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办法指导(通用13篇)
《春》教学办法指导 篇1
1.示范朗读全文(亦可指定学生示范朗读),朗读前先向学生说明本文分“盼春”、“画春”、“赞春”三个部分,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怎样分段。读完后即通过学生的回答、讨论,先弄清楚三部分的结构。
2.第二部分“画春”,观察细致,描写具体,且有虚有实,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教师可示范分析“春草”、“春花”两段,而后让学生分析“春风”、“春雨”两段,并比较写法上的异同。
3.请学生找出课文中所有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体会这些句式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如果不用比喻、拟人的句式,将是怎么样的一个句子)。除了课文后的练习外,还可以做这样一个练习:仿照课文最后的三个比喻句(即:春季象……),另造三个句子。即“夏季象……”,“秋季象………”,“冬季象……”。一方面巩固比喻句的修辞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
4.口头作文:①我为啥爱读《春》(要求有具体的内容)。②校园的早晨。
教学要善于独辟蹊径。在教《春》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打破了自己平时的教学模式。
“读书要知出入法。所谓‘入’,就是理解作品,所谓‘出’就是不为书的内容所囿。毛泽东同志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爱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评,故此文章常有真知灼见。朱自清先生在写春风时引了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写出了春风吹拂,含有柔和的情调。请同学们用一些古诗名句对文章进行圈点评注。”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也生。’写出了草的旺盛的生命力。”
“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我觉得‘万紫千红总是春’点出了春季到来以后的姹紫嫣红,百花争艳,繁花似锦,春意盎然的景观。”
“老师,我觉得用杜甫的《春夜喜雨》来点评春雨可谓是浑然一体。首先‘好雨’两字写出了‘春雨贵如油’的这一特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润’字可见春雨是‘雨精灵’,给大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中的‘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写出了春雨濛濛的意境。”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写出了春季到来时繁花似锦,各种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翩翩起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写出了春季的鸟语花香。”
用古代诗词评注《春》这篇文章,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的脸上也露出了一种特有的愉悦之情。
《春》教学办法指导 篇2
1.示范朗读全文(亦可指定学生示范朗读),朗读前先向学生说明本文分“盼春”、“画春”、“赞春”三个部分,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怎样分段。读完后即通过学生的回答、讨论,先弄清楚三部分的结构。
2.第二部分“画春”,观察细致,描写具体,且有虚有实,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教师可示范分析“春草”、“春花”两段,而后让学生分析“春风”、“春雨”两段,并比较写法上的异同。
3.请学生找出课文中所有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体会这些句式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如果不用比喻、拟人的句式,将是怎么样的一个句子)。除了课文后的练习外,还可以做这样一个练习:仿照课文最后的三个比喻句(即:春季象……),另造三个句子。即“夏季象……”,“秋季象………”,“冬季象……”。一方面巩固比喻句的修辞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
4.口头作文:①我为啥爱读《春》(要求有具体的内容)。②校园的早晨。
教学要善于独辟蹊径。在教《春》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打破了自己平时的教学模式。
“读书要知出入法。所谓‘入’,就是理解作品,所谓‘出’就是不为书的内容所囿。毛泽东同志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爱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评,故此文章常有真知灼见。朱自清先生在写春风时引了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写出了春风吹拂,含有柔和的情调。请同学们用一些古诗名句对文章进行圈点评注。”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也生。’写出了草的旺盛的生命力。”
“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我觉得‘万紫千红总是春’点出了春季到来以后的姹紫嫣红,百花争艳,繁花似锦,春意盎然的景观。”
“老师,我觉得用杜甫的《春夜喜雨》来点评春雨可谓是浑然一体。首先‘好雨’两字写出了‘春雨贵如油’的这一特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润’字可见春雨是‘雨精灵’,给大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中的‘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写出了春雨濛濛的意境。”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写出了春季到来时繁花似锦,各种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翩翩起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写出了春季的鸟语花香。”
用古代诗词评注《春》这篇文章,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的脸上也露出了一种特有的愉悦之情。
(《多媒体教学支持系统·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第二册》人教社)
《春》教学办法指导 篇3
教学目的
1.掌握课文写景特点:①抓住江南春季"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2.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3.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办法。
教学重、难点
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季,赞美春季"的思想感情;
3.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4.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以上教学重点中,第一点与第二点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要解决好这两个教学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包括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讲析)。
教学设想
教学办法
办法之一:"读-讲-读-赏-读"。读书分三个层次:让学生熟悉课文,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深刻领悟作者表达的感情和文章遣词用语的妙处。夹在读书之中的"讲"与"赏"分别是指:"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理清文章的结构,"赏",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实例赏析,体会作者选用词语和句子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感情。运用此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精要的指点下,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自己体悟,加深理解。
办法之二:课堂讨论--评述、质疑。
运用这种教学办法,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简介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其次是师生相互质疑。
让学生评述课文,这无疑是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有反复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简介给大家,这既是思维的训练,也是说话的训练。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形成多维态势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媒体设计
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气氛,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借用音响媒体,欣赏配乐朗诵的录音。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冬春比较的画面。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步骤·方案一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季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唐代的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这样导入课文有如下作用:①帮助学生回忆获得春季时的美好感受,为课文教学做情感的铺垫;②轻松自然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解题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记录着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a.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niàng) 应和(hè) 笼(lǒng)着一层薄(bó)烟
黄晕(yùn) 蓑(suō)衣巢(cháo)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
朗润:明朗润泽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烘托:本是画画的一种办法,从旁边或者周围涂抹淡墨或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
b.整体感知:熟读课文,分析结构。
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画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设计说明:1.扩大识字量,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铺平道路;2.让学生熟读课文,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其目的在于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
2.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设计说明:1.培养默读习惯;2.让学生"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一。该设计要求老师必须具有教学机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充分的准备;学生的问题应尽量让同学自己解决,学生需要时,老师给予点拨)
学生不懂词句举例:
①为啥用两个"盼望着"?(体现急盼心情)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啥不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文的说法能突出春季的作用,让小草充满生机,显得极为可爱)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啥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④"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啥要这样写春雨?(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虚拟主机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么样理解?(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
⑥文章的结尾为啥选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季"?(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季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这里,我们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有相似点)
(注意:学生还可能提出许多问题,如是词句方面的问题,应力求满足学生;如涉及比喻、拟人方面的问题,也应该在这里解决;如属其他方面的问题,应告诉学生以后解决)
3.齐声朗读课文。
要求:①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的理解;②用明快的节奏,读出热爱赞美的感情。
(设计说明:①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②让学生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有助于对课文的整体理解,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
4.课堂小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也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听得出大家既爱春季,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
(设计说明:①让学生加深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印象;②肯定成绩,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①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请说出理由,下一节课交流)
②熟读课文,背诵1-5段,鼓励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听写生字词;
2.背诵1-5段;
3.让能背诵全文的同学表演。
(设计说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规定与鼓励并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研习课文
1.齐声诵读课文
2.讨论: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试说出理由)
第2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勾画大自然"刚睡醒的样子",为下文具体的春景描绘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再说,山、水、太阳最能向人显示春季气息,作者选用"朗润"、"涨"和"红"分别描绘山、水、太阳睡过一冬而醒来的情态,非常传神。
第3段:春草图。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
第4段:春花图。首先,这一段写得很有层次:树上-花下-遍地;其次,这一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Lenovo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第三,巧用拟人、排比、比喻,写春花竞相开放。总之,画面五彩缤纷,富有立体感。(这一节应当让学生充分讨论,言之成理,都应予以肯定、鼓励)
第5段:春风图。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也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第6段:春雨图。引出春雨后,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下面就引导读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处:细密、闪烁、绵长;亲吻着"树叶儿"、"小草儿";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夜";滋润着乡间的行人与农民,这一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第7段:迎春图。"风筝"是春季的信使,写风筝渐渐多了,实质是写屋外的人多了,因为春季来了。全段都用短句,读来富有节奏感,让人感到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设计说明:让学生由整体感知课文转到局部感知课文;让学生相互启发,在讨论中迸发思维的火花。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自圆其说就行。这一环节,主要落实教学目标1和教学重点2、3、4)
3.课堂小结:
①抓住特点写景。
春草图:鲜嫩、勃发春花图:繁茂、艳丽
春风图:和煦、轻盈
春雨图:细密、平和
②分层次写出春景图。
春草图:正面-侧面
春花图:树上-花下-遍地
春风图:触觉-嗅觉-听觉
春雨图:植物-人间
三、欣赏品味
要求:大声朗读,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感情。
(设计说明:让学生再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上来)
四、布置作业
1.课堂练习:课文练习二、三。
2.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1.通报作业情况;
2.检查背诵。
二、比较阅读
1.投影林斤澜的《春风》(或发讲义)。
2.比较《春》《春风》的异同。
3.通过比较,让学生概括两文的主题、写作特色。
(设计说明:①扩大学生的阅读面;②比较异同的目的在于加深对《春》这篇课文的理解)
三、景物描写训练
1.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课文练习四)。
2.口头交流景物描写的片段。
(设计说明:①以读引写,读写结合;②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四、自我总结学习本文所得
引导学生从形式(词语的积累,句段篇形式上的特点)到内容(句段篇的意思,文中的情感)进行归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方案二
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自己最欣赏的段落(同方案一第二课时的研习课文);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写作特色和内容。
方案三
用三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熟读课文;第二课时: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第三课时:理解课文的写法,完成书面作业。
《春》教学办法指导 篇4
桦川四中 刘丹
教学目的
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办法。
二、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不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季,歌颂春季。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么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也是怎么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也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也是怎么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么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季写到描绘春季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季,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啥。
注意正音:
巢Cháo巢 应和hè 酝酿yùnniàng 晕yùn
第一节迎接春季。(第一段)
第2至7节描绘春季。(第二段)
第8至10节歌颂春季。(第三段)
四、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么样的心情迎接春季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季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啥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季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季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啥?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么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是怎么样一幅情景呢?出示月历上山景彩色照片;再叫学生看外语课发的《Lookand say》里第140幅“hill”这幅画,那个山,就是润泽的样子。
水涨Zhǎng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季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季,革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季。
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4)第4节写啥呢?先写啥?后写啥?再写啥?一派怎么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zhǎ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么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啥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蓬,杖黎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呼叫朋友,引伙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嘹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季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朗读。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开展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啥意思呢?可以在王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也有动,笔笔紧扣春季。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时间。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不限好的美景。
(8)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动绘静,语言非常生动。例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啥?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么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啥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季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五、作业 :
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么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2. 下周去长风公园春游,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季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板书设计
总写一切
山、水、太阳的脸(远)
草:钻、嫩、绿、满、软绵绵
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
绘春分写风:抚摸、酝酿
雨:细、密
人:赶趟儿
颂春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
教学后记
教后:
1.接初一下学期班级后,自选了这篇教材作为补充读物。第一次教学生写景的散文,着力于细,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2. 学生十分喜爱,两节课教下来,学生已能背诵。
3. 兼带教“百花争艳”“繁花似锦”“芬芳黎郁”“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红杏枝头春意闹”等问句。
4. 比较“买、卖”“胀、涨”。
5. 有些地方过于细碎,要改进。
也记:
第二次教《春》时,吸取了前次教得细碎的教训,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内客只作了粗线条的分析,学生读得比较流畅,但在写作上反映的效果反不及前次。第一次抓住细笔细绘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学生在习作上明显地进了一步,写景不是大而化之,笼笼统统,而是平时注意细致地观察,下笔具体得多,生动得多。要注意:纠正教学中缺点时,不能把长处也甩掉。
也记:
第三次教《春》时,也作了较大的更动。一是强化了单元教学,把《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和《济南的冬季》结合起来考虑,除抓住特点,比较异同外,引入课文也重新作了设计。设计是这样的: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香、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观出不同的美姿。现在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组描写四季景物特征的情文并茂的散文。通过反复诵读,咀嚼推敲,来领会它们精采的写法和表现的情境美。二是强化思维与语言的训练。先给学生做样子,就春草的描绘进行分析,明确写了些啥,从哪些角度描绘的,哪个词或哪些词川得特别精当,描绘时主要运用哪些办法。然后帮助同学自读课文,有条理的进行分析。学生把理解、口述、朗读结合起来,学习的效果比较好。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春》教学办法指导 篇5
教学目的
1.掌握课文写景特点:①抓住江南春季"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2.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3.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办法。
教学重、难点
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季,赞美春季"的思想感情;
3.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4.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以上教学重点中,第一点与第二点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要解决好这两个教学难点 ,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包括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讲析)。
教学设想
教学办法
办法之一:"读-讲-读-赏-读"。读书分三个层次:让学生熟悉课文,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深刻领悟作者表达的感情和文章遣词用语的妙处。夹在读书之中的"讲"与"赏"分别是指:"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理清文章的结构,"赏",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实例赏析,体会作者选用词语和句子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感情。运用此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精要的指点下,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自己体悟,加深理解。
办法之二:课堂讨论--评述、质疑。
运用这种教学办法,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简介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其次是师生相互质疑。
让学生评述课文,这无疑是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有反复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简介给大家,这既是思维的训练,也是说话的训练。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形成多维态势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媒体设计
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气氛,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借用音响媒体,欣赏配乐朗诵的录音。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冬春比较的画面。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步骤 ·方案一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设计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季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唐代的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这样导入 课文有如下作用:①帮助学生回忆获得春季时的美好感受,为课文教学做情感的铺垫;②轻松自然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解题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记录着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A.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niàng) 应和(hè) 笼(lǒng)着一层薄(bó)烟 黄晕(yùn) 蓑(suō)衣 巢(cháo)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
朗润:明朗润泽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烘托:本是画画的一种办法,从旁边或者周围涂抹淡墨或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
B.整体感知:熟读课文,分析结构。
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画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设计说明:1.扩大识字量,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铺平道路;2.让学生熟读课文,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其目的在于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
2.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设计说明:1.培养默读习惯;2.让学生"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一。该设计要求老师必须具有教学机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充分的准备;学生的问题应尽量让同学自己解决,学生需要时,老师给予点拨)
学生不懂词句举例:
①为啥用两个"盼望着"?(体现急盼心情)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啥不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文的说法能突出春季的作用,让小草充满生机,显得极为可爱)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啥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④"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啥要这样写春雨?(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虚拟主机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么样理解?(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
⑥文章的结尾为啥选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季"?(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季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这里,我们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有相似点)
(注意:学生还可能提出许多问题,如是词句方面的问题,应力求满足学生;如涉及比喻、拟人方面的问题,也应该在这里解决;如属其他方面的问题,应告诉学生以后解决)
3.齐声朗读课文。
要求:①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的理解;②用明快的节奏,读出热爱赞美的感情。
(设计说明:①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②让学生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有助于对课文的整体理解,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
4.课堂小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也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听得出大家既爱春季,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
(设计说明:①让学生加深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印象;②肯定成绩,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①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请说出理由,下一节课交流)
②熟读课文,背诵1-5段,鼓励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听写生字词;
2.背诵1-5段;
3.让能背诵全文的同学表演。
(设计说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规定与鼓励并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研习课文
1.齐声诵读课文
2.讨论: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试说出理由)
第2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勾画大自然"刚睡醒的样子",为下文具体的春景描绘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再说,山、水、太阳最能向人显示春季气息,作者选用"朗润"、"涨"和"红"分别描绘山、水、太阳睡过一冬而醒来的情态,非常传神。
第3段:春草图。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
第4段:春花图。首先,这一段写得很有层次:树上-花下-遍地;其次,这一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Lenovo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第三,巧用拟人、排比、比喻,写春花竞相开放。总之,画面五彩缤纷,富有立体感。(这一节应当让学生充分讨论,言 之成理,都应予以肯定、鼓励)
第5段:春风图。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也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第6段:春雨图。引出春雨后,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下面就引导读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处:细密、闪烁、绵长;亲吻着"树叶儿"、"小草儿";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夜";滋润着乡间的行人与农民,这一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第7段:迎春图。"风筝"是春季的信使,写风筝渐渐多了,实质是写屋外的人多了,因为春季来了。全段都用短句,读来富有节奏感,让人感到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设计说明:让学生由整体感知课文转到局部感知课文;让学生相互启发,在讨论中迸发思维的火花。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自圆其说就行。这一环节,主要落实教学目标 1和教学重点2、3、4)
3.课堂小结:
①抓住特点写景。
春草图:鲜嫩、勃发春花图:繁茂、艳丽
春风图:和煦、轻盈
春雨图:细密、平和
②分层次写出春景图。
春草图:正面-侧面
春花图:树上-花下-遍地
春风图:触觉-嗅觉-听觉
春雨图:植物-人间
三、欣赏品味
要求:大声朗读,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感情。
(设计说明:让学生再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上来)
四、布置作业
1.课堂练习:课文练习二、三。
2.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1.通报作业 情况;
2.检查背诵。
二、比较阅读
1.投影林斤澜的《春风》(或发讲义)。
2.比较《春》《春风》的异同。
3.通过比较,让学生概括两文的主题、写作特色。
(设计说明:①扩大学生的阅读面;②比较异同的目的在于加深对《春》这篇课文的理解)
三、景物描写训练
1.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课文练习四)。
2.口头交流景物描写的片段。
(设计说明:①以读引写,读写结合;②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四、自我总结学习本文所得
引导学生从形式(词语的积累,句段篇形式上的特点)到内容(句段篇的意思,文中的情感)进行归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方案二
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自己最欣赏的段落(同方案一第二课时的研习课文);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写作特色和内容。
方案三
用三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熟读课文;第二课时: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第三课时:理解课文的写法,完成书面作业 。
《春》教学办法指导 篇6
9 春
朱自清 2005-10-11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
①学会写景的办法——抓住特点描写。
②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
③反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学习从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设想: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在教学过程 中贯穿朗读,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作者情感,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中的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情味美。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
1、一年四季中的春季让你们印象最深的是啥?
参考:春季万物生机勃勃;春季的雨;春季的花……
2、想一想以前是否学过有关“春”的句子。
参考:《春夜喜雨》(杜甫)、《春晓》(孟浩然)、《清明》
3、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季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现代散文《春》。(展示课件)
二、作者简介: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朱自清
2、他是一个啥样的人?(提醒学生看P64注解①)
3、(展示课件)补充简介。
三、初步感知课文:
1、课件展示:生字词。(要求学生找写在作业 本上)
2、听朗读(配画配乐)
要求:对照课文,找找看是不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注意停顿;给生字词注音,解释。
3、解决生字词。(请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教师利用课件订正)
4、文章的题目是“春”,那么作者写了春季中哪些东西?分别是在课文的第几段?
参考:春季的草(3);春季的花(4);春季的风(5);春季的雨(6);春季中的人们(7)。
四、具体分析:
1、春季的草。
⑴“偷偷的”,“钻”——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修辞:拟人)。
⑵“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⑶哪一句可以看出小草的生长的状态?——第二句——长势喜人,面积大。
⑷除了写这些,还写了在草地上玩耍的人们,为啥要写呢?
参考:写人是为了衬托草,因为春季的草太可爱了,软绵绵的,所以有许多人想亲近它。(间接描写)
▼⑸小结:(展示课件,全班齐读后提醒停顿,再读)
⑹拓展:你能给这幅春草图配一句古诗吗?
参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也生”;“浅草才能没马蹄”
2、春季的花。
⑴齐读(要求:思考“写春季的草作者用了拟人,那么写春季的花作者也用了啥修辞手法呢?)
⑵评价朗读。
⑶写了哪些地方的花?可以看出作者是怎么样观察的?
参考:树上的桃花、杏花、梨花,地上的小野花。作者的视线是从上往下的。
⑷写树上的花,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
参考:先写树上的花竞相开放。再写花的颜色多种多样(从视觉)。接着写花的香(从嗅觉、味觉)。
⑸写春草用了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办法,写花用没用这种办法呢?
参考:用了,用想象中秋季果实的丰收,和现实中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蝴蝶的多来衬托花多、花艳、花香。
⑹这段里面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例子。
参考:拟人、排比、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
▼⑺小结:课件展示。
⑻拓展:你也来给这幅春花图配一句古诗。
参考:“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乱花渐欲迷人眼”、“红杏枝头春意闹”。
五、作业 设计:
我们今天学了怎样写春季的草和花,作者用了许多修辞的手法,现在已经是秋季了,秋季果实最多,你们试着来写写秋季的果实,要求用上两到三种的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50个字。
第二课时
一、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二、潜心精读:
1、春季的风。
(1)、春季的风有啥样的特点?——柔和(触觉)
(2)、作者除了用到了触觉,还从哪些方面不定期写春季的风?——嗅觉、听觉。
(3)、这一段中作者用了啥修辞办法?——引用
2、春季的雨。
(1)、春雨有啥特点呢?——像牛毛(密)、像花针(亮)、像细丝(细)、薄烟(轻)
(2)、作者在这里用了啥修辞办法?——比喻、排比
(3)、作者还写了雨中的啥景物?是用了啥办法、顺序?——写了雨中的树、草、灯、人的活动。从静写到了动,从近写到了远。
(4)写春季的雨,作者一方面从正面写春雨的特点,另一方面用雨中的景物和人的活动从侧面来衬托春雨的可爱。
3、春季的人们。
(1)、以上几幅图都是写景,那么春季的人们也是怎么样的呢?——欢天喜地的出来迎春,感受春的美丽。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起的?——从“风筝”,引到了小孩,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
(3)表现了人们啥样的精神状态?——春季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写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三、小结:文章一共写了五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四、作业 设计:
思考:
1、 为啥人们要迎春呢?除了迎春图写了人们对春季的感受,文章哪里还写到了?作者对春季是啥样的感觉?
2、 文章最后的三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啥?
3、 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 齐读课文。
二、 抽查背诵。
三、 精读前后两部分。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季的脚步近了”这一句用了两种修辞办法,能找出来吗?能讲讲它们的作用吗?——叠用: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季还未到来。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季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季的消息。春季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也喜悦的心情。
2、课文的最后三句“赞春”怎样“赞”的呢?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季的新(娃娃)、美(小姑娘)、力(青年)。春季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季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季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四、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季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季、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季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五、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季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六、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啥?
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啥?
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季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季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不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季是插花的能手”“春季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季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
七、作业 设计:
《我看冬季》,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春》教学办法指导 篇7
江苏 王安琪
教学目的
1.掌握课文写景特点:①抓住江南春季"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2.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3.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办法。
教学重、难点
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季,赞美春季"的思想感情;
3.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4.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以上教学重点中,第一点与第二点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要解决好这两个教学难点 ,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包括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讲析)。
教学设想
教学办法
办法之一:"读-讲-读-赏-读“。读书分三个层次:让学生熟悉课文,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深刻领悟作者表达的感情和文章遣词用语的妙处。夹在读书之中的"讲"与"赏"分别是指:"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理清文章的结构,"赏“,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实例赏析,体会作者选用词语和句子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感情。运用此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精要的指点下,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自己体悟,加深理解。
办法之二:课堂讨论--评述、质疑。
运用这种教学办法,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简介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其次是师生相互质疑。
让学生评述课文,这无疑是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有反复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简介给大家,这既是思维的训练,也是说话的训练。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形成多维态势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媒体设计
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气氛,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借用音响媒体,欣赏配乐朗诵的录音。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冬春比较的画面。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步骤 ·方案一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设计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季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唐代的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这样导入 课文有如下作用:①帮助学生回忆获得春季时的美好感受,为课文教学做情感的铺垫;②轻松自然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解题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记录着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A.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niàng) 应和(hè) 笼(lǒng)着一层薄(bó)烟 黄晕(yùn) 蓑(suō)衣 巢(cháo)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
朗润:明朗润泽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烘托:本是画画的一种办法,从旁边或者周围涂抹淡墨或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
B.整体感知:熟读课文,分析结构。
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画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设计说明:1.扩大识字量,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铺平道路;2.让学生熟读课文,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其目的在于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
2.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设计说明:1.培养默读习惯;2.让学生"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一。该设计要求老师必须具有教学机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充分的准备;学生的问题应尽量让同学自己解决,学生需要时,老师给予点拨)
学生不懂词句举例:
①为啥用两个"盼望着“?(体现急盼心情)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啥不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文的说法能突出春季的作用,让小草充满生机,显得极为可爱)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啥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④"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啥要这样写春雨?(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虚拟主机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么样理解?(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
⑥文章的结尾为啥选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季“?(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季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这里,我们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有相似点)
(注意:学生还可能提出许多问题,如是词句方面的问题,应力求满足学生;如涉及比喻、拟人方面的问题,也应该在这里解决;如属其他方面的问题,应告诉学生以后解决)
3.齐声朗读课文。
要求:①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的理解;②用明快的节奏,读出热爱赞美的感情。
(设计说明:①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②让学生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有助于对课文的整体理解,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
4.课堂小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也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听得出大家既爱春季,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
(设计说明:①让学生加深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印象;②肯定成绩,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①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请说出理由,下一节课交流)
②熟读课文,背诵1-5段,鼓励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听写生字词;
2.背诵1-5段;
3.让能背诵全文的同学表演。
(设计说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规定与鼓励并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研习课文
1.齐声诵读课文
2.讨论: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试说出理由)
第2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勾画大自然"刚睡醒的样子“,为下文具体的春景描绘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再说,山、水、太阳最能向人显示春季气息,作者选用"朗润“、"涨"和"红"分别描绘山、水、太阳睡过一冬而醒来的情态,非常传神。
第3段:春草图。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
第4段:春花图。首先,这一段写得很有层次:树上-花下-遍地;其次,这一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Lenovo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第三,巧用拟人、排比、比喻,写春花竞相开放。总之,画面五彩缤纷,富有立体感。(这一节应当让学生充分讨论,言之成理,都应予以肯定、鼓励)
第5段:春风图。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也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第6段:春雨图。引出春雨后,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下面就引导读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处:细密、闪烁、绵长;亲吻着"树叶儿“、"小草儿“;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夜“;滋润着乡间的行人与农民,这一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第7段:迎春图。"风筝"是春季的信使,写风筝渐渐多了,实质是写屋外的人多了,因为春季来了。全段都用短句,读来富有节奏感,让人感到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设计说明:让学生由整体感知课文转到局部感知课文;让学生相互启发,在讨论中迸发思维的火花。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自圆其说就行。这一环节,主要落实教学目标 1和教学重点2、3、4)
3.课堂小结:
①抓住特点写景。
春草图:鲜嫩、勃发春花图:繁茂、艳丽
春风图:和煦、轻盈
春雨图:细密、平和
②分层次写出春景图。
春草图:正面-侧面
春花图:树上-花下-遍地
春风图:触觉-嗅觉-听觉
春雨图:植物-人间
三、欣赏品味
要求:大声朗读,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感情。
(设计说明:让学生再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上来)
四、布置作业
1.课堂练习:课文练习二、三。
2.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1.通报作业 情况;
2.检查背诵。
二、比较阅读
1.投影林斤澜的《春风》(或发讲义)。
2.比较《春》《春风》的异同。
3.通过比较,让学生概括两文的主题、写作特色。
(设计说明:①扩大学生的阅读面;②比较异同的目的在于加深对《春》这篇课文的理解)
三、景物描写训练
1.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课文练习四)。
2.口头交流景物描写的片段。
(设计说明:①以读引写,读写结合;②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四、自我总结学习本文所得
引导学生从形式(词语的积累,句段篇形式上的特点)到内容(句段篇的意思,文中的情感)进行归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方案二
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自己最欣赏的段落(同方案一第二课时的研习课文);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写作特色和内容。
方案三
用三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熟读课文;第二课时: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第三课时:理解课文的写法,完成书面作业 。
《春》教学办法指导 篇8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认知目标:a.识记 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 用等修辞手法。
b.理解 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c.应用 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办法。
d.综合 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办法,将情感寓于 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
辞手法。
2.能力形成目标:e.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锻炼学 生的朗读能力、观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 力和审美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素质培养目标:f.通过学习本文,领略春季的美。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 活的意识。要让小孩
们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 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拥抱大自然。
二、达成目标策略
突出文章“细”和“美”的特点。初进中学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时常比较粗疏,课文中的细笔细绘可
作为范例,给学生以启发。适当地点拨、引导,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情味美。教师重
点讲读一两段作为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办法、描写的语言,在这个基础上,
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难点: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季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
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
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
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板书课题、作者
)
二、题目解说
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
作者抓住春季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
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季,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景色画,更是一首春的赞歌。
三、知识回顾(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
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
、《绿》、《荷塘月色》等。
四、范读、疏通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niàng) 应和(hè) 薄(bó)烟 黄晕(yùn)
蓑(suō)衣 巢(cháo)
五、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 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 赞春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本文的比喻句、拟人句。
六、布置作业
要求课后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程度。
《春》教学办法指导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朗读,感知春意;
2.通过多角度品读,感受春趣;
3.通过质疑析读,感悟春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多角度品读,感受春趣;
教学难点
通过质疑析读,感悟春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金文“春”,让学生猜这是个啥字?(春),然后出示解释:
“春,推也。”草字头中间一个屯字下面一个日字。屯字像一个幼芽破土而出,即在阳光的推动下,幼芽破土而出。草长出的季节就是春,表示万木生长,充满生机。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走近《春》,去感受春的魅力、春的神韵吧。
二、朗读,知春意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了春季的哪些景物?是带着啥感情描绘这些景物的?
明确:作者描写了春季的草、春季的花、春季的风、春季的雨、春季的人。是带着热爱和赞美的感情描绘这些景物的。
2.那我们应该用啥样的语气语调去读呢?
明确:用轻松、欣喜的语气读,语调要上扬。
朗读节奏是应该轻快还是缓慢呢?
明确:朗诵节奏是由文章的思想内容决定的。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节奏可以轻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的内容节奏可以缓慢一些。
这篇文章处处充满着轻松、明快的气息,应该带着欣喜的语气去读,整体节奏是轻快的,中间也有舒缓的地方,这样就给人回环往复的美感。
3.老师范读其中一段。如1-2段。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5.指名读课文段落。
三、品读,感春趣
1.(过渡语)同学们,草绿了,花开了,风吹着,雨下着,平时由于习惯,我们对此视而不见,知而不新,但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会发现朱自清先生把这些表现的新鲜、可爱、温和,叫人欢欣,令人惊喜,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散文学会会长林非曾说: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朱德熙曾说: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
2.同学们,我们在你最喜欢的段落中找找哪些句子通过精确的观察、讲究的用词写出了春季的新鲜、可爱、温和,叫人欢欣,令人惊喜?
3.生来交流,老师作评价。
4.同学们,你们读的真认真(读的还不细),我认为文中对风的描写是最精彩的。风是无形的,课文里的作者却把风写得有形,有情。我们一起来找一下写风的句子。
3-6段,全班分成四个组,每个组找一句段。
5.交流句子,学生画在课本上,老师及时板书:轻悄悄眨抚摸
泥土的气息,青草味,花的香轻斜
6.同学们,根据这些词语我们看看作者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来写风?
7.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8.那么这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风的啥特点?
如:”轻悄悄”,形容声音很低,写出了风的轻柔。用词是也采用了ABB式,第一个悄用来修饰轻,第二个悄强调前一个悄,不仅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小草轻柔的特点,而且读起来韵律很美,这就是作者的妙处。比如:上课了,小明轻悄悄的走进教室。
“眨”字写出了春风的轻柔和可爱,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风晃动小草的调皮可爱。跟小草在玩耍。
“抚摸”写出了春风的温和。后面还写出了春风的传味,传声功能。多情。
“斜”字,没有风的出现,却写出了春风的柔和。
9.对比阅读林斤澜《春风》
同学们,品着这些语言,我们如临其境,如感其形,江南的春风是那样的温暖、可爱、多情。我们来读一段文字来看看选段与本文有啥不同。出示选文,学生齐读。
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粱,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撤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明确:课文突出春风的温暖和柔情;选文突出北方春风的猛烈,粗犷。
小结:同学们,两位大师的成功之处源于用心的观察和遣词造句,源于他对自然的热爱,对春季的赞美。本文的作者不禁借物表达了对春季的喜爱,更是在文章最后直接赞美了春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最后三段。
四、析读,悟春情
1.学生齐读
2.可是,老师有个疑问,这三个句子当中,有一个比喻似乎与全文的格调,与江南春季的特点不大和谐,你们发现了吗?
春季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个句子是败笔,还是另有深意呢?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这和作者的身份是分不开的。朱自清除了是散文家、诗人、学者外,还是*战士。
让我们来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1920xx年大革命失败,朱自清“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苦闷中埋头研究古典文学。1933年他赴英留学归来,经过了一场“精神危机”,几年的留学使他改变了心境、开阔了视野,看到了新的生活前景。面对春意盎然的原野,他重新找回了一种自信和自尊,这时他写下了《春》。所以说《春》既是对春季蓬勃生机的讴歌,更是朱自清心灵深处的情感写照。
这“早春野景”展示了他要在春季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也许只有这强壮的青年的比喻,才符合他当时的心境。
五、布置作业
《春》是脍炙人口的散文经典,值得品味的地方还有很多如口语化的语言、用儿童的眼睛观察春季等,就留给同学们和你们的老师共同感受了。
《春》教学办法指导 篇10
点击浏览该文件
十四、春(第一课时)
★目标预设:
1、理清文章思路,尤其能理解作者在观察中的思维活动。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对春季的赞美之情。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事物的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春季的生机勃勃。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事物的办法。
★教学准备:
1、借助资料,了解朱自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3、准备水彩笔及纸。
4、多媒体教学课件。
★预习导学(多媒体显示):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yùn niàng( ) (2)wǎn( )转
(3)披suō( )戴lì( ) (4)liáo亮( )
2、填空:
(1)《春》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力作有《 》、《 》。
(2)“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__________的《 》,意思是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春季令人神往,春季充满生机,春季充满希望,春季诗情画意。因此古往今来,许多文人视春季为笔下宠儿,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也绿江南岸”……那么,想问一下同学们,如果让你写春季,你会抓住春季的哪些特征来写呢?(生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是怎样来写春季的。
二、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1、教师配乐范读(钢琴曲:水边的阿狄丽娜)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小组讨论:
(1)本文的线索是啥?
(2)作者抓住了春季哪些富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构成一幅幅春季的画面?
(3)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相应的例句加以说明。
3、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相机出示)
4、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要求:读出感情,正确把握语调、语气。
5、指名读,把自己喜欢或者感觉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多媒体配乐、配画面)
其他同学点评。
6、师生共同深情朗诵。
三、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散文,但更像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景色画、一首春的赞歌,这离不开他的观察,你是否也能想象一下你眼中的春季究竟应该是怎么样的?先用你的水彩笔画在纸上,然后,根据你画面的内容,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练笔,看谁也快也好!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春季的诗或文章,整理在笔记本上。
2、背诵《春》
《春》教学办法指导 篇11
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关于《春》的教学思考
荆一兵
读的虚拟主机,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实现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在初中教材中一直被视为重点教读篇目之一。怎样通过课堂教学将这篇满贮诗意的散文呈现给学生,使他们学有所获呢?以前我教读这篇课文,以教师的讲为主。尽管教学中有朗读指导,但最终是为教师的讲解作了一点准备,不至于对牛弹琴。尽管对学生有阅读办法的指导,但更讲究步骤的完整性,真正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尽管有教师的提问和师生之间的谈话和交流,但教师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一个渠道,最终能听到的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教师的声音。尽管教师口吐莲花,将春季的几幅图景分析得入情入理,但多数学生只是激动一时,热情缺乏持久性。学生收获了啥?不过是教师对课文的阅读体验。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按教师的提示理解课文,在教师的感召下喜怒哀乐。学生成了教师的配合者。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学生,有多少能真心投入呢?学生的惰性是否也就由此滋长起来了呢?
而今《春》依然以它独特的魅力在新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怎样使学生真正深入到《春》中,感受清新朴实的语言所创造出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境界?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关键是要还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萨特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人们正是在自由愉悦的阅读中享受着精神的生活。因此阅读教学就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对作品的阅读不能替代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应该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否则,师生之间只会是一种居高临下与被动接受的关系,而不是平等的对话关系。
我在课堂上先教给学生一些阅读办法,而后用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由阅读,品味语言,体会感情。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真切的感受,而且驰骋想象,调动知识储存和生活经验,产生精彩的看法。我让他们把感受和体会写下来,并在全班交流。在此略举几例:
“初读《春》,让我感觉到词藻好华丽呀,再读,感觉就不一样了,其实语言很朴实,但很美,不仅外在美,也有内在美。如‘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句子不凡,我仿佛看到太阳像害羞的姑娘露出了笑脸。”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儿在作者的笔下也有了精神,它们害怕最后开放,都争先恐后,不甘示弱。”
“读‘春风图’,那湿湿的带着泥土气息青草味儿的风飘进了我的鼻子、进入我的体内,让我舒心百倍。我有一种奢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写出这样精彩的文章。”
“春雨是很平常的,作者却能把它描写成牛毛、花针、细丝,体现出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全文写春景,无一处用感叹号,而将深情融于亲切朴实的语言中,句中有景,景中有情。”
这些语言是质朴而也充满活力的。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学习中真正享受到了快乐,这是一种通过劳动有所收获的快乐。快乐是兴趣产生的源泉,快乐常在,兴趣就会持久。
学生自主阅读也是一个探索与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实际上也是一种探究。有关专家认为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作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具有探究的潜在能力和热情。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可以说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开始。有些学生不是不想提问,而是长期的依赖心理造成他们思维方面的弱点,以至于提不出问题,更不用说提有质量的问题了。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是有一个培养过程的。作为教师,关键要积极引导,引导学生由字词扩展到句段,由语言文字深入到思想情感,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并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相结合等等,另外还需设置气氛,激励学生大胆提问,发表看法。学生升入初中,我注重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积极探究。学生在自主阅读《春》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问题,现列举如下:
1.“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可以想象为“太阳的脸像小姑娘害羞似的红起来了”,作者为啥不直接这样说呢?
2.“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前面为何不加主语?
3.“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句话中“像眼睛,像星星”是否重复?
4.“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中的“卖弄”是贬义词,这样用合适吗?
5.“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中的“人家”是否多余?
6.“春季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中的“走着”改为“跑着”或“跳着”不是更显春季的活泼可爱吗?
这些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认识的冲动性、思维的活跃性和学习的强烈愿望。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引导学生调动知识储存和生活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对问题要分清主、次、轻、重,巧妙安排教学顺序,避免因问题的不确定性而造成的紊乱。
《语文课程标准》在对阅读的地位确定中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实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前提。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才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这样的阅读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充满活力和灵气。对于作品,师生都是读者,平等的关系才能真正产生心灵上的沟通和理解。尽管会有争论,但大家互相尊重对方的意见,气氛依然是和谐的。对话过程是一个互相启发、互相切磋、促进学习的过程,表现在师生关系上,即实现了教学相长。比如上述第5个问题激发了我对“距离产生美”的审美思考,并就这个思考和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的知识积累、思维办法、探究能力、审美情趣等都直接影响对话能否在更广或更深的层面上展开。所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勤奋”起来,教师在课外首先就要“勤奋”起来。
经历了《春》的两种教法的实践,我深切体会到:教师面对的不是学习的“机器”,而是学习的主人,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富有创造力的生命。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自主阅喜爱阅读,在阅读的天地里健康发展。
2002年10月
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
2.《语文课程新探——新课程理念与语文课程改革》(陆志平著)
(本文获区论文二等奖)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春》先后两次教学实践的思考,得出“要重视学生自主阅读”的结论,理由是自主阅读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平等的对话关系。
《春》教学办法指导 篇12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11 春
朱自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认知目标:. ①识记 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②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③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能力形成目标:①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多角度、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②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情感培养目标:①.通过学习本文,领略春季的美。②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要让小孩们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拥抱大自然。③ 培养学生珍惜青春,为理想而奋斗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联系实际,寓情于景,学会办法,提高能力。
三、目标达成策略
突出文章“细”和“美”的特点。初进中学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时常比较粗疏,课文中的细笔细绘可作为范例,给学生以启发。适当地点拨、引导,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情味美。教师重点讲读一两段作为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办法、描写的语言,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
四、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同学们,冬季过去是啥?春季是绚丽的,她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季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我们在学习《春》时,更多地是了解感知作者怎么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季,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景物之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二、课文美读,赏析涵泳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a.课文主要写了啥内容? b.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c.具体抒发了作者对春季怎么样的感受? d.你觉得春季还像啥?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季吗?
2、学生感知性朗读,朗读时注意情感的把握。
其他同学评说朗读情况,互谈感受。
学生理清文中的思路,勾勒轮廓。
盼春(殷切、喜悦) 绘春 (清新、温暖)
春草图——草报春——生机勃勃
春花图——花争春———百花盛开
春风图——风唱春———和风吹送
春雨图——雨润春———轻柔宁静
迎春图——人迎春———喜悦希望 颂春
3、研读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自主研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啥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说说你为啥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示例: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啥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妈妈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幸福,春季是含有深情的感觉。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写花色的美,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像。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季的新、美、力。春季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季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季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季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季的消息。春季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也喜悦的心情。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②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完成下表:从特征、顺序、写法、语言、修辞方面比较各图的特点。
名称 特征 角度(顺序) 写法 修辞
春草图 嫩、绿、多、软 由物到人 正面与侧面结合 拟人
春花图 多、艳、甜 由高到低 虚实结合 排比、比喻
春风图 和悦 触嗅视听觉 多感官描写 拟人、比喻
春雨图 细密、轻盈 由物到人 由近到远 动静结合 排比、比喻
相同点: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都是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按一定的顺序和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语言生动,渗透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作用:其他四幅春景图很好地衬托了迎春图,为写迎春图作铺垫。
③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a.揣摩句子中修辞办法的作用
b.品味加点词语的表现力(比较加点的词为啥用得好)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叫)着——“闹”字不仅有声音,而且有热烈的气氛,绘声绘态,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
◆野花散在草丛里(开)——“散”有“分散”的意思,写出了野花之多。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准确地写出了薄烟的高度。
三、互动释疑,体验拓展。
①质疑交流 :阅读了本文,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小组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②体验反思
a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小草,在厚厚的土壤下等待了一个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你会有怎么样的心理活动?偷偷破土而出会是怎么样的情景?(可用第一人称小草的语气,说出对外面的世界的向往,出其不意、冲破泥土的阻隔的惊喜。)
b迎春图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意,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啥?你的理想是啥?你觉得你的哪些努力已迫近了理想?伟人胸怀大志而也能矢志不移去开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让我们以关汉卿的话为鞭策,珍惜花样年华,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c有人说:“春季是插花的能手”“春季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季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关于春的理解互相交流。
四、教师小结,课外延伸。
1、教师小结: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季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季、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季的赞美之情。
2、课外延伸: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例:《我看秋季》
整理所收集的关于春的诗文,准备参加《春日融融》朗诵会。
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季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
(武原镇中学 陆海峰)
《春》教学办法指导 篇13
教学目标及重点:
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办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办法:
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
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气氛,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季。因为春季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引导学生分析,《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季。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季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季的就多了。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季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么样描绘春季的。
(利用多媒体,提供秋季、冬季与春季的画面比较,并出示两首诗的。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回忆,调动他们的直接经验,进行情感上的铺垫。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也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学习目标
利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1、范读前请学生思考
朱自清先生是以怎么样的心情盼望春季的到来;然后也用怎么样的彩笔描绘春季的美景;最后,他也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季。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师配乐(班德瑞《春季里的一天》)朗读
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基础。
教师讲述后明确:盼春(第1自然段);绘春(2~7自然段);颂春(8~10自然段)
四、导读促学,授知授法
以第一部分(盼春)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小节(总写春回大地)为例,指导学生品读的办法。
1、简析“盼春”
出示问题组:春季来了没有?(通过“近”字可以看出春季还没有来)作者是以怎么样的心情去迎接春季的?(“盼望着”)为啥叠用“盼望着”?(作者心情急切)这一小节有两个词“着”和“了”构成了四个词尾,有啥作用?(给人柔和的感觉)
2、分析全文第二自然段
接下来作者就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来描绘春季的美景。
从哪儿可以看出是总写呢?(“一切”)
在这一小节里,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他们?
作者抓住了“山、水、太阳的脸”来总写春回大地。分别用“朗润”、“涨”、“红”来描述他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朗润”、“涨”、“红”的特点。朗润是明朗润泽的意思,因为阳光照在上面,明亮起来了,山清水秀。冬季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后,所以水“涨”起来了。“红”字不仅写出了太阳的颜色,也写出了太阳的温暖。同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幅画面的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
小结:作者在这一小节中抓住了主要景物的主要特点,写出了春季的总体景色,然后也选取了五幅画面来具体描绘春季的美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这一部分的学习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然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品味,揣摩其内涵。)
五、学生品读、揣摩语言
在教师教给学生办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五幅图画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画,并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理由。
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采取分组合作的办法,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同学之间讨论交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仔细品味语言,使“教”与“学”均置身于作品所设置的意境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以“读”促“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体验性学习。
1、春草图:(第3自然段)
这一段用词准确。“偷偷”表现出小草在春的催发下,在人们难以察觉的情况下,不生不响的生长状态;“钻”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的顽强。“嫩嫩的”表现出质地柔软,“绿绿的”写出了颜色的鲜艳。“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采用反复的修辞办法,以口语化的词语写出小草生长茂盛。写人的动作“坐、躺、滚、踢、跑、捉”,抓住了儿童最喜爱的,而且是适宜于草地上开展的几种活动来写。写儿童的活动实际上是写草对儿童的吸引力,突出草这一中心。写儿童的天真活泼,欢声笑语也给草地增添了生活气息,使大自然充满生机。“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借风衬草,照应开头“东风来了”,也为下文铺垫,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这一段在写景的层次上也很有特点。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的手法,第二句由近及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出春草生机勃勃的特点;然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感受,充满活力。
2、春花图:(第4自然段)
在词语运用上:“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百花争艳、生机盎然的热闹景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办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鲜明。一个“闹”字,既写出了声音也写出了动态。“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办法。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其中,没有写太阳,但太阳寓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在写景的层次上:由树上到花下到遍地,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相结合。
3、春风图:(第5自然段)
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首先从触觉方面,作者引用诗句,也打一比方,让人感觉到春风是温暖的。然后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仿佛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接下来写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从听觉的角度来写,仿佛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这些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曲非常动听的春季的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风是无形的,可在作者的笔下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4、春雨图:(第6自然段)
在词语的运用上:先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写出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一个“斜”字写出了雨的轻盈,同时也暗写了“春风”。“树叶却绿得发亮”是因为被雨洗去了灰尘,“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一个“逼”字让我们感到被雨水清洗后的小草,把青色送到了我们的眼中。“安静而和平的夜”,写出了温馨的感觉。
在写景的层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远,由静到动,一幅充满诗情的江南春雨图,流露出作者的对春雨的喜爱。
5、迎春图:(第7自然段)
风筝是春季的信使,写风筝多了,实际上也是人多了。“舒活舒活”“抖擞抖擞”,极富节奏感。引用俗语“一年之际在于春”,给人不限的遐想。在写景的层次上由风筝到小孩,写出了春到人欢,迎接春季到来的喜悦心情。进而激发人们奋发有为,不负春光。
(在这个环节中品读是第一要义,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不需要面面俱到,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通过品读,细细揣摩,反复品味,进行体验与感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图画,充分调动学生的直接经验,同时学生朗读时配上音乐,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美的气氛中。)
六、朗读回味,总结拓展
1、简析本文最后一部分:(8~10自然段)
作者以赞美作结,颂扬了富有生机的春季,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三个比喻句的顺序,由娃娃到小姑娘到健壮的青年,符合成长的顺序。在朗读时应该节奏明快,由弱到强。
2、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借景抒情。
3、思考:作者为啥能将春季描绘得如此美丽呢?
首先要有细致的观察,并善于积累语言,然后由感而发,才能够恰当的表达出来。
4、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选取几个自然段,进行配乐朗读竞赛。
七、作业
根据学到的写景抒情的办法,写一篇《校园里的秋季》(或《校园里的冬季》),300字左右。准备开一个学生作品朗读会,在全班内交流。
板书设计:
春
盼春(1)语言积累
总写(2)
春草图(3)
绘春(2~7)春花图(4)表达
春风图(5)
春雨图(6)
迎春图(7)
颂春(8~10)细致
推荐站内搜索:伤感爱情日志大全、成人高考、考研网准考证打印、河南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教师资格证准考证打印、辽宁自考成绩查询、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答案、惊艳老师的作文开头与结尾、教师考试、周记600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