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教学实录(精选13篇)《滥竽充数》教学实录(精选13篇)《滥竽充数》教学实录(精选13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滥竽充数》教学实录(精选13篇)

《滥竽充数》教学实录(精选13篇)

《滥竽充数》教学实录 篇1

  “今天,彭老师给你们上课,你们高兴吗?”我问。

  “高——兴——”,小孩们拉长了声音回答,我心想也不知道真高兴还是假高兴也。不管!在小孩们念完课题后我说:

  “下面请欣赏我写课题。”

  接下来的时间里,教室里非常安静,所谓静能生慧,看老师写字,能使得教室里安静如入定。写完,问学生写得怎样?学生都说好。于是我切入正题:谢谢鼓励,我希望待会你们的发言非常精彩,你们的思考非常精彩,好吗?”小孩们非常高兴地喊:“好!”谁能说这不是一种快乐呢?

  “下面我们就开始学这篇课文,好吗?这篇课文非常短,是不是能在很快的时间里读准确、读好了呢?”学生点头,自读开始!

  (学生读到5分25秒)

  “读到现在,你们已经用了大约4分钟的时间,应该不短了吧?”(是)那么,你有没有不懂的词语或者不会读的字词句子?”没有学生举手,我说看来挺容易理解的?是吗?

  在等待中,有学生举手,说:“腮帮不懂?”我向着人群问:“有没有懂的?你用动作来解释,或者不说话就解释它。”学生鼓起腮帮,我问你的哪一部分是腮帮,这个小孩指得正确!

  也有小孩提出不懂“俸禄”这个词语的意思,于是我引导学生先来写,我在黑板上写,小孩们在下面边书空边写笔画,接着说说意思,有说俸禄就是银子,有说俸禄就是钱财,有小孩说就是镑的意思,说完这个,我对小孩们说:“读完这篇课文,你有没有想说的,或者想问的?”等了三四秒,有两位同学举手,我请他们先说一下,我现在觉得如果多等几秒钟回更好!

  第一位小孩问:“为啥南郭先生不懂要装懂?”

  一个小孩答:“他想混到一些钱。”

  第二个小孩的问题是南郭先生为啥要逃走?小孩们笑了。其实我内心觉得这不应该笑。我于是表扬他:是的,我们读完一课书,最好要让自己想一想,我们还有啥不懂的吗?我有想知道的吗?这是一种读书的好习惯,也是好办法。下面我们来边读边谈感受或者问题,这样可能会更好,如果其他同学有补充,请举手好吗?

  我建议一句一句地读。哪位同学读第一句。有位小孩站了起来。

  请三位同学读,纠正错误,表扬读得流利有感情。

  第二句请一个小孩读,然后我引导学生关注“混”这个字,请小孩们想一想:他会怎么混进来的呢?

  “他可能跟着马车近来的。”

  我说他偷偷地悄悄地进来了,然后就可以吹竽了?那个小孩摇头说不是。

  “他还要到吹竽的总管,给一些钱他。”

  我插问:“你准备给多少钱?”

  “100两银子。”我惊讶。

  “跟士兵穿的衣服一样,(我提醒不是士兵)混进去。”

  “吹竽的人走在路上,我把他劫了。”他还没有说完,教室里一阵哄笑。

  我说南郭先生都成了啥样的人了??

  “他去看看士兵的衣服是啥样,然后照着这个样子去做一套衣服,这样就可以混进去了。”这更引得一阵欢笑!!

  “一套衣服容易搞定,可是衣服有了一切就行了吗?”我乘机问道。见没啥动静,我就启发:“关键不是衣服,而是用一些办法来混进去,刚刚大家想到的用钱来收买,是个办法,再仔细想想,看看还有啥办法?”

  “可能他认识士兵,他让士兵去看看吹竽的人穿啥样的衣服,然后做一套,接着混进去,对吹竽的总管说我会吹竽的,总管也不管他到底会不会吹竽就让他进来了,反正齐宣王喜欢大家一齐吹。”

  说得真好,我内心一阵激动。正当我说很好的时候,有一个小孩站起来说:要是这个总管很负责的话,怎么办呢?”

  是呀,这真是一个问题。这时有好多小孩举手,我请他们都放下手,然后问他们是否都知道答案,小孩们点头。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种办法,现在你们想想,你觉得这些办法怎样?”我请同学们反思。

  “这些混的办法太下流了。”

  “一定会被别人查出来的。”(我对这句话的处理我简单地说了一句,要是给别人查出来,小命就不保了。小孩们笑了。

  “太卑鄙了。”

  ……

  在大家说完后,我问小孩们是否能够读好呢?

  练读,交流读,站起来的小孩读得都好。接着我请小孩们用混说话,说得都还不错,然后我举了一个不同语境中的“混”,让学生比较两出“混”的意思有啥不同?学生接受得不好。这两个混的意思相差很大,我在总结的时候点到了。(这时已经是上课17分钟半了,其实说话与比较这两个环节所用的时间是2分多钟,应该舍去。)

  接着读第三句话。

  读完请小孩们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啥?

  “我恨他”。

  我为他补充:“你看到了自己恨他,很好!”

  “我仿佛看到了南郭先生得到了许多银两。”

  “我看到他们仿佛在吹竽……”

  听到这个小孩这样说,我顺学而导,请学生学着他的样子来吹竽,结果发现小孩们喜欢这种学习,课堂里的气氛非常地好。

  “我仿佛看到他得到了山一样的金子。”

  我提示不太可能有这么多的银子。其实我应该学会等待,等待小孩们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看到他狡猾的样子。很狡猾的。”

  “我仿佛看到南郭先生正在数着他的金银财宝,200多两。”

  我请同学们安静下来,从刚才的沉浸中走出来。接着请他们想——南郭先生的同事们时候能够看得出南郭先生是假装的吗?

  顺着这个思路,小孩的思维再次活跃起来,大多数的答案是能看到。并说出来几种理由来,非常有意思。于是我进一步问小孩们:那么他们明明知道南郭先生是假装的,却不说出来呢?为啥不去告密呢?

  “南郭先生把他们全都收买了。“

  “收买总管一个人就行了,让总管和他们说就行了。”

  好家伙,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思维。

  (我发现我在听完小孩们的发言后喜欢重复他们的意思,我觉得这很不好。)

  “大家在一起吹竽的,都是混口饭吃,不用这么认真的。”

  “他不能告密,因为如果他告密了,就会得罪了齐宣王,可能会有南郭先生一起被砍头的。”(围绕被别人骗的感觉来谈这种结果)

  “同学们,同事可能有很多种想法,但是呢明明知道他不会,可是由于各自的原因没去告密,可是看到他不会吹却照样得到俸禄,心里真不太好受,所以书上用了一个词语叫——”

  “居然。”学生好不容易找出这个词语来。

  接着请同学们读一读。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27分17秒)

  读第四句。

  “这个消息一传,传到了南郭先生的耳朵里,南郭先生心里会怎么样想?“

  “看来是混不下去了,在混下去肯定要倒霉透顶了。”

  “他想如果被关在那里,一定会被砍头的。”

  “那怎么办呀?”

  “逃走。”

  “看来再混下去,只有一个结果,一旦被发现,肯定会被砍头的。”

  “南郭先生只好——?”

  引导小孩们从这个只好中体会到走得无奈,走得心不甘情不愿……我请小孩们带着感受来读这句话,效果不错。

  ■

  整篇课文读完了,让你来评一评,这里面的人物中你觉得谁最笨?

  “齐宣王最笨。一个国家这么多人,居然选出一个不会吹竽的来吹得自己听。”

  “再下来谁最笨?”

  “总管也笨,因为如果被齐宣王发现了,两个人都要被砍头。”

  “齐宣王很笨。南郭先生的同事最笨,如果告密,可能会有奖赏的。”

  “你们心目中谁最聪明?”

  “齐湣王最聪明。他将不会吹的试探出来了。”

  “同学们,看看书,书上说是喜欢听,说明要一个一个单独吹不是故意试探的 。”

  “南郭先生最聪明,他知道危险,还知道跑的。”

  “你们都知道跑吧?”

  “知道。”学生喊道。

  “我觉得他并不是聪明,而是狡猾。他是靠狡猾混进来的。”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大家发现有的人物我们会觉得他怎么也聪明也笨呢?”

  ■

  复述故事。(2分钟)总时间——36分05秒

  学生试说。

  交流时,两位同学说的,感觉有一味讲得好。

  “从前,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哪个南郭先生知道了他喜欢,还知道了他喜欢许多人一齐吹,他心想,诶,我不会吹竽,我可以混进起,不用吹就可以混到奖金呀,后来就收买了吹竽的总管,给他一百两银子,总管给他一个与,他就和他们一起吹了,过了一年,齐宣王死了,齐湣王做皇帝了,听到他也喜欢听吹竽,他心想,哎,我还可以混下去的,但当齐湣王说要一个一个单独吹给他听的时候,南郭先生就发愣了,他想,哎呀,这次完了,如果被他发现了,我的小脑瓜就完蛋了,(笑)还是跑吧。”

  等他说完,小孩们鼓起掌来。

  最后我总结:我们可以将这个故事说给家里人听,我们现在来看我们要说的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滥竽充数),你说他的竽吹得滥不滥?(滥)真是一把滥竽,可是他充数却得到了钱财,可是后来他逃走后,如果事情暴露了,会发生啥?请同学们以“逃走以后”写一篇文章。

  下课。

《滥竽充数》教学实录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

  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能够复述故事内容。

  二、过程和办法

  抓住重点词语,讨论南郭先生混在吹竽队里成功以及失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掌握寓言的寓意,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查资料。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齐宣王喜欢讲排场,叫三百人一齐吹竽。 

  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 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齐湣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吹竽。 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 说明了啥: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最终总要败露的。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成语故事大家都知道一些,有谁说说你所 知道的成语故事。问题的设置,引出所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和视频,以此创设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入教学主题。

  新课教学:

  一、揭题解题

  1、揭题:滥竽充数

  2、教师简介“竽”,课文出处,寓言简介。

  二、初读课文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读破句。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学生反馈:指名读,齐读。解释字词。

  三、问绕问题,自学课文

  1、教师朗读,让学生回答问题。 南郭先生是怎么样混在吹竽队里,而也不被发现的?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

  (1)讨论交流: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出很会吹的样子,居 然得到很高的待遇。 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2)小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 齐宣王喜欢讲排场,叫三百人一齐吹竽。 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 过渡:南郭先生这样滥竽充数能够长远的呆在吹竽队里吗?

  (3)下面请看后面两段。在文中找找,后来南郭先生为啥偷偷地逃走了? (齐湣王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地吹。)

  (4)请你想象一下当时他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 南郭先生见此景,他想:_____ 于是他_____

  (5)小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 齐湣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吹竽。 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

  四、理解寓意

  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 不例外,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啥道理了? 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

  五、课后延伸 作业

  续写故事 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滥竽充数》教学实录 篇3

  执教:江苏省潭阳实验小学  张康桥

  教学理念:1、游戏就是课堂,课堂也是游戏!

  2、建构每个儿童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想写的话;反对齐读,提倡自由读书,读出自己的味道与态度,把书读到脸上!读到心里!

  一: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1、(出示课题)学生书空写一写。

  2、师讲解:滥竽充数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寓言故事,你们还学过哪些成语故事?都有啥样的特点?(生反馈)

  3、讲述寓言故事的特点。

  二、新课教学

  1、生自由读文。

  2、指明读文。将文章原有的一个自然段分成两个自然段来读,并讲明理由。

  3、同桌交流“鼓着腮帮”、“俸禄”二词的意思,理解故事中的“鼓着腮帮”和“俸禄”。

  4、小组讨论:还能将此故事分成几个自然段来读?为啥?(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学生读书时尽量不要齐读,要读出自己独特的味道来。

  5、多媒体出示课文段落,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理解:战国七雄

  师: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说说南郭先生是一个啥样的人?

  生1:南郭先生很聪明,因为他本来“紧张、害怕”却要装着不紧张、不害怕。

  生2:我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装腔作势的人。

  生3:是一个混水摸鱼的坏蛋!

  生4:装模作样

  6、师再次指导学生读书

  要求:把书读到脸上、读到心里,读出自己的味道与态度

  7、师:小孩们,你们想对南郭先生说点啥吗?(学生自由反馈)

  生1:我想对南郭先生说,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自己要有真本事才行。

  生2:我想对南郭先生说,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生3:我首先很佩服他,因为他很聪明;但是呢我还是要劝他多学点东西。

  生4:我想对南郭先生说,做人要厚道。(师相机指导理解“厚道”一词)

  三、拓展学习

  生用自己的话改编自己心中的《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教学实录 篇4

  1、读通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看图写词

  2、(课件逐幅出示相关画面)学生看图写成语。

  3、交流,出示答案。

  4、学生较对并订正。

  二、揭题解题

  1、揭题:滥竽充数

  2、理解“竽”

  3、学生猜想,教师简介“竽”

  4、解题

  三、初读课文

  过渡:那么课文讲了谁滥竽充数呢?

  1、全班齐读课文

  2、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啥事?

  四、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

  2、文中哪句话写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

  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1)齐读句子

  (2)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说明他滥竽充数?

  (3)看图片说句子。

  (4)谁能来模仿一下他的样子?

  2、过渡:南郭先生这样混,为啥没被发现过呢?

  3、思考讨论。

  4、小结。

  五、学习3、4自然段

  过渡:南郭先生这样弄虚作假,滥竽充数,能够长远的呆在乐队里吗?

  1、出示小组学习单

  2、交流汇报填表

  3、小结

  4、练习巩固“滥竽充数”的意思

  六、明寓意

  1、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人会怎么说?

  2、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

  七、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

  2、总结全文

  板书:

  滥竽充数

  宣王 必三百人 混

  湣王 一一听之 逃

《滥竽充数》教学实录 篇5

  片断一:新颖的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一则寓言——

  生:(一齐)掩耳盗铃。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二则寓言——

  生:滥竽充数。

  师: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滥竽充数”,第16页,记住,是第16页,看大家找到没有。

  (教师读“滥竽充数”文言文。)

  生:老师,这是啥呀!我看和前面的有点像。

  生:我知道,这是文言文,不过,我一句也听不懂。

  师:对,老师刚才读的就是“滥竽充数”的文言文。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的读书人读的、写的都像这种文言文,像孔子的《论语》、司马迁的《史记》,以及四大文学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都是文言文,将来我们都是要读的。

  师:本文的作者韩非子,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离现在有两千二百多年了。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由这篇文言文翻译的译文。第15页,“滥竽充数”。

  片断二:扎实的双基训练。

  (师板书课题:“滥竽充数”。)

  师:“滥竽充数”这四个字,“充数”是以前学过的,那么“滥”和“竽”我们该怎么样记呢?

  (生思考,没有举手。)

  师:我提示一下“滥”减去三点水,加上——

  (红笔描“氵”。)

  生:“滥”减去三点水,加上草字头,“蓝”,蓝天的“蓝”。

  生:“滥”减去三点水,加上竹字头,“篮”,竹篮的“篮”。

  师:嗯,真不错,这三个字都是形声字。谁能说说“竹篮”的“篮”为啥是竹字头呢?

  生:因为竹篮是用竹子做成的。

  生:竹字头表示和竹子有关的意思。

  师:哦,是这么回事,既然这样,那么“竽”为啥也是竹子头呢?

  (生疑惑,想说竽可能是竹子做的,也不知竽是啥,不敢确认。)

  师:我们来看课文中有一幅图,认真看看有许多人在干啥?你就会明白为啥“竽”字也带竹字头。

  生:图上有许多人在吹竽。

  生:竽就是一种用竹子做的乐器,所以带竹字头。

  师:你们观察得真细致,那么“滥”和“竽”这两个字大家记住了吗?

  生:(齐声)记住了!

  师:好,接下来,我们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谁愿意读?其他同学倾听,想想:故事发生在啥时候?第一、二自然段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抽生读课文,同学倾听,评价,正音。)

  生:故事发生在战国时候。

  生:一、二自然段中的主要人物是南郭先生、齐宣王。

  师:战国时候是啥时候呢?

  生:就是古时候。

  生:就是很久很久以前了。

  生:老师刚才说了,是两千二百多年以前了。

  师:哦,是的,韩非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离现在有两千二百多年了。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你有啥不懂的问题,用笔作上小问号。

  (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生:“讲排场”是啥意思?

  师:啥叫“讲排场”呢?我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吧?有没有哪个词、句子解释了“讲排场”呢?画上线,标出来。

  生:“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这“三百人”就是“讲排场”。

  生:“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这“三百人一齐”就是“讲排场”。

  师:是吗,“三百人一齐”就是“讲排场”那“一齐”和“一起”有啥区别呢?好!大家一起站起来!是一起站起来!

  (学生们明白了就站了起来,不明的看别人站起来,也就起来了,最后全班陆续站了起来。)

  师:同学们做得真对,这就是一起站起来,下面,听老师的口令,一齐站起来,一——二——三!

  (生恍然大悟,全班“唰”地站起来。)

  师:好,坐下,那齐宣王“三百人一齐吹竽”,显示齐宣王哪——多么

  (师做动作。)

  生:多么有面子啊!

  生:多么有钱啦!

  生:多么了不起啊!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也喜欢讲排场,他们是怎么讲排场呢?

  生:今年过年的时候,我大表哥结婚,找了十辆轿车接新娘,十辆车排成一排,就像一条龙,不过,由于没有许多客人,有的车没坐满,有的车空着,真是太讲排场了。

  生:我太婆去世了,舅爹爹请人帮忙请客吃饭,吃了三十多桌,客人吃了半下午,都没吃完,这也讲排场。

  生:我姨妈的女儿,我表姐考了大学,送礼请客,下馆子,吃了二十多桌,也是讲排场。

  师:讲排场真不好,齐宣王只顾了自己面子,请三百人一齐吹竽,就要给三百人“很高的待遇”,供他们吃,供他们喝,还要给他们钱。更为可气的是,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也混在队里充数。那他不会吹竽,也是怎么吹的呢?从课文中找一个成语回答。

  生:装腔作势。

  师:“装腔作势”是啥意思,能用课文中的话回答吗?

  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

  师:怎么样做的呢?我们看看图,看谁是南郭先生?

  (生看图找南郭先生。)

  师:你学南郭先生做这个动作,同学们看是不是在“装腔作势”。

  (生做动作,同学们哄笑。)

  师:你“捂”得真像,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个字跟这个“捂”意思一样,动作也一样,是啥?

  生:“掩”!“掩耳盗铃”的“掩”。

  师:(做动作)对!“捂”和“掩”一样,都是提手旁,那“装、腔、腮、势”这几个字该怎么记呢?

  生:“装”是形声字,上面是装,下面是“衣”。

  生:“势”是“热”字去掉四点底,下面加个“力”。

  生:腔和“腮”都是月字旁。

  师:“腔”和“腮”为啥都是月字旁呢?因为呀,月字旁的字,有一个部分是肉字旁变化而来的,“腔”,“口腔”,“腮”,“腮帮”有肉吗?

  (师指自己口腔,揪腮帮。)

  生:(一齐)有!

  师:还有啥地方有肉,跟月字旁有关?

  (师指自己的脸。)

  生:(一齐)脸。

  (师跺脚。)

  生:(一齐)脚。

  (师抬腿,用手指。)

  生:(一齐)腿。

  (师也手*腰,扭腰。)

  生:(一齐)腰。

  师:“装腔作势”就是装出那种声音,作出那种架势。生活中,还有谁装腔作势地干啥?说一说,演一演。

  生:早读课上,小明正在玩,老师突然来了。小明慌忙拿起书装腔作势地读。

  (生表演,其他哄笑。)

  师:(笑,用手指着)书都拿倒了。

  生:今天早上,我不想吃早饭,母亲生气,抄起棒槌装腔作势地要揍我。

  (生表演,其他哄笑。)

  师:(笑)自己儿子,哪里舍得真打呢。

  师: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没有真正的本领,他混得了一时,还能混得了一世吗?我们接着学习三、四段。老师抽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倾听、思考:这两段中多出了哪个主要人物?他和齐宣王有啥不同呢?

  (生朗读,其他同学思考。)

  生:多出了一个齐湣王。

  生:齐湣王不喜欢听大家一齐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地吹给他听。

  师:“一个挨一个”就是“一个接着一个地”,那南郭先生怎么办呢?他不是不会吹吗,要是轮到他吹,那不露馅了。

  生: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师:“溜”是啥意思?谁能用课文中的词语解释。

  生:“偷偷地走了”就是“溜”。

  师:对!“偷偷地走”就是“溜”。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不过,一定要读出感情!

  (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片断三:精彩的拓展延伸。

  师:学完了课文“滥竽充数”,谁能跟老师说说,“滥竽充数”是啥意思?它告诉我们哪些做人的道理呢?

  生: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吹竽队里充数。

  生:不会吹竽的混在行家里充数,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本领的人。

  生:没有真本领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告诉我们做人要有真才实学。

  师:是啊,做人要有真才实学。那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他溜走以后会干些啥呢?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大胆地想像,说一说。

  生:南郭先生只好回老家种田去了。

  生:南郭先生在城里买了一间店铺,当了老板,做起了大买卖。

  生:南郭先生求得名师,学习吹竽,三年后,也回来给齐湣王吹竽。

  生:南郭先生听说赵王也爱听吹竽,而且要“三千人齐吹”,他跑到赵国也去骗赵王了。

  师:同学们的想像真是太精彩了。课后,请大家把“滥竽充数”的故事讲给父亲母亲、弟弟妹妹们听。该怎么样讲呢?能不能先跟小组的同学讲讲,再跟老师讲讲?

  (生小组合作讲故事,最后全班讲故事。)

  对应解析

  一、课的导入。

  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材。根据三年级学生接受能力和中年级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巧妙地设计了导入,将文言文恰当地安排在导入新课之中,初步地让学生接触文言文,感受这种与平时学习不同的文体,体会中国古代文言文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这种安排恰到好处。多一分则长,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要求会读,更不要求分析理解,三年级学生也还没有分析、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少一分则短,教师和学生如果对教材中的文言文视而不见,很明显,违反了教材的编写意图。三年级学文言文点到为止。

  二、识字教学。

  三年级作为一个中年级,上承识字教学为主的低年级,下接以阅读教学为主的高年级。识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既不可以作教学重点,也不能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要让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让学生掌握识字办法,为将来进入高年级自学生字打基础。本课时,主要采用随文分散识字的办法。识字办法多样,比较识字,看图理解识字,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识字,而且各种识字办法综合交*在一起,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富于变化的识字教学蕴含在阅读教学之中,使学生永葆积极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这节课的识字强化了本课生字之间的联系,还强化了与上节课以及以往生字教学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系统化、整体化。呈现在学生脑海中的不是单个的生字,而是一张结构严密的生字网。

  三、阅读教学。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三年级学生,刚刚从低年级升上来,分析、概括,综合,表达能力不强。如果让学生就词解词,绝大部分学生还无法达到这样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找解释,这样做,找起来简单,学生很容易达成。本文重点词语主要有三个:“讲排场、装腔作势、溜”。教师让学生先联系上下文理解,然后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如“讲排场”;还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如“装腔作势”。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更浓了。

  四、总结延伸。

  这一环节,主要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想像南郭先生溜走以后,他会干些啥?二是复述课文,将这个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先在班里交流。主要培养学生的想像和复述表达能力。想像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想像是创造的前提。而复述表达是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总是生活在某个集体之中 ,不可能远离社会,独自生存。要生存,就要学会和别人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主张。这两项训练为这节课的教学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压轴戏。

  总评

  本节课可以这样做出评价:导入有新意,有特色,可以用“恰到好处”来形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训练落实到位,不搞花架子,学习重点突出。拓展延伸更精彩,将本课时的教学推向高潮。但是呢,本节阅读教学忽视了“读”的训练。教师的教学语言有待优化,占用了“读”的训练时间。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表达恰如其分、言简意赅。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的口语表达将是教师今后学习、锻炼的主攻方向。

《滥竽充数》教学实录 篇6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师:“滥竽充数”这四个字,“充数”是以前学过的,那么“滥”和“竽”我们该怎么样记呢?

  (生思考,没有举手。)

  师:我提示一下“滥”减去三点水,加上——

  (红笔描“氵”。)

  生:“滥”减去三点水,加上草字头,“蓝”,蓝天的“蓝”。

  生:“滥”减去三点水,加上竹字头,“篮”,竹篮的“篮”。

  师:嗯,真不错,这三个字都是形声字。谁能说说“竹篮”的“篮”为啥是竹字头呢?

  生:因为竹篮是用竹子做成的。

  生:竹字头表示和竹子有关的意思。

  师:哦,是这么回事,既然这样,那么“竽”为啥也是竹子头呢?

  (生疑惑,想说竽可能是竹子做的,也不知竽是啥,不敢确认。)

  师:我们来看课文中有一幅图,认真看看有许多人在干啥?你就会明白为啥“竽”字也带竹字头。

  生:图上有许多人在吹竽。

  生:竽就是一种用竹子做的乐器,所以带竹字头。

  师:你们观察得真细致,那么“滥”和“竽”这两个字大家记住了吗?

  生:(齐声)记住了!

  师:好,接下来,我们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谁愿意读?其他同学倾听,想想:故事发生在啥时候?第一、二自然段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抽生读课文,同学倾听,评价,正音。)

  生:故事发生在战国时候。

  生:一、二自然段中的主要人物是南郭先生、齐宣王。

  师:战国时候是啥时候呢?

  生:就是古时候。

  生:就是很久很久以前了。

  生:老师刚才说了,是两千二百多年以前了。

  师:哦,是的,韩非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离现在有两千二百多年了。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你有啥不懂的问题,用笔作上小问号。

  (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生:“讲排场”是啥意思?

  师:啥叫“讲排场”呢?我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吧?有没有哪个词、句子解释了“讲排场”呢?画上线,标出来。

  生:“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这“三百人”就是“讲排场”。

  生:“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这“三百人一齐”就是“讲排场”。

  师:是吗,“三百人一齐”就是“讲排场”那“一齐”和“一起”有啥区别呢?好!大家一起站起来!是一起站起来!

  (学生们明白了就站了起来,不明的看别人站起来,也就起来了,最后全班陆续站了起来。)

  师:同学们做得真对,这就是一起站起来,下面,听老师的口令,一齐站起来,一——二——三!

  (生恍然大悟,全班“唰”地站起来。)

  师:好,坐下,那齐宣王“三百人一齐吹竽”,显示齐宣王哪——多么

  (师做动作。)

  生:多么有面子啊!

  生:多么有钱啦!

  生:多么了不起啊!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也喜欢讲排场,他们是怎么讲排场呢?

  生:今年过年的时候,我大表哥结婚,找了十辆轿车接新娘,十辆车排成一排,就像一条龙,不过,由于没有许多客人,有的车没坐满,有的车空着,真是太讲排场了。

  生:我太婆去世了,舅爹爹请人帮忙请客吃饭,吃了三十多桌,客人吃了半下午,都没吃完,这也讲排场。

  生:我姨妈的女儿,我表姐考了大学,送礼请客,下馆子,吃了二十多桌,也是讲排场。

  师:讲排场真不好,齐宣王只顾了自己面子,请三百人一齐吹竽,就要给三百人“很高的待遇”,供他们吃,供他们喝,还要给他们钱。更为可气的是,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也混在队里充数。那他不会吹竽,也是怎么吹的呢?从课文中找一个成语回答。

  生:装腔作势。

  师:“装腔作势”是啥意思,能用课文中的话回答吗?

  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

  师:怎么样做的呢?我们看看图,看谁是南郭先生?

  (生看图找南郭先生。)

  师:你学南郭先生做这个动作,同学们看是不是在“装腔作势”。

  (生做动作,同学们哄笑。)

  师:你“捂”得真像,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个字跟这个“捂”意思一样,动作也一样,是啥?

  生:“掩”!“掩耳盗铃”的“掩”。

  师:(做动作)对!“捂”和“掩”一样,都是提手旁,那“装、腔、腮、势”这几个字该怎么记呢?

  生:“装”是形声字,上面是装,下面是“衣”。

  生:“势”是“热”字去掉四点底,下面加个“力”。

  生:腔和“腮”都是月字旁。

  师:“腔”和“腮”为啥都是月字旁呢?因为呀,月字旁的字,有一个部分是肉字旁变化而来的,“腔”,“口腔”,“腮”,“腮帮”有肉吗?

  (师指自己口腔,揪腮帮。)

  生:(一齐)有!

  师:还有啥地方有肉,跟月字旁有关?

  (师指自己的脸。)

  生:(一齐)脸。

  (师跺脚。)

  生:(一齐)脚。

  (师抬腿,用手指。)

  生:(一齐)腿。

  (师也手叉腰,扭腰。)

  生:(一齐)腰。

  师:“装腔作势”就是装出那种声音,作出那种架势。生活中,还有谁装腔作势地干啥?说一说,演一演。

  生:早读课上,小明正在玩,老师突然来了。小明慌忙拿起书装腔作势地读。

  (生表演,其他哄笑。)

  师:(笑,用手指着)书都拿倒了。

  生:今天早上,我不想吃早饭,母亲生气,抄起棒槌装腔作势地要揍我。

  (生表演,其他哄笑。)

  师:(笑)自己儿子,哪里舍得真打呢。

  师: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没有真正的本领,他混得了一时,还能混得了一世吗?我们接着学习三、四段。老师抽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倾听、思考:这两段中多出了哪个主要人物?他和齐宣王有啥不同呢?

  (生朗读,其他同学思考。)

  生:多出了一个齐湣王。

  生:齐湣王不喜欢听大家一齐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地吹给他听。

  师:“一个挨一个”就是“一个接着一个地”,那南郭先生怎么办呢?他不是不会吹吗,要是轮到他吹,那不露馅了。

  生: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师:“溜”是啥意思?谁能用课文中的词语解释。

  生:“偷偷地走了”就是“溜”。

  师:对!“偷偷地走”就是“溜”。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不过,一定要读出感情!

  (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学完了课文“滥竽充数”,谁能跟老师说说,“滥竽充数”是啥意思?它告诉我们哪些做人的道理呢?

  生: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吹竽队里充数。

  生:不会吹竽的混在行家里充数,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本领的人。

  生:没有真本领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告诉我们做人要有真才实学。

  师:是啊,做人要有真才实学。那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他溜走以后会干些啥呢?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大胆地想像,说一说。

  生:南郭先生只好回老家种田去了。

  生:南郭先生在城里买了一间店铺,当了老板,做起了大买卖。

  生:南郭先生求得名师,学习吹竽,三年后,也回来给齐湣王吹竽。

  生:南郭先生听说赵王也爱听吹竽,而且要“三千人齐吹”,他跑到赵国也去骗赵王了。

  师:同学们的想像真是太精彩了。课后,请大家把“滥竽充数”的故事讲给父亲母亲、弟弟妹妹们听。该怎么样讲呢?能不能先跟小组的同学讲讲,再跟老师讲讲?

  课后反思

  一、课的导入。

  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材。根据三年级学生接受能力和中年级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巧妙地设计了导入,将文言文恰当地安排在导入新课之中,初步地让学生接触文言文,感受这种与平时学习不同的文体,体会中国古代文言文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这种安排恰到好处。多一分则长,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要求会读,更不要求分析理解,三年级学生也还没有分析、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少一分则短,教师和学生如果对教材中的文言文视而不见,很明显,违反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四年级学文言文点到为止。

  二、识字教学

  四年级作为一个中年级,上承识字教学为主的低年级,下接以阅读教学为主的高年级。识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既不可以作教学重点,也不能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要让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让学生掌握识字办法,为将来进入高年级自学生字打基础。本课时,主要采用随文分散识字的办法。识字办法多样,比较识字,看图理解识字,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识字,而且各种识字办法综合交叉在一起,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富于变化的识字教学蕴含在阅读教学之中,使学生永葆积极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这节课的识字强化了本课生字之间的联系,还强化了与上节课以及以往生字教学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系统化、整体化。呈现在学生脑海中的不是单个的生字,而是一张结构严密的生字网。

  三、阅读教学。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如果让学生就词解词,绝大部分学生还无法达到这样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找解释,这样做,找起来简单,学生很容易达成。本文重点词语主要有三个:“讲排场、装腔作势、溜”。教师让学生先联系上下文理解,然后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如“讲排场”;还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如“装腔作势”。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更浓了。

  四、总结延伸。

  这一环节,主要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想像南郭先生溜走以后,他会干些啥?二是复述课文,将这个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先在班里交流。主要培养学生的想像和复述表达能力。想像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想像是创造的前提。而复述表达是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总是生活在某个集体之中 ,不可能远离社会,独自生存。要生存,就要学会和别人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主张。这两项训练为这节课的教学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压轴戏。

《滥竽充数》教学实录 篇7

  《寓言二则》中的《滥竽充数》写的是,战国时期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装会吹,混在齐宣王 的乐队里骗取信任与报酬,齐泯王继位后,让一个人、一个人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怕暴露,只好偷偷地逃走。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正本领,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说明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的道理。

  按内容可把故事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南郭先生的成功。

  第二部分:写南郭先生的失败。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从内容到思想”,结合本班学生的现状,我确定的本节课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理解故事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积极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进而悟出些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明白南郭先生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使学生从南郭先生行为中悟出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要求学生从文题入手质疑,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应该说让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是创新教育的组成部分,更应该以此,当作阅读教学的一项十分艰巨而且重要的任务。

  二、学习课文采用的几种手段:

  1、重视多读。

  本节课我多数时选择了自由读,齐读,指读等形式,尽量多地给学生读的机会。而且注重朗读后的讲评,可以教师评,也可以学生评,评后再让其读,扬长避短,力求一次比一次读得更好。

  2、努力做到提问富有启发性。

  学习中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解决两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即南郭先生成功的原因,南郭先生失败的原因。

  3、其余预设的问题也多数属于有弹性的问题:

  如用多媒体打出课文第二段。读这句话你明白了哪些内容?有的学生可能学懂了“这个机会”一词。有的可能明白了南郭先生是看到了可乘之机,可作假,有的可能明白了齐宣王,奢侈,不务实等等内容,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机会。

  4、教学中内心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

  这里的目标意识除了指完成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更应该重视“学法目标”的实现。根据教材,教师,学生的实际,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学法系列,使训练沉积在学生的素质结构中。如:我们坚持的学生积极质疑,先质疑、再解疑,然后通过读,深入体入文字中的情感,小组合作学习,找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等等办法。这些办法都已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在学生的素质中,有了一定的沉积。但愿这种沉积通过不断训练能使学生终生受益。       

  5、树立服务意识。

  新时期的教师应牢记这样一个信条:宁要有缺憾的突破,不要无价值的完整。所以,我坚持着课堂中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只要学生得到了实惠,哪怕我的这节课看起来不是完美的一课。因此,无论在开课伊始、还是讲课中,以及将要结课时,都不抑制学生的质疑。

  6、树立大语文的观念,语文绝对不是课本教学这个范围。

  应该说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所以,重视学生语文学习,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把课堂学的课文当作例题学,那么课外阅读就是举一反三的练习,所以,学习本课,不但要求学生学懂课文内容,还应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懂得\"滥竽充数\"这个词的运用.而且要求学生,课后再找一找寓言

  以上只是上这节课的设想,因为课堂是活动的过程,难免会遗留下一些处理不妥当的地方,肯请各位不吝赐教。

《滥竽充数》教学实录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

  2.学会畅所欲言地表达,引导学生在交流、辩论过程中逐步澄清认识,明白道理。

  3.会读会认本课字词,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寓言,激发情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寓言故事《掩耳盗铃》,知道了寓言是用故事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或者教训,课后你还收集了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我回家看了“亡羊补牢”。

  生:我还知道“班门弄斧”。

  生:“叶公好龙”、“杯弓蛇影”。

  生:“滥竽充数”。

  师:你看过“滥竽充数”的故事,能不能给大家讲讲呢?

  生:滥竽充数就是讲……(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讲述故事)

  师:你很不错,能够把自己看过的故事记在心里,并大大方方地讲给大家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另一则寓言――滥竽充数。(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认准生字“滥、竽”,课件展示竽的图片,了解“竽”是古代一种竹制的乐器。

  [复述故事鼓励了学生自由表达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连词划出生字。

  2.小组交流自己认为比较难记的生字,并想办法记住。

  3.集体检查:

  投影生词――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    装腔作势     腮帮   挨个    溜走

  师:你认为读好这些生词需要注意些啥?

  (给学生自己读的时间)

  生: 我们小组的同学在读“滥竽充数”的时候“充”的音发不准,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充发音时要把口圆起来,不要发“称”的音。

  生:装腔作势的作是作业的作,不要和做事情的做混了

  生: 挨个的挨是一声的,不要读错。

  学生开火车认读生词。

  [识字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三)品读中感悟寓意

  1.了解故事大意,提出学习问题

  请4个同学分别读四小节,想一想《滥竽充数》讲了一个啥故事?你有啥疑问。

  师:读了课文以后,你有啥问题要问吗?

  生1: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啥能留在吹竽队充数?

  生2:南郭先生是怎么样在吹竽队里充数的?

  生3:南郭先生为啥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2.四人一小组讨论问题。

  3.交流思考题:

  问题1:

  学生用书上的句子回答“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人多南郭先生不会吹,也不会发现。

  问题2:

  (1)学生读课文,教师投影出示:

  “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

  a学生边读边表演这句话。

  b师引导:哪一个词概括了南郭先生是怎么样混在队伍里充数的?学生找出“装腔作势”。

  c(出示插图)让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么样装腔作势的?学生看图自由说并朗读此句。

  (2)齐读第二小节:

  (3)过渡:南郭先生混过了一次也一次,没有被人发现,后来为啥要逃走呢?

  [通过对“装腔作势”的理解突破课文教学重点,体会人物侥幸心理]

  问题3:

  (1)齐?⊥踅写刁牡娜艘桓龌灰桓龅卮蹈?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2)仔细观察一下图,看看南郭先生逃走时的样子,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情,用“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开头,说一段话。

  (3)交流。

  4.揭示寓意:

  师:学了寓言后,你懂得了啥道理?

  生: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欺骗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师: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生:有的时候我没有背过课文,最怕老师一个一个的检查了。

  生:我去学钢琴,每次老师都要单独检查,如果我没有练好就很怕去上课。所以我总是抽时间练好琴,不做“南郭先生”。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对课文的理解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这也是个性化阅读的体现)

  (四)拓展延伸,深化寓意

  师: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不会吹竽,所以只好逃走,那后来怎么样了呢?请你根据课文所表达的寓意展开想像

  生1:后来,人们都知道了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是个骗子,齐泯王知道后大怒,抓回南郭把他关  进牢里。

  生2:南郭先生逃到另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没听过吹竽的声音。于是南郭先生就吹竽给国王听。南郭先生便也装模作样胡乱地吹起竽来。那国王眯缝着双眼,装作懂音乐的行家,还不时指指点点地称赞:“好!好!”(续编的故事保持了寓言的风格,说明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教师总结:同学这节课不仅读懂了寓言故事,而且还知道了不能像南郭先生一样混日子,要做有真才实学、有本领的人。

  〖教学反思〗

  1.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训练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表达。本课复述故事、续编故事鼓励了学生自由表达的兴趣,学生在续编故事时不仅保持原意:讽刺没有真才实学的南郭先生混在行家里面充数,而且还讽刺了一位“滥竽充数”的国王,这是学生在深入理解寓言的含义以后生发出来的想像,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风格,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2.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强调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本课“装腔作势”一词形象地揭露了南郭先生不学无术、混饭吃的丑陋嘴脸,因此我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在模仿动作中真切地感受到南郭先生做贼心虚的心情,这一段的交流与品读对于进一步理解寓意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

  3.三年级识字教学以养成积极识字习惯,逐步提高积极识字能力为主,因此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造自主识字机会,调动学生积极识字的积极性、适当点拨、有重点地指导认字,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效的认字、记字办法。

《滥竽充数》教学实录 篇9

  教学目标:

  1、识写六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教育学生学习要扎扎实实。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ppt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激发兴趣:看《滥竽充数》动画片。

  2、揭示课题:这个动画片讲的主要内容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滥竽充数》。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

  1、找生读文,检查预习状况。

  2、有不理解的词吗?生生间解决。

  3、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识认。

  三、师生合作探究,体验感知人物。

  1、出示自学提示:你研究的是哪个任务,他是怎么样的人,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2、分析研讨:

  a:齐宣王

  (1)、你从哪看出来的?

  (2)、啥是待遇?

  (3)、你觉得啥样的人才可以拥有很高的待遇?

  (4)、南郭先生应该受这种待遇吗?

  (5)、齐宣王为啥没发现,问题出在哪?

  (6)、指导朗读。

  b、南郭先生

  (1)、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充数)

  (2)、自由朗读。

  (3)、表演“装腔作势”。

  (4)、自由体会读。

  c、齐湣王

  (1)、出示句子。(齐湣王……听)

  (2)、引读:难怪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溜走了。

  (3)、不溜走行吗?为啥?南郭先生当时心里会怎么想?

  三、结合板书,学生自悟寓意。

  (1)、你有啥话要对文中的人物说吗?

  (2)、结合寓意,体会读文。

  四、联系实际,谈谈滥竽充数。

  举例说说生活中以次充好,不会装会的或者自谦一番的情况。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南郭先生不得不逃走后,事情会就此结束吗?后来还会放生啥事呢?请同学们以“南郭先生逃走以后”为题,续编故事。

《滥竽充数》教学实录 篇10

  教学背景

  本课是郭昶老师在2002年7月全国“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20周年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得特等奖的一节课。由于课文简短而寓意深刻,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以课文为中心,开展课内拓展阅读等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感受寓言魅力的同时,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竽眼儿”“齐湣王”等词的字音。

  2、通过对课文前后描述的对比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对照课文初步理解相对应的古文,并能根据古文复述故事。

  4、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并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办法

  从寓言本身的文化特性出发,链接古今文化,构建立体语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寓言学习的特质,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流程

  一、看图写词

  1.在祖国的语言宝库中,成语是一颗闪亮的珍珠。通过几年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掌握了为数不少的成语,下面我们就来“看图写成语”。请同学们准备好本子,等会儿出示的每幅画面只停留10秒钟,同学们得仔细看图,认真思考,然后快速地写下来。

  2.(课件逐幅出示相关画面)学生看图写成语。

  3.交流。(出示答案:惊弓之鸟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滥竽充数)齐读成语。

  4.学生较对并订正。(采访全部正确的学生,说说是怎么样学会没学过的成语的。)

  二、揭题解“竽”

  1.揭题。会写“滥竽充数”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这个成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滥竽充数》(板书课题)

  2.理解“竽”。“竽”指的是啥?

  学生猜想,教师简介。(出示“竽”图,播放用竽吹奏出的《凤凰展翅》片段)这就是竹做的乐器——竽,我们听到的就是用竽吹奏出来的名曲《凤凰展翅》的片段。

  3.设疑。那么“滥竽充数”是啥意思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读完一遍后把手举起来继续读。

  三、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检查交流。

  1.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机指导读准“竽眼儿”“齐湣王”的读音。理解“竽眼儿”。竽有眼儿,还有啥乐器有“眼儿”?“眼儿”就是小孔)

  2.再读课文。课文虽然简短,但要真正读通也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读一遍。并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问题。(预测学生可能不懂的问题:课文写谁滥竽充数?南郭先生怎么样滥竽充数?随机理解复姓“南郭”。)

  四、学文明意

  1.找重点句。课文中哪句话写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

  出示重点句: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学生齐读)

  2.理解重点词。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说明他滥竽充数?(装腔作势)

  换词理解。请给“装腔作势”换个词。(装模作样)

  3.看录像练说。

  1)看录像。你能想象他是怎么样装腔作势、怎么样充数的吗?我们来看一南郭先生第一次吹竽的情景。(播放录像)

  2)说话练习。请你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根据刚才看到的画面来说说南郭先生是怎么样装的?怎么样充的?

  3)指导朗读。小结:同学们,“滥竽充数”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样不会的充会的,不懂的装懂的,以次的充好的。

  4.明寓意。

  这样做会有啥结果呢?指名读描写结果的段落。

  请你对南郭先生说几句。(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话还会被判个欺君之罪,看来没有真本领,不懂装懂、以假乱真是不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时,也混不了一世。)

  五、古文链接

  1.看注释,了解出处。

  读懂了寓言,你知道这寓言的出处吗?(提醒学生注意文下的注释“选自《韩非子》”。)

  关于《韩非子》你有哪些了解?(教师简介: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韩非,子是对他的尊称。就像我们听到过的孔子、孟子一样。《韩非子》这本书是后来人收集他的言语、论著编写而成的)

  小结:“注释”部分的字很小,但它却像是我们学习大道上的指路牌,这么一指,就让时光倒流到2000多年前了。下面就让我们追根溯源,来看看《韩非子》中的《滥竽充数》是怎么样写的。)

  2.读古文,复述故事。

  出示文言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教师范读古文。

  2)师生对读。我们的课文就是根据这段古文编写的,我们来读一读课文与它是怎么对应的。(教师逐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子。学生说说相对应的段落,并相机理解“悦之”、“廪食”“好”的意思)

  3)学生齐读。

  4)看古文说故事。(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说。)

  小结:这个生动的故事在文言文中只用了44个字,可见寓言的语言相当精炼,这也是文言文的特点。)

  六、成语运用。

  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运用。运用至今,意思也比当时有所发展。我们来看看现在是怎么样用的。

  1.读句,你读懂句子中“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吗?

  1)同学们说《佳作精选》中的文章都很好,我读后却发现《红iPhone》这篇文章是滥竽充数。

  2)学校举行合唱比赛,冬冬还没学会这首歌,但他却滥竽充数地排在了队伍里。

  3)林老师的球踢得很好,他却谦虚地说自己水平不高,不过是滥竽充数。(自我谦虚)

  2.写句。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以次充好、不会装会的或者自谦一番的,请同学用“滥竽充数”写几句话,写一写不好的现象,也可以提醒别人在做事时不要这样做。(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具体。)

  小结:我们读懂、会用这个成语,就可以算是在词语库中真正拥有这个成语了。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些南郭先生。)

  七、拓展阅读

  1.在成语中还有这个成语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滥竽充数”的近义词吗?

  2.阅读《鱼目混珠》

  从前,有个叫满愿的人买到一颗珍珠,把它珍藏起来。他有个邻居叫寿量,非常羡慕满愿有颗名贵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一颗鱼眼珠以为是珍珠,也把这个珍珠收藏起来。一天,有个人生病了,医生看后说需要用珍珠和在药里才能医治。于是,满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寿量拿出珍藏的鱼目,鱼目和珍珠很相似,结果把它当成珍珠和在了药里。这个成语故事出自《玉清经》,用来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3.简单说说“鱼目混珠”的意思。在文中再找出两个近义词。

  4.推荐“成语故事连环画”网站。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着力构建“链接——拓展”式语文教学,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简化头绪,削枝强干,以原来2/3的时间完成教材教学,建构以习得语言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以点辐射,利用精简的时间开展与课文有联系的丰富的链接拓展性语文实践活动,以此形成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技能迁移点,使阅读教学从狭小的一隅走向广阔的天地。

  1、链接已有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课始,让学生看图猜成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勾起学生的知识记忆,在“看——想——写”的系列活动中有效检测了学生平时的成语积累,并使学生快速进入寓言学习这一主题,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2、链接视频材料,活化文本语言。教学中,学生对“装腔作势”的想象是理解寓意的关键。在文本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对文中的“装腔作势”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并内化为语言的倾吐,这一手段的有效运用,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与想象,也为理解寓意作了很好的铺垫。

  3、链接寓言原文,感受“文白”特点。以“注释”为引发点,链接文言文的阅读是本课教学的亮点。在教学中以发展语言为目标,开展“对应——理解——复述”等学习活动,学生在接触文言文的同时,更扎实地掌握了本文的语言,使“链接”形散神不散,目标明确集中。

  4、链接语言材料,切入实际运用。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在于运用。在教学中,阅读理解带有“滥竽充数”的句子,架起了学生理解寓意与运用成语之间的一道桥梁。这一“桥梁”拓宽了对“滥竽充数”的内涵,丰富古义,也为学生运用成语写句子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有效降低了运用的难度,从教学效果看,学生用“滥竽充数”所写的句子用词贴切,内容具体、丰富。

  5、链接成语故事,拓宽阅读视野。从教学时间看,阅读《鱼目混珠》时间不超过五分钟,从收效看,学生只是也阅读了一个故事,对故事大概有所感知。然而从课末学生显示出的良好的学习情绪看,新的阅读材料给了他们一个有效的刺激,而网站的推荐更使得课堂教学在关上一扇窗的时候打开了一扇通向知识殿堂的门,使课已尽而学未尽。

  多途径的链接为学习打开了一扇扇窗,但从中也发现,这些链接材料均来自教师的课前预设,虽然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但学习中的积极性却不强。如果能让学生在课前展开预习,开展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活动,在课内进行充分交流,这样,学生在等量的学习时间内会学得更丰富,学得更积极,使“链接拓展” 式教学风汇八面,力聚四江,在大容量的学习中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滥竽充数》教学实录 篇1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1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一

  王秀荣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器具:投影片。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滥竽充数。

  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

  3、默读课文。

  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啥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4、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

  (1)南郭先生是怎么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

  (2)后来他为啥偷偷地逃走了?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学习1——2自然段

  (1) 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2) 投影片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a 指名读句子

  b 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

  (3) 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4) 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啥没被发现过呢?

  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

  (5) 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啥?

  2、学习3、4自然段

  (1)轻声读3、4自然段,划出重点句和词语并理解。

  (2)指名读3、4自然段

  a “这个消息”是指啥?

  b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啥偷偷地逃走了?

  c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3)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啥?

  3、创设情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议)

  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

  2、总结全文。

  板书:

  滥竽充数

  宣王  必三百人  混

  缗王  一一听之  逃

  (第一范文 www.定制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充数)

《滥竽充数》教学实录 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

  2.学会畅所欲言地表达,引导学生在交流、辩论过程中逐步澄清认识,明白道理。

  3.会读会认本课字词,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寓言,激发情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寓言故事《掩耳盗铃》,知道了寓言是用故事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或者教训,课后你还收集了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我回家看了“亡羊补牢”。

  生:我还知道“班门弄斧”。

  生:“叶公好龙”、“杯弓蛇影”。

  生:“滥竽充数”。

  师:你看过“滥竽充数”的故事,能不能给大家讲讲呢?

  生:滥竽充数就是讲……(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讲述故事)

  师:你很不错,能够把自己看过的故事记在心里,并大大方方地讲给大家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另一则寓言――滥竽充数。(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认准生字“滥、竽”,课件展示竽的图片,了解“竽”是古代一种竹制的乐器。

  [复述故事鼓励了学生自由表达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连词划出生字。

  2.小组交流自己认为比较难记的生字,并想办法记住。

  3.集体检查:

  投影生词――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    装腔作势     腮帮   挨个    溜走

  师:你认为读好这些生词需要注意些啥?

  (给学生自己读的时间)

  生: 我们小组的同学在读“滥竽充数”的时候“充”的音发不准,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充发音时要把口圆起来,不要发“称”的音。

  生:装腔作势的作是作业的作,不要和做事情的做混了

  生: 挨个的挨是一声的,不要读错。

  学生开火车认读生词。

  [识字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三)品读中感悟寓意

  1.了解故事大意,提出学习问题

  请4个同学分别读四小节,想一想《滥竽充数》讲了一个啥故事?你有啥疑问。

  师:读了课文以后,你有啥问题要问吗?

  生1: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啥能留在吹竽队充数?

  生2:南郭先生是怎么样在吹竽队里充数的?

  生3:南郭先生为啥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2.四人一小组讨论问题。

  3.交流思考题:

  问题1:

  学生用书上的句子回答“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人多南郭先生不会吹,也不会发现。

  问题2:

  (1)学生读课文,教师投影出示:

  “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

  a学生边读边表演这句话。

  b师引导:哪一个词概括了南郭先生是怎么样混在队伍里充数的?学生找出“装腔作势”。

  c(出示插图)让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么样装腔作势的?学生看图自由说并朗读此句。

  (2)齐读第二小节:

  (3)过渡:南郭先生混过了一次也一次,没有被人发现,后来为啥要逃走呢?

  [通过对“装腔作势”的理解突破课文教学重点,体会人物侥幸心理]

  问题3:

  (1)齐?⊥踅写刁牡娜艘桓龌灰桓龅卮蹈?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2)仔细观察一下图,看看南郭先生逃走时的样子,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情,用“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开头,说一段话。

  (3)交流。

  4.揭示寓意:

  师:学了寓言后,你懂得了啥道理?

  生: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欺骗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师: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生:有的时候我没有背过课文,最怕老师一个一个的检查了。

  生:我去学钢琴,每次老师都要单独检查,如果我没有练好就很怕去上课。所以我总是抽时间练好琴,不做“南郭先生”。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对课文的理解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这也是个性化阅读的体现)

  (四)拓展延伸,深化寓意

  师: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不会吹竽,所以只好逃走,那后来怎么样了呢?请你根据课文所表达的寓意展开想像

  生1:后来,人们都知道了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是个骗子,齐泯王知道后大怒,抓回南郭把他关  进牢里。

  生2:南郭先生逃到另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没听过吹竽的声音。于是南郭先生就吹竽给国王听。南郭先生便也装模作样胡乱地吹起竽来。那国王眯缝着双眼,装作懂音乐的行家,还不时指指点点地称赞:“好!好!”(续编的故事保持了寓言的风格,说明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教师总结:同学这节课不仅读懂了寓言故事,而且还知道了不能像南郭先生一样混日子,要做有真才实学、有本领的人。

  〖教学反思〗

  1.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训练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表达。本课复述故事、续编故事鼓励了学生自由表达的兴趣,学生在续编故事时不仅保持原意:讽刺没有真才实学的南郭先生混在行家里面充数,而且还讽刺了一位“滥竽充数”的国王,这是学生在深入理解寓言的含义以后生发出来的想像,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风格,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2.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强调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本课“装腔作势”一词形象地揭露了南郭先生不学无术、混饭吃的丑陋嘴脸,因此我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在模仿动作中真切地感受到南郭先生做贼心虚的心情,这一段的交流与品读对于进一步理解寓意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

  3.三年级识字教学以养成积极识字习惯,逐步提高积极识字能力为主,因此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造自主识字机会,调动学生积极识字的积极性、适当点拨、有重点地指导认字,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效的认字、记字办法。

《滥竽充数》教学实录 篇13

  作者:沈小伟    文章来源:马小在线    

  人物:齐宣王[齐缗(min)王]、南郭先生、大臣二人、乐队8人。

  第一场

  大殿上

  (解说:从前,齐国有个大王叫齐宣王,他特别喜欢听吹竽,这天早朝,他们也议论起组建吹竽队的事。)

  大臣甲:大王,我们齐国乃是当今第一强国,我们的竽队应该是天下第一!

  大臣乙:对。我建议组建一支百人大乐队,以显我大国之风采。

  大臣甲:不,一百人太少了,最少也得二百人!

  大臣乙: 要这么说,二百人也不足以显示我齐国之强大,我看,应该再加50人,二百五,多么强大的阵容,多么……

  齐宣王:(很生气)啥二百五,太不像话了! 来人那,宣本王旨意,立即组建一支三百人的竽队,以显我大国之威。

  众人齐(磕头):大王圣明!

  (画外音:大王有旨,为显我大齐风采,立即组建三百人吹竽队,有此才能者快来报名啊,待遇从优,名额有限,来晚了可没有卖后悔药的呀!)

  南郭先生上,边走边叨咕:我的名字叫南郭 ,好吃懒作不干活,听说大王要建竽队,这可是个大好活。那位说了,您会吹竽吗?要说吹竽我不会,拍马吹嘘(嘿)还差不多。不过人多容易混,滥竽充数我有辙!怎么个混法,那我可不告诉你……

  (拿出竽,往竽眼里塞东西。)

  (画外音:您还别说,南郭先生还真有办法,这往竽眼里塞的是啥东西呀?)

  南郭:嘿!这是谁呀,怎么都给我说出去啦

  抱着竽见大臣甲(鞠躬):大人好!

  大臣甲(傲慢的):干啥呀?

  南郭:我想参加吹竽队,您看……啊(递上银子)

  大臣甲 :啊( )…… 啊( )……哈哈哈,行啊行啊,(很神秘的)您一定吹得棒极了,是吗?

  南郭:那当然了!(南郭先生走下)

  大臣甲:(洋洋得意的)谁来不是来呀。(回转身)启禀大王,三百人乐队已招齐,请大王御览。

  齐宣王:(高兴的)好,好,马上召见!本王要立即听他们演奏!

  (乐队九人上,南郭居中)大臣甲:奏乐!(音乐起)(一声尖利的声音,十分刺耳)(众人停,只有南郭仍在装腔作势的吹奏。)

  齐宣王:(大怒)啥人,吹出如此刺耳的声音,还不给我拿下!

  大臣乙(抓住南郭的脖领)大王,就是他!他用这样的声音刺伤您的龙耳,真是罪该万死!

  齐宣王:哼,好大的胆子,推出去,杀!(众人齐):大王圣明!

  南郭(浑身发抖):大……大……大王,小民冤……冤……冤……冤枉!

  大臣甲:你欺君枉上,罪该万死,还有啥冤枉的!快推出去,杀!

  齐宣王:慢,让他说,看他还能说啥!

  南郭:大王圣明!大王容禀。刚才小人正在吹竽,忽见大王头上紫气东来,祥云缭绕,小人知道这是上天的旨意,预示着我们齐国繁荣昌盛,预示着大王万寿无疆,小人看了,内心无比激动,再也无法控制对大王的无上敬仰之情,所以才吹奏出如此高亢嘹亮的乐音,以示对大王的不限祝福,祝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齐宣王:(疑惑的)果真如此吗?

  南郭:大王您二目放光,明察秋毫,小人怎敢欺骗大王呢?

  齐宣王:量你也不敢!

  南郭:(指着大臣甲)可是他,竟然同着大王的面,诋毁大王,灭我齐国国运,损我大王威名,小人蒙冤事小,大王威名受损事大,此人不杀,上天不容,上天不容啊!

  齐宣王:大胆贼子!竟敢欺骗本王,犯上作乱,来人那,推出去,杀!

  大臣甲:小人冤枉,小人冤枉,小人冤枉!

  齐宣王:南郭先生,心怀本王,忠信可嘉,赏绸缎十匹,升为竽队队长!

  众人齐:大王圣明!

  南郭(转身指挥竽队,得意洋洋)奏乐!

  音乐起,南郭回到队中,装腔作势的吹竽。齐王大声喊好!

  解说)从此,南郭先生步步高升,成了齐宣王眼中的大红人,可是,几年之后,齐宣王死了,它的儿子齐缗王当了齐国的大王,这天,齐缗王召见南郭先生,

  南郭:大王找我有啥事吗?哦,我明白了,您一定是想组建一支更强大的乐队,这是完全应该的,以您的威望,建一支四百人、不,五百人的乐队,那才合适呢。我马上就去……

  齐缗王:不,我不喜欢合奏,我喜欢听独奏!

  南郭:*吃惊的)啊!您,您,您喜欢 ……独,独奏?啊!独奏好啊,独奏清新、悦耳,独奏最能体现我们齐国的和平、安宁,您真是圣明之君啊!我,我马上就去叫人……

  齐缗王:不必了,你不是竽队第一高手吗?你吹给我听就可以了。

  南郭:啊,我,我,我不行啊……

  齐缗王:啥?你不行!你怎么了?啊!

  南郭:(吓的坐在地上)我,我,我……

  齐缗王:你不是挺能吹的吗?吹!

  南郭:(哆哆嗦嗦的)我,我,我,吹……(抱起竽吹起来)(音乐起,堵塞物纷纷飞出落下)(众人大笑)

  齐王大怒:啊!你这是吹竽吗?(众人安静)你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滥竽充数,欺骗先王,还敢邀功请赏,实在可恶! 来人哪,推出去,杀!

  南郭:大王,您是圣明之君,明察秋毫,小人冤枉,小人冤枉!……

  齐缗王:哼,你欺骗先王在前,戏弄本王在后,你还有啥冤枉的?来人,杀!

  (面向大家):南郭不学无术,欺上瞒下,死有余辜,希望大家不要学他,我们要实事求是,齐心协力,把齐国的事情办好!

  (众人齐)大王圣明!大王圣明!

推荐站内搜索:简爱读后感800字、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题库、国家公务员考试 时间、荷花作文网、爱与责任演讲稿、山东一级建造师报名时间、阅兵仪式观后感800字、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名单、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时间2021年下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库、

《滥竽充数》教学实录(精选13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滥竽充数》教学实录(精选13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80973.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