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教学课题: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词两首之一《如梦令》3.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材分析: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早期词作之一。这个时期的李清照由于出身书香门第,家庭富裕,父母百般呵护,因此她的生活无忧无虑,十分幸福,能充分享受生活的快乐。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回忆了一次郊游时归途中误入藕花丛里,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的欢乐情景。表现了李清照早期生活的快乐。教学这首词,读懂、理解词的大意和背诵整首词难度并不大,难在如何读出词的情感之美并理解词的意境。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体味、感悟。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背诵并默写这首词。2.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并描述出来。3. 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注释理解词义—读“胖”,接着是学会想象画面,再现当时的情景—读画面,最后寻找词眼—读“瘦”。2.对词的特点有一个初步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想象画面,联想有关的词句,积累词语。通过欣赏、释词、想象画面,在层层推进中抓景、悟情。让学生通过画面认识李清照。2.引导学生懂得学习古诗词要做到读书韵味,诵出音律。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够理解、背诵并默写这首词。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并能够描述出来。 课堂教学之前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与“如梦令”、“李清照”相关的教学资料,选择相关知识内容。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通过课件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三、学具准备:多媒体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常识:1.揭示课题,学生说说曾经学过的“词”。2.介绍“词”的常识。3.本节课学习的词《如梦令》,学生介绍作者李清照。二、抓住词语,感知词义。1.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要求读正确。正音,熟读这首词。2.适当解释词中的字或词的意思。常记:经常记起溪亭:小溪边的凉亭。日暮:太阳将要下山,时间已经不早了。沉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归路:回家的路。兴尽:兴致很尽心3.初步理顺词义。4.学生朗读,抓住课文中所描绘的景物,感知这些景物所构成的美妙的画卷。三、美读全词,想象画面。光读懂还不够,还要把这一首词读活了。读得很美很美,古诗词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咱们自己再来读读这首词,看看,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一)画面1:“溪亭日暮”“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来了? 师:“黄昏时候,太阳慢慢地从山的后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晚霞的余辉当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来“一道残阳扑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让我们把这种美通过朗读传递出来。在那样的地方,那样的时候,词人和她的朋友们会在溪边的亭子里干什么?大声地、七嘴八舌地说出来吧!看景、吟诗、作对,然后是聊天、下棋,眼睛里看的是美景,嘴里品的是美酒和佳肴,鼻子里还可能会闻到阵阵的……是的荷花的香味、酒香味,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咱们再读这两句,让我们也深深地陶醉一次。二)画面2:藕花深处除了这个溪亭日暮让你想起了这么美丽的画面之外,还有哪个词也让你想起了美丽的画面了?再读一读,品一品。你想起怎样的句子来了?咱们学过荷花吧,把优美的句子吟诵一句到两句给大伙听听。1.这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全部展开了。有的在微风中轻轻舞动着。2.你们仿佛看到了那满池荷花的美景了是吧。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4.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读第三句、第四句: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三)画面3:一滩鸥鹭你还从哪些词语中联想起画面来了?自己读下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她们叫哇,笑哇,声音那么响,那么喧哗,这个时候把栖息着的鸥鹭一下子惊飞起来。“扑棱棱”一声,一群鸥鹭冲破夜幕,飞上蓝天,那情景该多么壮观啊!这样的情景她平时能看到吗?那可真是大自然的奇观啊!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这个“惊”字,既是指鸥鹭给惊飞起来了,又向我们传递了词人惊喜的心情,写得多好啊。再来读一读。读最后两句。四、完成练习,巩固提高。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和同学交流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
推荐站内搜索:250字日记江苏电大成绩查询、山东省专升本成绩查询、作文《最美逆行者》、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400字、辽宁考研成绩查询、法制演讲稿、听课心得体会、安徽成人高考网上报名党代会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