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学设计说明
《故都的秋》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教材总体分析、教学目标 的确立、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确立、教学过程 。
教材总体分析: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先生散文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散文史上的抒情极品。它文笔清新、隽永、亲切,情感厚重,充满了浓重的人文色彩,突出的体现了现行教材编者的理念——贴近人本。
教学目标 的确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一书中关于转变教学观念的论述中明确指出:要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 体系,即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我的教学目标 设计为:
1、知识与能力:体会散文形神的辩证 关系;掌握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由衷的热爱故都的美好情感、陶冶情操。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掌握散文鉴赏方法,提高鉴赏散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缘景入情,领会作者热爱故都的美好情感进而准确的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为此,我的教学方法确定为:
自读——讨论——评讲
教学过程 的设计说明:我将分三个环节加以阐述。
导语 :情景导入
研习新课
第一步:读景 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关于景物描写的部分,思考作者描写了哪些秋景,它们有哪些特点,用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有关文字概括出来。
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动脑明白一个问题:“北国的秋清、静、悲凉”是这篇文章的纲,为后文的分析打下基础。
我按照如下的环节展开,读景——画景——品景
读景是为了让学生感知,没有感知谈不上分析,更谈不上鉴赏和能力,我们这课的目标就失去了立论的基础;画景是让学生全员参与,动手动脑。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我们这次课改的最高要求,另外,这样也能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在想象中创新,这也是对教材的重组加工过程。品景过程让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比如:对细节理解的不够,对色调把握的不好等,教师要及时的引导,让学生归纳出共同点,即——清净、悲凉。
第二步:读情 我是这样设计的:设计两个问题:
1、作者要意在写北国之秋,文中为什么多次描写南国之秋?用意何在?
2、为什么作者反复吟颂北平的清秋呢?
这两个问题为了让学生明白:作者多次描写南国之秋,是为了与北国之秋的景物做对比,抒发自己对北国故都的眷恋。
这两个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景语皆情语,缘景入情是本课鉴赏散文的方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目标 1的体现。另外,跳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也是对教材的一种重组,避免了单调的平铺直叙。
第三步:读景与情 设计问题:既然是景语皆情语,那么作者满腔的眷恋又为什么满眼凄清的景物呢?让学生讨论。学生讨论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如下偏差,比如:忽视了写作时代,或不能很好的把握作者写作时候的思想状态,教师要及时点拨。
设计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散文的情和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透过景物我们会能猜测到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同时也是教学目标 3的体现,另外通过品读讨论也能感受到本文的人文精神,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功能和任务。
总结(教师可以自行归纳或见多媒体)
(一) 布置作业 1:写一段以景显情的小短文
2:对比阅读《秋天是一只红唇膏》
目的:领悟以景显情的鉴赏手法,并实际操作
板书设计 :
景 ——悲凉
情 ——眷恋
热爱
推荐站内搜索:吉林省自考成绩查询、村官考试、孝道演讲稿、湖北专升本论坛、作文大全、新疆成人高考报名网、二本录取分数线2023、公务员考试时间、2014成人高考成绩查询、爱岗敬业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