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的作文教学中,如何发挥修改一环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步骤。因此,我们语文教师有必要在这方面化力气。 (1)走出“改”的误区 目前党校的写作课,大多是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学生们普遍认为:按照老师的要求写完了交上了就是完成了任务,只等教师评个成绩。改的问题,则与已无关。至于那种为应会考试而进行的限时作文训(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练,更是强化了这种片面的认识。 在我们的教师中,确有不少的人,工作很负责,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把“改好”学生作文的重任揽到了自己一边,为了达到通过自己的修改,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目的,他们精批细改、一丝不苟,乐此不疲。殊不知,学生的文章的质量虽然被你改“高”了,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往往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还是叶圣陶生生批评的中肯:“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改,你改了也没有用,有的根本不认真看,真叫做劳而无功,至多也是劳而不得”。 学生的“无关”和教师的“包揽”,使批改进入误区,在这个误区中,师生的的主客体关系完成全颠倒了,教师辛辛苦苦地改,而学生对教师批出的病句却不愿修改,甚至只看成绩,不看批语的现象也比比皆是。那末,作文批改的实际效果实在是可想而知了。 要发挥修改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作用,我们必须走出这个误区,把修改的重点转到教“学生自改”上来。 (2)提高“改”的认识 “写好了文章,还是自己改”,学生对此并不一定能接受,即使勉强服从,也不一定努力去做。因此,要使学生能自觉、认真修改自己的文章,必须从提高对“改”的认识抓起。 人们在工作中写的各类文章,都将产生社会效果。质量高的文章,人们看得懂,喜欢看,读者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受到良好教育,吸取真正的知识或准确的信息,有的还让人们据以作出决策,反之,如文章质量不高,有时哪怕文章中一句一词一个标点的“败笔”都可能贻误读者,引起不良的社会效果。因此,文章作者必须以对社会、对读者,同时也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尽可能提高文章的质量。 高质量的文章是怎样出来的呢?一稿而成的好文章实在不多见。“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符合认识规律的经验之谈。为了端正学生的写作动机,提高写作的责任感,我们要结合实际事例,阐述这些道理,促使他们自觉克服作文“只写,不改”的不良倾向,提高对“改”的认识。人们对于问题的认识是在不断地学习研究中深化、拓宽、提高的,文章也是在不断的研究修改中提高质量的。优秀的作家都十分重视修改,优秀的作品也是从精心的修改中产生出来的。鲁迅先生在逝世前两天,曾以惊人的毅力,奋笔为文,写了《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一文,草稿写成之后,他自感“已经没有力气了”,但先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兢兢业业修改这篇文稿,修改的痕迹竟达六十三处之多,其中删改的达二十八处。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小说《优秀梦》,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佳话。可以这样说,正是作家们那种严谨、负责的写作态度,为我们“改”出了流传千古的作品。 青年学生要把今天给老师同学阅评的习作看成是送交社会的文章,一定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写作;一 要养成一丝不苟,反复锤炼的修改习惯。 (3)训练“改”的能力 要学生改,还要使学生具有改的能力,为此,必须注重改的训练。据笔者实践体会,教师易组织、易检查的训练,可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互批共议法。即学生之间交换批改,互相讨论。在这种形式的训练中,每位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评论者,批发和讨论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课内以同桌为,课外则可自由组合。操作时,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粗评:批者把文章看二三遍后拟出修改设想;第二步,研讨:批者与作者交换评改意见,共同讨论;第三步,修改:批者的意见被采纳后,作者就在原稿上作修改,双方的见解有分歧的,一时统一不了的部分,则在总批处写上批者和作者各自的保留意见。在双方完成“互批共议”后,就把作文老师批改,教师的批阅,要对双方的保留意见作出恰当的评判。必要时,可把两位学生找来,当面帮助分析。 这种形式的训练,一般都有明确的评改指向,可按照某一特定要求来组织,侧重于提高某一方面的写作和批改能力。由于采用的是“面对面”的评改方式,双方坦陈已见,针对性较强,对提高某一方面要求的达成度效果明显。 另一种是综合病文分析法,其操作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某类作文所暴露出来的弱点,作一篇有多处缺点的综合病文,印发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修改。这是一种侧重于提高学生修改文章能力的综合训练。文章的病态表现,有些可明显些,有些可隐蔽些。使批改有易有难,形成训练的梯度。此种训练一般宜在课堂上进行。前半节课,先由教师提出修改要求,再让学生批改,在寻找、分析文章存在问题的同时,能改则改,不能改则批,后半节课主要用来反馈,矫正学生修改情况,通过师生讨论,逐条落实必须个性的病句。当然,如时间紧迫,可直接收交修改稿,由教师阅读、打分,并作为一次作文成绩记载入册。 教师写病文,让学生检查毛病,在教育心理学上叫做“创设‘问题情景’”,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努力探穷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确实,学生面临病文这一“问题情景”修改的兴致往往是很高的。 (4)培养“改”的习惯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现代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这个目标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应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修改习惯,使他们在今后的学生工作中,自觉做到每文必改。 不少教师作文教学中有这样的做法:即要求学生先打草稿,再誊写正稿,如果以这种做法为基础,变机械誊写为精心修改,明确作出一文两稿(草稿与正稿)的规定,就能促进学生良好修改习惯的养成。 人是有成就需要的,学生也总想把学习搞好,包括希望自己能写好每一次作文,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肯定。原来的那种一文一稿定成绩的做法,却常常使他们感到这一稿写糟了,这一次作文也就只是“糟”的记载而无法挽回了。如果要求学生写好草稿,再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自己的认真修改而形成正稿。使他们认真吸取老师对草稿的阅批意见,按老师为他们指出的更为具体明确的要求,努力改好写作文。 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一次次地获得成功喜悦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修改习惯的养成。 语文教师如能在初中三年级,象重视观察能力及审题、选材等能力一样重视对学生修改能力的培养,我们的作文教学效果将会更好一些。
推荐站内搜索:2021年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华中科技大学2021考研分数线、绿豆发芽观察日记8天、日记250字大全、小学生演讲稿、四川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湖北省自考成绩查询、仰恩大学分数线、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分数线、伤心日志大全、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办法
文章链接:
https://678999.cn/72863.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