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 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散步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在阅读中体会祖孙三代之间互敬到互爱的思想感情。
2、抓住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及内容]
一、 导入 新课,激发兴趣。
孙子发现爷爷总是用木头碗吃饭,便问父亲:“父亲,母亲为啥给爷爷用木头碗?”父亲说:“木头碗摔不碎呀!”孩子子一听高兴的说:“等我长大了也给你们用木头碗。”这一家祖孙三代是啥关系?而《散步》一文中祖孙三代也是啥关系?阅读是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这里运用对比的办法,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之有正确的爱憎感,同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会从整体上领悟文章,避免了问题过多,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扫除障碍
1标出自然段
2查字典解决字词的音形义
训练办法
1、 轻声朗读课文,勾画出不熟悉的字词。
2、 投影出生字词:分歧 粼粼 熬 拆散 嫩芽
3、 找一个中等的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评点,老师矫正错误。
三、 阅读理解
“读”
1、 跟着录音读
2、 自由大声朗读
3、 学生动手动脑,抓住自己认为重要精彩的段落默读、点评、质疑。
4、 信息反馈,矫正错误。
①抓住“我”这一点领会语气、语调(年龄 家中的地位 我的责任心)
②利用语言描写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
⑴小家伙的语言:活泼、可爱
⑵“我”的语言:沉稳、温和
⑶奶奶的语言:和蔼、亲切
“理解”(提出质疑、各抒己见)
1、本篇文章写了啥中心思想?(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怎么写的?
提示: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写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
第二部分(2—7)写散步环境情趣、表现美满、化解分歧,体现我的使命感。
第三部分(8)写合理解决分歧,散步愉悦进行。
3、 得怎么样?
细节描写
举例:
①我说:“走大路”(敬老)
②(妈妈)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爱幼)
③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尊老爱幼)
结构特色
提问:
①我,我的妈妈,我的妻子和儿,把我去掉行不行?
②2、3、4段和第六段是啥关系?
提示:
①“我”不能去掉,表明我对这一家人的责任感和处于中心位置。
②2、3段写妈妈年老为下文写“走大路”埋下伏笔。第4段为下文写“走小路”埋下伏笔。
四、 扩展Lenovo
选择下列的一个题目讨论回答。
1、 由《散步》想到的。
2、 我的家庭。
3、 两个家庭中长大的小孩。
散步 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
1、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品德。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
3、 让学生在自学中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过程 :
1、 导入 课题
2、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想一想,用“通过----------表达------------”的结构来总结课文内容。(学生在回答中要注意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代清楚)
3、 请学生再读课文,要求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找出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
4、语文学习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下面就请大家分组讨论,就对课文中的内容、结构、特点提出问题,看一看哪组提的问题最好。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参加讨论。)
5、 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注意启发、提示)
6、 读了这篇文章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些啥?(请学生畅所欲言)
7、 下面就请大家把自己刚才所讲的内容写成一篇小文章。
板书:
散步
尊老爱幼 (读进去)
内容、结构、特点 (读出来)
散步 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及重点]
1、学习散文诉朗读的停顿,训练朗读
2、通过关键语句理解、体会人物的形象美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大家有散步的习惯吗?其实写文章不一定就是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在作家的笔下,小事也能写出大意境来!关键是看你的悟性怎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怀戚的一篇著名散文--《散步》(板书课题--散步)看看它的意境究竟大在哪里?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 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啥事?
明确:"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妈妈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妈妈,妈妈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妈妈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妈妈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明确:①通过散布,些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有:
"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小孩,很听妈妈的话;妈妈现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妈妈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我妈妈老了"--"他总是听我的。"妈妈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②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
表现互敬互爱的细节有:
妈妈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的照顾妈妈,反映了对妈妈的尊敬。
妈妈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小孩感兴趣。妈妈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妈妈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
③"我"是一个中年人,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渗透这我对生活的使命感的语句有: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此处作者用了一个类比,在严重关头,民族领袖往往决定这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家庭中也是这样。我作为家庭的主脑,在妈妈和儿子发生分歧时,必须处理得当,这是一种责任,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最后。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说明我和妻子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4.三步前文章还有一段对初春景物的描写。找出来体会作用。
提示:第4段是对初春的描写。心率、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同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是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
三、总结梳理,回扣目标
这篇文章通过运用抓住“散步”这个聚焦点的写法,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三代之间深沉的爱”这一主题。
四、拓展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下面这篇文章,共同欣赏此文。
也是一天阳光中
4月20日 星期一 晴
5点30分,家中--
朦胧中感到有人轻轻走近我的床。虽然我还没睁开眼,但知道那一定是母亲。耳边也响起那熟悉的声音:"快起床吧。"同时一双温暖的手扶摸着我的额头,撩开上面覆盖的几绺头发。我拥着暖和的被子坐起来,睁开眼后第一眼看到的也是母亲微笑的脸。她疼爱地望着我,提醒我时间不早了。我蹦下床去洗脸刷牙,吃父亲为我准备的可口的早餐,然后背起书包,向父亲母亲说声"再见"走出家门。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春季的太阳格外温暖。一阵风儿吹到脸上,使我想到母亲那双温柔的手。尽管天气这么好,但我没有放慢脚步,因为我已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阳光洒在我身上。
6点,教室中--
我已经开始早晨的学习了。这时邻座的女同学刚到。她冲我一笑,长睫毛的大眼睛忽闪
忽闪地眨着,露出了洁白的牙齿,那样子是说"早上好"。我也向她报以一笑。我很喜欢她
这样纯真笑着的样子,当我向她借东西时,她总这样笑着把东西递给我。这不,我低头看书
时不小心把笔碰掉在她桌旁,她连忙俯身起,放在我的桌上。我道谢时,她也抿嘴一笔,那
是说"不用谢"。其实把这样随处可见的小事写在日记里没啥价值,但总觉得每一次笑都
很美,不该轻易放走它们。望着太阳,望着身边的同学,突然觉得这些笑容如甘泉一般,静
静地在心底流淌,突然觉得同学之间这种暖暖的感觉真好!窗外的阳光照在身上,也暖暖的,真好!
6点50分,操场上--
今天是周一,有升旗仪式。我们穿着整洁的校服,站在蓝天和太阳下。望着那鲜红的五
星红旗缓缓升起,顿时有种亲切而严肃的感觉,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静静地站在国旗下,
感受"崇高"这个词的境界。耳边仍响着那雄浑激昂的旋律:"前进,前进,前进进……"
此刻,我们握紧拳头,举起手臂在国旗下宣誓,一种深沉的声音从胸腔中迸发出:"报
效祖国,为祖国服务!"太阳依旧暖暖的,照着国旗也照着我们。此刻的阳光照在国旗上,国旗也增添了几分美丽、神圣和庄严;此刻的阳光照在我们身上,我们也多了几分豪情、信
心和力量。
7点20分,英语课上--
这是周一的第一节课,美丽的英语老师轻盈地走进来。"Good morning,class.(早上好,同学们。)" "Good morning teacher.(早上好,老师。)"
在明亮的教室里,老师亲切流利的讲解声和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交响乐。
"铃--"下课了。我是英语课代表,上前帮老师拿作业 本。老师边走边对我说:"这一次月考怎么没考好?"我抱歉地笑笑:"这次没准备好,下次我一定考好。"老师信任地点点头。从办公室出来,看看挂在天边的太阳,阳光暖融融的。阳光中我似乎也看到老师和蔼的面庞,也听见鼓励的声音在耳边轻轻地回响:"下一次一定要考好啊!"
黄昏5点,家中--
放学后,在阳台上远眺,见那火红的太阳焉镶嵌在青山与蓝天之间,把薄云映得通红。
在落日的余辉下,我赶紧开始学习,不知不觉夜已深了。母亲过来劝我早睡,直到亲眼看着
我躺在床上,替我盖好被子才离去。我躺着静静地想:"明天一觉醒来,保准也是一个艳阳天。"
每天我都重复着相似的故事。故事中的我尽情地享爱着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温暖,就
像我每天享爱着太阳给予我的温暖一样。我也同样爱着我的父母、同学、老师和我的祖国,
就像我热爱给我们带来光明的温暖的太阳一样。
我生活在阳光中。
我爱生活的第一天。
赏析:
本文立意新颖。作者笔下所写的,无非是同龄人每天都曾发生的"重复着相似的生活故
事",这些事由于司空见惯,而被视为平常了。但是呢,作者却独具慧眼,正是通过对这些看
来似乎是平凡的生活故事进行了深刻的理性化思考,抒写出自己对生活独特的新鲜感悟,揭
示了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所蕴含的极不平凡的意义。做到这一点,确实可贵。
构思巧,选材精当,表现手法别致。作者巧用"日记"体裁形式,并按照一天生活的时
空顺序,运用细腻、质朴、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洋溢着亲情、友情、师生情、祖国情
的生活画卷,真实而具体地揭示了花季少年生长在阳光季节的无比幸福与快乐,同时也表现
了一代少年热爱生活,为报效祖国而珍惜时光、勤奋学习的时代风貌。
本文所拟题目含蓄,寓意深刻。在文中,作者善于紧扣"阳光",处处用"阳光"的温
暖来烘托或比喻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感受,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文末运用抒情和议论点
明全文主旨,水到渠成,都写得很有章法。显示了作者不薄的写作基本功。
『布置作业 』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出学习本文的感受,题目自拟,课下交流。
『板书设计 』
散步 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过程 及要点:
一、 预习设计:
1、 朗读课文,自己查字典,解决字的读音,找出一两个课下注释中没有,你也不理解的字词,准备课上交流。
2、 准备好字词积累本、字典、词典。
3、 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语句的含义:
(1)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2)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
(4) 但是呢妈妈摸摸孙儿的脑袋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5) 但我和妻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二、 学习新课:
(一) 课:这节课我们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在学习本文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体会本文与《金黄的大斗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 同桌之间交流字词整理情况,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学生将自己和同桌找出的字词都通过查字、词典,根据语言环境,准确无误地注音、注释。
(三) 师范读课文,学生在下面小声或不出声跟读,体会读音、重音、语调、语速,看有无不恰当的地方,标记下来。(读后师生共同讨论、订正。学生说出自己的读法以后,对有道理的要充分肯定,认为没有道理的,归为“一种认识”一类,一般不宜直接否定;学生说出想法后,让其读给大家听)
(四) 讨论、品味重要语句:
1、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要点:表现了儿子对妈妈的关心。
2、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要点:因为我从小很听话,母子感情很深,所以妈妈现在很信任我。
3、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
要点:爱幼尊老。
4、 但是呢妈妈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要点:表现了妈妈对孙子的爱,牺牲自己的意愿,满足孙子的意愿。
5、 但是呢,我和妻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界。
要点:人到中年,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五)师齐读课文,体会文中感情,思考:和《金黄的大斗笠》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啥?
1、 指导思想:让学生讨论,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
2、 要点:
(1) 相同点:都是写家庭生活的。
(2) 不同点:a、人员不同《金》写的是儿童《散》重写成人;
b、 情绪不同《金》活泼《散》深沉。这一点比较难理解,老师可作引导,从作词、描写对象、内容等方面。指导学生列下表:
课文 用词 人物关系 感情色彩 其他
三、 作业 :
1、 查字典,给下列词语注音:
散步 很累 咕咕 分岐 一霎时 粼粼
2、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 有人说“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句话很幽默,你觉得对吗?为啥?
(2) 找出文中写景的语段,抄在下面,并说说其作用。
散步 教学设计 篇5
《散步》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阅读课文,是一篇情深意切的优美散文。文章描写了普通家庭祖孙三代春日散步的情景,作者对家庭对生命的责任都有深入思考,感情真挚,含义深沉。通过此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亲人之间的挚爱之情,并进而感受尊老爱幼的人生责任。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积极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学生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锻炼,也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导学设想
对于这篇含义深刻的文章的教学,如仅从感情入手,往往会造成空对空的局面,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本课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量从语言的学习入手,抓住语言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以语言学习和研究带动文本的研究,以文本研究促进知识传授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达成情感的熏陶。即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准确贴切地探究、领会文章深长的意味。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朗读,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
导学目标
1、揣摩人物心理,感悟文本表达的浓浓的亲情和中年人对家庭的,对社会的责任感。
2、欣赏品读文本,从词语、语句两方面揣摩、品味文章文辞冲淡而寓意深刻的特点。
导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学习
1、结合大屏幕图片显示及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屏幕显示并伴随轻悠的音乐响起,画面是夏夜里,凉风习习,人们在江边散步的情景。
请学生看画面,回忆与家人散步的情景,并说说留在你记忆深处的散步时的精彩瞬间。
1、 请2——3位学生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为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为新知识的学习构建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上,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二、朗读文本,整体感知
1、 屏幕显示要求:轻声地诵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朗读是语文教学之灵。学生通过自由读,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不知不觉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积极地投入作品的理解中。)
2、 检查阅读效果
屏幕显示:①散步的人有哪些?②散步的季节呢?③在哪散步?④散步途中发生了啥事?⑤事情的结果怎样?
(问题宜简单,目的一是使学生在学习起步阶段尽量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二是梳理文章内容,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3、 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请几位学生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肯定个性化的发现。
(这个问题答案不拘一格,甚至回答没感觉,不喜欢也可以,但要让其简单陈述理由,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重个体的体验,并发现问题。)
进一步研究文本,总结大多数学生的意见:作者表达的感情是啥?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步也是探究本文语言特点的思维起点。)
学生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既轻松也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他从中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大,领悟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内涵。
(无论学生喜欢还是不喜欢都能过渡到这一点,喜欢的原因往往也是一部分人不喜欢的原因。)
三、再读文本,领悟主旨。
请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完成下列任务。
1、 读一读,再次熟悉散步途中解决矛盾的过程。
2、 想一想,仔细揣摩各人(“我”、儿子、妈妈、妻子)的心理活动。
3、 劝一劝,尽力劝家人听自己的建议。
(由朗读全文过渡到朗读文章的重点部分,即解决矛盾的部分,通过学生的读,分角色揣摩人物心理和发挥想象尽力劝家人听自己的建议,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文章所表达的亲情,感受到作为中年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这一步骤是前一步的深入。)
四、品读语言,领悟深意。
1、学生自主学习:试一试,将文中最能体现亲情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你能读出其中浓浓的亲情吗?
2、小组内合作交流:先读句子,后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同组同学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为该同学的体会是否合理,他有没有读出感情。)
(由学生个体学习探究到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既让每一个人都活动起来,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意识及竞争意识。教师则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提醒小组总结,准备交流)
3、班级交流,共享成果。
每个小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或派代表或全员参与)把找到的句子或词语与全班同学共享。先读后谈体会。其余学生准备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可让学生多读。
学生可能找到的句子与词语:
我和妈妈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母亲和儿子,后面也是母亲和儿子。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妈妈,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当学生找到这句话时,就要让学生多读来领悟其中的深意。)
……
(分享成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 的真正达成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4、归纳本文语言特点:通过以上词语与句子的品味与揣摩,我们不难发现文章的语言朴实无华却意味深长,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作为中年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归纳的环节非常重要,通过揣摩词语、句子,把对具体语言的感觉上升到理性规律的认识。)
5、请学生读课文,说说除了以上找的句子外,文中还有让你感动或你特别喜欢的语句吗?为啥?
(尊重学生的个性,肯定学生新的发现,新的见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此步骤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体验,也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地领悟本文语言的特点。)
五、与作者交流,推进研究。
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屏幕显示这三句话,讨论编者删改的意图,并评价删改的效果。
①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呢春季总算来了。
②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③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妈妈的时日已短)
(括号内为删去的话)
(请学生同桌探讨。这一环节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平等审视的意识,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同等的,每一个人都自己的理解与发现,都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合理说得痛即可。这一步,既培养学生敢于挑战作者的精神,也是让学生再次领悟本文的语言特点。)
六、感知生活,真情告白。
口语表达训练,屏幕显示训练内容:
父亲,母亲,那次是我错了……
老爸,您辛苦了……
母亲,我想对你说……
爸、妈,你们怀里撒娇的小孩长大了……
请学生任意选择其一进行口头训练。
(领悟了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了祖孙三代的亲情后,让学生试着运用,与自己的父母展开一端真情告白,相信学生会有话可说,以此拉近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再次感悟本文所表达的感情,揭示的深意。)
七、课外延伸
1、比较:验证发现
阅读《三代》(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7页),感悟两篇文章语言的不同特点。
(比较阅读是探究学习常用的办法。这两篇文章作为一组教学材料,比较它们的语言特点是很好的学习角度。作为依次探究性的作业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后适当讲评即可)
2、写作:体验发现
假设你是文中“我”的儿子,请从“儿子”的角度写一写这件事。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办法,读与写有机结合,事半功倍)
教学设计点评:这个教学设计从语言的角度学课文,突破口放在文本的语言特点上,以语言带文本,是语文教学侧重对语言的学习,文本的探讨,避免了大而空(大而空的教学目标 往往是漫无目标)。同时设计者还非常注重朗读,朗读贯穿了整个设计。
其次是注意了探究性梯度,从小问题的发现到特点的梳理到规律的归纳;学习材料由课内到课外文本,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词语的推敲到全文把握,形成研究序列,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最后练习的设计也很有特色。比较阅读就相当于一次探究性的作业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写作训练符合学生的身份,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两项作业 都在一定程度上对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起到了作用。
散步 教学设计 篇6
《散步》教案
福建省仙游县山立学校语文组 郑建亭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内容,品味语言。
2、教学难点 :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
一、由全班背诵孟郊的《游子吟》导入 新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这些来到山立学校求学的“游子”该怎么样“报春晖”、报答妈妈的深恩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么样做的?它也能带给我们怎么样的启示?
二、检查学生语词积累情况。
(1)听写词语。分歧 霎时 委屈
(2)根据词语意思写词语。
① 形容水的明净。
②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语调、重音、感情。
明确本文朗读的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
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妈妈,我的///妻子和儿子。
妈妈/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妈妈/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选一个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
四、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以“《散步》这篇课文写了这么一件事:”开头写一段话。要求:①交待完整时间、地点、人物;②用上“分歧、霎时、委屈”三个词语。③字数在150字左右。
2、学生交流、评价,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示例:《散步》这篇课文写了这么一件事:“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后来发生了妈妈、儿子走大路和小路的分歧。霎时,我深感到责任重大。我决定委屈儿子,选择走大路照顾妈妈,妈妈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妈妈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妈妈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子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五、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品味语言。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要求用圈点法画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并想一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以“我喜欢第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句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示例:①我喜欢第(4)段“这南方……起着水泡。”这个句子,因为这个句子透露出春季的气息,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
②我喜欢第(5)段“我和妈妈……走在后面。”这个句子,因为这个句子具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③我喜欢第(2)段“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一样。”因为这个句子写出出了妈妈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一)写景的句子:还有第(7)段描写妈妈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
(二)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
我的妈妈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爸爸;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妈妈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体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三)对称的句式: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妈妈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母亲和儿子,后面也是母亲和儿子。
——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妈妈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和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爸爸。
——我蹲下来背起了妈妈,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妈妈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自然也轻。
(它们具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六、全班朗读、重点研读最后一段。
全班朗读最后一段话,说说你对“我蹲下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段话的理解。
提示:可分三步进行,先理解其字面意义,接着引导学生明确这个句子是个比喻句,弄清本体和喻体,最后自然引入对深层意义的理解。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妈妈,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从更深一层看,“整个世界”有意夸大了身上背的重量,意思是说我们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老一代,也要扶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是如此。只要我们人人尽到这个责任,社会就能不断延续和发展。因此这段话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七、谈谈你读了本文之后有啥感想?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让我们一起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八、课堂练习。
比较阅读《散步》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三代》,谈谈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也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说的是孝顺第一,通过“我”的成功地处理散步过程中走哪条路的分歧,来表现中年人敬老爱幼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三代》说的是一位陌生的先生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的事。
九、小结:
(1)从本文内容上小结。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么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同时要知道我们现阶段的责任那就是勤奋学习,这就是对“三春晖”——母爱的最好的报答。
(2)从学习重点上小结。
我们主要感知内容和品味语言两个方面来学习《散步》这篇课文。
十一、作业 :
1、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2、阅读课文,根据课文拟三道题目,并加以解答。
散步 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
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办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
感知课文内容
①检查生字词。
②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啥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也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么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妈妈为啥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啥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妈妈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妈妈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啥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妈妈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爸爸,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也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妈妈会怎么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啥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啥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妈妈而委屈小孩,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父亲母亲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妈妈走大路,妈妈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啥?
a.我们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小孙子的啥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啥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妈妈、妻子、我”是啥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怎样背着妈妈、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啥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也要抚养小孩,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小孩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也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妈妈,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这篇短文写了啥事?
②《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办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妈妈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季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办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啥?在思想上感悟到啥?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游。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虚拟主机。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妈妈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启下
散步 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领悟文章的主旨。
2.掌握课文巧妙的构思及以小见大的写法,挖掘生活中可供写作的素材。
3.学会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办法:
1.能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办法。
2.学习并感受这篇散文在语言、构思与立意等方面的好处。%{f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阅读能力和对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
2. 理解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8
重点:品味细节,感受课文。
难点:在学习中理解“小”“大”其实是一体的东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蕴含在“小”(故事、细节、情节)里面的东西,二者是不可分离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视频导入
感恩的心视频导入
一个女孩用回到山区做教师的方式来回报那些资助她上学的无名的人们,这是一种感恩的表现。“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百善孝为先”其实我们最应该感谢的是给了我们生命的我们的父母。
我们今天带着一份感恩的心走进著名大学教授莫怀戚先生的家庭,看在看这个普通的家庭里发生了一件啥样的事。
二、听文入境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你知道这个家庭发生怎么样的一件小事,从这件小事你也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家庭?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知道这个家庭老中幼三代在春季的田野里散步。在散步的线路上发生了分歧,最后是和谐的解决了,表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从这件小事你也看到了一个这是一个温馨、和谐 的家庭。
二、读文生情
1、请每组推选出一位最有实力的同学进行朗诵之星的评选。
要求:1、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2、语速:中速但有变化(4节欢快,8节舒缓)3、重音:需要特别强调的地方、感情深沉的地方读出重音4、语调:平稳,不宜过高或过低。
2、真情有约
主持人:同学们,东台台“真情有约”栏目也和您见面了。我是主持人沈荣,我们的口号是:用眼睛发现爱,用心灵感受爱,用真情表达爱。
今天的主题是:亲情无价,现场请来的嘉宾是重庆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作家莫怀戚一家,他们一家在一个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发生了 一件虽然平常但却感人的事情,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一家。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莫先生工作那么繁忙,怎么想起来要和一家人出去散步的呢?
莫先生:为了让妈妈出去散散心,为了一家人出去欣赏春季的美景。
主持人:听说你们在散步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事情?莫太太,你能说说吗。
莫太太:发生分歧,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小组合作,试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撰写一段访谈录。
小结:分歧的产生缘于爱,分歧的解决更凝聚了爱。这是温馨而沉重的家庭责任,这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这是天地间最感动人心的和谐之美。其实,和谐并不仅体现在家庭生活中,和谐也是全社会、全人类的理想和追求。
同学们,还记得奥运会的开幕式吗?开幕式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一个汉字:“和”,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个精彩的设计,感受一下和谐的无穷魅力。
视频欣赏
一个和字,凝聚了中华民族悠久醇厚的文明精髓,它是亿万家庭和睦生活的写照,它是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强音,它是世界人民对和平安定的渴望。
用眼睛发现爱,用心灵感受爱,用真情表达爱。亲爱的观众,我们今天的真情有约栏目到此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参与。
三、品文悟理
好的文章、好的语言,不仅要读,还要有所得。同学们,拿出你的语文积累本,把你认为精彩的、你喜爱的语言积累下来,并思考它好在哪儿,作点赏析。
1、生活细节显示“人情美”。
友情提示:细节是指人物细微的举止行动或细微的情节。它具有典型意义,如果运用恰当,会耐人寻味。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妈妈的时日还长,我伴同妈妈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呢妈妈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赏析:这两处细节描写,反映了两代人的具体心态,具体表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爱,感情十分融洽的气氛,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我蹲下来,背起了妈妈,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赏析:这个背妈妈的细微动作,不只有尊老的含义,也体现出了“我”具有的一种使命感。
2、景物描写展示“画面美”。
友情提醒:所谓景物描写就是环境描写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散文中景物描写作用就是为所歌咏的对象的特征服务的。其作用。一般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1、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2、是否渲染了气氛;3、是否设置了背景;4、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5、是否深化了主题;6、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赏析:作者从远到近分别描写了“新绿”“ 嫩芽”“冬水”这些显示出新春旺盛生命力的景物。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为散步提供了一个十分优美的环境,为后面儿子觉得走小路有意思做了铺垫,同时也为全文奠下一个礼赞生命的感情基调。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
赏析:这是描写妈妈所见到的小路远处景物,照应了上文儿子所说的“小路有意思”。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酷爱,以此为背景衬托出一家人的和睦、温馨,其乐融融。景美、情美相得益彰。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赏析:文章结尾再次强调这一段景物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轻描淡写”感受“语言美”。
“我的妈妈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赏析:该句结构大致相同,内容相关、句式对称,语句形式整齐、连贯,富有形式美和音韵美。
4、叙事起伏体现“结构美”。
1、后来发生了分歧,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妈妈的时日还长,我伴同妈妈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3、但是呢妈妈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赏析:文中写散步,本该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却起了一个波澜:“妈妈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于爱母之心,决定走大路时,事情偏偏也不照“我”的决定发展,妈妈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也起。这两处波澜不仅使记叙摆脱了平铺直叙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对妈妈的挚爱,妈妈对孙子的亲情。
5、深层感悟品味“意境美”。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赏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大词小用,其实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支永不停熄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四、拓展抒情
孟子:老吾老、幼吾幼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培根
亲情流淌
家是黑夜里的北斗,我是在北斗星光引航下的一片孤舟。
家是________ _______, 我是________ _______。
感受生活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传达着深切的关爱。它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请你描述温馨的生活瞬间!
课后寄语: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小孩,
一只递给老人;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朝阳,
一只递给晚霞;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早春,
一只递给晚秋;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未来,
一只递给历史。
散步 教学设计 篇9
刘枫
教学目标 :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也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
二、初读课文
1.快速默读
(1)扫除字词障碍
(2)思考:文章写了一件啥事?
(3)齐声朗读课文
2.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也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劝妈妈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决定委屈儿子;
(5)妈妈却依从了孙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妈妈和儿子。
三、再读探究
1.赏读一些美句(要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妈妈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妈妈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妈妈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妈妈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母亲和儿子,后面也是母亲和儿子。
——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妈妈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爸爸。
——我蹲下来,背起了妈妈,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妈妈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
——“分歧”、“决定”(大词小用,透露作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挺”、“熬”(流露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3.品读一个精段(最后一段)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妈妈,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象征着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也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何尝不是这样?
4.感悟一种亲情
两个假设:第一,如果把老妈妈冷落在家里,就带着妻子、小孩去散步,那会怎么样?第二,妈妈在走大路,独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顺从了独生子那会怎么样?
——体味: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这个人怎样?
——妻子的性情怎样?
——妈妈的性情怎样?
——儿子的性情怎样?
从中也可看出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多么幸福。
5.学习一种妙思
(1)本文寓理于事,一滴水见太阳,有情节,强调可读性;
(2)这篇文章以《散步》为题好不好?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小组为单位讨论;标题拟好后,小组互相交流、评判,不求统一,鼓励创新)
四、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散步》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三代》,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也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是孝顺第一,《三代》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
通信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南城中学
邮政编码:523077
电话:9160
散步 教学设计 篇10
《散步》教学设计
波莲中学 王蒙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 学习积累“分歧、霎时、嫩芽、水波粼粼”等词语,掌握读音及词义。
2、整体感悟课文,能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尊老爱幼”的主旨思想。
3、学习文章巧妙构思---“以小见大”的写法,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也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二)、过程和办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与师生互动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知文中蕴涵的和谐之美,使学生懂得怎样在校尊师友爱,在家尊老爱幼,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导学生体情会意,逐步提高赏析美文的能力。
教学办法 : 1、朗读教学法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3、品读法
教学工具 :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一分钟说话:说说一句心里话。
例句:我家有我、我的——和我的——。(人物)我家是—————的家庭。
2、谁都希望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怎么样才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怀戚的散文《散步》。
二、整体感知---(一)、写啥?
1、从课题《散步》可知道啥内容?你可换个题目?
(散步是课文的主要事件 “ 爱”“ 分歧 ” “亲情等)
2、课文预习后你知道写啥内容?请用含有“时、人、地、事”四字的意思说一句话。 (初春一家三代人在田野一起散步)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怎么样写?)
1、读准下列划线的字音:
分歧( ) 霎( )时 水波粼粼( )嫩( )芽
2、请同学们大声、准确、整齐地朗读课文。
3、课文怎么样写事?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啥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觉得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家庭?
要点:祖孙三代 一家四口 散步经过 温馨亲情
4、课文怎么样写人物?
(1)、课文中的我是怎么样的人?怎么样写?你是从文中的哪个句子中发现的 ?(请从原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回答)
(我是一个诚恳、孝敬妈妈的儿子,引导学生分析散步时我对分歧的态度及作者主要采用心理描写的办法。)
(2)、课文中的孙子是怎么样的人?怎么样写?你是从文中的哪个句子中发现的?(请从原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回答)
(文中孙子是一个天真、聪明、可爱的小孩,引导学生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及作者采用语言描写的办法)
(3)课文中的妈妈与妻子是怎么样的人?怎么样写妈妈与妻子?你是从文中的哪个句子中发现的?
(年老体弱、体谅、顺从儿子、疼爱孙子的妈妈,贤良的妻子;引导学生分析分歧时妈妈与妻子的态度及作者采用语言、动作描写的办法。)
5、课文怎么样写景? (1)划一划,读一读课文写景的句子。
四、整体感知 探究主旨---(三)、为啥写?
1、“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我和妻子都属于人到中年,既要扶老也要携幼,既要赡养老人也要教育子女,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知自己肩负的重担,责任重大。
2、请通过你对课文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读到的深刻内涵。
通过 ,我感受了 。
生命----亲情----责任
3、概述主旨:表现出一家人浓浓的亲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从中感悟到中年人的生活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品味阅读 :找出你感受最深,觉得最值得体味的句子,读读说说你的感受。
1、“妈妈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妈妈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这几句把母子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妈妈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也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啥情态,就要用啥样的语言。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六、拓展延伸、亲身感受:
1、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懂得了啥? (要尊老爱幼、和睦相处。)
2、小结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七、布置作业
1、以妻子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2、回家多做几件孝心好事。
散步 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高审美情趣。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尊老爱幼,珍爱生命的情感。
3、体会文章用人物性格来表现文章主题的写作思路。
二、教学重点:
1、感悟文章所揭示出来的一条家庭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
2、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主题思想来写的。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
1、成语故事:(注意联系前面的几个成语) 两袖清风,画龙点睛, 5’
2、导入 :从课题入手,“散步”在字典里的意思是随随便便的走走,是一种休闲的方式。那么在莫怀戚的这篇散文中,散步究竟具有啥样的意义呢,且看课文第125页的文章。 1’
3、快速地默读文章,思考问题。 7+2’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的阅读课文,把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者比较有特点的句子划起来,并通过这个题目想一想:作者在散步中发生了一件啥事,通过这件事表现了啥主题?
提问,回答:
(1)初春的时候,我、妈妈、妻子和儿子四个人,在田野里散步。
【体现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等记叙文的几个要素。】
(2)主题:尊老爱幼。
4、再仔细的阅读文章,想一想“尊老爱幼”的这个主题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出来的?(要找出具体的字和词。) 4+6’
师注意:同学回答之后,主要让学生来回答这些细节与主题有啥联系,反映出了人物的哪些性格?师只做适当的指导。
归纳:正因为有这个主题的存在,人物的性格都要服务于这一个中心。而是不是他所有的性格都可以服务于这个中心呢?不是的。因此,作者只选取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性格来写,选取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那一部分性格来写。这也是我们作文中要学习的一个重点之一。撇开作文不说,就这一部分的性格也都可以让我们来
过渡:这些性格只是他们众多性格当中的一个方面,为啥其他的方方面面的性格都不写,而只写这个性格呢?因为要围绕文章的主题,要让人物的性格服务于主题。但是呢就这一部分的性格,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感受。现在,我们不妨把这种感受说出来,在你们每个四人小组中谈谈:你在这些人物中,最欣赏哪一位,为啥?
5、讨论:你在这些人物中最欣赏哪一位,为啥? 5+7’
师注意:尽量引导学生说出理由,在适当时候,由老师或学生提出反驳,看其是否能站得住脚,能否坚持住观点。
如有出现辩论的情况,则在第二、三轮打住。
我:孝顺。
妈妈:善解人意。
妻子:体贴。
儿子:懂事。
6、联系生活: 7’
不管你喜欢文章中的哪一个人物,总之,这个家庭,这三代人都是我们为之羡慕的,因为他们很和睦,很温馨,因为他们在出现分歧的时候,彼此之间都有着一颗尊老爱幼的心,一颗相互理解的新。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假如这样的分歧也同样出现在你的家里,我们不妨来想一想:当你晚上吃完饭,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的时候,爷爷奶奶要看戏剧,爸爸要看新闻,妈妈要看连续剧,而你要看动画片,此时,如果遥控器掌握在你手中,全家人都听你的,你该怎么办?
提问最多不超过五位同学。
归纳:说明一个家庭的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当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因为他们已经辛苦了一辈子了,不容易。毕竟“孝顺第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祝贺语。)
7、作业 : 1’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写一写,我理想中的温馨的家庭,作为这周的周记。字数不少于500字。
板书:
散步
莫怀戚
初春,一家人,田野,散步
我:孝顺。
妈妈:善解人意.
妻子:体贴。
儿子:懂事。
2003年12月4日定。
散步 教学设计 篇12
散步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3、 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也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今天我们就学习莫怀戚的文章《散步》(板书课题)
二、 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复述文章故事情节。
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也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劝妈妈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决定委屈儿子;
(5)妈妈却依从了孙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妈妈和儿子。
2同学们从文章字里行间读出了作者啥情感?(亲情)
三细读课文,研讨课文内容。
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也有可能发生在你我的身边。但作者却能通过这件小事,把一家三代四口人的性格特征很好地反映出来。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能够反映人物性格或品质的句子。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2、多媒体展示:从___________(句子)中,我感受到_____(谁)的_______________(性格/品质)。
“我”:孝顺老人,不溺爱小孩;(“孝”字的演变)
“我”的妻子: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我”的妈妈: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我”的儿子:懂事、聪明、活泼。(假如你是儿子,你从这件事中获得啥启发?——孝顺父母;父母的言传身教,爱的教育尽在不言中。)
3、他们四口人组成了一个怎么样的家庭?
这是一个互敬互爱的和谐、充满爱的家庭(和睦)
四、再读课文,探究课文主旨。
这个散步的分歧,最终在一家三代四口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解决了。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这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下面我们齐读文章6、7、8自然段,重温那解决分歧,走在小路上这温馨的一幕。
1、 提出疑问:为啥作者要安排“我“负责背妈妈,妻子负责背儿子?这样安排有啥目的?想告诉读者啥深层含意?
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理解“传承的关系”。
2、 “我“和妻子是怎么样背着妈妈和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啥?
3、 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中的“整个世界”?
中年人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一方面要承担老人的幸福,赡养老一代;另一方面要好好照顾小孩的生活,抚养下一代。所以中年人肩上是一份重大的责任。而这份责任是从老年人身上接过来
五、体验亲情
设想一下, 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父亲想看足球,母亲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也该怎么说?
同学们很有孝心,也懂得怎样尊敬老人,我为大家有这样的认识而高兴。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是让大家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六、教师心语 结束语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
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附板书设计:
我的妈妈 承前
我、我的妻子 责任重大
我的儿子 启后
散步 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
1、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颂扬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也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么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也是爸爸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么样做的,也是怎么样想的。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信服 嫩芽 霎时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各自练读。
(2)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3、整体感受。
(1)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先写散步的理由——“我”劝妈妈;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写发生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妈妈却依从儿子;最后写路不好走——“我”背妈妈,妻背儿子。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样?妻子、妈妈、儿子的性情也怎样?
明确:“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顺;妈妈老迈、顺进而也有涵养;儿子听话、懂事。
2、作者为啥把“我”背妈妈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明确: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也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3、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1)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2)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3)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4)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同第2问)
4、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明确:共两处。一是第四小节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显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机。二是第七小节描写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
四、质疑问难
针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先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看看哪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吗?不妨也用《散步》作题目。
【本教案设计思路】
本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就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联系实际自然就会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另外,由于本文秀美隽永、意蕴丰富,因而须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散步 教学设计 篇14
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一、朗读
朗读能力包括接到文稿立即朗读的能力,这一次要试试这种能力。
二、跳读四遍
第一遍注意“我”这个人怎样。
第二遍注意妻子性情怎样。
第三遍注意妈妈性情怎样。
第四遍注意儿子性情怎样。
提示:不但要注意有形的,而且要注意无形的。比如,“我”说“走大路”,委屈了儿子,没有写儿子的反应,应该加以想像,也没有写妻子的反应,也应该加以想像。
三、谈谈整体感受
既要展开,也要聚焦,聚焦于“我”的孝敬上面。
四、研讨
研讨办法:质疑;提问;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为啥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引导法:先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再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2、作者的意思是啥?
引导法:抓关键因素;学习从个别提升到一般的抽象。
3、为啥把背妈妈、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五、语言学习
1、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
2、揣摩对称的美。
六、语言运用
1、_________________信服地点点头。
2、一切都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得其所。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波粼粼。
七、比较阅读
《散步》与《三代》。
推荐站内搜索:一建考试时间、英语4级准考证、励志语录经典短句、邯郸人事考试网、自考考试时间、河北省二级建造师成绩查询、武汉大学考研分数线、江西省自学考试成绩查询、自考大专报名入口官网、预计2021年本科分数线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