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4.3.22/2014.4.20
实习地点:浙江自然博物馆/瑶琳仙境/分水江电站 实习内容和要求
1 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 (浙江省自然博物馆)
1.1认识矿物的形态和重要的物理性质,掌握最常见矿物的重要鉴定特征。
1.2 观察鉴定(1)自然元素类:石墨;(2)硫化物类: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3)卤化物类:萤石;(4)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石英;(5)含氧盐类:橄榄石、辉石、角闪石、云母、正长石、斜长石、高岭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磷灰石、石榴子石等。
1.3 认识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和主要矿物成分特征。
1.4 掌握岩石的肉眼鉴定办法,观察岩浆岩标本:花岗岩、流纹岩、辉长岩、闪长岩;观察沉积岩标本:砾岩、砂岩、泥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磷灰岩;观察变质岩标本: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
2 地质图的阅读和分析 (参考教材实验)
2.1 学会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办法。
2.2 掌握各种岩层产状、接触关系及其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2.3 掌握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岩浆岩体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3 瑶琳仙境溶洞参观
3.1 观察岩溶形态特征。
3.2 了解岩溶形成原因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4 理论联系实际——大坝的选址原则
4.1 了解大坝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其所处的地质构造情况
4.2 分析大坝选址原则
一、浙江自然博物馆
浙江自然博物馆前身是西湖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1984年独立建制,该馆面积近8000平方米,是中国创办的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也是浙江省唯一以生命科学、地球科学标本收藏、研究、展示为主要业务活动的省级博物馆。新馆建筑规模2万余平方米,是浙江“五大百亿”工程之一。
我们在浙江自然博物馆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岩石,也根据旁边的标识认识了一些岩石,例如石膏、水晶等等,并用肉眼鉴定法观察了这些岩石。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关于地球起源的展馆以及关于地球生物的展馆,通过此参观,我们不仅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实习机会,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与娱乐相结合的机会。
二、瑶琳仙境
瑶林仙境以其神奇的地势地貌和瑰丽多姿的钟乳石景,吸引着全
世界各国旅行爱好者的目光。它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华东沿海中部亚热带湿润区喀斯特洞穴的典型代表,属国家级景色名胜区。
喀斯特也称岩溶。通常指岩石裸露、草木不生,具有洞穴、落水洞、地下河而缺乏地表河流和湖泊为特征的地区。是地下水对可溶性块状石灰岩溶蚀的结果。
促使喀斯特发育的条件是:
1、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
2、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
3、地下水循环通畅。
岩溶作用是缓变作用,对建设工程的主要危害是岩溶区形成地下溶洞、上覆土体中形成土洞造成岩溶塌陷对建筑物造成破坏,此外,在隧洞施工中碰到岩溶管道,管道内有地下径流会发生涌水及地下泥石流。岩溶区表层土体往往是红粘土,具弱膨胀性,会造成浅基础建筑变形。岩(一篇好范文带来更多轻松www.HAOWoRD.cOm)溶区工程建设基础设计是关键,合理的基础方案可避免岩溶作用造成的灾害。
距地质部门测定,在二亿七千万年以前,瑶琳地区曾是一片浅海(在该地区山上的岩石中,仍可看到浅海中的海生动物蜒蝌、蜿石虫、海贝等的化石),经过华力西、喜马拉雅山等多次造山活动,形成了现在的地貌形态。
而瑶琳也具有形成溶洞的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可溶解的岩石--石灰岩;二是可透水的裂缝,它具有延生和次生之分,地质学上分别称为层理和节理断层(原生是石灰岩在海水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层状裂
隙,次生的是由岩石经过地质构造运动而造成的裂开和风化、日晒、雨淋,岩石热胀冷缩、动植物的破坏等);三是流动的水。这种含碳酸的水遇到坚硬的石灰岩就象一把“利凿”记不休止地雕刻着,把毫无逊色的岩石变成现在如此娇艳的丽石。据历史记载,早在宋朝,诗人柯约斋就把此洞比作是仙境,清朝光绪十二年桐庐知县杨保彝(把这个洞)提名为“瑶琳仙境”,现在这个地方清朝乾隆时期桐庐县志上也有记载,传说是神仙游乐之所。当中酷似大象和狮子的“狮象迎宾”、壮丽十足的“三十三重天”、优雅壮观的“富春山水”、霸气十足的“玉柱擎天”,还有美丽奇妙的“紫竹林”,在灯光的照耀下,真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参观了全三个洞厅,其美妙之处,难以言喻,也学到了不少关于溶洞的知识。
三、分水江电站
分水江三级水电站工程位于桐庐县瑶琳镇境内,工程以发电为主,结合改善环境。整个工程由挡水建筑物、电站等建筑物组成。本阶段拟对上、中、下三个坝址进行方案比较,其中中坝址为推荐坝址,上、下坝址为比较坝址。上坝址位于瑶琳镇洪石村;中坝址位于瑶琳镇洪石村下游,距上坝址约350m;下坝址位于瑶琳镇潘家附近,距上坝址约1.5km。拟建拦河坝坝型为橡胶坝,坝顶高程24.5m,正常蓄水位16.0m,库容90万m3。电站装机容量为12mw。
测区属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水。
基岩裂隙水的富集、运移、排泄主要受构造控制,常常沿构造带或构造结合部位形成地下水富水区,而其它部位富水性较差。
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主要由石炭系和二叠系的中厚层、块状灰岩形成喀斯特含水系统,根据地貌形态分为裸露型和覆盖型,由于本区喀斯特地貌较为发育,局部喀斯特发育部位赋水条件较好,地下水相对富集。
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全新统和更新统冲积、冲洪积、坡积等多种成因形成的堆积物中,地下水类型以潜水为主,富水性因土层颗粒组成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在大坝选址上,要考虑库址,坝址以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在不考虑地质条件下,重点要考虑两个因素:
第一:区域内必须有一个可供储水的盆地或洼地,这种地形的等高线呈口袋型,“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
第二: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以及峡谷最窄处,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确保大坝安全。
基于时间有限,郭老师的丈夫在大巴上就花了很长时间给我们讲解了关于分水江电站的一些知识,在我们经过分水江电站的时候还教我们辨识了旁边的岩石。在分水江电站的时候,老师们还教我们学会了怎样阅读和分析地质地址图,让我们收获良多。
实习感想
通过此次野外实习和室内实习,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各种岩石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我们更深一层的了解到各种岩石的性质,从外表到岩石的组成及结构。地质学确实有着它自己的魅力,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用到很多地质知识,这是我们的基础。总的来说,此次实习不轻松,首先,短时间接触到这么多的岩石,想要了解透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查阅资料。其次,此次实习对我们的体力也是一个小的考验,老师也更辛苦,带着我们走这么远,还细心给我们讲解,真诚感谢郭老师!
作为土木工程的学习者,此次实习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在学校学习之余多参加这些室外实习有助于我们从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严格以所学理论为指导,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争做一个合格的土木工程师!
第二篇:煤矿地质实习报告
贵州大学
职业技术学院
《煤矿地质认识实习》
报告
班级:矿井通风与安全091 学号:*********
姓名:*** ***
指导教师:*******
采矿工程系
2014年 11月16日
前言
为了强化对《煤矿地质学》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我所学的专业来说,实习必不可少。11月12号,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在王巩老师的带领下,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我们学校后面的实习基地—阿哈水库。
此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学会辨别几类典型岩石的特征,掌握地质野外实习的基本办法,懂得怎样正确使用地质锤,罗盘,放大镜。对实习地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有基本的了解,在实践的基础上强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理论知识到野外能够解释多种现象,以实践促学习,强化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出用地质观点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辨认和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进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及自然地理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本实习为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是在学完基础课之后,开设专业课之前进行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我们初步了解到物质组成、构造形态、发展演化以及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为我们今后将要学的煤矿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煤层赋存、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瓦斯地质、煤尘等方面的情况〕以及今后有关专业课的学习创造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树立为煤炭工业现代化作出贡献的专业思想。
这次实习,也是一次接触社会、了解《煤矿地质》,向老师和同学学习的好机会。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一些初步的实际生产中常用到的知识。所以特进行这次实习。
一、实习目的
为了巩固教学和学习成果,让同学们对各个地层的结构岩石特征有以一个深刻的认识。要联系课堂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野外观察研究,积累大量感性资料,分析对比,归纳分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
二、 实习时间
2014年11月12日星期五
三、实习地点
从学校出发——阿哈水库——五里冲——金沙湾——学校。 其中阿哈水库位于贵阳市南明河支流小车河上,属乌江水系,坝址以上控制面积为190平方公里,距市中心8 千米。该水库1958年4月设计,同年8月动工修建,1960年6月第一期工程竣工。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37.5 米,坝顶长为133.0 米,坝顶高程为1114.50 米,校核洪水位为1113.5米,总库容为7200万立方米。
四、 实习内容
1.地形地貌观察(南北高,中部低、有高原山地和丘陵,也有盆地和河谷、台地);2.白云质灰岩的观察(白云岩,石灰岩是沉积岩的一种,其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一般呈灰色或白色,如含杂质较多可呈深色。其特征为:有致密状,结晶粒状,生物碎屑等结构,性脆,遇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钙质页岩火山碎屑岩在阿哈水库西侧);3.沼泽地观察(在气候湿润的地区,河水夹带着泥沙汇入湖泊,因为水面的突然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减弱,泥沙便在湖边沉积下来,形成浅滩。);4.水的循环(煤锈水,铁,锰,酸性水,生石灰,富营养化,一级保护区,小车河,属乌江水系);5.节理观察;6.沉积岩观察;7.岩石产状观察(贵阳地处向斜的核部);8.罗盘的使用;9.盐酸鉴别石灰岩;10.第四季红粘土;11.指示植物(柏木为石灰性土壤的指示性植物,铁芒箕,茶,松为酸性土的指示植物);12.阿哈水库地质结构(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37.5米,坝顶长为133.0米);13.河流的搬运作用;14.方解石观察;15.岩石的构造与构造观察;16.植被观察;17.自然剖面观察;18.裂隙井观察;
19.岩层产状(水平,倾斜,直立,倒转);20.断层观察(三,二迭系,侏罗系,煤系);21.矿物识别(石英,长石,角闪石,方解石等);22.岩石识别(灰,页,泥,煤岩)。
五、总结
经过1天的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老师的讲解,
使我学会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
当然在此次实习过程中显露出不少的自我问题,比如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具体完善,应该在实习前将课本知识复习了解一遍.由于个人知识有限,对于地质的整体把握还欠缺很多,还不能独立系统地承担考察任务,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认识还不全面、不成熟.实习过程中应认真了解每一处地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野外地质认识实习的目的是初步掌握工作区出露的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与鉴别标志。熟练掌握地形图的使用、线路地质剖面的测量,利用罗盘仪测量地层产状要素及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办法。通过此次地质认识实习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独立思考,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精神。所以说同学们的收获是多方面的。通过此次实习充分反映出教师的优良品质和为人师表的好作风,同时也体现了全体教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千磨万击还坚硬,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就是那石,任击,任吹。都还是那样挺拔,坚硬。
第三篇:地质实习报告1
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
国家地质公园秦皇岛市石门寨镇地质实习报告
一 前言
在学校学习地质基础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对一些地质现象和一些岩石与矿物有了一些理论和概念上的了解,并为了对以后工作的需要我们要进行一次野外的地质实习工作。这次实习,一方面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本领,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体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和格人才。
实习内容及要求:
(一)学习内容:
1、主要以常见的地质现象为主,包括外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岩石及矿物的识别,各种地质构造现象,地层古生物和石油地质方面的知识及野外的基本工作办法。
2、 此次实习我们进行了地质测量、踏勘、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描述观测点、填绘地质图;学会综合分析和解释的能力;通过野外实际材料、图表,自己完成实测地层剖面图、测区综合柱状图。
(二)实习中要求达到:
1、能比较正确地辨别观察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并能初步进行成因上的分析
2、能利用矿物的物理性质鉴定识别常见矿物,特别是造岩矿物。
3、对实习及出露的岩石能够正确的描述和命名。
4、了解实习区侵入岩和喷出岩的产状及时代。
5、了解实习区变质作用类型及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
6、熟悉实习区出露地层的时代、岩性及化石。
7、初步分析实习区中的构造现象及掌握野外识别办法。
8、较正确的学会地形图、地质图的使用和阅读,能利用地形、地质图寻找地质点,识别地质构造。
9、学会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
10、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办法(包括方位测量及测量岩层产状要素)
这次实习在我校三位地质教研室老师和一位负责学校工作的老师带领下,我们两个班的同学来到了秦皇岛市石门寨北方地质实习基地进行为期约两周的地质野外实习。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安排下我们两个班分为三个小组分别由正副班长担任正副组长,以确保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通过此次实习我了解了关于地质测量的目的(即一般的地质研究和为某种经济或工程服务)、了解和掌握了地质填图的规矩、程序和工作办法;学会了计划、踏勘、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描述观测点、填绘地质图;初步学会了综合分析和解释的能力;通过野外实际材料、图表,自己完成了指定范围的实测地层剖面图、测区综合柱状图。
通过此次实习地质实习我学会了有关地质填图实习的一些基本技能:
1、矿物和岩石的肉眼鉴定与(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描述
2、地层划分对比及时代的确定
3、岩石与化石标本的采集
4、实测地层剖面的工作办法
5、基本地层构造现象的识别、描述与初步分析
6、地质观测点的布置、观测与记录
7、多种地质素描图的绘制
8、掌握了罗盘的基本使用
工作中主要采用的办法有:露头观测、剖面测量观测内容的描述等
第一节 实习区位置及交通
这次我们的实习区域在我国北方唯一的不冻港所在的美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市及抚宁县、青龙县境内,南起北戴河海滨秦皇岛,北至花场峪、义院口,东起山海关,张崖子,西至瓦家山等地,总面积约为120k㎡。秦皇岛市石门寨北方地质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km。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
实习区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阳)铁路贯穿实习区南部,并有地方铁路秦(皇岛)——青(龙)线,能通往山区。公路以秦皇岛市为中心,四通八达,客运可通省内的青龙、承德、平泉、滦县、迁安、抚宁、兴隆、昌黎、卢龙等地,省外可达辽宁绥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阳和天津等地。海运目前尚无客运,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货运从秦皇岛港可同我国沿海各纲和世界各地。
第二节实习区地形、气候、水文及经济情况
1、 实习区地形;
实习区南邻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绥中、西与昌黎接壤,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东、西三面群山怀抱,山脉接近南北走向延伸,地势由北向南渐低,属冀东北的中底山区和低山区,最高点为石湖山,海拔926米,最低点南部沿海地区,海拔仅0。8-5米。
2、 实习区气候:
实习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1℃,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4。5℃,年平均降水量769mm,多集中在7-8月份,达全年降水量70%左右。全年无霜期179天。实习区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湿润温和,海滨海滨地带夏天凉爽宜人,古为避暑胜地。
3、 实习区水文情况:
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除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牛心山区以外,其他均源于抚宁县北部山区,各河均为独流水域,河源短、流急,流量随季节变化教大,平均水深0.5米左右,洪期水深可达2-3米。
燕山塞湖位于山海关城西北6km山口处,在燕山脚下,是一个人工湖,于1994年建成,蓄水量为7000万立方米。共2页,当前第1页12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查看更多与本文《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相关的文章。
第四篇:地质实习报告
我对中国地质灾害状况的看法
一.中国的地质灾害概况: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管理司等,1998)。它们是:
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地质灾害的分布也很广泛。
降水丰富的东部和南部,以及西南山区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在新构造运动相对活跃的东南、西南及青藏高原地区,地震以及与之相关的地质灾害较为明显;在西北、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年内温差悬殊,风蚀作用剧烈,土地沙漠、沙漠化、风沙化、土地冻融等灾害发育严重。
二.多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影响和防治:
1.火山与地震。
地球地壳下面有一部分流动的岩浆。有些地方地壳运动比较强烈,地壳也比较薄弱,这些地方受到压力的时候,岩浆就从这里冲出来了。这样,就发生了火山爆发。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人类活动也可以导致发生地震,称为诱发地震,如水库地震。
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在我国历史上,1739年银川8级地震引起的火灾,大火烧了5天5夜。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点2秒,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震级为7.8级的大地震。死亡24.2万人,重伤16万人,一座重工业城市毁于一旦,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为20世纪世界上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最近的一次是2014年在四川汶川县,发生震级为8.0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截至7月4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遇难:69225人遇难,374640人受伤,失踪18624人。紧急转移安置1500.6341万人,目前累计受灾人数4624万人。
对于地震的防治要做好以下几点:国家建设完善的地震监测网,采用多种办法提高地震预报水平;新建或改造建筑应满足抗震要求,大型工程应避免诱发地震灾害;个人应积极学习面对地震的避难办法;国家做好震灾后的救援工作和重建工作。
2. 崩塌、滑坡、泥石流。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产生在土体中者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者称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称山崩。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状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倒石堆。根据崩塌的规模及危害程度分为三类,并采用不同的防治原则。ⅰ类规模大,崩塌落石方量大于5000㎡,破坏力抢,难以处理,这类地区不以作为建筑场地,应尽量避开。ⅱ类规模较大,崩塌落石方量介于ⅰ、ⅲ之间,若完全避开有困难时,对崩塌区应采取加固处理及防护措施。ⅲ类规模小,崩塌落石方量小鱼500㎡,破坏力小,在对危险地段采取处理措施后可作为建筑场地。
滑坡时斜坡上土体、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沿一定的滑动面作整体下滑的现象。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位于城镇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预防滑坡主要有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和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等。
泥石流是泥、砂、石凳碎屑物与水、气形成的运动鞋物流,他发生在山区,是有暴雨或融雪所激发,固体碎屑与水共同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暂时性洪流。泥石流爆发突然,运动速度快,破坏力强,是山区最常见的地质灾害。泥石流沙王防治应先进行工程地质调查查明泥石流的规模、形成条件、活动规模、危害程度及法阵趋势,因地制宜采取保持水土、拦截、排导等综合措施。
3.河流的侵蚀,淤积
河流中,一定的流速、流量只能夹运一定数量和一定粒径的泥沙。当流速、流量增大或含沙量减少时,流水就会发生侵蚀,进而夹带更多的泥沙;反之,当流速、流量减小或含沙量增加时,就会发生沉积。
水流作用可造成凹岸的坍塌和凸岸的於张。全球悬河化现象在发展,治河问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对于河流侧向侵蚀及河道局部冲刷而造成的坍塌等灾害,一般采用护岸工程或使主流线偏离被冲刷地段等防治措施。护岸工程分为直接加固岸坡、在岸坡或浅滩地段植树、种草和岸坡堆砌石块(或抛石),以消减水能流量,保护岸坡不受水流直接冲刷等。约束水流常使用丁坝和顺坝或者二者结合。
4. 特殊岩土灾害
a黄土失陷
黄土失陷性是黄土的一种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黄土具有在自重或外部荷重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发生突然下沉的性质。引起湿陷的原因是因为黄土以粉粒和亲水弱的矿物为主,具有大孔结构,天然含水量小,具有粘粒的强结合水连结和盐分的胶结连结,在干
燥时可以承担一定荷重而变形不大,但浸湿后,土粒连结显著减弱,引起土结构破坏产生湿陷变形。黄土湿陷性对人类工程活动危害很大,常使建筑物、渠道、库岸造成破坏。因此,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建筑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水的渗入,并采取必要的人工土质改良或其他防治措施。
b膨胀土胀缩
膨胀土指的是具有较大的吸水后显著膨胀、失水后显著收缩特性的高液限粘土。
膨胀土的矿物成分主要是蒙脱石,为一种高塑性粘土,一般承载力较高,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和反复胀缩变形、浸水承载力衰减、干缩裂隙发育等特性,性质极不稳定。常使建筑物产生不均匀的竖向或水平的胀缩变形,造成位移、开裂、倾斜甚至破坏,且往往成群出现,尤以低层平房严重,危害性很大,裂缝特征有外墙垂直裂缝,端部斜向裂缝和窗台下水平裂缝,内、外山墙对称或不对称的倒八字形裂缝等;地坪则出现纵向长条和网格状的裂缝。一般于建筑物完工后半年到五年出现。在道路建设方面危害尤其严重。常采取掺石灰改善或换填涂等方式避免危害。
c冻土冻融
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数小时/数日以至半月)/季节冻土(半月至数月)以及多年冻土(数年至数万年以上)。地球上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短时冻土区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50%,其中,多年冻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5%。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含有丰富的地下冰。因此,冻土具有流变性,其长期强度远低于瞬时强度特征。正由于这些特征,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就必须面临两大危险:冻胀和融沉。对于不同程度融陷的冻土采用深基、保温、桩基、砂垫层等方案。
d沙土液化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沙土,其性质可能发生明显的变化,致使它的表现具有类似液体的特证,这种现象,人们称之为沙土液化灾害现象。喷砂冒水.这是砂土液化最明显的宏观标志,它和受压的液体一样,液化砂土在上部土层的压力下,会从覆盖薄弱的地方冒出地面,喷砂冒水严重的地方,大片农田和庄稼被淹埋,渠道,水井被淤.岸堤滑塌.河遭和公路,铁路的边沟覆盖层比较薄弱,这里的砂层更易发生液化,由于有临空面存在,往往造成河崇,堤坎,路床产生沉陷,裂缝和滑塌,并使桥梁或其它设施产生严重破坏。由于在地震震中周围一定距离内,沉积物极易产生地震液化,对现代的城市建筑设施破坏极大。 5.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也称土壤侵蚀,是一种累进性或渐变性的地质灾害,它所造成的危害是很严重的,而且在我国环境状况持续不见好转的情况下,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水土流失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恶化。。首先,它直接破坏了土壤资源,导致可耕作的土地面积减少。其次,流失的泥沙物质进入江河、湖泊和水库,造成大量淤积,进而给相关的地表径流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我国北方的黄河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泥沙使下游河段的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表,成为地上悬河。此外,因长期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地荒漠化,也带来了沙尘暴等其它形式的自然灾害。
我国的黄土高原现在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高原上植被稀少,沟壑纵横,流失的土壤进入黄河,使之泥沙剧增。但历史上的黄河流域并非今天的模样,几千年前,那里森林密布,气候
湿润,最初的华夏文明就诞生在这一地区。此后,一方面因为自然气候的变化,降水逐渐减少,另一方面,也因为过度的开发,森林等地表植被迅速消失,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因为过度的土地开发,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反过来,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也导致耕地或牧场的减少。长期来看,过度开发不仅不能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收益,反而会造成更大的生态环境危机。目前,我国北方和西北内陆等生态脆弱地区普遍存在的过度开荒和过度放牧现象是造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治理水土流失要采用多种手段。
生物措施:通过植树造林,特别是种植抗旱保水的植被,利用其强大的根系锁住水分;如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的大规模的退耕还林。
工程措施:把坡地推成梯田,利用鱼鳞坑、水窖等积水,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
各项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应从地表径流形成地段开始,沿径流运动线路,因地制宜,步步设防治理,实行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治坡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只有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和集中治理, 持续治理,才能奏效。
应用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防治水土流失,已成为国际普遍采用的化学处理措施.2014年美国水土保持报道了美国印地安那州d.c.flangan等人应用模拟降雨装置,在多干扰农田中,进行了施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在雨量充沛地区施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试验成果.第1次暴雨事件后,20kg/hm^2pam能使农用粉沙壤土的土壤固体颗粒淋失量减少60%,还能减缓60 l/min高强度流水的冲刷侵蚀.在易严重侵蚀的地区用pam处理后的土壤能有效控制侵蚀.对初始干土模拟降雨研究发现,在69mm/h降雨中,用80 kg/hm^2pam可使粉沙壤土堤减少86%的地表径流和99%的土壤流失.在表土,用pam液雾喷施风干的土壤比直接用干pam颗粒处理的土壤更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侵蚀.相信,此项研究对我国应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试验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我国的地质灾害多样,分布广泛,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灾难。所以我们要学好地质,重视地质,解决身边的各种地质问题,造福百姓。
第五篇:延庆地质实习报告
北京延庆硅化木公园地层特征分析报告
摘要:陆相层序受构造、事件沉积和气候等多因素影响,往往很难找到发育完整也易于观察的层序剖面。文中以北京北部延庆硅化木公园的中生界侏罗系 “花盆” 盆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露头观察分析了整个地质剖面,根据沉积和层序特征,总结了陆相山间盆地层序地层的一些典型特征,同时将本区广泛出现的硅化木化石成因解释为大规模湖泛和火山作用的综合结果,并将木化石的出现作为大规模湖泛出现的标志。研究成果完整呈现了受构造,气候和事件沉积等多重影响的小型陆相山间盆地的湖泊层序典型特征,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关键词:山间盆地;侏罗系;北京延庆
考察区位于北京延庆县东北部的千家店镇辛栅子村北坡的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中心区及其附近,俗称“花盆”盆地距北京城约100公里,本文以延庆硅化木公园的“花盆”盆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盆地沉积层序。
1.地质和构造背景
1.1构造背景和火山活动情况
“花盆”盆地位于燕山褶皱带花盆——四海褶皱的东侧,盆地形成时期为中生代中晚侏罗世,主要充填序列为上侏罗统土城子组,形成时期约156~139ma。盆地所在燕山地区自元古宙末的吕梁运动(约1800 ma)形成统一的华北克拉通以后,中元古代至晚古生代区域构造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未发生重大构造变形事件。中生代以来,华北地块与相邻地块的碰撞和相互作用,使得华北克拉通北部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陆内造山作用。燕山期还是中国东部地区也一次较强烈的岩浆活动时期,岩浆分布面积达到全国出露面积的四分之一。整个侏罗世时期,火山活动较为发育,多沿北东向断裂喷发。在花盆盆地中,侏罗系的沉积地层中火山岩占很大比例。从区域上土城子组内部河湖相沉积和火山事件沉积的分布及其接触关系可以看出,两者经常伴生。多期次的火山喷发,对盆地内部的层序地层构型产生深远影响。
1.2地层情况
“花盆”盆地位于燕山褶皱带花盆——四海凹褶的东侧 ,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和中生界侏罗系土城子组。雾迷山组的岩性为一套白云岩、硅质条纹 —条带及团块白云岩组合。土城子组不整合于雾迷山组之上,为盆地主要的充填地层序
列。岩石组合主要为浅绿色页岩、含粉砂页岩、浅绿色—暗紫色含角砾凝灰岩、凝灰质粗砂岩、凝灰质细砂岩、粉砂岩、复成分砾岩,少量粗面安山岩、安山岩、复成分火山角砾岩等,浅绿色页岩及含粉砂页岩中发育有硅化木化石群。
2.研究步骤和办法
此次研究以野外观察为主,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观察分析多处露头,露头观察以识别层序边界为主要目的,依据老师所讲,深刻理解沉积学。
3.研究结果
3.3.1冲积扇
冲积扇主要由红色泥岩和砾岩组成,砾岩的分选和磨圆较差,颗粒呈高角度排列,表明这是一种相对快速且近源的沉积。沉积物支撑类型为杂基支撑,推断这主要是碎屑流所致的冲积扇。
3.3.2顶部砂体沉积
在厚层泥岩上发育了一层细层粉砂岩,砂岩的厚度逐渐增长,并颗粒粒度向上变粗,呈反韵律特征,反映了砂体进积特征。
3.3.3硅化木围岩
通过对下硅木层围岩的观察,发现其含有粉砂质(凝灰岩),泥岩,块状层理,含植
物碎屑,代表洪水快速堆积。,受到后期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上覆的水平层理黑色页岩挤压变形或出现密集劈理,存在黄色薄层凝灰岩夹层。
4.讨论
4.1本区山间火山盆地陆相层序发育的典型特征
根据化石和沉积特征判断,“花盆”盆地侏罗系为典型的湖泊沉积,并受到频繁的火山事件影响。
4.2本区硅化木的形成原因
硅化木埋藏方向大多垂直地层,说明多为原地沉积。则这种大型树木的原生环境应是湖岸的沼泽带或远离湖泊的森林地带。再结合盆地的基本特征,可知本区硅化木的出现与大规模的湖泛关系密切,但是呢硅化木的形成需要在偏酸性的沉积环境才可以发生硅酸交代作用,普通的湖泛不足以提供足够的酸性物质,通过对本区泥岩样品的薄片观测研究发现湖泛发育期伴有火山活动,火山碎屑提供的酸性物质为硅化木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本区硅化木是大规模的湖泛和火山活动的综合产物。
5.结论
(1)本区层序地层具有一些典型特征,除发育有火山事件层序外,正常的湖泊层序也具有体系域发育规模有限,湖退体系域发育,及以大型冲刷面为层序边界等类型的陆相特征。
(2)本区硅化木化石的形成是大规模湖泛和火山活动的综合产物,其出现可以作为识别最大湖泛期的标志。
参考文献:北京延庆硅化木公园地质剖面陆相层序地层特征分析.pdf
推荐站内搜索:河南工业大学分数线、清明节日记400字、记住这一天 作文、2014成人高考分数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得体会、南宁市人事考试网、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成绩查询、贵州省考准考证打印、骆驼祥子读后感500、教资面试报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