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精选17篇)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精选17篇)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精选17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精选17篇)

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精选17篇)

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 篇1

  作者:薛敏芳    转贴自:丫丫网    点击数:158

  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

  薛敏芳

  有幸去听了梅李小学校教学能手黄兰英上的一节语文展示课:苏教版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感人的传说----《大禹治水》,本课文主要讲述的是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故事,赞颂了大禹一心为公,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发了人们对他的感激之情。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前呼后应,黄老师抓住这一特点,采用了先学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办法,百姓在治水前无家可归与治水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通过对这两种生活作比较,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进而让学生积极地去了解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的呢?

  引用旧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这位治水大英雄名叫大禹。为啥称大禹为“英雄”呢?他是怎么样的“英雄”?围绕“英雄”这个词不断将课文精彩地展开。首先用课件出示滔滔的洪水无比凶猛与无情,冲倒了房屋,淹没了农田,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面对着如此可怕的洪水,大禹却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树立起第一层英雄形象;大禹想治理洪水,光有决心还不行,还要有好的办法,那么大禹用啥办法来治理洪水的呢?引导学生去读课文,自己从文本中去寻找答案。在这一小节的讲解中,“劈”字的分析最令我欣赏:师板画两座大山,用板擦在两座大山中间的公共线擦去,引导洪水在两座山的空隙中流入大海,这一形象的引水板画图,不仅传达了文本的意图,更让抽象的词直观生动起来,显示出了大禹在困难面前想办法,不怕畏缩的第二层英雄形象;大禹带领老百姓在外治水XX年,四千多个日日夜夜中,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知道爸爸是个啥样子?在此,黄老师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自己是大禹的儿子,你会怎么想?让学生在说一说的过程中体会文本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啊,大禹也何尝不想回家看一看啊?但他一心为了老百姓,为大家舍小家的这种献身精神也体现出了他是英雄!面对着这样一位伟大的英雄,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站在大禹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的训练,更是文本的深化。

  这一课,黄老师以“英雄”为主线,紧扣文本,拓展延伸,很自然,教师不作繁琐的分析,简单的语言,适当的点评引导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让他们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感上的升华。这种以读代讲的办法,不仅节约了时间,更体现了适当讲解的效率,也说明了教师的讲解也是不可忽略的,该讲的时候讲,要讲得清楚、明白,让学生在边读边思的过程中,积极积极地探索中自悟自得。黄老师设计的三个拓展想象环节,巧妙地设计了文本中的空白点,达到了心和意的贯通;情和境的相融;理性与感性的交织!

  每堂课上都有不同的亮点,而这一课中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与体会的。

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 篇2

  第三册《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本堂课,就教案而言,我想是有不少问题的。朱校长的一句话“重点段落没有抓准。”很精辟地诠释了我的教案。但总而言之,我也觉得经过了一年的工作,我的教态自然、柔和了许多。虽然面对台下的众多领导,我一点也没有紧张。与此同时,以前领导和其他老师常对我说的一句话“语言不够精炼、教学过程问题设计太多”的毛病,我也有了很大的好转。

  就本课而言,我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堂精彩的公开课。从教案中,就可以看出来。但它却是实实在在的常规课。记得刚做语文老师的时候,我常常会忽视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字词的过关、朗读与默写课文。因此带的七班常出现有难度的卷子考得比简单的卷子好的怪圈!为此,在新学期的到来,我痛下决心,钻研新课标、重抓基础。

  在本课的设计上,因为不善引导学生,出现冷场,我确实是在有意降低难度的。例如第二段的第三句,是由我直接说出重点词语是“挖通、劈开、引导。”应该对学生放手,可以先这样问:“你从哪些词语读出了大禹治水的辛苦?” 还是这一句,我没有说清“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里的“九”是虚指。说明了禹为了将洪水疏通入海挖通了许多河、劈开了许多山,进而再次感悟禹的“千辛万苦”。而且我还忽视了大禹治水的办法“疏通入海”。这点可以和禹的爸爸鲧采取的“堵塞”进行比较。进而体会禹的机智。

  总而言之,本课在教学设计上存在着重点段落没抓准、没挖深的问题。与此同时,在控制课堂气氛上,我还欠缺得很。但这次赛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更从暴露的问题中,促进了自己的成长。我想,赛课,重点不是自己上得怎样,而是今后的路该怎么样走才能走好。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在学习第一自然段之前,我先出示了一组洪灾的图片,让学生来谈谈看了图片以后的感受,然后再来体会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体会老百姓的“无家可归”。最后引出治水的英雄大禹,在讲解大禹治水经过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治水的艰辛,特别是抓住“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等语句。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时,学生对大禹治水13年,他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爸爸是个啥样子,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大多数学生不认为大禹伟大。我就提了一个问题:“你现在几岁了,如果你这么大都没见到过你的爸爸,你有啥感想”,“大禹的儿子为啥十多岁还没见到自己的爸爸呢?”,“大禹为啥能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能没有进去?”,进而更好的理解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学生也对大禹的英雄壮举敬佩不已。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重文本还是重拓展

  这课生字不算多,一课时除了读通读顺外,还分了段,理清了文章的线索。二课时紧紧围绕你读懂了啥来交流。学生提到鲧堵水、大禹引水,于是便由“引”字慢慢深入理解。从“引”字中你明白了啥?既有大禹的聪明、智慧,也有大禹的伟大和奉献,更是一种博爱的体现。

  说到引水,就不得不提到都江堰了。本课的课外重点就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不必讲解过细,讲清基本原理即可,关键在于认识李冰父子,明白这项工程对于我们现在生活的意义,使学生从现实中去体会前人的奉献精神,学习古人积极思考的精神。但是呢问题在于课文就那么一点点的内容,怎么样把课外的拓展和文本有机的结合起来?是重文本还是重拓展?课外知识是为课文的学习服务的,但是呢深入的体会是否只能在文本中寻找答案,我想这是值得思考的。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是一篇千古流传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大禹继承了爸爸的遗愿,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用“引”的办法治水成功,给人们带来幸福的故事。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练,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一个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本课教学有以下优点

  一、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

  语文能力不是讲出来的,不是分析出来的,而是通过朗读,来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培养及各种文化信息的获取。《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本课教学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读,让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进而使学生感受到人物的高大形象。

  如:开头我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进行自由读、放声读,使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为后面理解课文打下基础。然后让学生默读全文从整体上感受人物形象。最后指导学生探究式的读,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多角度的读,个性化的读,进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大禹的奉献精神。

  二、教学中我还注意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做到了以学定教。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的情况不很了解,对课堂的发展也无法预知,因此课堂上我根据学生实际,不断调整原有的教案,通过教师的“情“来激发学生的情,同时运用激励性的,引导性的评价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读书、发言的欲望很强。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办法。

  教学时,我针对中年级学生具有有意注意极易涣散,理性思维较弱,感性思维较强等心理特点,制定了兴趣产生—情趣保持—情感激发的教学思路。一开始,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起学生读课文的兴趣,然后在重点部分层层推进,通过朗读指导来突破难点重点,进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最后进行拓展、迁移,为学生展示了当代的英雄人物形象,进而达到了提升学情的目的。

  当然,这堂课上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进一步完善。

  1、这堂课以读贯穿全过程,虽然在读的形式上有自由读、放声读、齐读、评读、默读等,但从整体的过程来看,学生的读感情融入还不够,感受还比较肤浅,例如让他们读受感动的语句并说说为啥受感动时,许多学生只把课文的原句重新复述了一遍,深度和广度上都还不够。

  2、主导性偏强,凸显学生的学尚不够有力。虽然在课前设计时我已经注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在这堂课的实际教学中,仍有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情况,无论是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还是感受英雄人物的奉献精神方面,教师给予的似乎较多,有时还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了学生。其实,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办法,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教学是有缺撼的艺术,但只要我们不断的反思,相信我们的教学能力一定会提高到另外一个高度。

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 篇3

  作者:ygr    发表时间:2004-4-29    阅读次数:500 

  【教学分析】 

  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学要求】 

  1、 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办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2、 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 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 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啥? 

  4、 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三、细读课文。 

  1、 指名读课文。 

  2、 讨论: 

  (1) 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啥? 

  (2) 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 “无家可归”是啥意思? 

  (4) 这些情况发生在啥时候? 

  3、 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 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 引导说字形记忆办法。 

  五、作业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卡片。 

  2、 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 第2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 大禹先干啥?后干啥? 

  (4)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啥? 

  (6) “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啥? 

  (7) “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啥? 

  (8) 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啥苦? 

  (9) 知道朗读。 

  2、 细读第3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 这些数量词强调啥?表现了啥? 

  (4) 知道朗读。 

  3、 细读第4段。 

  (1) 齐读课文。 

  (2) 为啥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3) 老百姓会怎么样感激大禹? 

  (4) 齐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1、 引导背诵。 

  2、 自由练习。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2、口头扩词。 

  治( ) ( ) ( ) 久( ) ( ) ( ) 

  理( ) ( ) ( ) 伟( ) ( ) ( ) 

  二、教学生字。 

  1、 教学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办法记。 

  指导“伟、雄”的笔顺。 

  2、 指导书写。 

  3、 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引导 爸爸 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 

  父:有( )画,第三画是( ) 

  理:有( )画,第十画是( ) 

  姓:有( )画,第三画是( )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背诵课文。  

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 篇4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好,我说的是苏教版国标第三册的《大禹治水》这篇课文。纵观第六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写人的文章,歌颂了主人公某一方面的精神品质。《大禹治水》这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老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故事。把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放在二年级教材中进行教学,我想不仅仅是让小孩了解大禹其人、其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教材中大禹治水的经过是教学的重点,文中并没有过多的描述,仅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补充表现大禹的奉献精神,对此,我抓住教材这一“空白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寻找想象训练点,在想象感悟中走进人物世界,丰富内心感受。然而,根据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营,如果仅靠文本内容,我想这是不够丰富的想象,因此,课前我指导学生搜集一些大禹治水时,人们流传的一些故事,帮助学生认识大禹,充分理解文本内容。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也是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它有助于渲染场景,激发学生的感情。

  二.说目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结合本单元“感悟英雄人物的伟大”的训练重点,我拟定了认知、智能、情感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读准两个多音字,认识新偏旁“衣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写好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

  理解课文的第二小节,了解大禹是怎样治水的。是教学的重点,在朗读中感悟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我发现本课在写作上很有特点。除了首尾段对比,突出重点之外,数量词的运用对突出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十分明显。因此,本课的教学我打算抓住文中一些关键数量词,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虚拟主机,然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进而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这一课,我分二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读通、读好每一自然段,初步感知大禹是我国古代的英雄人物;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捕捉关键数量词,从中感悟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下面我重点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

  四.说过程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分为四个部分。

  ①第一部分,从标题入手,质疑问难,激发阅读兴趣

  齐读课题,思考:大禹治理的是怎么样的一场洪水?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这里我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学生重点抓住“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等词来体会。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隐含着文章的主旨。紧接下来板书课题《大禹治水》,简介大禹的名字并解题,此处的“治水”治的是洪水,也就是疏通水道,消除水患的意思。

  叶圣陶说过:“学语文要靠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为此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如果此时你置身其中有啥感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想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去体会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当学生真正领悟到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升华感情,为大禹敢于下决心治理洪水作下情感铺垫。

  ②第二部分,解读数量词,切入合理想象,感受大禹精神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千辛万苦”,让学生想象大禹在治水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老师适时引导,“假如大禹在治水中渴了怎么办?饿了怎么办?累了也怎么办?”在小孩的想象中大禹的形象逐渐饱满,在小孩的想象中小孩得到了真正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圈出数量词“九条、九座” ,此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亚里斯多德也曾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寻求训练点,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虚拟主机,培养其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课文第三段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感人肺腑,教材中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的空白点。我抓住这一“空白”,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和想像感人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美好的情感等,然后把自己的理解与想像表达出来。这段内容的教学,主要抓住关键词语,来看一串数字:大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爸爸是啥样子。这里我先和学生一起算了一笔账,一年365天,13 年,四千多个日日夜夜中,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父亲,你可能不觉得怎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父亲,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父亲,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爸爸,他会怎么想?

  假如你是他的妻子或家人,你也会怎么想?如果你是他的邻居,13 年没见他回过家, 你也会怎么想?假如你是大禹,初次路过家门时会想些啥?第二次,第三次呢?十多年来都不曾见过自己的儿子,大禹是狠心的爸爸吗?一连串的追问,典型场景的渲染,关键时候老师的引导,一次次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成功地步入角色,走进文本,激发起表达的欲望,进而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交流中内化语言,发展思维,升华了对人物的崇敬之情,达到入境、动情、达理。

  ③总结延伸 激发感情

  课文第四小节写道:“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这段的教学,我抓住关键词“代代相传”。首先、我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中洪水被制服后一片山清水秀、轻舟漫游,反映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情景的插图,同时再次与压题画洪水泛滥图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禹的功劳。这时,启发学生说说,大家对大禹会说些啥感激的话呢?最后,老师总结:“像大禹这样,一心为人民办好事,才是真正的英雄!大家永远不会忘记他!他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从几千年前就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会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你愿意把这治水英雄的故事传下去吗?回家把这个故事告诉给父母听,或者弟弟妹妹听。如此激qing,大禹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高大形象就此已经深深地印在小孩们的脑中。

  ④留疑感悟

  课文学完了,我留下疑问为啥课文开头叫禹,课文最后也叫大禹呢?从标题入手从标题结束本课,同时也作为本课的作业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系列的数量词的捕捉联系了学生的三次想象。第一次是在大禹决心治水时,第二次是在大禹治水过程中,第三次是在大禹治水成功以后。三次想象一脉相承,不仅拓展了学生想象的虚拟主机,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促使学生加深了对大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受到一次爱他人、爱人民生命财产的高尚道德品质教育。

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 篇5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14

  从《大禹治水》谈开讲的艺术

  作者[荷上蜻蜓] 发表 

  开讲,也叫“课引子”、“导入新课”,指的是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对学生讲述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席话。它是第一范文教学重要的一环。

  开讲,如同电影、戏剧的序幕,弹词、相声的开篇,说书人的起讲,一开始就有吸引人的作用。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本堂课或本篇课文的教学中去。

  开讲,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它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开讲,起着对整课的“定向”作用。一堂课的开讲,犹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也好像下棋,第一着的出动,直接关系到全局输赢。语文课的开讲,让学生迅速了解这堂课讲啥、目的是啥、学习重点是啥,进而启动学生思想的机器,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作用。

  开讲,还起着统领课文全篇、辉映全堂的作用。它犹如“理丝”,头找到了,丝缕长抽不断;如果头找乱了,就会头绪纷繁、杂乱无章。它也像“探源”,找到了源头,知识的泉流就会汩汩流出;如果没有找到源头,那就会漫流横溢。所以古人说:“若起不得法,则杂乱浮泛。”

  开讲语的设计,基于对全篇课文、整个课堂教学的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熔铸了教师殚思竭虑的智慧,凝聚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识修养。开讲的办法有很多,我就以苏教版小语第三册的《大禹治水》一课来举例说明:

  一、由释题开讲

  学生读文章,首先接触的是文题。为揭示文章的“主脑”,弄清题意就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

  标题牵涉到了人名、地名、物名,这些也是学生不知道的,可从解释这些名物开讲:

  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姒姓,是鲧的儿子。也称大禹、夏禹、戎禹。大禹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命治理洪水,领导人们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据传禹治水XX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后被选为舜的继承人,舜死后即位,建立了夏。课文通过写治水这件事,塑造了一个为民造福的英雄形象。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这样释题,既帮助了学生了解有关禹的知识,理解题意,同时也牵出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情节,提出问题吸引学生尽快地进入课文学习。

  二、由制造悬念开讲

  悬念,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或观看戏剧电影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关注故事发展和任务命运的紧张心情,作品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个提示或暗示,但也不马上解答,故事在学者心里留下疑团,产生一种诱惑力,使学者急于求知,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悬念使课文内容峰峦叠嶂,摇曳多姿,曲折迷人,被人称为是“引人入胜的绝招”。

  (师用生动的语言叙述)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这时用多媒体配以滚滚洪水泛滥成灾的情景,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让学生感觉胆战心惊。)

  洪水如此汹涌,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他是谁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开讲设置的情景,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形成他们心理上的悬念,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急于要弄清问题的心情,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

  三、由故事、趣事开讲

  学生喜欢听故事,故事本身有一种吸引的魅力。教师可结合课文实际,从故事、趣事、轶事、寓言、典故、取材原型等方面开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孩子都很喜欢孙悟空吧,觉得他很厉害。他会七十二般变化,手中的金箍棒更是助他除魔降妖。你知道吗,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从哪儿得来的?传说大禹治水时,测定海水深浅的神珍铁留在了东海,就成为东海龙宫的镇海神针。斗一样粗,二丈多长,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后来被孙悟空得去,称为“如意金箍棒”。那么,大禹治水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顿时,学生活跃起来,老师把“孙悟空”请来帮忙,枯燥的课文变得那么有趣,唤起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四、从激发情感开讲

  这是一个在中国流行了几千年的英雄人物。上古时代,洪魔横行,百姓遭殃,天地间到处听到水冤鸟的呼叫哀号。鲧因治水失败被杀,大禹发誓继承父志,

  协同九州,疏通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道,战胜洪魔,拯救生灵。洪魔挑动巫山巨人防风氏、淮水水妖共工和龙门山神设下道道难关。大禹忍辱负重,万难不屈,最后化为巨人打通龙门山,征服了洪魔,铸就华夏千秋万代不朽的丰碑!

  五、由诗词、格言开讲

  青少年一般喜欢诗词、格言、警句等。诗词、格言、警句语言精练,含义丰富,表现力强,富有深刻的哲理,对学生学习语文不无启迪意义,同时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所以,由诗词、格言、警句开讲导入新课,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情感,创造与之相应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对新课产生兴趣。

  传说时期的尧、舜、禹时代,荡荡洪水,危害中国,先后有共工氏、鲧等人治水均未果,禹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治水获得成功。《尚书》的《益稷》、《禹贡》篇和《史记·夏本纪》认为,大禹采用疏导的办法,使滔天洪水,“决九川,距四海”。这里的“九川”,应理解为很多河流,基本上肯定中国陆地上的河流是由大禹疏导而成的。《史记·河渠书》也说,大禹开凿龙门,使黄河水南到华阴,东下砥柱、孟津;黄河自高原流到平原后,也开通两道河渠,使河水东流;到下游后,也疏通多道河流,使入渤海。还说大禹为了治水,离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节衣少食,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辇。左手拿准绳,右手握规矩,一年四季不停地奔忙,可谓“劳身焦思”,终于“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今天要学习的《大禹治水》讲的就是这件事。

  以上我列举了常见的开讲办法。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还可以有多种设计,比如:

  由渲染气氛开讲;                                                          

  由概括故事情节开讲;

  由描绘精彩场面或细节开讲;

  由风光导游开讲;

  由直观教具开讲;

  由激起矛盾开讲;

  由诱发想象开讲;

  由设计练习开讲……

  乃至多种开讲办法的组合、排列,也可以产生许多开讲的办法。但是呢,无论哪种开讲,都必须遵从“四性”:

  针对性——针对教材实际、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实际,因课迥然,因人不同。

  新颖性——不是千篇一律、雷同陈旧、而是富有独创,流淌着时代的活水。

  生动性——语言生动活泼,感情富有变化,一课一个开讲,不落俗套。

  科学性——引导材料准确无误,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

  “万事开头难”,为了把课上好,教师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好的开讲语,出神入化,婀娜多姿,富有艺术魅力,对学生学习课文确实起着促进作用。要想把开讲语设计好,最根本的就是要像说书人那样,“起讲抓得住人”,开讲叫得好!叫得开课文心脏的门户,叫得开课堂的门户,叫得开学生心灵的门户。“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每个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学识,精心设计开讲语,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

  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www.定制ifanwen.com 本文转载自

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 篇6

  教学目标:

  1 能运用扩词、联系课文、生活实际等办法辨析同音字“治、制”,理解“英雄、伟大英雄、代代相传”等词语。继续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的读书习惯。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第二、三自然段。

  设计理念: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教学过程:

  一由词入手,引入文本的学习

  揭示课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四课——

  1看大屏幕,(屏显:治 制)一起读一读!你发现了啥?

  2平时遇到同音字,你是怎么区分的?

  3小结:遇到同音字,我们常常可以运用比一比、组几个词的办法来进行区分。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治:治理、治水、治病、医治、治疗

  制:制服、制造、制作、制度、制止 

  4 (红色显示治理、制服)这是课文中的两个词语,看看它们分别出现在哪两句句子中?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洪水被制服了,……

  6 指导感情朗读。(简单点,指名两生读就行)指导:上一句:当你下决心要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表现得非常坚定,来,请你坚定地读一读!下一句:当我们看到凶猛的洪水被人类所制服时,我们一定会高兴得喊起来……

  二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你知道禹为啥下定决心要治理洪水吗?指名学生回答。你看到过洪水吗?那就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洪水的危害!(播放洪灾画面)说说你看到了啥?听到了啥?

  2课文哪一自然段向我们简介了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找到后大声读出来。

  2 (点红色治理)出示第一自然段: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3指导读好词:(描述渲染:)刚才同学们都感受到了,这洪水来势多么凶猛啊!波涛滚滚,一路咆哮,真是洪水——滔滔,它所到之处,农田被——淹没,房屋被——冲倒,害得老百姓只能四处流浪——无家可归(边说边显现红色:滔滔、淹没、冲倒、害、无家可归)

  4 指导学生先读好“滔滔”“无家可归”等词

  4 指导朗读: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评读激励: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

  三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过渡: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洪水就像一头猛兽,摧毁了老百姓幸福的家园。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在经过13年的艰辛治理后,洪水终于被——,(回到红色制服处的省略号,点出第四自然段的文字)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了,这是多么令人兴奋啊,老百姓该有多么感激大禹啊!

  2 朗读训练:你能读好这段文字吗?能说说你为啥这样读吗?(读出高兴、感激之情)

  3红色显示英雄,你见过英雄吗?见过哪些英雄?

  小结:英雄就是不怕困难、勇敢顽强,为人民谋幸福的那些人,(点伟大),我想应该是付出的努力更多,为人民作出的贡献更大的那些人。让我们读好这个词:伟大英雄

  四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大禹就是这样的一位伟大英雄,你知道人们为啥称大禹是伟大英雄吗?你能从课文哪些自然段中找到答案,谁先找到就大声读出来,老师叫停你再停,好吗?

  2 自由读第二三段后(出示文字)齐读

  3 想象朗读第二自然段:

  (1) 引读: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他吃尽了——,走遍了——,为的是——;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劈开了——,终于将——

  (2) 理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红色显现)这里的“千”和“万”是确指一千、一万吗?那是指?指导读好词: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3) 小组交流:同学们想象一下,大禹会遇到哪些困难,哪些危险呀?他也是怎么克服的呢?

  提供想象情境:当他所带的干粮吃完了,只能……;

  当他来到悬崖边,一条河挡住了去路,他就……;

  当他在森林里查看地形的时候,一只也高也大的黑熊向他扑来……

  ……(交流时给予奖励:想象之星、说话之星,朗读时奖励朗读之星)

  分句指导:为了寻找治理洪水的最好办法,大禹付出了多少艰苦的劳动啊!引导学生突出“吃尽、走遍、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治水工程是多么的浩大!引导学生突出“挖通、劈开、九”(相机简介禹的治水办法)

  (4) 指导朗读本段:大禹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英雄啊,为了制服洪水,他克服了许多常人受不了的艰难困苦,做了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儿。让我们边想象边把这段话读好,好吗?

  4朗读感悟第三自然段

  (1)在大禹治水的这么多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同学们快读读看!(出示文字)

  (2)完成填空: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爸爸是个啥样子。

  (3)体会数字表达的精妙: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

  重点指导第二句: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父亲,你可能不觉得怎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父亲,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父亲,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爸爸,他会怎么想?(伤心、责怪、觉得爸爸了不起……)读出他的感受,行吗?

  (4)指导朗读: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小孩吗?不是,他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再来好好读读这段话。

  五 再读最后一段,升华情感

  1 出示最后一段,引读,在大禹的不懈努力下,洪水终于被——,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大家——。

  2 说话训练: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啥?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也会说啥?

  3 小结:同学们,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故事,已一直流传到公元后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也一代地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永远记住大禹勇敢顽强、一心为公的精神!

  4 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六:积累与拓展:

  1 写出像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这样的词,越多越好:

  千万 千万千万 千万 千万……

  2 有兴趣的话,想办法找一找、问一问:

  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为治理洪水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

  板书设计:         吃尽千辛万苦……

  大禹治水

  (代代相传)三过家门而不入

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 篇7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学、交流,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体会他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生字词。

  2、板书课题。

  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两方面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过渡:大禹治的是啥水?那是怎么样的洪水呢?

  2、从文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了洪水的可怕?人们心情怎样?(指导朗读)

  3、我们一起看看这可怕的洪水(看视频)。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其它原因。

  1、大禹治水,除了来自自然灾害方面的原因,还来自哪方面?

  2、指名说。

  三、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大禹的精神。

  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大禹怎么样治理洪水的?

  (1)指名回答禹带领人们做了哪些事?

  (2)鲧采用了啥办法?是鲧办法好,还是禹办法好呢?

  (3)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充分感受禹办法好。

  2、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付出了怎么样的艰辛?

  (1)你觉得禹当时治理洪水容易吗?

  (引导学生找句子,抓重点词语理解。)

  (2)指导朗读 。

  3、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1)比较句子。

  (2)指导朗读。

  (3)师讲述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4)禹为啥“三过家门而不入”?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了解治水的结果。

  1、治水结果怎样?

  2、屏幕出现洪水退后的美丽景色。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出示禹画像,师:面对他,你想说啥?

  2、让学生了解新时代的英雄们!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改堵为疏       

  历尽千辛万苦          舍小家、顾大家

  三过家门而不入

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 篇8

  学情分析:

  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呢上古时代距离今天也有上千年,小孩们可能在理解治水艰辛这一部分有些困难。这就需要老师的情景渲染,对比烘托等多种办法进行教学。另外,本班小孩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能力较强,教学时可大胆放手,由小孩们自读自悟可能效果会更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进而懂得大禹为啥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办法

  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习

  2.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辛劳,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啥?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回顾来训练小孩们归纳全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并教会小孩们在遇到“谁,干啥”这类课题时归纳全文大意的小诀窍)

  2.勾画课文怎样评价大禹的句子。

  3.发现课文分总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思考题及观察勾画句子的位置,来初步掌握文章结构)

  二、精读指导: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为啥治水?

  2.抓“淹没”、“倒塌”、“冲走”、“冲毁”、“四处逃荒”来理解洪水的凶猛、无情。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让小孩抓感受洪水凶猛的词语,教师渲染,学生再读进而深刻体会洪水无情而凶猛)

  (二)学习二自然段

  1.面对无情的洪水,禹在想啥?

  2.除了大禹心系百姓之外,还有啥原因让他更坚定地投入治水之中?

  理解:爸爸鲧临死时叮嘱儿子:“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初步树立人物形象,从理解鲧的心系百姓转为大禹的心想百姓;重点理解“叮嘱”,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把爸爸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志向。)

  (三)学习三自然段

  1.勾画大禹用啥办法治水的句子,并与爸爸鲧的治水办法进行比较,体会大禹科学治水。

  2.抓“常常”、“天蒙蒙亮”、“长年”、“脚跟都烂了”、“只好”等词来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

  (设计意图:着重由学生自读自悟,圈出重点词语,自己说说体会这样的方式来理解课文,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让人物形象逐渐高大、丰满)

  (四)学习四自然段

  1.两个句子对比,自己体会“才”、“仅仅”、“就”、“却顾不得”的意思。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练读

  (设计意图:力图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体会副词的作用,从中感受禹为了治水,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并学会一些简单的朗读批注。)

  (四)学习五自然段

  1.通过和第一自然段洪水来时的场景对照,想象洪水退去的景象。

  2.理解“欣欣向荣”。

  三、归纳小结:

  1.为啥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板书回答问题)

  2.全文都是称呼“禹”,为啥题目是“大禹”?

  (设计意图:力图成功塑造大禹这一英雄形象。)

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 篇9

  师:请小孩子们在音乐声中在桌上休息一会儿

  我们要上课了请坐端正了。准备好了吗?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人。

  生:大禹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他治水的故事。

  师:这个“治”请大家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

  师:谁来读课题。

  生:读

  师:多有气势啊

  师:治,治我是治水你是啥?

  生:治疗

  生:治理

  师:多好的一个词啊,老师把它记在黑板上

  课文里一个字也读,瞧,它来了。拿起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

  师:制,这是啥制。你从文中找出一个词

  生:制服

  师:一看就知道是个认真读书的小孩

  大禹治理,制服的是谁呢?

  生:洪水

  师:“洪”也是生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一个“共”合起来就是“洪”谁来读

  生:洪水

  师:不够大

  读

  师:够大,够凶猛的?

  读

  齐读黑板上的三个词。

  师:你能用上黑板上的三个字,说说课文吗?

  生:大禹千辛万苦制服了洪水

  师:这是结果

  生:大禹决心治水

  师:这是主要内容,谁再来

  生:大禹决定治水,

  师:最后——

  生:最后终于制服了洪水。

  师:大禹治理的是怎么样的洪水呢?请你穿越时空的隧道。读一读课文感受大禹是怎样治理的?

  自由练读

  生:很久很久以前……

  师:读着读着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很难过。老百姓没有房子住,农田被冲毁了,没得吃

  生:洪水实在太可恶了。人们没得吃的,饿着肚子在找吃的

  师:小孩们,看出来了,大家心情都不好。你们看——

  播放动画片

  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师范读。

  师:你看到了啥?听到了啥?

  生:有人在喊救命

  师:声音太小,再喊

  生:救命

  师:你看到了啥?

  生:有人在说:洪水,你饶了我们吧。

  生:洪水就像是怪物。人物的生命在消失。他们在呼救。

  师:在怎么呼救?

  生:救命啊救命啊

  师:是啊,正如课文中说的——

  生:无家可归

  师:放慢一点

  读

  师:小孩们,多么凶猛的洪水,多么痛苦的流浪生活啊。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读(出示重点:无家可归)

  师:她把悲伤都读到了脸上。谁再来读

  配乐读

  师:多感人的

  让我们轻轻地低低地一起读

  生集体读

  师:你看,你听,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无家可归的日子。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谁来读一读:(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生:禹下定决心要治理洪水

  师:有人想对他说啥?

  决心前面没有“定”

  再读

  师:谁再来把“决心”表一表

  读

  师:一起来表一表(集体读)

  师:治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谈何容易啊。在治理洪水中他做了哪几件事?请你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找一找。

  生自由读课文(师:你可以轻轻地读,也可以大声地读)

  师:在治理洪水过程中他做了哪几件事情?

  生:他劈开了九座大山,挖通了九条大河。

  师:还有谁想说说

  生:禹一共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劈开了九座大山,挖通了九条大河第二件事是,他观察水流和地形。

  我纠正,先观察,后挖。要不,他瞎挖啊?

  (笑)

  师:集体读一读

  集体读

  师:仅仅是千和万吗?

  生:是无数

  生:非常多

  生:不止是千万,比千万还要多。

  你们看,禹在查看地形的过程中: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他在过程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难呢?

  生:穿破了鞋

  生:你换换鞋吧

  生:你算了吧

  师:他算了吗?到此为止?

  生:没有

  生:被蛇咬,

  师:你会说:

  生:你先去治疗吧

  师:禹吃尽了——

  生:接

  师:走遍了——

  生:接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都满头大汗了,快息一息。谁再来读。

  生读

  师:累了吧。这呀,只是禹在治水过程中做的第一件事。还做了啥?

  生:劈开发九座大山,挖通了九条大河。

  师:你读一读

  生:读

  师:一起来看看禹做的另一件事。

  师引读

  引导洪水——

  生:接

  师:这儿还有一个数字,

  生:九

  师:是123456789的九?

  生:是九条大山。

  师:山说条?

  生:是九座大山

  生:我补充:应该是很多的意思

  生:?……(无语)

  师:没关系?说,比九多一点是多少?

  生:应该是比九多很多。

  师:对,就是很多很多。

  生:很多

  师:九是老大哥,就是是数也数不清。

  生:是很多座山,很多条河

  师:挖了许多许多

  生:河

  师:劈了许多许多的

  生:山

  师:老师不得不想起另一个治水英雄——禹的爸爸。他用的是堵。禹用爸爸的办法了吗?

  生:不用

  师:为啥?

  生:用堵,土会变松的。

  生:水会越聚越多。

  生:他已经看到父亲用堵的办法是失败了,他再用就还会失败。

  师:那么他用的办法是啥?

  生:输

  师:先查看水从哪儿走?

  生:有一个低的地方,一个更低的地方就输

  生:堵的办法并不完全是错的。有的地方堵,有的地方疏通。

  (掌声)

  师:这个办法好?(好)谁来读一读这个好办法。

  生读

  你看,她都累得气喘吁吁的了。禹带领老百姓们查看地形,

  引读

  师: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大禹?

  生:聪明

  生:机智勇敢

  生:勇敢

  生:为民造福

  师:禹就是这样一心扑在治水上,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十三年。

  引读——

  师:你没有疑问吗?你的小脑袋里在想啥?

  生:曾经路过家,为啥不看看?

  生:看看也不耽误治水。回去看看

  师:禹的儿子,十三岁了还——

  生:不知道爸爸是啥样子?

  师:你多大了?

  生:八岁

  师:禹的儿子十三岁了,却不知道父亲是啥样子,有一天终于忍不住了,跑到母亲面前问——

  生:母亲,父亲长得啥样子啊?

  生:母亲……

  师:激动得不知说啥了?

  生:父亲啥样子啊?我想死他了。

  生:娘——(无语)

  笑

  师:母亲说啥?

  生:宝贝,治水很多年了,我也忘了啥样子了?

  生:我也不知道他在哪儿?

  生:父亲在为民造福呢。

  师:父亲在这儿呢,小孩在哪儿啊?(出示投影)

  描述:有一天,他来问——

  生:别人都有父亲,我有吗?他为啥不回来看我们啊?

  师:母亲摸着儿子的头说:小孩,你有父亲,在外治水。等洪水被制服了,他一定会回来看我们的。禹不想看看儿子吗?他舍小家顾——

  生:大家

  师:三过家门——

  生:而不入

  师:谁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

  生读

  师:

  把我的心都读碎了。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就这样,禹为了治理洪水,他吃尽了——

  生:接

  师:走遍了——

  生:

  师:洪水终于被制服了,(出示最后一段)小孩们,现在你的心情怎么样?

  很高兴,大家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生:洪水被制服了,我很高兴。因为……

  师:因为啥?

  生:大家有的种田有的盖房子

  师:老百姓们都在干啥?我们去看看——

  出示:植树造林、男耕女织、上学堂……这些安定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

  生:大禹

  师:带来了啥?

  生:安定的日子

  生:宁静的日子

  生:快乐的日子

  生:安居乐业的日子

  师:所以啊,大家都很感谢这位治水英雄。正如文中说的——

  生:代代相传

  师:传了两千五百年

  生:读

  师:传了两千八百年

  生:读

  师:传了三千年了

  从此大禹的名字——

  生:代代相传

  师:老师有一个疑惑。课文中都是说禹禹禹,为啥课题叫“大禹”呢?

  生:本来没有大,能为民造福,

  生:人们都尊敬他,所以加了一个“大”。

  生:人们喜欢他,就加了一个“大”。

  师:让我们满怀深情地称呼他

  生:大禹

  师:崇敬地称呼他

  生:大禹

  师:老师为大家推荐这样的英雄《愚公移山 》。

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 篇10

  【设计说明】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中--治水后"这一线索,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根据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指导法和情境教学法,在读中设境,在境中激qing,在情中悟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作品内涵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创新

  【教学办法】创设情境,质疑交流,指导朗读,引发思考,合理想象,充分理解,体会提升.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没有了它,我们将无法生存,地球将一片荒芜.(板书:水)

  然而,水也有发怒的时候,当波涛滚滚而来的时候,水就变成了一头咆哮的野兽,所到之处一片汪洋,这就是洪水.洪水带给人民不限的恐惧和不幸.

  于是,勤劳智慧的人民与洪水展开了较量,开始了治理洪水的过程.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治水的古代传说:(板书课题,齐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件.(这洪水来势多么凶猛呀!)

  2,指名读第一节.

  3,引读,抓关键词:这洪水,一路咆哮,真是洪水 ,它来到田野,农田被 ,它来到村庄,房屋被 ,大地成了一片汪洋,这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园,人们只好拖儿带女,四处流浪,再也没有了幸福的生活,老百姓们 .

  4,再指名朗读.

  5,小结:这凶猛的洪水,造成无数百姓无家可归,多么悲惨呀!

  6,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插叙:讲述大禹的爸爸鲧用筑坝的办法治水的故事.

  2,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3,禹是怎么样治水的呢 自由读第二,三句话.

  4,禹治水多不容易呀!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治水的艰难

  5,学生交流.指名朗读.

  6,引导启发想象:他吃了多少苦呀!

  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请你想想,当他渴了----------,当他饿了 --------,当他累了--------,为了治理洪水,禹真是吃尽了----------.(理解"千辛万苦")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禹坚强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的脚步.他走遍了----------当他遇到高山,不管多高,他--------,他遇到大河,不管多深,他----------, 他的身上划出了一道道血痕,他的脚底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可他----------(理解"千山万水").禹就是这样坚定!(一起来读第二句话.)

  7,禹察看了水流和地形之后,发现有些河流被泥沙,石块堵住了,有些河流被大山挡住了去路.(指读第三句话)

  8,禹带领老百姓,用铁锹一锹一锹地挖,多么苦,多么累啊!把许多条大河挖通,许多座大山劈开,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是多不容易啊!

  9,面对强悍的洪水,禹没有退缩,面对大河大山,禹也没有退缩,在千辛万苦之后,他终于成功了!(朗读第二自然段)

  10,比较鲧和禹不同的治水办法,你从中感受到了啥 使学生体会到成功治水除了有吃苦精神,还要讲究科学的办法,进而感受到禹的智慧.

  四,学习第三段

  1,禹治理洪水整整花了13年的时间,在治水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呢.(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 )

  2,学生自由读第三节.

  3,完成填空,填写文中数字,理解.

  4,结合实际引导感悟:你几天不见父亲会怎么样 几个月不见呢 几年不见呢 (体会禹的儿子13年没有看到过父亲)

  5,难道他不思念自己的家人和儿子吗

  6,朗读这一段.

  7, 小结:十三年有多长啊 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让学生体会到大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

  五,学习第四段

  1,(出示图片)过渡:在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后,结果怎样了 理解"制服","安定".

  2,指名朗读.

  3,小结:洪水使百姓无家可归,而现在,他们重新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抓住"非常感激,伟大英雄,代代相传"等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大禹顽强治水的英雄形象.)

  六,总结全文

  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了这个著名的古代传说故事《大禹治水》,课题中的"大禹",他的名字本是一个字"禹",为何人们称他为"大禹"呢 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大"的 (因为禹意志坚强,富于智慧,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个伟大的人物,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大禹".)

  七,拓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治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愚公移山》,下节语文课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治水前--淹没 冲倒 无家可归

  15,大禹治水 治水中--千辛万苦 千山万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造福人类

  治水后--百姓安定 代代相传

  【作业设计】

  1,课后练习. 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爸爸是个啥样子.

  2,练习背诵课文.

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 篇11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细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啥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啥?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啥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啥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

  学生自由练读。

  集体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么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啥,后干啥。

  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啥?(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啥苦都吃到了)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孩子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啥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啥?突出表现了啥?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啥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么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生字词,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给多音字组词。

  没倒

  2、扩词。

  治久理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爸爸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五画是。

  理:有画,第六画是。

  姓:有画,第四画是。

  四、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 篇12

  课题 大禹治水 课型 新授 案序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能熟读课文,学会写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能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熟读课文,生字的书写,注重对育人道理的渗透。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大禹治水图、大禹的画像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的 教 学 生 的 学 设计意图 激趣引入   1、讲故事激发趣味导入 2、板书课题:大禹治水 指导学生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有啥疑问? 4、教师简介大禹及课文背景。 1、学生理解题目意思。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说出心中的疑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个小环节旨在加深学生对大禹的尊敬。 初读课 文 学生自读课文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提问:听课文朗读录音,通过听,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 2、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啥?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划上问号。 2、听课文朗读录音,通过听,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 本环节主要查看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以及对生字读音的掌握程度。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 4.出示口头填空题: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3、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4、思考后认真完成填空练习题。   细读课文   1、指名请学生读课文。 2、学生讨论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啥?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可归”是啥意思?(4)这些情况发生在啥时候? 3、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 4.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导学生朗读,读好后鼻音。 5、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1.朗读课文,听教师评议。 2.结合想象,学生回答。 3.以多种形式朗读,加深记忆。3 4.认识了哪些生字, 学生谈识记汉字的好办法。   旨在学生能够迅速理解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巩固练习. 1、游戏: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也快也准确.指得快也对的为优胜。 2、再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 1.学生认读生字,辨别生字。 2.听教师讲字型记忆法,试着运用。 3.学生读课文。 旨在加深对生字的认读和记忆 指导写字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识记办法。 3、指导书写。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说说在书写时该注意啥。 4、学生练写两个,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写字和执笔的姿势. 跟同桌讨论学习,读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啥办法记住这个字的音形 学生说出识记的办法以及注意点。  学生练习写字。   作业设计 1.      将本课的生字和课文读给家人听。 2.            在习字册练习描红。 学生回家把故事读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治理洪水

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 篇13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ōnɡ dǎo    jué xīn    dài lǐnɡ      wú jiā kě ɡuī

  zhì lǐ     ān dìnɡ     wěi dà      qiān xīn wàn kǔ

  二、填上合适的词。

  察看(         )      治理(          )     制服(          )

  挖通(         )      淹没(          )     感激(          )

  冲倒(         )      劈开(          )     流入(          )

  三、按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填空。

  汉字

  音序

  音节

  部首

  结构

  组词

  害

  被

  制

  治

  通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爸爸是个啥样子。

  五、填成语。

  千

  万

  千

  万

  千

  万

  千

  万

  五

  四

  五

  六

  五

  八

  五

  十

  六、把下面的词语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写下来。

  伟大  感激  大家   英雄   非常   这位   的   治水

  大雨   代代相传   治水   故事   的   被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积雪很厚,终年不化。这里的动物主要有企鹅和海豹,它们都胖乎乎的,十分耐寒。企鹅一点儿也不怕人,非常讨人喜欢。

  1.这段共    句话。

  2.用“﹏”画出描写南极寒冷的句子。

  3.“这里的动物主要有企鹅和海豹”中的“这里”指的是     。

  4.世界上最冷的地方是     。

  1. 选择正确的答案,对的打“∨”。

  ① 南极的动物只有企鹅和海豹。    (   )

  ② 南极的动物都十分耐寒。      (   )

  ③ 企鹅一点儿也不怕冷,非常讨人喜欢。(   )

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 篇1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1

  《大禹治水》教学偶得

  (许娜)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要使学生“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对课文的背诵,显然对此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以往的教学中,如果要求学生背诵,尤其是离学生很“遥远”的文字,小孩们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畏难情绪,背诵的效率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前一段在教学《大禹治水》一课时,我使用“激将法”来激学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师:学完了课文,老师有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把它背会,装在自己的脑子里,细细品味。可是文章比较长,我担心背不会,毕竟我不比你们,你们这“八九点钟的太阳”正是记忆力最强的时候。谁来帮帮我,怎么样才能快速地把它背会。

  生:可以一段一段地背。

  生:要边背边想。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www.定制ifanwen.com

  生:如果背到哪个地方忘了,可以打开书多读几遍,加深印象。

  ……(他们竟然把平时我教给他们的办法一一反馈给我了!)

  师:同学们给我提了很多好主意,在这儿谢谢大家了。不过,我听别人说,如果背书的时候和别人进行比赛,可以加快背诵的速度。你们愿和我比着背吗?我想这么长的文章,一定有同学被吓怕了,要打退堂鼓的吧。(今天我故意耍了一招,瞧他们中计了吧?——)

  小孩们个个跃跃欲试,没有一个愿意服输的!

  在这堂平常的课上,我有两点与大家分享:①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比教给他们具体的学习办法可能更有效,何况很多时候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学习办法”可能他们早已知晓。例如背诵的办法,我不知道还能教他们啥“高招”,真要让我教,可能也只能是一些“陈词滥调”,如果我在课堂上把这些“办法”再重复一遍,那可真是“无效教学”,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呀,更何况,我们教的那些办法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高招”呀。②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无穷的,课堂教学的效率取决于我们老师的办法。只要我们老师动脑筋,把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还愁“四十分钟”不够用吗?

  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www.定制ifanwen.com 本文转载自

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 篇15

  张淑芳

  尊敬的老师、朋友们:大家好!

  在简介我的课例以前呢,我想和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我对阅读教学的一度困惑:

  很长一段时间,当我拿到一篇新课文的时候,我就犯傻了,就好像一个人被关在漆黑的屋子里找门,这里摸一把,那里摸一把,不知那里是边,那里是岸,这种感觉,唉!就叫酸。一次偶然的机会,翻阅杂志时,一只虫子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墙壁上,一只虫子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了,忽然跌落下来。然而,过了一会儿,它也沿着墙根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了。第一个人注视着虫子,感慨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这样的执着、顽强;失败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挠啊!”第二个人注视着虫子,禁不住叹气道:“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啥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愿反省,唉,可怜的虫子。”你们看,观察同一只虫子,得到的启示迥然不同。太阳在白天放射光芒,月亮在夜晚投射青辉----可见世界并不是简单的组合体,同样观察虫子,两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他们的感觉就大不一样,但他们所获得的启示都是对的。那对待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否也是如此呢,我想不管面对怎么样的课型,只要我们抓准了课文,让我们的课堂立足一个“趣”字;倾注一个“情”字;把准一个“创”字;落实一个“读”字。我们的教学就会条条大道通罗马!

  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来看课例《大禹治水》。

  【设计依据】

  给小孩提供一个真正自由、宽松的舞台,让我用我的眼睛看世界,让我按我的需要来学,让我用我的方式成功,让我爱我所爱,小孩必将还你一片蓝天。这样的课堂才能引起小孩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的来学习。总之,在我们的课堂上与其让人累着,不如让人乐着;与其让人闲着,不如让人塌实着。

  根据以上的设计依据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具体的【教学过程 与教学策略】如下: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的设计—简明扼要:小孩子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啥收获?请大家比较一下如果我这样问: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上一节课你都学了些啥?这样你不也瑞居在圣坛之上,而小孩也匍匐在讲台之下了吗?在不知不觉中已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

  用简短的过度语导入  第二部分的教学: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请小孩子去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本课过度语的最大特点是将整个过程汇成了一条无声无息的涓涓溪流。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第二小节。

  第一小节的教学以学生情感的梯度发展为主旋律。安排了这样三个环节:

  读着读着,你的心情怎么样,为啥?

  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文第一小节。并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读着读着,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啥,听到了啥?

  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个环节。请看----播放动画,范读课文。小孩子们,读着读者你仿佛看到了啥,听到了啥呢?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小孩们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我还看到了一个怀抱孩子的妇女,在洪水中艰难地行走着,哄的一阵大浪冲来,卷走了她怀里的小孩,她呆呆地站在哪儿,泪如雨下,不一会儿,她疯狂地冲向那肆虐的洪水,就这样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这滔滔的洪水中。

  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紧接着进入第二小节的学习。

  第二小节的教学,尽可能的把学习的时间留给学生;虚拟主机还给学生;自由让给学生。也安排了三个环节:

  尽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

  分四人一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啥?这一问题的设计,问域宽,思维强度大,灵活性强,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交流汇报。

  最令我回味的还是第三个环节,我把它简介给大家:小孩子,请你们猜猜看,老师最喜欢第几句话?老师你最喜欢第一句话,NO,第二句话,NO TO,那肯定是第三句话了!YES!YES与NO的加入这不就是多学科的整合吗,使学生为之一震,进而精神倍增。一般按常理我会抓住—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等这几个重点词来进行教学。而在这里呢,我是这样来设计的:给老师一次机会,让我来读读这一句话,播放动画,范读他吃劲了千辛万苦……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呢,我们已经知道—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你看,老师带着微笑走向小孩,用智慧去开启智慧,用灵魂去塑造灵魂,用生命去点燃生命,在师生完全平等的平台上帮助小孩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小孩情不自禁地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季,也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季,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用情感填白式、故事连载式学习第三部分。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13年,在这13年里(填读第一句话)1 读到这儿,你有啥疑问吗?小孩问:为啥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不回去看一看,难道他不想自己的妻儿吗?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小孩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

  2这些问题不光是你不明白,连禹的儿子也不明白啊!(填读第二句话)

  3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啥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也会怎么样回答他呢?你们看-提问的权利学生拥有,解疑的义务学生承担,这不就是主体性最好的落实吗!

  以上只是情感的铺垫,精彩的是以下循循善诱地三次表演。指名试着表演---互相点评后同桌互演----配乐加动作表演。将表演活动设计成有梯度、有层次的螺旋式,符合学生的能力特点,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将教学推向高潮----(配上音乐渲染气氛,设计一些动作再现生活—儿子在门前读书,母亲在屋里缝衣服)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爸爸是个啥样子。有一天,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娘,别人都有爹,我的爹在那里,他为啥不回来看看我们?娘强忍着泪水,摸着儿子的头说:儿啊!爹不回来看我们,自有他的道理,等洪水被制服了,他一定会回来看我们的。这感人的一幕幕,渲染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趁着被燃烧的激情,我顺势推了一把:禹不想自己的妻儿吗?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小孩们一个个读得热泪盈眶。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这样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于是用情感对比式学习最后一部分 。这一部分相对来说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就这样,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那也会是一番怎么样的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

  读着读着,现在你的心情怎么样,为啥?小孩兴奋地说:“现在我可高兴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再也不用四处去流浪了。”这样安排,与第一小节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轻而易举的也一次拨动了学生的情弦,激发了学生强烈得求知欲望。

  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都在干些啥呢?(播放流动图)快来看呀!认为此处不必作太多的讲解,动静结合,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小孩们兴奋地高喊:大禹!所以(填读23句)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不是说“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的祥和气氛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学到这,难道你不想对大禹说点啥吗?大禹啊大禹-----由于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小孩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有的说,大禹啊大禹,你真了不起,滔滔的洪水都让你给制服了,人们永远感谢你;是你也带给了人们安逸的生活,你的美名流芳百世,长大后我要像你一样做个真正的男子汉;如果我也生在那个年代,我就会帮你出出注意,造很多水库,让你不用那么辛苦……

  最后构建完美板块,升华情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制水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地呼唤他—大禹。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ꗬÁ‹Љ 勰¿ က Ѐ ⋦ 

  橢橢쿽쿽 ࠄ ⸶ ꖟ ꖟ ཋ 

  张淑芳

  尊敬的老师、朋友们:大家好!

  在简介我的课例以前呢,我想和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我对阅读教学的一度困惑:

  很长一段时间,当我拿到一篇新课文的时候,我就犯傻了,就好像一个人被关在漆黑的屋子里找门,这里摸一把,那里摸一把,不知那里是边,那里是岸,这种感觉,唉!就叫酸。一次偶然的机会,翻阅杂志时,一只虫子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墙壁上,一只虫子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了,忽然跌落下来。然而,过了一会儿,它也沿着墙根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了。第一个人注视着虫子,感慨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这样的执着、顽强;失败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挠啊!”第二个人注视着虫子,禁不住叹气道:“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啥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愿反省,唉,可怜的虫子。”你们看,观察同一只虫子,得到的启示迥然不同。太阳在白天放射光芒,月亮在夜晚投射青辉----可见世界并不是简单的组合体,同样观察虫子,两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他们的感觉就大不一样,但他们所获得的启示都是对的。那对待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否也是如此呢,我想不管面对怎么样的课型,只要我们抓准了课文,让我们的课堂立足一个“趣”字;倾注一个“情”字;把准一个“创”字;落实一个“读”字。我们的教学就会条条大道通罗马!

  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来看课例《大禹治水》。

  【设计依据】

  给小孩提供一个真正自由、宽松的舞台,让我用我的眼睛看世界,让我按我的需要来学,让我用我的方式成功,让我爱我所爱,小孩必将还你一片蓝天。这样的课堂才能引起小孩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的来学习。总之,在我们的课堂上与其让人累着,不如让人乐着;与其让人闲着,不如让人塌实着。

  根据以上的设计依据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具体的【教学过程 与教学策略】如下: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的设计—简明扼要:小孩子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啥收获?请大家比较一下如果我这样问: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上一节课你都学了些啥?这样你不也瑞居在圣坛之上,而小孩也匍匐在讲台之下了吗?在不知不觉中已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

  用简短的过度语导入  第二部分的教学: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请小孩子去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本课过度语的最大特点是将整个过程汇成了一条无声无息的涓涓溪流。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第二小节。

  第一小节的教学以学生情感的梯度发展为主旋律。安排了这样三个环节:

  读着读着,你的心情怎么样,为啥?

  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文第一小节。并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读着读着,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啥,听到了啥?

  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个环节。请看----播放动画,范读课文。 小孩子们,读着读者你仿佛看到了啥,听到了啥呢?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小孩们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我还看到了一个怀抱孩子的妇女,在洪水中艰难地行走着,哄的一阵大浪冲来,卷走了她怀里的小孩,她呆呆地站在哪儿,泪如雨下,不一会儿,她疯狂地冲向那肆虐的洪水,就这样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这滔滔的洪水中。

  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紧接着进入第二小节的学习。

  第二小节的教学,尽可能的把学习的时间留给学生;虚拟主机还给学生;自由让给学生。也安排了三个环节:

  尽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

  分四人一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啥?这一问题的设计,问域宽,思维强度大,灵活性强,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交流汇报。

  最令我回味的还是第三个环节,我把它简介给大家:小孩子,请你们猜猜看,老师最喜欢第几句话?老师你最喜欢第一句话,NO,第二句话,NO TO,那肯定是第三句话了!YES!YES与NO的加入这不就是多学科的整合吗,使学生为之一震,进而精神倍增。一般按常理我会抓住—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等这几个重点词来进行教学。而在这里呢,我是这样来设计的:给老师一次机会,让我来读读这一句话,播放动画,范读他吃劲了千辛万苦……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呢,我们已经知道—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你看,老师带着微笑走向小孩,用智慧去开启智慧,用灵魂去塑造灵魂,用生命去点燃生命,在师生完全平等的平台上帮助小孩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小孩情不自禁地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季,也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季,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用情感填白式、故事连载式学习第三部分。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13年,在这13年里(填读第一句话)1 读到这儿,你有啥疑问吗?小孩问:为啥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不回去看一看,难道他不想自己的妻儿吗?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小孩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

  2这些问题不光是你不明白,连禹的儿子也不明白啊!(填读第二句话)

  3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啥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也会怎么样回答他呢?你们看-提问的权利学生拥有,解疑的义务学生承担,这不就是主体性最好的落实吗!

  以上只是情感的铺垫,精彩的是以下循循善诱地三次表演。指名试着表演---互相点评后同桌互演----配乐加动作表演。将表演活动设计成有梯度、有层次的螺旋式,符合学生的能力特点,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将教学推向高潮----(配上音乐渲染气氛,设计一些动作再现生活—儿子在门前读书,母亲在屋里缝衣服)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爸爸是个啥样子。有一天,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娘,别人都有爹,我的爹在那里,他为啥不回来看看我们?娘强忍着泪水,摸着儿子的头说:儿啊!爹不回来看我们,自有他的道理,等洪水被制服了,他一定会回来看我们的。这感人的一幕幕,渲染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趁着被燃烧的激情,我顺势推了一把:禹不想自己的妻儿吗?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小孩们一个个读得热泪盈眶。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这样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于是用情感对比式学习最后一部分 。这一部分相对来说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就这样,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那也会是一番怎么样的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

  读着读着,现在你的心情怎么样,为啥?小孩兴奋地说:“现在我可高兴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再也不用四处去流浪了。”这样安排,与第一小节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轻而易举的也一次拨动了学生的情弦,激发了学生强烈得求知欲望。

  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都在干些啥呢?(播放流动图)快来看呀!认为此处不必作太多的讲解,动静结合,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小孩们兴奋地高喊:大禹!所以(填读23句)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不是说“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的祥和气氛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学到这,难道你不想对大禹说点啥吗?大禹啊大禹-----由于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小孩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有的说,大禹啊大禹,你真了不起,滔滔的洪水都让你给制服了,人们永远感谢你;是你也带给了人们安逸的生活,你的美名流芳百世,长大后我要像你一样做个真正的男子汉;如果我也生在那个年代,我就会帮你出出注意,造很多水库,让你不用那么辛苦……

  最后构建完美板块,升华情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制水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地呼唤他—大禹。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ꗬÁ‹Љ 勰¿ က Ѐ ⋦ 

  橢橢쿽쿽 ࠄ ⸶ ꖟ ꖟ ཋ 

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 篇16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怎样让学生了解“大禹为啥会是世人敬仰、代代相传的治水英雄”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在教学中以文本的内容与课前布置搜集的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让学生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

  学习第一自然段之前,我先出示了一组洪灾的图片,让学生来谈谈看了图片以后的感受,然后再来体会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体会老百姓的“无家可归”。最后引出治水的英雄大禹,在讲解大禹治水经过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治水的艰辛,特别是抓住“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等语句。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最后治水成功了,老百姓也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个老百姓,你会怎么感激大禹,以此来理解为啥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在这堂课中,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做到位,例如说 1. 形式单一,缺少变化。这堂课以读贯穿全过程,虽然在读的形式上有自读、互读、齐读、指名读,但从整体的过程来看,教学显得很枯燥,学生仅是反复地读,基本局限在课文内容的朗读理解上,课堂上没有创设更多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缺少让学生质疑,自主学习的时间。 2.老师的话太多。虽然在课前设计时,我已经注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在这堂课的实际教学中,还是老师牵着学生走,无论是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还是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时,教师给予得较多,总是把自己的感受过多地加给学生。其实,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办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怎样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我就在教学中以文本内容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

  教学导入时创设情境,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我先出示了一组洪灾的图片,让学生来谈谈看了图片以后的感受,然后再来体会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体会老百姓的"无家可归",最后引出治水的英雄"大禹".在讲解大禹治水经过时,特别抓住"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等语句.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及治水工程的浩大.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帮助背诵这一办法效果很理想.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学习第四自然段,用"治水成功后,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会怎么样感激大禹 "这一问题引导理解 "代代相传". 此时大禹形象在学生的心中越来越丰满,正是让学生畅说自己情感的时机.于是,我让学生谈谈大禹名字中"大"的含义.板书总结文章内容,结构后让学生欣赏大禹治水的视频资料.磅礴的气势,丰富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对文章的体验再次提升.

  这节课读的形式有自读,品读,齐读,指名读,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在品读上更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进而更加体现学生的学.以上是我课后的一点体会,感谢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讲的是古时候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大禹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呢?我想,可抓住“决心”一词来展开教学。文章教学之初,我让学生先提出问题,然后围绕着问题学习课文。并通过了解鲧(禹的爸爸)的故事,透过鲧的治水过程、办法和结果,吸引小孩了解禹是一个啥样的人,鲧辛苦治水,用堵的办法,十几年下来,毫无效果,惨遭杀害。禹既为失去爸爸而痛苦,更为爸爸治水失败所造成的更大的灾难而感到愧疚。同时课文中写到“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如此描写洪水的凶猛,灾难的巨大,也从侧面揭示了禹治理洪水的决心。在这样的情况下,禹会出来治水吗?用了啥样的办法?在前面的铺垫中,我们就可以理解禹下决心治理洪水的决心之大。学生朗读起来也动情多了。

  课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最让人感动。他在外治水10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小孩都没工夫去爱抚。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大禹的精神,我设计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想像并讨论:大禹这位治水英雄,三次经过家门他分别是怎么想?也是怎么做的?带着疑问让学生再来讨论,结合课文学生明白了:大禹立志要把洪水治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于是,他全心全意扑在治水上,“舍小家顾大家”。他不光带领百姓治理洪水,还带领百姓发展生产,他的心是属于老百姓的。所以顾不上自己的家了。当我问到学生:古时候没有挖土机,也没有铁器,禹治理洪水要挖河要劈山容易吗?他会吃哪些苦?有的学生说:“他可能会被洪水冲走,有生命危险。”有的说:“可能要在野外过夜,有狼呀啥的。”也有的学生说:“禹在外面可能连吃的东西都没有。”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来读课文,效果很好。

  第四自然段主要采用深入情境,情中悟理。首先让学生放声朗读,说说心情怎样,为啥。学生可能会说: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等等。并分组与第一自然段作对比朗读,这样安排,与第一自然段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加深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然后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从此,大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达到高潮。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之中,含而不入,隐而不晦,使学生受到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最后提问: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啥呢?学生们说:“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伟大!”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 篇17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讲述大禹吃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洪水的故事,赞扬他造福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认识,预设以下学习目标:

  1、用自主识字、游戏巩固等形式正确认读10个生字;用不同字音表不同字义的办法区分多音字“倒”和“没”;用扩词的办法区分同音字“治”和“制”;认识衣字旁及表示的意思;正确书写10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纲背诵课文。

  3、用结合上下文、数量词、生活实际等方式了解“千辛万苦”、“安定”的意思,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书写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数量词、生活实际等了解“千辛万苦”、 “安定”的意思,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积累了一些识字办法,初步具备了积极识字的能力。他们喜欢阅读,初步具备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重要词句意思的能力。同时,《大禹治水》这个故事虽年代久远,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多数学生通过动画片、课外书籍等,已经对故事有所了解。

  【教学策略】在识字教学中采取自主识字、同伴合作、随文识字、游戏巩固等策略。阅读教学中,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朗读指导法、句式比较法、再造想象法等,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出示有关古代传说的图片,让学生看图猜故事,再大声说出故事的名字。 最后一张定格在《大禹治水》,学生说出名字后板书课题,“治”是生字,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书空“治”  。 齐读课题后,接着问学生,你有啥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学生可能想到用换偏旁或偏旁加旧字的办法来识记。再让学生说说“治水” 是啥意思。

  【设计意图】导课环节运用情境创设法,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积累,丰富课程资源。其中“治”字随课题识字,用分散识字的办法降低学习难度。

  第二部分: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部分的教学共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难度的句子也要多读几遍。读完后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自主识字。

  第二步,同位合作读生字卡片,不会的互相教一教,然后和同位分享好的识字办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体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有效融合。

  第三步,请2-3组同位上台交流,交流内容包括:易读错的字音、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及扩词等。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以下生字:

  预设一:学习多音字

  mò  没有

  1.没

  méi 漫过、高过、隐在水中

  2.给红色字注音:

  没有    淹没   没过腰身

  dǎo  竖立的东西躺下来

  1.倒

  dào  位置上下前后翻转

  2.给红色字注音:

  倒立   打倒   摔倒

  先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读音表示不同意思,再引导学生通过注音练习巩固运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不仅帮助学生读准字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根据字义判断字音的办法。

  预设二:区分同音字

  治    治理    (    )   (    )

  制    制服    (    )   (    )

  引导学生学习两个同音字,做扩词练习。教师点拨学生:同音字放在一起积累是识字的好办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扩词练习的方式正确区分运用“治”和“制”,积累识字办法。

  预设三:写字

  学生找出本课中难写的字,重点指导“被”和“制”的书写。先对口令,写字时要做到——一看二描三写,然后通过观察字形、课件演示笔顺、学生书空、先描后写、互评等环节逐步引导学生书写正确、工整、美观。

  衣字旁是本课新认识的偏旁,学习衣字旁时,师相机追问:你还知道哪些带衣字旁的字,引导学生总结衣字旁的字和衣服有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写字姿势、习惯、办法等方面综合指导,引导学生写好汉字,体会偏旁表字义的特点,进一步积累识字办法。

  第四步:游戏巩固识字,我设计了和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识字闯关小游戏。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增加了识字的趣味性,也帮助学生巩固识字,同时巧妙地以词串形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可谓一举三得。

  第三部分:学习课文,随文识字

  第一步:指名分段读课文,继续在语境中识字。

  第二步: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词语“滔滔的洪水”,指名读,让学生猜猜“滔滔”是啥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可以根据偏旁猜字义。

  【设计意图】“滔”是要求认读的字,此处引导学生随文识字。

  指名读全段,读完后让学生说说你的眼前出现了怎么样的情景?相机引导:没有了田地,没有了房屋,到处流浪就叫“无家可归”。

  【设计意图】此环节运用诵读感悟和再造想象的策略,引导学生感受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危害,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无家可归”。

  第三步:学习第二自然段

  先指名读,思考:大禹治理洪水时做了哪些事?画出有关的句子。

  在小组内交流画的句子和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学生谈到“劈开大山”时,师追问:你有啥好办法记住“劈”?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师相机引导: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挖通大河、劈开大山,引导洪水,这就是吃尽“千辛万苦”,进而理解“千辛万苦”的意思。

  然后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大家的表情怎么样?人们为了吃尽千辛万苦,为啥还这样高兴?

  进行说话练习——人们挖大河、劈大山,吃尽千辛万苦,大家心里想:(    )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有效运用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最后推荐小能手读、表演读,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背诵本段。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感受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培养学生的语感。当堂背诵,更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第四步:学习第三自然段

  以比赛读、挑战读的形式展开。读后互评,说说他哪句读得特别好?学生可能会针对“13年、一次也没有”进行评价。教师顺势出示句式练习,引导学生关注数量词,在比较中体会运用具体数字的好处。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通过朗读感受和句式比较策略,引导学生感受数量词在表现大禹无私奉献精神中的作用。

  第五步:学习第四自然段

  先齐读,再引导学生想象: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有啥不同?学生可能会谈到:老百姓也有新房子了,小孩们也可以上学、玩耍了等等,如果谈不到,就引导学生联系第一段和现在的生活。师相机引导:这样平静稳定的生活就叫“安定的日子”。

  然后出示写话练习,“如果你是古代老百姓,会怎么样感激夸奖这位伟大的英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运用联系上下文比较、联系实际生活、展开想象等策略理解词语,感受大禹治水给人们带来的安定日子。同时,为学生创造口语表达的语境。

  第四部分:作业设计

  ★ 把大禹治水的故事讲给父亲母亲听。

  ★★搜集其他伟大英雄的故事,参加班级故事会。

  【设计意图】以上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扩大阅读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推荐站内搜索: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特岗教师准考证打印、国庆节演讲稿、2019考研时间表、干净短句暖心8字、成人教育网上、2013成人高考成绩、高中周记600字、2018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时间、村官考试时间、

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精选17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精选17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52442.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