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通用16篇)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篇1
教学内容:
0 的认识和加减法 “ 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 " 的内容,包含第29 ─ 31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0”的含义,会读写数字“0”,熟悉0.
2.初步理解并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 0 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有关 0 的计算办法。
教具:ppt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
1、开火车完成1、填数
1
4
5
3
2、口算
3+2= 2+2= 3-1= 5-4= 4-3= 5-2= 2+1= 4+1= 3-2=
二、探究新知
(一)揭示0的第一层含义:0表示没有
1、看一看、想一想
师: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在干啥?
生:小猴,吃桃。
师:第一幅图小猴看到了几个桃子?可以用几来表示?
吃掉了一个,还有几个?
再吃掉最后这一个,还有几个?
……
第二张图片盘子为空,一个桃子也没有,用数字0表示。
2、听一听,猜一猜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里面放了两个硬币)的小茶叶桶,使劲摇,让学生猜猜里面是啥东西?
生1:是硬币
生2:是色子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同学们众说纷纭,耳朵、眼睛全都集中到我手中的小茶叶桶上面来了,这时揭开谜底——硬币)
再让学生猜猜有几个硬币呀,学生有说1个的,有说2个的,还有说3个、4个的,当他们争论不休时,教师打开桶盖将硬币倒在桌上,当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2个。师:用数字几表示呀?生:用2表示。
师转过背去,将硬币取出,再摇,没有任何声音。全班同学大声喊道:没有硬币了,0个。
(在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听一听、猜一猜的游戏中,对0表示“没有”的含义已经都能接受了,这时板书课题:0的认识。)
3、说一说,做一做
(2)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与0有关的事件。
生:预设(母亲给我买了3个iPhone,我全吃光了,就是0个了)。
生: (母亲给我买了5角钱,都花光了,就是0了)。等
(二)揭示0的第二层含义:0表示起点、开始
师:请你拿出直尺,找一找“0”在啥位置.让学生自己发现“0”在尺子的起点位置,进而引出“0”表示起点。
出示图片:直尺图.
师:“0”不仅表示一个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你们看,直尺上的“0”就作为起点,排在了1的前面.
问:“0”除了表示没有和起点这两个意思以外,你还知道它可以表示啥吗?
引导学生说出:“0”还可以表示界限,如:生活中常说的温度,以零度为界限,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三)教学生正确书写“0”
指导书写,演示“0的写法”(注意转角要写得圆滑)
学生观察以后,练习描红.
(四)有关0的加减法
师:0写得真棒。老师这有两朵小红花送给高甜甜吧。请问,老师手中现在还有几朵小红花?
生:0朵。
师:能列一个数学算式吗?
生:2-2=0。
生:老师手中本来有2朵小红花,送给高甜甜2朵,老师手中一朵小红花也没有了,所以2-2=0。
师:你把话说得这么清楚。真是好样的。
板书:2-2=0。
(1)挂图出示教科书上第29页的小鸟图
师:这两幅图是啥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预设(鸟窝里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一只也没有了)。
师:说得真好。树上一只小鸟也没有了用数字几表示?
师:谁会列式?
生:3-3=0
师:谁能说说这里的3、3、0分别表示啥意思?
生:预设(第1个3表示原来的3只小鸟,第2个3表示飞走了3只小鸟,0表示一只也没有)。
师:小孩子们观察得仔细,说得像故事一样好听,还列出了算式。还能说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生:预设 (如:我们家有1iPhone,我把iPhone吃了,还剩0个。1-1=0。
板书:1-1=0。)
师:你还知道这样的算式吗?
生:4-4=0。
生:0-0=0。
师:写了这么多,一起读一读。
(学生拍手打节奏,齐读算式。)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啥发现呢?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的发现可真不少。的确,我们现在学习就是关于0的减法,等会还要研究关于0的加法。还有啥发现吗?
板书:关于0的加减法。
继续引导观察发现:(如减号前面是3,减号后面还是3。都是几减几得0。
一个数减去它自己,就等于0。)
师:同学们可真棒,把藏在算式后面的小秘密全都发现了。原来一个数减去它自己,就等于0。也就是说,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那我可要考考大家,9-9等于多少呢?
生:0!!!
师:同学们真聪明。没学过也会计算吗?为啥?
问:你还能举出得数为0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老师板书算式.
观察后找规律.
问:观察这几个算式,你有啥发现?
生:预设(一样的数相减,得数是“0”).
2. 有关0的加法。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棒!三个小磁钉奖给大家,放在这个盒子里。请注意――
(1)(教师先从黑板上取下3个小磁钉,放入一个盒子中。稍后,也从黑板上取下1个,慢慢地放入盒子中。)
师:你看到了啥?
生发言。
预设:我看到老师把3个小磁钉放到盒子里,后来也放了1个。
师:盒子里现在一共有几个小磁钉?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生:盒子里一共有4个。
生:3+1=4
(2)师:你也看到了啥?
(教师左手端着放有4个小磁钉的盒子,右手举着一个空盒子,两只手慢慢靠拢合并。)
生:我看到一个盒子里有4个小磁钉,老师也拿来一个空盒子。
师: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两个盒子里一共有多少个小磁钉?
师:一共有多少个呢?
生:一共有4个。
师:怎么计算的?
生:本来有4个,也拿来的是空盒子,也就是一个也没有,是0,所以还是4个。
……
生:4+0=4 。
板书:4+0=4。
师:看老师变个小魔术――
(教师从背后把左右手中的盒子交换位置,两个盒子靠拢合并。)
现在两个盒子一共有几个小磁钉?
生:4个。还是4个。
师:怎么列算式呢?
生:0+4=4。
师:这两个算式有啥关系吗?
生:加号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师:说得真好,以前学习的知识今天也出现了。
敢不敢接受老师对你们的挑战?
生:敢!!!
师:请看挂图――
(有3只青蛙蹲在荷叶上,也漂来一片荷叶。)
能根据图意提一个问题吗?
生:本来有3只青蛙在荷叶上玩,后来也漂来了一片空荷叶。问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
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一共有3只。
生:3+0=3。所以一共有3只青蛙。
师:还能怎么列算式呢?
生:0+3=3。
师:为啥?
生:加号前面和后面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板书:3+0=3 0+3=3。
师:还能写出这样的数学算式吗?
生:2+0=2 0+2=2
生:5+0=5 0+5=5
生:1+0=1 0+1=1
生:0+0=0
生:6+0=6
教师板书以上算式。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也有发现了啥小秘密呢?
生:这些算式都是加法。
生:我发现这些算式里面都有0,都和0有关。
生:都是一个数加上0,得数它自己。
生:我发现0加上一个数,也等于它自己。
生:我还发现两个算式里面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师:同学们越来越厉害了。小秘密藏都藏不住。把大家说的综合起来就是,我们学习的是关于0的加法,一个数加上0或者0加上一个数,都等于这个数本身。
师:9+0=?
生:还等于9。
师:真棒。(再次竖起大拇指。)
3. 想一想:5-0=?(一个数减0,等于这个数本身。)
师:还敢接受我的挑战吗?
生:敢!!!
师:5-0=?
生:5。
师:为啥?
生:盘子里有5个iPhone,我吃了0个,也就是一个也没有吃,所以盘子里还有5个iPhone。所以5-0=5。
生:我也认为5-0=5。因为,我有5角钱,我1角也没花,也就是我还有5角钱,所以我也认为5-0=5。
师:同学们说得实在太好了。我也同意5-0=5。其他同学呢?
生:同意!!!
板书:5-0=5。
师:还能再说几个像这样,用一个数减去0的算式吗?
生:1-0=1
生:4-0=4
生:3-0=3
生:2-0=2
师:这些算式看起来也很有意思。它们也藏着啥小秘密呢?
生:我发现这些算式都是减法。
生:都是减去0。
生:我发现5减0还等于5,4减0还等于4,也就是等于它自己。这几个算式都是这样的。
生:这些算式都是关于0的减法,一个数减去0还等于它自己。
师:说得很好。现在大家知道了一个数减去0,还等于这个数本身。
师:还有吗? 小组讨论后全班进行汇报.
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预设(5减0就是从5里面去掉0,也就是一个也没去掉,所以还得5).
问:谁还能举出几减0的例子?
学生举例,老师板书.
师:观察这几个算式,你有啥发现?
生:预设(一个数减0,还得这个数).
5、做一做
3+0= 4-0= 0+2= 0+0= 5-4= 1-1=
三、巩固练习(练习四的一些题目)
1.看图写数(第1题)
2.排序 :4、3、1、0、5、2(第2题)
3.括号里填几?(补充)
( )+5=5 4-( )=4 2-( )=0
四、小结、质疑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啥?
板书设计:
3-3=0 4+0=4 5-0=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篇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故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表。
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也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全单元教材主要由“6、 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相对集中安排6~10的认识。
教材改变了传统教学逐一认识10以内的数的作法,采用相对集中的办法,将6和 7、8和9分别放在一起认识,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大小。由于数“10” 是由两个数字组合而成的,学生认识10特别是它的写法,相对要比前面所学的数困难一些,因此教材单独安排了10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10的概念。
(2)认数与计算紧密结合。
教材将6~1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穿插安排,学习一组数后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或数的组成学习相应的加法和减法。如6、7的认识和有关6、7的加减法,教材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体会6、7的组成,然后通过学具拼摆引出有关6和7的加法、减法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利用数的组成更好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办法,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计算中加深数概念的理解。
(3)让学生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6~10 各数的认识,教材都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产生过程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结合生动的画面按照数数(通过具体实物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而理解自然数所表示的基数意义)→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认识数,这个过程不仅从不同侧面展示了6~10各个数概念的丰富内涵,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有条件在现实背景中抽象出6~10的数概念,形成相应的数感。
(4)教材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思考性。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都比较注意现实性,使教材内容成为学生积极从事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的有效素材。首先,教材注意选择学生所喜欢的素材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如充分利用小动物图帮助学生认识数的计算,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学习。如第 72页用小鸡觅食的生动画面引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办法,这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也能直观地展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及其算理。再次,教材尽量避免直接向学生呈现现成的答案,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线索,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答案。另外,教材除在认数和计算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外,还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的内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
(5)让学生在学生中体验教学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
本单元教材除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外,还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如第47页、第51页、第58页、第62页等),另外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充分体现数学价值的习题。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学的数学都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进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内容的安排。
本单元教材由“6和7”、“8和9”、“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和复习”等七个小节组成。下面对这些内容作一简要说明。
(l)6、7的认识和加减法。其内容包括6和7的数概念,并根据数的组成简介有关6和7的加减法计算办法,最后还安排了用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要求比前者略有提高。如在6、7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中出现了“一图两式”(即根据一幅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而在本小节则出现“一图四式”(即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另外,教材在第60页第5题中渗透了统计思想,以及在练习中安排了比多比少的内容。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上与前两小节基本一致,但有两个明显的区别:一是在认识数的过程中省略了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经比较清楚了,教材没有把10的序数意义明确写出来。二是教材在第70页专门安排了填未知加数的内容,这一问题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决,对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材安排这一内容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另一方面它可以为后面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一些准备,这种准备不只是一种知识准备,更重要的是一种思考办法和解题策略的准备,可以把它看成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提前孕伏和早期渗透。
(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内容的安排上充分利用直观图,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办法。尽管如此,由于一年级儿童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这部分内容同前面的“填未知加数”一样,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是因为连加或连减都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都要先记住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才能完成其计算任务,一年级儿童容易出现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加减混合计算,更容易出现由于前后两个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办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的困难。
(5)整理和复习。这部分教材分两部分安排:先是对所学内容的整理,使其系统化;然后专门安排一个练习,让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其掌握水平。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数学知识的整理 和复习,其内容包括“l~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 的认识和加 减法”两个单元,复习整理的重点是10以内的数概念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教学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强化10以内数的数感;二是进一步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计算办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教学建议
本单元作为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强化操作和观察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的。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10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的数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办法。观察和操作作为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学习任务突出观察和操作的重点,如学生对第72页反映连加过程的小鸡图的观察,重点就应放在走来2只小鸡和也走来1只小鸡的增加过程上,以此让观察更好地为理解“ 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服务。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 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让他们有观察、操作的愿望。其次,全体学生都要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所参与的观察和操作活动过程。中外要特别注意观察和操作要与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材在6和 7、8和9、10的认识及有关计算之前都安排了一幅反映所学知识内容的主题图,这些图除具有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及办法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它们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如认识6和7的主题图,教学时除了要发挥它让学生数数,从中抽象出数6和7外,还要充分挖掘画面内容关于讲卫生、爱劳动、热爱班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以此让学生在认识数6和7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6~10 各数,教材都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去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方面反映了数概念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认识数的逻辑顺序的考虑。教学时要注意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有步骤地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让他们感受到数的含义。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创设恰当的情境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活动过程等)引导学生积极积极地参与数概念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办法。
本单元的加减法计算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教学时要高度重视这些办法和途径,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办法,另一方面也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办法进行加减法计算。计算教学要充分体现《标准》关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为此,如果部分学生不采用教材简介的办法计算,而用数数的办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办法计算,让他们在以后的计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计算办法。
5. 强化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教材从本单元开始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教材通过具体画面创设恰当的情境,用大括号“ ”表示总数(或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所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办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计算办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去大担探索,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学生“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怎么样在问题情境中去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办法和途径,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6.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材在本单元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其目的是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时除用好这些材料外,还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他内容中有关学数学、用数学的资源,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切实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l)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如让学生在观察和学具拼摆的过程中感受认识数和计算的乐趣。
(2)引导学生体会用教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乐趣,如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数出自己书包里课本的本数、自己的座位号等,从中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后,教师应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从中感受到成功后的快乐。
(三)各小节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加减混合
整理和复习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篇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3《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教学设计(讨论稿)
1~5的读写
华景小学 朱海英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0的加、减法
0的含义和书写
加法、减法
数的分解与组成
几与第几
大小比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0的认识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1、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2、准确使用“>”、“<”号。
3、比较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1、11~20个数的认识
2、20以内数的加、减法
1、100以内数的数的认识
2、100以内各数的加减法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前已初步认识10以内各数,会数1至10以内物体的数量,所以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相对简单地,但是呢,根据我们对小孩们的学习前测了解到部分小孩在数数时是杂乱无章的,这种数数的习惯在数量少时弊端不明显,但当东西比较多,比较杂乱时,小孩们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数就很重要了,所以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将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小孩们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数数,并数与物要一 一对应,培养良好的数数习惯,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掌握1~5的基数的含义、认读写、数的顺序、比大小;第几(序数含义)以及数的分解,初步建立数感。
2、正确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3、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比较熟练的计算5以内加、减法。
4、在数数、认数、算数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中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2、准确使用“>”、“<”号。
3、比较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熟练地掌握1~5的基数的含义、认读写、数的顺序、比大小;第几(序数含义)以及数的分解,初步建立数感。
2、正确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3、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比较熟练的计算5以内加、减法。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13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授课日期认识151、认识1~5,会用1~5这5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2、知道1~5的先后顺序,会正确读、写1~5。3、培养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1课时 比大小1、认识“〉”、“〈”、“=”,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2、培养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1课时 第几1、知道几和第几,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2、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1课时 几和几1、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理解整体与部分地关系。2、培养观察操作、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自学能力。2课时 加法1、初步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等号,会读加法算式。2、学会加法的计算办法,能够熟练地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并会在等号后面写得数。3、会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4、培养观察、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1、 1课时 加法的巩固练习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熟练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并能正确书写。1课时 减法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2、在具体到情景与活动中理解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减法问题,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3、正确口算5以内的减法,并会在减法算式后面填写得数。1课时 减法地巩固练习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熟练5以内的口算减法。并能正确书写。1课时 口算加、减法练习课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运用数的组成的方式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1课时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1、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写数字0。2、掌握得数是0的加、减计算。3、培养抽象概括能力。1课时 0的加、减法练习课在练习中熟练掌握得数是0的和有关0的加、减计算。1课时 综合练习课在练习中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减运算。1课时 13单元检测通过检测查漏补缺。1课时 13单元评析在试卷的评析中反思第1~3单元的教与学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1课时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认识1~5》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5,会用1~5这5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知道1~5的先后顺序,会正确读、写1~5。
3、培养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预计教学时间: 1 节
三、教学重难点
知道1~5的先后顺序,会正确读、写1~5。
四、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喜欢去动物园吗?你喜欢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吗?育才小学一年级(1)班的同学也去野生动物园参观了。小孩子们可开心啦!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他们看到了那些小动物吧。
(二)看图认数、读数,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教师:找找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书,有序观察。)
2、学生汇报,教师一边贴图片和相应的数字卡片)
2、教师:图中还有啥?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3、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像同学们说的一样,生活中许多事物的个数都可以用数来表示,例如太阳的各种个数可以用1表示,2头犀牛可以用2表示,2棵小树也可以用2表示。你会想老师这样说吗?
4、认读1~5,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桌子上。
(三)反馈实践
1、教师说一个数字,学生用小棒表示。你还可以用其他方式表示这个数吗?
2、老师拿出3个iPhone,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iPhone数吗?
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表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在操作与实践中逐步形成数的该奶奶,发展数感。
(四)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教师示范,学生跟着摆。
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圆片,是几个?这个2匙怎么来的?
再摆一个,是几个?
……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1)出示点子图,请你给它排排队。
请两名学生上讲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摆。
(2)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
然后同坐相互问答。
(3)从1数到5,在从5倒数到1。
借助点子图容纳给学会算能够整体感知数与数之间的横向关系。
(五)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说说日常生活中那些事物可用1~5表示?四人小组小孩子说说。
2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数量可以用1、2、3、4、5来表示。
3、游戏:
(1)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
(2)这个数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几?
(3)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几?还有可能是其他的数字吗?为啥?
(六)认一认,写一写
师生共同概括出1~5的形状特征,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七)初步感知第几个和几个的区别
在黑板上摆出5只不同的小动物图片,问一共有几只?第一只是啥?……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圈一圈
2、下面的数字你认识吗?请把写有你认识的数字上面的小旗子图上你喜欢的颜色。
上面一共有( )面小旗子,有( )面小旗子涂上了颜色。
3、请你把与数字同样多的部分圈起来。
4、先数一数,照样子画下来。
5、请你把与图中数量相同的〇涂上颜色。
【提高练习】
6、请你选出表示5的图,在图后的〇里画上☆。
【拓展练习】
7、每人用一条毛巾,你知道帐篷里有几个人吗?
第二课时 《比大小》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2、培养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二、预计教学时间: 1 节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三、教具学具准备
猴子分水果图,猴子、梨、香蕉、桃子图片。
三、教学活动
(一)呈现课本主题图,组织学生观察,教师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1、 有一天,猴子灵灵过生日,他请了好朋友来家里庆祝。它一共请了几个朋友?它为大家准备了啥水果?每种水果各有几个?怎么样整理可以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哪种水果够吃,那种水果不够吃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
(二)动手操作,学习“〉”、“〈”、“=”
1、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2、学生展示自己摆放的结果,师生共同摆出书中的象形图,并写上相应的数字
3、学习“3=3”
(1)一只小猴子说:我喜欢吃桃子,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子吗?
(2)一个猴子吃一个桃,3只猴子要吃3个桃子。桃子够吗?猴子的只数和桃子的各数由啥关系?(它们一样多,同样多、相等)
(3)教师:表示两种东西一样多,我们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图下面写上“3=3”并教读这个式子。
4、学习“3〉2”
办法与前面相同,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表示,说说大于号的形状,
5、学习“3<4”
办法与前面相同。与小于号比较,借助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记忆大于号的用法,如“大嘴对大数,尖角对小数”等。
6、区分“〉”和“<”
(1)区分两种符号
用手势表示不同等符号,教师说名称,学生用手势表示
(2)教师说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来
(3)5以内的数字比大小,填上正确的符号
(三)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啥?
2、我们比较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较物体多少的时候,可以用一个对应一个的办法进行比较。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引导学生看图后说说书中是怎么样比长短的?(用数格子的办法)
2、填空
(1)左边摆2个梨,右边摆1个iPhone,填( )〉
(2)左边摆4朵花,右边摆3个梨。填〉
(3)左边摆3个iPhone,右边摆5朵花。填〉( )
3、完成书练习二第21页第5题
4、在□里填数。
=
>
□ =□ □〉□
在 里填上 “>”, “<”或 “=”。
5、
3 4 44444 444 4
5 44
6、在□里填数。
>
<
【提高练习】
7、完成书练习二第22页第6题
8、5〈□
【拓展练习】
9、这里有1、1、2、3、4、5、=、〉、<这些数字和符号,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
第三课时 《第几》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情景体验和参与,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以表示物体的多少,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 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3、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预计教学时间: 1 节
三、教学重难点
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四、教学活动
(一)笑话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能吃,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他吃了一个不饱,也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他吃完第四个才觉得饱了。这是他拍拍肚皮,叹了口气说:哎,要是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四个该多好!
这个人说得对不对?为啥?
(二)学习新课
1、呈现课本主题图,组织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个人都说说图中有哪些人?一共有几个?
如果以穿红衣服的阿姨排第一,再说说谁排第二,小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2、小组代表汇报
3、思想教育: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景,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一个人的位置,你们还看到了啥?想到了啥?
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在外面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好习惯。
4、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走后,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1)教师:这时有几个人?谁排第一?小聪排第几?他后面对2位叔叔排第几?
让学生再次在具体的环境中区分“几”与“第几”,同样先在小组中交流,再全班交流。
(2)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完成书第18页做一做第12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汇报。
2、动动手,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中说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那些位置。
(2)把圆片放在第二的位置,可以怎么样摆?
(3)讨论:为啥把o放在第2的位置会产生2种不同的摆法?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3、完成书练习二第21页第2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寻找规律,汇报讨论。
4、填一填。
从左往右数,第4列有( )个球。
从右往左数,有5个球的是第( )列。
从左往右数,有4个球的是第( )列。
从右往左数,第4列有个球。
【提高练习】
5、游戏:开火车
选几名同学跟在老师后面,组成一列小火车,在教室过道缓缓行驶。
(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其他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告诉同桌。
(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说说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
(3)小结: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拓展练习】
6、五杯糖水一样甜,请你按放糖由多到少填上序号。
第四节 《几和几(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理解整体与部分地关系。
2、培养观察操作、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自学能力。
二、预计教学时间:1 节
三、教学重难点
5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
三、教学活动
(一)复习旧知
1、前面我们学习了那些数?谁能数给大家听?我们一起数一数。顺着数,从小数到大;倒着数,从大数到小。
2、复习比较大小
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创设游戏,小组学习5的组成
(1)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格分小棒的游戏。请准备5根小棒,看谁的动作轻也快。把5根小棒分成2份,看谁的办法多。分完后,请与同桌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展示
请不同分法的同学展示。
教师:刚才同学们相处了好几种不同的办法,怎么样才能把每种办法都想全呢?同桌商量一下。(教师巡视,发现按顺序分的请他与同学们分享。l
(3)全部同学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4)小结: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请仔细观察,你有啥发现?
(5)读一读5的分解
2、游戏:
(1)老师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同学们玩一个猜数的游戏,喜欢吗?
(2)(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身后,左手出示2个)猜一猜,右手有几个?
(3)右手藏1个
(4)右手藏2个
(5)老师想问问你们:是怎么样猜锝这么准的?
3、巩固5的分解,抢答:对5的口令
4、小组自学4、3、2的分解
(1)刚才我们通过跟小棒编出了5的分解,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2的分解。
(2)汇报板书
(3)小结:4、3、2的分解,并组织全班读一读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完成书第19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汇报订正。
2、书第20页“做一做”
3、同桌玩5以内的猜豆子游戏
4、请画出花瓶里缺少的花。
5、哪两个数合起来是5,请用线连起来。
6、填一填。
第五节 《加法》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2、初步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等号,会读加法算式。
2、学会加法的计算办法,能够熟练地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并会在等号后面写得数。
3、会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
4、培养观察、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预计教学时间: 1 节
三、重难点
认识加法的意义,正确读加法算式。
三、教学活动
(一)复习
1、看图填数
( )4 5
2 1 2 ( ) 3 ( )
2、同桌玩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游戏。
(二) 新知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的意义,学习加法
(1)请每位同学左手拿1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把这些小棒合起来一共有几根小棒?(学生左右手分别拿着小棒做合起来的动作,并说出共有3根小棒)
(2)口述:左手1根小棒,右手2根小棒,合起来一共有几根小棒?(让学生反复口述)
(3)教师:左手1根小棒,右手2根小棒,合起来一共几根小棒)也就是:左手墙根小棒,可以用来表示,右手2根小棒可以用2来表示,那么把左右手的小棒合起来并在一起,简单地说就是把1和2合起来,1和2合起来我们可以用加法来计算,就是1+2,“加”用“+”表示。
(4)1+2得几?等于几我们可以用符号“=”表示,“=”是的等于号。这个算式读作:1加2等于3。
板书:1 + 2 = 3
加号 等于号
读作:1加2的的等于3。
(5)今天我们认识了2个新朋友,你打算怎么样记住它“
3、小结:表示把2部分的东西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4、进一步加深对加法的理解,出示书第23页的气球图。
(1)这幅图画画了啥?表示啥意思?
(2)请学生说说图的意思:
生:3个红气球,1个蓝气球,合起来有4个气球。
(4)教师:请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并讨论怎么样列式计算?
4、师生共同小结:把几样东西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完成课本p23的做一做。
2、完成课本p24做一做第1题。说说图一再填空。
3、完成课本p24做一做第2题。动手摆一摆,填一填。
4、看算式摆小棒:
2+11+1 2+2 3+2
5、填一填。
6、写一写。
4+□=□□+□=□
7、算一算。
8、你能帮小鸡找到自己的家吗?
还有1只小鸡没有家,你能给它建一座房子吗?
9、用5个△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提高练习】
10、看算式先画○,再写出得数。
1+2=
2+1=
【拓展练习】
11、□+□=5
第六节 《减法》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
2、在具体到情景与活动中理解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减法问题,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3、正确口算5以内的减法,并会在减法算式后面填写得数。
二、预计教学时间: 1 节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读减法算式。
四、教学活动
(一)复习巩固
1、对口令,师生对,同桌对
3可以分成1和几?
4可以分成2和几?
5可以分成1和几?
……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2 4 5
1 2
1 ( ) ( ) 2
(二)故事导入,学习新课
1、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带上兔子的头饰)兔母亲看到大家很会计算,想起大家帮帮忙,它现在一共有几根胡萝卜?(兔母亲左手拿2根胡萝卜,右手拿1根胡萝卜)
生:一共3根
师:你是怎么样想的?
生:1+2=3或2+1=3
师:你真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小孩!谢谢你!(把右手的胡萝卜送给回答问题的小孩)
师:兔母亲送了1根胡萝卜给小孩子,她还剩下几根呢?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对你的同桌说说,也可以用学具摆摆看。
学生汇报:原来有3根胡萝卜,拿走1根,还剩下2根。
2、揭示课题:
(1)教师:象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板书3—1=2,中间这个运算符画像中文数字“一”,叫做减号(板书),这道算式是一道减法算式,读作:3减1等于2。
(2)带领全班读算式2遍。
(3)解释:减号前面的3表示原来有3个,减号后面的1表示拿走了1个,“=”后面的2表示还剩2个。以后我们遇到这种“去掉”或“减少”的情况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三)运用减法计算的模型,自主探究
1、出示书第25页纸鹤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的意思是啥?请在小组内交流。
预设1:桌上一共有3只纸鹤,拿走了1个,还剩下2个。
预设2:有3个小孩子,后来走了1个,还剩下2个。
2、提问:
(1)“走了”是啥意思?(强调“去掉或少了)
(2)你会用减法算式表示吗?
(3)算式了各个数字表示啥意思?
3、学习书第25页例2气球图。
教师(戴上刚才兔母亲的头饰,手里拿着4个气球):同学们今天学得真认真,她决定送2个气球给大家。(教师将2个气球给2名同学),现在还有几个气球?
(1)同桌交流后汇报
(2)教师板书:4—2=2
(3)指名学生解释算式的含义,然后全班齐读算式2遍。
(4)教师质疑:算式中有2个”2”,它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书第25页做一做,教师在黑板出示情景1的图,解释图意:这里有3朵花,拿走了2朵,可是在黑板上拿不走,我们就用虚线框把它框起来,表示拿走了。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个别学生上黑板做,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时既要评是否正确,也要评书写情况。
2、完成书第26页第1,独立完成,讲评时要先讲讲图意。
3、完成书第26页第2,独立完成。
4、算一算。
5、你能帮信鸽送信吗?
【提高练习】
【拓展练习】
第七节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会读、写数字0。
2、掌握得数是0的加、减计算。
3、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二、预计教学时间: 1 节
三、教学重难点
0的意义和书写
四、教具、学具
1、2个桃子、1个桃子、0个桃子的图片
2、尺子,1米长尺
3、1~5的数字卡片和一张空白卡片(准备写0)(学生每人准备1份)
四、教学活动
(一)复习
1、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一摆。
5 2 4 1 3
2、口算
5-3=2+1= 3+2=
5-4=3-2= 4+1=
3-1=1+3= 2+3=
1+1= 2+2= 1+4=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小猴子最喜欢吃啥水果吗?(桃子)一天,猴母亲给小猴子灵灵准备了2个桃子做早餐。灵灵可高兴了!请同学们看黑板(教师一次将2个桃子土、1个桃子土、0个桃子图贴在黑板上)。
提问:(1)开始灵灵一共有几个桃子?请举起你的数字卡。(教师在图下写上相应的数字)
(2)接着他高高兴兴地吃了一个,还剩几个?请举起你的数字卡。教师在图下写上相应的数字)
(3)出示空盘子,问用啥卡片来表示?学生举起空卡片。
(4)揭示课题:啥也没有用“0”表示。
2、认识0
(1)“0”的位置
拿出尺子,看看上面有啥,谁能告诉大家?
尺子上的数字“0”写在那儿?这里的0表示啥意思?(表示起点)那么0和1比,谁大?(1>0,0<1)
(2)在生活中你还在那里见过0吗?
3、0的写法
(1)观察0的形状像啥?
(2)示范0的写法,讲解书写要点:0要封口,要圆滑没有棱角才好看。
(3)学生练习书写,并请学生点评
4、0的计算
(1)出示书第29页的小鸟图
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意思,你会列式计算吗?
鸟窝里原来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现在鸟窝里还剩几只小鸟?
(2)小结: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是0。
(3)出示书第29页青蛙图。
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意思。
左边有4只青蛙,右边有0只青蛙,求两边一共共有几只青蛙?你们会列式吗?
(4)小结:从0+4=4和4+0=4的算式中可以知道一个书架上0或0加上一个数,结果都是那个数。
(5)想一想:5-0=□
教师:5减0表示啥意思?就是从5里面去掉0个,也就是说5个东西一个也没有减少,还是5个。所以5-0=5
(6)小结:一个数减去0还是原来那个数。
6、小结。
我们这节课认识了数字0,知道了啥东西也没有就用0表示,0还可以表示起点。 我们还学会了0的写法.要注意,写0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写得要圆滑,要封口, 不能有棱角。最后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也得原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中小
(三)练习巩固
【基础练习】
1、数一数,写一写。
2、按顺序把图片画在方格里。
3、书第29页做一做。
4、书第30页练习四第3题。
学生做前,先引导理解题意。
5、书第30页练习四第3题。
6、填一填。
7、算一算。
【提高练习】
8、用5个圈做套圈,可能会出现哪些请况?请你列出不同算式。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感受8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Lenovo,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1~8的数字卡片;学生每人准备8个小五星,1~8的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复习: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啥符号。
7○8 8○9 8○6 9○5
2.引入:下面我们再来猜一猜。
a.一个数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
b.一个数,它既比9小,也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c.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而且还学会了8的写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了解8是怎么样组成的。
(板书课题:8的组成)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课件演示)。
星期六,老师要带我们一(1)班的学生去绿城广场踢足球,准备带8个小足球去,可是用一个网兜也装不下,于是呀,老师就把它们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你知道老师可能会怎么样分装这8个小足球吗?
[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由问题的刺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问题。再者教师创设这种情境,是有意识地拉近抽象的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两者的距离,使数学走进生活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另外,学具具有可操作性,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形象思维之上,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中,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a.请你拿出8个小五星来代替8个小足球,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b.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你分的结果在小组里汇报,教师巡视,听取汇报。
c.请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意见,其他小组做补充。(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d.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如下:
e.让学生根据板书,再把8的组成完整地摆一遍。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不包办代替学生,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使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和约束。无论从创设情境的课堂引入,还是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都体现了教师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基本框架,这也正是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
3.小组讨论,巩固新知。
a.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五角星,知道了8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黑板上的内容,你能想办法减少一些记忆的内容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看到 就想到 。这样只记住4个即可:
b.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同学们知道了1和7、2和6、3和5、4和4组成8。由1和7组成8,想到7和1组成8,由2和6组成8,想到6 和2组成8,由3和5组成8,想到5和3组成8。我们只要记住1和7组成8、2和6组成8、3和5组成8、4和4组成8就可以了。你们觉得这样记忆好吗?请四人小组合作一下,试着用这个办法来迅速记住8的组成,看谁最先会背。
c.请几位最先举手的小孩子来背8的组成,背完后,教师问:你是怎么样记的?
d.指导学生看书答疑: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书上55页,请同学们看一下,还有啥问题吗?
反馈练习
1.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8的组成。(如,师举1,生举7。)
2.同桌两人打手势来对8的组成。
3.填空。
[教师设计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虚拟主机,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同时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堂小结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找到了8是怎么样组成的,并学会只要记住一组,就会Lenovo到另外一组。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办法。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第45~46页内容和“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8题。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草地(自制),学生准备6只小鸡卡片、6只小青蛙卡片。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动物乐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动物乐园玩一玩!(课件:一片草地,音乐响起)动物乐园里有一片美丽的大草地,上面还有美丽的秋千呢!在你们的桌子上也有这么一片美丽的草地!拿起来看一看,美丽吗?现在就让我们请小动物上去玩一玩,行吗?
新授课
1.加法。
请1只青蛙和5只小鸡上去玩一玩,把它们请上去吧!(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操作,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得到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a.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该怎么样列算式呢?赶快记在纸上(学生写算式)。
b.你们草地上有几只青蛙和几只小鸡?(课件出示)
c.读一读你的算式。板书:5+1=6
d.谁和他不一样?板书:1+5=6
咦!都是这些小动物,为啥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小结:由于同学们看的方向不同,所以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2.摆一摆。(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应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虚拟主机。)
a.你们还想请几只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一玩?动手摆一摆。
b.你们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你能列出几道加法算式呢?写在练习纸上。
c.谁想说一说请了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学生到前边展示)
d.怎么样看图列式的?
e.有和他们摆的不一样的吗?(展示小鸡、青蛙)
f.怎么样列式的?板书:3+3=6
g.为啥只能写一道算式?
3.看图列式(出示课件)。
a.一共有几只猫?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b.说给同位听一听。板书:5+2=7 2+5=7
4.减法。(出示课件:草地)
a.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它们累了,想回家,你们想让哪种小动物回家?
b.小青蛙走后,还剩几只小鸡?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板书:6-1=5
c.如果小鸡先走,还剩几只小青蛙?算式怎么样列?板书:6-5=1
d.(出示:虚线)虚线是啥意思?
小结:6里面去掉1还剩5,去掉5还剩1,所以,根据这幅图,我们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5.摆一摆:你们的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a.那你们想让哪种小动物先走?用小棒表示虚线,看着它们,你能列出几道减法算式?写在纸上(学生展示)。
b.你们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怎么样列算式的?板书:6-2=4 6-4=2
c.你是怎么样看图列式的?
d.谁和他们不一样?怎么样列式的?板书:6-3=3
e.为啥只列一道算式?
6.看图列式。(出示课件)
a.一共有几只山羊?
b.你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板书:7-2=5 7-5=2
课中操
练习
1.看屏幕:(课件出示)根据图意,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吗?
2.在你们的抽屉里,有一张练习纸,上面有四幅画,每幅图下面有两道算式,你喜欢哪幅图就把下面的算式写完(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这些都是6、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a.谁想当小老师,指算式,领大家读一读。
b.如果把得数擦了,你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吗?
c.5+1等于几?怎么样想的?1+5呢?6-1呢?6-5呢?
3.下面,我们来一个小竞赛(出示口算卡片)。看算式,报得数。
4.在小组内玩一玩。
总结
我们学习了啥?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篇6
教案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1~5以内物体的个数,理解1~5每个数的实际含义,会读会写数字1~5。
重点难点:
理解1~5每个数的实际含义
课前准备:
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11页主题图,你看到了啥?数一数有几个?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进行有序观察。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谈话:老师拿出3个iPhone,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老师同样多的iPhone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
b.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然后同桌间互问互答。
c.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Lenovo。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话来告诉你周围的小伙伴。a.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并适时指导,注意表述的广泛性。
b.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学生汇报。
c.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小孩子们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提问:
a.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
b.这个数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几?
c.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几?还有可能是其它数字吗?为啥?3.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师: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啥?用啥摆的?用了几个?
五、书写各数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六、完成想想做做
1 . 看图连线,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连的?
2 . 看数涂○,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 . 看图写数,练习完成后分小组说一说有几个梨、几个菠萝、几根香蕉、几个草莓?
4 . 排一排,读一读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5这几个数字。
大家按一定的顺序把这几个数字娃娃排队。
5 . 数一数,写一写
先组织学生数一数,再独立写一写
6 . 画出花瓶里缺少的花,按花瓶上表示应该有的朵数,分别补上缺少的花:1朵,2朵,2朵。
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图"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设计理念:
1.能采用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探索,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2.能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1~5的写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野生动物园"电脑课件、1~5各数的写法课件、计数器;
学生准备:15根等长的小棒、1~5共5张数字卡片、计数器若干个(每小组一个)、教科书第16页上的点子图及"做一做"中的实物图片5张。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14~15页的"野生动物园"图
1.创设动画情景。
教师将"野生动物园"图制成电脑课件动态展示:湛蓝的天空一轮红日,漂来4朵白云;一位教师带4个学生来到野生动物园游玩;一头大象从左边徐徐走来;右边大树旁有2头犀牛在休息,3只羚羊、3只长颈鹿从不同的方向进入视野;4只小鸟自由飞翔;草丛中5朵鲜花开放;然后画面定格。
2.数画面中的人和物。
让学生观察以上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个(或多少只)。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数画面上人和物的数量时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3.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人和物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说出图中的人或物。当学生说"1个太阳、1头大象"时,即将"1个太阳、1头大象"图动图移放在主题图下面(如教材所示),并告诉学生,一个太阳、一头大象都用数"1"来表示。并在大象图下面贴上"1"。同时让每个学生找出数字卡片"1",摆放在桌子上。并提问:"这幅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以用1来表示?"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可能有许多答案,如,"有一位老师;一朵蓝色的花;有一只鸟飞向太阳"等。
2、3、4、5的教学过程和1的教学过程相同。
4.1~5各数的形状的认识。
在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以后,闪动5张数字卡片,学生对着自己摆的1~5这5张数字卡片,每一个人发挥想象,同桌的或在小组里说一说,1~5这5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学生说的也许是我们教师不曾想到的物体,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不能随意扼杀,应积极鼓励。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1~5这5个数的形状的正确记忆。
5.根据1~5各数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教师:"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学生操作,可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摆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拿3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三角形还有其他形式,只要是用3根小棒就可以;拿4根、5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正方形、五边形外,还有许多由小孩的想象力所产生的各种图形,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让他们体验用数表示物体的乐趣。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6.做第16页上的"做一做"。
教师端出3个iPhone,并提问:"不用出声,在心里说老师拿出了几个iPhone?请你用其它物体或数字表示和老师一样多的iPhone数。"先让每个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图画卡片或数字卡片在桌上摆出来。然后请用不同方式表示的学生上台展示。如,有人用3个手指表示,有人用3个圆片、3朵红花表示;有人用数字卡片3表示。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学生对数的基数含义的理解。
二、教学数序
1.逐次感知1~5的数序。
教师用电脑课件动态展示:在计数器上拨上一颗珠,问:"教师拨了几颗珠,用数几表示?"学生回答后,在计数器上方标上"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珠,然后教师提问,"再拨一上颗,是几颗?1添上1是几?"学生拨完并回答后,教师动画展示"1颗添上1颗是2颗,即1添上1是2"的过程,并在计数器上方标上"2"。
在"2"的基础上,依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再1颗、再1颗,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清楚展示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的过程。
2.整体感知1~5的数序。
让每个学生将学具卡片"点子图"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然后教师提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3在谁的后面也在谁的前面?"
三、教学数的写法
1.教学1、2的写法。
①动画展示1、2的书写笔顺(2遍)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让学生用眼观察;
②在桌上划(或书空)1、2的笔顺;
③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1、2。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教师巡视时,发现写得好的拿上台在全班展示,写得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以鼓励为主。
2.教学3的写法。
教学办法与1、2的相同。提醒学生写3时,两个半圆组成的,开口的方向是向左。
3.教学4、5的写法。
教学办法与1、2、3的相同。
四、课堂练习
做练习二中的第1~4题。每道题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再回答。
可将每题结果做成课件,供订正时使用。
1.做第1题时,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圈中是啥动物,然后数一数有几只就在下面的括号里写几。写数时,要认真、工整。教师巡视时,发现好的应及时鼓励。
2.做第2题时,引导学生先看第一幅图,提问:"有几只口哨?用数几表示?"动画将口哨图与2连起来。然后让学生完成其余3题。连线时,应要求学生用尺画线。
3.做第3题时,使学生明确应根据下面给出的数来涂色。学生涂完后应反馈对正。
4.做第4题时,引导学生先想想1~5的排到顺序,然后在小旗上填数。
课后反思
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单元时,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孩子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在 1-5加减法的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办法,口算办法的灵活运用,有能强化对算理的深刻理解。例如5-2=?从数的分成上思考,学生在反复说和记忆中,可脱离图示和手指等形式,学生在头脑中总直接建立算法模式后,再出示一些类似的题进行口述训练,强化算理,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另外,在练习的设计上还要突出生活性。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进行找“生活中的数”和“用喜欢的数说一句话”的练习,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通过表述,把知识形象化,一年级的小孩比较好动,所以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练习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摆圆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轻轻松松巩固了1---5的数数,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篇7
第二课时 6、7的组成
学习内容:教科书p44 6、7的组成及p48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掌握6、7的组成。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及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
预设流程:
一、复习:
1、按顺序数1—7,倒数1—7
2、填数: 0 1 ( ) 3 ( ) 5 ( ) ( )
3、猜数游戏:5后面是谁?6后面是谁?……
4、比一比,填一填:
3 2 5 7 7 6
1 0 6 4 5 5
4 7 1 6 6 3
二、 新授:
1、学习6的组成:
(1)给p44圆片图涂颜色。
(2)汇报不同的涂色办法,指名说表示啥?即把6分成几和几?大家都喜欢哪种办法?为啥?
(3)说说6的组成,齐读一遍。
6 6 6 6 6
5 1 4 2 3 3 2 4 1 5
(4)说说你有啥好办法记住6的组成?
① 6 6 6 6 6
1 5 2 4 3 3 4 2 5 1
② 6 6 6
1 5 2 4 3 3
5 1 4 2
(5)动手用你喜欢的办法(摆小棒、数字卡片、小花等)
来表示6的组成。
2、学习7的组成:
(1)你试试用学习6的组成的办法来学习7的组成。(学生自己摆学具)
(2)指名说说“你是把7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7?(教师板书7的组成)
7 7 7 7 7 7
1 6 2 5 3 4 4 3 5 2 6 1
(3)用自己的好办法记住7的组成。
三、巩固练习:
1、找好朋友:
师:“我们来找6的组成。”
师:“1的朋友在哪里呀,在哪里?”
生(伸出5个手指)对:“1的朋友在这里呀,在这里。1和5组成6。”
(7也用同样办法来巩固练习)
2、做一做:p48 练习七 第1题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啥知识?你记住了啥?
板书设计:
6、7的组成
① 6 6 6 6 6
1 5 2 4 3 3 4 2 5 1
② 6 6 6
1 5 2 4 3 3
5 1 4 2
7 7 7 7 7 7
1 6 2 5 3 4 4 3 5 2 6 1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篇8
第十五课时 数学乐园(活动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乐园”活动,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数字迷宫图十幅,信箱四个,口算卡片40张;
2、自制教学课件,教室场景布置,学生坐成4行。
预设流程:
一、导入:
小孩子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数学乐园”去玩(老师指“数学乐园”场景布置)。大家想不想去呀?可是在“数学乐园”的门口有四个信箱,需要每个小孩子当一回“小小邮递员”,把“数字娃娃”藏在你们抽屉里的“信”送到正确的信箱里,就能进入数学乐园,大家有没有信心?
二、活动——送信游戏:
1、分组送信
教室讲台上放四个标有数字的信箱,老师问:怎么样才能把“信”送到正确的信箱里呢?只要把“信”(即口算卡片)上的题目得数算出来,得数是几,就把“信”送到标有这个数的信箱里。每个学生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即口算卡片),在音乐声中分组走上讲台送“信”。注意:有的卡片上面的得数不是信箱的标号,是没法送出的信。对于没有送出的信,让学生说说为啥送不出去。
2、检查送信游戏的正确性
学生投完信后,老师把四个信箱分发到四个小组(课前学生坐成四行),由小组长主持检查每个信箱里的口算卡片是否送对了,学生做手势表示对错进行检查,看有没有送错的信。对于送错的信,让学生说说为啥送错了。各组检查完后,小组长向老师汇报检查结果。
三、活动二----起立游戏:
好啊,我们进入数学乐园啦!看,数学乐园里有很多小动物在等着我们呢!老师出示包括乖乖虎、皮卡丘、小熊维尼、机器猫的画面(课件),你们喜欢它们吗?让学生分组选择喜欢的小动物。全班坐成四行,每行10人,各行报数(同时进行)。
老师根据学生的选择点击小动物图案,出示下列四题:
1、请这一组的前面四个小孩子站起来。请第四个小孩子拍四下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
2、请从前往后数第五个小孩子站起来,:你前面有几个小孩子?后面有几个小孩子?你这一组有几个小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3、请从前往后数第六个小孩子站起来。不许往后看,你知道你后面有几个小孩子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请从后往前数第二个小孩子站起来。你这一组有几个男孩?有几个女孩?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活动三----数字迷宫:
前后左右四人为一个小组,每组发“数字迷宫”图一幅。
说明:“数字迷宫”有一个入口,两个出口,由数字1~9组成,从入口到出口必须按1、2、3、……9的顺序走。
四个小孩子讨论不同的线路,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画出线路图,比一比看哪组想的线路最多。画完后,分组统计出本组所画线路的条数,用水彩笔写在图的右下角,然后与别组交换统计线路的条数。
老师把每组的迷宫图贴在黑板上进行评比,小黑板上出示条形统计图的网格.每组组长上台,根据本组画的条数的多少,用小正方形贴出直条。
全班看图讨论下列问题:看__组想出的线路最多,第一名是__组,画了__种办法;第二名是__组,画了__种办法;第三名是__组,画了__种办法;__组和__组画的同样多;__组比__组多画__条;__组比__组少画__条;
五、总结:
今天,大家在“数学乐园”里玩的开不开心?在我们玩的游戏中运用了前面所学的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知识。以后我们学会更多的知识,老师再带大家到“数学乐园”里来玩。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篇9
第六课时 8、9的加减法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练习八地7、8、9题。
教学目标:
1、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能熟练的计算8、9的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小黑板。
预设流程:
一、创设情境,尝试计算8的加减法
出示挂图,让学生自由发挥看图说话,然后让学生根据图上的内容写算式。
指名汇报,全班交流,互相评价。
二、动手操作,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师:先在左边摆7根小棒,再右边摆2根小棒。请根据下面的问题写出算式。
小黑板出示问题:7根小棒添上2根是几根?
2根小棒添上7根是几根?
从9根小棒里面去掉2根还剩几根?
从9根小棒里面去掉7根还剩几根?
学生写出算式,并汇报结果。
师:上面这么多的算式的得数,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可向学生提出如“7+2=9,那么2+7就一定等于9吗?”“你怎么知道:7+2=9,那么9-2就等于7吗?”这类问题,来激发、引导学生归纳加减法间关系的欲望。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7+1=8
8-7=( )
让学生进行抢答,问: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指明说,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懂得用加法来计算减法。
教师抓住时机,与学生进行谈话:这节课你们也有了一个新的收获,用加法来计算减法能用在哪?使学生加深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三、巩固练习
分层次出示练习八的第7、8、9题。
其中第7题要注意指导学生搜集数据,理解题意。
第8题可以配以故事情境的描述,让学生接着讲故事,并列出算式,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会了啥?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篇10
第十一课时 连加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72页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办法,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迁移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连加的计算办法,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磁性小棒,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录音磁带。
学具准备:10根小棒。
预设流程:
一、激趣导入
进行“画iPhone比赛”,分男女两队,第一轮为双人赛,第二轮为三人赛。
每轮比赛结束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判断出胜方。
师:我们看到了一场激烈的比赛,老师还注意到了,同学们能计算出3个数相加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连加。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读。
二、新课
课件演示:先是1条鱼游出来,接着5条鱼一起游出来,也游来了2条鱼。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画面的意思,并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算式:1+5+2=8。
教读算式,学生跟读:1加5再加2等于8。
师:算式里的“1”表示啥?“5“表示啥?“2”表示啥?“8”表示啥?
指名答。
问:计算1+5+2=8,第一步先算啥?第二步再算啥?(指名说)
除了这办法以外,还有没有别的想法?
教师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加连加。在计算时,我们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加得的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把加得的结果再和第一个数相加;还可以先把第一个和第三个数相加,把加得的数再和第二个数相加。
三、教师教做课中操
四、联系生活实际
师:连加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例如说我们开学时买作业本,买了2本算术本,2本图画本,4本生字本,一共买了多少本作业本,算式是2+2+3=7(可由学生说)。平时你们在哪里用过连加?谁能说一说?(指名说)
五、动手摆小棒
让学生按照教师要求摆小棒,同时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根据摆小棒的情况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办法,个别汇报。
六、游戏:出手指
学生以六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其中三名学生出手指,另外三名学生根据
对方所出手指数写连加算式,游戏轮换进行。
教师宣布游戏开始后,巡视并进行指导。
游戏结束,投影出学生写的算式,集体讲评。
七、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啥?
还记得连加算式怎么读吗?
怎么样计算连加?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篇11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分与合》。接下来的时间,我会从教材内容、学习目标、教法学法、学习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这节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分与合》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本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整个第三单元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会学习的乐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习目标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安排,基于课程标准,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4和5的组成,能够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2、经历探索与交流的过程,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根据学习目标,制定如下评价任务:
1、通过动手操作、练习等形式完成对目标1的检测。
2、通过口头提问、练习等形式完成对目标2的检测。
接下来,对学习的重难点进行分析
学习重点:通过实践活动直观地了解4、5的数的组成。
学习难点: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学习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设置多种问题情境来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学生可以经历“具体→抽象”的探索过程。所以我采用“谈话法、观察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办法,并使用“数学课件、教具图”等直观教具。
关于学法,新课程的最高理念为:一切为了每一位小孩,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做到好学、乐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并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办法。学生经历了探索、交流的过程,才能牢固掌握知识,提升技能。
四、说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1、忆旧迎新 趣味导入
2、利用情境 探索新知
3、自学指导 展示评价
4、引导总结 交流收获
5、巩固诊断 夯实基础
出示课题,开始新课
环节一:忆旧迎新 趣味导入
出示课件,复习巩固。
环节二:利用情境 探索新知
1. 情境导入
师:大家复习得真好,大家掌声鼓励鼓励自己。
小孩子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一个学生积极示范)
师:那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师:现在你能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也分开来,再合起来。)
师: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组成。(板书课题:分与合)
2. 探索4的组成
出示篮子和向日葵的教具,小孩们上台来分一分,摆一摆,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
3. 了解4的组成
总结小孩们摆的结果,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4可以分成3和1,3和1组成4.
4. 探索5的组成
出示盘子和玉米的教具,小孩们上台分一分、摆一摆。
5.师生共同玩猜球游戏,探索3的组成
环节三:自学指导 展示评价(对数游戏)
对数游戏:简介游戏规则:老师报4,同桌一人说“我出1”,另一人说“我出3”,两人一起说“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这样既可巩固有关数的分与合知识,也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环节四、引导总结 交流收获
出示4和5的组成的教具,小孩们读一读,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环节五、巩固诊断 夯实基础
出示练习题。
课堂总结:你今天都学习了啥?能不能回家跟你的父亲母亲说一说?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会读减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理清思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读减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准备:小圆片、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拍手接力游戏 。
2、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3、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二、新授:
1、(小黑板)出示画图:树上有5只鸟,飞走了一只。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啥问题呢?
2、那么你怎么列式呢?先和小组里的小孩子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请学生上来板书列式。
3、小组内交流:“5-1”得几?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孩子交流,每个小孩子都说自己的想法,是怎么样得出结果的。
4、汇报情况:指名小老师上来教大家计算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师可以有意识请想法不同的学生上来说一说)
5、抽象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如果不看图,不数手指,你会计算“5-1”得几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
6、用小圆片摆出用减法算的图,让学生在小组内用类似的办法学习。并汇报学习结果,能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
7、同桌让一人任意说出一个减法式子,学生先和同桌交流计算过程,然后指名你认为你同桌办法好的简介给大家听。
三、练习:
1、p26做一做第1、2题 学生先说想法,或先动手摆一摆再写答案。
2、p27练习三第7、8题。
四、小结:今天学习了啥呀?你还有啥不明白的地方吗?说出来让大家来帮助你。你能说出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类问题吗?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号,会读减法算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读减法算式。
教学难点: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准备:红花、小圆片、小棒、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每个小孩子拿出圆纸片摆一摆,说数的组成。
2、玩拍手接力的游戏。(如:可小组之间玩,师生玩等形式)
3、复习加法,学生拿出铅笔,左手2支,右手3支,合起来是几支?用算式表示。
二、过渡:逆向思维:教师做动作,学生用自己的话一说,把5支铅笔拿走2支,还剩下3支,可以用啥数学知识表示?(教师按照学生回答,伺机板书:减法)
三、新授:
1、教师一共有5支铅笔用5表示,拿走了2支铅笔用“-2”表示,剩下3支铅笔用“=3”表示(引导学生说出来,并认识减号“-”)
2、说一说:学生看老师动作,说一说老师做了啥?能用啥办法计算?并列出式子 。
3、小组内学习:学生观察课本纸鹤图和气球图,小组内每个小孩子任选自己喜欢的一幅图来说说图的意思,并用算式表示出来。互相检查列式正确了没有。
4、汇报学习情况:每组请一个小孩子说图意和算式。
5、巩固练习:贴红花图2,拿走1朵,列式计算;接着出示三朵,指名上来任拿红花,列式计算,接着下去贴四朵、五朵红花,说说有几种拿法和算法。
6、我当小老师:小组内一人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用减法计算的图,考考大家,其它人说说图意,并列式计算。(要求每人都要摆一次)
7、指名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四、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啥?认识了啥新朋友?
五、练习:
练习三第5、6题,师生互动做。
教学反思: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篇14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第十课时: 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29 0的认识和加减法及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
2、培养学生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准备:小黑板、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看卡片口算5以内加、减法)
2、看数画图(用图形 表示5、4、3、1)
二、新授:
1、认识0,“0”的两种含义:
(1)用0表示没有 。
①(出示3张白纸)第一张纸上放2根粉笔,第二张纸上放1根粉笔,第三张纸上是空白的。
② 问:第一张纸上有几根粉笔?用几表示?(板书:2)第二张纸上有几根粉笔?用几表示?(板书:1)第三张纸上有几根粉笔?(一根粉笔都没有)我们可以用啥表示?(用0表示) 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没有就用0表示。
③谁能说说“一个也没有”要用0表示的例子?
如:我有5根粉笔,全用完了,现在1根也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
④看课本p29猴子吃桃图,说一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2)用0表示起点 :
①(请学生拿出尺子)观察尺子,1的前面是几?量东西的长度时,要从0开始数起,0在这里表示起点。②看直尺数数。
(3)小结0的两个含义:
一是表示没有,二是表示起点(开始)。
2、教写0:
(1)让学生用手指书空0,说说0像啥?书写时要注意笔顺,从右上角起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写得圆滑,不能写得一头圆,一头尖,不能有棱角。
(2)课本上描红,练习写。
3、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
(1)看课本p29小鸟图,指名说图意,适当进行爱鸟教育。 “窝里有3只小鸟,全飞走了,还有0只小鸟。3-3=0” 。
(2)看青蛙图,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左边有4只青蛙,右边有0只青蛙,一共有几只青蛙?” 列式:4+0=4 。
(3)说说“5-0”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联系:
1、口算p29做一做。
2、练习计算所有带0的算式。
3、总结带0式子的特点:
(1)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等于0 。
(2)任何数和0加减都等于这个数;0和任何数相加都等于这个数。
四、总结: 今天学习了啥内容?
板书设计: 0的认识和加减法
1+0=1 0+1=1 1-0=1 1-1=0
2+0=2 0+2=2 2-0=2 2-2=0
3+0=3 0+3=3 3-0=3 3-3=0
4+0=4 0+4=4 4-0=4 4-4=0
5+0=5 0+5=5 5-0=5 5-5=0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篇15
教学反思范文一:
本单元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认为如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
一、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教材中的主题图为数数、抽象数的概念以及数的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每一幅图观察得非常清楚,描述得很到位,尤其在教学10的组成时,把图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观察主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还运用主题图的画面对学生进行爱劳动、讲卫生的教育,使学生在认数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二、重视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学习必备的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观察要求是:做到有条理,最好能多角度。表达要求是:用数学语言说完整的话。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达到了会观察、能表达。
三、“用数学”教学扎实有效。本单元开始出现“用数学”的内容,这是学生今后学习“解决问题”做铺垫,在这一内容中,学生开始接触条件(目前还没提到这一用语),学会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觉得这一知识点在本单元是学得最扎实的,大部分学生会根据图意完整的叙述题意,并根据问号所在的位置提问题,用正确的办法解决问题。
存在的问题是:
1、一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太慢,这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2、做题时,很多学生不看题,凭感觉做,不知道何为检查。
3、还有一些学生分不清左和右。
4、关于序数和基数还没有区分,如不知道“从左数第6个”与“左边的6个”到底有啥区别。
此次单元测验,100分5人,90到99分33人,80到89分28人,80分以下10人,从试卷上看,大部分学生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较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做题速度太慢,在规定的时间里没完成,另外,少数学生看图列式没掌握好。
教学反思范文二: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6——10各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数数过程中进行了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教育。让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能够准确的进行口算。
在这一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连加、连减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从经历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学会了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的数学乐园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总的说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时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多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篇16
教学内容:p18;练习二7 、9
设计理念:
1、数学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服务。教学中让学生从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体验、感悟;
2、数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3、在探索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4、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活动中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初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并能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办法: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关于“几”和“第几”的问题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课前准备:
全班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选一个具有组织能力和模仿能力的组长。准备10个水杯。每人准备一把扇子(收集起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小孩子们,你们喜欢开运动会吗?今天,老师就和小孩子们在咱们教室里举行一次室内运动会。
师:看,运动员们跑到终点了(让5个同学代替运动员,从教室门外跑步到讲台前面)。同学们快看谁跑得最快?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反思:一个生动学习情境的营造可以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和亲和感,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注入自己的热情,积极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设计的活动比较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安排学生看运动员跑步的快慢,实际就渗透了“第几”的知识,学生在给运动员排名次的过程中,很快就掌握了“第几”的概念,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了学生能切身感受的“数学事实”,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灵活运用,巩固新知
活动1:颁奖。
师:跑步比赛结束了,现在我们要举行颁奖仪式,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到前面按老师的要求做:
请你给得第一名的运动员发奖牌;
请你给得第二名的运动员发奖牌;
请你给得第三名的运动员发奖牌;
请你给得第四名的运动员发优秀奖
请你给得第五名的运动员发纪念奖
活动2:送水。
师:运动员很辛苦,现在他们正在休息,你能把这杯水送给跑了第一的运动员吗?(这时运动员已经打乱跑步名次,与同学们面对面坐成一排)
(学生把水送到了★手中。)
师:跑了第一名的★同学,现在排在第几?
★排在第2。★排在第4。
师:为啥意见不一样?说说自己的理由。
学生可能回答:从左边数,★排在了第2。从右边数的,★就是排在第4。
师:这两个同学说的都很有道理,同学们明白“从左数”和“从右数”的不同了吗?
师:老师这里还有5杯水,谁能给从左数的第2名运动员送水?谁能给从右数的前2个运动员送水?(学生按要求把水送到运动员手中。)
师:“第2名”与“前2名”的人数一样多吗?有啥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第2名”是一个人,“前2名”是两个人。
师:运动员很辛苦,现在他们正在休息,你能把这杯水送给第4个运动员吗?(这时运动员已经打乱跑步名次,与同学们面对面坐着。)
学生在给运动员送水的时候发生了分歧,一个学生给从左数的第4名运动员送水,另一个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他把水送给另一个运动员(从右数的第4名)。在学生分辨不清的时候,我让他们说说自己送水的理由,在两个学生的争论中,同学们理解了“从左数”和“从右数”的含义,同时也意识到数学语言的严密性。
师:老师这里还有4杯水,谁能给从左数的第3名运动员送水?谁能给从右数的前3个运动员送水?(学生按要求把水送到运动员手中。)
师:“第3名”与“前3名”的人数一样多吗?有啥不同?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反思: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教学,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进而实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深化新知。我设计的两个活动,颁奖与送水,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在玩玩学学中明确了“几个”和“第几”的含义。 “生2说★排第2,生3说★排第4”我及时利用课堂生成资源,让学生明确事物是不断变化的,“第几”是相对的,从不同的方向数, “第几”也就起了相应的变化,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灵活,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进而获得知识,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比老师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三、分组合作,运用新知
师:运动会还在进行着,天真热,老师准备了一些扇子,请各小组长把扇子发给同学们吧。
老师说明活动规则:让小组成员按一定顺序排成一队,组长仿照老师刚才组织同学给运动员送水的活动,组织本组的同学玩分扇子的活动,要求每一个同学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老师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并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新知。
教师把一把扇子发给一个同学。
师:我给第几名同学发了扇子?
学生回答:第3名。
师:是从哪边数的?
学生回答:从左边。
师:拿扇子的这名同学还可以说是第几名?
学生回答:从右边数第5名。
师:我们在找同学的时候,要分清从左边数,还是从右边数
指导组长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同学们发扇子。
要求:
给从左边数第4名同学发扇子。
给从右边数第2名同学发扇子。
给从左边起前2名同学发扇子。
给从右边起前4名同学发扇子。
[反思:用学生的亲身体验去感受生活中事物的数量顺序,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在深化对“第几”的认识时,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参加发扇子活动,丰富了学生对“几个”和“第几个”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实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这一环节不但让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理解、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服务意识。]
四、拓展运用,发展新知
师:运动会结束了,同学们排队参加闭幕式,老师有两个问题想让同学们帮着解答:
(1)小红的前面有3人,后面有5人,这排一共有几人?
(2)小民从前面数排在第2,从后面数排在第4,这排一共有几人?
让各小组讨论,提示学生可以演示,找出规律,全班交流。
[反思: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闭幕式站队这一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站队活动中,既有效地巩固新知,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学以至用的目的。使“第几”和“几个”的概念“活”了,这样的练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很大帮助。]
五、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完成p18做一做第2题;练习二第7、9题。
教学反思:
在《第几》这节课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们熟悉的运动会场面引入课堂,把“第几”和“几个”的概念融入活动中,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领会“第几”和“几个”的含义,巧妙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巩固、运用新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也符合我们的课改精神,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的同时,观察、比较、判断、推理等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推荐站内搜索:985 211最低录取成绩、2019国考报名入口官网、2013成考成绩查询、风波作文、观看建国大业观后感、自考成绩查询系统、湖南省自考成绩查询、辽宁自考成绩查询、日记400字初中、北京成人教育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