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案例浅析(精选12篇)《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案例浅析(精选12篇)《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案例浅析(精选12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案例浅析(精选12篇)

《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案例浅析(精选12篇)

《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案例浅析 篇1

  [案例]:

  《陶罐和铁罐》一文是小学语文第7册第6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第一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其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参与。

  首先教师提议我们把这一改成课本剧来表演好吗?学生自然兴趣盎然;接着教师引出:要表演课本剧得先有剧本啊,于是师生共同讨论课本剧格式,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填上名称、时间、地点、人物并在书上画出人物对白的语言等。然后讨论怎样才能演得好?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指导读书:要演得好,首先读书要有感情,要有感情就得全身心地投入,不但字字要入目、入心,而且脸上要有表情,手上要有动作,而后再让学生分角色小组练习。由于学生兴趣浓厚,因此练习相当投入。

  二、组际交流,指导参与。

  在给予学生充裕的练习时间的情况下,教师问:“哪一组先来汇报?”同学们纷纷举手。教师请四位同学上台,一做陶罐、一演铁罐、一读旁白、一做评委。之后再请其他同学作导演、顾问、艺术指导、动作设计等并问,有啥建议吗?旨在进一步扩大参与面。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你们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时,要注意那个感叹号,要把铁罐那傲慢无礼,盲目自大的神情与语调表现出来”;有的学生说,“你们在读铁罐恼怒时说住嘴这个词时,俩人要配合好,陶罐还没说完时,铁罐就要打断陶罐的话,提高声音说住嘴”等。老师则不失时机地问“为啥?”、“你愿意示范一下吗?” 或给予热情的鼓励。然后请同学们作评委,让上台的小组汇报。由于演得较好,评得也有意思,教室里不时传出笑声。汇报完后,教师请“评委”发言,学生普遍认为汇报得不错,但也有同学认为最后一对话没读好,没有把铁罐那恼羞成怒、恶意侮辱陶罐的样子充分表达出来。教师在肯定学生发言的同时,请这几位同学示范并问为啥这样演。接着,男、女生分角色,集体表演。

  三、再创情境,升华参与。

  学生集体表演完后,教师问道:“铁罐这样做好吗?” 学生自然回答不好,教师再次创设情境:“既然铁罐这样做不好,我们得劝劝它”。教师自已演那个骄傲的铁罐,学生则自由选择演国王厨房里的锅子、勺子、碗等作为剧中人来劝“铁罐”。学生纷纷走上讲台,自报角色。在演之前,让没轮到上台的同学把心里的想法悄悄告诉上来的锅子、勺子、碗等。在演的时候,教师即 “铁罐”摆出一副恼羞成怒的样子,并反复强调“我”就是比陶罐硬,进而引出寓理;演出之后,教师让学生评出突出创意奖、优秀表演奖、最佳台词奖等多种奖顼,引导学生学会看别人的长处,让学生感悟做人的道理。由于这样设计联系了生活实际,所以学生参与积极,表演投入,语言幽默而机智,比如当“铁罐”被大家说得“气”消了,但死要面子,还不肯承认错误时,一个演“油瓶”的同学这样说到:“铁罐兄弟,我觉得做一个人,哦,不,做一个罐子(哄堂大笑),既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更要正视自已的长处与短处,您说对吗?”“铁罐”频频点头,无话可说。自然,学生在表演中、交往中感悟到了做人的道理。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看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怎样引导参与语文实践,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呢?这一教学案例至少可以有以下几点可借鉴之处。

  第一、创设语文实践情境。教者以课本剧的形式,利用角色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等多种手,创设语文实践情境。如:学生选择国王、厨房里的锅子、勺子、碗等角色来规劝“铁罐”这一片断,营造了童话般的气氛,这样一来,自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习内容这间的心理距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气氛。

  第二、挖掘语文实践资源。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十分丰富。怎样充分挖掘语文实践的资源呢?角色多样化,合作形式多样化是行之有效的策略。在这个教例中,学生分别扮演了评委、顾问、锅子、勺子等多种角色,与此同时,提建议、说悄悄话、评奖等多种形式也融入小组合作与集体交流,在拓宽语文实践广度的同时充分挖掘了资源,营造了创意不限的课堂时空。

  第三、展开语文实践过程。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那么只有展开语文实践过程才能更有效地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这一教学案例以“个体自读演练——小组角色合作——小组汇报交流——师生集体评议”为基本环节,充分暴露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展开了语文实践过程,有时,教师的教学办法就是学生领悟学习办法的范例,有时,其他同学的示范与分析也是学生领悟学习办法的途径。在这样的合作与交往中,自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四、优化语文实践评价。激励成功是强化语文实践的有效保障。在这样的语文实践中,学生的实际收获会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因此,教者优化了语文实践的评价。首先,强调学习评价的个性化,针对不同的角色采用评价的不同形式,如集体商议评各种奖项,肯定学生的成绩,变“纠缪式评价”为“评优式评价”;其次,通过创设应用情境,让学生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激发了新的创新动机,有利于语文实践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案例浅析 篇2

  [教学目标]

  1、 分角色朗读课文

  2、 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能联系已学过的课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习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优缺点的名言

  3、陶罐和铁罐的头饰

  4、板书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初步认识   

  很久很久以前,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一只铁罐,

  今天,老师把这两位朋友也请来了,想认识他们吗?(想)

  (课件①)

  二、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你们想知道他们之间会发生啥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罐和铁罐》。

  a、好,请大家自由读文。(生读全文)

  b、四人小组说说讲了一件啥事。

  2、谁来说说? (学生汇报)

  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我先把整篇课文读一读,对课文有了大致了解后,再把每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说说)

  3、师小结:看来,大家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都有自己的办法,真棒!

  三、揣摩探究,感受寓意

  <一>初步认识陶铁特点(1—9)

  1、 那铁罐究竟是怎样奚落陶罐,他为啥看不起陶罐呢?

  <自读>请同学们自读1~9,用“——”画出他们俩的对话。并对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生边读边画对话及作记号)

  2、 有啥不明白?(奚落、相提并论)(能让其他学生解决的就尽量,不能即师点拨)

  3、 看来大家学习都很认真,下面,我们来看了铁罐是怎么样奚落陶罐的?(出示课件)

  4、 <同桌互读>

  a、同桌分角色模仿读读

  b、哪张同桌想来?(评读:字音、流利、声音亮度、语气等)

  5、分角色朗读

  6、读得真棒!那现在请同学们找你的小伙伴加上动作再来演一演!(播轻音乐)<演读>

  7、哪对小伙伴来?

  那表演最出色的是……(投票决定)(每队都给予一朵花作鼓励)

  表演得真精彩!(掌声鼓励)

  8、那铁罐和陶罐分别给你啥样的感觉?

  <性格特点>

  a、(我觉得铁~不断奚落陶~,他太骄傲了!)(我从这看出: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b、(我认为陶罐很宽容,铁罐这么奚落它,它也没生气。)

  c、(我觉得铁罐太自大,简直目中无人!)

  d、(我认为陶罐很有礼礼貌、很谦虚!)

  <二>深刻领会陶铁罐特点(10—17)

  1、 正如同学们所说,如此骄傲的铁罐和这么谦虚的陶罐,多年以后,它们会发生了啥变化呢?好,自由读10—17,注意找找表现陶罐和铁罐结局的语句。

  2、 <质疑>读完后,有不理解的地方吗?(“氧气”?——化学反应,使铁慢慢生锈腐蚀。)

  3、 <汇报结局>

  a、陶罐怎么样啦?(生读14)

  b、铁罐呢?(生读“它……无踪无影了。”)

  4、<喜欢谁>

  a、好,大家说了,现在你比较喜欢陶罐还是铁罐啦?(陶~)

  b、为啥?

  (a、因为陶罐光洁、朴素、美观。)

  (b、因为陶罐保存了那么多年,很有历史价值。)

  (c、因为陶罐为人谦虚。)

  (d、因为陶罐对人非常友善,铁罐当初这么奚落后,可当人们掘出它来时,它立刻说:“谢谢你们,我的兄弟……够受了。”)

  5、<分男女朗读>

  a、对!陶罐被掘出来后,首先关心的却是一直奚落它的铁罐,多美的心灵啊!那请女小孩把它说的话读给大家听!(女生读:谢谢……够受了。)

  b、再请我们的男小孩把人们赞美陶罐的话读了!(男生读:多美……价值的。)

  四、对话想象,领悟寓意(可是铁罐已经成为尘土啦,这时候,假如你是铁~,你会对陶罐说啥?

  a、同桌说一说

  b、谁来读一读?

  6、扮演<多年后>对话想象

  (铁:陶罐兄弟,你到现在还那么光洁,我真羡慕你呀!

  陶:铁罐兄弟,为啥我只听见你声音,却看不见你的样子,连影子也找不到!

  铁:唉!离开你以后,我身上慢慢地长满了锈,并渐了氧化,早已无踪无影,现在成为尘土啦!

  陶:原来这样!不过,你不要伤心,只要你今后不再骄傲,我们还是好朋友!

  铁:谢谢你,你对我真好,你不但外表漂亮,心灵更美啊!

  陶:铁兄弟,以后我们都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样才对啊!)

  五、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你从中明白了啥道理?)

  2、<汇报>(a、要谦虚,不要骄傲)

  (b、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可骄傲的人下场可悲)

  (c、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3、<小结>:对,我们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4、请同学们联系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例子来谈谈体会吧!<谈体会>a、4人小组讨论

  b、汇报《骆驼和羊》、(字体)、成绩、(劳动)、(香蕉)

  1、课前,老师还请大家回去搜集有关优缺点或骄傲谦虚的名言,并制作成书签,现请大家拿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2、谁来说说?(先简介书签)

  这句话老师也非常喜欢,那就把它送给大家吧!

  (齐读:左眼看别人的优点,右眼看自己的缺点。)

《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案例浅析 篇3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国王御厨里陶罐和铁罐之间有趣的故事,故事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在阅读中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仔细研读分析教材,我发现这篇童话不仅语言朴素、充满童趣,而且哲理深含,寓意深刻。其教学内容的纵深挖掘虚拟主机极大。若深入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文章能给阅读者带来更多的启示,例如我们都知道看问题要看到事情的本质,那么导致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这两种态度根本原因在于陶罐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比较点(比盛东西),而铁罐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比较点(比坚固),由此使得它们的态度也截然不同。这让我想到在生活学习中我们应该怎么样引导学生去与别人相比的问题?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懂得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选择一个正确的比较点与他人去比,正确全面的看待人和事,进而从小树立学生正确的比较观,这样对促进学生健康品格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也如由于时间的变化,事物的命运也会变化的道理。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看待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等等这都是我们在分析解读教材时,可充分挖掘和利用的教材资源。

  学生分析:

  三年级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兴趣浓厚,但稳定性不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一定的课内外阅读量,尤其喜欢读童话故事,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丰富,其认知水平还比较浅显,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还有待培养和提高。本组单元教学中,学生通过《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两篇课文的学习,对于本单元教材以“阅读故事,从故事中得到启示,学会看问题、想问题的办法”这一主题已有了明确的认识,学生已能通过阅读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懂得了故事中的道理。但在前两课学习中,学生在朗读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不能达到以声传情的最佳效果。阅读的办法上还需老师进一步指导。针对学生学情及年龄特点,结合《陶罐和铁罐》一课的内容特点,我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突出朗读与阅读办法指导与训练,通过引导学生朗读与阅读,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中促其感受形象,领悟寓意,懂得道理,受到熏陶。

  设计理念:

  根据主体性教学理论,从教学角度来看,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教育的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情境,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不断创造新的自我。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抓住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以读入手,侧重于朗读与阅读办法指导,注重过程及办法的探究与体验,注重学生在阅读及朗读过程中的个性的感知、想象、体验、感悟等心理活动,以此开启学生心灵,发展学生语言,启迪学生的智慧,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都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语气与神态,进行感情朗读和思维训练,进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寓意。

  德育渗透:

  1.通过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正确的比较点去看待人和事物。

  2.进一步掌握童话的特点,渗透童话的写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语气与神态,通过办法指导和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边朗读边理解课文,进而领悟寓意,学会选择正确的比较点去看待人和事物。

  教学难点: 体会童话的特点,渗透童话的写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铁罐及陶罐的图片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陶罐与铁罐》一课的生字新词,熟读了课文。今天老师想先问一问大家,你们平时在学校里都喜欢和别人比啥?

  生谈:比谁学习好。比谁最爱班集体。比谁最勤劳······

  师:可以看出同学们都是上进心很强的小孩,是啊,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通过比,有人比出了勇气,比出了自信;也有人比出了不足,比出了失望。比是推动我们进步的原动力,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应该怎么去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陶罐与铁罐》,一起来看看陶罐和铁罐它们在比啥?相信大家一定能从中懂得更多的道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比”巧妙切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精读课文,读出感情,加深理解。

  1、读课文,整体感知陶罐与铁罐的不同。

  师:同学们,陶罐与铁罐你更喜欢谁?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能让你喜欢或不喜欢铁罐与陶罐的词语或句子。

  师:同学们,读后你觉得陶罐与铁罐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啥?

  请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因为······,所以我喜欢······;我之所以喜欢····,是因为······;

  因为······所以我不喜欢······;我之所以不喜欢····,是因为······;

  生谈:因为我觉得铁罐傲慢无礼,所以我不喜欢铁罐。我之所以喜欢陶罐,是因为它谦虚、善良等)

  (此环节重在训练学生学会运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来表达自己初读后的感受,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完整,更准确,更有逻辑性。)

  师:读出你画出的句子。

  生:试读相关句子。

  (设计意图:此环节,学生在初读中能体会到陶罐与铁罐的态度及性格的不同,但试读中并未读出铁罐的傲慢与陶罐的谦虚善良,语气较平淡,缺乏感情。于是老师可随机调整内容,加入教师的示范朗读环节,教师有感情的读课文的16自然段。让学生在听读中更充分的感受到陶罐不仅谦虚,而且有着善良、宽容、心胸开阔等品质,也让学生从中深刻体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而为下一个环节,教师进行朗读办法指导和训练做好铺垫。)

  师:陶罐不仅仅是谦虚,岁月流逝,许多年之后,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当人们发现陶罐时,听老师读陶罐说的这句话。它说:“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师:老师和前几位同学读的一样吗?有啥不同?从老师朗读中你体会到了啥?

  生:陶罐善良、宽容、心胸开阔······

  2.再读课文,读出感情。

  师:同学们谈得真好,看来有感情地朗读能够加深我们对课文及文中人物性格的理解,我们都能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善良与铁罐的傲慢,但刚才在同学们试读时还没有从你们的语气中让人感受到这一点。那怎么样才能通过你的朗读让人体会出陶罐谦虚善良与铁罐的傲慢呢?我们先来结合朗读的实际感受做一个探究。

  师:体会这四句话的感情,结合语境用你认为恰当的语气、神态自由练读。

  语言  —(体会)——       神态与语气(标注) ——(实践)——感情朗读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傲慢             生练读     生展示读

  “不敢,铁罐兄弟。”               谦虚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轻蔑            

  “住嘴!”                         恼怒              

  懦弱

  师:谁来上台连线并朗读,之后说说你的体会。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对学生进行朗读办法的指导和过程训练。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走入情境,历经“体会语言—琢磨语气和神态—书中标注—练读—有感情朗读这么一系列有步骤的朗读体验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真正的学会有感情的去朗读,切实达到口发其声,耳醉其音,以声传情的效果。) 

  生谈。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这句话让我觉得铁罐特别蛮横和傲慢,所以我选择用傲慢的语气和神态来读铁罐的话,带着这样的体会和感情去读就会读得很好。

  师:大家和他的体会和办法一样吗?有没有不同?

  生:我认真体会这个句子,还把我认为恰当的语气写在句子旁边,用来提示我在读时注意语气。

  生针对句子分别谈办法·····学生结合体会分别读四句话。(办法同上)

  师:人说声情并茂才能情真意切、才能感人。现在请一对同桌也摇身一变变成陶罐与铁罐,用我们总结出的办法,结合自己的体会,选择恰当的语气自己去读一读吧,看谁读得好。

  生读:1.先同桌个别练读。2.个别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一到九自然段。(两生分读陶罐和铁罐,一生读旁白)。3.学生参与度较高,全班分角色朗读十到十七自然段。(女生读陶罐,男生读铁罐,老师读旁白。)

  师:铁罐们,知道你们在做啥吗?

  生:在奚落陶罐。

  师:奚落你理解啥意思了吗?(嘲弄、讽刺、挖苦)

  生:面对奚落陶罐是否真的懦弱了吗?书中有一词能看出它并不懦弱,请迅速找出来。生很快找出。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在朗读办法指导下,能进行有感情的个性化朗读,通过自由读、合作练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促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形象,体会蕴含的道理)

  3.读中感悟,加深理解,理解寓意。

  师:铁罐为啥会看不起陶罐?它有啥资本这样做?

  生谈:因为他觉得自己坚固。

  师:它拿啥和陶罐的啥相比?

  生:哦,它是拿自己的优点(坚固)和陶罐的易破碎(板书)去比呀。

  师:陶罐就没有优点吗?大家看(出示课件:陶罐的外观)有啥优点?

  生谈:美观、光洁······

  师:如果它也拿自己的美观与铁罐相比,想象一下,它会说啥?生自由想象,发言。(瞧我多美呀,看你这么丑,都生锈了·······)

  师:这么说拿自己的优点(美观)和铁罐的缺点(易氧化)(板书)去比,它也会怎么样?

  生:傲慢。

  师:实际上它傲慢了吗?拿自己的优点与铁罐比了吗?生:没有。

  师:它选择的比较点是啥?在课文中找出来。

  生:它比的是盛东西,所以它的态度是谦虚的。

  师:真好,看来骄傲与谦虚的态度不是根本,导致这两种态度最本质的原因是比,现在你懂得了啥道理?

  生:和别人相比,要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比较点。

  生再谈:内心比的标准不同,他们的态度也会不同;选择一个正确的比较点,这是造成他们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生谈:不要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相比,也别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

  生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师: 懂得了这么多道理,看来处事待人需要给自己选择一个正确的比较点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在我们班有身体强壮的李,有聪明好动的王,有勤奋好学的牛,有胆小细心的李······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优点,你觉得,在我们这个温暖的集体里大家应该比啥呢?(结合自己实际谈一谈)

  生谈。在学习上,比谁最勤奋、比谁学习好。在劳动中,比谁积极肯干······

  师总结:同学们谈得都很全面,我们要比谁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小孩。

  师:王(柔道队的,同学、妈妈都反对他参加此队)你觉得你要跟同学比啥?王谈:在柔道队,比谁最有搏击力,谁最棒。

  师:到了学校就不能拿你的拳脚和同学比了吧?比啥呢?(大家笑)

  生:到学校,就要比谁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小孩。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体会的基础上,抓住本质,探寻导致两种态度的根源所在,即要学会选择正确的比较点去与人相比,进而促使学生掌握正确、全面地看待人和事物的办法,读懂文中道理,并结合实际,让学生谈出启示和所获,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拓宽了学生思维的深度,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积极性。)

  三、掌握童话的特点,渗透童话的写法。

  1.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道理,父亲母亲或老师通常会直接告诉我们。课文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给故事中的事物赋予人物的性格和语言,并把道理寄寓在故事之中,让人读后给人以启迪和教益,这种文体就是童话故事。

  师:你读过哪些童话?童话的题目是啥?主要人物是谁?你从中懂得了啥道理?给大家简介一下。

  生谈。

  师:看来同学们读过许多童话故事,那你发现童话有啥特点呢?

  生谈。

  童话想象很丰富。

  童话故事很有趣,很神奇。

  故事中的事物有人物的语言、性格、神态等

  童话故事既引人入胜,也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2、拓展练习。(结合你的发现和体会,编写童话故事,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师: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我们可以明白许多道理,请你们借助桌子与椅子、文具盒里的铅笔、你喜欢的小动物等事物,赋予它们人物的性格和语言,告诉大家一个道理。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不妨可以试编一则童话故事。(学生先说后写,时间机动,随机调整)。

  (设计意图:此环节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虚拟主机,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在交谈中进行写法渗透,结合实际调动学生的写作或表达兴趣,激发学生想去表达或写作的强烈欲望,力求超越文本,创新运用.)

  板书设计:           

  (美观  易破碎)

  谦虚        27. 陶  罐

  比(盛东西)                 与                     比(坚固)

  铁  罐         傲慢

  (坚固  易氧化)

  总评分析:

  本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主要亮点有三个:

  一读——办法巧,二思——切入点新,三渗透——有创新。

  《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设计获陕西省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本课教学受到了教研组同仁的一致好评,自己感觉在授课中也比较从容,教学容量与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安排都比较合理,在注重教学目标实施的整体性的同时,也力求凸现课堂的开放性与灵活性,重视课堂上信息的灵活处理和过程及办法的及时调整,学生的掌握情况与课堂表现较好。究其原因,我在本课教学设计中重在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了三个阶梯式平台:

  一读——办法巧。读是解读文本,调动参与,重视朗读的分层次分阶段训练,在教学设计中,从默读,感知人物性格-——试读,初步感受人物品质——练读,体会朗读时的语言、神态表情,以情促读,激发情感,加深的理解——分角色朗读,体会理解,感情朗读。四次朗读,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每一次引导都使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加深了一层,以读启悟;同时,在朗读中,既要对学生朗读分层次分阶段训练,也结合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随机调整课堂教学,注重教学的灵活性。如在本课教学中,针对学生试读后,未从学生的语气中让人感受到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这一情况,我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随机调整,设计了教师示范环节,老师试读陶罐被发现后,所说的一句话,让学生从听读中谈出感受,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了朗读的作用。这一小环节的设置,效果很好,学生切实从中听有所悟,教师也起到了引导和带动示范的作用。这一环节的随机设计既让学生有所体会,切实感受到了有感情朗读的效果,也使环节与环节的过渡十分自然。

  二思——切入点新。思是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引导学生重构文本,激活思路。引导学生不仅仅是停留在文本表面事物性格中所体现出的谦虚与傲慢上,而是重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感受和领悟,落实教学重点,抓住本质,找寻探究导致两种态度的根本原因,使学生在简单的推理比较与思考中明确因为陶罐与铁罐所选得比较点不同进而导致了他们态度的不同,使学生在自主思考中学会选择正确的比较点去与人相比,掌握全面、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办法,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积极性。

  三渗透——有创新。此环节是超越文本,创新运用。本环节没有进行硬性的作业规定,而是在交谈中进行写法渗透。结合实际调动学生的写作或表达兴趣,激发学生想去表达或写作的强烈欲望,并利用桌椅、文具盒里的铅笔兄弟、五个手指头,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学生图画等等开启调动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打破学生写作的局限性,让学生结合对童话故事的体会,先编后写。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去创新思维,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与成就感。

《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案例浅析 篇4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简介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么样的态度,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

  (四)品味含义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啥?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啥?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啥道理?

  (五)重编故事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啥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去选材。

  (六)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案例浅析 篇5

  一、教学背景:

  学校定于第十周星期三举行对家长公开课,上课时,教室里坐满了听课的家长,学生热情很高。

  二、教学实录:

  师:你曾经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生:《亡羊补牢》、《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

  师:从以上故事中,你体会到寓言有啥共同点?

  生:讲了一个故事

  生:故事短小。

  生: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反映一个道理。

  (掌声四起,看来大家同意了他的看法)

  在导入新课时,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我乘热打铁,开始学习新课。我先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然后让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于是,便有了以下问题:

  生: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件啥事?

  生:陶罐和铁罐之间为啥要发生争吵?

  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啥道理?

  ……

  以上问题,伴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一得到解决。对于问题的回答,教师并不追求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如对“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啥道理”的回答很有代表性:

  生:狂妄自大的人,会像铁罐一样没有好下场!

  生: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

  生:只有谦虚的人才会有好的结果,骄傲的人反而会毁了自己。

  生;我们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少拿自己的优点去比别人的缺点。

  生:我们还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不要自以为是。

  ……

  (这一个个答案,看似各不相同,其实包含了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独到见解,及可贵的思考品质。)

  课上到这儿似乎该结束了,但离下课还有几分钟时间。灵机一动,我便假设了这样一种情景:光洁、美观的陶罐被请进了博物馆,人们观看后赞叹不已。而在陶罐的身边,也有一只锈迹斑斑的铁罐,却无人问津……

  我让学生根据以上情景编辑故事。学生紧张地进入故事构思中,继而小组讨论,三分钟后,我让学生在全班交流,有这样两个学生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由于受到许多人的赞叹,陶罐骄傲起来,渐渐看不起身边锈迹斑斑的铁罐,便高傲地对铁罐说:“破铁罐,你还记得你哥哥的下场吗?它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你破破烂烂的,也没有几天好日子了,还不快点滚远点儿,别影响我的形象!”“话可不能这样说,谁都有自己的短处,再说……”铁罐的话还没有说完,陶罐就粗鲁地喊:“别狡辩了,你的日子不会长久的!”

  一天的参观结束了,工作人员认为将陶罐放在这个地方,实在不配陶罐的身价,决定将它放在更安全的地方。但一失手,陶罐掉在地上,破碎了。

  铁罐看后,伤感地说:“为啥一个物体受到太多的赞扬,就会看不到自己的真正面目,并导致可悲的下场呢?”

  小小年纪的学生,能编出这样的故事结尾,真是出人意料。可喜可赞!

  生:陶罐虽然受到人们的赞美,但它并没有骄傲,仍然很谦虚。 当他看到身边锈迹斑斑的铁罐,礼貌地问:“你好,铁罐兄弟。”

  而铁罐受够了寂寞,心中满是委屈,愤愤地说:“陶罐,你没啥了不起,今天被一些没眼光的傻瓜看中,别幻想着自己有多高身价了,是灰母鸡永远也成不了金凤凰!”

  陶罐仍和气地说:“可别动气,铁罐兄弟,我知道你受了很多委屈,但这并不是我造成的啊,还是和和气气地交个朋友吧。”

  铁罐再也不好意思拒绝了,他们俩最终成了好朋友。

  三、教学点评:

  听了许多学生的故事,他们都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创作,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假若,学生没有高涨的积极性,没有强烈的兴趣,是不会(也不能)进行这些创作的。从这一节课,对于“怎么样的一节课才算成功的课?”“怎么样才能上好语文课?”,我的眼前朦胧地出现了一些答案。

  1、教师不可小看学生,他们往往蕴藏着创造性的念头,关键是看教师怎样激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在交流中、在争辩中、在倾听中、在思维的碰撞中,闪现创新的火花,并循循善诱,成为丰富灿烂的一章。

  2、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怎样将人文性渗透在语文教学当中,这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只要教师饱含激情地面对每一节课,面对每一个小孩,才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诱发他们去体会、去感受、去交流、去思考、去创新……而学生一旦无法进入课文情景,所有美好的愿望、理论,只会泛泛地飘在空中,无法落到实处。借用一句话说:“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是两种境界。

  3、要看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原则,在重视提问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广度。一节课设计的问题太多,会造成“满堂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会流于表面化,概念化。问题的提出,要恰到好处,要给学生一种悬念,能调动起绝大多数学生的神经细胞,热情地投入到思考过程。评价学生的回答结果,不能唯标准答案是问,而束缚了学生手脚。教师应以多员化的标准,开放的姿态,去面对学生的“一问多答”,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苛求;多一份赞赏,少一份指责。相信,学生的思维会逐渐活跃起来。

  要看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原则,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把一篇完整的课文,人为地支解成若干互不相连的知识点。因为语文课不是解剖课,它不需要教师约俎代庖,用手术刀去分割、肢解,把原本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弄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进而索然无味。在语文教学中,不是为了教知识点而去教,即使有时详细地分析,细致地讲解,也是出于对一篇课文整体的把握。放是为了收,而非一放则听之任之,那么,则永远无法进入语文学习的胜地。

《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案例浅析 篇6

  之六

  佚名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练习归纳段意。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

  本课生字较多,要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办法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出示卡片,让学生读生字、新词。

  2.采取一字多组词的办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因为把字放在词中易理解。

  逝(流逝)(逝世)(去逝)

  耻(羞耻)(可耻)(不耻下问)

  3.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出示词语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其义。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谦虚——虚心,不自满,肯接受别人的批评。

  懦弱——软弱无能,不坚强。

  羞耻——不光彩,不体面。

  理会——理睬。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以上词语如果有同学提出来,就出示出来,如果学生不提,就不必出示。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

  1.小声读全文:

  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说的是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一件啥事?

  让学生认真地读,边读边思考,只要搞清楚写的是件啥事,那末对分段就有所启示。并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指名汇报。

  本文写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陶罐,埋在地下多年之后,陶罐仍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氧化不存在了。

  3.分段。

  课文哪部分是写铁罐经常奚落陶罐?哪部分是写两个罐埋在地下之后的情况呢?

  请给课文分成两段。

  (1)学生默读分段。

  (2)汇报分段情况。

  (四)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

  (1)提示:

  ①铁罐是怎么样奚落陶罐的?

  ②它为啥看不起陶罐?

  ③陶罐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要求带着以上三个思考题,细读第一段,联系上下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你理解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同学之间互相读课文,读自己的理解。

  (3)指名读。

  在汇报过程中,要指名学生朗读,要读出铁罐那种傲慢,不讲理的语气,读出陶罐那种自尊、善良、和蔼的语气。老师适当范读。

  本课是阅读课文,内容容易理解,要让学生自己去悟,只要读出了语气,说明就已经读懂了。

  (4)归纳段落大意:

  根据前两课总结的办法:

  写人的文章,用“谁,干啥,怎样”的句式归纳段意。

  写事的文章,用“谁,干啥”的句式来归纳段意。本文是寓言,把铁罐和陶罐拟人化。

  本段段意是:

  铁罐看不起陶罐,并经常奚落陶罐。

  2.细读第二段:

  想:多少年之后(当铁罐和陶罐埋在地下)两个罐发生啥变化?

  (1)用以上学习第一段的办法学习这段。

  (2)出示句子:“谢谢你们!”……“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从这句话看出啥?

  虽然铁罐看不起陶罐,并还经常奚落陶罐,但是呢陶罐不和铁罐计较,它很善良,对铁罐很友好。我们要向陶罐学习,宽厚待人。

  (3)归纳第二段的段意。

  让学生自己归纳,小组汇报,最后指名回答。段意:许多年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氧化不存在了。

  (五)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想: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啥道理?利用分角色朗读的办法,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读出两种罐的不同语气。

  (六)讨论寓意。

  1.自己默读全文,想想寓意。

  2.小组讨论寓意,即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啥道理。

  3.指名汇报。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七)学习了这课你有啥体会。

  可以结合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谈体会。

《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案例浅析 篇7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3、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4、学生预习课文,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一自然段的序号,读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1、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让学生了解他们质地、特点。

  2、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指名读题。

  二、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 学生汇报自己预习的情况:读了几遍书。

  ⑵ 鼓励学生大胆读书。请愿意读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⑶ 学生评议读书情况,把容易读错的生字带大家多读几遍。教师相机小结:读书首先要把每个字音读准。

  2、再读课文:

  ⑴ 激励学生积极读书:觉得能读得比刚才几位同学还要好的举手!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至9自然段和10至17自然段。

  ⑵ 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⑴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啥?比比谁知道得多。

  ⑵ 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刚读课文,就知道这些内容,好!

  4、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⑴ 课件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操作课件,将这一段中的“骄傲”、“奚落”2个词语点红。

  ⑵ 课件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奚落”是啥意思呢?铁罐为啥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下面铁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铁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奚落”的语气。

  ⑶ 教师启发:面对铁罐和奚落,陶罐是怎么样的呢?课件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请你把下面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他的谦虚克制。

  ⑷ 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评议后,同座再练习分角朗读。

  三、复习巩固

  1、认读课文1至9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2、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办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3、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四、指导写字

  1、出示1至9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3、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是“ ”。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5、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

  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6、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7、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一、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1、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

  2、教师小结过渡:傲慢无礼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啥样的结局呢?

  3、教师与合作学习课文10至17自然段:

  ⑴ 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议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流逝”。

  ⑵ 许多年代过去后,陶罐和铁罐怎样了呢?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⑶ 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找资料,了解铁罐为啥连影子都不见了。

  4、分角色朗读全文。

  5、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啥呢?

  二、复习生字,练习写字、抄写词语

  1、认读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2、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办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3、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4、出示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要求书写的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5、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捧、值”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朴”是左右结构、左右相等的字。“荒、素”都是上下结构、上短下长的字。“受”是上中下结构的字,可联系古文字感受字形:一只手拿着一个像盘子样的东西交给另外一只手。

  6、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7、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8、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9、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三、拓展练习

  1、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他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2、和同学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案例浅析 篇8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一文是小学语文第7册第6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这一点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学生分析

  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事物有自己一定的见解,也乐于与人交往;一部分学生只能初步认识一些客观事物,用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连朗读课文都有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我放手学生自读自悟,并创设了情景表演,让学生们置身于故事中,使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问、议、演,进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让学生仿造课文编写寓言,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抓住人物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办法感悟陶罐和铁罐的形象,体会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2、用各种各样的朗读形式来表现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态度,分角色有感情地演读课文。

  3、抓重点句子体会陶罐和铁罐变化后的情况,了解铁罐无影无踪的原因。

  4、表达对阅读文本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做几道算术题,好吗?

  学生开火车口算1+1=?  2+1=?  3+4=?  4+9=?  5+7=?  6+8=?

  师:同学们算得很准确,而且速度也很快。但是呢,有一个人她算出的结果啊----都等于1。对此,你有啥看法?(估计学生会笑这个人是傻子,觉得这个答案是荒唐的,)

  师:如果用算术中的正常定理去看,这个答案是可笑的,但是呢,若换另一种新的视角去看,你就会发现——出示课件(学生应该会恍然大悟,并赞叹)

  师小结:其实,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万花筒,我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因此看问题不能用一种模式,那么我们在阅读课文时,也往往需要不断转换视角,变换视野,那样,你会发现与众不同的另一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以口算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复习回忆,感知文本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陶罐和铁罐》。昨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的生字和新词,瞧,它们都跳到老师的大屏幕上了,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请小孩子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变得很有价值,铁罐却无影无踪了。)

  板书“奚落”

  奚落是啥意思?(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哪些词语的意思与“奚落”很相近呢?(讽刺、挖苦、嘲笑……)

  三、精读课文,感悟文本

  过渡语:同学们真了不起!给“奚落”找了这么多的近义词。铁罐是怎么样讽刺挖苦陶罐的呢?课文里有精彩的描写,请小孩子轻声地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并用“我从————这句话,感受到铁罐——————”的句式,说说你的感受或体会。

  (一)自读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性格特征

  结合学生汇报的内容,适时点拨与评议。

  a、“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1、这句话体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仗势欺人。

  2、指导朗读。这句话你认为该怎么朗读才好呢?

  *重音落在“碰”字上,把“陶罐子”读得慢些,表现出铁罐对陶罐的骄傲、冷淡的态度。

  *重音落在“敢”字上,表示铁罐认为陶罐是没有胆量碰他的,表现出铁罐的傲慢。

  *重音落在“我”字上,说明铁罐认为自己十分结实,了不起,不把陶罐放在眼里。

  3、表演读(边读边加动作,表现出铁罐对陶罐的傲慢)

  b、“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语气。

  1、理解“懦弱”的意思

  2、轻蔑是啥意思?

  3、轻蔑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带上这样的表情,来读读铁罐说的这句话。

  c、“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啥也不怕。”

  1、铁罐霸道,不等陶罐把话说完

  2、铁罐很自以为是,认为陶罐不可以和它相提并论。

  3、理解“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课文指把陶罐和铁罐放在一起来看待。)

  4、铁罐凭啥这么说?(铁罐自认为比陶罐强,不能把自己和陶罐放在一起比较。)

  4、指导朗读

  d、“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啥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1、这时铁罐最后说的话,这里没有描写神态的词语。想想看,这时,铁罐也会用怎么样的语气对陶罐说呢?(怒不可竭  火冒三丈  近乎疯狂  气愤……)

  2、请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让学生自读自悟,课文理解得更深刻,教师捕捉学生的“风云变幻”,给予点拨,让能说会道的学生畅所欲言,让跃跃欲试的学生有机会表达,交流各自体会,达到资源共享]

  (二)默读1—9自然段,体会陶罐的性格特征

  过渡语:一开始我们只觉得这是一只骄傲的铁罐,可通过用心地研读它的神态和语言,除了骄傲外,我们还体会到了铁罐更多的缺点,傲慢 自以为是 霸道……。面对铁罐一次也一次的奚落,陶罐是怎么样对待的呢?请小孩子找出陶罐说的话,并读一读,说说从陶罐说的话可以看出陶罐是一个怎么样的罐子。

  a、“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1、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啥?(谦虚 随和 友好)

  2、(面对铁罐的傲慢,陶罐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的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很谦虚)

  b、“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1、从陶罐说的话我们可以知道罐子的作用是啥?

  2、“再说……”想想陶罐还想再说些啥?(不会生锈 美观……)

  [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自由地说,扩展学生创新思维的虚拟主机,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3、指导朗读

  c、“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啥可吵的呢?”

  1、自读体会陶罐的谦虚 不斤斤计较 心胸宽广

  2、“? !”看出陶罐也觉得铁罐越来越不像话了,所以他说话的语气也强化了。

  铁罐对陶罐一共奚落了四次,可是陶罐却只回答了三次,面对铁罐最后一次无法容忍的话,陶罐是怎么做的?

  [课堂是学生的,就该让他们把所思、所想、所知的说出来。]

  (三)观看动画

  过渡语:通过研读,让我们体会到了陶罐的彬彬有礼,友善,谦虚,陶罐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动画城里的叔叔们听了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后,把它们的对话拍成了动画,想看一看吗?现在你们就是国王御厨里的一个碗、一个盆或者一把勺子,现在就让我们静静地倾听它们的对话。

  [轻松的音乐与动画,既是课间休息,也复习了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国王御厨里的碗、盆、勺子们,当你们听了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你想对他们说啥?

  我想对铁罐说:-------------------------

  我想对陶罐说:-------------------------

  (四)学习第二部分

  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得那样破成了碎片,铁罐是不是像它自己说的那样坚固得啥也不怕?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它们变化的句子。

  a、陶罐有没有发生变化

  1、没有发生变化

  “许多年以后,人们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陶罐,倒掉泥土,擦干干净,和它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素、美观。”从这句话我认为陶罐没有发生变化,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还和过去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2、有变化

  从女孩的话中我认为陶罐的外形虽没有变,但它的价值变了,它已经成了珍贵的文物。

  b、铁罐呢,它发生了啥变化?

  (连影也找不到)

  人们为啥会找不到铁罐呢?

  简单说明是这是常识里氧化现象。

  课文学到这,你们悟出了啥道理。

  1、人应该谦虚,不应该骄傲。

  2、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

  ……

  师小结: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四、展示读,呈现文本

  这个故事多有趣啊,小孩子们想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请小孩子自愿结合,组成创作小组,先练习,我看哪组小孩子表演得最认真。

  生表演课本剧

  [这一环节能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感情。重在培养了协作精神]

  学生自评互评。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学会反思,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五、拓展读,升华文本

  过渡语:小孩子表演得都很出色,老师仿佛已走进了童话世界里。你们也想仿造《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自己编写故事吗?

  选材很重要,现在请小孩子展开想像,小组自由选题材。

  学生简述故事的简单内容

  同学们选择的题材都很好,放学后,展开想像力,再把故事编写具体,好吗?

  [语文课程应是开放的,课内外相结合,这一环节把学生引向课外,是学生“得法与课内,得益于课外”]

  板书设计

  陶罐   和   铁罐

  谦虚   奚    骄傲

  落

  朴实光洁美观       不见踪影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理应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学习,教师不必有过多的引导与课堂设计。然而,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揭示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这是所有寓言类课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所感悟的只是点点表面现象。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也是教学难点。既要突出学习重点,也要突破学习上的难点,就必须要教师一番苦心设计与引导。

  实践证明,我的设计与引导是成功的,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从寓言中所悟出的道理是精辟的,多彩的。整堂课的气氛是轻松的,愉悦的,充满激情和思考的。反思这堂课的教学历程,有几点做法令人回味。

  一、分块教学,化繁为简。

  将课文分成两大板块组织教学,(一块是陶罐和铁罐当年在国王御厨里的情景;一块是许多年以后的情况。)在第一块中主要抓住铁罐和陶罐的话感受体会。采取分块学习,便于学生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把握每部分课文内容,避免了学生在篇幅较长的课文中理不清头绪,抓不住要害的缺点。

  二、两大板块的教学侧重、办法不同。

  两大板块中,侧重第一板块的教学,主要通过读、思、议、演来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探究铁罐骄傲的本质。尤其侧重读的训练,要“读”占鳌头。读好了,啥都在其中。第二板块,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在读书中学会思考的习惯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会知识的迁移、整合和运用。

《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案例浅析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学或互助掌握生字、新词、好句。

  2.自编、自导、自演《陶罐和铁罐》课本剧,用独特的语言及形体动作演绎这个故事。

  3.将《铁罐和陶罐》这则寓言改写,逆向表达,使陶罐和铁罐品性互换,变成《铁罐和陶罐》。

  4.编写一则寓言故事,进一步掌握寓言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把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读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瞧,它们来了。(放课件)

  师:它们是谁?

  生:陶罐和铁罐。(贴图)

  2、你们想知道它们之间发生了啥事吗?那就赶快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啥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读完了课文,谁能告诉大家课文主要讲了一件啥事?

  生:这篇课文说了铁罐看不起陶罐的事。

  生: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变得很有价值,铁罐却无踪无影。

  5、同学间交流: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啥?

  学生会根据各自不同的感受表示:

  甲:我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不喜欢铁罐,因为它骄傲。根据是,课文写“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还常常奚落它”。陶罐则不是这样,它不但态度谦和,而且不和铁罐一般见识,避免矛盾激化,不和它争吵。(引导学生通过读出语气理解“奚落”一词。)师:我们先讨论课后第一个思考练习题:铁罐是怎么样奚落陶罐的呢?(板书:奚落)还有哪些词意思和“奚落”很相近?

  生:(踊跃地分别说出)讽刺、挖苦、嘲笑、讥讽。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给“奚落”找了这么多近义词,对“奚落”的了解也进了一步。

  乙:陶罐不但谦虚,而且很善良。你看,当人们把陶罐从土里挖掘出来,它立刻就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受够了。”陶罐不计较前嫌,豁达大度,我很喜欢它。

  丙:陶罐敢说真话,我喜欢它这一点。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从这里可以看出陶罐并不是“懦弱”的东西。(老师指导学生掌握“懦弱”一词的音、形、义,区分“懦”与“儒”这两个形近字。)

  丁:我不喜欢铁罐,他不仅骄傲,还很武断。它对陶罐说:“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啥也不怕。”事实上,后来粉身碎骨的不是陶罐,而是铁罐,他被完全氧化了。所以看问题武断、绝对化,是不正确的。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对话(打出投影):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啥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啥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我们男生读铁罐的话,女生读陶罐的话,好吗?

  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真的感觉到了铁罐的傲慢,陶罐的谦虚。

  在指导这段对话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揣摩全课怎样读,举一反三,读好全篇。

  二、演

  《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很像一个两幕的小话剧。时间分别是古代与现代,地点分别是国王的御厨里和宫殿的废墟上,人物包括陶罐、铁罐、众人、旁白者等,情节则是课文所交代的内容。

  请同学们自愿结合,组成创作小组,演出这个寓言剧,人人参与,当堂练习。关键是要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语言代替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动作、神态和情节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创造虚拟主机。

  练习之后,推荐一两组到前表演,用不同头饰区分人物。学生表演生动有趣,会进一步调动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对课文言语吸收、内画、积累和运用的过程。

  三、改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啥?

  2、从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啥?(生自由说)同学们都有所收获,归纳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2)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更不要以自己之长比别人之短;3)人们应该胸怀宽广,善良真诚,不要像铁罐那样心胸狭窄,孤高自傲;4)长处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变成短处,像铁罐虽然结实但容易氧化锈蚀;短处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变成长处,像陶罐虽然易碎,但埋在土里多少年也氧化不了……

  这里,就有一个逆向思维的问题。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光洁、朴素、美观,但它却是易碎,不结实,这一点铁罐说的也是实情。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啥优点和缺点,各抒己见,别被课文缚住,放飞思路,大胆去想。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优点缺点

  陶罐美观易碎

  铁罐坚固丑陋

  我们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改为《铁罐和陶罐》,好吗?

  学生分组边议边改,集体创造,大意如下:

  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铁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吗?”铁罐回答:“人们用我们盛东西,并不是让我们比美的。”“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和我比美……”

  一天,突然发生大地震,陶罐被摔得粉身碎骨,而铁罐却安无恙。人们掘出铁罐,却找不到陶罐了……

  这样学习就使自己的思维进入了一个广阔的虚拟主机,没有被教材所设定的思路限制住,促进了学生创作性思维的发展。

  四.编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创编一则寓言,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啥样的道理,然后用一个故事把这个道理寄托在其中,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学生还能够各自开始创编,大约15分钟后交流。请每一位同学简介自己编写的寓言的题目,学生从各个角度编写,如:

  《铅笔和橡皮》,《书包和书》,《大海和小溪》,《手机和bp机》,《墨水和钢笔》,《红花和绿叶》,《大树和小草》,《黑猫和白猫》……

  选择其中的一两篇,由作者诵读,全班同学共同帮助修改,使之成为一篇优秀习作,其他同学也是对各自的寓言进行修改加工。

《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案例浅析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办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陶罐、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2、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

  1、陶罐、铁罐的图片

  2、幻灯片

  3、课文的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

  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言

  每个小孩的童年都离不开童话,同学们都很喜爱读童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关于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有兴趣吗?(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陶”“罐”“铁”三个字。

  请大家齐读课题

  这就是陶罐的图片,这就是铁罐的图片(粘贴)

  下面就请同学们听录音带中的故事,边听边想,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啥?

  (板书:谦虚,骄傲)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陶罐的谦虚,哪些语句也体现了铁罐的骄傲?

  (学习汇报,读文中语句)

  2、指名读句子,(出示幻灯片)回答问题。

  第一组:a、“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3、出示句子“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啥也不怕。”

  ① 师:由于陶罐说得有道理,铁罐恼羞成怒了,生气时怎么说话?(声高气粗)

  ② 指名读,你听出哪些词同学重读了吗?此时的铁罐还只是骄傲吗?(板书:无礼)

  ③ 谁愿意读读?读出你不同的理解。

  ④ 陶罐听了铁罐无礼的话后,是怎样回答的?

  4、出示句子“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啥可吵的呢?”

  ① 自读这句,体会出啥?(板书:宽容)

  ② 谁来读读这句话?

  ③ “有啥可吵的呢?”表达了啥意思?如果把它变成陈述句,好不好,为啥?

  齐读这句话。

  ④ 陶罐都已经这样说了,而铁罐收敛了吗?文中是怎么样写的?

  b、“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提问:

  ① 读这两句时语气一样吗?

  ② 读时能变换语调吗?

  (不能。a句语调上扬,有挑衅的意味。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b句语气自然平稳。谦虚:虚心,不自满。)

  ③ 谁愿意读一读。

  a、“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b、“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ⅰ、小组内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两句。

  ⅱ、学习汇报,评价

  ⅲ、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出“铁罐的骄傲”的?(轻蔑)

  “轻蔑”是啥意思?“轻蔑”是一种啥样的神态?两个“懦弱”在读时语气相同吗?为啥?

  ⅳ、找两位同学对着读

  ⅴ、指名读句子。“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啥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仔细看标点,想想怎么读,再读。

  ⅵ、过渡:许多年以后,当陶罐被挖出来时,它说的第二句话是啥?谁来读一读。你体会出啥?(友善、宽容)

  三、(去掉四部分对话的提示语)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

  2、指名同位读。

  3、分男女生读。

  四、谈收获

  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啥道理?

  1、要谦虚,不要骄傲

  2、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

  3、骄傲的人下场是可悲的

  五、作业:

  1、请将这个故事讲给父亲母亲听。

  2、小组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案例浅析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办法: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办法。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做了提前预习,那你们能认出这两只罐子吗?说说谁是陶罐谁是铁罐?(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画出陶罐和铁罐)

  师:在现实生活中这两只罐子各有啥特点呢?

  生:陶罐易碎,铁罐坚硬,教师随机在两个罐子里板书。

  师:这两个小罐子的性格差距可大了,一个傲慢无理,一个谦虚礼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一会老师要检查生字认读的情况。

  师:读好了吗?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请同学们来认读老师所出示的生字,词。

  师:同学们认读得非常好,看来生字是难不倒我们大家的,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把陶罐和铁罐的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好吗?老师看谁的动作快,开始了。

  三、品读课文

  师:画好了吗?老师看到同学们边读边画,做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对话,想想你读懂了啥?还想知道啥?

  师:读完了吗?哪位同学告诉大家你读了对话都读懂了啥?

  生:不要骄傲,要学习陶罐一样谦虚……

  师:好了,同学们知道了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

  师:哪位同学能结合上下文,谈一谈你对奚落这个词的理解,奚落是啥意思呢?

  生:瞧不起,嘲笑……

  师:我们理解了这个词,通过读对话,你还想知道啥呢?同桌先相互说说还想知道啥?

  生:为啥铁罐那么骄傲……

  师:老师听了同学们的问题,知道同学们对这几个问题比较感兴趣。

  铁罐为啥要奚落陶罐?

  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啥道理?

  师:那我们就来逐个解决以上的问题。

  汇报:

  1铁罐为啥要奚落陶罐?

  2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陶罐对铁罐说了哪几句话?说这句话时是用啥语气的?谁来用这样的语气来读读。

  3铁罐奚落陶罐还有哪句呢?这时候也是啥态度呢?哪位同学带着轻蔑的样子来读读。老师也想来读读,你们来给老师做旁白好吗?师范读

  4再找找看还有哪些是描写铁罐奚落陶罐的?铁罐从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谁再来读读铁罐恼怒的句子。

  5铁罐一心想把陶罐碰碎已经到了狂妄自大的地步,找一找描写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谁来模仿狂妄自大的语气来读读。

  6我们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所了解,那么陶罐的态度也怎样呢?学习前面的学习办法,抓住重点语句来读一读好吗?

  7找到了吗?谁愿意来告诉大家。生答。这一句能体现陶罐的啥态度呢?

  8我确实不敢碰你和我不敢碰你哪一句好呢?加上确实更能显出自己的态度。

  9你认为陶罐懦弱吗?哪个词能证明它不懦弱。(争辩)现在请同桌互读对话,老师想请同学到台上来读。然后大家来给评评读得怎样?

  10这两只罐子的结果怎样能,快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

  11他们最终怎样呢?

  四、总结

  1、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课文究竟发生了啥事?

  2、我们从中明白了啥道理呢?

  3、人与人之间要懂得互相尊重,互相谦让,学会全面看问题。

  五、作业

  同学们联系课文,尝试着自己来编一则寓言故事。

《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案例浅析 篇12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大家看一看,这是我们上节课刚认识的新朋友,他们是谁呢?

  板书课题:24陶罐和铁罐

  2.师:它们都有啥作用呢?(生说能装东西。) 如果让你选择一种装东西,你会选择哪一种呢?为啥?

  生1:我会选择陶罐,因为铁罐容易生锈。

  生2:我会选择铁罐,因为陶罐容易打碎。

  生3:……

  [ 设计意图:利用实物,让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并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直入中心,为学生体验情感奠定了基础。]

  二、读中感知

  1.师:陶罐和铁罐各自有自己致命的弱点,可惜铁罐没有意识到,在它们之间发生了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让我们认真的听听

  教师出示课件。

  [ 设计意图:以课件强烈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心灵,将过去拉到现在,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很快在情感上走近文本,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

  2.你听明白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件啥事吗?

  本文讲述了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许多年后,陶罐完整无损,而铁罐连影子也找不到了。

  3、出示句子: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奚落是啥意思?

  生:用难听的话嘲笑别人

  生:尖刻的话讽刺别人

  从这句话中,你想知道啥?

  ①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

  ②铁罐为啥奚落陶罐?

  三、品读对话,感悟不同的性格特点.

  (1) 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边读边把表现铁罐奚落陶罐的话画出来。

  反馈交流:课件随机出示句子

  师:他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全找出来了,真不错。铁罐是怎么样一次次奚落陶罐的,我们再来看看

  师:谁来读?

  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师:他读的怎么样?

  生:读得好,读出了铁罐很骄傲,很傲慢的样子

  师:他是怎么样奚落陶罐的板书:傲慢

  师:指名再读这句话

  生齐读这句话

  2、 师:听了铁罐傲慢的奚落,陶罐怎么样对待的?

  生:“不敢,铁罐兄弟。

  师指多名学生练读。

  师:这个时候陶罐是怎么样回答的?板书:谦虚

  生读

  师:谁能分角色来读一读

  指多名学生分角色读

  师:接下来铁罐也是怎么样奚落陶罐的呢?

  3、“我就知道你不敢,懦(nuò)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miè)的神气。

  (可以看出铁罐很神气,自以为是,狂妄自大.。)指名读。

  4、“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biàn)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么样的陶罐?带着体会读读。

  5、“住嘴!”铁罐恼(nǎo)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啥也不怕。”

  读明白啥?

  指导学生读出铁罐的恼怒的气势。

  6、陶罐还是(    )地说:““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mù)相处(chǔ)吧,有啥可吵的呢!”

  这里没有描写神态的词语,谁能补充?请你把这个词语填上去,并带着这种神态读一读。

  7、“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chǐ),你算啥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读读说说,你觉得铁罐怎么样?指名读  齐读。

  师小结。

  (2)讨论:铁罐凭啥一次次地奚落陶罐?

  学生汇报,师做总结。

  8、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四、演中感悟,学中有乐

  演一演

  引导学生根据教师自制道具和喜爱演的角色上台演一演“陶罐和铁罐”(教师点拨表演时的语气、语调、表情、神态、动作等方面对人物特征的展示。)

  [ 设计意图: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动作、神态和情节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创造虚拟主机。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用独特的语言及形体动作演绎这个故事,为学生的创造开辟虚拟主机。]

  五、抓住重点句子,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变化。

  过渡:许多年代过去了,陶罐是不是像陶罐说的那样破成了碎片?铁罐是不是像它自己所说的那样坚固得啥也不怕?它们到底发生了啥变化?(请大家默读10——17自然段,划出写他们变化的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1、 指名说,齐读课件出示的三句话。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pǔ)素(sù)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呢,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它,不知道在啥年代完全氧化,早已无踪无影了。

  2、反馈交流。当陶罐被人们掘出时,它说啥?

  出示句子: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也闷得够受了。”

  读读说说,你体会到啥?指名读。

  六、表达感受,领悟寓意。

  (1) 过渡:对于这个结果,铁罐当初想过吗?此时此刻,你最想对铁罐说啥?

  出示句式:铁罐呀铁罐,我想对你说                            

  (2)而陶罐呢?还是那样朴素美观,变成了无价之宝,被人们永久地保存下来,你想对陶罐说些啥呢?

  出示句式:陶罐呀,我想对你说                           

  (3)学了陶罐和铁罐的故事,你想对自己说啥呢?

  (4)我们再听听名人是怎么说的?(学习名言警句。)

  七、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改写

  师:学完这则寓言故事,同学们都喜欢陶罐,因为陶罐的身上有许多优点;可是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光洁、朴素、美观,但它容易碎,不结实,这一点铁罐说的也是实情。

  师:让我们大家放飞思路,大胆去想,共同来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他们相反的性格,题目改为《铁罐和陶罐》。

  2、仿写:以《   和   》如:《鲜花和塑料花》、《公鸡和母鸡》、生:(边议边改,集体创作)大意如下。

  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铁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吗?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陶罐回答:“人们用我们盛东西,不是让我们比美……”

  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摔得粉碎,而铁罐却安然无恙。

  师:这样学习课文的语言就融入了你的语言仓库,就变成你能运用的活的语言了。

  《左手和右手》等为题,展开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3、课外阅读:《伊索寓言》

  [ 设计意图: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语言。激发想象、拓展延伸都是从课堂走向生活,由知识转为实践。改编寓言――重构文本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虚拟主机,从“解读文本”到“重构文本”再到“超越文本”,进而实现阅读创新。]

  八、教师寄语

  师: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 设计意图:学完课文,出示与寓意相关的一些名言警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誉我谦,也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让学生读读记记,一则积累语言,二则深化主题。]

  板书设计:

  陶罐:  谦虚    朴素美观  —— 易碎

  和

  铁罐:  傲慢    坚硬      —— 无影无踪

推荐站内搜索:地道战观后感、教资报名2021报名时间、励志语录经典短句、因为有你作文、警钟长鸣心得体会、本科生考公务员太坑了、ntce中国教育考试网、华南理工大学考研成绩查询、清明节扫墓演讲稿、感动中国观后感2013

《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案例浅析(精选12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案例浅析(精选12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58599.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