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学生应用图画策略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一)图画与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
从个人认知发展阶段而言,小学生仍处于自我认知的发展初期,个人抽象思维能力及认识思考能力相对较弱。就大部分小学生而言仍然只能用较为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自身对于事物认识与分析也仅限于以往的经验,在抽象性认识法一定的能力。通过画图教学,运用图像符号向学生传达知识,能够更好的融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数学逻辑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对于学生学习质量提高是极为有效的。
(二)图画比文字能更长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专注度是极其有限的,高年级学生专注时间为二十分钟左右,中高年级的注意力也相差不远。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不断的创新课堂授课方式,改变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画图知识学习中感受到学习魅力,持续专注于学习内容。
二、激发小学高段学生利用画图解决问题的兴趣研究策略
(一)体验画图策略的优越性
正如斯蒂恩所说: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像那么就整体把握了问题。小学生正处在思维发展阶段,处于一个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因此小学教材大部分文字表达为主,但是此类文字表达方式更容易使学生在问题上产生枯燥感与距离感,导致学生难以理解题目大意。因此在小学阶段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生理特点,鼓励学生在进行学习及答题时,在纸上通过图画或者借助线段图及实物图等等问题具体化,数学问题呈现出更加形象更加具体的表现,进而达到对于题目大意的理解,并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进行思考与解决问题。例如在典型的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问题当中,学生往往会觉得困惑。但通过画图法便能够更加轻松的得到理解:在画图过程中,引导学生将8个头全画上两只腿或4只腿,发现少的或者多的那些是兔子或鸡的,并且依次添加上去,在这一发现之后学生就能够依托画图假设法求鸡的数量:(8×4-26)÷(4-2)=3只,并且对求解的方式更加理解,后期存在做题中遇到相似问题也能够触类旁通的解答。通过创设一定的体验性场景,使学生能够在个人解决问题过程当中产生画图的自发性心理,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自身的画图中去体会方法,发展思维或者思想。
(二)掌握画图策略的多样性
在数学课程改革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拥有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还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发展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真正提高学生对于问题解决能力,最具有价值的教学方式是为学生传授解题方法。要提高学生运用图画策略解决问题能力就需要对学生传授画图的技巧以及针对不同题型的画图方法。一般而言,画图形式包括了线段图、平面图、力地图等等,在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结合具体问题和不同画图法的特色进行画图方法的选择。例如线段图画法能够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更加具体形象的体现,其运用到百分数的教学中就极为合理。在六年级上册的教学题目实例中可以得到证明:世界所有人均耕地面积为1000平米,我国的人均耕地占比2/5,那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此时就可以运用线段图让学生将单位1找出来,并且表示出2/5的比例,便能够正确的理解题意,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针对不同的问题不同采用合理的画图策略是培养学生运用画图法解决问题兴趣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三)体会画图策略的广泛性
在学生形成对画图法的运用兴趣基础之上,教师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应该选取一些较有代表性并且容易得到学生认可的题目,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而非增加学习难度与深度。只有通过广泛性的题目提高学生对于画图策略运用的熟练度,提高学生对于画图策略的灵活运用能力,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因此只有要求教师能够针对内容较为熟悉的进行梳理归纳,在不同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针对性的运用画图策略,并且梳理出能够解决不同题型问题的策略。只有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够让学生合理运用画图策略并学会举一反三,强化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问题探究意识。
总结:综合而言,在小学阶段利用画图策略提高学生对于问题探究能力与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树立运用画图策略融合教学的相关意识,同时上一节课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习内容针对性的选择有效的画图方法,让学生在体验画图策略优越性、多样性与广泛性的基础上提高自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为学生后期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推荐站内搜索:自考考试时间、法制报告会作文、三分钟英语演讲稿、重庆自考成绩查询系统、自考考场查询、陕西公务员考试时间、宁夏自考成绩查询长安大学考研成绩查询、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题库、中公公务员考试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