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第二框题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精选4篇)第三课第二框题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精选4篇)第三课第二框题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精选4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第三课第二框题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精选4篇)

第三课第二框题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精选4篇)

第三课第二框题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篇1

  第三课第二框题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导入  本框题教学:

  同学们,在前边一个框题我们学习和讨论了自立的含义、表现以及意义。通过学习,我们很多同学都希望自己能自立自强,但是呢,仅只有这个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办法才行,那么,怎么样做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呢?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将要学习和探究的问题。

  同学们,要真正成为一个自立的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不能再对他人有依赖思想,因为依赖心理不仅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因此,必须学会依靠我们自己。2)明确自立与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我们应该学会独立的生活学习,自主地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3)在社会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自觉学习自立的本领,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立的人。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和探究其详细内容。

  教学过程 :

  一、不能再有依赖

  1、辩论活动:辩论可事先安排学生准备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给大家简介了很多关于外国的父母是怎样培养小孩自立的,你听了之后有啥感想呢?我们中国的父母也是怎么样培养我们的自立精神的呢?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中外父母在培养小孩的自立精神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不同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外国学生认为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而我们中的一些同学认为有问题靠父母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现在,我们分为正反两方,来辩论一下。辩论过程(略)

  板书辩题:正方: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反方:有问题靠父母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从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双方的观点各有利弊。有问题靠父母解决有啥利弊呢。有问题靠自己解决也有啥利弊呢?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有问题靠自己解决有利于树立和增强我们的自立意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因而我们对自己的成长有利。但是呢,因为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不够丰富,有问题靠自己解决,我们可能会多走一些弯路甚至可能会遭遇失败与挫折。有问题靠父母解决虽然会少走一些弯路,少遭遇一些失败与挫折。但是呢,却会使我们缺少很多自主处理问题的锻炼机会,不利于树立和增强我们的自立意识,不利于提高我们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因而我们对自己的成长不利。

  随看年龄的增长,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利大于弊,而且从全年级自立情况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们整体的依赖心理相当严重,自立情况不容乐观,我们不能再有依赖心理,否则很难真正自立起来。

  (此环节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辩论做适度点评,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辩论中内化知识,并自然得出结论:不能再有依赖心理,然后,在后面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同时,注意帮助学生分清依赖和必要帮助的区别)

  2、行为分析: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39页“小雅的故事”并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

  某中学生小雅生活在一个大城市,爸妈平时对她照顾的无微不至,以至于她很想独自生活一天试试,爸妈同意了。送走爸妈后,她靠在沙发上看电视,结果迷迷糊糊睡着了,醒来后也饿也冷,一个劲地流鼻涕。……

  你怎么评价小雅?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依赖别人有啥危害?

  这件事情说明,小雅是一个依赖思想比较严重、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都比较差的人。

  依赖别人具有严重的危害:1)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2)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3)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贪图享受,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自立是不是要拒绝他人的帮助?依靠是不是依赖?为啥?

  同学们,依赖别人具有严重的危害,这是不是说自立就是要拒绝他人的帮助呢?依靠就是依赖呢?

  幼小的时候我们对父母、长辈有所“依赖”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立能力的增强,我们就会日益希望自己能像成人那样管理自己的生活。这说明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立意识,我们不再依赖,我们渴望自立于独立。

  我们在社会中生活,需要互相帮助,互相依靠。自立绝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也不是依赖。因为,长辈的知识、经验毕竟较多,生活阅历也比较丰富,看问题全面一些。青少年在遇到升学、就业等重大问题时要多征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作为自己解决重大问题的参考,对自己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那种认为自立就是拒绝帮助,甚至跟父母对着干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利于自己的成长的。自立应该是既有自己的主见,也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和接受别人帮助。善于接受别人帮助不是依赖。

  4、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39页“怎样看待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对我们的管束多?”

  (帮助学生用辩证的办法去认识问题。“对于这种管束,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的活动,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立与帮助和依赖、管束与自由的关系,进而自觉地学会自我管理,走向自主)

  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对我们的管束要多得多。是因为我们在小学时,还缺乏必要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不懂得该怎么样管理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不能自主地处理生活与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进入中学以后,我们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比小学时要强的多了,因此,中学老师对我们的管束比小学老师要少得多。正是小学老师的严格管束才使我们有了今天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才使我们学会了自我管理。没有小学老师的严格管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也不会自我管理。

  5、依赖心理的主要表现方式有哪些?

  1)思想上缺乏独立意识,作判断作决定总要依赖他人。

  2)行动上依赖别人的指导和督促甚至让别人代替自己来行动。

  6、如果你是招聘者,你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吗?为啥?(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老太太的应聘”)

  在一个招聘会上,曾出现这样一幕:一个老人在各个摊位前忙个不停,填了六十多份各类求职应聘表,并不断向招聘单位咨询。许多人以为她是来找工作的,一打听才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都 是为了26岁的儿子 。此时此刻,他的儿子正在家“赋闲”。他一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聊天、玩牌、上网。

  如果我是招聘者,我是不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因为他的自立意识、自我管理和自理能力都比较差,依赖心理比较严重。这样的人是很难获得事业的成功的。

  二、自立和自主的关系

  同学们,《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曾经对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做过调查,发现杰出青年在童年时期具有六大特征,六大特征中,自主自立的精神被列为首位,可见,自主自立对于我们的来来发展有多么重要。随看年龄的增长,我们不仅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我们自己也要沉着、冷静,果断应对。

  1、讨论:①假如你是一个住宿生,半夜时宿舍突然着火,而你也住在四楼,你怎么做?②如果星期一你放学回家后,居委会的刘大妈告诉你,你的父亲因车祸受伤被送往医院了,而你的母亲也值夜班,你怎么做?③如果你放学回家后发现家中被盗,你怎么做?……

  教师总结:我们要通过努力,使自己不依赖他人,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自主和自立之间是啥关系吗?你是怎么做的?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从几个假设中认识到自立和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几个假设”探讨的过程中,建议教师帮助学生用辨证的办法看问题:自立应有自己的主见,但也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在重大问题上应多征求与听取长辈和老师的意见)

  2、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41页插图故事“她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并分析:

  这个女学生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坏习惯,有哪些原因?为啥她后来改正了?

  那个女学生之所以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习惯,是由于她没有认识到按时上学是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负责。通过爸爸的帮助,她认识到了按时上学是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负责,她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去承担自己的责任。所以她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

  (学生在讨论时可能会提出,这里既有意志力问题,也有理想问题,还有生活目标问题、自我管理问题等。但教师在总结时要往明确责任、承担责任上去分析。)

  3、“成功者少年时具有怎么样的素质”讨论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41-42页插图内容

  ①如果班主任外出学习一周,学校也没有安排其他老师代理班主任的工作,没有了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你将怎样安排你的学习?(提示:从学习纪律、学习效果、作业 完成等方面考虑)

  ②如果父母因故外出一周,只有你一个人在家,你将怎样安排你的生活?(提示:从作息时间、吃饭、卫生、安全等方面考虑)

  (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确自立与成功的关系,更主要的是通过两个“假设”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也就是懂得自主、善于自主。遇事有主见,是自立的前提。并用书生赶考的事例说明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人,是不可能自立的。)

  (建议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假设”,以使教学更有实效性。在分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还要讲清初中生在个人学习与生活、集体生活和社会关系问题的处理上,能对自己哪些行为负责,这样就能引导学生负起与自己年龄相符的责任)

  4、啥是自主?自立和自主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

  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而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学会自主。遇到事情没有自己的主见,独立也是徒有虚名。很难设想,一个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人、却怎么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怎么能够在生活中自立?

  总之,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自立就是明确并承担自己的责任。自主才能明确并承担责任。

  5、你认为自立自理的关键是啥?

  自立自理的关键是独立地生活,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6、阅读教材第42页的插图故事并回答后面的提问:

  从前,有个书生骑着骡子,由书童挑着书陪他进京赶考。路过一个村子时,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瞧,这个书生骑着骡子赶考。”书生听了之后,就把骡子送给别人,自己和书童一起步行。走了不远,也听有人说:“这个书生还带着一个书童进京赶考。”书生把书童辞了,自己挑着书,继续赶路。不久,遇见一个农夫,农夫问:“怎么挑了这么多书去赶考?”书生听了,丢下书籍,啥都不要了。最后,他身无分文,沿途乞讨。看到他的人也说:“看,这个书生啥都不带,还进京赶考呢!”书生听了后悔不迭。

  1)这个书生即使满腹学问,但能自立吗?

  2)如果你是这位书生,你会怎么办?

  这个书生遇事没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即使他满腹学问也不能自立。

  如果我是这个书生,我会冷静地、仔细地分析别人的说法对不对,再决定自己究竟该怎么做。

  三、多实践 多锻炼

  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依赖心理的危害,也知道了啥是自立和自主,同时,我们也有了摆脱依赖、走向自立的决心,那么,是不是这样就能成为自立的人呢?当然不是,要真正能成为自立的人,我们还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多锻炼自己。

  1、我们应该怎么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①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②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还大胆地投身社会生活实践,多实践、多锻炼。

  2、“城乡儿童互换生活手拉手”活动:

  这次活动给我们的啥启示?

  这次活动给我们的启示是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这次活动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到培养自立要从小事做起。建议教师在班里做一个调查。比如,有多少同学自己按时起床,自己洗衣服,自己整理房间?不同做法的同学分别说说理由。)

  3、电视台拍摄的《体验》活动:

  这次活动给我们的啥启示?

  这次活动给我们的启示是: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必须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多实践、多锻炼

  (这次活动是为让学生认识到培养自立能力的最好途径,不是在课堂上学习自立的理论知识,而是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多实践、多锻炼。除此之外,没有捷径可走。在学习自立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失败,但这是培养自立所必不可少的。在做电视台拍摄这一活动后,可以引导学生讲述他们自己在自立方面的事例,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兴趣,增加感性认识。)

  4、想一想:我们在哪些方面可以创造机会锻炼自己的自立能力呢?在锻炼的过程中应注意啥?

  (这是本课的落脚点,意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并知道怎样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进行自我管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脚踏实地地从身边的点滴小事中去锻炼,进而最终达到提高自立能力的目的。)

  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怎么样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通过讨论,我们不能再有依赖心理,因为依赖心理不仅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同时,我们要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当然,要培养自立能力仅仅知道一些理论和观点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在社会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自觉学习自立的本领,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立的人,也只有具备这个基础,才能成为一个自强的人。

  (总结是对本课的归纳和升华,通过回顾本课内容,展现本课的逻辑主线,引导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而自觉摆脱依赖心理,不断走向自立。)

  课后阅读:

  1、美国前总统卡特的独生女儿艾米,年仅14岁时,在暑假中决定去打工,当服务员,主要任务是跑腿、送公文、干杂活,周薪17.5美刀。

  2、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儿子失业后,没有向总统爸爸伸手,由是一边找工作,一边靠领救济金度日,表现了一种自强自立的精神。

  3、芬兰总理的女儿在瑞典上学,由于瑞典物价比芬兰高,爸爸给她的费用只够她日常所需的2/3,她便在业余时间到饭馆洗餐具,以补不足。

  4、南斯拉夫已故总统铁托的儿子,19岁离家奋斗,从不利用他爸爸的影响谋取好处。他从普通工人做起,靠自己的奋斗,后来当上了石油公司的总经理。

  5、  有一位爸爸领着四岁半的的儿子去游玩,遇到一个土坑,儿子非要下去玩,当儿子玩得高兴时,父亲躲到不远处的地方,不让儿子看到。儿子玩够了,要上来,开始喊父亲。父亲却一声不吭,装作没听见。儿子开始直呼其名,他还是不理。于是,儿子连哭带骂:“坏父亲,大坏蛋!呜呜……”可叫喊骂哭还不见父亲露面,儿子只好自己开始想办法,他发现土坑里有一个小阶梯,便手脚并用地爬出了土坑。当他发现父亲就在不远处蹲着,便惊喜地扑上去,高兴地举着小拳头自豪地说:“我是自己爬上来的!没有父亲,我自己也能爬上来!”

  这位父亲多聪明啊,他用自己的有意回避,使儿子在体验中培养了自立和自强意识!

  6、美国石油大亨老洛克菲勒是这样教育小孩的:

  有一天,他把小孩抱上一张桌子,鼓励他跳下来,小孩以为有父亲的保护,就放心地往下跳。谁知往下跳的时候,父亲却走开了,小洛克菲勒摔得很重,在地上大哭起来。这时,老洛克菲勒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小孩,不要哭了,以后要记住,凡事要靠自己,不要指望别人,有时连父亲也是靠不住的!从现在就开始学会自立吧!”

  洛克菲勒家族中的小孩,从小就不准乱花钱,每一个小孩可支配的少量零花钱也要记帐。在学校读书时,一律在学校住宿,大学毕业后,都是自己去找工作。直到他们在社会中锻炼到能经得起风浪以后,上一辈人才把家产逐步交给他们。        

  正是因为洛克菲勒家族教育子女特别认真,注重培养小孩的独立生活能力,使小孩养成自立、自强的习惯。所以洛克菲勒家族里没有出败家子,使其家族历经几个世纪而依然繁盛如初,没有象美国其他的跨国财团、亿万富翁仅仅经历几十年或一、二百年就衰落了的历史。

  7、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也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掉进了火坑。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啥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有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1)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后来会发 生啥事情。(2)你从中受到啥启发?

第三课第二框题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篇2

  第三课第二框题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导入本框题教学:

  同学们,在前边一个框题我们学习和讨论了自立的含义、表现以及意义。通过学习,我们很多同学都希望自己能自立自强,但是呢,仅只有这个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办法才行,那么,怎么样做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呢?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将要学习和探究的问题。

  同学们,要真正成为一个自立的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不能再对他人有依赖思想,因为依赖心理不仅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因此,必须学会依靠我们自己。2)明确自立与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我们应该学会独立的生活学习,自主地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3)在社会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自觉学习自立的本领,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立的人。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和探究其详细内容。

  教学过程:

  一、不能再有依赖

  1、辩论活动:辩论可事先安排学生准备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给大家简介了很多关于外国的父母是怎样培养小孩自立的,你听了之后有啥感想呢?我们中国的父母也是怎么样培养我们的自立精神的呢?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中外父母在培养小孩的自立精神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不同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外国学生认为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而我们中的一些同学认为有问题靠父母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现在,我们分为正反两方,来辩论一下。辩论过程(略)

  板书辩题:正方: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反方:有问题靠父母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从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双方的观点各有利弊。有问题靠父母解决有啥利弊呢。有问题靠自己解决也有啥利弊呢?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有问题靠自己解决有利于树立和增强我们的自立意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因而我们对自己的成长有利。但是呢,因为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不够丰富,有问题靠自己解决,我们可能会多走一些弯路甚至可能会遭遇失败与挫折。有问题靠父母解决虽然会少走一些弯路,少遭遇一些失败与挫折。但是呢,却会使我们缺少很多自主处理问题的锻炼机会,不利于树立和增强我们的自立意识,不利于提高我们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因而我们对自己的成长不利。

  随看年龄的增长,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利大于弊,而且从全年级自立情况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们整体的依赖心理相当严重,自立情况不容乐观,我们不能再有依赖心理,否则很难真正自立起来。

  (此环节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辩论做适度点评,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辩论中内化知识,并自然得出结论:不能再有依赖心理,然后,在后面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同时,注意帮助学生分清依赖和必要帮助的区别)

  2、行为分析: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39页“小雅的故事”并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

  某中学生小雅生活在一个大城市,爸妈平时对她照顾的无微不至,以至于她很想独自生活一天试试,爸妈同意了。送走爸妈后,她靠在沙发上看电视,结果迷迷糊糊睡着了,醒来后也饿也冷,一个劲地流鼻涕。……

  你怎么评价小雅?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依赖别人有啥危害?

  这件事情说明,小雅是一个依赖思想比较严重、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都比较差的人。

  依赖别人具有严重的危害:1)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2)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3)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贪图享受,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自立是不是要拒绝他人的帮助?依靠是不是依赖?为啥?

  同学们,依赖别人具有严重的危害,这是不是说自立就是要拒绝他人的帮助呢?依靠就是依赖呢?

  幼小的时候我们对父母、长辈有所“依赖”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立能力的增强,我们就会日益希望自己能像成人那样管理自己的生活。这说明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立意识,我们不再依赖,我们渴望自立于独立。

  我们在社会中生活,需要互相帮助,互相依靠。自立绝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也不是依赖。因为,长辈的知识、经验毕竟较多,生活阅历也比较丰富,看问题全面一些。青少年在遇到升学、就业等重大问题时要多征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作为自己解决重大问题的参考,对自己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那种认为自立就是拒绝帮助,甚至跟父母对着干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利于自己的成长的。自立应该是既有自己的主见,也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和接受别人帮助。善于接受别人帮助不是依赖。

  4、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39页“怎样看待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对我们的管束多?”

  (帮助学生用辩证的办法去认识问题。“对于这种管束,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的活动,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立与帮助和依赖、管束与自由的关系,进而自觉地学会自我管理,走向自主)

  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对我们的管束要多得多。是因为我们在小学时,还缺乏必要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不懂得该怎么样管理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不能自主地处理生活与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进入中学以后,我们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比小学时要强的多了,因此,中学老师对我们的管束比小学老师要少得多。正是小学老师的严格管束才使我们有了今天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才使我们学会了自我管理。没有小学老师的严格管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也不会自我管理。

  5、依赖心理的主要表现方式有哪些?

  1)思想上缺乏独立意识,作判断作决定总要依赖他人。

  2)行动上依赖别人的指导和督促甚至让别人代替自己来行动。

  6、如果你是招聘者,你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吗?为啥?(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老太太的应聘”)

  在一个招聘会上,曾出现这样一幕:一个老人在各个摊位前忙个不停,填了六十多份各类求职应聘表,并不断向招聘单位咨询。许多人以为她是来找工作的,一打听才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都 是为了26岁的儿子 。此时此刻,他的儿子正在家“赋闲”。他一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聊天、玩牌、上网。

  如果我是招聘者,我是不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因为他的自立意识、自我管理和自理能力都比较差,依赖心理比较严重。这样的人是很难获得事业的成功的。

  二、自立和自主的关系

  同学们,《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曾经对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做过调查,发现杰出青年在童年时期具有六大特征,六大特征中,自主自立的精神被列为首位,可见,自主自立对于我们的来来发展有多么重要。随看年龄的增长,我们不仅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我们自己也要沉着、冷静,果断应对。

  1、讨论:①假如你是一个住宿生,半夜时宿舍突然着火,而你也住在四楼,你怎么做?②如果星期一你放学回家后,居委会的刘大妈告诉你,你的父亲因车祸受伤被送往医院了,而你的母亲也值夜班,你怎么做?③如果你放学回家后发现家中被盗,你怎么做?……

  教师总结:我们要通过努力,使自己不依赖他人,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自主和自立之间是啥关系吗?你是怎么做的?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从几个假设中认识到自立和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几个假设”探讨的过程中,建议教师帮助学生用辨证的办法看问题:自立应有自己的主见,但也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在重大问题上应多征求与听取长辈和老师的意见)

  2、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41页插图故事“她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并分析:

  这个女学生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坏习惯,有哪些原因?为啥她后来改正了?

  那个女学生之所以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习惯,是由于她没有认识到按时上学是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负责。通过爸爸的帮助,她认识到了按时上学是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负责,她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去承担自己的责任。所以她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

  (学生在讨论时可能会提出,这里既有意志力问题,也有理想问题,还有生活目标问题、自我管理问题等。但教师在总结时要往明确责任、承担责任上去分析。)

  3、“成功者少年时具有怎么样的素质”讨论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41-42页插图内容

  ①如果班主任外出学习一周,学校也没有安排其他老师代理班主任的工作,没有了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你将怎样安排你的学习?(提示:从学习纪律、学习效果、作业完成等方面考虑)

  ②如果父母因故外出一周,只有你一个人在家,你将怎样安排你的生活?(提示:从作息时间、吃饭、卫生、安全等方面考虑)

  (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确自立与成功的关系,更主要的是通过两个“假设”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也就是懂得自主、善于自主。遇事有主见,是自立的前提。并用书生赶考的事例说明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人,是不可能自立的。)

  (建议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假设”,以使教学更有实效性。在分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还要讲清初中生在个人学习与生活、集体生活和社会关系问题的处理上,能对自己哪些行为负责,这样就能引导学生负起与自己年龄相符的责任)

  4、啥是自主?自立和自主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

  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而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学会自主。遇到事情没有自己的主见,独立也是徒有虚名。很难设想,一个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人、却怎么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怎么能够在生活中自立?

  总之,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自立就是明确并承担自己的责任。自主才能明确并承担责任。

  5、你认为自立自理的关键是啥?

  自立自理的关键是独立地生活,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6、阅读教材第42页的插图故事并回答后面的提问:

  从前,有个书生骑着骡子,由书童挑着书陪他进京赶考。路过一个村子时,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瞧,这个书生骑着骡子赶考。”书生听了之后,就把骡子送给别人,自己和书童一起步行。走了不远,也听有人说:“这个书生还带着一个书童进京赶考。”书生把书童辞了,自己挑着书,继续赶路。不久,遇见一个农夫,农夫问:“怎么挑了这么多书去赶考?”书生听了,丢下书籍,啥都不要了。最后,他身无分文,沿途乞讨。看到他的人也说:“看,这个书生啥都不带,还进京赶考呢!”书生听了后悔不迭。

  1)这个书生即使满腹学问,但能自立吗?

  2)如果你是这位书生,你会怎么办?

  这个书生遇事没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即使他满腹学问也不能自立。

  如果我是这个书生,我会冷静地、仔细地分析别人的说法对不对,再决定自己究竟该怎么做。

  三、多实践 多锻炼

  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依赖心理的危害,也知道了啥是自立和自主,同时,我们也有了摆脱依赖、走向自立的决心,那么,是不是这样就能成为自立的人呢?当然不是,要真正能成为自立的人,我们还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多锻炼自己。

  1、我们应该怎么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①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②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还大胆地投身社会生活实践,多实践、多锻炼。

  2、“城乡儿童互换生活手拉手”活动:

  这次活动给我们的啥启示?

  这次活动给我们的启示是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这次活动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到培养自立要从小事做起。建议教师在班里做一个调查。比如,有多少同学自己按时起床,自己洗衣服,自己整理房间?不同做法的同学分别说说理由。)

  3、电视台拍摄的《体验》活动:

  这次活动给我们的啥启示?

  这次活动给我们的启示是: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必须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多实践、多锻炼

  (这次活动是为让学生认识到培养自立能力的最好途径,不是在课堂上学习自立的理论知识,而是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多实践、多锻炼。除此之外,没有捷径可走。在学习自立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失败,但这是培养自立所必不可少的。在做电视台拍摄这一活动后,可以引导学生讲述他们自己在自立方面的事例,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兴趣,增加感性认识。)

  4、想一想:我们在哪些方面可以创造机会锻炼自己的自立能力呢?在锻炼的过程中应注意啥?

  (这是本课的落脚点,意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并知道怎样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进行自我管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脚踏实地地从身边的点滴小事中去锻炼,进而最终达到提高自立能力的目的。)

  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怎么样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通过讨论,我们不能再有依赖心理,因为依赖心理不仅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同时,我们要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当然,要培养自立能力仅仅知道一些理论和观点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在社会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自觉学习自立的本领,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立的人,也只有具备这个基础,才能成为一个自强的人。

  (总结是对本课的归纳和升华,通过回顾本课内容,展现本课的逻辑主线,引导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而自觉摆脱依赖心理,不断走向自立。)

  课后阅读:

  1、美国前总统卡特的独生女儿艾米,年仅14岁时,在暑假中决定去打工,当服务员,主要任务是跑腿、送公文、干杂活,周薪17.5美刀。

  2、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儿子失业后,没有向总统爸爸伸手,由是一边找工作,一边靠领救济金度日,表现了一种自强自立的精神。

  3、芬兰总理的女儿在瑞典上学,由于瑞典物价比芬兰高,爸爸给她的费用只够她日常所需的2/3,她便在业余时间到饭馆洗餐具,以补不足。

  4、南斯拉夫已故总统铁托的儿子,19岁离家奋斗,从不利用他爸爸的影响谋取好处。他从普通工人做起,靠自己的奋斗,后来当上了石油公司的总经理。

  5、  有一位爸爸领着四岁半的的儿子去游玩,遇到一个土坑,儿子非要下去玩,当儿子玩得高兴时,父亲躲到不远处的地方,不让儿子看到。儿子玩够了,要上来,开始喊父亲。父亲却一声不吭,装作没听见。儿子开始直呼其名,他还是不理。于是,儿子连哭带骂:“坏父亲,大坏蛋!呜呜……”可叫喊骂哭还不见父亲露面,儿子只好自己开始想办法,他发现土坑里有一个小阶梯,便手脚并用地爬出了土坑。当他发现父亲就在不远处蹲着,便惊喜地扑上去,高兴地举着小拳头自豪地说:“我是自己爬上来的!没有父亲,我自己也能爬上来!”

  这位父亲多聪明啊,他用自己的有意回避,使儿子在体验中培养了自立和自强意识!

  6、美国石油大亨老洛克菲勒是这样教育小孩的:

  有一天,他把小孩抱上一张桌子,鼓励他跳下来,小孩以为有父亲的保护,就放心地往下跳。谁知往下跳的时候,父亲却走开了,小洛克菲勒摔得很重,在地上大哭起来。这时,老洛克菲勒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小孩,不要哭了,以后要记住,凡事要靠自己,不要指望别人,有时连父亲也是靠不住的!从现在就开始学会自立吧!”

  洛克菲勒家族中的小孩,从小就不准乱花钱,每一个小孩可支配的少量零花钱也要记帐。在学校读书时,一律在学校住宿,大学毕业后,都是自己去找工作。直到他们在社会中锻炼到能经得起风浪以后,上一辈人才把家产逐步交给他们。        

  正是因为洛克菲勒家族教育子女特别认真,注重培养小孩的独立生活能力,使小孩养成自立、自强的习惯。所以洛克菲勒家族里没有出败家子,使其家族历经几个世纪而依然繁盛如初,没有象美国其他的跨国财团、亿万富翁仅仅经历几十年或一、二百年就衰落了的历史。

  7、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也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掉进了火坑。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啥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有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1)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后来会发 生啥事情。(2)你从中受到啥启发?

第三课第二框题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篇3

  第三课第二框题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导入  本框题教学:

  同学们,在前边一个框题我们学习和讨论了自立的含义、表现以及意义。通过学习,我们很多同学都希望自己能自立自强,但是呢,仅只有这个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办法才行,那么,怎么样做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呢?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将要学习和探究的问题。

  同学们,要真正成为一个自立的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不能再对他人有依赖思想,因为依赖心理不仅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因此,必须学会依靠我们自己。2)明确自立与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我们应该学会独立的生活学习,自主地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3)在社会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自觉学习自立的本领,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立的人。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和探究其详细内容。

  教学过程 :

  一、不能再有依赖

  1、辩论活动:辩论可事先安排学生准备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给大家简介了很多关于外国的父母是怎样培养小孩自立的,你听了之后有啥感想呢?我们中国的父母也是怎么样培养我们的自立精神的呢?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中外父母在培养小孩的自立精神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不同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外国学生认为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而我们中的一些同学认为有问题靠父母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现在,我们分为正反两方,来辩论一下。辩论过程(略)

  板书辩题:正方: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反方:有问题靠父母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从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双方的观点各有利弊。有问题靠父母解决有啥利弊呢。有问题靠自己解决也有啥利弊呢?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有问题靠自己解决有利于树立和增强我们的自立意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因而我们对自己的成长有利。但是呢,因为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不够丰富,有问题靠自己解决,我们可能会多走一些弯路甚至可能会遭遇失败与挫折。有问题靠父母解决虽然会少走一些弯路,少遭遇一些失败与挫折。但是呢,却会使我们缺少很多自主处理问题的锻炼机会,不利于树立和增强我们的自立意识,不利于提高我们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因而我们对自己的成长不利。

  随看年龄的增长,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利大于弊,而且从全年级自立情况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们整体的依赖心理相当严重,自立情况不容乐观,我们不能再有依赖心理,否则很难真正自立起来。

  (此环节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辩论做适度点评,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辩论中内化知识,并自然得出结论:不能再有依赖心理,然后,在后面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同时,注意帮助学生分清依赖和必要帮助的区别)

  2、行为分析: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39页“小雅的故事”并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

  某中学生小雅生活在一个大城市,爸妈平时对她照顾的无微不至,以至于她很想独自生活一天试试,爸妈同意了。送走爸妈后,她靠在沙发上看电视,结果迷迷糊糊睡着了,醒来后也饿也冷,一个劲地流鼻涕。……

  你怎么评价小雅?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依赖别人有啥危害?

  这件事情说明,小雅是一个依赖思想比较严重、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都比较差的人。

  依赖别人具有严重的危害:1)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2)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3)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贪图享受,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自立是不是要拒绝他人的帮助?依靠是不是依赖?为啥?

  同学们,依赖别人具有严重的危害,这是不是说自立就是要拒绝他人的帮助呢?依靠就是依赖呢?

  幼小的时候我们对父母、长辈有所“依赖”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立能力的增强,我们就会日益希望自己能像成人那样管理自己的生活。这说明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立意识,我们不再依赖,我们渴望自立于独立。

  我们在社会中生活,需要互相帮助,互相依靠。自立绝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也不是依赖。因为,长辈的知识、经验毕竟较多,生活阅历也比较丰富,看问题全面一些。青少年在遇到升学、就业等重大问题时要多征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作为自己解决重大问题的参考,对自己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那种认为自立就是拒绝帮助,甚至跟父母对着干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利于自己的成长的。自立应该是既有自己的主见,也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和接受别人帮助。善于接受别人帮助不是依赖。

  4、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39页“怎样看待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对我们的管束多?”

  (帮助学生用辩证的办法去认识问题。“对于这种管束,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的活动,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立与帮助和依赖、管束与自由的关系,进而自觉地学会自我管理,走向自主)

  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对我们的管束要多得多。是因为我们在小学时,还缺乏必要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不懂得该怎么样管理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不能自主地处理生活与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进入中学以后,我们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比小学时要强的多了,因此,中学老师对我们的管束比小学老师要少得多。正是小学老师的严格管束才使我们有了今天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才使我们学会了自我管理。没有小学老师的严格管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也不会自我管理。

  5、依赖心理的主要表现方式有哪些?

  1)思想上缺乏独立意识,作判断作决定总要依赖他人。

  2)行动上依赖别人的指导和督促甚至让别人代替自己来行动。

  6、如果你是招聘者,你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吗?为啥?(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老太太的应聘”)

  在一个招聘会上,曾出现这样一幕:一个老人在各个摊位前忙个不停,填了六十多份各类求职应聘表,并不断向招聘单位咨询。许多人以为她是来找工作的,一打听才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都 是为了26岁的儿子 。此时此刻,他的儿子正在家“赋闲”。他一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聊天、玩牌、上网。

  如果我是招聘者,我是不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因为他的自立意识、自我管理和自理能力都比较差,依赖心理比较严重。这样的人是很难获得事业的成功的。

  二、自立和自主的关系

  同学们,《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曾经对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做过调查,发现杰出青年在童年时期具有六大特征,六大特征中,自主自立的精神被列为首位,可见,自主自立对于我们的来来发展有多么重要。随看年龄的增长,我们不仅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我们自己也要沉着、冷静,果断应对。

  1、讨论:①假如你是一个住宿生,半夜时宿舍突然着火,而你也住在四楼,你怎么做?②如果星期一你放学回家后,居委会的刘大妈告诉你,你的父亲因车祸受伤被送往医院了,而你的母亲也值夜班,你怎么做?③如果你放学回家后发现家中被盗,你怎么做?……

  教师总结:我们要通过努力,使自己不依赖他人,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自主和自立之间是啥关系吗?你是怎么做的?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从几个假设中认识到自立和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几个假设”探讨的过程中,建议教师帮助学生用辨证的办法看问题:自立应有自己的主见,但也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在重大问题上应多征求与听取长辈和老师的意见)

  2、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41页插图故事“她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并分析:

  这个女学生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坏习惯,有哪些原因?为啥她后来改正了?

  那个女学生之所以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习惯,是由于她没有认识到按时上学是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负责。通过爸爸的帮助,她认识到了按时上学是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负责,她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去承担自己的责任。所以她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

  (学生在讨论时可能会提出,这里既有意志力问题,也有理想问题,还有生活目标问题、自我管理问题等。但教师在总结时要往明确责任、承担责任上去分析。)

  3、“成功者少年时具有怎么样的素质”讨论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41-42页插图内容

  ①如果班主任外出学习一周,学校也没有安排其他老师代理班主任的工作,没有了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你将怎样安排你的学习?(提示:从学习纪律、学习效果、作业 完成等方面考虑)

  ②如果父母因故外出一周,只有你一个人在家,你将怎样安排你的生活?(提示:从作息时间、吃饭、卫生、安全等方面考虑)

  (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确自立与成功的关系,更主要的是通过两个“假设”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也就是懂得自主、善于自主。遇事有主见,是自立的前提。并用书生赶考的事例说明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人,是不可能自立的。)

  (建议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假设”,以使教学更有实效性。在分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还要讲清初中生在个人学习与生活、集体生活和社会关系问题的处理上,能对自己哪些行为负责,这样就能引导学生负起与自己年龄相符的责任)

  4、啥是自主?自立和自主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

  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而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学会自主。遇到事情没有自己的主见,独立也是徒有虚名。很难设想,一个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人、却怎么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怎么能够在生活中自立?

  总之,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自立就是明确并承担自己的责任。自主才能明确并承担责任。

  5、你认为自立自理的关键是啥?

  自立自理的关键是独立地生活,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6、阅读教材第42页的插图故事并回答后面的提问:

  从前,有个书生骑着骡子,由书童挑着书陪他进京赶考。路过一个村子时,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瞧,这个书生骑着骡子赶考。”书生听了之后,就把骡子送给别人,自己和书童一起步行。走了不远,也听有人说:“这个书生还带着一个书童进京赶考。”书生把书童辞了,自己挑着书,继续赶路。不久,遇见一个农夫,农夫问:“怎么挑了这么多书去赶考?”书生听了,丢下书籍,啥都不要了。最后,他身无分文,沿途乞讨。看到他的人也说:“看,这个书生啥都不带,还进京赶考呢!”书生听了后悔不迭。

  1)这个书生即使满腹学问,但能自立吗?

  2)如果你是这位书生,你会怎么办?

  这个书生遇事没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即使他满腹学问也不能自立。

  如果我是这个书生,我会冷静地、仔细地分析别人的说法对不对,再决定自己究竟该怎么做。

  三、多实践 多锻炼

  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依赖心理的危害,也知道了啥是自立和自主,同时,我们也有了摆脱依赖、走向自立的决心,那么,是不是这样就能成为自立的人呢?当然不是,要真正能成为自立的人,我们还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多锻炼自己。

  1、我们应该怎么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①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②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还大胆地投身社会生活实践,多实践、多锻炼。

  2、“城乡儿童互换生活手拉手”活动:

  这次活动给我们的啥启示?

  这次活动给我们的启示是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这次活动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到培养自立要从小事做起。建议教师在班里做一个调查。比如,有多少同学自己按时起床,自己洗衣服,自己整理房间?不同做法的同学分别说说理由。)

  3、电视台拍摄的《体验》活动:

  这次活动给我们的啥启示?

  这次活动给我们的启示是: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必须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多实践、多锻炼

  (这次活动是为让学生认识到培养自立能力的最好途径,不是在课堂上学习自立的理论知识,而是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多实践、多锻炼。除此之外,没有捷径可走。在学习自立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失败,但这是培养自立所必不可少的。在做电视台拍摄这一活动后,可以引导学生讲述他们自己在自立方面的事例,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兴趣,增加感性认识。)

  4、想一想:我们在哪些方面可以创造机会锻炼自己的自立能力呢?在锻炼的过程中应注意啥?

  (这是本课的落脚点,意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并知道怎样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进行自我管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脚踏实地地从身边的点滴小事中去锻炼,进而最终达到提高自立能力的目的。)

  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怎么样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通过讨论,我们不能再有依赖心理,因为依赖心理不仅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同时,我们要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当然,要培养自立能力仅仅知道一些理论和观点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在社会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自觉学习自立的本领,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立的人,也只有具备这个基础,才能成为一个自强的人。

  (总结是对本课的归纳和升华,通过回顾本课内容,展现本课的逻辑主线,引导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而自觉摆脱依赖心理,不断走向自立。)

  课后阅读:

  1、美国前总统卡特的独生女儿艾米,年仅14岁时,在暑假中决定去打工,当服务员,主要任务是跑腿、送公文、干杂活,周薪17.5美刀。

  2、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儿子失业后,没有向总统爸爸伸手,由是一边找工作,一边靠领救济金度日,表现了一种自强自立的精神。

  3、芬兰总理的女儿在瑞典上学,由于瑞典物价比芬兰高,爸爸给她的费用只够她日常所需的2/3,她便在业余时间到饭馆洗餐具,以补不足。

  4、南斯拉夫已故总统铁托的儿子,19岁离家奋斗,从不利用他爸爸的影响谋取好处。他从普通工人做起,靠自己的奋斗,后来当上了石油公司的总经理。

  5、  有一位爸爸领着四岁半的的儿子去游玩,遇到一个土坑,儿子非要下去玩,当儿子玩得高兴时,父亲躲到不远处的地方,不让儿子看到。儿子玩够了,要上来,开始喊父亲。父亲却一声不吭,装作没听见。儿子开始直呼其名,他还是不理。于是,儿子连哭带骂:“坏父亲,大坏蛋!呜呜……”可叫喊骂哭还不见父亲露面,儿子只好自己开始想办法,他发现土坑里有一个小阶梯,便手脚并用地爬出了土坑。当他发现父亲就在不远处蹲着,便惊喜地扑上去,高兴地举着小拳头自豪地说:“我是自己爬上来的!没有父亲,我自己也能爬上来!”

  这位父亲多聪明啊,他用自己的有意回避,使儿子在体验中培养了自立和自强意识!

  6、美国石油大亨老洛克菲勒是这样教育小孩的:

  有一天,他把小孩抱上一张桌子,鼓励他跳下来,小孩以为有父亲的保护,就放心地往下跳。谁知往下跳的时候,父亲却走开了,小洛克菲勒摔得很重,在地上大哭起来。这时,老洛克菲勒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小孩,不要哭了,以后要记住,凡事要靠自己,不要指望别人,有时连父亲也是靠不住的!从现在就开始学会自立吧!”

  洛克菲勒家族中的小孩,从小就不准乱花钱,每一个小孩可支配的少量零花钱也要记帐。在学校读书时,一律在学校住宿,大学毕业后,都是自己去找工作。直到他们在社会中锻炼到能经得起风浪以后,上一辈人才把家产逐步交给他们。        

  正是因为洛克菲勒家族教育子女特别认真,注重培养小孩的独立生活能力,使小孩养成自立、自强的习惯。所以洛克菲勒家族里没有出败家子,使其家族历经几个世纪而依然繁盛如初,没有象美国其他的跨国财团、亿万富翁仅仅经历几十年或一、二百年就衰落了的历史。

  7、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也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掉进了火坑。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啥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有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1)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后来会发 生啥事情。(2)你从中受到啥启发?

第三课第二框题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篇4

  第三课第二框题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导入  本框题教学:

  同学们,在前边一个框题我们学习和讨论了自立的含义、表现以及意义。通过学习,我们很多同学都希望自己能自立自强,但是呢,仅只有这个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办法才行,那么,怎么样做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呢?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将要学习和探究的问题。

  同学们,要真正成为一个自立的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不能再对他人有依赖思想,因为依赖心理不仅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因此,必须学会依靠我们自己。2)明确自立与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我们应该学会独立的生活学习,自主地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3)在社会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自觉学习自立的本领,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立的人。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和探究其详细内容。

  教学过程 :

  一、不能再有依赖

  1、辩论活动:辩论可事先安排学生准备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给大家简介了很多关于外国的父母是怎样培养小孩自立的,你听了之后有啥感想呢?我们中国的父母也是怎么样培养我们的自立精神的呢?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中外父母在培养小孩的自立精神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不同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外国学生认为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而我们中的一些同学认为有问题靠父母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现在,我们分为正反两方,来辩论一下。辩论过程(略)

  板书辩题:正方: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反方:有问题靠父母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从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双方的观点各有利弊。有问题靠父母解决有啥利弊呢。有问题靠自己解决也有啥利弊呢?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有问题靠自己解决有利于树立和增强我们的自立意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因而我们对自己的成长有利。但是呢,因为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不够丰富,有问题靠自己解决,我们可能会多走一些弯路甚至可能会遭遇失败与挫折。有问题靠父母解决虽然会少走一些弯路,少遭遇一些失败与挫折。但是呢,却会使我们缺少很多自主处理问题的锻炼机会,不利于树立和增强我们的自立意识,不利于提高我们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因而我们对自己的成长不利。

  随看年龄的增长,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利大于弊,而且从全年级自立情况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们整体的依赖心理相当严重,自立情况不容乐观,我们不能再有依赖心理,否则很难真正自立起来。

  (此环节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辩论做适度点评,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辩论中内化知识,并自然得出结论:不能再有依赖心理,然后,在后面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同时,注意帮助学生分清依赖和必要帮助的区别)

  2、行为分析: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39页“小雅的故事”并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

  某中学生小雅生活在一个大城市,爸妈平时对她照顾的无微不至,以至于她很想独自生活一天试试,爸妈同意了。送走爸妈后,她靠在沙发上看电视,结果迷迷糊糊睡着了,醒来后也饿也冷,一个劲地流鼻涕。……

  你怎么评价小雅?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依赖别人有啥危害?

  这件事情说明,小雅是一个依赖思想比较严重、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都比较差的人。

  依赖别人具有严重的危害:1)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2)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3)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贪图享受,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自立是不是要拒绝他人的帮助?依靠是不是依赖?为啥?

  同学们,依赖别人具有严重的危害,这是不是说自立就是要拒绝他人的帮助呢?依靠就是依赖呢?

  幼小的时候我们对父母、长辈有所“依赖”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立能力的增强,我们就会日益希望自己能像成人那样管理自己的生活。这说明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立意识,我们不再依赖,我们渴望自立于独立。

  我们在社会中生活,需要互相帮助,互相依靠。自立绝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也不是依赖。因为,长辈的知识、经验毕竟较多,生活阅历也比较丰富,看问题全面一些。青少年在遇到升学、就业等重大问题时要多征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作为自己解决重大问题的参考,对自己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那种认为自立就是拒绝帮助,甚至跟父母对着干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利于自己的成长的。自立应该是既有自己的主见,也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和接受别人帮助。善于接受别人帮助不是依赖。

  4、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39页“怎样看待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对我们的管束多?”

  (帮助学生用辩证的办法去认识问题。“对于这种管束,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的活动,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立与帮助和依赖、管束与自由的关系,进而自觉地学会自我管理,走向自主)

  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对我们的管束要多得多。是因为我们在小学时,还缺乏必要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不懂得该怎么样管理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不能自主地处理生活与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进入中学以后,我们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比小学时要强的多了,因此,中学老师对我们的管束比小学老师要少得多。正是小学老师的严格管束才使我们有了今天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才使我们学会了自我管理。没有小学老师的严格管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也不会自我管理。

  5、依赖心理的主要表现方式有哪些?

  1)思想上缺乏独立意识,作判断作决定总要依赖他人。

  2)行动上依赖别人的指导和督促甚至让别人代替自己来行动。

  6、如果你是招聘者,你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吗?为啥?(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老太太的应聘”)

  在一个招聘会上,曾出现这样一幕:一个老人在各个摊位前忙个不停,填了六十多份各类求职应聘表,并不断向招聘单位咨询。许多人以为她是来找工作的,一打听才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都 是为了26岁的儿子 。此时此刻,他的儿子正在家“赋闲”。他一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聊天、玩牌、上网。

  如果我是招聘者,我是不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因为他的自立意识、自我管理和自理能力都比较差,依赖心理比较严重。这样的人是很难获得事业的成功的。

  二、自立和自主的关系

  同学们,《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曾经对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做过调查,发现杰出青年在童年时期具有六大特征,六大特征中,自主自立的精神被列为首位,可见,自主自立对于我们的来来发展有多么重要。随看年龄的增长,我们不仅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我们自己也要沉着、冷静,果断应对。

  1、讨论:①假如你是一个住宿生,半夜时宿舍突然着火,而你也住在四楼,你怎么做?②如果星期一你放学回家后,居委会的刘大妈告诉你,你的父亲因车祸受伤被送往医院了,而你的母亲也值夜班,你怎么做?③如果你放学回家后发现家中被盗,你怎么做?……

  教师总结:我们要通过努力,使自己不依赖他人,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自主和自立之间是啥关系吗?你是怎么做的?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从几个假设中认识到自立和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几个假设”探讨的过程中,建议教师帮助学生用辨证的办法看问题:自立应有自己的主见,但也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在重大问题上应多征求与听取长辈和老师的意见)

  2、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41页插图故事“她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并分析:

  这个女学生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坏习惯,有哪些原因?为啥她后来改正了?

  那个女学生之所以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习惯,是由于她没有认识到按时上学是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负责。通过爸爸的帮助,她认识到了按时上学是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负责,她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去承担自己的责任。所以她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

  (学生在讨论时可能会提出,这里既有意志力问题,也有理想问题,还有生活目标问题、自我管理问题等。但教师在总结时要往明确责任、承担责任上去分析。)

  3、“成功者少年时具有怎么样的素质”讨论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41-42页插图内容

  ①如果班主任外出学习一周,学校也没有安排其他老师代理班主任的工作,没有了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你将怎样安排你的学习?(提示:从学习纪律、学习效果、作业 完成等方面考虑)

  ②如果父母因故外出一周,只有你一个人在家,你将怎样安排你的生活?(提示:从作息时间、吃饭、卫生、安全等方面考虑)

  (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确自立与成功的关系,更主要的是通过两个“假设”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也就是懂得自主、善于自主。遇事有主见,是自立的前提。并用书生赶考的事例说明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人,是不可能自立的。)

  (建议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假设”,以使教学更有实效性。在分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还要讲清初中生在个人学习与生活、集体生活和社会关系问题的处理上,能对自己哪些行为负责,这样就能引导学生负起与自己年龄相符的责任)

  4、啥是自主?自立和自主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

  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而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学会自主。遇到事情没有自己的主见,独立也是徒有虚名。很难设想,一个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人、却怎么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怎么能够在生活中自立?

  总之,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自立就是明确并承担自己的责任。自主才能明确并承担责任。

  5、你认为自立自理的关键是啥?

  自立自理的关键是独立地生活,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6、阅读教材第42页的插图故事并回答后面的提问:

  从前,有个书生骑着骡子,由书童挑着书陪他进京赶考。路过一个村子时,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瞧,这个书生骑着骡子赶考。”书生听了之后,就把骡子送给别人,自己和书童一起步行。走了不远,也听有人说:“这个书生还带着一个书童进京赶考。”书生把书童辞了,自己挑着书,继续赶路。不久,遇见一个农夫,农夫问:“怎么挑了这么多书去赶考?”书生听了,丢下书籍,啥都不要了。最后,他身无分文,沿途乞讨。看到他的人也说:“看,这个书生啥都不带,还进京赶考呢!”书生听了后悔不迭。

  1)这个书生即使满腹学问,但能自立吗?

  2)如果你是这位书生,你会怎么办?

  这个书生遇事没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即使他满腹学问也不能自立。

  如果我是这个书生,我会冷静地、仔细地分析别人的说法对不对,再决定自己究竟该怎么做。

  三、多实践 多锻炼

  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依赖心理的危害,也知道了啥是自立和自主,同时,我们也有了摆脱依赖、走向自立的决心,那么,是不是这样就能成为自立的人呢?当然不是,要真正能成为自立的人,我们还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多锻炼自己。

  1、我们应该怎么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①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②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还大胆地投身社会生活实践,多实践、多锻炼。

  2、“城乡儿童互换生活手拉手”活动:

  这次活动给我们的啥启示?

  这次活动给我们的启示是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这次活动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到培养自立要从小事做起。建议教师在班里做一个调查。比如,有多少同学自己按时起床,自己洗衣服,自己整理房间?不同做法的同学分别说说理由。)

  3、电视台拍摄的《体验》活动:

  这次活动给我们的啥启示?

  这次活动给我们的启示是: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必须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多实践、多锻炼

  (这次活动是为让学生认识到培养自立能力的最好途径,不是在课堂上学习自立的理论知识,而是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多实践、多锻炼。除此之外,没有捷径可走。在学习自立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失败,但这是培养自立所必不可少的。在做电视台拍摄这一活动后,可以引导学生讲述他们自己在自立方面的事例,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兴趣,增加感性认识。)

  4、想一想:我们在哪些方面可以创造机会锻炼自己的自立能力呢?在锻炼的过程中应注意啥?

  (这是本课的落脚点,意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并知道怎样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进行自我管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脚踏实地地从身边的点滴小事中去锻炼,进而最终达到提高自立能力的目的。)

  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怎么样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通过讨论,我们不能再有依赖心理,因为依赖心理不仅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同时,我们要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当然,要培养自立能力仅仅知道一些理论和观点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在社会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自觉学习自立的本领,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立的人,也只有具备这个基础,才能成为一个自强的人。

  (总结是对本课的归纳和升华,通过回顾本课内容,展现本课的逻辑主线,引导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而自觉摆脱依赖心理,不断走向自立。)

  课后阅读:

  1、美国前总统卡特的独生女儿艾米,年仅14岁时,在暑假中决定去打工,当服务员,主要任务是跑腿、送公文、干杂活,周薪17.5美刀。

  2、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儿子失业后,没有向总统爸爸伸手,由是一边找工作,一边靠领救济金度日,表现了一种自强自立的精神。

  3、芬兰总理的女儿在瑞典上学,由于瑞典物价比芬兰高,爸爸给她的费用只够她日常所需的2/3,她便在业余时间到饭馆洗餐具,以补不足。

  4、南斯拉夫已故总统铁托的儿子,19岁离家奋斗,从不利用他爸爸的影响谋取好处。他从普通工人做起,靠自己的奋斗,后来当上了石油公司的总经理。

  5、  有一位爸爸领着四岁半的的儿子去游玩,遇到一个土坑,儿子非要下去玩,当儿子玩得高兴时,父亲躲到不远处的地方,不让儿子看到。儿子玩够了,要上来,开始喊父亲。父亲却一声不吭,装作没听见。儿子开始直呼其名,他还是不理。于是,儿子连哭带骂:“坏父亲,大坏蛋!呜呜……”可叫喊骂哭还不见父亲露面,儿子只好自己开始想办法,他发现土坑里有一个小阶梯,便手脚并用地爬出了土坑。当他发现父亲就在不远处蹲着,便惊喜地扑上去,高兴地举着小拳头自豪地说:“我是自己爬上来的!没有父亲,我自己也能爬上来!”

  这位父亲多聪明啊,他用自己的有意回避,使儿子在体验中培养了自立和自强意识!

  6、美国石油大亨老洛克菲勒是这样教育小孩的:

  有一天,他把小孩抱上一张桌子,鼓励他跳下来,小孩以为有父亲的保护,就放心地往下跳。谁知往下跳的时候,父亲却走开了,小洛克菲勒摔得很重,在地上大哭起来。这时,老洛克菲勒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小孩,不要哭了,以后要记住,凡事要靠自己,不要指望别人,有时连父亲也是靠不住的!从现在就开始学会自立吧!”

  洛克菲勒家族中的小孩,从小就不准乱花钱,每一个小孩可支配的少量零花钱也要记帐。在学校读书时,一律在学校住宿,大学毕业后,都是自己去找工作。直到他们在社会中锻炼到能经得起风浪以后,上一辈人才把家产逐步交给他们。        

  正是因为洛克菲勒家族教育子女特别认真,注重培养小孩的独立生活能力,使小孩养成自立、自强的习惯。所以洛克菲勒家族里没有出败家子,使其家族历经几个世纪而依然繁盛如初,没有象美国其他的跨国财团、亿万富翁仅仅经历几十年或一、二百年就衰落了的历史。

  7、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也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掉进了火坑。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啥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有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1)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后来会发 生啥事情。(2)你从中受到啥启发?

推荐站内搜索:2013山东专升本成绩查询、绿豆发芽观察日记8天、党史教育心得体会2021个人、湖北专升本考试时间、自考网站、小学生日记过中秋节、选调生考试网、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500字廉洁从业心得体会工作作风心得体会、

第三课第二框题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精选4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第三课第二框题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精选4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45099.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