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精选15篇)《绝句》(精选15篇)《绝句》(精选15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绝句》(精选15篇)

《绝句》(精选15篇)

《绝句》 篇1

  一、教学目标 :

  1、学会诗中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季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季的诗。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 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贴图,配乐磁带。

  学生:查找诗人资料和已学过的作品,查找的定义。

  五、  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当严寒的冬季过去的时候,啥季节来临了?春季是啥样的?

  2、是呀,春季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关于春季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简介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简介,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啥。学生描红。

  (2) 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 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啥?听到了啥?心情怎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窗?诗人透过啥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教师贴出窗框图)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好像是镶嵌在窗户里的……

  “万里船”:为啥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近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近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么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习,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季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季的啥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季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季特色的景物,例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季的蓬勃生机。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季,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季,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小诗人们准备好了吗?好!开始!

  4、 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自选两项。

  1、背诵并默写。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简介。

  3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季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4、把你已经创作好的春季的诗,向本班“春之声”诗刊投稿。

  板书设计 :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武进区遥观中心小学  章芙芳

《绝句》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两个生字,认读两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这首诗的内容,感受春季的美丽。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泥融飞燕子”。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2.课前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季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春光美情境:你们喜欢春季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季,去欣赏春季的美丽景色。(课件:几幅春季美景图,配上音乐,让学生形象感知美)。

  (1)师: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赞美春季。画家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音乐家奏出了一支支优美的乐曲,诗人写出了一首首赞美春季的诗歌。老师听说你们会背很多古诗,那有没有赞美春季的诗呀?(附板书:春季的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学生可能背诵《草》、《咏柳》、《春晓》、《江南好》、《村居》

  (2)随机布置作业:像这样描写春季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你们回去以后,还可以再搜集一些,背一背。(如有学生背迟日江山丽,告诉他老师也非常喜欢这首诗,请他再大声地背一遍,配乐)

  2.配乐诗朗诵《绝句》:(课件出示相应的画面)

  二.初读感知:

  1.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样?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绝句杜甫

  2.简介杜甫:你们了解杜甫吗?想知道更多吗?这里有,你们谁愿意到前面来点击小太阳,向大家简介杜甫呀?(请一学生到前面点击课件:杜甫是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他一生写了很多诗,保存到现在的有1400多首。《绝句》便是其中的一首。)自己再读读。

  师导:杜甫多了不起呀,被人们称为“诗圣”,是诗中的圣手,他写的诗也多也好。《绝句》便是其中的一首。想读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

  3.学习生字:

  (1)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古诗,我们先来认识几个生字朋友。他们早就等在140页的生字表里了,快读一读吧。

  (2)读生字卡片:快看,调皮的生字朋友跑这来了,快叫叫它们的名字吧。

  (3)记字形(绝、句):你怎么记住他们的样子呢?(结构记、用“色”记等,记“句”字,可用勺、包记,注意笔顺的变化书空)

  (4)指导书写:记住了这两个生字朋友的样子,你们想不想把它写漂亮啊?你们觉得哪个字不好写?

  老师范写一个,学生描一个写两个。句:口要写在撇的下边。

  4.读词语:这还有一些词语朋友呢。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念?

  课件:迟日泥融沙暖鸳鸯(你们见过鸳鸯吗?课件出示图片。喜欢吗?觉得怎样?那咱们再读读。看图后再读鸳鸯,注意指导读好轻声)

  5.这些字词朋友也回到诗里面去了,你们还能叫对它们的名字吗?看看谁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6.指读: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哇?

  7.同桌互读:比比谁读得好。

  三.细读感悟诗意:

  1.默读这首诗,想想你读懂了啥,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打个小问号。

  2.同桌交流:把读懂的跟小伙伴说说,听听对方的意见;没有读懂的也可以虚心向你的小伙伴请教;如果小伙伴也帮不了你,那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3.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

  师:你都读懂了啥?请你跟大家谈谈(由学生决定顺序)。

  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学生汇报。师:有不懂的吗?(江山:河流和大山,泛指祖国)

  (2)质疑:“迟日”指的是啥?(或学生问:我不懂“迟日”指啥?)引导学生探究:谁知道?那我们一起来问问小博士吧。(课件:小博士图。指导口语交际:我们应该怎么向小博士请教,小博士才愿意告诉我们呀?学生问小博士答:《诗经》中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季的太阳。)

  师:现在你们知道“迟日”指啥了吗?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3)观察课件插图:这两句诗都描写了哪些景象呀?(太阳、大山、河流、花草、春风:你从哪看出风来了?)

  师小结:温暖的太阳、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五颜六色的野花、绿油油的小草、柔柔的春风,多美呀!

  师导:春风花草香,你能从画中感受到柔柔的春风吗?(花草弯腰)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才能让看画的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

  (4)课件欣赏:多美的春季呀!想不想亲眼去看看?(放课件:师叙述,温暖的太阳照着大地,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勤劳的小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美丽的小蝴蝶在花丛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祖国的山河多美丽呀!)

  (5)指导朗读:面对这么美丽的景色,我禁不住要高声赞美春季了。范读请你也高声赞美吧!自由读、评读

  师导:你们还读懂啥了?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学生汇报。师:有不懂的吗?

  (2)“融”啥意思?

  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啥呢?(玩、报告春季、啄春泥)

  师:也有的小燕子在衔融化的泥土筑巢呢。想看看吗?

  (3)欣赏课件: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对美丽的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睡着了。

  (4)指导朗读:该怎么读哇?自己练练,可以加上动作。评读

  4.把整首诗练习读读,试着背背,练好了,老师还给你配上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呢。

  练好了,谁先来,要像古人吟诗那样抑扬顿挫(课件)?指读、背诵。

  5.改写:

  杜甫用这首诗来赞美美丽的春季,你也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赞美诗中所描绘的这种美景吗?(自己说、指名说)

  老师总结,课件出示:春季到了,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祖国的山河多么美丽啊!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安静地睡觉。(自由读指读)

  6.让我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诗吧。

  7.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甜甜地睡着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书合上,千万不要打扰它,就让它在甜甜的梦中去感受美丽的春季吧。

《绝句》 篇3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浅注]

  黄鹂:也称黄鸟,雄鸟羽毛金黄色,雌鸟黄中带绿,名声婉转,栖于高枝。白鹭:羽毛雪白、双腿细长的能够捕食鱼虾的一种水鸟。千秋:千年,谓年代久远。东吴: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简析]

  绝句是诗体名。绝句、律诗为唐代的今体林诗(后世称为近体诗),以区别于古体诗。这首诗以“绝句”写入诗题,也因同时有同体诗四首,所以合题为《绝句四首》,不令立体目。这首绝句为四首中的第三首。

  这首七言绝句每一句各写一种眼前的景物。“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本栖息高枝,此时鸣与翠柳之上,古代诗词中“于”字长被省略,如果补进去就是“鸣于翠柳”。“翠柳”表明柳叶新绿春意渐浓,黄鹂在柳叶新绿的枝头婉转的发出呖呖的声,显示了春日风光。

  “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飞上高空,随着春暖而更有勃勃生机。

  “窗含西岭千秋雪”,从窗框中望出去,西岭的久积未消的雪清晰可见,好像就包含在窗框中一样。

  “门泊东吴万里船”门前停泊的是万里航行的东吴船,是驶向长江下游地区的,还是由下游驶下来的?长江虽长,航程虽远,但江上船只总是往返行驶,无论是驶来的、驶去的,都使诗人想到沿长江而下,可至中游地区的襄阳,转道可至故地洛阳;正因为如此,他系情于门前停泊的东吴船,对它产生遐想。

  四句尽管都写景物,但前两句写的景物以色彩(绿柳、黄鹂、白鹭、青天)、声音(鸣、飞)、动静显示春光明丽,后两句则以静景(远景、近景)暗示动意;禽鸟在春暖时节如此活跃,自己不能无动于衷的心思也得到映示。诗人的眼前景物当然不止这些,他把它们摄入诗中是有选择的,因景生情、以情取景,这就是他的选择准则。◆

《绝句》 篇4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浅注]

  黄鹂:也称黄鸟,雄鸟羽毛金黄色,雌鸟黄中带绿,名声婉转,栖于高枝。白鹭:羽毛雪白、双腿细长的能够捕食鱼虾的一种水鸟。千秋:千年,谓年代久远。东吴: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简析]

  绝句是诗体名。绝句、律诗为唐代的今体林诗(后世称为近体诗),以区别于古体诗。这首诗以“绝句”写入诗题,也因同时有同体诗四首,所以合题为《绝句四首》,不令立体目。这首绝句为四首中的第三首。

  这首七言绝句每一句各写一种眼前的景物。“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本栖息高枝,此时鸣与翠柳之上,古代诗词中“于”字长被省略,如果补进去就是“鸣于翠柳”。“翠柳”表明柳叶新绿春意渐浓,黄鹂在柳叶新绿的枝头婉转的发出呖呖的声,显示了春日风光。

  “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飞上高空,随着春暖而更有勃勃生机。

  “窗含西岭千秋雪”,从窗框中望出去,西岭的久积未消的雪清晰可见,好像就包含在窗框中一样。

  “门泊东吴万里船”门前停泊的是万里航行的东吴船,是驶向长江下游地区的,还是由下游驶下来的?长江虽长,航程虽远,但江上船只总是往返行驶,无论是驶来的、驶去的,都使诗人想到沿长江而下,可至中游地区的襄阳,转道可至故地洛阳;正因为如此,他系情于门前停泊的东吴船,对它产生遐想。

  四句尽管都写景物,但前两句写的景物以色彩(绿柳、黄鹂、白鹭、青天)、声音(鸣、飞)、动静显示春光明丽,后两句则以静景(远景、近景)暗示动意;禽鸟在春暖时节如此活跃,自己不能无动于衷的心思也得到映示。诗人的眼前景物当然不止这些,他把它们摄入诗中是有选择的,因景生情、以情取景,这就是他的选择准则。◆

《绝句》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两个生字,认读两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这首诗的内容,感受春季的美丽。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泥融飞燕子”。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2.课前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季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春光美情境:你们喜欢春季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季,去欣赏春季的美丽景色。(课件:几幅春季美景图,配上音乐,让学生形象感知美)。

  2.配乐诗朗诵《绝句》:(课件出示相应的画面)

  二.初读感知:

  1.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样?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绝句杜甫

  2.简介杜甫:你们了解杜甫吗?想知道更多吗?这里有,你们谁愿意到前面来点击小太阳,向大家简介杜甫呀?(请一学生到前面点击课件:杜甫是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他一生写了很多诗,保存到现在的有1400多首。《绝句》便是其中的一首。)自己再读读。

  3、读词语:这还有一些词语朋友呢。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念?

  课件:迟日泥融沙暖鸳鸯(你们见过鸳鸯吗?课件出示图片。喜欢吗?觉得怎样?那咱们再读读。看图后再读鸳鸯,注意指导读好轻声)

  4、这些字词朋友也回到诗里面去了,你们还能叫对它们的名字吗?看看谁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5、指读: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哇?

  三.细读感悟诗意:

  1.默读这首诗,想想你读懂了啥,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打个小问号。

  2.同桌交流:把读懂的跟

  绝句(迟日江山丽)

  教学要求:

  1.学会两个生字,认读两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这首诗的内容,感受春季的美丽。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泥融飞燕子”。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2.课前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季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春光美情境:你们喜欢春季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季,去欣赏春季的美丽景色。(课件:几幅春季美景图,配上音乐,让学生形象感知美)。

  2.配乐诗朗诵《绝句》:(课件出示相应的画面)

  二.初读感知:

  1.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样?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绝句杜甫

  2.简介杜甫:你们了解杜甫吗?想知道更多吗?这里有,你们谁愿意到前面来点击小太阳,向大家简介杜甫呀?(请一学生到前面点击课件:杜甫是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他一生写了很多诗,保存到现在的有1400多首。《绝句》便是其中的一首。)自己再读读。

  3、读词语:这还有一些词语朋友呢。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念?

  课件:迟日泥融沙暖鸳鸯(你们见过鸳鸯吗?课件出示图片。喜欢吗?觉得怎样?那咱们再读读。看图后再读鸳鸯,注意指导读好轻声)

  4、这些字词朋友也回到诗里面去了,你们还能叫对它们的名字吗?看看谁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5、指读: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哇?

  三.细读感悟诗意:

  1.默读这首诗,想想你读懂了啥,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打个小问号。

  2.同桌交流:把读懂的跟小伙伴说说,听听对方的意见;没有读懂的也可以虚心向你的小伙伴请教;如果小伙伴也帮不了你,那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3.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

  师小结:温暖的太阳、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五颜六色的野花、绿油油的小草、柔柔的春风,多美呀!

  师导:春风花草香,你能从画中感受到柔柔的春风吗?(花草弯腰)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才能让看画的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

  指导朗读:面对这么美丽的景色,我禁不住要高声赞美春季了。范读请你也高声赞美吧!自由读、评读

  师导:你们还读懂啥了?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学生汇报。师:有不懂的吗?

  (2)“融”啥意思?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啥呢?(玩、报告春季、啄)

  小伙伴说说,听听对方的意见;没有读懂的也可以虚心向你的小伙伴请教;如果小伙伴也帮不了你,那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3.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

  师小结:温暖的太阳、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五颜六色的野花、绿油油的小草、柔柔的春风,多美呀!

  师导:春风花草香,你能从画中感受到柔柔的春风吗?(花草弯腰)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才能让看画的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

  指导朗读:面对这么美丽的景色,我禁不住要高声赞美春季了。范读请你也高声赞美吧!自由读、评读

  师导:你们还读懂啥了?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学生汇报。师:有不懂的吗?

  (2)“融”啥意思?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啥呢?(玩、报告春季、啄)

《绝句》 篇6

  南仓中学    

  石雪峰

  【教学目标 】

  1、 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

  2、 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

  3、 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主要是学会从一首诗的动词及形容词中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 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办法。

  【教学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近年来虽然《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过去多年的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常见的置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但是呢,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诗歌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对2003年诗歌鉴赏的命题走向有这样一个初步认识:材料的选择应该是浅易的、脍炙人口的,在设题角度上分两个方面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允许考生在尊重定论的基础上适度发挥。所以,这节高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 

  2、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也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关键词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把培养学生把握关键词并以此来获得诗人情感信息作为重点。

  3、教学办法分析

  针对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分析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的目标。

  【教学重点】

  1、 杜甫的生平及情感取向。

  2、 通过动词及形容词来把握诗人情感,分析诗歌内容。

  3、 了解并掌握“寓情于景”的写作办法。

  【教学过程 】

  一、 引题

  以文学体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进入唐诗,顺带复习中国文学史上的几种常见文学体式。

  二、 了解杜甫生平并把握其情感取向

  1、 生平概述

  杜甫,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原籍襄阳,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居长安。及安史之乱,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弃官。也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集》。

  2、 通过两首诗体味杜甫的爱国情感

  3、 引入《绝句》

  三、 讲解《绝句》

  (一) 通过直观观察及朗读来体味诗歌所反映出来的作者情感。

  (二) 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来体味作者情感,使同学了解诗歌鉴赏的要点。

  1、 分析动词入“情”

  鸣:①请同学找出能够形容鸟叫的词语并归为两类

  ②创设情境表现黄鹂的存在状态

  上:①如果用“冲”字代替会改变啥?

  ②概括理想中的“上”这个动作

  小结:表现了初春景色宜人和诗人喜悦的情怀。

  含:引导得出“含”字所表现的诗人情感

  泊:通过此字体会作者思绪

  小结:写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欲架舟重游江南的愿望

  2、 分析形容词入“境”

  可以根据四个形容词制成四幅图画,在引导学生给四幅画命名、调配画面色彩的同时体会作者情感

  3、 分析数词入“趣”

  用对比法使学生看到数词的作用

  黄鹂加上两个,成对出现,当然就雌雄合鸣,具有喜庆意味,气氛就融合协调了。

  白鹭加上一行,就写出了白鹭成行起飞的特征,令人更感到真实而富韵味。

  雪而千秋,言其积累之年深日久,可见西岭之高寒。(时间)

  船而万里,言其来程之遥远,重游江南之思绪,越迁越长了。(虚拟主机)

  总结:一鸣一上,近景清脆,远景悠扬,一收一放,远大的要收回来,近处的却放出去。在空旷辽阔的画面中,雄浑博大的境界出来了。

  四、 点出“寓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五、 作业 :

  根据所讲鉴赏办法鉴赏《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背景: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但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曾明确表示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表示自己虽怀智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

《绝句》 篇7

  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进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大幅彩贴画、录音带(机)、小黑板、大黑板上板书好全诗。

  [教学间时]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景悟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意思。

  [教学过程]

  小孩子们好,认识我吗?我是三年级的老师,姓王,所以你们就可以叫我——    。悄悄告诉你们,我的小孩就在你们二年级一班,所以,在我的眼里,你们也就像是我的小孩了,我很高兴能与你们一起上课,你们呢?

  一、课前游戏 (诗画对对碰)

  1、 出示画面,猜背古诗

  小孩子,我们在上课之前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诗画对对碰”,老师出示一幅画,你能根据画面猜出一首古诗的题目就能得到老师大拇指的称赞,如果你能背出一句诗句,那我就要和你握握手,如果你能背出整首诗,你就会得到一个温暖的拥抱哦!

  2、过度:师:你们真是厉害,给你一幅画,你就能猜出整首古诗来。我有点不服气了,我再考考你。(如果学生猜的出,那么老师就随即出示古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如果学生猜不出,老师就说:其实,猜不出来很正常,因为我们没有学过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题目叫“绝句”。

  二、揭示课题,简介古诗的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被人们称作“诗圣”的杜甫,公元763年震憾唐王朝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回到故乡,看到百姓也过上太平日子,看到门前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就让我们和杜甫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春季。

  三、学诗。

  (一)读通

  1.师:请打开课文,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古诗。

  2.检查生字:要想走进杜甫的《绝句》,必须摘下老师手中的几朵花,让我们一起行动吧!(手中花片上带有古诗中易读错的生字及相应词语:鸣、翠、行、鹭、含、泊)

  3.扫除生字障碍后学生再读古诗、指名读、小组读。

  (二)吟通

  1.与学生谈话交流:古人读诗称做吟诗,吟诗时特别讲究诗韵味美和节奏美。

  同学们,我们先来听听有韵味的是怎么读的。(师范读),老师根据刚才的朗读,把诗句的停顿标出来了,接下来的该怎么标呢?

  我们今天也当一回古人吟一吟《绝句》吧!我们谁先来呢?

  2、学生看黑板上标的符号自由练吟诗,同桌互吟互评,全班配乐吟。

  (三)解透

  1.师:当你在吟着《绝句》时,你的眼前好像看到了啥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课件:黄鹂、白鹭、雪、船)

  2.借助课件一一简介。黄鹂鸟:也叫黄莺,羽毛黄色,嘴淡红色,喜欢在春季里鸣叫,叫的声音很好听。f播放黄鹂叫声)白鹭也是一种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千秋雪:很长很长时间里不融化的积雪。万里船:从很远很远地方来的船只。

  3.赏——感受画面美。在《绝句》古乐伴奏曲声中,学生欣赏课件播放的四幅意境图。

  4.想——感悟意境美。(1)播放意境图一:春季来了,新绿的柳树上两只黄鹂在唱歌。

  交流:同学们,刚才我们静静欣赏图片时,你好像听到黄鹂鸟在唱啥歌呢?听到黄鹂鸟在说啥悄悄话呢?在讲啥故事呢?(学生反馈)多么活泼、多么愉悦的黄鹂鸟呀!同学们,让我们用愉悦的语气吟诵这一行诗句,好吗?

  (2)播放意境图二:一行白鹭轻盈地飞向蓝天。交流:你看到的一行白鹭是怎样飞向蓝天的?它们的动作美吗?你们就是那一只只可爱的、轻盈的白鹭鸟,请你站起来展开美丽的翅膀边轻轻地吟诵诗句边飞向蓝天吧! 还有啥鸟回来参加这春季的盛会呢?你听到啥声音了?想到啥词语?(莺歌燕舞、百鸟争鸣)

  师:请你仔细读读前两行诗句,相信一定会有很多表示颜色的词语跳入你的眼里。(黄、翠、白、青)在春季里仔细找,你肯定还能看到更多别的颜色的东西?想到了一个啥词语?(桃红柳绿,万紫千红)

  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忍不住也要读读。

  (3)播放意境图三:

  诗人轻轻推开窗子,看到了远方的雪山。

  交流:对着画面,你的心中有啥疑问吗?谁能帮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点拨:“含”借手势辅助理解,建议学生用左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一一对应组成“窗框”,移至眼前,放眼望课件上的“雪景”。学生边做动作边吟诵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

  (4)播放意境图四:

  再看近处的江边停泊着船只。

  交流:你知道江边停靠的船只是从哪里开来的呢?它们已经行走多远呢?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呢?

  师:是啊!船从万里之遥的东吴而来,战争之后,这条江的交通畅通无阻了,诗人你可以乘舟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这也怎能不叫诗人喜上心头呢?你高兴吗?请你读出来。(指名读)

  5、问

  师:你还有啥不懂的?(1)先析“岭”、“泊”,后析“含”字,“含”字,联系生活,“含糖”、“含泪”,师画一口,在口中画一糖,问,“窗含西岭千秋雪”该怎么画?引导学生画出,联系生活,你透过窗户看到竹子,就可以说(   ),你透过窗户看到房子就可以说(  ),   (5)谈话:同学们,在你的脑中,是一幅怎么样的画呢?请同学们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也可以闭上眼睛想象,擅长画画的同学也可以画画,还有啥别的办法都可以试一试。

  我们已经在“想象”中走进了杜甫的这首《绝句》了。这一路上我们掌握了不少学习古诗的办法,领略了《绝句》的音韵美、画面美、意境美。

  四、利用游戏,品味诗美,相机课外延升

  1、讲解游戏规则:数量词对数量词、颜色词对颜色词、动词对动词。

  两个对(一行  ),黄鹂对(白鹭),窗含雪对(  ),黄鹂两个对(  ),青天白鹭飞对(  )。

  2、联系生活仿对:窗含南山千亩竹海,门停北京万里客车。

《绝句》 篇8

  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了解祖国山河的壮 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识9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意境,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我们以前曾学过杜甫的诗,你们给大家背一首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他的诗。板书课题。

  二 .品读感悟

  1.师范读古诗,听字音,听语调和停顿。

  2.自由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诗,听听谁读得好。

  4.再读。

  5.指名读,分行读,齐读。

  6.看图上的景物,结合诗句,想想古诗的意境。

  7.说说每一行诗的意思,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的理解,不足之处教师点拨指导。

  8.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体会意境美。

  9.认读生字,简介“舟”字旁,指读生字,开火车读,扩词。

  三.总结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希望有一天同学们能走出去,领略一下诗人笔下的大好河山壮美。          

《绝句》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绝句》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引导同学们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由此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诗:9 古诗两首

  (二)自学《绝句》

  1.读题、解题,作者简介。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这首诗是唐朝另一个著名诗人杜甫写的,当时唐朝开始衰败,也发生叛乱,诗人历尽艰辛才辗转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间草堂,诗中描写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丽的景色。

  2.教师范读。

  强调多音字:行(háng)    泊(bó)

  3.自学字词,理解词语,教师检查,学生质疑。

  黄鹂:一种小鸟,也叫黄莺,叫声很好听。

  白鹭(lù):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吃小鱼,小虾。

  东吴(wú):古时候的东吴,就是今天江浙一带。

  鸣:这里指鸟叫。

  翠柳:绿色的柳树。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含(hán):包含。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万里: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

  4.检查自学诗意情况,想像画面。

  (1)指名读诗句。

  (2)练说每句诗意。

  (新绿的柳枝上一对黄鹏在欢唱,蔚蓝的天空上,有一行白鹭从溪上飞起,向远处天空飞去。远处,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样的景色就像嵌在窗户里一样。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观看彩图,诵读全诗,想像画面。)

  (整首诗描绘了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景色。)

  5.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1)指导朗读。

  我们要以欢快的语调,来读这首诗,读诗时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轻重快慢。

  (2)教师范读。

  (3)学生朗读。

  两个/黄鹏//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干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4)全诗表达作者啥感情?(抒发了作者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三)体会写法

  诗人为啥能描绘出这么美的画面呢?他运用了啥办法?你们想知道吗?齐读全诗,仔细体会。

  (教师总结:古诗是四个不相连属的句子,一句便是一幅图画,短短四句写景,有层次,有远近,声情并茂。而且黄翠白绿,众彩缤纷,形象鲜明活泼,分而不散,进而充分表现了诗人恬静开朗,跃跃欲归的内心世界。同时这首诗语言清新质朴,对偶工整,朗朗上口,具有形式美和音乐美。)

  (四)背诵全诗,体会美感

  (五)布置作业 

  1.练说诗意。

  2.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绝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创设情境,交代学习办法

  1.给学生演示《早发白帝城》音乐鉴赏的视频资料。

  2.交代学习办法。

  (1)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种新的学习办法“五读法”来学习古诗。啥叫“五读法”?也该怎么样运用“五读法”来学习古诗呢?

  (2)出示“五读法”

  一读通,咬准音;二读懂,知大意;三读精,解词义;四读会,达意境;五会读,有感情。

  (三)指导学习《早发白帝城》

  1.揭题,解题。

  (1)“发”在这里的读音和意思是啥?(fa)(出发)

  (2)读了这个题目知道了啥?你还想知道啥?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去哪里?怎么走的?)

  在学习这首诗时就会解决我们的疑问。

  (3)这首诗主要内容是啥?

  2.学生按照“五读法”开始学习诗句

  (1)一读通,咬准音。

  ①正字:朝(zhāo)     还(huán)     重(chóng)

  ②字形:帝(上中下结构),辞(左右结构),猿(左右结构)

  (2)二读懂,知大意。

  朝:早晨。

  辞:辞别、离开。

  还:返回。

  啼不住:不停地叫。

  轻舟:轻快的小船。

  万重山:一重也一重的大山。

  (3)三读精,解词义。

  通读全诗,根据每句诗所写的内容,给诗分层。每层写了啥内容?

  (这首诗分两层意思来写,第一层告诉我们诗人出发的时间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第二层写长江两岸的景色。)

  ①指名读第一、二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读后你知道了啥?

  (知道了作者早晨从白帝城出发,一天的时间就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城。)

  ②作者啥时间离开白帝城出发的?从诗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诗人早晨从白帝城出发。从“朝”和“彩云间”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当诗人离开白帝城时,天上彩霞一片。表示他心情是很愉悦的。)

  “彩云间”一词,除了写出时间,还写出了白帝城的啥特点?(很高)

  教师讲解: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所以作者讲在“彩云间”。

  ③从白帝城到江陵有多远?诗人乘船走了多长时间?从诗歌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从白帝城到江陵有1200多里远,诗人乘船只用一天时间就到达江陵了。)

  诗中的“千里”,“一日”都是虚指,以虚拟主机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说明船开得很快。

  ④小结:这两行诗,一是突出白帝城之高,二是反映了行船的速度快,朗读时,除了要把顺水行船速度极快的意思表达出来,还要表达诗人的心情同飞舟一样轻快。

  ⑤指导朗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第二层是写长江两岸的景色,作者抓住了啥来写。

  (抓住“猿声”和“万重山”来写。)

  ①作者为啥要写“猿声”和“万重山”?

  明确:当年长江三峡,都是高山峻岭,悬崖峭壁。猿猴的叫声常常会在深山峡谷中引起回声,一声接一声,声声不断地传播开去。李白乘船顺水而下时,在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中,轻快的小船已经穿过一重也一重的大山。作者在这里用猿猴的啼叫声和重重高山突出行船的轻快和沿途景色的壮丽。

  ③指导朗读(注意把“快”的意思读出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每句的意思。(分组讨论,指名说)

  (早晨,作者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远隔千里的江陵,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到了。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一声接一声还没停下来,轻快的小船已经穿过一重也一重高山。)

  4.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1)学生边看《早发白帝城》的影碟,边听师范读古诗。

  (2)谈话: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当年他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贵州的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白帝城的地方,忽然传来皇帝要释放他的命令,你们想想看,李白的心情怎么样?(十分高兴)

  李白在释放后写了这首诗,不但描写了长江两岸雄伟壮丽的景色,而且表达了自己经过艰难岁月之后,被释放的喜悦心情。

  (3)为啥说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①顺水行船(客观);②心情愉悦,急切盼归(主观)。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我们再读这首诗,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诗意,还要体会诗人的感情。

  (5)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四)布置作业 

  读李白和杜甫的诗,然后利用队会时间开一个班级诗会,看谁知道得多,理解得准确。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最后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在背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让学生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自己去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最后,老师再结合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上的一些特点。针对这种教学思路,同时设计了配合教案的多媒体演示课件,用来辅助老师教学。

《绝句》 篇10

  古诗诵读   绝句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拼音读准“绝、迟、泥、睡”4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2、 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正确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3、 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致了解古诗的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学习古诗中4个生字,正确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2、 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致了解古诗的内容。

  教具学具 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简介一下自己眼中的春季。

  2、交流,教师小结:是啊,春季的景色是如此绚丽多姿,怪不得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写下了许多赞美春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一首《绝句》。

  板书:绝句

  3、 学习生字:绝

  指名读生字,再给“绝”组词

  4、 简单简介“绝句”:“绝句”是古时候一种诗的体裁,一般一首是四句。

  5、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正读顺,学习生字。

  1、听教师配乐感情朗读古诗。

  2、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学生先圈出自己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根据拼音试着拼读。

  3、指名学生朗读古诗。提醒:“融”的读音

  4、学习生字:迟、泥、睡。

  提醒:“迟”的第四笔是点,不是捺;“睡”的右边部分“垂”的笔顺,并注意“横”的长短,可以用声音的高低来表示,如:长的横声音响一点,跟老师书空。

  5 把生字放回到古诗中,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6、 男女生对读、齐读。

  三、了解诗意,激发情感,感情朗读。

  1、师再次配乐朗读古诗,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啥?或听见了啥?也或闻到了啥?

  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对照古诗,逐句描述诗中美景:春季来了,阳光普照大地,清风拂面,送来了白花的芬芳,带来了青草的清香。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化了,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正在衔泥筑巢呢!水暖了,沙子也随之温暖起来,美丽的鸳鸯相依相偎,静静地睡着了。啊,多么明媚的春光啊!

  4、感情朗读古诗。

  (1)这么美的景色,谁能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学生比赛读古诗,师生一起评一评。

  (2)表演读古诗。

  5、合作绘画,进入诗境。

  小组分工合作简笔画“春景图”。学生可以根据诗意展开,也可以加上自己想象,并在旁边加上一个词或一句诗作为主题。

  四、巩固生字,尝试背诵。

  1、游戏巩固所学生字。

  游戏一:听音取卡片。教师选读生字,学生取出相应卡片高高举起,齐读。

  游戏二:叫号认读。

  游戏三:字宝贝回家。出示古诗填空,请学生从黑板上取下适当的字,贴入古诗的空白处。

  (     )句

  唐   杜甫

  (    )日江山(    ),

  春风花草(      )。

  (     )融飞燕子,

  沙暖(    )鸳鸯。

  2、两人合作,表演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

  五、小结全文,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和煦的春风,绽放的白花,如茵的草地,浓郁的花香,诗人杜甫用简简单单的几笔勾勒出了春景的绚丽,加上衔泥筑巢的燕子,悠闲自得的鸳鸯,更显出了春季的勃勃生机。我们反复朗读着古诗,仿佛也沉醉在这迷人的春季中。

  2、描写春季的诗歌还有很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一些制作成小报,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大家一起来欣赏。 

  教学板书

《绝句》 篇11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二、结构美。

  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也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虚拟主机。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

  三、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绝句》 篇12

  王麟 姚友勇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构思精致,感悟细腻,文笔优美,充满着一种淡淡的抒情意味和对人生的感悟。教学时,应以朗读、讨论、想像等为主,在朗读中品味,在讨论中体会,在想像中感悟,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新课

  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的夏季是啥样子的,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是啥。由此导人新课的学习。

  二、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散读全文,并疏通字词障碍。

  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骈俪

  褶裙 涟漪 炫耀 喧嚣 天籁

  聆听 攫走 胸臆 帐惘 寂寂寥寥

  2.学生自行摘抄优美词语。

  请参照“教学设计(A)”。

  3.要求学生从自己所摘抄的词语中选取三到四个说一段话,进一步体会其中某些词语的用法。

  要求学生尽量说得生动优美。

  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划分结构请参照“教学设计(A)”。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在文章第2、17两段,两次写到了现代文明的声音,其用意何在?

  2.迅速默读文章第二部分,说说,作者是怎么样写出捉蝉之乐的?其中作者产生了哪些Lenovo?这些Lenovo的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3.听蝉的时间不同,其乐趣也不同,看看:在不同时间听蝉,各有啥乐趣?

  4.作者为啥说夏季“像一首绝句”?

  5.为啥说蝉声“何尝不是生命之歌”?

  6,美是瞬间脆弱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都是这样,而文章说:“而每年每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这当中包含了一种啥心态?

  明确:包含了一种豁达爽朗的心境。

  四、寻读课文,品味其中的精华之处

  1.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有关内容请参照“教学设计(A)”。

  2.思考:这篇文章并不是想告诉我们社会百态、人生万象,吸引我们的是作者那细致人微的感受。请默读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哪些段落表现出作者这种细致入微的感受。

  明确:这样的段落相当多,只要学生能够谈出自己的感受,谈得合理,不强求答案的一致。

  3.选择最喜欢的段落放声朗读,体会其中新颖而优美的意象及妩媚的文句。

  五、迁移

  请阅读下面这篇《夏之韵》,看看这篇文章与课文所写的夏季的风味是否一样?

  夏之韵

  夏,是春洒下汗水之后的跋涉,是萧瑟秋风之前的温馨和热烈,是严冬肃杀之前的人们挽留的一种心境。于是,开始酝酿一串串希冀的结晶,同时也唤来了夏风娓娓的细语,夏雨绵绵的情思,夏云袅袅的漂游。

  春太奢华,秋太凄凉,冬太寂寥,只有夏是多姿多彩的,仰望,天像蔚蓝的海水倒悬,也像江南蚕丝织就的蓝缎,滑滑的,让人忍不住有想去触摸的冲动;俯着,锦绣河山,处处葱茏,花盛开,树丰满,阵阵轻风吹过,绿树红花摇曳多姿,山水之间,任你眺望,任你鱼跃;任你在夏风中放歌,夏雨中沐浴,夏光里站立,夏夜中留恋。

  独自漫步于校园中,处处充满了绿,鲜绿、黄绿、浅绿、深绿,各种绿色连接着、交错着、波动着、变化着,绿意不限。草坪,也恢复了它昔日的风姿,平平的,绿绿的,风吹草动,似一块圆形的地毯;花池中,五颜六色的不知名的花,都在绿草坪上,用它们娇艳的身姿,展示着自身的魅力。

  咦,一片绿,闪光的绿,似渲泄的绿色的瀑布。噢,牵牛花!它长得那样旺盛,爬满了一堵暗灰色的墙,仿佛一件美丽的外套。

  它更像是一幅巨画,流水平缓而亮丽,色彩单纯而使人爽心。上上下下,找不到它的发端,也看不见它的终极,只有那一片常常青翠欲滴的绿,在我的视野里自由地蔓延,流动……

  它是一幅画,可也不是静止的画——它充满了勃勃生机。

  微风轻拂,茎开始抖动,叶开始抖动,不时如钻石般闪亮的光点,跳跃着,舞蹈着。这时,一个个牵牛花从绿叶中探出头来,像是无数蝴蝶,挨挨挤挤,重重叠叠地驻足在灰色的墙上,它们扇动着翅膀,它们炫耀着美丽。它们与绿叶互相推挤,互相紧紧簇拥着,在阳光下打闹着,’叫嚷着.....

  每一片叶,每一束花,都是一个生命,它们这样的活泼自由,它们是闪烁着智慧的花,绽放着自信的花,凝视着它,仿佛看到一个个跳动的绿色生命。

  拿着书,穿梭于绿树红花之间,那感觉,有说不出的温馨。

  暮色悄然降临,夏夜很浪漫,亦很多情,月光倾泻着缠绵,使夜的思绪奔放着憧憬,今夜的景色弥漫着遐想,令大自然的情爱无比醉人。

  夏如一位佳人,它将绿色的发髫高高挽起,小河是它顾盼的明眸,盛开的鲜花是它浓艳欲滴的朱唇,远处的山峰是它蹙起的黛眉。读着宁静,拥着清风,所有情怀似一丝游云察过“圆盘”,擦亮夏的静谧。

  春华秋实,都在于夏的精心呵护,夏是一个新的起点,成长着新的希望和期待。

  噢,夏之韵!

  参考评价:这篇文章写得文采飞扬,很有感染力,除了构思、选材等诸方面的因素之外,也得益于作者语言运用技巧。一是注意了词语的选用,把静的景物写得生意盎然,特别是叠音词的运用,使文句音韵整齐,恰当地表现出了文章的情调,读来生动舒缓,富有抒情意味。二是注意综合运用多种修辞办法,比喻、排比、拟人、拟物、对偶等,使文句整散结合,有节奏感,细腻地描绘出夏季的诗情画意。

  六、布置作业 

  (《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案》人教社 延边教育出版社)

《绝句》 篇13

  教学目标

  1、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简介,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前准备

  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及项羽的有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流程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

  (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2、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谁来向大家简介简介。

  3、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简介。

  如学生简介不完整,可补充:

  李清照:(1084~约1151)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爸爸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靖康耻: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也称“靖康耻”。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由于本课涉及的历史背景较复杂,事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加以简介,对学生理解全诗大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1、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不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2、用多媒体出示全诗。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3、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么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4、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啥?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

  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讨论后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讨论后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3、思考讨论:

  (1)“项羽”是啥人?李清照为啥“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啥“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啥?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多媒体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

  (3)看完这段简介,你也有何感想?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也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啥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啥……”

  (诗句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诗意,后面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啥要写这首诗。)

  五、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2、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么样做人?

  3、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

《绝句》 篇14

  杜甫的《绝句》全诗仅二十八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色。诗人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尤其是诗人巧用数字入诗,“两”、“一”、“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本诗的第一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人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对鸣,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第二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白贵鹭向蓝天飞去,从“一行”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再用上了一个“上”字,更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千秋”一词是虚指,出于诗人的想象,它赋予了“雪”这一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啥、见证着啥。“窗”中之景虽小,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第四句是“门泊东吴万里船”。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而难及。“门”外之景也不大,却由此可感受虚拟主机之广袤。

  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人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色。前两句中“两个”、“一行”是实指,“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图画,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后两句“千秋”与“万里”都是虚指,均出于诗人的想象,而诗的意境因此而幽远、开阔,也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多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办法,要让少于在读中对所学之诗知其意、临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强对古诗的语言感知能力,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1、初读知其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音准句顺,声音响亮。

  (2)指名学生读第1、第2句,理解“鸣”、“上”的意思,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办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3)学生齐读第3、第4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办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4)指名学生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再读临其境。

  (1)学生回答:第1、第2句写了啥景物?有哪几种色彩?第3、第4句写了啥景物?

  (2)教师出示挂图。学生看图,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句,并作适当讲解。前两句,突出“鸣”、“上”二字,帮助学生理解,是这两个字使景物产生了动态效果,使画面显得生机盎然。后两句,突出“含”、“泊”二字,以此了解诗人的思绪由现时到了过往、由近处到远处;而且也正是这二字,使现时之景(窗)和想象中的过往之景(千里雪)、近处之景(门)和想象中的远处之景(万里船)有机融合于完整的画面之中。

  (3)学生看书上插图,一边手指景物,一边自由朗读。

  (4)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尝试在脑里再现画面。

  (5)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绘的美丽景色。

  3、三读悟其情

  (1)比较读。在黑板上出示:

  黄鹂鸣翠柳,

  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雪,

  门泊东吴船。

  读一读,与原句比较一下,哪个写得好?为啥这样说?帮助学生明确这首诗的朗读停顿及重音,并完成下列板书: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前两句声色兼美)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后两句意境开阔)

  (2)表演读。播放课前制作好的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欣赏。随后要求学生和着音乐诵读,要求他们掇民对古诗的理解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摇头晃脑,手舞足蹈。

《绝句》 篇15

  【背景描述】

  “五一”放假前,我接到教研室徐老师的通知,说要开展一个关于古诗教学的研讨会,叫我准备一堂课。缘于从小对古诗的热爱,我欣然接受了。

  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诗歌是感情的种子,也是智慧的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则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但就目前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的现状却不甚理想。学生古诗掌握量寥寥,主要是课本中要求的几首;内容较单一,五绝为主;学生对古诗普遍缺乏兴趣。

  接到任务,我就在想,选择哪个学段的古诗来教学呢?这个问题整整困扰了我一天时间。古诗,语言凝炼含蓄,韵律和谐优美,意境深邃高远。对低段学生来说,总是读读背背,抄抄默默,没有深入体会其中的意境。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很是惭愧。就选择二年级的小孩吧,虽然小,却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对自己也算一个挑战。于是,我就决定上二年级下册的十七课《古诗两首》中的《绝句》。

  【关于教材钻研】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二、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钻研后的初设计】

  细细地钻研了教材,我也无从下手。这么美的诗,这么美的意境,怎样让二年级的小孩子体会出来呢?他们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利用情境,情境的创设是学生有感情朗读的重要前提,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理解诗句上,结合画面让学生体会意境,在评价朗读中提高学生诵读能力。于是,我就我设计了情境激趣——自读古诗——感悟意境——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板块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背诵《春晓》播放春景,引导想象:

  2.指名说自己眼中的春季。

  3.你们喜欢春季吗?有一位唐朝诗人也很喜欢春季,他的名字叫杜甫。

  4.简介杜甫:你知道有关杜甫的哪些资料?

  5.资料链接:杜甫、杜甫草堂(随机)。 

  板块二.自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指名学生再读古诗

  3.字正腔圆地读给自己听

  4.质疑。.交流对这首诗的疑问。

  5.带着疑问再读古诗。

  6.解决一些疑问。

  板块三.给诗配画,感受意境

  1.导语:古人说:“诗不离画,画不离诗。”老师给大家选了几幅画,你觉得哪一幅画配这首诗最好,关键是要说明理由。

  2.同桌讨论。给诗配画并说明理由。

  3.相机朗读古诗,相机板书:有声有色   有远有近

  板块四.“比较阅读”,体会喜悦

  1.杜甫的诗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2.比较阅读。

  3.同样是杜甫的诗,你发现了啥?

  (1)同样是写春季的诗,同样是绝句

  (2)有着同样的心情,为啥看到春季的美景,会如此高兴呢?让我们打开链接看一看。(关于安史之乱的视频短片)

  (3)你能体会作者的心情了吗?

  (4)不同的是景物:

  4.从这两首诗中,你觉得杜甫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板块五.光临作业超市

  【试教后的再设计】

  拿着这份教案,我去试教,问题也随之而来。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第三个板块的教学,既是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选了一个动画,给他们创造了一个情境,并企图让他们在评价动画好不好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然而,学生的表现却反映出设计的呆板。尽管二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欠佳,但想像力非常丰富。我这样的设计,不是禁锢了他们的思维?我应该放手让他们去想,在想中明白诗意,体会意境。

  于是,我也着重对第三板块作了修改:

  板块三:给诗配画,感受意境

  (一).前两句诗

  1.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2.黄鹂:

  (1)黄鹂鸟儿在翠绿的柳树上飞,你仿佛听见了啥?

  (2)是啊,唧唧喳喳的叫声仿佛一首歌,你的心情怎么样?板书:鸣

  (3)让我们快乐地读一读。

  3.白鹭:

  (1)还有啥鸟儿?

  (2)那是一只白鹭吗?诗中哪能个词告诉你的?

  (3)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儿?青天是啥意思?板书:飞

  (4)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诗,读出画面的美来。

  4.标颜色:

  (1)你找到了诗中描写色彩的字吗?

  (2)请小孩子在书上圈出来出来。板书:(黄、白、青、蓝)

  5.说意思:

  (二):后两句诗

  1.雪:

  (1)诗人抬头间,看到了啥?

  (2)这里的“千秋”是指啥?

  (3)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覆盖积雪的西岭山的?

  (4)是啊,西岭千秋雪就含在窗子里。含字用得好吗?为啥?板书:含

  (5)这个“含”字用得真妙,让我们一齐读第三句诗,突出“含”字。

  2.船:

  (1)诗人也放眼望去,看到了啥?

  (2)船只不在航行吗?你从哪个字知道的?板书:泊

  (3)船只能沿岷江,穿三峡,一路畅行无阻的情形只有在和平环境里才会出现,

  (4)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情会是怎么样的?(欢快、愉悦、舒畅)读一读吧!

  (三).回顾全诗

  1.这是一这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板书:有声有色   有动有静

  2.再读诗句:

  (四).师示范读诗:

  (五).再读1齐读2女生读。3男生读。

  【开课后的再设计】

  星期三 ,我就按几次修改后的教学思路去上课。一切都很顺利,学生会想会说,我也评价得当。在我沾沾自喜之后,还是理智地把拍下来的课堂录象细细地看了一遍。就在录象中下课铃声敲响的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遗憾。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逐词逐句地对古诗进行分析理解。尽管我在尽力地克服把古诗支离破碎,却也在不经意间步了传统的后尘。我应该把握古诗文教学 “多意会,少言传;多感悟,少讲解”的新理念,尤其重视古诗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把古诗文的学习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于是,我决定再在第三板块上下功夫。

  板块三. 给诗配画,感受意境

  1.教师配乐深情读诗,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2.鼓励想象: 小孩们,你们乘着想象的翅膀看到了啥?

  3.请学生给诗配画。该画上哪些景物才好呢?

  4.指名交流,准备画哪些景物。

  5. 如果老师给你一盒彩笔,你会选择啥颜色的画笔来描绘呢?说说你的理由。

  6.小组合作,给诗配画。

  这样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鼓励学生不受诗句约束,大胆想象除了诗人描绘的景物外还可能看到的景物,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为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进而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春光以及更深地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在学生说话的过程中既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在无形中理解了诗意,内化了语言。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为古诗配画的环节正是充分体现了这个理念。画前巧妙的点拨和引导增强了学生作画的信心,他们作画的过程也正是理解和感悟诗意的一种外在表现,他们的画再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藏诗”,而画后的展示、说画、赏画更让他们由画之美自然地体味到诗之美,至始至终置身于浓浓的诗情画意之中遐想着,体验着,感悟着,徜佯着。

  【心中的感受】

  试想,如果在这样的情境中快乐地学习古诗,学生能不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吗?虽然这次开课并不是非常精彩,却让我在钻研中学会了思考,在思考中学会了创新,也在磨练中取得了进步。让我们走近学生,引领他们步入神圣的诗歌殿堂,让美的意境流淌在每个学生的画笔下,让美的情感留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让“诗中有画”真正成为“画中有诗”!

  【板书设计】               绝  句

  杜甫

  有 声 有 色       有 动 有 静

  鸣   黄翠白青     上含   泊

推荐站内搜索:成人高考分数线、十字路口作文、成考专升本、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天津高考成绩查询时间2021、成人高考考试时间、陕西科技大学自考、2013年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湖北学位英语成绩查询、国家考研分数线、

《绝句》(精选15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绝句》(精选15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87185.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