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明的一天》教案(通用15篇)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明的一天》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认读整进、半时。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教学准备:
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2、出示各种漂亮的钟,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
3、拿出实物让学生辨整点与半点时钟分别是怎样敲的?
二、说一说。
1、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结合小组讨论。
2、小孩子的一天也是怎么样度过的呢?
三、认一认。
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啥?
三、比一比。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半时和整时的区别,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讨论完后请小组长代表发言,最后教师作出总结。
四、结合实践。
1、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2、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五、练一练。
1、第1、2题都是巩固钟表的认识。
2、小调查是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作为一次家T作业,第二天来进行组织交流。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明的一天》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点。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
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时。
教具准备:
钟模型、多媒体课件。
一、猜谜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吗?
“滴哒滴哒,滴哒滴哒,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啥时候睡,啥时候起”能告诉我谜底是啥吗?
生:钟表
答对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明,和大家一样,也上一年级了。他今天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呢?
1、播放课件,提出问题。
2、我们看看这个办法行不行呢,继续看课件。
有了这个钟表,小明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一下“小明的一天”。
二、合作交流,总结经验
1、认识钟面
①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钟表,那么钟面上有啥呢?请大家认真观察手中的学具钟面,说一说你发现了啥。
②师小结:小老师们懂得真不少,有的不仅会看钟面上的时间,还知道钟面上(出示钟面实物图)有12个数,有3根指针,也短也粗的一根叫时针,长一些的这根叫分针,最长的这根叫秒针。
(过渡: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你知道这些表的时间吗?)
2、观察情境图,交流经验
(1)。认读整时、半点
①屏幕出示“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
师:这是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请小孩子们试着在小组里说一说小明啥时间在做啥,你是怎么样看钟面上的时间的?
师:谁来简介小明在一天都做了些啥?
师:简介得真清楚。老师告诉你,几点也可以说成几时,比如6点起床,可以说成6时起床。
(2)。总结经验,进一步强化对整时、半点的认识。
师:小孩子们知道小明在一天里都做了些啥,那你能给小明活动的这6个时间分分类吗?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鼓励。
师:按整时和半时来分,可以分成两类,6时、8时、12时、下午4时是整时,7时半、8时半是半点。你们是怎么样认读整时和半点的呢?利用自己的钟表模型,小组内交流一下看法。交流时要注意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如果有不同意见,要等同学说完后再提出来。
师:由此可以发现整时和半点有啥不同?
师小结:整时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半点时分针总指向6,例如说7时半,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7和8的中间
(3)良好作息时间的教育。
师:通过小明的一天,你对他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师小结:小明是一个有良好生活作息习惯的好小孩,希望同学们也像小明那样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4)用两种办法表示时间
(过渡: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表)
1.认识数码钟。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数码表。
学习同一时间用钟表和数码表怎么表示。师板演7时,7:00,学生板演8时、3时、6时用数码表表示
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7时和7:00是一个时刻的两种写法,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完成书上97页第2题连一连。
三、应用新知,拓展练习
1、认一认。播放课件
让学生独立说一说第97页“练一练”第1题图中的小孩子在啥时间干啥。(用两种办法表示,并说出几时在干啥。)
2、拨一拨。
(1)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下列时刻:一名学生在讲台上拨,其余学生在下面拨。
1时 9时半 3时 11时半 5时半
3、动脑筋。(过一小时是几时)播放课件
先让学生理解题,“过一小时是几时,就是用现在的时间+1。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啥收获?
作业设计:
今天回家后,同学们也像小明一样,在父亲母亲的帮助下,给自己制定一份合理作息时间表。
板书设计:
小明的一天
时针 短 分针指着12,时针指几读几时。
分针 长 分针指着6,时针刚过几就读几时半。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明的一天》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小明的一天》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小明的一天”主要是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情境教材,教材根据小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安排了6个整时和半时的时间让学生认识钟面,题材非常生活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能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标
在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把握单元的主脉后,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二)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养成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重难点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会认读整时和半时作为教学重点,在观察、对比之后了解整时和半时的特点后,在钟面上能拨出整时和半时作为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明的一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个谜语:“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啥时候起,啥时候睡。”
生:闹钟。
师:对,它就是钟表,钟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二)合作探究
1、认识钟面。
(1)师:请同学们观察学具的钟面和屏幕上的钟面,看钟面上都有些啥。
指名汇报:谁能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师:小孩子们的眼睛真亮,你们的发现非常重要。(师指着大钟面)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这12个数字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围成一圈。(课件演示,学生边跟着读数字)还有两根针,谁知道这两根针叫啥名字?(在学具上找出时针。)时针指向几就是表示几时。(认识完分针,让生在学具上找出分针)
(3)分针和时针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兄弟,他们每天不停的朝一个方向向前跑,他们是朝哪个方向转动的呢?(课件演示时针与分针的运动画面,生观察。)
师:来,我们用手来比划一下。我们把顺着时针转的这个方向叫顺时针方向。
师:有了闹钟的帮忙,小明的生活就很有规律了,他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得妥妥当当,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小明的一天”。是怎么样安排的。(出示课题)
师:你知道小明分别是在啥时间做这些事的吗?(生答)那我们今天就来学学怎么认钟面上的时间。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能根据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指向,把这些钟分分类吗?
(三)集中释疑
1、认读整时。
(1)认读“7时”
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是啥时候起床的。(生试着认读7时)
师:我发现同学们真会看时间,那谁来做小老师,说说你是怎么看出这个时间的?
师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明确“整时”,认识“7时”的另一种表示办法7:00)
(2)认读8:00、12:00、4:00。
让学生在本子上写出两种表示办法,并完整地说说:小明在啥时间做啥?
(3)练一练
a.生说时间,师拨钟。(让学生对老师做出评价)
b.师说时间,生拨钟。
(教师对学生做出评价)
c.同桌合作,一人说时间一人拨钟(生生互评)
2、认读半时。
(1)认读9时半
师:小明正在做广播操呢,这时是……
师: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谁还会认?
(2)认读“8时半”
师;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小明要休息了,我们来看看他是几时睡觉的。
(3)出示钟面:8:30与9:30让学生观察时针,明确半时时时针是在两个数字的中间。
(4)师小结:分钟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明确“半时”)
(6)练一练
a.出示半时钟面,让学生认读,写在本子上。(教师对学生做出评价)
b.师说时间,生拨钟。
(教师对学生做出评价)
c.同桌合作,一人说时间一人拨钟(生生互评)
(四)展示提升
(一)简介普通计时法
师:小明10时就*睡觉了,可我们10时还在上课呢,这是怎么回事啊?(上午、晚上),所以,通常,我们在生活中用早上、上午、下午、晚上几时来准确的表达时间。
(五)训练巩固
1、练一练第1题
小亮和小明是同学,想知道他的时间是怎么安排的吗?
(出示练习“认一认”的4幅图,让学生认读相应的时刻。要让学生完整表述:几时谁在干啥?)
2、练一练第2、3题
(六)学习小结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们一起从现在开始,做个珍惜时间的人。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明的一天》教案 篇4
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悦、有满足感,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需要,一切教学活动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需要
学习数学为了啥?数学离学生有多远?这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要回答的问题。本节课里,给了一个较好的回答:学习数学首先是生活的需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整节课具有生活气息,学生充满了学习的乐趣。课一开始,教师就出示一个实物的时钟,让学生说说时钟有啥作用?学生争着发言,由此教师亮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怎么样看时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再看课的应用部分,教师要求学生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电视节目的播出或结束时间是在整时或半时的,并拨出时间。教师的这一安排,避免了学生机械练习,被动练习的局面。这一环节有一箭双雕之功,既是新知识的应用,也与生活紧密相联,学生不觉得这是一种负担,学生学得轻松自在。
总之,关注学生的生活需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自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本节课的第一个特点。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节课另一个特点是,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来构建立体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实际需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
对钟面的认识,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呢他们知道哪些钟面知识,教师不能武断估计,闭门设计教学方案 ,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你对钟面知道些啥?”这样的开放性问题留出时间、虚拟主机让学生观察、议论、汇报,充分展示学生的原有基础。
学生已经习惯了用“长针、”“短针”来描述某一时刻,在认读整时之初,教师及时加上一个简单的钟面简介,明确时针、分针的名称,为学生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描述某一时刻打下基础。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整时”时刻的认读比较容易,而“半时”时刻的认读可能会出现问题,应作为教学重点来处理。学生之所以对半时的认读模糊不清,关键在于对钟表的旋转顺序不清。为解决这一难点,在认半时之初,让学生观察转动的钟表,明确了钟表的转动方向,也为下面讨论半时刻的认读提供了理论依据,化解了本课的难点。总之,在认识“整时”、“半时”的活动中,我非常重视挖掘学生群体这个大的学习资源的优势,放手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围绕某一难点展开讨论,认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读的办法。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全班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其主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教师把第三幅情景图中的“8 时”改为“8时半”为的是,最后通过引导观察这两幅情景图,让学生学会用上午、下午、中午和晚上等词对一天的时间进行更准确的描述,对一天的时间有一个更进一步的、全面的了解。
总之,课堂教学顺应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据知识的起点,灵活地、有效地安排教学活动,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思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
数学课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学会知识,更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这堂课中也有较好的体现。如:课的结尾教师出示了没有时针、分针的钟面,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时间,画出时针、分针的位置和让学生在课外设计一份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由此可见,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课内知识,更要关注课外拓展、延伸,关注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整堂课体现了关注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的主题。从问题情境的创设,到整个展开过程的立体安排,到难点的突破,以及所学知识的应用,都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得到了满足,获得了成功。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明的一天》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认读整进、半时。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教学准备:
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2、出示各种漂亮的钟,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
3、拿出实物让学生辨整点与半点时钟分别是怎样敲的?
二、探索新知识。
1说说钟面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2、说一说。
1)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结合小组讨论。
2)、小孩子的一天也是怎么样度过的呢?
3、认一认。
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啥?
4、比一比。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半时和整时的区别,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讨论完后请小组长代表发言,最后教师作出总结。
三、结合实践。
1、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2、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五、练一练。
1、第1、2题都是巩固钟表的认识.
2、小调查是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作为一次家t作业,第二天来进行组织交流。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明的一天》教案 篇6
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悦、有满足感,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需要,一切教学活动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需要
学习数学为了啥?数学离学生有多远?这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要回答的问题。本节课里,给了一个较好的回答:学习数学首先是生活的需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整节课具有生活气息,学生充满了学习的乐趣。课一开始,教师就出示一个实物的时钟,让学生说说时钟有啥作用?学生争着发言,由此教师亮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怎么样看时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
再看课的应用部分,教师要求学生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电视节目的播出或结束时间是在整时或半时的,并拨出时间。教师的这一安排,避免了学生机械练习,被动练习的局面。这一环节有一箭双雕之功,既是新知识的应用,也与生活紧密相联,学生不觉得这是一种负担,学生学得轻松自在。
总之,关注学生的生活需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自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本节课的第一个特点。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节课另一个特点是,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来构建立体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实际需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
对钟面的认识,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呢他们知道哪些钟面知识,教师不能武断估计,闭门设计教学方案 ,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你对钟面知道些啥?”这样的开放性问题留出时间、虚拟主机让学生观察、议论、汇报,充分展示学生的原有基础。
学生已经习惯了用“长针、”“短针”来描述某一时刻,在认读整时之初,教师及时加上一个简单的钟面简介,明确时针、分针的名称,为学生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描述某一时刻打下基础。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整时”时刻的认读比较容易,而“半时”时刻的认读可能会出现问题,应作为教学重点来处理。学生之所以对半时的认读模糊不清,关键在于对钟表的旋转顺序不清。为解决这一难点,在认半时之初,让学生观察转动的钟表,明确了钟表的转动方向,也为下面讨论半时刻的认读提供了理论依据,化解了本课的难点。总之,在认识“整时”、“半时”的活动中,我非常重视挖掘学生群体这个大的学习资源的优势,放手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围绕某一难点展开讨论,认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读的办法。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全班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其主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教师把第三幅情景图中的“8 时”改为“8时半”为的是,最后通过引导观察这两幅情景图,让学生学会用上午、下午、中午和晚上等词对一天的时间进行更准确的描述,对一天的时间有一个更进一步的、全面的了解。
总之,课堂教学顺应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据知识的起点,灵活地、有效地安排教学活动,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思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
数学课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学会知识,更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这堂课中也有较好的体现。如:课的结尾教师出示了没有时针、分针的钟面,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时间,画出时针、分针的位置和让学生在课外设计一份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由此可见,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课内知识,更要关注课外拓展、延伸,关注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整堂课体现了关注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的主题。从问题情境的创设,到整个展开过程的立体安排,到难点的突破,以及所学知识的应用,都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得到了满足,获得了成功。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明的一天》教案 篇7
一、说教材
《小明的一天》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 “小明的一天”主要是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情境教材,教材根据小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安排了6个整时和半时的时间让学生认识钟面,题材非常生活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能学以致用。
二、说教学目标
在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把握单元的主脉后,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2、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养成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说重难点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会认读整时和半时作为教学重点,在观察、对比之后了解整时和半时的特点后,在钟面上能拨出整时和半时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让一年级的小孩子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我主要采用直观情景教学,通过猜谜语、找朋友、动手拨一拨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合作、互相交流进而获得知识与技能。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有效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流程。
首先我采用情趣导入的方式引入本课教学,我利用课件播放谜面“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啥时候起,啥时候睡。”“同学们猜猜看,它会是啥呢?”当学生通过努力猜出谜底后,学习兴趣陡然高涨,我因势利导“现在就和老师一起去钟表王国,去认识钟表王国的居民们。采用猜谜语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导入新课,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情感和知识的铺。
接着,我利用学生强烈的学习,进入“新知探究”环节,因为课件这种直观形象的展示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有利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所以本节课我使用了课件。当学生初步认识钟面后,我用“我的身体短,我是时针”“我的身体长,我是分针”这种童趣十足的语言强化了学生对时针、分针的认识,突破了学生的认知困难,接着我故作神秘“小孩子,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不想认识?他的名字叫小明,今年和大家一样也上一年级了,瞧!让我们走进小明的一天。早晨小明早早地就起床了,他可是自己穿衣服的哟,吃过早饭,他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去上学,上课是小明积极举手发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午饭时间到了,小明可是自己吃的午饭哦。瞧,小明在踢足球锻炼身体呢!晚上写完作业,小明早早的睡觉了”以简介朋友的方式展开小明的一天,为教整时和半时做好了准备,在教整时时,我采用以学生“帮忙”的形式,出示小明几时起床?几时吃午餐?两幅图片,让学生根据钟面上时针、分针的位置,初步得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认知观念后,我用“小孩子,你们太聪明了,知道我是早晨6时起床,中午12时吃午餐,那你想知道我是下午几时锻炼身体吗?告诉你们吧,我是下午4时锻炼身体的,你能用学具准确地拨出4时吗?”以小明童趣的语言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后,并进入了拨钟环节,以突破教学难点,强化学生对整时的认识。当学生拨钟正确时我会采用“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及小贴纸奖励等办法表扬和鼓励学生,启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对整时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我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半时教学,出示小明七时半上学,八时半睡觉两幅图片,让学生根据时针、分针的位置知道:时针走过7,在7和8中间,分针指着6,是七时半,时针走过8,在8和9中间,分针指着6,是八时半。进而得出“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接着我创设疑问“小孩子,智慧老爷爷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为啥小明七时半上学,八时半却在睡觉呢?”通过图片让学生知道,小明是早上七时半上学,晚上八时半才睡觉的。从中让学生懂得说时间时要说具体、说完整。之后也用拨钟强化了学生对半时的认识。
在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及拨出整时和半时后,让他们知道数学能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的问题,于是进入第三环节“解决问题”,我创设淘气、笑笑去旅游的情境。“小孩子,笑笑要去北京旅游了,咱们帮笑笑看看飞机开往北京的时间是上午几时?”当学生说对时间后(点课件)接着还说出了飞机开往天津的时间以及拨出飞机去南京的时间下午2时半。课件上飞机起飞的动画及表扬的“你真棒”保护了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接下来进入“游戏巩固”环节,我播放课件,让学生根据钟面上的时间,听小猪和小狗的对话。如:“这是几时?6时拉。小狗说:“快起床吧!”小猪说:“我再睡一会吧!”“7时半了,小狗说我们一起去上学吧,小猪说我再玩一会吧”“下午5时了,小狗说我们一起去做作业吧,小猪说:我再玩一会吧”“晚上8时了,小狗说时间到了我要去睡觉了,小猪哭着说我的作业还没写完呢!”一年级的小孩子注意力不持久,通过“找朋友”游戏中有趣的对话,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不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整时和半时的认读,而且从中懂得了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
最后一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的思想,让学生学会总结,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最后说说板书
板书中我以“长”“短”两字加深学生对时针、分针的区别。板书了整时时时针、分针的指向,半时时时针、分针的指向。用色彩鲜艳的艺术字突显了本课的重点。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明的一天》教案 篇8
一、 说教材
《小明的一天》 是一年级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 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 认识钟面、 区别时针、 分针, 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是学生以后学习“时、 分” 的基础。 本课以“小明的一天” 为背景, 提供了 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通过学生观察、 讨论、 比较等活动认识钟面、发现整时和半时的区别, 并在对比、 探索的过程中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一般来说, 大多数学生每天起床、 吃饭、 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 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因此, 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 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 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 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和半时的办法; 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 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 操作交流等活动,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 思维拓展目 标: ①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自 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②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 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 掌握认读整时和半时的办法。 难点: 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和半时。
二、 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 好动、 爱玩、 好奇心强, 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 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 为了 抓住他们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我采用了愉悦式教学办法为主, 创设情境, 设计了多种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 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 让小孩们通过画钟、 谈钟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 这样既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认知兴趣, 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积极性。 为了 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通过让学生画一画、 说一说、 做一做、找一找、 拨一拨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积极动眼、 动耳、 动脑、 动口,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 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 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 四个教学环节: ⑴创设情境, 诱发兴趣。 ⑵自 主参与, 探索新知。 ⑶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⑷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 创设情境, 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 我首先出示闹钟声和录音让同学们猜谜, 问他们“一匹马儿三条腿, 日夜奔走不怕累, 马蹄嘀嗒提醒你, 早睡早起要牢记。” 当同学们猜出是闹钟时, 再让他们说说它的作用。 这样引出课题, 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 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 自主参与, 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 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画一画钟面, 做一做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 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让学生回忆自己平常所看到的钟面并把它画下来, 同时选两个画得有代表性的同学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接下来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别人的钟面与自己的钟面, 看看发现了啥? 充分让学生说一说、 数一数, 积极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孩子交流, 合作学习。 在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 不是有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 如: 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 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 让时针和分针作自 我简介, 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学生; 接着再让学生跟着电脑数, 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 也强调了时针走得慢, 分针走的快的特点。 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 同时培养了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 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 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二步骤是学习整时和半时的认、 读、 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和半时, 但概念是模糊的, 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我分别将整时、 半时的 3 个钟面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 讨论交流, 最后达成共识: 前面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着 12, 后面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是指着 6。 这时就引导学生总结出当分针指着12 时, 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当分针指着 6 时, 时针走过了 几就是几时半。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 我让学生动手操作, 拨一拨, 在 这里我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 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办法, 一人说时刻, 一人拨钟面, 这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 在教学整时和半时的两种写法时, 我先简介汉字“时” 表示的办法, 再简介数码表形式的表示办法。 在教学数码表形式时, 我充分利用教材, 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啥? 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 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 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 通过对 6 时和 7 时半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和半时两种写法, 再通过练习, 让学生板演另外四个钟面的写法, 使学生学以致用, 促使知识内化。
第三层: 应用新知, 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 溶练习于游戏中, 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知识, 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 三大板块: 1、 小孩子一天的作息安排。 2、 找朋友。 3、 生活情境体验。
1. 我用课件出示小孩子的一天, 让学生边看录像边互相说“小孩子啥时间在做啥” , 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 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 认识数学的活动课, 体现“数学源于生活, 赋于生活, 用于生活” 的思想, 也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2. 在找朋友中, 让学生全员参与, 给每个小孩子都带上头饰(钟面、 记时的两种写法), 让时间相同的小孩子握手做个好朋友。 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办法的联系, 同时以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也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
3. 通过去买东西的生活情境体验, 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 边的问题, 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四层: 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 40 分钟里学会了啥? 你是通过啥办法知道的?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回去可以在母亲的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明的一天》教案 篇9
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悦、有满足感,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需要,一切教学活动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需要
学习数学为了啥?数学离学生有多远?这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要回答的问题。本节课里,给了一个较好的回答:学习数学首先是生活的需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整节课具有生活气息,学生充满了学习的乐趣。课一开始,教师就出示一个实物的时钟,让学生说说时钟有啥作用?学生争着发言,由此教师亮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怎么样看时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再看课的应用部分,教师要求学生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电视节目的播出或结束时间是在整时或半时的,并拨出时间。教师的这一安排,避免了学生机械练习,被动练习的局面。这一环节有一箭双雕之功,既是新知识的应用,也与生活紧密相联,学生不觉得这是一种负担,学生学得轻松自在。
总之,关注学生的生活需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自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本节课的第一个特点。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节课另一个特点是,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来构建立体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实际需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
对钟面的认识,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呢他们知道哪些钟面知识,教师不能武断估计,闭门设计教学方案 ,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你对钟面知道些啥?”这样的开放性问题留出时间、虚拟主机让学生观察、议论、汇报,充分展示学生的原有基础。
学生已经习惯了用“长针、”“短针”来描述某一时刻,在认读整时之初,教师及时加上一个简单的钟面简介,明确时针、分针的名称,为学生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描述某一时刻打下基础。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整时”时刻的认读比较容易,而“半时”时刻的认读可能会出现问题,应作为教学重点来处理。学生之所以对半时的认读模糊不清,关键在于对钟表的旋转顺序不清。为解决这一难点,在认半时之初,让学生观察转动的钟表,明确了钟表的转动方向,也为下面讨论半时刻的认读提供了理论依据,化解了本课的难点。总之,在认识“整时”、“半时”的活动中,我非常重视挖掘学生群体这个大的学习资源的优势,放手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围绕某一难点展开讨论,认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读的办法。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全班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其主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教师把第三幅情景图中的“8 时”改为“8时半”为的是,最后通过引导观察这两幅情景图,让学生学会用上午、下午、中午和晚上等词对一天的时间进行更准确的描述,对一天的时间有一个更进一步的、全面的了解。
总之,课堂教学顺应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据知识的起点,灵活地、有效地安排教学活动,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思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
数学课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学会知识,更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这堂课中也有较好的体现。如:课的结尾教师出示了没有时针、分针的钟面,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时间,画出时针、分针的位置和让学生在课外设计一份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由此可见,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课内知识,更要关注课外拓展、延伸,关注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整堂课体现了关注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的主题。从问题情境的创设,到整个展开过程的立体安排,到难点的突破,以及所学知识的应用,都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得到了满足,获得了成功。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明的一天》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点。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材分析〗
本节课“小明的一天”,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小明一天的活动:早上6时起床→7时半上学→8时上课→12时吃午饭→下午4时踢球→晚上8时半睡觉。这一内容在设计上有3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第二,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发展学生的数感;第三,适时地渗透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如按时起床、早睡早起等。本内容的选取既关注了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也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时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情境图,给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使数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2.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富有情感的行为,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互动。本节课通过“小明的一天”为学生创设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体现儿童已有的生活经历,为学生探索知识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3.强化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本节教学有多处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力量,沟通各小组所发现的内容,在这些过程中去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怎么样倾听别人的意见,怎么样与别人交流,怎样正确评价别人的见解等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县直实验小学。教学资源贫乏(无配套教学挂图、课件等),教师上课只有课本和一些自制教具,只能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
本班学生60人,70%来自县城,30%来自乡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参差不齐。上这节课之前,我做了个调查:发现城里的小孩大都认识了整时与半点,还了解了一些关于钟面的其他知识;而农村的小孩相对而言就知之甚少,有的只认识整时,个别还不会看钟表。因此,如果将本节的知识交给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必须要先把学生按已有经验的多少来搭配成若干异质小组,才能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贴出小明的画像),他的名字叫小明,和大家一样,也上一年级了。你们想了解这位新朋友吗?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看“小明的一天”。
(评析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
(二)合作交流,总结经验
1. 观察情境图,交流经验。
看课本中的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小明在啥时间做啥?自己先看看,再在小组内讲给其他同学听。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师:谁来简介小明在一天中都做了啥?
生:6点起床,然后7点半去上学,8点开始学习,12点吃饭,下午4点踢球,晚上8点半上床睡觉。
师:简介得真清楚。老师告诉你,几点也可以说成几时,比如6点起床,可以说成6时起床。那你知道看时间通常要用到啥?
生:看时间要用钟表。
师:关于钟面的知识你知道哪些?把你知道的知识教给小组中的其他小孩子。比一比,看哪位小老师当得最合格。
小组活动。
汇总各小组的交流结果。
组1:我们组知道了1时、2时……12时怎么看,还认识了时针、分针、秒针。
组2:我们组知道了怎么样看几时半,还知道秒针转得最快,时针转得最慢。
组3:我们组知道钟表上有12个数。
……
师小结:小老师们懂得真不少,有的不仅会看钟面上的时间,还知道钟面上(出示钟面实物图)有12个数,有3根指针,也短也粗的一根叫时针,长一些的这根叫分针,最长的这根叫秒针。
(评析关于钟面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经验。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如当小老师,让学生积极地去获取知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2.总结经验,进一步强化对整时、半点的认识。
师:小孩子们知道小明在一天里都做了些啥,那你能给小明活动的这6个时间分分类吗?
学生各抒己见。
生1:按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来分为五类。
生2:可以分成两类,6时、8时、12时、下午4时为一类;7时半、8时半为一类。
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鼓励。
师:按整时和半时来分,可以分成两类,6时、8时、12时、下午4时是整时,7时半、8时半是半点。你们是怎么样认读整时和半点的呢?利用自己的钟表模型,小组内交流一下看法。交流时要注意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如果有不同意见,要等同学说完后再提出来。
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结果。
组1:我们发现6时、8时、12时、下午4时分针都指着12;7时半、8时半分针都指着6。
组2:我们还有补充,6时、8时、12时、下午4时分针指着12,时针分别指向6,8,12,4;7时半、8时半分针指着6,时针分别在7和8,8和9的中间。
……
师:由此可以发现整时和半点有啥不同?
生1:整时和半点分针指的不一样,整时分针指向12,半点分针指向6。
生2:整时和半点时针也不一样,整时时针指向哪个数就是几时,半点时针在两个数的中间。
师小结:整时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半点时分针总指向6,例如说7时半,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7和8的中间。
(评析分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学生在前面的单元中已有接触。本环节通过对时间的分类加深学生对整时、半时的认识。另外,本环节中小组活动有实效,注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课间休息: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评析通过这一活泼的音乐,寓教于乐,不仅愉悦了学生的身心,还在无形中渗透了珍惜时间的教育。)
3.良好作息时间的教育。
师:通过小明的一天,你对他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
生1:小明按时吃饭。
生2:小明爱体育锻炼。
生3:小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生4:小明早睡早起,是个好小孩。
师小结:小明是一个有良好生活作息习惯的好小孩,希望小孩子也像小明那样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评析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是关于时间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这里教师结合小明的一天,引导学生去合理地安排时间,适时地渗透了时间观念的培养。)
(三)应用练习
1. 认一认。
让学生独立说一说第91页“练一练”第1题图中的小孩子在啥时间干啥。
2.拨一拨。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下列时刻:
1时9时半3时11时半5时半
(评析通过有趣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读整时、半点。)
(四)作业设置
用喜欢的记录方式给自己制定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评析作业的设置,给了学生一个开放的虚拟主机,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啥收获?
生1:我知道了整时和半点的不同。
生2:我觉得和小组里的其他小孩子一起学习很开心。
生3:还要向小明学习早睡、早起。
……
(评析课堂小结的设计体现了评价的理念和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回想起这快乐的、无拘无束的40分钟,我心中充满了许多感慨。感慨小孩们在课堂上出色的表现,感慨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我真不敢相信,六七岁的小孩竟然知道得这么多,合作得这么好。数学已经成为了他们接触生活、了解生活的一个工具。
成功的一节课必须要立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对新理念的理解之上。胸中有邱壑,教学才有方。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努力挖掘教材的两个优势:1. 情境创设得好,是儿童熟悉和感兴趣的;2.素材提供得好,它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根据本班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以及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多次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去自主地学习探究。在学生交流时,我把自己也看成是小组中的一员,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关注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以便及时地来引导。看到小孩们一张张快乐的小脸,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活”起来的数学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学生探索的天堂。
〖案例点评〗
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1. 重视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中创设既合理也富有活力,既关注也尊重学生的情境是每个教师竭力追求的。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一个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舞台,通过“小明的一天”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去合作、去交流,去认识整时和半点。我想,这一情境会使儿童终生难忘,甚至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在本节中,教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去自主地学习。在小组交流、合作的基础上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提出不同意见的机会,注意生生、师生的多项交流,集中小组的智慧,进一步认识整时和半点。尊重学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3.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全面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新课程理念。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性,使数学课堂真正变成学生实现心灵自由放飞的舞台。
点评人:王欣(山东省莒南县第三实验小学)
〖编者点评〗
郑老师任教的是一所普通的小学,教学设备比较贫乏。郑老师利用每个学生都有的课本和自制的教具与学具,组织了生动有趣、有实效的数学活动。郑老师根据本班学生70%来自县城,30%来自农村,原有的生活经验有显著的差异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搭配组织小组,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得到发展。这些做法具有普遍意义,值得借鉴。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明的一天》教案 篇11
一、说教材:
《小明的一天》是一年级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认识钟面、区别时针、分针,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是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的基础。本课以“小明的一天”为背景,提供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认识钟面、发现整时和半时的区别,并在对比、探索的过程中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一般来说,大多数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和半时的办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①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②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和半时的办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和半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悦式教学办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多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小孩们通过画钟、谈钟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找一找、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⑴创设情境,诱发兴趣。⑵自主参与,探索新知。⑶应用新知,解决问题。⑷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出示闹钟声和录音让同学们猜谜,问他们“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走不怕累,马蹄嘀嗒提醒你,早睡早起要牢记。”当同学们猜出是闹钟时,再让他们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画一画钟面,做一做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回忆自己平常所看到的钟面并把它画下来,同时选两个画得有代表性的同学在黑板上板书出来;接下来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别人的钟面与自己的钟面,看看发现了啥?充分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积极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孩子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有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简介,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接着再让学生跟着电脑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时针走得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二步骤是学习整时和半时的认、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和半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分别将整时、半时的3个钟面板书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前面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着12,后面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是指着6。这时就引导学生总结出当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当分针指着6时,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半。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在这里我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办法,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面,这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
在教学整时和半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简介汉字“时”表示的办法,再简介数码表形式的表示办法。在教学数码表形式时,我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啥?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6时和7时半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和半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另外四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1、小孩子一天的作息安排。2、找朋友。3、生活情境体验。
1、我用课件出示小孩子的一天,让学生边看录像边互相说“小孩子啥时间在做啥”,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2、在找朋友中,让学生全员参与,给每个小孩子都带上头饰(钟面、记时的两种写法),让时间相同的小孩子握手做个好朋友。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办法的联系,同时以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也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3、通过去买东西的生活情境体验,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啥?你是通过啥办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回去可以在母亲的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明的一天》教案 篇12
《小明的一天》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小明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成功之处:
1、我一直在思索,怎么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呢?于是,我利用课余,让学生做一个钟面,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为做的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小明的一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学生自己做的钟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钟面,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3、在教学中,让学生边拨边说,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的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述表达能力。然后利用实物钟,拨动实物钟,让学生感知时针走的方向,提出“顺时针方向”这一专有术语。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完整的表述和学会运用数学语言。学生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表述时间时会产生不规范现象。如:把7时说成7点,8时半说成8点半。我立刻给学生以引导,“在数学上,我们要说成“7时或者8时半。”并让学生用正确的表述办法重新描述小明一天的学习生活。学生的规范的数学用语得到了强化。
5、最后在课件上呈现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以这个表为模板为自己的一天也设计一张作息时间表,从中教育学生珍惜时间,起到行为习惯以及道德教育的作用。
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拨钟表和数码表上整时或半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而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再得以提高和规范。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应该多专研教材,把准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再通过各种有趣的形式传达给学生
2、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并对于钟面这种学具的新鲜感强,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部分学生不能达到有效训练或表达不规范。比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
3、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比如:让学生先猜是啥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多,而且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
有真正地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随意拨动模具钟面。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学生积极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小组合作时,老师应参与其中,深入学生的探讨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向,并适当引导。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语言过于啰嗦,不简洁。带有很多口语,如“啊,好了,恩……”。对学生的鼓励评价还是不够,完全靠钟面这个学具来激发学习兴趣,忽视了鼓励评价的作用。比如:教学中在学生回答完后,可以对学生说点鼓励的言语,“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的回答很完整”“你回答的很好,如果能再大声点,就更好了。”等具体的鼓励评价性语言。也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争性的对比,通过对比来激励学生。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在平时的教学和教研中学习和积累更多的经验,让自己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明的一天》教案 篇13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小明的一天》。下面我将以五方面来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简介:一、教材分析,二、教学办法,三、教学过程分析,四、板书设计,五、学习评价。
我们先来看一看对教材的分析,我将分别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的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小明的一天》主要是要求学生对整时和半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教材安排了6个整时和半时的时间让学生认识钟面,题材非常贴切生活。一般来说,一名一年级的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
2、通过认一认、拨一拨等活动,并结合生活经验学会认读整时、半时。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学习,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作为教学重点,在钟面上能拨出整时和半时作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办法
为了让一年级的小孩子在乐中学,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悦式教学办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通过猜谜语、找家、动手拨一拨等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多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进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为有效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四、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课件播放带谜语的歌曲“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啥时候起,啥时候睡。”,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初步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发现了啥?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在交流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12个大格。而时针和分针有些同学或许会说有长针,短针。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因此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学生仔细观察时针和分针有啥不同,并做详细简介
,最后得出结论,时针也粗也短,分针也细也长。这种简短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强化了学生对时针,分针的认识,突破了学生的认知困难。接着我故作神秘“小孩子,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不想认识?他的名字叫小明,
今年和大家一样也上一年级了,他是个珍惜时间的好小孩,瞧!让我们走进小明的一天。将在课件上出示课本主题图,把内容引到第二步骤。
第二步骤是初步认识整时、半时。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出示情境图依此呈现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有不少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认读钟面。在完整的看完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的时候,此时讲6个时间重点突出,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小孩子们仔细观察这6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并提出谁能给这6个钟面分一分类?能把它们分成几类?引导学生把它分成两类一类:分针都指着12,另一类:分针都指着6。出示分针都指着12的四幅图,问谁认得这些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并说说小明在啥时间做些啥.。让学生观察比较这四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有啥相同和不同,最后得出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教师在钟面上拔出整时学生说出时间,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在说拨的过程,适时的引出整时的另一种记法。紧接着进入老师说出时间,学生拨钟环节,以突破教学难点,强化学生对整时的认识。当学生拨钟正确时我会采用“你真棒”及小贴纸奖励等办法表扬和鼓励学生,启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拨钟环节,主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整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特征。当学生对整时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我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半时教学,出示小明九时半做操,八时半睡觉两幅图片,让学生根据时针、分针的位置知道: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9,在9和10中间,是9时半,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8,在8和9中间,是8时半。进而得出“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在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及拨出整时和半时后,让他们知道数学能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的问题, 在进入第三环节之前利用课件播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通过这一活泼的音乐,寓教于乐,不仅愉悦了学生的身心,还在无形中渗透了珍惜时间的教育。紧接着进入第三环节
第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设计了找家的练习。我会告诉学生由于小动物没按时回家,天黑了找不到回家的路,都快急哭了,只要把小动物身上的时间和房子上的时间相对应的连接起来,小动物们就可以回家了,请小孩子帮忙把它们送回家吧。一年级的小孩子注意力不持久,通过“找家”游戏中的动物图片和有趣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不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整时和半时的认读和两种记时法的联系,而且从中懂得了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
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的思想,让学生学会总结,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父亲母亲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让同学们从中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
四、板书设计
接着来说板书设计,板书中我以“长”“短”两字加深学生对时针、分针的区别。板书了整时时针、分针的指向,半时时针、分针的指向。板书这样简洁既突出了本课的重点,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学习评价
最后来说说我对本节课所用的学习评价,在本节课中,我采用师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的评价,我想以此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明的一天》教案 篇14
1、以“谜语”导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结合谜语的“一匹马儿三条腿”,引导学生认识时针、分针、秒针及其特点。
2、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能正确认读时间的只有4人,其余的均不知道从哪入手看,因此在“小明的一天”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每出示一个钟面,都让学生说
“从钟面上,你看到了啥?”(意图:说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再读出时间,然后将6个钟面上的时间进行分类,引入“整时”和“半时”。
从教学效果看:
1、可喜之处:所有同学都知道了要认读时间,就要先正确说出时针和方针的位置,而且也能做到这一点。
2、改进之处:在对6个钟面进行分类后,应该用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明白“整时”和“半时”时针和方针所在的位置,尤其是“半时”,更要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体会到“时针超过了几,就是几时半”。
3、对于课堂小结部分处理得过于粗糙,只让学生说了说,没有做出总结,小结部分可以让学生详细说一说这节课的内容,加深印象。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明的一天》教案 篇15
选用教材:新课标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90—91页
教学片断实录:
师:小孩子们,平时你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
生1:起床→吃早饭→上学→上课┈
生2:起床→早锻炼→上学┈
┉┉
师:(出示教材中《小明的一天》中的6幅画面,事先作如下处理:a.将每幅画面扫描放大后单独印在a4大小的纸上.b.将原画面中的钟表及时刻的提示从图中删去。c.教师将6幅图片打乱顺序后贴在黑板上出示。)这是xx小学一位叫小明的小孩子一天的生活,和同桌说一说小明这一天都干了啥。
图片示例:(括号中的文字为图片大意)
(起床)
(吃饭)
(踢球)
(上学)
(上课)
(睡觉)
学生互说六幅图片的大意。
师:小明的一天按现在这样的顺序安排合理吗?
生1:乱糟糟的,没有安排好。
师:那你们能帮他从早到晚安排一下吗?
生:(异口同声)能!
师:请小孩子们打开信封,取出这6幅图片,合同桌一起为小明安排一下这一天的生活。(事先为学生准备好两人一套图片,打乱顺序放入信封备用)
学生两人一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安排的?
生1:我们是这样安排的:起床 → 吃饭 →上学→ 上课→ 踢球 → 睡觉。
生2:不对,那肯定是吃中饭,家里吃早饭不会用快餐盆的,我们的安排是:起床 → 上学 → 上课 → 踢球 → 吃午饭 → 睡觉。
生3:我们不同意,踢球应该安排在下午放学后比较好,我们的安排是:
起床 → 上学 →上课 → 吃午饭→ 下午踢球 → 晚上睡觉。
师:大家认为哪个安排得更合理呢?
(沉默了一会儿)
生:(大部分学生)生3安排得比较好!
师:好,老师也同意生3的安排。(师将黑板上的六幅图片按生3的按排重新排序)
师:要想更准确的知道小明在啥时候做这六件事的,我们该请谁帮忙呢?
生:钟表!(师顺势揭题:认识钟表)
师:猜猜看,你认为小明会在早晨啥时候起床?啥时候上学?
生1:7点起床,7点半上学,我平时就是这样的。
生2:8点起床,9点上学。
生3:不行,8点起床太晚了,上学要迟到,我猜是6点半起床,8点上学。
生 4:我猜是6点起床,7点半上学,因为小明的父亲母亲要上班,所以起床要早一点。
┉┉┉
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我们就按生4的意见,让小明6时起床,还可以进行晨练,锻炼身体,吃早餐后7时半上学,这样可以吗?(板书:6时 7时半)
生:可以。
师:那请小孩子们从信封里找一找,有没有6时和7时半的钟面。如果有,就把它贴在起床和上学这两幅图的下面。(事先为学生准备一套〈10个左右〉整时与半时的钟面供学生选择,同桌两人一套)
学生活动(选—贴)。
师:你是怎么看出这是6时的?
生1: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6,就是6时。
师:长针和短针有名称吗?你们是怎么区别他们的?
生2: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母亲告诉我的。
生3:长长瘦瘦的是分针,矮矮胖胖的是时针。
师:那7时半你们也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4:分针指着6,时针在7和8的中间。
生5: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7不到8,因为我知道时针是这样走的。(做顺时针手势)
师:对,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你能和同桌一起认一认信封里剩下的钟面吗?
学生同桌两人认读余下的钟面,然后请一生范读一遍。
师:这么多的钟面,你能将他们分分类吗?
(短暂沉默)
生1:能!(上台将钟面分成两类)
师:你为啥这样分?
生1:这些钟面分针指着12,都是几点;那些钟面分针指着6,都是几点半。
生2:分针指着12,时针正好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半。
师:对,讲得真好。你能给小明剩下的4件事情安排个合适的时间吗?
学生同桌讨论,选择钟面,逐一贴在每幅图片的下面。
师:谁来说说?
生1:我们的安排是8时上课,11时吃饭,3时踢球,8时睡觉。
师:怎么有两个8时?
生1:上课是早上8时,睡觉是晚上8时,一天有两个8时。
师:哦,说的真好!
生2:我们的安排是8时半上课,12时吃饭,放学后4时踢球,8时半睡觉。
生3:我们的安排是上午9时上课,中午11时半吃饭,傍晚5时踢球,晚上8时半睡觉。
┉┉┉
(只要不违反生活常识,教师对学生的安排都给予充分肯定)
下略
自我评析:
1.学生的现实起点在哪里?
《小明的一天》是新课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的内容,尽管教学对象是上学才几个月的一年级学生,但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非常典型的现实起点高于逻辑起点的一个范例,上课前学生绝对不是一张白纸,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据课前调查得知,全班32 中能正确辨认时针,分针及秒针的有25人,能正确认读整时的有23人,能正确认读半时的有19人,能大概说出自己啥时刻在干啥的有14人,学生已经处于这样的认知水平,如果我们的教学仍按部就班的从钟表的作用 → 认识钟面(时针,分针,12个数字)→ 认读整时,半时→ 合理安排时间这样的程序进行无疑是一种浪费,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但学生的现实起点也是不一样的,教学活动要兼顾到不同层面的学生,因此,我们认为,本课只有紧密结合生活,以活动化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以高起点的学生带动低起点的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将学生的已有知识也转化为教学资源,进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益。
2. 教学目标定位在哪里?
如果说学生的现实起点是本课教学的下限,那么目标的定位应该是本课教学的上限,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已有的认知下限达到合适的认知上限,这就是这节课的任务所在,既然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对钟表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体验,这是学生认识钟表的重要基础,所以如果把认识钟表,整时与半时作为全新的知识进行教学无疑是不妥的,我们对本节课的定位是:本课的学习活动,应该是学生已有认知基础的总结和升华,认读整时,半时与合理安排时间在本课中的地位同样重要。目标定位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既然本课是学生原有知识升华,升到啥程度也是必须考虑的,我们的观点是:学生对于一般常见的钟面能正确认,读整时,半时;理解整时,半时状态下钟面上两根针的本质特点即可,至于钟面上另外一些知识(如有的钟面上只有4 个或没有数字,有的钟面上分成60个小格,有的钟有4根针,时刻的数码式记时法等等)不必作为本课教学必须涉及的目标之一,否则,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干扰过多反而不利于突破难点,所以目标定位还应注意适应学生自身特点,不要赋予一节课太多的内容,造成目标“越位”。
3.过程的设计怎么样才算合理?
本课教学的两大目标是学会认识整时与半时和引导学生合理安排生活时间,认识整时与半时是合理安排生活时间的知识基础和前提,所以,以往的教学往往将认识整时,半时与合理安排时间分开教学,从认识钟面(时针,分针,钟面上的数字)入手,再到认识整时,半时,最后到合理安排时间,这样分成几段式教学的弊端是:a.认识钟表与具体的生活情境割裂,学生的学习缺少原动力。b.往往将钟面的认识当成新知教学,习惯于按部就班。
教材以《小明的一天>这样的主题图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本意也应该是让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认识整时与半时,在活动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因此,本课例的设计紧紧抓住“活动”这一条主线来展开,将教材提供的情境重新整合处理,先是将主题图“小明的一天”分割成单独的6 幅没有钟面提示的图片,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重新排序,然后让学生体会到要掌握准确的时间必须借助钟表,顺其自然的引入到钟表的教学后,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起床与上学的时刻,挑选出相应的钟面,从中引出整时与半时,掌握整时与半时的钟面特征,再利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合理的安排剩下的4 幅图片相对应的时刻。
纵观整个片断,本课尝试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a.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b.充分尊重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c.在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只是把握活动方向,适时点拨,总结,尽量避免强加于人的说教。
推荐站内搜索:描写学校的作文、吉林省自学考试成绩查询、读后感400字作文渭南事业单位报名入口、研究生考试答案、安徽会计考试时间、自考试题及答案、自考考场查询、山东省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大自然的启示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