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教学交往,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
内容摘要: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思考、探究,在找到需要克服或改进的问题以后,用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来实践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交往的教育过程观以及教学交往的含义,接下来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教学交往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实意义,最后结合高一《思想政治》第三课第二节“企业经营者的素质”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学交往的实施策略
近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就教学目标的重点,在认识上经历了一个从强调基础知识到重视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再到重视主体性、个性和创造力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就思想政治课教学而言,人们也渐渐意识到它不只是一个认知性的掌握知识——发展智慧潜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与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生命潜能多方位的得以彰显、丰富的过程。政治教师开始对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开始重视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以及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双边多向、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交往给予了应有的关注。
一、 交往的教育过程观及教学交往长期以来,我们把教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是一种单一的对象化的“主体——客体”两极模式,师生双方并不是作为活生生的独立的完整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发生沟通,并未形成积极的人际交流的情感体验。而交往的教育过程观则认为:交往是阐释师生关系的基本前提,教育过程不是“主体——客体”的对象化模式,而是“主——客——主”的交往实践模式,它是由三个环节——同客体世界的对象化活动;同他人的交往实践;同自身的对象化活动所构成的实践。在交往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各自全部的经验、情感、个性等投入教育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参与合作,创设对话交流的情境。这种交往不是为实现教学的任务做铺垫,可有可无的,而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完整性的必须,也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必须。
教学交往是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为了协调、沟通、达成共识,联合力量达到某一个目的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它包括师生之间的交往和生生之间的交往,无论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或生生之间的交往都是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背景和条件,二者有其一致的地方,但也有差别。由于教师的闻道在先,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更具深刻性和长久性,而生生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同龄人之间的交往,他们之间往往有较高的心理认同感,又很少带有差别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精神的发展,对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同伴,平等地接纳他人,宽容差异,对于促进社会知觉的发展、交往技能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克服自我中心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重视教学交往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中,交往实际上构成了学生智力背景,并使学生真正涉及到由不同个性和视野所构成的“精神场”。具体说来,教学交往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如下现实意义。1.教学交往沟通了思想政治课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获得了完整的内涵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实际,都有自己对人生、社会及现实的认识。在交往的教学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不是主客关系,而是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平等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及思想认识结合起来,从而打通了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壁垒,使教学不仅局限于以书本为中心的科学世界,而且延伸到生活世界之中。教师和学生在“生活”中以完整的人格相互交流和沟通,在创造他们的交往关系时,也创造着生活,也在体验内化着生活的要求,从而不断地构建着“自我”、生成着“自我”,这就避免了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容易出现的空话、套话、主观臆测和无的放矢,使学生觉得贴近生活,符合实际,从而愿意接受和认同并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教学交往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内需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帮助受教育者将外在于自己、客观既定的、社会通行的思想政治道德等规范体系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教育中学生学习动力的产生既来自于外部的要求,又来自于个体内部的需要,而且只有当外部要求与内部需要有机整合时,才可能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源,推动学生的学习不断进步。而这种整合不可能是孤立的个体完全自发地进行的,它总是发生在同他人的交流、沟通和“对话”中。这种认知交流活动如同一面镜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照构架,用以反观控制自己的思想行为,将对通行的社会规范要求的认识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并通过这种认知交往活动,拓展视野,提高认识能力,接触更多的新生事物,产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和需要。3.教学交往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感,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效
美国学者保罗•库尔茨指出:“道德教育是培养人的责任感。首先是对自己的责任感,对自己的长远利益的责任感,学会如何处理和解决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其次是对他人的责任感,培养利他之心,与他人分享生活经验、诚信合作、互相帮助。”而责任感的培养只能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通过责任的承担来实现。教学中对交往的强调,意味着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交往的教学过程对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温情与信任,让学生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技巧与策略,学会有效地表达自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在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中,学生才能学会理解、尊重别人,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意图,在此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决定并对这种决定负责。所以科尔伯格曾指出:“道德发展来自社会冲突情境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是个体与其所在社会环境中的其他人的一种交流。”4.教学交往可以使学生发现自我,弘扬个体主体性,形成健康丰富的个性
学生的学习是以学习书本知识、获取间接经验为主,因此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然而在实践中往往处理不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而且更多的时候是以教师的主导掩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的发展最根本的是主体性的发展,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又是以交往活动为中介,通过无数次的交往活动而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师生双方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忽视哪一方主体作用的发挥,都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发展和预期目标的有效实现。学生只有在与教师和同伴的交往中,才会把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相比较,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异同,对他人的观点提出疑问或修改意见,也只有在这种交往中,学生才能摆脱权威的束缚,互相尊重,互相协作,发展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交往的实施策略
用交往互动的理念审视教学,构建教学策略的核心是:凸现主体教育理念,实施主体性教学。下文拟以高一《思想政治》第三课第二节“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为例加以阐述。1. 努力实现多渠道开放式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当代中学生受时代的熏陶,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自我表现意识形成早,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不拘泥于传统和课堂知识,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有思想,有见解,喜欢争论并按自己的标准进行评价,教师必须适应他们的这一特点,有目的地拓宽教学视野,实现多渠道开放式教学,把社会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大课堂。尽量协调好教材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以教材为本又不拘泥于教材,以理论为根据又不空背理论,通过听报告、参观、采访、调查等实践活动走出课堂,让学生广泛的选择学习内容及时吸取最新信息,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真正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育人功能。在“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课堂讨论教学之前,我布置作业,发动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到自己熟悉的企业对企业的经营者进行全面了解,或者上网搜集一些成功企业家的事例材料,让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实际,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2. 将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组成一个完整的相互作用的系统
教学交往需要建立在一个相对完整的相互作用的教学系统之上,这个系统包括教师、学生和他们共同参与的活动。师生双方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缺少一方,或一方主动、一方被动,教学交往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就得不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给学生以知识的熏陶、智力的开发和个性的塑造,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则是教学活动中交换信息的主体,是主动的发展着的认识主体。因而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精力在于思考计划和组织创新性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一活动,并与学生一道相互影响、讨论,给学生以激励和鼓舞,在保证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由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交往基础上。在组织交往活动时,多采取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的方式。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是主要发生在学生之间的交往、对话学习活动,这种方式便于他们人人参与、相互激励和共享信息。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制定研究方案、自行探索和研讨,注意处理好小组间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以及反映快捷和滞后学生之间的关系,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和追求,成为学生主体表现自我的自由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真正的“导师”。
在“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课堂讨论教学中,我首先让全班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将自己采访、搜集到的材料在组内展开交流讨论,一方面分析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具备哪些素质,他们是怎样带领企业职工不断进取、创新,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创立名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就一些不成功的经营者进行分析,找出他们有哪些不足之处,留给我们什么样的经验教训。要求小组长认真组织,每一位同学都要将自己搜集到的材料和形成的感想在小组内交流、分享。教师自己可以加入某一小组参与讨论。也可以在各小组间巡视、引导学生的交流、讨论。其间,可以和一些平时不太喜欢发言的学生交流,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学会表达,鼓励他们在组内交流,并争取在全班交流。3. 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创设民主的交往氛围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特殊的双边交往活动,教学中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交流能否进行,以及效果如何,关键在教师。因此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生生交往的民主氛围。第一,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创设机会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经历和感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自己搜集到的信息作出自己的解释。第二,自己积极倾听并引导学生倾听交流,尊重学生的表达,而且尽可能帮助学生学会流畅地表达,使他们不断树立信心,增强与他人沟通的能力。第三,在交流中尊重差异、鼓励合作,引导学生寻找共同点,继续深化讨论。在“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课堂教学小组讨论阶段,我不仅要求每一个同学积极参与,而且要求大家相互尊重,力争对“企业经营者素质要求”形成共识,即使不能形成共识的,也要求同存异,保留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每一小组推出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我和全班同学一起认真倾听,并做好记录。接下来,我又鼓励那些在小组中没有被推出,想把自己的看法和全班同学交流的学生发言。这样一来,既创设了民主的交往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又提高了学生开展调查、认真思考、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积极性。
4. 注重提高学生的内向化水平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仅是一般的知识认知活动,它是一种集社会科学常识认知、社会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与发展为一体的认识活动。它重在了解人与社会,体验社会生活,学习解决人际关系冲突和调节个人情绪,获得社会能力和思想品德与人格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主体化和社会化。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知、情、信、意、行协调发展、相互转化的过程,将从外部交往中获得的认知转化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是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的内化过程,它是学生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提高内向化水平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有价值的教学交往活动,应是能够在较高的水平上使学生完成内向化过程的活动,为达到这一要求,在教学交往中教师必须将活动水平定位在学生正在形成,刚刚在成熟、在发展的区域内(即维果茨基所主张的最近发展区内),为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提供最适宜的对象,十分关注学生概念、原理等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的升华过程,适时地引导他们进行知识的构建,活动中认知方式的概括以及体验向动机情感与意志、信念的转化,并落实到行动中去,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在“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课堂教学的全班交流辩论阶段,我着重引导大家分析了“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特殊素质要求”、“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与名牌产品的关系”、“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的区别”等几个问题,从而让学生对企业经营者特别是国有企业经营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使一些立志于成为企业经营者的学生找到了自己发展完善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推荐站内搜索:安徽成人高考网教资报名时间、雨中情 作文、贵州高考成绩查询入口网站、2012成人高考分数线、身边的雷锋作文、信仰心得体会、四川自考网成绩查询考研准考证打印怎么打印、河南二级建造师准考证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