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宣执法》译文 篇1
强项令
选自《后汉书》
[董宣]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日,“ 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 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勅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
【注释】
1、《后汉书》——南朝刘宋时范哗编著,原有十纪八十列传,共九十卷。北宋时,把晋司 马彪所著《续汉书》八志三十卷,合编成为现在流传的《后汉书》,两书合为一百二十卷。 本篇选自《后汉书?董宜传》。
2、董宜——字少平,河南陈留人。东汉光武年间,曾任北海相,以打击豪强闻名,桩光武 帝征为洛阳令。
3、洛阳令——后汉首都在洛阳。洛阳令即首都地方的行政长官。
4、湖阳公主——光武帝刘秀的胞姐。
5、苍头——奴仆的通称,是从秦代“黔首”演化而来的。因为劳动群众面黑,头戴青巾, 故称苍头。
6、骖乘——即陪乘。古时乘车,向导居左,御者居中,另有一人居右陪乘,叫骖乘。骖音 参(can),驾车的马。
7、数——音署(shu),列举、责备。
8、格杀——声杀。旧时代把行凶,拒捕或违犯禁令的人当场打死,称作格杀。对于上述行 为,不以杀人论罪,故称“格杀勿论”。
9、箠——音垂(chui),鞭子。这里指杖刑,用木杖鞭打犯人。
10、楹——音盈(ying),殿堂前的明柱。
11、黄门——在宫内侍从皇帝、传达沼令的官贝,为首的称黄门恃朗。后汉时黄门多由宦官 担任,以后通称宙官为黄门。小黄门,即小太监。
12、文叔——光武帝刘秀,字文叔。
13、白衣——古时未能取得功名,或者罢官归里的人,都叫白衣,相当于现代的老百姓。
14、勅——音翅(chi),皇帝的诏令。
15、强项——脖子硬,不肯随便向人低头。“强项今”是刘秀赐给董宣的称号。
16、悉——垒郎。
17、班——分发。
18、桴——音忱(fu),击鼓槌。
【译文】
光武帝召任董宣为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的仆人白天杀了人,因为躲进公主府,官吏无 法逮捕。等到公主外出的时候,也叫这个仆人陪乘。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见到公主的乘 车走过来,就勒住马纽叫车停下来,用刀画地不准再走,大声责备公主的过错,喝令仆人下 车,当场杀死。
公主立即回宫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大怒,召见董宣,要用木杖打死他。董宣叩头说: “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你想说啥?”董宜回答:“皇帝神圣明智,使汉家 天下得到复兴,可是却放纵奴仆残害良民,这也怎能治理国家呢Y我不须用杖打,请准我自 杀!”随即用头撞柱子,流血满面。光武帝命令小太监拉住董宣,叫他给公主叩头认错。董
宣就是不肯;硬使他叩头,董宣用两只手支在地上,始终不肯低头。 公主对光武帝说:“ 文叔当老百姓的时候,保护逃亡的人,官吏不敢进门抓人。现在当了皇帝,还制服不了一个 小地方官吗?”光武帝笑着说:“做皇帝和当老百姓可是不二柞呵!”于是赐予董宣为“强项 令”,赏钱三十万,董宣把它全部分给了下边官员。从此,他打击豪强,那些豪强没有不心惊胆战的。京城里称他为“卧虎”,歌颂说:“桴鼓不鸣董少平。”
《董宣执法》译文 篇2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七单元说文言文单元
《董宣执法》 《包拯》 《岳飞》
学习要点:学习文言文人物传记的有关知识,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体会古人公正清廉、秉公执法、爱国尽职的优良品格;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常识;识记积累文言字词,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意思。
学习难点:认读理解字词,疏通文意;理解词语的古今异义;理解人物表现的历史局限性;认识一些较生僻的词语,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
学习知识点:
(一)常识部分:
1. 作家作品:
①范晔与《后汉书》 《强项令》的作者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代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一生博涉经史,精通音律,尤善为文。曾任过新蔡、宣城的太守,尚书吏部郎,左迁卫将军、太子詹事,掌管禁旅,参与机要,后因牵涉一桩谋反案而被杀害。他在任宣城太守时,依照班彪、班固的《汉书》,在原来几种后汉史书的基础上,作成了《后汉书》,此书简明周详,既有重点也不遗漏,叙述议论,颇具文采。现存的《后汉书》是由范晔的“本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和西晋司马彪写的《续汉书》中的“志”三十篇合刊而成的。《后汉书》记载了自东汉光武帝刘秀至汉献帝刘协先后近二百年的历史。它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四史。
②脱脱与《宋史》 《包 拯》 的作者脱脱(1314——1355),元朝的大臣,史学家。姓氏:蔑里乞,字:大用,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发动政变,驱逐专权横暴的伯颜,次年(1341)任丞相,恢复科举,主修宋、辽、金史。1352年率军杀义军红巾军首领芝麻李。后因被弹劾,撤职流放云南,不久被毒死。《宋史》是他按照司马迁创设的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写的,其中的“传”主要是叙述传主的生卒、地望、官职、生平事迹等内容。
③毕沅与《续资治通鉴》 《岳飞》的编撰者毕沅(1730——1797),清代史学家。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进士,官至湖广总督。治学范围较广,由经史旁及小学、金石、地理,也能诗文。有《灵岩山人文集》《灵岩山人诗集》,至于《传经表》《续资治通鉴》等书,虽署沅名,实多成于他人之手。其他撰述《经训堂丛书》。《续资治通鉴》和宋朝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一样,属于编年体史书,即按时间为纲,编排史实,其中记述了许多名人的事迹。
2. 历史人物:
①董宣:东汉时洛阳的县令,因公正廉洁而留名。
②包拯:生卒年代:999——1062,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天圣进士。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建议选将练兵,以御契丹。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为官刚正,执法严峻。著有《包孝肃奏议》。作为封建清官的典型,他的事迹长期在民间广泛流传,各种戏文剧目都以他的事迹为内容,形成了丰富的传说,像《铡美案》说的是他为平民秦香莲伸冤,斩杀喜新厌旧的驸马陈世美的故事,《陈州粜米》说的是他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斩杀贪官、他的亲侄包勉的故事。
③岳飞:生卒年代: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家世务农,原本居河北,出世逢水灾,随母瓮中漂流至汤阴,父亡。少年时应征入伍,英勇善战,屡建奇功,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历任少保,河南、河北诸路招讨副使,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因力主抗金,反对议和,被*臣秦桧等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宁宗嘉定四年追封为鄂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迹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历史小说《说岳全传》就是据他的事迹演义的。岳母刺字“精忠报国”传为佳话。岳飞自幼聪明好学,工诗词,风格悲壮,意气豪迈,流传千古的词《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是他的代表作,是一首充满爱国豪情的战歌。
(二)基础知识:
1. 应认读的字词:
晔yè 圉yǔ匿nì 骖cān楹yíng臧cáng敕chì 栗lì 斛hu敝bì
绶shòu拯zhěng鬻yù徙xǐ丞chéng砚yàn涿zhuó 宦huàn惮dān
秩zhì 讼sòng茔yíng沅yuán姬jī侍shì 姝shū旰gàn壕háo铠kǎi
刍chú徇xùn掳lǔ戍shù颁bān犒kào猝cù撼hàn阙què蹙cù恂xún
箠chuí枹fú
2. 多音字:
3. 形近字:
晔 撼 恂 犒 拯
桦 憾 徇 稿 丞
绶 栗 枹 敕
授 粟 袍 刺
4. 补充解词:
征:征召,汉代通过征辟选拔官员,就是根据地方官的举荐,征召有德才的人出任某个官职。
洛阳:今河南洛阳,为当时的首都。
不须:用不着。须,等,等待。
钱三十万:三十万枚钱。
豪强:指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人。
以宣尝为二千石:董宣在任洛阳令前曾任江夏太守,因得罪光武帝阴皇后家
族而被罢官。“石”读作“dàn”,二千石就是汉代郡守的俸禄。
字:古人在年满二十时取表字。一般来说古人的名和字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守:就是太守,在宋朝就是知府,古代文人好用古名,往往称知府为太守。
遗:赠送。 率:大都。 对:回答。 推:推行,施行。
亲:指父母。课文中偏指妈妈,因岳飞从小就没有了爸爸。
素:平时,平素。 却:推脱,推却。 阙:同“缺”,缺少。克捷:获胜。
育其孤:抚育他们的遗孤。
(三)课文分析:
第一篇:《强项令》
1. 解题:本文选自《后汉书•酷吏传》,一名《董宣执法》,叙述汉代的洛阳县令严格执法的故事。表现他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
2. 结构与内容:全文有两个自然段,即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董宣严格执法,格杀家奴。 正面描写。有五层:
起因(开始至“吏不能得”):湖阳公主家奴白日杀人,隐匿主家,官府抓不到。
发展(至“因格杀之”):董宣寻机,斥责公主,格杀家奴。
高潮(至“终不肯俯”):公主告状,皇帝令董谢罪,董宣死不从。
结局(至“赐钱三十万”):汉光武帝明白了道理,重赏董宣。
影响(至段末):从此不法之徒都怕董宣,董宣获“卧虎”美称。
第二部分(2):董宣为官清正廉洁。侧面描写。有两层:
叙述董家境贫困(在县五年——敝车一乘)
皇帝感动赐赏(帝伤之——葬以大夫礼)
3. 中心:本文记叙了董宣秉公执法,力斩豪奴的故事和他平生清贫的生活,表现他不畏权贵,秉公办事的精神和清廉为官,刚正做人的品格。
4. 特点: ①中心明确,结构清晰。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呼应,主次协调。
5. 特殊词语:
强项令:强:硬,项:脖子,令:县令
妻子:古义是两个词,即妻子和儿子。
被:一处解作“盖,覆盖”,一处解作“被子,棉被”
由是:从此。
第二篇《包拯》
1. 解题:本文选自《宋史•包拯传》,叙述了包拯的生平事迹。
2. 结构与内容:全文有五段,各段叙述人物的一个方面的事迹。
写包拯任职在长天县时,审理盗牛舌一案,表现他为官机智,明察秋毫。
写他在端州做知府时,不私占一块端砚,表现他为官廉洁。
叙述他出使契丹,表现他巧言善辩,不辱使命。
叙述他在代理开封府尹时,改革旧制,表现他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叙述他生活态度和对子孙的要求,表现他克己奉公守法的美德。
3. 中心:本文记叙了包拯的生平事迹,特别是他为官的水平和官德,展现了一个刚正廉洁,执法严峻,不畏权贵,克己奉公的封建社会的清官形象,歌颂了他的美德。
4. 特点: ①各有侧重,中心集中 。②详与略、正面与侧面互相配合。
5. 特殊词语:
端砚:是端州出产的一种名贵的砚台,与湖笔、徽墨、宣纸齐名。
第三篇《岳飞》
1. 解题:本文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文章选取了岳飞一生中的几个片段,赞扬他的高贵品质。
2. 结构与内容:全文一大段,分为三个层次:
从“飞事亲至孝”至“天下太平矣”:写岳飞至孝至忠。
从“师每休舍”至“阙一不可”:写岳飞治军有方,军队所向披靡
从“每调军食”至“何功之有”:写岳飞关心百姓和将士的疾苦。
第一层和第三层写得较简略,第二层是详写,是重点,从五个方面来表现岳飞的高尚品德:
a. 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b. 信:有颁犒均分,秋毫无所犯。
c. 仁:卒疾亲调药,将亡育其孤。
d. 勇:善以少击众,岳家军难撼。
e. 智:谋定而后战,猝遇敌不动。
3. 中心:这篇文章选取了岳飞的几个生活片段,写他上孝父母忠皇帝,下爱百姓将士,治军严、信、仁、勇、智,赞扬了他爱国尽职的高贵品质。
4. 特点: ①详写与略写结合,重点突出。②正面与侧面呼应,富于变化。
5. 特殊词语:
或:有的人,这是古义,不同于今义的“或者”。
何功之有:本应是“有何功”,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表示强调,之是助词,表示宾语前置,这个句式在《陋室铭》一文里学过。
6. 重点语句:书后习题三的五个句子。这几个句子都是岳飞说的话,反映了人物的高贵品质,也是文章的枢纽句。第一句体现他忠君,第二句体现他爱国,第三句表现他治军有方,第四句体现他爱民,第五句也表现他谦逊。
【模拟试题】
(一)常识填空:
《董宣执法》,也名( ),选自( )作者( )是( )朝( )家,字( ),顺阳人。并称为四史的是( )( )( )( )。文章题目反映了人物的( )性格。《包拯》一文选自( )作者( )是( )代的( )家,蔑里乞氏,字( )。包拯,字( ),庐州( )人,是( )朝的清官。《岳飞》节选自( )作者( )( )代的( )家。岳飞,字( )是( )朝著名的( ),( ),他留下的千古名篇是( )。
(二)字词练习:阅读课文,参看注解。
1. 辨析古今异义字,写出古义和今义:
强使顿之: 宣两手据地: 宣悉以班诸吏: 妻子对哭: 或问:
• • • •• •
2. 翻译句子:
①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②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③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
(三)阅读分析:
《岳飞》
1. 解词:或: 刍: 课: 死事: 辞官:
2. “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是耶!”表达了岳飞啥样的胸怀?
3. 为啥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4. 文中哪些事体现了岳飞所说的“仁”?
5. 文章最后一句表现了岳飞的啥性格?
6. 概括这个人物形象。
阅读分析:《包拯》的2、4、5自然段回答问题:
1. 第2段运用了啥办法?写出了包拯的啥品格?
2. 解词:以遗权贵: 不得径造庭下: 平居无私书: 与人不苟合
3. 为啥贵戚宦官为之敛手?
4. 文中“童稚妇女……阎罗包老”句是啥描写?表现了包拯啥?
5. 故人、亲党为啥都与之绝交?
6. 第5段末引用包拯的话有啥作用?
【试题答案】
(一)填空,参看前边内容,略。
(二)
1. 顿的古义:叩头 据的古义:按,撑 或的古义:有的人,有的事
今义:停顿 今义:依据,根据 今义:或者,连词
班的古义:分发 妻子的古义:妻子和儿子,是两个词。
今义:集体或组织的名称 今义:指丈夫的配偶。
2. 翻译句子,参看文注和翻译书,略。
(三)阅读分析:《岳飞》
1. 参看文注,略。
2. 为国事而忧的博大胸怀。
3. 有严明的纪律,士兵奋勇杀敌,每有作战,将士共谋。
4. 卒有疾,亲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止而育其孤。
5. 谦虚,不图升官发财。
6. 岳飞是一个治军严明,英勇善战,关心士兵及百姓疾苦的人。
阅读分析:《包拯》的2、4、5自然段回答问题:
1. 对比,为官清廉。
2. 遗:赠送。庭:官署。 平居:平时,平常。苟:随便,随意。
3. 立朝刚毅。
4. 侧面描写,他清正廉洁受到人民的称赞。
5.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6. 进一步写他不仅自己为官清正廉洁,而且要求他的子孙也要像他一样,突出他的人格高尚。
【励志故事】
生命中的大石块
一天,时间管理专家为一群商学院学生讲课。他现场做了演示,给学生们留下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站在那些高智商高学历的学生前面,他说:“我们来个小测验”,拿出一个oneplus仑的广口瓶放在他面前的桌上。 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仔细地一块块放进玻璃瓶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应道:“满了”。时间管理专家反问:“真的?”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砾石填满下面石块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道。
但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应道。“很好!”专家说。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沙子,开始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砾石的所有间隙。他也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没满!”学生们大声说。他再一次说:“很好。”然后他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平。抬头看着学生,问道:“这个例子说明啥?”一个心急的学生举手发言:“它告诉我们:无论你的时间表多么紧凑,如果你确实努力,你可以做更多的事!”。“不!”,时间管理专家说,“那不是它真正的意思。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是先放大石块,那你就再也不能把它放进瓶子里。那么,啥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块呢,与你爱人共度时光,你的信仰,教育,梦想,或是和我一样,教育指导其他人?切切记得先去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一辈子你都不能做到。”
那么,今晚,或许是今晨,你正在阅读这篇短文,可曾试着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今生的“大石头”是啥?然后,请把它们先放进你人生的瓶子。
《董宣执法》译文 篇3
教学设想:
《董宣执法》是一篇人物传记,文章虽然不长,却有集中完整的故事情节,很注意主次协调,正侧呼应,行文活泼,富于变化,更好地突出了董宣的人物形象。学习这篇文章,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疏通文意中体会这一形象;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争做知法、守法的合格的中学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⒈挑战困难:借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生词。
过程与办法:⒉挑战自我:积极探究,小组合作疏通文意,体
会人物形象。
价 值 观:⒊适应社会:通过本文学习,争做知法、守法的
合格中学生。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中疏通文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教师的引导下解决文言文中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字的含
义。
课前准备:学生自制的字、词检测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清官包拯,懂得了我国历史上有大量“为民请命”的好官,他们为了百姓利益,不顾自己得失,得到了人民的尊重与爱戴,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洛阳县衙,结识这位小小的洛阳县令是怎样为民请命、秉公执法的。
(师板书课题)
二、熟悉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
a:自读过程中画出自己的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加以解决。
b:学生用卡片小组中互相检查字词。
c:教师提示文中多音乐、多义字,并板书,让学生加以辩认、解决。
如:多音字:乘、数、强、石、大
多义字:被
古今异义字:妻子
2、学生朗读课文,合作学习
a:分小组讨论,学生探究、合作疏通词意、句意,正确理解文章大意。
b:教师巡回观察,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共性、个性问题,共同对待,个别解决。
3、学生默读课文
分小组讨论,理清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情节大意,找出自己的疑问。
三、精读课文,学生探究质疑
1、默读课文后,说说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啥故事,从中你看到了董宣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2、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么样看待他的这些变化?
3、本文虽篇幅不长,但主次协调,正侧呼应,能将你的理解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四、体验拓展
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何看法,假如你是董宣,你打算怎样处理?
(学生可独立思考,也可讨论,课堂口头回答,教师给予评价,让学生明白现代的“法”与“执法”和古代的“法”与“执法”的不同,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争做知法、守法的合格中学生。)
五、学生谈本课心得体会
提示:可从以下几方面回答:
1、遇到困难时你是绕道而行还是迎难而上?挑战困难的信心怎样?
2、从本文的学习中你积累了哪些学习文言文的经验,明白了哪些道理?是否已经养成或正在养成积极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办法?
3、你积累了哪些你认为值得积累的字词,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布置作业
1、课后继续诵读,巩固重点字词。
2、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词。
①大言数主之失 ②强使顿之 ③强项令出
④敝车一乘 ⑤以宣尝为二千石
附:板书设计
自我评价:本节课着重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以朗读为主线,达到疏通文意,理解内容为目的,积累文言字、词为契机,使学生逐步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明显增强,同时,对于学生怎样正视困难、挑战自我、争做合法公民的人文精神的塑造,均收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董宣执法》译文 篇4
漳州华侨中学 赵陈丹
教学目标:
1、学习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性格和品质。
2、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分析任务性格品质。
难点:文言词句的分析、讲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导入:
今天我们来讲一个秉公执法者的故事,他就是强项令——董宣。请同学根据你的预习,复述这个故事。
列出生字
晔y
圉yǔ
匿n
骖乘cān shng
叩ku
叱ch
箠chu
楹yntg
敕ch
枹f
臧cng
4、 串讲课文
第一节:写董宣执法的故事。
1、董宣,字少平……吏不能得。
解词:特,特例。
征,征召。
苍头,家奴。
因,因为。
匿,藏匿。
简析:先交代事件的起因。湖阳公主的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矛盾冲突就此展开。
指名朗读,翻译。
2、及主出行……因格杀之。
解词:
及,等到。
以奴骖乘,以,用。
乃,于是,就。
以刀画地,以,用。
叱,呵斥。
数,数落,列举。
因,于是,就。
格杀,打死。之,指代家奴。
简析:写事件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
指名朗读,翻译。
3、主即还宫诉帝……流血被面。
解词:
欲,想要。
之,指代董宣。
乞,乞求。
纵,纵容。
何以,以何,凭啥。
须,等待。
被,覆盖。
简析:写事件高潮。
指名朗读,翻译。
4、帝令小黄门持之……宣以班诸吏。
解词:持,托扶。
使,命令。
谢,认错。
从,顺从。
顿,叩头。
之,凑足音节,无实意。
据,撑,按。
俯,低头。臧,藏,。
行,施行,施加。
敕,下令。
悉,全,全部。
班,分发。
以,把。
简析:写矛盾冲突的第二个回合和故事的结局。
指名朗读,翻译。
5、由是搏击豪强……第一节完
解词:由是,从此。
震栗,害怕得发抖。
简析:写董宣令豪强震栗,写他在百姓中的威望。
6、总结第一节:本段写董宣秉公执法的一个故事,突出他的不畏权贵、执法必严的精神。文章叙事具体、层次清楚,只本文的写作特点。
作业
1.熟读第一段,串译在笔记本上。
2.继续预习第二段。
第二课时
一 串讲第二段
这一节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
1、在县五年……敝车一乘。
解词:卒,死亡。
遣,派遣
唯,只。
妻子,妻子和儿子。
敝,破旧。
简析:写董宣死后家中的景况,表现他的清贫、廉洁。
指名朗读,同桌翻译。
2、帝伤之……葬以大夫礼。
解词:伤,悲伤,感到悲痛。
乃,才。
以,因为。
葬以大夫礼,以大夫礼葬,以,用
简析:写皇帝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廉洁的官员,感到很伤心,按大夫的礼节安葬了他。
二 分析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1、引导学生归纳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学生发言后明确:第一节写董宣严格执法的故事。表现他不畏权贵的精神。事件的起因是湖阳公主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高潮是公主回宫告状,董宣痛陈理由,皇帝命董宣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宁死不从。结局是皇帝明白了个中道理,重赏董宣。第二节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和皇帝对他的评价和待遇,表现他为官清廉。
2、引导学生体会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第一节是正面描写董宣,第二节是侧面写董宣,正面和侧面相互呼应。第一节是课文的详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第二节是课文的略写部分,是课文的次要内容,文章详略得当,行文活泼,富于变化。
3、引导学生归纳人物性格特征和品质
秉公执法,不畏权贵,为官清廉,奉公克己。
三 延伸讨论
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啥看法?(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古代封建社会和现在文明社会“法”与“执法”的不同,他们根据自己了解的程度讨论,言之成理即可。)
四 板书设计
五 作业
1、 熟读课文
2、 完成《每课一练》
3、 预习下一课
《董宣执法》译文 篇5
第一部分:
1.本文选自 ,作者 是 宋史学家。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留圉( ) 匿( ) 骖乘( ) 叱奴( ) 楹( )
臧( ) 因敕( ) 数斛( ) 绶(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后特征为洛阳令(征: )
⑵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及: )
⑶大言数主之失(失: )
⑷将何以理天下乎(理: )
⑸文叔为白衣时(白衣: )
⑹威不能行一令乎(行: )
4.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啥故事?
5.翻译下列句子:
⑴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⑵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⑶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⑷叭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6.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么样看这些变化?
第二部分:
(一)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7.“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表明董宣是怎么样的人,说说你的看法。
8.“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这段描写表明董宣有啥样的精神?
9.“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光武帝刘秀的这些言行表明了啥?
10.董宣把三十万钱全数分发给自己的下属官吏,这表明了啥?
11.写“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有啥表达作用?
(二)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食:供养,给……吃。)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蒙袂辑屦:用袖子遮住脸,拖着鞋子。),贸贸然(贸贸然:昏昏沉沉的样子。)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嗟:感叹声,这里有轻蔑的意思。)!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进而谢(谢:拒绝。)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微与:不必这样。)!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12、简述各段的大意。
13、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 。
1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⑴齐大饥(饥: )
⑵黔敖左奉(奉: )食
⑶予唯不食(食: )嗟来之食(食: )
15、写出下列句中词语的古义与今义:
⑴进而谢焉 谢:古义 今义
⑵以至于斯也 至于:古义 今义
16、选择正确的译句:
⑴黔敖为食于路( )
a、黔敖在道路上准备好施舍的食品。
b、黔敖把施舍的食品放在道路上。
c、黔敖在道路上施舍的食品。
d、黔敖在路旁准备了施舍的食品。
⑵进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
a、接着他向他表示感谢,最终不吃而死去。
b、接着拒绝了施舍,最终不吃而饿死。
c、接着向他告辞,最终不吃而饿死。
d、接着拒绝了黔敖的施舍,最终不吃食物而饿死了。
《董宣执法》答案
1.《后汉书》;范晔;南朝 2.略 3.⑴征召⑵等到⑶过失⑷治理⑸平民⑹施行 4.湖阳公主的家奴杀人后被董宣正法,以及董宣在光武帝面前依理陈辞,留下美名。(意近即可) 5.⑴用刀在地上画,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把他打死了。⑵陛下圣明有德,复兴了汉朝,然而放纵家奴危害老百姓,将凭啥来治理天下呀?⑶董宣不听从,(小黄门)强行使他叩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⑷只看到一条布被盖着尸体,妻子和儿女相对而哭,遗物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 6.略 7.这表明董宣是一个秉公执法,不畏权势的人。这样的人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代都值得表彰、提倡。 8.这段描写表明董宣有据有理不屈,不向权势低头的精神。 9.刘秀的这些言行表明了他并没有采纳公主的意见,而是被董宣的精神所感动,不仅敕免了他,还奖励他三十万钱。刘秀在这件事上还是有胸怀的。 10.表明了董宣不贪财,不邀功,能够平等地对待下属。 11.这是侧面描写,以老百姓的口碑和歌谣来突出董宣执法公正,以及他治理的地方政治清平。 12.一、交代背景,黔敖准备食物施舍。二、写这位饥饿者对待黔敖的斜线辱性施舍的态度。三、写曾参对此事的评论。 13.嗟来之食 14.⑴饥荒⑵捧⑶吃;食物 15.⑴拒绝;感谢⑵到……地步;表示转折或递进的连词 16.⑴d⑵d
《董宣执法》译文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练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含义,疏通文意。
2.了解董宣人物性格,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办法。
过程与办法
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办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公正、廉洁的品质,并帮助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理解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意。
2.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办法。
难点
理解古代“法”与“执法”和现在的“法”与“执法”不同。
◆教学突破点
教学中应注重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子的理解;采取合作讨论等
形式疏通文意,把握人物形象;同时可通过新旧知识相融合,学习写作办法;古今社
会生活相联系,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投影片。
◆学生准备
熟悉课文,准备资料。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情境导入 1.回忆旧知
2.指导初读 2.感知了解
3.验收效果 3.理解积累
4.指导诵读 4.巩固深化
一、情境导入 (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包拯》一文通过哪几件事表现了包
拯这一人物,我们对他曾做过怎么样
的评价。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这样一篇传记,
看看他与包拯有哪些相似之处,两
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3.板书:董宣执法
1.积极发言。(发言应尽可能全面)
2.领悟学习本文时要与前一篇课文从
内容与写法两个角度做对比。
3.看注释①了解作者,理解本文作者
与前文作者都是史学家。
二、指导初读(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1.请先自读一遍课文。
2.请互相讨论自读过程中的疑难问
题,也可请教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讨论,共同翻译课文。
1.自读课文,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标
注生词读音。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质疑问难。
3.小组合作,翻译课文,集中疑难,质疑,
解疑。 , 。 .
_1“ ‘t
三、验收效果(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出示投影,组织竞赛)检查学生自
学情况。
(1)掌握下列字音:
晔、圉、骖乘、敕、绶
(2)解释加点生字词。
A.后特征为洛阳令。
B.臣不须…… 。
C.将何以理天下乎?
D.使宣叩头谢主,…… 。
E.赐钱三十万。……
F.由是搏击豪强,……
2.请同学们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思考问题:课文主要记叙了几个故
事来表现人物?与《包拯》一文有何
不同?
1.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完成。(解释加
点词时,要读出原句。提倡翻译全
句) 2.不要求学生翻译课文,说出故事大
意即可。与前文对比也不要求细致
周到,说出:本文是重点记叙一件
事,来突出董宣的精神。前文通过
几件事来表现人物。
3.那么课文记叙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呢?请同学们找出事情的起因、发
展、高潮、结局。遇到疑难,可相互
讨论。
4.同学们在解决字词的基础上,复述
全文。
3.学生用原文回答也可,自己概括回
答也可。(参考如下:起因:湖阳公
主的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
不能得”。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
杀”家奴。高潮:公主告状,董宣痛
陈杀奴的理由;光武帝命董宣向公
主谢罪,董宣宁死不从。结局:光武
帝明白个中道理,重赏董宣。
4.找一、二名同学复述课文。可在原
文基础上有所发挥。
四、指导诵读(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课文情节有所了解,对课文的词语也
基本掌握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诵读,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要求:字音要读准,句读要分明,语调要
.抑扬。
自由朗读、自由讨论。
五、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以读为主,通过合作疏通文意,了解了这篇文章的主要情节,
初步感受到了董宣的那种凛然正气,愿他的这种精神能体现在我们的身上,留在我
们的心中。
六、板书设计 参考 ’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过关斩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大言数主之失
(2)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3)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4)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
2.口头翻译下列句子。
(1)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2)宣悉以班诸吏。
◆个性练习设计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何不秉烛乎?”平公
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
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日:“善哉!”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问于师旷
(2)安敢戏君乎
(3)如日出之阳
(4)臣闻之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晋平公想学习,却也“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啥?他为啥有这样的
担心?
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啥意思?他为啥这样理解?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啥?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指导复述 1.回顾旧知
2.诱思导学 2.思考探究
3.组织讨论 3.讨论发言
4.探究学法 4.辐射练习
5.指导写作 5.片断练习
一、指导复述(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董宣执
法》,哪位同学再来复述一遍这个故事?
(强调细节)
可请一位同学复述全篇,也可让四位同
学分别复述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
局。
二、诱思导学(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在这个故事中,汉光武帝对董
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
怎么样看待他的变化?
(此题使学生通过对刘秀的前后态
度的对比分析,理解秉公执法的意
义)
1.思考回答:
变化:刘秀一开始听了公主的告状,
怪罪于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但后
来却不杀他,而奖励钱三十万。
对这个问题的第2问,学生可能会
从这几方面回答:(1)从中看出光武
帝是一个识别人才,知锗就改的明
君。(2)光武帝明白了个中道理,明
白了董宣痛陈严格执法对治理天下
的重要性。(3)……
2.董宣为啥要“大言数主之失”?
3.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
奴,你对此有啥看法?
4.为啥被称作“强项令”?请从文中
找出依据。
(此题旨在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
析人物形象,进而体会董的不畏权
贵,秉公执法的精神)
2.思考回答:因为公主管教不严,纵奴
行凶。 、
3.思考回答,理解现代的“法”与“执
法”与古代的“法”及“执法”不同,从
而树立现代法制观念。(董宣秉公
执法,他知道如审判湖阳公主家奴,
必遭公主阻挠,或许就杀不了家奴,
这们做,体现了董宣的当机立断,果
敢英明。)
4.阅读回答: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
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
据地,终不肯俯。
三、讨论合作(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同学们都看过小说或电视剧《红楼
梦》,其中有一个“葫芦僧判断葫芦
案的故事。如果把“贾雨村”换作
“董宣”,请你设想他会怎么做?
3.想像回答。
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从人物性
格特点上去推断“他会怎么做”,切
木可无根据地求新求异。
四、探究写法(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出思考题:汉光武帝为啥说“董
宣廉洁,死乃知之”,这对表现董宣
的品质有何作用?
1.思考回答:因为刘秀发现,董宣死
后,是用布做的被子盖尸体,只有妻
子和儿子在相对哭泣,只有大麦几
斗,破车一辆,家境非常贫困,由此
可知,董宣生前非常廉洁。“刘秀的
这番话更加从侧面烘托出董宣的廉
洁。
2.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采用过这
样(侧面烘托)的写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如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
通过写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对生活
的感受等,来侧面反映老师对自己
的影响,写老师的可爱和可敬。也
如,《口技》中通过观众韵反映来侧
面体现口技人的技艺高超。
2.回顾旧知。 举例体会侧面描写的写法和作用。
五、指导写作(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出创作要求:写一个小片断,运用侧面
描写来简介一个人,能够准确体现这个
人的特征。
2.鼓励学生朗读作品。
1.创作。
2.朗读自己作品。
六、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办法,对董宣这
个人物的形象进行了分析,体会到了他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也学习了正面、
侧面相呼应的描写办法。同学们都畅所欲言,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望大家今后
继续积极动脑、动口、动笔,积极学习,学会求知。
七、板书设计 参考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1.阅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说说鲁提辖的做法有哪些局限性。
2.阅读《糟糠之妻不下堂》一文,说说宋弘令人敬佩之处是哪一点。
练习设计
2.《董宣执法》选自——,作者——,——史学冢。
个性练习设计
请针对《董宣执法》这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文是一篇历史人物传记,文中通过记叙“董宣执法”的故事和董宣去世后家中
贫困景况,从正、侧面体现了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去_、廉:洁的高贵品质√课文虽不
长,但主次协调,正面、侧面呼应,行文活泼,富于变化。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分
析人物形象及写作特点。同时,可和已学过的课文《包拯》、《口技》等比较学习。’
[1]
推荐站内搜索:河北省自考成绩查询、秋游日记、专升本考试网、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山西省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山东专升本考试时间、情感日志大全、研招网官网、草房子读后感400字、周记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