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通用20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办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怎样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办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时间】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么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2、汇报交流。
(一)对园子的印象。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啥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啥?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二)“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3)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啥?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4)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也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小孩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小孩的朗读体验,读出小孩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三)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
(1)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啥?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2)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啥,就做啥。
要怎样,就怎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3)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列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4)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质疑:作者为啥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孩子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孩子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啥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取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领略祖父园子和儿童诗的魅力,感受童年的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上课。欢快的音乐声中,有一个人缓缓地向我们走来,看,她是谁?(出示萧红头像)对,她就是萧红。对她,你有那些了解?指名学生汇报萧红资料。
2.师:同学们课下搜集信息的习惯真好!(补充):萧红,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她文笔质朴、清新、厚重,短短的一生我们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出示课件)被鲁迅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生读)其代表作《呼兰河传》是萧红对家乡的回忆录,也是萧红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伟大的作家矛盾曾这样高度评价它的艺术成就:“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生读)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呼兰河传》,走进萧童年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板书:童
二.学习《祖父的园子》
1.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课文,现在,拿出你手中的导学单,回答第一个问题:走进祖父的的园子,你都看到了啥景物?(评价:你看到的真多!我也看到了,你呢?)
2.师:园子里的景物真多,不仅有植物,还有动物呢!你还看到了哪些人呢?生答。
3.师:这么多的景,这么多的物,还有我和祖父,你还看到了啥有趣的事呢?(太有趣了!太有意思了!真是顽皮……)
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事啊!通过这些趣事,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萧红?(顽皮、可爱、自由、快乐…..)
师:哦,你看到了一个快乐的萧红、自由的萧红。板书:自由快乐
4.师:一个人的快乐是藏不住的,《呼兰河传》的整篇文章中都洋溢着这份快乐和自由,现在,赶紧去字里行间找一找那些蕴含着快乐的句子吧,并把它在书上画下来。师:画完的同学和小组内的成员交流一下你的感受吧!生交流——汇报
5.师:相机出示(祖父栽花,我也栽花段落)观察一下,这些句子有啥特点?(难读吗?长吗?这就是萧红语言的魅力:她善用简洁明快的短句子,把文章写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板书:短句)文中这样的短句子还有很多(指名读)……这些简短的句子把一个小孩的快乐写得多么真实!
6.师:欣赏完了这些节奏明快的短句,我们来继续寻找体现作者快乐和自由的句子。你还从哪里能感受到萧红的快乐?
7.师:(相机出示第17段)前面,萧红利用口语化的短句子,写出了她在园子里的乐趣,这一段,也运用了啥表达办法呢?(生:拟人)你是从那个句子看出它是用了拟人呢?(生回答)作者把园子里的小生灵当做人来写,使这些小生灵——可爱极了(生答)带着这份感觉再读一读这个句子好吗?指名读拟人句
师:除了拟人,你还看出作者用了啥修辞办法呢?(生:排比)你是从那几个词语看出是运用了排比呢?(生回答)这些排比句形象地写出了园子里万物的自由!你再来感受一下这份自由,好吗?(出示排比句生读)。
8.师:(师生接读、分角色朗读)看,作者巧用修辞,使文章的语言像诗一样优美!(板书:诗意语言)不管是排比和拟人,都来自于作者丰富的想象。(板书:想象),让我们带着这份想象,再次感受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吧!
师: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虫子叫了——,一切都活了,要做啥——,要怎样——,都是自由的!倭瓜在哪里?来,小倭瓜,你来!(多快乐的小倭瓜啊)小黄瓜呢?你来!(真实自由自在的黄瓜!)玉米是怎么长的?(恩,使劲的长吧,反正没有人管你)蝴蝶飞到哪里去了?
9.师:读着读着,我们就把这一段读成了一首诗(男女生分读)
10.师:《呼兰河传》的尾声部分也用诗一样的语言这样写道:(齐读)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1. 师:在萧红的眼里,她的童年就是一首诗!(板书:诗)更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板书:画)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童年的水墨画》
2.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三首诗歌,并完成手中的学习学习单。
师:画出最吸引你的场景,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师:你来说,最吸引你的场景是啥?给你怎么样的感受?(生汇报)
3.师:(引导朗读):这么美丽的画面怎能忘记!忘不了在喧闹的街头读书的专注——生朗读《街头》;忘不了碧绿的溪水边曾留下我们垂钓的身影——生朗读《溪边》;更忘不了水葫芦出水时的那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4.师:(引导背诵)这么诗意的语言,这么美丽的画面,想不想永远留在心中?(指名背第一二首,齐背第三首)
三,学习《我想》
师:童年是一首优美的诗,童年是一幅五彩的画,童年更是一个美丽的梦!你听:(师配乐朗读第一小节)让我们怀揣梦想,一起读下去吧!
四.总结,布置作业
师:萧红运用诗一样的语言再现了她自由快乐的童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园子;《儿童诗两首》中,作者巧用修辞,把童年的每一个场景都写得栩栩如生!课下,让我们走进古人小时候(课件出示),去感受古代儿童童年的快乐!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蚱、啃”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蝶”等13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蝴蝶、蚂蚱、倭瓜等园中景物的图片)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啥吗?(学生答)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大大的园子,里面就有这些动物、植物,你会喜欢吗?(喜欢)为啥呢?(因为动物很可爱,因为有吃不完的瓜果,因为可以在园子里玩……)是啊,如果有一个这样的园子,老师也会流连忘返呢!不过,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园子,而是萧红笔下“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汇报,师指导识字:
(1)多音字“晃”:
huǎng(明晃晃) huàng(晃动)
(2)正确区分“拔”(拔萝卜)与“拨”(拨打)。
(3)承:注意中间有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3.(出示生字)指名学生带读,注意读准字音。
4.(出示“蝴蝶、蜻蜓、蚂蚱”等词语)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并划分段落。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么样的园子?(充满快乐的、自由的、美丽的园子)
2.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的哪些场景?
3.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第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第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自由的(第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第18~20自然段)。
4.(出示第1~3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说说祖父的园中有啥。(昆虫)有哪些昆虫?(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这里着重写了哪种昆虫?(蜜蜂)作者先是运用了ABB式的叠词,再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蜜蜂的可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2)除了昆虫,园中还有啥?(树)哪些树?(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着重写了(大榆树)。(出示与大榆树相关的句子)仔细默读上面的句子,找出作者描写大榆树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有啥作用?(勾勒出大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大榆树的活力。)
(3)再次齐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此刻你正漫步园中,看到这些富有生机的景物,是多么陶醉啊。
四、小结。
祖父的园子里有蝴蝶,有蜜蜂,还有大榆树,真是生机勃勃,但是呢不是只有这些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发现。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祖父的园子,看到了里面的小昆虫和大树。现在,我们将进一步认识祖父的园子,看看祖父的园子里还有啥好玩的、有趣的事物。
二、精读课文,重点赏析。
1.走近祖父,感受祖父的慈爱。(出示第4~15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4~15段,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园中的啥?(人)主要是谁?(“我”和祖父)“我”和祖父在做啥呢?(在园中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
(1)这么看来,“我”是一个很能干的小孩啰?(不是)为啥?(因为“我”其实并不懂怎么干活,都是在捣乱。)从哪里看出来?(重点词:瞎闹、乱钩、马马虎虎)对于“我”这种“帮倒忙”的行为,祖父有没有生气?(没有)从哪里能看出?(“祖父大笑起来”“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祖父对“我”怎样?(疼爱)真是一位慈爱的祖父,怪不得“我”在园中能如此自由自在。
(2)除了这些,“我”在园中还有哪些乐趣?(摘黄瓜吃、追逐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玩)玩腻了,“我”就去帮祖父浇菜,怎么浇的?(把水往天上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从此处的语言描写,我们不难看出,“我”此刻无比快乐。
2.走近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出示第16~17自然段)
在园中,除了生活是自由的,还有啥也是自由的?
(1)齐读第16~17自然段,回答上面的问题。(一切都是自由的。)
(2)园子里太阳底下是怎么样的景象呢?(出示句子:凡是……回答。)齐读这两句话,说一说这两句话写出了“我”怎么样的内心感受。(“我”对阳光、对光明、对温暖的向往,在“我”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都充满活力。)太阳底下除了这个,还有啥呢?(出示句子:黄瓜愿意……问它。)齐读这两句话,说一说这两句话表达了“我”怎么样的内心感受。(“我”觉得黄瓜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可以看出“我”对自由的向往。)
(3)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太阳下的景物,它们都是啥样的?找出相关句子,与同学交流。(具体参照第17自然段)这些事物集中反映了一种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可见,“我”十分向往这种生活,这种生活令“我”感到十分惬意。因此,“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快乐地进入了梦乡。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阅读“阅读链接”的内容,说说你对课文有啥新的体会。(从“阅读链接”的内容可以看出,萧红后来不限怀念祖父,怀念祖父的园子。作者之所以怀念这个园子,是因为这个园子里有祖父的疼爱、有快乐的童年。由此可见,童年这段幸福、自由、快乐的生活,在她的生命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以至于让她念念不忘。)
2.童年的生活、童年的回忆永远铭记在心,但是呢童年一去不返,我们也只能时刻回味与怀念了。带着对童年的留恋与怀念之情,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参观了祖父的园子,你一定流连忘返了吧?想一想,你周围有哪些景物也镌刻着你童年的回忆?试着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从读入手,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步找出信息,便于我们从中体会情感,不足之处就是因为文章篇幅较长,真正读的环节不多,所以只能把重点放在引导体会情感的环节了。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石猴是从哪儿来的,也是怎么样成为猴王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用精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办法,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王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长篇小说《西游记》,这本书你们看过吗?大家对《西游记》故事都不陌生,里面塑造了许许多多不同人物的形象,那么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吗?
2、很多同学都喜欢神通广大,能力非凡的孙悟空,那他最初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了解大意,整体感知猴王形象。
1、根据文前“阅读提示”, 明确问题。
课件出示:石猴是从哪儿来的?也是怎么样成为猴王的?
2、课文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所以有些句子会觉得不好读,不好懂。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3、交流学习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石猴是哪里来的。(相机板书:来历--仙石迸裂。)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板书:成王--跳水寻源。)
(3)留在你脑海里的是一个怎么样的猴王?(神奇、活泼、勇敢、无畏、自信……)
4.小结过渡。仙石迸裂,化出一个石猴,往水帘洞一跳,跳出一个猴王,从这里开始,一个美猴王的形象,走进每一个人的心里。那么,作者吴承恩先生也是用怎么样的语言,把一个猴子的形象写得深入人心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石猴的生活,去发现,去感受。
三、品味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学习“猴王出世”,感悟语言的“精炼”。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为啥喜欢。
2、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指名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啥?
(2)读这段话,读出猴的快乐和自由
3.提问:你发现这句话有哪些特点?
预设:引导学生从三方面观察发现,
关注语言形式--对联;排比;精炼。
关注语言内容--饮食、交友、起居。
关注语言节奏--三个字(动宾结构),短促有力
4.细细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读出活力
5、你读到了一只怎么样的石猴?写在句子旁边,做上批注。
6、小结。作者写的是一只欢快跳跃的猴子,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或者说,从这样的语言,我们读到了一个活泼可爱、顽皮跳跃的猴子。像这样内容与语言高度统一,这就是经典。课文还有哪些这样经典的句子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研读“猴子成王”,感受语言的魅力。
1、快速浏览“石猴称王”的内容,请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
2、组织交流,引导品悟语言。
(1)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A、石猴跳是怎么样跳进水帘洞的?体会石猴进洞动作的轻巧。
B、朗读体会。
(2)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
A、读句子,圈出动词。结合表演理解“伸头缩颈、抓耳挠腮”。
B、指导朗读,体会猴子的“胆小”。
四、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
1、我们了解了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相信大家对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觉得这是一只怎么样的猴子?用四字词语说说。(活泼可爱、机智勇敢,敢作敢为,身手不凡……)
2、课文记叙的只是孙悟空的出生,是古典小说《西游记》第一回,那你还知道《西游记》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学生讲述《西游记》的故事。)
3、播放《美猴王》主题曲,师: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猴王的风采!
五、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积累欲望。
1、《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她的语言非常优美。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们喜爱。希望同学们都能读到原著,切身感受古典的文化,感受经典的魅力,
2、同学读过《西游记》后,我们要召开一个故事会,每人准备好一个故事,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来历:仙石迸裂--顽皮可爱
成王:跳水寻源--敢作敢为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5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关于詹天佑的相关资料。
2、准备好多种做开凿隧道实验材料。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它们的含义。
3、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在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
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验的能力。
5、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训练思维,发展语言。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
课文是以啥来命题的?我们还学过哪些用人物姓名命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啥特点?根据经验你猜想一下本文写了一件啥事?
促进新旧知识联系,渗透命题办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2、指读课文,结合正音,检查字词情况。交流自学情况,把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讲给同位听。
3、交流课外搜集的詹天佑的相关资料。
沟通课内外联系,丰富知识积累,帮助理解人物及课文内容。
二、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1、思考:你认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展开的?文章围绕这句话安排了啥内容?
2、讨论交流,分段,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提纲挈领,摒弃繁琐分析,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三、突出主线,引发探究
1、通过学习,你认为詹天佑是个怎么样的人?
2、自由交流,简要陈述。
根据课文内容,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为分组探究设下伏笔。
四、分组合作,问题探究
教师在合作前提出明确要求:
1、要抓住具体事例,结合自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说明自己的问题。
2、组内成员应明确分工,有组织,有秩序,确保合作高效。
3、可按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自行设计问题。例:
⑴
在的情况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⑵
找出詹天佑在勘测路线遇到困难时的表现,仔细体会。
⑶
把“开凿隧道”和“设计路线”两部分用画图或实验的办法来说明。
对学生分组合作提出明确要求和建议,是防止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的有效手段,提出备选的思考题目,可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五、汇报交流,深悟感情
1、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汇报,并与其他学生一起,针对该组的学习收获,给予补充,评价:
在此环节中,不硬性规定内容,学生畅所欲言。如:“詹天佑是个杰出的人”,“詹天佑是个爱国的人”“詹天佑是个一丝不苟的人”……都可以。只要学生够结合文中的事例,词句,进行流畅的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就可以。形式不限,手段不限,长短不限。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讨论场”“表现场”。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的点拨。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感情升华,促进积累。
六、创意表达,拓展思维
教师激情引发: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无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全中人民的期望,用铁一样的事实,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个响亮的耳光。
1、请你放开思路为这条铁路起一个更有意义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2、想像一下当时当地的中国官员、普通百姓、外宾、帝国主义者,他们在听到京张铁路竣工的消息后,会有怎么样的表现?
深入挖掘文章内容,创设新的学习情境,加深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学生在充满创意与激情的表现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材料交流
1.简介作者: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季和晚春。
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啥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怎样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啥呢?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习
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小结
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交流材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
(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首诗歌表现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啥内容?
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啥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怎样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1)点面结合;(2)动静结合。
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
1.诗歌的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的写法。
五、作业
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手指》是六年级下册第一组“人生感悟”专题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组教材教学要求: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也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
本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啥强弱、美丑之分了”。
设计理念:
本设计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按照“感知--感受--感悟”这一认识事物的规律,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重在学生自主阅读,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逐步学会“略读办法,提高略读能力,扩大阅读面。进而培养学生写“所见、闻所、所思、所感”作文。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字词。读读记记“瘙痒、窈窕、秽物、堂皇、缈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办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清楚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啥表达办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五个兄弟,住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你们猜这是啥?对,就是手指。
2.谈话:同学们,我们人人都有一双手,手上长着十个手指(伸出两只手),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可你去仔细想过他们吗?是不是对他们的存在感到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例如我每一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板书:5手指
3.简介作者:丰子恺(出示课件)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 他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渡:那么文章围绕手指主要写了啥?丰子恺先生笔下五个手指各有啥长与短?请大家自己去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1.学生自读。(出示课件)提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啥内容?
3)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啥道理?
2.汇报自读效果,讨论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瘙痒、窈窕、秽物、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不理解的词语提出讨论。(本文语言浅显朴素,较容易理解。)
(2)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_ __,然后分别具体写__ _,最后总结写 _ __ 。
(板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三、细读课文,了解特点,感受内涵。
过渡:文章主要写了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具姿态,各有长短,那么他们各自都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并作出记号。
1.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找句子,理解。
(1)找出写各手指长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
重点体会表现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特点句子:a抓住“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等词语。b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这里起的作用。c感情朗读。
其余句子略加点拨。
(2)找出写各手指短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师简单点拨。
完成表格
手指名称优 点缺 点
大拇指
食 指
中 指
无名指
小 指
2.议一议
(1)你喜欢其中那个手指头?为啥?那么让你只保留这个,其他不要怎样?为啥?
(2)从这里你体会到啥?你现在还认为你说的那根手指最有用吗?
(3)丰子恺先生是怎么样理解五根手指之间关系的?从哪里知道的?(最后一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啥强弱、美丑之分了。)
板书:团结一致,根根有用,根根有力。
(这里可以相机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结构--总分总)
四、品读课文,升华感悟,迁移运用。
1.在读最后一段,升华内涵。
(1) 你能说出几个关于“团结就是力量”名言警句。
(2) 团结为啥能使力量变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充分发挥各人的作用,凝聚成一股合力;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等。
(3) 手指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效果,进而帮助主人完成各项任务;那么,自然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a. 做饭时需要油、盐、酱、醋……他们各有各的品味。
b.班级大扫除的分工,扫地,擦玻璃,抹桌子,倒垃圾各有各的分工。
C同学们当中也各有各的优缺点……
2.(课件出示)“阅读链接”的小诗《手》,自读感悟。
五、作业
小练笔。(任选一篇)
1.大家还记得五官争功的故事吧,下面就根据我们所学内容,以《五指争功》为题,编写课本剧或小故事。
2.想想身边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触,有所启发,学习本课写法写一写,以平凡的人或事为对象,写一篇有自己感悟的短文。
板书设计:
手指
各有所能 根根有用
团结一致
各有所短 根根有力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么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办法。
教学准备: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是听到一些身怀绝技的人或故事。让我们不由地发出一声由衷的惊叹。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这本书中就记载了民间许许多多身怀绝技的奇人。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位。
2.出示课题:刷子李
齐读、把第二个字念轻声会更好,一起读
3.通过预习你对这个题目有了哪些了解?(姓李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技术高)
4.是的。这是一种特殊的称谓,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就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例如在天津,有个姓张的,泥人捏得特别好,就叫他——泥人张;有个姓刘的风筝做得特别好的就叫他——风筝张,也如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他姓李,刷墙技术特别好的,人们就称他为刷子李。让我们再亲切叫他一声吧!(齐读题目)
二、预习检查,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难读的)读
2.通过预习,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一个怎么样的印象?随机板书:技艺高超
三、感悟文本
师:那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的人呢?作者也是怎么样写出他的技艺高超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找出有关句子。
随机教学(随学生的学情出示相关段落)
正面描写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 如同升天一样美
感受到啥?(如同仙境)技艺高超
师: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b 干完活,绝没有白点
①你见过粉刷吗?是怎样的?干粉刷匠身上没有白点,难吗?
②但刷子李粉刷时却——引读2、3句
③这里,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刷子李?(自信十足),他的自信来自于哪里? 板书:规矩奇
师:是呀,如果不是对自己的手艺有十足的把握,也怎能夸下如此海口呢?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他的这份自信表达出来吧!
这只是个传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究竟刷子李有没有像传说中的这么神呢?
2.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你还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的人?和大家交流一下。
指名说。(交流点评):
a 动作娴熟优美
①指名读,从他的朗读中你关注到了哪个词语?(悠然……悠然……)
②从这两个悠然中你感受到了啥?(师:刷子李当时刷的可是屋顶,这是一项能让人悠然得起来的事吗,为啥?可刷子李却显得那么悠然,可见其技艺高超。)随机板书:动作奇
③我们也来做一回刷子李,配上悠然的动作再来悠然的读一读。(生边模仿动作边读)
④此时,你觉得在你眼前的刷子李更像是一位啥?(师:是呀,刷子李刷墙给人感觉不是在干也脏也累的活而是在进行一项艺术创作,艺术表演,他的技艺娴熟得已进入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让人高山仰止惊叹不已。把你地感受送到句子中通过朗读传达出来指名读(“啪”要读得干脆)——齐读
b 效果非凡
①师:(其实第5自然段里还有不少句子也表现出了他技艺高超呢,谁再来补充。这两句话从啥角度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板书:效果)
②效果也怎样呢?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来夸一夸,你会想到哪个词?(预设: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盖世无双,独一无二,无人能及登峰造极炉火纯青(随机补充板书:效果非凡)
师小结:悠然的动作和非凡的效果相互映照,彰显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让我们再来读读第5小节,边读边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为啥称他为刷子李了吧?对刷子李的高超技艺,还仅仅是传闻吗?我们已经(眼见为实)了
(二)侧面描写
1.我们刚才亲眼见证了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面对师傅的技艺,曹小三的态度也是怎么样的?快速浏览6——9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然后试着完成这个填空。
起初曹小三对师傅的绝活一直( ),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 ),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 )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 ),最后知道那是师傅抽烟不小心烧出来的小洞时,( )。
2.是呀,文中的徒弟曹小三从开始时的半信半疑,变成后来亲眼见证之后的确信无疑,这个心理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呀!
3.当见证师傅的高超的刷墙技艺,聆听了师傅的教诲之后,曹小三顿时明白了许多,他会对师傅说些啥呢?(请你把它写在文章的最后面)
4.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是写刷子李粉刷技艺的高超,那文章为啥要写曹小三呢?是不是多此一举了?
5.小结:这就叫侧面描写,这样的描写能对文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文章前面对于刷子李的直接描写就叫正面描写,正是在这样多方面的描写中,刷子李的形象才变得越来越丰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技艺真叫人拍案叫绝。所以有人这样评价:冯骥才的笔就像女娲的手。我相信同学们也能将这种写作的办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今天文中的主人公通过冯老先生德生动描写带给了我们很多惊奇,那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奇人奇事吗,同学们不妨去阅读一下《俗世奇人》。书中其人荟萃,一个个奇人身上发生的一桩桩趣事,肯定会令你拍案叫绝。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边读边想,适当作记号。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阻挠”等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周密”、“藐视”造句。
3、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简介,后具体叙述的篇章结构。
4、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
3课时。
【重点和难点】
1、重点:詹天佑是怎么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
2、难点: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2、给课文分段并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百年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中国台湾的郑成功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以及简介。)
请一位同学根据投影来向大家简介一下詹天佑。
(学生简介。)
刚才这位同学的精彩简介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为啥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詹天佑》。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问题,快速朗读课文,找出答案:
投影出示问题:
⑴ 詹天佑是怎么样的人?用波浪线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⑵ 本文通过一件啥事来写詹天佑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
(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课文主要写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这件事,课文2到6自然段具体写这件事。)
2、认识过渡句,理清段落层次:
⑴ 课文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前的情况?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后怎么样完成任务?
⑵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路线。”这句话在文中起了啥作用。
⑶ 给课文分段,用“‖”作记号。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3自然段。第三段:1~6自然段。第四段:第7自然段。)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啥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投影给出的提示一起学习、讨论。(投影出示问题)
3、请个别学生回答:
⑴ 当时的情况怎么样?
(帝国主义的阻挠)怎么样阻挠?“要挟”啥意思?
(要挟: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
那么在这里,帝国主义是利用我们啥弱点,强迫答应他们的啥要求呢?
⑵ 当地的情况怎么样?我们可以从外国报纸的一句话可以看出
“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这句话我们还能看出啥?
(外国人对中国人民十分藐视,认为中国人是不可能修成这条铁路的。)
还能从课文的哪里看出这点?
(“至于中国人,是无论怎样完成不了这样的工程的。)
⑶ 全国的反映怎样?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轰动)
你想象一下当时中国人民会怎么样议论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
(詹天佑真是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啊!)
表现了人民怎样的心愿?(殷切希望铁路修筑成功。)
有谁能根据投影的提示,把这个问题连起来回答一遍,注意当时和当地的情况?
(请2到3人回答。)
4、这一段对当时的环境的描写,对表现詹天佑这个人物有啥作用呢?
(衬托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齐读)。
四、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学习课文第3、4段。
2、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办法以及“人”字型铁路的设计思路。
3、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难点:
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办法以及“人”字型铁路的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一、调节课堂气氛
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听课紧张吗?我想大家一定不紧张。
但是呢老师却很紧张,谁能帮想个办法,能使我不紧张?
(请个别学生回答。)
谢谢同学们帮我想的办法,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了吗?
二、导入
我们上节课已经看到了帝国主义藐视中国的丑恶嘴脸。那么,詹天佑是怎么样修筑京张铁路,给帝国注意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的呢?
三、学习第3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段,边读边思考:
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可以同桌互相探讨一下。
请一位同学来讲讲,板书:
勘测路线开凿隧道设计路线
2、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1层,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轻声把第4节读一遍,在书上找出答案回答,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理解。
(投影出示问题:詹天佑为啥要勘测路线?詹天佑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分别表现了詹天佑的啥精神?)
学生划找──四人小组交流──全班探讨。
3、经过詹天佑的亲身勘测,周密计算,终于完成了第一步的勘测工作,接下来他要怎么办了呢?我们继续来学习下面的课文。
大家知道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今天我也想请同学们都来当一会小工程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3段的第二、三层,并请同学们根据对文中“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的理解,画出一个简单的铁路施工示意图,画在我发下的纸上,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后一起画,也可以单独完成,下面开始。
教师巡导,并指定几个画的比较好的同学拿上给大家参观。
4、刚才同学们的设计都非常棒,大家都可以当小工程师了,如果你长大以后也想像詹天佑一样成为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那么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努力,打好基础。
5、那么老师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了“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请大家来看看。
(投影出示动画。)
詹天佑的这些设计真是巧夺天工啊,那么从这些设计我们也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请个别学生回答。
(是一个拥有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的人。)
6、那么同学们,这段中对当时自然环境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有啥作用呢?
(衬托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
小结:因此,我们在读文章时,不仅要注意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还要注意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只有弄清了当时当地的情况,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理解人物。
四、略讲第4段
就这样,詹天佑忍辱负重,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杰出的才干,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筑任务,给予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板书:回击)。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的最后一段一起来读一遍,注意要读出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自豪的感情。并思考,为啥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人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句和课文哪个部分照应?
这一段在全文中起啥作用?最后一句中“伟大”一词和第一段哪句相照应?
(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和“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照应。)
五、总结
同学们,火车将离开青龙桥车站,沿着詹天佑首创的“人”字形路线驶向八达岭,望着越来越远的詹天佑青铜像,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对詹天佑无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一起来把课文最后一段来读一遍。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10
学习目的:
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学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异国风光的明信片或其他图片以及音像资料课件
学习重难点:
重点:积累词句
难点: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课时安排:
1——2课时
学习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师: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齐读课题。课前让大家查了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
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1、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整体印象?
师:谁能评一下?(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2、师: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师:是啊!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3、为啥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生读。师相机引导学习相应自然段。(如先说到二自然段师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牛多,牛的悠闲自在。)
师:这一段说了啥?大家也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牛多)作者是怎么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师板书。(牛多)
师: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想象牛的神态和动作,理解作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待会儿咱们比赛比赛。
指名比赛,师生评价。
提出选择句子积累背诵的要求,练习背诵。
师小结:看来作者是通过写牛来描写荷兰的牧业。
4、大家注意到了吗?咱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师引导总结学法:初读——交流体会感受——想象、美读——赛读——选择性积累背诵
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办法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6、师: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啥呢?
同桌交流。
7、师:难怪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8、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你能把它记住并写出来吗?试一试,和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三、课件展示异国风光片。
欣赏完后再用一段话简介简介,可以用课文中学过的词句。
作业:小组合作办一期异国风光的剪贴小报,并配以简短的说明,课外展览并分小组评比。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11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过程与办法:
1、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二、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学题的课件。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啥。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啥内容?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啥强弱、美丑之分了。”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啥想法吗?
4.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四、检查自学,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
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办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啥道理?
五个手指的故事
“唉!也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
“难道我就不累吗?”大拇指的这句话被不服气的食指给听到了,“我的腰都累弯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主人玲灵的手指在谈话!
它们的对话,被高个儿的中指,纤细的无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听到了,于是五兄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唉!”大拇指也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数最累的,那这冠军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弟了。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学习压力大,作业繁多,每次小主人写作业,我俩都要用力地捏住笔头,跟着小主人不同的作业和要求旋转,有时是中文汉字,有时是英文字母,有时是数学符号,有时是美术景色……把我们俩转得头晕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瞧,我俩原先圆凸凸的表面,都被压扁了。”
“还不止呢,小主人的握姿也不够正确,总喜欢把你压在我的脸上,害得我都快喘不过气了。”食指气愤地补充道。
“咳!大拇指食指老兄,小主人写字,我必须弓着腰同你们二人合作,用脖子去支撑笔杆,看,这儿都磨掉了一大块肉。还不止呢,我还要经常忍受着烧伤的痛苦。”中指禁不住叫了一声,“有一次,要将燃烧过的试管中的溶液除去,但必须等到试管不烫后才能用水清洗,否则会使试管破裂,但主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就习惯性地伸出最长的我去触碰那试管壁,在碰到的一刹那,我的整个身体都像被烙铁烙了一样,有一种很疼痛的烧灼感!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非常可怕呢!”说着,中指竟呜呜地哭了起来。无名指坐了起来,帮食指擦干眼泪,接着说道:“咱们都是同病相怜啊!”
“嘿,无名指小哥,你脖子上挂的是啥啊,还挺耀眼的。”小拇指看着无名指上的圆圈问。
“唉,别提了,它可差点要了我的命。您大概有所不知,情人节那天,小主人的男友硬要把这个戒指送给她。小主人戴上它后,视它如珍宝,每天抚摸着这个戒指,然后就是一阵幸福地发呆。可是这个戒指,从此以后,像个铁环一样套着我,让我动弹不得,呼吸也变得很困难。这枚戒指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合身,戴上它时,我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可是昨天,小主人为了清洗它,不顾我的感受,硬是把它从我身上扯出。你看,我身上竟留下了一段深深的勒痕……”还未说完,无名指哽咽了。
“咱们的命真是太苦了!”大家纷纷说。“可是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有显示自己身手的机会,可我呢,主人看不起我,从来不用我,我觉得自己好没用啊。”小指伤心地说。
四兄弟安慰它:“你别这样想,平日里似乎没有你独挡一面的时候,但我们帮助小主人搬东西,提书包,拧毛巾,少了你,那可费力极了!况且如果少了你,人们只有4个手指,那是多么别扭、多么难看呀!”小拇指没有回答,似乎陷入了沉思。
屋子里一下变得寂静了。朦胧的月光透过窗子,怜悯地轻抚着五兄弟的脸,兄弟5人伸展着疲惫的身躯,慢慢地进入了梦乡。明天也许还会有着更多、更新的任务等待着它们呢…… (作者:王凡选自:福州日报)
2、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请你以《五官的──》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12
课文分析: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啥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办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办法。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啥特点,作者运用啥表达办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例如我们每一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啥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办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啥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啥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啥?
教学反思: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我把重点放在表达办法的体会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啥强弱、美丑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啥表达办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为了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啥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道理,我设计了表演“五指争论”这个环节。四人小组各人分别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争一争谁的优点多,一番争论下来,请学生谈谈体会。让他们感受到,只看到自己优点是不行的。在让学生互相找找对方的优点,赞一赞,懂得每一个人都有优点。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芝、遂”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试着猜一猜。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也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西游记》片头曲《云宫迅音》)
听到这首曲子,大家想到了啥?(西游记)说起西游记,我们都知道《西游记》讲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孙悟空本领高强,大家对他一定非常了解。本文中的“石猴”就是指孙悟空。那么,石猴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他也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猴王出世》。(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相关资料)了解作品和作者。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为文章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石猴第一个跳入瀑布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众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3.再次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按照啥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第一部分。
(1)说一说,石猴是怎么来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仙胞,一日迸裂,产一个石卵,因见风,化作了一个石猴。)
(2)石猴出世之后是啥样的?(那猴在山中……朝游峰洞之中。)几笔就勾勒出一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喜好交友而也顽皮可爱的石猴形象。
2.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石猴的生活,使他摇身一变,成了猴王,发生了啥呢?(一天,群猴发现一个瀑布。)和石猴成为猴王有啥关系?(有猴子说谁能进去找到源头且不伤身体,就拜谁为王),听到这句话,石猴的表现怎样?(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性格(争强好胜)。
3.说完,他是怎么做的呢?后面也发生了啥?齐读相关片段,找出问题答案。
(1)发现了这样一个好地方,石猴很高兴(喜不自胜),连忙出来告诉其他猴子,也把其他猴子带进了水帘洞。
(2)群猴进洞,发现了此等好地方,都兴奋得不得了。这时,石猴提醒群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于是,群猴拱伏无违,称其“千岁大王”。从中可以看出石猴(聪明、机敏、爽朗、坦率,做事有计谋,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
现在大家知道,石猴是怎么成为美猴王的了吗?(发现洞天—敢于挑战—被拜为王)
4.思考:作者是怎么塑造出猴王形象的呢?
交流: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办法,把猴王写得非常生动。
小结:正是因为作者妙笔生花,才塑造出孙悟空这样个性鲜明、形象饱满的人物形象。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恰当运用这样的办法,使自己的文章语言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从课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敏、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石猴。《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们喜爱。希望同学们能读一读原著,切身感受古典文化,感受经典魅力。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活泼可爱
敢作敢为
教学反思
教学时,以各种形式的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然后围绕“石猴是怎么样出世的,也是怎么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讨论探究;接着再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遗憾的是没有为学生拓展《西游记》中的其他内容。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本课14个生字及14个新词。
能力: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了解课文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特点的办法。
思品: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产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詹天佑是怎么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
教学难点:开凿隧道的办法。 教学准备: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时代背景。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情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中国台湾的郑成功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谁能结合搜集的资料简介一下。(学生简介)
师:刚才同学们的精彩简介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为啥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詹天佑》。
二、自读悟情 (一)预习展示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1)读生字组词。(投影)
施挟庸涧峭嘲勘勉纬饥隧渗竣邈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是用啥办法记住的?哪些字在写法上应该注意?你能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吗?
挟侠峡涧间峭俏悄
峻竣俊隧遂饥讥肌
(3)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是用啥办法理解的?
2、认识了生字,理解了词语,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1)学生自由读书。
(2)指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3)两人互相检查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问题,默读思考。(投影)
(1)詹天佑是个怎么样的人?用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本文是通过一件啥事来写詹天佑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
2、学生默读勾画思考。
3、两人交流。
4、全班交流。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下节课,我们在再深入学习课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产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特点的办法。
3、背诵第4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情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民族英雄詹天佑。这节课,我们就登上开往张家口的列车,去看一看那一伟大的创举。
二、朗读生情
1、通过学习,你认为詹天佑是个怎么样的人?
2、自由交流,简要陈述。
师:你们的评价准确也简洁。下面,老师想让你们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能行吗?可以自己找依据,也可以小组合作。
3、出示自学提示:
(1)抓住具体事例,结合自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说明问题。
(2)联系上下文或课外资料来说明问题。
(3)可按老师提供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自行设计问题。
例:
A、在的情况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B、找出詹天佑在勘测路线遇到困难时的表现,仔细体会。
C、把“开凿隧道”和“设计路线”两部分用画图或实验的办法来说明。
4、学生自学交流,教师参与活动。
5、全班交流。重点点拨的内容和办法:
(1)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路线。(毅然是啥意思?联系上文谈一谈你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2、3自然段中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的时代背景和国内外的不同反映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思想,)
(2)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抓重点词理解詹天佑工作态度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
(3)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他还经常请教当地的农民。(抓住描写环境的词语体会詹天佑不畏艰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师:你们抓住具体事例、联系上下文来说明问题,真是有理有据,能把你们理解读出来吗?
(4)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5)用你喜欢的方式展示你对“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中部凿井法”“人”字形路线的理解。(可以自己画图,也可以用搜集的图片)老师随机补充“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的课件。
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中部凿井法“人”字形路线
师:从清晰的示意图、精美的图片中看出了你们对课文的理解,你们真了不起。说一说你从这些办法的设计中体会到了啥?(聪明有才干杰出爱国)
(6)假如你是总工程师,如果居庸关隧道也像八达岭隧道那样长,你会不会采用中部凿井法?在八达岭隧道你会打几口竖井,为啥?
师:工作严谨、不畏艰苦、敢于创造、热爱祖国、才华横溢的詹天佑多么让人敬佩,让我们带着对他的崇敬有感情的朗读5、6自然段。
(7)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8)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抓重点词体会詹天佑的杰出爱国)
三、汇报溢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练习背—两人互相检查—全班展示)
2、渗透表达办法。浏览全文,思考: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并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课文为啥只写了第四、五、六这三个自然段的内容?
3、学了本文,你还有啥收获?(“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人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与第二部分照应。最后一句中“伟大”一词和第一段“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相照应?第四自然段中自然环境的衬托 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学生提到更好,提不到可以不讲。)
四、迁移抒情
师: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无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全中国人民的期望,用铁一样的事实,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个响亮的耳光。
1、请你放开思路为这条铁路起一个更有意义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2、想像一下当时当地的中国官员、普通百姓、外宾、帝国主义者,他们在听到京张铁路竣工的消息后,会有怎么样的表现?
师:同学们,火车将离开青龙桥车站,沿着詹天佑首创的“人”字形路线驶向八达岭,望着越来越远的詹天佑青铜像,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对詹天佑无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朗读你喜欢的自然段吧。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四自然段。
2、查找有关祖国铁路建设成就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么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3.认识课文中的10个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
教学重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办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刷子李”,说说从课题中你可以看出一些啥?
可能的答案:
(1)课文描写的是一个姓李的人;(2)这是一个用刷子干活的人;(3)这个人刷墙特别好,所以才叫“刷子李”……
2.刷墙特别好的,姓李人叫“刷子李”,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称呼。你还知道类似的称呼吗?
例如:做豆腐特别好的,姓王的人叫“豆腐王”,剃头特别好的,姓陈德任叫“剃刀陈”……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得流利。
1.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正音,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蘸(zhàn)和 (hè)着琴音 必得(děi) 发怔(zhèng) 调(tiáo)浆 天衣无缝(fèng)刷子李精品教案设计
3.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做好标记。
三、读课文,了解“刷子李”
1.自由朗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说说“刷子李”给你留下了啥样的印象?
学生可以自由说说初读课文后的感受,谈谈初步印象,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里的话来说。
3.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做好标记。
4.课堂交流,用一个词来说说“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到了啥程度,并在课文中找出理由。
学生可以多个词语来形容“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例如:出神入化、天衣无缝、出乎意料、不可思议。
理由主要有以下这些,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调整教学顺序。教学时要把理解、朗读结合起来。
(1)“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上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通过动作和声音的描写,写出了“刷子李”刷墙时动作熟练优美。
(2)“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一个“天衣无缝”,一个比喻,写出了“刷子李”粉刷的墙面十分平整,质量很高。做的活,效果非同一般。
(3)“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这段话可以和文章开头的一段话联系起来,理解“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真的没有白点,不可思议。
1.文中多次写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们发现了几处?
2.学生交流列举。(四处)
3.教师小结: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
4.出示:“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白刷不要钱。”
5.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啥?(技艺高超)
6.读一读,读出对他高超技艺的赞叹。
9.小组派代表朗读,要让同学听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在读之前可让其他同学友情提醒,促进交流,深化感悟。
10.课文是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该花大篇幅描写他是怎么样刷墙,刷得怎么样好,可为啥却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的黑衣服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刷墙的描写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技艺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写虽然不是直接写,可从这些描写中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我们可以称这种描写为侧面描写,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四、紧扣末句,总结课文
1.出示最后一小节。
2.为啥说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分别见到、听到......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总结:这篇文章真是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起初,徒弟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一个小粉点也没发现,当徒弟时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是黑裤烧了个洞,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刷子李”
确实技艺高超。但他的绝活是经过不断磨练,不断进取的结果。“刷子李”的所言所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曹小三感触很深,获益多多。刷子李精品教案设计
五、课后作业
用这节课学到的办法,夸一夸身边有一技之长的人,用一段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15刷子李
技艺高超
(出神入化、天衣无缝、出乎意料、不可思议)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认识“毡、犊”等10个生字,会写“仪、尊”等16个字,会写“运河、仪态”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3.抓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感受语言的优美、生动,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4.理解作者为啥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板书:牧场)提问:看到“牧场”这个词,在你们脑海里浮现出啥呢?(草原、牛、羊、马……)
(出示荷兰牧场的图片)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欧洲一个美丽的国家,这个国家有三分之一的领土都是牧场,这里的牧场辽阔无垠,所以它也被人们称为牧场之国。(板书:牧场之国)
同学们知道这个国家是哪里吗?——荷兰。(简介荷兰的基本情况,出示有关荷兰美丽风光的图片,加上配乐,让学生感受景色之美。)
2.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今天我们重点学习荷兰的牧场风光,这将给我们带来啥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远眺(tiào)、吆喝(yāo he)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凳、吆、铃、罐”,并在黑板上示范。
(“凳”是上下结构,笔画是:横撇、点、撇、撇、捺、横、竖、横折、横、点、撇、横、撇、横折弯钩。
“吆”是左右结构,部首是“口”,右边是“幺”。
“铃”的部首是“钅”,右边是“令”,不要写成“今”。
“罐”是左右结构,部首是“缶”,右下方是“隹”,不要写成“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回答问题:荷兰牧场留给你怎么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一两个词语说说对荷兰牧场的印象。)
2.找出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4次)
3.朗读课文,试着概括出课文围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简介了哪四个方面的内容。
(1)奶牛的天堂。(2)骏马的世界。(3)牲畜的王国。(4)宁静的夜晚。
四、关注富有情趣的语句。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跟同学交流,说说有趣在哪儿。
(1)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2)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啥表示赞许。
五、课堂小结。
朗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啥?(作者对牧场之国的美丽风光的喜爱。)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到课文围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讲了牧场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学习《牧场之国》。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齐读第1自然段。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总结句。“之”的意思是“的”。)
这是一个总起句,紧扣课题,开门见山,直接点出文章中心。以后同学们在写作时开头也可以采用这种办法。
2.默读第2自然段。
(1)第一次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读了此自然段,你有啥感受?
(牛的数量很多。从“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可以看出。)
(3)品读句子。
①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啥。
②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当你读到“仪态端庄”这个词时,你想到了啥?)
③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①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②句、③句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4)想象牧场上的牛有时还会是啥样的。
(5)此刻,如果你站在牧场的中间,你的感受也会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瞧,牛群这个大家庭多么温暖和睦,其乐融融。极目远眺,多么壮观,色彩多么明丽,于是作者由衷地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安静而和谐。(板书:奶牛的天堂,安静和谐)
3.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
(1)读了此自然段,你有啥感受?(膘肥体壮的骏马在草原上飞驰)
(2)观看骏马奔腾的视频。让学生交流感受。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骏马自由驰骋。(板书:骏马的世界,自由驰骋)
4.齐读第4自然段。
真正的荷兰,在白天时,除了奶牛安静和谐,骏马自由驰骋,还有啥呢?
(1)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2)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啥表示赞许。
(3)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牲畜陶醉在自己的王国里。(板书:牲畜的王国,悠然自得)
5.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白天,在荷兰这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牛羊、骏马、小鸡、山羊是那里的主人,牧场是它们的自由王国。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夜晚的荷兰也是一番怎么样的景象呢?
(1)圈出一个能概括晚上特点的词语。(寂静)
(2)从哪里可以看出荷兰的寂静?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白天辽阔无垠的原野,动物们自由和谐,夜晚寂静无声,动物都进入甜美的梦乡。(板书:宁静的夜晚,祥和寂静)
6.“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4次,作者为啥要这么多次说这句话呢?大家再次回顾课文。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句是文章的线索。这句话反复出现,既是作者在向人们简介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美景发出的赞叹。)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小结: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丝绒般的碧绿的草原辽阔无垠,黑白花牛专注地品尝着鲜嫩的青草——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膘肥体壮的骏马,自由驰骋——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牧场上,绵羊、猪群、小鸡、山羊,悠然自得——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天边的晚霞渐消,动物们都进入甜美的梦乡,祥和寂静——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作者描写牧场之国,有动有静,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表达了对牧场之国的喜爱之情。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荷兰牧场的一头奶牛,一匹骏马,一只小猪或是一朵郁金香,一架风车,一个荷兰小孩子……请拿起你的笔,也来写写你眼中的荷兰吧。(写下来并与同学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反思
1.课前设置预习方案,让学生搜集荷兰的资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充分阅读,感受牧场之国的美好,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进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 体会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4 感受荷兰美丽的风光。引起小孩子的赞美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难点:将优美的语言通过积极的想象变成美丽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对荷兰风光的憧憬之情。理解文章词句,体会词句的美、文章的美。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话练习,导入课文今天三分钟说话的话题是“各国风采”,说说你所了解的一些国家情况。
我也知道一个国家,它在欧洲西部,是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那就是荷兰。它也叫尼德兰,是一个低地之国。(板书:牧场之国)大家了解荷兰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荷兰有着这么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画面展示荷兰景色)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在这个迷人的国度里啥最吸引你。
2 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学习生字词
1 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2 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3 出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极目远眺 剽悍强壮 憨态可掬 悠闲漫步
默默无言 万籁俱寂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四、熟读课文,领略美景
1 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 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等会儿请小组代表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说给同学听。
3 小组交流反馈: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啥。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五、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1 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深入品味文章,让学生体会四句相同的话,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读。
2 齐读,思考讨论:真正的荷兰是指怎么样的荷兰?从“真正”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相机教学。
(1)出示奶牛图,观察:你觉得图上最吸引你的是啥?
a 奶牛的颜色。
①用曲线画出描写奶牛颜色的句子。
②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啥?
b 奶牛的姿态。
①用横线画出描写奶牛姿态的句子。
②交流并出示:牛犊卧在草地上,憨态可掬;老牛悠闲漫步,仿佛在思考啥。
③指名朗读句子,想象:在这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奶牛会思考些啥呢?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陶醉、喜爱)。
(2)除了奶牛,你觉得还有啥也吸引了你?
(3)出示骏马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简介。
出示绵羊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简介。
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①播放课件,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一幅怎么样的图画?
②思考:找出分别描写人、奶牛和自然共同点的一个词语。
人——默默无言奶牛——沉默安详自然——寂静
③默读,思考:从这五、六段中哪些地方你读出了它们之间的融洽?
④交流并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六、拓展迁移,记忆背诵
1 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旅行。
要求:
(1)任选一个景区简介荷兰的美丽风光。
(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2 学生在小组自由简介,并推荐一名上台简介。
3 指名学生简介,评价。(配相应荷兰风光片)
七、总结
真美呀!我们也一次陶醉在诗情画意的风光中,感受到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逸,感受到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的赞美与向往。建议大家:
1 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2 继续搜集描写各国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读、比较、感受、积累。
3 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异域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1.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2.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重点: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关键: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时:2课时
教具:课件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 简介作者
1、出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看到了啥?在一片地里,有一个小孩子在劳动
2、简介作者范成大
二、 初读古诗 相机识字
1、 老师范读课文
2、 让老师借助拼音小声读(边读边圈画生字)
3、 分小组学习生字(组内互相启发,想出好的识记生字的办法)
4、 自学汇报,教师点拨
绩:注意读音,理解字义,扩词,用词造句。
供:多音字。耘:注意读音。
三、 巩固练习
1、 出示卡片 2、 开火车认读 3、 分别组词 4、 指导书写
四、 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的意境
1、 指导感情地朗读(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朗读)
2、 指名朗读
五、总结: 你有啥收获?
特色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的意境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巩固
1、 出示卡片
2、 认读字音,口头扩词。
二、 指导学法,品读古诗
1、 带着生字回到古诗当中, 再来读这首诗,边读边画出示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请同学们在学习小组内通过各种学习办法对字词进行研究和交流
2、 学习小组汇报
出示软件, 相机指导查字典取义。
字在字典应取哪个意思?把这个意思放在诗中,诗句是啥意思?
3、 同桌同学之间融入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互读互评。
4、 教师点拨,指导表情达意。
三、 发展语言,启迪灵性
1、 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如果你看到一个孩子在种瓜,你会对他说啥?如果你是那个学种瓜的小孩,你会怎么回答呢?
2、 同桌之间设计一次过路人与孩子的对话。
四、 质疑问难 深化理解
五、 知识延伸
特色作业:
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劳动诗写下来,并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配画。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19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四十田园杂兴》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大成)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范大成(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他的诗题材广泛,秀雅清婉,自具一格。在当时就广受称赞。
课本上选的这首诗诗人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致。诗从写景入手,点明时令。通观全诗,诗人在动静结合中,展示了一幅初夏江南生机盎然、景色优美的田园图画。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正值江南初吓时节),梅子金黄杏子也成熟了,麦花雪白雪白的,鲜黄的油菜花也开始落花结子了。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白天越来越长,农民们都忙于农事,篱笆边很少有过往的行人,只看到蜻蜓和蝴蝶在飞动着。
(3)悟诗情。
师: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这首诗三句写景,都显得很优美,只一句叙事,不直接写劳动,却从侧面透露劳动情况,很有意味。
(4)朗读全诗。
三、练习诵读。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20
【教材理解】
《刷子李》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作家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感受作家笔下的鲜活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办法,是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
《刷子李》选自作家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从徒弟曹小三的视角出发,通过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凸显刷子李粉刷本领高超。本文的语言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
【设计理念】
本文在写法上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细节描写;第二,正面描写;第三侧面烘托描写。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作者用徒弟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为暗线推进故事情节,吊足了读着的胃口。“奇在人物,妙在故事。”是人们读了《俗世奇人》一书后的普遍感受。既然大家都有这样的普遍感受,我为何不抓住“奇”和“妙”来组织教学呢?
【学情简介】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认知范围,所以我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前掌握:学生能自己解决生字词。能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作家冯骥才。能熟读课文,感受刷子李的特点,并画出相关语句进行标注。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刷浆、屁股、师傅、包袱、透亮、清爽、衔接、搜索、威严、露馅、发怔、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2.通过朗读、默读,感受刷子李粉刷技艺高超。了解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的办法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
3.通过揣摩、体会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的有关句子,明了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办法刻画人物的写作办法。
4.激起阅读《俗世奇人》一书的兴趣,由一篇带出一本。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的办法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揣摩、体会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的有关句子,明了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办法刻画人物的写作办法。
【教学办法】
一篇带多篇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做好预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何世无奇才,达人满人间。
师:板书——达人。这几年有一个电视节目特别火爆。叫做?(达人秀。)喜欢看达人秀吗?你都知道哪些中国达人?(用脚弹钢琴的音乐达人刘伟;水晶球达人胡启志;自学成才的机械舞达人卓君。等等。这些达人都是大千世界中普通人中的奇人。(板书:奇)。
二、书中有奇人,激趣首当先。
(一)走进作者,了解《俗世奇人》。
师:刚才我们了解、认识了许多全国各地的奇人。我们宁波人冯骥才爷爷用一篇篇文章也记录下了当年天津卫码头的一个个奇人。先来一睹为快吧。轻轻地读一读。(出示:天津卫是天津的古称,当年,它既是水陆交通要道,也是世人瞩目的开放城市。所以,在天津生活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种空前绝后的人物”。他们有的现身于上流社会,有的混迹在市井民间,都是“俗世”中人;然而他们也不是普通人,他们所做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是“俗世”中的“奇人”。这些人物,在作家冯骥才独到的眼里、幽默的笔下,个个生动有趣,活灵活现。)
《俗世奇人》是一本小说集,写了18位天津卫的奇人轶事。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共18篇。读过这本书的人们常常会用八个字来形容它“奇在人物,妙在故事。”(板书:妙。)
(二)引出课题,初读课文。
1.师:今天,我们就要从这18个故事中选取一个来读一读。(板书:刷子李)一边写板书,一边问:从这个名字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说说自己得到的信息)刷子李到底有哪些不同凡响的高超技艺?他有哪些值得称之为“奇人”的地方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一遍。
2.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
三、抓“奇”学语言,细嚼正面描写。
(一)汇报出示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啥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二)师生交流,顺学而导。
1.品读: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啥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1)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刷子李技艺高超?(如同升天一般美。)
(2)“升天一般美”是一种怎么样的感受?这说明啥?(刷子李刷的墙壁好。)
(3)刚才我们找出来的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也写出了刷子李刷的墙壁好?(联系: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天衣无缝、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等等。)
(4)总结:效果奇。
2.上面五个句子,除了写出了“效果奇”以外,还从啥方面写出了刷子李的“奇”?
(1)品读“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和 “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2)出示生活中普通粉刷匠的照片,与刷子李一身黑对比。
(3)总结:规矩奇。
3.重点交流理解: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你从这两句话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刷子李技艺高超?(重点品读描写动作的词语。)
(2)你能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他的技艺?(出神入化、无人能及、炉火纯青……)
(3)读到这里,你觉得刷子李还仅仅是一个粉刷匠吗?他成了( ),他成了( )。
(4)总结:这里也抓住啥写出了刷子李的“奇”?(动作奇)
(三)朗读体会细节描写。
师:这些句子实在太美了,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刷子李粉刷墙壁的现场。通过对刷子李刷墙动作之奇,立下的规矩之奇,刷后的效果之奇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技艺高超的俗世奇人。
四、借“妙”学表达,领会侧面描写。
(一)默读圈划描写曹小三的有关句子。
师:刚才我们通过朗读、品悟,已经感悟到刷子李是个奇人,可是这个故事“妙”在何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曹小三的有关句子。想一想,曹小三内心对师傅的看法有啥变化?还可以用最简洁的语言或词语,在句子边上写一写你的感触。
(二)师生交流,批注概括。
1.师:谁找到第一处写曹小三心情的句子了?(出示有关句子。)
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师:哪个词直接反应了曹小三对师傅的看法?(板书:半信半疑)教师在课件上示范用红笔圈出把个词语。这就是一种概括与批注的办法。如果能直接用句子中的词,就可以圈出来,如果没有,就可以把自己体会到的词写在边上。下面请大家按照这种办法,自学其它几处描写曹小三的句子。
2.学生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出示相关句子。)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批注。(板书:五体投地、一落千丈、发怔发傻)
4.曹小三第一天当学徒,他的视线从未离开过师傅的黑衣白点,那么他的心情也经历了怎么样的起起落落呢?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心里话吧,(出示练习)
一天,我拜刷子李为师。对于师傅的那手绝活,我心里一直( )。今天是我跟师傅出去干活的第一天,我果然看到他穿着一身黑,心想:( )。他每刷完一面墙我就仔细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我想:( )。当他刷完最后一面墙,我在给他点烟时,竟然发现师傅裤子上有一个白点,我心里一惊,想:( )。最后我发现那是师傅抽烟时不小心烧出来的小洞,我( )。
5.这篇文章的主角是谁?(刷子李)那冯骥才爷爷为啥要写曹小三跌宕起伏的心里变化呢?这样写有啥作用呢?(小组讨论。明确这是一种侧面烘托的写作办法。板书:侧面描写。那么文中对刷子李规矩奇、动作奇、效果奇的直接描写。就是——板书:正面描写。)
五、拓展阅读,加深认识,揣摩办法。
(一)拓展阅读《泥人张》。
师:“奇在人物,妙在故事。”这一评价在《俗世奇人》一书中的其它18个故事中是否也有这样感受呢?让我们带着问题阅读《泥人张》(文章略)。
1.出示阅读思考:
(1)泥人张技艺高超表现在那儿?划出有关句子,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冯骥才爷爷是怎么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这一篇也用了啥样的写法呢?
(3)找出精彩的语句再读一读,体会一下表达的效果。
(二)推荐阅读《俗世奇人》。
六:板书设计
奇
规矩奇
刷子李 动作奇
(正面描写) 效果奇
妙
半信半疑
五体投地
发怔发傻
曹小三 一落千丈
(侧面描写)
推荐站内搜索:大学生中国梦演讲稿、自考准考证号查询、2013年成人高考成绩查询、2015国考行测答案会计专业实习周记、人事考试网、二本、北京成人高考报名、会计实习周记20篇、周记100字、