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枝铅笔》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有几枝铅笔》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22——23页.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合作,交流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过程与办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加法的含义,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知识与技能——学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初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
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加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挂图,5根小棒,5个圆片
教学过程:
教 学 流 程
预想目标
教学反馈
(一)
观察
表述
——
初建
模型
从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
指名演示(主题图情境),教师提问:你看到了啥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自由答)
像这样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你还能说出一些吗 (让学生充分说出生活中类似的情境)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像这样的"有几枝铅笔"当中的数学问题.
在生活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教 学 流 程
预想目标
教学反馈
(二)合作探究——构建模型
活动一,摆一摆,比一比.
1,同桌合作,用学具代替铅笔和学生列举情境中的物品边演示边说情境("有几枝铅笔"和根据演示情境引发想象的情境),发现共同之处:都是求"合起来".
2,师小结:表示"合起来" 时用加法计算,应在要合起来的两个数中间写"+".
3,师引导学生边读边书写"+".
4,让学生试着自己读式子 "3加2等于5"等,适当强调"="的写法.
活动二,摆一摆,算一算.
同桌两个同学合作:用5根小棒或其它学具摆一摆,算一算.要求边摆边说边写,看哪一组同学摆的办法多,写的算式多.(要让学生说说各个算式是怎么样摆的,怎么算的.)
活动三,演一演,算一算.
1,演——"两个小孩子在做游戏,也跑来一个加入"的情境.让学生说意思,提问题,说算式.
2,演——"停车场停有3辆汽车也开来1辆汽车"的情境.让学生说意思,提问题,写算式.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情境,你也发现了啥
1,在比较中提炼出加法的本质意义.
2,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加法算法的多样性.
3,学生在观察演示中体验,"来了一些","添上一部分"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也用加法计算.
4,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拓展应用——运用模型
(一)基本应用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1,2,3
(计算题,让学生说说计算办法,如果有的学生口算困难,可提醒摆学具."打乒乓球"有多种算法,要让学生说明想法.)
(二)拓展练习
1, "练一练"中的第4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进行同桌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若有不同类相加应进行引导.)
独立思考和解答后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不同思路,办法和答案的思考,分析,判断中提高各方面的数学素养.
(四)总结反思——延伸模型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啥 想一想,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加法问题
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有几枝铅笔"教学设计 来自本站。
《有几枝铅笔》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22~23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课标解读
本学段课标指出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具体情境和数学活动中体会加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内容分析
《有几枝铅笔》是北大师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加法的第一节课。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所以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就是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和应用”为主线展开数学活动,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大量的情境,唤醒他们已有的经验,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体会加法的实际意义,列出不同算式,在说一说、算一算中发现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随处都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善于发现和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激发他们积极探索数学奥秘的欲望。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加法的含义;难点是能根据加法的含义,正确列出加法算式。
·学情认识
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加法,但是呢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要正确理解加法的意义并一定困难,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加法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运用。所以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加以引导,在“有几枝铅笔”这一生活情境的支持下,学生能顺利建立“2+3=5”简单的数学模型。在家庭生活的背景情境中,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建立的数学模型,说出这个家庭中两样物体合并的现象。这样不仅让学生感知学习知识的必要性,进而产生学习加法的动机和兴趣。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理解加法的含义。
2、会读、写加法算式,会选择合适的办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能力目标:
1、能根据提供的具体情境,提出简单的加法问题并进行解答,会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点。
2、让学生在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性目标:
1、在合作、交流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2、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关资源】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相关情景图课件。
学具准备:学生准备小圆片、三角形、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理解加法含义
1、师生谈话,激qing引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新教室来上课,你们紧不紧张呀!
生:紧张!
师:这节课就是同学们喜欢的……
生:数学课!
师:同学们在数学课中已经学会用脑、动手,通过认真观察来自己寻找答案,做得很棒,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相信你们这节课会做得更好!
2、创设情境,理解加法含义。
师:请小孩子仔细观察大屏幕,看看大屏幕上有啥,也有啥变化?
生1:草地上有两只大熊猫,也来了一只大熊猫。
生2:树上有一只鸟在唱歌,也飞来了一只鸟。
师:小孩子观察得真仔细。它们合在一起是多少呢?用啥办法来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加法。
教师出示图片1:老师还把我们的好朋友带来了,是谁呀?
师:对了,是我们的好朋友笑笑,笑笑在干啥呀?
教师出示图片2:引导学生说出笑笑一只手拿了2枝铅笔,另一只手拿了3枝铅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和3)
教师出示图片3:再看看笑笑怎么做的?(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起来)那合起来一共是几枝呀?快来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吧!看看谁说的好?(引导小孩子也来学笑笑的样子试一试,边拿边说。)
师:像这样把2支铅笔和3支铅笔合起来,要计算一共有多少支铅笔,我们就可以用加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大屏幕动画和创设学生熟悉的动手拿铅笔的情境来导入新课,既直观也亲切。通过合并的过程,使学生充分理解了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并到一起,要用加法计算。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上课的开始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独立探究
师:2支铅笔和3支铅笔合起来是5枝铅笔,那你能用算式写出来吗?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2+3=5 )
2、小组交流
师:写完的小孩子,请把你写的算式给你的同桌看一看,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样写的?(请一名学生板书)
(小组交流算式写法,教师适时小结。学生争先回答所会的知识,表现欲强烈。)
3、算式读法
师:(指着板书)大家看他写得对不对?这个算式怎么样读呢?(先指名读后齐读)
4、认识加号
师:谁知道这个符号叫啥?怎么样写呢?(生回答师纠正)
5、质疑解惑
师:大家对这个算式有没有不懂的?
6、加深理解算式含义
师:(指着算式)谁知道这里的“2”表示啥?“3”呢?“5”呢?
师:把两部分合起来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小孩子动动脑筋想一想,这个2+3=5除了表示把2枝铅笔和3枝铅笔合起来,还可以表示啥呢?(扩展算式含义)
生1:有2只蝴蝶,也飞来3只蝴蝶,一共有5只蝴蝶。用加法算式表示:2+3=5
生2:我左手拿了2支铅笔,右手拿了3支铅笔,一共有5支铅笔。用加法算式表示:2+3=5
……
师:同学们真聪明,说得非常好,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加法事例,回家以后说给父亲母亲听好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深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认识了加法算式和加号,不仅会读、会写加法算式,还能根据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并正确计算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了他们足够的独立尝试、探索交流的时间和虚拟主机,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自己所会的知识,教师再用手势等办法帮助他们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他们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充分体验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实际操作,动手动脑(书第22页“摆一摆” )
1、出示桃子图,让学生看懂图意后,边摆边说过程:先出示1个桃子,再出示3个桃子,然后合在一起。
2、让学生用圆片摆1+3=4的过程。
(同桌交流,小组互动,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孩给予鼓励帮助。)
师:把1个桃子(小圆片)和3个桃子(小圆片)合在一起,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小圆片),可以用啥办法计算?你们能列出算式吗?
生1:1+3=4
生2:3+1=4
3、分别出示桃子图二和图三。
让小孩们分别用三角形和小棒摆出图二和图三的情景,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
生1:我摆了两堆小圆片,前一堆有两个,后一堆有两个,一共有四个小圆片。用加法算式表示:2+2=4
生2:我在桌子上摆了两堆小棒,前一堆有四个,后一堆有一个,一共有五根小棒。用加法算式表示:4+1=5
【设计意图】这个情境的设计是开放的,从一幅情境图列出一个算式到能列出多个算式,赋予同一个算式的意义愈加丰富。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并能快速写出正确的算式,有的小孩子还写出不同的算式,不仅进一步理解和体验了加法的含义,还体现了课标中提出的“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有几枝铅笔》教学设计 篇3
一、内容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有几枝铅笔(课本22-23页)
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之上。我们班的小孩地处城乡结合部,小孩们对于本节学的5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掌握较好。但本课是学生上一年级后第一次由实物---图像---抽象符号的这一数学模型的建立,这个数学符号数学算式的建立对发展学生以后的数感、符号感尤其重要。因此,本节我重在引导学生从实物,数字中抽象也数学符号的建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加法的含义,正确列出加法算式。
四、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学生上一年级后第一次由实物---图像---抽象符号的这一数学模型的建立,这个数学符号数学算式的建立对发展学生以后的数感、符号感尤其重要。一年级学生在学前教育已经学会计算20或100
以内加减法,他们的计算能力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重在引导学生从实物,数字中抽象也数学符号的建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真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正确列出加法算式,理解加法的意义是本节的难点。
教具准备:铅笔和桃子图片 生:学具中5个圆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孩们,你们想看个哑剧吗?老师给演个精彩的哑剧,要仔细看,一会儿把你看到的变化讲给大家听,好不好?
二、探索新知,体验发现。
1.老师拿出铅笔直观演示
(先拿出2枝铅笔,再拿出3枝铅笔,最后把2枝铅笔和3枝铅笔合起来)
2.师:谁来完整地说说你看到了啥?
(指名学生回答,并注意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述合起来的过程)
3.师讲解:像刚才我们把2枝铅笔和3枝铅笔合起来的动作,可以提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几枝铅笔?(板书课题)请齐读两遍。
下面,请你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做合起来的动作。(师适时在黑板上粘贴铅笔)
师边讲边板书:我们把2枝铅笔和3枝铅笔合起来的过程,在数学中还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你们看!我用2个符号就把数字组成了加法算式。
4.认识“+”的名称,写法和意义。
师:“+”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对了,它叫做“加号”,请跟老师读。在算式中读“加”,表示把数或物体合起来的意思。(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吧)“=”叫啥名字?记得真准!是我们学过的等号,表示合起来有多少的意思。那么,你会读这个加法算式吗?(指名读,指生领读)
5.新知渗透,小结。
师:你们真棒!把2枝铅笔和3枝铅笔合起来是5枝铅笔,算式就列做2+3=5(枝)!2表示2枝铅笔,那么3表示啥呢?5表示啥呢?
谁会把老师刚才合铅笔的过程和列出的算式再说一说?(指名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并给予及时评价)
师小结:把两部分合起来的过程,我们都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
6.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学会了吗?老师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指名上台摆桃子,其他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摆。先说说自己摆的过程再列出算式(课本中“摆一摆”)
(2)师:请你自己摆出一幅圆片图,并说出加法算式。
(3)师:说说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加法问题?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师:刚才大家的表现都很出色,老师特别高兴,接下来带你们去参观一下!
1.(大屏幕出示停车场图片)这是哪里呢?你看到了啥?
(指导学生先完整说说图意再列出算式,培养学生从图和文字中提取数学信息的好习惯)你能说说3+1=4的意思吗?
2.师:咱们继续走,瞧!一群小鸟正在叽叽喳喳唱歌呢!你发现数学问题了吗?(指导学生完整地说出图意并列出算式)
3.下面我们随着音乐来活动一下吧。(做《拍拍手》)
4.师:魔术城里热闹极了,草地上正在举行啥比赛呢,想看吗?快找找,数学问题在哪里?
旁边还有一场精彩的比赛呢!试试看把算式写在书上。(同桌先交流后全班交流)
5.师:明明听说大家今天学会了加法题,很想邀请大家去做客。可他喜欢爱动脑筋的同学,想请你们找找他家里的加法问题。愿意帮助他的同学请坐直!
(出示大屏幕图片,分大组比赛说,后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师:这节课大家听讲很认真,发言很积极,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老师相信你们都是爱观察的小孩,回家后把找到的加法问题讲给父亲母亲听,好不好?
《有几枝铅笔》教学设计 篇4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一种学习用品:“黑心肠,尖尖头,走起路来全靠头;直着走,横着走,肚子空了就不走”。
师:同学们,铅笔能帮我们写字,我们要爱护它。
二、探究学习
1、建立表现
师:请同学们看看图一,说说你看到了啥?试一试提数学问题。
图一:笑笑左手拿着2支铅笔、右手拿着3支铅笔。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把问题提准确。
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了笑笑左手拿着2支铅笔,右手拿着3支铅笔,问笑笑一共有几支铅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几支铅笔”。(板书课题——有几支铅笔)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笑笑手里一共有几支铅笔?她是怎么数的?
(教师出示图二:笑笑两手一共拿着5支铅笔。)
写算式计算。
师:怎么样用算式表示笑笑有几支铅笔呢?
师:表示“合起来”时应在算式中间用“+”表示,这个一横一竖的符号叫做“加号”,请大家边读边书写三遍。
师:请大家读一读式子“2加3等于5”。
师:同学们,如果只看“2+3”这个算式,你能计算吗?请说说。
2、探究体验
师:下面准备请同桌两个同学用手里的5支铅笔摆一摆、算一算。
要求两个同学边拿边说“我拿几支铅笔,他拿几支铅笔,一共有几支铅笔?”,拿一次写一个算式并计算,看哪一组同学拿的办法多,写的算式多。
师:请一个同学说说1+3=4,你是怎么摆?怎么算的?再请同学说说2+2=4,你是怎么摆?怎么算的?……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体会到到“合起来用加法”,学会了掰手指头或口算等办法。以后,同学们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或比较快的办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根据课本“试一试”两幅图的要求,安排学生戴小汽车、小鸟头饰分两次表演。)
师:请同桌两人互相说说算式,说说算法。(小组)
师:请同学们说说算式,说说算法。(全班)
师:同学们,从这两幅图可以看出“添上”也是用加法。
2、让学生独立做“练一练”中的“1、计算”“2、填空”
3、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练一练”中的第4题“说一说,算一算”,再进行两人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4、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四、课堂总结
《有几枝铅笔》教学设计 篇5
《有几枝铅笔》教学反思
《有几枝铅笔》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法(一)》的第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加法的含义;2、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3、能根据提供的情境,提出简单的加法问题并进行解答。
在教学本课时,我用学生每天接触的铅笔作为教具,创设两手分别拿着3枝铅笔和2枝铅笔的情境,并夸张地做把两部分合起来的动作,让学生一目了然一共有5枝铅笔。但本课的目标之一是:能根据提供的情境,提出简单的加法问题并进行解答。于是,在我两手合并的一刻,我也试图让学生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但学生的“问题”真的是一个大问题。有的学生的问题是:2+3=5;有的是:2枝铅笔加3枝铅笔是5 枝铅笔;有的是:2枝铅笔加3枝铅笔是多少?……虽然有的同学已经将加法的意义说出来了,有的同学的问题也很接近了,但就是不能提出简练的问题。直到解决完问题,我结合本情境引导、强调算式和问题的不同后,还有些同学迷迷糊糊,但大部分都建立了算式和问题的概念。在下面的“试一试”和“练一练”中,我也能让学生结合情境图说说图意并提出问题再列出算式解决,进一步巩固加法的意义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只为提问题开了个头,学生在反复引导下已经逐渐抓住了提问题的雏形,我相信以后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更棒的!
本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摆一摆”这一活动中,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只是把教材中的桃子转换成学生现有的铅笔,试图让他们创造出除了2+3=5之外的5以内的加法算式,可是,一年级的小孩子真是一发不可收拾啊,让他们拿出铅笔来之后就开始和铅笔交上朋友了,我这种比较急躁的人就剥夺了他们继续体验的机会,让他们直接看书,填一填,再集体交流每个加法算式的意义。我想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形,我应该放慢速度,让学生边摆边填边交流,让学生充分体验,在动手操作中逐渐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
在一年级的课堂上,我更感受到自己的责任重大。这节课是提出问题的能力让我有感而发,说不定下一次就是动手操作的能力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起来,一年一年提升的。一年级是从无到有的开始,我们急不来,而应给他们创造条件、环境,让他们去体验、探究,去建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与能力。
《有几枝铅笔》教学反思
“有几枝铅笔”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教学时,利用图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先组织学生看图交流,进而引出加法,在此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或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创情境,如模拟表演(原来有几个人,也来几个人,一共有几个人)、讲童话故事等,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在具体情境活动中,体会加法的实际意义。
《有几枝铅笔》教学反思
《有几枝铅笔》一课是学生对加法的初步认识,对学生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让学生能走进数学,学会使用数学,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小孩们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
教学中我创设了关于5枝铅笔的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所见,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进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最后再通过在教室里找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应用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生学习过程,鼓励算法的多样性。
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要求算式正确,更重要的是放在说一说这个环节中,让小孩们把自己的观察过程说出来,并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的寻找做题的多种办法。
3、重视学生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能力,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通过这节课,我明白了低年级教学就需要老师去多想办法,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让他们在比赛活动中去学习,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显著。
《有几枝铅笔》教学设计 篇6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孩们,你们想看个哑剧吗?老师给演个精彩的哑剧,要仔细看,一会儿把你看到的变化讲给大家听,好不好?
(用学生感兴趣的哑剧--动作演示引入新课,符合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渴望学习的热情。)
………
3.师讲解:像刚才我们把2枝铅笔和3枝铅笔合起来的动作,可以提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几枝铅笔?(板书课题)请齐读两遍。
下面,请你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做合起来的动作。(师适时在黑板上粘贴铅笔)
师边讲边板书:我们把2枝铅笔和3枝铅笔合起来的过程,在数学中还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你们看!我用2个符号就把数字组成了加法算式。
(这个环节是本节重点,我尽量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感知由实物---图像---抽象符号的这一数学模型的建立,2和3合起来是5的过程用算式就表示为2+3=5。这个数学模型建立的特别重要,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符号感的开始。)
4.认识“+”的名称,写法和意义。
5.新知渗透,小结。
师:你们真棒!把2枝铅笔和3枝铅笔合起来是5枝铅笔,算式就列做2+3=5(枝)!2表示2枝铅笔,那么3表示啥呢?5表示啥呢?
谁会把老师刚才合铅笔的过程和列出的算式再说一说?(指名说,同桌互相说一说)(把抽象的算式结合具体情境中再次理解)
(给学生充分说一说的时间,让学生深刻感知合起来的过程就可以用加法算式来表示的过程。注意到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设计从易到难、从形象到具体、从动到静,具有很强的层次感,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指名学生说并给予及时评价)
师小结:
6.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1)指名上台摆桃子,其他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摆。先说说自己摆的过程再列出算式(课本中“摆一摆”)
(指导学生说a和b合起来是c,列成算式就是a+b=c)
(2)师:请你自己摆出一幅圆片图,并说出加法算式。
(通过摆一摆的动态操作的活动,让学生把已经掌握的简单加法算式与所表示的具体事物相联系起来,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理解抽象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
(3)师:说说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加法问题?
(在学生由实物---图像---抽象符号的数学模型建立后,让学生举例说说类似的数学问题,及时利用知识的迁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身边事物,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并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的理念。)
《有几枝铅笔》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设想: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5以内加法的初步认识(北师大版),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加法这种运算,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情况,设定以下目标:1、通过解决“一共有几支铅笔”的问题,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能计算5以内的加法,并用加法来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强化问题意识。3、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是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教学难点是加法意义的理解。
我在设计教案时侧重以下二个方面来进行展开:
1、动静结合,落实好双基
本节课是学习加法的开始,学生虽然在生活中已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但对于一年级的小孩子,刚入学三个星期,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先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以讲解为主,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法及加法算式,说一说,摆一摆,练一练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意义的理解,课堂上动、静结合,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培养了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愿意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创设机会,鼓励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将计算知识的学习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紧密结合。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一共有几支铅笔”的问题,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能计算 5以内的加法,并用加法来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5以内加法的计算,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进一步提高问题意识。
3、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难点:加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学具:iPhone图片4个,小熊图片5个。
教具:5枝铅笔实物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你们看,老师手上有几枝铅笔?
老师这只手也有几枝铅笔呢?
2、师问:分别可用数字几表示(板书 2、3)
(反思:这里情景比较单一,可以利用课件多创设几个情景,多演示几次,让学生更直观、更充分地体验“合起来”。)
二、探究学习,理解意义
(一)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1、演示合并动作:老师做了啥动作?(引导学生说:合起来)
2、教师讲解: 2和3合起来,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这个符号先写一横,再写一竖,它就是加号(板书),这个加号就表示把2和3合起来
3、引导学生说3句话:
(1)指着图: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反思:学生对“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很模糊,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预先考虑到的,他们根本不知道啥是问题,答案是五花八门的。这儿可以创设个情景如拿个盒子让他们猜一猜里面粉笔的支数,让学生先明白啥是问题,才让他们提出数学问题。)
(2)让学生伸出小手来,边做边说。
(反思:“伸出小手说一说”效果很好的,首先是动手,符合儿童爱动的年龄特点;其次是学生边说边做,加深了他们对加法含义的认识,用3句话来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要让学生重复地讲,讲充分。)
4、解决问题
一共有多少枝铅笔呢?你怎么知道的?(板书:5)
我们可以用啥符号来连接这个式子,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加法算式。
5、揭题,板书:加法
6、读加法算式。
7、小结:2表示啥?3表示啥?“+”表示啥?5是怎么得到的?
(反思:这里还可以扩展去问,数字“2”、“3”还可以表示啥?如iPhone、书本、小孩子等,让学生具体说一说,给 “2+3”赋予多种意义,使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加法含义。)
(二)操作交流,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
摆一摆,说一说
1、iPhone图片
(1)、师示范摆,引导学生说3句话和算式。
(2)、指名摆,其余生说
2、小熊图片: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说,指名反馈。
(三)尝试练习
p22摆一摆,试一试
重点让学生说汽车图与小鸟图的图
三、巩固应用
1、完成p23第1、2、3题
重点交流打乒乓球图,让学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 反思:教学打乒乓球这幅图,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后,再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进而让学生体验到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2、说一说,算一算p23第4题
师:淘气说小孩子学得这么好,请小孩子去玩呢!看,这是他家的客厅,你能在他们家发现有趣的加法问题吗?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凳子、桌子、花、人等)
3、小结
(反思:练习巩固和讲解新课界线太明显,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可以用个故事把他们串联起来,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课后反思: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写道:“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标准》还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有几枝铅笔》上后静心想想,这节课失败的关键原因就是因为我没有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没有去“备”学生!
1、这批小孩在入学前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了,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应定位在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上,我虽然在教案中提到了这点,可课堂上我却没能很好地去贯彻这点。我应该很好的利用课件,或者创设几个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合起来”,配合小手,边做边说3句话,反复地让学生说,我想加法意义的理解应用也就能水到渠成。
2、学生对啥是数学问题不清楚,在课堂上我一上去就让孩子针对我的演示提出数学问题,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这个环节是整节课费时最多的,也是我教学最吃力的一处。如果课前我能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摸底,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个环节,使学生明白啥是数学问题后,再让学生来提数学问题,那么学生就能轻松的用简练的语言提数学问题了,教师也就能更好的控制整堂课的节奏了。
3、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运用与生活。这节课最后还可以设计让学生在教室里、在身上找找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相连。
《有几枝铅笔》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2—2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培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数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圆片若干个,实物展示台。
学具准备圆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今天,咱们的课题导游是一只漂亮的小狐狸。小孩子们打开课本第22页瞧一瞧,小狐狸给大家带来的数学问题是啥?(有几枝铅笔)
一、创设情境,体会加法意义。
1、师:大家现在都是小学生了,每天都要背着书包来上学。老师要提醒大家每天做完作业后要自己整理书包,把第二天要用的书和笔盒带上,小孩子们每天写字要用啥?对要用铅笔,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枝铅笔想请小孩子们帮助算一算,一共有几枝。小孩子们愿意帮忙吗?
2、教师先拿出两支铅笔,再出示3支铅笔,让学生口述这一过程,再提问一共有几支?
3、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样想出来的?
4、师: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5、引导认识加号,感受加法。
6、说一说算式里数字的含义(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对算式的含义进行扩展。)
生1:还可以表示把2个iPhone和3个iPhone合起来。
生2:可以表示把2本书和3本书合起来是5本书。
.......
7、摆一摆。
(1)教师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师:小孩子们来个比赛,比一比谁拿得也快也对,拿的圆片个数要和老师拿的一样多。
(老师利用实物展示台摆圆片,先摆一个,再摆三个,学生看后依照老师的样子摆。)
师:很多小孩子拿的非常迅速,你们能对刚才摆的,提个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生:先拿出1个圆片,也拿出2个圆片,一共有几个圆片?
师:某某同学已经学会了提问题,真是不错,那其他小孩子是不是也会呢?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同桌说完,老师还可以再请一两名学生做个反馈。)
师:同学们会解答这个问题吗?
生:1+3=4
师:这“1”、“3”、“4”分别表示啥?
(教师引导学生把抽象的算式放到具体的情况中理解)
(2)放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讲一讲,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师:现在小孩子自己按照课本摆一摆第2、第3小题的要求摆一摆,边摆边说出过程,最后把算式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8、提出自己的身边的加法的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体验。
师:刚才小孩子们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了解到了把两部分合起来可以用加法来计算。那咱们身边,例如教室里,能不能找到加法问题呢?
(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
学生反馈:
生1:我的笔盒里有3枝笔,笔盒外面有1枝笔,合起来一共有几枝笔?
(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并学会判断问题的对错及思考解题的办法。)
生2:教室一边墙上有2张画,另一边也有2张画,合起来有几张画?
.......
师:只要小孩子善于发现,在我们身边能找到许多加法的问题。
9、试一试
(1)引导学生说明图意,并根据图意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组织学生结合图意与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第1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其先根据算式摆学具,直观地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
2、第2题,让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想的。学生可能会列出不同的算式,教师在集体反馈时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渗透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列出不同算式的数学思想。
3、第3题,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可以追问:再放下盘iPhone,你认为有几个?为啥?
(学生回答略)
4、说一说,算一算。
(1)学生独立观察图,从中发现加法问题。
(2)体交流图中的加法问题。
师:现在哪个小孩子来当小考官,根据图意提个问题考考大家。
(这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符合图意,都应给予肯定,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都可以见到,刚才同学们在教室中找到了许多的加法的问题,放学后,大家可以在校园里或者在家里找一找,看看你还能发现哪些加法问题,下次带到课堂上来考考其他小孩子。
《有几枝铅笔》教学设计 篇9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一种学习用品:“黑心肠,尖尖头,走起路来全靠头;直着走,横着走,肚子空了就不走”。
师:同学们,铅笔能帮我们写字,我们要爱护它。
二、探究学习
1、建立表现
师:请同学们看看图一,说说你看到了啥?试一试提数学问题。
图一:笑笑左手拿着2支铅笔、右手拿着3支铅笔。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把问题提准确。
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了笑笑左手拿着2支铅笔,右手拿着3支铅笔,问笑笑一共有几支铅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几支铅笔”。(板书课题——有几支铅笔)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笑笑手里一共有几支铅笔?她是怎么数的?
(教师出示图二:笑笑两手一共拿着5支铅笔。)
写算式计算。
师:怎么样用算式表示笑笑有几支铅笔呢?
师:表示“合起来”时应在算式中间用“+”表示,这个一横一竖的符号叫做“加号”,请大家边读边书写三遍。
师:请大家读一读式子“2加3等于5”。
师:同学们,如果只看“2+3”这个算式,你能计算吗?请说说。
2、探究体验
师:下面准备请同桌两个同学用手里的5支铅笔摆一摆、算一算。
要求两个同学边拿边说“我拿几支铅笔,他拿几支铅笔,一共有几支铅笔?”,拿一次写一个算式并计算,看哪一组同学拿的办法多,写的算式多。
师:请一个同学说说1+3=4,你是怎么摆?怎么算的?再请同学说说2+2=4,你是怎么摆?怎么算的?……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体会到到“合起来用加法”,学会了掰手指头或口算等办法。以后,同学们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或比较快的办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根据课本“试一试”两幅图的要求,安排学生戴小汽车、小鸟头饰分两次表演。)
师:请同桌两人互相说说算式,说说算法。(小组)
师:请同学们说说算式,说说算法。(全班)
师:同学们,从这两幅图可以看出“添上”也是用加法。
2、让学生独立做“练一练”中的“1、计算”“2、填空”
3、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练一练”中的第4题“说一说,算一算”,再进行两人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4、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四、课堂总结
《有几枝铅笔》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22~23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内容分析
《有几枝铅笔》是北大师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加法的第一节课。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所以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就是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和应用”为主线展开数学活动,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大量的情境,唤醒他们已有的经验,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体会加法的实际意义,列出不同算式,在说一说、算一算中发现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随处都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善于发现和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学情认识
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加法,但是呢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要正确理解加法的意义并一定困难,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加法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运用。所以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加以引导,在“有几枝铅笔”这一生活情境的支持下,学生能顺利建立“2+3=5”简单的数学模型。在家庭生活的背景情境中,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建立的数学模型,说出这个家庭中两样物体合并的现象。这样让学生感知学习知识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理解加法的含义。
2、会读、写加法算式,会选择合适的办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能力目标:
1、能根据提供的具体情境,提出简单的加法问题并进行解答,会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点。
2、让学生在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性目标:
1、在合作、交流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2、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一种学习用品:“黑心肠,尖尖头,走起路来全靠头;直着走,横着走,肚子空了就不走”。
师:同学们,铅笔能帮我们写字,我们要爱护它。
二、探究学习
1、建立表现
师:请同学们看看图一,说说你看到了啥?试一试提数学问题。
图一:笑笑左手拿着2支铅笔、右手拿着3支铅笔。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把问题提准确。
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了笑笑左手拿着2支铅笔,右手拿着3支铅笔,问笑笑一共有几支铅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几支铅笔”。(板书课题——有几支铅笔)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笑笑手里一共有几支铅笔?她是怎么数的?
(教师出示图二:笑笑两手一共拿着5支铅笔。)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动手拿铅笔的情境来导入新课,既直观也亲切。通过合并的过程,使学生充分理解了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并到一起,要用加法计算。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上课的开始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写算式计算。
师:怎么样用算式表示笑笑有几支铅笔呢?
师:表示“合起来”时应在算式中间用“+”表示,这个一横一竖的符号叫做“加号”,请大家边读边书写三遍。
师:请大家读一读式子“2加3等于5”。
师:同学们,如果只看“2+3”这个算式,你能计算吗?请说说。
2、探究体验
师:下面准备请同桌两个同学用手里的5支铅笔摆一摆、算一算。
要求两个同学边拿边说“我拿几支铅笔,他拿几支铅笔,一共有几支铅笔?”,拿一次写一个算式并计算,看哪一组同学拿的办法多,写的算式多。
师:请一个同学说说1+3=4,你是怎么摆?怎么算的?再请同学说说2+2=4,你是怎么摆?怎么算的?……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体会到到“合起来用加法”,学会了掰手指头或口算等办法。以后,同学们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或比较快的办法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深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认识了加法算式和加号,不仅会读、会写加法算式,还能根据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并正确计算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了他们足够的独立尝试、探索交流的时间和虚拟主机,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自己所会的知识,教师再用手势等办法帮助他们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他们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充分体验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
(根据课本“试一试”两幅图的要求,安排学生戴小汽车、小鸟头饰分两次表演。)
师:请同桌两人互相说说算式,说说算法。(小组)
师:请同学们说说算式,说说算法。(全班)
师:同学们,从这两幅图可以看出“添上”也是用加法。
2、让学生独立做“练一练”中的“1、计算”“2、填空”
3、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练一练”中的第4题“说一说,算一算”,再进行两人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4、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四、课堂总结
《有几枝铅笔》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加法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景活动和具体操作过程中,体会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3、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qing引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新教室来上课,你们紧不紧张呀!
生:紧张!
师:这节课就是同学们喜欢的……
生:数学课!
师:同学们在数学课中你们学会用脑、动手、认真观察自己来寻找答案,做得很棒,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来观察大屏幕,看看大屏幕上有啥,也有啥变化?
生1:有两只大熊猫,也来了一只大熊猫。
生2:树上有一只鸟在唱歌,也飞来了一只鸟。
师:观察得真仔细。它们合在一起是多少呢?用啥办法来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图中的是小红,第一幅图小红的左手拿了几支铅笔?右手拿了几支铅笔?再看看第二幅图小红手上的铅笔只数在怎么样变化?快来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吧!看看谁说的好?
生1:小红的左手拿了3支铅笔,右手拿了2支铅笔,合在一起一共有5支铅笔。
师:同学们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2:小红的右手拿了2支铅笔,左手拿了3支铅笔,合在一起共有5支铅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和3)
生:5支铅笔。
师:这样把2支铅笔和3支铅笔合起来,要计算一共有多少支铅笔,我们就可以用加法来计算。
师:把2支铅笔和3支铅笔合起来,我们就用加法符号“+”来表示。(教师范读加法算式,学生自己读。)
师:同学们请你们说一说生活中其他能用2+3=5的算式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生1:有2只蝴蝶,也飞来3只蝴蝶,一共有5只蝴蝶。用加法算式表示:2+3=5
生2:我左手拿了2支铅笔,右手拿了3支铅笔,一共有5支铅笔。用加法算式表示:2+3=5
师:同学们真聪明,说得非常好,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加事例,回家以后说给父亲母亲听好吗?
二、实际操作,动手动脑
(1)出示桃子图,让学生看懂图意后,边摆边说过程:先出示1个桃子,再出示3个桃子,然后合在一起。
(2)用小圆片摆1+3=4的过程。
同桌交流,小组互动,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孩给予鼓励帮助。
师:把1个桃子(小圆片)和3个桃子(小圆片)合在一起,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小圆片),可以用啥办法计算?你们能列出算式吗?
生1:1+3=4
生2:3+1=4
(3)分别出示桃子图二和图三。
让小孩们分别用三角形和小棒摆出图二和图本的情景,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
生1:我摆了两堆小圆片,前一堆有两个,后一堆有两个,一共有四个小圆片。用加法算式表示:2+2=4
生2:我在桌子上摆了两堆小棒,前一堆有四个,后一堆有一个,一共有五根小棒。用加法算式表示:4+1=5
三、启发想象,练习表达
师:同学们,通过动手摆卡片,已经对加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图片,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样来摆加法算式的吧!(学生们观看课件,说出加法算式)
生1:停车场上有三辆车,也开来一辆车,一共有四辆车。用加法算式表示:3+1=4
生2:树上有两只鸟,也飞来了一只鸟,树上一共有三只鸟。用加法算式表示:2+1=3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小明的家,小明请大家支他家做客,不过小明说他喜欢聪明的小孩子,必须说出一道加法算式才可以去他家玩,谁想来试一试呀!(观看第23页第四小题,说一说,算一算)
生1:小明家墙上挂了1张小明自己的照片,有1张全家的照片,一共有两张照片。用加法算式表示:1+1=2
生2:小明家桌子上有两盘梨,左面的盘子里有两个梨,右面的盘子里有两个梨,一共有四个梨。用加法算式表示:2+2=4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观察的很仔细,说的很好,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在你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加法算式,快认真仔细观察,回家后说给你的父亲母亲听吧!
《有几枝铅笔》教学设计 篇12
第一教时:有几枝铅笔
一、预期效果
1、应掌握的知识
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会用自己理解的办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应发展的能力
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动手操作,会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点。
3、应培养的情感
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激发求知欲望、学习的兴趣,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本学段课标指出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内容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未强调用数的组成作为计算依据的情况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办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的重点是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难点是能根据加法的含义,正确列出加法算式。
3、学情认识
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加法,但是呢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所以在“有几枝铅笔”这一生活情境的支持下,学生能顺利建立“2+3=5”简单的数学模型。在家庭生活的背景情境中,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建立的数学模型,说出这个家庭中两样物体合并的现象。
4、经验简介
数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和应用”为主线展开。通过身边熟悉的例子引出新知,在学生摆桃子的活动中体会加法的实际意义,列出不同算式,说一说、算一算中使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课堂中一静一动,学生学起来比较快乐,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但这节课我觉得还应注意的地方是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让学生多动口。
三、实施要领
1、 课前准备:
教师:(1)、摆桃子的课件;
(2)、各种奖品,如:红星、桃子、iPhone;
(3)、书本上的图片(除主题图外)
2、教时安排:1课时
3、教学流程:
序号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教学辅导
一、
二、
三、
四、
五、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魔术:猜数奖励
探究新知,体验发现
1、在活动中体验加法的含义
(1)、师:你猜、我猜、大家猜,这是几?请你用你的手指表示
(2)、师:演示铅笔合并过程:“5”是怎么来的?
(板书:2+3=5)
(3)、指导认识加号并板书。
(6)、师:我们就把这种带有加号的算式叫做加法算式。像刚才,把铅笔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1、师:刚才,小孩子们表现得都不错,老师啊,要奖给每位小孩子5个桃子,坐好了,请小组长进行发奖。
师:小孩子拿到这5个桃子之后,你准备怎么样使用啊?
2、师:演示摆桃子1+3=( ),问:这样可以用哪个加法算式表示?
3、用你们的桃子摆一摆,能摆出多少个加法算式?[要求学生摆一次把结果记一次]
4、学生汇报,教师用课件演示结果,让学生再看一次。
巩固深化,应用探索
1、看图说图意,列算式
出示:书本第22、23页的四幅图。
师:小组合作,每人做一题,并把你为啥要这样列式的想法说给组内的小孩子听。
师:谁能来汇报一下?
2、奖iPhone
师:请谁上来领奖品,猜猜是啥?(发一个iPhone)
师:请答对的学生上来领奖品。(发3个iPhone)
师:依照上面的办法发5个、7个iPhone。
师:老师奖给他们的iPhone有啥变化?
3、说一说,算一算
师:真棒,小孩子们刚学就会列这么多的加法算式,说来也巧,老师认识的一位小孩子——小明今天也学列加法算式,而他一回家就笑着向父亲母亲说今天学到的本领,我们去他家看看好吗?
出示:第23页第4题的幻灯片
师:这就是小明的家,漂亮吗?你能在他的家里发现一些数学问题,列出加法算式吗?
4、师:在小明家发现了这么多的加法算式,那你能不能回家看看自己家里有哪些算式,然后告诉父亲、母亲呢?
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2、《随堂练习》(随机)
学生猜数“5,0,1,4”
学生完整回答问题,并伸出手指表示。
学生汇报结果:5支铅笔,
学生一边说算式一边动手演示合并过程,2+3=5。
认识加号
了解加法算式及加法含义
学生模仿摆法后独立操作:每个同学动手把桃子摆一摆。
小组交流:小组长进行调控,比一比,看哪个组的摆法最多。
个别小组汇报操作过程。
组长分配任务,学生独立做题,交流自己的想法,个别学生汇报结果
一生高举奖品,其他学生回答。
学生观察图片,互相说一说后分别汇报。
学生独立做
目的:借助一个充满趣味的魔术引入教学,符合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办法:引导学生从感兴趣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目的: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重视学生观察、表达、动手的学习过程。
办法: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在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中使学生得到感悟与帮助,并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合理地作出评价,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目的: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比较轻松、愉悦地活动中,获取知识。
目的: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比较轻松、愉悦地活动中获取知识。
办法:变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办法:从生活——数学——生活,让学生说一说。
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意识。
策略:学生汇报时,可以问:“为啥要这样列算式?引导其说出算式表达的意义,提高他们的表达水平。
办法:情境的迁移。
目的: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目的:巩固加深这一节课所学的内容。
四、学业诊断
1、常见错误分析
常见错误
分析
在做“每次多几个”时,学生没有通过观察思考,就把第2、第3幅图的个数写上去了。
观察和寻找规律的能力有待提高。
2、诊断问题
诊断:为啥学生会把第2、第3幅图的个数当做答案呢?
原因1:学生没有寻找规律的能力。
原因2:数目繁多。
原因3:学生把“每次多几个”理解为“每次变为几个”,对“每次”的概念不是很清楚。
五、课后题库
1、看图写算式
2、把得数是5的花连一连
3、送小羊回家
只有得数是5的路口,才能送小羊回家。你能找到几条路?用→表示。
4、
5、请你说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小故事。
6、拔萝卜。
推荐站内搜索:观察日记300字、重庆工商大学自考办、感恩 演讲稿、我的自画像作文男生、赤峰人事考试信息、国家执业医师成绩查询官网、历年考研政治国家线、国家安全教育观后感、上海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石家庄学院专科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