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精选7篇)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篇1
今天,我所执教的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因此,引导学生从朴实的语言中感悟语言背后蕴涵的丰富内涵,领悟文章说明的道理,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本节课,我以参与式教学理念为指导,让学生与教师、文本深入对话,在简单朴实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现在我就从以下几点和大家交流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一、 引发质疑,激发兴趣。
有一位名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而课前我创设了一个儿童喜闻乐见的听力游戏引入,然后话锋一转,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题上,激起了他们的好奇,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积极学习。
二、 以读悟语(语言文字),以读悟情。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这节课中,我以读代讲的特色就在于:指导学生有层次性、有指向性地朗读,课题中出现的“游”字,蕴涵着丰富的内涵,我就从“游”字入手,一遍也一遍重复着这个字,一步步引领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走向文章的深处,领悟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三、 动静结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受参与教学中的要素组合课型方式的启发,我想,一节课如果恰当运用动与静的结合,学生就会学得不累,才能提高课堂的效果。居于这样的考虑,在课堂中我就设计有了小动,如小组开火车读,有全班的大动,如:表演当时人们听到小女孩惊奇地叫喊后的场景,有静心细想的,如闭上眼睛听朗读,想象青年画鱼的情景。做到在动中学,在静中想,动静结合,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以上几点我自认为我还是做得比较好的,能在简简单单中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但是呢,这节课还是有许多遗憾的地方,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多批评指正,谢谢。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篇2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广东省深圳市蛇口区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二小 黄和福
我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握文章重点,体现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不足的是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还抠得还不够深,例如说在对“赞叹”进行换词练习时,不要仅仅只是让同学知道可以换为“赞赏”,“赞美”,“称赞”“赞扬”,而应该再往前走一步,为啥用“赞叹”,而不用其它的词?进而让学生对这些词的用法有更明确的认识。在为“一丝不苟”找近义词时,可以创设多种语境让学生明白在啥情况下用一丝不苟。此外对课文适当进行延伸和扩展效果更好,例如开始教学时对西湖八景作简单的简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师生间的配合比较默契,但整个课堂气氛感觉有点闷,学生没放开,老师也没放开,没能达到活而和谐的境界。我想这主要原因在于我的教学思路不够清晰,问题多而乱,使学生回答得也杂而散。如果我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紧扣课题,问“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是在啥情况下说的?引导学生抓住青年画鱼的句子进行感悟,体会到句子意思是说青年鱼画得像真的一样。为啥能画得这么像呢?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青年认真观鱼的句子体会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这样条理会更好些,也就可以避免学生回答得散乱,师花很多时间去引导了,进而也能更好的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山东省威海市统一路小学 邵华静
这篇文章是叙事文章,主要是赞美一个残疾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1、我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握文章重点,体现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不足的是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还抠得还不够深,例如说在对“融为一体”进行换词练习时,不要仅仅只是让同学知道可以换为“浑然一体”,“浑然不知”,而应该再往前走一步,为啥用“融为一体”,而不用其它的词?进而让学生对这些词的用法有更明确的认识。在为“赏心悦目”解释时,可以创设多种语境让学生明白在啥情况下用赏心悦目。
2、对课文适当进行延伸和扩展效果更好,例如开始教学时对西湖八景作简单的简介。
3、我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紧扣课题,问“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是在啥情况下说的?引导学生抓住青年画鱼的句子进行感悟,体会到句子意思是说青年鱼画得像真的一样。为啥能画得这么像呢?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青年认真观鱼的句子体会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这样条理更好些,也就可以避免学生回答得散乱,师花很多时间去引导了,进而也能更好的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鱼先游到了我心里,也游到了纸上” 这一重点问题上就非常的得心应手,顺利完成。
着眼语文素养发展,提高阅读教学实效──《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山东省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 李 平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促进每一位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接下来,我就结合《鱼游到了纸上》一课从“研读教材”、“抓准四个着力点”、“落实一个统一”,“贯穿一个对话”四方面向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研读教材,把握重点,力求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目标明确
准确生动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在文本解读时,我主要从普通读者、学生收获、教师教学三方面潜心研读教材。
作为一位普通读者赏读课文,随着作者对文中主人公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爱鱼成癖、观鱼似醉、画鱼如生的聋哑青年形象在我的心中逐渐清晰丰满起来。同时还感悟到本文的语言朴实但含义深刻,给人以启迪,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刻画传神,细致入微、耐人寻味。
第二步,站在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
在此基础上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将课文中值得教也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的“内核”部分,这些内核往往居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处,它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语段、一个情感点。我抓的是题眼“鱼为啥会游到纸上”。课堂上就将此做为教学的切入点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着力点,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深入研读,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创新点、发展。当然这一课特殊性,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不止一处,还可以抓“举止特别”“忘我的境界” “融为一体”,这些点,都能够引出本文的重点词句,但不管抓哪一个,目的就是提炼教材精华,使教学内容更简约。
根据学段要求、学情以及本文的特点,确我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悟青年人绘画时专注、勤奋的品质。
3、通过边读边想象,体会重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者对人物描写的细致传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学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就今天四三班学生的表现来看,以上目标基本达成了。
二、抓住四个着力点,实现发展性
1、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学生围绕课题和本文一个含义深刻的语句提出了“鱼为啥会游到纸上”“为啥说“先游到他的心里”这样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恰恰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透过这两个问题就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课堂上,当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
2、抓重点词,经选训练点,在训练中得到发展: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进行语文字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既感受到青年人的专注和忘我,也感悟到这样的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不仅读出词语表面的意思,还读懂了词语背后蕴含的东西。在这样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
3、抓重点句,挖掘生成点,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青年人精湛、高超的绘画技艺引来了围观的人,人们赞叹着、议论着,可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我抓住“人们赞叹着、议论着”教材这一生成点,利用文中插图,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情景,由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起来为引子,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不同人物角色,与文中主人公零距离对话,达到师、生、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鸣。
4、抓重点段,在品读中积累语言:
阅读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课文第七自然段细腻、生动地描写了青年人作画时的一丝不苟和技艺娴熟,把金鱼画的栩栩如生。教学时通过想象情境、品味词句,把“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进行对比,反复朗读,学生进入了文本,渐入佳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熟能成诵,积累语言,实际上是水到渠成。
三、落实一个统一,即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中,不是孤零零地进行语文文字训练,也不是脱离语言文字凭空感悟,而是让理解语言和体会情感有机的结合,以求达到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让情感涌动在学生心中,同时语言的魅力萦绕在学生脑际,从中还习得了学法。
四、创设对话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而对话对于教育,对于语文教学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地过程中进行。”鉴于此,我和学校的几位教师曾经搞过一个《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对话教学的研究》校本实验,因此对对话教学有一定的实践体验。经过研究,我们发现,通过“对话式”语文教学,师生双方之间可以相倾听和交流,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能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好。
对话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学生自我对话等。在这其中,创设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情意,为阅读教学最为重要和有效的一环。
生本对话,不言而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与文本、与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
对于生本对话,本课设计主要有3处:
第一处,当学生感悟到青年看鱼的专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位青年每个星期天都到这儿来看鱼,由作者一个点的描述在学生心中立体多维的显现出来,我站在作者的视角,还原文本,为学生创设情境。“身边看鱼的男女老少,个个有说有笑,唯独他那么特别”“等到太阳下山了,也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看鱼”,“春去秋来,作者也一次遇见了他”。通过这一连串情境的创设,学生不仅把课文读得更有滋味了,而且进入了这种情境,为理解“先游到了心里”做好铺垫。
第二处,就是“赞叹着和议论着”那里,学生一下子从读者成了课文中的一个个角色,完全走进了文本,经过在附小那次讲课,我也对这一环节进行了反思,因为许多同学都在用不同的声音赞叹,没有议论的。所以我也在同学们赞叹时加了一句“人们赞叹着,可青年人连头也不抬,大家感觉有些不可思议,议论声也随之而来,接下来,的确就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第三处,是一个细节问题,因为主人公是聋哑人这一身份的特殊性,有些学生会把没有任何反应归结为对周围人的赞叹是他听不到而已。如果这样理解,对青年人专注入迷的品质就大打了折扣,于是我追问了一句“有人认为,他是聋哑人,没有反应,是很正常的事,你认为呢?”学生做出反应后,我也说“即使他是一位聋哑人,他也可以怎么做?”紧接着就是“抬起头”“打手势”“炫耀着”……一系列地反问如此设身处地地开展教学,让学生真正感悟到他专心到了入迷的程度。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篇3
《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题目入手,自主提问。针对问题,一步步探讨。为啥说鱼游到了青年的纸上?鱼怎么就能游到纸上?。感悟“鱼游到心里”和“鱼游到纸上”的关系。学习重点放在感悟“鱼游到了心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及“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则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
为达到以上的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教程:
1、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开课伊始,我就出示“鱼游到了纸上”的重点段,让学生做填空练习,这样既复习了新词,也自然地让学生在此处质疑,学生提的问题很到位,“为啥聋哑青年能练得如此高超的画技?”透过这个问题就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我觉得在高年级的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当学生带着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
2、提倡个性化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感受。
在课堂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句段,谈自己的体会。我没有抛问题给他们,而是通过“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你读了这一段,哪个词最让你感动?”这样的形式慢慢地引导他们体悟课文内容。
3、抓重点词句,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一开始学生体会不深,我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你是怎么看鱼的?”,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明白这“静”不只是嘴静,更是心静,进而体会到了青年的专注。这样通过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
4、创设对话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当学生感悟到青年看鱼的专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位青年每个星期天都到这儿来看鱼的坚持,由“每个星期天”这个重点词,为学生创设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气爽的星期天,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看到了——通过这一连串情境的创设,反复引读青年看鱼的句子,学生进入了情境后读得有进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坚持,为理解“先游到了心里”做好铺垫。
5、回扣重点句段,突破本课重难点
在学生感受到青年通过专注、勤奋、忘我地看鱼才练成高超画技后,我再次回扣“鱼游到了纸上”重点段,并反复扣问“当青年工笔细描金鱼每个部位时,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吗?”“当青年挥笔速写金鱼动态时,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吗?”学生回答得很好,“不需要了,因为他已经把鱼记在心里了。”“不需要了,因为他已经胸有成竹了。”我顺势引导,“用青年自己的话说,就是“先游到了心里。”这样,学生已感悟到“鱼游到了心里”,并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一堂课下来,教学目标已完成,但心里也有不少遗憾:
1、学生的发言面不够广。
2、学生动口动脑多了些,但动笔几乎没有。
3、在突破课文重难点的问题上,我设计了回扣“鱼游到了纸上”的重点句段,在“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的追问中感悟“先游到了心里”,并顺势明白了这两者的关系。最后用关联词串起这两者的关系,感觉很好。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篇4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一位聋哑青年是怎样观鱼画鱼的,赞美了他做事一丝不苟、全神贯注、持之以恒的精神。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的。在阅读了课程标准和单元导读后我确立了4个教学目标。一是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忘我、融为一体”三个词语的意思;二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之间的关系;三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的;四是培养学生做事专注、持之以恒的品质。我认为这四个目标的是符合单元的训练目标的,也是符合这篇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目标的定位做到了准确。
教学流程的设计科学清晰,第一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纸上。第二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心中。第三步:感悟鱼游到了我们的心中。整个教学过程隐含着内容和情感的主线,内容主线是鱼游到了纸上是啥意思,为啥会游到纸上,由此而展开学习小女孩的那句话——“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以及描写青年画鱼的动作和神态的段落。情感的主线随着内容的主线而行走,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坚持不懈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两条主线既齐头并进也相互交融。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词析句积累语言,抓住课文中语言的生发点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游”和“画”的对比朗读;想象鱼的动态的词语进行扩展读;将文字还原成真实的画面来读;通过音乐感受文字来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学习办法和学习习惯的渗透,即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发展。问题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给了学生充分展示的虚拟主机。
但是呢,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遗憾。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我应当引导学生总结“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虽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学生对这层关系已经有所感悟,但还不是很明朗,如果用上“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学生的思维将更加的清晰。这节课的整体感觉比较“紧”,作为教师,我自己的情绪都没有调动起来,更没有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在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上不是那么的自然,这里还需要好好去设计。
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该怎么设计,我事先制定了两套方案,第一套是以“这名聋哑青年是个啥样的人”为中心辐射到全篇,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和教师的引导去实现教学目标。第二套方案是从文章的最后一句“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入手品“游”字,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鱼怎么样游到心里的,然后也怎么样游到纸上的。后来我确定的教学设计有很多地方都借鉴了名师王崧舟的教学设计,但并不是简单地搬过来,在充分理解了他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意图之后进行了再创造,如:王崧舟老师抓“静”字,引导学生“静心悟禅”,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文化的层次。通过我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我认为学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因而在教学中是降低了难度的,去寻找学生情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进行情感的熏陶。还有对描写人物的动作这一段的品读,对人物“坚持不懈”精神的感悟,教学版块之间的衔接等等。我想只要是对学生有益的、对老师的个人发展有益的,仿效名师未尝不可。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篇5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福建省厦门市仙岳学 陈旭蓉
本组读写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举止特别”“融为一体”等词语时,有意识让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学习,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因而能画出鲜明、生动、活灵活现的鱼。教师也进一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作者是怎么样观察,怎么样选择材料写出这篇文章的”让学生悟出作者到玉泉观鱼,发现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就跟踪观察,通过看、听、问等方式,积累了很多有关聋哑青年的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达到忘我境界”为主线,写成这篇文章。学生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弄懂了啥是积累材料,怎么样积累材料,感受到积累材料之重要。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突出了本组读写训练重点。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实验小学 郝国娟
本课我在练习设计上比较有特色:
1、第一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时,紧紧抓住“聋哑青年”爱鱼的特点进行深入理解。首先理解“忘我的境界”的意思,在到课文中找根据,具体感受“忘我的境界”。在找根据的过程中,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从能力培养的角度讲,该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与表达的能力。
2、第二题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入地理解,使聋哑青年的形象更加突出。首先应让学生分别理解“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的意思,然后紧扣一个“先”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弄清“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在理解的过程中,凸现聋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练习到了忘我境界的形象,使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得到锻炼。
3、第三题,重在语言的积累。在朗读与抄写中,体会抓住特点描写的办法。
自主性练习:
一、读句子,回答问题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1、“忘我的境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先认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部分。把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说说,再简要地写下来。
二、读课文,自由分组研讨以下问题后选出发言人全班交流
1、“金鱼游到纸上来啦”是谁说的?为啥这样说?
2、“鱼先游到我的心里”是谁说的?是啥意思?
3、鱼“游到心里”与“游到纸上”有啥关系?
三、聋哑青年的外貌是怎么样的
他看鱼、画鱼时的神情、动作也是怎么样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再体会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并选择其中的两三句抄写下来。
引导学生围绕课后第二题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首先看是否正确地理解了两句话的意思,再考察对两句话之间的关系是否理解,是否能对“先”字的含义作出正确的解释。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 魏 铮
出示插图:
图上画着许多人围在金鱼缸旁边,看一位青年画金鱼。
利用插图进行教学:
师:这些人中哪一位是画金鱼的青年?
生:中间那一位。
师:怎么那么肯定是他?
生:他手拿画笔和画板。
生:其他人面带笑容,有的在议论,只有他低着头。
师:哦,从神态看出。
生:周围人都在看着他。
生:我从课文第三自然段看出,课文写了青年的外貌,而图上的青年外貌与第三自然段描写的相仿,所以,我认为是他。
师:能读懂吗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你从书上的外貌描写看出,可见你非常认真。
生:我从胸前的厂徽看出。
师:你读书真细心。
生:我从他痴迷的眼神看出。
师:你看他画得多投入呀。
师:如果你在旁边看,会说些啥呢
(想象说话训练)
对教材的思考及对教学的反思:
课本中的插图,它既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助手,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时机。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从多方面作出辨析和判断,理解外貌描写的特征,作用,并由学生入境入情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发出内心的赞叹。进而充分地感知青年内心世界的美好,产生对青年的敬佩之心。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篇6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的27课《鱼游到了纸上》一文,通过对聋哑青年观鱼、画鱼表现的细致描写,赞美了其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观察细微、构思巧妙成文,写得有情有趣,有声有色,生动感人。其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很喜爱阅读的一篇课文。下面是我对《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反思。
海尔集团总经理张瑞敏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能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这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也是我的座右铭。我虽很难做到,却在努力靠近它。
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时,,我曾先后设计了3条线:第一次试教:抓课题“鱼游到了纸上”为主线;第二次试教:抓青年的特别为主线;第三次试教:抓课文的 7处带“游”字的句子为主线,最后我把教学的核心目标锁定于“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精心找准了进入文本的发窍处:引领学生学习青年看鱼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句子,青年画鱼画得栩栩如生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为主线,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必须先游到心里。
为了落实《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围绕“读”而展开的。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解课文,感受青年看鱼的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画鱼得栩栩如生,在教学课文的画鱼这一个内容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句式对比、引读、反复强调等方式进行读议结合,在读和议中,认识到聋哑青年身残志坚、勤奋专注、执著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教学中反复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有情可抒,落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每一个人也都要有这种敢于自省、自察的勇气,因为“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只有敢于挑战自身的弱点,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及时纠正,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生命的质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可能不上公开课,每一次上公开课都是一种历练,每一次历练都是一次超越,每一次超越都是痛并快乐的成长,而每一点的成长都让你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自己还是很难做到游刃有余,有太多的束缚,有太多的担心,感叹于自己的卑微,感叹于自己的渺小,然而,卑微不能成为我鼓足不前得理由,渺小不能阻挡我前进的脚步!我将在卑微与渺小中努力做到不卑微、不渺小!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学校要听老师的课,名日“考核课”,为了上好这节课,我选择了〈鱼游到了纸上〉一课。这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八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文章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劳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深。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入神;二是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 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整堂课我主要是按照以下的思路展开教学的: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知人物形象。我首先让学生自渎一遍课文,在学生自渎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啥事。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位聋哑青年的初步印象,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
(2)细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品味语句,体会人物品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描写青年人观鱼、画鱼的语句,在读议中,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认识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执著追求、做事一丝不苟的品质,进而启发学生从青年人身上学到了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3)美读课文,表达情感,积累运用语言。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指名读、教师范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通过朗读,进而加深了学生对青年人美好品质的认识。
反思:一节课下来,我有许多感想,虽然能根据教材的要求,能按自己预设的思路完成教学任务,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学生评价的语言欠缺,读中感悟落实不到位。同时也认识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十分重要。我们一直说:备课,最重要的是备学生。但是呢,我觉得,教师的备课,除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自己。因为,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设计精彩的课堂语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同时,教师还要有收放自如的应变能力:当课堂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让课堂教学始终围绕一条主线,把教学目标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语文,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虽然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带来思考。人,只有自省,才能常新。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一位聋哑青年是怎样观鱼画鱼的,赞美了他做事一丝不苟、全神贯注、持之以恒的精神。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的。在阅读了课程标准和单元导读后我确立了4个教学目标。一是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忘我、融为一体”三个词语的意思;二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之间的关系;三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的;四是培养学生做事专注、持之以恒的品质。我认为这四个目标的是符合单元的训练目标的,也是符合这篇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目标的定位做到了准确。
教学流程的设计科学清晰,第一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纸上。第二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心中。第三步:感悟鱼游到了我们的心中。整个教学过程隐含着内容和情感的主线,内容主线是鱼游到了纸上是啥意思,为啥会游到纸上,由此而展开学习小女孩的那句话——“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以及描写青年画鱼的动作和神态的段落。情感的主线随着内容的主线而行走,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坚持不懈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两条主线既齐头并进也相互交融。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词析句积累语言,抓住课文中语言的生发点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游”和“画”的对比朗读;想象鱼的动态的词语进行扩展读;将文字还原成真实的画面来读;通过音乐感受文字来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学习办法和学习习惯的渗透,即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发展。问题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给了学生充分展示的虚拟主机。
但是呢,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遗憾。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我应当引导学生总结“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虽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学生对这层关系已经有所感悟,但还不是很明朗,如果用上“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学生的思维将更加的清晰。这节课的整体感觉比较“紧”,作为教师,我自己的情绪都没有调动起来,更没有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在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上不是那么的自然,这里还需要好好去设计。
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该怎么设计,我事先制定了两套方案,第一套是以“这名聋哑青年是个啥样的人”为中心辐射到全篇,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和教师的引导去实现教学目标。第二套方案是从文章的最后一句“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入手品“游”字,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鱼怎么样游到心里的,然后也怎么样游到纸上的。后来我确定的教学设计有很多地方都借鉴了名师王崧舟的教学设计,但并不是简单地搬过来,在充分理解了他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意图之后进行了再创造,如:王崧舟老师抓“静”字,引导学生“静心悟禅”,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文化的层次。通过我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我认为学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因而在教学中是降低了难度的,去寻找学生情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进行情感的熏陶。还有对描写人物的动作这一段的品读,对人物 “坚持不懈”精神的感悟,教学版块之间的衔接等等。我想只要是对学生有益的、对老师的个人发展有益的,仿效名师未尝不可。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这次我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设计教案时,我借鉴了王崧舟老师的教学设计,再加上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思考。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第一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纸上。第二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心中。第三步:感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第一课时,我已经引领学生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感受了聋哑青年画技的高超。这次展示的第二课时,学习重点放在感悟“鱼游到了心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及“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则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
为达到以上的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教程:
1、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开课伊始,我就出示“鱼游到了纸上”的重点段,让学生做填空练习,这样既复习了新词,也自然地让学生在此处质疑,学生提的问题很到位,“为啥聋哑青年能练得如此高超的画技?”透过这个问题就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我觉得在高年级的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当学生带着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
2、提倡个性化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感受。
在课堂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句段,谈自己的体会。我没有抛问题给他们,而是通过“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你读了这一段,哪个词最让你感动?”这样的形式慢慢地引导他们体悟课文内容。
3、抓重点词句,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一开始学生体会不深,我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你是怎么看鱼的?”,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明白这“静”不只是嘴静,更是心静,进而体会到了青年的专注。这样通过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
4、创设对话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当学生感悟到青年看鱼的专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位青年每个星期天都到这儿来看鱼的坚持,由“每个星期天”这个重点词,为学生创设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气爽的星期天,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看到了——通过这一连串情境的创设,反复引读青年看鱼的句子,学生进入了情境后读得有进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坚持,为理解“先游到了心里”做好铺垫。
5、回扣重点句段,突破本课重难点
在学生感受到青年通过专注、勤奋、忘我地看鱼才练成高超画技后,我再次回扣“鱼游到了纸上”重点段,并反复扣问“当青年工笔细描金鱼每个部位时,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吗?”“当青年挥笔速写金鱼动态时,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吗?”学生回答得很好,“不需要了,因为他已经把鱼记在心里了。”“不需要了,因为他已经胸有成竹了。”我顺势引导,“用青年自己的话说,就是“先游到了心里。”这样,学生已感悟到“鱼游到了心里”,并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6、围绕单元训练要求,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文章写法
在突破重难点后,我将文章重点句段通过配乐引读的方式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作者怎样积累材料,指导学生的写作。作为即将升入高年级的小孩,初步学习文章的写法是很必要的。
一堂课下来,教学目标已完成,但心里也有不少遗憾:
1、本堂课我自己上得相当,但学生好像入课不深,发言面不够广。
2、我总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渲染情境,引领学生品味词句,但忽视了这是借班上课,没有往日的默契。当学生读得不够味时,我只是用自己的范读去引导,还不到位,我没有停下脚步来一点点教。我觉得自己关注教案多了,关注学生少了。
3、在突破课文重难点的问题上,我设计了回扣“鱼游到了纸上”的重点句段,在“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的追问中感悟“先游到了心里”,并顺势明白了这两者的关系。在推敲教案时,我曾想需不需要用关联词串起这两者的关系,也觉得不要那么生硬,学生明白了就行。但评委老师的意见是认为有必要把这个难点强化。
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虽然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带来思考,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篇7
《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第一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纸上。第二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心中。第三步:感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第一课时,我已经引领学生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感受了聋哑青年画技的高超。这次展示的第二课时,学习重点放在感悟“鱼游到了心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及“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则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
为达到以上的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教程:
1、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开课伊始,我就出示“鱼游到了纸上”的重点段,让学生做填空练习,这样既复习了新词,也自然地让学生在此处质疑,学生提的问题很到位,“为啥聋哑青年能练得如此高超的画技?”透过这个问题就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我觉得在高年级的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当学生带着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
2、提倡个性化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感受。
在课堂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句段,谈自己的体会。我没有抛问题给他们,而是通过“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你读了这一段,哪个词最让你感动?”这样的形式慢慢地引导他们体悟课文内容。
3、抓重点词句,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一开始学生体会不深,我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你是怎么看鱼的?”,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明白这“静”不只是嘴静,更是心静,进而体会到了青年的专注。这样通过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
4、创设对话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当学生感悟到青年看鱼的专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位青年每个星期天都到这儿来看鱼的坚持,由“每个星期天”这个重点词,为学生创设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气爽的星期天,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看到了——通过这一连串情境的创设,反复引读青年看鱼的句子,学生进入了情境后读得有进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坚持,为理解“先游到了心里”做好铺垫。
5、回扣重点句段,突破本课重难点
在学生感受到青年通过专注、勤奋、忘我地看鱼才练成高超画技后,我再次回扣“鱼游到了纸上”重点段,并反复扣问“当青年工笔细描金鱼每个部位时,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吗?”“当青年挥笔速写金鱼动态时,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吗?”学生回答得很好,“不需要了,因为他已经把鱼记在心里了。”“不需要了,因为他已经胸有成竹了。”我顺势引导,“用青年自己的话说,就是“先游到了心里。”这样,学生已感悟到“鱼游到了心里”,并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6、围绕单元训练要求,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文章写法
在突破重难点后,我将文章重点句段通过配乐引读的方式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作者怎样积累材料,指导学生的写作。作为即将升入高年级的小孩,初步学习文章的写法是很必要的。
一堂课下来,教学目标已完成,但心里也有不少遗憾:
1、本堂课我自己上得相当,但学生好像入课不深,发言面不够广。
2、我总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渲染情境,引领学生品味词句,但忽视了这是借班上课,没有往日的默契。当学生读得不够味时,我只是用自己的范读去引导,还不到位,我没有停下脚步来一点点教。我觉得自己关注教案多了,关注学生少了。
3、在突破课文重难点的问题上,我设计了回扣“鱼游到了纸上”的重点句段,在“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的追问中感悟“先游到了心里”,并顺势明白了这两者的关系。在推敲教案时,我曾想需不需要用关联词串起这两者的关系,也觉得不要那么生硬,学生明白了就行。但评委老师的意见是认为有必要把这个难点强化。
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虽然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带来思考,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推荐站内搜索:中秋节祝福语、自考信息、周记300字左右、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心得体会、二级建造师报名时间2022年官网、昆虫记读后感800字、做家务的作文、安全伴我行演讲稿、中公公务员考试培训、二级建造师报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