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案(通用12篇)散步教案(通用12篇)散步教案(通用12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散步教案(通用12篇)

散步教案(通用12篇)

散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也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

  二、初读课文

  1.快速默读

  (1)扫除字词障碍

  (2)思考:文章写了一件啥事?

  (3)齐声朗读课文

  2.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也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劝妈妈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决定委屈儿子;

  (5)妈妈却依从了孙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妈妈和儿子。

  三、再读探究

  1.赏读一些美句(要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妈妈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妈妈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妈妈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妈妈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母亲和儿子,后面也是母亲和儿子。

  ——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妈妈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爸爸。

  ——我蹲下来,背起了妈妈,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妈妈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

  ——“分歧”、“决定”(大词小用,透露作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挺”、“熬”(流露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3.品读一个精段(最后一段)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妈妈,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象征着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也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何尝不是这样?

  4.感悟一种亲情

  两个假设:第一,如果把老妈妈冷落在家里,就带着妻子、小孩去散步,那会怎么样?第二,妈妈在走大路,独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顺从了独生子那会怎么样?

  ——体味: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这个人怎样?

  ——妻子的性情怎样?

  ——妈妈的性情怎样?

  ——儿子的性情怎样?

  从中也可看出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多么幸福。

  5.学习一种妙思

  (1)本文寓理于事,一滴水见太阳,有情节,强调可读性;

  (2)这篇文章以《散步》为题好不好?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小组为单位讨论;标题拟好后,小组互相交流、评判,不求统一,鼓励创新)

  四、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散步》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三代》,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也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是孝顺第一,《三代》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

散步教案 篇2

  散步

  教学目的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 

  教学时间:二课时 

  一、预习

  试朗读课文。

  二、导人

  《散步》这篇散文,通过祖孙三代人散步的过程,表现出家庭成员间

  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朗读时要用心领会。

  三、正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散步》。

  2.分六个层次指导朗读。

  (1)缘由。(第1~3自然段)

  ①提问:“我们”为啥要去散步?

  讨论并归纳:为了妈妈。“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

  累”“我的妈妈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应该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妈妈去

  田野散步。

  ②提问:怎么朗读第l~3自然段?

  讨论并归纳:应读得轻柔一些,用陈述语气。读出“我”对妈妈的孝

  心。

  ③提问:试读出第2自然段的重音和停顿,使朗读有节奏感,抑扬

  顿挫。

  讨论并归纳:

  妈妈/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内也

  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妈妈/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

  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则也听/她的话一样。

  (2)过渡。(第《自然段)

  ①提问:这段写啥来过渡?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的田野来过渡。

  ②提问:怎么样描写?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田野的特征——新绿,嫩芽,冬水——春季

  的气息,生命在召唤。用拟人手法,写出新绿的形态和色彩,写出冬水的

  声音和形象。

  ③提问:怎么样会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讨论并归纳:写出初春的田野生机盎然。

  ④提问:应该怎么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应读得有诗情画意,读出初春田野的勃勃生机。

  (3)人题(第5段)

  ①提问:课文写一家三代人怎么散步的?儿子怎么说的?表现儿子

  啥性格?

  讨论并归纳:小儿子从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发现“前面也是母亲

  和儿子,后面也是母亲和儿子。”表现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

  ②提问:应该怎么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前一句用平缓的陈述语气,儿子的话应读得天真、高

  昂,如有新发现。

  仪)波澜(第6段)

  ①提问:散步时发生了啥分歧?

  讨论并归纳: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

  思。

  ②提问:怎么样解决这一矛盾?表现“我”啥性格?

  讨论并归纳:一切取决于“我”——走大路。表现“我”爱幼,更尊老。

  ③提问:应该怎么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分几个层次读,为了使层次分明“后来”、“不过”、“一

  霎时”、“我想”、“我想”、“我决定”、“我说”要重读。读出“我”心理活动的 

  几个层次。

  (5)一波也起(第7段)

  ①提问:也起了啥波折?表现妈妈啥性格?

  讨论并归纳:妈妈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表现妈妈听从儿

  子,更爱孙子。

  ②提问;为啥要写妈妈看到的景物?

  讨论并归纳:妈妈看到小路上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

  的鱼塘,想到这些景物对孙儿的吸引力,更下了变了主意的决心。

  ③提问:怎么样解决小路难走的矛盾?

  讨论并归纳:妈妈提出“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④提问:怎么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但是呢”、“摸摸”、“变了”、“还是”、“金色”、 

  “整齐”、“水波粼粼”、“背”等都要重读。从层次来看,“但是呢”、“那里”、

  “我走…·,·”都要停顿。用平稳、舒缓的语调读出妈妈慈爱、体谅孙子的

  感情,读出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

  (6)收结(第8段)

  ①提问:怎么样以散步收结全文?

  讨论并归纳:一叙述散步的方向;二叙述在散步中我背妈妈,妻子

  背儿子;三叙述“我”的感受。

  ②提问:为啥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

  界”?

  讨论并归纳:因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 

  表现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

  ③提问:怎么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菜花”、“桑树”、“鱼塘”、“走”、“蹲”、“背”、

  “瘦”、“重”、“胖”、“轻”、“慢慢”、“稳稳”、“仔细”及最后~句都要重读。

  从层次看,“这样”、“到了一处”、“但”都要停顿。用较快的语速读,最后

  一句要读得缓慢、深沉。

  四、小结

  这篇散文表现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是欢愉、深

  沉的。朗读时要细心体会。最后,再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1.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辨别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c.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d.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

  1.比喻句:_2.非比喻句:_

  (二)“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

  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啥深刻含义?表现了

  啥?

散步教案 篇3

  叶志忠

  一、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高审美情趣。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尊老爱幼,珍爱生命的情感。

  3、体会文章用人物性格来表现文章主题的写作思路。

  二、教学重点:

  1、感悟文章所揭示出来的一条家庭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

  2、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主题思想来写的。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

  1、成语故事:(注意联系前面的几个成语) 两袖清风,画龙点睛, 5’

  2、导入  :从课题入手,“散步”在字典里的意思是随随便便的走走,是一种休闲的方式。那么在莫怀戚的这篇散文中,散步究竟具有啥样的意义呢,且看课文第125页的文章。 1’

  3、快速地默读文章,思考问题。 7+2’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的阅读课文,把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者比较有特点的句子划起来,并通过这个题目想一想:作者在散步中发生了一件啥事,通过这件事表现了啥主题?

  提问,回答:

  (1)初春的时候,我、妈妈、妻子和儿子四个人,在田野里散步。

  【体现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等记叙文的几个要素。】

  (2)主题:尊老爱幼。

  4、再仔细的阅读文章,想一想“尊老爱幼”的这个主题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出来的?(要找出具体的字和词。) 4+6’

  师注意:同学回答之后,主要让学生来回答这些细节与主题有啥联系,反映出了人物的哪些性格?师只做适当的指导。

  归纳:正因为有这个主题的存在,人物的性格都要服务于这一个中心。而是不是他所有的性格都可以服务于这个中心呢?不是的。因此,作者只选取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性格来写,选取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那一部分性格来写。这也是我们作文中要学习的一个重点之一。撇开作文不说,就这一部分的性格也都可以让我们来

  过渡:这些性格只是他们众多性格当中的一个方面,为啥其他的方方面面的性格都不写,而只写这个性格呢?因为要围绕文章的主题,要让人物的性格服务于主题。但是呢就这一部分的性格,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感受。现在,我们不妨把这种感受说出来,在你们每个四人小组中谈谈:你在这些人物中,最欣赏哪一位,为啥?

  5、讨论:你在这些人物中最欣赏哪一位,为啥? 5+7’

  师注意:尽量引导学生说出理由,在适当时候,由老师或学生提出反驳,看其是否能站得住脚,能否坚持住观点。

  如有出现辩论的情况,则在第二、三轮打住。

  我:孝顺。

  妈妈:善解人意。

  妻子:体贴。

  儿子:懂事。

  6、联系生活: 7’

  不管你喜欢文章中的哪一个人物,总之,这个家庭,这三代人都是我们为之羡慕的,因为他们很和睦,很温馨,因为他们在出现分歧的时候,彼此之间都有着一颗尊老爱幼的心,一颗相互理解的新。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假如这样的分歧也同样出现在你的家里,我们不妨来想一想:当你晚上吃完饭,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的时候,爷爷奶奶要看戏剧,爸爸要看新闻,妈妈要看连续剧,而你要看动画片,此时,如果遥控器掌握在你手中,全家人都听你的,你该怎么办?

  提问最多不超过五位同学。

  归纳:说明一个家庭的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当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因为他们已经辛苦了一辈子了,不容易。毕竟“孝顺第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祝贺语。)

  7、作业 : 1’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写一写,我理想中的温馨的家庭,作为这周的周记。字数不少于500字。

  板书:

  散步

  莫怀戚

  初春,一家人,田野,散步

  我:孝顺。

  妈妈:善解人意.

  妻子:体贴。

  儿子:懂事。

  2003年12月4日定。

散步教案 篇4

  重庆一中 皮坤龙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学习文章巧妙构思,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也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点

  1、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4、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2、领悟儒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四、导入  新课

  如果世上有一种水能让你喝了会醉,那么这种水一定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如果世上有一座山能让你学到坚韧,那么这座山一定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祖辈们,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可是,等到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行程。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么样做呢?(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上帝无法照顾到每一个人, 所以才创造出妈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么样做的?它也能带给我们怎么样的启示呢?

  五、教学新课

  (一)、速读课文,感知课文(请同学们翻开书,集体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要求学生集体诵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5’

  1、文章写了一件啥事? 1’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书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 3’

  明确:(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中年人的责任感;(3)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4)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5)互敬互爱的·家人……

  (同学们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大家肯去发掘,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一家人营造的温馨和谐的气氛,这洋溢着的浓浓的亲情真让人羡慕,惹人向往。那他们是怎么样营造的呢?他们有怎么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自由表述文中人物留给你的印象,并从书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品味分析)4

  我:孝顺善良,关爱妈妈

  我的妈妈: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二)、研读赏析

  (同学们都很准确地摸清了人物的性格,相应的句子也找得很正确。可书中好象还有几句写景的句子在那顾影自怜,无人问津呢!在哪几段?好的,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集体读一下。语言清新明丽,景色优美动人,这些句子有啥作用没有?是像个花瓶摆在那里,仅做装饰,还是作者别有深意?)

  4段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第三段写的是“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潜台词是啥?死神的背影是让人望而生畏,当它悄然而至的时候,气氛压抑,令人窒息,文章在这的感情基调变得深沉的,很显然不能让阴云笼罩着我们散步时头顶上的星空,作者这几句轻描淡写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让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4

  7段写景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

  (这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迷人的春光,我们全家人才出来踏青,本以为风平浪静,谁知微风拂过,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1)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啥?“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为啥这样说? 4

  明确: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妈妈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妈妈、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好的呢,我现在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那么,妈妈会怎么样想? 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请同学们拿起笔,任选一个题目,迅速掬捧起你脑海那思维的浪花。好的,给你们三分钟时间)

  (2)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妈妈会怎么样想?

  (3)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

  明确: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妻子温柔贤惠;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父亲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小孩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爸爸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父亲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父亲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小孩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小孩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6

  (4)(同学们的描写细腻生动,想象也切合情理,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已经达到了人我合一的境界,通俗的说法就是“成了他们肚子里的一条蛔虫”。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问同学们)我背妈妈,妻子背儿子,二人背得吃力吗?那么,为啥我们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呢?

  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也要抚养小孩,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妈妈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也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小孩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也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妈妈,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4

  (四)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散步在缓缓的进行着,作者的笔尖蘸饱了情感,亲情在字里行间不经意的流淌着。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的弦,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知心的人倾诉。学校12月份要举行一个发短信比赛,现在我们就先预演一下。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6

  (五)教师小结:课虽然结束了,但留给同学们的求索却远远没有结束。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1

散步教案 篇5

  《散   步》 教   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 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

  3、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重点、难点:

  1、重点:(1)整体感知 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吉祥三宝》,导入新课 :

  听着这温馨甜美的音乐,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想到温暖的家。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一家人在一起都做哪些事呢?

  看来一家人在一起真是其乐融融的。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作家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的情景吧。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

  轻声朗读,思考:

  (1)文中写了一件啥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家庭?

  三、品读课文 、 探究主旨 

  1、朗读课文1-4段:

  (1)、问题探究:“我”决定出来散步的原因是啥?

  (2)、情景设想:第2自然段说“妈妈本不愿出来的”,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么样劝说呢?(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2、轻声朗读5-7段,思考下列问题:

  a、  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啥事?

  b、  “我”是怎么解决的?

  c、  结果也是怎样?

  d、  假如你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的哪一个?为啥?

  3、读第8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

  a、深情朗读

  b、问题探究:

  (1)、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2)、怎样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四、涵泳入理   品味探究(默、朗结合,品味意境)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短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1、 思考:①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② 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 树、鱼塘(“粼、鳞”、)

  2、思考:①从中你感悟到了啥样的意境和哲理?

  意境:蓬勃的生机、春季的召唤——哲理: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五、赏读入心    拓展运用

  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

  看到这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的场面,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

  弦,心中也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写一段50字左右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亲情无处不在,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请你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板书设计:

  人物:妈妈、我、妻子、儿子

  “我”委屈儿子——孝顺(尊老)

  人到中年

  事件:散步——分歧——解决

  承前启后

  妈妈依从孙子——滋爱(爱幼)

散步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学习课文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办法。

  3、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办法

  以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重难点进行突破,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三.教学难点:

  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章的亲情美

  四.教学办法    导学互动

  五.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六.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自学导纲

  1、新课导入

  由歌曲《常回家看看》导入。其实,亲情无处不在,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2、出示导纲

  3、自读导纲中简要提示。

  4、听读课文,完成导纲中知识性问题。

  二.合作互动(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导纲中探究性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1、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啥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

  (1)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况且妈妈身体不好,本不愿出来。(文中第2段交代了妈妈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注意“熬”字)

  (2)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

  (3)决定权在我,妈妈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爸爸,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

  2、我为啥感到责任重大?(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妈妈会怎么样想? 如果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妈妈走大路,妻子和儿子会怎么样想?)

  (1)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不管做啥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

  (3) “我”决定顺从妈妈而委屈小孩,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4)妈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走不过去时让儿子背上,既照顾了孙子,也帮儿子解决了难题,体现了妈妈的善解人意,疼爱子孙。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好办法。

  3、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但是呢妈妈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她走不过去的地方,让我背着她。

  4、怎样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妈妈给我们以生命,儿子也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小孩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也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设身处地

  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父亲母亲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5、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把你的感受和同学分享一下。(根据时间灵活撑握)

  (1)我选择了走大路。在尊老和爱幼的天平上,作者倾向了尊老。因为妈妈老了,剩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儿子还小,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从中可以看出我是孝子。妻子善良、贤惠。妈妈慈爱,儿子活泼可爱。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温馨和睦。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包含着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赖这样的人生哲理。体会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

  (3)、“前面也是母亲和儿子,后面也是母亲和儿子。”

  儿子发现奇趣:两对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现了儿子天真可爱、聪明活泼。

  (4)、“我的妈妈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爸爸。”

  妈妈老了,儿子成长了,挑起了生活的担子,这样妈妈自然听从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年幼,现在一切也要依靠父母。我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应该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5)课文第四节景物描写。

  充满春的气息,引发人们丰富的Lenovo。

  (三)导学归纳

  课文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我”和妈妈的关系为主线,用朴实的语言,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的使命感。可见,本文写了一件“散步”的小事,却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四)、反馈训练

  1、每年在你过生日的时候,只要父亲母亲在身边,他们是否都为你过了生日?

  2、你能准确地说出父亲母亲的生日吗?

  3、假如今天是父亲或者母亲的生日,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发送给他们,为他们献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写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

  结束语:其实,生活中亲情无处不在,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体现出父母对我们的关爱,让我们用心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亲情、珍爱亲情。让我们一起用爱担起家庭的责任,用情担起社会的责任,为美好的明天唱出最动听、最优美的旋律吧。最后老师把这一首《让爱住我家》送给大家。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珍惜得来不易的团圆。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导学提纲

  一、简要提示

  莫怀戚,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片段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

  二、认知与探究

  1、知识性问题

  a 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嫩芽 (          )         熬  (         )    霎时  (        )   

  分歧(           )      拆散(        )     水波粼粼(         )

  b  解释下列词语

  各得其所:

  分歧:

  2探究性问题

  (1)、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啥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

  (2)我为啥感到责任重大?(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妈妈会怎么样想? 如果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妈妈走大路,妻子和儿子会怎么样想?)

  (3)、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4)怎样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5)、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然后把你的感受和同学分享一下。

  三、梳理与反馈

  1、梳理

  (1)以小见大的写法。 (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感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

  2、反馈

  课堂调查

  (a)每年在你过生日的时候,只要父亲母亲在身边,他们是否都为你过了生日?

  (b)你能准确地说出父亲母亲的生日吗?

  (c)假如今天是父亲或者母亲的生日,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发送给他们,为他们献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写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

散步教案 篇7

  【设计总理念】 

  一、让学生自己发现写作的话题 

  我的写作教学原则之一是鼓励学生自己负责选题写作。 

  原则之二是必须在解决“写啥”,“为啥写”的基础上才指导学生进行“怎么样写”的技巧学习。在我看来,作文的范文不仅提供给学生写作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必须教给学生怎么样发现生活中的写作话题。 

  最好的学生作文不是关于火星或者其他未来世界的描写,而是有意义的家庭情景和个人经历。许多学生之所以觉得没东西可写,是因为他们认为写作的话题应该是非同寻常的。 

  二、浓缩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语文教材不是知识的讲解形式,而是知识的使用形式。教师应浓缩教学内容,把“蕴藏于课文中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提炼出来”,把学生必须学习而也可能学习的内容教给学生。对这篇课文而言,这个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就是“以小见大”的作文办法。 

  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教师的启发(提问)要努力促使学生的思维覆盖全篇课文,做到“全局性启发”。以提高教学效率,浓缩教学内容,用较少的教学时间,取得较多的教学效果。 

  三、尽可能地教出课文原有的“美”来,尽可能把课文交给学生来“读” 

  爱默生指出:把自己的生活当做正文,把书籍当做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 

  基于对教师“主导”地位的反思,我尝试在教学中把“点菜”的权力还给学生——即教学不一定根据教师的计划来推进教学,教师将努力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设计课堂教学,努力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但作为单元作文的范文,应该说它与单元重点(记叙的详略)联系得不很紧密,因为此文无论怎么样分析,都不能把“详略”看成是本文的特点或特色。本文的主要特点应该是“以小见大”,是通过一件生活小事来反映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思想和一种传统的美德。因此,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与重点,应依据范文,拟为“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办法和家庭题材的作文写作”。 

  文章的立意比较深远,据作者的自述,这篇文章写作的起点是“孝”,但由于“孝”已经写不多少新意,所以把文章的着眼点放在“生生不息的生命”,据此,这篇文章就有了一个由故事层面与哲学层面组成的多层次的中心。在学习时虽然不必讲这些术语,但应该理解这一点。 

  文章的另一个特点是巧妙的结构和优美的语句,这是学生作文“技法”方面的范本,在教学时应注意进行点拔。 

  【教学目标】 

  1、发现(挖掘)生活中的可供写作的素材; 

  2、学习《散步》一文,感受这篇散文在语言、构思与立意等方面的好处; 

  3、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办法; 

  4、提高散文的阅读能力和对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细节,感受课文; 

  难点:在学习中理解(而不作理性地讲解)“小”“大”其实是一体的东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蕴含在“小”(故事、细节、情节)里面的东西,二者是不可分离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发现家庭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教师尽可能不着痕迹地同学生交谈,以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家庭题材作文的写作。在谈话中,教师可以从以下等方面设问: 

  你们一家住在一起的有几个人?你们一家人都喜欢些啥?有没有你们都喜欢的事? 

  看电视——几台电视机?不争不抢吗?服从谁?意见真的统一吗?哪一部片子给你们的印象较深?大家对剧中的人物评价完全一致吗? 

  逛商店——啥商店?几个人?啥柜台?只看不买吗?买些啥? 

  看书——各看些啥书?谁先看?谁向谁简介?有时一本好书不会抢吗?对书中的人物观点大家意见一致吗?有没有发生过争执?你现在你们争执的根本原因(深层原因)是啥? 

  下棋等——谁先喜欢的?其他人也是怎么喜欢上的? 

  【设计意图:既然是写作指导课,那么这堂课的重点与中心就不应该是《散步》一文,因为课文无非是用以指导写作的“例子”而已,课堂的重点与中心就应该是“写作”的指导,而“写啥”,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就成了一堂课的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先“隐藏”意图,与学生“聊天”,既减轻学生对作文的恐惧,也有意无意间让学生发现许多自己身上身边的写作题材。 

  因为关于选题,我学到的最好的一点是设法让每个学生都发现他自己身上的有意义的话题。 

  前几年,当我说“你们来写啥”时,我并没有意识到我已经向学生传递了错误的信息,现在我知道应该说:“我们的生活中有些啥?有那些值得细细品味的小事呢?” 

  所有的学生都有好的话题,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去发掘这些话题。而家庭生活是写作最重要的一个话题库,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带各自丰富的家庭故事来到学校。 

  因此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探索到家庭故事的丰富性。】 

  二、转入范文的学习:导入范文《散步》 

  教师作转语:我曾拿这个问题问过一个师范学院的老师,他的答案是《散步》,而且他还拿出了一篇文章,来证明他所说的话。这实在是一篇情真意切,优美感人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这位教师是怎么样把家庭中的一件小事写得兴味盎然,引人入胜的。[板书] 

  三、整体感知范文——朗读指导 

  1.要学好一篇散文,最重要的是有感情地朗读,这既是一种对好文章的品尝,也是一种理解得对不对的证明。而要朗读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确定它的感情基调:是欢愉还是悲哀,是轻快还是沉重等等。这篇课文感情基调是怎么样的? 

  参:(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该怎么样把握?提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我”是个中年男子。③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③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妈妈,也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设计意图:阅读感知本来就没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如果能读到“其言若出吾之口,其意若出吾之心”,教学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以读代讲或多读精讲的效果绝不应低估,“熟读成诵”“背熟记牢”应该大力提倡。 

  如果说真有啥最优化的语文教学法,那就是直接地熟练地阅读文本,达到心与言谋,神与文通。所以,拿到课文的第一步,是朗读。】 

  四、以问解文,分析范文的语言、结构和内涵 

  问题一:要你说说,你看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结合多媒体进行推进。 

  (1)“我”听妈妈的: 

  (2)妈妈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那么究竟听谁的呢?——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问题二:文中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这是不是小题大作了呢? 

  参考——我是一家之主,在妈妈和儿子发生争执时必须处理得当,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感情,这是一种使命。作为一个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既要爱幼,更要尊老,生活的沉重使命使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问题三: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 

  参考——“我”背的是妈妈,妻子背的是儿子。妈妈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也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妈妈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在处理以上大问题时,有可能随意地出现以下小问题: 

  文章一开头就开门见山,写我们在田野散步,第二段笔头一转,却写妈妈本不愿出来,这样写的作用是啥? 

  妈妈为啥不愿出来?为啥也出来了呢?从中可以看出儿子对妈妈怎么样?妈妈对儿子怎么样? 

  妈妈听话和儿子听话有啥不同? 

  交代散步的原因。 

  老了,走远了会累 

  儿子劝她该出来走走 

  儿子孝顺关心妈妈,妈妈也很听话 

  小时侯我听话出于依赖和尊敬,妈妈听话出于信任和尊重。 

  “我决定委屈儿子”是不是我不在乎小孩的意见? 

  “我决定委屈儿子”并非不爱儿子。只是拿妈妈和儿子比较来看,妈妈年事已高,在世时日已短,今后像这样的“散步”很难说还有几回了。“我”十分孝敬妈妈,想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妈妈的愿望,这种孝心是难能可贵的。 

  最后,我打算怎么办? 

  为啥? 

  \'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隐含了一层啥意思? 

  最后走大路了吗?为啥? 

  这反映了妈妈啥样的情感? 

  哪一个动作表现了妈妈的这种感情? 

  委屈儿子。 

  大路方便老人,为了照顾妈妈,我打算走大路。 

  妈妈年老体弱,我陪她的日子不多了 

  没有妈妈改变了主意。走小路孩子子感兴趣,妈妈爱孙子,想让孙子高兴 

  对晚辈关心爱护,对孙子真心喜爱 

  摸摸 

  我背妈妈,妻子背儿子,二人背得吃力吗? 

  那么,为啥我们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呢? 

  不,因为妈妈儿子都很轻。 

  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妈妈和儿子是生命中最重的砝码,在每位儿子眼中,妈妈便是全部,在每位爸爸眼中,儿子同样是生命中最重的 

  另:散步前,文章还有一段对初春的描写。找出来,看看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啥作用。 

  第4段是对初春的描写。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 

  【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必须既要教师用问题加以引导,也要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这里虽然设计了一些框架性的问题,却没有具体的一步一步的推进程式,因为过程不应该是完全被设计、被预料的。】 

  五、依据范文进行写作办法的指导:以“小”见“大” 

  教师提示:这篇散文写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作者有没有面面俱到,把生活中各种事情都拿来写呢?作者是怎么样做的? 

  [或者:教师设问:本文写了一件啥事呢?(初春全家人散步的事。)本文正是通过散步这样的小事,表现了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进而赞美了敬老爱幼这种人类高尚的道德情感。这用的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结论:“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 

  啥是“小”?请指出反映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细节? 

  s:妈妈和儿子发生分歧,我思考后决定走大路(对妈妈的尊敬);妈妈改变主意,(妈妈喜爱孙子)这些细节描写,细致而传神,表现了一家人互相理解体谅的情感 

  全篇只写了“散步”一事,但读来饶有兴味,除了真情动人外,再一个原因就是叙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入题写“我和妈妈走在前面,我的妻予和儿子走在后面”,“散步”已经起步,本该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在这里起了一个波澜:“妈妈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于爱母之心决定走大路时,事情偏偏也不照“我”的决定发展,妈妈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末平,一波也起。这两处波澜不仅使记叙摆脱了平铺直叙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对妈妈的挚爱,妈妈对孙子的亲情。 

  啥是“大”?(课文短短八百字,却是一曲温馨隽永的亲情之歌、伦理之歌、生命之歌。其思想内涵的三个层面清晰可辨,耐人寻味。) 

  故事层面:亲情。 

  文章的基本线条是:“我”劝妈妈散步→全家人一块散步→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我”妈妈依从了“我”儿子的→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妈妈和儿子。进而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的互相爱护、尊重、体贴和理解。 

  寓意层面:使命感。 

  《散步》以第一人称叙述,与其说为了真实亲切,不如说为了强化主体意识,实现使命感。文中的“我”,一个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当“我”背着妈妈,妻子背着儿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时,觉得“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里通过特写镜头的定格描写,强化了中间一代人的主体意识,强化了使命感。 

  哲理层面:生生不息。 

  当我们从生命与时空的意义上来审视三代人的“散步”时,却应该说,这里还隐含着“生生不息”的哲学道理。尤其是儿子的一个“伟大”发现:散步的三代四口人“前面也是母亲和儿子,后面也是母亲和儿子”,这是生命的延续与发展,具有哲学的色彩。 

  【设计意图:以小见大的写作办法是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它的基础是对文本的学习,因此,它放在对文章的阅读赏析之后。而且由于在课堂之始已着力于“小”(故事、细节、情节)的指导,此处就着力于对“大”的理解。】 

  六、读写结合,进行仿写练习 

  [这一步未必进行,有必要则行之;无必要则删之。] 

  仿写练习一: 

  依照句子“后来发生了分歧:妈妈要走大路,在路平坦;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写一句话,要出“一家人”的一个分歧点或矛盾产生的焦点所在。 

  有时候,(           )个人也会—— 

  后来发生了—— 

  仿写练习二: 

  依照句子“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妈妈的时日已不多了。”写一段在家庭成员产生意见分歧或矛盾时,“我”的心理活动(请注意,你可能不是决定者,所以不能简单地模仿)。 

  仿写练习三: 

  我说:“走大路。”但是呢妈妈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是水波粼粼的鱼塘。 

  七、由一到多,从“多篇”中悟得“一法” 

  [这一步也是机动,有时间行之,时间不足放到下一课时进行。] 

  阅读学生习作《散步》,体会换一角度对家庭生活题材的把握办法,进一步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办法,并体会文章详略的处理办法。 

  教师指导: 

  1、              莫怀戚的《散步》是从一个中年人的角度来写的,沈愚的《散步》是从一个“小孩”的角度来写的,由于角度的不同,两篇文章在叙述语气上有啥不同? 

  2、              由于“我”的角色由一家之主转换成需要教育帮助的“小孩”,沈愚的《散步》在详略的处理上有啥特点?它详写了啥?略写了啥? 

  八、小结: 

  1、              大家要相信一点:好作文就是从平常的生活中来;许多细小的事,只要你能用真情去体味,用匠心去构思,就能写成非常感人的文章(结合适应性考试的近满分作文)。 

  2、              对初中生而言,尤其是写记叙文,“以小见大”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好办法。小处要能见细,即要有细节;大处要落实,即不能刻意夸大。 

  3、              这样的好文章很难得,大家要争取把它背出来。这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果说作文的技法是建筑的设计和建筑技术,那么好文章的朗读背诵就虽对材料的积累——没有大理石、花岗岩、好的木材钢筋,我们怎么能建造出美丽的高搂呢? 

  九、作业: 

  1、仿写; 

  2、观察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是否真的有许多值得一写的“生活细节”? 

  【设计意图:真正的作文写作是第二课时的重点任务,所以,这时的作业主要是为下一堂课作铺垫。】 

  【板书设计】 

  用多媒体演示,详见多媒体。

散步教案 篇8

  散步

  教学目的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

  教学时间:二课时

  一、预习

  试朗读课文。

  二、导人

  《散步》这篇散文,通过祖孙三代人散步的过程,表现出家庭成员间

  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朗读时要用心领会。

  三、正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散步》。

  2.分六个层次指导朗读。

  (1)缘由。(第1~3自然段)

  ①提问:“我们”为啥要去散步?

  讨论并归纳:为了妈妈。“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

  累”“我的妈妈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应该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妈妈去

  田野散步。

  ②提问:怎么朗读第l~3自然段?

  讨论并归纳:应读得轻柔一些,用陈述语气。读出“我”对妈妈的孝

  心。

  ③提问:试读出第2自然段的重音和停顿,使朗读有节奏感,抑扬

  顿挫。

  讨论并归纳:

  妈妈/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内也

  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妈妈/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

  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则也听/她的话一样。

  (2)过渡。(第《自然段)

  ①提问:这段写啥来过渡?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的田野来过渡。

  ②提问:怎么样描写?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田野的特征——新绿,嫩芽,冬水——春季

  的气息,生命在召唤。用拟人手法,写出新绿的形态和色彩,写出冬水的

  声音和形象。

  ③提问:怎么样会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讨论并归纳:写出初春的田野生机盎然。

  ④提问:应该怎么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应读得有诗情画意,读出初春田野的勃勃生机。

  (3)人题(第5段)

  ①提问:课文写一家三代人怎么散步的?儿子怎么说的?表现儿子

  啥性格?

  讨论并归纳:小儿子从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发现“前面也是母亲

  和儿子,后面也是母亲和儿子。”表现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

  ②提问:应该怎么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前一句用平缓的陈述语气,儿子的话应读得天真、高

  昂,如有新发现。

  仪)波澜(第6段)

  ①提问:散步时发生了啥分歧?

  讨论并归纳: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

  思。

  ②提问:怎么样解决这一矛盾?表现“我”啥性格?

  讨论并归纳:一切取决于“我”——走大路。表现“我”爱幼,更尊老。

  ③提问:应该怎么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分几个层次读,为了使层次分明“后来”、“不过”、“一

  霎时”、“我想”、“我想”、“我决定”、“我说”要重读。读出“我”心理活动的

  几个层次。

  (5)一波也起(第7段)

  ①提问:也起了啥波折?表现妈妈啥性格?

  讨论并归纳:妈妈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表现妈妈听从儿

  子,更爱孙子。

  ②提问;为啥要写妈妈看到的景物?

  讨论并归纳:妈妈看到小路上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

  的鱼塘,想到这些景物对孙儿的吸引力,更下了变了主意的决心。

  ③提问:怎么样解决小路难走的矛盾?

  讨论并归纳:妈妈提出“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④提问:怎么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但是呢”、“摸摸”、“变了”、“还是”、“金色”、

  “整齐”、“水波粼粼”、“背”等都要重读。从层次来看,“但是呢”、“那里”、

  “我走…·,·”都要停顿。用平稳、舒缓的语调读出妈妈慈爱、体谅孙子的

  感情,读出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

  (6)收结(第8段)

  ①提问:怎么样以散步收结全文?

  讨论并归纳:一叙述散步的方向;二叙述在散步中我背妈妈,妻子

  背儿子;三叙述“我”的感受。

  ②提问:为啥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

  界”?

  讨论并归纳:因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

  表现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

  ③提问:怎么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菜花”、“桑树”、“鱼塘”、“走”、“蹲”、“背”、

  “瘦”、“重”、“胖”、“轻”、“慢慢”、“稳稳”、“仔细”及最后~句都要重读。

  从层次看,“这样”、“到了一处”、“但”都要停顿。用较快的语速读,最后

  一句要读得缓慢、深沉。

  四、小结

  这篇散文表现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是欢愉、深

  沉的。朗读时要细心体会。最后,再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1.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辨别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C.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D.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

  1.比喻句:_2.非比喻句:_

  (二)“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

  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啥深刻含义?表现了

  啥?

散步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 过程和办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内容

  ① 检查生字词。

  ② 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 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啥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也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么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妈妈为啥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啥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妈妈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妈妈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啥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妈妈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爸爸,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也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妈妈会怎么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啥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啥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妈妈而委屈小孩,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父亲母亲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妈妈走大路,妈妈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啥?

  a.我们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小孙子的啥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啥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妈妈、妻子、我”是啥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怎样背着妈妈、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啥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也要抚养小孩,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小孩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也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妈妈,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 这篇短文写了啥事?

  ②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办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妈妈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季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办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啥?在思想上感悟到啥?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游。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虚拟主机。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妈妈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启下

散步教案 篇10

  莫怀戚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 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表达情感的办法;体会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2、 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b:过程与办法

  1、 阅读全文,整体感知,反复诵读,领会主旨。

  2、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散文,提高审美情趣。

  c: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文中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深沉的亲情美,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语句。

  教学难点:

  领会表现至善至美的亲情美的主题以及语言文字之美、情感意境之美的欣赏与感悟。

  导学步骤:

  一、 情境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说感受)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温馨的爱,像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小事,

  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莫怀戚的《散步》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作者)

  二、 自习质疑

  1、 回顾学过的《错过》,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德高望重,心中装满美好   情愫   的季羡林先生因为燕园中的古藤萝被毁,写下了对灵魂     颟顸   之人强烈不满的《幽径悲剧》。

  宗璞先生没有因为紫藤萝花架的一时被毁而心中   惆怅    ,反而在紫藤萝花瀑前     憬悟    到生命的永恒。诵读、 咀嚼 这些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字,我们能否感受到存活的   斑斓多味      ?如果想要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我们应该学会观察、思考和    驾驭     生活 ,不    贻误     生活赐给我们的每一次良机。        

  2、 收集有关作者资料,简介作者。

  点拨: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周平安、章大明。曾任教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3、 将你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写下来与同学讨论。

  4、 课前热身: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亲戚( qī  ) 波光粼粼 ( lín )    分歧 (  qí  )    酷 冬 ( kù  )

  霎时( shà )   熬 过 ( áo  )   桑树( sāng )  嫩 芽 ( nèn  )

  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a、散步的人有:      妈妈、我、妻子、儿子           

  b、散步的地点是:      田野                         

  c、散步的季节是:    初春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分歧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e、本文的感情线索是    亲情        ;叙事线索是    散步          。

  四、细读品味,合作探究(再读课文)

  1、合作探究,把握课文中心事件和人物。

  a:文章写了一件啥事,一个平凡的家庭显得那样和美?

  教师点拨:写的是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在田野散步。

  b: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啥喜欢?(用一个词来概括人物的特点)

  教师点拨:妈妈——慈爱;“我”——孝顺;妻子——贤惠;

  儿子——天真可爱。

  2、细读品味,感受亲情之美。

  a: “我的妈妈老了,他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爸爸。”

  a:学法指导:从“强壮”、“高大”分析及表达的感情方面进行品味。

  b: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c:教师点拨:“强壮”是从妈妈看儿子的角度说我正值中年;“高大”是从儿子看爸爸的角度说我高大形象。这一家四口中,谁的权力最大?谁也有真正的决定权?①“我”听妈妈的;②妈妈听孙儿的;③妻子听“我”的;④儿子听“我”的;那么,究竟听谁的?——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b:1.  我和妈妈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2.   前面也是母亲和儿子,后面也是母亲和儿子。

  3.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 路有意思。

  4.  我蹲下来,背起了妈妈,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5.  我的妈妈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a:学法指导:从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两方面去品味。

  b: 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c:教师点拨:1、表明我对妈妈的孝心,引发出儿子的趣语;2、活画出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3、祖孙分歧,都各自成理,符合不同的年龄和生理特点需要一个人来调解。4、突出了一家人尊老爱幼的动人情景。5、祖孙对举.突出浓浓而和谐的亲情。以上5句文句对称,是文意对举的反映。祖孙对举,表明祖孙之间既有不同的要求,也有共同的特点;夫妻对举,表明双方既各有所为,也共同为家尽心尽力。语句大致对称,以优美整齐的形式强化了亲情,且富有趣味。

  五、通读全文,互动探究,感悟主题。

  1、看似不起眼的小事,  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哪些道理?

  a: 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b: 教师精讲点拨:①尊老爱幼是人生的一种责任; ②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③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 ④成熟的生命既要爱护幼小生命,也要善待衰老的生命,是人生的一种责任。⑤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责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你怎么样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a: 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b: 教师精讲点拨:“我”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着高度的使命感。注意,这一句并不是比喻而是表现一种想象。

  3.本文叙述的是初春时节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a: 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b: 教师精讲点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是对生命力的礼赞。第二处描写的是妈妈所望得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4、7自然段中)

  4、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啥?

  a: 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b: 教师精讲点拨:①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②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

  ③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现中年人的责任和使命感。总之,这些大词小用既夸张也幽默,淋漓尽致而也贴切地表达了“寻常事”中的“不寻常”。

  六、 迁移应用

  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两句温馨的话。

  a:学生写话,交流展示。

  b:师生评价,教师点拨举例。

  1、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

  2、亲情是一泓清澈泉水,纯洁明净;亲情是一首动听乐曲,婉转悠扬。

  c:学生再依据老师的例句仿句,师生评价。

  七、 达标检测(矫正反馈)

  1、 学生完成本课《巩固案》。

  2、 教师检查完成情况,适当点拨,巩固当堂教学效果。

  八、 小结本课内容。

  八年级语文学习案

  二十二  散步

  莫怀戚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欣赏优美的语言,体会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3、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 知识积累

  1、 回顾学过的《错过》,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德高望重,心中装满美好       的季羡林先生因为燕园中的古藤萝被毁,写下了对灵魂        之人强烈不满的《幽径悲剧》。

  宗璞先生没有因为紫藤萝花架的一时被毁而心中       ,反而在紫藤萝花瀑前         到生命的永恒。诵读、_______这些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字,我们能否感受到存活的                 ?如果想要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我们应该学会观察、思考和         生活 ,不         生活赐给我们的每一次良机。        

  2、 收集有关作者资料,简介作者。

  3、 将你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写下来与同学讨论。

  4、 课前热身: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亲戚(      ) 波光粼粼 (      )    分歧 (      )    酷 冬 (      )

  霎时(      )   熬 过 (      )   桑树(      )   嫩 芽 (      )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a、散步的人有:                                     

  b、散步的地点是:                                   

  c、散步的季节是: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e、本文的感情线索是                ;叙事线索是              。

  三、细读品味,合作探究(再读课文)

  1、合作探究,把握课文中心事件和人物。

  a:文章写了一件啥事,让一个平凡的家庭如此和美?

  b: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啥喜欢?(用一个词来概括人物的特点)

  2、细读品味,感受亲情之美。

  a、 从词语的运用和表达的感情方面品味:

  “我的妈妈老了,他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爸爸。”

  b、 从句式和表达的感情方面去品味下面5个句子。

  1.  我和妈妈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2.   前面也是母亲和儿子,后面也是母亲和儿子。

  3.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 路有意思。

  4.  我蹲下来,背起了妈妈,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5.  我的妈妈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四、 通读全文,互动探究

  1、看似不起眼的小事,  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哪些道理?

  2、你怎么样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3.本文叙述的是初春时节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4、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啥?

  五、用自己的话来小结课文的内容。

  八年级语文巩固案(矫正反馈)

  二十二   散步

  a: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酷冬(       )    熬过(         )          挺不住(            )

  分歧(       )    霎时(         )        水波粼粼(            )

  b:读课文6—8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第六自然段中“强壮”、“高大”应怎样理解?

  2、家庭出现分歧时,文中说:“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其原因是啥?

  3、 后来“我”决定委屈儿子的原因是啥?

  4、第7段第二句属于啥描写?在文中有啥作用?

  5、文末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达了怎么样的意思?

  c:迁移应用

  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温馨的话语。

  家是                                                               ;

  亲情是                                                             。

  d、亲情体验

  1、 回家后,请为你的父母做一件事,例如说捶捶背、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记住父母的生日,记得在他们生日时,送上你最真挚的祝福。

  3、写封信给你的父母,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

散步教案 篇11

  初中语文散步教案主要通过祖孙三代一家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地展示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何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语文散步教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散步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储备点:

  (1)积累重要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积累语言,揣摩语言

  2.能力培养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4)夹叙夹议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1)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设备

  2.音像资料:歌曲《致爱丽丝》《常回家看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环节:

  1.朗读课文,自己查字典,解决字的读音,找出课下注释中没有,自己也不理解的字词,整理在笔记本上,小组同学之间交流字词整理情况。

  2.朗读课文,感受亲情的和暖。用一句话说说你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二、文本研讨环节:

  课堂导入 :

  记得周国平说过,家,是一只船,是避风的港湾,是游子心中永远的岸。家庭中,正因为有了父母坚强的臂湾,有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嘘寒问暖,我们才感受到无尽的温情与和暖。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再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季,去共享亲情的不限。

  (一)初读入情 整体感悟

  1、配乐朗读。

  阅读提示:(1)播放乐曲《致爱丽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家庭的亲和力。

  (2)思考:课文向我们讲了何事?何人?何景?(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家庭?

  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反馈、点评、小结:(1)我们一家三代四口人、在春季的田野里散步。

  (2)师生明确:“和美”的家庭。

  (二)研读入境 合作研讨

  (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讨论)

  1、展示题目:

  (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啥?(小组口头表达)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假如是爸爸或妈妈,当尊老爱幼不能两全时,你会怎么做?(班上书面交流)

  2、研读要求:

  (1)小组内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2)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3、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反馈、小结。师生明确:

  (1)中年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一肩挑两头,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抚育子女,责任重大。

  (2)“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条缀接而成的。

  (3)家和万事兴

  (三)美读入理 品味意境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找出文中佳句,赏析本文语言特色。

  1、提示:(1)你喜欢文章哪几个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2)师生明确: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3)集体朗读,注意读出初春的生机和散步的情趣。

  2、提示:(1)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啥样的意境和哲理?

  (2)自由朗读品味

  (3)学生简谈文中写景的作用。(点明散步的原因及走小路的原因,也是对生命的礼赞,同时渲染一种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气氛。)

  (四)赏读入心 学习技巧

  (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们来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有些句子虽然不是写景,但我喜欢)

  1、展示“前面也是母亲和儿子,后面也是母亲和儿子。”请学生猜老师喜欢的原因?

  2、反馈: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每组看两段,找到一句即可举手)

  4、深情赏读:领读辅之以跟读,评价。

  5、师生一齐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师生明确:以小见大,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读)

  初中语文散步教案的反思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四口人在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传统观念逐渐淡化的今天,这一课更显出他的教育性 。

  因此,我想通过通过朗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办法学习,从中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在教学办法上,我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结合的办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进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同学们自由选择课文内容,选择几名同学读,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体味课文的语言味和内涵美。比如:在分析文章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时,我就要求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通过投影进行展示。

  但不足之处是在这一点的处理上,我有些操之过急,急于引导学生回答,致使学生缺乏思考的时间,就给出了答案。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上,我对学生总是不敢放手,,总想扶着学生走路,免得“摔倒”,今后我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在研读过程中,我抓住重点语句“我蹲下来背起了妈妈,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的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重读“蹲”“背”“也”等词以及“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的很仔细”语句,突出我与妻子心甘情愿,积极承担责任的使命感。并进行示范朗读,以促进学生的理解,感悟,相信我的缓慢而低沉的一字一句的示范朗读,以及停顿,轻重,缓急,语气上的示范朗读都会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激发了学生试读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试读,最后再齐读。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很深,朗读的效果也不错。

  在拓展延伸部分,我播放央视公益广告《洗脚》,再次从情感上让学生体会亲情,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深化了文章主题,有效的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效果不错。

  总之,教学是一门较深厚的艺术,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反思,才能不断进步,进而使自己教学之路走得更长、更好、更有意义。

散步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 过程和办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内容

  ① 检查生字词。

  ② 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 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啥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也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么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妈妈为啥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啥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妈妈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妈妈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啥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妈妈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爸爸,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也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妈妈会怎么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啥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啥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妈妈而委屈小孩,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父亲母亲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妈妈走大路,妈妈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啥?

  a.我们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小孙子的啥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啥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妈妈、妻子、我”是啥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怎样背着妈妈、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啥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也要抚养小孩,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小孩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也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妈妈,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 这篇短文写了啥事?

  ②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办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妈妈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季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办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啥?在思想上感悟到啥?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游。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虚拟主机。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

  妈妈走大路 ↑承上

  散步分歧→{我 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 ↓启下

推荐站内搜索:湖北二级建造师成绩查询、银杏树的作文职称计算机考试时间、开国大典读后感、演讲稿 青春、夺冠观后感600字湖北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陕西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时间、重庆自考成绩查询、岗位竞聘演讲稿、

散步教案(通用12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散步教案(通用12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53397.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