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找规律》(精选14篇)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篇1
区四小 平原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15页-116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的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知道并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在升旗和上体育课的时候都是怎么去的?
生反应(排队)
师:在排队的时候有啥要求?(快、静、齐)
师:不仅同学们会排队,小动物们也会排队,大家请看。(投影)
师:你有啥发现?
生反应(有规律)
师:这种排列规律是我们在一年级学习时发现的,这种排队规律是比较简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找一找更复杂、更漂亮的规律,(板书: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排队,引出动物的排队,让学生能够发现规律,进而导入新课,这样设计可以比较自然的导课,从动物的排队入手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师:请看大屏幕,你能有啥发现?
生反应。
1.师:来看看这些小动物在排队中过程中,它们的位置的变化有啥规律?
(1)学生自由发言说发现。
师:看来这些动物排队的变化规律有些复杂,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研究,看看这里到底藏着啥样的变化规律?
(2)小组合作,研讨交流。
小组汇报研讨结果。
师:如果我把这幅图分开,现在你能够发现怎么样的变化规律?(生反应)
(3)重点引导学生能说出横着看的规律。(提示:先要看从第二次开始动物的位置都是怎么样变化的?根据变化说出规律。)
(4)让生上台演示动物排队的变化现象,帮助生理解掌握规律。
师:现在,规律已经掌握了,你能按照刚刚发现的规律说出它们第五次排队的情况吗?
(设计意图:动物的排队比较直观,学生容易理解,让学生先找动物在排队中的变化规律,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让学生去找其他的排列规律会更简单一些。)
2.师:很好,不仅小动物会排队,漂亮的图片也会排队,大家看。(出示课件)
师:你能发现图片在排队时的规律吗?
让学生观察,自由发言说发现。
师:你能按照这个规律,说出第四排的排列情况吗?
3.找方砖的排列规律。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不错,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这些方砖在排队的时候有啥规律?
生反应
师:你能根据这种规律说出第四行吗?第五行呢?第六行呢?
师:现在这几行都怎样?(和前面的重复)
师:如果按照这种规律继续排出第7行、8行、9行……,你猜会是啥样?
投影展示
师:看到这种效果,你有啥感觉?(漂亮)如果用这些方砖给你们家铺地板怎样?
师:看来像这种有规律的排列,可以使我们的环境变得更漂亮?
(设计意图:在方砖的排列中让学生发现了循环排列,在不断的循环后,让学生感受到方砖排列的很美丽,进而让学生认识到有规律的排列可以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美丽,体现了学习找规律的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 师:很好,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找出下面图形的排列规律,并画出第4组。
(1)让生观察说规律
(2)画出第4组,投影展示。
2.请你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设计一幅美丽的地板图案:
(设计意图:前两道练习题和方阵的形式不一样,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摆脱方阵规律的约束,让学生能够灵活的寻找规律;第三题设计图案,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去做数学。)
四、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啥收获?
2.教师结语: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的环境打扮得更美丽!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篇2
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积极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积极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15-116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循环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过程中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
cai课件 、学具(贴贴画)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有关规律的知识。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这不,聪聪和明明这两个小孩子就运用规律的知识来装饰自己的房间。
课件出示聪聪的房间,播放语音
师:仔细观察,谁能说说你发现了啥规律?
可能有:
生1:窗帘的颜色排列有规律。(蓝长条和白长条一组,重复出现);
生2:灯笼排列有规律。(两个红的一个蓝的一组,重复出现);
生3:桌布的颜色排列有规律。
师给予表扬和肯定。
师:聪聪的房间已经参观过了,现在我们和聪聪一起去参观一下明明的房间。
课件出示明明的房间,播放语音。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聪聪找出规律吗?
生:愿意。
师:今天我们就来帮助聪聪“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学生在参观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观察、发现阶段,体现数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同时还可以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旧知)
二、 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 找出墙面的规律
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墙面图案的规律。
请小孩子们仔细观察,有些啥图形?它们是怎么样排列的?
你发现了啥?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生生互动,激发思维。师参与其中。
组织汇报,并根据学生汇报点击课件演示。
师:哪个小组把自己发现的规律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
生1: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相同;
生2:横着看,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图形都向前移了一格;
生3:竖着看,前面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最下面,就变成了后面一排的图案。
师激发提问:同学们斜着看,从上往下看,从左往右看,都发现了规律,我们再换一换办法,看看你还能发现啥规律?
点名回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发现规律。
师:这种规律就像我们所学的一种啥现象引发的规律?
生:平移现象。(板书:平移)
师:如果按照这个规律再变化一次的话,将会是怎么样的结果?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篇3
根据《新纲要》中,积极活动教育提出:“婴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婴儿共同创设适应婴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婴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轻松愉悦的心理气氛中,积极积极,有趣地去观察、实践、创造、体验,促进婴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由此,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找规律》,目的就是让婴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中积极创设活动、参与活动,积极投身实践,这样婴儿身心才能获得较大、较快的发展,使婴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中班婴儿正处于思维活跃期,好动、好问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此次活动,我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婴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整合,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为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活动,婴儿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的间隔排列;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办法尝试有规律排列;并培养
婴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婴儿创造力。活动的重点:能在各种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规律。活动的难点:在有规律的排列中会表现2——3种规律。
整个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观察法、操作法、尝试法等几种办法,动静交替,使婴儿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等活动中,边玩边学。还为婴儿创设了一个能够使其自由探索、发现、生动活泼的环境,让婴儿在快乐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活动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婴儿自由探索,活动一开始以游戏引入,让婴儿寻找卡片,观察卡片上有啥,找找卡片上不同的变化,说说各种事物的不同排列,以发展婴儿的观察力。游戏是婴儿最喜欢的活动,运用游戏法能使婴儿参与活动的欲望大大的提高。第二部分是通过观察,引导婴儿思考,发现、感知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办法,这是活动中的重点。活动中让婴儿动手操作,找出物体的规律,并将规律补完整,以加深巩固有规律的间隔排列的办法,培养婴儿初步的推理能力。由于每一个婴儿都不在同一发展的起跑线上,所以在补规律的操作活动中准备教学具时,按
婴儿的能力来分,能力强的有2——3种规律,能力弱的有一种规律,再根据婴儿自身特点和发展进行个别指导,使每一个婴儿都成为积极活动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第三部分是让婴儿尝试自由排列的活动。这是活动中的难点,让婴儿尝试在有规律的排列中表现出2——3种规律,鼓励婴儿大胆尝试,培养婴儿的创造能力。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篇4
《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积极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
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2、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虚拟主机,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喜欢的“猜魔术”为引子,通过“找简单的规律——画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动手创造规律”等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3、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是主体在对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性质作反省抽象而产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找一找、涂一涂、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
4、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通过涂色,摆学具、活动,把知识进一步的拓展,进而让学生再创造出不同规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5、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把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都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这节课,我和同学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愉悦时刻荡漾在课堂上,创新,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以上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篇5
五年级《找规律》教学反思
“寓教于乐”是自古以来倍受推重的教学之一。努力挖掘教材和课堂中的快乐因素,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为学生的精神提供源头活水。
1.游戏之乐
游戏是课堂学习的强心剂。啥样的游戏,在哪一环节设计游戏,会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呢?在本节课的开始,“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紧扣规律开展,有效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把规律这一内容以强势效果推进学生的视界,这样的游戏有的放矢,一石二鸟。最后的数数游戏也一次让学生感悟到规律,但这儿的游戏不是简单的重复,这次的着力点重在运用规律解释现象,解决问题。
2.尊重之乐
人人都有被尊重的欲望。学生的这种欲望实现之后,表现得很积极。在盆花问题呈现之后,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交流,让他们在信任与尊重中开始活动;在彩灯问题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问题,让学生感觉到也一次被尊重;“你来提问,我来答”这一环节,学生俨然成了一名小老师,被尊重的喜悦溢于言表,积极性也一次高涨。
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尊重,思维表述被激活,在思考层面表现得“深而全”。在提问环节,学生提出“从左起第17面彩旗是啥颜色”的常规问题,也提出了“从右起第27面彩旗是啥颜色”的反向问题。这实则是学生思维概括化和条理化的表现。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与学生思维的参与程度有关。学生的热情被激发,主体性得到发挥,参与度自然提升。
3.成功之乐
成功帮助树立信心,成功可以持续热情。在探究学习中怎样让学生体验成功之乐、探究之乐呢?在本节课上,我针对我班学生可能存在有序表述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做了适当的调整,在观察场景,感知规律的环节,我细化问题,让学生有序地分步回答,降低表述难度,更易于体验成功。另外,在处理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计算法解决问题时,让学生结合算式说想法,突出了“以几个为一组”及“最后一盆是第几组第几个”的问题,让学生有序思考,按步骤表述想法,并做好听他人说与完善己说的办法,有效地突破完整表述这一难题。
另外,教师肯定性评价,表扬性话语和奖励性的做法对学生的情感都有积极性的刺激,这种刺激可以让他们体验到成功,振奋信心。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材只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个例题提供了场景图,包含了abab……,abcabc……,aabbaabb……这样的排列规律,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发现后运用找到的规律确定具体位置的物体是啥,如盆花、彩灯、彩旗;第二个例题让学生根据找到的规律,分别计算队伍中白兔与灰兔的只数,即对例一技能的应用。两个题目给出数据均比较简单。本学期我教的这个班,学生学习情况存在差距,怎样根据实际情况活用教材,我做了一些思考和设计。
1、由生活中发现数学,有效激“趣”。
我将学习的课题改为《探索周期》,上课前先开门见山的引出生活中的实例,如:每60分钟一小时,每24小时一天,每7天一周……引导学生观察。通过一系列实例帮助学生了解“周期”的概念,再让学生在实例中迅速的发现周期,使学生在自主思考中理解“周期”的概念,同时初步渗透了不限、循环的知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这个环节也有利于让学生发现数学的“有趣”,产生“兴趣”。
2、在自主探索中发现,合理择“法”。
学生学习首先要得到全面发展,在兼顾全体,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下,也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终达到可持续性发展。
(1)自主探索是基础
课标中指出要让数学学习充满挑战性,结合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已有经验的了解,我调整了教材的顺序,在学生理解了“周期”后就设计了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顺流而下,采用自主探索的办法,让学生解决问题:
“观察1÷7=0.142857142857……,你知道小数部分的第100位上是几吗?”
学生自己思考,并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试想如果此时就让他们小组交流,势必使那些已经掌握办法的学生和盘托出,那些能力一般或较弱的学生失去思考的机会。自主思考的时间对于教师来说是很宝贵的,我们需要走近学生,这不是简单的巡视,摆个样子,此刻正是了解他们的思路和办法的大好时机,同时也是对教师预设的一个补充,让教师发现学生的办法,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思路中的精彩,更可以发现自己的遗漏。
(2)适时追问切重点
对于汇报中出现的“100÷6=16……4”,我也是让学生先解释、评价,再逐渐引导学生体会要写成“100÷6=16(组)……4(个)”的重要性,发言中我追问“这里的4除了表示还剩4个,还表示啥呢?”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思考,“这剩下的4个,其实是第17组的前4个数字”,而学生也在这层层递进的思考中更准确的说出了“小数部分的第100位即小数部分的第100个数字是第17组的第4个”,至此为止学生的理解已经完全到位了。
3、在巩固拓展中提升能力,感受生活。
(1)巧设障碍,建构知识
练习中,为了让小孩们活用办法,我还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一些图形如下图排列△○○□○○□……,你知道第30个图形是啥吗?”与前面的题目不同的是,第一个图形并不在周期的范围之内,有的学生发现了,有的学生却忽略了,在交流反馈的过程中,小孩们再一次认识到“认真观察”的重要性,同时对于“周期”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使学生不断思考、层层推进中建构数学知识。
(2)丰富算法,沟通知识
在例题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后续练习:“1÷7=0.142857142857……你知道小数部分100个数字的和是多少吗?”学生在今天学习的基础上很快列出了算式(1+4+2+8+5+7)×16+(1+4+2+8),并清楚说明了自己的想法,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时有学生举手了,说出了不同的办法(1+4+2+8+5+7)×17-(5+7),有的学生立刻看明白了,有的学生不太明白,我没有做出即时的评价,而是让学生先算一算,比一比两个算式的答案,小孩们发现结果相同后,再进行了思考,有小孩举手想发言了:“最后剩下的4个数字是第17组的前4个数字,我们可以先计算完整的17组数字,再去掉多算的两个,结果不变”,说得真好。其实这种办法中包含着运算律的合理使用,往更深的角度去想,这就是沟通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是小孩自发的数学思考,很有价值。
(3)融入生活,运用知识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练习中既有“发展的南京迎青奥,发展的南京迎青奥……,你知道这样一直写下去,第2014个字是啥吗?”这样不复杂但亲切有趣的练习,也有综合性比较强的拓展练习“今年的六月一日是星期二,那么2011年的元旦是星期几呢?”解决拓展题的时候难点已经不仅仅是找到周期,而在于合理的表示周期和计算出从头到尾的总天数。[二、三、四、五、六、日、一]七天为一周期,合理准确的算出从六月一日到十二月一日共多少天就可以根据余数解决这个问题,这其实就是知识的综合运用,也就是课标中要求要求达到的“灵活运用”。
一课上完,在完成教学基础目标的同时,也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和提升。教师也随着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精彩生成不断提升着自己。很有研究的味道的,我想这也就是“教学相长”的意义所在吧。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篇6
苏教版课程标准本小学数学第九册59页-6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积极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办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 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出示教材例1的场景图)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许多公园街道场馆到处都是张灯结彩彩旗招展花团锦簇,呈现出一派欢乐喜庆气氛。(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啥。
引导:这些物体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摆放的。盆花是按啥规律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在小组里说一说。
全班交流三种物体排列的规律时,让学生一边指图一边说。
二、 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提出问题: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啥颜色的?自己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注意每一个小组交流的情况,发现学生采取的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简介给全班同学?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
(1)画图的策略:○●○●○●○●○●○●○●○ (○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分类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
(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为啥把2盆花看作一组?算式中的每个数各是啥意思?根据余数是1为啥可以确定第15盆是蓝花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
○● ○● ○● ○● ……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3.比较反思:对于这几种办法,你有啥想法?还有啥不明白的地方?
三、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办法
1. 出示“试一试”第1题(彩灯图),学生尝试解答。
“第15个彩灯是啥颜色的?”
(1)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办法思考:每几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15÷3=5,没有余数说明啥?第17个彩灯是啥颜色的?
(3)比较这几种办法,说说感想。
如果有学生没有意识到计算的办法简捷性,可以提出第50个、第100个彩灯是啥颜色的问题,加以引导逐步体会。
2.出示“试一试”第2题(彩旗图),学生“你来提问我来答”。
对于学生提问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点拨。
发现、强调:余数与红旗黄旗的对应关系。问: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
余数是1、2是红旗。
余数是3及没有余数是黄旗。
四、提升练习,加深对解题办法的理解
请你猜猜我是谁?三个层次。
1、爱数学爱数学爱数学……
第28个字是谁?
2、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 ……
第28个字是谁?
3、前28字中有几个“爱”?“数”有几个?“学”呢?
学生小结。
五、欣赏:
视频1、“数学的伟大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秩序!――数学家 坦普·倍尔”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篇7
背景:
这是一堂在新教育实验第七届研讨会上,在一天半前由与会教师临场电脑点课而定题的供研究探讨而上的“家常课”。
当时年会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新教育研究中心提倡听课模式的双关注:既关注教师更关注学生。关注教师所定目标的准确性、实施策略及达成度,关注教学环节的干净,关注课堂节奏的疏密,关注教师的教学机智;您更应该关注某一个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学习清单、参与度、练习的质、量,情绪及思维的变化。[参见大会手册157-160页]
席争光老师简介: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白坡小学教导主任。河南省小学数学名师,先后被评为省骨干教师,洛阳市名师,洛阳市业务标兵,吉利区明星教师,区拔尖人才。多次参加省、市小学数学教学大赛,均获得第一名。2005年10月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第7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所做《圆的周长》一课获大赛一等奖第三名。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各种级别奖励并发表。
教材简介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 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周期现象是有规律的现象,规律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这种确定的结构是现象的周期。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像不限。
发现周期,并体会它的确定性是认识周期现象的关键,是第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 在例1的画面里,由近到远依次是盆花、彩灯、彩旗,它们摆放顺序的规律都表现在颜色上,十分醒目、容易发现。教学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通过问题“从左边起,盆花是按啥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明确了研究对象、教学次序、观察内容。学生看出各类物体的摆放顺序并不难,但说不到位。要提高交流的质量,通过说摆放的顺序进一步体会规律。如盆花,学生一般说成“一盆蓝花和一盆红花间隔着摆的”。要引导他们理解“每2盆为一组”,“每组都是先1盆蓝花,再1盆红花”。再如彩灯是“每3盏一组”,“每组都是1盏红色、1盏紫色、1盏蓝色”。彩旗是“每4面为一组”,“每组都是先2面红色,再2面黄色”。能看出一组的数量和一组里的次序,就发现了周期,对规律的理解就准确了。例题教学的第二步是回答“左起第15盆花是啥颜色”的问题以及紧接着的“试一试”。让学生根据看到的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测,进而对规律的确定性有更深的体会。所问的盆花、彩灯、彩旗都没有画出来,它们的颜色不能直接看到,只能依据规律进行推理。教材里的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都是学生再现周期规律进行的推理活动。各种办法都有特点,也有其局限。对各种办法的评价和采纳,要让学生体会并逐步选择。学生对第一种办法“画一画”,会感觉比较麻烦,如果花的盆数再多些,画的也更多,对第二种办法“单数盆是蓝花、双数盆是红花”会最感兴趣。对第三种办法“用除法计算”会感到比较难,不愿接受。这些体会都是暂时的,到了“试一试”里,他们也会感到前两种办法都不太好,转向用除法算了。用除法算的难点是怎么样根据余数作出正确判断,要给学生两点指导:一是想一想,“余数”在第几组物体里。二是画出一组,余数是几就圈第几个,答案就清楚了。如15÷2=7(组)……1(盆),第15盆花是第8组里的第1盆,表示第15盆是蓝花。也如17÷3=5(组)……2(盏),第17盏灯是第6组里的第2盏,表示第17盏是紫色灯。再如23÷4=5(组)……3(面),第23面旗是第6组里的第3面,表示第23面是黄旗。
“练一练”对其他活动、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预计,重点仍然是发现和表达各次活动、各个现象里的顺序规律。前两道题的周期载体仍是物体的颜色,第3题变为形状;第1、3题的顺序规律仍表现在画面里,第2题则用语言文字告诉学生。这些变化能提高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
练习十第1、2题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周期现象。第1题12种生肖(12年)是一个周期。教学第1题时,可以先在自己的生肖下写出年龄,再写相邻生肖、其他生肖下的年龄,然后想“接下去的年龄该写在哪里?”体会12年是一组。
席争光课堂简案《找规律》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的情境,使学生发现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规律。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优化,理解和掌握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重难点: 1、对周期现象中的规律进行语言描述。 2、对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办法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发现规律,语言描述。 1、老师画气球,学生发现规律。 2、学生用语言描述规律。 二、自主探索,多种办法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照这样画下去,第十五个气球是啥颜色? 2、学生自主探索。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5、学生评议办法。 三、拓展研究,优化办法。 1、出示一列灯笼(每三个一组,按照红紫蓝排列)和一列彩旗(每四个彩旗一组,按两面红色两面黄色排列)。 2、发现规律,语言描述。 3、出示问题,自主解决。 4、优化办法,完成建构。 四、课堂巩固。 1、做60页 “练一练”第一题。 2、做60页“练一练”第二题。 3、课堂游戏。 五、课堂总结。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篇8
五上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
本课《找规律》是国标本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找规律主要研究的是周期现象,周期现象是有规律的现象,规律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这种确定的结构是周期现象。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像不限。发现周期,体会它的确定性是认识周期现象的关键。
本课我能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进而提出问题:你在图上看到啥?它们是怎么摆放的?你是从哪边看起的?你发现了啥等等,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较好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愿望。在教学例1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大部分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解决问题之后,再组织小组交流。这样,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机会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有利于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我为学生提供了比较、交流的虚拟主机,帮助学生体会每一种办法的优劣,促使学生自觉实现办法的优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能重视引导学生体会观察、思考、归纳的办法,并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积极参与研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在本课的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一个摆棋子的活动,这样能把巩固练习巧妙地融入游戏之中。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愉悦地学习,不仅再次体验了周期现象的规律,实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还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了,而且课堂气氛变得越来越活跃。同时我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简单周期现象,使学生更充分地体验周期现象的规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现象中常常蕴含着有趣的数学问题,进而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当然,本节课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学生在发言回答问题的时候,举手回答的习惯有个别学生始终没有做到,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上有点前松后紧,在新授这一环节中放的还不是太开,要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
《找规律》(五上)教学反思
笔者注:3月参加了一个交互式数码白板的课例竞赛。课后有关于白板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的一些想法,我姑且称之为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根据交互式数码白板的特性(交互性,生成性,直观性等),通过生机交互、师机交互、师生交互等手段逐步引导学生从“感知规律->找规律->应用规律->体验规律”,在导入部分我不局限于媒体,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纸牌游戏入手,主要设计了一个猜纸牌的游戏,紧扣教学目标,抓住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引领导学生初步感知了周期规律在生活中存在,顺利开始了新课的教学。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周期规律的感知,在引入部分利用白板可即时点击的特点,也设计了两个可感知周期规律的猜想游戏:“△○△○……”和“△△○□△△○□……”。而主题图的出示主要是为了让“找规律”,重点是突出一个“找”字。这个环节更能体现交互式数码白板的优越性,在对物体分组时,在白板上能直接圈圈画画,能及时对学生的汇报交流在媒体上作适时的提示与补充。在“应用规律”的两个环节中,也主要是利用白板的交互性,突出在应用规律前的“找”。其中在总结办法、优化办法这个教学环节中,借助白板的生成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操作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索,进而顺利完成该环节的教学任务。在巩固练习这个环节中,我为了让学生能与白板“亲密接触”,设计了一个“摆一摆”的活动。解放了全体学生的手、口、脑,给学生提供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强化体验,丰富感性认识,玩得尽兴,学得轻松。通过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了:“要让第24颗子是黑子,只要让每组中的第4颗是黑子就可以了”。可以这节课尽量利用白板在教学中有优越性,合理的展现了白板在教学中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突破难点。当然我也不迷信数码白板,为了更能科学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还适当的引入了前面的纸牌和最后的ppt课件。
通过应用数码白板,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突破和解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学第2个环节“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探究简单的周期规律”中,教师的预设,通过白板的展示及学生在体验、感知、思考形成了“几个一组、重复出现”的教学主题,同时也对每组物体中每个位置上的物体也强化了感知。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重要的铺垫。在“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这个环节中,白板的交互性也为学生探究多样的解题策略提供了启示与帮助,对学生 “画图、列举、计算”等策略的形成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突出了本课的一个“找”字,而在随后的“优化环节”中也使学生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办法。最后那个“摆棋子”的活动,通过生机交互,学生的参与、体验、思考,对学生解决本课的关键问题——周期规律中每组中每个位置上的物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找规律重在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形成对规律的自主认识和体验。
反思本课,在导入设计上,有层次、有对比。先由猜牌的游戏,让学生来猜后续的牌,这样做既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也使教学难点得以淡化,在不知不觉中接触规律。在新授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再通过讨论,逐步优化办法,最终得到结论:用计算法解决类似问题,比较实用、简便。接下来在处理“试一试”时,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正是这样一个学生自己尝试、自己思考、自己获得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学习不是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在后续的练习环节,笔者也精心设计了涵盖图形、计算、生活现象等题型,让学生加深理解,培养了应用意识及能力。
此外,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有一个思考的过程,我改进了以往所用的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同桌或小组交流的形式,并在学生研究时,留给足够的思考与实践的时间,通过自学与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对规律有着更深的认识与把握。在教学中,结合交互式数码白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实际提供丰富的研究材料,让学生充分开展“找”规律的活动;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激发并维持了学习热情;利用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研究、发现周期规律的过程,实现了预设的目标。
在教学中,交互式数码白板的优越性确非其它教学媒体所能比拟的,它在许多方面冲击着我们的教学理念与思想,它的出现对我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改革的内需。但也能囿于白板,毕竟白板是一个工具,是一个载体,是一个媒介,解决教学内容的关键还是应该以“师生”之间的合作最为重要,而这里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应该是课堂的主角。白板在教学中的介入我以为还是应以“有机、辅助、科学、发展”为主要思想,因为它代替不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篇9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59页-62页
教材分析:
本课研究的是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要求学生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周期现象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周期规律的本质就是一组元素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依次不断”是一组接着一组,一个元素接着一个元素,不间断,“重复出现”实际上是第一周期平移运动的结果,相当于数码文档中的复制粘贴,因此从第二周期开始每一个周期在重复第一周期的“故事”,所以,在周期规律探寻中,引领学生发现每一个周期中元素的个数相同,各元素的排列次序也相同,据此,可以根据已有的有限元素所呈现规律,预测不限的趋势。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有限想象不限。学生首先要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中的规律,初步认识周期现象,然后对现象的后续发展作出判断。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有余数的除法,并已经初步接触根据余数判断的知识,在四年级时还学习了找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而且前面几个学年的思维拓展已经不同程度地初步学习了周期规律,所以大部分学生能够顺利解答周期问题,不过学生没有深入研究过周期现象。
设计意图:
对于本课的教学,教材采用了两个一组(一一间隔)作为例题呈现。对于这一规律,要预测其后续发展,学生可能会有三种办法:列举法、奇偶法和除法计算的办法。但这三种办法在这一例题中无法择优,并其中观察奇偶的办法并不通用。所以我在例题设计上采用音乐中的节奏,从三个一组的周期现象开始研究。本设计力图基于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基础,在游戏、故事、音乐、美术、自然、生活等各个角落悉心找寻学生熟悉的素材,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同时,激发小孩们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积极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符号列举、计算法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办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难点和重点:能分析排列的规律,理解计算法的算理,感受周期规律的变式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音乐课)
1、音乐欣赏激兴趣,揭示课题
师:课前我们一起欣赏了旋律优美的《小白船》,现在老师把歌词和旋律都去掉,只留下节奏再来听一听。(学生倾听)同学们听完,你觉得这音乐声是有规律的?还是乱七八糟的?(有规律)师:那有啥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2、操作中表达规律
师:刚才的节奏声第一个音符是啥?(叮),那第二个音符呢?(哒)。第三个音符是啥你听出来了吗?(哒)板书三个音符。
师:节奏声不停的话能写得完吗?写不完可以用啥来表示?(出示省略号)为啥?(因为有很多个“叮哒哒”不断重复出现)板书:(重复出现)
除了可以用叮哒哒来表示刚才听到的有规律的节奏声,你还能用啥形式来表示?
学生尝试做一做。师指名上去。
怎么样让别人一眼就看得出来哪些是不断重复出现的部分呢?(画圈)
师:那我们把这样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周期现象,重复出现的部分叫做周期。以后同学们遇到周期现象时,可以把重复出现的部分圈起来,这样就能一眼看出它的周期在那了。
3、观察中深化规律
师:大家用不同的形式记录了音乐的节奏。其实虽然表示的形式不一样,但是呢节奏中的周期规律都一样。那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周期规律,每几个一组成为一个周期?(每三个为一组)
前一个周期里的音符排列的顺序和后一个周期排列是怎样的?
生:每一个周期中音符的个数一样多,排列的次序也完全一样。
师:也就是说每一个周期中第一个音符一定是(咚),第二个音符一定是(哒),第三个音符一定是(哒)。因为是周期规律的排列,所以第二个周期向后每一个周期都和第一组周期完全相同。这就是周期现象的特点。根据这样的特点,我们可以知道第8周期的第一个音符是啥?第二个呢?第三个呢?那第35周期的第3个音符是啥?
4、判断小练习
它们是按照周期规律排列的吗?(手势作出判断)
5、探究中优化办法
师:刚才大家在音乐中寻找了规律,也能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发现的规律。现在请你思考:左起第10个音符是啥?你有哪些办法知道它?
学生尝试做一做,四人小组交流想法。师指名回答。
重点问用计算的办法:除数3是啥意思?(每3个为一个周期)商5组表示啥意思?(有5组周期)余数1个表示啥(第六组周期的第1个)
师:用你喜欢的办法探求第29个和第126个音符各是啥?
每一道的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各表示啥吗?怎么样根据余数来判断?
同学们为啥都不约而同的选择用计算的办法?好,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比较这三个算式,有啥相同的地方?为啥除以3?得出结果后都是看啥数来确定?所以我们在用算式计算需要先做分组确定每几个为一周期,再用除法计算,最后根据余数来确定是周期里的第几个。
6、阅读课本,提出质疑
师:同学们,其实你们已经从音乐课中完成我们课本59页内容的学习。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结合昨晚的预习,你还有啥问题不明白的?
三、走进生活,巩固规律(美术课)
师:看来,同学们挺自信。接下来我们到美术课上考考大家。一个小孩子画了一幅庆祝国庆的画,你们能从中找到具有周期现象的物体吗?(出示课本情境图,但是呢灯笼图没有规律)
1、说一说
学生观察,说出盆花图和彩旗图的规律。
2、改一改
师:你能不能把彩旗图也改成具有周期规律的?
学生尝试,指名回答。
3、涂一涂:
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1、盆花图 (看图口答)
2、彩旗图 (看图口答)
四、智力冲浪,深化规律(语文课)
师:在我们语文课中,也有着美丽的周期现象,我们一起到语文课堂中探索
1、找规律找规律找规律……第42个字是啥?(口答)
2、我们找规律我们找规律我们找规律……”第42个字是啥? (口答)
3、学生自行出题互考 (开放探究)
你也能出一道具有周期规律的语文题考考大家?
4、课堂达标评测。(手工课)
学生独立完成60页“练一练”第1、2题
五、总结本课,畅谈收获。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啥规律?说说你今天的收获?你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领取自己的奖品吗?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篇10
最近聆听了五年级一堂《找规律》的数学课,其中有两次精彩的数学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活动一]
……
师:刚才,小红是按绿,黄,蓝,红的顺序穿一串珠子,第18颗是黄色.如果让你来穿,你想这样穿吗
生:不想.
师:你想怎么样穿呢 请你自己设计一种穿法(用图表示),再想一想,你设计的办法第18颗是啥颜色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后,教师组织汇报.
师:请穿法中第18颗珠子是红色的同学举手.请你们依次汇报,其他同学帮助判断他们的穿法第18颗珠子是不是红色.(以下学生的判断过程略)
生1:我是按黄,绿,红的顺序,3个珠子为一组来穿的.
生2:我是按绿,黄,红3个为一组穿的.
师:这两种穿法有啥相同点
生:都是3个一组,第3个都是红色.
师:如果每3个一组,要保证第18颗珠子是红色,穿的时候只要注意啥
生:第3颗是红色,其余两颗随便啥颜色.
师:为啥
生:因为,18÷3=6(组),第18颗正好是第6组里的第3个,所以只要一组的第3个是红色就可以了.
生4:我是黄,红,绿,蓝四个为一组串起来的.
生5:我也是四个为一组,我是按蓝,红,绿,黄顺序穿的.
生6:我是按绿,红,黄,蓝的顺序穿的.
……
师:对这几种穿法,你有啥想法
生l:我发现它们每组的第2个都是红色.
生2:要让第18颗珠子是红色,每组的4个珠子中只要第2个是红色就行了.
生3:我知道,因为18÷4=4(组)……2(个),第18颗是第5组的第2个,只要每组4个中的第2个是红色,这种穿法第 18颗一定是红色.
……
[活动二]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抓老虎"的游戏,好吗
出示儿歌:
一 二 三 四 五,
上 山 打 老 虎.
老 虎 不 在 家,
我 们 就 捉 他.
先选5个人玩(包括老师),从老师开始,同学们一起一人对应一个字地读,最后一个是谁,谁就被淘汰.
师和生一起一边读,一边依次指着5个人,当读到最后一个字"他"时,师和生手正好一起指向站着的第5个人.该同学被淘汰出局.同学们哈哈大笑.
这时,老师再请一个同学站起来,然后说:"我们继续玩,从我开始……"没等老师说完,同学们叫起来:"不行,不行!"师故作惊讶:"为啥不行 "一同学迫不急待地说:"因为 20÷5=4,这样淘汰的总是第5个人."刚才被淘汰的同学也有点"愤愤不平"地说:"这不公平!老师你总是第一个,占着有利的位置,不会被淘汰."另一同学也"帮腔"说:"大人欺孩子!我看这次应该从第2个人开始数读."许多同学附和道:"对!从开始读."师追问:"为啥这次要从这个同学开始读 "同学们异口同声:"把老师给淘汰!"师:"哟!你们胆子真大呀!敢把老师淘汰."师生开心地笑起来.师高兴地说:"虽然我将被淘汰,但我很开心.因为,你们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老师."
师继续说:"看来5个人玩的秘密已被你们识破,那我们 6个人来玩."师再请一个同学站起来.师平静地说:"从我开始……"没等老师说完,同学们也叫起来:"不可以!"师:"也怎么了 "那个排在第2个位置的同学有点"急"了:"我不同意!因为20÷6=3……2这样淘汰的就是我."
师继续追问:"如果15个人玩呢 "生争先恐后地说:"第 5个人不同意!"
师:"真不简单!玩出智慧来了.其实,在游戏中,谁在一开始掌握了规律,谁就能占得先机.谁在玩的过程中,边玩边思考规律,谁就会在接下来的游戏中赢得胜利.谁在玩的过程中不去找规律,你总是糊里糊涂地被淘汰."
[思考]
一,挖掘课程资源,活化学习内容
在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中,"穿珠子"是练一练中的一道普通习题."抓老虎"的游戏的原型则是练习十中的第1题"传花游戏".不难看出:教者深谙编者的"良苦用心",充分挖掘两道普通习题的教育教学价值,十分巧妙和自然地将静态的文本活化为课堂上极具吸引力的数学活动资源.教者决不满足于"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并追求"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对"穿珠子"的习题自然地进行了延伸,为学生在自主创造的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周期"和"余数"的现实意义,建构了牢固的活动经验,为基础的认知结构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传花游戏"演变为朗朗上口的儿歌和极富游戏精神,集操作性,参与性与一体的数学活动,让现场的每一位学生和老师沉浸在童年的快乐情境中,达到了知识,情感,意境的完美结合,令人叹为观止.
二,活动累积经验,交流促进升华
两次活动的安排可谓匠心独具.一次是在学生对规律有了初步的体验,但并不十分明晰和深刻的阶段;另一次安排在规律的拓展应用阶段.学生对规律初步体验后,教者并不急于进行行为主义意义上的"巩固强化".而是通过更深层次的活动让学生去深究规律中的"规律".进而达到去除问题的非本质属性,凸显本质属性的既定目标.在拓展应用阶段,教者也摒弃以往课堂上常用的多层次,高密度的练习模式,更注重对学生情智领域的开发和关怀,追求学生的和谐发展.活动过程精彩,活动之后的交流就更洋溢着浓浓的数学味.紧紧围绕"找规律"这一中心议题展开的交流不断促进着学生将积累的活动经验从表象逐渐数学化并最终凝聚成学生的认知图式.应用阶段的交流则体现出学生在一种自在,自然的状态下,活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形成策略的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良好的调控意识.
三,游戏调动热情,应用不着痕迹
听课老师和学生可能都以为"穿珠子"的习题做完也就宣告结束并过渡到下一题.但"自己设计一种穿法"一下子将学生和老师的情绪都调动起来.不同穿法中所隐藏的规律经教者按"每组个数"重组后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充分体现出教者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的驾驭能力.儿歌引出的游戏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情境之中,获胜的愿望点燃学生努力思考策略的火花,教师的平等的参与和故作疑惑的追问不着痕迹地促进着学生暴露思维的过程,自觉地应用所学的"找规律"的知识寻求智胜的策略."确是游戏,却是应用"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对知识应用的层次,水平和意识都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
四,民主源自尊重,互动自然生成
活动二中教师作为一个游戏的真实参与者表现出的尊重游戏规则,体现公平,公正的良好形象,给学生营造了民主的心理气氛.事实上,学生在游戏中早就"忘乎所以",专注投入的学生也已忘了"教师"的存在,而只是一个游戏的伙伴.所以出现了"把老师给淘汰!"的呼声.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抗议"表现出的尊重更扫除了师生之间的"最后一道屏障",师生达到了一种其乐融融的境界.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民主气氛,学生情绪激昂,学生的思维成果也就顺利地在老师的诱导下自然地流淌出来.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就在"不行!为啥不行 不可以!","也怎么了 "的平等对话和"把老师给淘汰!"的"统一战线"中自然生成.其实,生成的不仅仅是智慧,策略,更有情感的交融,民主意识的萌发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篇11
本单元研究简单的搭配现象。日常生活里经常会遇到与选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服饰选配、饮食搭配、颜色搭配、线路选配、队伍组配……让学生研究一些常见的搭配现象,初步学会搭配与选择的办法,体会选配的规律及计算,是发展数学思考的载体,也有益于学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
第50~51页研究简单的搭配现象。联系实际问题理解“选配”的含义,学习不重复、不遗漏地有序选配,探索计算(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选配方案总个数的办法。
第52~53页接触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这些是比较典型的选配,要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有效的操作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
规律是客观事物、现象固有的特征,寻找规律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手段和途径。教材在编写时突出了找规律的“找”,选择适宜学生研究的有趣事例,指点研究的方向和主要办法,设计探索规律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办法开展活动。
1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层次地组织例题的教学。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搭配的事情,但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些事情。他们在有序地进行搭配,寻找所有的搭配方案时会感到困难。尤其是用数学的办法进行研究,开展数学思考时更需要指导和帮助。因此,教材在编写中十分注意尊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学生的困难,满足他们的需要。
(1) 第50页的例题把教学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首先是理解题意和实物操作,例题在小明购买玩具的情境中提出“可以有多少种选配办法”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弄懂“选配”这个词的意思,体会小明有许多种不同的选配方案。教材借助“萝卜”“番茄”卡通与学生的交流,通过“先选木偶、再配帽子”和“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图示帮助学生解决理解题意时的困难。两个小卡通的思路在表达上是有差别的,“萝卜”卡通把思路讲得具体而详细: 如果选这个木偶,有2种配帽子的办法,即这样或那样;如果……“番茄”卡通的思路只讲了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线索。两个卡通都没有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讲完整,都没有说出问题的最终结果,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选配思路,激发动手选配的热情,在卡通的启发下进行有序的选配活动。教材要求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么样选配的,使操作行为在头脑中留下印象。这种印象不但具体生动,而且是有条理和完整的。
接着是用图形代替实物,用连线表示选配,再次体会选配的过程和答案,设计这个层次的活动是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数学思考。我们都明白,数学教学中的解决实际问题,其目的不局限于问题的答案是啥,教育价值更体现在获得实际问题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办法。这里用图形代替实物有取材方便、操作简便等优势,还有利于学生深入体会选配的含义,能完整地呈现出各种选配方案。教学时要注意四点: 一是帮助学生辨别两种图形分别代替了啥物体,进而感受取材之便。二是帮助学生明白在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之间连一条线,表示一顶帽子和一个木偶的选配,进而体会操作之便。三是指导学生有次序地连线,要联系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操作印象,先选1个三角形与3个梯形分别连线,表示1顶帽子与3个木偶间的三种选配;再选另1个三角形与3个梯形分别连线,表示另1顶帽子与3个木偶的三种选配。
当然,先逐一选定梯形,分别与2个三角形连线也是可以的。四是数一数一共连了几条线,得出选配方案的个数。
然后是小组讨论两个问题,对选配问题进行比较理性的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地选配,要在头脑里再现选配操作活动的全过程,反思在图形间连线的办法,有序地整理各种选配方案,组织起有条理的思考。研究木偶个数、帽子顶数与多少种选配办法的关系是探索问题的计算办法。由于1顶帽子和3个木偶之间有3种搭配,所以2顶帽子与3个木偶之间共有2×3=6(种)搭配。也可以这样想,由于1个木偶和2顶帽子有2种搭配,所以3个木偶和2顶帽子共有6种搭配。这些思考凸现了搭配的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搭配问题。
(2) 第52页例题是简单的排列问题。把m个不同的元素按任意一种次序排成一列,称为一种排列。变换m个元素的排列次序就得到不同的排列。m越大,参加排列的元素越多,排列就越复杂。本单元把参与排列的物体控制在3个,不让排列问题很复杂。例题里3个小孩子排队照相,可以有多种排队次序,所以有多种不同的排列。排列问题是一类典型的选配问题,有序地选配的思想办法能支持对排列问题的研究。
例题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教学活动,在创设现实情境之后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和启发思路。小军站在左边第一个有2种不同排法的图示能起两点作用: 一是让学生体会小明和小红调换位置,已出现不同的排队次序,是不同的排法。二是引导学生继续类推,如果小明站在左边第一个或小红站在左边第一个,各有2种不同排法,进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有条理地形象思维是这个层次教学活动的重点,要抓住“如果站在左边第一个,有2种不同排法”,把思考过程分成三段进行,把所有的排法分成三组表述。
接着用a、b、c三个字母分别表示3个小孩子,把各种可能的排法都表示出来。和前面用图形表示木偶和帽子相同,用字母表示人也便于操作、便于思考、便于表达,是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联系3个人排队拍照的形象思维和有条理的思考,有次序地写出字母表示的各种排法: abc bac cab acb bca cba,能进一步体会排列与位置顺序有关,熟悉次序的变化规律,使思维活动更流畅。
(3) 从m个元素里选择n个,按某种次序排成一列,也是一种排列。“想一想”在3个人里选2个人照相是例题的变式,思路与例题相似。通过图片理解每次选2人排在一起,有两种不同排法以后,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每次选2人有几种不同的选法。在3个小孩子中每次选2人,也就是每次去掉1人,去掉的1人可以是小军、小明或小红,有三种可能。因此,每次选2人也有三种可能。要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或者用字母a、b、c的操作,在例题的基础上独立思考,进而达到锻炼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等目的。
2 引导学生灵活应用例题里的策略、办法,解决“想想做做”里的实际问题。
找规律的教学不是为了形成某个数学概念或记住某种法则,而是开展数学活动,积累探索规律的体验。两次“想想做做”里的习题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与例题比较接近的,另一种是与例题有较大差异的。
(1) 编排与例题相近的实际问题,能重温例题里使用的办法和进行的活动,继续体会例题的思想办法,达到深入理解、独立应用的目的。第51页第1、2题都是搭配问题,例题的思想办法可以直接迁移到这两题的解答上来。第1题的特点是线路图已经画出,数与算相结合能很快知道小军一共有几条线路可以选择。算理出自有序地数一数的活动,计算的式子也把数一数的形象思维提升到抽象思考的层面上。第2题的特点是增加了参加搭配的物体的数量(衬衣有3件,下装有5条)。在分别解决穿衬衣与裙子、穿衬衣与裤子这两个简单搭配问题的基础上,继续思考衬衣与下装“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仍然可以用连线的办法,逐一把每件衬衣与每条下装搭配。从中体会后一个问题是前面两个搭配问题的合并,虽然搭配的情境变化了,但搭配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有变。因此,求后一个问题的答案,还可以把前两次搭配的种数相加。第53页第1题用8、2、5三张数字卡片组成三位数,情境图里已经组成的825和852能给学生两点启示: 一是相同的数字排在不同的数位上,组成的数不同;二是拉近这道题和例题的距离,例题的思路是如果小军排在左边第1个,那么就有两种排法。这里先把数字8放在百位上,就能组成两个不同的三位数。相通的思想办法,有利于学生有规律地排出所有能组成的三位数,进一步领会简单的排列。
(2) 解决与例题不同的实际问题,能避免机械重复训练,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体会例题里的思想办法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从m个元素里每次选出n个成一组,是一种组合。第53页第2题四个球队进行足球比赛,每两队踢一场球是简单的组合问题。教材引导学生利用搭配经验,用连线的办法解决新颖的问题。如果先在红队与黄队、绿队、蓝队之间各连一条线,表示红队与另外3个球队分别踢一场球,那么黄队只要再和绿队、蓝队各赛一场,与红队不需要再踢了。剩下的绿队和蓝队踢一场,比赛就结束了。通过这样的连线活动,学生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感受组合问题的特点。第3题的两个问题是不同的问题,每两个人通一次电话是组合问题,每两人互寄一张贺卡是排列问题。因为后者既要“我寄给你(他)”也要“你(他)寄给我”,而前者则不是这样。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用3人之间连线的办法来体会。
最后要指出的是,本单元研究了搭配、排列、组合等问题,教学时不要把这些名称告诉学生,更不要突出问题的类型,一类一类地教学和相互比较。有条理地思考,借用符号进行有序的操作,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到问题的全部答案等思想办法才是教学的重点。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篇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
2.让学生积极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办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用计算的办法确定周期现象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规律
1.男、女生快速记忆pk赛。
课件分两次快速闪现数字,男生记男生题,女生记女生题。
第一次数字: 男生1625 女生1234
第二次数字: 男生162536496481 女生123412341234
2.校验男、女生完整记数内容,女生记对的人数多。宣布:女生获胜!(男生称不公平,说女生记的数字有规律。)
追问:女生记的数字有啥规律呢?
3 .小结揭题:看来,要赢得比赛不光要靠我们的记忆力,发现规律尤为重要。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习 “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自我发现,探究规律
1、观察教材例1场景图
(1)谈话:国庆节的时候,小明到森林公园去玩了。公园里彩旗招展,花团锦簇,一排五颜六色的灯笼更为节日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你能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盆花、彩灯、彩旗的摆放规律吗?把你观察后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2)追问:它们之间的排列有啥相同的规律吗?
(3)小结:第一组确定好之后,后面的每一组都是和前面的完全一样,像这样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依次重复的规律。我们找到了依次重复的规律,下面来看盆花,盆花是几盆几盆的依次重复?彩灯呢?彩旗呢?
2、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展示多样策略
(1)谈话:找到了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那么我们要解决啥问题呢?瞧,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啥颜色的花?照这样摆下去,就是怎么样摆下去?那么左起第15盆是啥颜色的花呢?猜猜看。
(2)追问:你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把想法在自备本上表示出来。
(3)谈话:要确定左起第15盆是啥颜色的花,这一盆我们并不会看到,对不对?可以用啥办法?
(4)交流验证办法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
(1)画图的策略:
o●o●o●o●o●o●o●o
o表示蓝花, ●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2)列举的策略:
可让学生结合图解释: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都是奇数),第2、4、6……盆都是红花,(都是偶数)。第15盆是蓝花。
(3) 计算的策略: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5÷2=7(组)……1(盆)
②结合算式提问:为啥可以把2盆花看作一组?
这里有4个数:15、2、7、1分别表示啥含义?谁来说说2表示啥?15表示啥?有这样的7组还余1盆,这1盆是第几组的第几盆?第8组的第1盆其实就是左起的?
这盆花我们并不会看到,那么怎么样来确定它的颜色呢?
③小结:要求这个问题,其实就只要看每一组的第1盆就可以了。刚才同学们使用计算的办法,用了除法。我们要确定左起第15盆,最终是看啥数?
三、独立尝试,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
1、解决彩灯问题:
①谈话:刚才同学们用画图、列举、计算三种办法解决了盆花的问题。照上面那样排下去,从左边起第17盏彩灯是啥颜色的?用你喜欢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把过程写下来。
17÷3=5(组)……2(盏)
提问:为啥要除以3呢?左起第17盏彩灯也就是第几组的第几盏?还有没有不同的办法?为啥你们大部分同学不采用画图的办法?为啥你们都不用列举地办法?所以三种办法比较下来,哪种办法比较简便?
②下面来一个抢答比赛(课件出示:第18盏彩灯呢?)
板书:18÷3=6(组)
小结:和上面相比,我们要看余数,它没有余数,就应该看每一组的最后一盏。因为左起第18盏彩灯是第6组的最后一盏,所以与每一组的最后一盏颜色相同。
2、解决彩旗问题
①谈话:解决了盆花、彩灯的问题,我们接下来就要解决彩旗的问题了。从左边起,第21面、第23面彩旗分别是啥颜色的?你能独自解决这两个问题吗?请用计算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把过程写下来。
②学生汇报:21÷4=5(组)……1(面) 23÷4=5(组)……3(盆)
答:第21面彩旗是红色的。 答:第23面彩旗是黄色的。
③你们列的算式中为啥用4作为除数?
④在啥情况下,得到的是红旗?在啥情况下,得到的是黄旗?
3、小结、概括注意点
小结:刚才我们解决了盆花、彩灯、彩旗的数学问题,这三种办法都是同学们自己想出来的,哪种办法最实用?一起说:计算。在算的时候,我们怎么样来确定除数呢?我们首先得先观察、比较、找到依次重复的规律,然后进行分组。每组有几个物体。就把几作为除数,然后列出算式。那么我们要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颜色或是啥物体,关键是看啥数?也就是余数是几,就看每组的第几个;如果没有余数,就看每组的最后一个。
三、多样练习,加深对解题办法的理解
1.看活动图片:练一练第1题。
(1)引语:最近有的班上学了找规律后,玩起了这样的数学游戏,我们来看一下。观看图片:两同学摆棋子:oo●oo●oo●……他们是怎么摆的?
(2)提出问题:如果继续摆下去,猜一猜,第21枚摆的是白子还是黑子?(自己动笔完成)
(3)学生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样想的? 21÷3=7(组)答:第21枚摆的是黑子。
2.练一练第2题。
(1)引语:做一条链子,如果按照绿、黄、蓝、红的顺序穿下去,第18颗珠子是啥颜色?第24颗呢? 自己独立完成。
(2)学生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样想的?
3.画图形:练一练第3题。
(1)按照规律,画出每组的第32个图形。在做之前,老师有一个友情提示:在做之前,请你先仔细观察,找到依次重复的规律,把它像老师一样圈一圈,只要圈出一组就可以了。自己独立完成。
(2)学生汇报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样想的?
4、完成练习十第一题。
(1)谈话:公园里新建成的十二生肖馆也引得游客驻足观看。十二生肖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的纪年办法。用十二种动物(也就是十二生肖)来表示人们不同的出生年份。瞧,十二生肖的剪纸栩栩如生,多精致呀。生肖馆里还有一道竞猜题。(出示题目:你今年几岁?属啥?与你同样的属相的人今年会是多少岁?)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想法。指名说说各自的想法。
(3)概括办法:每过12年,就有一个属相和你一样。因此只要把你的岁数+12
(4)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老师也属兔,那老师今年多少岁?
四、首尾呼应,升华规律
师谈话:其实,在我们身边,依次重复的规律还有很多。日出日落,日复一日,春夏秋冬,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美丽的剪纸,漂亮的花布,璀璨的项链,房子周围的篱笆等等。
同学们,规律真的是无处不在,还记得课始的那场记忆pk赛吗?……其实认真观察,换个角度思考,男生的记数内容也是有规律的。瞧!两位两位地看,16、25、36、49……大家发现规律了吗? (4×4,5×5,6×6,……)
一组看似杂乱无章的数字换个角度观察思考,规律竟如此清晰可见,正如数学家坦普·倍尔的名言说得好——数学的伟大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秩序!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啥收获?
六、板书设计:
找规律
画图
依次 列举
重复 计算 用除法 看余数
15÷2=7(组)……1(盆)
18÷3=6(组)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篇13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探索两个个位都是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解释计算的过程与办法。
2.在数学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
一、思疑——导学
(1)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30×2= 350÷7= 800÷2 48×2=
二、思学
1.试学:
(1)算一算,并说一说你也是怎样计算的。
流程图: 可选过程: 5×1= 3×2= 12×4= 5×10= 3×20= 12×40= 50×10= 30×20= 120×40=
(2)师:仔细观察以上算式,按我们以前掌握的“横看、竖看”的办法,找找看,你有啥发现?(可以说一说,写一写)
(3)根据你的发现再写出出几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6×3= 15×4= 18×2=
2.展学:
(1)把你的发现先与同伴交流,再在小组内讨论。
(2)小组选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
3.研学:根据16×3=48,你能直接推算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流程图: 可选过程: 16×30= 160×3= 160×30= 16×300=
师:今天学习两个个位都有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你有啥收获或者不懂的地方,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用
1.固学
(1)算一算,照样子再写出一组算式。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下《找规律》导学案
(2)根据24×20=480,直接写出下面算是的结果。
2.延学:
(1)买运动服。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篇14
教学内容:
书第90-9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 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寻找并发现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图形,学生寻找规律。
⑴摆出下一组图形。(练习十六第3题)
⑵说说是按照啥规律排列的。
☆☆☆☆△☆☆☆☆△☆☆☆☆△☆☆☆☆
※※〓◎◎※※〓◎◎※※〓◎◎※※〓◎◎※※〓◎◎
2、出示小棒拼摆图形。(学生跟着摆)
□△□△□△
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如果不从他们的排列图形来寻找规律的话,还能寻找出啥有趣的规律来?(引导学生从小棒的根数来寻找规律。)
3、揭示课题:简单的数字排列规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6
⑴学生根据摆的小棒图写出 4、3、4、3„„这样的数字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寻找出这些数字的变化规律。
⑵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摆图形■ □□ ■ □□ ■ □□ ■ □□
你能根据所摆的图形寻找出这道题目的数字规律吗?
⑶学生独立做例6第三小题。
集体反馈。
说说你是怎么样排这些数字的?是根据啥规律排列的?
⑷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 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教学例7摆一摆,算一算。
⑴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数字拼摆正方形。1、2、3、4、5、6
说说这些数字是根据啥规律排列的?
数字与数字之间有啥的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⑵教师直接出示数字2、4、6、8、10、 、
你知道接着要写啥数字吗?为啥?这一组数字是根据啥规律排列的?
⑶直接说出1、3、5、7、9这一组数字的排列规律。
3、教学例8找规律,填数。
⑴出示数字 5、10、15、20、25四人小组探讨,寻找这一组数字的排列规律。
集体交流。
⑵出示数字 3、6、9、12、15 学生独立解决。
集体交流。说说这一组数字的排列规律。
三、巩固练习。
1、 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集体订正。
2、练习十六 第4题、找规律填数。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反馈,你是怎么样填的?为啥?
3、摆一摆,算一算。
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得愉悦吗?你的收获是啥?你想给老师提啥要求?
教学反思:
这单元知识点学生容易掌握,不过还是存在某些问题,例如,按规律填数,学生必须准确分析每两个数字间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几次的变化存在啥规律,才能正确填写后面的数,有个别较差劲的学生找不着规律,怎样能正确填数呢,还得耐心交给他们分析办法。 把两节课调到一起用来测试最后三单元知识掌握情况
推荐站内搜索:全国公务员考试时间、湖北自考查询、中学生国旗下演讲稿、江苏省自学考试成绩查询、人力资源考试网、我成功了作文500字、2012成人高考分数线、内蒙古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江苏高考试题主持人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