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精选16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妈妈对小孩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小孩的爱。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妈妈对小孩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小孩的爱。
设计理念:
自读感悟、合作研究、师生与文本对话、师生与生活对话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出课题。[4`]
1、谈话导入 :大多数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就沐浴着父爱与母爱的恩泽。有了父母之爱,我们才能更加勇敢与自信,也才能健康成长。哪个同学愿意上来写一写这个“爱”字?(适当鼓励)
2、揭题:“爱”字并不难写,但大家能理解爱的内在含义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第16课,看看作者是怎么样理解父母给他的爱的。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板书。(板书:16、)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同学们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在预习中有哪些问题是你感兴趣或想要知道的?谁来说一说。
4、学生自由发问,教师适当板书。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6`]
过渡:现在就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这些问题在读书的过程中就解决了。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默读、浏览、自由读、找同学对读都可以,听明白了吗?)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啥?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三、品读文章,体会情感。[25`]
过渡:面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做为一个七八岁的小孩能否理解呢?他有啥表现?请同学们再读课文1至14小节内容。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5`)
阅读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啥。
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11`)
4、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语段一:“妈妈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齐读提示:注意妈妈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
导读:你还从妈妈的哪些话中体会出妈妈对巴迪的爱?
出示语段二:引导理解妈妈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么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小孩,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语段三:“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爸爸把诗放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啥?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爸爸还说了啥?找出来读一读。(出示语段三齐读)
导读:爸爸这句“糟糕透了”听起来好象对一个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涵着爸爸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爸爸对巴迪的爱?
语段四: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
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5、导思:大家觉得巴迪的父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巴迪有啥作用?(妈妈的鼓励使巴迪今后写作会有自信心,而爸爸对他的严格要求是为了让他知道自己还不是很好,不能骄傲自满,要注意总结提高,才不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6、过渡:若干年后,巴迪是怎么样体会到父母对他的评价,对他的爱?接下来请自由阅读课文第15至17自然段,回忆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相同的体会,并在小组中交流。[出示延伸提示]
7、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参与学生讨论。(5`)
8、导语 :当巴迪成为一名作家,写了许多作品后,他对父妈妈的评价便有了深刻的感悟。在他的这些感悟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语段?找出来读给大家听。(4`)
9、学生自由选读,适当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感受。
语段四:“我从心底里知道……出发点——那就是爱。”
引导:能说说你的感受吗?最好能联系一下实际。(不一定父母,老师或者长辈对你的爱都可以谈一谈。)
导读:你体会得真好,来,再读一次给同学们听听。从你的朗读声中,老师听出了你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其他同学也是怎么理解的?谁来说说?来,大家一起来读读,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过渡:你感受最深的还有哪些语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语段三:“一个作家,应该……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引导: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吗?在生活中你曾经同时感受过爱的力量和警告的力量吗?
导读:其他同学的感受也怎样呢?(适当鼓励)请同学们齐读这段文字。
10、小结:这节课大家不仅读懂了课文内容,还读懂了父母对你们的爱,真难得!的确,爸爸的严厉也好,妈妈的宽容也好,这都是出自对儿女的——爱。(板书:爱)在父母的关爱下,我们健康成长。
四、拓展延伸[3`]
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背影》,其中有这么一个动人的场面:爸爸送朱自清去北京求学,在火车即将启动时爸爸去买了几个橘子要给儿子带在路上吃。在那一瞬间,朱自清看到了爸爸的背影,他的心震撼了,被爸爸那深沉的爱所震撼。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欣赏这段文字。(播放《背影》)
五、总结[2`]
怎样?感人吧!爸爸的嘴里没有说一个“爱”字,但朱自清却感受到了那深深的爱。课文中的巴迪从父母的评价中也感受到爱,他们都是幸运的。老师相信你们也是幸运的,有了父爱与母爱,你们一定会更加勇敢、自信、健康成长的。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只要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六、课外作业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抄下来。
2、推荐课外阅读作品:《地震中的父与子》、《秋季的怀念》、《奇迹的名字叫爸爸》、《背影》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练习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
二、拓展延伸:指导课外阅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2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当你完成一份自认为不错的手工作品或是取得优异成绩时,你的父亲、母亲是怎么说的,也是怎么做的?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在七岁时作了一首诗,他的母亲给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吧!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合作中自学。通过查字典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重点指导。
(3)理解词义
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精彩:(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
糟糕:指事物、情况坏得很。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的事。
引入歧途:歧途,指歧路,比喻错误的道路。
极端: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顶点。
三、自由读文,理清脉络。
按照不同内容的分段依据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14自然段)主要讲述母亲对我作的第一首小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第二段(15—16自然段)主要讲了几年后正是由于母亲的鼓励,我一直在写作。由于父亲的批评使我学会了修改。在他们的教育下我才成为了一个作家。我为自己有这样慈祥的妈妈,严厉的爸爸而感到幸运。
第三段(17自然段)两种声音一直鞭策着我不断前进。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读课文,体会深意。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上文说说“这两种声音”指的是啥?(指的是“精彩极了”这样的赞扬声和“糟糕透了”这样的批评声。)
2.这两种声音对作者有着怎么样的意义呢?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标画语句,找出听到母亲的表扬和父亲的批评后,我的表现和心理活动。
2.在小组间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给同伴听一听,再谈出自己的体会。
3.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随机进行点拨和指导。
(1)“我既腼腆也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腼腆”是由于“我”第一次写诗,不知好坏,有些不好意思。“得意洋洋”是一个小孩听到对自己夸奖和肯定所表现出的骄傲。
(2)“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爸爸看看我写的诗。”和“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爸爸回来……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了一圈花边。”
“我”“迫不及待”是因为听到妈妈的赞扬后便自认为这首诗写得很好,想马上把这首诗给爸爸看,也想得到爸爸的夸奖。)
(3)“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我觉得他读了很长时间。”
这里将“诗只有十行”与感觉“读诗读了很长时间”做了对比,一方面说明父亲对“我”的严肃态度,他并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通过认真读诗再下定论,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另一方面体现了“我”此时复杂的心理,既想听到爸爸的赞扬,也害怕听到爸爸的批评。
(4)“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和“我再也受不了了,……扑到床上痛器起来。”
父亲的批评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父亲会这么严肃地批评“我”的作品,一点儿也不留情面。
4.试想一下,如果当初“我”的作品得到父妈妈一致的称赞会怎样?(有可能会很骄傲,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无法加以改正,长大后更不可能成为一名作家。)
三、妈妈的赞扬和爸爸的批评对我有啥作用呢?请读第二段。
1.“不过妈妈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根据爸爸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
2.“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妈妈的表扬是对“我”的鼓励,是她给“我”带来了写作的力量,成为“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爸爸的批评是在提醒“我”不要骄傲,自满,不断发现问题加以改正。这两者的结合,成就了“我”,使我成为一名作家。
四、再读课文最后一段,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啥?
1.“‘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一股风指的是赞扬声,一股风指的是批评声。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是说没有因赞扬声而迷失方向,没有因取得的成绩而骄傲、自满,沉浸于赞扬声中而不再去努力;也没有被批评声而吓倒,丧失信心,一蹶而不振。
2.作者为啥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赞扬声,批评声都代表着两种表现形式的爱。一种是严厉的爱,一种是宽容的爱。这两种爱都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与关心。
3.再次朗读这段,读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附: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当你完成一份自认为不错的手工作品或是取得优异成绩时,你的父亲、母亲是怎么说的,也是怎么做的?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在七岁时作了一首诗,他的母亲给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吧!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合作中自学。通过查字典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重点指导。
(1)读准字音:誊写:(téng) 皱眉:(zhòu) 分歧:(qí) 谨慎:(jǐn)
(2)记住字形:誊、歧、版。
(3)理解词义
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精彩:(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
糟糕:指事物、情况坏得很。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的事。
引入歧途:歧途,指歧路,比喻错误的道路。
极端: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顶点。
三、自由读文,理清脉络。
按照不同内容的分段依据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14自然段)主要讲述母亲对我作的第一首小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第二段(15—16自然段)主要讲了几年后正是由于母亲的鼓励,我一直在写作。由于父亲的批评使我学会了修改。在他们的教育下我才成为了一个作家。我为自己有这样慈祥的妈妈,严厉的爸爸而感到幸运。
第三段(17自然段)两种声音一直鞭策着我不断前进。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读课文,体会深意。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上文说说“这两种声音”指的是啥?(指的是“精彩极了”这样的赞扬声和“糟糕透了”这样的批评声。)
2.这两种声音对作者有着怎么样的意义呢?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标画语句,找出听到母亲的表扬和父亲的批评后,我的表现和心理活动。
2.在小组间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给同伴听一听,再谈出自己的体会。
3.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随机进行点拨和指导。
(1)“我既腼腆也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腼腆”是由于“我”第一次写诗,不知好坏,有些不好意思。“得意洋洋”是一个小孩听到对自己夸奖和肯定所表现出的骄傲。
(2)“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爸爸看看我写的诗。”和“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爸爸回来……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了一圈花边。”
“我”“迫不及待”是因为听到妈妈的赞扬后便自认为这首诗写得很好,想马上把这首诗给爸爸看,也想得到爸爸的夸奖。)
(3)“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我觉得他读了很长时间。”
这里将“诗只有十行”与感觉“读诗读了很长时间”做了对比,一方面说明父亲对“我”的严肃态度,他并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通过认真读诗再下定论,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另一方面体现了“我”此时复杂的心理,既想听到爸爸的赞扬,也害怕听到爸爸的批评。
(4)“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和“我再也受不了了,……扑到床上痛器起来。”
父亲的批评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父亲会这么严肃地批评“我”的作品,一点儿也不留情面。
4.试想一下,如果当初“我”的作品得到父妈妈一致的称赞会怎样?(有可能会很骄傲,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无法加以改正,长大后更不可能成为一名作家。)
三、妈妈的赞扬和爸爸的批评对我有啥作用呢?请读第二段。
1.“不过妈妈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根据爸爸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
2.“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妈妈的表扬是对“我”的鼓励,是她给“我”带来了写作的力量,成为“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爸爸的批评是在提醒“我”不要骄傲,自满,不断发现问题加以改正。这两者的结合,成就了“我”,使我成为一名作家。
四、再读课文最后一段,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啥?
1.“‘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一股风指的是赞扬声,一股风指的是批评声。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是说没有因赞扬声而迷失方向,没有因取得的成绩而骄傲、自满,沉浸于赞扬声中而不再去努力;也没有被批评声而吓倒,丧失信心,一蹶而不振。
2.作者为啥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赞扬声,批评声都代表着两种表现形式的爱。一种是严厉的爱,一种是宽容的爱。这两种爱都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与关心。
3.再次朗读这段,读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在能力和德育方面的目标是:1、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2、课堂上培养学生动笔墨读书,培养积极思维的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3、使学生明白批评也是一种爱,“良药苦口利于病”。批评的言词和鼓励的话语一样是促人进取的。培养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美德。学生上课要当学习的主人,要认真思考每一个疑难问题。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题目能够大胆发言,参与课堂活动。教学的重点是在读懂每段的情况下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为啥面对同一首诗,父母的评价是完全相反的。还要解决一个疑问:作者为啥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通过问题悬念导学,引起学生兴趣,然后针对重点段落,教师进行“学路指法”,最后“引导自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评议。在学生的总结评议过程中,理清思路,解决重点、难点、疑点。
探究活动
哑巴救人
有一天,一个老人挑了一担西瓜上街卖,走累了,就在路边一间危房里休息。有个哑巴看到老人进来,他也跟着进去了。他进去的目的是想告诉老人,这房子危险,要赶快离开。可是哑巴不会讲话,他打了不少手势,老人不知啥意思。这时,狂风四起,屋子立刻有倒塌的危险,一定要叫老人立即出去才行。哑巴急了,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使老人积极地跟着他出去了。老人刚走出屋子,那间危房就倒塌了,好险呀!那么,哑巴用的是啥办法呢?
提示:
哑巴抱起一个西瓜就往屋外跑,老人当然不饶他,就立即追了出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语。
2.理解父母对诗的不同评价和作者不同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读课题
1.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文章,题目叫_________________,出示课题。
2.这么有趣的课题,我们很少见,请你再自由读一读,看看你发现了啥?指名读,齐读,把体会到的读出来。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啥问题吗?
是啊,这么有趣的课题,引发我们这么多的疑问。
二、 学习字词
1.请大家打开课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研读谭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我们来看课文中的词语你会读了吗?
精彩赞扬 慈祥誊写得意扬扬
糟糕警告 严厉歧途失声痛哭
a.指名读词语
b.这些词语中,哪个字、词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c.挑选你认为难写的字在104页生字表的旁边,认真写2遍
d.我们一起再读一读
三、 疏通文章脉络
1.刚才,带着你们的问题读课文,你读懂了啥?
2.谁来根据同学们的回答,用一句话说说这篇文章讲了啥?
3.这件事是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请大家找一找。1-14。
4.看来,同学们对文章有了相当的了解。
四、 理解父母对诗的不同评价和作者不同的心情。
同样一首诗,为啥父妈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父妈妈到底怎么评价的呢?划出父妈妈评价的话,并读一读。
1.出示:妈妈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a.自由读句子,读着读着你从中感受到了啥?
b.兴奋、开心、惊喜,从那里体会到的?
c.兴奋地读一读、开心的读一读、惊喜地读一读,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d.“嚷”是怎样的语气。“嚷一嚷”
e.妈妈的赞扬声仅仅是一句话吗?细心的人已经知道了。
是啊,这句不能表达妈妈心中的喜悦,她还会说啥?
看得出妈妈非常爱自己的小孩。
2.听了妈妈雨点般的赞扬声,我啥心情?找出句子来读一读。
出示:我既腼腆也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a.自由读读这句话,体会到了啥?
b.一个人得意扬扬时,可能会作出怎么样的举动?
c.你能当时既不好意思也得决扬扬的心情读出来吗?
d.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把对这句话的理解做出来(齐读)你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一个既腼腆也得意扬扬的小孩。
e.还从那些地方,也看出巴迪的得意扬扬?(说得真好,理由也很充分)
小结:母亲的赞扬声让巴迪既须腆也得意扬扬,整整高兴了一个下午,仿佛觉和自己成为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作家,可见鼓励的力量有多大啊!
五、理解爸爸对诗的评价和作者的心情。
六、但他为啥也失声痛哭呢?
1、出示:“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爸爸把诗扔回原处。
① 读了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啥?
② 听出来了,你把扔字读得特别好,从这个字中你也看出些啥呢?
③ 你说处真好,相信你读得更好。(指名读)
这样一句评价,就让我失声痛哭吗?还有更严历的呢?是啊,爸爸的不满、生气、严肃全汇成了这句话,让我们一起去感受。
2、“我不明白”,爸爸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①读了这句话,你也想说点啥?
②你能想像爸爸当时的态度和语气吗?
生气 生气读 你愿意来读这句话吗,当一次严厉的爸爸.
严肃 严肃地读
3、听了爸爸的话,我会想些啥?此时此刻我的内心充满了啥?
爸爸的评价和妈妈的截然相反,态度也大不相同,所以巴迪也有啥表现呢?
湿润了:你从他的神态中体会到了巴迪的伤心
沉重再也受不了了。
是啊一下午满怀信心和希望的等待却换来这句“糟糕透了”你说能不伤心吗?
冲出跑进扑到
他实在受不了,做出一连串伤心的举动,你们从他的动作中读懂了对他爸爸的话。
痛哭:他认为爸爸会像妈妈一样喜欢他的诗,还是由于他完全没有想到而伤心。
师:你们真会读书,看来你们已经走进了巴迪的内心世界
是啊!巴迪怎么受得了爸爸这么严厉的评价,就连母亲也接受不了,“嚷”了起来,(学生读)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啥意思?”妈妈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小孩,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是啊,父母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八岁的巴迪是无法理解的,爸爸为啥这样评?妈妈为啥这样评?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附板书:
“精彩极了”得意扬扬
和
“糟糕透了”失声痛哭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
东唐庄小学李艳青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继而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达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2、能借助课文提供的内容对爸爸的心理进行扩展的创作。
3、懂得成功背后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扬、批评等不同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朗读)
2、这是一篇名叫巴德的美国著名剧作家的回忆之作,谁知道它还另有一个标题《绝妙的坏诗》
3、比较(二者的异曲同工):矛盾之极
4、质疑问难:这首诗到底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为啥评价有着天壤之别?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找到课文相关内容(不得不承认,的确,相当糟糕)
2、师:爸爸的具体表现——(文中内容2处)
追问:你有何发现?(毫不留情,实情批驳)
(注:请以文中词句为发言依据:“扔”,反问句)
3、a“妈妈为啥如此表示?” (师暗示课题“精彩极了”)
(找到文中句——其中有一个字很值得琢磨:“嚷”)
b“于是妈妈的表现是——”
(“这里也有个‘嚷’字是否与刚才一样心情?”——惊喜,赞赏)
追问:何以见的?(注:3处)
(注:赞扬声雨点般,奇妙,搂住,拥抱……亮亮地,兴奋,一念完)
能通过朗读体现吗?
4、师:那是否可以说妈妈爱我,而爸爸则——,同意吗?理由。
(注:诗只有十行,爸爸读了长时间;爸爸对我小说的点拨)
师:爸爸为啥这样做?
请自由再读文——写写他当时的内心独白。
(提示:关注妈妈赞扬后我的表现)
小结:于是我从精彩极了的峰顶一下子跌落到糟糕透了的谷底,让我的眼睛……(生)让我再也受不了……(生)然而正是这一跌让我终于清醒地再去省视自己的作品,继而在妈妈的鼓励,在爸爸的警告中逐步成长起来。
师:至此,是否说“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绝对截然不同吗?
三、体会感言
师;如今巴迪已成为全美著名的剧作家,面对掌声、赞誉,心里一定跌宕起伏如大海,如果你就是他,面对着耀眼的闪光灯,如林的话筒,你最想说些啥?
师随机引入朗诵小诗
如果说母爱像水,
那么父爱像山;
如果说母爱像奶,浓而直白,
那父爱像茶,严而深切;
如果说母爱像蜜般的甜润,
那父爱就是苦涩的良药;
今天的我们,在爱的鼓舞下,
幸福快乐地成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5
一、设计意图:
本课主在体现“先学后教”模式,根据课前“导学单”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情况开展选择性教学指导。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增加练习巩固的时效。本课重点以课堂作业本深入阅读分析题为介入点,检查学生对文中巴迪父母的这两种不同的爱的理解程度,渗透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重点词句的研读分析,理解巴迪父母不同评价的原因,体会父母的用心良苦。
3.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中不同描写办法在突出人物特点中的好处。
三、教学过程:
(一)交代本节课学习内容,交流课题
1.今天让我们来共同交流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希望大家在交流自学成果中能产生更多的智慧碰撞,获得新的认识和收获。
2.交流课题,了解此处引号的作用。
(二)自学检测:
1.生字词:(小组负责组织)
(1)小组确定检测方式及内容
(2)组织开展
(3)评价反馈
(4)教师点评
2.练习反馈(小组交流)《课堂作业》1、2
(1)各小组根据课前交流情况,由一人反馈基础练习完成情况。
(2)教师根据反馈选择指导或点评
【以上为《导学单》☆1内容】
3、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以上为《导学单》☆☆2内容】
(三)重点精读
根据《导学单》☆☆☆3展开本课1-14自然段的精读。
(四)练习自纠,教师巡视指导【分层指导】
《课堂作业》第3题自主修订。
附导学单: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单
一、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母对作者的两种不同形式的爱。
3、感受作者文章在人物描写中的所采用的不同表达办法,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
4、积累语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二、学习重、难点:
体会作者怎么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三、预习导学题
☆1、初读课文,利用课后生字表和词语手册,识记生字,新词,并理解词语意思。基础练习自我检测:完成课堂作业本1---2题,配套练习“词语广角”与“句子长廊”一、二题。
☆☆2、读通课文,尽可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深入阅读1-14自然段: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妈妈的反应是怎么的?“我”的心情怎么样?爸爸也是怎么样评价的?“我”有啥反应?想一想:爸爸和妈妈为啥对巴迪的诗会有不同的看法。结合完成作业本第3题(2)、(3)、(4)。
☆☆☆4、自读感悟16、17自然段:成年以后,巴迪也是怎样看待父母的爱?找出句子读一读,谈谈作者的体会。
☆☆☆5、读读文章的结尾,说说“两股风”指啥风?“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股风刮倒”这句话你是怎么体会的?完成配套练习“句子长廊”第三题。
☆☆6、背诵并默写课文最后一段。完成课堂作业本第4题。
◎8、拓展延伸:阅读并体会课文后,联系生活请说说你的父母是怎样表达他们的爱的?你是怎样看待父母对你的爱?学了课文后你也有啥新的体会?
◎9、拓展阅读:阅读配套练习“阅读平台”《拐弯处的回头》,完成练习,体会父爱的与众不同。
?10、提出不懂的问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作者怎么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一个人的童年往往对他将来人生道路的成功起很大的决定作用,有一首诗,说明了这一点:(出示“教育与小孩”,齐读)
敌视伴随着小孩,他学会争斗;
嘲弄伴随着小孩,他羞愧腼腆;
鼓励伴随着小孩,他信心倍增;
赞美伴随着小孩,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小孩,他爱心常存;
分享伴随着小孩,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小孩,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啥——伴随着您的小孩?!
是啊,一个人能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空课题。(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悟
(一)师: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有啥想法?
生提问题。问题可能为:
1.作者为啥用《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作题目?
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是啥事情?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啥联系?
4.“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啥要打引号?
5.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啥不同的出发点?
(二)师:现在就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这些问题解决了。现在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拼读几遍,读懂了的地方用笔做上批注。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回)
(三)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并说说部分词语的意思。
1.出示: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指生读。正音。齐读。
2.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四)师:带着你们的问题读课文,你读懂了啥?
师:你们觉得这一篇课文主要讲了啥?
(课文写了作者小时候写了一首诗,妈妈对此表示赞扬,爸爸则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作者在这两种评价中成长为一名大作家。)
三、品读第一部分
师:课文第一个意思是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一到十四)
师:课文比较长,我们分两部分来学,同学们自己读第一到第十四自然段,看能读懂啥?体会到啥?
(生自由读课文)
生交流汇报,师相机指导
1.这位作者的妈妈非常慈祥,爸爸非常严厉。生读有关句子。师板书:妈妈慈祥赞许爸爸严厉批评
2.巴迪在听了妈妈评价后非常高兴,觉得自己的诗写得非常好,可父亲对他评价后他伤心极了。生读有关语句。
3.书中妈妈和爸爸的评价为啥不一样是因为母亲评价“精彩极了”,他今后会有自信心,爸爸评价“糟糕透了”是为了让他知道自己还不是很好,不要骄傲自满。
四、读第二部分
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啥意思呢?就是有小问题解决了你就会有小进步,有大问题解决了你就会有大进步。接下来我们读第二部分,会产生哪些问题?
(生默读第二部分)
师:好了,你产生了啥疑问?
生谈自己的疑问。
1.为啥作者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都是爱?
2.“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妈妈的力量,这种受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呢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句话是啥意思?
3.作者为啥觉得这种爱是一种幸运?
“我谨慎地把握生活中的小船”中的“小船”指的是啥?
作者为会把父亲和母亲的评价比作风?
师:咱们现在提出了三个问题,我们大家一块儿解决。团结力量大,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好了,我们现在来交流,谁来说,第一个问题。
生汇报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放声读这句话。
(生练读这句话)
(指名读句子,齐读)
五、总结
同学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有啥感受?同学们,如果说爱有两种,一种是慈祥的爱,另一种是严厉的爱,你更想得到哪一种爱?
生谈感受。
师:咱们第二课时可以进行实话实说辩论会,话题是:到底是慈祥的爱好还是严厉的爱更好。如果面对赞扬和批评,不管来自谁的,我总结一下,我送给大家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出示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倾覆。)
师:你们有啥话想说的下课后把它写在小卡片上。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课文内容,对于妈妈的表扬和爸爸的批评,同学们都已经有了较深的了解。那么,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的表扬和爸爸的批评有怎么样的影响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想是慈祥的爱好,还是严厉的爱好?
生自由读课文。
二、辩论准备
同学们有自己的见解了吗?哪些同学认为批评好,哪些同学认为表扬好?
看来同学们的观点不太一致,想不想说服别人同意你的观点?那我们来进行一场辩论怎样?
同学们的见解是不是很完善呢?让我们观点相同的同学精诚合作,把能证明自己观点的内容全找出来。再选出代表参与辩论。
小组合作作辩论准备。每组选四个同学担任主辩,小组同学可为他们出谋画策。注意辩论时可从书上找依据,也可用名人名言,也可以结合实际谈。(要求:一辩从书上找依据陈述自己观点;二辩找理论依据:三辩联系实际谈,四辩总结陈辞。)
选一个学生担任辩论主席。
三、辩论开始。
主席:大家好!今天参加辩论的两支队伍可说是辩论经验丰富的精英,他们肯定会在今天的比赛中大展辩才,给大家带来场“劲”的(比赛),让大家大饱耳福。我们将在今天的辩论群英会中选出一位最佳辩手。
现在向您简介参加今天大决赛的两支队伍。在我右手边的是正方的代表,第一位______,第二位_______,第三位_______,第四位________;左手边是反方的代表,第一位________,第二位__________,第三位_________,第四位_________。今天的辩题是慈祥的爱好;反方的立场是严厉的爱好。现在我宣布辩论会正式开始!首先将由正方一辩_______同学表明立场和发言。
正方一辩发言。
主席:谢谢______同学,接下来请反方第一位代表___同学表明立场和发言。
反方一辩发言。
主席:谢谢______同学,接下来请正方第二位代表___同学发言。
正方二辩发言。
主席:谢谢______同学。接下来我们听听反方第二位代表______同学怎么反驳。
反方二辩发言。
主席:谢谢_____同学,接下来我们请正方第三位代表_____同学发言。
正方三辩发言。
主席:谢谢______同学。接下来我们听听反方第三位代表______同学怎么反驳。
反方三辩发言。
听过双方代表对表扬好还是批评好的陈辞,的确是太精彩了。现在是他们大展辩才的时候。在自由辩论开始之前先提醒双方代表,你们每队各有四分钟发言时间,正方同学必须先发言。好,现在自由辩论开始!
自由辩论。
主席:经过了精彩激烈的自由辩论之后,现在进行总结陈辞。
现在我们请反方第四位代表_____同学总结陈辞。
反方四辩发言。
现在我们请正方第四位代表_____同学总结陈辞。
主席:大家好!谢谢两队同学带来的精彩辩论。现在请老师评点。
评选最佳辩手。
师: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辩论。其实人的一生中,不仅需要妈妈的力量——退热请地鼓励、赞扬,还需要爸爸的力量——严格要求、警告鞭策。热情地鼓励、赞扬给人以灵感和创作源泉,使人不断向前,而一味只听到赞扬、肯定,容易使人逐渐变得自以为是,是非不分以至走上错误的道路,所以另一种爱的力量,不断地提醒、鞭策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两种爱同时存在,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两种力量,人才可以健康、顺利地成长。
四、课堂总结
爱有许多种,它会产生不同的力量。我们今天学了课文,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他们的爱造就了今天的“我”。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地看待父母的爱。
巴迪的成功,与他童年时所受的教育分不开。你们肯定也有和他同样的感受吧。好好翻看一下回忆的匣子,以《爱》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7
教学目标 :
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深切感悟。
二、学会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读中受到感悟。
三、 利用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与式)进行学习。
四、 学习文章中的口语式的语言。
教学重点:
文章内容的理解及重点语句的感悟。
教学办法:
多种形式的朗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都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的思考。讨论时,还要把组内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及答案简要记录在小卡片上。
3.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可将小卡片贴于教室四壁,组员对其予以简介,其他组可要求对一些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帮助解答该组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一过程,筛选出共性的问题,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深入阅读
教师根据上述讨论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1.细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啥故事?
“精彩极了”是啥意思?“糟糕透了”是啥意思?它们有啥关系?
哪些语句写了妈妈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爸爸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啥。
你能说说“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的话外之音吗?
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啥?
2.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到纸上。
3.展示讨论成果,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讲述(或轮流讲)。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讲解,引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句,学习某些生字,纠正学生理解中的某引起偏差等等。
第二课时
一、朗读悟情
上一步的讨论、学习,可能有点琐碎,以至于造成小孩们对课文整体印象的模糊,因此,通过朗读将零碎的印象整合起来,是很必要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同学认真体会,怎么样读,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
2.朗读比赛。引入竞争机制,
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二、读后反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学习的得与失。这一步是必要的,它使小孩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所反思,温故而知新,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三、课外引伸
1.提供一些写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并把其中的好段落抄写下来。
2.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 (沉重)批评
(慈爱)妈妈 我 爸爸(严肃)
写第一首诗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当你完成一份自认为不错的手工作品或是取得优异成绩时,你的父亲、母亲是怎么说的,也是怎么做的?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在七岁时作了一首诗,他的母亲给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吧!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合作中自学。通过查字典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重点指导。
(1)读准字音:誊写:(téng) 皱眉:(zhòu) 分歧:(qí) 谨慎:(jǐn)
(2)记住字形:誊、歧、版。
(3)理解词义
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精彩:(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
糟糕:指事物、情况坏得很。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的事。
引入歧途:歧途,指歧路,比喻错误的道路。
极端: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顶点。
三、自由读文,理清脉络。
按照不同内容的分段依据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14自然段)主要讲述母亲对我作的第一首小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第二段(15—16自然段)主要讲了几年后正是由于母亲的鼓励,我一直在写作。由于父亲的批评使我学会了修改。在他们的教育下我才成为了一个作家。我为自己有这样慈祥的妈妈,严厉的爸爸而感到幸运。
第三段(17自然段)两种声音一直鞭策着我不断前进。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体会深意。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上文说说“这两种声音”指的是啥?(指的是“精彩极了”这样的赞扬声和“糟糕透了”这样的批评声。)
2.这两种声音对作者有着怎么样的意义呢?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标画语句,找出听到母亲的表扬和父亲的批评后,我的表现和心理活动。
2.在小组间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给同伴听一听,再谈出自己的体会。
3.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随机进行点拨和指导。
(1)“我既腼腆也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腼腆”是由于“我”第一次写诗,不知好坏,有些不好意思。“得意洋洋”是一个小孩听到对自己夸奖和肯定所表现出的骄傲。
(2)“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爸爸看看我写的诗。”和“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爸爸回来……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了一圈花边。”
“我”“迫不及待”是因为听到妈妈的赞扬后便自认为这首诗写得很好,想马上把这首诗给爸爸看,也想得到爸爸的夸奖。)
(3)“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我觉得他读了很长时间。”
这里将“诗只有十行”与感觉“读诗读了很长时间”做了对比,一方面说明父亲对“我”的严肃态度,他并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通过认真读诗再下定论,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另一方面体现了“我”此时复杂的心理,既想听到爸爸的赞扬,也害怕听到爸爸的批评。
(4)“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和“我再也受不了了,……扑到床上痛器起来。”
父亲的批评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父亲会这么严肃地批评“我”的作品,一点儿也不留情面。
4.试想一下,如果当初“我”的作品得到父妈妈一致的称赞会怎样?(有可能会很骄傲,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无法加以改正,长大后更不可能成为一名作家。)
三、妈妈的赞扬和爸爸的批评对我有啥作用呢?请读第二段。
1.“不过妈妈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根据爸爸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
2.“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妈妈的表扬是对“我”的鼓励,是她给“我”带来了写作的力量,成为“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爸爸的批评是在提醒“我”不要骄傲,自满,不断发现问题加以改正。这两者的结合,成就了“我”,使我成为一名作家。
四、再读课文最后一段,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啥?
1.“‘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一股风指的是赞扬声,一股风指的是批评声。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是说没有因赞扬声而迷失方向,没有因取得的成绩而骄傲、自满,沉浸于赞扬声中而不再去努力;也没有被批评声而吓倒,丧失信心,一蹶而不振。
2.作者为啥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赞扬声,批评声都代表着两种表现形式的爱。一种是严厉的爱,一种是宽容的爱。这两种爱都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与关心。
3.再次朗读这段,读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在能力和德育方面的目标是:1、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2、课堂上培养学生动笔墨读书,培养积极思维的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3、使学生明白批评也是一种爱,“良药苦口利于病”。批评的言词和鼓励的话语一样是促人进取的。培养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美德。学生上课要当学习的主人,要认真思考每一个疑难问题。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题目能够大胆发言,参与课堂活动。教学的重点是在读懂每段的情况下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为啥面对同一首诗,父母的评价是完全相反的。还要解决一个疑问:作者为啥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通过问题悬念导学,引起学生兴趣,然后针对重点段落,教师进行“学路指法”,最后“引导自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评议。在学生的总结评议过程中,理清思路,解决重点、难点、疑点。
探究活动
哑巴救人
有一天,一个老人挑了一担西瓜上街卖,走累了,就在路边一间危房里休息。有个哑巴看到老人进来,他也跟着进去了。他进去的目的是想告诉老人,这房子危险,要赶快离开。可是哑巴不会讲话,他打了不少手势,老人不知啥意思。这时,狂风四起,屋子立刻有倒塌的危险,一定要叫老人立即出去才行。哑巴急了,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使老人积极地跟着他出去了。老人刚走出屋子,那间危房就倒塌了,好险呀!那么,哑巴用的是啥办法呢?
提示:
哑巴抱起一个西瓜就往屋外跑,老人当然不饶他,就立即追了出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之三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3篇)
注意以上内容都不止一页,请点击下一页,或页码进行浏览!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10
一、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谨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二、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阅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
作者怎么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抓住两个关键词,导入课文题目
1、今天和同学们共同学习,老师感到特别荣幸,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因为同学们的积极投入而上得精彩成功!同学们有信心吗?
2、学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两个词。(板书“精彩”、“槽糕”)
3、谁愿意读这两个词?生读词语
4、根据这两个词语的理解,举例说说啥时候你分别用到了这两个词?
(指名学生举例回答)
5、你们用得真准确。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以这两个词为主的拟题的文章。(板书课题)课题中为啥有引号?带着感情色彩读出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⑴给本课的七个生字组词。(可以在文中找,也可以自己想或查字典)
⑵课件出示“读读写写”。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再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在后边的横线上试着添上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词语。
精彩 糟糕 誊写 敬仰 出版 谨慎迫不及待 一如既往 引入歧途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互相交流识记办法。
学生也可以动手抄个别字词一两遍。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研讨
1、请同学们翻开书,轻声地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啥事?到底啥精彩极了,啥槽糕透了?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汇报上面的问题,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爸爸”“妈妈”。)
2.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七八岁时;几年后,似乎还未满12岁;现在。)
3、根据课文的叙述,你认为课文分几部分?怎么分?交流汇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妈妈和爸爸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啥具体的表现呢?“我”对父母的评价有啥不同的反应?我们来学习课文的前半部分,指名读(提出要求:出示:边听边用笔划出有关爸爸、妈妈、作者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词语,并把你的理解和感受标注在书上。)
生读书交流,教师巡视
二、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体会妈妈的表现和我的当时反应。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随机板书:兴奋、赞美
指导朗读体现妈妈兴奋的句子(出示)
2、体会爸爸的表现和我当时的反应。指名汇报
3、过渡:
这些语言、动作描写主要表达了爸爸对我写诗的评价——糟糕透了。那“我”也是啥表现呢?继续汇报
4、学生汇报“我”当时的反应
教师随机板书:吸引、拿起、放回
5、作者听完妈妈的赞美还有点腼腆呢,为啥听了爸爸的话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呢?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谈谈你的理解。
6、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此时巴迪的心情可以用啥词形容?学生回答
7、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试读描写“我”当时反应的句子。出示(指名读、齐读)
8、巴迪写的一首诗妈妈和爸爸读完后态度很不一样,下面我们再通过读来感受一下。分角色读。(出示)
9、学习课文写法,课堂进行小练笔。
我们刚才通过作者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已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这种写法真不错,我们也来练习一下这种写法。
出示练习:
(1)听到这个好消息,我——————————————————。
(2)看到母亲买的生日蛋糕,我————————————————。
(3)拿着不及格的卷子,我————————————————。
(4)等了半天,他也不来,我————————————————。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语言,辨析人物的心情,说说人物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
10、引发讨论问题,让学生表达自我见解。
(1)同学们刚才的口头续写真是精彩!看来你们认真读书了。那么妈妈说巴迪的诗糟糕,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啊。如果请你做个判断,你觉得巴迪的这首诗写得会怎样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同学们说得真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正像我们学过的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诗说明了一个啥道理?
(4)小结:妈妈的赞扬不是对诗,而是对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写诗的这种行为,是对小孩的激励和鼓舞。爸爸的评价是针对这首诗的本身,是一种理性的评价。其实,几年后作者长成少年时,就对自己的第一首诗有了正确的认识,这回他是怎么样评价的呢?快看课文,找到答案。
11、学生汇报,师追问:既然作者认为自己的诗糟糕透了,为啥说“不得不”承认?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也许是说巴迪从理智上认为诗不好,但感情上接受不了爸爸的态度,既然作者都认为自己写得不好,为啥还能一直坚持写,最终成为美国名作家呢?请同学们默读倒数第二段,联系课文说一说。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鼓励、严厉”
三、联系自己生活,体会父母的教育方式1、
1、确实如此,生活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妈妈的爱,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批评、训斥,甚至打骂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真实故事,讲一讲你喜欢妈妈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爸爸的这种严厉要求?
2、生联系实际讲述
四、注重语言积累,渗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1、同学们说出了心里话,老师也看到你们是真的读懂了课文。作者成年以后也有了许多深刻的感受,他把自己的感受化作许多哲理性的语言,写在文章最后两段,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两段,从中选出你喜欢的一句,试着背诵下来,好不好?
2生练习背诵
3、指名背,要求背出感情,背出气势
4、小结:不论慈祥的妈妈,还是严厉的爸爸,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都是鼓励我们健康成长的爱。(板书“爱“)请同学们拿好书,齐读最后一段,用我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再次体会来自父母的伟大的爱。
(全班齐读)
5、老师的感受送给同学们共勉: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让我们在温柔的呼唤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出示齐读)
五、布置作业:(出示)
巴迪的成功与他童年时所受的教育分不开。你们肯定也和他同样的感受吧,好好翻看一下记忆的匣子,以《爱》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妈妈 爸爸
鼓励 赞扬 严格 批评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11
学习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学一学
16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词语积累
1.歧途:错误的道路。如:不接受老师的正确教导,必然会误入歧途。
2.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如:张大爷是个言行谨慎的人。
3.得意洋洋: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的样子。如:瞧他那得意洋洋的样子,就知道他准是有啥喜事。
4.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如:小强虽然顶撞过刘老师,但刘老师对他的关心一如既往。
5.灵感: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想法。如:灵感是不肯拜访懒人的客人。
6.源泉:泉源,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如: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二、近反义词
近义词:幸运-走运 敬仰-敬重 精彩-精美 慈祥-慈善
反义词:精彩-糟糕 幸运-倒霉
三、难句讲析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幸运”,是称心如意、运气好的意思。巴迪的幸运表现在他有个慈祥的妈妈,还有个严厉的爸爸。慈祥的妈妈给了他极大的鼓励,使他在写作上有了力量和自信。严厉的爸爸的批评是一种防止他误入歧途的平衡力量,是一种警策和激励。在父母双方的共同影响下,巴迪终于写出了很多作品,取得了成功。
四、难段讲析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作者成年后取得的成就和他的深切感受。取得的成就,只是一语带过,大部分篇幅讲的是自己的体会。他成功了,一方面是因为他有个慈祥的、一直在鼓励他的妈妈,母爱的力量成了他灵感和创作的源泉;另一方面,他严厉的爸爸的批评是一种“警告的力量”,时刻在提醒他不要误入歧途。他认识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出发点都是对他的爱护,他是在这“两种声音”的交替作用下,在不断的鼓舞和警策下不断地前进并取得成就的。
五、篇章学习
课文按时间先后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讲作者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却从父母双方得到了截然相反的评价。第二部分(从“几年后”到“那时我还不满12岁”),讲作者几年后认识到爸爸原先的评价是对的,受到妈妈鼓励他一直在写作,并得到了爸爸有限的肯定。第三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讲作者成年后取得了成就,他深感自己有慈祥的妈妈也有非常严厉的爸爸非常幸运。
这篇课文的对话很多,这些对话简洁明快,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第一部分里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很生动。
六、疑难点拨
思考·练习2
这道题是让你提出几个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让大家讨论。题中举出两句话做例子,意在引导大家找出类似的有趣而也不好懂的句子,然后通过讨论加以明确。
第一个句子中,“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对同一作品做出的截然相反的“极端的断言”。但“精彩极了”的夸奖,是慈祥的妈妈期望儿子成功的热情鼓励;“糟糕透了”的批评,是严厉的爸爸防止儿子骄傲自满甚至“误入歧途”的警告、提醒和鞭策,是严格要求。“两种声音”虽然截然相反,出发点却都是希望儿子努力上进、不断进取,都是爱的表现形式。
(第二个句子参见“难句讲析”)
练一练
一、将下列的词分为两类。
狡猾 果断 机灵 武断 夸奖 鼓励 勾结 夸耀 得意洋洋
二、在正确的读音后画“√”。
三、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由( )( )( )( ) 反( )( )( )( )
堇( )( )( )( ) 采( )( )( )( )
四、按要求写句子。
1.我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诗。(改写把字句。)
2.父亲对我说:“我晚上要七点钟才能回来。”(变成转述句。)
3.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变成陈述句。)
五、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 )我的诗写得很糟糕,( )妈妈仍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 )妈妈一直在鼓励着我,( )我一直在写作。
3.我们( )要有来自妈妈的爱的力量,( )要有来自爸爸的严格要求。
4.( )父母对我的评价是那么的不同,( )他们的出发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我的爱。
答案:
一、(1)狡猾 武断 得意洋洋 勾结 夸耀 (2)机灵 果断 夸奖 鼓励
二、
三、邮、邮电;油、油田;返、返回;饭、饭桌;谨、谨慎;勤、勤劳;彩、彩色;菜、蔬菜
四、1、我把诗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2、父亲对我说他晚上要七点钟才能回来。3、世界上糟糕的诗太多了。
五、1、虽然……但是呢…… 2、因为……所以…… 3、不但……而且…… 4、虽然……但是呢……
读一读
一身是胆取"天电"
1752年7月一个闷热的黄昏,美国费城郊外乌云密布,雷鸣电闪。就在大雷雨将至时,一个中年男子领着儿子向旷野急速走去。爸爸举着一只丝绸风筝,儿子手里紧握一卷放飞风筝的麻线。他们选择迎风的方向,奔跑着放飞起了风筝。
爸爸名叫本杰明·富兰克林,原是印刷厂的一名徒工,十分爱科学爱学习,40岁以后开始研究电学。为了证明天空中的闪电和莱顿瓶里的放电是同一现象,他邀20岁的儿子威廉一起放飞风筝,进行这次冒险的向天空取“天电”的科学实验。特制的风筝顶部插有一根尖金属杆,麻线的末端缚着一把铜钥匙,铜钥匙上系了一条绸带。
借助风力,风筝摇晃着越升越高,钻进了云层中。突然,大雨随着一阵电闪雷鸣倾盆而下。富兰克林和儿子跑进小木棚里避雨,不让干燥的绸带淋湿。在他们注视着天空时,威廉像发现了啥似地叫爸爸快看,原来是淋湿的麻线突然竖起了毛茸茸的纤维。这时,富兰克林马上将一只手捏成拳头,用手背慢慢地靠近那把铜钥匙。随着“噼啪”的响声,一串蓝色的电火花蹦跳出来,手感到一阵发麻。威廉把带来的莱顿瓶接到铜钥匙上,“天电”被装入瓶中。结果瓶里面储存的电也有电火花,能点燃酒精灯和做各种电学实验。
这就是著名的费城实验,它的成功给富兰克林以莫大的启发。他想,既然风筝上的尖金属杆能够引下云层里的电,那么在建筑物的屋顶安装金属杆,然后再用直通到地下的导线与其连接起来,岂不是也可以将云层上带的电引到地下而保护建筑物避免雷电的破坏吗?
富兰克林是一位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称得上是大无畏的发明家。他一旦下定决心,便义无反顾,将生死置之度外。正因为有了充满危险的费城引雷实验和其他一些实验,才诞生了最早的避雷针。
——摘自《聪明泉》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12
教学设计
李文 , 女 ,现年 31岁, 中共党员 。现任 大连市松山小学教导主任,六年级语文教师,并被聘为甘井子区语文兼职教研员和大连市语文兼职教研员。1990年从教至今,13年来一直工作在语文教学的第一线。曾获大连市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甘井子区德技双馨教师、甘井子区特聘高级教师等光荣称号。多年来一直在区、市做公开教学,所执教的课曾获国家级特等奖,多次获省、市级优质课。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办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
4、体会文章的表达办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啥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啥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电脑、录音机、课件光盘。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交流预习情况。
1、谈话导入 新课
2、让学生浏览课文,相互交流自己的预习情况。
二、再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再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可能会觉得巴迪有个慈爱的妈妈,可能会感觉巴迪的爸爸太严厉;但因为读过课文,所以学生最有可能说的就是母亲和父亲对巴迪的评价,虽然感情色彩不同,但出发点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对他的爱。)
三、品读重点语段,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1、为啥说父亲母亲对巴迪的评价都是出自对他的爱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细读课文, 并说说哪些地方给了自己怎么样的感受。
2、学生自学课文,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用自己喜欢的学习办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全班交流,深化理解。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爸爸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一个是因为爸爸比较理性,要求比较严格,他考虑到的更多的是诗的本身的质量。另一个是爸爸针对妈妈的“精彩极了”的评价,认为儿子得到的鼓励已经太多了。才说“糟糕透了”的。妈妈的评价是为了鼓励“我”,爸爸的评价是为了提醒“我”,警告“我”。只因为“我”的成长中一直有这两种声音,才使“我”能不断进步,取得成功。)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
1、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2、教师根据学生谈的情况,进行相应地引导和点拨。
五、回到整体,体会写法。
1、读文,想想还有啥不明白的。
2、谈收获。重点体会作者的表达办法。
课堂实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大连市甘区松山小学 李文
师:美国的作家马德你们熟悉吗?
生:熟悉。
师:他你们也熟悉,真了不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出示词语:
兴奋 誊写出 皱眉头 谨慎 歧途 出版 腼腆。
师:都会读了,看了同学们都预习了。现在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
生浏览课文。
师:谁能来说说,通过预习你了解到啥?
生:我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巴迪在八岁时写了一篇作文,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长大后才明白都出于对巴蒂的爱。
师:说得不错,通过预习你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我了解了题目为啥要打引号,是父母对评价说的话。
生:精彩极了是出于母亲对他的评价,
生:通过预习我知道这篇课文的顺序。
师:说得真好,这篇课文是按照啥顺序写的。
生:时间顺序。
师:通过预习,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读了这篇课文你有啥感受。
生:非常幸福的小孩,父亲母亲都十分爱她。
生:父亲母亲虽然对他评价截然不同,甚至是天壤之别,但都是对巴迪的爱。
师:评价尽管不一样,但都是对巴迪的爱,为啥。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可以想一想,可以有感情的读读,还可以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一画,和同学说一说。大家需要多长时间?
生:2分钟。
师:好。
生自读。
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我想你们一定有收获了。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父母对他不同的评价都是对他的爱。
生:妈妈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的嚷着……我从这句话体会到了妈妈十分爱巴迪。
生:十六自然段最后两句:一个作家……,我从这句话读出都是父亲母亲对他的爱,如果父亲母亲的评价都很糟糕,他就会泄气。
师:说得很深刻,其他同学能不能继续从巴迪的成长历程说一说。
生:他需要鼓励。我从这句话体会到妈妈非常爱他,妈妈希望给他力量,让他坚持写作。
生:看第十五自然段第三句话:妈妈……,因为有妈妈的鼓励,他才一直在写作。
师:哎哟,这首诗糟糕透了,从这句话能看出爸爸很爱巴迪,你说这是一种啥语气?谁来读读。
指名读。
师:爸爸说这句话是啥感受呢?
生:爸爸不想他太骄傲。
生:十四自然段:趴到床上痛哭……我从这里体会到巴迪还不知道爸爸很爱他,他心里十分难过,觉得爸爸在责怪他。
师:想一想都描述了人物的啥?
生:语言动作神态。
师:通过这些句子我们感受到当他听到父亲对他说糟糕透了母亲对他说精彩极了时他的心情。
生读妈妈的话。
师:听了妈妈的表扬之后,整个下午我都怀着……我用漂亮的花体字——
指名学生读。
师:等啊等啊,快到八点的时候爸爸终于回来了,这时候我多么希望听到爸爸的表扬了,心里特别紧张——
指名读:
师:父亲看完诗了,他对诗的评价是
生: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师:这时候我的眼睛——
生:湿润了……
师:父母为了我的诗争吵起来,我再也受不了了——
生读。
师:几年的时间过去了,你通过课文的哪些语句感受到了父母对他的不同的爱呢。
生:我从爸爸对他写的另一首诗的评价。
生:第六自然段第三句话:我有个慈祥的妈妈……体会到妈妈十分慈祥,也十分爱自己的儿子,短短几句话,鼓励了巴迪写诗的信心。
师:妈妈对巴迪的评价是
生:精彩极了。
师:体会到他的父亲非常严厉,说他的作品糟糕透了就是因为母亲表扬了他,不能使他骄傲,说他糟糕透了,才能使他有改进。
师:你说父亲对他说的话是一种警告,怕巴迪骄傲。
出示: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生:我觉得第一句话,因为用上越来越表明巴迪以前不知道,慢慢长大了就知道的多些了。
师:的确是这样。巴迪对父亲母亲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我们读文章的时候就应该这样细细的揣摩。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一个作家……注意,总结,提高)
师:读到这真正明白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
生:爱。
师:冷静的分析自己,完善自己,带着这种感情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想想你有哪些收获。
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
生:我的收获是我知道了无论是妈妈表扬我,还是爸爸怎么样批语我都是父母对我的爱。
师:说得很好,不单理解了还联系实际。还有呢?
生:这篇文章语言生动
生:使我积累了佳词佳句,比如迫不及待。
师:这篇文章的确有很精彩之处,现在我们拿出一部分时间,你喜欢啥地方就是背啥地方。
生背课文。
师:就背到这,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加以运用。老师这里还有一篇关于爱的文章,你想不想读。
生:想。
出示:父爱,在拐弯处(略)
师:你想说啥?
生:读完这篇文章,我的感觉就像文章所说那样父亲虽然在表面装作很冷淡,只是他不善于表达罢了,但他心里非常爱你。
师:说得非常好,那么这篇文章在表达办法上有哪些特别之处。
生:这里详细描写了父亲的动作,这个不经意的动作给了弟弟多大的爱。
师:其实文中这样的地方还很多,能用哪个词概括。
师: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学习,回响你感受到的爱,你会写啥,会怎么写,这两篇文章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评课(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柯孔标)
亮点:比较好地实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课文对父母的言行描写中体会到:妈妈的赞扬是一种宽容的爱,爸爸的批评是一种严格的爱。也从巴迪的成长过程的反思中(如“越来越”一句的品味)感悟到,儿女体会父母的爱需要时间,需要经历。巴笛不是一开始就明白爸爸的意图,从当初的委屈地“痛哭”,到感到自己是多么幸运,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总之,这些感悟都是在朗读课文,品味词句中得出的,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精神教育的特点,整堂课很有“语文味”。
讨论:在本节课引入拓展文章《父爱,在拐弯处》,时机似乎早了一点。这篇文章是从“父爱特点”的角度与课文构成联系,冲淡了课文主题的多元性和深刻性。另外,为了阅读这个拓展材料,老师只能把前面的两个环节([1]让我们从头再来读一次课文,想想你有哪些新的感受,新的收获?[2]读课文,想想你喜欢课文啥地方?为啥?)匆匆走过,使学生失去从局部感悟再次回到整体理解的机会,有点得不偿失。
注:本实录由于不是根据录像整理,很难反映课堂的全貌,尤其是语言上的完全一致,请大家理解加谅解。
小语论坛曲曲、呆呆、小语报道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13
教材简析
是五年制小语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也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虚拟主机。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办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教学思路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从父妈妈对小孩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小孩的爱。
3、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二、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妈妈对小孩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小孩的爱。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只列出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
1.(板书课题)读课题,引入新课。读出这一对反义短语的对比语气。
2.学生回忆并简述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及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体会并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父母对子女不同表达爱的方式)。
3.自选自读,体会重点段落、重点句子的情感色彩和深刻内涵。
4.出示课件
(1)对“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爸爸会写剧本,但并不懂诗。
B.爸爸读诗非常认真仔细。
C.“我”心情紧张,对时间产生了错觉。
D.“我”急于得到爸爸的赞赏。
(2)父、母对巴迪同一首诗的评价截然不同,原因是
A.妈妈比爸爸更爱自己的小孩。
B.爸爸比妈妈欣赏诗的水平高。
C.妈妈希望巴迪成为诗人,爸爸不希望。
D.妈妈想鼓励小孩,爸爸要鞭策小孩。
(3)“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这句话,“幸运”指的是
A.出版发表了很多小说、剧本。
B.能同时得到鼓励和警告。
C.慈祥的妈妈常对“我”说“精彩极了”。
D.严厉的爸爸总对“我”说“糟糕透了”。
(4)“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任何一股风刮倒”这句话中“刮倒”的含义是:_____。
通过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掌握(必要时指导朗读),进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渗透、真正理解“爱”的真谛。
5.质疑问难,提出不理解的语句或别的问题,师生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提出的问题。(此间老师注意把握重点与主次,起好激发和主导作用。)
6.加深理解与积累,各学习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或把文中的情景用小品的方式表演出来(老师巡视点拨,朗读或表演练习好了的同学,自己到讲台上展示给同学们)
7.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父母对儿子教育办法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的体会和看法。
8.师生共同出示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文字、图片、典故、事例)
9.学生总结课文,教师适当引导。
10. 布置开放性作业 :同学们,如果说爱有两种,一种是慈祥的爱,另一种是严厉的爱,你更想得到哪一种爱呢?请同学们课下结合本课的学习和理解,写一篇讲演稿或者搜集辩论材料,我们开展一个小型的讲演比赛或者辩论会,怎样!
六、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关于阅读教学,标准中进一步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以上从课程标准中囫囵吞枣地搬来的几句,权当本课教学的理论依据。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把学生自选学法,自读自悟,教师扶助点拨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以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情感气氛为特色。
一、要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选读书办法。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做的才学得会。”本篇课文的第一部分,是具体事例的记叙,具有情景性和情节性,在理解方面没有太大难度,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自定读书办法,如小组编演短剧,练习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分析表达方式,甚至于把文字改变成漫画等等办法自读自学。让学生在编、说、读、演、议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进而体会文中妈妈对子女的感性的爱,爸爸的充满理性的爱。
二、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有个性才会有创新。课文的第二部分,有不少含义较深,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句子,学生读时,肯定会有所感,有所悟,同时也会有疑问。因此,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从老师提供的两种学习办法中,选择一种自读自悟,一是找出文中自己感触较深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文体不限,可以是短文、诗句,格言警句的形式等;二是发现难以理解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先试着自己回答,或与同学讨论,也可以向老师求助。让学生在读、悟、写、问、议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热情的鼓励和严厉的警告都源于爱,只不过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学习感受爱、理解爱,明白鼓励与批评在成长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应立足课内,放眼课外。“语文教育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积累”是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倘若仅仅是让学生读好、读透教科书上的内容,“积累”的量毕竟是有限的。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智力背景,积办法、打基础、激兴趣,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任务之一。在解答了学生的质疑问难之后,出示《爸爸的爱》一文,让学生进行比较性快速阅读,巩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并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抛砖引玉;布置自主性、开放性的作业 :1.同学间互相推荐阅读反映亲情和人与人彼此关爱的文章或书籍。2.写一写你感受到的父母对儿女的爱,可以是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听到的或看到的。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自主学习,悟情悟理”上还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实际理解接受能力和现有控制能力,教师应注意必要的和适时的给与引导和帮助。在领会文章思想感情,尤其是在体会父母对小孩不同表达爱的方式上,应强调注意通过指导朗读来加深理解,并通过适当的联系生活实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教学活动发现这一点对教学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14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当你完成一份自认为不错的手工作品或是取得优异成绩时,你的父亲、母亲是怎么说的,也是怎么做的?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在七岁时作了一首诗,他的母亲给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吧!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合作中自学。通过查字典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重点指导。
(1)读准字音:誊写:(téng) 皱眉:(zhòu) 分歧:(qí) 谨慎:(jǐn)
(2)记住字形:誊、歧、版。
(3)理解词义
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精彩:(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
糟糕:指事物、情况坏得很。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的事。
引入歧途:歧途,指歧路,比喻错误的道路。
极端: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顶点。
三、自由读文,理清脉络。
按照不同内容的分段依据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14自然段)主要讲述母亲对我作的第一首小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第二段(15—16自然段)主要讲了几年后正是由于母亲的鼓励,我一直在写作。由于父亲的批评使我学会了修改。在他们的教育下我才成为了一个作家。我为自己有这样慈祥的妈妈,严厉的爸爸而感到幸运。
第三段(17自然段)两种声音一直鞭策着我不断前进。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体会深意。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上文说说“这两种声音”指的是啥?(指的是“精彩极了”这样的赞扬声和“糟糕透了”这样的批评声。)
2.这两种声音对作者有着怎么样的意义呢?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标画语句,找出听到母亲的表扬和父亲的批评后,我的表现和心理活动。
2.在小组间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给同伴听一听,再谈出自己的体会。
3.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随机进行点拨和指导。
(1)“我既腼腆也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腼腆”是由于“我”第一次写诗,不知好坏,有些不好意思。“得意洋洋”是一个小孩听到对自己夸奖和肯定所表现出的骄傲。
(2)“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爸爸看看我写的诗。”和“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爸爸回来……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了一圈花边。”
“我”“迫不及待”是因为听到妈妈的赞扬后便自认为这首诗写得很好,想马上把这首诗给爸爸看,也想得到爸爸的夸奖。)
(3)“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我觉得他读了很长时间。”
这里将“诗只有十行”与感觉“读诗读了很长时间”做了对比,一方面说明父亲对“我”的严肃态度,他并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通过认真读诗再下定论,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另一方面体现了“我”此时复杂的心理,既想听到爸爸的赞扬,也害怕听到爸爸的批评。
(4)“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和“我再也受不了了,……扑到床上痛器起来。”
父亲的批评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父亲会这么严肃地批评“我”的作品,一点儿也不留情面。
4.试想一下,如果当初“我”的作品得到父妈妈一致的称赞会怎样?(有可能会很骄傲,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无法加以改正,长大后更不可能成为一名作家。)
三、妈妈的赞扬和爸爸的批评对我有啥作用呢?请读第二段。
1.“不过妈妈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根据爸爸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
2.“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妈妈的表扬是对“我”的鼓励,是她给“我”带来了写作的力量,成为“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爸爸的批评是在提醒“我”不要骄傲,自满,不断发现问题加以改正。这两者的结合,成就了“我”,使我成为一名作家。
四、再读课文最后一段,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啥?
1.“‘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一股风指的是赞扬声,一股风指的是批评声。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是说没有因赞扬声而迷失方向,没有因取得的成绩而骄傲、自满,沉浸于赞扬声中而不再去努力;也没有被批评声而吓倒,丧失信心,一蹶而不振。
2.作者为啥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赞扬声,批评声都代表着两种表现形式的爱。一种是严厉的爱,一种是宽容的爱。这两种爱都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与关心。
3.再次朗读这段,读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在能力和德育方面的目标是:1、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2、课堂上培养学生动笔墨读书,培养积极思维的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3、使学生明白批评也是一种爱,“良药苦口利于病”。批评的言词和鼓励的话语一样是促人进取的。培养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美德。学生上课要当学习的主人,要认真思考每一个疑难问题。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题目能够大胆发言,参与课堂活动。教学的重点是在读懂每段的情况下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为啥面对同一首诗,父母的评价是完全相反的。还要解决一个疑问:作者为啥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通过问题悬念导学,引起学生兴趣,然后针对重点段落,教师进行“学路指法”,最后“引导自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评议。在学生的总结评议过程中,理清思路,解决重点、难点、疑点。
探究活动
哑巴救人
有一天,一个老人挑了一担西瓜上街卖,走累了,就在路边一间危房里休息。有个哑巴看到老人进来,他也跟着进去了。他进去的目的是想告诉老人,这房子危险,要赶快离开。可是哑巴不会讲话,他打了不少手势,老人不知啥意思。这时,狂风四起,屋子立刻有倒塌的危险,一定要叫老人立即出去才行。哑巴急了,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使老人积极地跟着他出去了。老人刚走出屋子,那间危房就倒塌了,好险呀!那么,哑巴用的是啥办法呢?
提示:
哑巴抱起一个西瓜就往屋外跑,老人当然不饶他,就立即追了出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1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妈妈对小孩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小孩的爱。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妈妈对小孩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小孩的爱。
设计理念:
自读感悟、合作研究、师生与文本对话、师生与生活对话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出课题。[4`]
1、谈话导入 :大多数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就沐浴着父爱与母爱的恩泽。有了父母之爱,我们才能更加勇敢与自信,也才能健康成长。哪个同学愿意上来写一写这个“爱”字?(适当鼓励)
2、揭题:“爱”字并不难写,但大家能理解爱的内在含义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第16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作者是怎么样理解父母给他的爱的。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板书。(板书:1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同学们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在预习中有哪些问题是你感兴趣或想要知道的?谁来说一说。
4、学生自由发问,教师适当板书。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6`]
过渡:现在就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这些问题在读书的过程中就解决了。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默读、浏览、自由读、找同学对读都可以,听明白了吗?)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啥?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三、品读文章,体会情感。[25`]
过渡:面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做为一个七八岁的小孩能否理解呢?他有啥表现?请同学们再读课文1至14小节内容。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5`)
阅读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啥。
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11`)
4、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语段一:“妈妈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齐读提示:注意妈妈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
导读:你还从妈妈的哪些话中体会出妈妈对巴迪的爱?
出示语段二:引导理解妈妈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么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小孩,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语段三:“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爸爸把诗放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啥?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爸爸还说了啥?找出来读一读。(出示语段三齐读)
导读:爸爸这句“糟糕透了”听起来好象对一个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涵着爸爸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爸爸对巴迪的爱?
语段四: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
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5、导思:大家觉得巴迪的父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巴迪有啥作用?(妈妈的鼓励使巴迪今后写作会有自信心,而爸爸对他的严格要求是为了让他知道自己还不是很好,不能骄傲自满,要注意总结提高,才不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6、过渡:若干年后,巴迪是怎么样体会到父母对他的评价,对他的爱?接下来请自由阅读课文第15至17自然段,回忆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相同的体会,并在小组中交流。[出示延伸提示]
7、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参与学生讨论。(5`)
8、导语 :当巴迪成为一名作家,写了许多作品后,他对父妈妈的评价便有了深刻的感悟。在他的这些感悟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语段?找出来读给大家听。(4`)
9、学生自由选读,适当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感受。
语段四:“我从心底里知道……出发点——那就是爱。”
引导:能说说你的感受吗?最好能联系一下实际。(不一定父母,老师或者长辈对你的爱都可以谈一谈。)
导读:你体会得真好,来,再读一次给同学们听听。从你的朗读声中,老师听出了你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其他同学也是怎么理解的?谁来说说?来,大家一起来读读,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过渡:你感受最深的还有哪些语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语段三:“一个作家,应该……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引导: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吗?在生活中你曾经同时感受过爱的力量和警告的力量吗?
导读:其他同学的感受也怎样呢?(适当鼓励)请同学们齐读这段文字。
10、小结:这节课大家不仅读懂了课文内容,还读懂了父母对你们的爱,真难得!的确,爸爸的严厉也好,妈妈的宽容也好,这都是出自对儿女的——爱。(板书:爱)在父母的关爱下,我们健康成长。
四、拓展延伸[3`]
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背影》,其中有这么一个动人的场面:爸爸送朱自清去北京求学,在火车即将启动时爸爸去买了几个橘子要给儿子带在路上吃。在那一瞬间,朱自清看到了爸爸的背影,他的心震撼了,被爸爸那深沉的爱所震撼。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欣赏这段文字。(播放《背影》)
五、总结[2`]
怎样?感人吧!爸爸的嘴里没有说一个“爱”字,但朱自清却感受到了那深深的爱。课文中的巴迪从父母的评价中也感受到爱,他们都是幸运的。老师相信你们也是幸运的,有了父爱与母爱,你们一定会更加勇敢、自信、健康成长的。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只要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六、课外作业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抄下来。
2、推荐课外阅读作品:《地震中的父与子》、《秋季的怀念》、《奇迹的名字叫爸爸》、《背影》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练习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
二、拓展延伸:指导课外阅读。
板书:
1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16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引导学生从父母对小孩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小孩的爱。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从父妈妈对小孩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小孩的爱。
教学办法: 感情朗读法
学法指导: 感悟 合作 交流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办法。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讲的是啥故事?
(2)“精彩极了”是啥意思?“糟糕透了”也是啥意思?它们有啥关系?
(3)哪些语句写了妈妈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爸爸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啥。
2.讨论交流。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朗读课文,可采取自由朗读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最后请几位学生朗读个别段落。”
2.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啥?
五、作业。
抄写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促读,理解课文。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2.“精彩极了”是啥意思?“糟糕透了”是啥意思?它们有啥关系?
3.哪些语句写了妈妈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爸爸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为啥?(4.“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啥?
5.我们知道“精彩”和“糟糕”是一对反义词,那爸爸和妈妈到底谁说对了,谁说错了呢?
6.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想想那也将怎样。
三、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生活当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
四、总结。
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 批评(沉重)
(慈爱)妈妈 我 爸爸(严肃)
写第一首诗
课后小结:
课堂教学中,我紧扣父母的评价,让学生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逐步进入人物内心,感受人物情感。课堂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逐层提高的过程。
推荐站内搜索:句句深入人心的经典句子、青年大学习心得体会、北京自学考试成绩查询、二年级作文大全、山东语文高考试题、昭通事业单位报名入口、考研报名入口、简短的个人工作总结、2013成考成绩查询、华科考研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