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评析(通用15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评析(通用15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评析(通用15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评析(通用1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评析(通用1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评析 篇1

  让小孩的生命自由绽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评析

  执教:江苏邗江实验学校时金林

  评析:江苏省特级教师:朱瑞足

  课堂是啥?有人说,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也有人说,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

  还有人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总之,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最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因为这样的课堂小孩的生命才会自由地绚烂绽放。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教学为例,笔者作了精心的设计,希望能够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与新课程所追求的教学思想“合拍”。实际教学效果表明,的确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的教学实比如下:

  (一)

  师:课文的题目很有意思,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发现了吗?

  生:课文的题目加上了引号。这是因为是父母说的话。

  师:对。

  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不相称的话。

  师:谁说得再明白一点呢?

  生:老师我补充:“精彩”和“糟糕”意思相反,他们是一对反义词。

  师:说得非常好。还有啥发现呢?(面带喜悦)

  (不少同学们面带难色。这时,老师引读课题,故意突出“极了”和“透了”。)

  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两种片面的评价。

  生:都是极端的评价。

  生:“极了”和“透了”都是达到了顶点。

  师:同学们有了重大的发现,不亚于哥仑布发现新大陆了。(台下的同学们笑了。)

  师:父妈妈都对啥事作出了评价的?

  生:我写的一首诗作出的评价。

  生:我小时候写的一首诗。

  生:我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作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

  师:对。你说得真准确。是对我七八岁的时候写的第一首诗作出的评价。(教师重复了学生的回答,并突出强调了是读了“第一首诗”。)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培养一种习惯,形成语文综合素养。课前积极预习是习惯;学会审题,也是一种习惯。在教师的点拨、启发、激励之下,用检查预习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理解文题,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另一方面,直奔中心,消解阅读难点,为下面精讲精读,作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二)

  师:课文哪几节写了父母对我写诗一事作出评价的?快速浏览课文。

  生:一到十四节。

  师:父亲和母亲是怎么样评价我写的第一首诗的呢?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这部分内容,看看你有何发现呢?有何收获?

  生自由阅读课文,师巡视,并作指点。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啥想法,就说啥。

  生:读了这部分内容,我觉得母亲对我非常的关心,给我鼓励。

  生:我觉得父亲太凶了,对小孩的打击太大了。

  师:你这说得是真心话。

  生:评价,让“我”非常兴奋,而父亲的评价,让“我”伤心欲绝。

  师:对。

  生:巴迪的母亲真不错,她知道疼爱小孩,要是我的母亲有她一半好就好了。

  生:……

  师: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说得都很有道理,都谈出了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教者尊重小孩的发言,充分地鼓励小孩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既“求大同也存大异”,对小孩的想法作出及时的肯定。还课堂以真实,还小孩以真情,让小孩畅所欲言,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三)

  师:听了评价的,我很激动、得意,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我很腼腆也很得意,点头告诉母亲诗确实是我写的。

  生:我急着要把诗给父亲看,也想得到父亲的赞扬。

  生:我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还画上了花边。

  生:焦急地盼望爸爸早点回来,从这里也可看出当时我的心情是多激动啊。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当时“我”在妈妈的不断激励下,心情异样的激动,情绪高涨,急切盼着爸爸回来,他想能从爸爸那儿也得到类似的评价。

  师: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出这种感情呢?

  生:我来读。(学生读得很有感情了。)

  师:他读得怎样?哪些地方读得好?

  生:他读得很有感情。

  生:他读书时,把该重读的地方重读了。

  师:他为啥把书读得这么好,我们还是听听他的简介吧!我来做个小记者,现场采访他一下。(教师面带微笑,亲切地走下讲台,拿着话筒作采访。)

  生:读这部分内容,我很投入。我就把自已想象成小巴迪,进入他的内心去体会。这样,才能感受小巴迪的心情。(台下听课的老师鼓起了掌声)。

  师: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更谢谢你把读书的“秘诀”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同学们。咱们同学谢谢他。(同学们鼓掌)来,咱们握一下。(这个同学挺不好意思,看得出来心里乐滋滋的。)〔这个教学片断有三个特点。其一,以生为本,自由表达。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不是看教师讲授给学生多少,而要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自己真正悟到了多少,体验了多少。即使小孩理解得不够准确、深刻、丰富,但其意义却完全不一样,这是“师本位”和“生本位”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观根本“分水岭”。本例则突出了小孩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演员是小孩,主角也是小孩。其二,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通过朗读,加深感情的表达,深刻体会人物心感情变化,同时,还强化了朗读指导,重视朗读的过程。其三,以人为本,教学相长。从这个片断不难看出,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这绝不是做作。教者扮演小记者采访,是学习经验的互动交流、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握手亲切致谢,是出于真诚,这里完全没有了“师道尊严”,有的只是和谐与融洽,师生、生生间的智彗碰撞,以及灵感的被激发,情绪被调动。这需要建立在教师充满人文关怀精神的前提下才能形成的。〕

  (四)

  师:然而爸爸却给我泼了一盆冷水,听了爸爸的话,我也有何表现呢?

  生:……

  师:父母对我写的诗,他们的评价截然不同,态度完全相反,这究意有没有道理呢?你有何看法呢?

  生:母亲是一种鼓励式的评价,而父亲只是批评式的评价。

  生:母亲是为了激发我下一次写出更多的诗。而父亲则是要我不能骄傲。

  生;父亲也是好心。因为他看到我写了第一首诗,就得意洋洋的,就故意给我泼冷水了。

  生:其实父亲说的才是真心话。我写的第一首诗,本来就不怎样。

  师:你从啥地方看出的?

  生:在课文的第十五小节,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时,不得不承认爸爸的话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

  师:对的,你能够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理解课文值得同学们学习。

  〔像壁虎等动物尾巴断了,还能生长,具有这种“再生”的能力。同样教学也要交给他们这种“再生”力。一句话,教学不只是指向过去和现在,还要面对未来,提供给他们生存发展的能力。〕

  师:我写的第一首诗,的确不是很好的,父亲的评价只是从诗的质量上来考虑的,并没考虑到当时我的心情和孩子子的承受力。而母亲呢,只是出于对小孩能写出第一首诗的欣喜,是就写诗这一行为作出的鼓励的评价。(师小结)

  〔小孩对文章内容的体验和感悟,还不够深入时,教者有机地加以升华、拨高。这需要教者对教材在宏观上有高屋建瓴的把握能力,同时还需要教者的敏锐的教学机智。〕

  师:父母的这两种评价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理解了吗?

  生:没有。我再也忍受不了,跑进房间,扑在床上痛哭起来。

  师:假如你就是小巴迪,当时你面对父妈妈的不同评价心情也会怎么样呢?

  生:受到鼓励,我也很激动。

  生:我很难理解爸爸的评价,我心里会暗暗地恨父亲。

  生:我会坦然地面对,我知道他们都是为我好。

  生:你当时才七八岁啊。你就懂得这个道理啦。(一个学生积极站起来反驳)

  〔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联系小孩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换位思考,不愧为是一种较好理解课文的学习办法。〕

  师:的确是的,父母的评价对于当时的小巴迪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这需要很长时间,向几年,几十年……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巴迪的思想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生:我越来越体验到当初是多么幸运。能够有一个慈祥的妈妈,还有一个严厉的爸爸。

  生:后来,我还认识到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基础都是爱。

  师:几年以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爸爸是对的。从这里还可以看出当时我虽然认同了爸爸的看法,但从情感上并不没真正地理解爸爸。

  [对教学中的一些难点作适当的点拨和讲解,这是教学所必须的。]

  (五)

  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直大进。你读了这部分内容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

  生: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啥?

  生:为啥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水平,团结力量大,让我们联系自已的生活实际,通过讨论解决它。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分组运用自已喜爱的学习方式来研究它们。(学生以小组形式学习)

  生:我知道了父母是两种不同的爱。这两种爱都需要。

  师:假如只有其中一种爱会出现啥情况呢?

  生:如果光有妈妈的鼓励,就会骄傲自满起来。

  生:如果光有爸爸的严厉的爱,缺少了妈妈的鼓励,小孩一般会情绪低落,没有前进的动力了。

  生:如果巴迪只拥有一种爱,他就不可能继续写作,不可成为一名大作家了。他的成功就是得益于父母这两种爱的不断平衡。

  生:我补充,我举个例子来说明。有一次,测验,大多数学生考得不得怎样,而我却得了高分。回到家,父亲并没有夸奖我,而是叫我别骄傲,还给我作了错题分析,说我是粗心才写错的。由于得到父亲的警告,使我得意的情绪全无了。

  生:这两种爱,都是为小孩的成长服务的,都是关心小孩的表现。

  生:……

  〔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也是一种积淀和继承,是对几年中华文明成果的学习和积累。古人早有“学贵有疑”的思想,及时地有机渗透给学生,这就是语文,这才有语文的味道。“厚积”还要“薄发”,与其说语文是继承,还不如说,语文更是一种创造,是生命潜能的一种唤醒与激发。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提问,自已解决问题,在大胆的发言,生动的举例之中,小孩的思维异常活跃,不时迸发出非常有主见、有思想的火花。〕

  师:对啊,批评和鼓励这两种爱,我们都需要,少了一个都不行。老师这里有一句话,送给同学们共勉: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倾覆。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者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以师生共勉的形式,送给小孩一句人生格言,这将影响着小孩的一生,其意义是深远的。然而教育也并不是强硬的,而是恰到好处地有机地渗透,做到了潜移默化,不留痕迹。〕

  综述这一案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精神,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研读新课程,不难看出从中折射出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作为人文学科较强烈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强化调凭借其文隽优美的文字、回味无穷的意境、深厚感人的情操、琅琅上口的语音、广阔丰富的想象虚拟主机,来彰显人文的关怀精神,体现语文课的韵味,富有亲切之感。本节课的教学,可以看出课堂只是作为师生的对话、交流的一个平台,是生发创造知识的一个载体而已。整个课堂教学并不冷冷清清,也不是那种唱戏式的热热闹闹,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张有弛,课堂动静相谐,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师生关系是和谐的,气氛是融和的,通过教师的风趣幽默、谈吐自如的语言,课堂上不停地爆发出快乐的笑声。学习再也不是痛苦,再也不是累赘。

  二、探究体验,发现创造,是本节课教学的一大特色。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进行探究性语文学习。“你发现了啥?你有何想法?你弄懂了啥?你还要提出啥问题?……”探究性语言在课堂教学随时都能听见。在朗读感悟、角色换位、记者采访、联系实例、经验交流、推荐好句等具体教学过程之中,学生在词句、思想、内容、情感、意境等处,都有发现,都有探究。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促进,课堂教学触发出一个个新“生长点”、新的“发展虚拟主机”,灵感相互启迪、思维的相互撞击,在分享知识的喜悦,体验发现快乐的中师生的精神世界达到了自由理想的境界。

  三、隐匿教学思路,让学生带着老师走,追求教学的“无痕化”境界。总体上考察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现、创造的过程,那种教师摆着架子,俨然“智者”去“考”去“问”小孩的教学行为,在这里是找不到的。学生在自主的学习、阅读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体验成功;教师则起到点拨、引导作用,教师也成了其中的一员,成为一名探究者、发现者,做小孩学习的伙伴.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评析 篇2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从父妈妈对小孩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小孩的爱。

  3、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妈妈对小孩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小孩的爱。

  教学难点:

  体会爸爸面对巴迪的诗歌时矛盾的心情,以及爸爸用警告来表现对巴迪的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有一个有意思的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谁愿意来读一读? 注意紧凑不拖腔。 (2——3人)

  仔细观察,说说这个课题有啥特点。(加了引号,有一组反义词,极和透都表示一个界限不能逾越,意思相近)齐读题目,说说你啥时候会听到“精彩极了”。

  2、自学课文:

  (1)检查读词语

  (2)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两句话是谁说的,他们是在啥情况下说的?听着母亲说的“精彩极了”,和父亲说的“糟糕透了”,长大后我成了怎样的人呢?

  (3)课文中的“我”长大后取得了哪些成绩?

  ①出示补充资料:本文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这是他的有关资料。请你读一读。(投影简介作者的主要文学创作成就)瞧他是个多么了不起的人呀!

  3、深究“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作者取得这样的成就最应该感谢谁?(感谢自己的爸爸和妈妈)

  (2)关于对妈妈的感谢:

  ①感谢妈妈可以理解,我知道妈妈经常鼓励我,当我写第一首诗的时候,妈妈怎么样鼓励我?

  小结: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为啥要感谢爸爸?是呀,爸爸其实也是爱我的这种爱就是对我的 糟糕透了(警告)板书

  原来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精彩极了的鼓励,一种是糟糕透了的警告。 他们都给了作者成长的力量,成功的动力。他们是怎样作用,让作者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呢?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去探讨。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评析 篇3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教育】

  从父妈妈对小孩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小孩的爱。

  【发展】

  通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归纳、综合能力。

  【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读这两句话,体会不同的语气。

  2、质疑:

  为啥会有这样的题目?这两句话分别是谁说的,为啥这样说?

  二、结合预习自读自悟

  充分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读书前,多读几遍生字词。

  思考:父母不同的评价对小孩起了啥作用,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加上批注。

  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把难读部分多读几遍,读好课文。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提出小组成员都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留待进一步读书讨论。

  四、围绕提出的问题小组合作讨论

  五、小组汇报讨论情况,其他同学补充,师点拨

  同一首诗,母亲为啥说“精彩极了”,父亲却说“糟糕透了?”

  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也会怎么样呢?

  六、练习朗读、背诵

  1、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句段,把它背下来。

  2、小组内试背。

  3、汇报,评议。

  七、交流读后感受

  一一从这篇文章,你学会了啥?

  八、作业

  一一读后感《我明白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评析 篇4

  课前板书生字。

  师:(读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不要这样拖腔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要这样读(加快语速,连贯地)“精彩极厂”和“糟糕透了”;(生读)再整齐一点就好了。 (生再读)很好!再来一次。(生读)

  师:这篇课文有三个有意思的地方。第一个,题目很有意思,它不是个陈述句,是两个短语,而且两个短语意思截然相反。前面说“精彩”,后面说“糟糕”,几乎是反义的。再用上“极”,“极”就是极致,到底。再也没有越过的了。后面有个“透了”,“透”就是不能再过这个界限了。再加上两个引号。我们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题目。一起再读一下。(生读题)

  师:很好。这篇课文讲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呼唤子女对父母的爱,因为爱是互相的。这篇课文有6个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学生自由练读,师分两行指名读,再集体读。)

  读好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师:6个生字会念了。把课本打开,轻声地读一遍课文,轻声地把它读通。(学生自由读书,老师倾听每个小孩读书,请了二个小孩站起来。)

  师: (表扬)读得都很好。读书要坐正坐直,这个小孩子做得好。读书要投入,这个小孩子做得最好,还有表情。读书还要正确地读,不能唱读,一字一顿地读。这个小孩子读得好。这篇文章比较长,有17个自然段。拿出笔在每一小节前面标上阿拉伯数字,看看是不是17。听老师读第一段。书拿起来。(师范读)好,谁来读读?

  生:记得七八岁的日的时候……

  师:很好,就是这么念。(生继续读)

  师:大家注意啊,前面的话是作者写的因此他读的时候比较平直。后而的话是妈妈说的,而且是兴奋地嚷着,眼睛亮亮的,因此渎得高昂。再来一次。

  生:眼睛亮亮的,兴(xìng)奋地——

  师:兴(xīng)奋地,不是兴(xìng)奋地。

  生:(读)兴(xīng)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

  师:真好!坐下。还是第一段,谁再来读。

  生: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师:不是我写了——第一首诗,把“我写了第一首诗”连在一起读。

  生:我写了第一首诗。妈妈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

  师:好!比第一个还要好。(也指一生)你再来读。

  生: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师:天哪!你的声音多美啊。再读读“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每个字都要读清楚。(生继续读)

  师:好极了。她两个词读得好,“确实”,一般的读“确实是我写的”,她很强调:“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后面一个“再次”,她念得也非常好:“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读得太好了,要超过她简直不可能。谁来?(生举手)

  师:哦!你读。(生读)真好,你的确比他们好。老师小看人了。好的,第一段我们念完了。最后一段就请坐在最后面的同学来读。(生读)

  师:你读得很认真,一个字都没读错。但你没有读出情感。谁来?(一生再读)

  师:好极了!啊,我终于发现了你。继续——(生继续读)越读越好了。谁再来,也是这一段。(生读)

  师:你的声音很好。读得也很熟练、很认真。我们一起来读读看。一起读,人要坐正;一起读,书要放好;一起读,声音要轻不要急,预备起——(生集体读)

  师:哎,不要慢,要快。(生继续读)

  师:不是(一字一顿)“一直交织在我耳际”。(师范读起头,生集体读)就这样读。不要一字一顿地读。再读一下课题。(生读)

  点评:读的训练。没有过多的环节,贾老师以其独特的审视的眼光,一下子就抓住了具有教学价值的两个重点段。小孩们把两段读得字正腔圆、情韵毕现,明白如话的文字,还需要教师喋喋不休的解读和指导吗?

  但贾老师也是严格的。他指出了几个学生唱读、顿读、破读、错读的地方。他非常强调读书的习惯:“读书人要坐正坐直”“读书要投入”“书要放好”“声音要轻不要急”。这些不为现在老师重视的地方,恰恰是读书最重要的基本训练。

  贾老师曾向叶老的儿子叶至善请教叶老是怎么样教他写作文的。叶至善说:“不教的。”爸爸只让他把作文读出来。读着读着,爸爸说:“我不懂。”于是,他就改。再读,终于通了,文章就写好了。教语文就这么简单。

  读好对话

  师:两个极端的断言放在一起,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题目有趣,故事也有趣。这个故事是通过对话来写的。写故事,用人物的语言来展开故事的情节。现在读一读写人物语言的句子,读出声来。(学生轻声自由读书,师板书)

  说“    ”

  “    ”说“    ”

  “    ”说

  师:你只要读写人物语言的句子。如果是爸爸说的话,你要冷酷无情;如果是妈妈说的话,要温柔。如果是儿子说的话就有点无奈。你读的在第几段里?

  生:我读的是在第一段,“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提示语有吗?

  生:妈妈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读得一般,只是每个字读出来了。正确的读,不是这样的。  

  生:我读的是第二段的第一句。“母亲,父亲啥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道。

  师:对。这样读才对。谁再来。

  生:我读的是第十二段。“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啥意思!”妈妈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小孩,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师:太好了。谁再来读?

  生:我读的是第七段。“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妈妈上前说道。

  师:真好!这样读才对。

  生:我读第十三段,“我不明白,”爸爸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师:很好。真像他的爸爸。谁再读。

  生:我读的是在第一段,“巴迪,真是你写的吗?”

  师:前面提示语有吗?将句子读完整。

  生:妈妈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你读得真是精彩极了。还有能这样读的吗?

  生:我读的在第十段。“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爸爸把诗扔回原处。

  师:好的。(也指一生)你再读读。

  生:我读的是第十三段。“我不明白,”爸爸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师:这篇课文中的故事几乎都用对话、人物语言写出来的。写人物语言有四种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后边;省略了提示语。为啥写人物语言要有四种,有变化啊!文章有变化才好看啊。有小孩子说,写人物语言说后面都要加冒号和引号。真是这样吗?现在给你三个“说”,(指黑板)说、说、说,我请小孩子在“说”后面加上标点。三个小孩子,看看说后面是不是都是冒号。(生板演)

  师:很好!提示语在前,用冒号引号。起啥作用?起提示作用。说啥来着,请看后边。提示语在中,逗号,起啥作用?停顿一下,话说了一半,后面还有呢。提示语在后边,用句号表示结束,话完了。提示语可以省略,但有个前提,那就是读者读了以后,不会搞错这句话是谁说的。这样一写,形式就多样了,文章就活泼了。找找这种形式的句子(第一种)。

  生:在第一段:妈妈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第二种形式的句子。

  生:“我不明白,”爸爸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

  师:第二种形式的呢?

  生:第八段,“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爸爸开始读诗。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第二种形式的句子在哪儿呢?(生读:亲爱的,我真不懂……)

  师:嗯,怎么能这么响?轻一点。

  生:(集体读)“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啥意思!”妈妈嚷道,“这不是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小孩,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师:用第一种形式来读这句话。

  生:妈妈嚷着:“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啥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小孩,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师:用第三种形式读这个句子。

  生:“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啥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小孩,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妈妈嚷着。

  师:哎。用第四种形式。

  生:“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啥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小孩,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师:一起读课题。(生读)再读。(生读)

  点评:读和写的训练。继续读对话,这是文章的主旨所在。贾老师让学生聚精会神地读,专心致志地读,巧妙地用“注意读好‘提示语’”的提示来指导学生体味父母对话的情味和意蕴,让学生在文本语境中同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贾老师不露痕迹的指导,不是同叶老教儿子的办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吗?借读提示语的机会,  贾老师也教了提示语在对话前后的四种不同写法,真是一箭双雕。

  说好故事

  师:(读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大家已经读过故事了。大家想想题目为啥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丁”上面加引号?

  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一个人说的话。说的话加引号。

  师:不是一个人说的,是两个人分别说的话。是不是?是借别人说的话。借过来,就要加引号。  “精彩极了”谁说的?(生:妈妈)“糟糕透了”谁说的?(生:爸爸)两个极端的断言。在啥时候,在啥情况下妈妈会说这句话?

  生:巴迪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的时候,妈妈鼓励他。

  师:在啥时候,在啥情况下,谁,怎么说的?

  生:在巴迪七八岁的时候,在巴迪写第一首诗的情况下,妈妈用“精彩极了”来鼓励他。

  师:谁能说得再好一点,充分利用课文里的信息。

  生:记得巴迪七八岁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妈妈念完了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说这首诗精彩极了。

  师:说得越说越长了。谁能再来说。

  生:巴迪记得他七八岁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她的妈妈刚念完这首诗眼睛亮亮的,非常兴奋,她说:“精彩极了!”

  师:就说四个字?还有吗?课文里语言信息都要用到啊!

  生:巴迪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那是——‘首很糟糕的诗。但是呢他的妈妈鼓励他,妈妈装着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这首诗精彩极了!”

  师:后来呢?

  生:后来她也搂住了巴迪。

  师:好的,越说越好。再来看“糟糕透了”。爸爸在啥情况下说的?不要说“爸爸为了鼓励…‘为了批评”“为了鞭策”他的儿子,所以才说“糟糕透了”。不要这样。要充分弄懂课文里面的意思。要越说越好。

  生:在巴迪七八岁的时候,他写了第一首诗。妈妈念完这首诗,她打算把这首诗给爸爸看,到八点钟的时候,爸爸突然推门而人,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这首诗吸引住了。巴迪爸爸看了这首诗问:“那是啥?”他顺手拿起了这首诗。“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师:哎,你说得好极了。读题目——

  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两个极端的断言,到底谁说得对?

  生:爸爸说得对。

  师:为啥?

  生:因为几年后,我再拿起那首诗,我不得不承认爸爸是对的。因为那的确是一首很糟糕的诗。

  师:这首诗的确是糟糕。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妈妈和爸爸说得都是对的。因为巴迪写那首诗的时候只有七八岁,写出那首诗已经不错了, 因为不同的年龄写出的文章是不一样的。

  师:所以你认为——

  生:所以我觉得父母都是对的。

  师:我非常赞同你的意见。两个都对的,都很中肯。这首诗是七八岁的时候写的,那是第一次写诗。妈妈觉得儿子很伟大,能写诗了,所以说他精彩极了,还搂着他,眼睛亮亮的;而爸爸认为很糟糕,不但糟糕,而且糟糕透了。那时他毕竟是个孩子,在他12岁的时候,再问过头来看这首诗时,的确是糟糕。‘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不同的出发点,殊途同归,都归结到哪个字上来?从课文里找出这段话来。

  生:第十七段,我从心底里知道……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妈妈是鼓励,不断地激励;爸爸是鞭策,别骄傲别自满。都是为了爱,而正因为有了爱,爸爸的爱、妈妈的爱,使他走向成功。哪句话写出了他的成功?

  生:在第十六段,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师:作者叫巴迪,是美国的一个著名的作家,后来他写了几十部小说,编成电影、电视剧剧本,在美国很有影响。他回忆起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写成以后,父母对他极端不一样的断言,使他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爱和爸爸的爱,妈妈是慈母,爸爸是严父,都是为了让他走向成功。最后一个自然段,自己轻声地读。(学生自由读)

  点评:读和说的训练。依然环绕“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对矛盾练“说”,有了前面朗读铺垫,这里的“说”就顺理成章了。利用文本语境练习复述,既是学习也是创造。小孩们用自己的独特体验感受文本语言,内化之后进行个性化的表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熏陶着他们的情感。  

  背出最后一段

  师:好,题目很有意思,故事也非常有意思。最后的感悟也很有意思。哪位小孩子再来读一读,让我来听听——(生读最后一段)

  师:听老师读,你可以轻轻地跟着老师读。看老师怎么读的。(师范读)

  师:下面,我请清两个读得好的小孩子来表演。要自信。

  生: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男:糟糕透了。

  女:精彩极了。

  男:糟糕透了。

  (生读完)

  师:好!我真不知道怎么来评价了!我们一起来背,能背的跟着背。(师生同背)我在前面看了,已经有五个小孩子背上了。一个站起来,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太好了!(老师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实在背不出的看书。书拿着,实在背不上,就看看。(集体背)谁单独地背背看?(指名背)师:很好!“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出发点都是爱。小孩子们想想看,在你生活中,像妈妈这样的爱,有吗?举个例子。

  生:我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写一篇作文去参赛。我写了的作文虽然不好,但妈妈还是鼓励我,最后我的作文参赛了,获得了一等奖。

  生:二年级,有一次我只考了70分,父亲严厉地批评我,母亲却一直在安慰我,让我继续努力。

  师:这两个例子与课本里的有点雷同。别的有吗?

  生:我一年级第一次作文考试,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很紧张,母亲一直鼓励我,让我自信。后来我的那篇作文得了优秀,还登了报。

  师:爸爸的爱,那种类似“糟糕透了”的爱,有吗?

  生:小时候每次生病母亲照顾我,父亲说:“这个病没啥大不了的,他自己会好的。”

  生:小时候,我学骑门行车。有一次我摔倒了。母亲安慰我。父亲说:“你怎么这么笨呢?连骑自行车都会摔倒!”

  师:结果会骑了吗?

  生:会骑了。就因为父亲骂过后,我一直在骑,骑骑骑,就会了。

  师:就是这样。作者在最后一段才体会到。我们再来背最后一段。(集体背)

  师:爱的形式不—样,出发点是—样的,就是对你们的期望。我在黑板上写两个字,我想小孩子一定很熟悉,有的可能会对他很崇拜。(板书:李咏)认识吗?是啊,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这几年的春晚都由他主持。我找到—份资料,简介李咏小时候的—段经历。(师讲李咏的故事)

  师:同学们,爱是永恒的,爱让我们走向成功。好,课就上到这儿。

  点评:读和背的训练。贾老师的教学,没有用多媒体,没有眼花缭乱的环节,也没有外加的“渗透”,对于体现教学价值的核心语段,“咬住青山不放松”,读通、读熟、读透,读了还要说,说了还要背。语感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学生的精神和人格就是这样得到升华的,贾老师的教学是简约的,而简约的背后,我们看到了贾老师深厚的功力。他善于用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提炼和重组,激活了教材,进而使教学源于教材,更高于教材。

  总评:

  听了贾老师的课,Lenovo到时下各式各样的“展示课”,觉得当今语文课有三个境界:

  一日“乱花渐欲迷人眼”。

  声光电图齐上阵,各种“理念”纷登场。花拳绣腿,热闹非凡,唯独语文课少了语文味。

  二曰“景色这边独好”。

  老师素质好,上课如行云流水,光鲜亮丽。但有时不免显山露水,流露出教师过多的自我关注。

  三日“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大师级人物的课。不管“两岸猿声啼不住”,坚守语文教学的本真。简约,朴实,高效。这样的课,是科学,也是艺术。可谓举重若轻,大雪无痕。

  贾志敏老师的课就属于这一种。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评析 篇5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说爸爸和妈妈对巴迪的诗为啥有不同的看法。

  2、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么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懂得“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两个极端断言,是我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股力量,只有正确把握才能有所作为。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么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教学关键】

  体会父母对巴迪的爱。

  【教具】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你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文章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文,正音。

  3、初读课文,你了解到了啥?

  (文章主要内容,写作顺序,题目加引号等。)

  4、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三、再读课文,重点认知

  1、速读课文,想一想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妈妈是怎么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么样?

  爸爸是怎么样评价的,“我”有啥反应?

  2、生江报。

  3、爸爸和妈妈为啥会有不同的看法?

  4、默读勾画:

  师:评价尽管不一样,但都是对巴迪的爱,这样说你赞成吗?让我们细细读课文,想一想,还可以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一画。

  5、小组交流。

  6、全班汇报。

  师: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父母对他不同的评价都是对他的爱?

  (师引导: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理解,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7、小结:

  师:几年后,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

  生:因为我既拥有妈妈慈祥的爱,激励我满怀信心地前进;也拥有爸爸严厉的爱,使我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师:我努力地向前驶去,也是因为爱。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生齐读。)

  师:你有啥想说的?

  (联系实际,想一想,家长对自己的鼓励和批评,在自己成长中起到了怎么样的作用?)

  8、父母的爱多么伟大呀!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一遍课文好吗?

  (配乐朗读,生读自己喜欢自然段。)

  四、总结

  课文学到这儿,你有哪些收获,说出来我们一起分享好吗?

  五、拓展阅读

  课后收集这样的文章读一读,体会父母的爱。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妈妈:精彩极了(鼓励)

  爱的方式

  爸爸:糟糕透了(激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评析 篇6

  一、学习目标

  1、学会七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的含义;体会父母评价对小孩一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3、学法:

  抓住关键词语设身处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初学提纲

  1、学会生字。书写难字“誊、皱、歧、谨”;找形近字;生字扩词。

  2、正确读写词语:

  精彩、糟糕、誊写、湿润、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3、比赛朗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4、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啥事?

  三、深学提纲

  1、自读1~14自然段,抓住“我”第一次写诗后父母对“我”的评价的重点句子,体会“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的含义。

  2、练习感情朗读。

  3、总结自读收获。

  4、自读14~16自然段,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父母的评价对一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5、练习感情朗读。

  6、总结父母评价对我一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7、总结读完这课后的收获:

  语言收获: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办法:__________________

  四、练习提纲

  1、听写生字、新词。

  2、从《欣赏您的小孩》《爱让生命延伸》《最后的阅读》中选一篇文章,运用从本课中学到的学习办法自读自悟,完成下列练习:

  ⑴ 文章主要写了一件啥事?从文章中你体会到“爱”的作用是啥?

  ⑵ 写一篇读后感。

  3、调查身边的“爱”,写一篇调查报告。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评析 篇7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逐步感悟妈妈和爸爸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爱,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糟糕透了” 对“精彩极了”和两种完全不同评价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师:这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是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你认为这个“爱”都包含了啥样的爱?

  你认为那些表现才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相信大家一定会进一步理解爱的真谛。

  二、仔细品读,读中体会情感

  1、学习“童年故事”这部分内容:

  ⑴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了解了些啥?

  ⑵ 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童年故事”这部分的内容,并勾画出感受最深的语句,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啥?

  ⑶ 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学情预测:

  教师适时点拨。

  生1:读了第一自然段,我体会到妈妈很兴奋。

  师:你体会得多好,能不能把你的经验向同学们简介一下,是怎么体会到妈妈的兴奋?

  (从“眼睛发亮、兴奋地嚷、赞扬、拥抱”体会到的。)

  师:原来你是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的,你能不能学着妈妈的语气,兴奋地嚷着──

  (生有感情地朗读。)

  引导:要知道,当时“我”才几岁?──是啊!七八岁就能写诗,多了不起啊,作为一个妈妈,看到自己的儿子七八岁就能写诗,该是何等地兴奋和激动呢?

  小结:

  这一段短短几句话,通过妈妈的神态、语言、动作,把妈妈看到“我”写了第一首诗的那种兴奋、欣喜和自豪表现得淋漓尽致。全班同学齐读一遍,读出妈妈的那种兴奋和自豪。

  生2:“我”的心情是既腼腆也得意洋洋。

  师:“腼腆”是啥意思?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

  师: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你对课文的理解会更透彻。生活中,大家肯定有过被人赞扬的时候,所以,这种既腼腆也得意洋洋的感受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

  ⑷ 分角色朗读父妈妈的对话,感受一下人物的不同心理好吗?

  设计意图:品词析句、分角色朗读、联系生活经验,将无声的语言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将枯燥的文字变成立体的形象,将文章的情趣和学生的感悟融为一体,使朗读变成一种享受,一遍也一遍地体会亲切、动情。

  2、学习“长大认识”这部分内容:

  ⑴ 文中爸爸妈妈的两种评价的真正目的我们都清楚了,生活中你遇到过为一件事,就招来截然相反评价的情况吗?

  ⑵ 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两种评价的好处,要是问你到底喜欢那种评价,你能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吗?

  ⑶ 看来大家都倾向于鼓励性的评价,这不奇怪,老师也和你们一样,也有这样的想法,这也许是大多数人的共性吧!可是,假如生活中只有一种评价行吗?大家读一读“长大的认识”这一部分。读完后,有疑难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能解决的小组里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小组长作好记录,提出来全班同学一起探讨。

  学情预测:

  估计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有:

  ① 长大后,作者为啥体会到自己当初是多么幸运?

  ② 单凭妈妈的这种爱,为啥会把人引入歧途?

  ③ 为啥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⑷ 自由读书,小组讨论。

  ⑸ 交流汇报,互相启发。

  ⑹ 大声朗读最后一段,进一步深化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读议结合,畅所欲言,教师辅以适当的点拨,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爱的情感。

  三、升华认识,写出感想

  师:通过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让我一下子觉得同学们突然间长大了许多,懂得了不少新的道理,也成熟了不少。相信还有很多同学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却没有得到机会,现在老师就给每个同学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课件出示小小赠言板)赠言板上有我学完这课后的一点感想,抛砖引玉,愿与同学们共勉。

  大家也可以把自己学完这课后的点滴感受,通过只言片语记载下来,相信大家会写得更精彩。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把语文学习和学生生活经验及情感体验沟通起来,做到既学语文也学做人。

  四、总结拓展,推荐书目

  师:是啊,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是幸运的,因为他既有一个严厉的爸爸,也有一个慈祥的妈妈。其实在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品中都闪烁着许多这样爱的光芒,今天老师想给大家推荐其中的三篇,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去细细地品味。

  设计意图:课文内容的延伸,再次激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评析 篇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这就意味着语文课程应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尊重,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课程目标的一种价值取向,在语文课程方面体现人文性。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中,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我是这样做的:

  案例:

  一、尊重文本,提倡个性化阅读,体验真情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教师的分析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这篇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也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富有人情味,我认为个性化的阅读,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张扬他们的个性,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父母的不同反映,我让学生自由选择读书办法,并提示他们:“你觉得怎么样读才能读出当时情景?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好吗?”

  生:妈妈一读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从妈妈兴奋的表情,发亮的眼睛,可以看出他看到巴迪写的诗后,非常高兴。

  师:真不错,你能抓住人物神态,语言的描写感受心情。(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回答更踊跃了。)

  生:她搂着我,不住地赞扬。她高兴地再次拥抱了我。通过动作描写可以看出妈妈对巴迪很满意。

  生:从我的表现也可以看出妈妈的评价令“我”高兴。

  生:在我满含期待地等到爸爸到来后,听到的评价却与妈妈截然相反。“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那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生:爸爸把书放回原处,毫不退让,父母还在为我的诗争吵,说明爸爸态度冷淡,在我看来有点不尽人情。

  生:爸爸的评价当头向我泼来一盆冷水,使我失望透了。

  师:父母截然相反的评价使一个七岁的小孩从幸福的深渊一下子跌落到失望的谷底,愿意通过朗读表现出因听到不同评价我的心理变化吗?怎么样读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就怎么读。

  通过听学生个性化的朗读,知道他们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人物的情感已经深入去领会了,他们已经体验到了这种真情。

  二、探究文本,珍视学生独特体验,理解真情

  接受学习往往过分强调标准答案,导致学生思维趋同,缺乏创造性。探究性阅读具有开放的视野,即使是正确的答案也不当作惟一的经典,而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寻求更多的答案。学生们的思路打开了,思维才会“动”起来。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对于同一个问题,却有两个极端的断言,你对父母的两种评价是怎么样认识的呢?

  生:我认为爸爸的评价是对的,因为几年以后,我再看这首诗时,不得不承认爸爸是对的。

  生:爸爸对我的批评,说明他是一个严厉的爸爸,我的生活中也需要这种警告的力量,他时时提醒我,才使我写出了许多的作品。

  生:妈妈的鼓励也是我不断取得进步的源泉,写作,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妈妈爱的力量。

  生:爸爸的近似残酷的批语,教我学着将作品进行修改,妈妈一如既往的鼓励使我对写作增加了信心。正是这两种评价,才让我感到如此幸运。

  师:父母的评价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理解吗?的确,只有七岁的小巴迪当时很难理解。这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我们也一样。

  三、超越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真情

  生:爸爸的爱虽是严厉的,当时的小巴迪不理解,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拐弯处的回头》爸爸的爱总是在不经意中表现出来的,但也有他们的道理。

  师:的确,日常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凡的细节,也何尝不是父母爱心的体现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说出来吗?(学生一阵沉默)如:母亲的爱是受到挫折后一声问候。(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了)

  生:母亲的爱是雨中的一把雨伞。

  生:父亲的爱是上学路上转动的车轮。

  生:父亲的爱是我生病时默默的守护。

  生:母亲的爱是温暖的毛衣。

  ……

  有的同学与前面所学的古诗,课文联系起来,但更多的是想到了自己的生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对爱的理解,似一句句清新的诗,准确,自然,贴切。相信,学生在默默聆听的课堂上很难有这样心声的流露,这样真情的表白。我觉得这也正是新课改提倡的人文素养的体现。

  师:巴迪是幸运的,无疑,我们也是幸福的,之所以有了这么多不同形式的爱,无论啥样的表达方式,都饱含了父母同样深厚的情意,我们也怎能不珍惜呢?

  这堂课上,我和同学们一起被这种真情所感动,学生利用文本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在文本中得到了独特的感受,也联系生活实际,进而超越了文本,达到了用真情解读真情的目的。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评析 篇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是以时间为序,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对此的评价是“糟糕透了”, 爸爸和妈妈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我”也明白 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各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作者对父母的评价经历了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文本的教育价值在于为何理解父母的爱。我主要是通过“借助课题一,复习回顾”“创设情境,引起思辩”“品读重点句子,感悟文本内涵”“Lenovo补白文本空白”和“解读自己的生活,丰富延伸爱”这几种语文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的。

  对于文本中对母亲鼓励的感悟。我采用了抓住文中关键的“言语形式”来让学生品读重点句子,进而感悟文本的内涵。比如在母亲对巴迪的第一首诗的评价一句:妈妈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引导学生抓住“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这些关键的词语以及“真是……吗?”的疑问和两个感叹句。来重点感受母亲对巴迪的鼓励。

  至于对父亲“糟糕透了”的评价的理解,主要是采用师生对话来“补白文本”的方式来实施。通过教师扮演母亲的角色来与父亲进行对话,在父亲的话中追问学生父亲当时心里会是怎么样想的?为啥坚决不退让?这些问题让学生入情入境来揣摩父亲的评价前后的良苦用心。至于在课堂操作的过程中,对话还过于简短。在理解父亲良苦用心的过程中花费时间较多。但学生最终能理解文本的内涵,不管是怎么样的评价﹑方式却不一样,但都是父母的爱。

  教学的过程是从“演绎”到“归纳进行”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完成教学目标,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中,我深信语文课堂也会越来越精彩。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一堂真实的课,总是会留下一些遗憾。尽管本节公开课“臭虫”多多,同事们在评课时还是帮我捉到一些“萤火虫”。本课教学的优点我自己认为在于能根据教材的特点,不过多使用电教及其他辅助手段,教学程序也比较简洁,重在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与课题一样,本节课有精彩的,也有糟糕的。糟糕的点滴也因为这节课而牢记我心。

  一、忽略感情朗读。这节课,学生自由读,结合体会读比较多,但感情朗读指导被忽略了。在学生踊跃、激烈地汇报自己独特的见解中,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我,居然被学生牵住了,而忘记了在适当处以读促讲,重要的句子,以指导感情朗读来深化学生的理解。如讲读到作者成年的体会时,一个学生汇报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几句的理解后,就可以引导感情朗读来加深体会,这样学生在感情朗读,评议再读,加深理解之后,就不会一直围绕着这几句谈体会了,自然也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并强化感情朗读,读议结合更紧密,更有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更有深度。

  二、评价激励不够。本堂课的气氛不够活跃,跟教师的激励不够有很大的关系。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比较随意,缺乏激情,自然学生的情绪也不会高涨。可见,教师的评价激励调控着学生的情绪。

  三、缺乏课堂机智。为啥明明有充足的时间,结果却不够用呢,原因在于学生在汇报见解时,以为大同小异,还是有必要再说一次,因而有一个句子,有五六个学生一直汇报。当时自己心里虽急,却寄希望下一个汇报时能自觉地讲到另一个问题,如果教师自己当时能积极地说一句“看法基本相同的就不讲了好吗?”这句话,那么时间的安排就更为科学,环节就更为合理。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得再好,若缺乏机智,想上好一堂课,难!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积极地学习并锻炼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以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周五上午讲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爸爸和妈妈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让学生感受父母两种爱是这篇课文的重点。这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有重要的意义,小孩们就会因为父母对他们的严厉批评而认为父母不爱他们。理解最后的一句话: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开始还是有条不紊,按照当初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但等到学生轮读完课文后,一切未按教学计划进行。怎么样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呢?我突发奇想:让学生把第一到第十四自然段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全班48人,每三人一组,分别扮演巴迪、父亲、母亲,准备时间为10分钟。学生对于这个环节兴趣十足,班上一下子就“热闹”开了,学生选定好角色,就开始准备起来了。看到学生认真准备的情形,我心里十分欣慰。

  时间到了,“同学们,哪个小组愿在讲台这里展示?”学生们把手举得高高的,有的学生嘴里还不住地说“我……我……”

  由于时间原因,我让五个小组在班级进行了展示。通过他们的表演,发现他们对课文内容把握得较为准确,但也完全拘泥于课本内容。有的还根据课文内容加上适当的情节,如小巴迪在等待爸爸回来时焦急的心情,有的是通过不停地踱步,时而自言自语说:“父亲怎么还不来?”,时而抬头看看时钟。有的学生很“入戏”,把母亲的慈祥、父亲和严肃表演得惟妙惟肖。父亲、母亲吵架的情节更是表演真切。

  学生表演完之后,我让没有参与表演的学生进行点评(这是我一贯的做法),学生点评也较为客观,其实这是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由于这个环节收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于是我灵机一动,向学生们说:“真没想到咱们班是藏龙卧虎之地,我有一个决定:《“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本剧作为班级元旦联欢的保留节目,角色通过“班级选透”活动产生。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性格进行角色报名,将从同一角色报名的学生中通过表演选出一名。”课下的时候,好多学生到班长那里去报名。

  表演这个环节结束后,回归课文分析,然后也进行了一场激烈辩论,辩论主题是“慈祥的爱好”还是“严厉的爱好”,我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给学生几分钟准备时间。然后辩论就开始了,辩论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有的引经据典,有的结合生活实际,还有的联系课文。就这样,辩论持续了10分钟,双方辩得不可开交。

  见状,我说:“同学们,到底是慈祥的爱好,还是严厉的爱好,我们看看作者是啥说的,下面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

  为了使学生对文章中心有一个正确的把握,我也提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假如巴迪的母亲和父亲对巴迪的评价是一致的,结果会怎样?

  学生说:如果母亲和父亲都说“精彩极了”,他会觉得自己很好,很得意,最后不会成为大作家。如果母亲和父亲都说“糟糕透了”,他会丧失自信,最后也不会成为大作家。

  ②你们谁有过小巴迪童年一样的经历?

  郭梦楠说:“在我练字的时候,我会把作品给母亲看,母亲看过后大加赞赏,而给父亲看,父亲就会挑毛病。”

  我说:“你很庆幸,你有一个会说“精彩极了”的母亲,也有一个会说“糟糕透了”的父亲,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爱伴你长大,伴你成才!”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积聚感情的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上我再次看到了自己努力地方向。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更进一步的磨练。

  总的来说这次的课基本上还算圆满,但也再次让我感到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准备好一节课,应该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也许是自己本身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一直以来就没有引起重视,从这次的课让我深深地陷入了反思之中,总结如下;

  1、准备不够充分,虽然课件能熟练运用,但是呢语文的双基没有落实。最基本的抓重点词理解句子,都没落到实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引起自己的重视。理解句子一定要交给学生办法,从重点的词语入手,环环相扣,一步一步的来。

  2、语文重在读上。语文课堂应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可是我这节课,读书的声音太少,不够落实。

  3、口头禅太多,无关的问题也太多。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语言要精练。问题不能太过于繁琐。

  4、小练笔的设计过于形式化。只注重了形,而没有落到实处。应该从学文中提炼写作的办法,有目的性的去指导我想效果会好很多。如降到语言,就标明是语言描写,神态等等要点到,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从哪几方面去写,怎么样才能写得更好?一切都要考虑进去。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时时处处提醒自己:语文教学读为重点,让小孩在读中悟,悟中读,体现层次性;注意自己问题的琐碎性,注意问题的导向性;指导写的时候要注重引导,从哪些方面入手,注重写后的点评,以及指导的形式。还有就是学会不断地总结,只有在反思中总结,发现,探寻,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更上一层楼。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评析 篇10

  版本: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

  执教者:青海彭娟

  整理者:吉林市船营松江实验小学潘雯(荷底风声)严玉清(清清玉儿)

  上课时间:2010年10月19日17:00—17:40(第二会场下午第一节)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下午上课你们困吗?

  生:困。

  师:那我们先来聊聊天好吗?给你们上课的老师来自哪呢?

  生:青海。

  师:你怎么知道的啊?

  生:是老师告诉我们的。

  师:哪位老师告诉你的呀?

  生:李老师。

  师:哦,是你们的班主任李老师呀,我来自青海省西宁市北大街小学。老师向你们问声好:银川市21小五六班的小孩们你们好。

  生:老师好。

  师:多有礼貌的小孩啊。老师还想了解一下咱班小孩的情况,咱班所朗读课文好啊

  生:我叫马佳媛。

  师:老师抽签知道自己要和你们在一起上课,我就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你们学校的网站,我看到你写的一篇文章叫《游中山公园》,是吗?

  生:是。

  师:你的作文写的好,朗读也好,那你给大家读一段,学过的课文也好,古诗词也好。

  (生读《家乡》)

  师:读的这么好有人夸奖过你吗?

  生:老师和家长总是鼓励我。

  师:那位同学字写得漂亮?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写字。

  师:真漂亮。

  生:谢谢夸奖。

  师:粉笔字不好写,你写的这么好,得到过别人的表扬吗?他们怎么表扬你的记得吗?

  生:他们说让我继续努力。

  师:父亲母亲的希望还是很高是吧?像这两位同学这样,你们一定也在生活中得到过表扬,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你的过的表扬。

  学生间交流意见。

  【上课时间】

  师:同学们大家聊得很愉悦可是上课时间到了先上课好吗?

  今天我们将学习美国作家的一篇文章,大家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下课题。

  写这个“极”字的时候要注意笔顺,最后一笔写捺,写“糟糕”两个字注意左宅右宽

  谁来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我们来看题目,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眼睛可以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仔细看课题,你有啥发现?

  生:我发现题目中的两句评价是完全相反的,可以说是极端的,一句是表扬,一句是批评。

  师:真好,你一定做了大量的预习,仔细观察还有啥发现?

  生:这两句话是别人说的话。是对别人的批评和表扬。

  师:老师最喜欢发表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这是别人说的话,所以你看课题用了啥符号啊?

  生:前引号和后引号。

  师:对了,看来大家都预习了,初步了解了课文,这节我们深入学习课文,大家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请大家跟着课文提示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生: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父妈妈评价语言的句子,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来,并读一读。

  2想一想:同一首诗父妈妈为啥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师:看明白了吧,开始学习。画完这些句子,别忘了和小组同学的讨论交流。

  师:好,同学们,哪一组愿意读一读你们找到的句子?

  生:读父亲母亲的话,在课文中找出。

  师:找的很准确,现在老师要找小巴蒂的话,也加进对话中去。

  生:读文中人物的对话。

  师:对于同一首诗,父妈妈为啥会有不同的评价呢?

  生:因为巴迪的妈妈出于一种慈祥的爱,她想给巴迪一种鼓励,但他的爸爸很苛刻,很严格,他想让巴迪更上一层楼。

  师:你从他的父妈妈评价诗,而理解到他父妈妈两种不同形式的爱,可见体会得非常深刻。同学们,如果一个同学说完了,你还想补充,那么,你可以说:“老师,我还想补充他的发言。”或者“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

  生: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妈妈从感情的角度鼓励巴迪写诗,让他对自己有信心;爸爸从事的好坏来严格要求他不能骄傲,以支持他这两种方式,都表示了他对巴迪的爱。21:16

  师:我们看看,的确不同。

  生:老师,我补充。我觉得,这两句话,妈妈说是因为她对巴迪慈祥的爱,因为她对巴迪很有信心,以为这样会使巴迪以后更上一层楼。而爸爸觉得他要让儿子知道,诗的好坏,使他明白自己的错误在哪,一定严格改正。

  师:好,你的评价很全面,为巴迪的成长在考虑。

  生: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妈妈赞美他的诗是“精彩极了”,妈妈是想鼓励巴迪,是想让他充满信心,写出更好的作品。然而,爸爸说他的诗“糟糕透了”,爸爸想让自己的小孩接受严格的教育,让他在批评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以后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师:看法,的确跟别人的不一样。同学们,咱们学习语文不能读读课文,讨论一下就行了,文章中的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去细细的品味慢慢的揣摩的。来,自己读读这几句话。23.14

  师:,读读这几句。

  生:妈妈一念完,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好,他的过程中,我想给他纠正一个字的读音。

  生:眼睛亮亮的,应该是xīng奋的嚷着,他读成xìng奋了。

  师:这是个多音字,可得注意了。来,再读读这个词。

  生:兴奋的嚷着。

  师:跟老师读xīng奋。

  生:兴奋。

  师:不错,记住了。咱们读文章的时候,也可以抓住一个字,看你能读懂啥,也可以抓住一个词,看看你体会到了啥。甚至可以抓住有些重要的语句,看看你能感悟到啥。来,自己再读读这几句话。

  生:我从“妈妈的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可以看出妈妈看到巴迪的诗的时候是惊讶的,她不知道自己的儿子能写出这样精彩的诗。

  师:对呀,你从人物神态的描写体会到了妈妈当时的高兴。

  生:我从“兴奋的嚷着”可以看出,妈妈当时看到巴迪写出这首诗,非常高兴,因为如果妈妈不是非常高兴,作者可能会用“说”这个词,而这里面却是“嚷”,所以我认为妈妈当时非常高兴。

  师:真佩服你,好眼力!一下抓住了对妈妈“嚷”这个动作的描写,体会到了妈妈当时的高兴。那么,你能不能把妈妈“嚷着”说出来的话读给大家听。老师不提示你。26:00

  生:妈妈一念过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巴迪这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妈妈发自己内心的赞叹。

  生:我从妈妈说的话“巴迪真是你定的吗?”看出来,妈妈一看到巴迪的那首诗非常高兴,高兴得很不可思议,明明是巴迪写的,还要问巴迪是不是他写的。

  师:那你是抓住了对妈妈的语言描写体会到的。能不能把妈妈说的话,完整的读出来。谁可以读,26:50

  生:妈妈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妈妈为儿子的成功感到高兴极了。

  师:刚才发言的这几位同学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读书办法,那就是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来体会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来让我们再一次把这热情洋溢的鼓励送给巴迪。一起来!

  生:齐读。

  师:这真是一位啥样的妈妈?

  生:慈祥的妈妈,十分关爱儿子的妈妈。

  师:你能不能把慈祥这个词写在黑板上。

  师:来,大家提醒一下,这个词写到啥位置上最合适?

  师:好,谢谢你。

  师:来,评价一下他写的字。

  生:我认为他刚才慈祥的祥写错了。

  师:那他后来改了吗?

  生:改了。

  师:那你能不能再提醒他一句,慈祥的祥该怎么写。

  生:慈祥的祥是“示”字旁,不是“衣”补旁。

  师:很好。

  师:这位慈祥的妈妈呀,给予了巴迪这么高的评价,此时的小巴迪多么盼望爸爸能回来。他盼望听到爸爸说啥?

  生:他希望听到爸爸说:“精彩极了!”

  师:他还希望听到啥?

  生:他还希望听到爸爸表扬他。

  生:他还希望爸爸夸奖他。

  生:他觉得爸爸比妈妈更赞赏他这首诗。

  生:我觉得他希望爸爸赞赏他的诗,并对他说出跟妈妈同样的评语。而且他还希望爸爸能够将他写的首给予很高的评价。

  生:我觉得巴迪会想他的爸爸一定会奖励他。

  师:可是,巴迪听到的,却是:

  生:“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师:他还听到?

  生: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师:妈妈理解吗?他们俩都吵起来了。来,同桌读读父妈妈的对话。

  师:哪一组同桌愿意读?

  生: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生: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生: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啥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小孩,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生:我不明白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师:别慌,最后一句话再来读一遍。

  生:我不明白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师:我不明白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生:我不明白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师:你也丢字了,再来一遍。

  生:我不明白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师:真好,谁能评价一下他们俩的朗读。

  生:我认为女同学的朗读可以听出妈妈当时对巴迪写诗这件事情,是非常兴奋的,而爸爸则是没有妈妈那样高兴,他显然是以诗的质量来评判的。

  师:这都是你听出来的,是吧,那么你能不能邀请一个同学和你一起来读这组对话。

  生:我邀请x同学。

  师:同学们把话筒给他们传过去。

  生: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生: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生: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啥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小孩,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生:我不明白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师:两个人互不相让。还有哪一组同学愿意来。

  生: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生: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生: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啥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小孩,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生:我不明白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师:你听不明白,巴迪也不明白,此时的巴迪…

  生:我认为此时的巴迪非常沮丧。

  生:我认为此时的巴迪非常伤心。

  生:我认为此时的巴迪也有点生气,因为他的妈妈说他好,但他的爸爸说他不好。

  师:完全不理解。

  生:我认为此时的巴迪很疑惑,为啥只有会妈妈夸奖他,爸爸不会夸奖他

  师:然后的巴迪呢,几年后的巴迪呢?

  生:几年后的巴迪渐渐理解了爸爸当时对他的批评是想让他把诗写得更好。

  师:几年后的巴迪

  生: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爸爸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想当糟糕的诗。

  师:成年以后的巴迪呢?

  生:成年以后的巴迪已经出版了很多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他体会出他是非常幸运,他有着慈祥的妈妈,常常对他鼓励,还有严厉的爸爸,总是对他有严厉的批评

  师:成年后的巴迪,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童年所走过的路程,使更加清醒更加正确地认识到了父母之爱的珍贵。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理解,完成这道填空题。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生:无论是妈妈的(慈祥)还是爸爸的(严厉),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时我想对巴迪说,(你得到了真正的爱。)

  生:无论是妈妈的(表扬)还是爸爸的(批评),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时我想对巴迪说,(你的妈妈夸奖你,是为了让你更具有信心,而你的爸爸批评你,是为了让你不会为妈妈的表扬而高傲自大。)

  师:你已经渐渐走进了小巴迪的心灵。

  生:无论是妈妈的(精彩极了)还是爸爸的(糟糕透了),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时我想对巴迪说,(你有非常好的父母)

  师:同学们,其实咱们和巴迪一样,也是沐浴在父母爱的阳光下成长的。生活中,你一定得到过表扬或者受到过批评。就把这些事,和你同桌的同学交流一下。

  生:我记得有一次,就是我考试考得很一般,然后我父亲说,这次虽然考得很一般,下次考好就行了。可是我母亲说,这次考得不好,下次必须考在90分以上。

  师:你们家庭很有意思,正好和巴迪家庭恰恰相反,巴迪有一位慈祥的妈妈,有一位严厉的爸爸。可是这位同学的家里有一位慈祥的爸爸,和一位严厉的妈妈。同学们,那么在作者眼里,父母的爱有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精彩极了”,这是一种慈祥的爱,一种是“糟糕透了”,这是一种严厉的爱。

  师:在这两种爱的鼓舞下,巴迪的人生航船驶向了何方呢?

  生:巴德·舒尔伯格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在他68年生涯里,共创作了34部作品,其中13部被拍成电影或搬上舞台。剧本《在江边》获第27届奥斯卡最佳剧本奖,《码头风云》赢得奥斯卡金像奖的8个奖项。

  师:想说点啥?

  生:我想说,巴迪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小时候,父母对他的两种不同的爱。

  生:我觉得巴迪成功就是,他有一位严厉的爸爸和一位慈祥的妈妈。两种爱使他走向一条成功的路。

  师:在这两种爱的哺乳下,巴迪不断地走向了——

  生:成功!

  师:正如课文所说,生活像一艘船,我们要谨慎的把握住生活的——

  生:小舟。

  师:使它不被——

  生:任何一股风刮倒。

  师:成名以后的巴德·舒尔伯格,他的人生之路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师:同学们,那么当巴德·舒尔伯格他的作品连连发表而且好评如潮的时候,他才终于明白——

  生:“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当他的作品受到读者的批评甚至遭到拒绝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明白——

  生:“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小孩们,让怀着对生活的感激,对父母的感恩,从心底里铭记——

  师生:“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我们每个同学都是伴随着父母的爱成长起来的,父母的爱似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父母的爱如良药,虽然苦口但有利于我们成长,课后老师推荐大家阅读体现父母之爱的作品,有朱自清的《背影》,石铁生的《秋季的怀念》,叶清晨的《奇迹的名字叫爸爸》。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并联系生活实际写下对这一课的感悟。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同学们,下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评析 篇11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谨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母对巴迪的诗为啥有不同的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父母的不同表达方式,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  

  【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父母的不同表达方式,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出课题 

  1、找“精彩”的反义词。

  2、读题:

  课前板书: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通读课文:

  同桌分段读课文,读得好的表扬他,需要改进的帮帮他。

  2、检查生字词:

  搂住、自豪、位置、出版、慈祥、歧途、谨慎、糟糕、誊写。

  ⑴ 指名学生带领大家读好这些词语。

  ⑵ 说词语的意思。

  (总结学习办法。)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现在请大家用上题目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作者小时候写了一首诗,妈妈对此表示赞扬,爸爸则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作者在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中成长,最后成为一名大作家。

  三、探究课文

  精彩:“我来学一学”:

  在妈妈的眼里,巴迪写一首______的诗。

  1、找出文中描写妈妈表现的句子,用“~~~”划下来,体会妈妈当时的心情。

  2、自主批划,写体会。

  3、全班交流:

  语段一:“妈妈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道:“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⑴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指导朗读。

  ⑵ “赞扬声雨点般” 落到我身上,妈妈还会怎么说?

  ⑶ 齐读。

  ⑷ 小结:

  (课文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把妈妈写得栩栩如生。)

  4、体会巴迪的心情:

  ⑴ 假如你就是巴迪,你有这样一位妈妈,你的心里会想些啥?

  ⑵ 巴迪的“得意洋洋”还表现在啥地方?

  (可以抓住课文中关键词句说说巴迪的表现。)

  过渡:我实在等不及了,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快到八点,爸爸终于回来了。在爸爸的眼里,巴迪写了一首怎么样的诗?

  糟糕:“我再来学一学”:

  在爸爸的眼里,巴迪写了一首______的诗。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⑴ 课中自己学:

  ① 找出文中描写爸爸批评我的句子,用“——”划一划,学着爸爸的样子读一读。

  ② 爸爸透过这首诗看到了啥?

  ⑵ 四人小组合作:

  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3、交流体会。

  4、我们知道,巴迪写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啥看法?

  四、“我来写一写”

  你最渴望的是哪种爱?说说理由,并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1、写一写。

  2、交流。

  3、总结。

  五、总结,升华感情

  在人生的旅途中

  有鲜花盛开的阳光大道

  也有荆棘丛生的山间小路

  在生活的道路上

  我们渴望拥有“精彩极了”的赞美

  但难免遇到“糟糕透了”的打击

  当生活的小船航行在茫茫大海中

  愿我们谨慎地把握住航向

  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得意扬扬

  也不因“糟糕透了”而心灰意冷

  而是在爱的鼓舞下

  勇往直前,扬帆远航

  六、“我来想一想”(课后先学)

  我来想一想:

  请大家读一读16~17自然段:

  1、找出难理解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试着找办法解决。

  2、找找巴迪成功的原因。

  【先学作业】

  我特别欣赏这个作业设计,好好学习。

  1、放声朗读课文,注意咬准字音,读通句子:

  我能读通句子了!(☆)

  我能流利地读课文了!(☆☆)

  2、我会给加点字注音,我还会利用工具书学懂词语的意思:

  ( )( )( )( )( )( )( )( )( )( )(  )

  糟  糕  誊  写  歧  途  谨  慎  位  置  腼腆

  我能正确给生字注音啦!(☆)

  我知道了___、___、等词语的意思啦!(☆☆)

  3、请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给家人听。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评析 篇1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也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虚拟主机。

  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办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总之,本课教学的设计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没有过多使用电教及其他辅助手段,教学程序也比较简洁,重在让学生自读、有感情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想、读中悟、读中思,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思考、理解和感悟。以上就是我的简单说课有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评析 篇1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妈妈对小孩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小孩的爱。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妈妈对小孩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小孩的爱。

  设计理念:

  自读感悟、合作研究、师生与文本对话、师生与生活对话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出课题。[4`]

  1、谈话导入  :大多数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就沐浴着父爱与母爱的恩泽。有了父母之爱,我们才能更加勇敢与自信,也才能健康成长。哪个同学愿意上来写一写这个“爱”字?(适当鼓励)

  2、揭题:“爱”字并不难写,但大家能理解爱的内在含义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第16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作者是怎么样理解父母给他的爱的。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板书。(板书:1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同学们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在预习中有哪些问题是你感兴趣或想要知道的?谁来说一说。

  4、学生自由发问,教师适当板书。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6`]

  过渡:现在就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这些问题在读书的过程中就解决了。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默读、浏览、自由读、找同学对读都可以,听明白了吗?)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啥?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三、品读文章,体会情感。[25`]

  过渡:面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做为一个七八岁的小孩能否理解呢?他有啥表现?请同学们再读课文1至14小节内容。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5`)

  阅读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啥。

  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11`)

  4、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语段一:“妈妈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齐读提示:注意妈妈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

  导读:你还从妈妈的哪些话中体会出妈妈对巴迪的爱?

  出示语段二:引导理解妈妈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么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小孩,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语段三:“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爸爸把诗放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啥?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爸爸还说了啥?找出来读一读。(出示语段三齐读)

  导读:爸爸这句“糟糕透了”听起来好象对一个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涵着爸爸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爸爸对巴迪的爱?

  语段四: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

  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5、导思:大家觉得巴迪的父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巴迪有啥作用?(妈妈的鼓励使巴迪今后写作会有自信心,而爸爸对他的严格要求是为了让他知道自己还不是很好,不能骄傲自满,要注意总结提高,才不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6、过渡:若干年后,巴迪是怎么样体会到父母对他的评价,对他的爱?接下来请自由阅读课文第15至17自然段,回忆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相同的体会,并在小组中交流。[出示延伸提示] 

  7、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参与学生讨论。(5`)

  8、导语 :当巴迪成为一名作家,写了许多作品后,他对父妈妈的评价便有了深刻的感悟。在他的这些感悟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语段?找出来读给大家听。(4`)

  9、学生自由选读,适当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感受。

  语段四:“我从心底里知道……出发点——那就是爱。”

  引导:能说说你的感受吗?最好能联系一下实际。(不一定父母,老师或者长辈对你的爱都可以谈一谈。)

  导读:你体会得真好,来,再读一次给同学们听听。从你的朗读声中,老师听出了你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其他同学也是怎么理解的?谁来说说?来,大家一起来读读,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过渡:你感受最深的还有哪些语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语段三:“一个作家,应该……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引导: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吗?在生活中你曾经同时感受过爱的力量和警告的力量吗?

  导读:其他同学的感受也怎样呢?(适当鼓励)请同学们齐读这段文字。

  10、小结:这节课大家不仅读懂了课文内容,还读懂了父母对你们的爱,真难得!的确,爸爸的严厉也好,妈妈的宽容也好,这都是出自对儿女的——爱。(板书:爱)在父母的关爱下,我们健康成长。

  四、拓展延伸[3`]

  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背影》,其中有这么一个动人的场面:爸爸送朱自清去北京求学,在火车即将启动时爸爸去买了几个橘子要给儿子带在路上吃。在那一瞬间,朱自清看到了爸爸的背影,他的心震撼了,被爸爸那深沉的爱所震撼。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欣赏这段文字。(播放《背影》)

  五、总结[2`]

  怎样?感人吧!爸爸的嘴里没有说一个“爱”字,但朱自清却感受到了那深深的爱。课文中的巴迪从父母的评价中也感受到爱,他们都是幸运的。老师相信你们也是幸运的,有了父爱与母爱,你们一定会更加勇敢、自信、健康成长的。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只要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六、课外作业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抄下来。

  2、推荐课外阅读作品:《地震中的父与子》、《秋季的怀念》、《奇迹的名字叫爸爸》、《背影》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练习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 

  二、拓展延伸:指导课外阅读。

  板书:

  1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评析 篇14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爸爸和妈妈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妈妈对小孩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小孩的爱。

  【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对小孩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小孩的爱。

  【教学办法】

  读书指导,讨论,谈话。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学习,你们想不想为各自的小组争光呢?那么,就请你们先为自己的小组设计一句宣传口号,好不好?

  二、引题

  板书课题。

  谁先来说说这个课题为啥要加引号呢?

  (生说。)

  父母为啥会说出这样两句截然不同的话来,“我”对这两句话有怎么样的认识呢?相信你们一会在我们的“快乐大课堂”中找到答案的。我们的口号是“脑筋转转转,知识长长长”。

  1、闯第一关“思维快车道”:

  速度课文,找一找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思想,行为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依生答,相机板书:

  腼腆而得意 受不了痛哭

  一直写作 学着修改

  体会到幸运 

  2、闯第二关“问答大比拼”:

  要想闯这一关可不那么容易,大家必须先充分的自主读书,写出自己的体会,在小组讨论,交流体会或提出疑难。如果在小组由解决不了的,就写在老师发的题卡上。

  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填写题卡。

  师整理题卡,组织讨论。

  3、闯第三关“感悟极乐园”:

  同学们,你们刚才读书时也没有发现,课文中蕴涵道理最深有最难理解的段落在哪?

  (大部分找的是最后一段,也有学生找的是倒数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段话,抓住重点词语,深入地理解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先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探讨。

  4、闯第四关“朗读新时空”:

  同学们,你们体会地很好,各有特色,那你们能不能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我们的理解表现出来呢,能不能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背下来呢!

  读得多动情啊!同学们在作者看来(板书:爱)爱有两种表达的形式:一种是“精彩极了”,这是慈祥的爱;一种是“糟糕透了”,这是严厉的爱。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结合课外阅读来说一说。

  5、闯第五关“个性放飞扬”:

  学了这篇课文,教师的体会是:

  看大屏幕:

  在生活的海洋里,我们要做清醒的舵手,不因赞扬和批评而偏离航道。 

  你们能不能学着教师的样子,把你们的体会,感受也用格言或其他的形式写下来呢?当然也可以摘录文中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写在教师发给你们的书签上。

  同学间交流。下课后,我们可以把送给朋友,父母或留给自己。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间密切的配合闯五关,很不简单。我们授予最佳表现小组“金头脑”奖章一枚。我们的口号是“脑筋转转转,知识长长长”。但你们要想获得最后的大将“金博士”奖,还需要完成一道场外习题。

  四、课外延伸

  请你以书信的形式,把这篇文章推荐给你的父母,并把你对教育小孩的看法也写进去。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爱

  腼腆而得意   受不了痛哭

  一直写作学着修改

  体会到幸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评析 篇15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爸爸和妈妈对它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我选择了从学生都熟悉的亲情导入,使他们一上来便融入浓郁的亲情气氛中,另外我设计了“深入字句,体会真情”,“作出假设,加深理解”,“联系自身,理解父母”三个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身经历,畅所欲言,谈想法,谈感悟。另外为了加深对本课的认识,我让学生们根据本课的故事情节,自己排练了话剧。

  设计理念

  1、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学会自读的办法。

  2、注重知识的延伸,结合自身,联系实际。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锻炼小孩的表演能力。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巴迪的父妈妈的不同评价对小孩分别起了啥作用。

  2、通过反复朗读,感悟父母对小孩的爱。

  3、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表演话剧,锻炼能力。

  重难点、关键:

  1、了解巴迪的父妈妈的不同评价对小孩带来的影响。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鼓励的爱和批评的爱。

  教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一组亲情图片,让学生自己总结到“爱”上来。

  在人的一生中,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他们可能是你的父母也可能是你的老师和朋友。帮助我们就是爱我们,因为有了他们的爱,我们才能更加勇敢与自信,才能健康的成长。哪位同学愿意上黑板把这个“爱”字写下来?

  “爱”字并不难写,可有的人却不能真正的理解它。这节课,我们便来学习15课,陪伴小巴迪一起感悟爱的真谛。相信学完以后你一定会有所领悟。(出示课题)

  二、作者简介及生字词的检查。

  1、了解巴德.舒尔伯格。

  2、巴迪  誊写  整篇  出版  皱眉  误入歧途  谨慎

  三、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主要内容。

  童年时写过一首诗  妈妈说精彩极了  得意洋洋

  爸爸说糟糕透了   痛哭起来

  四、深入字句,体会真情。

  指导朗读。(兴奋 赞扬  得意  )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妈妈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这真是你写的吗?    多美的诗啊!    精彩极了!”      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地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也得意洋洋, 点头告诉她 这首诗 确实是我自己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朗读课文,做到传情达意:

  1、根据课文内容,要表达的感情,确定朗读重音。

  2、根据内容感情,处理好停顿节奏快慢太长的句子内应有短暂的停顿。

  3、根据句子形式和语气的不同,确定采用不同的语调。五、自由组合,表演话剧。

  刘家琦等四人  王雯笑等四人

  注:刘家琦 王雪  梁孝奇表演得很投入。

  六、作出假设,加深理解。(学生得见解很多,不逐一列出)

  1、假如你是巴迪,听了爸妈对你的不同评价,你会有啥感受?

  2、假如父亲的评价也是精彩极了,设想会有啥结果?

  七、怎样正确看待评价

  1、生活中我们经常评价别人,也经常被别人评价。当你评价别人时,你喜欢说“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

  2、你是怎样对待别人送给你的“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的呢?(绝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对待这两种评价。刘金磊、张兴伟、刘家琦、周子煜表现突出)

  八、联系自身,理解父母。

  文中巴迪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他既得到了鼓励,也获得了警告。你觉得自己幸运吗?如果你觉得自己幸运,你想对鼓励或警告你的人说些啥?如果你觉得不幸运,你渴望谁来鼓励或警告你呢?(独刘明东说他不幸运,在家中一直处于被批评的位置。所以我让他这一标新立异的想法得以充分的展示,其他同学帮着他解开心结,怎样获得更多的表扬。)

  九、结合实际,谈点体会。

  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沐浴着他人的关爱,有鼓励的,赞扬的,有批评的,甚至有打骂的事发生,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喜欢妈妈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爸爸这种严格的要求呢?你想对教育你的长辈说点啥?

  十、情感升华,与君共勉。

  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让我们在温柔的呼唤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祝同学们在爱中成长。

  十一、齐声朗读。

  如果说母爱像水,

  那么父爱像山;

  如果说母爱像奶,浓而直白,

  那父爱像茶,严而深切;,

  如果说母爱像蜜般的甜润

  那父爱就是苦涩的良药;

  今天的我们,在爱的鼓舞下,

  幸福快乐地成长 !

  板书:精彩极了  和   糟糕透了

  ↓                ↓

  鼓励赞扬严厉批评

  ↘   ↙

  爱

  ↓

  成才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 “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和“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明白,父母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文章语言朴实,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爱,理解爱,明白鼓励与批评在成长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只有这样,才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这篇课文中的事情在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常发生,极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作出假设,加深理解”、“联系自身,理解父母”三个环节,学生在思索回忆的同时,借助着课件,自然而然就联系起自己平常生活中的类似经历,回忆起身边的相似事例。完全融入了自己平时对爱的感悟和理解,说得有情有理,而且个性飞扬。

  本课教学的优点我自己认为在于能根据教材的特点,不过多使用电教及其他辅助手段,教学程序也比较简洁,重在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尤其是我让学生自己把课文情节改变成话剧,看到他们不很专业但绝对“敬业”的演出,我的确很感动。与课题一样,本节课有精彩的,也有糟糕的。糟糕的点滴也因为这节课而牢记我心。

  一、忽略感情朗读。这节课,学生自由读,结合体会读比较多,但感情朗读指导被忽略了。尽管我在备课时也考虑到应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朗读指导,但我感觉在这堂课上指导很不到位。在学生踊跃、激烈地汇报自己独特的见解中,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我,居然被学生牵住了,而忘记了在适当处以读促讲,重要的句子,以指导感情朗读来深化学生的理解。如讲读到作者成年的体会时,一个学生汇报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几句的理解后,就可以引导感情朗读来加深体会,这样学生在感情朗读,评议再读,加深理解之后,就不会一直围绕着这几句谈体会了,自然也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并强化感情朗读,读议结合更紧密,更有效,学生与课本的对话也更有深度。

  二、评价激励不够。本堂课的气氛还算活跃。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比较随意,缺乏激情,自然学生的情绪也不会高涨。可见,教师的评价激励调控着学生的情绪。

  三、缺乏课堂机智。为啥明明有充足的时间,结果却不够用呢,原因在于学生在汇报见解时,以为大同小异,还是有必要再说一次,因而有一个句子,有五六个学生一直汇报。当时自己心里虽急,却寄希望下一个汇报时能自觉地讲到另一个问题,如果教师自己当时能积极地说一句“看法基本相同的就不讲了好吗?”这句话,那么时间的安排就更为科学,环节就更为合理。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得再好,若缺乏机智,想上好一堂课,难!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积极地学习并锻炼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以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反思到这里,最大的感触就是:精彩与糟糕是每一堂课必经的两道景色,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冷静审视每一堂课,化糟糕为精彩,变精彩为精妙,我们的课堂将芝麻开花----节节高!

推荐站内搜索:华东交通大学分数线、云南省2021高考成绩查询入口、2021教师资格证考试上半年报名时间、高考报名网站、河南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新疆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惊艳老师的作文开头与结尾、每年成人高考考试时间、愉快的一天作文、反思周记、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评析(通用15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评析(通用15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51780.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