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中考复习备考策略
关键词摘要: 课程标准和山西中考命题精神 构建知识体系
注重学科整合 培养多种能力
自2016年秋季,《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开始使用以来,2019年就要首次参加中考了,如何来应对这一次中考,作为初三的一名道法课教师,我深感压力山大,前途茫然,所以就只能从历年的思想品德课中考中谈点自己的体会。
纵观近年来山西省的思想品德中考试题,依然是在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试题的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进一步加大。这就对我们全省的思品课教师和学生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的教学方式要赶紧转变了,不只要教给学生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更新理念,给学生全局性引领;对于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要观察社会、体验生活。面对2019年的道法课中考,我们在复习备考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一、认真研读课标 吃透山西中考
从2011年,山西中考命题开始改革,到2018年中考,更是有了突破性进展,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认真分析研究新教材,研究课程标准,还要全面领会省里的中考精神,
新教材和课程标准既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依据。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紧紧围绕课标,还要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来创造性的开发课程资源,把课标要求和实际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要关注“课程内容”,更要关注“活动建议”认真分析一下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就可以看出来试题命制的首要依据就是课标,如果不关注课标,不关注“活动建议”,那我们课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因此,我们都应该自觉学习和领会课程标准,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用课程标准的理论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
每年春天,我们初三思想品德课教师都要去参加省里举办的一个中考培训会,会上我们都认真学习领会省中考命题精神,认真研究每年的中考试题。2018年山西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全新的反映出了省里的命题精神;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二是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三是以课程标准为命题的唯一依据;四是充分体现山西省中考改革所倡导的“六个维度”。其中“六个维度”的新理念是在2016年新鲜出炉的,主要是指:加大探究性和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加大阅读能力的教材;教材活动建议的内容;借鉴PISA测试的理念;体现学科素养;教材表达交流共享的能力。可想而知,如果我们不研究中考,不研究课标和教材,不抬头看路,只是埋头做题、上课,就会离中考的目标越来越远,怎么能够取得好成绩。
二、夯实基础知识 构建知识体系
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是我们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没有一定的学科基础知识是很难对一些问题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分析的。虽然从开卷考试以来,简单识记类的题目的题量和分值降低了,但这绝不是削弱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查,而是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蕴涵在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之中。特别是开放性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必须以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为前提。因此,该记的知识一定要记住,该理解的一定要理解.有些知识要在理解和整合的基础上记忆。对于基础知识的记忆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如:抓住“关键词”梳理整合重点知识,这种方法是指通过收集书本知识点中的关键词,如“特点(特征)、原则(规则),核心、目标(目的),基础、标志、制度、方针、本质(实质)”等,利用这些关键词来串联、梳理所学过的理论知识,以化繁为简,使学过的知识变得井井有条,便于查找和复习。同时.在复习时,我们可以经常看这些知识点,不断地温故而知新,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抓住“关键词”梳理整合出来的知识点,对帮助自己备考选择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2018年中考试题中,客观性试题覆盖面宽,突出了重点知识和基础知识的考查,例如涉及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重要内容都有体现。
教材是主线,是对课标的应用和展开,是课标的具体落实者,我们要紧紧围绕课标,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整合,通过纵向联系和横向对比,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形成知识线、构建知识面,为学生在考试中科学系统地解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所以在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系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既要把整体知识分解为一条条易于接受的知识条目,又要注意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既要搞清一单元、一课、一目的内在结构,又要挖掘不同单元、课、目之间的有机联系,使知识以网络化呈现;既要注重强调知识结构,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又要能自由地发现知识,并从中领悟创造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三、注重学科整合 提高阅读素养
在山西思想品德中考的诸多改革中,“跨学科整合能力”和“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不断加大,无形中增加对学生知识量的考查,表面上看来与中考改革中提倡“减少知识考查”的要求似乎矛盾,但是思品中考改革提倡“减少知识考查”实际上要减少学生课本知识的考查,但“跨学科整合能力”与“加大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实际上要求学生增加阅读量,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跨出书本和课堂,实现更广泛的认知,事实上,其中所需要的的知识量不是减小了,而是增大了。体现在中考中,就是“应知应会”知识的考查,省里培训每年都强调20%内容直接考学生,与教师“教”无关,是考查自身经验的积累,目的在于调动学生求知探索的积极性,是给优秀或者说知识面广的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完全无能为力。对于“应知应会”,我是这样理解的,一是教材的必要补充与延伸,一是社会实践层面。对于前者,我们老师可以适当操作,但通常也是投入高,产出低,我们也只能量力而行了。对于后者的跨学科和实践型知识,就是教师无法系统传授的,因为它们多数属于非逻辑性的经验知识,考题的出现明显没有规律可循,只能靠学生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了。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紧紧抓住教材基础的60分,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适度拓展教材知识,把自己该教的教好,另外就是关注学生日常知识的积累,实现学科的适度整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信息提炼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增加信息量和知识量。
阅读素养是读者为了达到个人的目标,发展一个人的知识和潜能并有效参与社会,而对书面文本的理解、使用、反思和参与。PISA测评的重点就在于应用阅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或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元认知的能力。2015年第15题第3问“找出两个著名作家,并写出其代表作”,2016年第10题A项中出现《荷马史诗》、《三体》、《红高粱》、《变色龙》等名著;2017年第17题选做题2“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阅读能力的考查在2018年思品中考试题中更是得到了充分体现,整个试卷阅读量达到7000字左右,这就意味着学生每分钟要阅读100字左右,还要分析提取信息,做出选择,组织答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一定要引导学生读经典,充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加大题型训练 培养多种能力
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形式和设问方式尽管日趋多样灵活,但不少类型的题目都有其自身的解答规律和技巧。在复习中,我们不能只接受现成的答案,而要总结掌握各类试题的答题规律和技巧,尽量避免因非智力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如解答选择题时,要灵活运用排除法(淘汰法)、辨优法、逆推法、求同存异法等,有效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对于“谈感想”、“谈认识”之类的试题的解答,可以采用"三步走"方法来解答,即围绕材料的中心思想,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三方面展开论述,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答案。解答漫画题,可以采用"四看法"--看标题、看画面、看文字、看夸张。类似的解题方法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加大对各种不同题型的专项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解题更加得心应手。
多年来的山西中考改革,更加注重对学生多种能力的考查,除了上面提到的阅读能力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批判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质疑批判与实践创新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能力,独立思考是现代合格公民最重要的素养与要求。2017年山西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第17题选作题1:你认可央视这个结论吗?选作题2:请你对《水浒传》或其中代表人物作出富有新意的批判性的典型地方。今年出现“实践创新”,如你能将诗句“踏春归来马蹄香”画出来吗?第17题第(1)“嗨!你创新了吗?”(2)设计带有鲜明创意的“晋芳牌”洗涤剂广告,等等。这些题目的设计就是对学生质疑批判和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老师认真研究中考精神中“质疑批判与实践创新”的内容,认真研究教材,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中考精神,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利用教材栏目,从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生活中选取素材,创设能充分体现质疑批判和实践创新的活动,从而让学生在体验、辨析与践行中生成新的知识,提升多种能力。
总之,中考改革对我们每一个道德与法治课老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2019年道德与法治课中考,我们只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借鉴思想品德中考的经验,紧紧围绕“六个维度”,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才能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有所作为,紧跟中考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2011版 (2016年3月)
2.近年来的山西省思想品德中考试题
3.2018年山西省中考备考培训研讨会精神
4.《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训资料
推荐站内搜索:成人高考多久出成绩、公务员考试模拟试题、天津高考成绩查询时间2021、湖北高职高专分数线、先进事迹演讲稿、周记、贵州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绩查询、建议自考还是成考、伤感的日志、党员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