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了解其它环节动物的基础上,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培养“结构与功能”“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环节动物与其它动物的比较,进行生物进化的观点教育;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观察蚯蚓”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从教材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在接触活体动物的过程中去了解它并思考问题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好方法,所以,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是本课的重点,观察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蚯蚓的系统了解过程,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可以发现许多问题,例如,“蚯蚓没有脚,是靠什么来运动呢?”“蚯蚓没有眼睛可为什么能够对光线做出反应呢?”等等,同时,通过观察也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发下不知不觉地接受着科学方法的训练:
观察→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假说)→实验验证(反复多次)→得出结论
这样的实验虽然从“观察水螅”就开始了,但是,由于水螅的结构简单,个体又小,学生对其又不熟悉,兴趣性不高。所以,其效果是不明显的,而对蚯蚓的观察则大不一样。首先是学生对蚯蚓很“熟悉”,有着极大的兴趣;其次是实验的过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很强;如将蚯蚓分别放在粗糙的纸上和玻璃板上来观察其运动的变化,从而使学生提出疑问等等。这样仔细地观察蚯蚓即使是对那些非常“熟悉”蚯蚓的学生来说也是第一次。因此,引导学生做好实验的每一步并充分理解该步骤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是认真按照实验要求去做的话,那么,其收获将超出教材的要求,因为在实验中,学生会观察到许多有趣的现象并提出许多问题,从而使他们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当然,这些知识不仅仅是有关蚯蚓的,其更多的知识可能是有关生物实验方面的。例如,“将浸过醋的棉球放在蚯蚓的前端附近……”棉球浸多少醋?浸什么样的醋?放在蚯蚓的前端附近是近一点好还是稍远一点好?……等等。通过实验过程学生会在实际操作方面得到很大的收获。也许有些学生会逐渐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实验操作方法,它可能会与教材或老师的要求有差别,但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更简练,更精确。所以,重视实验,尤其重视学生分组实验是达到本课教学目标 的重要方面,决不能以讲述为主,而要以学生实验为重点。
本课的难点有二:其一是实验方面的,例如,在实验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步都要求学生得出结论,但由于实验材料的个体差异,每条蚯蚓的运动和对刺激产生反应的情况都会有所不同,在实际观察中学生会产生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做为老师应该有充分的准备,包括知识及实验操作两个方面,而把握这两个方面最好的方法是做好准备实验,随机地从学生的实验材料中选取一条或二条蚯蚓,按实验步骤认真进行,从中既可发现在学生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许多问题,做到胸中有数;另外,在学生观察时会出现一些错误,应及时予以纠正,例如:抚摸蚯蚓身体腹面,应该感觉到比较粗糙,因为腹面有较多的刚毛,但可能会有些学生没有这种感觉。这时,老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进行操作,首先要从颜色上分辨蚯蚓的背腹面(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然后在抚摸时要稍用力才能感觉到粗糙。这些细节,在准备实验时都应充分想到,否则,学生就不能达到教学目标 的要求。
其二是有关蚯蚓结构和生理知识方面的。这里有二个问题,第一是关于蚯蚓的体腔,前几章内容都没有提及体腔问题,是不是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没有体腔呢?学生会自然产生这样的疑问。作为老师应该做科学的解释,但不宜展开,对初中生应充分注意量力性的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将水螅、绦虫、蛔虫和蚯蚓做一简单的比较:
通过比较使学生看到蚯蚓的结构比前几种动物要复杂,从而得出蚯蚓比前几种动物更高等的结论。由于蚯蚓出现了真体腔和身体分节的现象,所以,蚯蚓在动物进化的历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第二个是蚯蚓索状神经结构的功能特点。这里出现了“神经节”的概念。教材中说明:“神经节是由许多神经细胞集合而成的”,……那么,由神经节和其发出的神经所构成的索状神经系统与前面学习过的水螅的网状神经系统有何不同呢?神经细胞集合成“节”与分散成网相比有什么意义呢?像这样的问题是很难向学生解释清楚的。但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就会很容易地理解神经节的功能。这就是实验中对蚯蚓身体不同部位进行刺激,然后看其反应的步骤。通过观察学生会看到蚯蚓在接受刺激产生反应时的表现与水螅是不同的。而其不同的原因就是因为蚯蚓有了神经节,神经系统是索状的。可见,索状神经系统会使动物对刺激的反应不仅灵敏而且准确,不像水螅那样对刺激的反应慢且无方向性。所以,通过实验来让学生理解蚯蚓神经系统结构的功能特点要比讲述解释容易得多,同时也能避免不必要的加深和扩展,使学生直观地去理解那些教师难于讲清的生理功能。
教具准备
挂图、水蛭和沙蚕标本、活蚯蚓。
参考课时
本课题参考课时为2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
1.引言的设计:
本课要学习的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动物——蚯蚓,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引入本课主题也就比较容易,可以有多种方法。例如:从实物引入,即拿一条蚯蚓向学生展示,当然要设计一些引入的话题。不过,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动物?”就不必了,因为学生都知道这是蚯蚓,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可以让学生摸一摸,然后问学生有何感觉,进而提问:“谁能分辨蚯蚓的头和尾?”“谁能说说蚯蚓的背腹面有何区别?”“谁能学一下蚯蚓是怎样运动的?”……等等,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这是初中生的特点,但在学生的回答中会出现许多问题。老师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个将话题展开:“大家对蚯蚓了解得很多,但是都不是十分的清楚,如有些同学看到蚯蚓洞穴口常有一些粪便状泥土就认为蚯蚓是吃泥土的,蚯蚓果真是吃泥土吗?再有,刚才有同学抚摸了蚯蚓体表后感觉不同,有的认为蚯蚓体表是光滑的,有的觉得是粗糙的,到底是什么样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对蚯蚓做一番认真的研究。”这是以实物引出的方法。还有传统的复习引入法,即先对前面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复习提问。然后板书“第五章 环节动物门”,这样引入的最大缺点是平铺直叙,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蚯蚓感兴趣,但对什么是环节动物却是陌生的,所以应避免在引言中出现环节动物这个概念性词,最好将其放在学习蚯蚓体节中自然地提出,让学生自然地把蚯蚓这个具体动物与环节动物门这个概念联系起来,这样是符合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的。
因为此课是讲述与实验同步进行,学生一来到准备好实验的实验室就会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课堂内容。此时应用简洁的方式将学生引入本课主题,而尽可能避免庸长的引言,这样会挫伤学生的兴趣。总之,本课的引言设计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以3到5分钟为好,否则就会使下面的时间过于紧张而完不成教学计划。
2.关于蚯蚓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的教学:
(1)课前准备:有条件的学校应在实验室上课。课前教师除了备课之外,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是很重要的。一般在大城市,很难一下捉到几十条甚至上百条蚯蚓,通常都是向专供实验材料的部门订购。然而在广大的中小城市或偏远地区,这样的方式就行不通了。那么,发动学生去准备实验材料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了。在课前一周,布置任务,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准备蚯蚓。对于初中生来说,这样的任务他们是乐于完成的,但教师应讲清注意事项:如不许毁坏菜地、农田;不要捉太多,保证每组一条即可等等,强调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至于其它实验用具教师也应充分准备好:玻璃板、棉球和醋不应成问题,手电筒不必每组一支,如果学校没有,也可以让学生自带。实在没有,也可以用小镜子反射阳光来替代手电筒的作用。总之,要将教材中要求的实验步骤全部完成,这样才能够完成教学任务。
(2)上课
①引言:以备课中设计好的引言方式引入本课。
②过程:以“实验三 观察蚯蚓”为主线,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观察。同时,教师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在问题之后简述其原因,并通过实验要讲清蚯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
例如: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保持蚯蚓体表湿润,同时提出问题:“这样做是为什么呢?”预习过本课内容的学生会正确地答出:“是为了保证蚯蚓的正常呼吸。”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说说蚯蚓是怎样呼吸的。学生的叙述对他自己来说会比听老师讲述后的印象深刻十倍!所以,学生能够理解的内容应该让他们自己去理解,而教师不应在此耗费过多的时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从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的教学过程 才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积极地思考问题,老师的话要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小结:一节课完成这样多的内容,时间是很紧张的,但做3~5分钟的小结还是必要的。小结的内容应包括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和通过实验仍没有弄清的问题,可以将这些问题做为思考题让学生课后去讨论,并在下一节课上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3.其它环节动物及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准备一些实物(如活的(各种工作总结、计划、报告、作文模板,尽在一路高升范文网)水蛭、沙蚕)或标本,若有困难,准备水蛭和沙蚕的挂图也可以,总之是要有直观教具。
教学中,组织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先对实物或挂图进行分析研究,当学生对水蛭和沙蚕的形态和生活环境了解清楚之后,教师可以将内部结构的挂图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从结构上进一步了解水蛭和沙蚕,并与蚯蚓相比较,找出其相同之处,归纳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在此,教师要注意,教材中归纳出的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针对前几章动物而言的。所以在课的最后,应该以列表的方式将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及环节动物加以比较,使学生看到动物越高等,其身体结构就越复杂,从而有一个以进化为主线的、完整的动物学知识结构。
第五章的内容从教材上看是比较多的,在两课时内完成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是,有些内容在课上可以不讲或只提一下即可,因为教材中描述得很详细了,学生自己阅读完全能够了解,如蚯蚓对人类的益处等。所以,备课时认真处理好教材,明确重点及难点,明确教学目标 ,设计好教学的具体过程对年轻教师是很重要的,对有经验的教师也是不能忽视的。
推荐站内搜索:2019国考报名入口、北京自考报名时间、历年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初一周记600字、永不言败作文、吉林自学考试成绩查询、福建专升本报名、河北成人高考报名、2013年成人高考成绩查询、信用社报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