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包容
包容是一种气度。有包容之心体现了一种文明教养。
德国小城魏玛,只要你见到她,就一定会喜欢上她。不是因为这里有包豪斯大学,也不是因为有哥德和席 勒,而是因为魏玛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在这里,不论是光辉的历史,还是耻辱的历史,不论是次要的文化,还是重要的文化,一样都得到了保留。在布兴森林集 中营,希特勒曾下令杀害了无数的犹太人。然而,魏玛人并未因为这段极不光彩的历史而将集中营拆除,相反,把它完整地保留着,并列入文化保护项目,实事求是 将整个历史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英国伦敦街头的墙上,常常能看到许多蓝牌。这些蓝牌,全英国有700多块。能挂上蓝牌的房子叫做“英国遗产”,不准拆除,不得改变外 形,还要定期修缮。那么,谁有资格被挂牌呢?首先是名人,必须是为某个领域内多数人公认的杰出人物;必须是为人类福祉做出过重要和积极贡献的人;必须有一 定的知名度,诞辰超过100年并已过世的人。既然是为人类造福的杰出人物,其对象就不能限于英国,在英国住过的外国人也在考虑之列。当然,这样的外国人还 要具备3个条件:在本国声名卓著,有国际影响,在英国居住的时期是他一生中一个重要阶段。例如中国作家老舍先生,他1924年至1929年在伦敦教过5年 书;也例如甘地,尽管他是坚决反英的,但却是“印度独立之父”。
而罗马人的包容更让人吃惊。没去罗马之前,同事一再向我推荐,说那里收藏着许多艺术瑰宝,不能不看。到了那儿一看,博物馆门口排着至少 有两公里的长队,恐怕等不了。好在世界上最大的圣彼得教堂近在咫尺,虽然仍免不了排队入场,但区区上千人,对能容纳5万人的大教堂而言不在话下。面对米开 朗琪罗、拉斐尔等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和雕刻,仰望137米高的穹隆大圆屋顶,更加感到自己的渺小。为啥?曾经雄霸欧洲的罗马,却在自己的领土上大度地包 容着区区几千人口的梵蒂冈,一点也不觊觎它拥有世界第一的大教堂和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馆。一堵古老的城墙是它们的国界,两侧互通公交和地铁。
台北市核心区有一座中国台湾银行所属的大楼,早在龙应台当文化局长前就被指定为古迹。但是呢中国台湾银行想拆除它,建一座新的大楼,那里的地皮太 贵了。于是到法院申请撤除该建筑的古迹地位,因为它是殖民者的老营,不是中华文化的东西。法院竟然判决他们胜诉,准予拆除。龙应台知道这个消息后,连夜召 开古迹委员会会议,得到全体委员的支持,在24小时内重新指定它为法定古迹,后来它被保留下来。理由是——保留在中国台湾的日本人的遗迹,甚至更早以前的荷兰 人、西班牙人、清朝的遗迹,同样重要。
对世事的包容,折射出一种宽容的气度,一种包容的精神,一种尊重的姿态,更是文明的重要条件。一个能包容异质文化的民族不可小视,一个能包容异质文化的地区更不可小视。
推荐站内搜索:黑龙江自考成绩查询、毕业典礼演讲稿、共筑中国梦演讲稿、自考成绩查询系统、成人高考录取分数线建党一百周年观后感、全国cet准考证打印、计算机二级c语言上机题库、武昌工学院分数线、自考准考证号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