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 

  生6:生命中最重要的坚强,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生7: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快乐,不舒心的往事让他随风而去吧!。

  师:文章可以结束,生命的话题却永无止境。冰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感谢生命,最困难中要奋发有为,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珍惜生活,感谢生命,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自信。 

  (师生齐声朗读屏幕上的四句话)

  生命像一江象东流的春水

  生命像一棵历经四时的小树

  生命是一泓忍不住要喷涌的泉水

  生生命是一双灿烂着想象的翅膀

  (这是第四个教学板块。教师组织了富有美感的语言实践活动口学语言、用语言、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等诸多内容,在这一个教学环节中得到了综合的体现。教学情境的明快、开朗、活泼,教学中愉悦的高潮,如在我们的眼前。) 

  总评:这是一节富有韵味的具有鉴赏价值的课。特别注意的是:第一,教师在此构筑了一道美丽的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景色;第二,教师在此创造了一种崭新的适用于大面积语文教学用的“说读”课型;第三,教师在此设计了老少咸宜简捷明晰的“板块式”教学思路;第四,教师巧妙地对传统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这一节课基本没有进行提间,基本没有教师的分析,令人耳目一新。〕

推荐站内搜索: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绩查询、师德建设心得体会、骆驼祥子读后感1000元旦春节放假安排、童年读后感600、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绩查询、一天一写的日记、伤感的日志、赤峰市考试信息网、

《谈生命》作业反馈(精选12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谈生命》作业反馈(精选12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50898.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