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精选7篇)《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精选7篇)《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精选7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精选7篇)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精选7篇)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篇1

  (求相遇时间)

  教学内容:课本应用题例6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相遇问题(求相遇时间)”的特征,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解答求相遇时间问题应用题。

  2、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3、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求相遇时间问题”的特征和解题办法。

  教学难点:“求相遇时间问题”的特征和解题办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复习旧知

  1、小明家离学校1500米,小明每分钟行100米。从家到学校要用多少分钟 ?

  2、口头列式    1500/100=15分钟

  3、复习“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的数量关系。

  (板书:时间= 路程/速度)

  二、学习新课

  1、例6教学

  出示:两地相距460米。小明和小红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明每分钟走60米,小红每分钟走55米。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

  读题分析

  思考:这里的460米是几个人走的?

  两人是怎 样走的?

  一份钟两人一共行了多少米?

  (第三问时: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尝试练习

  评讲板演,理清解题思路,概括解题办法

  教师板书:60+55=115米

  460/115=4分钟

  综合算式:460/(60+55)

  =460/115

  =4分钟

  质凝:求相遇的时间应先求啥,再求啥?

  你知道吗?相遇时他们各行了多少 米?

  揭示课题:求相遇时间

  2、试试

  甲乙两台机床同时加工580个零件,甲机床每小时加工28个,乙机床每小时加工30个,加工完这批零件需要多少小时?完成时各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三、变式深化

  1、对比练习

  ⑴两人同时从相距2400的两地相对而行。一个人骑摩托车每分钟行600米,另一个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00米,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

  ⑵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一个人骑摩托车每分钟行600米,另一个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00米,经过3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

  比一比你能找到两题之间的联系吗?

  2、变式应用

  自行车商店要装配2500辆自行车,一个组每天装配52辆,另一个组每天装配48辆。两个组同时装配,完成任务要多少天?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啥内容?你获得啥本领?

  五、课堂作业

  练一练的第2——5题

  板书设计 :

  求相遇时间

  两地相距460米。小明和小红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明每分钟走60米,小红每分钟走55米。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

  60+55=115米

  460/115=4分钟

  综合算式:460/(60+55)

  =460/115

  =4分钟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篇2

  (求相遇路程)

  教学内容:课本应用题例5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相遇问题(求相遇路程)”的特征,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解答相遇问题应用题。

  2、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3、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办法。

  教学难点:“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办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复习旧知

  1、根据已知条件解答问题。

  电脑演示一位学生边走边唱上学的情景。

  “我是小小读书郎,蹦蹦跳跳上学忙。每分要走70米,4分才能到学堂。”

  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我家到学校有多远吗?”

  2、学生口答列式:70×4=280(米)。

  复习“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的数量关系。

  (板书:速度 时间 路程)

  二、揭示特征,化解难点

  1、想想,说说

  电脑演示两个学生同时上学在校门口相遇的情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相遇问题”的特征。

  ①两个学生是怎么上学的?

  (板书:同时 相对 相遇)

  ②“相遇”的意思懂吗?请两个学生上台合作表演一下。

  2、填填,议议

  ①简介人物及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有一天,他们约好,从家里同时出发,对而行,3分钟后恰好在校门口相遇。

  ②分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

  比一比,看哪个组填得也对也快?

  走的时间

  小明走的路程(米)

  小芳走的路程(米)

  两人所走路程的和(米)

  1分

  2分

  3分

  ③分组汇报表中所填数据。

  走的时间

  小明走的路程(米)

  小芳走的路程(米)

  两人所走路程的和(米)

  1分

  70

  60

  130

  2分

  140

  120

  260

  3分

  210

  180

  390

  ④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式,分析表中数据,加深对“相遇问题”特征的理解,并初步感知相遇问题数量间的关系,渗透两种解法。

  “130米是啥?”——表示两人每分所走的路程和即“速度和”(板书:速度和)

  “260米是怎么得来的?”——渗透两种办法即:140+120,130×2。同时说“2分”是“相遇时间”。(板书:相遇时间)

  “390米是怎么得到的?”——强调两种办法,即把各自的路程相加210+180);用速度和乘相遇时间(130×3)。

  “390米表示啥?”——两人3分钟所走路程的和,实际上就是两家之间的离。

  三、解答例题,理清思路

  1、尝试例5(稍做改动)。弄清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掌握两种解法。

  ①将上题中“同时行3分钟”改成“同时行4分钟”,其余条件不变,仍然求两家相距多远?”学生读题后尝试练习。

  ②评讲板演,理清解题思路,概括两种办法。

  先求两人4分钟各走多少米。

  ⑴分步列式解答 70×4=280(米)

  60×4=240(米)

  280+240=520(米)

  ⑵综合列式解答 70×4+60×4

  =280+240

  =520(米)

  先求两人1分钟一共走多少米。

  ⑴分步列式解答 70+60=130(米)

  130×4=520(米)

  ⑵综合列式解答(70+60)×4

  =130×4

  =520(米)

  2、质疑小结,揭示课题。

  ①想一想,这两种解法有啥联系?

  ②概括“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办法。

  ③揭示课题。

  这两种解法都是利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量关系式。不过,第一种办法是用各自的速度乘各自的时间,得出各自的路程,然后相加求和;第二种办法用速度和乘相同的时间。象这样两人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结果遇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要内容——“相遇问题”(板书:相遇问题),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两种办法。

  四、深化理解,应用拓展

  1、基本练习。

  用两种办法完成课本第37页上的练一练,并说一说,是怎么样列式的?先求什?再求啥?

  2、变式练习。

  电脑演示小明和小芳放学的情景。

  ①认识“相背而行”(板书:相背)

  ②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1分钟后两人相距多远?2分呢?4分呢?结果怎么样?

  揭示“相背而行”和“相对而行”求总路程时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

  3、拓展练习。

  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脑演示:张教授、李经理分别从湖州、上海去杭州参加经贸会,临行前一段对话情景。

  对话实录如下:

  张教授:喂,李经理吗?我已坐在湖州去杭州的大巴上。

  李经理:知道了,张教授,你车子的速度怎么样啊?

  张教授:大概每小时行70千米吧!

  李经理:这样吧!我把车速控制在每小时行100千米,过2小时,我们就可在杭州见面啦!

  张教授:杭州见!一路平安!

  李经理:好,一路平安,杭州见!

  分组合作,进行探究。

  ①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看,从对话中能捕捉到哪些信息?

  ②根据刚才捕捉的信息,能解决哪些问题?比一比,看哪个组提出的问题多?

  ③汇报提出的问题,交流解决的办法。

  ④生活中的行程问题,是不是一定都是这样?有没有别的情况?

  4、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啥内容?你获得啥本领?

  同学们,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就会发现许多数学问题,刚才大家出的问题,都有一定价值。有些问题现在我们可以解决了,有些问题还需要续学习,深入研究,将来去解决。

  五、课堂作业

  练一练 第1——5题

  板书设计:

  相遇问题

  同时 相对(背) 相遇

  速度 时间 路程

  (和) (相同) (和)

  ⑴70×=280(米) ⑶70+60=130(米)

  60×4=240(米) 130×4=520(米)

  280+240=520(米)

  ⑵70×4+60×4 ⑷(70+60)×4

  =280+240 =130×4

  =520(米) =520(米)

  答:两家相距520米。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课本应用题例7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相遇问题(求其中的一个速度)”的特征,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解答求其中的一个速度问题的应用题。

  2、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3、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求其中的一个速度问题”的特征和解题办法。

  教学难点:“求其中的一个速度问题”的特征和解题办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复习旧知

  今天小红打的去离家3600米的少年宫学习舞蹈,6分钟就到了少年宫,汽车每分钟行多少米?

  学生口答列式:3600/6=600(米)。

  复习“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的数量关系。

  (板书:速度=路程/时间)

  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一小时共行115千米,其中一辆客车每小时行55千米,一辆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二、揭示特征,化解难点

  读读  议议

  出示:两地相距460米。小明和小红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经过5分钟相遇。小明每分钟走60米,小红每分钟走多少米?

  提问:你知道相遇的时候,小明行了多少米?小红行了多少米?

  如果只知道:两地相距460米。小明和小红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经过5分钟相遇。你能求出啥?

  460/5=92(米)

  三、解答例题,理清思路

  1、尝试例7(稍做改动)。弄清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掌握两种解法。

  ①将上题中“经过5分钟相遇。”改成“经过4分钟相遇。”,其余条件不变,仍然小红每分钟走多少米?”学生读题后尝试练习。

  ②评讲板演,理清解题思路,概括两种办法。

  解法一:

  分步计算:两人每分共行多少米?

  460/4=115(米)

  小红每分种走了多少米?

  115-60=55米

  综合算式:460/4-60

  =115-60

  =55(米)

  解法二:

  分步计算:相遇时小明行多少米?

  60*4=240米

  相遇时小红行多少米?

  460-240=220米

  小红每分行多少米?

  220/4=55米

  综合算式:(460-40*4)/4

  =220/4

  =55米

  2、质疑小结,揭示课题。

  ①想一想,这两种解法有啥联系?

  ②概括“求其中的一个速度”的特征和解题办法。

  ③揭示课题。

  四、深化理解,应用拓展

  1、基本练习。

  用两种办法完成练一练 第1题

  比一比  哪一种办法简单一些?

  2、变式练习

  甲乙两台机床同时加工580个零件,经过10小时正好完成。甲机床每小时加工28个,乙机床每小时多少个?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啥收获?

  六、课堂作业

  练一练  第2、3、4、5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相遇问题的特点,并学会解答求路程的相遇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灵活解答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及趣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解题办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正好是两地的距离,相遇时间为两人共同所走的同一时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cai、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式计算   

  (1)李诚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70米,4分钟抵达,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2)张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60米,4分钟抵达,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2、板出联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

  二、引入

  过去,我们研究的是一个物体运动时速度 、时间与路程之间的联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联系。

  三、新授

  1、教学准备题

  (1) 点击课件中准备题 出示题目

  (2) 学生理解题意。

  (3) 找出出发时间、地点、运动方向。

  相向而行

  时  间间 

  (4)点击热键         和           强调出发时间和运动方向。 

  (5) 用课件演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向对方走去,引导学生思考会出什

  么情况。利用课件继续演示会出现的三种情况(相距、相遇、交叉而过)。

  (6) 利用课件出示准备题的表格,指导学生填表格的一、二行并课

  件演示填空内容。

  (7) 请一学生上来利用交流性课间完成表格第三行的填写。

  (8)引导学生讨论:出发三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这时,张华走了几分钟?李诚呢?他们俩人共走了几分钟?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有啥联系?

  (9)小结:出发一段时间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零,这时两人就相遇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2、教学例5。

  (1)点击新课出示例5。

  (2)理解题意。

  (3)四人小组讨论:

  a、         两人是怎么样走向学校的?

  b、         4分钟后两人怎么样? 

  c、         两人所行的路程与全路程有啥联系?

  (4) 学生试做。

  (5) 用电脑课件演示解题思路并讲评。

  (6) 学生看书、质疑。

  (7) 小结:我们解例5时用了哪两种办法?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做课本第59页的第1题和第2题。

  2、利用课件出示选择题:

  两人同时从两地走来,甲每分走52米,乙每分走48米,走了10分钟,两地相距多少米?

  (1)XX米  (2)1000米   (3)无法确定。

  四、全课总结

  1、今天学了啥内容?

  2、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用了哪几种办法?

  3、质疑。

  五、聪明题。

  小华和小明相向而行,小华以每分钟20米的速度走了3分钟后,小明才开始出发,他每分钟走25米,5分钟后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

  1、了解相遇问题的特点,并学会解答求路程的相遇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灵活解答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及趣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解题办法。

  教学难点 :

  理解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正好是两地的距离,相遇时间为两人共同所走的同一时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CAI、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列式计算   

  (1)李诚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70米,4分钟到达,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2)张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60米,4分钟到达,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2、板出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

  二、引入

  过去,我们研究的是一个物体运动时速度 、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三、新授

  1、教学准备题

  (1) 点击课件中准备题 出示题目

  (2) 学生理解题意。

  (3) 找出出发时间、地点、运动方向。

  相向而行

  时  间间 

  (4)点击热键         和           强调出发时间和运动方向。 

  (5) 用课件演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向对方走去,引导学生思考会出什

  么情况。利用课件继续演示会出现的三种情况(相距、相遇、交叉而过)。

  (6) 利用课件出示准备题的表格,指导学生填表格的一、二行并课

  件演示填空内容。

  (7) 请一学生上来利用交换性课间完成表格第三行的填写。

  (8)引导学生讨论:出发三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这时,张华走了几分钟?李诚呢?他们俩人共走了几分钟?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有啥关系?

  (9)小结:出发一段时间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零,这时两人就相遇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2、教学例5。

  (1)点击新课出示例5。

  (2)理解题意。

  (3)四人小组讨论:

  a、         两人是怎么样走向学校的?

  b、         4分钟后两人怎么样? 

  c、         两人所行的路程与全路程有啥关系?

  (4) 学生试做。

  (5) 用电脑课件演示解题思路并讲评。

  (6) 学生看书、质疑。

  (7) 小结:我们解例5时用了哪两种办法?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做课本第59页的第1题和第2题。

  2、利用课件出示选择题:

  两人同时从两地走来,甲每分走52米,乙每分走48米,走了10分钟,两地相距多少米?

  (1)2000米  (2)1000米   (3)无法确定。

  四、全课总结

  1、今天学了啥内容?

  2、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用了哪几种办法?

  3、质疑。

  五、聪明题。

  小华和小明相向而行,小华以每分钟20米的速度走了3分钟后,小明才开始出发,他每分钟走25米,5分钟后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信息窗中第二个红点问题,即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借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为相遇问题牵扯到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其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学生要首先理解和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创设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情境,在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数学模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御用模拟演示和画线段图等办法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          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

  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其数学模型。

  【难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构建数学模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和“路程1+路程2=总路程”。

  【教具】

  多媒体课件,两个能在一条线上自由活动的小人。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刘老师家住哪儿吗?悄悄告诉你们吧,刘老师家离着人民公园非常近,到底有多近呢?你们来看。

  ppt出示:刘老师从家出发步行去人民公园,每分钟走60米,5分钟后到达。

  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啥问题吗?

  ppt出示:刘老师家距离人民公园有多远?

  你会解决吗?

  ppt:60×5=300(米)

  这60表示啥?5呢?300呢?

  通过这个小例题,我们总结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间的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课件出示)。

  今天我们就在这个关系式的基础上来研究点新问题,好不好?

  二、        合作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初步感知相遇问题

  ppt出示例题:小明和李老师同时从家出发相对而行,小明步行每分钟走60米,李老师骑自行车,每分钟骑行140米,5分钟后他俩在人民公园相遇。小明家和李老师家相距多少米?

  同学们自己读题。在这个题目中有没有你不太理解的词,将它找出来。你觉得这几个词(同时、相对而行、相遇、相距)是啥意思?

  预设:让学生用语言或者肢体动作来解释这几个词的含义。

  把这几个关键词搞明白了,大家再来读这个题。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之前学的行程问题是几个物体在运动?今天研究的问题是几个物体在运动?而且是怎么运动的?(同时出发、相对运动、最后相遇)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称作“相遇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此处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表演,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两个物体相对运动的表象,理解并抓住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同时、相对、相遇。

  2、合作演绎相遇问题

  现在你能和你的同桌合作把这个题目表演出来吗?用2只笔分别代表小明和李老师,同时从桌子的两端出发相对而行,只走一遍,相遇了就停在相遇点别动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询问不同的小组)你们相遇在哪里?相遇点离谁家比较近?为啥?

  预设:出现相遇点在中间和相遇点不在中间两种情况。

  【设计意图】

  通过同桌两人的模拟表演进一步理解相遇问题的运动过程和基本特征,同时学生们也在“相遇点在哪儿”的讨论和交流中进一步理解了:速度不同,相遇点不可能在中间,而是离速度慢的一方较近,进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3、理解速度和

  老师制作了两个可以自由活动的小人分别代表小明和李老师,请两名同学上台来慢放一遍刚才的相遇过程,生边操作老师边提问:

  一分钟后他俩分别走了多少?一共走了多少?

  两分钟后他俩也走了多少?一共走了多少?

  三分钟?四分钟?五分钟呢?

  【设计意图】

  通过两个可活动的小人一分钟、一分钟地走,帮助学生理解“单位时间内他俩一共走的路程”,即速度和。同时能够直观地看到相遇点离速度慢的一方较近。

  4、画线段图

  你能根据刚才的演绎把相遇过程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及问题在线段图中表示出来吗?

  投影学生作品,点评。你能看明白他的线段图吗?还有哪些补充和改正的?

  学生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线段图。

  师出示课件演示画线段图的过程。

  5、自主解决问题

  你会解决这个问题了吗?自己动手试试。做的快的同学你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两种办法都做出来的同学组织一下自己的语言,争取一会儿发言时让大家都能听明白你的意思。

  找2生板书2种办法,点评。

  回顾这两种办法,我们是怎么解决相遇问题的?

  小结:办法1:路程1+路程2=总路程

  办法2: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6、体会线段图的好处

  对比题目文字和线段图,你有啥感觉?

  小结:线段图能够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直观,便于我们理清楚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像这样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的思想就是数学上非常重要的“数形结合思想”,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还会用到。

  三、        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两列火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4小时后相遇。甲车的速度是11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100千米/时。求甲、乙两地间的路程。(先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2、

  数学 6制4上 打样_页面_087

  两队分别从两头同时施工,4个月开通。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只列式不计算)

  3、两人同时打印一份稿件,甲的打字速度是85字/分,乙的打字速度是65字/分。1小时后两人共同录完。请问这份稿件一共多少字?(只列式不计算)数学 6制4上 打样_页面_087

  刚才这些问题也不是相遇问题呀,为啥你还用这种办法呢?

  小结:他们的题型都跟相遇问题差不多,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都是一样的。

  四、        总结

  这节课你有啥收获?学会了啥?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篇7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了解相遇问题的特点,并学会解答求路程的相遇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灵活解答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及趣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解题办法。

  教学难点 :

  理解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正好是两地的距离,相遇时间为两人共同所走的同一时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CAI、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列式计算   

  (1)李诚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70米,4分钟到达,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2)张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60米,4分钟到达,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2、板出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

  二、引入

  过去,我们研究的是一个物体运动时速度 、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三、新授

  1、教学准备题

  (1) 点击课件中准备题 出示题目

  (2) 学生理解题意。

  (3) 找出出发时间、地点、运动方向。

  相向而行

  时  间间 

  (4)点击热键         和           强调出发时间和运动方向。 

  (5) 用课件演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向对方走去,引导学生思考会出什

  么情况。利用课件继续演示会出现的三种情况(相距、相遇、交叉而过)。

  (6) 利用课件出示准备题的表格,指导学生填表格的一、二行并课

  件演示填空内容。

  (7) 请一学生上来利用交换性课间完成表格第三行的填写。

  (8)引导学生讨论:出发三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这时,张华走了几分钟?李诚呢?他们俩人共走了几分钟?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有啥关系?

  (9)小结:出发一段时间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零,这时两人就相遇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2、教学例5。

  (1)点击新课出示例5。

  (2)理解题意。

  (3)四人小组讨论:

  a、         两人是怎么样走向学校的?

  b、         4分钟后两人怎么样? 

  c、         两人所行的路程与全路程有啥关系?

  (4) 学生试做。

  (5) 用电脑课件演示解题思路并讲评。

  (6) 学生看书、质疑。

  (7) 小结:我们解例5时用了哪两种办法?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做课本第59页的第1题和第2题。

  2、利用课件出示选择题:

  两人同时从两地走来,甲每分走52米,乙每分走48米,走了10分钟,两地相距多少米?

  (1)2000米  (2)1000米   (3)无法确定。

  四、全课总结

  1、今天学了啥内容?

  2、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用了哪几种办法?

  3、质疑。

  五、聪明题。

  小华和小明相向而行,小华以每分钟20米的速度走了3分钟后,小明才开始出发,他每分钟走25米,5分钟后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

推荐站内搜索:2022年省考报名入口、经典感情日志、北京高考网、2018成人高考试题2010年考研国家线、草房子读后感600字、山西高考成绩查询入口、高考分数查询网站、中学生国旗下演讲稿、日志文章、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精选7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精选7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75565.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