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通用12篇)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通用12篇)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通用12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通用12篇)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通用12篇)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识记一个概念:即联系的含义,理解两个观点,即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把握一对关系,即事物的联系与人的活动关系。

  (2)能力方面:通过联系概念的学习,体会哲学概念的形成和抽象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结合联系普遍性的学习,培养从事物内部联系和事物外部联系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物联系中认识事物的辨证思维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一、通过学习联系观点,逐步树立唯物辨证的世界观。二、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理解党的线路和政策,特别是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教学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成语故事——城门失火

  展示图片:可怕的惩罚

  提问学生: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池鱼、水、城门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2、在可怕的惩罚里,早餐与鸟有啥联系呢?

  3、世界上有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

  (过渡)要解决上面的问题,首先第一个我们就得了解啥叫联系?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特约和相互作用。

  (过渡)同学们了解了啥叫联系后,那么我们来看一下,究竟池鱼、水和城门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城门失火,池水救火、水干鱼死。

  世界上有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的呢?——没有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联系在一块的。因此我们说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联系是普遍的

  那么这个普遍性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则材料。

  材料:风扇,一个风扇是由发动机、扇叶等部件组成,这是风扇这一事物的内部联系;而风扇要给人带来清风,也必须插上电源,这是风扇与电源之间的关系。一个风扇的发动机与扇叶相互制约,不可分离,仅有其一,便不能构成风扇;而风扇与电源也是互相关系,仅有其一,便不能带来清凉。

  发动机、扇叶等部件的联系——是风扇的部份和要素——事物内部的联系

  风扇与电源的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

  事物内部——一辆“奔驰牌”汽车如果仅有车身而没有发动机,能否奔驰?有了发动机而没有轮子能否开走?

  事物之间——水涨船高、印尼海啸、风湿病的发作、桑基鱼塘

  注意解释:事物之间的联系除了横向的联系之外,还包括纵向的联系——黄土高原的形成、抗日战争的胜利、同学们现在的学习与今后的高考成绩……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事物的内部还是外部(也就是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其实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世界的普遍联系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②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纵向、横向)

  ③整个世界——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

  活动:让学生试着把两个词语用最多三个中间词语把两者连起来。如:太阳——茶叶:太阳——天热——口渴——喝茶——茶叶

  (过渡)我们说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那是不是就是说世界上的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呢?——不是我,这是因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2、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客观性的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是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人们不能创造联系,也不能消灭联系。否则将受到惩罚。但在现实生活中,偏有一些人忽视了这一点,有意无意的忽视联系的客观性。同学们能否举例说明?

  如乱砍乱伐,毁林开荒,造成土地沙漠化,近几年北京的沙尘暴正说明了这一问题。还有,冰箱的使用,以及工业生产中的氟里昂等未处理妥当,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在南极已有多平方公里的空洞,进而导致患皮肤癌者增多。

  (过渡)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2)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生态系统联系,食物链等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由人类实践所得,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产生之后就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南水北调工程,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等

  这些联系建立后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过渡)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因此,在处理问题和把握事物的时候,要注意立足于其联系,切忌主观随意。

  (3)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办法论)

  材料: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了一部“9.18”大案纪实的电视剧,说的是一群盗窃团伙在9月18号这天盗窃开封市博物馆69件国家一二级文物,后来纷纷落网。也在第二年的9 月18号这一天,主要案犯被枪决的事情。案犯被捕后,审讯人员询问他们为啥选在9月 18号这一天作案?他们说:“9.18的谐音是“就要发”我们是想借这个吉祥的日子发财。可悲的是他们只知道8与“发”谐音,而忘记了在汉字中fa的音还有法律的“法”、惩罚的“罚”。在第二年的9月 18号枪毙他们就表明了我们的人民“就要法”对那些胆敢违法的犯罪分子“就要罚”。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是一种用主观幻想的联系代替客观存在联系的做法,其哲学归宿是唯心主义的表现。利用 8 和4的谐音,与“发”和“死”联系起来。主观确定是“吉祥”还是“死兆”,是一种迷信思想。

  让学生再举一些例子:电话号码、车牌号码、有胡子的就是爸……

  (提问)联系具有客观性,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呢?

  ——不是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联系。

  ——南水北调;神六升空;喜鹊报喜,乌鸦报丧;蛆虫、水蛭在医学上的应用……

  (过渡)从粉笔这一事物,同学们能够想到啥呢?

  教师归纳:单就一支普普通通的粉笔,同学们就能联系出那么多的东西,可见,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这就是联系的多样性了。

  兴建商品房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1)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事物的联系可以分类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因果联系等等。

  看问题就得全方位地来看,既要看到事物这方面的联系,也要看到那方面的联系。只有把握好联系的多样性,才能更好地来认识事物。

  看看以下的情况是属于哪种联系:

  鱼儿离不开水——直接联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间接联系

  学生学习——必然联系

  学生打工——偶然联系

  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果联系

  无风不起浪,有水才行船——因果联系

  (过渡)可以看以,世界的联系既有直接的联系,也有间接的联系,就像前面所进行的活动一样,有些事物之间可以通过一定的条件把它们联系起来,因此条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我们在认识和把握事物本质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了。

  (2)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办法论)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

  如:河水的改道活动需要条件,火箭升空(按照规律的作用,事物受到地心吸力的影响,都会向下,而我们要把火箭发射到天空去,就必须改变地心吸力这个条件,那么改变这个条件的活动也是需要条件的,如利用比地心吸力更大的推力,将火箭推向天空去。)

  三峡水库的建设

  当同学们看到捕鼠器、鸡、猪、牛这几样事物的时候,同学们会想到啥呢?

  需要条件:捕鼠器与鸡、猪、牛——联系

  ——一只老鼠透过墙壁上的洞,看到农夫和他的妻子正在摆弄一个捕鼠器,急忙跑到农场的院子里发布警报。但院子里的鸡、猪、牛等动物均一笑置之,认为与己无关。当天晚上一条毒蛇被捕鼠器夹住了,农夫的妻子赶来查看时不小心被毒蛇咬伤了。为给住院的妻子补身子,农夫把鸡杀了。邻居和朋友听说了此事,纷纷轮流照顾农夫的妻子,为了款待他们,农夫也把猪杀了。后来,妻子毒发不治而死,许多人前来参加葬礼,于是农夫也杀了牛款待。一个小小的不鼠器竟累得鸡、猪、牛等动物失去了生命。

  解释——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但联系也是具体的,每一个事物与它事物的联系也是有条件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到联系的条件性。从表面上看,一个捕鼠器与老鼠有着联系,而与鸡、猪、牛等动物关系不大。但由于农夫的妻子这样一个条件,使得鸡被杀掉用来给农夫的妻子补身子,猪、牛被杀掉用来待客。

  因此,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也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也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也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结: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最后:知识梳理

  练习

  板书设计: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是普遍的

  2、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客观性的含义

  (2)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3)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

  (1)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2)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课后小结: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篇2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

  ②理解:联系的多样性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点和难点】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问题设计】

  一、知识梳理

  1、联系的含义

  联系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的普遍性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客观性的办法论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的多样性:

  (1)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有        联系和       联系、        联系和       联系、       联系和        联系、       联系和        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做到一切以           、         和           __________为转移。 1、“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说明联系具有啥?_______

  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填写在左面)

  3、判断: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

  4、思考:为啥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5、各种条件包括哪些条件?

  二、疑难解读

  1、不要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1)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从内部构成要素看,

  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发展的历史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②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物中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这一点上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每一事物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也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这种看法混淆了联系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忽视了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极易陷入唯心主义泥潭。

  2、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改变联系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是不矛盾的。

  (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用主观臆造的联系来代替事物本身的联系是威信主义的表现。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并不是违背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人们只有遵循事物本身的必然联系进行活动时,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3)既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也承认人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二、自我检测

  1、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蕴涵的哲理是(   )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②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题和基础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④人与自然始终是对立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   )

  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②乌鸦叫丧,喜鹊叫喜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④彗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a、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3、XX年是奥运年,人们不断听到“奥运年结婚、奥运年生子,有福气”的说法。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年份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   )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

  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d、联系是客观的,于人的活动无关

  4、XX年1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发布了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今后,社会各界可以随时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专栏进行查询。总理曾经指出,产品质量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国家形象。这表明(   )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b、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没有任何条件的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

  5、计算机网络使全球“网民”的联系更加密切、迅速和便捷,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这说明(   )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②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③人们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爸爸、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

  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主观性         d、联系的普遍性

  7、中国国务院副总理X年12月28日出席了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XX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发表了题为《合作包容共创未来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和持续发展》的特别致辞,指出“过去一段时间,各国携手应对,减轻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损害,节制了可能出现的较大衰退。”指出“继续合作战胜危机,风浪并未平息,才能同舟共济,才能实现全球经济复苏。”在此次论坛会上,中国依然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对中国为世界经济的复苏而给予厚望。

  上述材料体现了啥观点?并结合材料说明。

  参考答案1——6a d a b c a

  7、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危害,世界各国只有强化合作,携手应对,才能同舟共济,才能实现全球经济复苏。

  整体的性能状态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机那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其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同时必须重视局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着各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态势也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要继续合作,战胜危机,而每个国家也要采取措施,为世界度过承担应有的责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篇3

  课题:7.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基本要求1.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要求。2.把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依据.发展要求从整体上领会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能力目标提高统筹能力,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情感目标树立辩证法联系的观点,深刻理解循环经济的哲学依据,进而支持和参与低碳生活..教材分析重点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要求难点综合运用联系的观点特点多角度分析事物.学情分析分解联系的特点逐个理解,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但综合分析和运用观点,学生难以全面和准确掌握.教学设计教学环节

  生活事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说明课前导入唯物论和辩证法回顾已有知识,听讲即将要学的知识.唯物论: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啥――物质;辩证法:要后回答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联系、发展、矛盾。承前启后后导出辩证法的观点,有助于先生感知哲学知识体系。新知学习1.啥是联系?2.食物链               3.孤军奋战、孤注一掷等词语4.“浙c·88888” 与166万5.沙尘暴与洪水等自然灾害图片6.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7.谚语:唇亡齿寒。时势造英雄。无风不起浪。牵一发而动全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1.自主阅读课文。2.寻找并回答食物链中联系着的事物和要素.3.讨论孤军奋战等词语是否说明有些事物是可以孤立存在?4.思考: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那是否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5.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造成自然灾害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6.朗读名言并感悟其哲学道理,分析行动与习惯\性格\命运之间的关系.7.判断所属的联系.引导、点拨、总结、归纳:1.联系的定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外部)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内部)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整体)办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客观性的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联系的客观性的基本要求: 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4、联系的多样性(1)多样性的表现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             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             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             与偶然联系,因果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2)办法论要求: 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时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通过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归纳哲学道理,通过判断和分析生活情景,提升学生对哲学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及效能。知识总结联系的特点学生回顾并归纳整合联系的原理三个原理:见课件有利于全面掌握知识,提高辩证思维和能力。综合运用1.选择题2.判断题3.问答题1.个别学生回答并分析2.小组回答并分析原因3.互助补充完成点拨引导并做必要的补充和整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升生活的哲学性。课后整理作业本笔试完成批改并发现整理错题整理笔记本和课本,及时巩固知识。教学反思结合身边实例进行感知、分析、思考、观察,整堂课的学习过程比较流畅。由于时间关系,综合运用的活动尚未开展。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篇4

  7.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分析: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

  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二、【重点、难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XX日本大地震》

  每当我们提到512,每一个中国人脸上都会显现出一股哀伤、痛苦的神情,一次里氏8级的汶川大地震让我们牢牢地记住了这一天,而XX年3月11日这一天,无疑也是让无数人难以忘怀的一天,同学们知道这一天发生了啥事情吗?在这一天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有的同学可能会问:日本发生大地震和我们有啥关系呢?那么到底有没有关系呢?我相信关于这次日本的大地震,我们的地理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做了一定的分析了,下面我就请咱们的同学们针对这次大地震谈谈你们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

  学生活动:(提示学生可以从地震原因和影响两个角度来谈)

  提问:好的,通过我们对日本大地震的分析,我们得知,这次地震虽然发生在日本,但是呢它的影响会波及到全世界,那么从哲学角度来看,这说明了啥呢?(学生回答)

  得出结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和周围其他的事物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讲授新课:

  刚才我们通过日本大地震得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那么到底啥才是联系呢?请同学们从课本中把它找出来。

  (1)联系的含义

  学生活动:谈一谈我们身边有哪些联系?能否找到一事物和周围的事物没有联系的呢?

  在我们了解了啥是联系以后,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探讨联系有啥特点呢?首先咱们先简单把这一框浏览一下,看看课本中总共讲到了联系的几个特点?课前咱们也已经把学案发到了每个同学的手中,并根据联系的特点把同学们分成了三组,下面咱们就由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展示自己的讨论研究成果。

  《学生活动》:我要当老师(学生上台展示小组探讨成果)

  (2)联系的特点:

  1、普遍性

  (学案中供学生使用的素材)

  材料一:《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材料二:《世界金融危机》

  XX年爆发的这场世界金融危机,来势凶猛,波及面广,影响度深,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

  材料三:《原理与办法论》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①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

  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之间)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整个世界)

  办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进行总结提问: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那么能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呢”?

  引导思考:美国大西洋彼岸的一块石头和××同学有没有联系?

  师生小结: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是指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而是说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

  2、客观性

  (学案中供学生使用的素材)

  材料一:《地球在变暖》

  原因:砍伐树木、破坏草皮、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氧化氮等,引起了全球变暖。专家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XX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摄氏度至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米至59厘米,而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至少有90%要归咎于人类活动。

  我们不愿全球气候变暖,不愿自然灾害增多,可它发生了,这说明联系具有啥特点呢?

  材料二:现象一:有人把“8”视为吉利的数字,而把“4”视为不祥的数字。 现象二:“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材料三: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办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教师总结提问:

  【提出问题】既然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面对事物的联系,例如全球变暖,人们是不是无能为力了呢?

  (4)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例证】: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长江大桥等都是人们建立的新的联系的表现。

  3、多样性

  (学案中供学生使用的素材)

  材料一:据有关材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失去耕种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以使600吨水受到污染,而这600吨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等重金属物质就会渗进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影响到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并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

  材料二:与联系有关的成语,分析分别属于哪种联系?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时势造英雄;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风不起浪,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材料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

  办法论: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

  教师总结提问:

  【提出问题】: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有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这些联系对事物发展作用一样吗?

  学生回答:不一样的。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和次要的联系只能促进和延缓事物的发展,而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主要的联系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

  四、【课堂练习】

  1.(09江苏卷30)XX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    )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9北京卷24)“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08全国ⅰ卷29)XX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灾害,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及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高度重视防范灾害的工作。.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    )

  ①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深化和发展

  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和失控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08全国ⅰ卷30)XX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灾害,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及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高度重视防范灾害的工作。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

  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五、【板书设计】:

  (一)联系的含义

  (二)联系的特点

  联系的特点

  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①原理  ②办法论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含义

  ②理解:联系的多样性

  ③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探究建德草莓发展的对策。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培养学生热爱故乡、关心故乡经济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办法:案例法、归纳法、探究法等。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课前播放首届新安江•中国草莓节主题曲《新安江的草莓

  红了》。欣赏完以后,就歌词内容提问“为啥你也来,他也来新安江”

  ——因为草莓红了,草莓熟了。“为啥你也醉了他也醉了”——因为草

  莓的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联系的一种形式。

  一曲《新安江的草莓红了》让我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首届新安

  江•中国草莓节上,这次草莓节将持续一个月。(图片)这是草莓节上评选出来的“草莓王”,它有半个手掌大。今天我们就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角度谈谈建德草莓的发展问题。  

  2、【新授】:本节课我们一起用3个篇章,对我市草莓发展进行探讨。——成果篇、发展篇、探究篇。           

  (1)成果篇: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建德草莓发展取得的成果(文字材料)。

  ①问:你认为我市草莓取得如此成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气候条件、农民、政府、党的政策…(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角度或教师提示角度)

  教师:这些因素都和我市草莓的发展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问:你还能列举实际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例子吗?(把学生答案归纳为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三角度;注意引导学生寻找事物的内部联系,而非仅停留在现象的联系)

  教师:以草莓为例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联系的内涵(哲学上把这种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就叫做联系)。就某一事物而言,联系不仅体现在事物之间,还体现在事物内部。我们仍以草莓为例,看看材料体现了哪些事物的联系?(草莓和人)

  草莓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类植物,其独特的营养成分对促进人体健康有积极作用(这体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联系);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对草莓的营养价值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自然界和人的思维之间的联系);人类反过来利用这种认识指导人们的生活,是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之间的联系)。

  →得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是相互联系的。不仅如此,自然界内部(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人类社会内部(政治、经济、文化、人口、资源、环境间的联系),人的思维内部(各种观点、思想、理论都是相互联系的)也是相互联系的。进而得出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普遍性,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是世界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环节。

  ②请学生从世界观与办法论角度小结联系普遍性哲理。(引导学生回顾: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办法论是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③问:联系是普遍的,是不是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呢?(请学生简要回答,不管对错)带着问题引出下一个环节。

  (2)发展篇:建德草莓的发展经历了露天栽培、大棚设施种植、规模化

  产业化发展三个阶段。以建德和“中国草莓之乡”荣誉称号两事物间的

  联系为例。——条件性

  ①教师:虽然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都是有条件的,是具体的。由于条件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其性质、地位、作用也各不相同,是多种多样的。

  问:建德草莓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哪些具体联系?(有利—不利,内部—外部,必然—偶然,因果联系)——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刚才同学们提到的联系,还有很多具体联系,如……

  问:你觉得我们的成长中要注意哪些条件,重视哪些联系?(既要注重客观条件,也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也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也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要重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联系,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办法论意义

  ②通过上述学习,我们知道联系是普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事实上不仅如此,每一具体联系的条件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仍以建德草莓的发展历程为例,虽然在第一、二阶段我们也很想获得“中国草莓之乡”的荣誉称号,想打响建德草莓的知名度,造福建德人民。但是呢客观条件不允许,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因为联系是客观的。

  a、 联系客观性的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消灭,也不能臆造。)

  教师:原来有的联系我们不能忽视,原来没有的联系我们不能强加。

  b、 就事物联系与人类实践的关系来说,联系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那么这些联系都是客观的吗?我们首先来看自在事物的联系。

  问:请学生举例自在事物的联系有哪些?——自然规律。

  教师:这些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它们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教师:这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遵循自然界固有的联系,否则就不会成功。如永动机(不消耗能量而能永远做功的机器),为啥不能制造成功?——违背能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人为事物的联系。

  问: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对象是啥?——自在事物的联系。

  问: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啥途径实现的?——人类实践活动。

  教师:我们说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并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所以也是客观的。

  举例:大棚设施种植草莓,它以草莓生长和温度、湿度间的联系为基础,通过实践,做成草莓大棚,控制草莓生长和成熟的时间。

  →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思考:学习了联系的客观性以后,请同学们来判断这种联系是真实联系吗?—主观臆造的联系。

  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所以,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区分客

  观真实联系和主观臆造联系)

  c、 联系客观性原理小结。

  d、 思考: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在客观联系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请学生举例,有困难时教师举例:杭千高速公路的开通,使杭州、

  苏州、南京、上海等城市都能吃到建德当天采摘的草莓;计算机网络使两会代表、委员们与民众的联系更加密切、迅速和便捷;近视眼镜使同学们获取知识时更轻松了……)

  教师: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无法改变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引出下一环节:请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建德草莓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你对故乡草莓的了解,为其发展提建议。

  (3)探究篇:

  教师引导学生可从政府、莓农、协会与合作社、新闻媒体等角度思考。

  学生回答完一个角度后,教师链接图片加以小结。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建德草莓的发展与莓农的努力、政府的支持、党的政策领导等分不开,因为联系是普遍的。

  建德草莓的发展需要我们从建德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联系是客观的。

  建德草莓的发展需要我们具体分析建德草莓发展存在的各种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有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多样的。

  3、【课堂小结】: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今天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原理 原理内容 办法论

  联系的

  普遍性 a、一切事物和周围事物联系着

  b、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相互联系

  c、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

  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的

  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

  4、【课后作业】: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热爱自己的故乡,都希望能为故乡的发展做一份贡献。课后请同学就近调查本地(寿昌、航头、梅城、杨村桥、乾潭等)草莓发展状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论文。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篇6

  第七课第一框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教学目标

  识记:联系的概念、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以及条件性。

  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运用:分析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分析人和自然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三、知识梳理

  1、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        、        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        的有机整体。

  (2)联系就是       之间以及                之间的相互         、相互       和相互           。

  2、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本身所       的,不以             为转移。

  (2)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          的联系和            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      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               。

  (4)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      联系,改变事物的        ,调整原有的         ,建立新的         。

  3、联系的多样性

  (1)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有        联系和       联系、        联系和       联系、       联系和        联系、       联系和        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             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          

  的。总之,要一切以          .          和           为转移。

  四、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联系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有(    )

  a、联系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b、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c、联系是任意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

  d、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的开采资源。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④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3、从调查来看,鸡年结婚的比较少,主要源于“鸡年不宜结婚”的迷信说法。“鸡年不宜结婚”的说法(    )

  a、体现了事物之间总是无条件的发生着各种联系

  b、说明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样的

  c、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4、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    )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  ③主观臆造联系  ④真实地联系

  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 “鱼离不开水,瓜离不开秧”这一俗语揭示的是(    )

  a、事物之间的间接联系      b、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c、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      d、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

  6、目前国际互联网发展迅速,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获得各种信息,购买所需物品,并能与远隔千里之外的朋友聊天、讨论问题,各抒己见。这说明(    )

  a、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改变联系

  b、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联系

  d、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7、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观点,从下列成语中反映出来的有(    )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 刻舟求剑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8、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爸爸、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

  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主观性  d、联系的普遍性

  据农业部最新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已达400余种。近XX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外来入侵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递增1至2种。我国已经成为遭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运用所学知识,完成9—10题。

  9、外来生物离开原生地,由于天敌消失,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危及本地原有生物的生存,导致物种的减少或灭绝。这一事实说明(    )

  a、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b、先行后续的关系存在着因果联系

  c、事物联系的条件不同,其引起的联系的状态也就不同

  d、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

  10、外来生物入侵造成严重危害的事实启示我们(    )

  a、必须杜绝外来生物的引进,保护本地原有生物 

  b、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不可改变的

  c、必须承认物质世界的本原 

  d、要注意事物联系的条件性,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二)问答题

  11、辨析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五.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开通不久的厦门海沧大桥总投资为28.74亿元,这座桥的建设会带动当地及有关地区的钢铁、建材、交通等行业的发展,并解决一批人的就业问题,会产生近百亿元的扩张效果。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

  a、实事求是的观点 b、变化发展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规律客观性的

  2、“中国需要世贸组织,世贸组织更需要中国。”这一论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事物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②任何两个事物都发生着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②④

  3、春节前夕,北国普降瑞雪,人们都说“瑞雪兆丰年”。这一说法(    )

  a、认为农作物的收成好坏是由天决定的  

  b、无视联系的客观性,是毫无根据的

  c、反映了农作物与气候、环境的密切联系

  d、是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

  4、一些大学生在应聘时遭遇“姓氏歧视”。一位“裴”姓同学,就因为这“倒霉”的姓氏失去了即将到手的会计职位,老板说,“裴”和“赔”同音,不吉利。姓“裴”不吉利的认识(    )

  a、夸大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b、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普遍性

  5、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强化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段材料说明(    )

  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

  (二)问答题

  6、材料一:塑料袋的发明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这种包装物既轻便也结实。但是呢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环保灾难,目前处理这些难以计数的废弃塑料袋只能高温焚烧或挖土填埋,必会产生大量有害烟尘和气体,长期污染土壤。

  材料二:针对塑料购物袋泛滥的危害,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出台相关规定,限制或禁止使用塑料购物袋。XX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请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参考答案

  课堂检测

  1---5  d c c a c    6---10  b  c a c d

  11. 答案:①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所以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正确的,看到了联系的普遍性。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指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但不能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而应当从事物普遍联系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所以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的观点是错误的,它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课后作业    1---5  c  c c c b     

  6.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塑料袋的生产、使用和人类生活、环境保护具有密切的联系。

  (2)联系具有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联系,也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我们既要看到塑料袋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也要看到它给人类带来了环保灾难.

  (3)联系具有客观性,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滥用塑料袋带来了环保灾难,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受到了惩罚。而针对塑料购物袋泛滥的危害,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出台相关规定,限制或禁止使用塑料购物袋.正是正视了事物的客观联系。

  课堂检测

  1---5  d c c a c    6---10  b  c c c d

  11. 答案:①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所以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正确的,看到了联系的普遍性。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指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但不能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而应当从事物普遍联系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所以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的观点是错误的,它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课后作业    1---5  c  c c c b     

  6.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塑料袋的生产、使用和人类生活、环境保护具有密切的联系。

  (2)联系具有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联系,也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我们既要看到塑料袋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也要看到它给人类带来了环保灾难.

  (3)联系具有客观性,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滥用塑料袋带来了环保灾难,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受到了惩罚。而针对塑料购物袋泛滥的危害,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出台相关规定,限制或禁止使用塑料购物袋.正是正视了事物的客观联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篇7

  第七课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含义、联系的多样性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点和难点】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导学设计】

  1、联系的含义

  联系就是       之间以及                之间的相互         、相互       和相互           。

  2、联系的普遍性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         

  。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        、          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        的有机整体。

  辨析: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

  3、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       的,不以           为转移。

  思考:为啥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联系的客观性的办法论意义:

  (3)举例说明: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

  4、联系的多样性:

  (1)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有        联系和       联系、        联系和       联系、       联系和        联系、       联系和        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             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        的。总之,要一切以           、         和           为转移。

  【巩固提升】

  【学习过程】 【导学设计】

  1.对联系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b.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c.事物和事物内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d.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  )

  ①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互相联系的②任何事物都与它周围的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④任何两个事物都无条件地联系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  )

  a.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b.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能强加给事物

  d.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无法改变的

  4.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农艺师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为(  )

  a.联系有自在事物联系与人为事物联系之分

  b.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一种主观联系

  c.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5.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表明(  )

  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6.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爸爸、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

  a.联系的主观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    d.联系的普遍性

  7.“喜鹊报喜”、“乌鸦叫丧”这个观点(  )

  a.看到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b.看到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c.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是主观臆造的联系

  d.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8.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强化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防;对于实现国家的整体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体现了(  )

  ①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可改变的②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各种联系都是积极有利的  ③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某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麦资源生产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构建起粮食加工和养殖产业链,实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这四次增值和生态循坏是:①生产味精带动小麦种植,小麦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面粉等;②对生产废水、副产品进行生物技术加工,变成优质饲料和肥料;③用加工处理后的饲料养牛;④将牛肉、牛奶和皮革制品销往国内外。

  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实现资源循环与价值增值的哲学依据。

  中学生应怎样正确认识互联网?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对中学生既有利,也有弊的。

  (1)利的方面:①以较快的方式获取最新的信息。②开辟另一种人际交往方式,对人际关系有良好的影响。③能增强动手能力,有利于探究学习和发现学习

  (2)弊的方面:①上网占用了学习、休息的部分时间,造成学习压力大、时间分配紧张等情况;②部分学生由于深陷网络的虚拟世界,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如上课、睡眠等,也常常想着网上虚拟主机,造成了精神不集中等情况。③在身体健康上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视力大幅下降。

  因此中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一、积极学习网络知识,学会利用网络;网络是查询信息的途径之一,但我们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网络信息.

  二、合理控制上网时间、不上网聊天、不玩网络游戏,坚决反对无节制上网。

  三、要文明上网,做文明网络人。

  四、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免受网络伤害。

  正确对待上网,要做网络的主人,不要成为网络的奴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篇8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必修部分“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内容。第七课包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两个框题。第一框共设三个目题:第一目论证联系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第二目论证了联系的客观性,证明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三目说明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办法。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学生分析高二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看问题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哲学是一种思维科学,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结合身边具体事例和当今时政,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思想、生活、经验的例子,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三、设计思想教学中贯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把握时代性,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实际的学生生活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感知哲学,进而亲近哲学,让学生明白其实生活充满哲学,“生活处处皆哲学”。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课堂上创造故事情境、体验情境等办法运用各种具体形象的材料将抽象的哲学原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以增强教学效果,进而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建构生活化的课堂。应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理解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性及其办法论要求。                                                        2、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办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用多媒体等手段收集处理信息。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这种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作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办法。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人们能够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联系的含义 二、联系的普遍性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2、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三、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的含义2、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3、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4、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的,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创造条件,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四、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联系的多样性2、办法论要求 

  (1)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2)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设置活动导入新课)ppt:(试试看)以“踏花归去马蹄香” 或“深山藏古寺”为题作画 问: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会画画,如果以这两句诗为题作一幅画,你会怎么样立意构图,才能使这幅画成为佳作、名画。引导:为啥画面有和尚却不见寺庙呢?为啥只画蝴蝶或蜜蜂,而不画花呢?点题:同学们做画中已经运用了哲学上的一个重要观点。---联系的观点。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看书,明确哲学上所讲的联系是啥?联系有哪些特征?ppt:课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含义” 问:联系指的是一种关系,到底是啥关系呢? 问:是谁与谁的相互关系呢?问:事物的联系具有啥特点?问:请同学们说说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你怎么理解?请就上述事例进行说明。 (根据学生的归纳 ppt展示联系的普遍性的三个表现)点拨:是不是只有在自然界中存在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呢?同学们还能举其他例子说明吗。 引导:怎么理解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小结:从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的。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过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能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呢?” 请说说理由。 点评:同学们的分析中告诉我们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啥特点? 过渡:从上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世界上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中。同学们说说我们的学习处于哪些联系中?古人认为学子应该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的今天,能不能只读书,而不问窗外事呢?师:是的,我们既要学习书本知识,也要关心国家大事。同学们知道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 快了,却带来了啥问题?师:请同学们根据收集的资料结合p55探究活动,来谈谈人与自然是啥关系?人类应该怎么样与自然相处?师: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是怎么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国家实施了啥发展战略?点题:同学们的分析不仅应用了许多时政热点材料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而且应用了学过的《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同时还运用了今天学习的哲学原理。说说看,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到国家提出的政策说明联系的啥特点? 师:怎样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师:人可以改造自然,创造出世界上原本不存在的东西,使自然带上人类活动的烙印,自然物呈现出“人化”的特点。是否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师:这说明啥?师: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不能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那么是不是人们在联系面前就无能为力、无所作为了呢?ppt归纳:联系具有客观性的表现过渡:怎样理解联系的多样性?联系有哪些形式?ppt归纳:联系具有多样性

  ppt(连一连)请对号入座:说出下列俗语、谚语属于哪种形式的联系鱼儿离不开水 瓜儿离不开秧-----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牵一发而动全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唇亡齿寒-----

  师傅领进门 修行靠个人-----和尚与寺庙 ------小结: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有条件的,生活中事物的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表面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他们之间也不是没有任何联系,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可能要经过很多中间的环节才能发生联系。

  提问:学习联系多样性原理对我们有啥启示?(巩固新课 )(用ppt展现本框知识结构体系) 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我们学习啥? (课堂延伸)我们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么样保护环境。请就这个课题设计活动方案。思考,动笔构图并说明理由,在全班进行交流。生:用和尚来表现深山中隐藏着古寺。 生:用蝴蝶或蜜蜂来表现马蹄踏过花丛留有花的香味。 生:花与蝴蝶是联系的,香味是画不出来的,蝴蝶为啥追逐马蹄呢?不正是体现“马蹄”的香么。寺庙与和尚存在着客观的必然联系。崎岖的山路上有和尚在挑水,说明这深山中必有寺庙。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归纳联系的含义以及联系的三个特点。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生: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答: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学生分析:(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2)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生 :蝴蝶、踏花、马蹄、花香等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马蹄踏过花丛,才会留下香味,花香吸引蝴蝶。说明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生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各种生物要生存、繁衍还需要大自然提供阳光、空气、水等无机环境。……生 :我们可以认识到自然中存在的蝴蝶、踏花、马蹄、花香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利用这种关系来画画,说明自然界与人类活动、人的思维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生:自然灾害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一个地方发生了灾情牵动着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心,台风是一种自然现象,超强台风带来强降雨、狂风,造成山体滑坡,阻碍交通,影响旅客的出行,学生无法到学校学习、活动,同时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社会问题。生: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乃至整个世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这些周围的事物也和周围的事物相联系,所以我们说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生:每个事物都由内部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一棵植物是由根、茎、枝、叶、花等部分组成的,如果把它的根或茎或某个部分铲除掉,就会枯死了。生:动物作为一个有机体是由内部各个器官组成的,如果它的内脏被掏掉,纵使有充足的阳光、水分等,也无法存活。生:马是由头、身子,四肢,尾巴等各个器官有机组成的,才成其为一匹马,如果你在马的身上安装的是大象的头,老鼠的尾巴,那它就成了四不象的怪物了。…… 生:不是。联系的普遍性是说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存在联系,而不是任意两个事物都有联系。周围事物的存在是这两个事物联系的条件。如前面的马蹄香,马蹄与蝴蝶能够联系起来,是因为蝴蝶与花香的内在联系,马蹄踏过花丛,留下香味,吸引蝴蝶。所以花香是马蹄与蝴蝶联系的条件。

  生:例如,电风扇由发动机、扇叶等部分组成,这是风扇这一事物的内部联系,而风扇要给人带来清风,就必须给它插上电源,没有电,风扇就不会工作了,电源是风扇能给人带来清风的条件。 ……生:有条件的。  (学生三言两语)生:与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系。生:学习与活动、娱乐(打球、上网)的关系。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关心国家大事、了解社会。……生: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生:资源、环境问题等也影响人类生存、发展与经济的增长。(学生活动,学生课前把收集的材料包括图片、数字、文字及视频等制作ppt,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展示,从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以及自然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展开分析。)生:自然是人类的生存环境,自然的存在发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破坏了生态平衡,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自然就会惩罚人类、报复人类。生:当今人类的滥砍滥伐, 滥捕滥猎等行为,破坏了生态的平衡,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空气、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生:我们要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做自然的朋友,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提出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提出五个“统筹”,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经济也好也快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生:节能减排。……生:联系的客观性。 生:人与自然的联系是本身固有的,不是外界强加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生:蝴蝶与花香,和尚与寺庙的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主观臆造出来,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生:人可以改造自然,创造出世界上原本不存在的东西,这是意识能动作用和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创造出新的社会关系,给客观世界打上深深的人类活动的烙印。但仍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生:说明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生:不是的。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在经济发展造成资源环境等问题后,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也好也快的发展。今天提倡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模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整理归纳联系具有客观性的表现及要求)生:有直接和间接联系,内部和外部联系,本质和非本质联系,必然和偶然联系,长远和眼前联系 ……学生课堂演练

  生:我们不仅要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还要把握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生: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生: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生: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生:懂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自觉的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生:我们还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类要保护环境,爱护自己的家园。(课后作业)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动学生思维,导入教学内容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文本,是学习的重要资源和工具,学生要善于利用教材进行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知识,归纳知识,建构知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教学内容,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统一。 从具体的例子中理解抽象的哲学原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分析自身的学习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做一个懂得学习的人。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 精心设疑,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积极收集各种资料用于学习。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进而增强环保意识,自觉  维护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回顾第二单元学过的知识说明,温故知新  回归课本用已学的知识去解释、说明生活中的问题,既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用以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让学生探究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把握概念与原理,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以及学生的生活经历,注重体验与感受,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辨析,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进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好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关系,学生的学习不能脱离课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适时地从生活中回到课本,同时带着所学的知识再走向生活。利用社会热点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科学世界观的同时,学会运用正确的办法论去解决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懂得处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溶入到社会中。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篇9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课前延伸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

  2、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3、重难点把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知识梳理】

  一、联系的普遍性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2.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        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之间)

  ②每一事物   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

  ③   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

  (3)办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也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

  2、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

  (1)

  (2)

  3、联系的客观性办法论要求:

  (1)我们要从事物   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     联系,改变      ,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

  1、事物的联系是    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办法论要求:

  (1)要求我们                                                 。

  (2)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                 ,也要恰当运用自身的             ;既要把握事物的            ,也要关注事物的            ;既要认识事物的           ,也要重视事物的            。总之,一切以  、   、   为转移。

  四、易错点理解:

  1、不要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1)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从内部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发展的历史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②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物中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

  (2)每一事物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也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而应当从事物普遍联系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所以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的观点是错误的,它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在客观事物的具体联系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1)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的客观性告诉人们,不能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但并不是说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实际上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并不违背联系的客观性。

  (2)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所以,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改变联系。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答案见书55页)

  【课内探究学案】

  【合作探究1】材料: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合作探究2】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在探索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某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麦资源生产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构建起粮食加工和养殖产业链,实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这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是:①生产味精带动小麦种植,小麦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面粉等;②对生产废水、副产品进行生物技术加工,变成优质饲料和肥料;③用加工处理后的饲料养牛;④将牛肉、牛奶和皮革制品稍往国内外。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实现资源循环与价值增值的哲学依据。

  课堂有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一场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全球都卷入金融危机的漩涡中。没有哪个经济体能够独善其身,中国也不例外。这一事件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        b、联系具有普遍性

  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2.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3.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爸爸、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主观性      d.联系的普遍性

  4、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将会使世界进一步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以至于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变小了,成了地球村,这说明了                  (   )

  a.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b.事物固有的联系是人们创造出来的

  c.人们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建立任何联系    d.这种说法违背了客观性

  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 “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提倡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不.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提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怎样体现联系观点的。

  【课后拓展学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    )

  ①任何事物的内部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  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 相互联系着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④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唯物辩证法所说的普遍联系是指

  a、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b、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c、任何事物之间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想怎么联系就怎么联系

  3. 1吨废报纸=850公斤再生纸=少砍17棵树。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a.复杂多样的      b.不可捉摸的      c.因人而异的      d.固定不变的

  4.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强化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段材料说明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b.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

  5.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呢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人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性  ②要正确对待联系的客观性  ③在把握事物时不能仅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 ④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6.西藏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丰富的地区之一。藏戏、藏纸、唐卡绘画、藏医藏药、卡垫藏毯制造等,都承载着藏民族延续千年的文化和智慧。随着青藏铁路开通带来的投资潮和旅行热,西藏一些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在商业开发中焕发新生,藏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得以有效地传承和发展,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和促进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例如,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目前在藏纸方面已研制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兽皮纸、彩绸纸、印花纸等十几种藏纸新品种,并根据各种纸的性能制作出壁画、雨伞、灯笼、贺卡、日历等工艺品,深受中外游客欢迎,也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西藏地区在发展和保护藏文化进程中怎样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1】(1)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

  (2)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3)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合作探究2】(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四次加工中的废弃物既有废弃物的特性,同时也有资源的特性。一次循环过程中的废弃物可以成为下一次循环过程的资源。

  (2) 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的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体现了在正确认识联系的规律性和条件性的前提下,可以改变某些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进而达到目的。

  【课堂有效训练】1—4:bdaa

  5、(1)联系具有普遍性. 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开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3)联系具有客观性,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课后拓展】1-5 ababd 

  6.(1)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西藏文化产品的开发、制造延续和促进了藏文明的不断发展。

  (2)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随着青藏铁路全线开通,带来了投资热潮,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进一步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促进了藏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发展。

  (3)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之间存在因果联系。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已研制出符合市场需要的藏纸等新品种,并制成性能各异的新产品,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7、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的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的交织起来的图画。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这句名言说明了啥哲学观点,应怎样理解?

  (1)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了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联系是事物自身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其普遍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联系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还有客观性和多样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篇10

  一、教学内容

  本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必修部分“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内容。第七课包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两个框题。第一框共设三个目题:第一目论证联系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第二目论证了联系的客观性,证明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三目说明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办法。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学生分析高二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看问题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哲学是一种思维科学,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结合身边具体事例和当今时政,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思想、生活、经验的例子,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三、设计思想教学中贯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把握时代性,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实际的学生生活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感知哲学,进而亲近哲学,让学生明白其实生活充满哲学,“生活处处皆哲学”。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课堂上创造故事情境、体验情境等办法运用各种具体形象的材料将抽象的哲学原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以增强教学效果,进而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建构生活化的课堂。应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理解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性及其办法论要求。                                                        2、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办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用多媒体等手段收集处理信息。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这种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作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办法。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人们能够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联系的含义 二、联系的普遍性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2、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三、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的含义2、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3、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4、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的,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创造条件,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四、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联系的多样性2、办法论要求 

  (1)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2)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设置活动导入新课)ppt:(试试看)以“踏花归去马蹄香” 或“深山藏古寺”为题作画 问: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会画画,如果以这两句诗为题作一幅画,你会怎么样立意构图,才能使这幅画成为佳作、名画。引导:为啥画面有和尚却不见寺庙呢?为啥只画蝴蝶或蜜蜂,而不画花呢?点题:同学们做画中已经运用了哲学上的一个重要观点。---联系的观点。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看书,明确哲学上所讲的联系是啥?联系有哪些特征?ppt:课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含义” 问:联系指的是一种关系,到底是啥关系呢? 问:是谁与谁的相互关系呢?问:事物的联系具有啥特点?问:请同学们说说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你怎么理解?请就上述事例进行说明。 (根据学生的归纳 ppt展示联系的普遍性的三个表现)点拨:是不是只有在自然界中存在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呢?同学们还能举其他例子说明吗。 引导:怎么理解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小结:从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的。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过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能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呢?” 请说说理由。 点评:同学们的分析中告诉我们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啥特点? 过渡:从上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世界上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中。同学们说说我们的学习处于哪些联系中?古人认为学子应该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的今天,能不能只读书,而不问窗外事呢?师:是的,我们既要学习书本知识,也要关心国家大事。同学们知道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 快了,却带来了啥问题?师:请同学们根据收集的资料结合p55探究活动,来谈谈人与自然是啥关系?人类应该怎么样与自然相处?师: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是怎么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国家实施了啥发展战略?点题:同学们的分析不仅应用了许多时政热点材料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而且应用了学过的《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同时还运用了今天学习的哲学原理。说说看,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到国家提出的政策说明联系的啥特点? 师:怎样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师:人可以改造自然,创造出世界上原本不存在的东西,使自然带上人类活动的烙印,自然物呈现出“人化”的特点。是否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师:这说明啥?师: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不能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那么是不是人们在联系面前就无能为力、无所作为了呢?ppt归纳:联系具有客观性的表现过渡:怎样理解联系的多样性?联系有哪些形式?ppt归纳:联系具有多样性

  ppt(连一连)请对号入座:说出下列俗语、谚语属于哪种形式的联系鱼儿离不开水 瓜儿离不开秧-----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牵一发而动全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唇亡齿寒-----

  师傅领进门 修行靠个人-----和尚与寺庙 ------小结: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有条件的,生活中事物的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表面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他们之间也不是没有任何联系,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可能要经过很多中间的环节才能发生联系。

  提问:学习联系多样性原理对我们有啥启示?(巩固新课 )(用ppt展现本框知识结构体系) 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我们学习啥? (课堂延伸)我们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么样保护环境。请就这个课题设计活动方案。思考,动笔构图并说明理由,在全班进行交流。生:用和尚来表现深山中隐藏着古寺。 生:用蝴蝶或蜜蜂来表现马蹄踏过花丛留有花的香味。 生:花与蝴蝶是联系的,香味是画不出来的,蝴蝶为啥追逐马蹄呢?不正是体现“马蹄”的香么。寺庙与和尚存在着客观的必然联系。崎岖的山路上有和尚在挑水,说明这深山中必有寺庙。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归纳联系的含义以及联系的三个特点。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生: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答: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学生分析:(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2)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生 :蝴蝶、踏花、马蹄、花香等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马蹄踏过花丛,才会留下香味,花香吸引蝴蝶。说明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生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各种生物要生存、繁衍还需要大自然提供阳光、空气、水等无机环境。……生 :我们可以认识到自然中存在的蝴蝶、踏花、马蹄、花香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利用这种关系来画画,说明自然界与人类活动、人的思维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生:自然灾害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一个地方发生了灾情牵动着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心,台风是一种自然现象,超强台风带来强降雨、狂风,造成山体滑坡,阻碍交通,影响旅客的出行,学生无法到学校学习、活动,同时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社会问题。生: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乃至整个世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这些周围的事物也和周围的事物相联系,所以我们说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生:每个事物都由内部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一棵植物是由根、茎、枝、叶、花等部分组成的,如果把它的根或茎或某个部分铲除掉,就会枯死了。生:动物作为一个有机体是由内部各个器官组成的,如果它的内脏被掏掉,纵使有充足的阳光、水分等,也无法存活。生:马是由头、身子,四肢,尾巴等各个器官有机组成的,才成其为一匹马,如果你在马的身上安装的是大象的头,老鼠的尾巴,那它就成了四不象的怪物了。…… 生:不是。联系的普遍性是说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存在联系,而不是任意两个事物都有联系。周围事物的存在是这两个事物联系的条件。如前面的马蹄香,马蹄与蝴蝶能够联系起来,是因为蝴蝶与花香的内在联系,马蹄踏过花丛,留下香味,吸引蝴蝶。所以花香是马蹄与蝴蝶联系的条件。

  生:例如,电风扇由发动机、扇叶等部分组成,这是风扇这一事物的内部联系,而风扇要给人带来清风,就必须给它插上电源,没有电,风扇就不会工作了,电源是风扇能给人带来清风的条件。 ……生:有条件的。  (学生三言两语)生:与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系。生:学习与活动、娱乐(打球、上网)的关系。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关心国家大事、了解社会。……生: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生:资源、环境问题等也影响人类生存、发展与经济的增长。(学生活动,学生课前把收集的材料包括图片、数字、文字及视频等制作ppt,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展示,从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以及自然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展开分析。)生:自然是人类的生存环境,自然的存在发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破坏了生态平衡,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自然就会惩罚人类、报复人类。生:当今人类的滥砍滥伐, 滥捕滥猎等行为,破坏了生态的平衡,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空气、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生:我们要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做自然的朋友,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提出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提出五个“统筹”,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经济也好也快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生:节能减排。……生:联系的客观性。 生:人与自然的联系是本身固有的,不是外界强加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生:蝴蝶与花香,和尚与寺庙的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主观臆造出来,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生:人可以改造自然,创造出世界上原本不存在的东西,这是意识能动作用和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创造出新的社会关系,给客观世界打上深深的人类活动的烙印。但仍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生:说明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生:不是的。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在经济发展造成资源环境等问题后,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也好也快的发展。今天提倡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模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整理归纳联系具有客观性的表现及要求)生:有直接和间接联系,内部和外部联系,本质和非本质联系,必然和偶然联系,长远和眼前联系 ……学生课堂演练

  生:我们不仅要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还要把握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生: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生: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生: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生:懂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自觉的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生:我们还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类要保护环境,爱护自己的家园。(课后作业)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动学生思维,导入教学内容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文本,是学习的重要资源和工具,学生要善于利用教材进行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知识,归纳知识,建构知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教学内容,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统一。 从具体的例子中理解抽象的哲学原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分析自身的学习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做一个懂得学习的人。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 精心设疑,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积极收集各种资料用于学习。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进而增强环保意识,自觉  维护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回顾第二单元学过的知识说明,温故知新  回归课本用已学的知识去解释、说明生活中的问题,既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用以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让学生探究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把握概念与原理,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以及学生的生活经历,注重体验与感受,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辨析,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进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好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关系,学生的学习不能脱离课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适时地从生活中回到课本,同时带着所学的知识再走向生活。利用社会热点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科学世界观的同时,学会运用正确的办法论去解决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懂得处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溶入到社会中。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篇11

  第一框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世界是不普遍联系的

  (一)、联系的普遍性

  ◇课堂探究:你能说出实际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吗?

  ◇探究提示:比如,我们的身体健康与学习之间的联系等。(同学们可结合自己的实例回答。)

  1、联系的含义及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补充: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还应明确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课堂练习: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的发生,给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许多国家带来了严重灾难,也牵动了全世界人民的心。XX年1月6日,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会议中心举行。来自东盟10国、中国、韩、日、美、世界卫生组织等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为期一天的会议。这说明(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部分影响整体

  c.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d.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材料说明东盟地震和海啸的发生引起20多个国家的关注,体现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故选a。材料中虽然受灾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但参加会议的国家不是包括受灾国的整体,因此b项不能选。c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

  (二)、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具有客观性及要求

  (1)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关系。

  (2)联系之所以是客观的,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事物的客观性决定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具体说来,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 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它就存在了,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这种联系仍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才具有真实性,并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所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事物的联系,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重要特征。

  ◇课堂探究: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和改变生态平衡,但人也不能破坏生态平衡,这是为啥?

  ◇探究提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同时,人也必须尊重生态平衡的规律。

  ◇课堂练习: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其哲学依据是(    )

  ①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  ②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④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作为组合式选择题,本题的解决关键是排错项。故应选b。本题中③说法有误。

  2、人与事物联系的关系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人们虽然不能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但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它是使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了。

  ◇课堂练习:   

  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强化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段材料说明(     )

  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

  答案:b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人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b项符合题意。

  (三)、联系的多样性

  l、联系的多样性及表现

  (1)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不能只注重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课堂探究:(1)废旧电池是通过哪些环节危及人类健康的?

  (2)联系生活实际,看看还有哪些事例能说明联系的多样性。

  ◇探究提示:(1)废旧电池通过污染耕地、水,继而影响到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进而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

  (2)今天提倡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模式能充分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课堂练习:联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下列属于联系表现形式的有(    )

  ①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②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③事物之间的本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④“8”与生意之兴旺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①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④是主观臆造联系,应排除,故选a。

  2.联系的多样性的办法论要求。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也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也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也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课堂探究: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了啥?结合所学的哲学原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探究提示: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了必须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违背了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必将受到惩罚。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要尊重自然的客观性。同时也承认联系具有多样性,它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自然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环境,而且还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宝库。人们一旦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人们就会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成为自然的朋友。

  ◇课堂练习:近年来,科学研究一再证明,世界各地不断爆发的恶性传染性疾病,绝大多数;是因动物携带的病菌通过多种渠道传人人体造成的。这给我们的警示是(  ) 

  a.联系是普遍的    

  b.人最终能战胜自然   

  c.要尊重联系的多样性,做到既要注重客观条件,也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j

  d.人在联系的客观性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答案:c

  解析:a项不符合题意,b、d两项说法错误,c项点明了题干主旨,故应选c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篇12

  一、学习指导

  (一)知识网络

  (二)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联系普遍性、联系客观性的含义;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努力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认真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在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三)学法指导

  1.运用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办法,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进而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2.运用比较分析的办法,认识不同事物的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使自己在认识事物时分清主次,重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以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运用心灵反思法,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曾经有过的某一项小发明、小创造或者是某一项成功的创意,反思当时的过程以及促成成功的各种因素,体验出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以及积极创造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条件。由此得出结论:联系虽然是客观的、有条件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这是成功的秘诀之一。

  新教材新学案思想政治 ④ 必修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4.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办法,分析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联系,说明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提高认识、运用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自觉性。如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两个趋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二、知识点拨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观点在唯物辩证法整个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承认世界的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不理解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就无法理解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要准确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个基本命题,必须掌握好以下知识。

  (一)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普遍联系的三个层次: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例题:科技蛙是生活在大洋洲热带地区的一种青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平共处”,但在“入侵”夏威夷岛后,科技蛙却打破了那里的生态平衡。这一事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在联系系统中的作用是确定不变的②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的、可变的③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④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系的普遍性”以及“普遍联系与具体事物的联系”之间区别的理解。首先,材料中的事例说明了联系的普遍性和条件性。联系作为整个世界的基本特征,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并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其次,具体事物在联系系统中的作用,也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①③是错误的选项。正确答案为d。

  (二)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客观性的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从事物的联系和实践的关系来说),二者都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联系客观性的要求。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例题:XX年4月28日,会见出席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海峡两岸各界人士时指出,强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他衷心希望,两岸同胞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止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和平,把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维护好、建设好。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讲,这是因为(    )

  a.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事物的具体联系

  b.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c.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海峡两岸休戚与共,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所以a项是错误的。在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中,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非常重要,但它不是人们取得良好效果的唯一条件,所以b项错误。d项的判断正确,但它不是从哲学意义上讲的原因。本题正确答案为c。

  (三)联系的多样性

  1.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在实际生活中要重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以及事物之间的中间环节。

  3.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例题:“神舟”六号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达到了新的高度。它不仅为我国移动通讯、光纤通讯、新材料等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而且1 800多项航天技术转向民用带动了更多的产业链。据测算,由我国航天科技带动的民用产业所产生的效益每年可达1 200亿元。这说明(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b.事物之间存在着无条件的、普遍的联系

  c.性质相反的现象之间绝对不可能有联系

  d.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

  解析:航天科技为其他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并带动了更多的产业链,这表明了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a项与题干无关。b项错误,因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c项错误,因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既包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关系,也包括相互限制、相互排斥关系。联系是普遍的,对立的事物之间有统一性,有联系。正确答案为d。

  三、学习自评

  (一)单项选择题

  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

  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与人都是毫无关系的

  c.联系是永恒的、不变的、无条件的

  d.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XX年3月,借分子聚会场合公然抛出“四要一没有”主张,声称“中国台湾要独立”“中国台湾要正名”“中国台湾要新宪”“中国台湾要发展”,并表示“中国台湾没有左右线路,只有统‘独’问题”。这是在分裂道路上也迈出的危险一步。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中国台湾当局的分裂活动(    )

  a.否认了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历史事实                

  b.割裂了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

  c.损害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d.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3.“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    )

  a.面对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的画面,人类是无能为力的

  b.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世界上任何两个客观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d.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是指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上述材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b.任何两个客观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c.一切从实际出发d.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5.从XX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互联网上开设博客,通过这种方式倾听百姓呼声,增加了解民意的渠道。网络正在成为政治决策与民意表达相互沟通的一个直接平台。从唯物辩证法看,这体现的哲理是(    )

  a.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可以任意改变和创造的

  b.科学技术改变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c.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 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6.《淮南子·说山训》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这句话表明(    )

  a.事物内部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b. 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的

  c.人们不能否认和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d.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7.气象学家洛伦茨说,一只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会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表明(    )

  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这句话说明(    )

  a.人和自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b.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人类破坏自然会遭到自然的惩罚    d.人可以主宰自然 

  (二)非选择题

  1.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简述联系的特征。

  2.辨析: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客观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四、能力拓展

  材料一 经济增长是世界各国都追求的一个目标。然而,当人们陶醉于经济增长的喜悦中时,却开始品尝到经济增长带来的“苦果”:经济竞争的加剧,使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骤然变得严重起来,区域性的、潜在性的、暂时性的问题进一步变成全球性的、公开性的和长期性的问题,严重困扰着全人类。为了实现生态经济优先,一些国家在经济核算中采用了绿色gdp公式,即绿色gdp=现行gdp-自然部分虚数-人文部分虚数。这样就较科学地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性进步。

  材料二 XX年3月,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增加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资金,落实节能环保目标责任制。实际上,我国已经开始启动这些政策。XX年底,国家预拨20亿元,启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工程;并拨巨款建立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

  结合材料,运用有关的哲学原理说明为啥不应该把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速度的唯一指标。

  五、相关信息

  (一)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这是因为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所谓最一般规律,就是整个世界普遍具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所以,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起点和开端,唯物辩证法的全部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层次来说明世界的普遍联系。是否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之一。否认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一个根本特征。

  (二)全面理解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所谓相互影响,是指某一事物或某一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周围其他事物或因素的变化,反之亦然;相互制约,是指每一事物或每一因素的变化都要受到其他事物或因素的牵制,反之亦然;相互作用,是指每一事物或每一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周围的其他事物或因素产生作用,反之亦然。

  (2)联系的普遍性包含两重含义:一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现象和过程这样或那样地联系着,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二是指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

  (3)联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其一,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世界上找不到同周围事物毫无联系的、孤立存在的事物;其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不与其他要素发生联系或者不与整体发生联系的、孤立存在的要素也是没有的;其三,整个世界就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是世界联系网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

推荐站内搜索:纪律作风心得体会、成人高考查询入口、广州自考报名时间、河南成人高考成绩查询入口、我的小伙伴作文600字、150字日记、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准考证、150字日记大全、关于教师节的演讲稿、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通用12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通用12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91317.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