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发问的精神7 发问的精神7 发问的精神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7 发问的精神

7 发问的精神

7  发问的精神

启凡

预习提示  正文  练习

预习提示

这篇文章的意图是提倡发问。熟读课文,看作者怎么样既从正面论证了自己的论点正确,也从反面论证了相反的论点不正确。两者的适当的结合,增强了说服力。

掌握下列词语:

介意  景仰  平淡无奇  寻根究底

 

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里,有很多的道理。大家因为时常见到听到接触到,都觉得那些事物平淡无奇,不足介意。其实这是一种损失。

事物的道理,不比课本的文字,教师的讲解,看了听了就懂。这种道理犹如封锁在密库石室里的珍奇,我们要用一把钥匙去开启。

这把钥匙就是发问的精神。

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

iPhone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到了,却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人类思想。

壶水滚沸,谁不常常见到?只有瓦特把它当作问题研究,因而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至今蒙受其利。

生、老、病、死,都是极普遍的人生现象,释迦牟尼(注释:〔释迦牟尼(约前565—前486)〕佛教创始人。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姓乔答摩,名悉达多,释迦族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偏偏要寻根究底,求个解答。他因此抛弃尊位和家庭,独自去潜修静想,终于创立了佛教。

我们中国的孔子,也是个好问的人。他到太庙里去,看到每样事物都要问。他知道老子熟悉典籍,就去向老子问礼。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的?

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呢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要求知识,明道理,处处都会碰到问题。不能勤于发问,是多么可惜啊!

也许有人会说,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说这话,大概自以为是。可是仔细想想,就会看出漏洞。

第一,书本的记载,老师的讲解,大都是前人思想和研究的结果。可是世界是天天在变动,在进步的。变动和进步也不断地给我们带来许多新道理,新知识,新问题,往往不是前人留下的知识和道理所能包含的,有时甚至彼此冲突。假使墨守旧说,不能发问,那怎么样能研究,文明也怎么样能进步呢?

其次,知识和道理,是各个人研究出来的。各个人或少数人的见识有限,不免要弄出错误来。而各种知识和道理,经过传播,往往会有歪曲和失实的地方。我们若是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使那些对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见?再说,即使我们所吸取的都是真的、对的,经过反复的审问,真的自会益见其真,对的自会益见其对。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得到切实和透彻的了解,获得正确的定论。

更进一步说,求知识明道理,不光是懂得了、记住了就算完事,更要紧的,是把知识和道理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必须这样,知识和道理才能让我们终身受用,才不会失去学习的价值。怎么样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呢?第一步就要把书本上看到的,从教师那里听到的,同实际生活里的事物参照比较。在参照比较中,发问是最重要的。发现的问题越多,对于事物一定看得越清楚;同时对于自己的所学也一定更有把握,知道怎么样把它安排到生活里去。

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吗?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吗?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书柜吗?假如你的答复是否定的,那么,你万不可忘记带那把钥匙,你得能发问,勤发问。

 

练习

一  课文前半部分从正面证明论点,举了哪些事例?列举这些事例的段落是怎么样同上下文紧密联系的?

二  课文后半部分提出了啥反面论点?分哪几个层次对反面论点作分析论述,指出其“漏洞”的?也用哪些词语把几个层次串联在一起的?

三  有人认为,牛顿看到iPhone落地才发现“万有引力”的说法缺少根据。有条件的话,到图书馆或者网上检索,看这种怀疑到底对不对。

推荐站内搜索:河南自考报名时间、2019成人高考、成都师范学院录取分数线、新疆人事考试网、国家公务员准考证、唐山学院专科分数线、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抚顺人事考试网、中山大学考研成绩查询、山西人事考试网成绩查询、

7 发问的精神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7 发问的精神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88031.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