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一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 第四篇:小学生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 第五篇:三年级一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
-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海口海瑞学校罗琴
本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相比,三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三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三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在二年级只是安排写句练习,这个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
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教材中的32篇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刚刚从低年级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如在教学《花钟》时,由于备课时侧重于对课文内容的挖掘、侧重于教学环节的设计,对学生的学情没有正确的估计、预测,在课堂上,学生感到在跟着老师走,有些要求不知如何去操作,
结果学得很累、学得被动。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32篇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 ,的新天地看到这篇文章觉得写得很好,很有针对性。文章在后面。自己的感想: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
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5、课本不能丢。不能拿着新课标中提倡“否定‘课本中心’”的说法当尚方宝剑,完全忽视文字本身所承载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谓的“新意”“创新”还有什么意义?纯粹的“大胆的说”进而“编造的说”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后,语感和语言的挖掘从何谈起?
语文真的是很美的一门学科,记得自己上学时铺天盖地的都是语文压抑了人性,对语文教学的批判。现在的新课改让我看到了欣喜的动向,可是,真的很怕矫枉过正,一味的不负责任的“创新”“活动”
让语文的文字不再重要,重要的只是头脑中的不负责任的“胡编乱造”。始终相信,语文的阅读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的大量自主的默读、静思培养的是语文的素养,没有足够的阅读做基础,过多的“对话”是无法达到感悟和体验的。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如何才能上好语文课
有位老师买了一本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他兴致勃勃地按“实录”上了同一节课,结果发现效果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
课后,该老师感慨地道:没想到套用特级教师的教案效果也不佳。这位老师的问题出在哪?结合这个案例谈谈你对如何借鉴别人案例的看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句话最能说明这个问题。借鉴别人案例是教师开阔自己视野,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一种手段,只有恰当运用,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鉴别人的案例,我个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 、杜绝生搬硬套。
借鉴不能生搬硬套,很多时候因为教师自身素质,学生学情,教学环境等情况的不同,那些优秀的教案、案例在我们自己用来蹩手蹩脚,教师会因为为了完成教案而教学,课堂因此失去活力。所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就是这个道理。从自身实际出发,恰当借鉴使用优秀的案例,比如一些精妙的教学环节设计,融入自己的教学中,肯定会成为一堂课的亮点。
2、提升自身素质
借用金庸老师《倚天屠龙记》中的几句“正如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去挥舞百斤重的大铁锤,锤法越是精微奥妙,越会将他自己打得头破血流,脑浆迸裂,但若舞锤是个大力士,那便得其所哉了。以往练这心法之人,只因内力有限,勉强修习,变成心有余力不足。”
教学也是如此,优秀案例的形成往往和做课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力相辅相成,我们自身修养不够,自然无法驾驭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提升自身素质,不在于使用谁的教案。
3 、教师要有自己的风格
每个成功的教师都应该在课堂上打下自己的烙印。是“谁在讲课”而不是“讲谁的课”。我们可以学习优秀案例,但是要讲出自己的风格。这就要求教师清楚地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发挥自身优势,课堂有鲜明的个性。我自己这样想:“听课老师坐在后面,是不是愿意听你的课,你的语言,你的课堂能不能吸引在场所有人。我们见过,前边老师在讲课。后边听课老师在交谈,有时一脸茫然,原因在你的课堂不吸引人,是教师自身的问题。是因为你的课堂没有个性,教师没有自己的风格。我们听课也是如此,
讲课老师的首要素质就应该在于他的与众不同,否则,再好的课堂也只是一堂课,没有教师的烙印。优秀案例可以借鉴,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通过较完美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观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风等方面稳定地、综合体现出来的独特的教学个性特点与审美风貌。它是教师教学上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及其表现。
我自己看来,教学风格是一个人教学气质的体现,或文雅,或诙谐,或灵动,或沉稳,鲜明的教学风格是教师的名片。教师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师要形成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不想谈深奥的理论,因为自己也说不清楚,我想说的是自己的真实感受:课堂喜欢什么样的声音
我没有问过学生,因此我不知道学生到底会想什么,能说出什么。但是我知道,如果学生爱上你的课,他一定表现得很兴奋,也许是因为课程,也许是因为教师。因为教师的话,教师身上就有吸引学生教学特色。课堂上也用不着教师维持纪律了。学生喜欢你的声音。
听俞大明老师的两节课我也深有体会,以前听课,总是听到前面教师在不停的引导,循循善诱,
学生配合你来我往,倒也丝丝入扣,但是就是不愿意听,听课现场也不尽人意,批改作业的,小声谈话的,闭目养神的等等等等,凡此种种,不全是听课教师的错,因为真的不能吸人眼球。俞老师的课堂,却是笑声阵阵,掌声阵阵,听课教师,学生全然融入其中。原因不言而喻,课堂很精彩。仔细分析,有几点值得我们学习:教师语言幽默,极具文学色彩;教学结构严谨,构思巧妙;不设置问题,设置的是参与平台,只要你动手,就有话可说;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成人的角度指导分析。如果你拿着同样的教案,你会讲出同样的效果吗?我们也许都尝试用优秀的教案讲课,结果却是漏洞百出,被别人批的体无完肤,是教案不好吗?不是,是自己。
我这样想:
1、要有丰厚的文学底蕴。
教师在课堂上,每个动作都应该是文学,每一句话都应该是文学,简单言之,你得是个文化人。
2、要做你自己,有特点的自己。
你要知道在课堂上学生会喜欢你的什么,把它作为课堂的点睛之笔,或者是调节学生情绪的调味剂。问问自己,你拿什么吸引学生。
3、别让学生猜谜,让学生参与。
猜谜的课堂太多了,教师问,学生猜,猜对了教师高兴,猜不对接着猜,没意思。
我们的教师不是没有教学风格,而是没有吸引别人的课堂风格,做自己就要做有特色的自己。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请你关注wwW.hAOword.cOM)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习提供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
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能力。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如在教学《群鸟学艺 》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
第四篇:小学生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生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习提供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
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李时珍》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有的说:“文中第一、和末尾自然段中的‘著名’、‘药’、‘立志学医’‘一边行医、一边采药’‘编写本草纲目’这几个词就把李时珍的情况特点及优秀品质都介绍给我们听了,她不愧是我国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我为他深感骄傲。”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燕子》后,组织学生去郊外一走,寻找大自然的足迹,领略大自然的风采,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能力。
第五篇:三年级一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
三年级一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中低年级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尤其是中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更以读为主。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我认为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文与图相结合。中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西师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可爱的大熊猫》课,我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大熊猫长得什么样?大熊猫爱吃什么?由于这些插图非常生动具体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象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读与思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读与说结合 如果说“读”是对信息的输入,那么“说”就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学完《拔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我就及时引导学生“说”:“你想对文中的种田
人说点什么?”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一下子被学生说透了。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读与演结合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在教学西师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奴隶和狮子》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活灵活现,将课文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教学效果令老师非常满意。
五、读与画结合 这里讲的“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的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如学习《中国结》后,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中国结下来。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手段。
六、读与写相结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好基础。尽管是低中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我是家乡小导游》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一起来夸夸自己的家乡:有的夸家乡的迷人风光,有的夸家乡的丰富物产,也有的说家乡的变化,还有的畅想家乡的未来。接着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看看谁写得最棒。结果学生兴致勃勃,文章中充满希望。虽然是低中年级的学生,但也喜欢观察生活中一些事物,有时也观察得十分细致,写出的话自然形象生动,充满了童稚。
总之,在中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把听、说、读、写、思、画等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向您推荐更多精彩文章:
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三年级教学论文
三年级英语教学论文
浅谈三年级语文教学心得
推荐站内搜索: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400字、国考试题、湖北省自学考试成绩查询、成考专升本报名、高考题及答案、河南自考、我的梦中国梦作文300字、吉林省自考成绩查询、含羞草 作文、端午节日记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