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设计(精选13篇)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设计(精选13篇)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设计(精选13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设计(精选13篇)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设计(精选13篇)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设计 篇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的再认识”的第一课时。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分数,为后面进一步学习、运用分数知识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课题是《分数的再认识》,一个“再”字,就明确的告诉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分数知识与三年级所学的相比,是有深度的:一方面表现在,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理解分数的意义;另一方面表现在,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这是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校内研讨和网络研讨的基础上,我才正真清楚地认识到的。而在初次接触这节课的时候,对于“分数的再认识,究竟再认识啥”这个问题,着实让我觉得“一头水雾”,甚至还相当迷茫,只是觉得应该在三年级“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但对于“怎么进一步认识”、“认识到啥程度”,我不是很清楚。因此第一次试讲中的“拿铅笔”环节,草草结束,甚至连“拿”的过程,也是由我拿,学生看的。在课后的校内研讨中,教研室刘明慧老师便一针见血地提出:分数的再认识这节课,究竟要让学生再认识啥?你清楚吗?我顿时无语。是呀,如果连老师自己都不清楚“再认识啥”,学生怎能明白呢?

  在交流研讨中,我逐渐明白:“再认识”应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分数的意义,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于是在第二次的试讲中,我这样安排“拿铅笔” 的环节:先让三位同学想一想:准备怎么拿?然后学生“拿铅笔”,其他学生提出疑问,全班讨论,最后验证汇报、得出结论。这样设计,似乎也完成了教材的安排,然而在网上研讨中,众多参与老师对“教师拿铅笔学生看”进行了质疑,并给出了好的建议。例如景色老师提出: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拿”的活动,并布置“比较”和“思考”的活动,然后集中整理。武秀华老师提出: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来拿,这样会使更多学生进行感知。

  的确,要让学生理解分数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个学生岂能代表全部?结合我们班大班额的实际情况,我考虑再三,决定将全班同学分成8个小组进行“拿铅笔”活动。这样一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也不同”,进而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到此似乎已经很完美了。然而,在网络研讨中,有老师也给出了一个建议:在大家分小组动手拿铅笔之前,是否应该增加一个“猜一猜”的环节?即“先让学生猜一猜每个小组拿出的铅笔支数可能会怎么样”,这样,与后面“提出问题”的环节就能够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也为后面的“小组讨论、验证汇报” 起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作用。

  这个“猜”的过程,看似轻描淡写,但却意味深长。在也一次的试讲中,这种认知冲突的确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与最初设计相比,更充分地利用了教材主题图,令其更加饱满。

  除此之外,“画一画”环节的设计过程也使我对“再认识”这个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起初,我只觉得“再认识”只要认识到“不同整体,相同分数所表示的数量不同”就够了,因为“拿铅笔”与“说一说”这两个活动已经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我当时就把“画一画”这个环节放到了练习部分。

  在网络研讨中,景色老师对此环节的设计,提出了疑问:教材中的画一画的功能还请胡老师继续思考,在教学中它应该在啥位置?景色老师的问题,引发了我对“再认识”的进一步思考。此前我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从整体到部分,欠缺了从部分到整体这一思维过程。而“画一画”环节,就是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从部分到整体。有了这种认识,我便在第四稿中把“画一画”环节放置在“说一说”之后,这样,就使学生对分数有了全面的理解。

  以上简介,只是反映我自参加网络研讨以来,在整个研讨过程中,我对教材理解的不断深入、教学设计逐步完善的点滴。感谢此次活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极好的交流平台,感谢在此次活动中给予我帮助的所有老师!希望今后这样的活动能多多益善。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34页《分数的再认识》,进一步认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⑵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过程与办法

  ⑴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⑵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解释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一个整体,以及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相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相同。

  教材及学情分析:

  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教材通过创设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数量也就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 “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看书”“捐款”“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点明主题、熟悉整体

  师:数学数学,顾名思义,就是数的学问,那今天我们一起再进一步认识一种数,以前我们就认识它,请大家在我的描述中快速抢答:它分上下部分,中间有一条横线隔着……

  师:太简单了大家都心急了,对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分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的再认识,昨天布置大家回去预习并完成两道题,好现在来看看你们的完成情况吧(教师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书p35、1、2

  师:看来大家对分数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嘛,把一个图形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在表示分数的时候,我们总会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些物品看作一个整体。既然大家都有表现,就让我也表现一下吧!那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二、创设情境,感知关系

  ⒈故事激趣,引发悬念

  师:大家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吧。在唐僧师徒取经的过程中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教师边讲。边演示动画,见课件)

  有一天,师徒四人都觉得饿了,唐僧就让三个徒弟分别去摘些果子来充饥。这师兄弟三人毫不怠慢,立刻驾云而去。不一会儿就都回来了。唐僧特别高兴,说:“你们把各自摘到的全部的果子的二分之一拿出来吧,其余的就算奖赏你们的啦!结果孙悟空拿出了4个桃子,沙和尚拿出了4个鸭梨,猪八戒拿出了3个iPhone。唐僧不高兴了,认为猪八戒准也多吃多占偷偷留了一部分自己吃。猪八戒大喊冤枉,孙悟空和沙和尚也一起作证说这次真的是冤枉了猪八戒。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啥吗?你们能帮助猪八戒解释清楚吗?

  2、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⑴师:请同学们根据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说一说二分之一所对应的整体分别是啥?二分之一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分别是多少个?

  ⑵分别用圆圈代表iPhone、三角形代表桃子、长方形代表鸭梨,在小组内带着以下 3个问题摆一摆,议一议。(教师板书贴好对应的图形)

  ①想一想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分别是怎么样拿的?

  ②他们各自的果子总个数是多少?

  ③应该怎么样说才能帮助猪八戒说清楚,让唐僧心服口服?

  3、集体交流汇报讨论结果并展示

  师:请三位同学上来分别扮演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

  师:你们把你们在小组内摆的结果贴在黑板上,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和你们组摆的一不一样?

  师:为啥同样拿出二分之一,猪八戒iPhone的总数是6个?

  生1:因为二分之一所表示的具体数量是3个,平均分成了两份,一份是3个两份就是6个。

  师:猪八戒和你的思路一样吗?你觉得×同学作你的代言人你放心吗?

  猪八戒:一样,非常放心。

  师:呵呵我也这样认为,那就握握手吧!

  师:孙悟空桃子的总数为啥是8个?

  生2:因为告诉我们桃子的二分之一是4个也就是总数的一半,所以就是8个。

  师:我觉得他回答得很完整孙悟空你觉得呢?

  孙悟空:说得非常好。

  师:既然这样和你的代言人拥抱一下吧!

  师:那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沙河尚的梨子的总数为啥也是8个?

  生3:把全部的梨看作一个整体,它的二分之一是4个,所以它的整体就应该是8个。

  师:沙河尚你觉得他回答得怎样?

  沙河尚:非常好,和我想的差不多。

  师:这么有默契和你的代言人击掌吧!

  师:比较iPhone与桃子,同样取各自的全部的果子的1/2,1/2所表示的具体数量相同吗?他们各自的总个数相同吗?

  师:那么我们可以怎么样概括呢?(手指板书引导学生归纳出结论)

  师:谁还能完整的说一下你们的结论。

  生4:桃子和iPhone的数量不一样,所以1/2表示的数量也就不一样

  师:你想说明啥?

  生5:猪八戒摘的少,拿出来的就少了。

  师:呵呵,是不是这样呀!你觉得唐僧能接受这种说法吗?(教师演示课件)

  三、观察比较、抽象认识

  1、抽象认识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

  师:观察桃子和iPhone的总数量,你能说一说为啥同是1/2表示,为啥桃子的1/2表示的具体数量多,而iPhone的1/2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少呢?

  生1:iPhone总数比桃子的总数少,所以iPhone的1/2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少。

  生2:桃子和鸭梨总数都是8个,所以1/2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一样多。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

  生3:iPhone比桃子总个数少,所以iPhone的1/2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少;鸭梨和iPhone总个数一样多,所以它们的1/2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一样多。

  师:说的真明白呀!我都听懂了,其他同学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么通过刚才的一番比较,你们认为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与同一个分数表示的数量之间有啥关系?

  生1: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数量越多,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就越多。

  生2: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数量越少,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就越少。

  师:表示的啥就少?

  生2:数量

  师:这是通过比较谁看出来的?

  生:iPhone和桃子

  师:比较鸭梨和iPhone呢?

  生: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一样多,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一样多。

  师:嗯,这样是不是就全面了?谁能完整地复述一下?多

  生: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越多,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就越多,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越少,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就越少,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一样多,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一样多。

  师:通过比较我们知道: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相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相同。

  教师板书以上结论

  师:注意我们谈的是“同一个”分数。

  师:通过这个例子大家看分数所对应的啥很重要?

  生:分数所对应的整体

  师:因此我们在理解一个分数的时候首先要弄清楚啥?

  生:分数所对应的整体

  四、创设情景、巩固认知

  (1)比一比:拿出纸条折出它的1/2,同桌再比一比,说一说同样是1/2,纸条大小、长短一样吗?为啥?如果折出它的3/4呢?

  (2)教材p34说一说,教师利用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同位之间说一说“淘气和小明看的页数一样多吗?”为啥?

  学生按要求练习

  师:谁能说一说

  生1:因为淘气的书厚,所以淘气看得多;小明的书薄,所以他看的少。

  师:淘气的书厚说明啥?

  生1:书厚,页数就多呀

  师:嗯,你要是这样说明了就更有数学的味道了,愿意再试试吗?

  生1:淘气的书厚,也就是页数多,所以他看得多;小明的书薄,页数少,所以他看得就少。

  师:数学味道的确浓了,谁还有补充?

  生2,应该说明淘气和小明都看了1/3

  师:她提的意见有道理吗?

  生1:有道理

  师:你能再修改自己的结论吗?

  生1沉默

  师稍待:谁能帮助他?

  生3:淘气和小明都看了自己图书的1/3,淘气的书厚,页数多,所以淘气看多;小明的书薄,页数少,所以小明看得少?

  生4:淘气和小明都看了自己图书的1/3,是一样的,但是呢淘气书的页数比小明的多,所以小明看得少,不,淘气看得多。

  师:哦!……呵呵,还想着和问题一样呢,不错!谁说的更简练。

  生:(指生3)

  师:(指生3)用了数学上常用的比较句“谁比谁多”来表达准确、简练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很好!还要表扬(指生2)她的补充也是非常关键的。这些都说明我们同学真的明白了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数量不同”的道理。

  师:根据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的多少,我们应该能判断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多少。

  师:你们观察真仔细,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下面我再给个机会给大家检验一下自己学得怎样?要不要?好请看题

  ⑵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让学生小组合作取出一个自己准备的小的基本图形,一个图形的十二分之一是你所准备的基本图形,摆出这个图形(进一步理解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相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相同)

  教师引导学生审题,

  师:你所准备的小图形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生:十二分之一

  师:十二分之一所对应的整体是啥?

  生:一个图形(12个准备的小图形)

  师:小组合作拼出这个图形,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有以下几种情况:(时间的关系没有展示全面)

  师:我们同学想了这样多,真的太有创意了。我们来看看这些图形的形状虽然都不相同,但是呢有一点是一样的,是啥呢?

  生:都是由12个小图形组成的

  师:为啥都是由12个准备的小图形组成的呢?

  生1:题里说了一个图形的十二分之一是一个准备的小图形

  师:那么这个图形一定就是……

  生:4个准备的小图形

  师:哦!原来是这样,看起来每个图形的1/4是一个准备的小图形

  ,那么这些图形就一定是……

  生:4个准备的小图形

  师:也就是说: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相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数量怎样?

  生:也相同

  师:再有我们还可以根据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来求出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

  (3)师:成功是一座山峰,双手插在衣袋里的人永远无法攀登!想成为成功的人那就赶紧行动吧,解决书上35页第3题的问题吧

  (4)师:你们的想法与众不同,看得出你们一定是一群肯动脑筋的小孩,那好我,我们来继续开动脑筋做选择吧:

  一个长方形面积的4/5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的4/5相等,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是( )

  ①长方形的面积大 ②正方形的面积大

  ③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④不能比较

  一个长方形面积比一个正方形面积大,这个长方形的4/5和这个正方形面积的4/5比较( )

  ①长方形的面积大 ②正方形的面积大

  ③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④不能比较

  (5)既然大家都有所收获那我们就谈一个轻松的话题:前天过中秋节你吃月饼了吗?能一次吃下月饼的四分之一的同学请站起来,我不信觉得你们吹牛,一定能吃那好好如果给你这个月饼能,呵呵呆了吧,那你应该怎么样才不会让人钻你说话的空子呢

  五、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新的认识?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没想到这节课我们有这么多的收获,看来学好数学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精彩。

  六、知识拓展

  课后思考:分析帮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地区的灾民,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1/4,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理由。如果他们捐得一样多,他们各自各有多少零花钱?如果小明捐得多他有多少零花钱?如果小芳捐得多她有多少零花钱?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设计 篇3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发展数感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积极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2、关注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较大的学习虚拟主机。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关键问题是要给学生多大的探究虚拟主机?我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作为根本出发点,设计具有较大探究问题的虚拟主机,如“你发现了啥?你有啥问题?”等,学生们结合直观图的观察,逐步发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可以在一个单位“1”中表示,并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不能只在一个单位“1”中表示,而且大于1,分子和分母同样大时,分数等于1。为最终概括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定义作铺垫。

  整个过程教师没有包办代替,硬性规定,而是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虚拟主机,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而且,还改变了“问→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索,在交流中发现。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起到了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同时,也使课堂教学做到了不仅关注实现知识技能领域目标,更加关注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34—3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分数的再认识,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分数的再认识,不但为本单元的后续知识垫定基础,同时本节课还是下学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必备知识。

  本节教材中安排了“分圆珠笔”“说一说”“画一画”多个情境活动,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知识的第一课时。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整个四年级没有分数知识。时隔一年,五年级学生是第二次接触分数。

  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也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通过创设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活动展开充分交流,并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虚拟主机,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积极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进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积极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你知道吗?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课,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

  (图片一)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同学们,看完这个短片之后,你想说点啥?我们现在二分之一是怎么写的?四分之一呢?你知道1/2表示啥吗?早在两年前的三年级,我们就对分数进行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再一次的认识分数。(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二)活动一:拿铅笔

  1、拿铅笔:

  我们进行一场小小的比赛,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文具袋,请听清比赛规则,我请大家分别拿出每盒铅笔总枝数的1/2。

  师:大家想一想应该怎么拿?

  (我准备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我准备用铅笔的总支数除以2,看看得几就拿出几支。)

  也就是把全部铅笔数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吗?你能猜一猜每个小组拿出的铅笔支数可能会怎么样的呢?……

  比赛开始,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

  小组汇报,汇报你们小组是怎么拿的?拿出了几枝铅笔?

  板书:

  1组 2

  2组 4

  3组 3

  4组 1

  5组 4

  2、提出问题:

  你发现了啥现象?你有啥疑问?想提啥问题呢?

  (大家拿出的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为啥呢?)

  师:他们都是拿出全部铅笔的1/2,可是拿出来的铅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啥呢?

  3、猜测:

  想一想,然后同桌相互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后全班反馈。

  (我认为每组的铅笔总数不一样多。2组的和5组的是一样的。)

  师:现在大家都认为是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不一样。

  是不是这样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来看一看:

  4、验证:

  师:现在每组的代表把所有的铅笔都拿出来,告诉大家每个盒子里铅笔的总支数到底是多少支?

  组1: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4支,全部铅笔的1/2是2支。

  组2: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8支,全部铅笔的1/2是4支。

  组3: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6支,全部铅笔的1/2是3支。

  ……

  板书:

  整体 部分

  1组 4 2

  2组 8 4

  3组 6 拿出它的1/2 3

  4组 2 1

  5组 4 4

  补充:假设共有10枝,它的1/2是多少?100枝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发现了啥?(或者说啥在变?而啥没有变呢?)

  5、小结:

  原来是盒子里的铅笔总数量不同造成的!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是把这盒铅笔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多),所以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师: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也有了新的认识? (是)

  (三)活动二:说一说

  带着新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两个小孩子看的书一样多吗?

  图片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师:小刚和小明都看了各自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啥?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学生汇报:由于不知道他们的书的厚度,所以会有三种情况。这里的1/3是把谁平均分成三份?

  图片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现在你觉得谁看的多呢?

  (四)活动三:画一画

  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老师奖励给大家一幅精美的图案,(出示一张图片,用白纸遮着,白纸中间打开一个孔,露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老师这幅图案的 1/4,那你能猜测出老师这幅完整的图案吗?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画得也不错,谁愿意把自己画得图案展示给大家看?

  同学们都很有创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虽然形状都不相同,但是呢有一点是一样的,是啥呢?都是由四个正方形组成的。大家想知道老师的这幅图案是啥样的吗?

  (五)巩固练习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利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在组织学生交流。(图1是把一个正六边形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4份,可以用4/6或2/3表示;图2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有2份没有分开,用分数表示的时候要注意;图3是12个小圆圈组成的一个整体,蓝色部分占整体的9/12,也可以用表示3/4;图6则是需要旋转,把内圆和外圆组合起来看,用分数4/8或1/2表示。)

  2、涂一涂: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对应分数。

  让学生独立涂一涂,并说想法,让学生体会涂法的多样性。

  3、想一想:分别画出下列各图的1/2,他们的大小一样吗?

  学生画一画,并说一说画法,体现画法的多样性,用展示台展示学生作品。然后判断这些图形的大小一样吗?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4、辩一辩: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分数也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小结本课知识。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设计 篇5

  教学内容: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并说出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教材35页第1题)学生独立填后交流

  2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回忆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为新课教学做准备。】

  二理解分数的意义

  1 活动一 拿一拿

  出示三个盒子分别装有8、6、8支粉笔。

  师:这里有三盒粉笔,你能不能从每一盒中分别拿出整体的 。

  请三名学生到前面拿粉笔。

  师:请先说说你打算怎么拿?

  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啥?

  生:我发现他们拿的支数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师:猜一下,会是啥原因?

  生:可能数错了吧!

  让学生数一数,证实数对了。

  师:没数错,为啥呢?

  生:可能三盒的粉笔总数不一样多。

  师:请三位同学告诉大家每个盒子里粉笔到底是多少支?

  师生小结

  2活动二 说一说

  出示两本书

  师:这两本书怎么样

  生:一厚一薄

  师:两位一人拿一本。左边的同学看了第一本书的1/3,右边同学看了第二本书的1/3,他们看的一样多吗?为啥?

  生:因为书的厚薄不同,也就是总页数不同,因此他们看得页数的1/3就不一样多。

  师:啥样的情况下,两本书的1/3是一样的?

  小结。

  3活动三 想一想

  师:把6支、9支、12支花分别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得到的花可以怎么样表示?

  师:你也有啥发现?

  师生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整体”不同相同的分数表示的大小不同通过想一想的活动,拓展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三练习反馈

  1出示34页题目

  学生独立画后,交流展示

  2完成教材p35练一练中的题目

  第2题

  学生独立涂后并说想法

  第3题

  学生画后在说画法。再判断这些图形的大小一样吗?

  第4题

  结合“捐零花钱”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的相对性

  【设计意图:练习的层次安排比较分明,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

  四你知道吗

  学生阅读,感受分数的历史悠久和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不同 同一分数 表示具体数量不同

  厚 多

  书 1/3

  薄 少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设计 篇6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基本上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网友的建议下,在多次试讲后,我选择了一个看似“简单”其实最有效的导入办法,直接呈现分数“1/2”, 开门见山,一下子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学生能很快融入到新的学习中来。同时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过程中。

  2、目标定位准确,落实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紧扣“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它所表示的具体量就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它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不同”这一目标,创设具体情境和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整个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分数的理解程度比我想象的要深刻。特别是在最后的“知识应用”环节中,我让学生们举例说明“小明和小芳捐款会不会同样多”时,课堂上立时寂静下来,我心里咯噔一下,暗忖:这难度是否拔得太高了?没想到,约1分钟后,学生的小手陆续举了起来,解说的思路非常清晰,让我激动不已:还课堂于学生,放手让他们去想,引导他们跳一跳去摘果子,他们会给你一个惊喜!正所谓:你给他一个支点,他们会翘起整个地球。

  3、注重课堂资源的利用。在活动二的“说一说”中,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用一个分数来表示那支“被削过了的铅笔”,而让学生用分数来表示其中一位同学时,由于是自己熟悉的情境,大家感到很亲切,兴致非常高,他们结合同组,同班,同位,同性别等提出了各种分数,课堂也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当然,这节课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在“活动二”的归纳小结时,我急于总结,放手不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解说,忽略了学生张口说的愿望。如果这时交给他们一段真正有价值的时间,尽量让他们开口说,哪怕说得不够好,我相信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会对本节课的知识认识得更深刻。

  经过对本节课的探索和研究,怎样体现“观念新,基础实,思维活”,是每个老师在教学中都要思考的问题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设计 篇7

  学生情况分析

  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看书”“捐款”“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标准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2、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导言

  今天很高兴也和大家一起来上数学课。数学数学,顾名思义,就是数的学问,所以在我们新学期的第一单元就接触了很多的数,例如: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而今天将要学习的数,对我们来说也不陌生。请大家在我的描述中进行快速抢答:母子分两边……

  (学生回答:分数)

  今天我们就要再认识分数

  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2、旧知识了解 出示:( 课件 )

  提出复习要求:仔细观察这3个圆,说出这3个圆中阴影部分是啥分数,它们各表示啥?

  (1)图1表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两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2分之1来表示。

  (2)图2表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三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3分之1来表示。

  (3)图3表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4分之1来表示。

  (通过让学生说分数,认分数,说分数含义的过程,了解学生以有知识的起点。)

  3、他们的回答都非常准确,老师要分发铅笔给他们,以示奖励。谁能帮帮我吗?

  (准备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一盒8枝,另一盒6枝,请两位同学来分。)

  二、活动引入新课学习

  1、老师这儿有两盒铅笔,你们能从每一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

  提出观察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你们发现了啥现象?能提出问题吗?

  (学生分别拿出的是4枝和3枝。)(学生可能的回答)

  (1)都是1/2,怎么拿出的枝数不一样?

  (2)为啥一个同学拿4枝,另一个同学拿了3枝?

  2、小组合作活动

  提出活动要求:为啥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呢?

  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1)学生借助学具独立操作

  (2)小组交流

  (3)学生代表汇报

  师总结:同学们都认为每盒的总枝数不一样,所以两个同学拿出铅笔的枝数不同。那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

  验证:现在请刚才的2位同学把盒子里所有的铅笔拿出来,告诉同学们你们各自的总枝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1/2也是多少?

  生a: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8支,全部铅笔的1/2是4枝。

  生b: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6支,全部铅笔的1/2是3枝。

  过度(师:事实证明同学们的想法是对的了。)

  (通过组织学生交流,在比较中初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会整体不一样多,所以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深化对分数的理解。)

  3、总结归纳

  (1)原来分数还有一个奇妙的特点,你对它是不是也有了新的认识?

  (2)学生总结:(能表达出以下内容就可以)

  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每盒的总枝数不一样),所以1/2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

  板书:由于相同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四、理解应用

  1、为了表扬同学们对刚才所学知识的态度和效果,老师给班级读书角买了2本书。

  (电脑出示《小学数学常识大全》和《小学数学经典题库》两本书的封面。)

  师:淘气和笑笑都看了这本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啥?

  (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学生汇报:因为的书厚薄不同,所以两人看的页数也不同。

  (整体“1”不同,分数表示的量也不同。)

  2、阅读教材34页的“画一画”

  画出每个图形的4分之1 ,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啥这样做?

  (学生总结)

  板书:相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3、提问:为啥4个方格可以用4分之1表示,1个方格也可以用4分之1表示呢?

  (学生可能的回答)

  生a:把4个方格平均分4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4分之1来表示。

  生b:我把1个方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4分之1来表示,只不过这个一份小一些。

  五、巩固练习

  1、指导阅读:书上第35页第1题,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说出1~2个图形所表示的“整体”与“部分”的意义。)

  2、学生儿独立在书中完成教材第35页第2题。

  (老师巡视检查)

  3、出示教材第36页第5题,在交流中请学生说说理由。

  (本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估计与推理能力,发展学生数感。如果学生遇到理解困难, 可以借助事先准备的图形和小棒在组内演示解决,最后由学生代表汇报演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4、拓展延伸 小组合作完成36页第6题

  思考:今天你学会了啥?

  (通过练习,巩固基本知识和技能,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总结汇报:

  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a: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b:相同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如果整体大,相应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大;如果整体小,相应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小。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事物的乐趣)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a: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b:相同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c: 如果整体大,相应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大;

  如果整体小,相应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小。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设计 篇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4---35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22支铅笔、多媒体课件(或1个红iPhone、3个青iPhone、6个白色圆片、2个红色圆片、34页“画一画”的三种画法图)

  教学过程:

  一、了解起点,引入新课(3分钟)

  1、师:我们三年级的时候认识了分数,能说几个你熟悉的分数吗?(生:,……)

  2、师:你能选择一个分数说说这个分数的含义吗?(指2人说,同桌说一次。)

  3、简单做一总结:就是把一个物体或者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一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自己写分数、说意义的活动,来了解学生对分数的掌握程度,明确本节课学习的起点,同时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再认识分数的探索欲,揭示课题。]

  二、结合具体情境,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1、活动一:(5分钟)

  呈现4个不同颜色的水果(1个红iPhone3青iPhone。)

  师:你能从这些水果中看出分数吗?

  生1:红iPhone是

  师:谁的?

  生1:红iPhone是整体水果的(是四个iPhone的)

  生2:青iPhone是整体水果的。

  师:刚才这个同学说的很好,他说整体水果,你怎么理解呢?

  生:就是把1个红iPhone和3个青iPhone看成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

  师:大家也是这样理解的吗?(是)假如我再给你们一个更为强大的队伍,你还能找到分数吗?

  出示6个白色圆片2个红色圆片,让学生观察,写下自己找到的分数,然后指名汇报,要求解释自己所写分数的意义。学生可能出现:、(红、白两色圆片占整体圆片的,师:假如老师拿走八分之八的圆片,其实就是拿走了多少?生:拿走了整体“1”。)

  师:原来我们不但可以把一个物体或者图形中的一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而且还可以把几个物品或者图形看成一个整体,然后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在原有分数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分数的意义,突出几个物体或图形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激发学生斗志,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单位“1”的含义。]

  2、活动二:(10分钟)

  出示三个盒子,分别装有8、6、8支铅笔。

  师:这里有三盒铅笔,你能不能从每一盒铅笔中分别拿出整体的?请注意观察,你发现了啥?

  请三名学生到前面准备拿铅笔

  师:请先说说你打算怎么拿?

  生1:我准备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准备用铅笔的总支数除以2,看看得几就拿出几支。

  现场组织活动:(请三位同学分别从一堆铅笔中拿出。结果三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两位学生拿出的是4支,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支)

  师:你发现了啥现象?你有啥疑问?想提啥问题呢?

  生:他们拿出的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为啥呢?

  师:他们都是拿出全部铅笔的,可是拿出来的铅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啥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全班反馈。

  生1:我认为三盒的铅笔总数不一样多。

  生2:可能是数错了。

  师:请你上来帮助数一数,看看是不是数错了呢?

  让学生上来数一数,证实数对了。

  师: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

  学生都表示同意。

  师:现在请台上的三位同学把所有的铅笔都拿出来,告诉大家每个盒子里铅笔的总支数到底是多少支?

  生1: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8支,全部铅笔的是4支。

  生2: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6支,全部铅笔的是3支。

  生3: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也是8支,全部铅笔的是4支。

  师生一起小结:哦~~ 原来是盒子里的铅笔数量不同造成的!一盒铅笔的表示的是把这盒铅笔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多),所以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师:喔,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也有了新的认识? (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猜测----讨论----初步得出结论----验证---总结归纳结论”的一个体验数学的过程,从中体会“整体”不同造成相同的分数(即“部分”)表示的大小多少不同。然后明确指出: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进一步认识。]

  3、说一说(2分钟)

  出示教材p34的说一说情境图。

  师:根据你对分数新的认识,请你帮助判断一下这两个小孩子看的页数一样多吗?为啥?

  指名学生说一说,重点是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判断的依据。

  [设计意图:运用刚刚得出的结论来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4、画一画(5分钟)

  师:机灵狗也想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可是被一道题目难住了,你们愿意帮助它吗?(课件出示题目)

  师:看懂题目了吗?你觉得这三个小孩子画的对吗?为啥?

  生:我觉得他们画的对,因为一个图形的是□,就说明这个图形有4个□,而这三个小孩子画的都是4个□,所以都是对的。(一个学生说不完整,可以由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师:哦,原来这个图形只要是4个□就可以了,形状可以不同。你们还有其他画法吗?在作业本上试一试。

  学生独立画一画,然后交流展示。注意让学生判断画的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是□,这个图形只要是4个□就符合条件,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虚拟主机想象能力。]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p35练一练中的题目。

  1、第1题(3分钟)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在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第1、2、3、6个图形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图1是把一个正六边形平均分成六份,取其中的4份,可以用或表示;图2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有两份没有分开,但分数表示的时候要注意应是;图3是12个小圆圈组成的一个整体,蓝色部分占整体的,也可以用表示;图6则是需要旋转,把内圆和外圆组合起来看,用分数或表示。)

  2、第2题(2分钟)

  让学生独立涂一涂,并说想法,让学生体会涂法的多样性。

  3、第3题(4分钟)

  学生画一画,并说一说画法,体现画法的多样性,用展示台展示学生作品。然后判断这些图形的大小一样吗?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4、第4题(3分钟)

  结合“捐零花钱”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学生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关键是让学生解释理由。

  [设计意图:练习的层次安排比较分明,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第一题是结合图形直观感受分数的意义,第二题是根据对分数的理解,在图形里画分数,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第三题通过操作活动再一次感受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它表示的具体大小也不相同;第四题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体会分数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四、你知道吗?(1分钟)

  学生自己阅读,感受分数的历史悠久和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自己的阅读中了解分数的来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课堂小结(2分钟)

  1、今天你有啥收获?对自己的评价怎样?

  2、学过今天的知识,你想到哪些分数?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进行自我评价,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去发现生活中的分数,根据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和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⒈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类推的能力。

  ⒊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单位“1”的概念的扩展。

  媒体手段:投影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回顾意义。

  在三年级我们第一次认识了分数,初步了解了一些有关分数的知识,咱们一起来回忆回忆。

  1,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并试着说出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意图: 理解分数表示的意义。体会分子、分母各自表示的意思。

  2,拿出八支黄色铅笔的1/4,拿出八支蓝色铅笔的3/4。

  意图:体会1/4和3/4的整体相同,但各自表示的数量不同。

  引入:这节课我们就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共同学习分数的再认识。

  设计意图:回忆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准备,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好奇心、探索欲。

  二、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活动:全班分成六组,每组从铅笔盒中拿出铅笔总数的1/2。

  意图:让学生体会“1/2”的拿法。

  2,汇报:1组汇报铅笔总数和拿出的铅笔数及拿法。

  2组汇报拿出的铅笔数。

  师:怎么拿出的铅笔数一样多呢?(因为铅笔的总数一样多。)

  意图:发现拿出的铅笔数相同,原因在于铅笔总数相同。

  3组汇报拿出的铅笔数。

  4组汇报拿出的铅笔数。

  5组汇报拿出的铅笔数。

  6组汇报拿出的铅笔数。

  三、探求新知、理解意义。

  1、师:怎么拿出的铅笔数不一样多呢?(因为铅笔的总数不一样多。)怎么有的同学拿出的铅笔数多,有的同学拿出的铅笔数少呢?(因为铅笔的总数有的多,有的少)如果铅笔的总数发生变化,那拿出的铅笔数也就随着发生变化。看来铅笔的总数还是很关键的。

  意图:发现拿出的铅笔数不同,原因在于铅笔总数不同。由于每盒中铅笔总数不同,因此铅笔总数的1/2就不同。对于“1/2”这个分数而言,由于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1/2”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通过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2.在拿铅笔的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相同的地方?

  六组同学拿铅笔的办法相同,都是把铅笔总数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拿出了其中的1份。也就是说,拿出的1份是2份这个整体的1/2。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再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量也不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说一说

  下面各图形的1/2,他们的大小一样吗?

  意图: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也就不一样。即分数具体相对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四、 练习反馈、提升认识。

  ⒈笑笑喝了她这杯饮料的1/3,淘气喝了他这杯饮料的1/3,谁喝的多?

  意图:体会同样是喝一杯饮料的1/3,由于整体有可能不同,所以喝的1/3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2.强强喝了一杯饮料的1/2,母亲喝了剩下饮料的1/2,他们谁喝的多?

  意图:体会同样是喝一杯饮料的1/2,由于整体不同,所以喝的1/2的多少不同。

  3.为帮助南方受雪灾地区的灾民,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1/4,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理由。

  意图: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

  五、回顾反思、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上、学习办法上、学习能力上有哪些收获?有啥问题与不足吗?

  意图:为了更好地促进今后的教学。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设计 篇10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34—36页。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发展数感。

  三、教材简析

  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水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了解起点,引入新课

  1、师:你们认识分数吗?说几个你熟悉的分数。(学生说出几个分数,教师随机板书)

  2、师:关于1/2 你已经知道啥?

  3、小结。(揭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4、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画有几副图的那张纸,请你在图上用颜色表示出对应的分数。表示好后在小组里交流表示的理由。

  3

  4

  5

  8

  1

  2

  1

  2

  1

  2

  全班交流、质疑。

  5、课件选择其中表示1/2 的图进行讨论。

  师:在表示1/2 的过程中,你有啥发现?(它们是怎么分的?分的对象相同吗?)

  生:都是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1份。不同的地方是平均分的对象不同,有的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6、教师追问:这里是把谁看作整体“1”?一份是几个?这个整体“1”还可以指哪些呢?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

  活动一:拿水笔

  1、创设情境,请学生分别拿出三盒水笔的1/2(其中有2盒水笔都是8支、有一盒是10支)。

  师:这里有三盒水笔,你能从每一盒水笔中分别拿出1/2吗?

  教师请三位学生到讲台前,并问台上学生:你们准备怎么拿呢?

  生:我准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啥?

  讲台前的三位学生打开水笔盒,认真地数着。

  师:你发现了啥现象,你有啥疑问,或者说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我发现他们拿的支数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这是为啥呢?

  生:会不会数错了。

  师:数错了?这也有可能,你能上来帮助数一数吗?教师没有马上作出评价。

  这位学生上来把三盒水笔数了一下,判断三位同学拿的都是对的。

  师:看来,没有数错。我们再来看前面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水笔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啥呢?请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生:水笔的总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请台上的三位同学把所有的水笔都拿出来,并告诉全班同学总支数是多少,1/2是多少支,验证刚才的结果。

  师:你有啥发现?

  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出示意图。并小结:总支数不一样,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却不一样。

  活动二:说一说

  小明 小军

  1、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军看了一本书的1/3,他们看的一样多吗?

  2、比较、讨论:“都是一本书的1/3 ,但表示的页数不一样多,为啥?”怎样的情况下,两本书的1/3是一样的?

  师:通过刚才拿水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发现了啥?

  小结: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一样。(同步板书)

  (三)巩固延伸,反馈分析

  1、看图说数:

  (1)蓝圆个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要使蓝圆个数占整体的1/2,怎么改?(可以增一增、换一换、减一减)

  (2)绿圆个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学生说出4/12和1/3 后(课件随机整理整齐),提问:为啥都是4个,却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3)红圆个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学生说出3/12和1/4后(课件随机整理整齐),提问:为啥都是3个,却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师与学生共同小结:部分相同、整体相同,如果分法不一样,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

  2、游戏:请1个同学站起来,请学生先后说出这位同学占大组人数、小组人数、全班人数、全年级人数、全学校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

  生:因为总数一直在变化。因为整体“1”是不同的,所以分数也就不同。

  3、估一估:一个整体的2/3 是 ,这个整体会是下列图中的哪一个?

  (1) (2) (3)

  请学生在本子上写出结果,并准备说说思考过程。

  4、辩一辩:

  在学校举行的捐款献爱心活动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5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2/5。小芳捐的钱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四)全课总结。

  师:分数再认识,再认识了啥?

  总结:分数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的量就不同;部分相同,整体相同,如果分法不一样,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部分相同,对应的整体不一样,用来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

  (五)课堂作业

  课后反思:《分数的意义》曾被作为许多名师、特级教师公开教学的内容,也有许多成功的课例,对于这样一节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课,在抓住教学内容本质——让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力求设计的创意,以新颖的教学视角让学生易于理解分数的意义,这是我在本课设计中思索的问题。北师大版这一内容教材编排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本节课教学流程的预设中,我力求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稍作了修改,重点体现在练习设计上运用有效的教学题材深化渗透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使学生对部分与整体的相对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进而清晰理解分数的意义。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设计 篇11

  一、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二、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难点:充分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举出一些分数吗?说说它们分别表示啥意义?

  2、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再认识》。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活动一:分笔游戏,体会单位一

  1、 分笔活动,找4名同学拿着自己的笔来到讲台。(笔数是2的倍数:4、4、6、8)

  2、 请你们4名同学拿出自己笔的1/2,看谁拿的也快也准。

  3、 另找4名同学检查。

  4、 同学们自己说说是怎么分的。(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两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5、 师提问:他们都是拿出全部笔的1/2,可是拿出来的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啥呢?(每位同学的总数不一样)

  6、 师总结:最初每位同学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造成的,所以,他们的1/2也不同。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也有了新的认识?

  活动二:教材P34说一说。

  1、 带着新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两个小孩子看的书一样多吗?

  2、 小刚和小明都看了各自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啥?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3、 师总结:因为书的薄厚不同,也就是总页数不同,所以两人看的页数也不同。(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4、 在啥情况下,他们读的一样多呢?(整体相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相同。)

  5、 请同学们再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王兴国吃了一个iPhone的3/4 ,李晓阳也吃了一个iPhone的3/4。王兴国说:“我俩吃的一样多”。李晓阳说:“我吃得比你多。” 他们谁说得对呢?

  (三)巩固练习

  1、 教材P34画一画。

  2、 教材P35练一练第一题、第二题。(在练习中,针对错误比较多的,进行集体讲解,少的则个别讲解)

  四、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整体相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相同。

  五、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采取以小游戏为开篇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教学和练习中我重点强调了“平均分”和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学生在练习时,也能体会到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如“印度洋海啸捐款”一题。但在练一练第一题写分数时出现错误很多,其主要原因在于书中没有平均分,而是要画一条辅助线和旋转图形。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设计 篇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34—36页。

  教材及学情分析:

  在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学习分数的再认识。教材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整体下,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是不一样的,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分数的再认识,不但为本单元的后续知识垫定基础,同时是下学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必备知识。

  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也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感知。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体会在不同的整体下,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是不一样的。

  设计理念: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活动展开充分交流,并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虚拟主机,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及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卡;学生准备偶数只铅笔。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回顾旧知

  1、师:(板书“分数”)同学们,你认识分数吗?能给大家讲一讲你了解的有关分数的知识吗?

  引导学生复习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等。

  2、出示8个气球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1/4的含义,并在图片上圈出所代表的部分。补充提问:在这里把谁看作了整体“1”?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是几个气球?3/4表示几个气球呢?

  师:看来同学们对分数的了解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地认识和理解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活动一:拿铅笔

  师:大家都准备了一些铅笔。如果想拿出你全部铅笔的1/2,你会怎么做?

  预设:生1:我可以先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两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准备用铅笔的总支数除以2,看看得几就拿出几支。

  师:下面就请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拿出你全部铅笔的1/2。(学生拿铅笔)把你拿出的铅笔数告诉给小组内的同学。

  师:你们发现了啥现象,有啥疑问?

  (大家拿出的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为啥呢?)

  师:大家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支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啥呢?请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一个小组的讨论。

  全班交流,明确:因为铅笔的总支数不同,也就是整体不同,所以虽然拿出的都是全部铅笔的1/2,但是呢拿出的铅笔数量不一定相同。

  活动二:说一说

  (课件出示图文型情境图:两个孩子各拿一本书并有对话,小林:我看了这本书的1/3,小明说:我也看了一本书的1/3。图中的问题是: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多吗?)

  师:根据图中的有关信息,想一想,小林和小明看的页数一样多吗?为啥?你的观点是啥,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汇报:如果两本书页数相同,那么是一样多的。如果两本书的页数不同,那么看的页数就是不一样多的。

  师小结:如果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的话,那么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

  活动三:辩一辩 (课件出示文字型情境问题:为帮助青海玉树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用假设、举例等办法分析这一问题,体会分数的相对性。

  活动四:画一画

  师:(出示一个正方形)同学们,这个正方形是一个图形的1/4,请你猜一猜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图形?把你想到的图形画下来好吗?

  请不同画法的学生为大家展示。

  师:你是怎么样判断出这个图形是由4个正方形组成的?

  引导学生充分交流,体会分数的从部分到整体。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活动一:填一填,涂一涂

  教材35页:1题(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2题(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对应分数)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重点说一说思考过程。

  第1小题中图6需要旋转,把内圆和外圆组合起来看,用分数4/8或1/2表示。教师利用学具演示组合过程。

  活动二:分数游戏

  师:请九位同学站起来;请9位同学中的1/3坐下;请剩下同学中的1/3坐下。

  师:两次坐下的同学一样多吗?为啥?(虽然两次坐下的同学数都是“整体”的1/3,但因为两次的“整体”不同,所以坐下的人数也不相同。)

  五.总结收获,积累知识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也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设计 篇13

  内容:分数的再认识

  课时: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教学难点:体会在不同整体下,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样。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运用分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今天老师有幸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同学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了分数,掌握了一些简单得分数知识,今天我们就进一步认识分数。

  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复习:出示:(5分钟)师:谁能说说这个数的各部分名称。

  师:怎么样读,读作:(二分之一)

  师: 表示意义是啥?

  2)、老师这里有这些数,谁能帮老师读一读。 , , , 让学生读认。

  师:像 , , , ……都是啥数?(分数)

  师出示图形:

  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上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二、创设情境,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1、 拿一拿:(10分钟)

  教师准备三盒糖果(数量不要告诉学生)

  师: 我这里有三盒糖果,老师想从每一盒糖果中取出它的 ,谁愿意帮帮老师这个忙呢?

  请三位学生到台上拿糖果。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师:你准备怎么拿呢?

  生1:

  生2:

  生3:

  师:其他同学发现了啥?生:他们拿出的块数不一样。让三名学生回位。

  师:他们三个都是拿出全部的 吗? 拿出糖果的块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啥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生:三盒糖块总数不一样。

  生:数错了。

  师:他们分的到底对不对呢?再请三位同学上台分一分,验证一下, 注意观察每盒的 是多少块? (4块、3块、4块)把所有的糖果都拿出来数一数告诉大家总块数是多少(一盒有8块, 一盒有6块.另一盒有8块)。

  师:前后三名学生分得一样吗?

  师:现在你知道每盒糖的 不一样多的原因吗?

  生:是总块数不一样,

  师:一盒糖的 表示的都是把一盒糖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但由于盒子里糖块总数不一样多,所以取出的 的数量会怎么样?

  生:也一定不一样多。

  强调: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块数不一样多),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2、说一说: (10分钟)

  出示教科书的情境图:(一本书厚,一本书薄)

  . 师:让两名同学各拿一本书.左边的同学看了第一本书的 ;右边的同学看了第二本书的 ;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多吗?为啥?

  生1:因为书的厚薄不一样,总页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因此它们的 就不一样。

  师:虽然它们都把整本书平均分成三份看,都看了其中的一份,但它们的整本书页数同不同?也就是说啥不同?

  生:看得页数不同,整体也不同。

  师:请同学们再考虑一个问题。

  明明喝了一瓶水的 ,楠楠也喝了一瓶水的 。明明说:“我俩喝的一样多”。楠楠说:“我喝得比你多。” 它们谁说得对呢?

  生2:如果瓶的大小一样,他俩喝得就一样多。如果大小不一样,谁瓶大,谁喝得就多。(整体不同,同一分数大小就不同。)

  师:为帮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地区灾民,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 ,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 ,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师:让学生填数、观察,小组合作体会这些分数之间的关系,你们有啥发现?

  一个分数它得分母表示把“整体”平均分成得份数,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进一步强调单位“1”即整体相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部分相同。

  提问:“1”里面有几个 ,有几个 ,有几个 ,有几个 ,有几个 ,……

  3、画一画:(8分钟)

  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师:小黑板出示题目

  1、一个图形的 是边长1cm的□,画出这个图形。

  a、请同学们先在练习本上画一画,教师巡视。

  b、展示学生的各种画法,由学生自己来评价。

  c、 还有其他画法吗?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2、分别画出个图形的 ,他们的大小一样吗?

  三、练一练:第35页:(5分钟)

  第1题,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交流:选两题说思考过程。。

  第2题:涂色。试问:个 是 ,2个 是,5个 是, 里有个 。

  四、总结:(1分钟)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再一次认识了分数,谁能告诉大家你这节课收获到了啥?

  与分数有关的内容就可以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师: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祝大家数学越学越好。

  五、作业:(1分钟)p36、5、6、题

  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 分数 具体

  书 一本书厚 页数多

  一本书薄 页数少

  一瓶水 大瓶 水多

  小瓶 水少

  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推荐站内搜索:阅兵仪式观后感200字、湖北考研网、广州专升本、中考满分作文《青春》、黑龙江高考录取结果查询、国庆节日记200字大全、范爱农读后感、福建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江西高考录取查询、内蒙古公务员成绩查询、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设计(精选13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设计(精选13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90865.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